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职能发挥优势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共8篇)
立足职能发挥优势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篇1
能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回顾一年的工作情况,全市司法行政工作发展势头很好,成效是比较明显的。但是,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工作,特别是基层组织的规范化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大力度;法律服务队伍中存在的有些突出问题尚未得到完全解决,基层法律服务人员的素质不高,集中教育整顿的成果还有待于进一步巩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还有待于进一步增强等等。我们必须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全力以赴抓好新一年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第二个问题:~年的工作安排~年,是保持全市经济社会良好发展势头、推动跨越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建设平安仙境的深化提高年、狠抓落实年和成果展示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充分调动和凝聚全系统各方面的力量,以推动平安仙境建设为立足点,以重心下移、狠抓基层、强化管理、规范服务为重点,以健全工作机制和保障机制为着力点,全面提高司法行政工作的总体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一)深入开展“第一道防线巩固年”活动,在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和功能发挥上实现突破当前人民内部矛盾纠纷正处于凸显期,面广量大,许多问题情况复杂,化解难度加大,健全完善排查调处机制,提高矛盾纠纷化解效能,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工作在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纠纷中承担着重要责任,也是司法行政部门保稳定,参与建设平安仙境的主要阵地。我市的基层基础工作在全市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年,我们将继续把基层基础工作作为司法行政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深入开展“第一道防线巩固年”活动,力求在基层工作的组织体系建设和功能发挥上有新的较大突破。要着重抓好三个方面:一是,要在巩固中抓提高。重点是落实好烟台市加快推进“第一道防线”建设现场会和全市司法行政部门参与建设全国最安全城市现场观摩会议的精神,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继续抓好司法所和村(居)调委会的规范化建设,调整充实、教育培训好队伍,加强工作管理和指导,提高司法所和调委会的规范化建设水平。力争到年底,全市规范化司法所要达到90%以上。要把规范化建设的重点,放到规范管理和规范运作上,进一步健全完善司法所和调委会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把基层基础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二是,要充分发挥功能。要牢固树立执政为民、服务基层的思想,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司法所要进一步树立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自觉服从服务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主动做好结合文章,善于抓住基层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拓业务领域,努力提高工作质量,以出色的工作业绩赢得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要指导镇(街)、村(居)企调委会充分履行好职能,开展好矛盾纠纷的排查疏导和法制宣传教育等各项工作,维护基层社会稳定。要进一步提高人民调解工作的质量和社会公信力,坚持民间纠纷定期排查疏导制度,提高基层司法行政工作预防和调处矛盾纠纷的能力。民间纠纷的调处率要达到97%以上,调处成功率要达到95%以上。继续深入开展创“四无”活动,最大限度地杜绝或减少因民间纠纷激化引起的刑事案件、自杀事件、群体性械斗和群体性上访事件,为把建设“平安仙境”筑牢“第一道防线”。三是,要科学整合职能。要始终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整合、优化基层工作职能,形成保稳定的综合优势。加强“12348”专线建设,搞好对外宣传,进一步提高“12348”专线的社会知名度,及时为群众解疑释惑,当好党委政府了解~、重大决策的参谋和助手。抓好镇(街)调解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好主力军的作用,力争到年底全市镇(街)调解中心有90%以上达到省级规范化标准。要高度重视和抓好城乡基层特别是流动人口中刑释解教人员的接茬和帮教工作,强化动态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脱管漏管现象,避免重新犯罪。到年底,要创建1-2处过渡性安置基地和实体。按省厅和烟台市局的统一部署,积极稳妥地搞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确保矫正质量和社会效果。
(二)深化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在普治效果和典型培养上实现突破~年,是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总结验收年,也是巩固和深化“四五”普法依法治理成果的关键一年。新的一年里,我们要抓住“四五”普法总结验收的有利时机,把抓典型、求实效作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突破口来抓,促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一步向纵深发展。要精心组织检查验收,扩大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效果。按照业务上级的要求,认真组织自查,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全面完成“四五”普法的各项目标任务,并要在此基础上做好新的五年普法、依法治市规划的论证起草工作。在日常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要继续坚持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贴近重点、贴近形势,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继续突出抓好重点对象的普法教育,以重点对象的法制教育带动全社会普法工作的深入发展。整合社会资源,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打造法制宣传的社会平台。继续抓好“两书制”经验的推广,深入开展好“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丰富法律进社区的内涵,进一步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两书制”在两委班子健全的农村推开面要达到90%以上。要精心培育一批过硬典型,推动面上工作的发展。抓典型,推广典型经验,不仅是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衡量和评价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成效的重要条件和标志。近几年,我市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总起来看,比较过硬的典型少,影响了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总体水平和对外影响。~年,要以总结验收为契机,认真总结过去五年来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经验,在总结的基础上搞好创新,力争在全市精心培植、总结推广一到两个能够在全市、全省及至全国造成一定影响的典型经验,提高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层次和水平。
(三)规范法律服务管理,在服务质量和效益上实现突破法律服务具有维护稳定和促进发展的双重功能。~年,要认
