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活动同课异构

2024-06-04

小班音乐活动同课异构(精选8篇)

小班音乐活动同课异构 篇1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好听的叮叮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班里一名幼儿从家带来栗子和大家一起分享,使孩子对栗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教学进度,“铜碰钟”是幼儿要学习和认识的乐器,因此预想把这二者结合起来。《细则》中提出:“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依据这一目标,我设计了“好听的叮叮”的音乐活动。活动目标:

1、听辨特定声音“叮叮”,感知曲式。

2、认识铜碰钟。

3、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认识栗子、三角铁和圆舞板。

2、物质准备:音乐、小魔棒、魔袋;三角铁、圆舞板各一个;铜碰钟、托盘、栗子若干。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乐器和道具感知“叮叮”和曲式。

难点:引导幼儿探索铜碰钟的外形、音色和材质。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听音乐《慢慢走》,跟老师做动作。

2、感知“叮叮”。

(1)做游戏:出示魔棒,跟着魔棒一起说“叮叮”,指身体的各个部位。

(2)听“叮叮”的音乐,在音乐“叮叮”的时候,引导幼儿拍身体的不同的地方。A段:“叮叮”——拍奏肢体。B段:扭动身体。

3、认识乐器铜碰钟,并用乐器来感知曲式。(1)出示魔袋:里面放有三角铁、圆舞板、铜碰钟。

(2)教师分别敲响这i种乐器,请幼儿闭上眼睛听,根据乐器的音色猜是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3)幼儿分别说出三角铁、圆舞板两种乐器的名称、材质、演奏方法。

①认识铜碰钟:介绍乐器的名称——铜碰钟。

②倾听和分辨三角铁和铜碰钟的音色——都发出“叮叮”的声音。

③探索铜碰钟的材质——木质和铜质。

④探索铜碰钟的演奏方法——可以变换各种造型。(4)用乐器来感知“叮叮”和曲式。

小班音乐活动同课异构 篇2

一、确定课题

在教学理念中,课例是其重要载体, 是教师教学行为的集中体现,为此,选取课题非常关键,为提高课例研究的针对性,在明确研究内容前,我们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分组座谈、集体调研以及个别访谈等方式来深入了解教师的想法,并及时对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再根据分析结果来确定每学期同课异构的课题。

二、教学预设

教学预设主要是指教师通过对学生特点以及教材内容进行充分分析后,在课前对课堂教学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安排和设计,因教师之间生活阅历、思维模式、 工作经验等均有所不同,其在教学预设中通常会采取不同切入点和构思。为此,该环节我县教研团队要求教师在教研组长的领导下,首先各自进行独立备课,完成课堂预设,要求教师能够结合个人所长来进行课堂预设;再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进行说课交流,由教研团队成员共同设想教学效果和分析教学方式,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最终形成“同课异构”课例。

三、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简单来说就是指说课、听课、评课,教研团队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担负“观众”的角色,同时还需要担负“演员” 的角色,在教研团队内各教师并无执教者和听课者的区别,而是通过这个平台来相互交流,通过思想的相互碰撞,不断成长, 从而真正意义上发挥听课和评课的作用, 而不是仅仅对讲课者的教学能力、教学表现的判断,更重要的是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借助同行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讲课者的教学能力,并以此良性循环,最终构建起互利、合作的关系。对讲课者与听课者来说,课堂就是一个反思、诊断、改进的 “靶子”或者素材。在进行课堂观察之前, 教研团队成员首先应当在本校进行该课的教学实践,并根据实践结果对教学中遭遇的困难进行反思,在参与教研活动时能够带着问题参加,并从同行中学习借鉴, 有效借鉴遭遇的困难。

四、共享智慧

“同课异构”音乐教研就是一个“为教师所参与”“为教师所有”的动态过程,而这个过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的提升。为此,我县音乐教研团队专门在音乐教研网上开始了两个模块以便教师能够相互交流。

