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机自动化的发展概况

2024-11-02

轮机自动化的发展概况(通用9篇)

轮机自动化的发展概况 篇1

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的发展概况

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的雏形可追溯到60年代,但作为一种新型的小型分布式能源系统和电源装置的发展历史则较短。1995年在美国动力年会上,AlliedSignal、Capstone与Elliott公司展示了25~75kW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样机。其后发展迅速,每年均有样机推出。美国能源部技术峰会指出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市场很大,工业应用竞争激烈,其中未来电力市场结构将是影响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发展因素之一;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的廉价高效,性能可靠对其发展十分重要,同时,燃料处理。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压缩,回热系统以及电力电子技术对提高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的可靠性及降低造价也很重要,并且,廉价耐用可靠的高温材料将是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在热效率和环保方面取得进展的关键;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分布式发电的联网是其特殊技术问题。

总之,近年来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进展显著,特别是美国微型燃气(燃气发电机组)轮机的发展达到高潮。

技术特征及优势

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具有多台集成扩容、多燃料、低燃料消耗率、低噪音、低排放、低振动、低维修率、可遥控和诊断等一系列先进技术特征,除了分布式发电外,还可用于备用电站、热电联产、并网发电、尖峰负荷发电等,是提供清洁、可靠、高质量、多用途、小型分布式发电及热电联供的最佳方式,无论对中心城市还是远郊农村甚至边远地区均能适用。

发展动力——分布式发电

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的发展源于分布式发电。分布式发电主要是由电力市场的放松控制所驱动的,同时还得益于天然气市场的放松控制。电力市场的放松控制是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趋势,它使得用户可以选择向谁买电或允许用户自行发电,就地供电(现货电力)成为向用户提供最低廉用电的主要竞争武器之一。

分布式发电的发展为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的技术发展和市场扩展提供了极好的平台。目前,美、英等国电力市场已从控制发电转向分布式发电的竞争。小型发电厂在分布式电网中的应用,已成为一种日益增长的可行选择。这种发电方式能够为用户减缓电网拥挤,增加电网机动性,降低送电损失和成本,改善电力质量。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技术的发展及其商用推出大大增加了分布式发电面向较小用户的可能性,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发电装置的紧凑性,可靠性和遥控运行以及环境友好等特点,意味着它们特别适合分布式发电的区域性应用,例如可以置于非常靠近用户运行

技术进展

国际上几个公司研发的第一代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的技术参数,其功率为28~75kW,效率为22.5~33。因此,在新一代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中,期望通过引人高新技术如陶瓷材料部件(陶瓷叶轮等),以大大提高效率。研究表明进气温度为1350℃的微型陶瓷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的效率可达40。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装置的洁净,可靠,高质量源于以下技术:通过采用贫燃料预混合技术,可使排放降低,通常NOx排放低于12ppm(燃用天然气(天然气发电机组)或丙烷燃料时为9ppm),噪声低于70dB;通过采用空气轴承,不需维修或维修性好,设计大修周期为40,000~50,000小时甚至更高;通过采用数字式遥控的联网离网发电变换装置,可以确保发电质量和电网安全。同时,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也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性,目前售价为250~350美元/kW。

因此,先进微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提供了清洁可靠高质量多用途分布式小型发电的最佳方式。

轮机自动化的发展概况 篇2

关键词:锅炉给水泵,汽轮机,自控系统

1 引言

锅炉给水泵是火力发电设备中重要辅机之一,给水泵的功率约占机组额定功率的5%左右,随着单机容量的增大,蒸汽参数不断地提高,给水泵所占功率的比例也将不断地提高。在我国200MW容量以下的机组其锅炉给水泵均由电动机拖动,而电动机拖动给水泵明显地存在着不足:(1)电动机转速是恒定的,当锅炉给水流量需要变化时,只能通过改变给水调节阀的开度来调节,这就带来了能量损失,特别是机组在变工况或低负荷运行时,能量损失就更大。目前大都采用变频技术,其调节性能和节能作用大大改善。(2)大功率电动机的制造难度限制了拖动给水泵的功率,而采用汽轮机拖动给水泵时,几乎不受功率的限制。(3)汽轮机拖动给水泵,减少了一次能源转换,因此采用汽轮机拖动给水泵或鼓风机是比较经济的方案。(4)电动泵耗功远大于汽动泵耗功。

而由变转速汽轮机拖动给水泵时,它不仅消除了由于转速恒定造成给水调节阀门的能量损失,同时由于汽轮机额定转速的提高,可使给水泵的体积大大减小。

2 给水泵汽轮机电液调节系统的构成

拖动给水泵汽轮机电液调节系统,它主要组成部分为:电子控制装置,高压抗燃油执行机构,危急遮断系统,机械保安系统。

2.1 电子控装置

电子控制装置由控制机柜、操作员站、工程师站等组成。其中,控制机柜装有计算机、输入输出组件板和电源等,它接受转速信号遥控信号及开关量信号等,进行运算并输出控制信号和保护指令。

工程师站建立和管理数据库,进行组态和编程。

操作员站可显示操作指导,进行控制方式选择,修改设定值,操作控制系统,显示和确认事故报警等。

2.2 高压抗燃油执行机构

执行机构分开关型执行机构和伺服型执行机构,其压力油与主机EH油公用,开关型执行机构用于高、低压主汽门控制,只有开和关两个位置,其原理图如图1所示。由图可见,开关型执行机构由油缸1、快速卸载阀2,试验电磁阀3和单向阀4、5等组成,机组运行时,通过试验电磁阀对主汽门进行活动试验。

2.3 危急遮断系统

危急遮断系统的危急遮断油压是由EH高压油经节流建立,在油路上它受薄膜阀和AST电磁阀控制,当机组超速时,AST电磁阀上电,使危急遮断油与回油接通,导致汽轮机进汽阀门关闭,机组停机。

2.4 机械保安系统

如图2,机械保安系统由薄膜阀、危急遮断装置(包括撞击子、危急遮断器滑阀)等构成。

作用在薄膜阀上的机械保安油压是由来自润滑油泵的润滑油经节流后产生,该路油由机械跳闸电磁阀20/TT和危急遮断器滑阀控制。当20/RS电磁阀将润滑油与危急遮断器上油路接通时,机械保安油被危急遮断器滑阀封死,此时机械跳闸电磁阀也失电关闭,薄膜阀因在机械保安油压的作用下关闭,以及AST电磁阀也由于失电而关闭,给水泵汽轮机具备了启动运行的条件。

3 电液调节系统工作原理

为了提高给水泵汽轮机控制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和设备可用率,控制系统采用双机并列运行,即双机同时运行,互为热备用。由双机容错系统来检测故障并切换。

