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年轻教师的建议

2024-10-09

给年轻教师的建议(精选14篇)

给年轻教师的建议 篇1

给年轻教师的建议

——读后感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说过:“当我们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一个朋友;当我们再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是和老朋友重逢。”的确如此,读冉乃彦老师的《给年轻教师的建议》一书,仿佛与冉乃彦老师在一起促膝谈心,侃侃心语,其对人生的超然态度、轻松的心态、快乐给我最深刻的感受。

冉乃彦老师说作为年轻教师的我们遇上了好时代,在他们那个特殊的年代,一个有抱负、有思想、有才华的年轻人,而且仅仅因为敢于思考就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更谈不上为人民建功立业了。而现在的年轻教师们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只要不懈努力,将会前途无量。冉乃彦老师建议年轻教师要避开四个误区:第一点要避免认为“来日方长”,要善于过好每一天,要学会抓紧每一分钟;第二点要避免“等着天上掉馅饼”;第三点不敢踢“临门一脚”;第四点玩深沉。刚刚进入工作岗位,肯定处处会遇到困难,但是我们一定要自己踏踏实实的探索,了解真实的社会。确立鉴定的人生之路。每天看几页,每页的内容都使我感触颇深。

“教师如何获得幸福感”。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教师都非常爱自己的职业,并且争当优秀教师,为学生付出努力等等,但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有幸福感。其实原因出在自己身上。幸福感的获得,需要对人生意义的透彻理解和执着追求作为基础。有时候自己也会想年年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没什么乐趣。但看了冉乃彦教授给我们的建议,“柳暗花明又一村”便成了我成长足迹中必不可少的工作。只有真正了解了教师这个职业,不断努力,不断进步,不断体验成功,那么你就会为自己感到自豪,你就会露出幸福的笑容。

“如何看待公开课”。刚步入教师职业的时候,最害怕的就是上共开课,那么多双眼睛在注视你上课,那么多学生在吸取你的知识,“话不要说错”、“始终面对微笑”、“知识不要讲错”......这些便已经占据了自己的大脑。冉教授提出,年轻教师首先要明确公开课的价值,它是对年轻教师的一种培训方式,而不是阻碍你成长的绊脚石。没有失败就没有成长,只有听课教师对你提出意见,你才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教师的创造性”。冉教授说:“我们要想培养创新精神,首先要将自己培养成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实践最重要,如果你有一个很好的想法,不要让他留在你的脑子里,而要付出行动去践行这个想法,才会知道是否可行。与人合作也不容忽视,每个人对待事情的态度不同,对某一个问题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要善于与人合作,敏锐的发现并学习别人的优点,在与其他教师的思维碰撞中点燃创新的火花,切不可盲目拒绝外界的有价值的信息而孤芳自赏。

一本书看完,感慨良多。也让我理解了“学海无涯,艺无止境”。而且苏霍姆林斯基在曾在《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恰恰提到,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是教师的精神需要。所以今后,我要要求自己: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使自

己的教育素养提高一个层次。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认为,制定一个计划,是十分必要的。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终身学习的信念。每天分时段读书,必须完成一定的阅读量;扩大读的范围,可以读先秦诸子、古代文学、教育名著、教育刊物、教材等等;如《论语今读》,林维明《儒教》,《老子的智慧》,《苏菲的世界》,李镇西 《爱心与教育》,弗洛姆 《爱的艺术》,帕尔默 《教学勇气》等。形成科学合理的读书方法,在追求量的同时发生质的变化,不断丰富、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教育理论水平。

2、立足课堂实践,形成有特色的教学风格。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从身边有经验的教师处请教,从名家光盘里学习,从市区名师中汲取,敢于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提升。

3、学会反思,形成创新的工作局面。坚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找出不足,积极客观地面对,辨证看待问题,创新工作,把反思的成果落实在具体的事件中,并形成书面笔记。

4、笔耕不止,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及时记录教育教学中的现象、灵感,诉诸于笔端,写出教育案例、故事、论文、随笔等,力争多多发表。

5、加强教科研,形成一定的学术能力。努力探求教育教学的规律,用研究的成果指导教学。在研究中提升,在提升中研究,走一条研究的学术道路。

6、提高师德修养,用心灵去塑造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让人格的种子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发芽,开出美丽的花朵。

给年轻教师的建议 篇2

建议一:明确奋斗目标, 对自己要充满自信

年轻教师刚刚参加工作时大多都是踌躇满志, 目标远大, 但是, 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 很多人当初的志向、目标都被“无情”的现实工作冲淡了, 甚至被冲得无影无踪了。一个人如果没有目标就会迷失, 就会被淘汰, 这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试想, 一个真正的乞丐, 当他看到别人开着小汽车的时候, 他会想我也要开小汽车吗?我想他是不会有那种想法的。因为他没有这样的目标, 所以也就不会改变他的命运。目标是人生成功的前提。

作为一名年轻历史教师, 或许你会认为自己是一名“副科”教师, 学校不重视这门学科;评职称的时候, 主科的教师业绩明显, 成功概率总比副科教师大很多。面对这样的现实, 首先不能自暴自弃。虽然自己只是一名历史教师, 但从培养学生良好的知识素养来看, 历史这门学科的价值与意义绝不比其他任何学科逊色。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可以明智。”教好历史学科不仅是我们的工作需要, 更是一份工作职责。你们应时刻铭记, 在生活中, 在工作中, 在事业中, 除了自己, 其他任何人都无法将你排挤到“副”地带边缘, 即便你只是一名普通的历史教师。只要你自己内心足够强大, 找准自己的位置, 树立起自己的价值标杆, 明确自身的意义追求, 那么, 你同样能做出令人感佩的业绩。

建议二:提高专业素养, 所习得的知识不落后时代

历史教师不可能什么都会, 这也是不切实际的, 但是要在自己的专业上有特长, 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 这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 才能在教学上居高临下、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纵横驰骋, 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才能使学生增加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爱好, 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也只有这样, 才能有历史教师的一席之地。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 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可见, 丰富扎实的历史知识, 对一名历史教师来说, 是何等的重要。如果历史教师自己的历史知识还残缺不全, 还怎么帮助学生释疑解惑!但当教师的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的境界以后, 就不再是教师的知识水平越高教学效果就越好了。而教师的另一类素质会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 这就是教师的组织教学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较强的教学能力是对历史教师的一般要求, 也是教学任务得以完成的基本保障。历史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因而教师要在一定时间内, 追求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使学生在知识习得和运用诸方面得到有效训练。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能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 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 合理地分配课堂时间,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从而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建议三:虚心求教, 在分享交流中不断成长自己

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 我也有一个苹果, 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 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 倘若你有一种思想, 我也有一种思想, 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 那么, 我们每人将有两种思想。”可见追求专业发展是需要不断交流、不断学习的, 把自己禁锢在一个很小的天地里, 固步自封是不会有专业提升的。

在教学上, 年轻教师要多向优秀教师“取经”。在交流中, 不仅要提出好的方面, 更难得的是提出自己一些新的想法与意见, 比如说“这个内容如果让我来上, 我该怎样切入, 如何引导学生”, 等等, 只有在吸取别人丰富的经验的同时再加入自己的想法以后, 你的教学水平才能够日趋成熟, 你才能海纳百川, 成为一个集各人优点的大成者。另外, 年轻教师要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 即便是别人的缺点, 年轻教师也要把它当作一面镜子, 给自己敲个警钟;同时年轻教师也可以思考, 怎样做会更好, 年轻历史教师要时刻牢记“以史为镜, 可知兴替”。

