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年轻干部培养的建议(共8篇)
对年轻干部培养的建议 篇1
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1、进一步增强各级各部门加快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一是更新观念。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强化quot三种观念quot即强化quot事业兴衰关键在人quot的观念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陈规陋习强化quot选人用人失误是过错埋没耽误人才也是过错quot的观念努力发掘使用有潜力的年轻干部强化quot早压担子早成才quot的观念消除对年轻干部不放心、不敢用的思想顾虑大胆提拔使用优秀年轻干部形成导向。二是强化责任。把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纳入各级党委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特别是quot一把手quot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进一步强化各级党委特别是党委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明确组织人事部门、妇青组织和各业务部门的职责特别是应注意强化部门在年轻干部业务培训工作中的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同时加大年轻干部培养财力、物力的投入不断改善各级党校特别是县市、区委党校办学条件满足新时期新阶段年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需要。三是搞好规划。根据中组部将要制定出台的《2009-2020年全国党政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要求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和业务部门在深入调研、摸清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各部门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各个层次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近期和中长期工作目标、措施、要求硬化处、科级领导班子年龄结构梯次配备标准确保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在规划时应强化职位意识既突出quot通才quot的培养又考虑quot专才quot的培养以满足现代化建设事业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
2、着力提高年轻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一是拓宽教育培训主体。在充分发挥党校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的基础上重视利用其它各级各类干部培训阵地和各种社会办学力量共同做好年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构建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办学机构、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共同参与、分工合作的工作格局。当前应强化各部门业务培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通过直接下达培训计划、以考促学等办法加强年轻干部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实现党校培训和部门培训两个轮子一齐转努力培养出一大批思想过硬、业务精通的quot专才quot。二是丰富教育培训内容。针对年轻干部不同的领导层次、岗位类别、发展潜能以及培养目标所要求的政治素质、知识结构、管理能力、专业水平等确定培训的内容和要求使年轻干部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在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的基础上应注重培养年轻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拓宽视野使他们能够善于观察世界大势和正确把握时代要求善于从实际出发不断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根据各地经济建设和中心工作加强国情、省情、市情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使年轻干部更好地懂全局、融全局、促全局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针对年轻干部作风相对不够扎实等问题增加quot主题党课quot、quot从政道德quot等培训内容切实加强从政道德教育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三是改进教育培训方式。根据改革发展稳定的需要和不同年轻干部的培训需求综合运用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脱产培训与在职自学、本地培训与异地培训、课堂教学与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拓宽培训渠道。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继续加强校地、校校合作不断推进与高等院校和沿海发达地区党校的合作办学适度加大异地办学力度实行借力培训、借脑培训提高培训质量。在调训工作中可在各类培训班中留出若干名额采取点名调训方式quot插班quot培训为年轻干部接受各类培训提供更多机会。继续开展创建quot学习型机关quot活动每年评选和宣传一批quot学习型干部quot激励更多的年轻干部养成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优良品质。
3、大力加强年轻干部实践锻炼力度 一是在深化机制创新中培养锻炼年轻干部。在下派干部时优先考虑选派年轻干部或是从中切出一定比例的名额采取点名下派的形式把机关事业单位一些综合素质好、有培养前途、但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优秀年轻干部下派到乡村任职参与重点项目建设和接访工作。对于选派人选既要考虑其有一定的工作能力更要注重其思想作风能够沉下心来扑下身子情系农村服务农民。对水土不服、作风不实、能力不强的及时quot召回quot。同时强化派出单位、挂钩帮扶单位和派驻乡村的责任建立健全下派村支书、科技特派员、流通助理、金融助理等各支队伍的协作互助机制变一人下派为一个部门、一个系统下派变单兵作战为整体作战真正形成quot互动联动、一体运作quot的工作态势实现下派效应的最大化。加强下派工作指导和下派干部的管理服务定期不定期开展培训引导下派干部向实践学习、向基层干部学习向农民群众学习不断增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本领。二是在拓宽挂职渠道中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扎实抓好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加大干部挂职锻炼和易岗交流力度坚持每年选调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在机关与基层、经济欠发达地区与沿海地区、党务与经济、专业部门与综合部门等之间进行交流挂职并使之成为常态真正实现制度化。建议挂职时间一般不少于6个月以真正达到学习锻炼的目的。三是在重要岗位中培养锻炼年轻干部。使用就是最好的培养。对那些发展潜力比较大而又急需的年轻干部应按照quot五重五不简单quot用人办法和要求采取quot挪位、腾岗quot和quot小步快跑quot的做法实行定人、定向培养缩短每个台阶上的锻炼时间提前走上领导岗位。如可规定各县市、区至少腾出2个经济强镇或人口大镇的正职岗位安排30岁左右的优秀年轻干部。
