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预防知识讲座

2024-10-08

中暑预防知识讲座(共14篇)

中暑预防知识讲座 篇1

夏天如何预防中暑 防中暑方法

夏天怎么防止中暑

防止中暑办法

1、少吃多餐:一顿饭吃的东西越多,为了消化这些食物,身体发生代谢热量也就越多,特别注意少吃高蛋白的食物,它们发生的代谢热量特别多;

防止中暑办法

2、吃辛辣食物:医师以为,虽然大热天里吃这些东西不可思议,但辛辣食物可以影响口腔内的热量接纳,进步血液循环,致使很多出汗,这些有助于下降体温;

防止中暑办法

3、温水冲澡:最佳是用稍低于体温的温水冲澡或沐浴,特别是在睡前进行;

防止中暑办法

4、多喝水:医师主张少喝酒多喝水,由于酒精可以致使身体缺水,矿泉水或低糖汽水是非常好的挑选;

防止中暑办法

5、防止剧烈运动:剧烈活动将激活身体能量,添加内部温度;

防止中暑办法

6、运用冰袋:可重复运用的冰袋是极好的下降肌肤温度的东西,里边预充的液体有降温作用;

防止中暑办法

7、选好枕具:运用茸毛或绒毛枕头,枕套最佳是棉质的,合成纤维的枕套会堆集热量;

防止中暑办法

8、喝菊花茶:菊花茶可以降温醒脑;

防止中暑办法

9、凉水冲手腕:每隔几小时用自来水冲手腕5秒,由于手腕是动脉流过的当地,这样可下降血液温度。

骏卡充值Q币/jk.htm

中暑预防知识讲座 篇2

1 发病原因

炎热季节放牧、驱赶运动过程中的牛群, 由于头顶部遭受日光直接照射所引发的中枢神经系统机能严重紊乱称为日射病。当牛群在高温、高湿而通风不良的环境中 (如牛只在厩舍内、运输车厢内拥挤闷热) 发生的中枢神经系统机能严重紊乱, 称为热射病。

奶牛过度肥胖, 母牛产后心脏、呼吸机能不全、汗液分泌机能减退 (如老龄、幼龄牛的汗腺机能不全) 、泌乳性能高的奶牛, 加上饮水不足, 易发生中暑。适应性差、耐热能力低的牛群, 更易发生中暑。

2 临床症状

病初迅速出现脑功能迟钝及衰弱, 精神萎顿, 步态不稳, 摇晃不定, 脉快而弱, 张口伸舌, 呼吸增数而困难。病情发展迅速, 严重时可大量出汗, 有昏迷、虚脱的趋势。病的后期心跳加快而微弱, 呼吸疾速, 体温升高可达42℃~43℃, 并呈现兴奋状态, 甚至出现狂暴或显著的神经性抽搐。粘膜潮红, 并逐渐变为蓝紫色, 口腔和舌面干燥;随后变为虚脱而伏卧于地, 呈昏迷状态, 呼吸极度困难, 最后因肺水肿及心肌麻痹而死亡。

高温持续时间较长, 高热使牛体温调节中枢受到严重损害时, 牛除食欲略差;神态稍迟钝外, 一般检查可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但因处于衰竭状态, 所以, 出现牛因心肌麻痹或呼吸突然停止而倒毙。

3 创造适宜的环境

牛舍不清洁最易污染牛体, 既影响其皮肤正常代谢, 又影响牛体健康和牛奶卫生。所以牛舍必须勤打扫, 及时清除粪污, 并集中堆积发酵杀菌。伏天蚊、蝇多, 极易传染疾病, 必须定期喷洒杀虫稀释液, 驱杀蚊、蝇, 此外牛体必须天天刷洗, 以利牛体散热。

牛舍内相对湿度应控制在80%以下, 超过此限对产奶牛危害甚大。舍内湿度来源于大气湿度 (占10%~15%) , 产奶牛呼吸道和皮肤的蒸发水气 (占70%~75%) 及地面蒸发的水气。所以牛舍污物、积水必须及时清除, 通风必须良好。如常开门窗, 安装风扇等, 以利湿气排出。

保持牛舍 (包括挤奶场所、运动场) 凉爽, 对产奶牛健康, 提高产奶量非常重要。根据地区气候特点, 通常采用如下方法降温:运动场内建凉棚, 并植树遮阳, 减少太阳辐射, 但植树不可太密, 以免影响通风, 有条件也可使用黑色遮阳网;经常打开门窗;有条件可安装电风扇, 在特热地区还可增加喷淋和湿帘;舍内适当减少饲养产奶牛头数 (减1/10) 。

4 调整日粮结构

伏天产奶牛日粮适宜多喂优质粗饲料, 如青草、青贮、青干草以及胡萝卜等青绿多汁饲料, 适量喂些糟渣, 以利产奶牛防暑降温;在精料中可增加一些豆类和玉米, 使蛋白质含量提高到4%;添加全棉籽等, 使脂肪含量提高到5%左右, 并补喂1.5%碳酸氢钠和0.8%氧化镁;钾、钠、镁在日粮干物质中含量分别达1.50%、0.50%和0.32%, 以弥补因呼吸和排汗增加所导致的矿物质流失。

5 保证充足纯净水

伏天出汗多, 一定要饮足水。同时, 一次饮水不宜过量, 每天应多次饮水或安装自动饮水器, 供产奶牛自由饮水。必须加强对饮水卫生的管理, 重视对饮水的理化、生物安全指标的监控, 才能保证奶牛健康。

6 调整饲喂时间

选择适宜饲喂时间, 中午温度较高, 产奶牛食欲差, 最好早晚多喂料, 以提高采食量, 满足奶牛营养需要。延长饲喂时间, 增加饲喂次数, 夜间 (晚上12点以后) 补喂1次精料。改变挤奶时间, 中午最热时不宜挤奶。适时放牛休息, 下午放牛应改在地热散发之后, 以免奶牛受地热和本身热量双重影响而导致中暑。适时放牧, 放牧牛上午宜早出早归, 下午晚出晚归, 中午让牛休息。

7 加强疾病防控

消灭蚊、蝇。伏天蚊、蝇多, 干扰产奶牛休息, 还容易传染疾病, 可用1.0%~1.5%敌百虫药水喷洒牛舍及其环境。牛舍内外环境及料 (水) 槽、工具等每隔3~5d应消毒1次;产房每次产犊都要消毒;门口设消毒池, 禁止车辆、行人随便进入场内, 严格执行消毒制度。严格执行饲料质量检查, 青贮出窖、干草进槽, 均应严格质量检查。乳房炎、子宫炎、腐蹄病和食物中毒等症, 是伏天多见病, 必须分别采取如下预防措施: (1) 坚持用1%~3%次氯酸钠溶液浸泡乳头; (2) 母牛产后15d检查1次生殖器官, 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3) 洗刷牛蹄2次/月, 涂以10%~12%硫酸铜溶液; (4) 刷洗食槽1次/d, 不喂发霉变质和农药残留污染严重的饲料。

8 对症治疗

牛中暑后, 精神沉郁, 四肢无力, 步态不稳, 时立时卧, 狂躁不安, 测试体温高达42℃以上, 手摸皮温增高, 全身出汗, 呼吸困难, 心律不齐。应及时将奶牛置于阴凉处, 进行降温和对症治疗, 并注意治疗并发症。

用冷水浇患牛全身或用大风扇吹患牛头部, 也可用酒精降温。如果出现肺水肿, 可按0.5~1.0mg/kg的剂量使用速尿, 心跳超过100次/min以上, 静脉缓慢输入钙剂;对未怀孕牛可使用激素类药物, 如地塞米松;呼吸困难者, 按0.048mg/kg.bw使用阿托品, 2次/d。

自制冰茶药解救牛中暑。挖鲜蚯蚓150~250g, 鲜大黄根500~1000g, 捣碎如泥, 加清水2.5~10.0kg拌匀, 将其放入家用冰箱中冷冻备用。

中暑预防知识讲座 篇3

随着家用轿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庭购买了私家车,人们的生活不可避免地与汽车产生关系。这也使得幼儿遗忘在车内的概率大大上升。炎热的夏天,封闭的车箱就像一个蒸笼,孩子被遗留在车内的悲剧却一再重演,让人揪心。杭州市急救中心医教培训科科长鲁美丽提醒各位家长应该引以为戒,她说,爱他,就别把他单独留在车内,哪怕只是一分钟!

