总平面布置施工方案(通用8篇)
总平面布置施工方案 篇1
1、总平面布置方案
1.1施工总平面布置依据 1.1.1 本工程施工招标文件。
1.1.2 施工现场条件及周围环境,项目施工范围及现场情况。1.1.3 本工程的施工综合进度要求。1.1.4 施工能力及机械、人员状况。1.2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原则
1.2.1 在本施工过程中,我公司将本着节约用地、方便施工的总体原则,严格按照业主的统一规划,结合本工程的施工特点,对本工程施工区域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主要布置原则如下:
1、施工区域的布置要符合业主对施工现场的总体规划,符合相关专业和工程项目的施工流程要求,尽量减少工种或工序之间的干扰,合理地进行交叉作业。
2、施工现场的布置要考虑与本工程相关的各施工单位的施工布置,在自己能够满足施工的同时,也能够兼顾其他施工单位的施工方便。
3、施工场地布置紧凑、布置合理,充分考虑场地二次周转使用;运输路线布置合理,选取经济合理的运输半径,努力做到设备、材料反向运输和二次搬运总量最少。
4、从大局着眼,全面满足现场消防、防洪排水、劳动保护和安全文明施工的要求。合理布置场地,节约用地,努力做到不突破业主提供的具体技术经济指标。
1.3施工临时设施布置规划 1.3.1 临建布置内容
1.3.1.1 施工现场临建主要包括:厂区临时道路;临时围墙;临时门卫;施工大门;现场办公室及仓库;临时用电设施;临时给水设施;临时排水设施;临时消防设施;各工种加工场地及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堆放场地;砂浆搅拌站;周转材料堆放场地等。1.3.2 临建布置原则
1.3.2.1 本项目施工现场布置遵循如下原则: 1.3.2.2 能够满足施工需要,施工方便;
1.3.2.3 充分利用本工程施工界面,布置必须的加工场地,材料堆场,物流路线;
1.3.2.4 临时设施材料考虑工程中需要多次搬迁的需要;
1.3.2.5 综合考虑工程各阶段的临时设施布置,按工程各阶段调整布置; 1.3.2.6 安排整齐有序,注意节约;
1.3.2.7 现场生产和生活临设在保证施工需求的原则上,以简易为主,尽量压缩占地面积。并必须做到布置合理、紧凑、便于现场管理,符合作业流程。各工号、各工种与专业之间互不干扰,做到文明管理和文明施工。我司将有效、合理地安排与设置本工程的临设,并服从业主的统一现场安排。1.3.3 临建布置方案
1.3.3.1 办公区:根据业主的要求,总包办公室统一安排在场地东侧办公区内。1.3.3.2 宿舍区: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厂区内不设宿舍区,工人及管理人员宿舍区拟设定在厂区北侧闲置荒地内。宿舍区单独设置大门,并用围墙做封闭处理。宿舍区内设二层宿舍楼八栋,另设工人食堂一层两栋;另外宿舍区内按要求设置消防设施,按需要设给水管道和雨水、污水排水设施;按要求设置供电设施和供电线路;宿舍区内室外地面全部做混凝土硬化处理。
1.3.4 厂区临时道路:为生产、生活和消防的需要,厂区内道路拟设置混凝土硬化道路,道路宽6m-8m,道路基层为300mm厚水泥稳或碎石垫层,道路面层为200mm厚C20混凝土随打随压。道路基层要一次性夯实。1.3.5 临时围墙、大门和门卫
1.3.5.1 厂区临时围墙采用复合钢彩板墙体,围墙彩板墙净高2m,每间距3.93米设置一根钢柱来固定钢彩板。钢柱下为混凝土柱墩,钢彩板墙下为300mm高砖基础砌筑。钢彩板墙体颜色为蓝色,钢柱颜色为白色。
1.3.5.2 每个施工区域各设两个施工大门,主大门设置在厂区东侧,西侧设临时大门与茅山大道相通。主大门门楼按照中铁建二十五局规定的样式建造。大门柱与钢彩板墙体相连,门柱下为混凝土柱墩。大门柱和上部钢梁采用角钢或方钢焊接而成,外面用广告部包裹,广告布上打印成公司的标志和标语。1.3.5.3 每座大门都单独设置门卫,门卫采用预制独立彩钢板房。1.3.6 现场办公室和仓库
1.3.6.1 每个施工现场均设置现场办公室和仓库,现场办公室和仓库采用彩钢复合板修建。
1.3.7 临时用电、给水、排水和消防设施 1.3.7.1 临时用电:由于整个施工现场较大,因此整个施工现场拟申请五台500KVA变压器,分别设置在现场的各个施工区域和临设所在地。四台用于生产使用,一台专门用于样板展示区预留用电和生活区用电。每台变压器按照各施工现场用电设备的总容量,分别按需要设置若干总箱和分箱。电缆的截面积均按计算结果来确定。
1.3.7.2 临时给水:施工现场的给水主要分为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消防用水。根据现场实际用水需求,在闲置区设置临时给水泵房一座,变频加压水泵两台,主供厂区的消防、生产及生活用水,采用DN250的镀锌钢管作为主供水管,厂区所有用水均由主供水管提供,高层供水,于每20层处增设增压泵再次将临时消防用水进行加压提升,使整个楼层的临时消防压达到规范要求。生活用水主要用于管理人员和工人的食堂用水和饮用水,生活区设加压泵站,按需要设置加压水泵和储水水箱。生产用水通过管道引到各个用水点。
1.3.7.3 临时排水:现场临时排水主要分为雨水排水和污水排水。在施工现场的临时道路两侧、生活区及各单体附近分别设置排水明沟,排水沟宽度为800mm,深度最浅处为200mm,沟底按照0.3%找坡。排水沟两侧土要夯实,必要时喷射素水泥浆加固。排水沟过道处用加重水泥管过道,水泥管内径不小于400mm。污水排水主要为厕所、食堂等排出的污水。厕所按需要设置化粪池,每个食堂排水均设置隔油池,经过处理的污水通过管道排放到市政污水管道内,严禁污水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进市政管道内。
1.3.7.4 临时消防:施工现场内按要求设置消防设施,消防管道按要求做环形管道,管道与现场加压泵站相连,管道直径不小于DN100mm。高层供水,于每20层处增设增压泵再次将临时消防用水进行加压提升,使整个楼层的临时消防压达到规范要求。现场内按要求在固定位置设置室外消火栓,每个消火栓的防火半径不超过120m。在办公区和宿舍区内除按要。求设置挂式消火栓外,每座楼还要配置干粉灭火器。消防水泵的电源直接取自于总开关箱。1.3.8 各加工场地、堆放场地、制作场地
1.3.8.1 基础施工阶段钢筋、木工和周转材料堆场设置在D区场地内,待基础回填后,各加工场地和周转材料堆场分别设置在各楼塔吊回转范围内。每个场地均做硬化处理。1.3.9 现场形象布置
根据本公司关于施工形象战略实施的宗旨:展示人文卓越的企业形象,塑造崇高诚信的企业精神,服务于项目建设实践,并结合施工现场HSE管理规定,对施工现场的各个要素在各场合和时间上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做到施工现场“五化”,即“亮化、净化、绿化、美化、硬化”;并且以“新概念、新环境、新品质”的“三新”为目标,使现场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和施工现场管理不断上台阶。1.3.9.1 封闭管理
1、围墙:沿工程四周连续置高度为2米的复合轻钢彩板围墙,做到坚固、稳定、美观,外立面基调为蓝、白色。
2、大门:在施工现场进出口设钢制大门,大门净宽8.6米,高度为5.3米;两侧设置门墩和灯箱,灯箱高为6.9米,灯箱上挂安全文明施工标语,灯箱横梁书写企业全称;大门的颜色为蓝色基调。
3、大门边设门卫室,门卫有专职保卫人员担任,24小时值勤巡逻。门卫室设门卫制度、保卫人员名单及职责,并建立人员、材料出入登记档案。1.3.9.2 施工现场标牌
在大门外的显眼位置上设立“八牌二图”,内容为公司简介、工程概况、管理网络、防火须知、安全生产六大纪律、安全记录、施工现场平面图、工程计划进度网络图。在大门内外设置二块可活动警示牌,一块为“进入工地,请戴好安全帽”,另一块为“施工带来不便,感谢你的协助”。其他警示牌根据HSE管理规定统一加工制作。1.3.9.3 施工场地
1、混凝土硬地坪施工
根据实际情况,在施工临建区内、主要道路、建筑材料堆放处、各加工、制作地点做混凝土硬化处理,其余场地在大门区、办公区和生活区范围适当搞些绿化工作。
2、吸烟点
按照标准要求,施工现场严禁随意吸烟。项目经理部制订禁烟制度并视具体情况设置吸烟室。
2、运行期维护方案 2.1总平面布置的实施
项目经理部各部门在实际布置施工临建的位置、尺寸时必须与总平面一致,不得擅自更改,技术部门要根据施工总平面图对兴建的临设进行检查,如有变得必须修改。如根据施工需要确需更改时,须提交书面申请到工程技术部,经项目经理同意后实施。