4、加快建立有利于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机制 一是健全后备干部队伍管理机制。认真落实好把优秀选调生纳入后备干部队伍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将己任科级职务的选调生纳入市管后备干部管理的具体办法跟踪抓好这支特殊人才队伍的教育培养。健全后备干部定期考核淘汰制度原则上两年考核调整一次将那些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廉洁自律等方面出现问题或有不良表现的工作实绩不突出、发展潜力不大的及时调整出后备干部名单。建立健全谈话、诫勉制度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和同级党委党组领导原则上每年同年轻后备干部集体谈话一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发现不良倾向和思想苗头及时提醒防微杜渐促进成长。建立健全优秀年轻后备干部档案卡一人一卡每年组织一次全面考察掌握其现实表现并记录在卡对各方面比较成熟、实绩明显、群众公认的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及时提拔使用切实提高后备干部的备用结合率。二是健全年轻干部进出机制。在quot出口quot方面着重健全完善干部能上能下制度综合采取领导干部任期、任职试用、聘任、辞职、辞退、降职、免职、改任等措施疏通quot下quot的渠道为选拔使用优秀年轻干部创造条件。在quot进口quot方面鉴于县市、区特别是乡镇党政干部编制非常少、人员老化现象严重的实际积极争取省上在公务员招考计划的编制审核中对超编地方不能一并采取quot关门quot的办法来quot消肿quot对于个别虽然超编但因工作急需专业人才的地方应允许招考一定数量的年轻公务员以保证公务员队伍有一个较合理的年龄结构。继续加大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力度争取多引进一批素质好、层次高的优秀年轻干部促进干部队伍结构的改善。三是健全年轻干部使用机制。在民主推荐时对年轻干部实行单列推荐。在配备干部时对于年轻干部特别缺乏地方空缺出的科级干部职数应主要用于提拔任用优秀年轻干部。班子职数已满但缺年轻干部的可按管理权限经主管部门同意后采取quot先进后出quot的办法先增补年轻干部再逐步调整到规定的职数限额内。如暂时没有合适人选采取预留空额的办法待有条件成熟的年轻干部时再配备为年轻干部的成长创造更多机会。建立干部年龄结构失衡预警机制对干部队伍整体年龄偏大、年龄结构严重失衡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及时作出quot预警quot开出处方督促尽快达到配备要求。曲靖市采取“三优”措施抓实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见成效近年来 曲靖市委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有关要求采取“三优”措施抓实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
一、明确目标抓“优化”。从去年以来为切实培养一批德才兼备能够担当重任的优秀年轻干部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市委下发了曲办发20081号文件就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提出了具体目标任务和时限要求。明确规定各县市区及市直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力度力争有一定数量30岁以下的正科级领导干部及25岁左右的副科级领导干部并保持动态平衡。各县市区至少要有5名30岁以下的正科级领导干部10名以上25岁左右的副科级领导干部。为使这些目标任务落实市委组织部还建立了年度工作报告制度和工作通报制度曲组通200810号文件。通过确定目标抓落实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关心、重视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良好氛围。
二、畅通渠道抓“优选”。首先政策要求上适度倾斜。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中年轻干部的配备制定了特殊政策作出了明确规定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及时选配。对优秀的年轻干部现仍还在副职岗位的按《干部任用条例》的规定及时选拔到正职领导岗位上。二是破格提拔。对特别优秀工作需要而任职资格达不到要求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报上级组织部门批准后可以实行破格提拔。三是先进后出。对按要求必须配备的单位和部门若目前领导班子职数已满的可采取轮岗的方式调配确实一时难以空出职位的可采取先进后出的办法并在一年内调整到规定职数范围。四是优先选配。在平时干部调整时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年轻干部。其次选拔条件上给予适度放宽。针对年轻干部成长定律在选拔使用工作中明确规定适当放宽任职资格条件使优秀的年轻干部能够脱颖而出。如在全市选拔80年代出生的副县处级后备干部工作中对年轻干部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任职资格上一般是要求任正科三年以上而对80年代出生的年轻干部放宽到一是任正科级的领导干部二是任职满1年以上实绩突出群众公认有发展潜力特别优秀的副科级领导干部学历上一般干部必须是大专以上而瑶族、水族、苗族、布依族、壮族等5种少数民族的干部可放宽到中专高中学历。再次积极疏通干部“下”的出口。市、县均制定了干部任职的最高年龄界限。市委规定处级年满55周岁的一律平职改任非领导职务并严格执行这为加大年轻干部的选配提供了空间。
