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调解工作计划参考(通用8篇)
人民调解工作计划参考 篇1
2018人民调解工作计划参考范本
人民调解工作的意义重大,那么在新的一年开始之际,要怎么制定好人民调解工作计划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民调解工作计划参考范文,欢迎阅读。
人民调解工作计划篇一
北胡村人民调解委员会20XX年调解工作将以全面落实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开展好人民调解工作,特指定年度民调工作计划
一、领导重视。村委会全体成员
把调解工作纳入本村头等大事来抓,强化责任意识,认真履行职责,扎扎实实抓好调解工作,切实维护社会安定稳定。村委会坚持做到每季召开有调解员等列席的调解会议,研究、讨论每季的调解纠纷情况。
二、认真开展矛盾排查、化解。随着村内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外来流动人口不断增加,使我村调解工作任务加重,如何正确引导村民掌握法律知识,正确处理邻里间矛盾纠纷,维护村民合法利益,是我们调解工作重点,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内部,化解在萌芽状态,预防纠纷,防止矛盾激化。我们村根据民间纠纷情况,召开会议研究、分析,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公德,团结互谅互让。
三、帮教两劳,转化思想。认真抓好两劳释解人员的帮教工作,对村内的两劳释解人员,设专人负责包干管理,每月定期回访,对他们实行人性化的帮
助管理,以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以此来增强他们的生活勇气,协助他们找工作增强他们自食其力。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并在生活上予以关心和帮助,使两劳人员在村帮教领导小组的帮教下无重新犯罪。
四、定期宣传,增强意识。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定期组织村内单位、村民参加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密切注视和加强人民防线建设,确实消除各类治安隐患和加大力度对薄弱环节的督促管理。村干部与民警经常入户,发放警民联系卡,宣传法制等工作。村委会利用自身优势,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倡导法制观念,通过宣传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村民的法制意识,运用图片展、讲座、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大造声势,形成浓厚的氛围。针对毒品对青少年的严重危害,我们将组织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广大村民拒绝毒品,远离毒品,努力提高村民防范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
北胡村调解委员会按照以上的计划目标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团结一致,齐心协力,营造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良好氛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拓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局面而努力工作。
人民调解工作计划篇二
20XX年我村人民调解工作将以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市、街道司法行政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城东街道司法调解工作大局,大力加强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力度,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确保今年我村各项民事调解工作落到实处,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积极营造学法氛围
1、利用宣传栏等村内宣传阵地,张贴法制宣传的各种文字和图片材料,积极营造全民学法氛围。
2、组织人民调解信息员通过会
议、讲座等形式,宣传讲解人民调解工作业务知识、法律常识,并通过他们在广大群众当中宣传人民调解工作精神。
二、更新机制制度,提高调解效率
村内稳定工作要以人为本,始终坚持急村民之所急,想村民之所想的工作原则,认真遵守民事调解工作职责,改善工作方式,提高调解效率,采用公开、公正的操作程序,杜绝人情调解、暗箱操作,努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
三、突出工作重点,确保目标到位
我村20XX年的调解工作,仍然以防止民转刑、民间纠纷激化、群众性上访事件作为调解的工作重点,同时充分利用村级组织和基层民间的力量,力争使民间纠纷调解率和调解成功率达到100%和98%。
四、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
村的多样性决定了调解工作的复杂性,因此,本年度将不断拓宽思想,改进工作方法,针对不同矛盾纠纷多讨论、多思考,努力寻求新的工作策略,从多方面吸取经验,以达到更好的调解效果,计划从四个方面入手:
1、组织村内调解信息员进行一至二次的培训和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2、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加强宣传,规范调解协议书的制作。
3、进一步完善调解信息员、村民小组长工作网络,充分发挥他们的信息优势,引导他们全方位发挥群体优势参与到调解工作。
4、深入开展村内矛盾大调解机制建设和运行,严格按照《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考核细则》的有关标准,对照执行。
五、对照标准,努力争创优秀调解委员会
20XX年要按照工作进度,做好
每个阶段工作,突出重点,狠抓细节,不轻易终止调解,使调解率达到100%,调解成功率达到98%以上。
总之,20XX年我村人民调解工作要以提高广大村民的自身素质为着眼点,不断转变他们的思想理念,以人为本,从多方面来实现民事调解工作的深入开展,标本兼治,努力实现和谐融洽的人居环境。
人民调解工作计划篇三
今年我村将通过积极参与创建大调解机制,以大调解建设为平台,努力做好来信来访和纠纷处置工作,及时化解各类群体性矛盾,积极为我镇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一、强化大调解队伍建设。我村将围绕一一二二队伍建设的整体要求,及时调整调解队伍,配强配齐两名专职调解员,各组落实一名调解小组长,结合小技防入户工程及时调整充实好十户调解信息员队伍,保证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二、强化大调解工作基础建设。今年我村将按照村居三室建设的要求,调整建设调委会办公室和调解室。
三、完善大调解工作制度建设。专职调解员每旬进行一次矛盾纠纷的排查,发现纠纷及时化解;村调委会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分析矛盾纠纷发生发展的形势;村调解领导小组每季召开一次会议,研究本村调委会的工作重点,进行适时的工作安排;村调委会每年召开两次包括专职调解员、调解小组长、十户调解信息员参加的调解员培训班,对调解员进行思想和业务知识的培训。
四、创新大调解预防机制建设。为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规范信访秩序,有效控制和化解全村的矛盾纠纷,按照党委政府的要求,我们将积极推行群众诉求事项代理制度。,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
人民调解工作计划篇四
一、指导思想及目标任务,社区
调解工作计划。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社区党总支、居委会的中心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和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深入排查调处各种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为打造平安社区和推进社区建设,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各组各企业将按照排查得早,发现得了,控制得住,解决得好的要求,全面掌握有效调处本辖区、本单位存在的各种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着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真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本地,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完善调解组织,加强工作责任。
在完善调解组织的基础上,要加强工作责任心,碰到居民户发生矛盾不管是白天黑夜,要做到随叫随到,公平合理,及时调处好各类矛盾纠纷,同时
要继续保持吸收五老人员的良好方法。
三、预防解决各类不稳定因素。
一是调查摸底。对各类矛盾纠纷要进行全面梳理,登记造册,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二是全面排查。把不稳定因素及群体性事件作为排查的重点,发现问题要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到人,明确解决时限。三是认真调处,要按照调解纠纷的程序和方法操作,做好格式化,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每月上报矛盾纠纷信息。同时,要认真贯彻落实《不稳定因素排查表上报工作机制》,切实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社区的原则,把矛盾隐患控制在萌芽状态。
四、工作要求。
1、强化领导。各组、各企业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重要性,狠抓落实。
2、务求实效。按照面上不漏系统,系统不漏企业,社区不漏居民的要求排查梳理到位。
3、健全机制。建立健社区、组、户三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格局。健全矛盾纠纷分析及应急预警机制。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走上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人民调解工作计划篇五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落实人民调解三个文件和省、市关于人民调解工作的会议精神,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加大人民调解工作力度,为维护全县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二、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完善镇、村、组三级调解组织网络;健全规章制度;调整充实人民调解员队伍;规范人民调解工作流程。