建议四:习惯阅读, “读”永远是成长的第一要素

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无论“必修模块”抑或“选修模块”都需要教师去体认、去再造、去落实。因此, 作为新课程的历史教师仅仅局限于教师个体的“职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教学不仅是技术, 更是艺术。它对我们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 年轻历史教师要想在专业发展上有所突破, 必须拿出相当的课外时间去读书。

专业阅读、专业思考、专业实践是年轻教师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由成熟走向优秀、由优秀走向卓越的过程。特级教师、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窦桂梅, “几年来阅读量达300多万字, 记下了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特级教师、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徐斌说:“在最初的几年, 我阅读了50多部理论书籍和2000多本教育期刊, 撰写了100多万字的笔记……”优秀教师共有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勤于阅读, 勤于思考。可见读书对于教师的成长是何等的重要, 如果哪一天你不读书, 你会觉得不舒服, 觉得那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那么我相信, 你离一个优秀教师或教学专家。对于年轻历史教师的阅读, 既要读教参教辅, 又要读与教学直接相关或间接相关的教学类报刊或有关书籍, 这样博览群书你才会成为一个有深厚专业功底和丰厚人文底蕴的历史教师。

建议五:教学反思, 追求崇高教育理想的助推器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 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叶澜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 但如果写三年教学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对于一名教师, 书教得好是一个层次, 但是反思是一个更高的层次, 光有教学技能而不懂得反思, 就有可能一辈子只做教书匠。

卓越之所以能够确立, 依凭的本身就是专业阅读、专业反思与专业写作。教师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唾手可得的, 年轻历史教师应在复杂的历史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去深入探索, 尤其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历史教学改革中的许多问题既没有固定的模式, 也没有现成的结论, 更需要我们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去钻研, 这是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 也是由教书匠到掌握教学规律的教学工作者的必由之路。年轻历史教师要想取得长足的进步, 甚至产生质的变化, 就必须有自我反思的精神, 通过认真的反思, 促进判断能力的发展, 进而不断地自我否定, 不断地对权威提出质疑, 这样才能加速自己的专业发展, 不断丰富自身的教育认知, 完善自身的教育技能, 使自己的心灵日渐成熟。

建议六:学会享受生活, 在工作中尽量寻找幸福的源泉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 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却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还是失败。优秀教师与一般教师的差异, 或许主要体现在“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优秀教师从不会懈怠自己的工作, 而是自始至终关注着工作的发展, 将现实的工作常态化、规范化。

在当下的教育大环境下, 许多青年教师都拼命想改变这个世界, 却很少有人想改变自己。其实, 幸福只是一种积极的态度, 一种心灵的主要感受, 它更应该由你自己来决定选择。相信你自己, 不要总是被忧愁、痛苦、悲哀所困扰, 不要沉溺于往日失败的记忆中, 胜败乃兵家常事, 超越与落后也是可以转换的。正确看待竞争, 不把与他人相比作为衡量自己的唯一标准, 学会善待自己, 学会享受生活。既然选择了历史教师这一行业, 你就要无怨无悔地一直爱下去。因为, 爱是你心中理想与现实矛盾的调节器, 爱是化解你胸中愁云的阳光, 爱是缓解你不平心态、舒解各种压力、战胜各种挫折的妙方, 爱也是你不断改善和优化你所处的教学环境的重要因素。这样的行动, 无需流血牺牲, 需要的, 仅仅是站直了身体, 享受当下教育给你带来的幸福, 同时享受心灵健康成长的幸福!

给年轻爸爸的12条建议 篇3

在中国,祖父母帮助带孩子的现象很普遍。这也给爱偷懒的爸爸们(年轻的爸爸可能略多一点)找到了借口:我母亲替我完成了相当一部分责任,我偷偷懒倒也无妨。实际上,我们一直没有搞明白一件事情——父亲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父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需要从母亲的背后走出来,去承担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

2、相信自己能成为好父亲

就像梁静茹在歌中唱的那样,“爱真的需要勇气”。面对刚刚来到世间的小宝宝,年轻的爸爸也需要足够的勇气来接纳孩子,同时也接纳小宝宝所带来的诸多变化。而且,我们还要相信自己一定能成为一个好父亲,因为有了这种自信,我们就成功了一半。我们既然能够成为很出色的工程师、设计师、律师……那么,给孩子换换尿布、冲冲奶粉这样的熟练工种自然也不在话下了!

3.体会“被爱”

很多“大男孩”型的父亲在被妻子照顾得十分周到的时候,这种桌子亮亮的、饭菜香香的、妻子乖乖的感受就成为了一种常态。妻子靠着那份浓浓的爱意坚持着,而丈夫却渐渐体会不到这种“被爱”的感觉了。所以,在爱宝宝之前,爸爸们首先需要让自己情感的神经更敏锐一些。当重新获得那种美好的感觉时,我们也很愿意将我们的爱融入到这个暖融融的小家庭里面。当看到宝宝朝自己笑一笑,大眼睛很专注地看着自己的时候,那种感受就是被爱了。

4、用温情主动调试夫妻关系

即使我们在很多有关孕期的书中都读到过在妻子生产后有可能出现产后抑郁的情况,但是,面对妻子诸多的“无理取闹”,自己心里还是觉得有些忍无可忍。这时候,夫妻关系会面临一场始料不及的考验。加之妻子把所有的经历和温情都投向了孩子,好像原来的甜蜜爱情一下子就蒸发掉了。这种受冷落的感觉可能会让你用同样的办法来对付妻子和刚出生的小宝宝。于是,原本充满温情的家庭陷入了一种冷战状态。实际上,所有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在妻子生产前,我们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宝宝出生后,我们需要做什么,不仅是照顾宝宝的饮食起居,还要对妻子关怀备至,不仅照顾她的身体,还要照顾她的情绪。这样的话,妻子出现产后抑郁的几率会小得多。即使出现了这种情况,我们也能很快帮助她度过。

当夫妻问意见出现分歧的时候,双方都没有必要通过一味地坚持来使自己处于强势的地位。彼此间需要真诚地沟通,搞清楚怎么做对家庭的成长、夫妻间关系的成熟以及孩子的成长是最有利的。

5.参与网络育儿生活

不要以为育儿论坛就是妈妈们的天下,实际上那里有很多铁杆父亲呢!而且,育儿论坛里,还有专门属于爸爸们的领地。我们可以在网上和那些与自己一样的年轻爸爸交流一下初为人父的感觉和经验,秀秀宝宝的靓照,维护一下宝宝的个人主页,或者向有经验的爸爸们取取经。可以说,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既开放又很休闲的空间。在这样一个充满了家的温情的地方,对面爸爸的一声招呼、一声问候都有助于我们很快地进入角色。

6、和孩子一起重回童年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爱玩好动。这时候,他们需要父亲强有力的臂膀。所以,我们首先要有足够的热情参与进来,和儿子一起玩组装玩具、研究各种汽车模型,和女儿用布娃娃过家家,给她讲白雪公主的故事。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的创造力是无穷的,但是对某些游戏又是那么执著。捉迷藏、被爸爸举得高高的……对这样的游戏,我们不妨时不时地和孩子玩一下。你会发现小家伙的兴致会马上被你调动起来。