太阳暴晒时,车内温度有多高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当气温达到35摄氏度时,阳光照射15分钟,封闭车厢里的温度就能升至65摄氏度,在这样的环境里待上半小时就能致命。

2013年有媒体做了个实验,在夏天下午1点半到3点半之间,将一辆车放在没有遮挡物的地方曝晒2小时,结果显示:仪表台温度最高为84.8摄氏度,方向盘温度为68摄氏度,主驾驶座椅温度为66摄氏度,空调出风口为64,6摄氏度。

高温的结果是车内打火机等物品爆炸,甚至可能引起汽车自燃。所以提醒各位车主,夏天车内不要放置打火机、香水等危险物品。

还有研究表明,车内温度越高,驾驶者反应越慢。温度每升高5摄氏度,驾驶者犯错误的概率就会提高50%,反应时间将减缓22%。同时,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也会损害车内人员的皮肤,加速车内饰、仪表盘等的老化。所以夏天尽量不要让自己的爱车停在阳光下曝晒。

温度太高,车内中暑会要命

鲁美丽科长说,汽车长时间被阳光直射曝晒时,一旦不通风,里面就成了“闷罐”,呆在里面休息容易中暑。持续闷热会使人的皮肤散热功能下降,而且红外线和紫外线可穿透皮肤直达肌肉深层,体内热量不能发散,此时热量集聚在脏器及肌肉组织,引起皮肤干燥、体温升高、导致汗出不来,进而伤害到中枢神经,出现局部肌肉痉挛、高热、无汗、昏迷、抽搐、呼吸衰竭,直至死亡。一旦中暑病人进入昏迷状态,也就是表明大脑功能已受到严重损害,病情极其危重,如不及时处理就会死亡。

对于儿童来说,密闭的车厢则更危险。日本研究人员通过模拟实验证实,在汽车车厢内温度达到45摄氏度的情况下,如果把3岁幼儿放在车内置之不理,只需13分钟孩子就会中暑。在美国,从1998年到2010年,发生253起幼儿被遗忘在车内的事件,平均每年20起。据《今日美国》杂志近日报道,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表示,车内中暑是美国14岁及以下儿童在汽车非撞击事故中死亡的第一大原因,2013年美国共有44名儿童死于车内中暑,2014年减少至31名。

此外,儿童被留在车内还可能会发生以下危险:密闭的车厢内空气不流通,孩子可能因为缺氧窒息,也可能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另外年幼的孩子会因为空间密闭产生极度恐惧心理,导致机体出现严重紊乱,发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功能失调。

发现车内有人中暑后尽快转移至通风环境并拨打120急救电话

那么,如果我们看到有孩子被单独留在高温的车里,我们该如何处理呢?杭州市急救中心医教培训科科长鲁美丽说,请及时报警并拨打当地急救电话。如果遇到被锁在车上的孩子已经昏睡过去,应该第一时间想办法打开车门,将孩子解救出来;同时报警和呼叫救护车;然后将孩子移至阴凉的环境,检查他的状况:如果有反应有呼吸,给孩子喝凉盐水,没有盐水时也可以喝水,并用凉水打湿他的身体以帮助降低体温;如果没反应也没呼吸,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鲁美丽科长提醒读者,高温季节,外出乘车也要注意预防中暑的常识。如果发现车内乘客中暑,症状轻微的表现为头晕、乏力、恶心,要尽快将中暑者脱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通风的环境,将其衣领解开,多饮凉盐水,并采用冷毛巾敷身体、往身体上洒水等物理方法降温。当中暑严重者出现昏迷、抽搐等症状时,必须送医院急救或者拨打120急救电话。

另外,驾车者自己也要当心。如果驾车者从空调房骤然进入高温下的汽车里,温差太大,也容易引发中暑。通常驾驶员会在驾车一段时间后才出现中暑症状,发现中暑后,驾驶员应尽早下车找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让自己放松下来。平时最好在车里准备些可以舒缓暑症的用品,如风油精、藿香正气水、含盐分的清凉饮料等。如果处理及时,往往可以在数小时内恢复。重症中暑者,最好立即就医,避免严重事故的发生。

车内中暑不止发生在夏天

很多人认为,车内中暑只会发生在酷热难耐的夏天,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国内外有很多案例表明,即便在春秋季,车内也可能发生中暑。

国外通过实验得以证实,在27摄氏度的车外气温下,检测到汽车在太阳下60分钟内,车内气温从初始的27摄氏度上升到50摄氏度,车内温度足足上升了23摄氏度,其中的80%是在头30分钟。当户外温度达到30摄氏度左右时,不用10分钟车内便能达到致命的高温。

因此,各位爸妈应充分认识到:不仅是夏季,即使是春秋季,把孩子单独留在车内都是极其危险的行为。

爱他,就别单独把他留在车内

粗心的看护人把幼儿遗忘在车内的情形时有发生,如何防范类似的悲剧不再重演?

鲁美丽科长提醒家长,绝不要将婴儿或幼儿单独留在车上,在车窗半开或引擎还在运转且开着空调情况下也要慎重。如果是新手父母,还没有适应家里多了一位新“成员”,或者是比较粗心大意的男士,要想办法提醒自己车上有孩子,例如可以把钱包或手提箱放在后座上,确保下车时孩子不会意外留在车里:平时在司机视线里摆个孩子最喜爱的玩具,提醒车内有孩子。养成锁车离开前,前前后后检查车内的习惯。绝对不要让孩子在无人看护的车里玩耍,教育他们车内不是玩耍的地方。始终锁好车门和后备箱,并将钥匙放在孩予够不到的地方。

知识链接;儿童乘车安全注意事项

在车上安装儿童安全坐骑

儿童特别是2~5岁的小朋友,一定要在车后座上安装安全座椅。孩子坐好后,父母帮助系好安全带。

14岁以下孩子不要坐在副驾驶位置

建议不让孩子坐副驾驶位置。14岁以下儿童必须坐在后排,身材娇小者应该坐在安全座椅上。

不要让孩子在车内玩耍

有些孩子很调皮,喜欢在车内动动这里,碰碰那里,无意中可能会打开什么装置,甚至是车窗车门,非常危险。

不要让孩子自己上下车

一来孩子年龄小,力气小,开门容易回弹伤到孩子,夹着手。二来现在马路上车辆太多,孩子有时不注意看周围路况,很容易被其他车碰到伤到。

别让孩子把身体探出车外

有的孩子乘车时喜欢把手、身体探出车外,甚至把头探出天窗。这时如果家长不注意或者汽车自动关闭窗户,就会夹伤孩子,甚至发生更严重的后果。

车内温度合适

一般来说,车内温度应该维持在22摄氏度左右,因为这个温度值是人体感觉最舒适的。如果车上有老人或小孩,则应把温度定在25摄氏度左右更为合适。

夏季如何预防中暑 篇4

中暑是人体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出现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症状的总称,是热平衡机能紊乱而发生的一种急症。