(二)加强协调人民调解投入工作。进一步完善硬件设施,改善办公条件,合理利用人民调解工作经费,提高人民调解员的经费待遇。
(三)加强人民调解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提升业务水平,促进规范操作;改革培训方式,变县级培训为主,镇级为辅,变集中辅导与个人自学、经验交流等并举的培训模式。
(四)规范人民调解操作规程,提高人民调解质量。
(五)完善跨区联调机制的建设,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模式。
三、工作计划
(一)1月份,召开全县人民调解工作会议,总结上一年度人民调解工作,布置本年度全县人民调解工作(可与全县司法行政工作会议合并召开)。
(二)2月份,对各镇人民调解工作督促指导一轮。
(三)3月份,组织金宝人民调解联调机构相互交流工作。
(四)4月份,举办全县人民调解员业务培训班。
(五)5-6月份,对全县各镇人民调解档案卷宗开展检查与指导。
(六)7月份,组织对各镇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展疏理、整顿、调整、充实、完善、提高工作。
(七)8月份,适时开展对镇村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完善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基础工作,确保正常规范运作。
(八)9-10月份,组织人民调解工作全面督查,迎接省市考核验收。
(九)12月份,全面总结全县人民调解工作,制定新年度工作计划。
一、加强民调组织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在村党支部的 领导下,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思想作风。学习法律法规知识,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增强驾驭民调工作能力,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使民调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二、深入开展群众性的法律、法规的 宣传教育工作。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标语和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组织
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广大村民 的 法制观念。
三、以各自然村为单位设立纠纷信息员,及时准确掌握纠纷信息,做到处理纠纷果断及时,大矛盾不出村、小矛盾不出片。防止民转刑案件的发生。
四、加强民调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采取请进来,送出去集中学习的方式,组织对民调工作人员法律、法规知识,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工作水平。
五、成立帮教小组,了解掌握刑释、解教人员情况,采取结对子帮教等多种方式,积极做好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工作。
六、定期做好对刑释解教人员的月访和季度考核,及时掌握思想动态,尽可能地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家庭的困难,预防重新犯罪。
人民调解工作计划参考 篇2
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是我国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三大调解方式, 人民调解作为三大调解方式之一, 其与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在工作方式、方法方面又有着显著区别。因此, 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机制, 培养一批“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司法行政队伍, 才能切实有效地积极推进人民调解工作。
一、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
近几年, 安徽省淮北市着力建设市、县 (区) 、镇 (乡) 、村四级联动的人民调解委员会, 并对基层人民调解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等。
首先, 对基层人民调解工作人员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 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使基层人民调解工作人员从思想上树立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引导基层人民调解工作人员始终树立“扎根基层、贴近群众、做人民群众贴心人”的工作作风。同时, 鼓励基层人民调解工作人员深入到群众, 听民声、察民情、问民计、排民忧、解民难, 为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 对基层人民调解工作人员加大培训力度, 提升其调解工作水平。上级主管部门要组织有关专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深入了解基层人民调解工作人员真正的困惑和需要学习什么, 从而制定出适合基层人民调解工作人员培训内容, 避免了因主观认为安排培训内容, 从而提升了其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有利于培训项目的展开。
基于上述问题, 上级主管培训部门应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一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通过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对基层人民调解工作人员进行面对面的培训;二是组织有关的业务专家、精英和学者等分赴各基层单位, 对基层人民调解工作人员进行为期一周或其他的短期业务培训;三是通过开展基层人民调解先进事迹报告会让广大基层工作者深刻学习和领会其精神。以点带面, 提升人民调解工作人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四是司法行政机关通过开展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的各种司法知识竞赛, 努力提升司法行政机关人员的理论素养。
二、完善和规范人民调解制度
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要逐步规范化、现代化、法制化。一是规范人民调解制度, 把其细化为:例会、排查、报告、调处、责任追究、回访、公开公示等规章制度。二是规范人民调解流程, 统一使用中国司法部制定的人民调解文书格式, 规范调解文书的制作和立卷归档, 建立专门的档案室, 并把文档资料进行细致分类, 做好文档的标记等, 以便于人民调解卷宗的查找。在调解过程中, 要严格人民调解工作程序, 逐渐使人民调解工作程序化, 克服工作中的随意性, 并严肃人民调解工作纪律, 切实保障依法调解、平等自愿、不限制当事人诉讼权利三项原则的落实, 保障人民调解的民间性、自愿性。三是细化操作标准, 建立岗位责任制, 由专门的工作人员分别负责, 这样在工作中就避免了相互推诿, 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建立健全奖惩制度
规范评选程序, 建立健全奖惩制度是保障人民调解工作稳步、健康进行的制度保障。对于能深入社区、村屯、偏远郊区等并能深入群众困难多、纠纷问题多的地方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 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纠纷发生的人民调解工作人员;对于长期着力并成功化解多年累积、长期未得到有效解决的重大复杂疑难矛盾纠纷, 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大的矛盾纠纷的人民调解工作人员等。上级主管部门应当给予表扬、记功等精神鼓励并在物质上给予一定奖励。并在以后的目标考核中加以量化参考。而对于在工作中玩忽职守、怠慢的人民调解工作人员;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不及时, 对调处工作不力等引起矛盾激化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人民调解工作人员, 给予批评、警告等处分, 并在以后的评职评级中作为考核参考。同时警示其他的人民调解工作人员, 使其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和责任感。
四、争取财政支持, 加大保障力度
人民调解工作能否高效有序地开展经费保障是关键, 我国早在2007年7月9日, 财政部、司法部就联合下发了《财政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的意见》明确了人民调解工作经费的保障办法: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安徽省淮北市委、市政府、市司法局、区委、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人民调解工作给予高度重视, 适当安排人民调解委员会补助经费和人民调解员补贴费。同时, 市财政拿出专款对每件调解案件给予适当补贴, 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 极大地调动了人民调解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为人民调解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为缓和社会发展和改革进程中的利益冲突, 减少纠纷, 消除矛盾和稳定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证。
总之, 以人为本的着眼点和出发点, 是实现好、维护好并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贯彻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就必须对各类社会主体的合法权益予以平等的保护, 妥善地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人民调解的实施, 正是尊重了社会主体的法律地位平等性, 有利于维护和实现各类社会主体的合法利益, 从而促进作为和谐社会构建的核心的以人为本价值观的实现。[2]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05-02-19.
