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事迹介绍(精选12篇)
烈士事迹介绍 篇1
烈士事迹介绍
各位老师、同学们:
今天我们陈集小学全体师生怀着沉痛的心情来给烈士扫墓。长眠在我们面前的这位烈士是真正的无名英雄,他们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为了新中国的诞生而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他们是我们最敬爱的人,我们要永远记住他们,缅怀英雄壮举。下面我向同学们介绍一下烈士们的英勇事迹。
在一九四七年的七月,我们中国共产党砀山县政府、玄庙区政府和中队共180多人,驻扎在慢贾庄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当时我们这一地区属于国民党的控制区,因此,我们县政府、区政府和区中队的干部,战士为了隐蔽自己。就在南贾庄挖了纵横交错的地道。一天夜里,国民党反动派探听到我党的同志驻扎在南贾庄的消息后,住在砀城的国民党第88师,连夜包围了南贾庄。天刚蒙蒙亮敌人就开始进攻了,他们利用强大的兵力四面围攻南贾庄。我军干部、战士面对强大的敌人,毫不畏惧,利用有利的地形阻击敌人,打退了一次又一次的围攻。在南贾庄周围留下敌人一具具尸体。战斗进行了整整一天,敌人死伤两千人。敌人恼怒了,他们集中优势兵力,从一侧冲进南贾庄,这时我军的弹药已不够用了,为了保存实力,节省弹药,我军战士转入地道继续与敌人争斗。战士们从地道里射击,打得敌人晕头转向,敌人找不到我军战士的影子,恼羞成怒疯狂的乱挖。最后,地道被敌人挖出一个口子,狡猾的敌人不敢进洞,就找来柴禾、辣椒堆在洞口,点着火往地道里扇烟。地道内浓烟滚滚,呛得战士们直咳嗽,流眼泪,这时一个战士大声喊道:“同志们!我们与其在这里等死不如到外面跟他们拼了!对,拼死一个够本,拼死两个、三个更好。”战士们勇敢地冲出地道与敌人展开面对面的斗争,有的战士牺牲了,还紧紧地抱着敌人,有的战士咬着敌人的耳朵。最后,由于敌人的力量太强大,战士和干部被敌人抓住了。其余战士全部壮烈牺牲。战士们一路昂着头,挺着胸,踏着落日的余晖被敌人带进了砀城。
到砀城后,敌人残酷地毒打被捕的干部、战士。妄想从干部、战士的口中找出其他我党、我军的情报。但是,敌人想错了,我们的战士个个钢筋铁骨,任凭敌人怎么折磨他们,他们总是咬着牙挺过来,没有向敌人屈服。后来,敌人用铁丝把被捕的战士、干部串在一起,有的从耳朵上穿过去,有的从手腕上穿过去。敌人在前面和后面拉着游街示众,走一走,顿一顿,鲜血顺着,两旁的群众都难过地留下了眼泪。可是,我们的干部、战士们依然昂着头挺着胸,一路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敌人的残酷刑罚,丝毫没能动摇干部、战士们的意志。敌人知道从他们的口中得不到情报,就向我们的干部、战士下了毒手,敌人把被捕的干部、战士全部活埋在砀城东关外,其中就有这六位战士。
一九四八年七月,我解放大军解放了砀城歼灭了驻守在砀城的全部敌人。人民群众把被国民党反动派活埋的那八十位烈士全部从坑里扒出来。大部分烈士的遗体被他们的亲人认走重新安葬,最后剩下六位面目不清的,无法辨认的烈士就被安葬在这里。
同学们,现在我们幸福地生活,无忧无虑地学习,这舒适的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珍惜这幸福的生活,好好学习,好好劳动,继承先烈的遗志,去完成先烈们想要完成而没有完成的事业,把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同学们,飘扬在我们面前的旗帜,我们胸前的红领巾,它之所以这样鲜艳,是因为它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在鲜艳的队旗下,我们要勤奋学习,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为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做出巨大的牺牲,为光辉的二十一世纪献出毕生的精力。
烈士事迹介绍 篇2
一、梳理生平事迹
依据白乙化同志抗日爱国的不同方式,将其短暂而又波澜壮阔的一生分为以下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1924年升入中学到1936年夏为爱国求学阶段。
白乙化自幼就树立了救国救民的志向。他自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才华出众,13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当时辽阳县最高学府辽阳县立中学。在那里,白乙化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活动,最为代表性的事件是他参与领导数百学生大闹学潮,抵制日货,宣传“抗洋惜国”。
白乙化在国难当头之时立志从军报国。1928年10月白乙化成为了东北讲武堂第十期学员,在这里,他接受了正规的军事教育,并且结识了一个叫邹大鹏的辽阳老乡,在邹大鹏这名中共地下党员的启蒙下,白乙化的思想开始了由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
白乙化在中国大学成熟成长。中国大学初名国民大学,是孙中山等人为培养民主革命人才而创办。李大钊、李达等为代表的一批" 红色教授" 在学校传播马克思主义,学校培养出了以李兆麟、董毓华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民族英雄和国家栋梁。1930年白乙化在这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1年秋受党组织委托返回东北老家抗日,他率领的“平东洋”抗日义勇救国军驰骋辽西,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1933年4月白乙化返回中国大学读书,毕业后留校任教。得益于在东北丰富的抗日经验,白乙化积极参与“一二九运动”,并被誉为“一二九运动”中的一元“虎将”。
第二阶段,从1936年8月离开北平到达绥西垦区到1938年底的非正规八路军抗日阶段。
白乙化在绥西垦区组建抗日民族先锋队。绥西垦区是著名民主人事朱济青创办的收容东北抗日义勇军流亡战士和东北难民的特殊组织, 由于它处于国民党统治区,在垦区内部分化出了国、共、中立三股势力。 1937年10月垦区暴动后,白乙化带领暴动队伍组成的“抗日民族先锋队”离开绥西垦区,奔赴抗日战场。
白乙化在国民党抗战名将马占山领导下,将“抗日先锋队”改为“抗日挺进军东北挺进支队”,他率领这支队伍配合主力部队参加过一些小的战斗,队伍得到很大发展。这个事期的抗战活动主要由绥西垦区向东南发展,集中在内蒙古境内。
白乙化率队离开马占山,继续向华北抗日前线挺进。部队历经艰险,胜利到达雁北,与八路军三五九旅会师。白乙化带领的抗日队伍首次与我党的正规军相遇,队伍在平西进行了严格的整训,面貌焕然一新。 虽然这个时期,白乙化带领的抗日先锋队经过与冀东人民抗日联军合并成为华北抗联,是在党的指挥之下,但仍没有被编入正规八路军队伍。
第三阶段,从1939年底任晋察冀军区步兵第十团团长到1941年2月牺牲,是白乙化带领正规八路军抗日的阶段。
1940年春,白乙化奉命率十团挺进平北,创建了丰( 宁) 、滦( 平) 、密( 云) 抗日根据地。1941年2月白乙化在一次激烈的斗争中壮烈牺牲, 年仅30岁。
二、凝练精神气节
白乙化烈士出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他用短暂的一生诠释着那一带优秀中华儿女报国图存、大义凛然的革命精神,用朴素的行动书写了中华儿女英勇无畏、保家卫国的爱国情怀。纪念和宣传白乙化的事迹是为了让他的精神气节薪火相传,感染新时期的每一个中华儿女。
首先,白乙化对家乡爱得浓烈。白乙化十八岁离开东北到北平学习,但他始终心系生活在日寇铁蹄下的家乡人民。中国大学读书期间他毅然中断学业,回东北展开抗日活动,即使1933年白乙化所部被国民党三十二军强行缴械遣散之后,他在内蒙、山西、平北的抗战中,仍然多次表示“要打回东北老家去”。
白乙化对家乡爱得深沉。在平北牺牲后,战友历经艰难才找到他的出生地,辽阳市石厂峪村。为了不牵连家乡父老,白乙化和许多烈士一样隐去了自己的出生地,直到他牺牲六年后,党组织辗转找到他家时,他的家人还不知道他已经不在了。
其次,白乙化对人民充满深情。直到今天平北的老百姓还在口口相传白乙化的英雄事迹,因为白乙化对战友和平北的老百姓亲如一家人, 留下了许多佳话。为了让几天没吃到东西的战士充饥,白乙化宰杀了自己心爱的战马; 在平北,不到30岁的白乙化有一个十五岁的“儿子”卜兴安,这个穷苦的农民孩子,在白乙化的教育下,迅速成长为一名坚强的八路军战士,最后壮烈牺牲在战场上。