7、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而今,好爸爸们还需要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发挥作用。我们教育的主导方向是什么?我们要给孩子一个怎样的童年?有了这些愿望,又该如何一步一步去实现?这些都不仅仅是妈妈们应该思考的问题,爸爸们同样需要有自己的主张,然后通过协商和妻子达成共识。在执行的时候,我们不仅是监督者和评判者,更是实践者。

8、做创造型父亲

对事业来说,年轻是一种资本。对做父亲来说,也同样如此。因为与那些有经验的过来人相比,我们更有精力也更富创造性。所以,在学习别人的经验的同时,没有必要过于拘泥。我们完全可以根据情况从容应对。当我们把这种创意纳入到生活当中的时候,你会发现我们的生活空间会逐渐变得灵动起来。

9.关掉电视

看电视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的主要休闲方式。尤其是在周末,很多爸爸从早上刚睁开眼睛就打开电视,电视连续剧、球赛,一个接一个。当爸爸很开心地走过来和孩子亲近一下时,不用问,不是因为插播广告就是因为球赛中场休息。所以,对那些整天忙得不可开交的爸爸们来说,不要再让电视占据我们太多的时间。我们需要提高和孩子在一起的质量,关掉电视,全身心地陪伴孩子。

10.给自己留些空间

不要因为有了孩子就和以前的朋友们断绝来往,整天过着从家到单位两点一线的日子。我们还需要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在适当的时候,叫上几个好朋友去打打网球,或者和妻子看场电影。偶尔改变一下生活节奏和生活内容,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家庭都很有好处。

11.制定理财计划和持家方略

对大多数年轻的爸爸来说,有了孩子以后,经济压力会大幅度增加。这时候,我们需要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一份合理的理财计划。在这方面,似乎男性思维会发挥更大作用。

12.记录孩子的成长

《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读书体会 篇4

虽然自己不是班主任老师,但我想班主任老师的一些管理班级的一些经验和方法同样适用于科任教师的课堂教学,所以就翻开看看。书中虽然对班主任老师管理班级的方法着墨甚多,但我还是能够从书中的字里行间找到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和方法。

这本书是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天津市班主任研究会副理事长张万祥先生主编的。全书共分七章,“怎样管好一个班”、“与学生相处有艺术”、“做一个有智慧的班主任”、“一个学生,一个世界”、“借助家长的力量”、“换个思路做德育”和“做个够专业的班主任”。本书汇集了我国众多优秀班主任自己最切身的感受、最宝贵的经验和最鲜活的创造。这些不仅仅是老师们辛勤的汗水和文字,更是他们对教育事业,对孩子的那颗火热的、跳动的心。

做为一名教师,应当注重身教重于言教。你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当是这样的人。要学生刻苦学习,自己就必须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要学生认真劳动,自己就必须热爱劳动;要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就必须谈吐文雅,远离粗俗。书中提到了开学第一天,班主任亲自打扫一次教室,本身应该很平常,劳动量也不大,身体也能承受,但其效果与影响力远胜于劳动本身。因为它的意义在于,使学生感受到了班主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一面,这种身体力行的示范就是一种无声的表态,就是一种目标的定格,也是一种在起初就开宗明义地面对班级,面对学生的承诺:师生是平等的,地是可以扫干净的,我们的班级是可以建设得更加美好的,从我做起!

这虽然是针对班主任老师,但在我看来对科任教师同样适用。一个只会照本宣科、敷衍了事的任课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只会应付书本上的那些表面文章,你让他深挖一点都会激起学生极大的不满。相反,如果你是一个非常善于专研、勤于研究学问的老师,在你的学科课堂上,孩子们一定能得到更多的启迪,也能够学习更多的知识。教师的言传身教往往比平时的口若悬河更有作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学生,以整洁的仪表去影响学生,以和蔼的态度去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去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去包容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才会使你的学生处处以你为楷模,学习你、模仿你、尊重你。

班主任在工作中应该处理好与学生、科任老师、学生家长的关系。同样的,科任教师也应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走进学生们的世界,开启他们的心灵之窗,从心理上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让学生从心底接受你的教育。此外,科任教师也可利用自己优于班主任教师只任教一个班级的优势来鼓励学生,通过激将法、对比法来增加每一个班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是我读过书后最大的感慨。

与科任老师相处,班主任老师应该是一个协调者。班级管理工作,除了需要班主任认真组织、具体指导、严格管理以外,与科任老师的集体教育也是密不可分的。《班主任要协调好任课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一问中,就提到了班主任科学地处理学生与科任老师关系的故事。调动科任老师管理班级的积极性,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还是相对比的,科任老师同样需要管理班级,也同样需要调动班主任老师的力量。可是依我看,借助班主任老师的力量不如激发和调动,让班主任老师、学生和任课教师三者之间维持一个稳定的平衡,虽然不用经常去麻烦班主任老师,但可以通过三者之间的平衡制约,从而达到一

个更好的、更稳定的关系,实现对课堂的巧妙管理。

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读后感 篇5

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便到图书馆“淘宝”,找到一本《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翻来颇对脾味。一口气读了大半,感受颇多。这本书分为“这样管好一个班”、“与学生相处有艺术”等七辑。每一辑又汇集了很多优秀班主任的工作案例,案例真实生动,理论深入浅出,每个案例都凝聚着这一位位班主任工作的智慧和魅力,让我受益匪浅。可以说它是一本班级管理的小百科全书。这里,我想谈谈对以下几个案例的感想。

1、不要迁怒到全班

班上好几个学生作业没做完,老师大怒:“回家怎么做作业的?全都马马虎虎,看看你们这帮学生,到底想不想学习啊?真令人失望!”

早晨检查卫生,地上没扫干净,垃圾没人倒,班主任大发雷霆:“看看,卫生没人管,这个班级像什么样!”

课间,学生吵吵闹闹,教室里一片混乱,两个同学还在打架。听到学生的报告,班主任进来把讲台一拍:“像什么样子!课间都不要出去玩了,全班罚抄课文!”

上面徐莉老师列举的几个案例几乎是我之前工作中的真实写照,读起来有点可笑,但老师面对全体学生大发脾气的后果是什么?真得会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吗?且不说其他没错的学生会对老师的不公平“责罚”的不满,会产生班级消极的心理,恐怕种种事情的发生也都和班主任工作的不利分不开呀!再说,没做好的学生也会因为老师批评的面太广,下次也未必会真的会心服口服地做好。所以班主任工作就要讲究方法。在批评学生时,应当就事论事。班级出现的作业、卫生、课间纪律等各种问题,应当找的其原因,逐一解决。作业没写完,要查问学生原因,是作业太多,还是学生有特殊情况?卫生没搞好,是值日生偷懒还是老师没安排好工作?课间纪律那更是和班级风气有很大关系了。经过一段时间实践,我的感受是,批评尽量个别谈话,面对集体,要多给予鼓励、表扬,以正班风,提高士气。

2、引而待发,震慑的力量不容忽视

每天面对班级几十位学生的诸多蒜皮小事,老师难免会心浮气躁,处理起来也往往会出现简单粗暴。这样的班级往往会出现恶性循环,老师越管,班级的事件就越多。魏发家老师的做法就是——引而不发,给学生自我改正的空间。魏老师说:“管是为了不管。遇到问题时不急于出手,而是引而不发,静观其变,看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再因势利导,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得我刚到美小工作时,因为嗓门高、性子急,批评起学生那真是“暴语联珠”,费的口舌不少,班级管理也没有太大起色,还被领导找去谈了两次话。现在想来,如果当初在处理事务时真做到了引而待发,用震慑之力给学生的不当行为以制约,留给学生以自我改正的空间,我的班级管理就不用绕那么多的弯路了。班主任的这种威慑力,也是班主任的威信所在。往往秩序井然、学习成绩出众的班级,班主任就必定很有威信,也一定是很少大事小事都大动干戈的。

