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人员绩效考核制度

2024-10-17

研发人员绩效考核制度(精选8篇)

研发人员绩效考核制度 篇1

研发人员绩效考核制度

一、为了促进公司技术开发工作的开展,加强对公司研发人员的管理,建立有利于公司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特制定本认定考核制度。

二、产品设计要充分采用新技术、新原理、新材料和新结构,确保新产品质量水平先进,满足顾客的需求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三、制定新产品发展规划,并对设计开发过程实施有效控制,认真做好设计评审验证和确认工作,并保管好相关的记录。

四、确保设计输出文件的正确、齐全、完整、统一和清晰、文件发放前要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五、组织审定新产品计划任务书、产品设计任务书、设计方案、技术设计、总装配图和有关技术文件,并对产品造型、基本结构和设计原则负责。

六、做好产品的工艺策划、工艺流程、产品工艺和其它相关文件,能指导生产,确保产品的符合性质量。

七、审定各项产品的工作图,保证技术文件的正确、完整、统一。确保现场使用有效版本。

八、按新产品设计程序,负责新产品鉴定的技术资料准备工作和会议的筹备工作。

九、本制度适用于对技术部研发人员的评价考核。

山东普鲁特机床有限公司2010年1月10日

研发人员绩效考核制度 篇2

关键词:民营科技企业,研发人员,绩效考核

一、民营科技企业及研发人员概述

民营科技企业是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创办的, 实行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营机制, 主要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或实行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的智力、技术密集型经济实体。它包括国有、集体、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私营、个体等多种经济成份。

研究与开发人员简称研发人员, 是指直接从事企业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活动或为这些研究与开发活动提供直接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

据统计数据显示, 目前我国研发人员主要来源于政府部门所属的独立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的研究与开发机构和大中型企业及其科研机构。随着民营科技企业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研发人员在民营科技企业工作和发展。

1.工作过程的难以监督性, 工作时间的无法估算性。研发工作属于脑力劳动, 工作过程没有固定的流程和步骤, 因而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支配性。且对工作条件的需求与一般性的工作大不相同, 研发人员的工作是连续性的, 需要不间断的时间和自由的空间, 这就与传统的按部就班的工作要求产生冲突, 传统单一的考核管理方式往往会制约研发人员的个人潜能的发挥。

2.工作成果的难以测量性。首先, 研发人员的工作成果常常以某种思想创意、技术发明、管理创新等形式出现, 不具有可以直接测量的形态;其次, 研发人员的创新和科研性工作成果具有风险性和出成果时间的不确定性;再次, 研发人员一般是组成相互协作、优势互补的工作团队, 其工作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3.高稀缺性。研发人员专业技术精深, 有较高的学历, 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 由于企业对研发人员的争夺日益加剧, 提高了研发人员流动的可能性。因此, 他们对组织的忠诚度较低, 对自己的专业忠诚度高, 易转向其他更适合自己的企业。

4.较强的成就动机性。研发人员通常具有较高的需求层次, 更注重自我实现的需要, 且不愿受制于人, 更强调工作中的自我控制。

由于研发人员以上的特殊性, 民营科技企业研发人员绩效考核存在许多困难与问题。

二、民营科技企业研发人员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1.目标单一, 考核目的不明确。我国民营科技企业研发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往往是孤立的, 大多与组织经营目标相脱节, 缺乏战略眼光。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我国许多民营科技企业在建立研发部门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时, 往往比较注重薪酬分配方面的作用, 但对其在人力资源效率提升和员工行为导向性激励方面的价值还重视不够, 过分注重最终成果, 绩效考核对于员工关键典型行为、员工发展及企业未来业绩的导向功能相对弱化。而且民营科技企业通常对研发人员进行考核只是简单将人员进行分类, 然后根据考核结果分发奖金。

2.指标体系设置不合理。多数民营科技企业过分关注研发人员个体的直接产出和成果, 不能充分反映研发人员对于团队所做的贡献, 以及对科技与组织长期发展的贡献。容易导致研发人员倾向于研究风险小、时间短、见效快、容易出成果的短平快项目, 不利于民营科技企业的长远发展。

3.考核方法不合理。在考核过程中, 一般没有充分考虑研发人员的工作性质与特点, 只是简单地选用强制排序法和比例分布法等, 采用自评和部门主管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选取的考核方法适用性不强。

4.研发人员的绩效考核功能定位不当。大多数民营科技企业定位于确定利益分配的依据和工具, 使得考核在员工心目中是一种负面的消极形象, 从而产生心理上的压力。这是对考核形象的一种扭曲。

5.偏重内部评价, 忽略外部评价。尽管强调考评主体多元化, 还是过于倚重内部考评, 而忽视客户的考评。只注重部门内部的反馈, 而忽视使用科研成果的部门的反馈和考评。而且, 对于不同考核主体的考核内容及权重缺乏考虑, 造成考核过程民主但不科学, 对考核结果的满意度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对策与建议