三、建立后备抓“优育”。按照省委的有关要求市、县两级均积极选拔了一批年轻后备干部。去年9月通过组织推荐、考察等程序市委及时选拔了52名80年代出生的副县处级后备干部并制定了详细的培养意见。要求各级党组织对80年代出生的副县处级后备干部的培养重点要在三个方面抓好落实一是加强理论学习。要结合实际制定学习计划通过各种途径把他们选送到党校、行政院校和高等院校学习深造组织到经济相对发达地区、革命老区或国外、境外考察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业务知识和党性修养。80年代出生的后备干部在3年内至少要参加1次干部院校主体班次的培训。从今年起各级党校举办的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每期不少于30。二是注重实践锻炼。对已确定的80年代出生的副县处级后备干部认真进行分析排队针对不同情况坚持把现岗位锻炼、岗位轮换、挂职锻炼、交流任职等作为实践锻炼的主要方式不断丰富他们的工作经历提高领导能力和业务水平。三是切实严格管理。抓好他们经常性的思想教育经常与他们谈心注意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防微杜渐抓好经常性的考核考察并注意把群众提出的意见和组织考察的结果认真负责地反馈给本人帮助发扬成绩改正错误抓好经常性的管理发现他们有了错误及时教育帮助促其改正经考核不合格或有违法乱纪的及时调整出后备干部库。引导他们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增强党性锻炼遵守党的纪律在严格的党内生活中接受教育。目前通过“三优”措施全市共有40岁以下的处级干部85人其中正处10名副处75名30岁以下的正科级干部26人25岁左右的副科级干部144人较一年前分别增加了18人和102人。七项措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4月2日电 浙江省兰溪市委高度重视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多管齐下强化七项措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全市现有35岁以下年轻领导干部38名其中30岁以下12名40岁以下党政“一把手”12名占全市乡镇街道、机关部门党政“一把手”的16.4形成了较为合理的队伍梯次领导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活力进一步增强。超前谋划 提高认识 科学规划今后一个时期年轻干部建设的目标。着眼未来5-10年乃至更长时期领导干部的战略储备切实抓好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完善了符合领导班子建设需要的后备干部信息库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充实调整。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切实增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的紧迫感充分认识年轻干部队伍建设对兰溪可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摸清家底 逐个物色 全面摸清年轻干部队伍整体情况。建立信息库详细登记年轻干部基础信息。全市公务员队伍中共有35岁以下年轻干部374人占干部队伍的20.3。通过走访工作单位倾听各方评价了解年轻干部的个性特征、现实表现和工作业绩。今年初根据前期工作掌握的情况选择部分30岁以下年轻干部先后召开了两次座谈会部主要领导亲自主持座谈会与年轻干部沟通交流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通过面对面交流进一步了解掌握每一名年轻干部的整体素质。拓宽渠道 强化培训 一方面着眼于理论素养的提高。通过读书会、学习班、交流会、演讲赛等形式提高年轻干部思想政治建设。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安排年轻干部参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指导工作。另一方面加强党性意志的锻炼。开展30岁以下年轻干部培训班以军事训练为主全程军事化封闭式管理磨练年轻干部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团结友爱的团队精神。加大交流 丰富阅历 通过下派、上挂、外派等形式拓展年轻干部视野。开展企业挂职工作分两批选派了29名年轻干部赴企业挂职锻炼帮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服务企业发展亲身感受企业发展中的艰辛与困难。选派了11名年轻干部上挂省、金华市机关部门挂职学习上级机关工作方法开放思维今年还要选拔一批乡镇中层干部到市直机关部门挂职。分4批选派了53名年轻领导干部赴义乌、瑞安、永康等经济发达县市挂职树立“追赶”意识提高领导干部加快我市经济工作和社会发展的能力。通过信访、创卫、拆迁、行政服务中心窗口等特殊岗位锻炼磨砺年轻干部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意志提高面对面做好群众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持标准 全面衡量 坚持德才兼备的选人用人标准多方面、全方位对年轻干部进行考察。通过“生活圈”、“社交圈”的考察深入了解年轻干部生活作风、兴趣爱好、社会表现和社会公德准确掌握年轻干部的道德品行和整体素质。通过查阅档案、发函征询加强对年轻干部工作前的学校表现、集体意识、组织能力等方面了解。运用各种方式摸清年轻干部实际情况为考准用好打下坚实基础。创造条件 放手使用 对各方面表现较好的年轻干部打破“唯资历论”大胆使用。“腾位子”规定各单位在开展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时年轻干部上岗比例不少于30否则实施方案不予审批。在提拔使用干部时年轻干部优先考虑。“压担子” 把潜力较大的年轻干部有意识地交流到偏远山区乡镇、“急难险重”岗位上进行锻炼提高他们吃苦耐劳、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去年底的人事调整一批30岁左右副科级领导干部被重用为副书记、常务副乡镇长。在不突破领导职数的前提下选拔任用了4名30岁以下年轻干部先担任乡镇长助理。严格要求 强化管理 建立年轻干部谈心谈话制度。市委组织部、单位党组织定期与年轻干部谈心谈话掌握思想动态强化经常性的教育引导有了成绩及时表彰鼓励发现缺点和问题及时告诫提醒帮助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整改使其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始终保持强劲的内在动力和进取精神在组织的关怀下不断地成长进步。实行动态管理。市委组织部定期对年轻领导干部、后备干部、挂职干部进行考核测评对工作实绩平平、发展潜力不大、群众公认度不高的及时调整同时对在届中考察、年度考核中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年轻干部或在关键时刻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发现的优秀年轻干部适时充实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或及时予以重用。培养选拔使用年轻干部的思考 培养和使用年轻干部是全面贯彻以人为本、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举措。培养和造就大批德才兼备、能够在兴党治国宏伟事业中担当重任的人才是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关键性工程”。把培养和选拔大批优秀年轻干部的战略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在选人观念、育人措施、用人胆识、管人机制上有新的突破。