数字参考咨询工作探析 篇3
【关键词】参考咨询;数字参考咨询;联合数字参考咨询;地理信息隔阂
【中图分类号】C2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8—0054-02
从起源和发展上看,传统图书馆有两大职能,即:文献资源建设和图书流通。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技术和新产品(例如互联网和搜索引擎)不断出现,分享和吞噬着传统图书馆潜在用户。图书馆在巩固和发展传统服务和职能的基础上要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参考咨询的产生,赋予了图书馆新的内涵,其发展也使图书馆的学术性和学术能力取得长足进展。高校图书馆能否开展参考咨询工作及咨询工作成效关系到图书馆服务层次高低问题。
一、参考咨询的产生及发展
参考咨询服务起源于美国。19世纪末期,美国公共教育运动兴起,图书馆不再只是为少数精英阶层提供服务,也开始向普通的工人和农民提供服务。在帮助农民查找文献、有效使用图书馆的过程中,参考咨询服务随之产生。1876年的美国图书馆协会第一届大会上,麻省伍斯特公共图书馆馆长塞缪尔·格林发表关于“图书馆员和读者进行人际交流”的演讲,并据此篇演讲完成了论文《图书馆员与读者的个人关系》。虽然论文并没有正式提出参考咨询服务一词,但他的论述已经具备了参考咨询服务的性质。因此,格林被称为“参考咨询之父”。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参考咨询服务在美国盛行,之后的20世纪前半叶,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不断发展和完善。
传统上,人们认为参考咨询服务是帮助用户查找信息,让用户能够利用图书馆的资源找到他们所需的信息,因此早期的参考咨询提供类似协助检索等简单的咨询服务。经过逐步拓展,开始提供编制书目、索引、文摘等服务。二战结束后,图书馆员开始向政府、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服务的结果以报告的形式提交。随着时代及参考咨询的发展,人们开始认为,参考咨询服务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提供信息本身。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数字化的图书、文献等成为图书馆资源的重要组成方面。通过互联网进行文献传递成为可能。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正在消失,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服务正成为图书馆服务的新形式。1984年,美国的马里兰——巴尔迪摩大学健康科学图书馆推出了“参考服务的电子化访问”,而这被视为世界上首个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这就是现在常说的数字参考咨询,也称虚拟参考咨询。
数字参考咨询与传统参考咨询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很大的差别。数字参考咨询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图书馆员与用户的交流仍然是数字参考咨询的核心,仍然依托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帮助用户获取知识和信息等资源,只是在交流的方式和手段上双方都是基于网络实现交流。
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产生和发展对社会和用户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扩大了图书馆的用户群,加速了知识的传播。(2)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更符合无纸化办公的发展趋势。(3)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更符合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二、美国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
美国不仅是全球超级经济和军事大国,其文化教育事业也极其发达。以图书馆为例,美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引领世界图书馆事业潮流,居于前沿地位,美国图书馆可以为民众提供较为优质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其服务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 广泛的服务范围与服务内容
美国图书馆遍布城市、乡村、社区、街道和大大小小的教学科研机构,普及程度相当高。根据美国相关法律规定,每两英里范围内必须见一个图书馆。美国各类型的图书馆都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绝大多数资料都可以为任何人开放。这种模式形成的庞大的用户基础,也为参考咨询提供了广泛和优质的用户群。美国图书馆借助丰富的传统资源优势,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不断扩大服务范围,提升工作质量。从内容上看,美国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引导性的,解答读者的一般性问题,如某类书的存放位置等。
(2)计算机指令性的,解答计算机操作、图书检索等方面的问题。
(3)事实性的,解答读者关于某一事实的问题,如“1989年美国通货膨胀的程度如何?”
(4)了解馆藏性的,解答读者借阅书刊是时遇到的馆藏方面问题,如“马克·吐温的《王子与贫儿》的馆藏情况和状态?”
(5)主题性的,解答某个专题的文献检索方面的问题,如“能否提供关于中世纪的城堡生活情况的资料?”
2 多样的服务方式
美国图书馆数字咨询服务形式多样,回复及时。一般将电子邮件咨询或网上实时咨询相结合,还有公告板和讨论组、网上表格、网络会议、专家咨询、合作数字参考服务等。此外,还为读者提供各类型的传送服务,如邮寄服务、在线服务、电子文件传送服务、复印服务、FTP服务等类型。随着分工的精细化,咨询服务还将读者按类型分类,分门别类地为读者提供完善、精细的服务和资源。
3 注重用户教育
美国各类型图书馆想来都非常重视对读者的教育和培训,想方设法吸引读者走进图书馆,并随时随地对读者进行如何利用图书馆的教育。在实际工作中,把对读者检索和利用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培养,作为参考咨询馆员的一项重要使命。传统的参观、授课、宣传品等用户教育和图书馆主页、网络课堂、远程教育等现代手段相结合,提高读者的文献信息查找能力。
4 资源建设完善
美国图书馆的参考咨询部一般都设置检索室,配备专用书库,形成专业性较强的完整工具书馆藏体系,各种类型的参考检索工具书,如百科全书、专科词典、传记资料、地名录、书目、年问、文摘、图谱、公司年度报告、历年毕业论文、索引等:各种载体形态,如印刷型、机读型、数字型等类参考书都收藏齐备。除此之外,某些学术著作、科学专著、教科书等都列入检索工具的范围。馆藏目录(专题性书本式目录)、联合目录、文摘杂志(分印刷型和微缩型)、索引等都是检索室的必备书刊。书目数据库和机读目录的使用提高了文献检索的自动化水平。
5 组建合作参考咨询项目
2000年春,美国国会图书馆与16个参与图书馆发起CDRS项目,通过图书馆等相关机构的国际化数字网络向研究者提供随时随地的专业参考服务,随后,OCLC、美国图书馆协会、图书馆系统和服务公司等加入,目前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德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个图书馆参加进来。它利用遍布全球的成員机构的文献资源和专家的力量,提供一天24小时、一周七天的参考服务。
美国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发展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为世界图书馆界树立了一个服务的标杆、一个行业标准,也给各国图书馆以较大启发。从上我们可以一窥美国图书馆员的优秀的职业修养和职业能力。他们一般都是收到不同的专业训练、具有丰富的情报工作经验得信息专家。具备他们的能力和修养,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是一种荣耀,也将是国内同行应该努力的方向。
我国图书馆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参考咨询的概念,但该项工作在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却较为缓慢。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发展虽取得不小成就,然而,从实际使用情况和效果来看,大多仍处于初级阶段。一方面,参考咨询只是图书馆的从属服务项目,仅占图书馆工作极小的比重;另一方面,绝大多数的高校图书馆尚未开展此服务项目。无论是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还是服务方式和配套建设,都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游人民公园作文400字参考 篇4
来到公园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蹲在门口的两只大石狮子,它们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好像在说:“欢迎你们来到人民公园。"
走进公园,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迷人的景色。绿油油的草地,高大的树木,挺拔的竹子,大花坛里盛开着各种各样的花,红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像雪……真是美不胜收。