3、体验式教育,胜过千言万语。

书中何瑾老师谈到了班上两个学习成绩、体育锻炼都非常优秀的学生互相嫉妒,产生矛盾,老师多次沟通无果,结果在校运动会上一人脚扭伤,两人体会到班级的荣誉高于一切,而激起两人合作赢得第一,最终化解矛盾的事例。我认为这是一种体验式教育。老师做了很多工作,都无法化解两人的矛盾,一次比赛,两人体验到了班级的荣誉,而摒弃前嫌。在工作中,这种体验式的教育真的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电视里经常看到一些城里的孩子铺张浪费,让他们到乡下和乡下孩子一起读书生活一段时间,亲身体验贫困学生读书、生活的不易,从而得到感化。班上个别个性孤傲、无视集体的学生,把握时机,利用集体的舆论对其教育,让他体验到集体的力量,也会触动到他的心弦。面对新时代的青少年,万语千言满脑子贯不一定会取得好的效果,体验式教育是个很好的途径。

《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读后感 篇6

本书分七大块来叙述,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做一个有智慧的班主任。这跟我本身的教育观点相吻合。因为我觉得,一个人,无论你做什么事,只要你能带着智慧,用脑子去思考,那么什么事也不能难倒你,并且可以这样说,你可以有信心地去做好任何一件事,所以说有智慧的班主任就显得与众不同,就像其中的“温柔的征服”这一篇文章,让作为班主任的我也深有感触。不是吗?一般的老师,都会这么认为,要使学生遵守纪律,要使学生听话,那么只要“凶”一点就行了,学生绝对不敢了。但其实学生是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作为老师的你,如果用真正的感情去感化他,一块硬石也是可以融化的。就像文中的吴峰同学,看到老师那像孩子似的泪流满面,他也觉得自己该怎么做才是对老师的帮助,对老师的爱。

所以这一孩子的改变,就正是这毫不做作的情感,温柔地触动了孩子某根琴弦,缩短了彼此的距离。因此冷漠永远培养不出热情,能够滋润童心的只有真情,还有爱心。因为爱可以赢得爱,或者说老师的爱应该像阳光。阳光普照万物时,它并不会在意每朵花是否都会散发出幽香。它所在意的是,光线的每一个细微的部分,是不是都给了花瓣最温暖的触摸。那么就让我们把愤怒的姿势换成握手,让一句厉声的呵斥变成温和的凝视,轻拍对方的肩膀,给仇怨一个宽容的眼神,用心倾听卑微的人的话语,那么这一份温柔能赢得孩子的一颗心,能赢得孩子对你的一份理解,能赢得孩子对你的一份尊重。

给年轻教师的建议 篇7

关键词:教师,建议,阅读,思考,实践

《给教师的建议》——一本很古老的书, 老到比我的年龄还要长个好几岁, 书皮已经破旧, 书页也已卷角起皱泛黄, 看得出来被很多的人翻阅查看过。正是它这种古老的痕迹吸引了我, 让我开始了对前辈的追寻。

翻开书, 看到目录, 一百条给教师的建议, 涉及的范围很广泛, 从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从课堂内书本的学习到课堂外大自然里的体验, 十分的详尽, 全面具体地反映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但是苏霍姆林斯基不是以教育家或者校长的身份教师进行空洞的说教。整本书虽然厚达561页, 但苏霍姆林斯基精炼的提出教师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百个棘手难题, 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百条建议, 每一条建议都结合生动的教育实践来谈, 给新教师很多的帮助和指导。

《给教师的建议》涵盖了教师的教育和教学方法, 涵盖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特别对学习困难生提出了许多具实践性、指导性的做法。他在研究学生的智力生活、劳动能力与学习的关系, 思维活动对学生的发展,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等方面做出了许多的实践, 综观全书的内容, 我们发现阅读、思考、实践是学生提高智力生活的重要途径。

一、阅读, 是对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在第十八条建议中, 苏霍姆林斯基写道“不经常阅读书籍和科普读物, 就谈不上对知识的兴趣。”在第十九条中也有这样的句子——“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 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 他就越需要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 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 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 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 ——正是这一点在‘学习的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由此可见, 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让学生生活在书籍的世界中, 把读书看成是学生培养中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在他看来, 阅读就是教育, 教育就是阅读。他不仅仅是把阅读看做是发展智力的手段, 更把它与人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甚至还上升到生命的高度。阅读, 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 也是鼓帆前进的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一个有思想的人如果不反复阅读自己喜欢的书就无法生存。他希望自己的学生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 也希望所有的老师能一起向着这个目标努力前进, 领着孩子读书, 让他们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

同时, 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 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 培养起他们对书的热爱, 使书籍成为生活中的指路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 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所占的地位。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 不断的深入, 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在重复昨天说过的话, 那么阅读就会成为学生们的精神需要。

因此, 教师也应该要多读书。或许有很多老师会抱怨, 平时工作已经够忙了, 时间根本不够用, 哪里还有时间来读书呢, 其实读书, 不仅仅是扩充自己的知识, 也是教育的一个技巧——用终生去备课, 每天不间断, 坚持读书, 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苏霍姆林斯基提议教师知道的东西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教的东西多一百倍, 而要达到这个效果, 教师唯有不间断的读书、读书、再读书, 要比要求自己的学生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

二、要思考, 不要死记

要思考, 不要死记, 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第四十八个建议。明明已经可以熟练的重复的规则概念过了一天便会遗忘, 就算第二天重复前一天的工作, 把规则背得很流利, 到了第三天能完全记下来的学生依旧寥寥无几。这是什么原因呢?在积累了大量事实的结果后,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 要识记和在记忆中保持一条真理, 在更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究竟独立地分析和思考过多少事实, 并对事实提出过多少质疑。而且, 只有学生越是不刻意以追求识记为目的, 以及经过他们的意识思考过的事实越多, 这条规则在他们的记忆中就保持得越牢固。思考新教材是上课的一个阶段, 明白和理解不等于对一个事物已知, 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 还必须进行思考。对学习最“差”的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 尤其需要对新教材进行专门的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主张, 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他把学生在十年内应当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和技巧按一个竖式排列出来, 其中会思考排在了第二位。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 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 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 为了学会怎样学习。因此, 他的主要智慧和努力就不应当用到记忆上, 而应当用在思考中。因此, 教师应当运用各种方式让学生体会到思考是一件美好、诱人并且富有趣味的事情。由此也教给教师一个征服学生的法门, 那就是在带给学生思考的同时表现自己, 以思考来让学生感到折服和钦佩。只有热爱自己的事业并善于思考的老师, 才有力量使教室保持肃静, 让儿童特别是少年和青年用心地倾听他的每一句话, 才有力量激发学生的良心和羞耻心, 这种力量才是不可置疑的威信。

三、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通过观察发现,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他选择了四种形式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思考, 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在运动和探索之中。