一、解放思想更新选人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各级领导对这项工作思想认识的程度认识到位、观念更新就有利于人才培养选拔工作的良性运转认识偏颇、墨守成规就会桎梏人才工作的正常发展。因此要想求得人才培养选拔工作的新成效必须在认识观念上有新的突破。一要克服陈旧观念。认为新同志不如老同志年纪大的同志任职时间长实践经验丰富见多识广、办事稳妥压得住阵可以放心使用年轻人社会阅历浅实践经验少不可不用不可重用。因此对培养和选拔年轻干部工作不热心、不用力。要消除对年轻干部不放心的顾虑牢固树立“早压担子早成才”的观念大胆地把群众公认的优秀年轻干部放到重要的领导岗位上去早锻炼早成才。二要冲破传统桎梏。认为年纪大的同志不及时提拔就没有机会了差不多的就可以尽快提拔使用而年轻干部具有年龄优势多锻炼几年再提拔也误不了什么事情。受此影响大批年轻有为的干部被一拖再拖延误了其任职的黄金时光对党的事业造成不可弥补的人才资源浪费。要消除年轻干部来日方长的观念牢固树立“选人用人失误是过错埋没耽误人才也是过错”的观念尊重和爱惜人才及时地启用优秀年轻干部为党的事业培养好接班人后继有人。三要摒弃中庸思想。认为班子配备要尽量保持平衡提了这个不提那个会影响情绪伤害感情不如不提拔。也有的单位领导之间分歧较大都想提拔身边人、熟悉人、对自己有用的人明知对方提出的人选是优秀年轻干部也故意“鸡蛋里面挑骨头”极力阻挠使一些优秀年轻干部成了领导之间保持相互力量均衡的“牺牲品”。要消除对人才认识上偏见树立“事业兴衰关键在人”的观念不拘一格选人才唯才是举人才为本。
二、加强培训强化培养措施 年富力强固然是年轻干部的取胜于人、赢得事业有利的内在因素如果缺乏组织的培养、缺乏群众扶植他们也难以长成栋梁、建功立业。可见年轻干部的成长关键在培养。各级领导和组织部门一定要把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培养、促进年轻干部健康成长当作选拔、使用优秀年轻干部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切实下大力抓好。一加强教育培训全面提高素质。要采取领导传帮带、邀请教授讲课、在岗轮训、深造学习等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年轻干部进行政治理论、文化知识、业务技能和现代管理知识的培训按照“拾遗补缺、全面提高”“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和技能训练等为基本内容有针对性地培训着重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去武装年轻干部的头脑。加深他们对党的基本路线的理解提高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文化知识、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知识层次和专业水平。二加强实践锻炼全面增强能力。“宝剑锋出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年轻干部增强能力素质必须下苦功夫硬功夫。各级党组织部门要及时安排和提供年轻干部锻炼的岗位和机会积极建立“双挂”机制即上级.
对年轻干部培养的建议 篇2
一、关于德与才的理解
什么是德, 德者道德, 社会公德也。是指人们思考问题和立身行事的处世原则, 是人们在社会共同生活和行为中必须严格遵守的准则。不同社会发展阶段, 有不同的道德标准,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 德集中为“忠孝”二字, 主要表现是“三纲五常”。能忠实操守者, 被恭称为有德之人。在现代中国, 德体现为一个“公”字, 即大公无私、克己奉公、严于律己, 一切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出发, 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 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明确告诉我们, “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 但只要有这点精神, 就是一个高尚的人, 一个纯粹的人, 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现代的中国, 对德的具体要求是:“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 并且已被广泛认同为做人的标准。经过长期的教育、实施、浸润熏陶, 这种标准会从外在的强制逐渐成为普遍的内在自觉, 收到“人人纳于规范之中”的效果, 对促进社会发展稳定、和谐将发挥巨大作用。
“不知诗, 无以言;不知义, 无以立。”对一个人来说, 德是立人之本, 一个人道德是否健全, 直接决定一个人的人品的优劣。如果做人理念的缺失, 是灾难性的。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要做一个受人尊敬爱戴的好人, 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要在一生的奋斗中, 不时地自省、自重、自警、自励, 对自己的行为小心谨慎, 如履薄冰, 要把自己修养成具有共产主义世界观, 坚定理想和信念, 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人, 具有坚强意志品质和道德修养的人, 是一辈子的修炼过程。
才是什么?一般泛指一个人的工作能力, 知识的档次和技能的高低。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和技能是奉献社会, 体现自身价值, 实现理想的主要手段。往小里说, 良好的专业素质, 身怀绝技是维系生计、安身立命, 保持自身尊严的必要条件。过去有句俗话说“三年大旱, 饿不死手艺人”, 这表明具有超人技能, 对具体的人来说, 是一种特别管用的生存手段和依靠。对于一个人, 依靠高强的技能, 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成就, 一步一步促成良好愿望付诸实现, 展示自身价值, 改变自己的命运。比如任务是过河, 如果没有桥和船是过不去的;扎实的基础知识、雄厚的业务功底和超强的创新能力, 就是到达光辉灿烂的人生彼岸的桥和船。人才即是指品德高尚, 志存高远, 又身怀绝技人群的称谓。
二、正确认识德与才的关系
德为才之帅。德与才相比, 德总是首要的, 是立身之本。在人的一生奋斗中, 德无时不刻都起着支撑和主导作用。德与才隶属两个范畴, 但又是辩证的统一体, 两者互为条件, 相互依存和发展。只有坚持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 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 才能取保工作、学习动机和方向不会出偏差, 激发干事、创业的潜能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应该说, 从一个目不识丁到学有专长, 是一个相当漫长和勤学苦练、艰苦奋斗的过程, 从小学到中学, 到大学到研究生, 这个完整的学业链一般要耗费将近二十年的青春年华。“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要认真走完整个学业链的每一个环节, 都要刻苦钻研, 专心用功, 才能学得真经回!若没有为国争光, 为民造福的抱负和远大理想, 是很难坚持到底并取得优异成绩的, 对于一个人来说, 没有理想主义的光辉照耀, 一个人便行之不远。
学业有成, 进入工作岗位, 没有健全的人格作保证, 就无法把周围的人团结在一起。不会团结人, 不能与别人通力合作, 就是有再大的本事也没有用。在人的一生中, 若能为人民作成一件事或几件大事, 都是很不容易的事。若没有对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对社会的极端责任感, 就会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 就不会数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 食不甘味, 身不安席和潜心钻研, 艰苦奋斗。高尚的人格、为人民立功的理想, 使他们的工作充满了激情和梦想, 激起让人热血沸腾, 热情洋溢, 顿时增添了战胜艰难险阻的勇气和力量, 梦想有多远, 我们才能走多远!没有第一等高尚人格和修养, 就不可能有第一等的业绩和成就!