再次,白乙化将对家乡、人民的爱升华为可歌可泣的爱国精神,这一精神通过他的丰功伟绩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白乙化牺牲时的最高职务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步兵第十团团长,著名的抗日英雄董纯瑞就出自这个团。白乙化十分爱学习,经常阅读《共产党宣言》、《矛盾论》《实践论》等进步书籍,在抗战实践中懂得运用毛主席主张的抗战方法和精神。 他领导的第十团为丰滦密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做出重要贡献,这个根据地像一把钢刀插入日伪东北、华北的咽喉,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参考文献
[1]郭生河著.《抗日民族英雄白乙化》.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8.
[2]密云县党史办公室著.《红色密云读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5.10.
乌鲁木齐烈士事迹陈列馆陈列初探 篇3
关键词:陈列馆;烈士
2013年9月27日,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陈潭秋、红色金融家毛泽民(毛泽东之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杜重远和优秀共产党员林基路等革命烈士在新疆英勇就义70周年纪念日。筹备4年之久的乌鲁木齐烈士事迹陈列馆作为烈士牺牲70周年纪念活动的重要接待场馆,于当日正式开馆。
该馆位于乌鲁木齐市烈士陵园内,根据中办、国办《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乌鲁木齐市烈士陵园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作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标志性建筑,该馆的陈展脚本是在深入考察了解全国同类型革命博物馆、纪念馆陈列现状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建议,通过多次专家论证会,数易其稿而产生的。从陈展脚本的论证,到布展工作的实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乌鲁木齐市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都给予了热切的关心和指导。该馆外观庄重、肃穆,总建筑面积达4692平方米,馆内设展示厅、半景画厅、多功能报告厅等。为了体现出精品意识,再现新疆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辉煌成就和著名烈士、英模人物的典型事迹,传承革命先烈的崇高风范和革命精神,使之成为新时期动员和鼓舞边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再创辉煌的强大精神动力,该馆在陈列上进行了精心雕琢。比如,在陈列思路上,突破了传统模式,采用编年体与专题相结合的形式。陈列内容由红色星火——共产党人在新疆的早期革命活动、风雨征程——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左支队进新疆、救亡图存——中共党人在新疆的光辉业绩、和平之歌——新疆和平解放、天山英魂——为保卫和建设新中国献身的新疆英烈、军垦丰碑——屯垦戍边的兵团英烈、热血忠骨——革命前辈在新疆、告慰英烈——沿着先烈的足迹前行8个部分构成,对陈潭秋、毛泽民、杜重远、林基路烈士,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罗光燮、木拉提·肉斯坦木、杜养富、万金刚等100多位著名烈士、英模人物的典型事迹、500多幅图片及100余件实物进行陈列展出。陈列除运用图片、文字、单体雕塑、群雕、油画等艺术形式外,还突破平铺直叙,刻意展示亮点,加大了实物展示,采用场景复原、幻影成像、半景画、多媒体触摸屏、微缩场景、电子手翻书、电子悼念系统等声光电现代化陈列手段,有机结合、立体渲染,融入了现代陈列理念,以实现观众在主动感受文化的内涵美的同时,受到教育,并印象深刻。
一、陈列展示设计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一切纪念类设施都是在一定的时代里,为一定阶级或社会政治的利益服务。烈士事迹陈列馆在一定程度上,与革命历史类博物馆相似,其本身即是革命与建设的产物,是革命与建设成功的标志和表现。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必将推动历史前进的步伐。随着时代的发展,群众的价值观、审美情趣在不断发生变化,加上各种新型博物馆的出现,给革命历史类博物馆陈列展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面临随之而来的新思想、新问题,革命历史类博物馆应该随新媒体的不断发展而更加繁荣,找到符合其陈列展示特点的传播手段,向着陈列展示的先进文化方向发展。
烈士事迹陈列馆,综合了纪念和悼念两个概念(纪念和悼念,都具有怀念的意思。但前者还有继承、学习故去者的含义,后者则侧重于对故去者的哀悼),是纪念在革命斗争中,具有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的爱国主义教育单位。其主要任务是纪念烈士,是通过陈列(和其他多种方式)来展示烈士们在革命斗争中的丰功伟绩及其崇高精神,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而在陈列中也不能忽视激发参观者对先烈的悼念之情。例如,当观众一迈入乌鲁木齐烈士事迹陈列馆的大厅,右侧墙面上是一组反映1937年陈云和滕代远在星星峡迎接西路军左支队进新疆的大型浮雕,这一画面将历史聚集到了70多年前的那段峥嵘岁月,正是从那时开始,拉开了新疆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翻身解放的序幕。左侧墙面上是展览的主题《天山丰碑》。进入序厅后,展现在观众眼前的是一组大型群雕,背景为雄伟壮丽的天山,中间是陈潭秋、毛泽民、杜重远、林基路、乔国桢、吴茂林、祁天民、陈振亚、汪德祥、彭仁发10位新民主主义时期在新疆牺牲的烈士的群体雕塑,左侧是革命战争年代牺牲的无名烈士雕塑,右侧为新疆各族群众雕塑,寓意着新疆各族儿女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天山丰碑,揭示了展览主题。观众一进入这个环境,就立刻被庄严肃穆的气氛所包围,产生对先烈的缅怀和悼念之情。在烈士事迹陈列中,每个烈士的头像照片和简历板上都标以象征高洁的白色花环水印图案,它们在陈列中既起到装饰作用,与非烈士的重点陈列人物有所区别,又将启发观众对烈士的悼念。而观众在参观过程中,所广泛接触的,却是有丰富内容和多种形式的革命历史和烈士事迹,是革命的艰难困苦,是胜利的辉煌灿烂,是烈士的英勇顽强、大义凛然、宁死不屈。总之,我们认为烈士事迹陈列馆的陈列,应该以纪念为主,通过纪念先烈来教育观众、激励观众,它必须区别于那种单纯用以悼念的场所。
二、陈列内容中历史与烈士的关系
一定历史阶段和具体人物活动,构成人类历史对立统一的两个相互依存的方面。烈士们都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革命活动的,同时又在推动着这个历史向前发展。所以烈士事迹陈列馆的陈列,不仅要反映烈士事迹,还应该和必须反映革命历史。否则,抛开历史背景,只陈列烈士事迹,就会使观众难于了解烈士在历史中的作用及其精神的伟大,也就达不到烈士纪念馆陈列的教育目的。对于历史的陈列,既不宜过繁,也不宜过简。过繁就会淹没或冲淡烈士事迹的陈列,喧宾夺主,过简,就会使历史背景不够清晰,令人费解。因此,乌鲁木齐烈士事迹陈列馆在陈列前,拟定好陈列大纲,设计好陈列方案,明确陈列主题、陈列结构、陈列风格以及陈列品的选用。在陈列思路上,突破了传统模式,采用编年体与专题相结合的形式,再现新疆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辉煌成就和著名烈士、英模人物的典型事迹。
三、陈列内容中重点和一般的关系
对于重要的陈列内容和陈列品,采取适当的方法,使之格外突出,从而帮助观众认识并抓住最本质的东西,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是我们所常说的突出重点。烈士事迹陈列馆的陈列内容,就烈士事迹与历史背景相比较,烈士事迹是重点。而对于烈士事迹,在陈列中也必须有主有次。例如:乌鲁木齐烈士事迹陈列馆把具有代表性的陈潭秋、毛泽民、杜重远、林基路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牺牲的烈士作为重点,对其事迹进行详尽的介绍;次重点烈士陈列的内容相对于重点烈士少一些,一般烈士只陈列肖像和简介;对于众多的烈士则采取“新疆英烈谱”的方式,把烈士的名字镌刻在缅怀厅的石材墙面上,集中陈列。这样,通过不同的陈列手段,就把主次区分开了。