在第十六条建议中,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 劳动不仅是一种实践技能和技巧, 而首先是一种智力发展, 是一种思维和言论的素养。如果教师想使自己的学生成为善于思考的人, 想让他们把严整、明确、合乎逻辑顺序的思维清楚的说明和解释、表达出来, 那么你就应当吸引他们参加到富有思想内容的劳动去, 并把知识体系的关系和相互联系在劳动中体现出来。这里的劳动也就是实践活动, 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 从而涌现一些新的思想, 然后这些新的思想又激动着他, 这样循环周转, 他的情感和思维都得到了很大的磨炼。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要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促进他们思维和语言发展, 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有一个重要的方面便是让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在亲身体验中发现学习的规律, 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将纸上的东西变为己有。

《给教师的建议》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用一生的心血铸就的纪念碑。在这座纪念碑面前, 我们可以聆听到许多有益的教诲, 可以汲取到许多理论和经验, 丰富和指导自己的工作。作为教育事业的跟随者, 我们应该把它作为一面镜子, 鞭策自己做一名好老师, 在前行的道路上不断的努力。

注释

我不建议媒体给年轻人太多梦想 篇8

A:(笑)每个人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困顿。我很心虚的,这就是我的困顿。在专业上我很多东西都不自信,与一个人的知识结构、修养、悟性、品位、审美和对世界的认知都有很大的关系。也许现在作为电视剧演员,可能表演够了,但是够了不代表你就很好了。

Q:你总说自己不自信,为什么?

A:70后家里都有两个孩子,从小就被教育你不能欺负别人,你得让着别人。一跟别的孩子打架了,家长先打自己孩子。我们这辈人肯定与生俱来不是自信的人。我觉得不自信在工作场合中会有先天的谦卑感,这很好,这也有弊端。我遇强则弱,比如陈凯歌,他读书破万卷,你听他聊天就是开眼,你没什么好说的。如果遇到比我弱的,我会想要告诉他什么,能帮他什么。这是不自信的好处。

我觉得范伟是我心目中最好的中国男演员。他是大师级的人物,我在剧组接触他的时候发现他很不自信,甚至有一点自卑,越是这样的演员,越是好演员。你看那些盲目自信的,年轻的小帅哥,(觉得)我帅,我努力,我一定行,什么叫你一定行啊,哪儿那么多的一定啊,市场会给你一定吗?不会。

Q:你跑组多年,现在演到男一号,建议年轻人也这么尝试吗?

A:我不建议,我非常非常不建议,这种事情成功的几率九牛一毛,不是说努力就一定有结果。我不建议媒体给年轻人太多梦想。梦想不是那么轻易就能实现的。年轻人有冲劲、体力和精力,他们又没有经过太多事,一冲动付出太多的代价,而这些代价完全没有意义。

Q:现在回想吃那么多苦后才当上男主角,值得吗?

A:皇上天天吃御膳房,他快乐吗?他不快乐。人总得来点事,有个成语叫无事生非,人总有点奔头,你也许会成功也许会失败,但是这些是人生百味中的一味。我不是说要快乐就是要省事。人生在于折腾,折腾也很快乐。

Q:这次新书写完有人说你是作家了,感觉如何?

A:(笑)作家这两个字,是我哄着大家玩,大家反过来逗着我玩。不能因为一个角色演得特别好,就是伟大的,不是一句话写得特别好,就是作家了。

Q:你说自己很喜欢自由,又怀念之前当兵的日子,这怎么说?

A:我为什么喜欢自由,是因为我当过兵,我知道不自由的滋味是什么。我还是愿意回到过去,前提是带着我现在的记忆、心智和阅历回去。当兵,那当然不愿意,打死我也不愿意。我回去是希望再青春一次,但能不能别让我吃那么多苦啊?

Q:《士兵突击》播出后,王宝强火得一塌糊涂,你羡慕吗?

给年轻教师的建议 篇9

全书共分七辑,“这样管好一个班”、“与学生相处有艺术”、“做一个有智慧的班主任”、“一个学生,一个世界”、“借助家长的力量”、“换个思路做德育”、“做个够专业的班主任”。生动、真实、充满教育意义的德育案例其中所蕴含了先进的德育理念,丰富的管理经验,有效的教育实践,为我以后走上班主任的岗位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有效措施。其中,使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第一辑“这样管好一个班”及第二辑“与学生相处有艺术”的一些建议。

第一辑“这样管好一个班”:

对于班主任来说,想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必须从学生入手,审度自己的处事原则。在管理班级方面,下面几点建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班主任要做好起点工作

书中提到的“王老师”责任心很强,但是却一直做不好班主任工作,问题的关键是在没了解学生的前提下就制定工作计划与目标,阻碍学生的发展。仔细一看,王老师的做法并不少见。从王老师的案例可以得知:班主任建立在责任心基础之上的是对学生了解的前提下制定工作计划和目标,不要使得自己的管理方式形成定势,使自己的工作受到局限。同时也不要过早的为班级定位。

二、不要在班内设置“探头”

很多时候班主任为了方便了解学生动态,会叫班上几个同学随时报告班内情况给班主任听。短时间内会有一定的效果,时间一长问题就会出来:同学间相互猜疑,师生矛盾激化。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

三、不要迁怒到整个班

文中提到了三个常见的画面:画面一是班主任检查家庭作业,发现几个学生未完成作业而迁怒全班;画面二是班主任检查卫生,发现卫生状况差而迁怒全班;画面三是班主任因为课室吵闹罚全班抄书。的确,班主任往往会因为几个学生而迁怒到整个班,把个别问题全面化。迁怒的后果一方面对于个别学生来说,由于批评的面比较广而起不到真正的作用;另一方面,让集体受到了伤害,使全班同学产生消极的心理。因此,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要有针对性,不能一篙子打死一船人,理性分析事件本身,同时也要给学生以积极的期待。

第二辑“与学生相处有艺术”:

书中“和学生相处有艺术”一节内容让我感触很大。“艺术”毕竟是个抽象的东西,似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何与学生友好地相处这一问题关系到教学成效及师生关系的发展。学生都是有感情的个体,他们往往会因为与某个老师关系好而先喜欢上这个老师的课。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开端。在这一辑中,我看到了许多与学生相处中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下面几点建议是我印象较为深刻的:

一、要善于“笼络人心”

对于刚接手新班的老师来说,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尽可能地“笼络人心”,让学生接受你,喜欢你,尊重你。当与学生的关系处好了,后面的教学及管理就能顺利地进行。笼络学生的方法大致有这些:

1、学生无助时多关心。

2、多表扬少批评。

3、树立自身威信。

4、多关注学生个体。

二、给批评“变脸”

当学生表现不好时,老师难免会批评学生。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不喜欢老师总是空洞地说教,厉声叱骂。越是这样的批评,学生越会产生逆反心理。然而,在批评学生时,多采用迂回战术,用建议的方法更能让学生接受,同时也能维护学生的尊严。

三、冷静几分钟,再处理问题

不论遇到什么事情,老师都请千万不要在自己生气时处理问题。给自己几分钟,让自己冷静下来,为学生找点借口,找找自己的问题,什么事都会有妥善的处理方法。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比惩罚更重要。”