出行躲避烈日

夏日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10时至16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

还要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

此外,在炎热的夏季,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一定要备在身边,以防应急之用。

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应少穿化纤品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

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

别等口渴了才喝水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已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

另外,夏季人体容易缺钾,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钾茶水是极好的消暑饮品。

夏天的时令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至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

另外,乳制品即能补水,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之需。

保持充足睡眠

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9个习惯 “催生”中暑

1.坐木

俗话说:“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夏日气温高,湿度大,木头——尤其是久置露天里的木料、椅凳等,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会向外散发出湿热,使人身体不适。因此,夏天不要长时间坐在室外木质器物上。

2.多吃冷食

炎热夏季,如果胃肠受到大量冷食的刺激,会加快蠕动,缩短食物在小肠里的停留时间,影响人体对食物营养的吸收。同时,由于夏季气温高,体内热量不易散发,胃肠内的温度也较高,如果骤然受冷刺激可导致胃肠痉挛,引起腹痛。所以,为了保证营养均衡,减少肠道疾病,夏日应该注意节制冷食。

3.夜晚露宿

盛夏时节,人身上的汗腺不断向外分泌汗液,以散发体内的热量。睡着后,机体处于放松状态,抵抗力暂时下降,此时如果正值夜晚,气温下降,露水加身,就容易导致头痛、腹痛、关节不适,并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夜晚露宿还易被蚊虫叮咬而染上疾病,如乙型脑炎等。因此,夏日最好不要露宿。

4.缺少午睡

夏季昼长夜短,气温高,人的新陈代谢旺盛,消耗量也大,容易疲劳。加上夜间炎热,睡不安稳,常导致睡眠不足。因此,适当的午睡可使身体各系统得到休息,对健康大有裨益,是预防苦夏的一项好措施。

5.电风扇吹得过久

电扇吹得过久会破坏出汗的均衡状态,使人感到头痛、头昏、腿酸手软、全身不适,严重者还可能诱发其他疾病。盛夏之夜开着电扇入睡,更容易受凉。尤其老年人和儿童更应注意。

6.室内外温差过大

空调能给人带来舒适的环境,但如果室内外温差太大,人对这种温度变化会难以适应,容易“感冒”。而且如果室内外温差太大,不注意室内通风换气,会使室内空气混浊,以致各种病原微生物滋生,造成人的机体抵抗力降低,易患疾病。因此,夏天使用空调时,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最好在5℃~8℃之间,最大不能超过10℃。

7.“快速冷却”

炎炎夏日,人们外出归来为尽快消汗除热,往往喜欢冲冷水浴来“快速冷却”。但由于人在阳光下吸收了大量的热量,如此“快速冷却”,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体内热量不能散发而滞留体内,引起高热。而且这样还会致使脑部毛细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甚至引起休克。因此,正确的方法是先将身上的汗擦干后再冲洗,千万不可“快速冷却”。

8.渴极急饮

夏天出汗多,有人往往一下子要喝进很多水。岂不知,这样会增加心脏负担,使血液浓度下降,出现心慌、气短、出虚汗等现象。故渴极不宜急饮,应先喝少量的水,停一会儿再喝。

9.用饮料代替白开水

汽水、果汁、可乐等饮料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及电解质,这些物质会对胃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如大量饮用,还会增加肾脏过滤负担,影响肾功能。因此,夏季不宜多喝饮料,最好是喝白开水,尤其是儿童和老人,更应少喝饮料多饮水。

中暑急救牢记5字诀:搬擦服掐补

夏季中暑应该怎么急救呢?

专家指出,中暑常发生在高温和高湿环境中,对高温、高湿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是致病的主要原因。在气温大于32℃、湿度大于60%的环境中,由于长时间工作或强体力劳动,又无充分防暑降温措施时,极易发生中暑。

此外,在室温较高、通气不良的环境中,年老体弱者、肥胖者、儿童及孕产妇耐热能力差,也易发生中暑。

中暑的表现: 中暑者一般表现为体温升高、乏力、眩晕、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脉搏和呼吸加快,面红不出汗、皮肤干燥,重者出现高热、神志障碍、抽搐,甚至昏迷、猝死。

中暑的急救:

1、现场判断

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和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轻症中暑: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和脉搏增快等表现。体温往往高于正常。

重症中暑:是中暑类型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危及生命。重症中暑可分为三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2、救治机理

正常人体温保持相对稳定是产热和散热平衡的结果。中暑是因为环境高热多湿,机体吸收的热与产生的热大于散发的热,体温因此骤升,从而对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引起广泛性器官功能障碍。

急救时应先帮助机体散热、降温,再根据中暑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或心血管系统等病变,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

3、急救步骤

搬——转移病人:迅速将病人搬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用扇子和电扇扇风,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领裤带,以利于呼吸和散热。

擦——物理降温:用冷水或稀释至40%的乙醇(酒精)擦身,或用冷水淋湿的毛巾或冰袋、冰块置于病人颈部、腋窝和大腿根部腹股沟处等大血管部位,帮助病人散热。

服——使用药物:在额部、颞部(太阳穴)擦拭清凉油、风油精等提神醒脑药,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解暑药。

掐——按摩穴位:若病人昏迷不醒,则可用大拇指按压病人的人中、合谷等穴位。

补——补充体液:病人苏醒后,给予淡糖盐水以补充体液的损失。

如果病情严重,要拨打120。

特别注意:经解救清醒后的病人,必须在凉爽通风处充分安静休息,因为此时体内的抗中暑机能处于疲劳状态,若重回炎热的环境或参加体力活动,会引发比前次中暑更加严重的后果。

中暑的预防:为了避免中暑,在高温天气,应做到:对年老体弱等重点人群应重点保护,营造一个舒适的小环境,室内要通风,尽可能把室温降至26~28℃,室内外温差在8℃以内。要保持情绪稳定,注意膳食的调配,饮食宜清淡,多饮水。

中暑之后,人体非常虚弱,在恢复过程中需注意饮食。

1.忌狂饮水。中暑病人应采用少量、多次饮水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ml 为宜,切忌狂饮。因为大量喝水不仅会冲淡胃液而影响消化,还会引起反射性排汗亢进,导致体内水分和盐分进一步大量流失,严重时可促使热痉挛(抽风)的发生。

2.忌油腻韧性食物。

3.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中暑后,大多有脾胃虚弱之象,大量食用生冷食物会进一步损伤脾胃阳气。

4.忌偏食。

5.忌纯补。中暑之后,暑气未清,虽有体虚之症,但不能单纯用补法。过早进补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使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复燃。

行人如何注意交通安全

行人应当自觉遵守交通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防止交通事故发生。那么行人应如何注意交通安全呢? ①行人应行走在人行道内,没有人行道的要靠边行走。

②通过路口或横过马路时,按照交通信号灯指示或听从交通民警的指挥通行。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应做到红灯停、绿灯行;从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路口通过时,须注意车辆,不要追逐猛跑;有人行过街天桥或隧道的须走人行过街天桥或隧道。

③不要在道路上玩耍、坐卧或进行其他妨碍交通的行为;不要钻越、跨越人行护栏或道路隔离设施。

④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或人行横道的路口,或在没有过街设施的路段横过道路时,应当注意来往车辆,看清情况,让车辆先行,不要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在确认安全后通过。

⑤学龄前儿童应当由成年人带领在道路上行走。

⑥高龄老人、行动不便的人上街最好有人搀扶陪同。

专家提示:行人注意交通安全的“五不要”不要在道路上强行拦车、追车、扒车或抛物击车。

不要在道路上滑滑板、旱冰鞋等滑行工具。

不要在道路上玩耍、坐卧或进行其他妨碍交通的行为。

不要钻越、跨越人行护栏或道路隔离设施。

预防中暑教案 篇5

孩子们谈论太阳照在身体不是暖暖的了,感觉好烫啊。同时我们班有好几个同学都中暑了,家长多提醒孩子在幼儿园多喝水,少在太阳光下走路,通过此活动可以让小朋友们掌握一些防暑的方法,也可开发宝宝们的想象力,来制作一些防暑的用品!