沿着弯弯的小路,来到了人工湖边,这个人工湖也叫西湖,它虽然没有杭州西湖那样有名,但也别有一番景致。湖上有一座小岛,岛上有个湖心亭,游人累了,就可以在亭子里休息。各式各样的小桥把小岛和陆地巧妙地连接起来。湖水清清的,小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各种各样的游船、画舫,不时在湖面上划过来划过去,船后留下一道道波纹,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人们在船上尽情的欣赏美景。远处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我循声望去,原来湖边有一个儿童游乐场,孩子们有的玩碰碰车,有的玩飞机,有得玩爬高梯。我也跃跃欲试,坐上了飞机,系好安全带,仿佛成了一名宇航员,驾驶着“神舟号”,去揭开宇宙的秘密。
人民医院诊断证明书的参考 篇5
管理制度
医学诊断证明书是具有一定法律效用的医疗文件,依法出具医学证明书是法律赋予医疗机构及其执业医师的权利和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一、医学诊断证明书包括健康、疾病诊断、治疗、出生、死亡等。
二、出具医学诊断证明书的人员必须是本院注册的执业医师,必须亲自诊查、签署医学诊断证明书,内容填写齐全(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别、疾病标准全称、建议、当日时间及医师签字),每项诊断都应具备科学的、客观的诊断依据。出具的医学诊断证明书必须与病历中记录一致,病假证明期限必须记录在门(急)诊病历或出院小结中。临床医师要严格依法代表医院出具医学诊断证明书,对所出具的医学诊断证明书负完全法律责任。
三、凡涉及司法办案需要的`证明,以及用于因病退休、伤害、残疾、工伤、劳动鉴定、办理低保、计划生育、保险索赔等特殊诊断证明,由当事人或家属持公检法机关、交通管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计划生育、保险等相关部门的介绍信,经医务部或医保办审核盖章后,由相应科室医师按照相关规定出具诊断证明。医师未经特殊授权不得出具劳动能力、伤残程度及职业病等专用诊断证明文件。医师只能出具在本院死亡患者的死亡证明文件。对学术上有争议的诊断,应由医院组织专家会诊后,慎重开具医学诊断证明书。
四、出具与病假相关的医学诊断证明书权限
1、急诊患者不超过三天;
2、门诊普通患者不超过一周,门诊慢性病患者不超过两周;
3、住院患者出院时需要继续休病假不超过一月。
五、门(急)诊患者每次就诊、住院患者出院只能出具一次医学诊断证明书,遗失不补。医师在开具医学诊断证明
书时应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清楚,嘱其妥善保管。
六、出具的诊断证明书必须当日到门诊或入(出)院收费处审核加盖医院专用印章方为有效。非就诊当日的医学诊断证明书通常不予补办,确有特殊情况时,应以事实为依据,经门诊部主任或患者出院科室主任核准签字才能补办,补办医学诊断证明书按补办当天日期落款,同时注明“补办”二字。门诊或入(出)院收费处应严格按照规定对医学诊断证明书审核、把关、登记。
七、医师在执业活动中,严禁未经亲自诊查、签署医学诊断证明文件,医师不得出具与自己执业范围无关或者与执业类别不相符的医学证明文件。医师不能以患者主诉、症状、体征、描述等非规范的医学诊断出具医学诊断证明书。死亡、病情介绍等禁止使用医学诊断证明书。医学诊断证明书不得出现疗养、免夜班等非临床医学治疗内容、与医疗不相关的其他处理意见。
八、医学诊断证明书严禁涂改、弄虚作假、伪造。
九、违反本制度的处罚
1、填写不规范的医学诊断证明书,参照不合格门诊病历处理;
2、违反本制度第四条、出具虚假医学诊断证明书情节轻微的医师,给予警告,并扣发奖金300元;
3、出具虚假医学诊断证明书、具有以下三种情形之一的,给予当事医师全院通报批评,并扣发奖金500元的处罚:
(1)出具虚假医学诊断证明书造成延误诊治的;
(2)出具虚假医学诊断证明书给患者精神造成伤害的;
(3)造成其它危害后果的。
4、出具虚假医学诊断证明书、具有以下三种情形两种的,给予当事医师全院通报批评,并扣发奖金700元的处罚:
(1)出具虚假医学诊断证明书造成延误诊治的;
(2)出具虚假医学诊断证明书给患者精神造成伤害的;
(3)造成其它危害后果的。
5、出具虚假医学诊断证明书、同时具有以下三种情形的,给予当事医师全院通报批评,并扣发奖金1000元的处罚:
(1)出具虚假医学诊断证明书造成延误诊治的;
(2)出具虚假医学诊断证明书给患者精神造成伤害的;
(3)造成其它危害后果的。
6、伪造医学诊断证明书的医师,给予取消处方权3个月处罚,到人力资源部待岗培训,期间待遇参照学员;
7、伪造医学诊断证明书造成不良后果的医师,给予取消处方权6个月处罚,到人力资源部待岗培训,期间待遇参照学员。
8、出具医学诊断证明书引发医疗纠纷的医师,按照医院相关规定处理。
9、出具医学诊断证明书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情节严重的医师,报请珠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作出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0、给超出权限的与病假相关医学诊断证明书盖章人员,给予警告,并扣发奖金300元;给伪造医学诊断证明书盖章人员,初犯给予扣发奖金1000元和诫勉谈话处理,再犯可解除劳务合同。
二〇XX年三月三十一日
主题词:医院 诊断证明 管理 制度
人民调解工作计划参考 篇6
法释[2018]15号
2018-8-2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确定财产处置参考价若干问题的规定》已于2018年6月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741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年9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2018年8月28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确定财产处置参考价若干问题的规定
(2018年6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741次会议通过,自2018年9月1日起施行)为公平、公正、高效确定财产处置参考价,维护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结合人民法院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冻结财产后,对需要拍卖、变卖的财产,应当在三十日内启动确定财产处置参考价程序。第二条 人民法院确定财产处置参考价,可以采取当事人议价、定向询价、网络询价、委托评估等方式。第三条 人民法院确定参考价前,应当查明财产的权属、权利负担、占有使用、欠缴税费、质量瑕疵等事项。
人民法院查明前款规定事项需要当事人、有关单位或者个人提供相关资料的,可以通知其提交;拒不提交的,可以强制提取;对妨碍强制提取的,参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处理。查明本条第一款规定事项需要审计、鉴定的,人民法院可以先行审计、鉴定。
第四条 采取当事人议价方式确定参考价的,除一方当事人拒绝议价或者下落不明外,人民法院应当以适当的方式通知或者组织当事人进行协商,当事人应当在指定期限内提交议价结果。
双方当事人提交的议价结果一致,且不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议价结果为参考价。
第五条 当事人议价不能或者不成,且财产有计税基准价、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人民法院应当向确定参考价时财产所在地的有关机构进行定向询价。
双方当事人一致要求直接进行定向询价,且财产有计税基准价、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
第六条 采取定向询价方式确定参考价的,人民法院应当向有关机构出具询价函,询价函应当载明询价要求、完成期限等内容。接受定向询价的机构在指定期限内出具的询价结果为参考价。
第七条 定向询价不能或者不成,财产无需由专业人员现场勘验或者鉴定,且具备网络询价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通过司法网络询价平台进行网络询价。
双方当事人一致要求或者同意直接进行网络询价,财产无需由专业人员现场勘验或者鉴定,且具备网络询价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第八条 最高人民法院建立全国性司法网络询价平台名单库。司法网络询价平台应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备能够依法开展互联网信息服务工作的资质;(二)能够合法获取并整合全国各地区同种类财产一定时期的既往成交价、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或者市场公开交易价等不少于三类价格数据,并保证数据真实、准确;
(三)能够根据数据化财产特征,运用一定的运算规则对市场既往交易价格、交易趋势予以分析;(四)程序运行规范、系统安全高效、服务质优价廉;
(五)能够全程记载数据的分析过程,将形成的电子数据完整保存不少于十年,但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九条 最高人民法院组成专门的评审委员会,负责司法网络询价平台的选定、评审和除名。每年引入权威第三方对已纳入和新申请纳入名单库的司法网络询价平台予以评审并公布结果。
司法网络询价平台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将其从名单库中除名:(一)无正当理由拒绝进行网络询价;
(二)无正当理由一年内累计五次未按期完成网络询价;(三)存在恶意串通、弄虚作假、泄露保密信息等行为;(四)经权威第三方评审认定不符合提供网络询价服务条件;