对于重点烈士事迹的陈列,还要根据每一位烈士事迹的特点,在陈列和宣传上有所侧重。如:陈潭秋、毛泽民、杜重远、林基路等烈士在新疆局势急转而下的极端恶劣条件下,尽心竭力地开展工作,直至惨遭新疆督办盛世才的杀害,是重点;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烈士在敌人的法庭上大义凛然、遭受种种酷刑却始终坚贞不屈,是重点。
革命烈士事迹 篇4
王朴生于1929年,牺牲于1943年,河北省完县人。他生长的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11岁时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14岁。王朴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芦沟桥事变,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在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村子里,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拱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朴吧?”。王朴理都不理这个狗汉奸。“你一定知道八路军的东西藏在那里,说出来就放你回家。”“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你鬼子和狗汉奸!”王朴面不该色得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说,你不说死了死了的!”王朴面对日本鬼子强盗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领着儿童团团员宣言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于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就这样,王朴英勇的为自己的祖国献出年轻的生命。
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杨靖宇
杨靖宇是我党我军优秀的高级军事指挥将领。他原名马尚德,字骥生。1905年出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7月,任中共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等职。他率部长期转战于长白山麓、松花江、鸭绿江畔,活动足迹遍及30个县,是我国的英雄。
杨靖宇牺牲前五天。“讨伐队”将已无力奔跑的杨靖宇包围在一片小树林中。他们逐步逼近到50米处,喊话劝降,对方“连答应的神色也没有,依然用手枪向讨伐队射击”。日军见生擒困难就猛烈开火,有一弹击中胸部,对方才“被打倒而绝命”。日军根据追踪估算,认为他缺粮已有半个月,完全断粮也至少在5天以上,能够在零下20摄氏度且没有房屋的山林中坚持下来简直不可思议,于是将遗体送到县医院解剖。当肠胃被切开后,看到的只是草根和棉絮。日本军官狠狠地说:“算他是支那的一条好汉!”日本关东军在烈士殉难处破例举行了一个祭奠仪式和对躯体的葬礼,以杨靖宇的顽强为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人民政府将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赵一曼
在1935年11月,赵一曼率领的部队被日伪军包围,她要团长带队突围,自己担任掩护,左手手腕中弹负伤。她在村里隐蔽养伤被敌人发现,奋起迎战时左大腿骨被子弹打穿,因流血过多昏迷而被捕。她被押到哈尔滨伪滨江省警务厅受刑后几度昏迷,仍坚贞不屈。她生命垂危时,日寇担心死去得不到口供,把她送进哈尔滨市立第一医院监视治疗。负责看守她的伪满警察董宪勋和医院女护士韩勇义,都为她的英勇所感动,又听她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于是决心参加抗联队伍。在二人帮助下,她于1936年6月28日深夜逃出哈尔滨,朝抗日游击区的方向走。伪骑警队在第三天凌晨追上了她们乘坐的马车,赵一曼再次被捕。敌人反复折磨了她一个月,她只是怒斥敌人:“你们可以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员的信仰!” 赵一曼负伤被捕解到哈尔滨后,日寇和伪满的警察头目立即对她进行审讯。此时,她伤口不断流出的鲜血湿透了棉衣,依然滔滔不绝地痛斥日寇侵占中国东北的暴行。负责审讯的日本特务恼羞成怒,竟用竹签从她的指甲缝中钉进去,用鞭子狠戳赵一曼的伤口,使她几次昏死过去。日寇将她送到医院,伤势刚好一点,日寇又在病床前审问,赵一曼依然坚不吐实,日寇拳打脚踢,她的伤口再度破裂,又昏迷过去。医护人员甚至包括看守的警察都对她产生了敬佩。
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董存瑞
生辰:1929年10月15日 祭日:1948年5月25日
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臵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黄继光(1930~1952)
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农历1930年11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六七岁时父亲因受地主欺压,病恨交加而死。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1949年冬,家乡解放,村里组织起农会,黄继光不但成为农会第一批会员,积极斗争地主,还当上了村里的民兵。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停止复员并大量征兵。1951年3月,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
到朝鲜前线后,黄继光被分配到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任通讯员。1952年4月,部队到五圣山前沿阵地接防,本想杀敌立功的黄继光却被分配到了连队后勤。经过副指导员细致的思想工作,黄继光明白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样样工作都干得很出色。1952年7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经上级批准,他荣立三等功一次。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黄继光的英雄壮举,获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高荣誉——他被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另一特级英雄是杨根思);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黄继光最后长眠于沈阳市北陵烈士陵园。
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赵尚志
1925年考入哈尔滨许公工业学校。同年“五卅”运动中,积极开展募捐、抵制日货等活动。同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因参加反帝爱国斗争,被校方以“不守校规”之名开除学籍。同年11月,赴广州考入黄埔军校。1926年3月,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后,曾积极参与抗议活动和营救被捕的中共党员。同年夏到哈尔滨,领导进步青年进行革命斗争。1926年底至1930年4月,曾2次被捕,在狱中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经营救出狱。1932年初,负责中共满洲省委军委工作。曾与杨靖宇等到工厂、学校宣传抗日,组织工人、学生参加抗日义勇军。1933年10月,任珠河反日游击队队长。1934年2月后,历任东北反日联合军司令、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等职。在东北地区早期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作出了重大贡献。1942年2月12日,率部袭击梧桐警察分驻所,战斗中,为内奸打伤,昏迷中被敌逮捕,后英勇牺牲。时年34岁。