二、活动目标

1、探索防暑降温的各种办法。

2、了解在夏天带草帽的好处

3、用各种方法制作大草帽。

三、活动准备

收集各种防暑用品

四、活动过程

1、幼儿互相观察谈谈有哪些防暑用品。

你们这几天带来了很多防暑用品,看看都有些什么?这些用品有几种?

2、说说用用他们怎样使人们感到凉快。

你用过那些?感觉怎样?有没有让你感觉到凉快?

重点介绍遮阳帽:夏天太阳很大,我出门时会戴一顶遮阳帽。你们戴过吗?有什么感觉?

在夏天戴遮阳帽可使人们避免阳光的直射,感觉不那么热,脸上的皮肤不容易晒伤。

说说你们带来的各种遮阳帽都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幼儿介绍)

如果让你来做一顶遮阳帽你会怎么做?选用什么材料?样式等。

我们下次到区角去做做看好吗?

3、幼儿谈论还有哪些防暑降温的方法。

4、制作大草帽

五、活动结束

1、评价

中暑原因、治疗与预防 篇6

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颅脑疾患的病人,老弱及产妇耐热能力差者,尤易发生中暑。

中暑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在高温(一般指室温超过35℃)环境中或炎夏烈日曝晒下从事一定时间的劳动,且无足够的防暑降温的措施,常易发生中暑。有时气温虽未达到高温,但由于湿度较高和通风不良,亦可发生中暑。老年、体弱、疲劳、肥胖、饮酒、饥饿、失水、失盐、穿着紧身、不透风的衣裤以及发热、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心血管病、广泛皮肤损害、先天性汗腺缺乏症和应用阿托品或其他抗胆碱能神经药物而影响汗腺分泌等常为中暑的发病因素。

正常体温一般恒定在37℃左右,是通过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使产热和散热平衡的结果。人体产热除主要来自体内氧化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基础热量外,肌肉收缩所致热量亦是另一主要来源。人体每公斤体重积蓄3.89J(0.93cal)热量,足以提高体温1℃。在室内常温下(15~25℃)人体散热主要靠辐射(60%),其次为蒸发(25%)和对流(12%),少量为传导(3%)。当周围环境温度超过皮肤温度时,人体散热仅依靠出汗以及皮肤和肺泡表面的蒸发。每蒸发1g水,可散失2.43KJ(0.58kcal)热量。人体深部组织的热量通过循环血流带至皮下组织经扩张的皮肤血管散热。因此,皮肤血管扩张和经皮肤血管的血流量越多,散热越快。如果机体产热大于散热或散热受阻,则体内就有过量的热蓄积,引起器官功能和组织的损害。

热射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由于人体受外界环境中热原的作用和体内热量不能通过正常的生理性散热以达到热平衡,致使体内热蓄积,引起体温升高。初起,可通过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以加快心输出量和呼吸频率,皮肤血管扩张,出汗等提高散热效应。而后,体内热进一步蓄积,体温调节中枢失控,心功能减退、心输出量减少、中心静脉压升高,汗腺功能衰竭,使体内热进一步蓄积,体温骤增。体温达42℃以上可使蛋白质变性,超过50℃数分钟细胞即死亡。尸解发现脑有充血、水肿和散在出血点,神经细胞有变性;心肌有混浊肿胀,间质有出血;肺有瘀血和水肿;胸膜、腹膜、小肠有散在出血点;肝脏小叶有中央坏死;肾脏缺血和肾小管上皮细胞退行性改变。

热痉挛的发生机制是高温环境中,人的散热方式主要依赖出汗。一般认为一个工作日的最高生理限度的出汗量为6L,但在高温中劳动者的出汗量可在10L以上。汗中含氯化钠约0.3%~0.5%。因此大量出汗使水和盐过多丢失,肌肉痉挛,并引起疼痛。

热衰竭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人体对热环境不适应引起周围血管扩张、循环血量不足、发生虚脱;热衰竭亦可伴有过多的出汗、失水和失盐。

中暑应该做哪些检查?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及无机元素检测。

3、心血管检查。

4、CT检查。

5、血液气体及酸碱平衡指标的检测。

中暑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中暑的诊断可根据在高温环境中劳动和生活时出现体温升高、肌肉痉挛和(或)晕厥,并应排除其他疾病后方可诊断。与热射病特别需要鉴别的疾病有脑炎、有机磷农药中毒、中毒性肺炎、菌痢、疟疾;热衰竭应与消化道出血或宫外孕、低血糖等鉴别;热痉挛伴腹痛应与各种急腹症鉴别。

根据我国《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11508-89),可将中暑分为以下三级:

1.先兆中暑是患者在高温环境中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2.轻症中暑,除有先兆中暑的症状外,出现面色 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3.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型。

热射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高热(41℃以上)、无汗和意识障碍。常在高温环境中工作数小时或老年、体弱、慢性病患者在连续数天高温后发生中暑。先驱症状有全身软弱、乏力、头昏、头痛、恶心、出汗减少。继而体温迅速上升,出现嗜睡、谵妄或昏迷。皮肤干燥、灼热、无汗,呈潮红或苍白;周围循环衰竭时呈紫绀。脉搏快,脉压增宽,血压偏低,可有心律失常。呼吸快而浅,后期呈陈-施氏呼吸。四肢和全身肌肉可有抽搐。瞳孔缩小,后期扩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严重患者出现休克、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或肝、肾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实验室检查有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尿蛋白和管型出现,血尿素氮、谷丙和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磷酸激酶和红细胞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增高,血pH降低,血钠、钾降低。心电图有心律失常和心肌损害表现。

热痉挛常发生在高温环境中强体力劳动后。患者常先有大量出汗,然后四肢肌肉、腹壁肌肉,甚至胃肠道平滑肌发生阵发性痉挛和疼痛。实验室检查有血钠和氯化物降低,尿肌酸增高。

热衰竭常发生在患者对热不适应,体内常无过量热蓄积。患者先有头痛、头晕、恶心,继有口渴、胸闷、脸色苍白、冷汗淋漓、脉搏细弱或缓慢、血压偏低。可有晕厥,并有手、足抽搐。重者出现周围循环衰竭。实验室检查有低钠和低钾。

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的主要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虽有所不一,但在临床上可有二种或三种同时并存,不能截然区别。

晚近证明在高温下从事体力劳动,在临床未出现中暑症状前,一组反映机体受应激的血清急相反应蛋白(acute phase response proteins)--α-酸性糖蛋白、触珠蛋白、铜兰蛋白和α-抗胰蛋白已有升高,提示机体已受热影响。

中暑应该如何治疗和用药?