五、应用分析

开学初,由吴校长牵头召开教研团队工作会议,布置本学期的教研任务,各校教研组组长,各年级、各学科备课组组长全部参与会议。然后由各备课组长整体负责,通过与同组教师的交流探讨从教学实际出发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内容进行“同课异构”安排。主题一确定,大家明白活动意图后,教研团队内的教师先要凭借自己的积累和智慧,积极主动地搜集相关资料,了解相关内容,设计出最能突出自我特点的教学方案。

异构篇目———《大树桩你有几岁》就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一次大家教学个性的呈现。下列导语便是出自一次同课异构活动———《大树桩你有几岁》导语设计。

1.肖老师导语设计:创设情境,音乐图片导入法。

多媒体显示图片,配乐钢琴曲《大树桩你有几岁》。欣赏美图,走近森林,领略树木魅力。

沙汀《航线》:“系在枯树桩上的破船, 远远的镜子样晃着的湖泊和河道,都明明白白地望得见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体会树桩的美。

2.蒋老师导语设计:活跃教学氛围, 谈话导入法。

老师来猜一猜你的年龄:

有节奏地问:

X X X|X X X|X.X X X|X--|

同学呀!同学呀!你呀几岁啦!

出示大树桩的图片,猜一猜大树桩的年龄,引出课题。(播放歌曲《大树桩你有几岁》)

3.温老师导语设计:营造诗情画意的唯美。

大千世界,山川草木本无情。唯有树木恒久不变,树桩以其独特的方式诉说着它的年龄,让我们一起通过《大树桩你有几岁》来学习如何辨识树桩的年龄。

……

以上所述案例是我参与音乐新教材同课异构时和各位老师的不同教学设计。 同课异构,不是为了证明孰优孰劣,在“同中有异,异中求同”的前提下,只是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和力量,其意在切磋,共同研究、分析、解决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疑难问题,让成熟教师的先进经验能够带动、辅射到每一个年轻教师。

总之,“同课异构”教研方式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和思想碰撞的平台, 教师能够在教研组中发挥个人所长,并不断学习他人经验,完善和提升个人教学能力,更好地促进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严金梅.开展同课异构活动,构建优质音乐课堂[J].儿童音乐.2013(.5):42-44

“同课异构”活动的误区辨析 篇3

关键词:同课异构;懒惰教师;形式

一、“同课异构”与“同课异教”

不同教师之间的教学风格、教学理念、教材解读、教学经验之间的不同,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等方面的原因必然导致教师对相同授课内容的不同设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异构”。“异构”在“同课异构”教学活动中是我们追求的个性化,是值得我们表扬和赞同的。教师针对自身的研究与努力,针对一篇课文可以设计出许多种教学设计。一个教师针对不同的班级也可以设计出多种教学设计。但是在现实中,许多教师为了求“异”而“异”。这就是对“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矫枉过正的做法了。只是为了新颖,而忽视了“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最重要的目的。很多教师对教材过分挖掘,过分设计,往往对课程标准的要求不理会不研究,造成实践的片面性。

二、“同课异构”与“懒惰教师”

同课异构是不同教师对同一内容的不同挖掘,不同教学设计、不同教学风格、不同教学智慧在备课组中相互交流、相互建议逐渐完善的过程。不同教师在“同课异构”过程中相互成长、相互补充,成为教研组中不可缺少的成员。在这个大家庭中,不同教师的教学规律、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以及不同教师所具有的不同学生的学情,互相之间不断优化组合,形成强有力的教研合力。许多学校效仿这一模式,在这个备课组的大家庭中,就形成了懒惰教师。实际上教案交流了,但是有些教师却坐享其成,简单照搬培养了懒惰教师,背离了“同课异构”的精神实质与最终目的。