给年轻教师的建议 篇10

《给年轻班主任建议》读书心得体会

《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这本书是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天津市班主任研究会副理事长张万祥先生主编的。整本书分成7个章节,“这样管好一个班”,“与学生相处的艺术”,“做一个有智慧的班主任”,“一个学生,一个世界”,“借助家长的力量”,“换个思路做德育”,“做个够专业的班主任”。通过一个个精彩的案例,向我们展示了优秀班主任们精湛的教育艺术。每读完一个成功教育孩子的案例,感受到更多的是他们对孩子的爱,他们对教育的热爱,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如何做好班主任,做好班主任具备哪些条件,做一个怎样的班主任,其中既有成功的案例又有值得借鉴的具体做法;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实际的指导,真的是让我受益匪浅。

做为一名班主任,应当注重身教重于言教。孟子有云: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小学生所特有的模仿行为,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事哲理、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引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言教、身教,并且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是学习、模仿的对象。班主任是学生在学校中接触最多的人,因而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所以,班主任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节选 篇11

教师的职业就是要研究人,长期不断地深入人的复杂的精神世界。在人的身上经常能发现新的东西,对新的东西感到惊奇,能看到形成过程中的人——之中出色的特点就是滋养着教育工作才能的一个根子。我深信,这根子在人身上是童年和少年时期形成的,是在家庭和学校中形成。它形成于父母和教师这些长者的关怀,他们用热爱人、尊敬人的精神教育儿童。你既然产生了想当教师的愿望,那就请你检查和考验自己一下。你在九年级或十年级学习时,请求共青团委员会任命你当少先队辅导员或十月儿童小组的教导员。于是,你面前就来了四十个小家伙。你一眼看去,他们甚至从外部特征上似乎都是彼此很相像的。但是在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到森林、田野去过几次以后,你就会深信,每个儿童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没有重复,各有特色。如果这个世界显示在你面前,如果你感觉到每个儿童都有个性,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心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因为我们工作中的创造性,首先就是要认识人、了解人,对人的多面性和无穷尽性感到惊奇。

如果这四十个孩子使你感到一模一样、单调乏味,如果你要很费力才能记住他们的面貌和名字,如果儿童的每一双小眼睛对你不意味着某种深具个性的东西,如果从花园深处某个地方传来儿童响亮的声音,你不知道是谁在喊叫,而且过一个星期、一个月你也不知道,那么,你就得再三考虑,然后再决定是否当一名教师。因为,没有一条教育规律、没有一条真理是可以对一切孩子绝对同样使用的。因为,培养人,首先就要了解他的心灵,看到并感觉他的个人世界。

给幼儿教师奖励幼儿的一些建议 篇12

一、关注奖励对象整体性和差异性

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 教师的奖励对象集中在个体奖励, 即在教学活动中针对个别表现好的幼儿进行奖励。而对于群体奖励来说, 占得比重是比较轻的。针对个体的奖励只是教师对表现好的幼儿进行奖励, 这样的奖励方式会忽略大部分幼儿的需要, 打消没有受到奖励的幼儿的积极性。群体奖励就是对集体进行的奖励, 不单单是针对于某个人的奖励。这种奖励方式可以使多数幼儿受到奖励, 有效地避免了没有受到奖励的幼儿产生消极的心理, 也可以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从观察中发现, 某幼儿园要求教师每天拥抱每一个孩子, 这种肢体的行为使得幼儿能深切的体验到教师对他的关注和喜爱, 同时也是肯定幼儿的一种重要方式。而教师对幼儿的肯定是很重要的, 每天拥抱每一个孩子这种做法就是教师对每一位孩子的肯定。同时, 集体奖励的方式也兼顾了奖励的均衡性。所以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奖励时应该适当增加集体奖励的方式, 保证奖励的整体性和均衡性。

尽管奖励应该面向全体, 但是由于幼儿的年龄阶段以及不同幼儿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这就要求教师在运用奖励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特点, 针对不同的幼儿应该采用不同的奖励形式。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在奖励上应该有所差异, 例如, 小班的幼由于刚进入幼儿园, 他们对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不适应、缺乏安全感, 他们渴望接近, 需要老师的身体接触 (拥抱、抚摸) , 从而得到安全感。大班的幼儿对于奖励已经司空见惯了, 这个时候教师需要更多的丰富奖励的形式, 以吸引幼儿的兴趣。当幼儿的发展水平不同时, 教师也应采取不同的奖励形式。在观察中发现这样一个例子:

大班的一个男孩特别调皮, 老师一般很少奖励他。有一天, 这个幼儿画了一幅画让老师看, 老师当着全班的面奖励了这个幼儿一朵小红花。一天下来, 这个幼儿表现一直很好, 活动也很积极。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 一般在班里总有极个别不受老师关注的学生。但是一旦老师适当的奖励他们, 他们的表现就会特别积极。相反, 经常受到奖励的学生可能对此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反应。因此, 教师在奖励幼儿时应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的幼儿运用不同的奖励方式效果会更好。

二、奖励形式的新颖性

奖励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 但是幼儿园教师的奖励形式却只是局限于那几种, 例如:画小红花、奖励小贴画等。几十年来, 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是采用同样的奖励形式。一成不变的奖励形式会使幼儿失去对奖励的兴趣, 从而致使奖励失去了意义。其实奖励也是一门艺术, 我们不能机械式的使用奖励, 在原有的奖励形式的基础上, 可以创新一下, 改变一下, 让奖励变得有吸引力。幼儿总是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的好奇心, 在奖励时变换一下形式。新颖的奖励形式可以让幼儿对奖励一直保持一种新鲜感, 不但避免了幼儿对反复的奖励形式不再感兴趣, 同时也提高了奖励的有效性。在观察中发现, 有的教师会在游戏活动中采取跟幼儿互动的奖励形式, 如:与幼儿击掌、与幼儿撞屁股、与幼儿碰碰头。这些奖励形式是与传统奖励不同的, 它不单单是让幼儿被动的接受奖励, 而是以师幼互动, 这种形式可以更好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三、正确把握奖励的时机

奖励的时机分为即时奖励和延时奖励, 针对不同的奖励情况应选择不同的奖励时机。如果应该即时奖励的用了延时奖励, 应该延时奖励的却用了即时奖励, 那么奖励的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在观察中发现, 一般情况下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用即时奖励比较多。那是因为,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 当幼儿有良好的表现时, 教师必须利用即时奖励来马上肯定幼儿的行为, 从而使幼儿有效的保持这种行为, 并且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而在游戏活动中, 则用延时奖励比较多。因为在幼儿进行活动时, 教师一般不会去干预或打断幼儿。而是在活动结束后, 总结活动时对幼儿进行奖励。这样做可以避免在幼儿兴趣正浓厚时将其打断, 同时也保证了游戏活动的连贯性。正因如此, 教师一定要正确的把握奖励的时机, 避免不恰当的时机影响奖励的效果。

四、走出奖励的“疲软”误区

很多教师发现, 自己的奖励似乎不那么有用了。是什么原因致使奖励失去作用了呢?俗话说“过犹不及”。凡事都有一个度, 就好比同一种刺激, 如果出现的多了, 人们就会对这种刺激习惯, 当这个刺激再出现时, 人们就不会再有之前的反应。奖励也是如此, 控制不好度的话, 幼儿也会习惯, 从而对奖励就没有太大的反应了。在对幼儿进行奖励时, 教师不能盲目的奖励, 应该有所指向, 明确的奖励, 奖励是一种激励手段而不是目的。虽说奖励可以使幼儿提高积极性, 增强自信心, 但是教师也应该在奖励的度上有所把握。奖励并不是越多越好, 而是要有针对性, 不要让幼儿对奖励失去新鲜感, 更不要让幼儿习惯被奖励。同时, 变换奖励的形式、把握奖励的时机也可以控制奖励“疲软”现象的产生, 奖励要适量、适度、适时, 才能使其得到预期的效果, 提高奖励的有效性。

给年轻女教师生日的经典祝福短信 篇13

2、一条小小短信送祝福,每一个字都带有我深深的关怀,绵绵的问候,款款的相思,殷殷的惦念。愿月夜与快乐结伴,点缀你绚丽多彩的人生,祝你生日快乐!