热痉挛和热衰竭患者应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或静卧。口服凉盐水、清凉含盐饮料。有周围循环衰竭者应静脉补给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和氯化钾。一般患者经治疗后30分钟到数小时内即可恢复。

热射病患者预后严重,死亡率达5%~30%,故应立即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一)物理降温 为了使患者高温迅速降低,可将患者浸浴在4℃水中,并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和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在物理降温过程中必须随时观察和记录肛温,待肛温降至38.5℃时,应即停止降温,将患者转移到室温在25℃以下的环境中继续密切观察。如体温有回升,可再浸入4℃水中或用凉水擦浴、淋浴,或在头部、腋窝、腹股沟处放置冰袋,并用电扇吹风,加速散热,防止体温回升。老年、体弱和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常不能耐受4℃浸浴,有些患者昏迷不深,浸入4℃水中可能发生肌肉抖动,反而增加产热和加重心脏负担,可应用其他物理降温方法。

(二)药物降温 氯丙嗪的药理作用有调节体温中枢功能、扩张血管、松弛肌肉和降低氧消耗,是协助物理降温的常用药物。剂量25~50mg加入500ml补液中静脉滴注1~2小时。用药过程中要观察血压,血压下降时应减慢滴速或停药,低血压时应肌内注射重酒石酸间羟胺(阿拉明)、盐酸去氧肾上腺素(新福林)或其他α受体剂。

(三)对症治疗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并给予吸氧。补液滴注速度不宜过快,用量适宜,以避免加重心脏负担,促发心力衰竭。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休克用升压药,心力衰竭用快速效应的洋地黄制剂。疑有脑水肿患者应给甘露醇脱水,有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可进行血液透析。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应用肝素,需要时加用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在热射病患者的应用尚有不同看法,一般认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对高温引起机体的应激和组织反应以及防治脑水肿、肺水肿均有一定的效果,但剂量不宜过大,用药时间不宜过长,以避免发生继发感染。

中暑患者需要细心的护理,特别是热射病昏迷患者极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和褥疮。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和多种维生素B和C,促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预防中暑应从根本上改善劳动和居住条件,隔离热源,降低车间温度,调整作息时间,供给含盐0.3%清凉饮料。宣传中暑的防治知识,特别是中暑的早期症状。对有心血管器质性疾病、高血压、中枢神经器质性疾病,明显的呼吸、消化或内分泌系统疾病和肝、肾疾病患者应列为高温车间就业禁忌症。

中暑有哪些并发疾病?

(一)脑水肿

意识障碍、昏迷常是老年人中暑就诊时的主要症状之一,重症中暑对脑的病理改变为充血、水肿和出血(融合的、弥散的或为瘀点).脑水肿在意识清或意识障碍浅的情况下,临床表现为颅内高压征。头痛,常进行性加重,后期头痛剧烈,呕吐多与头痛伴发,可呈喷射状,呕吐后头痛可暂减轻;视乳头水肿,眼底静脉瘀血、搏动消失,视网膜水肿、渗出、出血等变化.另外复视、缓脉、血压增高和意识障碍.生命体征的变化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烦燥、嗜睡、甚至昏迷。昏迷愈深,预后愈差;呼吸困难、呼吸衰竭:循环障碍,休克、心功能衰竭。持续高热,各种降温措施无效,为中枢性高热.表明中枢神经系统严重损害.

重症中暑高热、昏迷者,经有效降温措施,患者常在4h内脱离昏迷状态,24h后恢复正常理性。如果患者对降温措施的反应甚微或不稳定,始终昏迷不省,提示脑的损伤已达到不可挽救的程度.笔者曾报道中暑昏迷48例,死亡的19例入院前昏迷时间平均(9.4土8.4)h,人院后17例未再苏醒,2例分别于入院后12,20小时苏醒后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

(二)心力衰竭

(三)呼吸衰竭

(四)急性肾功能衰竭

重症中暑的肾脏损害,病理改变为肾脏充血伴有囊下、肾盂、肾间质的出血.临床表现尿量少,尿常规中有蛋白、透明管型和颗粒性管型,脓细胞和红细胞。

休克及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

休克对重症中暑患者预后的影响极大,尤其是老年患者.中暑患者休克的发生与脑水肿、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感染及低血容量等多方面因素相关.相反,休克亦加重各脏器功能的损伤及衰竭。

中暑应该如何预防?

预防畜禽中暑的防暑饲料 篇7

1) 西瓜皮。用新鲜西瓜皮2kg, 捣烂, 加白糖100g, 搅拌均匀, 隔日喂1次。将西瓜皮切碎, 每日每只鸡喂50g左右, 分3次喂给 (中午单独喂, 早、晚拌入饲料中喂) , 可提高鸡的抗热应激能力。

2) 醋或酸菜汁。猪食用醋或酸菜汁后, 在一定时间内能使体温下降, 从而达到清凉解暑的目的。饲喂方法:依猪体大小, 每天喂服1次, 每次250~500mL。

3) 白扁豆。白扁豆有消暑健胃的功效, 依猪体重大小, 可用20~50g煎汁饮汤。

4) 绿豆。取绿豆适量, 按1∶20的比例加水, 煮至皮烂, 凉后让畜禽饮汤、吃豆。

夏天坐月子应预防中暑 篇8

产妇林女士,大学教师,2012年8月的一天顺产一女婴,产后15天的时候产妇已经出现中暑的症状,头晕、胸闷、恶心、多汗、心慌等,宝宝的身上出现湿疹和臀红。月子是70多岁的老母亲照顾,老母亲很用心也很辛苦,沿用的是传统的坐月子方式,不让产妇的月子房间开窗户、还要让产妇在房间里盖被子,8月份的天气不让开空调,直至体质虚弱的产妇出现中暑现象,宝宝出现了各种不适。

在炎热的夏天坐月子,如果产妇一直处在高温的环境中,使机体出汗散热的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再加上产妇适应能力又较差,就会出现体内的余热不能及时散发,体温中枢调节失常,最终导致中暑发生。

产妇中暑往往发病比较急,有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口渴、恶心、胸闷、多汗、心慌、全身无力的表现,此时应立即将产妇的房间通风,并且迅速降温。如果产妇出现体温升高,心跳加快,烦躁不安,昏迷不醒等症状,应立刻去医院治疗。

为了使产妇顺利渡过夏天坐月子,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首先要改变传统的坐月子观念,房间应保持通风,温度以产妇舒适为宜,可以使用空调和风扇降温,但风口不要对着产妇吹,这样才有利于产妇身体的恢复,并可以预防产褥期中暑。

坐月子环境室内温度和湿度要适宜:

比较适宜的温度应在:22℃?24℃ ;湿度应在:50﹪?60﹪。夏天不要太热,冬天避免太冷,居室要保持恒温,有利于产妇康复。使用暖气或空调时注意保持室内一定的温度,防止空气干燥对产妇和宝宝呼吸道引起刺激。

坐月子环境的空气要清新:

保持坐月子的居室空气清新,每天要通风两次,每次通风不少于20分钟。在通风之前,要让产妇和宝宝先到其它房间休息一下,不要让产妇和宝宝吹到对流风,产后由于肌体功能处于调整状态,身体的抵抗力比较差,体质比较虚弱,耐寒耐风能力都比较弱,一般人能忍受的风寒对产妇有可能会造成伤害,引起头痛、感冒、关节痛、浑身痛等病症,所以产妇房间开空调时,不要对着产妇和新生儿直吹,一定要注意产后防风寒,以免受风感冒。舒适的环境不仅能使产妇心情愉悦,还能预防疾病的发生。