三、“同课异构”,流于形式

“同课异构”要展示不同的方式设想,彰显不同的风格特点,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展示个人的才华与智慧。教师的“异构”并不只是个人的苦思冥想,也需要集体的智慧与力量,需要教师在相互比较中辨明优劣,学习借鉴;在相互竞争中各展各长,受到启发;在相互争议中产生碰撞,迸发灵感;在相互学习中张扬个性、扬长避短。然而有的教师在“同课异构”时不仅以自我为中心,还只看到自己的优势与力量,他们只希望自己出奇制胜,脱颖而出,他们总认为自己才华超群,优于别人。因而他们不愿交流,不愿过早暴露自己的设想,不想合作,生怕别人从自己的设计中学到什么;不愿与人探讨,即便参加说课评课也总要留一手,藏着掖着,等上课时才亮出绝招。这种做法既难让说课评课充满争议,闪烁火花,又难通过比较让教师获得借鉴,还因其做法未得到他人的评价与指教,缺陷未能消除,错误不能纠正。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篇4

2012年3月28日、30日,我校分别组织开展了 “语文、数学两科“同课异构”研讨课。本次“同课异构”提高有效课堂教学”活动,旨在让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材,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由每位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不同理解、策略的不同选择、资源的不同选用,进行独具个性的教学设计,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从而达到校际共研的目的。

此次研讨课,我校语、数教师积极参与,语文组的刘颖老师、董娟老师采取背靠背备课方式,结合自己的教学所长,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从不同角度对五年级《晏子使楚》一课进行教学,课后,首先是做课老师自评,接着是我校老师进行评课,在评课的过程中,每位教师都很认真地对每节课的优点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看法,分析上课教师在各个环节中的表现,从而发现每个教师的亮点,取长补短,在对比中大大地提高了老师们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水平。紧接着我校老师又结合自己平时上课时的一些案例,交流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最后,赵锦程,对此次语文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形式、内容以及整个过程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的点评!数学组的姚春梅老师、罗云丽老师共同教学了二年级第七单元《统计》一课,课后,自评和他评之后,教导处王海军主任又做了精彩的点评,不仅从课堂结构入手,还结合老师的年龄特征、性格特点,经验积累,让上课老师困惑的地方豁然开朗同时也明确自己的闪光之处,使听课的教师受益匪浅!在这次语、数“同课异构”,活动中,做课老师分别在学生活动

方法上的异构、课堂结构上异构、知识结构上异构,使得此次活动由实践上升到理论,为后续开展教研活动细化了目标,明确了方向,提供了理论支撑,为本次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此次活动旨在为教师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同年段教师执教同一课题,展示不同的教学风格;等,展示对教材独特的理解。紧紧围绕常态课下有效教学这一主线,通过同年段教师“选定以课题个人教学设计同课异构付诸实践课后评议互助提高”等环节,帮助教师潜心研究教材、理解教材、激活教材,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打开思路,同时通过这一形式交流经验,切磋技艺,真正实现同伴互助,互相学习,资源共享。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同课异构活动方案 篇5

---平罗回中、陶中、崇岗、渠口九年制同课异构活动方案

为了使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结合教体局听课月活动的安排,我们四校决定,在九年级以“同课异构”为主要活动形式,研究课堂,打造课堂,以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构思进行教学研讨,以便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业务能力和教学质量。

一、活动目的:

1、为教师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2、推动教师对现代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学习和运用;

3、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更新;

4、优势互补,集思广益,使更多的教育教学思想能够自由地交流与碰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营造更加和谐的教学研究氛围;

二、活动原则

1、科学性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师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遵循教育规律,尊重知识、尊重学生,关注知识的呈现和生成,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打造高效课堂,为四校的一线教师提供相互探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

2、实效性原则: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后研讨,都要从实际出发,务本求实。在新课程背景与高效课堂理念下,着眼学生实际,合作探索、注重实效。

3、均衡发展性原则:校校联动,着眼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推进教育均衡与优势扩张同步和谐发展。

三、活动组织:

总负责人:沙瑞萍(平罗回中联合学校校长)成 员: 王学强(平罗回中分校区执行校长)

丁希明(平罗回中主校区执行校长)万红山(陶乐中学校长)