真总结去年法律服务队伍集中教育整顿的经验,继续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规范法律服务管理,整肃法律服务市场秩序,提高法律服务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公信力,树立法律服务业公平正义的良好社会形象。要通过新一年的努力,努力实现“三个确保”,即:以诚信建设为核心,坚持开展经常性教育整顿,严肃查处违法违纪办案(证),确保整个法律服务队伍的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水平有明显提高;狠抓监督管理,逐步建立健全办案(证)质量考评机制,完善社会有关方面和当事人监督机制,确保办案(证)质量有明显提高;引导广大法律服务人员不断拓宽业务领域,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主动服务于社会稳定需要的各个领域,确保业务总量和收费有明显增长。要以“律师事务所规范化建设年”活动为抓手,进一步强化律师自律管理,强化律师队伍建设,逐步建立起律师管理的长效机制。继续加强品牌建设,引导律师机构向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努力提高服务层次和水平。要适应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适应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以及加入世贸组织后贸易摩擦增多的新形势,拓展律师业务领域,为经济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要以学习贯彻即将颁布的《公证法》为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进公证处向新型体制过渡和转轨,确保公证改革有序进行。进一步发挥公证制度在市场经济中的服务和保障作用,积极引导公证机构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服务,在更大范围上、更高层次上为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提供服务,防范交易风险。要对基层法律服务管理办法进行改进,重新制订《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加强对法律服务所的管理,尤其是主任任用、财务管理、人员管理等方面,都要有很大的变动。要进一步提高基层法律服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推动基层法律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要积极引导律师、公证和基层法律服务人员做好法律援助工作,主动参与信访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化解矛盾纠纷,为党委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
(四)强化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司法行政队伍的整体素质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要求,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以提高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为核心,认真贯彻从严治警的方针,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高素质司法行政干警队伍。要抓基础,全面加强干警的综合能力建设。在全系统广泛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狠抓党员的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要把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落实到推动发展和加快平安仙境建设上,不断提高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提高普法依法治理、营造浓厚法治氛围的能力,提高监管法律服务市场、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要继续加大对干警的教育培训力度,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引导干警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法律知识和业务技能等,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服务水平和执法能力。要抓载体,继续深化“公正执法树形象”活动。要以人民满意为根本标准,以公正执法为重点,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加强监督,严格管理,树立司法行政机关和队伍的良好形象。继续执行政法和司法行政干警有关“禁令”、“不准”和“规范”,进一步加强纪律作风建设,规范从业和执法行为,严肃服务执法纪律。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做到“五个不许”,确保勤政、优政、廉政。要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员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广泛参与争先创优活动,年内,烟台市将在律师、公证和基层法律服务队伍中开展三个“十佳”评选活动,我们要力争进入各行十佳行列。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创造条件,落实从优待警政策,凝聚人心和力量。管好队伍、不发生问题,让党委、政府放心;干好工作、不负重托,让人民群众满意。同志们,新的一年充满新的希望和挑战。希望大家进一步发扬开拓进取、勇创一流的精神,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进一步推动我市司法行政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水平,为维护全市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立足职能发挥优势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篇2
一、通过深入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大家在增强服务意识上下功夫
过去, 在旧的传观念的影响下, 在以管理、行政命令为主的“全能政府、无限政府”的体制下, 我们的管理人员“衙门作风”根深蒂固, “官本位”思想比较严重, 往往只考虑部门小利益, 服务态度“冷、横、硬”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 让服务对象望而生畏。为切实转变土地执法人员思想作风, 引导大家树立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 我们抓了以下工作:一是开展“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开展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教育, 引导大家正确认识土地管理部门与社会主体的关系, 破除职业优势, 培育土地管理部门的人员“爱岗敬业、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理想信念。正确认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观念;组织学习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等优秀领导干部的先进事迹, 引导大家自觉查找自身不足, 自觉矫正自己行为, 树立为民服务公仆思想, 做到正确使用国家赋予我们的土地执法的监督和管理权力, 自觉地运用这种权力为社会服务, 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二是积极倡导换位思考。在服务窗口, 开展“假如我是一名办事人员”的大讨论活动, 引导土地部门的窗口服务人员以办事人员的身份亲身实践, 切实查找土地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从办事人员满意的地方做起, 从办事人员不满意的地方改起, 想他们之所想, 急他们之所急, 切实推进土地管理部门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三是剖析典型示例。针对以往因行政管理部门缺乏服务意识、办事效率低而导致招商引资项目流向外地, 和因提高行政效能引来国际大项目进入开发区的典型示例, 开展行政效能大讨论活动, 引导大家充分认识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的紧迫感和重要性。
二、通过深入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大家在建立便民机制上下功夫
以前, 我局的一些同志存在守旧观念, 缺乏创新意识, 有时有意不告知应知内容, 认为政策法规让办事人员知道的越少越好, 行政审批不透明, 在简化审批流程和环节上, 为部门和个人小利益, 往往简化一些可有可无的审批环节。我们通过调研, 引导大家查找自身存的问题, 梳理办事流程, 提高办事效率, 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针对开发区招商引资的新形势和区管委会提出的新要求, 全部将审批和审核纳入管委会的“一站式”C厅进行办工, 进一步完善了“一站式”办公的各项工作制度。对进厅的审批事项、目录、审批程序以及办事指南、工作制度、“包办机构”、服务人员工作职责、联系方式等都进行了公示。提前做好土地方面的各项行政许可事项的疏理工作。土地的招、拍、挂等工作的进行要透明、公正的进行, 杜绝暗箱操作。为确保“转变干部作风提升行政效能优化投资环境”和“双我”主题教育活动与实际工作扎实有效地结合, 2010年, 我们又进一步梳理和减化了土地审批事项和流程。一是将原有的21项行政许可事项, 通过合并等形式压缩为10项, 并对压缩后许可事项的工作流程的申请条件、申请材料等内容依法逐项进行修改, 搞好对外公示。二是压缩行政许可办事时限, 办事时限缩短近50%。三是理顺行政许可办事程序。另外, 在减少审批工作环节中, 最大限度的方便办事人员, 2009年, 在开发区成立了三个国土资源管理所, 下放部分权力, 为街道真正做好基层服务。从而方便群众, 提高办公效率。
三、通过深入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大家在规范服务行为上下功夫