3、生日,又来到,我送老师三个宝:一向老师敬个礼,老师就有好身体;二向老师弯弯腰,老师生活更美好;三向老师鞠个躬,老师心想事就成!生日到了,祝老师生日快乐!

4、敬爱的老师,在你们的教导下,知识丰满着我们的羽毛,理想编织着我们的心巢,明天我们会和风儿一道,飞遍祖国需要的山涯海角。生日,送上诚挚的问候:你们辛苦了,祝你们生日快乐,身体健康!

5、老师,生日快乐!不是因为您老才叫您老师,而是跨古越今人们一直都认定“姜还是老的辣”。老师,您的形象表达了您对“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的虔诚,您用生命和热血浇注了这灵魂的工程!

给教师的建议 篇14

一、填空

1、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 的学生”。

2、苏霍姆林斯基的 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

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他的教育实践鼓舞着千百万教师。

3、在《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一文中,作者认为:“知识——这就意味着

运用

。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因此,我们应当努力做到让“学生的知识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 手段

;„„”

4、“两套教学大纲”指:第一指学生必须熟记和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第二指

课外阅读和其他资料来源。

5、思维课的教育意义,首先在于它能使知识得到经常不断的运用

。(《怎样使小学生愿意学习》)

6、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堂上要做两件事:第一,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 ;第二,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

7、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阅读 是对“学习困难生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二、单项选择题

1、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和我们新教育实验中共同提法的是让学生不停的(c)。

A思考

B、劳动

C、课外阅读

D、观察

2、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思考之室”是指(b)。

A、学生教室B、学生阅览室C、教师办公室D、学校图书室

3、苏霍姆林斯基在《一个“差生”的“思维的觉醒”》一文中的“差生”是指(a)。

A、巴甫里克

B、费尔巴哈

C、罗曼

D、彼嘉

4、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者的最重要的工作是(a)。

A、关心儿童的健康

B、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C、教育学生热爱劳动

D、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5、怎样才算了解儿童呢?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首先得了解(a)。

A、儿童的健康状况

B、儿童的思维能力

C、儿童的家庭状况

D、儿童的动手能力

6、教育,首先是(c)。

A、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

B、发展学生的智力

C、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人的心灵

D、培养学生的记忆力

7、苏霍姆林斯基认为,(a)是发展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的手段之一。A、画图

B、写字

C、劳动

D、读书

8、小学的主要任务是(a)。

A、教会儿童学习

B、教给学生知识

C、培养记忆力

D、发展学生的智力

9、(c)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因。

A、学习方法

B、学习技巧

C、学习愿望

D、学习能力

三、简答题

1、苏霍姆林期基认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点和信念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1)、每一位教师不仅是教书者,而且是教育者。(2)、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对具体的学生实施个别的影响,用某一件事引起他的兴趣和爱好,鼓励他,激发他的独一无二的 个性得到表现。(3)、我们认为,只有教学是在集体和个人的丰富的精神生活背景下进行的条件下,才可能有完美的智育。(4)、我们深信,只要是一个正常的人,他就能获得智力的财富,就能享受完美满的智力生活的幸福。(5)、我们深信,少年时期的智育和教学,完全不同于童年期。

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

(1)、对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儿童,让他在公民的劳动的精神生活道路上站住脚。(2)、让每一个学习困难儿童感到自己是可教育的,必须使学习成为他树立高尚的自尊感的领域。(3)、让学习困难儿童有权享受人生的幸福。(4)、让学习困难儿童学会思考,让书籍成为他欢乐的源泉。

3、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和谐教育”指什么?

答:和谐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 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的内在本质的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意志力、性格在积极的劳动中和创造中,以及在集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中的表现和显示。

4、教师的教育素养有哪些?

(1)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深刻的认识;(2)教师对教材要有深刻的认识;(3)教师能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4)教师要读书;(5)教师要会研究儿童的方法;(6)教师要具备心理学知识;(7)教师要有语言修养艺术。

四、论述题

1、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多次提出让学生阅读书籍,请结合我们学校的新教育实验,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答:

1、正确引导学生读书

“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是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能挽救某些学生免于考试不及格,而且在于借助阅读发展了学生的智力,他们读书越多,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怎样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去阅读呢?书上说,许多学生之所以不能掌握知识,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流畅地、有理解地阅读,而不动脑筋、没有思考的阅读,只能使儿童的头脑变得迟钝。我们教会学生读书,目的是要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爱钻研、会思考的读者,让学生在阅读时候就带着问题去思考。我们要关注孩子们读什么,是怎样读的,读后在他们 的精神生活里留下什么痕迹?比如:我们让孩子读英雄人物书籍,孩子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想象成书中人物,去赞赏英雄人物的道德美,也会在努力模仿的时候联想到自己,这样阅读就成为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

2、要教给学生进行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学生从入学之日起就要开始学习读书,就有个培养良好读书习惯的问题,要是能从小养成专心读书的良好习惯,对其今后的学习可谓终生受益。那么,要想提高学困生阅读能力,那就应先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其关键在于严格训练做到“四到”,即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读书时做到这“四到”,他学习自然就专心,用心,学习效果也就会好。下面略谈几点具体做法。让读字时,严格要求学生做到:眼睛看清字形,口读准字音,手书空笔画,心想字义并记住字音和字形。这样做学生可以把字的音形义紧密联系在一起,避免认错字或读错音,从而提高识字效率。让写字时,严格要求学生做到:眼睛认清字 形,手认真写字,口小声读准字音,心边想字义速记字音和字形。这样做,学生同样可以把 字的音形义紧密联系在一起,避免写错别字,从而提高识字效率。让读课文时,严格要求学生做到:眼注意看书、口认真读句子、手跟着指句子、心里边思考问题边理解意思。这样做,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书中,甚至进入文中的意境,避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从而收到良好的读书效果。

3、要建立学生阅读的监督与展示机制。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相对较低,加上贪玩的天性,绝大部分学生需要老师监督指导。我利用每周五的早读课,让他们自由交流自己近期读过的诗、文,谈收获;利用周二下午阅读课让孩子读自己喜爱的书籍。并在班中开展“一帮一”和“比、学、赶、帮、超”的学习竞赛,让他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用“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勤能补拙”等鼓励性的故事来增强他们的读书学习的信心,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对他们取得的成绩,哪怕只是一点点,我都给予他“你真行”、“你真棒”的鼓励,让他们感到老师给他们带来温暖,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4、苏霍姆林斯基不厌其烦地重复:

(①)是教育者最重要的工作。

①关心儿童的健康 ②关心儿童的学习③关注儿童的心理

三、简答题

1、有些孩子刚入学的时候,成绩很好,可是到了三、四年级以后,却觉得学习越来越困难,对于这部分学生,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去做呢?