绩效考核应是强化企业文化的载体, 传递企业经营方针、目标和任务的过程,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依据, 进行员工培训与开发的基础, 价值分配的支持系统, 对员工进行激励, 提高员工工作业绩, 提升企业整体效益的手段。而目前绩效考核存在的种种弊端, 已经影响了民营科技企业对研发人员的激励, 日益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为此, 民营科技企业变革绩效考核体系显得十分重要。

1.确定研发人员绩效考核的目标, 为员工及团队的行为提供导向性激励。由于研发活动的复杂性, 研发的绩效考核不应只狭隘地以研发人员的薪酬分配为目标, 还应当有助于民营科技企业长远发展的目标。

2.完善考核指标体系。研发人员的贡献在短期内往往很难表现为具体的成果, 所以需要借助于其行为表现、能力等来间接反映;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科研人员最终的工作成果并不一定能够真实地反映其个人贡献, 通过考核工作行为和个人能力, 可以作为很好的补充。考核指标应由单纯考核“结果”转向兼顾“结果、行为与个体特质”多个方面, 保证考核内容与方案对多个考核目的的兼容性。

3.为绩效考核功能重新定位。找准绩效考核的功能定位, 是民营科技企业跳出“为考核而考核”怪圈的重要步骤。绩效考核的定位决定着绩效考核的方向, 定位是否明确和切合民营科技企业实际, 对整个绩效考核体系有着重大影响。绩效考核具有激励、评价、导向和辅助决策四大功能, 绩效考核的定位应围绕这四大功能展开。

4.多元化的考评主体。伴随充分授权、自主管理、项目组与团队型工作组织的日益普遍, 传统的由主管作为“单一化”考核主体的考核机制, 已经显得不太合理, 而应设置“多源化”、“多方参与型”的考核主体, 实行多元绩效考核。除了上级以外, 民营科技企业还需要吸收相同项目组内的研发人员、使用研发成果的内部和外部客户、直接下属作为考核主体, 这样才能更加客观地反映研发人员的业绩, 引导研发行为。为保证多主体考核的科学性, 需要根据各考核主体对于各种绩效信息的把握程度、所担当角色与行为特征, 确定其参与考核的侧重点与考核结果的份量, 使得绩效考核兼顾民主性、科学性与客观性。

5.建立实用高效的沟通机制以及对考核者进行专项培训和辅导。在整个绩效管理过程中, 沟通是贯穿始终的, 考核者与被考核者持续不断的双向沟通是一个企业绩效考核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 也是企业科学绩效管理的灵魂所在。从这一点来看, 民营科技企业研发人员的绩效考核其本质就是一个不断进行持续沟通的过程, 完善的绩效沟通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研发人员是知识的载体, 而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不善于学习新知识, 不能及时更新知识体系的研发人员, 其工作绩效会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提高创新能力, 通过持续培训不断开发研发人员的智力潜能, 满足岗位需要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最大的绩效回报。

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 设计科学、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对民营科技企业研发人员业绩进行考核, 决定了民营科技企业吸引、保留、激励关键人才的力度, 从根本上决定了民营科技企业的竞争力并最终决定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兴衰成败。民营科技企业研发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有待在实践中不断修改与完善。

参考文献

[1].行金玲.研发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与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08 (12)

[2].谢红梅, 严宗光.我国IT企业研发人员绩效考核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 2008 (10)

[3].王君彩, 王淑芳.论我国企业研究与开发人员的绩效评价[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8 (2)

[4].杨进, 张强.层次分析法在研发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8 (7)

[5].侯宇辉, 王希安, 孙显辉.基于模糊理论制定国防工业研究所研发人员考核体系[J].科技与管理, 2007 (4)

企业研发人员绩效评价体系分析 篇3

摘 要 目前我国存在多种企业研发人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每一个体系都有其优势与不足,本文对多种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括分析,并做了成因分析。

关键词 研发人员 绩效评价 体系

一、通过对现有的各种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本文总结出目前企业研发人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存在以下四个主要问题:

(一)目标单一。现有的研发人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多数是孤立的,与企业经营目标脱节,缺乏导向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许多企业在建立研发人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一般比较重视薪酬分配方面的作用,对人力资源效率提升和员工行为导向激励方面的作用重视不够,往往过分看中最终成果,而弱化或忽视了对员工典型行为、员工开发及企业未来战略的导向功能。

(二)设置不合理。指标体系设置不合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许多企业对研发人员个体的直接产出或成果比较关注,而研发人员对于团队所做的贡献、对科技与组织长期发展的贡献,关注度不够。这导致研发人员钟爱于风险小、时间短、见效快、出成果的短平快项目,长此以往将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另一方面现行的评价体系中主要关注创新产出,而忽略了创新过程即创新能力和创新行为。