没有规范的行政行为, 必将导致行政权力的滥用。以往执法人员着装不统一, 执法人员态度生硬、甚至用语粗俗。为此, 我们引导大家认识到规范行政行为, 是用好行政权力, 建立勤政为民机关的关键所在。一是规范窗口服务行为。制定并向社会公示土地局“窗口”服务规范, 积极倡导人文服务, 对外服务窗口做到使用文明用语、统一着装、服务态度热情周到, 窗口环境整洁优美。二是土地行政执法透明。我们设置了执法公标栏, 将执法主体、执法人员、执法依据、执法程序、执法结果、执法监督予以公示, 大力推行政务公开, 实行“阳光操作”, 增强了行政执法透明度, 体现公正, 便于监督。三是土地行政执法行为规范。各部门和执法人员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 基本能做到主体合法, 符合法定程序, 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法规准确, 过罚适当, 公开公正。另外, 我局还积极实施对外公开“五项制度” (规章制度上墙、挂牌上岗、设置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建立政务公开栏) , 重点抓好土地的行政审批项目、执法行政人员、办事程序、收费依据、行政执法等内容, 向社会公示, 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坚持“人性化”执法制度。切实做到“三个清楚”、“四个不让”, 即:咨询服务一口说清, 登记表格一次发清, 登记手续一次办清;不让群众多跑, 不让群众麻烦, 不让群众受气, 不让群众失望等服务新举措。要求对外服务“窗口”工作人员, 要严格执行《土地局“窗口”办公及工作人员行为规范》,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忠实勤政的工作作风, 为企业和群众提供热情、高效、优质服务。做到“来有应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办有回声”。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不良现象。
立足职能发挥优势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篇3
关键字:工会组织;工会职能;合法权益;民主决策;民主监管
中图分类号:D412.6 文献标识码:A
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按照新时期党和国家对工会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布署,充分发挥各级工会组织在维护稳定、发展经济、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一、坚持党对工会的绝对领导,是促进工会组织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的根本保证
工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职工切身利益和合法权益的忠实代表,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工会组织的这一性质,界定了工会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现阶段要充分发挥好工会的职能作用,就必须坚持党对工会的绝对领导。这就要求我们各级基层工会组织,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切实地充当起党和群众密切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把党的意志变为广大职工群众的自觉行动。建立定期向同级党组织汇报工会工作制度,自觉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服从服务于全党工作大局,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要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己任,团结动员职工群众积极参与各项改革,支持改革,教育引领广大职工群众,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摆正位置,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适应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的新变化。要紧密联系职工、听取和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关心职工生活,帮助职工解决困难和问题,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打好基础。
二、坚持把富民强县奔小康,构建和谐社会做为工会工作的基本任务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只有经济发展了,人民安居乐业了,职工群众的收入增长了,社会才能进步,社会关系才能和谐。各级工会组织要紧紧围绕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把富民强县奔小康,构建和谐社会做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动员和组织广大职工群众积极投身于经济建设的主战场,积极工作,建功立业。要认真贯彻党的依靠方针,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事业,组织职工提议案,提合理化建议,为经济建设出谋划策。通过职代会,审议决定本单位的重大问题,把决策建立在民主科学的基础上。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劳动竞赛活动,岗位炼兵、技术比武和评先创优活动,为经济建设富民强县奔小康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筑牢和谐的劳动关系
切实代表和维护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协调劳资关系是工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应当成为工会一切工作的重点,也是《工会法》和省《实施办法》赋予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责。江泽民同志指出:“保障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基点”。工会要在维护全体人民总体利益的前提下,要把维护全体职工的合法权益做为工会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工会只有多为职工说话办事,才能体现工会存在的价值,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深受广大职工群众的信赖。我们要把职工冷暖作为我们工作的第一信号,做到知人、知情、知心。要协助政府,高度重视和解决困难职工、下岗职工的生活和再就业问题,关心和解决劳模的生活困难问题,形成正确的利益导向,保护和调动发挥好劳模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协调劳动关系,切实维护职工的劳动权益和物质利益。建立、健全困难职工援助中心的相关制度,进一步搞好交友帮扶工作,加大职工互助保险和医疗补充保险步伐,为职工及基层工会提供法律援助,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更好地发挥工会组织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中的作用,实现双赢,促进劳动关系的协调发展
在企业长期实行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是把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我们要把这项制度的落实作为一项重要的职责,主动和同级党组织配合,不断加强和完善保障职工的政治权利和民主权利的这一民主制度,要以厂务(校务、院务、政务)公开和民主评议领导干部为突破口,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工作整体上水平。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各种公开的内容,执行和监督措施,切实把职代会评议领导干部制度落在实处。真正把考核评议结果作为领导干部任免的重要依据之一,确实发挥广大职工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主力军作用,促进和谐劳动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健康发展。
五、求创新、谋发展,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抓好工会组织建设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组织保证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我国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出现了多元化,社会不稳定因素和不和谐矛盾向基层和企业转移,企业和基层已成为社会稳定工作的前沿阵地。基层的工会工作也随着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是在改制企业中组建工会组织的问题,已经提到了我们工作的议事日程。旬阳这几年非公经济发展较快,大量的私营企业落户于城区和乡镇。这些数量较大的私营企业,大多是规模小、人数少、分布散,家族式的经营管理方式较多。如何在这些企业中最大限度地组建工会、吸收会员,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建立起和谐的劳资、劳企关系,是新时期工会组织工作的一个全新课题。为了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非公企业中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凝聚力量的工作优势,我们在这部分企业的建会上,坚持以属地管理为主,以社区为依托,宜独则独,宜联则联,逐步建立,适时规范,扩大工会工作面,消灭空白点。另一方面,着重抓好企业及新组建工会的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劳动合同工作。针对新建企业小、散的特点,采取区域行业协商,签定区域或行业集体性合同,或由上级工会代表企业与业主签定集体合同和工资协议,使企业工会实现组建一个规范一个、巩固一个、提高一个,充分发挥了工会组织应有的作用。
六、加强工会自身建设,造就一支素质高、业务精、工作实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会干部队伍
立足职能发挥优势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篇4
发挥司法行政机关职能为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