炎炎夏日,如何预防中暑 篇9

1.改善工作环境特别是对于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人群,应装备良好的通风、降温、调节湿度和隔绝热源的设施。在高温车间作业时,应先进行两周左右热适应训练。经常饮用含钾、镁、钙盐和多种维生素的防暑降温饮料。

2.改善居住环境对于年老体弱、慢性疾病患者及产褥期妇女,在高温、高湿季节,应在通风良好、温度适宜的房间中居住。并且适当补充防暑饮料,注意合理营养膳食。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

3.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夏日出门、田间劳作或户外作业者最好避开阳光最强烈、气温最高的时段(10时~16时)。避免劳累,注意休息,延长午睡时间。曾经发生过中暑的病人,恢复后数周内,避免室外剧烈活动和烈日下暴晒。

4.带药物外出时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人丹、清凉油、十滴水或藿香正气水等。出汗较多时应多饮含盐类和多种水溶性维生素的清凉饮料,保持水和盐代谢平衡。

夏季怎样预防中暑的方法 篇10

最轻的中暑叫热痉挛

其实中暑是咱们老百姓通俗的说法,现在有科学的说法,叫热综合征。因为我们不难发现,即使在其他季节,如果在高温工作环境里没防护好,也会有同样的反应。因此,些都属于高热带来的症状。

中暑根据受热的原因不同,有好几种反应,有轻有重。首先,咱们来看看最少见也是最轻的热痉挛。

正常情况下,人体在不停地产生热量,还要把一部分热量散发出去,才能让体内热量达到平衡,我们才能觉得舒服。如果身体发现周围的环境温度很低,就会通过皮肤感触,然后报告给中枢神经,中枢神经马上指挥皮肤和其他器官减少热量散发,免得自己变成冰棍。

同样的道理,如果周围环境很热的话,皮肤作为散热大户,执行中枢神经的指挥,开始挥汗如雨。随着汗液蒸发,很多热量就被带走了。

可是要知道,咱们出的汗并不是白开水,很多微量元素,特别是盐分中的氯、钠成分会跟着汗液大量外逃,所以你会发现衣服前心后背有盐花泛出来。

而这些成分,是血液、细胞液等体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们先是从细胞外的体液中溜到汗液里,蒸发掉。当细胞外液中的氯、钠不够蒸发了,身体就拆东墙补西墙,把细胞内液中的成分拉出来,继续蒸发。于是,体内的这些微量元素越来越少,都不足以让细胞正常工作了,就会使人出现痉挛、抽筋的症状。

中暑里比较麻烦的是热衰竭

除了热痉挛,中暑还有其他症状,像热衰竭就是比较麻烦的。人的血管会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出现热胀冷缩现象,受到冷刺激,血管会猛然收缩,这就是冬天心血管病人容易心梗的原因。

到了夏天,为了把体内的热量散发出去,靠近皮肤表层的血管扩张,更多的血液流向体表,尤其是在高温环境更是如此。

别忘了,高温的时候,身体还在不停出汗呢。汗越出越多,血液越来越黏稠,越来越少。就像一小股水,在1厘米粗的管子里流显得很充盈,但是还是这么大小的水流,换根1米粗的管子,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血管也是这个道理,一旦血流量减少,而血管却仍在扩张,就会出现供血不足。先是输回心脏的血液不足,心脏吃亏,再是血压不足输送到各个脏器的血液不够。这就是体内循环衰竭的过程。

这个时候,人已经出现昏迷,如果没有及时降温,采取措施,很有可能休克,出现生命危险。到这种时候,即使抢救回来也常伴有脏器衰竭情况。

热射病最常见也最危险

热射病也叫做日射病,听名字就知道,这种反应有高温还不够,必须有室外的强烈日光照射。

就算没有大量出汗,并且排除掉血管扩张、血流量不足带来的循环衰竭,只要太阳光足够强烈,我们一样会中暑,甚至更加危险。

去年就有一个50多岁的割胶工,刚刚从仓山城门的橡胶厂下班,顶着太阳骑车时中暑休克。在安装有空调的120急救车上,一测体温,居然还有41℃。

这是因为,当我们在异常热情的阳光下行走,并且没有伞、帽子等任何防护措施,阳光就直接照射在皮肤上,首先导致皮肤细胞直接被晒伤。最怕的是当强光持续照射一段时间后,脑细胞会出现不可逆的损伤。这就好比我们经常见电视上做高温试验,把一个生鸡蛋打破放在马路上煎,不久就会变熟一样。

并且,由于环境温度太高,对调节体温的中枢神经形成抑制,无法正常发出散热的指令;再加上没风无法对流,体内的热量散发得慢,逐渐积聚,也会对体内各器官造成不可逆的热损伤。

范文网【】

热射病是中暑里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太阳照射之初是头晕等不舒服症状,如果不当回事,接下去的脑细胞和体细胞损伤,就会造成生命危险,或者抢救回来成为植物人。

在空调房会中暑是因热量积在体内

谷主任还提到让不少人都惊讶的情况,呆在空调房里也会中暑。这种中暑在中医里称为阴暑,也就是热伤风。很常见的就是一身大汗进入空调房,或者站到空调出风口吹,使正在排汗的毛孔突然收缩,热量反而积在体内。因为症状和感冒大致相同,所以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也是中暑。跟这个道理差不多的是,很多年轻人打完球,满身大汗地猛灌冰冻饮料,并且用冷水对着头冲凉,也会造成中暑症状。

还要小心的是,原本正在感冒的情况下,人正巧很难受,如果中暑并不一定能意识到危险。如果只是简单处理感冒的话,那也同样会发生危险。

温度》37℃湿度》80%最易中暑

在密闭环境中既高湿又高温,同样会发生中暑。因为湿度很高,气压比较低,皮肤跟环境的对流很小,汗没办法蒸发掉。没有了蒸发功能,皮肤就无法通过出汗散热,热量就慢慢积聚在身体内部,造成中暑。

高温天气如何预防宝宝中暑? 篇11

4岁以下的儿童更容易发生中暑,家长要特别注意预防以及学会宝宝中暑后的紧急处理。“幼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成熟,对环境温度的变化适应性比较差,很难通过一些反应来维持正常的体温”。此外,体表面积较大、排汗功能差、对流失衡等也是导致4岁以下宝宝易中暑的.原因。专家指出,儿童的相对体表面积比成人大,且易于吸收环境中的热量,但是循环能力差,不易散热,进而增加中暑的几率。

如果宝宝体温达39℃甚至40℃,同时伴随不流汗,皮肤发红、发热、干燥,烦躁不安,哭闹,呼吸和脉搏加速,出现倦怠甚至抽搐或进入昏迷状态时,极有可能就是中暑了。而较大的小朋友还会有头晕、恶心、失去方向感等症状。

儿童专家建议各位家长,在发现宝宝出现中暑症状后,要保持宝宝的呼吸道通畅,并迅速把宝宝移到阴凉处,除去衣物,同时用电扇或冷气降低环境温度。父母也可以把小孩子包在冷毛巾或布里,用海绵擦拭,或放进凉水(非冷水)浴盆里。每隔10到15分钟给孩子喝一些不含咖啡因的清凉饮料。但是要注意的是,如果宝宝在中暑时出现呕吐或意识不清时,则不能给他喝。