给水泵汽轮机控制系统原理框图如图3所示。

给水泵汽轮机可在三种控制方式下运行,即手动、汽机自动和锅炉自动。手动控制是由运行人员手动控制汽轮机的调节阀位,达到控制汽轮机转速的目的。汽机自动控制和锅炉自动控制都是在转速闭环基础上实现的。汽机自动控制时,即锅炉的给水流量的增加或减少要由改变转速给定来完成。锅炉自动控制时,锅炉需要的给水流量可直接通过调节汽轮机的转速实现,在这种情况下,转速控制回路是锅炉给水流量调节系统的执行机构。因此转速闭环系统可认为是一个随动系统。

4 结语

电液调节系统为多回路、多变量调节系统,综合运算能力强,具有较强的适应外界负荷变化和抗内扰能力,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的特点,可方便地实现机炉协调控制,有利于电网的稳定运行,能使汽轮机的转速或功率的实际值准确地等于给定值,静态特性良好。因此我们应该在未来的电力应用中不断完善电液调节系统,降低热耗,从而提高机组的经济性。

参考文献

乡村旅游行业的发展概况 篇3

第一节 乡村旅游行业的概况

一.乡村旅游行业的发展历史

国外乡村旅游发展历史

乡村旅游最早起源于18世纪初期的英国并相继在法国等西方国家推广和蔓延。19世纪60年代,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在意大利成立。20世纪60年代初, 在西班牙首先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化乡村旅游。但是大规模的乡村旅游出现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内乡村旅游发展历史

(一)兴起阶段

20世纪 80 年代后期,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深圳市首先举办荔枝节,主要目的是为了招商引资。1998 年,国家旅游局确定当年的旅游主题为“华夏城乡游”。

(二)热潮阶段

2001 年,国家旅游局把推进农业旅游列为该年旅游工作重点。

(三)快速发展

2007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中国和谐城乡游”,全国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乡土特色和时代特点的乡村旅游地,深受广大城乡群众的喜爱和欢迎。

二.乡村旅游行业产品链及产业链构成

乡村旅游的构成要素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复合旅游产品或叫旅游产品组合,其构成除了具有一般旅游产品的特 点外,自身也具有独特之处。乌恩、蔡运龙和金波讨论了乡村旅游产品的构成要素及旅游者相应要求。

唐代剑池静认为乡村旅游产品可以被理解为提供给乡村旅游者的一切吸引物及其他必需品,并可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核心产品层,这是游客选择乡村旅游的目的所在,是游客追求的效用;形成产品层,这是乡村旅游产品的实体,即游客乡村旅游过程中可以用感官认知到的事物,包括乡村景观、餐饮和接待服务、工艺品、土特产品;扩张产品层主要指的是交通网络、信息服务网络或营销网络。

王宏星、崔凤军将乡村旅游从产品域上分为三个层次:核心产品域,乡村旅游位于农业景观带,以垦殖地带的风景和乡村文化为主要审美特征,构成乡村旅游吸引物的基础与核心;辅 助产品域,辅助产品是由本土的各种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业的人员提供的产品;扩张产品域,由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组织的面向乡村旅游的营销或服务网络。乡村旅游产品的主要类型 1.生态观光型乡村旅游产品

(1)观光农园(2)观光牧场(3)观光渔村(4)观光鸟园(5)乡村公园(6)科技观光游(7)水乡农耕田园观光(8)绿色生态游 2.体验型乡村旅游产品

(1)酒庄旅游(2)“做一日乡村人”(3)人工林场(4)林果采摘园 3.品尝购物型乡村旅游产品(1)品尝游(2)购物游

4.休闲度假型乡村旅游产品

(1)度假娱乐(2)休闲农场(3)租赁农场(4)乡村俱乐部(5)农家小屋(6)野营地 5.时尚运动型乡村旅游

(1)溯溪游(2)自驾车乡村游(3)漂流游(4)定向越野(5)野外拓展 6.健身疗养型乡村旅游

(1)温泉旅游(2)散步远足游(3)骑马游(4)骑车登山游

7.教育学习型乡村旅游(1)研修型乡村旅游产品(2)教育农园(3)寄宿农庄 8.民俗文化型乡村旅游产品

(1)民俗文化村(2)农业文化区(3)村落民居(4)遗产廊道(5)乡村博物馆。(6)传统村落 9.节庆型乡村旅游产品(1)民俗型节庆活动(2)创新型节庆活动 10.专门性乡村旅游产品

(1)乡村餐饮(2)乡村旅馆

产业链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的现实意义

(1)促进乡村旅游行业规范化

(2)促进乡村旅游行业结构布局合理化

(3)提高乡村旅游产业管理水平

总之,在乡村旅游的开发中运用产业链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通过旅游产业链的理论将农业、旅游业及相关行业整合到产业链下,使各企业调整自己的产业链结构,更好地融入乡村旅游产业链的价值体系中,同时指导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实际问题,使乡村旅游产业链的整体业绩优于单独企业业绩的总和,最终体现出多赢的商业优势,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乡村旅游的竞争力。

三.乡村旅游行业发展历程及当前发展阶段

国外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起源于1885年的法国,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大规模发展,目前乡村旅游在德国、奥地利、英国、法国、西班牙、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具有相当的规模,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在许多国家,乡村旅游被认为是一种阻止农业衰退和增加农村收入的有效手段。乡村旅游开发在世界各地发展非常迅速,在美国就有30个州有明确针对农村区域的旅游政策,其中14个州在它们的旅游总体发展规划中包含了乡村旅游。许多国家,都认为乡村旅游业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多样化的动力。国内乡村旅游

初创阶段(自发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1994年 农家乐兴起

1986年,成都“徐家大院”的诞生标志着“农家乐”旅游模式拉开了乡村旅游的序幕。

1989年4月,“中国农民旅游协会”正是更名为“中国乡村旅游协会”

1994年,“1+2”休假制度颁布并实施。

全面发展阶段 1995-2001年 乡村假日经济

1995年5月1日起实行双休日,1999年又将春节、“五一”、“十一”调整为7天长假。

2000年,国务院46号文明确了“黄金周”的概念。

1995年“中国民俗风情游”旅游主题与 “中国:56个民族的家”宣传口号带游客深入少数民族风情区;

1998年“中国华夏城乡游”旅游主题与 “现代城乡,多彩生活”宣传口号吸引大批旅游者涌入乡村。

纵深发展阶段 2002-2006 助力“三农”问题解决

2002年,我国颁布了《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试行)》标志着我国乡村旅游开始走向规范化、高质化

2006年,明确提出“中国乡村旅游年”,将乡村旅游的角色提到了更突出的位置,“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时尚”全面推动乡村旅游提升发展。

2006年8月,国家旅游局发布了《关于促进农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乡村旅游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重要途径。

2005年国家开始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2006年我国健全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