(三)重内轻外。重视内部评价,忽视外部评价。虽然现有评价体系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但是内部评价的比重还是过高,而忽视其他方面的评价。尤其是注重部门内部的反馈,而忽视了科研成果使用部门的反馈和评价。另外,不同评价主体的评价内容以及设置的权重也缺乏考虑,造成现有评价过程民主但不科学。

(四)缺乏反馈。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指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员工的反映,及时进行调整。而在实际运行中。考核双方不能有效的交换意见,考核过程中的问题不能及时得以解决,矛盾也难以化解,对评价工作效率的提高不利,同时也容易导致评价者暗箱操作。通过相互交流,表达彼此的尊重,体现管理的人性化特点,既有利于提升员工的责任心、满意感,又能增强绩效评价对员工行为的导向作用。不断的沟通反馈是绩效改进的基础,也可以提高员工对绩效考核的认同度,保证绩效评价的正常运作。

上述四个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认识不足。许多企业对“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缺乏足够认识,对企业研发人员的绩效评价重视不够。有的企业领导甚至认为,绩效评价费时费力会冲击业务部门的正常工作,影响企业工作的开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企业中,知识型员工比重越来越大,他们工作不是为了生存而是渴望能力的充分发挥和更大的发展前途。研发人员是企业知识资本的所有者,这决定了企业所有者与研发人员的关系不再是雇用与被雇用的关系,更多体现为合作者的关系。而目前企业传统的控制和监督的观念,缺乏与员工的沟通,使员工对绩效考核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于对抗,就不能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第二,管理脱节。在企业管理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企业战略目标脱节。随着企业的发展,通过岗位分析建立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其学习型组织、团队管理的要求不太符合。

首先,工作分析与岗位说明,已不能包括员工所有的工作活动,员工在工作中的活动已经不能用事先的定性或定量的描述来确定;其次,工作活动之间的联系与衔接十分紧密,组织内职责的界定交叉化,组织中的员工常常在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外,还要参与团队协作,组织的绩效不再简单的等于员工工作绩效之和;第三,岗位的工作内容并非相对固定,员工的工作活动常常无法事先预计到,事先确定的岗位分析与描述的内容随时会发生变化。所以,仅仅以固定的岗位职责来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必将与整个企业的战略目标发生脱节。

除此之外,财务指标在时间上稍有滞后。过于注重财务指标,会诱使企业过分重视取得、维持短期的财务结果,从而助长管理者急功近利的思想和短期投机行为,不利于长期战略目标的追求,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并且财务评价是过去的事项,不能反映出公司内部运作的改善,而这些对于企业的成功却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侧重对事件结果的事后考核,不能有效地对业务流程进行实时评价、分析、控制,从而无法改进业绩。因此,应将过程类和结果类、短期和长期相结合,增加对业绩的实时评价和前馈控制。

第三,评价技术应用不够。这方面的情形主要体现在:①评价的组织者不能根据企业的实际和研发人员的工作性质特点来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指标的设置重定性评价,轻量化评价。模糊的评语或定性等级不能客观、公正、准确、精确地反映员工的综合绩效。②评价内容不够全面,评价标准不够明确,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不够科学,评价过程中使用的表格设计不合理,反映绩效的数据资料来源也不客观、不全面,工作绩效数据的处理方法不够科学。③缺乏有效的工作分析和岗位说明。许多企业工作分析并未有效的开展,对各部门及岗位职责的界定不清楚。缺乏明确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规范,评价标准不易准确把握,如此这般,关键绩效评价指标的制定失去了准确性,从而无法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多少、优劣进行准确的判定。可能造成的后果就是,在工作量大、工作難度大的岗位员工难于得到肯定,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引起员工的不满和怨言。所有这些评价技术上的原因不仅会影响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对绩效评价的态度,而且会直接影响评价的结果。

研发人员绩效考核制度 篇4

一、确定项目完成后研发小组的提成比例

每个研发小组按照合同要求完成工作之后,可以得到一定比例的项目提成。每个项目的提成比例由管理部门参照统一标准拟订,呈报高管层批准。

从外部获得的项目经费总体是按照“研发费用+研究所收入+研发小组提成(包括奖金+税金)”这三部分进行分配的。研发小组提成虽然总体显示为一个总数,但并不是等待项目最后通过验收时一次性提取,而是结合《项目研发责任书》中计划结点的考核情况分段进行支付。提成金的数额必须对研发人员形成足够的吸引力,更何况要想得到这笔奖金还必须通过重重考核。如果让研发人员认为得到的利益不足以让他们付出如此多的心血,那么后面的所有的管理程序设计都没有了存在的基础。