才为德之资。我们的一切干部, 只有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 在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 才能深化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认识, 从而在思想上进一步坚定德的价值取向, 在行动上进一步扩展德的作用氛围。
有句古话叫做, “宰相起于州郡, 猛将皆发于伍卒”, 意思是实践出真知, 奋斗显良才。任何英雄伟人, 都是从小事的实践中干起, 从小到大, 由简单到复杂, 由局部到整体。一点一滴吸取经验, 积攒智慧。逐渐寻求到掌握具有普遍性的规律, 然后才能干成一件大事, 成就一番伟业。通过脚踏实地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使你的航空报国的崇高理想得以实现。
比如我院的技术骨干们, 只有在各单位各项重点研制工程中, 努力地进行技术业务研究, 摸清、掌握几项关键核心技术, 研制出几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试飞测试设备, 称为公认的技术专家和技术权威, 那么该人的成长通道必然是一片坦途。如果一个人有理想、有抱负, 要实现既定目标, 一方面要品德高尚;另一方面必须要用具体业务成果业绩作铺垫, 在群众面前用事实证明他是一位正直、善良、具有极强技术业务能力的人, 能解决技术难题, 以服众望。只有这样, 才能使他的聪明才智和伟大理想取得充分发挥作用的平台和作用范围。
三、坚持德才兼备, 以德为先的标准, 选拔优秀人才
以知识、技能、业绩为主要依据, 通过公开、公平、竞争的方式, 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业务上有专长、作风上过得硬的年轻干部选拔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上来, 是各单位始终保持长盛不衰, 蓬勃生机与活力, 迅速发展的保证。
所谓的德才兼备, 是指某人无论在人品和能力方面均属于上乘。我们各级领导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要在科研的实践中及时发现和考察涌现出来的优秀人才, 在某种程度上, 他们代表着单位的未来。我们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为确保各级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
人民的人才手中, 要对被选拔的青年人才的政治信仰和品行进行严格考察。有了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 才能在各种思潮中言行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思想上要求进步, 为人正直、作风正派, 不损人利己, 不损公肥私。
2. 考察其工作业绩和工作作风。
业绩是其人综合素质的反映, 尤其是工作能力的集中表现。工作严谨, 积极负责, 严肃认真, 勤勤恳恳, 埋头苦干, 则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表现。专业基础知识扎实, 实践能力强, 深厚的辩证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修养是保证, 富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有能力完成领导下达的各项任务。
3. 生活作风正派, 简单朴素, 勤俭自强, 举止端庄, 为人谦和。
生活作风上不干净的人, 在政治上必然不干净, 过于注意生活上的繁文缛节, 必然分散精力, 影响工作。
4. 认真考察和周围人群的关系如何。
我们的干部, 无论是政工干部还是技术业务干部, 都是支撑和带领职工完成特定任务的柱石和栋梁。能否完成任务, 就要取决于与周围职工的关系如何。能否有亲和力和号召力, 就取决于职工对此人的评价和口碑, 要会团结人, 善于与多数人团结合作。
5. 在大致满足以上条件的情况下, 优先录用家庭出身贫
寒, 父母为人正直, 社会关系单纯者。自古以来, “贫贱出贤良”。因家境贫寒, 为生活所迫, 自小就必须考虑如何分担家庭生活重担, 经历了不少艰难困苦, 困难能磨练人、使人坚强, 对人生的不畏艰难困苦、勇敢顽强、坚韧不拔性格的养成, 是一种相当有利的环境。但凡要干成任何一件大事, 总是会遭遇到各种麻烦和困难的。因此只有那些久经风雨, 在困难中成长起来的人, 才能更早地适应工作环境, 更能担当繁重的工作重任。
6. 对一个人要作出准确评价是比较困难的事。
人总是有缺失的, 即所谓的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但主要要观察其大节, 比如大公无私、光明磊落、技术精湛、出类拔萃, 且忌因瑕掩玉、责短舍长, 错过了人才。
四、加强对年轻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 我们的一些年轻干部在选拔时, 德与才还是不错的。一般都能勤勤恳恳, 兢兢业业地对待工作, 谦虚谨慎地对待职工,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一般不是出现在才上, 而是出现在德上。应该用唯物辩证关系来分析干部的走向, 人是会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变化的, 过去好, 不等于将来好, 永远好, 如果以选拔录用为起点, 不断加强管理和监督, 并实行定向培养和教育, 完全可以向更好的方向变化, 否则可能向坏的方向变化。
毛泽东同志早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明确提出, “在中国人民民主胜利后, 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将成为对无产阶级的主要危险”, 并且明确指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 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称号, 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 他们在糖衣面前要打败仗, 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当某些人走向领导岗位以后, 地位变了, 握有一定的权力, 周围的人际关系立即会发生变化, 不少有心计的人会笑脸相迎, 这就叫做“穷在街前无人问, 富在深山有远亲”。特别是对一些年轻气盛, 手握权力, 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干部, 想在他们身上加大投资的人也会比较多。百般逢迎, 腐蚀拉拢, 我们必须注意对这种情况, 对年轻干部加强管理、教育和监督。要坚持重在培养, 经常性的开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的教育, 以提高思想素质, 坚定理想信念为根本, 以增强党性、改进工作为重要内容, 以能力建设为关键, 不断增强年轻干部培养锻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日常管理和考核, 用严格的党内组织生活, 运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 提高解决自身问题和矛盾的能力, 防微杜渐、永葆革命青春。
对年轻干部监督要严, 应明确认识, 缺乏有效监督的权力, 必然会导致腐败。监督本身就是一种爱护, 要使所有干部自觉增强接受监督意识, 自觉接受党组织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在各级党组织无微不至的培养、教育和严格的监督下迅速成长。