2.2 施工总平面的日常管理
2.2.1 施工总平面管理是在符合有关规程规范的前提下,合理规划施工现场、交通运输、各种生产临建、施工设施、力能装置和设备、材料堆放等,其管理的主要内容如下:
2.2.2 技术部负责组织编制施工总平面布置,经项目总工审定,报业主、监理公司批准后实施。
2.2.3 工程部设总平面管理负责人,负责施工区域现场管理,业务上接受业主或监理工程师的领导。
2.2.4 根据施工各阶段的不同需要,由工程部对总平面布置在施工场地范围内作适当平衡调整,当布置范围与其他安装单位交叉或需超出业主指定的占地范围时,应向业主提出申请,待业主回复统一安排后方可实施。
2.2.5 各专业施工班组必须在施工总平面布置指定区域进行施工作业和堆放材料,如遇到问题,应及时提交工程部解决。
2.2.6 施工现场的规划布置要听从业主的统一安排。所有进入现场的设备材料及施工机具要服从业主统一管理。2.3 运行期维护 2.3.1 施工用电管理
2.3.1.1 施工用电设专人统一维护管理。
2.3.1.2 施工电源主线规划布设完后,绘制完整的配电系统图,维护人员熟悉高低压配电系统。
2.3.1.3 现场配电盘、箱应形式统一,并有明显的警示标志,电缆敷设横平竖直,禁止乱拉乱放。2.3.1.4 坚持每周一次的现场安全巡视制度,做好现场施工电源冬、雨季巡检工作,消除用电隐患。2.3.2 施工用水管理
2.3.2.1 施工用水的管理、运行和维护由项目部委派专人统一管理,定期检查管道、阀门等供水设施,杜绝跑、滴、漏现象,施工现场停水前要提前通知,做好施工用水的储备。2.3.3 现场卫生
2.3.3.1 为了保持工地及其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在施工期间所产生的施工垃圾和生活垃圾按其性质分类及时搬离施工现场,直至工完料清交付使用。2.3.3.2 在车辆进出施工现场的主要出入口设置车辆清洗设备,以保证施工泥浆不随车辆污染道路。2.3.4 现场排水
2.3.4.1 成立现场排水系统日常维修班组,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和清除排水沟以及沉淀池中积存物,确保排水沟畅通。
2.3.4.2 逢雨季、汛期增加潜水泵,提高排水流量、流速,确保排水畅通、迅速。
2.3.4.3 雨季、汛期成立防汛抗台工作小组,做到人员到位、职责分明、防汛抗台物质储备充裕。
总平面布置施工方案 篇2
1) 场区用地规划, 宜尽量在工程征地范围内进行, 并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和枢纽布置情况, 以分区规划为重点, 结合场内外交通运输条件, 按紧凑合理、节约用地、便于管理的原则布置, 做好土石方平衡和弃渣安排、渣场利用, 并考虑尽量减少施工干扰。
2) 施工交通道路规划, 尽量在工程征地范围内布置, 根据施工期高峰运输量、行车密度等进行设计, 充分利用场内现有的交通道路、减少新建道路规模, 并考虑与工程永久道路进行结合布置。
3) 施工辅助企业及临时设施的规模和容量按施工总进度计划及施工强度的需要进行规划设计, 满足主体工程施工进度与施工工艺的要求, 适应各阶段施工特点, 尽量靠近服务对象, 力求做到简单实用, 力求紧凑合理、安全可靠、管理运行方便和节约用地。
4) 水电管网和其它动力管网的布置, 充分利用前期工程提供的条件进行统筹考虑, 满足生产、方便施工, 做到统一化、标准化、规范化, 充分体现文明施工与现场管理水平。
5) 符合防汛排涝、安全保护、消防防火、环境保护、卫生健康、防震抗灾的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
6) 施工布置宜根据施工需要随施工进度分步形成, 满足各段落施工需要, 并前后衔接。
2 施工总布置方案设计的工作步骤及工作方法
2.1 收集、分析、整理基本资料和设计条件
进行勘察调研, 收集整理如下资料:地形、地质、水文、气象资料;天然建筑材料、现有场内外交通运输条件、征地情况、水电供应情况、可供利用的住房情况;建设管理模式、分标因素;环境状况、社会状况。深入研究工程合同要求、设计资料、导流方式和程序、已编制的主要施工建造方案。
2.2 编制临建工程项目清单及其规模估算
水电施工工程通常以混凝土建筑物作为主体工程或中心工程, 一般包括有下列一些项目:
1) 混凝土生产 (包括拌和楼、净料堆场等) 和运输系统。
2) 砂石加工系统 (包括破碎筛分厂、毛料堆场、净料堆场) 。
3) 金属结构及机电加工拼装系统 (包括金属结构加工厂、钢管加工厂等) 。
4) 机械修配系统 (包括机械修配厂、汽车保养站、设备停放场等) 。
5) 综合加工系统 (包括木材、钢筋加工厂及混凝土预制厂等) 。
6) 风、水、电、通讯系统 (包括空压站、水厂、变电站、通讯机房等) 。
7) 基础处理系统 (包括防渗墙及钻灌设备基地、制浆站等) 。
8) 仓库系统 (包括中心仓库、站场仓库、现场仓库、专业仓库) 。
9) 交通运输系统 (包括车站货场、码头、桥梁、交通道路) 。
10) 办公生活福利系统 (办公房屋、管理设施、宿舍、食堂等) 。
11) 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系统。
2.3 场区轮廓规划
区域规划方式可采取集中式、分散式或混合式布置, 一般按照功能划分为:
2.3.1 主体工程施工区
依据主体工程设计进行分区, 区内的进一步布置由土石方、基础处理、混凝土、金属结构、机电制安等各专业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具体负责。
2.3.2 施工辅助工厂区
施工辅助工厂区主要布置项目有:砂石加工系统、混凝土拌和系统、混凝土预冷预热系统、混凝土供料系统 (供料线) 、风水电供应系统、机械设备修配保养系统、综合加工系统、钢管加工厂、机电车间、通讯系统。
2.3.3 当地建材开采区
一般有:砂料场、土料场、石料场。
2.3.4 仓库、站场、码头等储运系统
主要为堆料、转料、储运系统区, 包括有:油库、炸药库、材料库、设备库、水泥库;物资中转站、消防站、水文气象站、火车站;设备停放场、堆料场;临时码头。
2.3.5 机电设备、金属结构和大型机械设备拼组、安装场地
在大、中型水电工程施工中, 此类场地可考虑将弃渣场进行平整利用。
2.3.6 工程弃料、周转料堆放区、截流工程的备料区
一般有弃渣场、临时堆料场, 一些工程考虑到临时用地的复耕会指定将表层腐殖土单独存放。
2.3.7 办公营地、生活福利区
此为办公、生活、文化、娱乐区, 通常可进一步分为办公区和生活区, 是后勤基地, 通常也是工程施工指挥、管理机构的驻地。
2.4 场内交通规划
正确选择场内各种运输方式, 进行场内物资流分配分析、确定交通量, 合理进行路线设计、确定道路建设等级;根据施工需求和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布置, 沟通各功能区并与对外交通道路衔接。
2.5 具体布置各工区、各项临时设施
在布置上应优先保证主要生产系统布置在较好位置, 使其运用可靠、经济合理, 其它临时设施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围绕重点项目布置。
1) 办公生活区应当与施工作业区相对分离, 保持安全距离, 并进行明显的划分隔离。房屋建筑和施工临建设施应远近结合、永临结合、前后照应, 减少或避免大量临建设施在施工过程中的拆迁。
2) 辅助工厂区的布置应使工程施工形成最优工艺流程, 宜靠近主要施工对象。
3) 砂石生产系统、混凝土拌和系统及其附属设施的布置, 首先要根据其生产规模、高峰强度、生产计划等条件进行系统设计, 其它配套设施按照生产工程流程的要求围绕主系统进行布置, 达到高效率、低成本。
4) 门机、塔机等大型垂直运输设备的布置按照分阶段施工的要求进行设计, 确定其轨道线布置、运输路线及覆盖范围, 保证设备的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满足施工强度要求。
5) 风、水、电供应系统的布置, 应对整个施工期各阶段的需求做全面考虑, 同时统筹兼顾同一时期各种施工专业的要求进行计算分析, 结合现有条件, 考虑动态调配, 使系统配置经济合理。
2.6 调整、修正和完善
各项施工临时设施的平面布置和竖向布置完成之后, 对整个施工总布置进行协调、修正工作, 检查彼此间有无干扰矛盾、是否协调一致, 与施工工艺间的配合得如何, 能否满足安全、环