常学明(崇岗九年制学校校长)

莫利华(渠口九年制学校校长)

总负责部门:平罗回中教务处

四、活动时间:2017年11月8日 早晨

五、活动地点:平罗回中八中校区

六、活动步骤

1、选定同一课题。四校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共同选定同一课题。

2、个人教学设计。教师潜心研读教材,广泛收集资料,根据自己教学风格及学生特点设计可行教学设计。

3、同课异构实践阶段。以上课、听课、评课、议课形式进行。

4、课后评议。课上完后,由回中九年级备课组组织集体评议和个体反思,对课的特点、不足,教师对教材解读、处理进行探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5、总结与反思。这一环节由执教教师写教学反思或整理课堂实录,目的是让教师通过这次活动将自己的所思所感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固定下来,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七、参与形式

1、平罗回中八中校区语、数、外、理、化各出一人参与授课。

2、陶乐中学数学、英语、物理各出一人参与授课。

3、崇岗九年制语文,化学各出一人参与授课。

4、各校同年级同科目教师参与听课议课。

附件:《四校联合“同课异构”活动安排表》

“同课异构”活动教学反思 篇6

第一个教学环节:通过集体备课,我们决定从本单元所学发出邀请、接受邀请和拒绝邀请入手,让同学们完成通过对话的形式引出表示拒绝邀请的回答,然后过渡到学案上老师所总结的对于别人的邀请你可能有不同的原因和理由表示谢绝,要求同学们足一翻译每一个理由,然后根据这些原因和理由两人一组或几人一组自编对话,然后进行展示。本环节我采用的是一组接一组的汇报形式,一组同学展示,其他同学在下面认真听并且给展示的同学挑错,为了能让下面的同学认真听我采取了加分的方法来调动下面同学参与的积极性,全班同学都被调动了起来,而且大部分同学表现很好。

第二个教学环节:通过3a的朗诵比赛,不仅纠正了同学们的语音、语调,培养了同学们的朗诵能力,而且还复习了电子邮件的写作方式及怎样委婉的拒绝他人的邀请并说出合理的理由,为下一环节的写作做了较好的铺垫。

最后一环节是写作练习,此环节是本课的难点。要求同学们根据3a给朋友些一封表示拒绝邀请的 e-mail, 而且要求全员到黑板上去写,并且写完之后要求同学们互批,因此,本环节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告诉他们实在是不会写的可以照着书写。

本课的亮点我认为同学们参与面广,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学习兴趣较浓,与老师配合较好。

小班音乐活动同课异构 篇7

进入21世纪, 教师的职业形象和角色意识均发生了很大变化。新的形势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课堂教学专业知识、技能技巧, 更要具有反思意识, 即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行为, 对自身的教学活动、决策及教学效果进行正确的审视和分析;不断自我批判、自我调整、自我构建, 从而获得持续的专业发展。 (陈俭贤, 2011) 笔者认为:近几年兴起的同课异构活动能综合展示教师的课堂教学专业知识、技能技巧和反思意识, 是促进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2 理论依据

(1) 同课异构

所谓“同课异构”就是同学科选取一个课题,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师独立备课, 根据设计的教学方案分别在两个平行班上课, 听课后进行比较性研究。“同课异构”活动旨在追求教师专业上的共同发展。在“同课异构”活动中, 不同的教学风格形成鲜明对比, 能够引发听课教师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郏灵萍, 2011)

(2) 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在相关文献中, 关于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与一般意义上教师专业发展有着基本相同的解释。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界定是多种多样的,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明确提出了五个专业化方面的要求。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目的, 协助教师在受尊敬、支持、积极的氛围中促进个人的专业成长;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成人教育, 增进教师对工作和生活的理解。它关注教师对理论和实践的持续探究本身, 关注教学工作在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中的意义。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就是要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使教师和学生都获得成功。