(五)存在其他违反询价规则以及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规定的情形。司法网络询价平台被除名后,五年内不得被纳入名单库。
第十条 采取网络询价方式确定参考价的,人民法院应当同时向名单库中的全部司法网络询价平台发出网络询价委托书。网络询价委托书应当载明财产名称、物理特征、规格数量、目的要求、完成期限以及其他需要明确的内容等。
第十一条 司法网络询价平台应当在收到人民法院网络询价委托书之日起三日内出具网络询价报告。网络询价报告应当载明财产的基本情况、参照样本、计算方法、询价结果及有效期等内容。
司法网络询价平台不能在期限内完成询价的,应当在期限届满前申请延长期限。全部司法网络询价平台均未能在期限内出具询价结果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各司法网络询价平台的延期申请延期三日;部分司法网络询价平台在期限内出具网络询价结果的,人民法院对其他司法网络询价平台的延期申请不予准许。
全部司法网络询价平台均未在期限内出具或者补正网络询价报告,且未按照规定申请延长期限的,人民法院应当委托评估机构进行评估。人民法院未在网络询价结果有效期内发布一拍拍卖公告或者直接进入变卖程序的,应当通知司法网络询价平台在三日内重新出具网络询价报告。
第十二条 人民法院应当对网络询价报告进行审查。网络询价报告均存在财产基本信息错误、超出财产范围或者遗漏财产等情形的,应当通知司法网络询价平台在三日内予以补正;部分网络询价报告不存在上述情形的,无需通知其他司法网络询价平台补正。
第十三条 全部司法网络询价平台均在期限内出具询价结果或者补正结果的,人民法院应当以全部司法网络询价平台出具结果的平均值为参考价;部分司法网络询价平台在期限内出具询价结果或者补正结果的,人民法院应当以该部分司法网络询价平台出具结果的平均值为参考价。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依据本规定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对全部网络询价报告均提出异议,且所提异议被驳回或者司法网络询价平台已作出补正的,人民法院应当以异议被驳回或者已作出补正的各司法网络询价平台出具结果的平均值为参考价;对部分网络询价报告提出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以网络询价报告未被提出异议的各司法网络询价平台出具结果的平均值为参考价。
第十四条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委托评估、双方当事人要求委托评估或者网络询价不能或不成的,人民法院应当委托评估机构进行评估。第十五条 最高人民法院根据全国性评估行业协会推荐的评估机构名单建立人民法院司法评估机构名单库。按评估专业领域和评估机构的执业范围建立名单分库,在分库下根据行政区划设省、市两级名单子库。
评估机构无正当理由拒绝进行司法评估或者存在弄虚作假等情形的,最高人民法院可以商全国性评估行业协会将其从名单库中除名;除名后五年内不得被纳入名单库。
第十六条 采取委托评估方式确定参考价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双方当事人在指定期限内从名单分库中协商确定三家评估机构以及顺序;双方当事人在指定期限内协商不成或者一方当事人下落不明的,采取摇号方式在名单分库或者财产所在地的名单子库中随机确定三家评估机构以及顺序。双方当事人一致要求在同一名单子库中随机确定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
第十七条 人民法院应当向顺序在先的评估机构出具评估委托书,评估委托书应当载明财产名称、物理特征、规格数量、目的要求、完成期限以及其他需要明确的内容等,同时应当将查明的财产情况及相关材料一并移交给评估机构。
评估机构应当出具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应当载明评估财产的基本情况、评估方法、评估标准、评估结果及有效期等内容。
第十八条 评估需要进行现场勘验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当事人到场;当事人不到场的,不影响勘验的进行,但应当有见证人见证。现场勘验需要当事人、协助义务人配合的,人民法院依法责令其配合;不予配合的,可以依法强制进行。
第十九条 评估机构应当在三十日内出具评估报告。人民法院决定暂缓或者裁定中止执行的期间,应当从前述期限中扣除。
评估机构不能在期限内出具评估报告的,应当在期限届满五日前书面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期限。人民法院决定延长期限的,延期次数不超过两次,每次不超过十五日。
评估机构未在期限内出具评估报告、补正说明,且未按照规定申请延长期限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该评估机构三日内将人民法院委托评估时移交的材料退回,另行委托下一顺序的评估机构重新进行评估。
人民法院未在评估结果有效期内发布一拍拍卖公告或者直接进入变卖程序的,应当通知原评估机构在十五日内重新出具评估报告。第二十条 人民法院应当对评估报告进行审查。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责令评估机构在三日内予以书面说明或者补正:(一)财产基本信息错误;
(二)超出财产范围或者遗漏财产;
(三)选定的评估机构与评估报告上签章的评估机构不符;(四)评估人员执业资格证明与评估报告上署名的人员不符;(五)具有其他应当书面说明或者补正的情形。
第二十一条 人民法院收到定向询价、网络询价、委托评估、说明补正等报告后,应当在三日内发送给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已提供有效送达地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报告以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或者电子送达的方式送达;当事人、利害关系人下落不明或者无法获取其有效送达地址,人民法院无法按照前述规定送达的,应当在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上予以公示,公示满十五日即视为收到。
第二十二条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网络询价报告或者评估报告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收到报告后五日内提出书面异议:(一)财产基本信息错误;
(二)超出财产范围或者遗漏财产;
(三)评估机构或者评估人员不具备相应评估资质;(四)评估程序严重违法。对当事人、利害关系人依据前款规定提出的书面异议,人民法院应当参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处理。
第二十三条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收到评估报告后五日内对评估报告的参照标准、计算方法或者评估结果等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在三日内交评估机构予以书面说明。评估机构在五日内未作说明或者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作出的说明仍有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交由相关行业协会在指定期限内组织专业技术评审,并根据专业技术评审出具的结论认定评估结果或者责令原评估机构予以补正。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前款异议,同时涉及本规定第二十二条第一款第一、二项情形的,按照前款规定处理;同时涉及本规定第二十二条第一款第三、四项情形的,按照本规定第二十二条第二款先对第三、四项情形审查,异议成立的,应当通知评估机构三日内将人民法院委托评估时移交的材料退回,另行委托下一顺序的评估机构重新进行评估;异议不成立的,按照前款规定处理。
第二十四条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未在本规定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期限内提出异议或者对网络询价平台、评估机构、行业协会按照本规定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所作的补正说明、专业技术评审结论提出异议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议价或者定向询价提出异议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二十五条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有证据证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且在发布一拍拍卖公告或者直接进入变卖程序之前提出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执行监督程序进行审查处理:(一)议价中存在欺诈、胁迫情形;(二)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三)有关机构出具虚假定向询价结果;
(四)依照本规定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作出的处理结果确有错误。
第二十六条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评估报告未提出异议、所提异议被驳回或者评估机构已作出补正的,人民法院应当以评估结果或者补正结果为参考价;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评估报告提出的异议成立的,人民法院应当以评估机构作出的补正结果或者重新作出的评估结果为参考价。专业技术评审对评估报告未作出否定结论的,人民法院应当以该评估结果为参考价。