夏天带宝宝出游要注意预防中暑。

温馨贴示:自制消暑饮品

1.绿豆适量,鲜荷叶一张,加水煎服;

2.马齿苋、丝瓜各20克,加水煎服;

3.冬瓜、海带、绿豆适量,煎汤,加白糖服用;

中暑预防知识讲座 篇12

补充盐分和矿物质

对于暴露在烈日下的工作人员,由于汗液的大量排出,可以通过饮用盐开水或含有补充含有钾、镁等微量元素的运动型饮料补充盐分和矿物质。不用为了贪图一时凉快而饮用冰冻饮料,以免造成胃部痉挛;酒精性饮料和高糖分饮料会使人体失去更多水分,在高温时不宜饮用。

健康饮食增强营养

夏天为预防中暑应注意饮食,多吃清淡的食物少吃高油高脂食物,减少人体热量摄入。夏季的营养膳食应是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A、B1、B2和C。可多吃番茄汤、绿豆汤、豆浆、酸梅汤等。

少食高油高脂食物,饮食尽量清淡。不易消化的食物会给身体带来额外的负担。但要注意,高温环境下人们更需要摄取足够的热量,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钙。多吃水果蔬菜。

预防中暑要充分休息

夏季变成昼长夜短,气温又会很高,这个时候生理时钟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感觉到身体的疲劳。就会出现类似热感冒的症状,而这个时候最直接有效的降暑的办法就是睡觉啦。我们一般正常的一天的睡眠时间为6-7小时,但是如果我们越晚睡觉的话,这个时候睡眠的品质就会更差。

现代人作息时间虽然较晚,但还是希望能在晚上十二点前就寝会比较好。另外还要注意冷气口或电风扇不要离自己太近,或者是洗完澡头发没吹干就睡觉,这样反而容易感冒。

预防中暑要注意防晒

夏日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中午到下午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最高!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

大暑介绍

暑是炎热的意思。表明它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一般说来,大暑节气是盆地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盆地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盆地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大暑前后气温高本是气候正常的表现,因为较高的气温有利于大春作物扬花灌浆,但是气温过高,农作物生长反而受到抑制,水稻结实率明显下降。盆地西部入伏后,光、热、水都处于一年的高峰期,三者互为促进,形成对大春作物生长的良好气候条件,但是需要注意防洪排涝。盆地东部这时高温长照却往往与少雨相伴出现,不仅会限制光热优势的发挥,还会加剧伏旱对大春作物的不利影响,为了抗御伏旱,除了前期要注意蓄水以外,还应该根据盆地东部的气候特点,改进作物栽培措施,立足于“早”,以趋利避害。燠热的大暑是茉莉、荷花盛开的季节,馨香沁人的茉莉,天气愈热香愈浓郁,给人洁净芬芳的享受。高洁的荷花,不畏烈日骤雨,晨开暮敛,诗人赞美它“映日荷花别样红”,生机勃勃的盛夏,正孕育着丰收。

大暑有哪些习俗

我国的民间自古以来在大暑就有“饮伏茶”的习俗。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具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在大暑期间,民间有“烧伏香”的习俗。百姓在伏天烧香祈福,以此祝福人们风调雨顺,百谷丰登。

大暑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节,人们茶余饭后,有以斗蟋蟀为乐的风俗。

“喝暑羊”是鲁南地区在大暑时节的传统习俗。羊肉汤是补品中的美味之一,它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经常食用能补益气血,强健机体。

在南方,大暑当天有吃凤梨的习俗,民间百姓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会被人们当做祈求自己万事顺利吉祥如意的贡品。

大暑的气候特点

预防禽流感知识讲座 篇13

一、无须“谈鸡色变”,煮熟吃没问题

禽流感让乐山的家禽生意冷清起来,点菜的时候也常听到这样的叮嘱:“不要点鸡肉,小心禽流感哦。”就在这样的提醒中,一些市民从此远离了鸡鸭肉和蛋,到底能不能吃鸡肉呢?是不是需要这样谈鸡色变呢?

其实市民朋友们在谈到鸡肉时大可不必如此恐慌,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只要在100摄氏度的高温下2分钟就可灭活。烹饪食物时做到生熟分离,确保入口的肉、蛋类得到充分加热;生禽、畜肉和鸡蛋等一定要烧熟煮透才能食用;接触生肉后需仔细洗手,并对接触过生肉的器皿进行清洗消毒。

为预防起见,应尽量不接触禽类、鸟类,喜欢到乐山广场喂鸽子最好别去了;不购买无检疫证明的鲜、活、冻禽畜及其产品。

二、家禽从业人员加强安全措施:

如果父母是该行业的学生,请回家向宣传相关知识。

这种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贩运、加工业者都属于感染禽流感的高危人群,他们需要比普通人更加注意预防。此类人员在进行接触禽类的工作活动过程中,应穿着防护服、佩戴口罩和手套,不与禽类直接接触。应减少皮肤暴露,夏天来了光脚、穿拖鞋干活都是不行的,或许一点微小的伤口都可能感染病毒;清洁禽舍时,要严格执行清洁和消毒程序;清洁完毕后,要及时彻底地洗手和消毒;当身体接触禽类污物时,也要彻底地清洗;另外,当发现病死禽时,应及时焚毁,并通知当地动物检疫部门处理。

当以上人群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全身不适等症状时,应戴上口罩,尽快到发热门诊就医,并告知医生自身职业和发病前七天的活动。

三、勤洗手、多通风

说起最简单又最常用的防护措施,那就是勤洗手、多开窗通风。个人卫生尤其是手部卫生做得好,不仅可以预防禽流感,更可以预防很多传染性疾病。现在市民洗手不应仅仅是之前的饭前便后洗手,而是从户外到室内,接触钱物、禽类后等都应彻底洗手。

正确的洗手方法要用流动的水冲洗,不要在脸盆里洗,要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整个搓揉时间不应少于15秒,这样才能洗掉手上的微生物和附着的病毒。

四、出现流感症状应及时就医

些市民最近一得感冒就担心,到底怎么区别普通的感冒和禽流感呢?一般感染H7N9型禽流感的患者多表现为起病急,病程早期均有高热(38℃以上),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等症状,起病5至7天出现呼吸困难,重症肺炎并进行性加重,部分病例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并死亡。

预防艾滋病知识讲座讲稿 篇14

一、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由破坏人体免疫功能的艾滋病病毒所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这种病毒侵入人体逐渐使人损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最终导致病人因各种感染或肿瘤而死亡。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彻底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和疫苗。

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人,经过平均5-10年的时间(即潜伏期)才发病。发病之前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发病之后为艾滋病病人。无论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还是艾滋病人,都能把病毒传给他人。

特别要注意的是,艾滋病感染者本人在潜伏期内可能没有任何感觉,而其他人也不能从外观上判断出来,只有通过血液检测才能确诊。目前,世界上90%的艾滋病感染者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受到感染。因此,潜伏期是传播艾滋病病毒非常危险的时期。

二、艾滋病通过哪些途径传播

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和伤口渗出液这几种体液中,主要有以下三种传播途径:

性传播:这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艾滋病传播途径。性伴侣越多,感染艾滋病的机会越大。

血液传播:与他人共用针头针管吸毒是我国目前感染艾滋病病毒最主要的行为。另外,输入或注射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使用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针具、剃须刀等刺穿人体的物品也能够传播艾滋病病毒。

母婴传播: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通过怀孕、生孩子过程和喂奶也可能会把艾滋病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