保和文明施工方面的要求等。最后编制施工总布置设计报告和有关技术经济指标图表 (用地计划、建筑面积、建安工程量、系统配置等) 作为施工总布置方案设计成果。
3 施工总布置方案的评价和优选
评价施工总布置方案的优劣, 涉及的因素很多, 从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两类, 即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定量指标主要有:
1) 场地土石方平整费用;
2) 临时工程建筑安装费用;
3) 物料的运输量或费用;
4) 占地面积或费用;
5) 土石方开挖利用量或利用率;
6) 临时工程的回收量或综合利用率。定性指标主要有:
1) 施工过程中设施之间互相协调性和运行的可靠性;
2) 临时设施对主体建筑工程施工的影响程度;
3) 满足安全、环保等方面要求的程度;
4) 与永久建筑物结合的情况;
5) 易于施工管理的程度;等等。
可见, 目前来说施工总布置方案的评价和决择有相当的困难, 具有不确定性。在进行评价分析时应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进行, 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有:层次分析法;效用函数法;模糊分析法;专家评分法;以及多目标模糊优选决策模型等近些年新提出的一些评价方法。
4 结语
对于水电工程施工总布置这样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设计时应综观全局、统筹规划、协调好各种关系, 控制好技术经济指标, 并不断研究探索新的技术手段和新的决策分析途径。
参考文献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4.
化工企业总平面布置方案的研究 篇3
关键词:总图布置;化工;方案研究
前言
简单地讲总平面布置就是从生产工艺出发,运用总平面布置原则,研究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堆场、各种管线和绿化方面的相互关系,在一张或几张图纸上表示出来。总平面布置是否合理,对工厂的基建投资、建设速度和生产经营具有重大的影响。不合理的总平面布置不仅会增加基建投资,延长建设时间,还会给工厂的生产和管理造成不便和长期的影响。总平面布置合理,既便于组织生产,又便于企业管理,建筑物应布局合理,整齐美观,形成完整统一的建筑群体。总平面布置涉及的范围很广,牵扯问题错综复杂,需要工艺设计、交通运输设计等专业人员的密切配合,才能很好地完成这一任务。并且总平面设计工作是随着各个方面的设计工作的不断深入而逐步完善的。
1化工企业总平面布置概述
1.1 化工企业总平面布置方案的内容
化工企业总平面布置的内容因产品不同、规模不同等有较大的差异。一般总平面布置方案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1 平面布置设计
平面布置是总平面布置的中心内容之一。布置时应根据厂址面积、地形、生产要求和有关原则合理选定。平面布置方式多种多样,一般常见的有整片式、区带式、周边式、组合式等几种。目前,愈来愈多的工厂趋于组合式的总平面布置。平面布置主要是决定企业生产车间、辅助建筑物、构筑物在平面上的相对位置、道路形式以及企业的美化绿化设施。化工企业总平面布置应根据生产系统、安全、卫生要求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分区内部和相互之间应保有一定的间距。分期建设时,应以近期为主、近远期结合、一次规划、分期实施,并根据生产的发展趋势及具体建设条件留有发展余地。
1.1.2 运输设计
运输是化工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采用合理的运输方式,运输线路,不仅能及时地供应各种物资,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对节约基建投资,企业布局合理,都有重大意义。化工企业厂内运输利用道路作为输送手段,厂内道路设计一般有尽头式,循环式和“井”字式等儿种布置方式。尽头式适合于车间之间联系简单.工厂规模比较小的场合;规模大的工厂采用。井”宇式布置比较多见。运输设计直接影响到总平面布置中车间关系、仓库、堆场等的确定。
1.1.3 管线综合设计
在初步完成的平面布置草图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使地上、地下的各种管线和水沟布置的经济、合理、整齐、美观。设计时,工艺、水、电、汽等各种工程管线的设计通常是由各部门的专业设计人员负责设计,平面布置时,根据各类管线的特点、管材性能、工艺技术要求,综合它们的坐标、标高、占地宽度,管线综合设计人员应设法减少在平面布置或垂直森置上产生的拥挤和交叉现象。管线综合布置对车间间距、扩建预留地和总平面布置的好坏都有较大的影响。
1.1.5 绿化美化设计和环境保护
近年来,化工企业绿化美化工作和环境保护愈来愈受到重视。总平面布置时绿化布置的内容主要是在符合国家现行规定的前提下决定企业的专用绿地和各种绿化设施的布置形式和植物类型。
环境保护是根据总平面布置的原则,在环保设计人员提供的资料基础上合理布置产生烟尘、震动、噪音等的车间和设施的位置。选择合适的“三废”堆放场地、“三废”处理构筑物的位置[1]。
此外化工企业还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布置综合利用设施和扩建预留地等。
1.2 总平面布置方案设计的原则
化工企业的总平面布置都是在设计任务书和设计资料的基础上,参照国家有关的设计标准和规范,以总平面设计原则为准绳,逐步编绘出来的。化工企业总平面布置的原则有以下内容。
1)化工企业总平面布置方案应按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进行,平面布置必须合理紧凑,做到节约用地,分期建设工程,平面布置应一次完成,分期建设,还必须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2]。
2)生产车间布置应按生产流程顺序排列,建筑物和构筑物配制应符合生产程序的要求,保证合理的相互位置。
3)建筑物和构筑物间保持合理的距离,力求管道和运输照离最短,又能符合卫生和消防要求。
4)根据生产的特点,适当划分工厂区域,保证各区之间的位置协调配合,符合防火标准和环境美化等方面的要求。
5)企业内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人流、管道等的运输各有适当的最短线路,避免和减少交叉返回的现象。
6)辅助车间和动力车间应靠近配置在所服务的负荷中心,锅炉房靠近耗蒸汽量最大的车间,原料仓库靠近生产用料车间等.
7)总平面设计中厂房的位置和方向应满足建筑物对通风、采光和风向的要求。
8)利于同邻近企事业单位在生活、福利和生产等方面的协作。生活区尽量靠近商业区域,为职工生活提供方便。
2 化工企业总平面布置方案的初步设计及布置方案步骤
2.1 初步设计
总平面布置图的比例根据占地大小多用1:200、l:500、1:1000。图上包括地形等高线、原有建筑物、构筑物和拟建设施的布置以及绿化、道路分布、管线排布、排水沟等。在图的适当位置上绘制风向玫瑰图和区域位置图。
布置总图时,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考虑应将污染性大的车间或部门布置在污染系数最小的方位上。如还不能避开生活区时,则应在总图布置时考虑防护带的设置。
2.2 总平面布置步骤
1)根据收集的资料,认真研究企业的生产过程及相互关系,按生产过程顺序设计总平面草图,使车间和设施的布置满足工艺要求和总平面布置原则的要求。
2)编制工厂建筑物、构筑物的项目单,根据工厂生产能力规定外部和车间之间的运输量。
3)依据工艺没汁人员提供的资料数据,确定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大概尺寸,高度和层数、以及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间距。
4)初步选定车间之间和外部运输的形式,确定道路宽度。
5)拟定辅助建筑物、构筑物、堆场和扩建余地的大致位置。
6)按照建筑规划设计方案,编制运输线路和工程技术管线的系统图,选出风向布置的方式和系统。
7)比较几个总平面设计草案,选出适当的方案.