第二十七条 司法网络询价平台、评估机构应当确定网络询价或者委托评估结果的有效期,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当事人议价的,可以自行协商确定议价结果的有效期,但不得超过前款规定的期限;定向询价结果的有效期,参照前款规定确定。人民法院在议价、询价、评估结果有效期内发布一拍拍卖公告或者直接进入变卖程序,拍卖、变卖时未超过有效期六个月的,无需重新确定参考价,但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八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决定暂缓网络询价或者委托评估:(一)案件暂缓执行或者中止执行;
(二)评估材料与事实严重不符,可能影响评估结果,需要重新调查核实;(三)人民法院认为应当暂缓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九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撤回网络询价或者委托评估:(一)申请执行人撤回执行申请;
(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已全部执行完毕;
(三)据以执行的生效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被裁定不予执行;(四)人民法院认为应当撤回的其他情形。人民法院决定网络询价或者委托评估后,双方当事人议价确定参考价或者协商不再对财产进行变价处理的,人民法院可以撤回网络询价或者委托评估。
第三十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参考价确定后十日内启动财产变价程序。拍卖的,参照参考价确定起拍价;直接变卖的,参照参考价确定变卖价。
第三十一条 人民法院委托司法网络询价平台进行网络询价的,网络询价费用应当按次计付给出具网络询价结果与财产处置成交价最接近的司法网络询价平台;多家司法网络询价平台出具的网络询价结果相同或者与财产处置成交价差距相同的,网络询价费用平均分配。人民法院依照本规定第十一条第三款规定委托评估机构进行评估或者依照本规定第二十九条规定撤回网络询价的,对司法网络询价平台不计付费用。
第三十二条 人民法院委托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财产处置未成交的,按照评估机构合理的实际支出计付费用;财产处置成交价高于评估价的,以评估价为基准计付费用;财产处置成交价低于评估价的,以财产处置成交价为基准计付费用。
人民法院依照本规定第二十九条规定撤回委托评估的,按照评估机构合理的实际支出计付费用;人民法院依照本规定通知原评估机构重新出具评估报告的,按照前款规定的百分之三十计付费用。
人民法院依照本规定另行委托评估机构重新进行评估的,对原评估机构不计付费用。第三十三条 网络询价费及委托评估费由申请执行人先行垫付,由被执行人负担。
申请执行人通过签订保险合同的方式垫付网络询价费或者委托评估费的,保险人应当向人民法院出具担保书。担保书应当载明因申请执行人未垫付网络询价费或者委托评估费由保险人支付等内容,并附相关证据材料。
第三十四条 最高人民法院建设全国法院询价评估系统。询价评估系统与定向询价机构、司法网络询价平台、全国性评估行业协会的系统对接,实现数据共享。
询价评估系统应当具有记载当事人议价、定向询价、网络询价、委托评估、摇号过程等功能,并形成固化数据,长期保存、随案备查。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自2018年9月1日起施行。
人民调解工作计划参考 篇7
关键词:农村,人民调解,难题,破解
人民调解作为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 对于化解社会矛盾、消除各种纷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起到“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被国际社会誉为“东方一枝花”、“东方经验”。 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 人民调解工作尤其是农村人民调解工作面临着许多难题和挑战。 如何破解这些难题, 应对挑战, 已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1 新时期农村人民调解工作的难题
1.1 调解队伍综合素质偏低, 制约调解能力发挥
一是整体年龄偏大, 观念比较陈旧。 据统计, 在基层调解员队伍中, 年龄在50 岁以上的占总数的80%以上。 受体力、精力所限, 这些老同志对日趋繁重复杂的调解工作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 加之电脑等办公自动化业务相对不熟悉, 其日常工作更是受到局限。 更重要的是, 一些老同志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 在合法与违法的判断上往往界限不清, 定位不准, 调解时过分强调“和为贵”, 而忽视对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的正确运用, 偏离现代法治轨道和理念。
二是多为兼职, 稳定性差。 一般情况下, 乡镇人民调解组织成员或是临时招聘, 或是其他岗位人员兼任, 或身在调解组织兼任其他岗位工作。 村级调解组织成员则多为村 (居) “两委”干部或村小组长兼任, 调解主任一职多为挂名。 调整变化快, 新手多, 流动性大, 组织成员很不稳定。 身兼数职, 顾此失彼;频繁更换, 难以积累经验, 容易打破正常工作衔接, 影响调解工作可持续性, 导致一些案件有头无尾, 进一步加深矛盾纠纷, 使矛盾激化, 引发上访甚至刑事案件。
三是知识结构不合理, 专业能力不适应。 乡镇人民调解组织成员的知识结构和专业, 普通学科比较多, 对传统的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等常见民间性矛盾纠纷比较适应, 但对当前大量存在的医患、环保、交通等新矛盾纠纷则不能很好适应。 至于社会转型期产生的新矛盾、新问题, 对于法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的需求, 更是捉襟见肘。 广大农村和社区, 多数调解员学历偏低, 更谈不上专业, 调解时只能凭习惯、风俗、经验和情感, 结果往往是民间法替代了国家法, 义气战胜了规则。
1.2 经费保障不力, 影响调解员工作积极性
我国《人民调解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人民调解工作所需经费应当给予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为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展工作提供办公条件和必要的工作经费。 人民调解员从事调解工作, 应当给予适当的误工补贴。 但现实是, 一方面需要人民调解的社会矛盾和纠纷越来越复杂, 人民调解员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付出的劳动越来越多;另一方面, 人民调解所需经费越来越紧张, 越来越难以满足工作需要。
一是人民调解所需经费各地财政保障水平不平衡。 有的低水平纳入财政预算范围, 有的没有完全纳入财政预算范围, 有的完全没有纳入财政预算范围;二是专项资金不专。 多数地方人民调解没有专项资金, 即便少数有的也很难保证专款专用, 截留、挪用不在少数;三是其它经费筹集渠道不畅通。 除财政之外, 人民调解所需经费到哪里筹集, 怎么筹集, 没有一个明确具体的规定, 相关单位和人员或只能等米下锅, 或可能冒着违规违纪甚至违法的风险。 这就导致相当一部分调委会不具备调解所需的必要条件, 没有相对固定的调解场所及办公设备、办公用品, 甚至有的连制作最普通的调解文书所必须的经费都难以保障。 至于调解人员的待遇, 更是偏低甚至全无, 部分村 (居) 调委会里, 人民调解员调解纠纷基本是在做义工, 严重影响了农村人民调解组织和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
1.3机制运行不规范, 影响调解质量
一是组织机构不规范。 相当多的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在机构设置上与乡镇综治办合署办公, 或是与司法所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不是一个独立的机构设置;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逐步和村民委员会机构合并, 其职能一般由村治保会、甚至由村治保主任一人承担;调解组织普遍存在无牌无章、无相对固定办公室、文书案卷未归档、无调解委员会成员花名册等现象。 调解组织网络存在“断层”与“空档”。
二是调解程序不规范。 多数乡镇特别是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缺乏纠纷调解工作程序意识, 在纠纷调解实践中不遵循或不完全遵循我国《人民调解法》规定的受理、调查、调处、回访、归档等管理程序规定, 随意性较大。 调解协议书存在说理不清、表达不充分、封面书写装订不规范、卷内排列顺序杂乱、调解员签名遗漏、调查笔录和调解笔录不完整、协议条款用语不够恰当、协议内容过于简单、主体错误认定等弊病。
三是人民调解与"大调解"的衔接联动机制不规范。 乡镇过度依赖行政调解, 人民调解和诉讼解决纠纷机制衔接不协调, 诉讼与人民调解在证据等方面不能互通互用, 不但消耗了大量司法成本, 且可能导致由于证据不足无法正确处理案件。
1.4 社会认可度降低, 影响人民调解发展前景