三、日常生活接触会不会传播艾滋病

我们已经了解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所以我们知道日常生活中是完全可以避免感染艾滋病病毒的。

1、一般的社交活动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的,如: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一起吃饭、喝饮料以及共用碗筷、怀子;

使用公共设施如厕所、游泳池、公共浴池、电话机、公共汽车;

一起居住、购物、使用钞票、劳动和学习;

2、咳嗽、打喷嚏、流泪、出汗、撒尿也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因为唾液、眼泪、汗水和尿液中不含艾滋病病毒

3、蚊子、苍蝇、蟑螂等昆虫也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四、怎样预防艾滋病

安全性行为,避免通过性生活感染艾滋病病毒:

不卖淫嫖娼,只有一个固定的相互忠诚的性伴侣;

如果有多个性伴侣,那么每次性交都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避孕套)可以大大降低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

女性有权要求男性使用安全套,因为女性在性交时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明显高于男性。

注意:性病患者比没有性病的人更容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因此得了性病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诊治,不要延误。

注意血液安全,避免经血液感染艾滋病病毒:

不吸毒;

不非法卖血贩血;

不与他人共用针头、针管;必须注射时,要求使用一次性针头和针管,或者使用经过严格消毒的针头和针管;

不和其他人共用有可能刺破皮肤的物品,如牙刷、纹身、纹眉针、针灸针、剃须刀等;

避免母婴传播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感染者应避免怀孕;

艾滋病感染者应避免母乳喂养。

从我国的艾滋病感染情况看:与多人发生性关系,共用注射器吸毒和非法买卖血液及血液制品是最容易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行为,一定要避免。

五、感染了艾滋病怎么办

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时,应尽早(并动员自己的性接触者或共用针具者)到正规医疗卫生机构去做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和咨询。

艾滋病感染者被确诊后,要定期到医院检查,接受医务人员的指导;

保持乐观的情绪;

坚决改变过去的危险行为;

保证充分的营养和充足的休息;

避免感染和皮肤破损;

戒烟戒酒,过有规律的生活。

这样将会大大延缓艾滋病的发作,要相信,人类总有一天会战胜艾滋病病毒的。活下去,就有希望!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被确诊后,还应该做到:

决不故意传染给他人。要将病情如实告诉自己的性伴侣,如果对方仍然愿意与你发生性行为,要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

不与他人共用针头、剃须刀、牙刷等物品;

不献血、不损献器官、不损献精子、避免怀孕。

这样的行为能够使艾滋病感染者赢得周围群众的尊重,从而有利于艾滋病感染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六、身边有艾滋感染者怎么办

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歧视、排斥艾滋病感染者是非常不利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传播的。如果你的身边发生了艾滋病感染者,你不用害怕,更不能看不起、排斥他们和他们的家人。因为:

你已经掌握了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对于公开了病情的艾滋病感染者,你更加容易防范;

艾滋病感染者在很长的时间内同样具有工作和生活能力,照样能够为国家和家庭作出贡献。

因此,对待艾滋病感染者的正确态度是:

要同情、关心并尽力帮助他们,使他们能够正常生活和工作;

不扩散他们的病情。

艾滋病感染者的家人怎么办:

家里如果有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也不用害怕,因为日常生活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的。国内外很多成功的事例表明,艾滋病感染者家庭的其他成员完全可以与感染者亲密相处多年而不受感染。

作为感染者家属,需要做到:

夫妻性生活时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

分开使用牙刷、剃须刀、指甲刀等容易弄破皮肤或粘膜的物品;

定期到正规医院检测。

1、预防艾滋病知识: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大、病死率高的严重传染病,是可以预防的。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和治愈药物,但已有较好的治疗方法,可以延长生命,改善生活质量。

艾滋病的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医学全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的免疫功能,使人体易发生多种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可存活数小时到数天。100℃20分钟可将其完全灭活、干燥以及常用消毒药品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感染艾滋病病毒2-12周后才能从人体的血液中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但在检测出抗体之前,感染者已具有传染性。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经过平均7-10年的潜伏期,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他们在发病前外表上与常人无异,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但能将病毒传染给他人。

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受到严重破坏、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感染者便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常出现原因不明的长期低热、体重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咳嗽、皮疹等症状。

已有的抗病毒药物和治疗方法,虽不能治愈艾滋病,但实施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降低传播危险,延缓发病,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要在经过艾滋病防治技能培训的医生指导下,对艾滋病病人进行抗病毒治疗。

艾滋病病人要坚持规范服药,治疗中出现问题应及时寻求医务人员的帮助,随意停药或不定时、不定量服用抗病毒药物,可能导致艾滋病病毒产生耐药性,降低治疗效果,甚至治疗失败。

至今还没有研制出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疫苗。

2.预防艾滋病知识讲座艾滋病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被感染。

在世界范围内,性接触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目前在我国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但经性接触传播艾滋病的比例逐年上升。

艾滋病可通过性交(阴道交、口交、肛交)的方式在男女之间和男性之间传播。性伴侣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越大。

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是经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重要危险行为。

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手术、注射、针灸、拔牙、美容等进入人体的器械,都能传播艾滋病。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通过妊娠、分娩和哺乳有可能把艾滋病传染给胎儿或婴儿。在未采取预防措施的情况下,约1/3的胎儿和婴儿会受到感染。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共同进餐,共用劳动工具、办公用品、钱币等不会感染艾滋病。

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

咳嗽和打喷嚏不传播艾滋病。

蚊虫叮咬不会感染艾滋病。

3.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接触感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树立健康的恋爱、婚姻、家庭及性观念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性病传播的治本之策。

性自由的生活方式、多性伴且没有保护的性行为可极大地增加感染、传播艾滋病和性病的危险。

卖淫、嫖娼等活动是艾滋病、性病传播的重要危险行为。

青年人过早发生性行为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夫妻之间忠诚可以保护双方,避免经性途径感染艾滋病和性病。

4.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大大减少感染和传播艾滋病、性病的危险。安全套可大大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每次性交都应该全程使用。安全套预防艾滋病、性病的效果虽不是100%,但远比不使用要安全的多。

除了正确使用安全套,其它避孕措施都不能有效预防艾滋病。

由于生理上的差别,男性感染者将艾滋病传给女性的危险明显高于女性感染者传给男性。妇女应主动使用女用安全套或要求对方在性交时使用安全套。

安全套不能重复使用,每次使用后应打结、丢弃。

性病患者或患有生殖器脓疮、溃疡、炎症的人更容易感染艾滋病,也容易将病毒传染给他人。及早发现和规范治疗性病和各种生殖器感染,可以减少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危险。

怀疑自己患有性病时,要尽早检查、及时治疗,争取治愈,还要动员与自己有性接触的人接受检查和治疗。

部分女性感染性病后无明显症状,不易察觉,如有多性伴等高危行为,应定期去医院检查和治疗。

正规医院能提供规范、保密的性病咨询、检查、诊断和治疗等服务。找游医药贩求治、购药自治,会误诊误治、延长病程、增加治疗困难,增加感染艾滋病的机会。

5.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是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高危险行为,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吸毒是一种违法行为,不仅严重危害吸毒者自己的健康和生命,也危害家庭和社会。

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吸毒的人感染艾滋病的危险特别大。

不共用注射器、使用清洁注射器或经过严格消毒的注射器,可有效地减少吸毒传播艾滋病的危害。

与注射吸毒的人发生性行为时不使用安全套,很容易感染艾滋病、性病。

上一篇:一年级语文上册 an ang教案 西师大版下一篇:“望文生义”笑掉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