中国革命先烈——李大钊
李大钊同志1889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那时,中国正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和封建统治愈益腐朽而造成的深重灾难之中,国家和民族濒于危亡的边缘。进入二十世纪,辛亥革命爆发、新文化运动涌起,特别是五四运动的发生,使中国社会出现了曙光初现的变化。李大钊同志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走上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
1913年,他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1916年回国后,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精神,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他和他的战友们改造旧中国的决心和激情,有力激发了当时中国青年的蓬勃朝气和进取精神。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同志备受鼓舞,连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和演讲,热情讴歌十月革命。他以敏锐的眼光,深刻认识到这场革命将对二十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划时代的影响,也从中看到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中国人民求得解放的希望。在宣传十月革命的过程中,他自己的觉悟得到迅速提高,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并且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1919年,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李大钊同志热情投入并参与领导了五四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和运动之后,他更加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做了大量工作。他在《新青年》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1920年3月,李大钊同志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秋,他又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李大钊同志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同志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地区党的工作,在北方广大地区领导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建立党的组织。
1922年8月到1924年初,他受党的委托,几次往返于北京、上海、广州之间,同孙中山先生商谈国共合作,为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作出了重大贡献。他领导北方党组织发动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军阀斗争,猛烈冲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和北洋军阀统治。
1927年4月,在反动军阀的白色恐怖中,李大钊同志在北京被捕入狱。他受尽各种严刑拷问,始终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惨遭反动军阀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中国革命先烈——刘胡兰
刘胡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现已更名为刘胡兰村)。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被分配到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并成为中共候补党员。1946年秋,国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不到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刘胡兰配合武工队队员将石佩怀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道:“一个样”。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中国革命先烈——邱少云
邱少云(1931~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出生于四川铜梁县(1997年后属重庆市)关建乡的一个贫农家庭。15岁那年被国民党抓去当兵,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赴朝鲜作战。
1952年10月,为打击在上甘岭的美国和南朝鲜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9连战士邱少云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12日上午,敌机向其所在的潜伏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燃烧弹。飞迸的燃烧液燃遍他全身。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邱少云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一动不动。他双手深深地插进泥土里,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直至壮烈牺牲。
战后,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文艺工作团赠给特等功臣邱少云烈士锦旗上写道:“献给中国人民志愿军伟大战士邱少云永垂不朽”。志愿军第15军全体指战员献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祖国人民的光荣”。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四川省抗美援朝分会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光荣之家”。四川省军区司令部、政治部给邱少云烈士的家属的锦旗上写道:“伟大人民的战士,英雄不朽的功绩”。为了表彰邱少云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的革命意志,被中国共产党志愿军某部委员会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于1952年11月6日给他追记特等功,1953年6月1日追授他“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同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议会常务委员会授予“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勋章、一级国旗勋章,并将邱少云的名字刻在金化西面的391高地石壁上:“为整体、为胜利而牺牲的伟大的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中国革命先烈——罗盛教