近年来, 人民调解尤其是基层人民调解的社会认可度越来越低。 一方面社会民商案件的数量在逐年增长, 另一方面人民调解受理的案件逐年减少, 调解成功率也有下降的趋势。 据某市统计:2013 年该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受理案件50931 件, 调解成功50396 件, 调解成功率达98.9%;2014 年受理案件42035 件, 调解成功41394 件, 调解成功率达98.5% ;2015 年上半年受理案件15350 件, 调解成功15101 件, 调解成功率达98.4%。 2014 年比2013 年少受理案件7896 件, 下降15%以上;2015 年上半年比2014 年上半年少受理案件5933 件 ( 该市2014 年上半年共受理调解案件21283 件) , 同期下降接近30%。
2 破解新时期农村人民调解工作难题的对策
2.1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对人民调解工作重要性认识
一是结合国家普法活动, 加大对 《人民调解法 》的宣传力度, 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人民调解的法律地位和意义, 让各级党委政府认识到自己在人民调解中的法定义务, 自觉履行党委政府责任, 从各方面关心支持人民调解工作;二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各种现代媒介, 大力宣传人民调解的性质、作用与功能, 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人民调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 唤起人们当家作主的意识;三是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 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人民调解的优势, 使广大人民群众对人民调解有正确的认识与评价, 提升人民调解工作的影响力和知晓度, 消除和澄清各种错误认识, 增强人民群众的接受意识和认同感。
2.2 拓宽经费筹集渠道, 保障调解工作顺利开展
农村人民调解工作要顺利开展, 单靠人们的觉悟很难长久。 必须通过多种途径筹集所需经费, 保证调解工作的基本条件和调解人员的合理待遇。
一是财政预算保基本。 按照中央和《人民调解法》相关规定, 明确县、乡政府责任, 将人民调解工作指导经费、培训经费、人民调解员办案补贴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并随着经济发展同步提高财政安排标准, 及时足额拨付给村镇调解机构, 专款专用, 保证基本的工作需要。
二是“政府购买服务”作为补充。 在财政投入保证人民调解基本正常运转的前提下, 出现重大疑难案件、专业性较强的案件和纠纷主体较多或涉及到党员、干部的案件, 由政府以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 委托本村镇以外有能力、有权威的调解组织或调解人员加以调解, 并根据被委托调解组织服务的数量和质量, 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估后支付服务费用。
三是社会筹集。 当前我国乡镇经济总体比较落后, 吃饭财政不在少数;农村集体经济更是薄弱。 再加上繁重的民生和发展任务, 经费常常捉襟见肘。 因此, 单靠财政拨付很难满足不断增长且日趋复杂的社会矛盾纠纷调解需要。 要通过立法或制定相关政策, 允许村镇人民调解机构从社会自行筹集部分资金, 也鼓励有能力有愿望的社会组织和人士为人民调解出力献策。
2.3 建立高素质队伍, 满足人民调解不同需求
新形势下村镇的社会矛盾纠纷特点, 客观上要求在人民调解员的选拔上, 必须跟上时代步伐, 适应形势的发展。
一是拓宽人民调解员的选任渠道。 除去选拔那些退休法官等法律工作者和有一定法律知识、热心调解工作的干部、志愿者等外, 更要放开视野, 不问出身, 不论地域, 只要为人公道正派、遵纪守法、具有调解能力、热心调解工作, 就大胆使用, 委以重任。
二是改善队伍结构, 逐步形成多层次的民调队伍。 在年龄上, 注意老中青结合;在性别上, 注意男女比例;在专业知识上, 注意法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的搭配。
三是专兼职结合。 要扩大人民调解员专职化范围, 乡镇人民调解机构的人民调解员, 要以专职为主;村 (社区) 至少有1~2名专职人民调解员。
四是跟踪培训。 社会转型时期, 新的矛盾纠纷层出不穷, 国家的法规、政策也在不断更新, 人民调解员必须与时俱进, 认识新情况, 把握新问题, 准确理解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 提高调解准确度。 各相关部门要分工负责, 加大对人民调解员培训力度, 及时更新他们的知识和观念, 提高调解适应能力。
2.4 创新机制和方式, 适应人民调解新形势
新时期的人民调解, 无论是案件的客体还是主体, 都较之前有很大不同, 对调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简单适用老的机制和办法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形势, 必须根据需要创新机制与方式。
一是变“被动”为“主动”, 给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方便。 建立村镇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和报告制度, 乡镇每月开展一次矛盾纠纷大排查, 村 (社区) 每天将矛盾纠纷情况报告乡镇, 对矛盾纠纷早发现, 主动介入, 及时处理。 同时, 设立人民调解电子邮箱, 公布受理电话, 方便群众反映矛盾纠纷线索、咨询调解相关问题、申请调解事项, 调解人员可以网上调解或登门调解, 给予人民群众最大方便, 让人民调解更有人民性。
二是建立调解员名册, 给当事人更多自主选择权。 推行“首席”人民调解员和“金牌”人民调解员制度, 打造一批以调解员个人命名的模范人民调解室, 使用人民群众方便快捷的方式随时向社会公布, 让当事人自主选择。
三是建立完善“综合大调解”机制。 成立和完善村镇矛盾纠纷调处协调指挥中心, 统一协调乡镇司法所、综治办、派出所、人民法庭等部门力量, 形成高效、联动、便捷的综合调处机制, 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 相互衔接, “三调联动”。 根据需要在不同行业和系统建立各类专门调解组织, 大力发展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 当前尤其要完善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制度, 加大经确认的人民调解协议书的强制执行力度, 提升人民调解权威, 实现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法治化。
参考文献
[1]杨雨.农村人民调解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外企业家, 2013 (07) .
[2]冯军, 郭艳芬, 李晓攀.农村基层人民调解工作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 2013 (01) .
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创新 篇8
摘 要:通过对学科馆员概念和职责的揭示,分析学科馆员和参考馆员的区别与联系,阐明学科馆员制度是参考咨询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并结合国内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情况,探讨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内容。
中图分类号:G25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09)05-0020-03
1 对学科馆员概念的认识
ALA(美国图书馆学会)对学科馆员的定义:一种受过专门训练和拥有丰富学科知识的馆员,主要负责图书馆某一学科专业文献的选择和评价,有时也负责学科信息服务和书目文献的组织。国内大量研究学科馆员制度的文献普遍认为:学科馆员是具有学科知识背景、能够组织学科信息资源、提供学科信息服务的图书馆馆员。简而言之,学科馆员就是一些特殊的图书馆员,他们了解甚至精通某一学科或者某些学科领域的知识,并为这些学科的用户提供各类信息服务,包括信息沟通和联络、资源组织和开发、学科信息咨询和导航及用户培训和指导等等。
2 学科馆员与参考馆员的联系和区别
学科馆员是在参考馆员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二者都是图书馆为适应用户需求、提高服务水平而创建的服务类型,在图书馆业务工作中都具有较高地位和作用,一般都需要配备高学历、高素质的人员。在职责上,二者存在共性,如沟通协调用户与图书馆的关系、信息咨询以及用户信息利用指导等,有些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同时还是参考馆员。然而,二者也存在本质上的差异,相比参考馆员,学科馆员的工作有许多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服务理念不同。参考馆员是一种“以图书馆为中心”的信息服务理念,它基于图书馆的体系结构,面向图书馆的业务过程与文献资源,遵循图书馆的有关规则,响应用户请求,提供相关服务。学科馆员则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服务理念,它面向学科领域、研究机构以及科研过程,遵循学科信息交流内在的规则,根据目标任务建立动态的学科馆员团队,提供基于内容管理的学科化知识服务。
服务模式不同。首先,参考馆员提供被动服务,学科馆员提供主动服务。参考馆员以图书馆内部的参考咨询台为中心,提供被动的、“提问/应答”式服务,即“需求提问-信息处理-服务反馈”。参考馆员对用户需求的认识往往不够准确,不能及时发现用户潜在的信息需求。学科馆员则通过建立需求联络机制与教师、科研人员成为合作伙伴,在参与教学、科研活动中,主动获取、准确理解用户需求,包括潜在的需求,并根据用户需求指导信息组织与服务构建,提供及时、快捷的服务,其基本模式为“需求/服务”。其次,学科馆员不但可以主动获取用户的需求信息,而且主动将图书馆的资源、服务及相关政策信息推送给用户,而参考馆员只是被动地接收用户提出的需求信息,没有开展主动的推送服务。