8)总平而布置图的设计,依据设计原则和资料确定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准确位置;建筑物、构筑物间的相互距离;确定运输和工程技术管线等的准确位置,同时进行风向布置标高的选择。
9)编制竖向布置和排水的设计方案,确定厂址的绿化和美化设计。
总平面布置方案开始于其它设计部门之前,设计工作全面展开后,总平面设计人员就根据建厂任务及厂址选择勘测资料工作,拟出总图草案。设计中根据工艺设计人员和其他工程设计人员提供的资料、数据不断修改才能完成总平面的设计工作[3]。
结语
化工企业的发展,尤其是新型化工的发展,对于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因此建立现代化大型的化工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总平面布置的优化设计,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化工企业场地总平面布置的理论和方法,这样才能为科学合理地进行化工企业场地总平面布置提供科学参考。
参考文献:
[1]雷明.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5-36.
[2]李毓强.我国总图运输专业的创新与发展.石油规划设计[J],2011(3):10-15.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方案(终) 篇4
惠民小区施工总平面布置方案
宁远县农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惠民小区工程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方案
批准: 审核: 编制: 中科建设开发总公司 年 月 日 中科建设开发总公司
惠民小区施工总平面布置方案
目录
一、施工现场平面布置...............................................................................................................................1、布置原则及依据.................................................................................................................................1.1布置原则.............................................................................................................................................1.2布置依据.............................................................................................................................................2、各施工阶段现场平面布置.................................................................................................................2.2基础阶段.............................................................................................................................................2.3主体结构现场平面布置.....................................................................................................................2.4综合调试施工阶段.............................................................................................................................3、现场环保设施布置.............................................................................................................................3.1大气污染控制设施.............................................................................................................................3.2防止水体污染设施.............................................................................................................................3.3防止噪音污染设施.............................................................................................................................3.4防止光污染设施.................................................................................................................................二、现场临时设施设置...............................................................................................................................1、围挡及出入口.....................................................................................................................................2、场地铺装和道路系统.........................................................................................................................3、材料加工棚.........................................................................................................................................4、生活、办公设施.................................................................................................................................5、库房...................................................................................................................................................6、厕所...................................................................................................................................................7、三级沉淀池.......................................................................................................................................8、施工用电、用水详见专项方案.......................................................................................................9、施工排水...........................................................................................................................................10、系统的维护与管理.........................................................................................................................中科建设开发总公司
惠民小区施工总平面布置方案
本工程施工场地施工道路与场外道路进行连通。(5)现场临建、基础设施
本工程施工现场内设工地办公室、值班宿舍、小型材料库房、标养室、电工房、木工房等。1)、办公室、值班室采用一层装配式彩钢板钢架活动板房;库房采用芯保温板,搭设一层组合式盒子房,厕所、标养室采用砖砌,具体布置见现场平面图。
2)、标养室:根据本工程建筑面积,现场砌总面积为20㎡的标养室,室内设养护间、制作间,用于混凝土及砂浆试块的制作及养护。
3)、电工房:采用夹芯保温板,搭设一层组合式盒子房。
4)、木工房:为避免木模制作、电锯、电刨等操声干扰、影响周围的正常生活秩序,木工房采用隔音材料封闭。(8)布置的总体原则:
1)满足施工需要,充分考虑专业分包需要,体现工程项目管理特点,符合区域管理协调原则。
2)合理布置起重塔吊和施工电梯,规划好施工道路和场地,优化原材料和半成品的堆放和加工地点,减少运输费用和场内二次搬运。
3)布置符合现场卫生、安全防火、环境保护等要求和三区(生活区、办公区、施工区)分开的原则。1.2布置依据
(1)现场红线、临界线、水源、电源位置,以及现场勘察成果;(2)总平面图、建筑平面等;(3)总进度计划及资源需用量计划等;