提升转型与可持续发展阶段 2007年至今 产品转型,产业升级

2007年国家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2008年健全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克服了乡村旅游发展受土地制度制约。

2007年,“中国和谐城乡游”和“魅力乡村、活力城市、和谐中国”的提出带动了农村风貌大变样。

2007年,国家旅游局和农业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通知》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2008年,三次长假调整为“两长五短”模式及带薪休假制度法制化。

2008年,《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使乡村旅游的经营模式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和多样化。

2009年,《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乡村旅游富民工程。

四.乡村旅游行业发展现状

国外乡村旅游

(1)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解决农村问题,推动农村持续全面进步的战略范畴,从政策层面进行有效推动。

(2)突出强调保持乡村自然人文环境的原真性。

(3)乡村旅游针对选择的多样化和方式的自助化方向发展。(4)乡村旅游客源从区域性向跨区域、国际化方向转化。国内乡村旅游

据国家旅游局的最新测算,目前中国乡村旅游的年接待游客人数已经达到三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占全国出游总量的近三分之一。目前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已经达到359家,遍布内地的31个省区市,覆盖了农业的各种业态。每年全国城市居民在小长假期间出游选择乡村旅游的比例约占70%。

2006年和2007年,国家旅游局分别把旅游年主题定义为“中国乡村游”和“和谐城乡游”,将旅游发展的重点直指农村,“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学农家活、享农家乐”,乡村游在悄无声息中受到游客热捧。农家旅馆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悄然兴起,并成为乡村度假的重要承载。乡村旅游实现了从观光到度假旅游方式的升级,并成为我国广大农村发展第三产业的一条重要途径。

五.乡村旅游行业技术发展水平

中国的乡村旅游企业目前的状态用四个字概括就是“小,弱,散,差”,业务操作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从一个旅游产品的设计,供应商采购,市场推广,销售,结算等等诸多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业务操作,而且基本上都是手工的操作,效率低下,成本高昂。伴随着我国在2001年的入世和申奥成功,乡村旅游要想在规模上迅速做大,做强,传统方式的扩张带来的将是庞大的机构,以至管理可能失效,代价重大。

国外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建设成熟,主要集中于欧美等发达国家。

国内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建设滞后,规模偏小,主要表现为政府推动型。2007年以来,乡村旅游继续保持了以往较快发展势头,城乡互动更加活跃、市场发展更加繁荣。电子商务与乡村旅游的结合能为乡村旅游企业带来很多机遇。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电子商务所创造的便捷、高效、低廉的信息流通方式,使乡村旅游企业的信息能力大增。

2.降低交易成本。

3.给乡村旅游企业带来了新的产品销售渠道,乡村旅行社可以在网上推销线路,寻求国内外代理,酒店、车船公司开展网上订房、订票业务,景区景点也可以把宣传资料制成图文并茂信息上网展示,吸引更多游客,企业也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

总之,电子商务使乡村旅游企业向游客提供个性化服务产品成为可能。个性化的乡村旅游定制产品只有在互联网上才能得以实现,也证明了应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这一新兴运作模式。

六.乡村旅游行业经营模式

1、企业为开发经营主体的模式

依据企业性质不同又可将该开发模式划分为三种,详情如下表:

2、村集体为开发经营主体的模式

根据村集体的经济实力和具体的开发组织情况,又可分为村集体经济体开发模式、村集体组织全民参与开发模式两种模式。

3、村民自主经营模式

根据是否有社区旅游机构进行组织管理,分为政府推动村民自主开发模式、社区旅游机构组织农户自主参与开发模式两种模式。

4、政府主导村民参与运营模式

5、混合型经营模式

根据开发主体联盟的性质和特点的不同,具体分为以下4种模式: 公司+农户开发模式

企业+村委会+农民旅游协会开发模式 企业+村委+农户开发模式

村集体组织村民自愿自主参与开发模式

第二节 乡村旅游行业相关政策与监管机制

一. 乡村旅游行业产业政策与行业规范

产业政策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充分发挥农业和旅游两个行业的优势,统筹安排,加强服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通过开展“百千万工程”建设,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加快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村生态和村容村貌改善,吸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1.指导各地乡村旅游向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坚持不脱离农民、不脱离乡土、不脱离当地资源条件、不脱离旅游消费水平、不脱离发展阶段,始终把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2.加强协调、规划、信息、促销和培训等服务工作,拓宽乡村旅游的公共服务领域,逐步建立面向农村和农民的旅游服务体系,提高乡村旅游的公共服务水平。

3.形成种类丰富、档次适中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和特色突出、发展规范的乡村旅游格局,争取每年新增乡村旅游就业30万人以上,间接就业150万人;每年旅游从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在全国建成具有乡村旅游示范意义的100个县、1000个乡(镇)、10000个村。

4.抓紧制订基本的乡村旅游设施标准和接待服务标准,帮助农民改善卫生条件和接待条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切实加强乡村旅游的安全监督和管理。

5.解决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性因素。要加强乡村旅游环境、道路、饮水等基础条件建设。农村沼气、乡村道路、人畜饮水、乡村清洁等支农工程项目要向乡村旅游点倾斜,推动乡村旅游开发项目和各种支农资金挂钩。争取把支持农村发展的小额贷款用于乡村旅游户,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6.做好乡村旅游市场开拓工作。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市场形象,推动分散的乡村旅游产品走向市场。要开发一批完善成熟、文明健康的乡村旅游新产品,逐步培育乡村旅游精品,鼓励旅行社等企业和有条件的各类旅游集散中心,开展专业的市场销售和网络促销,拓宽乡村旅游销售渠道。

7.探索各种类型的乡村旅游模式。要围绕当地特色资源和市场需求,发展各种类型的乡村旅游。对各地涌现出的乡村旅游发展典型,要注意总结共性和个性化发展规律,推动各种模式间的优势互补。

8.组织实施乡村旅游“百千万工程”。国家旅游局、农业部将出台乡村旅游县、乡、村示范性标准。行业规范

标准化是乡村旅游规范发展的关键

标准化是乡村旅游规范化发展、使小服务变为大产品的关键所在。乡村旅游的标准化必须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有经营户的标准,也要有旅游村的标准,还要有旅游乡镇的标准。通过不同层面的标准化,以户带村,以村带镇,实现整体规范发展,使自发的、简单原始的乡村旅游点,变为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

第一,要对乡村旅游经营户实施标准化。单个旅游经营户的标准化是乡村旅游标准化的基点。

第二,要对旅游村整体实施标准化。特色突出、环境良好、农家乐相对集中的旅游村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节点,也是乡村旅游标准化的核心所在

第三,要对旅游乡镇实施标准化。旅游乡镇是新型的旅游目的地,是乡村旅游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重要平台,通过在旅游乡镇推进标准化创建工作,有助于乡村旅游的集约化、品牌化发展。