摘要:本文从如何选拔培养年轻干部出发, 对德与才的理解、正确认识德与才的关系角度, 结合实际, 提出坚持德才兼备, 以德为先的标准, 选拔优秀人才;加强对年轻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工作等具体工作思路, 对做好新时期的干部选拔培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对干部年轻化的反思 篇3
关键词:干部年轻化 问题 危害 原则
一、实践中实施干部年轻化存在的问题
(一)思维方式的片面。一些地方和单位在理解干部年轻化方针上,缺乏辩证思维,一讲“年轻化”,就以为各级领导班子越年轻越好,用低龄化替代年轻化,似乎把班子配成清一色的年轻人就会充满生机和活力。于是选拔年轻干部互相攀比,甚至把多配年轻干部作为一种政绩来追求。还有一种是怕本地吃亏的心理作怪,看到别的地方班子配的干部年轻,唯恐自己这里年轻干部少了,将来在更高层次的年轻干部选拔中失去优势,于是不管当地情况如何,不甘落后来一个“我比你还更年轻”。竞相破格选拔,年龄一降再降。
(二)操作的简单化。用人本是最复杂、最需要从实际出发的事,但由于有些地方和单位,为了图保险、求简单、怕矛盾,习惯于用“一刀切”的简单方式处理用人上的复杂问题,用片面性的措施去解决领导班子的整体性问题。平时对年轻干部重使用轻培养,缺乏战略思维、统盘考虑,一旦到换届则I临时抱佛脚,在有限的几个人中间选来选去,从而导致年轻干部使用不是水到渠成,而是出于完成任务,凑足比例。
(三)年龄把握的随意性。目前,对各层级干部晋升年龄,全国未作统一规定,《干部任用条例》只对干部晋升有任职时间的台阶要求。这就导致下面执行中出现随意性,进而形成“潜规则”。
(四)制度改革的滞后。这些年虽然在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上出台了一些措施,但一些实质性的问题仍然没有突破,特别是干部能上能下制度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公开选拔干部的数量偏少,委任制或变相委任制仍然占绝大多数;论资排辈的现象很难解决,一些优秀年轻干部不容易脱颖而出。加上干部任期制执行中仍然有阻力,难以形成定期淘汰机制。无奈之下只有采取“一刀切”为年轻于部腾出位子。
二、“为年龄是准”的干部任用低年龄化的危害
(一)干部任用按照年龄杠杠一刀切的硬性规定是对“年轻化”的孤立、片面、静止的理解。“年轻化”是在“四化”(革命化、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总体标准体系下的。“年轻化”的前提是“革命化”,而“革命化”正是我党干部选拔任用原则“任为唯贤”的要求。“年轻化”的提出不是因为低年龄,更重要的是年轻人身上具有的有理想、有知识、朝气、活力、创新、易于接受新事物等一些特质。而且当前的形势早已不是“文革”结束时拨乱反正、干部断层的残局。中国干部的年龄相间梯次结构、学历层次及综合素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当年的干部队伍老化问题已经解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基本适应的。
(二)造成我党干部资源的浪费现象严重。国内外行政管理发展的经验一再证明:四五十岁正是工作的黄金年龄。体现了老练成熟。经验丰富,办事精明等特征,完全可以做出然后,不利于基层工作的稳定。提前退下来的干部中有很多在群众中有良好的口碑,工作已经或正在打开局面,为老百姓解决了众多难点热点问题,由此当地百姓的热爱,而简单教条调整干部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使不该用的用了,该留的沒有留,对基层稳定工作带来不利影响。近来有很多地方政府出现了新任干部由于解决不了问题,导致了群众反映强烈,又不得不“反聘”退居“二线”的老干部来傲群众工作的现象。
(三)不利于树立良好、健康的用人机制和组织人际环境。一级政府追求超低年龄配备干部,会造成盲目跟风攀比破坏组织原则。一个部门片面理解年轻化,也会给某些专权的党政一把手以乱用人、任人亲的机会,他们可能会打着“年轻化”的旗号,排斥异己,越级破规提拔,培养自己圈子,班子战斗力凝聚力下降、干部队伍不和谐、会给党的事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年轻干部的选拔应坚持的原则
(一)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原则。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官员一直有着明确的道德素质要求.孔子说过:“为政以德,彼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这就是说,为官者重视自己的道德操守,就会像天上的北斗,众星就会拱卫在你的身边。而且,重视干部的党性,也是烈门党的一贯要求,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年轻干部强调道德原则,更有特殊的意义。“官德正,则民风淳;官德毁,则民风降。”领导干部的思想品德不仅是个人行为。在党内和社会上往往具有重要的示范性、影响力和辐射力。领导干部只有思想品德过硬,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服与支持,才能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改革开放30年来,在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少数干部品德缺失现象屡禁不止。有的对党对国家缺乏忠诚,丧失信念,言行不一;有的把市场规则引入党内政治生活,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有的放松品德修养,放弃个人操守,情趣低下。少数干部的这种无德之行,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人民利益,也直接影响了党的形象。当前强调干部的“德”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要。
(二)重在实践锻炼、重视基层经历。唐代张九龄曾提出。不历州县,不拟台省的选官原则,这是很有见地的。我们必须在年轻干部选拔中,坚持重在实践锻炼的培养方针,坚持重视基层的干部导向,坚持重在培养的工作思路,坚持从严要求的管理原则,遵循年轻干部的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水平。要为年轻干部创造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形成有利于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要从严要求、热情爱护,保证年轻干部健康成长。
(三)把“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放在突出的位置。年轻干部实践锻炼、基层经历的评价,应该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这个原则实际体现了“以入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发挥群众在年轻干部考核和任用中的主体作用、决定作用。这样才能树立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树立注重品行、崇尚实干、重视基层、改革创新的正确用人导向。这样的用人导向,也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组织保障。最主要的是,在整个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的全过程,要有广泛的群众参与、要提升群众评价对干部选用的权重、要有充分的党内民主和充分的人民民主。要使群众成为年轻干部德能勤绩廉的考核者、政绩记录者和能否提拔任用最重要的决定者。需要根据实践的要求,认真总结各地在这方面的探索和经验、大胆推进群众评判年轻干部、决定年轻干部任免的体制、机制建设。
参考文献:
[1] 杨兴林.干部年轻化实践误区的成因及其矫正的新思考[J].实事求是,2010(2).