王刚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大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司法行政机
关作为国家法制建设的职能部门,其法律保障、法律服务、法制宣传等职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必须顺应时代要求,明确责任任务,忠实履行职责,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发挥强制教育措施的执行职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和谐是一种有序的状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保持社会的稳定,没有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就是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做好维护稳定工作,保持社会安全有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与基础,是司法行政机关义不容辞的职责。司法行政部门主管的劳动教养机关,执行强制教育措施的职能,担负着教育、转化、挽救劳教人员的职责,履行好职责,把劳动教养人员教育转化成为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和社会有用之才,对惩治和预防违法犯罪,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促进社会的长期和谐稳定具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因此,必须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不断提高教育挽救质量,全力维护劳教场所的安全稳定。一要强化制度建设,构建场所安全稳定的长效机制。要把安全稳定作为劳教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探索教育管理新方式、新途径,完善安全防护设施,提高处置各种突发事件应急能力,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安全隐患分析,强化安全检查,彻底消除事故隐患。落实场所安全责任制,建立场所安全奖罚惩戒机制,加大责任事故追究力度。加大所政设施的物质投入,提高场所安全稳定工作的科技含量和物质保障水平,全力维护场所安全稳定,确保万无一失。要强化安全生产工作,牢固树立安全为天的思想,切实抓好安全生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继续加大安全生产检查和监督力度,坚决杜绝各类重、特大事故发生。二要创新劳教办特色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挽救质量。把司法部关于劳教办特色要求落实到劳教工作改革的实践中,努力实现管理方式人文化、教育矫治科学化、生产劳动功能化、执法行为规范化、队伍建设专业化、所区环境校园化,充分体现劳教特色。要加大“×××”劳教人员的教育转化力度,严格落实包夹和监控措施,不断巩固和扩大教育转化成果。三要全面落实安置帮教措施,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建立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部门指导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广大群众自愿参与的安置帮教工作体系。加强对安置帮教工作的理论研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加强与有关部门的配合,动员社会力量,进一步拓宽安置就业渠道,积极探索社区矫正与安置就业并重,实行联合帮教的新路子,最大限度地降低释解人员的脱管失控率和重新违法犯罪率。
二、发挥人民调解职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积极化解社会冲突,平衡各种利益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胡锦涛同志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体制变革的特殊历史时期,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体制形式、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和分配形式日益多样化,导致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变化,由此引发的不和谐因素也不断出现。能否解决好这些新矛盾和新问题,事关社会发展大局。司法行政机关作为指导人民调解的职能部门,必须化解好新形势下的各种人民内部矛盾,融洽好各种社会关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切实发挥好“第一道防线”的作用。要准确把握新时期矛盾纠纷发生的规律和发展趋势,增强对社会矛盾、民间纠纷的预测能力,认真分析其发生、形成、转化的条件、原因,超前介入,因势利导,主动工作,增强对社会矛盾和民间纠纷控制能力。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分布广、贴近群众的优势,坚持在调解工作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和道德教育,提高群众的法律素质和道德修养。要加大对社会矛盾和民间纠纷的排查调处力度,抓早、抓小、抓苗头,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消灭在激化之前,防止因矛盾纠纷激化导致刑事案件的发生。既要用非诉讼手段认真处理好婚姻、家庭、邻里、赔偿等常见性、多发性民间纠纷,又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按照党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农村政策,解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负担、村民自治、计划生育、村务管理以及城市中下岗职工、城镇建设拆迁等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
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做好矛盾纠纷的分流处理工作,有效地、科学地预防、控制集体越级上访、群体械斗等事件的发生。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归口办理。对于涉及面广,情况复杂,需要几个部门联合解决的矛盾纠纷,要及时上报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实施整体联动,协调解决。要创新人民调解工作的方式、方法,本着平等、自愿的原则,坚持便民利民的方向,充分运用说服教育、耐心疏导、平等协商等方法化解矛盾纠纷。注意用身边人、身边事,以案释法、示范引导,达到“调解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要把人民调解工作作为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便民、利民、亲民等特点和优势,利用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及时、就地调解矛盾纠纷。对于那些疑难复杂、跨地区、跨单位的民间纠纷,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要及时受理,及时调解。通过积极、妥善地疏导、化解社会矛盾、民间纠纷,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三、发挥法律宣传职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和谐社会是以法治为基础的社会,无论是公平与正义的维护、诚信与友爱的倡扬,还是利益关系的调整、矛盾冲突的化解;无论是实现社会的安定有序,还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都依赖于法律的引导、调解、规范和保障。从某种意义上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过程。司法行政机关作为普法依法治理的主管机关,要认真履行职责,通过深入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不断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提高全社会法制管理水平,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程,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一要做好“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启动工作。明年是“五五”普法的启动年,也是全面做好“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关键年。按照“五五”普法规划确定的任务、目标和工作要求,做好组织实施工作。进一步争取各级党委、人大、政府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力争“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启动有个良好的开端,向广度、深度推进发展。二要深入开展群众性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以法律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等全民普法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宪法以及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有直接指导意义和密切关系的法律法规,努力营造全社会学法、用法、守法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夯实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三要强力推进依法治理工作。以依法治县(市、区)为重点,积极开展行业和基层依法治理,健全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制度,进一步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继续深入开展村、社区、企业、学校的民主法治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结合实际确立创建达标试点,分批指导培育、分期达标、分档晋升,不断提高基层民主法治管理水平。针对难点,热点问题,集中开展重点行业专项治理,特别是要加强对城市建设、土地管理、建筑、煤炭生产等行业的专项治理。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打假”斗争,净化文化环境,加强医疗服务市场管理和药品、饮食物品质量的监督执法工作,提高全民卫生保健水平。