乡村旅游行业监管体制

建立乡村旅游行业协会品牌监督体制

近年来,在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践中,微观操作层面上主要为“公司+农户”、“公司+社区+农户”、“政府+公司+农村旅游协会+旅行社”、“股份制”、“农户+农户”和“个体农庄”等乡村旅游组织模式。在协调各种利益、统一品牌建设方面,乡村旅游行业协会可以作为一个较好的管理平台对其进行监督,令整体运作更加公平、公正。作为乡村旅游经营者自发成立的市场中介性组织,它是政府管理职能的延伸,其实质是介于政府和经营者之间的非政府行业管理机构,这种行业组织本身也是旅游市场体系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国外乡村旅游行业协会已相对成熟,如法国农会、罗马尼亚乡村、生态和文化旅游协会和爱尔兰的农舍度假协会等,其作用除对乡村旅游进行宣传促销之外,还包括制订行业规范、制度及质量标准,监督检查,进行评估等。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尤其是在品牌管理方面,可以一定程度上借鉴国外的这些成功经验,建立各地的乡村旅游行业协会,协助当地乡村旅游品牌设计、推广等工作,并对责任分工及利益分配加以监督,同时与其他行业协会之间展开一定的合作,以更充分地利用各方资源,避免重复建设等情况的发生。

第三节 乡村旅游行业利润水平变化

一. 乡村旅游行业利润变化统计

近年来,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国内旅游呈“爆发式”增长。乡村旅游已成为新热点。“十一五”期间,我国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迅猛,各种形式的“农家乐”、“渔家乐”、“牧家乐”以及乡村旅游区、乡村旅游带不断涌现。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乡村旅游年营业收入已超过1200亿元以上,带动1500万农民受益。截止2010年底,全国农家乐已超过150万家。规模以上休闲农家乐超过1.8万家,全国乡村旅游年接待人数近5亿人次,收入3000亿元。2011年,城市居民小长假出游中选择乡村旅游的占70%以上。“十二五”期间乡村旅游将迎来高速发展。以全国乡村旅游的典范四川省为例。2015年全省休闲农家乐与乡村旅游的收入预计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将突破1000亿元,接待人数和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29.4%。“十二五”是旅游发展黄金期,中国过将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消费将进一步成为人们的基本消费和刚性需求。

二.引起乡村旅游行业利润变化的原因

乡村旅游企业虽然在数量上得到快速发展,但在质量上,在管理上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管理基础薄弱,管理人才缺乏,管理效益偏低等方面,就财务管理而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机构不健全

(二)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

(三)财务管理人才缺乏

(四)融资难,资金短缺

第四节 影响乡村旅游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① 给予政策扶持。

2006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乡村旅游年”。这足以说明我国对乡村旅游越来越重视,但是光有足够的关注是不行的,还缺少一定的法律保障和扶持政策。现在我国关于旅游的法律法规几乎没有,更不用说是关于乡村旅游的了。致使很多开发商利用这个机会,打着“乡村旅游”的幌子进行着圈地、开发房产的行为,导致了乡村的乡土面貌被严重破坏。

② 善管理办法。

一是,实行服务质量监督。二是,加强服务动态管理。③加大宣传力度。

只有有了足够的客源,才谈得上分摊客户,才能让农户看到项目的前景。

第二章 行业产品(或服务)市场的吸引力分析

第一节乡村旅游行业产品市场客户群消费调查

一、客户群分类分析

1.高消费人群,主要由城市中的白领阶层和管理者构成,在周末他们一般选择城市周边游,交通方式以自备车或租车为主,几个朋友找个有山有水的地方吃,住,玩,目的是为了换个环境,换个心情放松,远离城市的喧嚣。

2.探险者人群,主要由富冒险精神的学生和年轻人构成,他们的收入有高有低,但酷爱大自然,喜欢行走露营与荒野山林之间,向往西藏,云南等富有传奇色彩的地区。

3.凑热闹人群,主要以新婚夫妇,年轻伴侣组成,他们的旅游目的非常明确,即名胜古迹,倾向于哪儿就去哪儿。

4.单位家庭,以全家人集体行动为主,一方面是体现对老人的孝心,另外一方面可以给孩子开开眼界,这一群体跟团的不多,一般以小包团为主,其他旅游形式为辅。

高频假日消费群体集中在35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家庭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人群。他们是维持旅游支出处于一个较高水平并拉动旅游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群体。

二、同行业品牌排名

经过企业申报、省级牵头部门审核、专家实地验收、评审委员会审定、网上公示等各程序,2013年已评选出248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创建企业(园区),其中五星级49家,四星级120家,三星级79家。

三、客户关注点调查

特色性,参与性,原真性,普适性 1.乡村旅游要具备地方特色:

鲜明的乡村意象(乡村景观意象、乡村文化意象)浓郁的乡土气息 神秘的乡土文化 2.三种转变:

注重产品,注重体验 注重价格,注重品质 企业诱导,主动参与 3.解读原真性:

原草原木原生态(田园风光、山歌牧笛)野汁野味多风情(乡村客栈、乡间野味)4.乡村旅游的普适性:

产品内涵丰富,产品互补性强,产品卖点较多

总而言之,针对不同民族、不同身份、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乃至不同旅游心理需求的游客具有普遍的吸引力、适应性和有效性

第二节 乡村旅游行业产品(或服务)获利性分析

乡村旅游开发是把乡村诸多资源转变为旅游产品的过程,必须考虑如何确定乡村旅游的赢利模式。但是,由于乡村旅游产品门类繁多、形式不同,赢利模式也多种多样,涉及到旅游开发项目投资、收益商业模式的所有经济关系以及利益相关者运行机制的有机结合,应当是各种赢利方式包括获取利益和利益分配等在内的商业架构:

农家乐类型

以农村居民家庭为主要投资者和收益人的度假休闲型乡村旅游区点。农家乐项目开发所形成的旅游功能以休闲、度假、游憩、养生、会议、购物等形式为主,旅游模式有:田园风光观光休闲旅游、生态与观赏林观光休闲旅游、农村劳作体验休闲旅游、农家牧家渔家生活体验、乡村民俗体验休闲旅游、农家鲜食餐饮住宿体验休闲旅游等。

旅游镇村类型

以镇村为开发区域,通过多元化投资和经营模式开发形成的综合型旅游社区。

根据资源依托和产品类型特点,可选择开发的主要项目有:村史荣誉馆、乡土名人馆、农耕文化展示馆、乡村度假村、民居旅舍、工艺土特产品街、乡村美食街、农家餐馆、生态餐厅、木屋餐厅、野炊烧烤园、采摘果园、自助农园、观光茶园、民俗茶舍、乡村酒吧、渔村人家、花卉盆景园、休闲竹园、垂钓中心、农民乐园、乡村动物园、乡村活动大本营、花卉农艺馆、果蔬长廊、农家作坊等。此外,参与性旅游活动有各种乡村民俗节庆和乡村旅游文化赛事活动,以及新农村体验、农业劳作体验、赏花、采摘、垂钓、尝鲜、爬山、水上运动、民间工艺制作、乡村大舞台等。