3 同课异构活动对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 是教师终生教育的过程。它包括专业准备阶段和实际任教阶段。我们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可知, 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是不可能通过职前的师范教育一次性完成的。英语教师在入职后参加各级各类培训, 研读英语学科专业著作、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和杂志, 观摩研究课、示范课等, 都是不断获取英语学科知识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主要来源。

参加同课异构活动的教师一般有三到五天的准备时间。在此期间, 他们各显神通, 精心设计教案, 制作课件, 这些对授课教师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和考验, 他们必须调动自己各方面的知识、能力来应对。而正是这些挑战和考验能对教师专业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因为授课教师间的比拼并不仅仅体现在授课的45分钟或40分钟, 而是从课前准备阶段一直持续到课后的总结和反思, 以及今后的教学生涯中。

4 同课异构活动准备阶段

(1) 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人文素养

教学理念是教师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集中体现, 也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 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教学行为是教师在课堂上的活动方式和具体的操作方法。教学理念不仅通过教学行为来体现, 而且要在教学实践中构建和发展。 (郭美红, 2011)

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学设计、教学策略的应用, 都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理念, 能考验教师能否用理论指导实践。同课异构活动给教师提供了运用教学理念、尝试不同教学方法的平台和机会。

在去年我校进行的同课异构活动中, 有两位教龄分别为12至11年的教师参与, 上课内容是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二 (高一) An Adventure in Africa, reading (阅读) 课型, 采用借班上课的形式。

[实例片段1]

G老师设计了以下五道配有图片 (如图1) 的prereading questions作为导入。

(1) Casablanca, the name of a classic fi lm, is actually a city in___.

A.Morocco B.Australia

(2) Hemingway wrote the novel“the snow of___”, which wa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Africa.

A.Himalayas B.Kilimanjaro

评析:因为是借班上课, 对学情不够了解, G老师只设了A, B两个选项, 以降低难度, 目的是让学生对An Adventure in Africa中途径的国家和名胜有初步的了解, 为reading做热身和铺垫。如第一题出现时配有电影《北非谍影》的图片;第五题的设计是因为文章的最后一段, 也是非洲之旅的最后一站是关于Kilimanjaro乞力马扎罗山的, 问题呈现的同时放送有关乞力马扎罗山的几幅美丽图片 (见图1) 。看似简单的选择题充满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渗透和趣味性, 也充分体现了G老师对英语课程标准的深刻领会, 体现了她的教学理念和人文素养。

(2) 彰显教师的学科教学设计能力

授课教师应该针对高中生的认知特点、语言水平和学习需要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设计形成完整合理的教学方案。教师在备课时, 应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 融为一体。

[实例片段2]

我校S老师设计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放映有关非洲探险的电影片段, 上课后以向学生介绍一个叫做Daring to Dream Club利用暑假去非洲旅行作为导入, 学生要想成为其中成员必须完成图中 (见图2) 所示的从Level 1至Level 6的各项任务, 由此激发学生加入非洲之旅的强烈兴趣。当然, 这些任务由Fasting reading, detailed reading, presentation等阅读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组成。

评析:本节课的阅读教学设计把通过完成Level 1至Level 6的活动作为贯穿始终的主线, 围绕主线由浅入深, 步步深入, 层层展开。本节课明晰的线索能帮助学生快速捕捉信息和加工信息, 并为以后的信息输出打下基础。S老师在Consolidation环节, 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一个任务型阅读练习, 这一设计也与导入阶段提出的6个层次的活动方案相呼应。本课设计自始至终贯穿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法, 鼓励学生“用语言做事” (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 , 在做中学” (learning by doing) 。

(3) 展示教师的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力

传统的英语教学课往往局限在单纯的读书和听录音上, 而现代教育媒体的介入, 极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方式和结构, 尤其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介入, 大大优化了英语课堂教学。现代教育技术以它特有的科学性、形象性和运用的灵活性显示出其独特的内在魅力, 促进教学形式的多姿多彩, 优化了英语课堂教学, 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琚珍, 2001)