罗盛教,1931年生,湖南省新化县人。原名雨成,新化县松山乡人。少时在维新、文德小学读书,后因家贫辍学。1945年冬,去乾城县所里镇(今吉首)叔父家。翌年春,入省立九师附小就读。1947年,考入省立九师,毕业后升入省立十三中学高中部求学,并改名罗盛教。
由于家境贫寒,罗盛教11岁时才上小学,只念了一年半就失学了。为了有口饭吃,父亲将他送去当了道士。14岁那年,他不得不到镇上叔叔开的杂货铺帮工。
1949年,罗盛教的家乡解放了。这年11月,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湘西军政干部学校的一名学员。罗盛教文化程度较低,听起课来感到吃力,抓不住重点,笔记记不全。为了不掉队,每次下课后,他都要将别人的笔记借来,和自己的笔记对照,查缺补课,然后用钢笔工工整整地抄写一遍。在建校劳动中,需要将倒在河中的一棵树抬到岸上搭桥用。罗盛教第一个跳进冰冷的河水中。在他的带动下,全班二三十个同学都跳进河里,终于将树拖上了岸,搭起了桥。1950年2月1日,罗盛教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1年4月,罗盛教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并随部队奔赴朝鲜。
任志愿军第47军141师侦察队文书。在朝鲜他曾参加了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
在朝鲜的日子里,罗盛教时时感到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他和驻地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的老乡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经常帮房东大妈担水、劈柴,乡亲们都夸奖罗盛教是好样的。1952年1月2日清晨,罗盛教和战友宋惠云一起去河边练习投掷榴弹。正值隆冬季节,河面已被厚厚的冰雪盖住,几个儿童正在滑冰,笑声阵阵。忽然,传来了呼救声,有人掉进冰窟窿了!罗盛教抓起自己的帽子,往地上一扔,一弯腰,直冲过去。他一边跑一边飞快地脱掉身上的衣服,接着跳进了冰河里。过了好一会,罗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气,又钻进水里。又过了一会,罗盛教终于将落水的孩子托出水面。当那少年两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时,突然,哗啦一声,冰又塌了,少年连人带冰又落入水中。这时罗盛教全身已冻得发紫,体力已快消耗殆尽,但他却又一次潜入水中,好久,才用头和肩将少年顶出水面。这时宋惠云已将一根电线杆拖到河边,少年抱住电线杆被拉上了岸。人们急切地等待着罗盛教,然而,他却再也没有上来。为了救落水的朝鲜儿童,罗盛教英勇献身。
全村老百姓都赶到了河边,沉痛哀悼这位英雄的志愿军战士。村民们将罗盛教安葬在村庄边的佛体洞山。
1952年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罗盛教追记特等功,同时授予“一级模范”、“特等功臣”的称号。同年4月1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决定追认罗盛教为“模范青年团员”。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及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
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
王二小牺牲时才七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王二小的动人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创作了后来传唱全中国的著名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八女投江的抗日小英雄王惠民
1925年生于黑龙江省林口县刁翎镇的四合村。因父亲“王皮袄”参加“抗联”并任第五军军部副官,房屋被日寇烧毁。她和弟弟妹妹们跟着妈妈到处躲避日伪汉奸的追捕,王惠民12岁时就随父亲上山参加“抗联”第五军。不久,她爸爸英勇牺牲了,小惠民在战场上表现更加英勇。1938年10月下旬在乌斯浑河激战中,她为祖国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献出宝贵的生命,当时只有13岁。
左权一腔热血洒太行
1942年5月25日凌晨,一场激烈的战斗在山西辽县(今左权县)展开,3万日军精锐部队将八路军总部包围于辽县麻田以东的南艾铺一带。
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八路军总部领导当机立断,分兵突围。几经搏杀,八路军总部安全突围。但是,年仅37岁的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在率领部分机关干部突围时,不幸壮烈牺牲。作为八路军的高级将领,左权放弃了一切个人突围的机会,舍生取义,尽忠职守,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太行山脉。敌人退去后,总部警卫连战士登上十字岭,买了附近老乡的棺材,找到了左权的遗体并就地掩埋。但左权的英灵并没有得到安息,日军截获到我方“左权失踪”的电报又杀了回来,在十字岭挖出了左权的棺材,打开后给遗体照了相,登在了敌伪报纸上。敌人的暴行一时间让山河失色,大地举悲,复仇的呼声响彻华北。
雷天明烈士事迹简介 篇5
雷天明(1916年4月----1947年2月),湖北房县人。雷天明同志出生在一个旧知识分子家庭,成长在兵荒马乱的时代。四岁母亲去逝,九岁父亲被害论为孤儿。由其叔父抚养,并接往武汉求学,接受了进步思想的影响。
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初,天明同志回到房县在中共鄂北党组织负责人安天纵、左觉农领导下开展工作。193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秘密发展党的组织,团结影响了一批房县进步青年奔赴延安和中原解放区。
1940年2月,被党组织派往鄂豫边区新四军部队工作,先后担任新四军五师政治部秘书。十五旅四十三团政治部主住,鄂中军分区政治部联络部长,鄂中军分区统战部长,中原军区二纵政治部联洛部副部长等职。
1946年6月,在国民党部队的大举进攻下,中原解放区部队向鄂北突围,雷天明同志放弃化装北上机会,主动要求随部队突围西进。部队突围到鄂西北地区后,在房县上龛成立鄂西北军区,展开部队就地开展游击战争,开辟鄂西北革命根据地。雷天明先后在竹山、房县、保康交界山区创建两竹房革命根据地,开反清剿的武装斗争。
温生才烈士事迹 篇6
温生才生平
温生才是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1870年生。幼时丧父,靠寡母抚养,被人诱到南洋荷属殖民地做童工,归国后做过仆役,当过兵。清廷腐败、社会黑暗,温生才不愿接受这现实,逃避到南洋霹雳埠锡矿做工。1907年,受革命党人的号召,他开始正视现实,决心参加反清的革命行列,不久就加入了同盟会。温生才与同志组织了广益学堂,研究革命的方法。1910年同盟会在广州组织新军起义,失败的消息传到海外,激发他回国从事革命活动。1911年1月,温生才回到广州,携带手枪在广九火车站工作,伺机行事。”
温生才英勇事迹
新任广州将军孚琦其人不学无术,只知游乐,但镇压革命却很卖力。当时,革命党许多次失败都是被水师提督李准镇压的。因此,革命党部署,要在3.29起义前,除掉李准。3月初十,清朝官吏要到广州郊区燕塘观看飞机试飞。温生才估计李准会路经东较场,于是就埋伏在附近的酒楼准备下手。当官轿来到咨议局门前时,温生才从茶楼疾飞而出,手持手枪,直冲轿前,并大喊“革命党来了!”抬轿的旗兵被吓得鸡飞狗走,他随即掀起轿帘一看,原来不是李准,而是镇粤将军孚琦。温生才为了杀一儆百,向孚琦连开四枪,孚琦当即倒弊在轿内。温生才从容离去,后不幸被巡警跟踪拿获,英勇就义。杀一个孚琦,固然无济于事,但借此以为天下倡,而且可以杀一儆百。但是杀一儆百的政治影响,可以广泛地唤起人民的革命热情,而足以使一切独夫民贼、贪官污吏胆寒。
烈士精神永存
烈士事迹心得体会 篇7
一直生活在幸福生活中的我们,似乎已淡忘为了革命捐躯的那些人们!二十四烈士、叶挺、杨靖宇、黄励、刘胡兰、江姐……
生活在幸福里的我们,往往会将历史忘却。但这些鲜红的名字,却时时提醒着我们,不要忘却历史!不忘那伟大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胜利!