休闲农业园区类型

以现代农业生产园区、田园风光、种养殖业生产、实验和科技示范基地等资源,开发形成的度假休闲型乡村旅游区点。

旅游模式有:新奇特经济与观赏作物观光与采摘旅游、珍奇畜禽养殖观赏旅游、园艺观光与销售之旅、宠物观赏与领养之旅、农副产品加工参与体验旅游、现代农园劳作参与体验旅游、果蔬采摘之旅、禽畜渔猎与鲜食餐饮之旅等。

生态旅游类型

以山岳、森林、河流、湿地、溪谷、物产和人文等自然生态环境资源,以及生态农业项目中独特的观赏、游憩价值为灵魂和吸引核,开发形成的度假休闲型旅游产品。

旅游模式有:自然风光观光休闲旅游、山野森林海洋湿地休闲度假旅游、环境保护科普旅游、生态农业体验旅游、原生态民族民俗风情观光休闲旅游、野生动植物观赏旅游、康体健身旅游、生态餐饮住宿体验休闲旅游等。

民族民俗风情园区类型

以乡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传统建筑、居民生活习俗、传统农事活动、民族传统文化和节庆、奇异风情等为基础,开发形成独特地域和民族风情的乡村旅游项目。

旅游模式有:民族民俗风情观光休闲旅游、原生态民族民俗文化采风旅游、民族民俗农事节庆体验旅游、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考察旅游等。

第三节 乡村旅游行业产品(或服务)可进入性分析

投资和消费的低门槛进入性

乡村旅游产品要能客观、真实地反映自然乡村世界的本来面目,强调反璞归真,回归大自然。因此,从旅游投资的角度看,乡村旅游产品不需要也不能够大兴土木和投入巨资去培植人造景观。比如,在乡村地域内建造的主题公园并不属于乡村旅游产品。因此,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投入成本少,受资金限制程度低

另一方面,从旅游消费的角度看,国内外的乡村旅游,均以国内游客尤其是近距离城市居民为主要客源。原则上,乡村旅游市场为近程性市场,旅途短,车马费少,不收门票或门票价格低,食宿费用相对城市低,旅游购物品以当地自产自销的为主,因中间环节少,也较城市便宜。当然,也有少数高档乡村旅游产品可满足高收入消费者的需要,但不是主流,城市人游乡村,其消费心理程度原本就不高。同时,现有的中、低档价位产品的大量存在,客观上保护了这种低消费的持续性和经常性。

第四节 乡村旅游行业产品(或服务)制度性分析

乡村旅游安全制度分析

(一)乡村旅游安全问题表现形态分析

由于乡村旅游具有活动区域和活动对象的乡村性以及旅游活动的季节性与地域性等特点,乡村旅游安全问题的表现形态与一般旅游安全问题的表现形态相比较而言,在某些形态上表现的更加突出,如食物中毒。旅游者认为安全问题最大的旅游环节依次是餐饮、住宿、交通以及游览。餐饮方面的安全表现形态主要有食物中毒;住宿方面的安全表现形态主要有偷盗、火灾等;交通方面的安全表现形态是交通事故;游览安全的主要表现形态有:疾病、犯罪、游览事故。

(二)乡村旅游安全原因分析 1.行业标准不完善 2.安全培训不到位 3.行业安全意识淡薄(1)从管理者角度

管理者的行为对于景区的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对于服务人员,管理者没有对他们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指导;对于旅游者,管理者没有向他们传递有效的旅游安全信息。

(2)从服务者角度

乡村旅游的活动项目强调乡村性,吃的是农家饭、住的是农家房,服务人员也是农家人。(3)从旅游者角度

一般乡村旅游属于短线旅游,很多旅游者往往不会事先做详细的计划和了解,也不会获取很多旅游目的地的信息,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安全隐患。

合并会计报表的国际发展概况 篇4

一、美国合并会计报表发展概况

根据诺贝斯“国际比较会计”专著(1993年版)的论述,合并会计报表实务早在上个世纪末期,就出现在美国的一些公司公布的类似报表中,但是当时并不完善。直到19在新泽西注册的美国钢铁公司才编制出比较完善的合并会计报表。合并报表在美国起步较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点:

首先,是美国当时出现了很多控股公司。这些控股公司的出现掀起了世界上第一次企业兼并浪潮,集团公司控制了美国大多数工商企业,控制着美国的经济生活。例如1870—19,由于兼并,美国钢铁工业企业总数从1808家减少到606家,但是当时美国钢铁总产量却增加了9倍。1890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兼并了贝尔公司,组成了贝尔电话系统,并逐步垄断了全国电话网的大部分。19,美国全部铁路的2/3掌握在j.p.摩根等4个大集团公司中。19,美国16个集团公司控制着全美22.8%的发电量。1925年,16家财团(其中11家集团公司和5家独资财团)控制着全美53%的贸易额。可以说没有企业集团的发展壮大,没有控股公司经营方式的出现,就不可能产生合并会计报表方法。

其次,是美国的会计准则发展和会计方法的发展不受法律约束。而且社会在某种程度上鼓励创新,使得合并会计报表这种新的方法得以迅速传播和发展,逐步被会计职业界广泛认同,并且最终形成了会计准则。

第三,是美国会计准则不要求编制母公司会计报表,只要求控股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这也是合并会计报表方法在美国发展迅速的原因之一。

第四,是美国资本市场发育完善。美国对进入其资本市场的筹资者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形式、内容、依据等作出了极其严格的规范,用以维护投资者的利益。因此,合并会计报表首先是资本市场管理者的强制要求,在被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接受以后,才在美国的会计实务中被广泛接受。因此,美国的资本市场的发展对合并会计报表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英国合并会计报表发展概况

城轨行业的发展概况及前景 篇5

1969年儿月 1日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同时,拉开7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序幕。从此以后中国的诸多城市开始从地下十多米深处探寻自己的未来。40年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一直按照”红灯停、绿灯行”的节奏向前推进升温、冷却再升温,悄然”变脸”的调控政策适时监测着城市”欲望出轨”的体温。“没有地铁的城市是一个不完整的城市’”这句话深深刺痛7城市的决策者。当冰冷的钢轨再度被激情点燃,中国瞬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轨道交通建设市场。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市场在未来的发展中实现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显得尤为重要。中国明确提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全部轨道车辆和机电设备的平均国产化率要确保不低于70%。2009年 12月初,国务院一次性批复 22个城市地铁建设规划。此外尚有若干城市的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正在报批过程中。截至2009年上半年中国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天津、重庆、武汉、深圳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已达770多公里其中北京、上海两城市已超过200公里;中国正在建设的共有20条线路总长为 603公里。据中国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规划图显示至 2015年中国将新建轨道交通线路89条总建设里程为2500公里。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原所长董焰前不久表示,预计未来我国将有229个城市发展轨道交通,2050年规划的线路将增加到