二、明确项目质量要求和研发费用额度上限

企业必须促使技术人员对项目研发费用、产品加工工艺、质量性能要求、交付期等环节中承担相关责任,管理部门在项目立项后,需要对研发费用、工艺要求、质量性能标准、计划结点日期等方面提出详细的要求,并明确质量达标的考核办法以及负责各项考核的人员或部门。项目完成后如果研发费用没有用完,企业可以设定统一的奖励标准,例如拿出被节约费用的50%或者30%对研发小组进行额外奖励。引导技术人员在实践工作中向节约成本的方向努力。

三、分段考核、分段奖励

管理部门需要将项目按照计划结点分成阶段进行管理,每一个阶段终止都有相应的质量标准对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另外,还要将提成金按照项目划分的结点实行分段分配。例如:某项目被划分为5个结点进行考核,但是提成金并不是按照每份20%进行分配。提成金分配的原则是“工作难度大的结点提成比例较多,难度小的提成比例较少;项目前期的提成比例较少,后期的提成比例较多。”

提成金分段支付的理由:其一,攻克一个阶段性目标进行一次奖励,比较有利于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效用;其二,在项目整体完成之前,财务部仅兑现计划结点奖励金额的50%,另外50%存留在本项目帐户上,每年年底再统一结算。如果项目到年底没有全部完成,财务部则需要根据剩余项目金额多少,为明年预留出一定比例的风险抵押金。这种做法一方面使技术人员得到了可见的物质奖励,另外用他们本来已经到手的物质奖励中的50%作为风险抵押金,引导

他们努力完成所有的阶段性目标。

四、设定新产品定型后的生产成本设计目标

产品80%的生产成本在设计阶段就被锁定了。为了保证企业研发的新产品不仅在技术上是先进的,而且在经济上也是合理的,管理部门在项目立项之时,需要根据预期的产品市场售价减去目标利润、税金以及设计人员不可控的成本,求得定型产品的生产成本设计目标。关于定型后的产品是否达到成本设计目标则由财务部负责核定。

在大多数企业目前的管理状况下,财务部只能按照料、工、费等几项硬指标进行核算。另外,期间费用等指标是随着企业管理水平而不断变化的,这些指标不应该由我们的研发人员在产品设计阶段负责。因此,定型产品的成本设计目标不必按照全面产品成本进行考核。涵盖几项重要的生产指标就可以了。

如果项目完成之后产品的加工成本低于设计目标,企业将按照成本下降的百分比对研发小组进行额外奖励,鼓励技术人员挖掘更多产品价值;如果定型产品的成本高于设计目标,管理部门则需要研究成本上升原因。如果属于研发小组工作草率,管理部门将责令其改进,并扣除一定比例的提成金。如果确实属于无法避免的原因,管理部门应签字认可。

五、项目对内招标

当以上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完成之后,每个项目的责任、利益、考核办法等都已经非常明确。此时,管理部门可以将各个项目拿出来对内进行招标。愿意成为项目负责人的技术人员需要申报自己可以组成的研发小组主要成员名单。管理部门负责根据项目需要在竞标人中择优选定项目责任人;项目小组的参与人员由项目负责人进行自愿组合,管理部门行使审批权。

如果个别项目出现无人竞标的局面,说明此项目责任和利益之间出现了不匹配,或者设定的考核目标过于困难,此时管理部门需要进行调整。如果个别项目出现众人竞标的局面,说明目标易于达成,管理部门可以在认为竞争者有此工作能力的前提下,通过竞标的方式降低奖励水平,或者提高工作要求。

管理部门可以制定以下规则:例如研究员最多可以同时做3个项目的负责人,高工最多可以同时做2个项目的负责人,工程师一次只能做1个项目的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也可以在其它人员负责的项目中充当参与者,数量不受限制。另外,项目负责人必须在一个项目彻底完成之后,才能竞标另外一个新项目的负责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导技术人员通过快速高效的工作多拿奖金。

六、签订《项目研发责任书》

管理部门负责针对各研发项目设计《项目研发责任书》,其中包括研发小组在本项目中详尽的责任、利益、时间结点、考核办法等等。管理部门选定项目负责人之后,分别由主管领导、项目负责人、项目主要参与人员三方在《项目研发责任书》上签字,作为对研发小组将来的奖惩依据。

《项目研发责任书》分为四联,第一联由工程中心负责保存;第二联交给项目负责人;第三联财务部入账;第四联用于记录项目小组的工作进展状况,此联在项目未完成前留在财务部。财务部根据由管理部门签字提供的项目进展情况随时结出奖励款额的50%,由项目负责人签收。另外50%存留在本项目帐户上,每年年底企业统一结算一次。待项目彻底完成后可以立即将第四联抽出退给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将以此为凭据,参加新的项目竞标。

凡是时间到达计划结点时仍不能要求提成的项目,即为项目小组违约。违约金将按照责任书中的制度进行处罚。例如结点完成日期每延期一星期,将扣除此结点上一定比例的提成和一定金额的风险抵押金。关于项目进展情况、结点考核工作由管理部门和实验室负责确认,确认结果交给财务部,由财务部进行奖金核发。