服务程度不同。参考馆员解决用户在使用图书馆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向用户提供一般性信息服务,解答的问题往往具有普遍性,属于大众化服务类型。用户对象广泛,具有随机性、不确定性。学科馆员则提供专业化服务,主要解决科研人员在学科教学及项目研究中遇到的研究性问题。用户组成比较稳定,身份明确,信息需求专业性强。因此,要求学科馆员不但是用户服务专家、资源组织专家,同时还要是学科专家。
参与程度不同。参考馆员服务模式下,图书馆与研究机构之间相互独立,信息服务的主客体关系明确;而在学科馆员服务模式下,图书馆与研究机构之间的边界开始模糊,通过角色融合与相互渗透,学科馆员与教师、科研人员成为合作伙伴。学科馆员参与教学、科研活动,成为教师、科研团队的一员;反过来,教师、科研人员通过学科馆员协助图书馆进行信息选择、组织以及学科服务的构建,进而参与到图书馆业务之中。
学科馆员的工作是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的深化和拓展,更强调服务的专业性和深入性。
3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
3.1 选拔培养学科馆员
学科馆员制度是一种创新性的工作,对学科馆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科馆员应该既要有丰富的文献学、信息学基础知识,又要有深厚的某学科知识底蕴;既要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又要有较强的信息组织加工能力;既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又要有不断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
我国图书馆馆员由于还没有资格认证制度,同时具有图书情报学和其它专业学科背景的人才缺乏,学科馆员的选拔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清华大学的条件是大学本科以上或中级以上职称,西安交通大学的要求是工作能力和素质较高的馆员,南开大学则要求有其他专业的知识背景,具有外语、计算机操作、信息检索等技能的资深馆员,北京大学等图书馆由原咨询部人员担任。有的图书馆还在对口院系聘请1-2名图情教授来协助学科馆员的工作。图情教授一般为对口学院的教授,目的是帮助图书馆了解广大教师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和对图书馆各项服务的意见,及时向教师和研究生通告图书馆的新服务和新资源,保证图书馆与各院系的联系、沟通顺畅。
在现有条件下,图书馆要多种途径选拔培养学科馆员。
图书馆内部选拔。近年来,图书馆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现有人员中既有学科专业知识又熟悉图书馆业务的工作人员,具有学科馆员的素质条件,经过培训可以成为学科馆员。
引进人才。直接引进具有相关学科及图书馆学双学位人才,能迅速进入工作角色,服务针对性强,层次高。
选聘人才。在某些学科暂时没有合适的学科馆员人选时,可以聘请对口院系的教授担任图书馆的兼职学科馆员。
通过内外结合,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学科馆员队伍。但学科馆员是一项挑战性较强的工作,随着新技术和专业学科的迅速发展,需要不断地学习吸收新的知识才能适应对口学科的新发展。继续教育是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主要人才保证。图书馆要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对他们进行培养,如去对口院系听课,参与对口院系的学术和科研活动,聘请国内外学科咨询专家来馆开展讲学、做报告,选派业务骨干进修深造等。
3.2 制定工作职责
各馆的学科馆员工作职责表述虽不尽相同,但内容基本相似,其主要内容都是加强图书馆与服务院系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为服务院系提供文献信息服务,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使图书馆更好地为学校的科研活动服务。归纳起来见表1。
3.3 确立组织管理模式
在实践中,学科馆员的组织管理主要有集中型和分散型两种模式。
集中型:在图书馆的内部建立独立的专门部门,对学科馆员和有关的学科服务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运作,是一种自成体系的操作方式。如清华大学图书馆,从2003年春天起将学科馆员集中在信息参考部,8位学科馆员负责联系38个院系,主要针对教师、研究生层面开展工作。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学科馆员的人员相对集中,便于管理和统筹。缺点是在学科馆员工作开展之初,未能和各学科的科研、教学人员达到一定的共识之前,有可能工作量不饱满。这个模式适合大型的高校、科研图书馆,前提条件是图书馆有充足的人力、物力,同时各个学科领域对图书馆的服务需求专业性强,需求量大。
分散型:由各个部门选拔出来的馆员担任学科馆员,学科馆员分散在图书馆现有的各个部门中,比如在采访编目部、流通阅览部、信息服务部、信息技术部、文献检索课教研部(室)等部门中,针对不同系科,安排不同专业背景的馆员分工负责,按学科主动开展全方位的个性化服务。每一个学科馆员仍然从事原来的工作,同时兼做学科馆员的工作,工作形式为兼职。优点是没有打乱原有的部门设置,保持了原有工作的稳定性和连贯性。缺点是人员分散,原有工作内容不一,基础不同,可能造成学科馆员的工作进度不一,效果不同。
3.4 建立评估体系
客观、合理、公正地对学科馆员的工作进行评价是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对调动学科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为用户服务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3.4.1 评价原则和方法
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及所采用的科学方法等方面。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要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使评价体系能够在基本概念和逻辑结构上严谨、合理,抓住评价对象的实质,并具有针对性。
易于操作原则。从理论上说,指标设置越多,层次越多,评价就越全面。但是,过多的指标,必然会增加指标数据获取的难度,使操作工作十分繁琐,从而降低指标体系的可行性。为此,指标内涵要明确,数量设置要适当,易于获取和采集。
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定性评价即评价主体按拟定的标准,如优、良、中、差等,在充分利用专业知识以及发挥有价值的经验和判断力的基础上对成果价值进行评判。而定量评价则是指将成果的学术性、科学性、创新性等定性指标进行量化,以量化的方式对成果价值进行评价。由于学科馆员工作的复杂性,一种方法难以准确、全面,应该两者结合。
内部与外部评价相结合原则。既接受图书馆内部的评价,包括学科馆员自我评价、馆员之间互相评价、领导评价;又接受对口院系及用户的评价。
3.4.2 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由评价指标、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构成。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工作能力、工作业绩、用户满意度等方面的指标。评价体系见表2。
通过这样的机制,使学科馆员这个团队的管理更加规范化、高效化。
4 结束语
学科馆员制度是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向纵深发展的必然结果,使图书馆服务变被动为主动,变辅助性服务为综合研究性服务,也为图书馆员的自身发展提供了平台。制度本身的优越性显而易见,关键在于实施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落实具体有力的措施,避免学科馆员制度形同虚设。
参考文献:
[1] 李春旺.国内学科馆员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知识,2004,(2).
[2] 李春旺.学科馆员与参考馆员、信息经纪人比较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4).
[3] 柯平,唐承秀.高校学科馆员工作创新——兼谈南开大学开展学科馆员工作的经验[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3,(6).
[4] 彭艳.三所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工作的比较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1).
[5] 都平平.学科馆员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6).
【人民调解工作计划参考】推荐阅读:
街道人民调解工作计划07-14
怎样做好人民调解工作08-28
人民调解工作管理制度07-09
乡镇人民调解工作总结07-27
人民矛盾调解工作计划怎么写06-15
人民调解工作个人典型事迹文稿08-30
人民调解百日会战工作总结07-02
做好人民调解工作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07-02
我县人民调解工作的调查与思考06-18
2022年人民调解半年工作总结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