革命先烈们!是他们,用鲜血写成了一个又一个的传奇,是他们,让我明白了什么事坚韧不拔的不屈精神,什么是英明勇敢!
出生于富商家庭的刘国志,当亲友得知其被捕后,利用上层社会关系解救他,其五哥买通特务头子营救,只要他在悔 过书上签字,脱离共产党便可以摆脱这地狱般的痛苦煎熬!但他断然拒绝了!并不是他不珍惜生命!并不是他不渴望自由!而是他在亲情与酷 刑、生与死之间的选择中,他毅然选择了后者!他说:“我没有玷污党的荣誉,我死而无愧!”“有党在,我就等于没有死!”的这种革命信念。“生命曾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为了党和新中国,许许多多的年轻人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国民党太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以为用酷 刑(如用鞭子抽、残忍的电刑等)便可以使人屈服!他们错了!
年轻人是不断会加入共产党的,而国民党却以为杀了一个,就有一片会屈服!难道这是杀鸡给猴看吗?!错了!这种坚定的革命信念是不可能所被抽几下辫子,杀几个人所磨灭的。
联系到革命,我不禁要问:为什么孙中山要革命,但蒋介石却要反 革命!他们不都是国民党吗?其实,蒋介石的观点与孙中山的观点是大不相同的原因是,他们的环境不同:孙中山是处于腐 败的清朝政府,看遍了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的生活,所以他立志要_这鱼肉百姓的清朝政府!而蒋介石呢?生活在民国已建立之时,突然有个组织要站起来反对他,他肯定要镇 压下去。
关于张超烈士的事迹(推荐) 篇8
张超,30岁,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正营职中队长,一级飞行员。
2016年4月27日,张超在驾驶舰载战斗机进行陆基模拟着舰接地时,突发电传故障,危机关头,他果断处置,尽最大努力保住战机,推杆无效、被迫跳伞,坠地受重伤,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张超是“海空卫士”王伟生前所在部队优秀的三代机飞行员,全团6名“尖刀”队员中最年轻的一员,曾数十次带弹紧急起飞驱离外军飞机。
事故发生后,张超在送往医院的过程中,团长张叶一直陪在他身边,清楚记得张超说的最后一句话:“团长,我还能不能飞”。
张超走了,留下刚刚满两岁的女儿和妻子,带着深深的遗憾走了,再有半个月就要着舰飞行了,这一直是他最大的心愿。
面对张超,《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时文潮说,我们必须牢记每一位军人的牺牲,都是在为国家换来更多的安宁和幸福。
【201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材料:张超】
“我就是冲着王伟来的!”
——2009年,张超主动申请去“海空卫士”王伟生前所在部队——海军航空兵某团。报到的时候,张超说的第一句话,让时任团长邱伯川精神为之一振。
“我喜欢干这个事情,一直想干,我也知道它很危险,我能克服困难!”
——参加舰载机飞行员遴选时,张超对考核的领导这样说。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的梦想就是飞中国最先进的机型,挑战飞行生涯中最顶尖的水平。
“舰载机再危险也得有人飞,你不飞、我不飞,中国航母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形成战斗力?!”
——航母舰载机飞行作为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重要一步,其未知性、风险性,会令一些人望而却步;而其开拓性、挑战性,会令另一些人怦然心动。张超属于后者。
“此时此刻,我最想感谢的,是我的战友,他们正替我巡逻在祖国的蓝天,所以我才能在这里幸福的举办婚礼。”
——2011年农历正月初五,婚礼前一天,张超结束飞行训练后匆忙赶回老家。婚礼后第二天,还没等亲朋好友走完,张超又匆忙返回部队,执行春节执勤任务。
“咱家虽然不富裕,但也要尽力帮帮乡亲们,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管走到哪,我都是咱们村的孩子,如果钱不够,我自己还愿意再凑些。”
——在岳阳市筻口镇南沅村出村的公路旁,立着一块镌刻着修路捐款人名字的石碑,张超父亲张胜华捐款3500元,清晰地被刻在碑上。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刻着张超父亲名字的这笔钱,是张超分两次捐赠的。
“不管你得的是什么病,我答应一定要娶你,今后的每一天,都让我来照顾你”。
——在2010年,恋人张亚被诊断为“红斑狼疮”,这是一种很难根治的病,需要长期药物治疗,甚至还有可能导致生育障碍。得知实情后,张超决定拿出所有积蓄为张亚治病,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论多么艰苦,要先治好女友的病。他每天守在张亚身边,端水喂药,寸步不离。
“要是战斗机飞行员都去飞民航了,民航的飞机还能平安飞行吗?”