七、风险抵押金制度

研发人员按照项目结点的按时完成情况可以获得一定比例的提成,企业可以将这部分提成的50%留作风险抵押金,支配权在企业,由财务部办理银行活期存款单并保管,每年年底结算一次。如果项目年底没有全部完成,财务部则需要根据剩余项目金额,为明年预留出一定比例的风险抵押金。一旦项目小组不能如期履约,则动用风险抵押金进行处罚,促使项目小组主动对企业的产品研发质量和周期负责。

财务部还必须对每一个研发项目设立专项帐户,以便分别对每个项目在研发费用支出、产品成本核定、计划结点奖惩、风险抵押金等事项进行管理。

八、明确收入分配制度

研发人员绩效考核制度 篇5

来源:/work/hr/01_3_16_2.asp 7.《上海贝尔绩效考核制度》

8.《上海万申置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考核制度》

9.《北京国电苏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部门绩效考核体系(试用版)》 10.《项目管理 管理新视角》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

11.《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与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标准》 中国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

护理人员绩效考核制度 篇6

为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优质护理服务的可持续进行,促进医院分配制度改革,以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护理工作量、工作质量、技术难易程度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特制定护士绩效考核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考核办法

护士绩效考核总分为100分,其中包括科室护士的综合考评、护理部专项考核、住院患者满意度、加分/减分项目等。

1、科室考核(满分100分,占绩效总分30%):各科室依据护理工作量、工作质量、技术难易程度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建立护士工作量统计表,科室护士长每月对本科室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评价一次。

2、护理部专项考核(满分100分,占绩效总分30%):护理部每月组织专项检查一次,考核内容有:护理管理、护理安全、护理文书、护理服务、抢救药品及物品、消毒隔离、健康教育质量等。

3、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满分100分,占绩效总分40%)院、科二级每月对住院患者发放满意调查表。

4、加分项目

(1)获得患者口头或书面表扬者当月加1分(2)发表论文者当月加1分。

(3)三基理论考试或技术操作考试合格者当月加0.5分。(4)积极配合各级各类迎检工作,并取得优秀成绩者,当月绩效加5分/次。

5、扣分项目

(1)发生严重差错或被患者有理投诉,当月扣10分。

(2)三基理论或技术操作考试不合格当月扣5分。

6、护理部根据每月考评情况,年终进行总评,并作为评优及年终奖金发放依据。

7、护士个人绩效总分=科室考核分×30%+护理部考核分×30%+科室患者满意分×40%+个人加分/减分。

二、考核测评要求

各科室要高度重视考核工作,护士长要做到注重实绩、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给每一位护理人员进行公正的评价。

三、考核测评内容:

(一)科室对护士考核内容包括: ①工作量完成情况(10分)②业务能力(10分)③技术难易(10分)④工作质量(10分)⑤劳动纪律(10分)⑥工作态度(10分)⑦出勤率(10分)⑧团结协作(10分)⑨发生差错事故(10分)⑩服务态度(10分)

以上满分为100分,其中100分~95分为优秀,95~85分为良好,85~65分为合格,65分以下为不合格。

(二)护理部组织专项考核内容包括:

1、护理管理:满分100分,合格分为95分,合格率100%。一例不合格扣责任护士2分。

2、护理安全:满分100分,合格分为95分,合格率100%。一例不合格扣责任护士2分。

3、护理文书:满分100分,合格分为90分,合格率100%。一例不合格扣责任护士2分。

4、护理服务:护士对患者基础护理落实分值,满分100分,按分级护理要求对患者给予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不按要求落实的一例扣2分。

5、消毒隔离:满分100分,合格率100%。一例不合格扣责任护士2分。

6、抢救药品及物品:满分100分,合格率100%。一例不合格扣责任护士2分。

7、健康教育:病人健康教育覆盖率100%,评价宣教效果合格率≥95%(85分/人);(2)入院评估与病人状况符合率≥80%;(3)护理计划实施率达100%,并进行效果评价(特护病人)(90分/人)。

四、护理人员岗位系数

护士长:1.4 副护士长:1.2 责任组长:1.0 责任护士:0.9 办公护士:0.8 治疗护士:0.7 辅助护士:0.6

试论医院人员绩效考核制度的改进 篇7

一、医院人员绩效考核制度中的不足

(一) 现有的医院绩效考核方式与标准设计不够科学

当前时期, 医院对全部员工均应用相同的绩效考核模式, 很大程度影响了员工绩效考核结果的精准性和代表性。且医院在实行员工绩效考核的过程中, 通常以经济指标为核心, 轻视了社会效益, 不重视医院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标准, 比如医院人员的科学研究成果标准。