四、发挥服务职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坚实的物质基础为保障的社会,是安定有序的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维护经济社会秩序,维护公平正义,维护法律尊严,实现经济和社会健康协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法律服务作是保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将继续发挥关键性作用,承担着艰巨的任务。因此,司法行政机关必须把服务于发展作为首要的工作任务,深入研究,大胆探索,全力做好“积极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这篇大文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一要加强监督管理,净化法律服务市场。进一步加大对法律服务市场的监管力度,保证法律服务行业的规范、健康、有序发展。畅通监督渠道,强化社会监督、行政和行业管理监督以及法律服务机构的自我监督,规范法律服务行为。建立完善投诉、调查、听证、处罚机制,加大对违法违纪人员的查处力度,依法严厉查处、坚决取缔非法从事法律服务的人员和机构。大力开展诚信建设,完善诚信服务考核档案,强化诚信考核,提高法律服务质量和社会公信度。二要拓展领域,延伸法律服务的触角。律师工作要积极介入国有企业改革,围绕国企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将法律服务贯穿于企业破产、重组、联合、兼并等各个环节,确保企业改制工作的依法有序进行。不断扩大企业法律顾问的覆盖面,为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积极组织律师为各级政府依法对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提供法律服务,确保政府做出的各种决策合法、科学。继续把服务“三农”作为重中之重,重点帮助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和坑农、害农问题,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公证工作要介入各类建设项目,充分发挥公证服务职能,积极开展服务活动,围绕招商引资、对外贸易、金融市场、证券市场、劳务市场、技术市场、房地产交易市场等领域,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为各类市场经济主体服务,防范市场风险,规范市场行为,促进经济发展。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要面向农村,面向群众,面向社区,以提供法律咨询、担任法律顾问、代写法律文书、办理诉讼非诉讼法律事务以及协办公证等服务手段为主,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基层群众法律服务需求。三要大力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维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不断加大《法律援助条例》和《意见》的宣传力度,积极争取政府对法律援助工作的领导与支持。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要积极提供法律援助,切实维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对于不属于法律援助范围的事项,对当事人要积极进行诉讼指导,做好疏导协调工作,杜绝矛盾激化。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强化对法律援助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严格法律援助案件办理程序,加强法律援助专项资金管理。四要积极参与涉法信访案件工作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组织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人员,通过在信访部门设立接待窗口、坐班接访等形式,积极为上访群众解答法律问题,提供法律咨询意见,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协助有关部门对无理上访人员做好息诉工作,为党委、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
立足职能发挥优势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篇5
在“四五”普法期间,××市妇联围绕“立足创新,丰富形式,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坚持从职能出发、从发展出发、从维权出发,不断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社会性,切实维护了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提高了广大妇女儿童的法律素质,发挥了妇联组织在依法治市中的特殊作用,为××的稳定和
发展,社会的和谐和文明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是普法形式“新”,宣传有广度。有这样一组数据可以很好地反映我们的工作,2001年至2005年,全市妇联系统通过妇联维权信访窗口,服务妇女群众8000多人,提供法律咨询6700件(次),原创:http:///依法解决了5000多件涉法问题;举办各类法制教育讲座500多期,参训人数达15万人;法律宣讲500多场(次),人数达100万余人;发放普法知识手册、宣传资料140余万份,制作宣传展版400多块,发放折页图片175000余份;制作法制专题片7部,推出法制专版16期;组织文艺演出队送法下乡12场(次),受益人群超过20万。
二是普法渠道“广”,宣传有深度。借助媒体,抓重点时段的宣传,我们将每年的3月、12月确定为开展普法宣传的重点月份,期间,在电台法制热线、电视《法制12分》、报纸《姐妹》版和《法制周刊》上,通过专题、专栏等形式强势宣传,特别是我们每年制作的《女性与法》专题教育片,以案说法,观众反映热烈。通过网络,抓全年的长效宣传,在××妇女网设立了法制维权专栏,为妇女释疑解难,开辟了妇女维权新通道。突出培训,抓重点骨干的宣传,开展了“万家学法”、“专家说法”、“法在万家”、“送法下乡”等活动。运作项目,抓重要群体的宣传,开展的“预防拐卖女童和青年妇女”项目、“巾帼红丝带”项目成为普法的新载体。“新市民巾帼维权站”的建立和“送法进高墙”活动的开展成为妇女维权新亮点。
三是普法机制“全”,宣传有力度。通过专业人员参与制度求实效。实施了专业人员法律信访接待制,聘请公检法等部门的35名专业人员每周参与信访接待,实行了妇联干部法律信访轮值制,妇联干部人人成为义务普法员。通过维权代言人制度出实招。建立了专职代言人、专业代言人、特邀代言人三支队伍,全市410多名妇女维权代言人和我市45名妇联干部人民陪审员成为妇女普法的主力军。通过检查督查制度解实情。对各辖市、区妇联普法工作每年一查,通过听汇报、开座谈会、看现场、查台帐等方式,指导和帮助基层提高普法的效果。
对妇女开展普法宣传,就是服务“两个率先”,就是服务妇女群众,是妇联的工作的重头戏,要做好这项工作我们有四点体会:
一是要把握节点。把国策宣传作为妇联参与普法的重要内容。2004年市妇联牵头,联合市计生委、环保局、国土局、外经局开展了“共宣国策,共谋发展”系列活动。活动中,通过广场咨询宣国策、原创:http:///分管领导话国策、专家学者议国策、市民群众谈国策、三进党校学国策、知识竞赛晓国策、文艺演出展国策等形式,大力宣传5大基本国策以及相关的法律。2005年,联合市委宣传部等单位开展了“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构建和谐社会”好新闻评选和“共宣国策,和谐发展”知识竞赛,举办了“和谐-平等-发展”论坛,在全市营造了普法氛围,促进了社会平等、和谐、进步与发展。
二是要突出重点。把重点人群作为妇联参与普法的主要对象。关心新市民女性,在社区及新市民培训基地举行《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等讲座。关爱新婚夫妇,邀请新婚夫妇参加妇联组织的新《婚姻法》培训,为新婚夫妇发放《婚姻法释义》读本。关注特殊人群,长期与南通女子监狱合作,为正在服刑的××籍女犯人播放家乡新貌专题片,接回家乡感受家乡变化;深入句容少管所和江苏省女子劳教所,与少年犯和女管教学员面对面对话,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知识,帮助她们增强法律意识。
三是要突破难点。把反映妇女诉求作为妇联参与普法的关键。例如在《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和《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草案)》修改征求意见时,我们先后邀请市人大内司委、政协法制委等10多个部门专家学者和辖市区妇联干部参加座谈会,反映广大妇女的法律诉求。通过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的议案(提案),为广大妇女鼓与呼。“关注贫困母亲”、“失地妇女的权益维护”等专项调研,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
立足职能发挥优势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篇6