①给学生自由的时间,保证智力生活的丰富性。

②克服知识与能力的脱节问题,让学生学会边阅读边思考。③培养求知的愿望,认识的需要,使自己今天精神生活比昨天更丰富。

2、关于如何提高教学的质量,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有许多有益的做法,请简要地说一说。

①教师的学科知识要丰富。②引导学生学会概括与思考,避免死记硬背。③把知识与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3、教师的教育素养非常重要,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教育素养体现在:坚定的教育信念、丰富的学科知识、高超的课堂讲授技巧、教师的语言艺术、懂得研究儿童心理的各种方法。

4、做一年级的老师很不容易,苏霍姆林斯基给马上要教一年级的老师提了哪些有益的建议呢?

①在学生入学前,了解学生的健康情况。

②学生上学前,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让家长明了家庭关系及家庭的智力氛围对孩子的影响。

5、劳动教育和个性全面发展所遵循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1)劳动素养和一般发展(即道德的、智力的、审美的、身体的发展)相结合。(2)在劳动中展示、发现和发展个性。(3)劳动的高度的道德意义及其公益方向性。(4)在童年期和少年期早期参加生产劳动,体验劳动生活。(5)劳动的经常性、不断性。(6)儿童劳动中要有成年人生产劳动的性质。(7)儿童劳动的量力性。(8)劳动内容、技能和技巧的衔接性。(9)劳动的创造性,脑力和体力相结合。

(10)生产劳动的普及性。(11)劳动与多方面的精神生活相结合。(12)使学生理解和体会到一个人获得的生活福利和文化财富是与他个人参加共同的劳动有依赖关系的。

四、论述题

1、《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文,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联系自己的教育生活来谈一谈对你的启示。

答:①启示: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每个教师都要树立新的教材观。教科书已不再是知识点的代名词,只不过是诸多教学媒体中的一个,从以前的教教科书转变为用教科书教。作为教师,必须要摒弃现炒现卖的备课方式,注重平时的点滴积累,不间断的读书,及时捕捉各种教育信息,掌握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手段,不断更新知识,并能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因为有了一生的准备,备起课来才轻松,上起课来才生动,听起课来才入迷,而不至于教了一辈子,仍是教参和标准答案的传声筒。

②我要做到以下几点:

1、转变读书观。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2、做好工作安排,提高工作效率,为读书挤出时间。

3、每天都要读书。

4、读书不一定必须要整块的时间,利用好零碎时间。

2、后进生是我们的教学工作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那么对于这么“一块块难啃的硬骨头”,如何去面对呢?请根据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再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说说自己的想法。

答: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教师们必须面对解决的问题。

一、让学生充满自信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的学生知识面有宽有窄,学习水平有高有低,认知能力有强有弱。教师在管理和教学中不能一味的纵容优等生,而歧视后进生。在教学中,提问差生的问题需简单些,让他们能够回答出来;即使不能回答出来,也不能说“你这么笨,这样简单的问题也回答不出来?”而应该鼓励说:“没关系,你先坐下,想一想,就会了。”布臵作业最好也不一样,对“后 进生”要降低要求,让他们感到自己能成功、有能力,从而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改变教育观念,多与“后进生”交流沟通,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我们的教育一直维系着所谓的“师道尊严”,老师高高在上,学生对老师只有绝对的服从,稍有不从就被视为大逆不道。有些教师的教育思想跟不上时代的转变,对学生任意差遣,有时跟学生发生矛盾,就一定要学生认错,当众斥责,否则就认为没面子,下不了台,结果不但问题解决不了,还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冲突。

三、与家长配合,作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中也是重要一环,特别是对差生的转变来说更为显得重要。对差生,要予以说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切忌简单粗暴和放任自流严禁体罚和各种高压措施,对家长进行说服工作,要求家长一言一行要起表率作用,创造民主的家庭氛围。

四、注意“后进生”的批评方法,批评“后进生”更应该注意方法,讲究艺术。

3、目前,学生的负担过重是个普遍的现象,那么如何减轻学生的负担,让我们的学生更加快乐地学习呢?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一定给你很多的启发,请谈一谈你在实际教学中的做法。

答:

1、是改革教学方法。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对学生不要“满堂灌”、“手把手”的教,应多提倡指导、引导、启发、研讨式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很早就有个说法,“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要求教师多掌握一些知识,但把学生当做“桶”而去“灌”是不对的,他们是主体,是活生生的人。更何况在知识剧增的时代,教师难有“一桶水”的,而学生需要的可能比教师还多,又怎么办呢?我认为,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不应该是“灌水”,而应该是“点火”,点燃学生心中的求知欲望之火!

2、是传授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不得法,学不得法,是导致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学生因厌学而产生的心理压力是其最大的负担,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也最大,学生辍学多缘于此。人生很多有用的东西并不是在校内学的,是在走向社会后的工作实践中学的,养成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受益终生,要远比多学一点书本上的知识重要的多。可以考虑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就开设学法课,根据小学、初中、高中不同的课程设臵,以及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传授学习方法。有的学校做过这方面的实验,效果很好,值得推广。

3、是建立科学的评价办法。对学生要全面评价,以有利于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指导好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偏颇和缺失也是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一个原因。减少考试次数,改革考试办法。目前的考试办法对于评价学生、选拔录取有积极地作用,但也存在着很多弊端,总之,评价应该是全面的、积极的,让孩子们能快乐生活,健康成长,毕竟“学习”并不是人生童年乃至青少年时期生活的全部,玩是孩子的天性,快乐的童年对人的一生尤为重要。

4、想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就要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和处理好例题,多做课堂练习,腾出时间让学生多实践。若课堂内容相对轻松,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出适当的要求,为下一次课作准备。总之应该学会把时间留给学生!

《给教师的建议》试卷

(三)一、填空题(20分)

1、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国最有名望的教育家,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的瑰宝。

2、《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写的一本书,目的是为了切实地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3、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心灵献给孩子》《帕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等教育专著。

4、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如何进行上课的准备呢?这就是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二、选择题(8分)

1、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素养是教师最为重要的教育素养。

①脑力劳动素养

②心理

③知识

④语言

2、让学生拥有丰富的智力生活的重要手段是让学生学会(1)

①阅读

②思考

③努力

④知识

3、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学校应该是一个()的王国。

①努力学习

②心情放松

③积极思考

④快乐生活

4、苏霍姆林斯基不厌其烦地重复:(1)是教育者最重要的工作。

①关心儿童的健康

②关心儿童的学习

③关注儿童的心理

三、简答题(40分)

1、有些孩子刚入学的时候,成绩很好,可是到了三、四年级以后,却觉得学习越来越困难,对于这部分学生,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去做呢?

1、①给学生自由的时间,保证智力生活的丰富性。

②克服知识与能力的脱节问题,让学生学会边阅读边思考。

③培养求知的愿望,认识的需要,使自己今天精神生活比昨天更丰富。

2、关于如何提高教学的质量,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有许多有益的做法,请简要地说一说。

①教师的学科知识要丰富。②引导学生学会概括与思考,避免死记硬背。③把知识与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3、教师的教育素养非常重要,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答:坚定的教育信念、丰富的学科知识、高超的课堂讲授技巧、教师的语言艺术。懂得研究儿童心理的各种方法、4、做一年级的老师很不容易,苏霍姆林斯基给马上要教一年级的老师提了哪些有益的建议呢?、①在学生入学前,了解学生的健康情况。

上一篇:贵阳新东方烹饪学校怎么样?下一篇:人事专员职位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