医院在实行人员考核指标设计的过程中, 对部分考核指标应用模糊的评价方式, 导致考核成果的弹性严重, 人为因素导致误差。医院设计人员绩效考核标准的时候, 未随社会与医院自身的改变而改变, 导致人员绩效考核指标无法跟上社会与医院自身的发展要求。

(二) 医院中有多个部门且各个结构的工作性质也存在差异

医院具备多个科室和多个管理机构。可医院在实行人员绩效考核的过程中, 不论是那类部门, 均应用同一个人员绩效考核方式进行。此类绩效考核模式一方面不能确保人员绩效考核结果的准确性, 另一方面还会应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导致人员工作过程中开始敷衍, 很大程度影响了医院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 医院缺少固定的人员考核评价部门

在我国现有的医院考核制度中, 并没有设置专门的考核评估机构, 大部分情况下均是上级对下级实行绩效考核, 往往出现越位、缺位以及职权模糊的问题, 导致绩效成果质量差, 缺少对医院人员绩效考核的客观性。且当前的医院实行人员绩效考核评价的时候, 通常应用惩戒评估与奖励评估, 却不重视跟踪评价与日常工作评价, 此类绩效考核结果缺少客观性和准确性, 无法满足人员绩效考核的标准要求。

(四) 医院人员绩效考核的出发点错误

医院人员绩效考核主要是为对人员的工作水平实现评估, 了解员工的整体素质, 并把结果当成今后其升职的凭据。可当前大部分医院实现人员绩效考核的时候, 并未以该出发点为核心, 却以工作人员的经济利益分配为出发点, 针对工作人员实现奖赏, 进而保证人才不会流失。可此类奖励方式只会使工作人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取得更多奖励上, 却不重视对自身工作绩效的改进, 使工作人员更少的实现科学研究, 很大程度影响了医院的总体健康稳定发展。

二、医院人员绩效考核制度的改进方式

(一) 重视人员绩效考核制度的主要环节

在实行人员绩效考核工作前, 需针对工作人员的职位实现具体的研究分析, 研究各个职位工作量的多少与难度, 明确为员工设定的任务完成程度和完成的品质。此举则能够基于各个职位自身的性质对各个职位的工作人员实行对应的考核。实行人员绩效考核的时候, 需认真考虑绩效的考核的主要环节, 比如设计合理的人员绩效考核标准、确立考核指标。明确人员绩效考核结果, 明确对工作人员实行奖励与处罚的凭据, 需正确对待工作人员对绩效考核结果的回馈问题, 回馈的问题需尽快答复。

(二) 制定合理的人员绩效考核标准

制定人员绩效考核标准最主要的是找到与选取需进行考核的指标, 之后实行量化。

该环节能够自职位分析与特殊任务分析两方面开展:第一, 借助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考核, 针对医院各个职位自身的特性、任务、职能、工作环境和员工参与该职位工作时需具有的资质实行系统性的分析, 并作为凭据设立职位说明资料。在制定职位说明资料的时候, 需对医院人员参与某个职位阶段需具有的条件、专业素质和在这个职位中需参与工作实行具体的研究, 之后把研究结果进行量化, 成为能够进行考核的标准。对其进行量化之后, 绩效考核指标的总分为一百分, 绩效考核指标能够分成任职资质、任务量、服务品质和创新水平等。比如, 针对任务量的考核工作, 不仅要考核员工的工作强度, 还可以基于手术难度具体分成多个等级, 对各个等级的手术工作实行评价之后进行分值量化, 之后转化成绩效考核的分值;第二, 对医院在个阶段的特殊工作, 也能够基于任务量和工作成效进行分级, 分级量化之后转化成绩效考核指标。

(三) 强化人员绩效管理的培训工作

设立了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后, 则需对工作人员实行绩效考核的培训工作。最初实行人员绩效考核的过程中, 能够导进如下方面的培训:医院人员绩效考核目标、设立人员绩效考核制度的关键性以及人员绩效和薪资的关联。以上几点是绩效培训的主体内容, 重点说明人员绩效考核结果和薪资的联系性以及怎样对绩效工资进行计算。绩效考核的核心联系即是被哪个部门进行考核, 考核表格即是说明主要考核哪类内容, 这些考核有何种要求。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即是绩效考核的流程和模式。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实行早期的培训工作结束之后, 则能够实行试考核。在这个阶段, 能够聘请外界知名专家学者以讲座方式对工作人员实行心理指导, 使工作人员认同绩效考核和医院的基本规定。人员绩效考核属于一类持续上升的循环过程, 每个月的考核结束之后, 上级均需和下级实行绩效考核结果的面谈, 肯定考核优秀的部分, 提出较差的部分, 进而使员工在下个阶段的考核成绩获得提升。