执政党认同度的提高,避免产生政治和信仰危机。“堡垒最容易从内部被攻破”。腐败是最容易打垮我们党的“现代化高科技武器”,也是最容易打垮和谐社会的“现代化高科技武器”。因此,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惩治和预防腐败。
一、保证改革发展顺利进行,是反腐倡廉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基本任务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包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关键还是要靠发展”。为中心服务,为大局服务,为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提供政治保证,是反腐倡廉工作始终坚持的指导思想。就司法行政系统而言,它的职能与构建和谐社会息息相关、紧密相连。监狱、劳教、社区矫正以及安置帮教工作,是一条特殊的战线,直接关系到司法公正的实现,对于化解消极因素,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有着特殊的作用。人民调解被誉为“东方一枝花”,在化解矛盾、减少纠纷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法律援助能使普通群众和弱势群体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突出作用,被称为“光彩事业”。律师是维护司法公正的一支重要力量。律师作用的充分发挥,对于化解矛盾纠纷,对于推进政府依法行政、企业依法经营,对于维护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公证能促使社会公众在各类民商事活动中守信用、讲诚信,在确立和维护社会诚信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法制宣传教育能有效地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法治意识,形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全体公民自觉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国家统一司法考试是我国法制建设和司法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是确保司法公正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有利于提高法律职业者素质,形成法律职业共同体,维护并促进司法公正,推动法治的实现。司法鉴定为公正司法提供客观、科学、公正的证据支持,等等。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司法行政工作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抓紧建立健全具有司法行政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开创反腐倡廉工作新局面,为司法行政各项职能的充分发挥,为司法行政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是反腐倡廉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基础工程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和维护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坚决依法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反腐倡廉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一项基础工程,应切实抓紧抓好。就司法行政监狱劳教人民警察、法律服务人员和机关公务员三支队伍而言,主要是:
(一)健全司法行政执法监督机制,促进严格公正廉洁文明执法。执法无小事。司法行政执法工作特别是监狱劳教执法工作,是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也是最容易滋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关键部位之一。不断健全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对执法行为实施有效监督,是改善执法环境,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落实“三个坚决杜绝”(坚决杜绝打骂、体罚、污辱、虐待罪犯和劳教人员的现象,坚决杜绝罪犯、劳教人员超时超体力劳动的现象,坚决杜绝监狱、劳教所乱收费现象)要求,推动严格公正廉洁文明执法的重要保障。近几年来,司法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接受监督意识不强、对“一把手”的监督乏力、省厅以下管理体制不顺、执法监督的法规制度不完善、部分监督职能缺失等等。必须认真学习研究执法监督理论,深刻总结司法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执法监督工作的新思路,按照“建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监督机制”的要求,努力构建结构合理、权责明确、协调顺畅、运行高效的执法监督机制,不断提升执法监督工作水平,促进监狱劳教人民警察严格公正廉洁文明执法。
(二)改进法律服务行业监督,促进法律服务诚信为民。近年来,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及法律服务行业,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为人民群众能够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切身利益,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少数法律服务人员职业道德低下,诚信缺失,恶性竞争,在一些司法腐败案件中,常常牵涉到律师。在西安宝马彩票案中,公证成了摆设,甚至参与作假,严重损害了公证的权威和声誉。少数法律援助工作者和基层法律服务
人员,对群众漠不关心,遇事推诿。群众对司法鉴定的信访量近年来一直居高不下。必须进一步拓宽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视野,认真研究在参与中加强监督、在监督中积极服务的有效途径,认真研究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开展纠风工作的有效措施,认真研究加强法律服务行业监督和惩戒的有效办法,认真研究法律服务行风建设的有效机制,进一步促进在法律服务
行业形成“诚信为民”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行政效能监察,促进公共服务型机关建设。近年来,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注意转变职能,在建设公共服务型机关方面积极进取。但是,少数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比较严重,遇事推诿、拖拉疲沓、效率低下、玩忽职守等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影响了建设公共服务型司法行政机关的进程。如何进一步加强行政效能监察,改进机关作风,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而加强效能监察是纪检监察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必须深刻领会《行政监察法》及其《实施条例》,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探索规范和严格岗位责任的有效机制,积极探索改进司法行政机关作风的有效措施,积极探索促进机关公务员勤政高效的有效办法,进一步推动行政效能监察工作深入开展,逐步把司法行政机关建成人民满意的公共服务型机关。
三、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是反腐倡廉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直接措施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社会上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以及各类严重犯罪活动也给社会稳定与和谐带来了严重影响”。严肃查处各种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清除害群之马,树立廉洁政党形象,是消除这种严重影响最显而易见、最直接有效的措施。近年来,司法行政系统各级党组织及纪检监察机关,始终把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作为“拳头工程”来抓,惩治了腐败,严肃了纪律,教育挽救了一批干部,群众是满意的。但案件查处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领导错误地认为办案就是整人,影响改革发展和团结稳定。有的领导和稀泥,对重要或疑难案件的查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的领导出于各种目的,干扰、阻挠办案。有的地方和单位有案不报、压案不查、查而不处,对上级督办的一些重要案件一拖再拖。有的案子办完就拉倒,不去也不善于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对犯错误的同志,如何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和宽严相济、区别对待的原则,关爱地拉一把,不简单地推一下,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全面落实惩防体系《实施纲要》,使我们的干部不犯或少犯错误。结合总结案件查处工作的经验教训,认真贯彻“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办案工作方针,严格依纪依法办案。要在案件查处工作的实践中,积极探索争取支持、排除干扰的有效手段,积极探索组织查处的有效措施,积极探索确保办案质量的有效策略,积极探索提高依法办案水平的有效途径,积极探索发挥办案治本功能的有效机制,全面提高案件查处的工作能力和专业品位。