G老师和S老师在两三天的准备时间内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两位老师充分运用了文本 (Text) 、图形 (Graph) 、静止图像 (Still Image) 、声音 (Audio) 、动画 (Animation) 和视频 (Video) 等, 能集成处理多种信息, 可以在短短的一节课的时间里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学习英语的交互环境, 较好地补充了英语教学资源。

5 同课异构活动中

同课异构活动中的这堂课上得是否成功取决于授课教师对英语学科知识的驾驭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应变能力。在这类公开课上, 教师要有较高的课堂观察能力和课堂操控能力, 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公开课上的教师并不等同于舞台上背好了台词的演员, 一堂成功的公开课能展示授课教师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层次性和整体性。

G老师和S老师在教学设计上各有千秋, 但是在正式比赛的公开课上, S老师更胜一筹, 最后的综合比赛结果是S老师胜出。S老师教态亲切、自然, 语言地道优美, 即使是借班上课, 她能通过lead-in (导入) 和自己丰富的面部表情, 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随着 (图2) 所示的从Level 1到Level 6的任务的层层推进, S老师绘声绘色、循循善诱, 引领着学生进行了一次充满了趣味、冒险的非洲之旅, 同时也是通往英语世界的探究之旅。

G老师的课无论教学设计还是PPT制作都充分体现了她的智慧和专业素养。

[实例片段3]她在Careful Reading过程中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questions and answers, fi lling in the blanks, True or false questions等帮助、引领学生完成非洲之旅。但G老师上课时虽然在导入的部分设计非常简单, 但她没有及时利用这个机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没有把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课堂气氛明显不如S老师的那么融洽和活跃。

正如刘洪老师所说:在公开课上, 教师会以最佳的风貌展示自己, 包括教态、仪表、语言、板书等。公开课的表现树立了一个标杆, 教师会在今后的常态课和公开课上不断借鉴和超越。 (刘洪, 2010) S老师在公开课上的表现不仅为自己, 也为参加观课、议课和评课活动的老师们树立了一个标杆。G老师也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中意识到了自己在驾驭课堂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也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由此, 同课异构活动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可见一斑。

6 同课异构活动后

同课异构活动也是培养和体现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好时机。G老师和S老师都是较成熟的老师, 这次同课异构活动无疑也是她们的一次宝贵的实践经验。但是, 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 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 不将经验升华到理性认识的高度, 那么, 这些经验永远不能真正发挥作用。而教学反思恰恰是教师对自己的经验进行理性的审视过程, 是教师将经验转化为实践智慧, 进而改进教学实践的工具, 是教师凭借自身努力成为更优秀、更熟练、更有思想的专业人员的工具。 (申继亮, 2006)

G老师和S老师在同课异构的活动结束后, 通过反思参加活动的全过程, 审视了自己已获得的经验, 并撰写了相关总结文章。两位老师通过对自己教学经验的解释, 来增进对教学现实的理解, 及时将经验升华到了理性的高度。所以, 教学反思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教师专业性的体现, 换言之, 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7 结束语

在同课异构活动中教师所展示的都是平时的一点一滴的积累, 真可谓是厚积薄发。青年教师应该及时制定专业发展计划, 在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理论水平的同时, 提升学科教学能力和教育技术能力。只有这样, 才能抓住机遇, 脱颖而出, 从而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更好的发展平台, 向着专业发展的更高的目标努力。

摘要:本文阐述了同课异构与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概念, 结合教学案例片段分析了同课异构活动的准备阶段能技巧和反思意识, 是促进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参考文献

[1]陈俭贤.通过增强自我反思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基础英语教育, 2011 (6) .

[2]郭美红.观课议课与英语教师专业发展[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11 (10) .

[3]郏灵萍.从“同课异构”活动看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1 (7) .

[4]琚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中学英语课堂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 2001 (9) .

[5]刘洪.公开课——教师成长的快车道[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10 (12) .