医院建立高效合理的人员绩效考核制度, 以保证人员绩效考核结果的客观性, 是当前时期我国医疗卫生改革急需进行的工作。保证该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可以切实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患者的满意度。进而提升医院的社会效益, 最终为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摘要:医院是当前社会不可缺少的事业单位。当前, 医院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依然有很多不足, 很大程度影响了医院工作的正常进行。比如医院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低, 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下降, 高水平人才也出现了流失, 病人对医院提供的服务越来越不满意。当下大力革新和完善医院人员绩效考核制度, 提升医院员工的工作热情, 保证医院的稳定健康发展, 进而提高患者对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势在必行。现简要分析医院人员绩效考核制度的改进, 力求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提供可靠的参照。

关键词:医院人员,绩效考核制度,改进

参考文献

[1]吴烨, 张勤, 周典等.医院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 2010, 30 (11) :79-80.

如何做好技术人员的绩效考核 篇8

关键词:技术人员;绩效考核;方法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5-0115-02

一、引言

绩效考核是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它既是企业组织以既定的标准为依据,对其员工在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行为表现和工作结果方面的情况进行收集、分析、评价和反馈的过程;又是企业内部的管理活动,是企业在执行经营战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根据职务要求对员工的实际贡献进行评价的活动,它强调每个人、每个岗位的特殊性。为了达到对人的管理、监督、指导、教育、激励和帮助的目的,现阶段几乎所有企业对一线工人和销售人员的业绩考核都有比较合适的考核办法,且对相应的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然而企业中还有相当一部分非定额人员,特别是技术人员,对他们的绩效有无必要进行考核?如何考核?

二、企业对技术人员进行绩效考核的必要性

绩效考核是“知人”的重要手段,而“知人”是善任的前提,技术工作虽然属于创造性工作,但很大程度上属良心活,工作量的大与小,质量的好与坏,与每个人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通过对技术人员进行考核,可对他们的政治素质、心理素质、知识素质、业务素质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技术人员的能力和专长进行推断,在技术分工中能做到因事配人,人尽其才,进而把考核结果反馈给员工,让员工发现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帮助技术人员通过自身的努力逐步改进自己的工作,所以企业在技术人员中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气氛,对激发技术人员的创造性是很有实际意义的。

三、技术人员绩效考核的内容

绩效考核好比一面客观的镜子,一把公正的尺子。技术人员的绩效考核包括业绩和素质两块,对技术人员进行绩效考核的目的是通过这面镜子和这把尺子,鼓励技术人员积极进取,努力创新。素质考核比较主观模糊,所以对技术人员的考核要侧重业绩方面,且要公平合理,这样会更有利于提高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准确性。

(一)技术人员的业绩考核

技术人员业绩比较宽泛,它不像定额工人和销售人员那样单纯地用多少工时或几个经济指标就能衡量,因为技术成果有近期效益和长远效益,有显现价值和隐含价值等之分,所以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建立技术人员业绩考核制度、选择业绩评价工具、完善工作标准、推崇计划管理、注重监督检查是对技术人员进行业绩考核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1.制定业绩考核制度。考核制度的建立是对技术人员进行绩效考核的基础,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对技术人员进行业绩考核第一步是建立健全各种考核制度,且各种考核制度都要基于工作过程。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制度,必须对各技术岗位的工作内容进行分析,明确各技术岗位对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确定哪些是完成工作必须的业绩要素,然后通过建立规范、有序、高效、科学的规章制度,促使技术人员的实际工作行为与企业所要求的职责规范之间达到最佳结合。

2.选择业绩评价工具。对技术人员的业绩评价既不能与一线工人一样用工时去衡量,也不能与销售人员一样用回款去衡量,对技术人员业绩的评价有些企业采用每月完成技术文件的张数,有些企业采用每年完成科研成果的项目数,甚至有些企业将技术人员在单位时间内为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等作为业绩评价的工具,到底选择哪种的工具评价技术人员的业绩,不同企业要结合自身特点进行选择,但要有个原则就是选择的评价工具越简单越好。

3.完善工作业绩标准。技术人员的工作业绩标准,虽然不像一线工人或销售人员那么容易把握,但为了更好地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完善对技术人员工作业绩评价系统,将技术人员的能力与成果的定性考察与定量考核结合起来,建立客观而明确的工作业绩标准。定量考核,用数据说话,尽量避免定性成分过大,评价模糊等不足。

4.推崇计划管理。计划管理是保證技术人员的业绩符合企业大众目标的前提,如果企业的目标是A,技术人员的方向是B,A、B不统一,即使技术人员的业绩再突出,也无法转换成企业的生产力,所以计划管理用一定质量要求下的工作目标、工作数量、工作进度为指标,把技术人员的工作转换成可用比较精确的数字加以衡量的东西,计划管理并不是一个单一的计划,而是一个计划体系、一个计划网络,它是每个技术人员的工作与整个企业的工作,从长期、中期到短期相一致,并与企业各个部门到每一个具体的人都相协调,这样一来技术人员干起活来有目标,且他们只要按企业下达给自己的计划,按质、按量完成任务就会与企业的计划相衔接。另外,对技术人员业绩考核中的计划管理应把握好如下三个原则,即适度从高从严原则、周密完备原则、充分量化的可衡量性原则。