[2] 期魏新.干部任用“年轻化”≠“低龄化”[J].经济研究导刊,2010(10).
给年轻干部的建议 篇4
1.政治信念要坚定、宗旨意识要牢固、综合能力要过硬、工作作风要务实、人格品行要端正。
2.坚忍不拔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是成功的秘诀。
3.以谨慎之心对待权力,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以警惕之心对待诱惑,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
4.不断地调整心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断地超越自我,保持一颗进取心;不断地换位思考,保持一颗宽容心;不断地完善自我,保持一颗自信心;不断地慎独律己,保持一颗廉洁心。
5.始终具有一种“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挑战精神,“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超越精神。
6.学会在研究状态下工作,注意掌握工作特点、把握工作规律。
7.努力做到“身在事之中,心在事之上”,加强预见性,增强敏锐性,真正掌握工作主动权。
8.要有程序意识,严格按程序办事。
9.远离被动的习惯,学会从小事做起。
10.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11.见责任就上,见荣誉要让。
12.善于倾听,善于克制,善于取低调原则,还要善于等待。
13.养成思考的习惯,学会正确地思考。
14.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15.学会必要的深沉,注重培养处变不惊的大气度。
16.赞成或反对都要有原则,不可随心所欲。
17.非分之事不可为。
18.不可用假话搪塞上司。
19.不要议论上司和同事。
20.不可图虚名而标新立异。
21.学会接纳,接纳比自已高的人;学会宽容,宽容比自己差的人。
22.要有信心并且懂得运用信心。
23.愿意以博爱的精神去工作。
24.时刻用责任去激励自已。
25.畏难便生难,不难也难;迎难而上便消难,难也不难。
26.无事不要心空,有事不可心乱。
27.与同事相处,一定要多一些信任、少一点猜疑,多一些提携、少一点妒忌,多一些理解、少一点挑剔,多一些原谅、少一点怨恨。
28.万万不可做变脸大师、多面人。
29.真心弥补同事的不足。
30.勤于学习,勤于实践,勤于总结。
31.应该给自己的幸福画一条最浅的底线,学会从最平常的日子、最琐碎的事情里品尝幸福的滋味。
32.做一件好事可能成就不了自己的好形象,做一件坏事却肯定能毁掉自已的好形象,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自己的形象。
33.等待是毒药,命运靠行动,养成“马上就做”的工作习惯。
34.有事做,则认真做事;无须多做事,则应潜心读书。
35.个人成才,靠勤奋;做好事情,靠务实;与人相处,靠宽容。
36.拥有热情就等于拥有成就。
37.立志在坚不在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38.要领导别人,先学会自我领导。
39.才气其实就是坚持不懈。
40.读书要博、广、多,写文章要专、细、深。
41.忠诚是立足于世的基石。
42.扬长避短,人生便会增值;扬短避长,人生便会贬值。
43.负责任是自己必须为之付出的努力,是一辈子都不能卸下的任务;无论责任大小,都应该引起自己的高度重视。
44.别拿自己太当回事,也别拿自己太不当回事。
45.不可思小惠而忘大耻。
46.勤奋能弥补笨拙,俭朴可修养廉洁。
47.每天成功一点点、快乐一点点。
48.心安则静,人安则宁,事安则顺。
49.得意时瞧得起别人,失意时瞧得起自己。
50.身体靠锻炼,心灵靠读书。
51.要慎重交友,不能被一些“小”所包围,沉迷于自己的“小圈子”,结交“小兄弟”,放纵“小嗜好”,结果只能是摔跟头。
52.提高两级想问题,靠前一级抓落实。
53.想好了再说,干完了再歇。
54.汇报工作要勤快,请示工作有建议。
55.领导关注的事要及时让领导知道进展情况。
56.领导交办的事要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57.要随时为领导减轻压力,不要出难题。
58.头脑既要紧张又要冷静。
59.心存侥幸必有不幸。
60.沟通与协作是共赢的关键。
61.倾听是金,容言是宝。
62.玉琢则成器,人勤则成杰。
63.要说谦话,不要说满话。
64.自觉心使人自尊自爱,自贱心使人自暴自弃。
65.一个岗位就是一份责任,一份责任须有一份严谨。
66.气血之怒不可有,理义之怒不可无。
67.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68.敢于跨越自己设定的藩篱。
69.善于去掉无谓的烦恼。
70.世上没有绝对最好的东西,一切应随条件而定。
71.想长远、重现实,着手眼前、干好正在干的活。
72.自大的人最渺小。
73.人前做得出的方可说,人前说得出的方可做。74.莫把希望当现实。
75.懒惰是心灵的腐蚀剂。
76.事不避难,义不逃责。
77.眼看好书,心想好理,嘴说好话,耳闻好声,手干好事,脚走好路。
78.克己胜于克敌。
79.巧妙的假话不如笨拙的诚实。
80.适应是一种能力,具备多种应对能力才有可能最终取胜。
81.只有不放松自己、不断进取的人,才有资格与人比高下。
82.自觉适应自己的职位,学会做好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
83.戒骄重学习,戒急重平静,戒散重纪律。
84.以刻苦为乐,以虚心为本,以忙乱为戒,以懒惰为敌。
85.时间花在学习上,精力用在事业上,心思放在工作上,智慧投在创新上。
86.多面壁,少碰壁。
87.闻过则喜,闻过则改。
88.无论多忙,都要毫不犹豫地选择快乐。
89.做对的事,用对的方法去做事。
90.成功在于追求,辉煌源自创造。
91.你让人放心,别人才对你放心。
92.执行没有借口。