(4)施工部署和主要施工方案、类似工程的成功施工经验;(5)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要求。
2、各施工阶段现场平面布置(见平面布置图)
2.1基础阶段
(1)施工场地、围挡及出入口
中科建设开发总公司
惠民小区施工总平面布置方案
回收区,主要用于存放施工中的渣土、废旧电池、含油污物等。
2)垃圾站位置详见平面布置图,预计每个施工区域至少设置一处,采用灰沙砖砌筑,墙面抹灰刷涂料,钢制合页门。垃圾站每天派专人打扫,垃圾消纳与专业公司签署协议,定期派人外运垃圾,防止蚊蝇孳生。(5)料场
1)现场堆场及加工棚用100厚碎石找平、150厚C20混凝土硬化,模板并做好区域围栏,留出出入口,排水畅通。
2)现场临时料场设置尽量靠近路边,以方便材料的装卸,但以不占用道路为前提。同时考虑塔吊的可吊范围。(6)加工棚
1)在场内设大型钢筋、木工及机电加工棚。加工成型后材料通过场内道路运至楼边临时料场。
2)钢筋加工棚用脚手钢管进行搭设,并与钢筋堆场用密目安全网围挡隔开; 3)木工加工棚用脚手钢管进行搭设,四周用竹胶板进行封闭,顶设双层脚手板,并在下层脚手板上铺石棉瓦,用铅丝绑牢。
4)水电加工棚用脚手管进行搭设,并在加工棚内用灰沙砖砌筑水电库房。
(7)厕所
1)由于施工区域很大,施工现场必须设置男女厕所,且禁止采用旱厕,其位置详见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厕所采用灰沙砖砌筑。
2)厕所定期派人打扫消毒,现场所有污物、污水均流入排污管道系统,确保不污染周边水体及土壤,保证现场清洁美观。(8)库房
(1)材料组及库房设置位置详见平面布置图,设置原则方便材料运输,主要用于存手动工具、主要设备零部件等材料。
(2)现场设置水泥库、油库、氧气乙炔室、水泥库密封设置,设置架空层或隔潮层,门口应挂牌;油库与普通库房分开设置,并配备一组消防器材。氧气室与乙炔室分开设置。库房地面均采用150厚C25砼硬化,并做到每天清扫。(9)办公区
具体详见办公区布置图
中科建设开发总公司(2)垃圾回收站
惠民小区施工总平面布置方案
1)在施工中产生的渣土、建筑废料等不可回收资源要集中堆放。
2)回收站地面采用100厚C20混凝土硬化,三面设置砖砌围墙,正面为钢制合页门,屋面采用彩钢板压顶。
3)垃圾回收站派专人进行垃圾分类,保持存放点周边的环境卫生。
(3)车辆冲洗设施
1)在场地的出入口设置高压洗车池。车辆出场前应对轮胎及车身进行清洗,防止带出的泥沙对环境的污染。
2)现场洗车池污水通过排水明沟及暗管进入三级沉淀池,经沉淀后的净水应反复使用,既能清洗车辆设备合理利用水资源;又可作为工地防扬尘的喷洒用水。
3)净化池中的废渣、石料、粉尘要及时清运,按建筑垃圾处理。
3.2防止水体污染设施(1)三级沉淀池
1)在场地出入口按规范设置三级沉淀池,主要收集洗车及冲泵用水。
2)经过三级沉淀后的洁净水,通过潜水泵抽到地面做为路面喷洒、治理扬尘、浇灌现场绿色植被等用途。(2)排水沟
1)洗车池及临时道路旁设置排水明沟,将污水通过明沟汇集到三级沉淀池中。明沟篦子采用Φ25钢筋现场焊接。
2)明沟位置及做法详见施工平面布置图
3.3防止噪音污染设施
现场木工加工棚、混凝土泵均采用封闭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4防止光污染设施
为满足夜间施工要求,在场地四周设置焍灯及碘钨灯,焍灯及碘钨灯尽量选择既能满足照明要求又不刺眼的新型灯具。
二、现场临时设施设置
中科建设开发总公司
3、材料加工棚
惠民小区施工总平面布置方案
(1)加工棚采用脚手管搭设,屋面铺两层脚手板间距500,下层木板上铺石棉瓦,加工棚内配置钢筋切断机及弯曲机、木工电锯、平刨、压刨等加工机械。详见下图钢筋及木工加工棚做法详图。
脚手板脚手板石棉瓦斜撑钢筋加工棚侧立面钢筋加工棚立面钢筋加工棚脚手板脚手板石棉瓦竹胶板封闭钢筋加工棚侧立面钢筋加工棚立面木工加工棚
4、生活、办公设施
(1)现场办公区设在距工地外,采用色彩明快的装配式轻钢结构活动板房。办公区设一定的绿化和花坛。
中科建设开发总公司
惠民小区施工总平面布置方案
三级沉淀池做法图。
8、施工用电、用水详见专项方案
9、施工排水
(1)沿现场道路两侧挖排水沟一周,排水沟上设盖板,20~25m设一雨水蓖子,排水沟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向排污点找坡,做法参照附图示意。
(2)现场设置一高效洗车池,其主要包括蓄水池、沉淀池和冲洗池等三部分。冲洗完的污水经预先的回路流进沉淀池进行沉淀(定期的清理沉淀池,以保证其较高的使用率),沉淀后的水可再流进蓄水池,用作洗车。
(3)可以在现场进行水流环路的设计,在坑边设置喷淋设施,在大风天气中打开喷淋设施,能够起到降尘的作用。
(4)考虑到周边对环境要求较高,采用该洗车和喷淋设备能够发挥很好的效果。冲刷水通过承重篦子经过沉淀池,汇入现场排水系统,防止污染周边环境。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篇5
办公、生活等临时设施安排
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原则
我公司高度重视,将该工程列为公司重点工程,公司精心策划,周密实施,在现场平面布置时,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1、根据业主的要求,遵循国家、省、市有关文明工地考核、评定标准,对施工现场进行总平面布置;
2、严格在业主划定的施工范围内进行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决不超出业主划定的红线;
3、现场只设置最必要的生产、办公设施;
4、现场不设置生活区,现场只设置最必要的工地厕所、开水、蒸饭间及工人休息棚;
5、根据施工阶段的不同,及时对施工现场总平面进行合理调整,进行多次布置。(具体布置详见本章附录的各阶段“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施工机械及材料、周转堆场布置
1、施工垂直运输机械布置:
(1)塔吊;主体施工阶段,在拟建各栋建筑物处各设置塔吊(QTZ60)3台,负责基础主体施工期间钢管、模板、钢筋等的运输。塔吊施工方法详见“特殊施工方法” 章节相关内容。
(2)井架:本工程裙房墙体施工及装饰、装修施工垂直运输采用1台井架分别布置在裙房西侧主要负责群房墙体施工材料、装饰装修材料及其它零星材料的垂直运输。
2、周转材料堆场布置:
钢管、扣件、模板及其他周转材料,设置于场内拟建建筑物周围,便于塔吊、电梯垂直运输。
3、其他工程材料的布置:
施工总说明及建筑总平面图 篇6
一、施工总说明
施工总说明主要对图样上未能详细的用料和做法等的要求作出具体的文字说明。中小型房屋建筑的施工总说明一般放在建筑施工图内。书中举例所示建筑的施工总说明见附录)P160)。(可参考此详细介绍之)
二、建筑总平面图
建筑总平面图是表明新建房屋所在基地有关范围内的总体布置,它反映新建房屋、构筑物等的位置和朝向、室外场地、道路、绿地等的、布置,地形、地貌、标高等以及与原有环境的关系和邻界情况等。
建筑总平面图也是房屋及其它设施施工的定位,土方施工以及绘制水、暖、电等管线总平面图和施工总平面图的依据。
三、总平面图的一般内容
1.图名、比例
2.应用图例来表明新建区、扩建*或改建区的总体布置,表明各建筑物及构筑物的位置,道路、广场、室外场地和绿地等的布置情况以及各建筑物的屋数等。在总平面图上一般应画上所采用的主要图例改其名称。此外对于《建筑制图标准》中缺乏规定而需要自定的图例,必须在总平面图中绘制清楚,并注明其名称。
3.机关报建或扩建工程的具体位置,一般根据原有房屋或道路来定位,并以米为单位标注出定位尺寸。
当新建成*的建筑物或构筑物或较大的公共建筑或厂房时,往往用坐标来确定每一建筑物及道路转折点等的位置。当地形起伏较大的地*,还应画出地形等高线。
4.注明新建房屋底屋室内地面和室外整平地面的绝对标高。
煤矿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探究 篇7
煤矿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的首要目的在于保证煤炭生产正常进行, 煤矿总平面布置应以适合工艺流程为原则, 充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将煤井作为布置中心, 在周围建立一些其它建筑物, 同时还要切实做好绿化工作, 保证整个平面布置符合煤矿的经营体系需求。另外, 在煤矿工业场地中, 还应建设相关设施, 以有利于生产正常进行, 最大限度地保证煤矿经济效益。
1 总平面设计中井口位置的意义
煤矿的主要任务是对地下煤炭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煤矿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时应保证工作场地与地下资源距离较近, 这与普通总平面设计有着显著差异。煤炭被开采出来后, 要经过竖井或斜井, 最终运到地面。井口将井上和井下联系起来, 在整个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中占有重要位置, 所以, 相关工作人员应高度重视井口设计工作, 保证工业场地能正常生产工作。井口位置应结合煤矿工业场地位置进行布置, 其设定要确保煤炭开采工作的便利性, 并要与地面其它生产工艺系统相匹配, 保证整个生产系统在工作时足够有效, 每道工艺之间既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井口的选择要尽量降低成本, 最大限度减少人工耗时, 对于周边环境应充分利用, 从而减少煤矿开采工程量, 达到节约资金的目的[1]。
2 总平面布置应注意的问题
厂区要注意环境问题, 煤炭生产会产生许多污染物, 因而在厂区要做好绿化美化, 因为合适的绿化可让人感觉心情愉悦, 进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在功能区连接区域和公共建筑间种植花草树木以改善环境, 尤其是在煤尘污染严重的区域内, 应建造绿化带以对抗粉尘, 高大的树木还能防治噪音。同时, 还要做到节约用地, 中国尤为重视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策略, 所以, 应尽可能减少对土地的使用, 防止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3 总平面设计的功能与优化
3.1 总平面设计与功能分区的联系