289条,总里程数达到11700公里。

“十五”期间,公路、港口得到快速发展,“十一五”铁路建设发展迅速。城市轨道交通则将成为“十二五”期间基础建设投资的新贵。据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速,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有望迎来黄金发展期。伴随投资额度的加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有望成为继铁路大规模投资之后新的投资热点,成为“十二五”基础建设投资的新增长点。近日,中金公司发布研究报告称:“预计未来十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有望超过3万亿元。”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相对滞后,轨道交通运营总长度、密度及负担客运比例均远低于平均水平。而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的城市化率超过60%,城市轨道交通将实现高速发展以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从而拉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迅速增加。中金公司分析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区域特征显著,一二线重点城市将显著受益。”截至目前,我国已有36个城市上报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区域上看,这些城市仍主要集中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区域,三个重点区域2020年新增里程占全部比重达65%以上,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等城市增量相对较大。

中国最早的城市轨道交通并非做公共交通之用,完全是处于战备的考虑,并非民用。中国真正用于解决城市交通修建的城市轨道交通——上海地铁1号线南段自1993年才开始观光试运行,此后广州也开始了尝试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截至2000年,中国仍然只有北京、天津、上海和广州四个城市拥有城市轨道交通,营运里程不超过163公里。

2002年以后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营业里程的快速增长主要来自北京、上海和广州三个城市,增长原因之一还来自奥运会、世博会和亚运会三个标志性事件。北京在奥运会开幕之前,集中投入4条线路,超过80公里地铁线路,运营里程数超过了过去1980至2007年27年间投入运营地铁线路的70%,上海在世博会以前共计投入运营里程达到410公里,跃居世界第一,广州2009年、2010年两年投入运营里程也将超过过去10年的总和。

即便如此,从城市轨道交通密度和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占整个公共交通客运量比例来看,我国城市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还远远不够。截至目前,根据统计的36个计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城市的规划,2009-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新增营业里程将达到6560公里,截至2020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累计营业里程将达到7395公里。以每公里5亿元造价计算,2009-2020年将投入

3.3万亿,年均达2700亿元,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将迎来黄金十年。从区域分布上看,截至2020年,新增营业里程中,长三角占比25%,环渤海占比24%,珠三角占比16%,三者之和占据新增营业里程的65%。目前,已有28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获得国务院审批,另外有8个城市已经制定了轨道交通建设计划,从未来10年的增量上来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

京等城市位居前列。

轮机自动化的发展概况 篇6

程序可以实现常规数据资料的统计, 并可通过程序和模版自行生成月报表天气概况 (年报表天气概况) 的文本文件, 实现了所用资料的统计和文字描述的自动化。本程序适应目前业务需求, 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具有简便、快捷、准确、实用等特点, 程序对实际业务工作都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对月 (年) 天气概况的现代化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程序设计

(一) 程序结构及模版。

1. 软件结构 (如图1) 。

程序从B文件读取相应数据到数据库相应栏中, 会自动计算出结果, 并将其输入到模板, 形成月报表天气概况 (年报表天气概况) 的文本文件, 或直接形成在A文件 (Y文件) 的相应位置。

2. 程序模版。

(1) 月报表天气概况。01项 (A文件) 模板本月平均气温Tp度, 较常年偏高 (低) Tp-Tc度, 月最高气温Tg度, 较历年最高偏高 (低) Tg-Tmx度, 月最低气温Td度, 较历年最低偏高 (低) Td-Tmn度;月总降水量R毫米, 较常年偏多 (少) R-Rc毫米, 较历年最多偏多 (少) R-Rd毫米, 较历年最少偏多 (少) R-Rs毫米, 月降水距平百分率△R= (R-Rc) /Rc×100%;月日照时数S小时, 较常年偏多 (少) S-S小时, 距平百分率△S= (S-Sc) /Sc×100%。

(2) 年报表天气概况。01项 (Y文件) 模板本年平均气温Tnp度, 较常年偏高 (低) Tnp-Tn度, 年极端最高气温Tn度, 较历年极值偏高 (低) Tng-Tnmx度, 年极端最低气温Tn度, 较历年极值偏高 (低) Tnd-Tnmn度;年总降水量RR毫米, 较常年偏多 (少) RR-Rn毫米, 较最多年份偏多 (少) RR-Rnd毫米, 较最少年份偏多 (少) RR-Rns毫米, 降水距平百分率△RR= (RR-Rn) /Rn×100%;年日照时数SS小时, 较常年偏多 (少) SS-Sn小时, 日照距平百分率△SS= (SS-Sn) /Sn×100%;年暴雨日数X天, 较常年偏多 (少) X-Xn天;无霜期W= (31-A+30×3+31×4+B-1) 天, 较常年偏多 (少) W-Wc天。

(二) 程序数据库。

数据库采用电子表格, 人工录入30年统计数据, 程序录入当月 (年) 数据, 并利用公式自动计算出相应数值, 如图2 (以福山站为例) 。

说明:一是暴雨日数为A图2文件中≥50.0mm的日数。二是无霜期W= (31-A+30×3+31×4+B-1) 天, 是根据历年无霜期出现的最早 (晚) 初终日资料统计的, 即3月到11月, A为霜的终日, B为霜的初日。三是较历年最低偏高 (低) 或较历年最多偏多 (少) 取绝对值输入模版, 为正值 (负值) 时, 在模版上则显示为偏高 (低) 或偏多 (少) 。

二、运行环境

本软件采用Visual Basic 6.0编制, 其运行环境为Windows XP操作系统。

三、小结

该程序界面清晰, 方便实用, 主要是为避免在制作A文件 (Y文件) 的天气概况部分出现差错而设计, 不仅提高了数据统计的准确率, 而且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摘要:本文介绍了月 (年) 报表天气概况自动形成程序系统的功能、结构和流程。该软件可以统计当年周、旬、月、季、年等时段的气温、降水、日照、湿度等气象资料, 可以与对应时段的常年值和上年值进行比较, 同时将比较结果生成固定格式的文本文档, 可以及时准确地自动计算出所需数据, 从而避免产生差错。

浅析家政学在国外的发展概况 篇7

家政学首创于美国。19世纪中叶,美国南北战争结束时,美国社会百皮待兴,因而掀起了一场以提高牛活质量为主题的运动,把家庭生活问题提到了一个相窜重要的地奴,1M2年,美国国会通过《莫里尔法令》,以法律形式强调保证家庭生活的质量c1875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第一个设立了4年制的家政课程,家政学从此在大学正式确立了自己的学科地位并开始授予学位。1890年,家政课进入美国的中学,一些为中学培养家政教育师资的专科学校应运而生。