四、贯彻民主集中制,是反腐倡廉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必然要求
立足职能发挥优势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篇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战略部署,为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为农村职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我国今后的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近30年改革开放的经验证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主要靠大力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科技进步来实现,主要靠职业教育培养大量农村实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普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来作为智力支撑。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上指出: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是制造业,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要靠职业教育;提高就业率,消除贫困,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也要靠职业教育;新农村建设的人才主体还要靠职业教育培养;中国的城镇化,帮助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农民工就业水平,职业教育起了关键性作用。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紧紧抓住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发展机遇,坚持以立足襄樊,面向湖北,服务周边,主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明确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主要任务,找准服务的切入点。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调整专业结构,培养农村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二是开展以普及和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为主的短期培训;三是以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带动农业职业教育发展;四是开展以区域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为主的社会服务。
2 针对新农村建设对人才需求的实际,培养农村实用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提供的数字表明:在我国农村人口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只有9.1%,接受过农业职业教育的只占5%,我国每年约有1000万左右的农村中小学毕业生因为不能升入高中而回到农村。这些中小学毕业生因为缺乏生活和工作技能,面临“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术”的困境。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特别是加强具有较高学历、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对于发展现代农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满足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的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是学院的中心工作,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是学院的办学宗旨。学院根据襄樊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发展特色农业和农村服务业、农村加工业等重点领域开设专业。目前开设生物技术、经济动物养殖、观赏园艺、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汽车应用与维修、社区医疗、服装工艺与设计、建筑装饰技术等直接为新农村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等方面服务的专业13个。与此同时,学院还为襄樊市培养了大量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在推进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科技和农村社会全面进步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根据2005年襄樊市市直有关部门人事年报统计,县、乡(镇)两级93.4%的农技推广(服务)技术骨干,71.6%的在职医护人员,全市财政系统38.3%的在职干部,全市小学60%的特级教师均为襄樊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
3 开展以普及和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为重点的培训工作
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如何更好地为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全民素质提高等方面服务是职业教育面临的又一个重要课题,学院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适应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大宗农产品升级换代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特色农业技术培训。目前在襄樊市已初步形成襄阳区芝麻栽培基地,麦冬栽培基地,南漳县食用菌栽培基地、保康县绿色蔬菜种植基地,樊城区花卉栽培基地等多个特色农业基地雏形,但急需提升技术水平,扩张规模、优化质量。从2004年至今,培训果树、茶叶、食用菌、花卉栽培、作物栽培、养殖技术1000多人;培训农产品加工技术、农村中介服务150多人;与市科技局、财政局联合,培训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400多人。通过培训,推广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培训了一批农业技术骨干,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特色农业的发展。
(2)适应农村城镇建设发展需要,做好农民的转岗培训。据统计,襄樊目前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人口仅占全市400多万农业人口的23%,农民向非农领域转移的潜力还相当大,襄樊市委市政府通过小城镇建设、公司制农业改革等措施,促进农业人口向非农业岗位转移,已建立农产品流通协会382个,加强转岗培训是当务之急,学院星火培训基地在深入调研基础上,从2005年3月开始,采取自主办班和与襄樊正大农业科技公司、襄阳万宝粮油集团公司联合办班,先后开展了以农业公司农民工为重点的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工作,共举办培训班11期,培训各类农业企业管理、技术人员120人次,在岗农民工650人次,举办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培训300人次,230人次获得中高级工种从业资格证书,通过对企业在岗农民工培训,为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50多万元,实现农民工转岗就业350多人,增加农民收入100多万元。
(3)适应发展加工业、加快农副产品转化升级的需要,开展相关加工技术的专项培训。襄樊是湖北省的第二大粮仓,小麦面积大,芝麻是全国三大产区之一,有2.3万hm2的绿色无公害产品基地,有7个达标绿色食品,2642家加工企业,但进入流通的成品率低,附加值不高,加工转化能力有限。近几年,学院有针对性地举办了麦冬高产种植及加工技术,无公害蔬菜(山药、大头菜)栽培加工技术,柳编工艺品制作技术以及与襄樊正大农业科技公司联办的生态养殖加工技术,与襄阳万宝粮油集团公司联办的粮油加工技术等培训班,培训在岗农民工、企业技术人员、管理干部600多人次,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有效提高了相关企业的加工转化能力,深受农业企业和农民的欢迎。
4 以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带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是襄樊市唯一一所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院校,学院组建以来,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实践途径、方式、手段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走出了职业院校带动农职中学(中专),促进襄樊市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新路子,达到了互利双赢的目的。