——民航的工资待遇高,安全性也高,心理压力小。刚谈恋爱时,在民航做空中乘务员的张亚动员男友转业到民航工作。张超对此并不向往,他对张亚说:“军人不能想着安逸,假如都贪图安逸,谁来保卫这个国家?”
“我是不是要死了,再也飞不了了?”
烈士张楠事迹心得体会 篇9
采访前一天,我再三跟武警政治工作部宣传局的甘剑干事确认:能否见到张楠的父母并采访他们?几次得到肯定的回复后,我几乎一夜失眠。
张楠牺牲时,他的姐姐才过世一年,张楠年过六旬的父母在这么短时间內先后送走了自己挚爱的一双儿女。我知道每一次采访都是对张楠父母的伤害,可这个问题又似乎无法避免,难以成眠的我只希望两位老人身体健康,第二天见面,发现二老看起来气色都还不错,悬了一夜的心终于放下了。
年7月末,张楠牺牲的消息刚刚传回国内,很多人并不相信我们的武警战士会牺牲在异国他乡。无怪大家的不相信,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无法想象索马里的战火纷飞。而张楠是武警系统在国外执行警卫任务时牺牲的第一个人。
张楠的妈妈朱丽萍和爸爸张圣林都是朴实而又要强的人。张楠犯的一点小错都会被他们严厉的批评教育,哪怕只是因为放学后饿狠了的张楠吃光了家里仅有的三颗苹果。他们教育张楠的方式或许严厉,但他们对张楠的爱丝毫不比天下任何一对父母少。
张楠灵柩回国时,坚强了一辈子的朱丽萍痛哭失声,一声“楠儿啊!”让无数人落泪。这是只吃了她一个月奶水就因她工作繁忙被送回老家的楠儿,这是温和懂事每逢假期都要看望全家老小的楠儿,这是被战友称为‘铁楠’让她无限骄傲的楠儿,这也是有危险任务永远冲在前方负伤也不让家人知道的楠儿。
朱丽萍曾对张楠说“儿子,你孝顺妈妈不用给妈妈买任何东西,只要能给妈妈尊严就够了。”孝顺的张楠入伍11年来,大大小小的荣誉证书捧回了一摞,两枚三等功军功章熠熠生辉,这是朱丽萍最宝贵的财富。只是谁都没想到,张楠最后带给妈妈的荣誉是“献身使命的忠诚卫士”称号。
回顾张楠的人生履历,参军入伍是他的坚持,续签士官是他的坚持,去索马里执行安保任务更是他的坚持。在张楠想续签上士时,朱丽萍曾特意从老家赶到临沂,劝说张楠回家,看到张楠态度坚决,朱丽萍妥协了。当被问及是否后悔送张楠当兵,是否后悔支持张楠去索马里执行任务时,张楠父母非常坚决的说,“不!”
朱丽萍只是后悔自己的粗心大意。张楠第一次负伤时,曾在视频通话里问她:“妈妈,你看我有什么变化?”朱丽萍说张楠白了瘦了,还批评他总是打哈欠没精神,张楠笑着对妈妈说以后会注意。她不知道,这时张楠因为伤口疼痛,已很久没有睡上安稳觉。
采访结束前,朱丽萍突然对我说:“张楠没走,张楠现在离我们很近。”
“什么?”朱丽萍带着方言的话语让我一愣。
曾杰之烈士事迹(最终版) 篇10
曾杰之父亲曾际川,是丝厂工人。杰之年幼时在前清举人陈祥和学馆读书,因杰之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喜欢诗画,在学时期学业成绩优异。1924年小涌曾氏家族创办忠恕学校,族人推举杰之为校长。杰之痛恨当时国民党反动统治,那时国弱民穷,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他决心使国家转弱为强,组织民众打倒列强军阀,铲除贪官污吏,进行革命建设。时适省农民运动蓬勃兴起,省农运特派员委派黄泽南到小涌,宣传发动农民运动,把农民组织起来。曾杰之同志即响应号召,把小涌农会组织起来,在这同时与曾理生、曾献清(曾义)、曾俊等小涌当地的农民参加中国共产党组织,成立了小涌支部,曾杰之同志任支部书记。1925年下半年到1926年小涌成立农民协会。农会当时成立农军,设有红底白字的农军军旗,军旗左上角有锤子与镰刀,下面是小涌农民自卫军字样。农军每人配有铜鼓帽,上面用黑膝油写上“小涌农民自卫军”字样。每人还配备有蓝底白字的号带和步枪。凡参加农会的人员要交纳2--3角钱入会费,编入名册。农会发给会员证有会微。那时小涌农会曾先后两次派出农军围攻追捕伪五区区长何昌候、副区长劳培言,小涌农会发动群众清算土豪劣绅及掌管太公祠堂的值理,责令其退赔贪污太公祠堂的款项。农会贴出安民告示:“不准任何人盗窃塘鱼和其它农作物。农会坚决维护农民生产利益不受损失。如有损失均由农会赔偿。”
自从1924年小涌忠恕学校创办后杰之利用作为地下活动的秘密联络之通迅站,学校的教师聘请党团员担任。当国共分裂后省委派来薛耀英(改名为陈英)、邱祥霞(改名为邱望)令杰之接任顺德共委领导人。也有在小涌忠恕学校设秘密联络机关。当时由杰之同志供应流亡到此的地下党同志的一切费用,并租赁房屋居住。杰之根据邱望同志的建议,派出一小部分同志前往广州绑架一个反动派。他是专门运输鸦片专员的儿子(邱望是杰之当年在广州知用中学的同学)事后把偷运鸦片的坏蛋捉获后,得到数万之,当作一切活动经费,在经济困难时期亦得到杰之同志说服爱人把金首饰变卖总得白银供给我们作运动经费。后因形势恶化,革命形势处于低潮。杰之夫妇毫不吝啬支持援助革命活动。那时小学教师工资低微,如家人不是出自对革命事业的高度热诚,是不可能有如此慷慨的。直至1928年5月党组织认为杰之当时的社会政治面目逐惭暴露。为了保全革命有生力量,为了杰之个人安全,安排曾杰之与邓公惠同志转移到杏坛桑麻小学任教。同年8月被叛徒出卖,向县伪党部告密。姚常带领反动军警到桑麻乡把杰之、邓公惠与及桑麻小学校长苏运全。农会负责人苏溢、文书苏剑光逮捕解上伪县府。后转解到广州河南南石头惩戒场去,严刑迫供,威迫利诱。杰之始终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其家属为挽救杰之出狱,弄到倾家荡产。最后敌人把杰之、邓公惠、苏剑光等都是中共党员于1928年11月28日在广州遇害,曾杰之牺牲时年公28岁。
上述就关于曾杰之烈士事迹是访问曾杰之侄儿曾荣镜提供。主要由乐从镇新隆乡革命老人陈叙伦口述回忆而来与及节选自《顺德文史》而来的。
注:1.当年小涌创办忠恕学校聘请刘有权、邓公惠、廖朝冠来我村执教,他们均是共青团团员。2.1923年--1924年小涌成立党支部,仅有四个党员:曾理生、曾义、曾俊、曾杰之。
上述资料由小涌小学教师 岑泰来整理
西昌山火消防烈士事迹心得感想 篇11
可现在是和平年代,我们有英雄吗?还需要英雄吗?当然有!当然要!