很多大学不断将家政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扩展并越分越细。1899年月,11位对家政学有兴趣的学者、工作者聚集在美国的柏拉塞特湖俱乐部,对“家政诸多问题”进行讨论。在这次会议上,正式确定“HWEM帅ics”为家政学的专用名词,这标志着家政学最终成为一门独立学科。1删年t2月,美国家政学学会在华盛顿成立。并开始发行自己的刊物,lN8年在瑞典成立的国际家政学会,对于推进世界家政学和家政教育起了很好的作用。目前,在美国3删多所大学中,没有家政专业的占1/3以上,不仅授予学士学位,还授予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日本也是世界卜重视研究与应用家政学的国家之一。早在年(明治中期),日本小学的课程中就有修身、缝纫、手工等项内容。这些课程教育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脚年,日本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设立技艺科,接着奈良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成立家政科,私立日本女子大学成立家政科,从此,家政学学科有了长足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对教育进行改革,废除原来的修身、缝纫、手工等课,改设社会科和家政科。此后对中学和大学教学计划作了修订,全国中学普遍开设了技术家政课,高等教育中开设了家政科。1她年,日本全国性的家政学会诞生,成为日本家政学发展的权威机构。现在,日本各类家歧学分会很多,在高校没有家政学研究所。现在一些高校还设有“家政生活部”,已有了这门学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牛。此外。日本有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就是男的在外供职。女的管家教子。所以女子婚前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家政训练。

因为他们认为家庭主妇横得操持家务、侍候丈夫、养育子女、服装设计、食品营养、环境美化等,对社会发展将起很大的作用‘、所以家政学在R本的社会、学校、家庭普遍受到重视,已成为一门人生必修课。

在世界上还有不少国家,对家政学也相当重视。前苏联在全国所有的中学、大学都

开设了家政学课程,并视为对劳动、对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进行全面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前捷克斯洛伐克自年以来,在全国建立T婚姻与家事服务中心,男女青年婚前都需接受该服务中心的教育,而R,结婚必须征得由家政学专家参加的该服务中心的同意。波兰、匈牙利等国家,在部分高校把家政学列为基础课程,即“家庭生活常识课”。在韩国对家政教育也很重视,许多大学都设有家政学院或家政学系。在挪威、瑞典等欧洲国家,从幼儿园开始,就让孩子了解家庭生活,小学开没有家庭生活的基本技能课程,在大学里原有的家政系己发展为“人类发展与家庭研究学院”。幼儿教师不拿到该专业本科文凭,就不能取得幼教资格。在巴西,政府规定准新婚夫姻必须学习两个星期的家政学课程,考试合格取得证书才能结婚。

发展概况 篇8

1.湖南电子音像出版业起步于1985年。现有5家音像出版单位和3家音像复制单位。经过10多年的发展,湖南电子音像出版业已具备较大规模和实力。全省现有在编人员222人,年录音录相生产能力达5000多万盒。1996年,湖南出版音像制品294种,电子出版物10种,生产总量达到524.9万盒,销售总额突破4000万元。湖南电子音像出版单位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优势。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兼顾科教语言音像出版物和电子出版物的发展,推出了《洪湖》协奏组曲等优秀语言音像出版物和《解放军报全文检索》等50多个光盘产品;湖南文化音像出版社致力于湖湘本土文化题材的搜集、整理工作,《湖南地方戏曲优秀剧目集锦》已被列入“九五”国家重点音像出版选题计划;潇湘电影制片厂音像出版社注重挖掘革命历史题材,再现革命领袖的光辉形象;湖南金蜂音像出版发行总公司率先出版了国产录相节目、社会教育节目、科普教育节目以及地方戏曲节已受到中央和省、部级领导的赞赏;湖南教育音像出版社围绕开拓少儿智力和少儿原创音质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新的号角》等多部作品获得社会好评。

美国电力发展的能源战略概况 篇9

1 新能源电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风能, 太阳能, 地热能, 水能, 和生物能等新能源都将为一个国家的电力供应做出重大贡献。其中太阳能发电包括:太阳能光伏电源, 聚光太阳能发电。地热发电包括:水热能源, 地热系统。水力发电包括:常规水力发电, 以及液体动力能源—波浪, 潮汐, 河流能源等。

虽然美国具有很丰富的新能源储量, 但是成本问题是新能源电力发展的主要障碍。也是新能源发电能否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的成本费用都被用于传输和存储电能方面。由于电力系统的项目是具有资本密集, 运行周期长等特点, 所以在其整个生命营运中高额的成本预算是必不可少的。

美国政府为此推出一系列扶持政策, 以鼓励和推广使用新能源技术供应电力。包括:生产税收抵免, 可再生能源组合标准, 绿色电力营销等。并通过对常规发电产生的污染物进行控制以及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等政策, 来促进新能源的发展。

新能源发电未来的发展关键必须依靠科技的进步和突破。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能源效率, 降低市场电价, 让新能源发电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并且通过规模的扩大以及技术的改善来实现更大的市场渗透力, 最终提高新能源发电的经济效益, 推动新能源的发展。

2 新能源发电的技术分类

2.1 风能发电

在风力发电过程中捕获风能的能力取决于涡轮转子的直径, 所以风能技术发展的重点在于加速涡轮机转子的研发, 特别是, 齿轮箱可靠性的问题。短期的任务在于改善现有的输电和配电系统, 长期的任务在于加快发展低风速发电机组。就目前而言, 风力发电技术正在得到积极的部署, 暂时技术上没有什么障碍, 而且资源以及投资的费用也比较充裕。

2.2 太阳能发电

其中光伏太阳能技术相对比较成熟, 光伏太阳能产业增长也很稳定。光伏太阳能技术可分为两大类:集中光伏技术和平板式光伏技术。其中平板技术包括晶体硅和各种半导体材料薄膜。而集中光伏系统的关键要素是使用低成本的集中 (反射或折射) 光学和跟踪系统 (跟踪运动太阳) 。所以技术方面重点加强结薄膜技术的发展以提高光电的转换效率。

聚光太阳能发电 (CSP) 技术的光学系统原理就是使用集中光束。包括3个方面:抛物槽, 电力塔, 双轴碟式技术。抛物槽的作用是接受线性太阳辐射, 以及负责太阳能的存储。电力塔是用于跟踪太阳和利用位于塔顶接收器接受摄入的太阳辐射光束。双轴碟式技术是采用两轴抛物面天线集中到一个可以接收太阳能的地方。主要的技术问题在于加强接收器材料以及存储技术的改进。