利用专业人才优势,开展支农支教、对口扶贫工作。学院先后与该市辖区内的多所中等职业学校联合办学,为当地培养高层次农村实用人才1000多人。2005年还承担了襄樊市农村初级中学农技课渗透教育任务,生物工程系先后选派8名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业教师到襄阳区欧庙镇、枣阳市熊集镇、谷城县紫荆镇农村职业中学进行为期半年的对口支教工作,组织编写农村实用技术教材2部,培训农村职业中学师资34名。目前学院已与全市多所农村职业中学建立了合作关系。
5 开展以区域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为主的社会服务
学院围绕新农村建设的具体目标,重点在农业技术、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方面,积极做好科技宣传普及和科技支农工作,为区域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献策出力。
5.1 组建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对口帮扶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6年4月,根据襄樊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学院对口帮扶南漳县肖堰镇四垭村,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制定了《南漳县肖堰镇四垭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通过农业技术指导、培训(培养)新型农民、帮助村委会硬件建设、慰问困难群众等工作,让农民切身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极大地调动了该村干部群众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情。
5.2 结合本地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开展科技攻关
开展科技兴农是高等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另一条有效途径。学院以襄樊市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为突破口,有针对性的开展科技攻关。学院组织生物工程系教师开展“麦冬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湖北省麦冬规范种植项目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麦冬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项目被评为襄樊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鄂麦-22选育和应用”,通过了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鄂麦-22”,该项目荣获襄樊市科技进步奖;2005年承担的谷城县大裕桥镇造纸厂污水治理项目,目前已通过验收,为厂方节约调试费5万元,年创利20万元;目前承担的黄姜加工废水湿法生产普通过磷酸钙方法研究项目,是典型的循环经济模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5.3 组织师生送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
坚持师生参加“四下乡”活动,是学院的一贯做法,它不仅是专业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需要,也是师生接触农村、了解农村、服务农村的需要。两年来,学院先后组织6次“四下乡”活动,2000多名师生积极参与这一活动。组织教师主编、参编《农村实用技术》、《珍珠鸡养殖技术》、《狐狸养殖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教材,推广农业科技新技术5项,印发科技信息和实用技术宣传资料5多万份。为满足农民对农业科技需求开展现场培训、技术咨询服务、科普宣传和图书捐赠等活动。捐赠农业科技、卫生、法律等方面的图书1500余册,发放各类科技期刊、报纸、资料2600多份。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在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优势,为地方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服务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学院将不断探索的新途径和方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蓝建.重新认识教育在建设新农村中的作用[J].科学咨询.2006. (2)
立足职能发挥优势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篇8
档案是政府的坚实后盾
近几年来,衡水市政府下大力气整合城市建设,在拆迁改造中,衡水市国家档案馆积极配合建设服务,建立了土地征用档案信息数据库,充分发挥档案馆职能,协助市政府拆迁办,化解了多起政府与企业及群众之间的矛盾。2005年为更好的保护、开发建设和管理衡水湖,市政府对衡水湖国家一级湿地自然保护区进行重新规划。但在运作期间,对京大路以西、衡水湖以东一千五百亩的土地归属权与附近村民产生了争议。为此衡水市国家档案馆工作人员为管委会和村民提供了当年开挖衡水湖时的施工图纸及当时施工时的详细资料,包括土地范围、统计数字及财政拨款使用情况等近百份档案资料,这些资料明确地说明了土地的归属权为政府所有。档案馆提供的资料为政府重新规划衡水湖打通了阻力,避免了与百姓的纠纷,挽回经济损失高达7500万元。这项工作得到了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表扬,同时档案工作也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
档案是退休职工的守护神
面对近年来,因知青、企业改制职工为解决退休、工龄接续、有毒有害岗位的工龄折算等问题,查阅上山下乡知青档案、招工、转正定级、职工名册、特殊工种、破产文件等档案,我馆建立了的民生档案信息数据库,为市民提供了便捷、优质的服务。许多人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到档案馆,却如愿查到证明身份的档案,很快地办理了养老退休手续,享受到国家的惠民政策。
2008年临近春节的一天上午,衡水市国家档案馆的电话急促地响了起来,来电话的是一位北京的同志,他的语速非常快,显得很着急。从谈话中我们工作人员了解到他叫李丰永,现为北京市某厂工人,今年他按国家规定应当办理退休,但劳动部门在审核其档案时,发现其1976年至1980年期间在衡水下乡时的工作经历无从考证,办理不了退休。为此老人家很“上火”,在多方查找无果的情况下,他想到了衡水市国家档案馆,于是就有了刚才的一幕。在档案馆工作人员细心的查找下,终于在知青档案中找到了他1976年的下乡知青表;在计划委员会的全宗中找到了1977年分配到衡水专区棉纺厂上班的招工表及在劳动局全宗中找到了1980年他从衡水调回北京市密云县液压机厂的调令,至此李丰永同志1976至1980年的工作经历就全部完整地查到了。之后,档案馆的工作人员以最快的速度将证明材料转给了远在北京市的李丰永同志,为其办理退休提供了有力的证明。在随后的回访中我们了解到,李丰永同志已经顺利的办理完了退休手续,并对衡水市国家档案馆表示感谢。
档案是城市历史的见证者
城市记忆是城市形成、变迁和发展中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城市记忆传承着一个地方的一段历史、一种人文精神,是城市文化建设的基础,保护城市记忆,就是保护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就是保护历史的延续性,保留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为迎接2012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衡水市政府在衡水湖畔筹建了衡水规划展馆,展馆内容包括城市历史文化、城市变迁印迹、城市规划沿革等方面,其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查找起来繁琐。我馆积极配合政府工作,从尘封的625卷(册)档案资料中共整理出文字档案资料221卷,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及名人照片档案资料26张,图书类资料18册。不仅丰富了展馆内容,记录了衡水的风土人情及历史风貌,也为在国内乃至世界上更好的宣传衡水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此展馆将永久的树立在衡水湖畔,成为衡水湖旅游中的一大特色,档案馆也将继续跟踪服务为其填充新的血液。
档案是编史修志的基础依据
档案资料是编史修志的基础,没有档案资料作为历史的依据,编史修志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编史修志也能促进档案工作。编修工作利用档案范围广、数量大、时间长,不仅可以使档案资料得到全面系统的利用,也是对档案工作的一次大检查,并能促进和改善档案基础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近几年我市馆先后为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主办发行的《人与生物圈》、衡水市政府编辑的《辉煌十年》大型画册、衡水市科技局牵头编纂发行出版的《衡水市科学技术发展史稿》、《衡水大事记》、《党校校史》、《衡水日报建报五十年》以及司法局等单位编书提供档案资料12545卷,为编史修志提供了真实准确、内容详实的档案资料。
档案是大学生的参谋和帮手
【立足职能发挥优势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推荐阅读:
充分发挥物价职能,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09-04
充分发挥民政职能 加强创新社会管理20108-20
人社局发挥职能优势10-12
服务社会职能06-14
发挥工会职能 构建和谐公交—慈溪公交08-11
充分发挥工会职能积极服务广大职工09-20
发挥纪检监察职能,服务企业经济发展05-27
加强办公室基础管理,发挥服务职能作用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