总平面设计就是要合理布置与矿井相关的其它建筑与相应设施, 各个功能分区紧密结合共同作业, 使煤矿生产工作正常进行。各个功能分区既是独立的, 又是统一的。在分区时根据各建筑设备的功能进行分区, 合理规划各区在煤矿工业场地总平面中的位置, 从而保证一个煤矿中的生产系统正常运作, 运输煤炭路线达到最优, 预埋管线实现合理排布, 在这些都得到保证的基础上降低投入的建设成本, 实现利益最大化。各功能区建筑物并非都需独立设置, 部分建筑物可设置在一起, 比如将实验室设置在办公楼内。单体设计要结合交通实际情况, 必要时还可将单体联合起来。虽然煤矿的主要目的是生产, 但同时也要考虑尽量美观, 在排列建筑物时应排列美观才能使人们在生产生活时心情愉悦, 而不会产生压抑感等不良情绪[2]。
3.2 总平面设计与场内运输的关系
各个功能分区通过运输联系起来, 保证各分区共同工作, 因而要优化运输路线, 一般情况下都要做到运输路线简短、便捷, 顺利完成疏通货物和人流的任务。要注意设置消防通道, 一旦发生危险, 消防通道可起到减轻危害的作用。通常在煤矿工业场地中, 交通运输以道路运输和窄轨铁路运输为主。当一个煤矿中的主要运输方式是汽车运输时, 为使运输方便快捷, 煤仓不宜设置在场地内部, 而应设置在场地边缘。通常窄轨铁路紧密联系着辅助生产区, 要为坑木材料设备下井提供方便, 场地内道路尽量不要与窄轨铁路交叉, 尤其当窄轨铁路设置为自动滑行运输时, 场地内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高度差, 一旦在高度差较大时与道路交叉, 由于无法设置立交, 不利于运输进行。所以, 在进行与运输相关的设计时, 要避免交叉, 便于运输工作顺利进行。
3.3 总平面设计和自然条件的联系
在煤矿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过程中, 除了要便于生产, 还要充分利用环境条件, 将地形、工程地质、日照和风向等自然条件考虑在内。如果存在坡度较大的情况, 宜采用阶梯式布局, 而对于坡度小的地方宜采用平坡式。因为只有严格确保布置合理性, 才能降低土方工程量, 缩短工期的同时降低投入[3]。风向也是需要考虑的一大问题,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往往会产生烟、煤灰等污染物, 因而对于风向应予以重视, 避免有害物质随风向扩散, 对于产生煤灰较多的生产车间也应布置在下风向, 尽可能降低污染。
4 场地设施的联合布置
近些年随着建设理念的发展和完善, 要尽可能地将煤矿工业场地附近联系密切、功能相近的建筑联合布置, 这些建筑统称为联合建筑。联合建筑主要包括浴室、灯房及矿井地面急救站等。煤矿工业场地的合理布置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 平面合理布置
煤矿在进行平面布置设计时, 想建立一个窄而长的规整外形, 力求实现合理紧凑的总平面布置。总平面布置与占地多少存在一定差异, 但在地形允许的条件下, 最好将煤矿工业场地的长宽比控制在3∶2左右, 这样不仅可减少场地边角地面积, 且能充分利用场地面积。进行煤矿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时, 优先布置主要建筑物, 相邻建筑物最好与主要建筑物平行摆放, 这样可以减少三角地带的面积。
4.2 合理压缩间距
在确保合理工艺流程的前提下, 要合理布置各类设备、场地、构筑物等, 以优化工业场地的占地面积。同时还要尽可能将可能泄漏危险气体的建筑物布置到整个场地的边缘, 危险气体包括易燃、可燃火灾危险性大、爆炸性等几种类型的气体。合理控制构筑物与构筑物的防火间距, 将各类建筑物间的影响降到最低。
4.3 合理集中的布置管线
在进行管线综合布置时, 将埋设深度接近、性质类似的管线尽可能排在一起, 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管线间距。如果管线比较多, 可采用综合桥架和综合管沟型式。例如, 在北方比较寒冷的地方, 一般将暖管道与压水管道同管沟敷设, 这样不仅可节约用地, 且能起到防冻作用。对于煤矿工业场地中对美观没有太高要求的区域, 可对水、电、暖等管线实施联合布置, 设置多层综合桥架, 上层敷设通讯、电力及控制电缆;中层敷设管径相对比较小的管线;而下层敷设管径稍微较大的管线。
4.4 合理考虑预留用地
大量研究表明, 在进行煤矿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时, 如果未考虑预留用地, 将会出现严重后果。所以要解决好预留不足和占而不用等问题, 合理规划好预留用地。预留用地一般分布在场地一端或场地边缘地带, 能不占的最好不占, 严格杜绝过早占用土地的现象, 以确保土地合理使用。
5 结语
煤矿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科学合理是保证整个生产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前提, 在布局时相关人员应当最大限度满足生产需求, 注意对环境的保护, 降低资金投入, 以创造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同时要注意总平面布局与功能分区、场内运输、自然环境的联系, 以便于高质量地完成总平面布局工作, 并在保证人员安全的前提下使煤炭开采系统高效运作, 大幅度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士俊.浅析阜康矿区鼎鑫煤矿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中节约用地措施[J].河南科技, 2013, 17 (6) :52-53.
[2]李鲜红.浅谈园子沟煤矿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设计[J].城市建筑, 2014, 14 (15) :85-86.
港口平面布置方案的技术评价方法 篇8
【关键词】 港口平面布置;评价指标;层次分析法
0 引 言
港口平面布置是港口工程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对港口功能和运营发挥重要作用。港口项目平面布置不仅要符合港口总体规划,同时也要合理利用自然条件,充分利用岸线和水、陆域资源,满足港口运营安全的要求。设计者如何选取合理的平面布置对项目功能有重大影响。在港口规划建设实践中,根据规划方案的多角度评价结果,难以对港口布局作出相应的优化调整。本文运用技术评价分析方法进行港口平面布置形式优选,对同类港口项目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1 技术评价基本模型
1.1 评价模型的原则和方法
港口平面布置方案的评价涉及自然条件、交通运输、建设费用等宏观条件的影响。这些因素对评价方案的指标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其量化程度也存在不同,因此,需要采用多层次的系统评价分析方法。评价方法的建立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科学简明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可对比性、结果稳定性。
层次分析法具有把难以量化的影响因素通过相互比较加以量化,有效、直观地确定各因素相对重要程度的特点。该方法在对方案的总体评价中缺乏具体、统一的指标量化,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只采用对指标权重的分析。
在港口平面布置的综合评价中,涉及大量的复杂现象和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而且存在许多模糊现象和概念,因此,在综合评价时,通常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作定量化处理,评价不同平面布置形式的等级,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2 技术评价模型的建立
1.2.1 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1.2.1.1 自然岸线(A11)
海岸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在港址选择方面既要着眼于当前的工程项目,更应考虑长期效果。从目前国内外港口建设的经验教训来看,合理利用有限的海岸资源极为重要。综合利用岸线,布置紧凑,适当预留未来扩建用地,避免扩建时另择新址;针对回填或吹填形成的岸线,可以通过量化评判岸线利用率,即新创造岸线与失去自然岸线的比例、新创造的岸线与工程所需岸线的比例。
1.2.1.2 土地征用(A12)
港口建设除自身占用土地外,附属设施(包括生活设施)及铁路、公路往往也需占用大量土地,因此,港口建设更应注意节约用地,陆域布置应力求紧凑。同时,应着眼于荒滩、潟湖、洼地的利用,通过疏浚或陆上土源人工造陆。其量化值为:征用土地的可利用率、征用土地对环境影响范围。
1.2.1.3 港区面积(A13)
港区陆域布置通常按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分区集中布置。生产建筑物及辅助生产建筑物应布置在陆域前方的生产区内,功能相近的辅助生产建筑物应集中组合布置。此外,还需考虑相关港口设施的面积和港区相关建筑物及设备能够利用的空间。港区陆域的利用效率和合理性是重要的评判因素。
1.2.1.4 船舶操控(A21)
港口水域的合理布置有利于港口水上作业系统的有效运作。港口水域应满足船舶回旋、制动、港内航行、停泊作业的要求;港池应有良好的泊稳条件,以便船舶能安全、顺利地完成货物装卸作业;同时,也应减少大小船舶之间的干扰。船舶的制动距离以及在不同航道下的易控性是重要的评判因素。
1.2.1.5 运营效率(A22)
港口作为物流和供应链的主要环节,应具备能够提供快速、可靠、灵活的综合物流经营服务。合理利用资源,提高港口的服务水平,缩短船舶在港时间,从而提高港口竞争力。运营效率合理性的评判因素包括交通组织的灵活性、港口作业车辆通往港区大门和其他设施的易达性。
1.2.1.6 环境影响(A23)
调查规划港口的环境状况、建设和运营中产生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分析规划期内港口可能出现的生态变化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港口规划需考虑对相关区域、海域生态系统产生的整体影响,可能对环境和人群健康产生的长远影响,以及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当前利益与长期利益之间关系的影响。