2.3 水力发电

水力发电就是将海洋潮流, 波浪能, 热梯度转化为电能。最常规的是将淡水河流能量转换为电能。主要的方式是水坝, 大型发电站等。为了扩大水力发电, 重点是提高涡轮效率和增强工具的设计用于监测和管理水资源。关键的挑战是开发出来的技术, 在部署时可以尽量避免生态系统的损害。

2.4 生物能发电

生物能分为三大类型:1) 木/植物废料;2) 城市固体废物/土地填充气体;3) 其他生物量, 包括农副产品, 生物燃料, 以及特定的产品。虽然生物能包括多种多样的资源类型特征, 但是生物能发电在很大程度上与化石燃料的方式相同。通过设计燃料方式来控制不同生物质燃料的排放量来减少环境的污染。最终的技术目标将实现生物质转化成清洁燃料, 从根本上提高生物工程光合作用的效率。

2.5 地热能发电

地热能发电的原理是通过闭环式换热器, 利用水蒸气来驱动涡轮机。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 必须进一步改善钻井和技术转换能力。而地热能最大的来源是储存在岩层中的热和能量, 所以主要的技术挑战是精确的资源评估和对岩体裂隙内部结构的分析。

3 新能源发电对环境的影响

生产技术的生命周期评估 (LCA) 是用来分析新能源发电对环境的影响。整个技术的生命周期包括:原料开采, 提炼, 施工, 使用, 和处置。其中对环境的影响包括二氧化碳, 硫氧化物, 氮氧化物, 颗粒物的排放量, 土地使用和水的消耗。

能源输入和输出的计算是评价生命周期里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基本因素, 也可以用来评价能源强度和资源技术本身的消耗。能源的两个指标是: (1) 净值能源比率。 (2) 能源回收期 (EPBT) , 其中净能量比的定义是在整个技术生命周期里可用能源产出值比上能源网格燃料的消耗量。能源回收期是衡量产生的可用能源在多长时间内可以弥补生产中的能源消耗。

关于废气排放量的问题: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可再生资源中CO2和SO2等排放量最多的。其中SO2排放量主要是受PV材料制造过程和效率的能量强度的影响。生物能源的CO2和SO2等气体的排放量不仅受使用的原料的影响, 而且受产量, 化肥, 燃料的影响, 以及核电厂本身的影响。风能和水力发电的CO2和SO2等气体排放量相对比较少。

新能源发电会对当地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包括损害生态系统, 破坏自然景观。最突出的问题是土地使用和对鸟类可能造成的影响。此外, 还必须注意噪音, 美学和对当地的生态的破坏。

所以应该对新能源发电的选址有相对较强的监管, 并且合理审批发电的技术的许可证。这样才能尽可能的减少对当地土地, 水和空气的影响。

4 新能源发电部署的分析

虽然不同的新能源技术具有其独特的生产和经济特点, 但是在整体部署的发展中有着相同的挑战和思考, 包括: (1) 大规模制造和安装的制约以及制造, 安装和维修等训练有素的员工很有限; (2) 间歇性资源整合到当今的电力基础设施和市场中; (3) 市场需求, 与传统的低成本煤, 核能和天然气发电厂的价格竞争方面的能力; (4) 风险和相关问题, 包括经营风险和成本问题, 不可预测性和监管政策要求, 应该建立必要的技术, 商业, 和员工等基础设施。

扩大生产的规模是新能源发电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重要阶段, 只有这样才能更大程度的加快其融入电力系统, 以及科研的进度。但是大规模生产和部署新能源发电系统, 是随着市场需求而增长的, 需要一支训练有素和有能力的劳动力队伍。为了满足对技术工人, 劳动力不断增长的需求, 必须通过建立新能源方面的培训, 认证和授权计划来解决技术工人的供应不足。

如何实现新能源发电整合融入电力系统是其贯穿整个部署的枢纽, 而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这一过程的关键。首先, 基础设施投资不但可以压低市场价格, 也可以提高技术的性能和优化配置。其次, 建设基础设施以捕获远程风, 可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利益。

关于开发和部署早期的风险, 私营部门可以不承担公共部门的任务。所以政府在高风险的研究和发展投资上应该提供给私营部门相关的目标和动力, 同时也通过开发中的技术标准, 认证和部署降低了私营部门投资者的风险, 这样才能提高整个部署的有效性。

5 新能源发电的目标方案

新能源的目标方案主要是增加对目前制造业, 就业, 投资水平的发展。其中风力发电在短期内将是贡献最大的, 而太阳能发电是唯一的具有足够大资源基础的新能源, 所以主要的目标是通过提高技术, 生产及安装的能力实现太阳能和风力发电的普及。

美国风能协会和美国国家新能源部实验室 (NREL) 提出了一种方案假设到2030年20%的电力通过风力发电产生。该方案包括评估风力的资源基础, 材料和制造的要求, 环境和选址问题, 传输和系统集成, 成本和公共政策的驱动。根据高市场的渗透情况, 结合20%风力发电融入电力系统需要加大电网和其他电力系统的投资。该方案估计, 风力发电将取代800亿吨标准煤和燃气发电, 大大减少了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

太阳能的方案预测将会有100~200GWp的太阳能将会被射入, 并且全球气温正在持续升高, 所以新增发电设备并将电力分配到部分住宅, 商业和工业等。太阳能发电到2025年将达到486亿kW时, 接近4858亿kW总电量的10%。关于太阳能的10%的方案会为太阳能融入电力系统发挥非常重要的贡献, 在这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大概需要5000亿美元投资在制造和安装上。

6 总结

美国为了推行新能源新政策, 不仅从法律和政策层面, 而且从技术和资金层面对新能源发电给予了大力支持。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和国家工程院的发起下, 美国新能源的研究小组对可再生资源进行了全方位的考虑和分析, 并拟定了三个阶段性目标, 大致为:

1) 从现在到2020年期间, 通过政策、技术等方面的发展落实新能源的初步部署, 使其从建造生产到输电供应形成一整套合理的产业流程。

2) 从2020~2035年期间, 通过科技提高核心技术, 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 到2035实现提供总电力供应的20%。

3) 到了2035年以后, 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有一个质的飞跃, 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比例进一步提高, 并努力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普及。

美国实施的新能源电力产业政策是基于其能源消费现状、能源安全保障及全球竞争战略的综合考虑, 其能源政策的发展变化不仅将影响美国新能源产业本身的发展, 也将给中美两国的能源合作带来新的机遇。因此, 我们应积极开展智能电网建设、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等高新技术研究, 突破技术瓶颈, 争取在全球新能源开发应用中占领产业制高点。

参考文献

[1]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Electricity from Renewable Re-sources, Http://www.nap.edu/catalog/12619.html, 2009.

上一篇:职权下一篇:服务金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