5.注意督促检查。技术工作是一个系统工作,往往因为一个人的拖拉,造成整个系统的工作不能如期完成,所以技术管理部门不能只管给技术人员下达工作计划,还要注意计划的督促检查。并且在计划的督促检查方面要有一定的提前量,这样的好处是即便检查时发现有些技术人员可能不能按时完成任务,还可以事先采取措施,保证整体任务的按时完成。

(二)技术人员的素质考核

一般情况下,企业中的技术人员相对而言学历较高,因此对技术人员进行素质考核时,不能像其他员工一样考核其劳动纪律等,而要重点考核如下内容。

1.对企业的忠诚度。技术人员所在的岗位,特别是在企业里面都是有一定保密要求的岗位,如果技术人员的忠诚度不够很可能将企业的技术泄露,对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一个问题不同的技术人员可以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案去解决,但有的技术人员采用的方法简单处理后的问题可靠;而有些技术人员则不然,这与技术人员的知识广度,实践经验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密切的联系。

3.市场意识。企业的发展靠产品,产品的更新靠技术,市场意识强的技术人员,通过走访用户等,可捕捉市场需求,把握时代信息为企业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所以技术人员的市场意识对企业是一笔无形的财富。

4.谈判能力。技术再高如果没有说服用户购买企业产品或签订与本企业有利的合约的能力,在现代社会中,还不算最好的技术人员,所以对技术人员谈判能力的考核也相当重要。

5.组织才能。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是有文化的劳动者,对干部的要求是懂技术的管理者,而企业的技术队伍是企业干部的主要后备力量之一,所以对技术人员从计划、指挥、控制、协调等方面考核其组织才能也是不可缺少的。

因此,企业对技术人员的素质考核,不要像对待其他员工一样面面俱到,而应结合技术岗位自身的特点,做出不同的考核要求,但要抓住少数几个能体现技术人员素质的关键指标,达到体现企业价值导向的目的。

(三)素质考核与业绩考核的原则

在技术人员绩效考核中,素质考核与业绩考核一定要先分后合,不然会考评分工不明,将二者混在一起,造成许多混乱。

1.如果在对技术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时,每月都评一次业绩和素质,年末又来一次,免不了存在以月考核为准还是年末考核为准的问题,而不管选择何者为准,都会使另一种考核成为多余。

2.业绩考核是短线考查项目,月事月毕,年终再来笼统考察一次有不少弊端,技术工作不像其他工作,到年底笼统打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打分者的主观印象,这样容易造成每月得分与年终得分相冲突。素质本应是长线考察项目,往往要数月甚至数年才能做出评判,如果将其用月考核来代替也是无法说得清楚的。还有,业绩考核与素质考评混为一起,也使技术人员无法了解自己的具体得分,从而不利于改进工作,改正缺点。所以技术人员的业绩和素质考核应分工明确、先分后和,按月考察业绩,以年测评素質,最后综合形成技术人员的绩效得分。

四、技术人员的绩效考核应与奖惩、职称晋升及任用挂钩

对技术人员的绩效考核与对其他人员的绩效考核一样,目的不能仅仅只停留在纸上,而应将业绩考核与他的工资、奖惩、职称晋升等切身利益挂钩。把考核结果作为经济杠杆,使月业绩考核与当月的岗位工资挂钩,年业绩考核与年终奖励及工资调整相联系,并将考核结果计入技术人员考核档案,作为他们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另外再进行这项工作时要充分考虑新的薪资办法,不要论资排辈,真正体现贡献大者得到大的实惠,贡献小者得到小的实惠,贡献没有者得不到任何实惠。而对技术人员的素质考评主要与人员的任用,干部的提拔挂钩,这样更易促使技术人员想方设法提高自身的素质,达到调动技术人员积极性的目的。

总之,绩效考核是一项非常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技术人员的绩效考核则是这项工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只有不断总结经验,做好对技术人员的绩效考核,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企业发展进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1] 邬适融.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方法、技术(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 汪建昌.绩效沟通:绩效管理的润滑剂[J].中外管理,2011,(7):51-53.

[3] 林振兴.绩效奖金的粘性及其应对——以JI业公司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2):53-55.

[4] 庄彪.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措施[J].商场现代化,2008,(1).

[5] 叶迎.绩效考核方法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商贸,2011,(24):84-85.

[6] 徐勇.高职院校系(院)工作绩效考核的实践与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8):77-79.

上一篇:银行 经营分析会 讲话 中间业务下一篇:党代表代表资格审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