小班音乐活动同课异构 篇8

一、初中地理“同课异构”案例分析

1.《世界的气候》“同课异构”案例分析

复习课与新授课最大的不同之处:复习课更加重视知识广度的扩展与延伸,知识深度的透视与掘进以及地理学科能力的拔高,地理技能的娴熟等。两位教师都把“通过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归纳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总结描述气候特点的方法”作为教学过程和方法目标,实现了知识的扩展与延伸以及地理学科能力的提高。两位老师都将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及特征,归纳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及气候特点的描述方法,作为本节课的重点。把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和步骤,描述气候特点的方法,作为教学的难点。两位教师在教学重难点的把握上,基本是一致的。

2.《地形和地势》“同课异构”案例分析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靠经验来设计的,而现代的教学设计是在理论指导下进行设计的。这样就促进教师学习各种理论,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提高教学目标的设计技术,提高教师分析学生的能力,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学会深入浅出,学会教学设计。本案例的B1、B2教学设计就是现代教学设计,这两个教学设计案例都从教学的三维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等要素和环节,进行了分析、计划并做出了具体的安排过程。经过对B1、B2两个教学设计的分析,笔者认为,分别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1)同样的教学内容,想要教出特色,各执教老师必须全力以赴,拿出看家本领,各出奇招。对于组织者与听课者,他们需要的就是从不同的执教者中感受、分析不同的教育教学理念,不同的教学风格与特色,在相同的知识点来看,教者对于教材重难点的把握,以及对教学重难点的处理,同一个知识点有哪些不同的表达方式,同时因为有对比,容易看出当中的差异,吸取到最优的教学方法或技巧的选择。

(2)对于执教者,可以看出执教者对本学科了解和个人教学智慧的积累,是提高自身能力的一个展示平台,有幸亲自参与一次,同样能因为有对比,看出自己与别人的差异,从而取长补短,促进其提高。对其他参与活动的教师是一次学习交流的机会,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同伴互助精神。

3.“同课异构”赛课活动,促进科研工作的开展

活动中,教师带着问题备课,带着问题上课,带着问题反思,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研究,打开了教学思路,改变教学方法,强化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对于想要研究不同地区教研水平,以及发展情况的教学研究人员来说,这样的机会,可以让研究者真实地抓住不同地区的发展特点与水平,从而产生指导性的意见。

二、初中地理“同课异构”的策略

1.“同课异构”的指导思想

“同课异构”是指选用相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借鉴“同课异构”的形式,加强地理学科组教师对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流程设计、教学媒体使用等方面的关注程度,为深入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储备思想认知和研究案例。笔者认为,“同课异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如,在《世界的气候》教学案例中,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明显不同。这是因为两位教师的基本素质不同。A1年轻活泼,思维敏捷,思路清晰,有亲和力,语言有感染力,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课堂组织能力强,能抓住学生的心理,一节课能让学生跟着她的思路走。所以,A1这节课的节奏紧凑、效率非常高,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而A2是一位老教师,他很沉穩、严谨,说话慢条斯理,但是A2的讲授特别清晰,因为说话慢,所以给了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学生掌握得比较好。

2.“同课异构”的原则

在教学工作中,教学背景、教学环境、教学对象、教学主体、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都具有复杂性的特点。这一特点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创新精神。“同课异构”活动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给老师们提供一个创新的平台,充分挖掘教师的潜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益,并提升教育质量。所以,“同课异构”活动必须坚持创新性原则。创新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如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创

新等。

总之,本文通过对教学设计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得出了以下结论:“同课异构”活动中应遵循三个原则,即创新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同课异构”活动中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即明确目的、关注学情和丰富形式;“同课异构”活动中可以采用以下四个类型,即竞赛式同课异构、常态课同课异构、帮扶式同课异构和展示式同课异构;通过对“同课异构”活动案例的分析、归纳、总结,提炼出了“同课异构”活动的五个作用,即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学评价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沟通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上一篇:财务内控体系建设下一篇:房东租房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