不管你是什么职业,什么岗位都能成为英雄。在人民危难之时,在祖国需要之时,能够挺身而出,伸出正义之手,都能成为英雄。
学习杜斌丞烈士事迹有感 篇12
第一次看到杜斌丞烈士的名字是在学院的表彰大会上看到学长学姐们光荣的上台领奖时心里感触颇多,杜斌丞奖学金的获得者坐在所有获奖者的前列,全校2万多人就那么几个有资格获得,我对这个奖项充满了好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刚刚入校没多久的我就对自己大学四年的生活订立了目标。
真正意义上的了解杜斌丞先生是在2012年,在即将完成大学学业的最后一个阶段的前夕,我有幸获得了2012本校的杜斌丞奖学金。
2012年10月我们一行7人在王希老师的带领下见到了杜斌丞的孙子杜芳滨先生,第一次见到他,杜先生迎面走来的笑容就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当时并不知道杜斌丞先生的孙子亲自来给我们颁奖,后来在王老师的介绍中才知道这位始终微笑对待我们的先生就是杜斌丞烈士的孙子,心里不由的紧张了几分.但是杜先生很亲切,亲密的与我们交谈,言行中表现出对我们的这些年轻人的喜爱,他利用工作之余还能坚持理念关注年轻一代的成长,这些都让我们从内心里感觉到敬佩。
学院主管这项奖学金的王希老师为了让我们这些90后了解这项奖项的来历、学习老一辈革命领袖的精神,同时为了感谢杜斌丞扶助优秀贫困学生奖学基金会对学校的厚爱,特地派发给我们一个作业,希望通过这个作业了解杜斌丞烈士的事迹,希望我们能怀着感恩的心铭记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
在这个“作业”的驱使下,我从网上查询了杜斌丞先生的一些资料,这个时候我才知道,杜斌丞先生是陕西米脂人,米脂这个地方虽说从来没去过,但是因为舍友有人是榆林的,所以我对那个地方有所耳闻,知道那是“陕北文化县”之一,自古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难怪在米脂深厚的文化底蕴中熏陶出来的杜老先生,会成为一个著名的教育家了。
他支持学生爱国运动,鼓励学生为国效力,为发展地方教育,他倡议、支持兴办了米脂高小、米脂三民二中、榆林女子师范、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延安省立第四中学等学校。
杜斌丞先生不仅仅是一个教育家,还是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之一,积极投身于革命,西安事变爆发时,杜斌丞参与了事变全过程,帮助张学良、杨虎城在政治、组织、策略、民运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946年2月间,杜斌丞从西南回陕,在《秦风日报、工商日报联合版》发表公开谈话,宣布他决心为中国早日实现民主政治斗争到底。杜斌丞的公开谈话在各阶层人士中引起强烈反响,也戳痛了蒋、胡反革命的心窝;1946年7月,李公朴、闻一多先生在昆明先后遇害,杜斌丞岿然不动,怒斥敌人;1947年3月29日,胡宗南侵占延安的第二天,就栽赃诬陷,逮捕了杜斌丞;1947年10月7日,杜斌丞先生在西安的玉祥门外慷慨就义,终年60岁。
杜斌丞先生的一生,是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英勇战斗的一生。毛主席曾称赞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周总理评价他是“鲁迅式的共产党员”。
在网页上看到了杜斌丞先生的照片,他相貌硬朗,笑容温和,还留了两撇八字胡,看起来慈祥又坚毅。看到那些记录他生平的文字,寥寥数语,一笔带过,眼中看到的是文字,脑海中出现的却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人生。
浏览了大量的资料,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就义前两天,杜斌丞寄出的狱中书写道的一段话:“自思三十年来,无日不为民主而奋斗。反动诬陷,早在意中;个人死生,已置诸度外。彼独裁暴力,虽能夺我革命者之生命,绝不能阻挠人类历史之奔向光明,终必为民主潮流所消灭也。惟望人民共起自救,早获解放自由,则死可瞑目矣。请转告诸生至友共同努力,以期实现合理平等之社会国家,则公理正义自可伸张于天地之间。”
三十年来无不为民主而奋斗,不愧于我们后来称之为“民主斗士”。反动诬陷,却是已经早在意中,个人生死本可以挽回,却为了革命事业置之度外,毛泽东主席为杜斌丞烈士的牺牲题写了挽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生”,再恰当不过了!
所谓公理自在人心,得民心者得天下,独裁暴力终究不能猖狂多久,在杜老先生去世短短的2年后新中国成立,新的格局出现,可惜杜老先生没能看到,转念一想又释然,像他那样的“有识之士”(彭德怀称其为有识之士)怎么会没有预见到呢!
历史匆匆走过我们身边,不留一丝痕迹,伟大的思想、灵魂却留在人的心中久久不曾逝去!怀念杜斌丞先生,感谢老一辈革命领袖留给我们的崭新世界,感谢因为他成立的杜斌丞奖学金基金会,感谢所有的正能量让我们坚信我们的未来有无限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