1.2.2 评价指标权重
基于专家调查,参照交通港站相关因素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见表1)。
2 工程案例分析
本文以北方某港为例,对港口平面布置技术评价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
2.1 平面布置概述
该经济合作区的主干道及与我国圈河口岸相通的铁路紧邻港区后方,港外集疏运条件较为便利,但现有道路通行条件和等级难以满足港区的规划需要。
规划新建码头包含1个10万吨级散货船泊位、1个5万吨级集装箱船泊位、2个4万吨级件杂船泊位,共占用岸线。
2.1.1 水域布置及环境影响
根据航道条件、水深条件及码头远期的通用性,结合港区总体规划布置及考虑水工结构的衔接,该工程新建码头采用顺岸式布置,码头前沿线布置在15 m等深线附近,与15 m等深线基本平行;港区东侧有半岛阻挡,湾内基本不受来自东和东北向涌浪的影响,湾口朝南,口门附近分列大礁岛、小礁岛为掩护,外海波浪经岛屿阻挡涌至湾内已大为减弱。影响港区的波浪主要来自东北偏北和西南向,航道顺常浪向布置可以保证船舶航行中的稳定性。
船舶舱底含油污水是码头运营后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该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港池,将会对该水域一定范围内的水生生物产生影响,并导致水体光透射率下降,降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影响水域的初级生产力,伤害水生生物。
2.1.2 陆域布置及环境影响
新建码头计划征地23.4 hm2,采用陆域回填后,实际港区使用面积达88.9 hm2,后方陆域纵深590~750 m。港区生产作业区的布置靠近码头,从南至北依次为集装箱堆场、件杂货堆场、空箱堆场、粮食仓库、件杂货仓库、汽车堆场等,东侧布置散货堆场以及铁路装卸区;生产辅助区的布置位于多用途泊位堆场与疏港公路之间的区域,设施包括流动机械库、机修间、工具材料库、办公楼、变电所、锅炉房、浴室、泵房等,在铁路装卸区北侧的港外布置1座加油站。陆域布置力求紧凑合理。
港区设置4个进出港大门,东侧2条通道为散货作业车辆通道,其余2条为集装箱、其他货运车辆的进出口通道,充分保证港内交通通畅。
根据港区工程实际情况,应加强绿化,减轻散货装卸堆放粉尘、道路扬尘、装卸操作噪声对区域环境的污染影响。
2.2 评价步骤
2.2.1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在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指标权重值的基础上,进一步按照分级层次结构调整指标权重(见表2)。
2.2.2 评价等级论域确定
3 结 语
港口平面布置方案评价是复杂的系统性课题,不能仅依靠几个指标简单地作出评价,应通过评价模型从建设总体需求和运营灵活性两方面进行全方位衡量。该评价体系能较好地评价具有第4代功能的现代化港口,通过构建多级评价指标建立模糊评价模型,可以揭示各评价指标间的相互关联。同时,对港口平面布置方案的各影响因素进行更完整和科学的评价,根据技术单项评价分析结果,从技术层面对港口规划方案作进一步优化调整,为布置方案的选择提供借鉴作用。
【摘 要】 基于对港口建设总体需求和运营灵活性考虑,从评价步骤和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入手,建立港口平面布置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对港口平面布置方案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并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法实现综合技术评价。以北方某港规划平面布置方案的技术评价为例,对该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可靠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等进行验证。
【关键词】 港口平面布置;评价指标;层次分析法
0 引 言
港口平面布置是港口工程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对港口功能和运营发挥重要作用。港口项目平面布置不仅要符合港口总体规划,同时也要合理利用自然条件,充分利用岸线和水、陆域资源,满足港口运营安全的要求。设计者如何选取合理的平面布置对项目功能有重大影响。在港口规划建设实践中,根据规划方案的多角度评价结果,难以对港口布局作出相应的优化调整。本文运用技术评价分析方法进行港口平面布置形式优选,对同类港口项目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1 技术评价基本模型
1.1 评价模型的原则和方法
港口平面布置方案的评价涉及自然条件、交通运输、建设费用等宏观条件的影响。这些因素对评价方案的指标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其量化程度也存在不同,因此,需要采用多层次的系统评价分析方法。评价方法的建立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科学简明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可对比性、结果稳定性。
层次分析法具有把难以量化的影响因素通过相互比较加以量化,有效、直观地确定各因素相对重要程度的特点。该方法在对方案的总体评价中缺乏具体、统一的指标量化,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只采用对指标权重的分析。
在港口平面布置的综合评价中,涉及大量的复杂现象和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而且存在许多模糊现象和概念,因此,在综合评价时,通常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作定量化处理,评价不同平面布置形式的等级,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2 技术评价模型的建立
1.2.1 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1.2.1.1 自然岸线(A11)
海岸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在港址选择方面既要着眼于当前的工程项目,更应考虑长期效果。从目前国内外港口建设的经验教训来看,合理利用有限的海岸资源极为重要。综合利用岸线,布置紧凑,适当预留未来扩建用地,避免扩建时另择新址;针对回填或吹填形成的岸线,可以通过量化评判岸线利用率,即新创造岸线与失去自然岸线的比例、新创造的岸线与工程所需岸线的比例。
1.2.1.2 土地征用(A12)
港口建设除自身占用土地外,附属设施(包括生活设施)及铁路、公路往往也需占用大量土地,因此,港口建设更应注意节约用地,陆域布置应力求紧凑。同时,应着眼于荒滩、潟湖、洼地的利用,通过疏浚或陆上土源人工造陆。其量化值为:征用土地的可利用率、征用土地对环境影响范围。
1.2.1.3 港区面积(A13)
港区陆域布置通常按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分区集中布置。生产建筑物及辅助生产建筑物应布置在陆域前方的生产区内,功能相近的辅助生产建筑物应集中组合布置。此外,还需考虑相关港口设施的面积和港区相关建筑物及设备能够利用的空间。港区陆域的利用效率和合理性是重要的评判因素。
1.2.1.4 船舶操控(A21)
港口水域的合理布置有利于港口水上作业系统的有效运作。港口水域应满足船舶回旋、制动、港内航行、停泊作业的要求;港池应有良好的泊稳条件,以便船舶能安全、顺利地完成货物装卸作业;同时,也应减少大小船舶之间的干扰。船舶的制动距离以及在不同航道下的易控性是重要的评判因素。
1.2.1.5 运营效率(A22)
港口作为物流和供应链的主要环节,应具备能够提供快速、可靠、灵活的综合物流经营服务。合理利用资源,提高港口的服务水平,缩短船舶在港时间,从而提高港口竞争力。运营效率合理性的评判因素包括交通组织的灵活性、港口作业车辆通往港区大门和其他设施的易达性。
1.2.1.6 环境影响(A23)
调查规划港口的环境状况、建设和运营中产生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分析规划期内港口可能出现的生态变化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港口规划需考虑对相关区域、海域生态系统产生的整体影响,可能对环境和人群健康产生的长远影响,以及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当前利益与长期利益之间关系的影响。
1.2.2 评价指标权重
基于专家调查,参照交通港站相关因素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见表1)。
2 工程案例分析
本文以北方某港为例,对港口平面布置技术评价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
2.1 平面布置概述
该经济合作区的主干道及与我国圈河口岸相通的铁路紧邻港区后方,港外集疏运条件较为便利,但现有道路通行条件和等级难以满足港区的规划需要。
规划新建码头包含1个10万吨级散货船泊位、1个5万吨级集装箱船泊位、2个4万吨级件杂船泊位,共占用岸线。
2.1.1 水域布置及环境影响
根据航道条件、水深条件及码头远期的通用性,结合港区总体规划布置及考虑水工结构的衔接,该工程新建码头采用顺岸式布置,码头前沿线布置在15 m等深线附近,与15 m等深线基本平行;港区东侧有半岛阻挡,湾内基本不受来自东和东北向涌浪的影响,湾口朝南,口门附近分列大礁岛、小礁岛为掩护,外海波浪经岛屿阻挡涌至湾内已大为减弱。影响港区的波浪主要来自东北偏北和西南向,航道顺常浪向布置可以保证船舶航行中的稳定性。
船舶舱底含油污水是码头运营后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该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港池,将会对该水域一定范围内的水生生物产生影响,并导致水体光透射率下降,降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影响水域的初级生产力,伤害水生生物。
2.1.2 陆域布置及环境影响
新建码头计划征地23.4 hm2,采用陆域回填后,实际港区使用面积达88.9 hm2,后方陆域纵深590~750 m。港区生产作业区的布置靠近码头,从南至北依次为集装箱堆场、件杂货堆场、空箱堆场、粮食仓库、件杂货仓库、汽车堆场等,东侧布置散货堆场以及铁路装卸区;生产辅助区的布置位于多用途泊位堆场与疏港公路之间的区域,设施包括流动机械库、机修间、工具材料库、办公楼、变电所、锅炉房、浴室、泵房等,在铁路装卸区北侧的港外布置1座加油站。陆域布置力求紧凑合理。
港区设置4个进出港大门,东侧2条通道为散货作业车辆通道,其余2条为集装箱、其他货运车辆的进出口通道,充分保证港内交通通畅。
根据港区工程实际情况,应加强绿化,减轻散货装卸堆放粉尘、道路扬尘、装卸操作噪声对区域环境的污染影响。
2.2 评价步骤
2.2.1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在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指标权重值的基础上,进一步按照分级层次结构调整指标权重(见表2)。
2.2.2 评价等级论域确定
3 结 语
港口平面布置方案评价是复杂的系统性课题,不能仅依靠几个指标简单地作出评价,应通过评价模型从建设总体需求和运营灵活性两方面进行全方位衡量。该评价体系能较好地评价具有第4代功能的现代化港口,通过构建多级评价指标建立模糊评价模型,可以揭示各评价指标间的相互关联。同时,对港口平面布置方案的各影响因素进行更完整和科学的评价,根据技术单项评价分析结果,从技术层面对港口规划方案作进一步优化调整,为布置方案的选择提供借鉴作用。
【摘 要】 基于对港口建设总体需求和运营灵活性考虑,从评价步骤和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入手,建立港口平面布置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对港口平面布置方案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并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法实现综合技术评价。以北方某港规划平面布置方案的技术评价为例,对该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可靠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等进行验证。
【关键词】 港口平面布置;评价指标;层次分析法
0 引 言
港口平面布置是港口工程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对港口功能和运营发挥重要作用。港口项目平面布置不仅要符合港口总体规划,同时也要合理利用自然条件,充分利用岸线和水、陆域资源,满足港口运营安全的要求。设计者如何选取合理的平面布置对项目功能有重大影响。在港口规划建设实践中,根据规划方案的多角度评价结果,难以对港口布局作出相应的优化调整。本文运用技术评价分析方法进行港口平面布置形式优选,对同类港口项目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1 技术评价基本模型
1.1 评价模型的原则和方法
港口平面布置方案的评价涉及自然条件、交通运输、建设费用等宏观条件的影响。这些因素对评价方案的指标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其量化程度也存在不同,因此,需要采用多层次的系统评价分析方法。评价方法的建立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科学简明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可对比性、结果稳定性。
层次分析法具有把难以量化的影响因素通过相互比较加以量化,有效、直观地确定各因素相对重要程度的特点。该方法在对方案的总体评价中缺乏具体、统一的指标量化,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只采用对指标权重的分析。
在港口平面布置的综合评价中,涉及大量的复杂现象和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而且存在许多模糊现象和概念,因此,在综合评价时,通常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作定量化处理,评价不同平面布置形式的等级,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2 技术评价模型的建立
1.2.1 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1.2.1.1 自然岸线(A11)
海岸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在港址选择方面既要着眼于当前的工程项目,更应考虑长期效果。从目前国内外港口建设的经验教训来看,合理利用有限的海岸资源极为重要。综合利用岸线,布置紧凑,适当预留未来扩建用地,避免扩建时另择新址;针对回填或吹填形成的岸线,可以通过量化评判岸线利用率,即新创造岸线与失去自然岸线的比例、新创造的岸线与工程所需岸线的比例。
1.2.1.2 土地征用(A12)
港口建设除自身占用土地外,附属设施(包括生活设施)及铁路、公路往往也需占用大量土地,因此,港口建设更应注意节约用地,陆域布置应力求紧凑。同时,应着眼于荒滩、潟湖、洼地的利用,通过疏浚或陆上土源人工造陆。其量化值为:征用土地的可利用率、征用土地对环境影响范围。
1.2.1.3 港区面积(A13)
港区陆域布置通常按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分区集中布置。生产建筑物及辅助生产建筑物应布置在陆域前方的生产区内,功能相近的辅助生产建筑物应集中组合布置。此外,还需考虑相关港口设施的面积和港区相关建筑物及设备能够利用的空间。港区陆域的利用效率和合理性是重要的评判因素。
1.2.1.4 船舶操控(A21)
港口水域的合理布置有利于港口水上作业系统的有效运作。港口水域应满足船舶回旋、制动、港内航行、停泊作业的要求;港池应有良好的泊稳条件,以便船舶能安全、顺利地完成货物装卸作业;同时,也应减少大小船舶之间的干扰。船舶的制动距离以及在不同航道下的易控性是重要的评判因素。
1.2.1.5 运营效率(A22)
港口作为物流和供应链的主要环节,应具备能够提供快速、可靠、灵活的综合物流经营服务。合理利用资源,提高港口的服务水平,缩短船舶在港时间,从而提高港口竞争力。运营效率合理性的评判因素包括交通组织的灵活性、港口作业车辆通往港区大门和其他设施的易达性。
1.2.1.6 环境影响(A23)
调查规划港口的环境状况、建设和运营中产生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分析规划期内港口可能出现的生态变化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港口规划需考虑对相关区域、海域生态系统产生的整体影响,可能对环境和人群健康产生的长远影响,以及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当前利益与长期利益之间关系的影响。
1.2.2 评价指标权重
基于专家调查,参照交通港站相关因素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见表1)。
2 工程案例分析
本文以北方某港为例,对港口平面布置技术评价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
2.1 平面布置概述
该经济合作区的主干道及与我国圈河口岸相通的铁路紧邻港区后方,港外集疏运条件较为便利,但现有道路通行条件和等级难以满足港区的规划需要。
规划新建码头包含1个10万吨级散货船泊位、1个5万吨级集装箱船泊位、2个4万吨级件杂船泊位,共占用岸线。
2.1.1 水域布置及环境影响
根据航道条件、水深条件及码头远期的通用性,结合港区总体规划布置及考虑水工结构的衔接,该工程新建码头采用顺岸式布置,码头前沿线布置在15 m等深线附近,与15 m等深线基本平行;港区东侧有半岛阻挡,湾内基本不受来自东和东北向涌浪的影响,湾口朝南,口门附近分列大礁岛、小礁岛为掩护,外海波浪经岛屿阻挡涌至湾内已大为减弱。影响港区的波浪主要来自东北偏北和西南向,航道顺常浪向布置可以保证船舶航行中的稳定性。
船舶舱底含油污水是码头运营后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该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港池,将会对该水域一定范围内的水生生物产生影响,并导致水体光透射率下降,降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影响水域的初级生产力,伤害水生生物。
2.1.2 陆域布置及环境影响
新建码头计划征地23.4 hm2,采用陆域回填后,实际港区使用面积达88.9 hm2,后方陆域纵深590~750 m。港区生产作业区的布置靠近码头,从南至北依次为集装箱堆场、件杂货堆场、空箱堆场、粮食仓库、件杂货仓库、汽车堆场等,东侧布置散货堆场以及铁路装卸区;生产辅助区的布置位于多用途泊位堆场与疏港公路之间的区域,设施包括流动机械库、机修间、工具材料库、办公楼、变电所、锅炉房、浴室、泵房等,在铁路装卸区北侧的港外布置1座加油站。陆域布置力求紧凑合理。
港区设置4个进出港大门,东侧2条通道为散货作业车辆通道,其余2条为集装箱、其他货运车辆的进出口通道,充分保证港内交通通畅。
根据港区工程实际情况,应加强绿化,减轻散货装卸堆放粉尘、道路扬尘、装卸操作噪声对区域环境的污染影响。
2.2 评价步骤
2.2.1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在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指标权重值的基础上,进一步按照分级层次结构调整指标权重(见表2)。
2.2.2 评价等级论域确定
3 结 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