93.工作上的事再小也是大,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
梁衡:影响中国历史的九篇政治美文
中国从古至今,以一篇文章而影响了中华民族政治文明、人格行为和文化思想的美文为数不多。我排了一下有9篇。
请注意,这里说的是“政治美文”,就是说既要有思想,还要文字美。要符合三个条件。1.文章提出了一个影响了中华民族政治文明、人格行为的思想;2.文章中的一些名句熟词广为流传,成为格言、座右铭,有的已载入辞典,丰富了民族语言;3.文章符合艺术规律,词、句、章,形、情、理都达到了美的要求。如果我们只是就文字“选美”,当然还会选出更多,如王勃的《滕王阁序》等,那是另一个范畴。
下面按这个标准一一分析。
贾谊的《过秦论》探讨一个政权为什么会灭亡。为政必须施仁政,不能反人民。后来说到农民起义时常用的词“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即出自本篇。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探讨生命的价值,提出一个做人的人格标准:“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成语“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即出自此。
诸葛亮的《出师表》提出忠心耿耿的为臣之道和勤恳不怠的敬业精神。名句“鞠躬尽粹,死而后已”、“亲贤臣,远小人”、“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等广为流传。
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探讨一个政权怎样才能巩固,并且塑造了一个较理想的君臣关系样板。提出“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提出“凡昔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这就是1942年黄炎培与毛泽东在延安谈的政权周期律。后人常说的“居安思危”、“水可载舟覆舟”,即出于此。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人、为政理念。这句名言成了范之后所有进步政治家的信条。
文天祥的《正气歌序》提出为人要有正气的气节观鼓舞了历代的民族英雄,成了中国人的做人标准。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反对保守,提倡革新。提出抛弃老朽的中国,创造一个少年中国,振兴中华。几乎通篇都是美言美句。
林觉民的《与妻书》呼唤共和,敲响了数千年封建王朝的丧钟。再次响亮地喊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牺牲个人,报效祖国。
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提出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成了共产党人立党立国的宗旨。
这些文章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经典。什么是经典?经典是一个时代的标志,空前绝后,比如我们现在不可能再写出唐诗、宋词;已上升到理性,有长远的指导意义;能经得起重复,即实践的检验,会常读常新。人们每重复一次都能从中开发出有用的东西。这就是经典与平凡的区别,一块黄土,雨一打就碎,而一块钻石,岁月的打磨,只能使它愈见光亮。
关于年轻干部培养的思考 篇5
中共常宁市委常委、组织统战部长周晓侣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的重要讲话,总书记的讲话思想深邃、内涵丰富、震耳发聩。在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年轻干部是党执政兴国的后备力量和希望所在,抓紧培养年轻干部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大计。笔者认为,培养年轻干部应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年轻干部素养,戒其浮躁之气
古人云:“成大事者必有大境界”。大凡成功者都是因为长期默默无闻地全心投入自己的事业,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历练自身能力,厚积薄发,最终才达到人生的颠峰时刻,功成名就。但是,现在有的年轻干部在生活和工作中,却存在急功近利、好高骛远的浮躁心理,致使其人生观、价值观脱离正轨,责任心、上进心变得扭曲。要使年轻干部健康成长,就要提升年轻干部自我素养,克服浮躁心理,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尤为重要,要始终保持“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受宠不惊,受冷不冰”的良好心态。一是加强教育培训。加强年轻干部教育培训,是帮助年轻干部尽快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年轻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价值观,打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其
次要加强作风养成教育,引导年轻干部从身边小事做起,积“小德”养“大德”,成为思想纯洁、品行端正、作风优良的示范者。对年轻干部思想作风出现的问题,抓好警示教育,利用查处的典型案件,深刻剖析、吸取教训,切实做到引以为戒、防微杜渐。二是增强党性修养。党性修养是年轻干部个人素养的基础和根本。要定期对年轻干部的党性修养和作风状况把脉问诊,帮助年轻干部树立正确的地位观和利益观,做到不正之风不染,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事不干。要通过严格的党内组织生活,认真开展党性分析,深入查找年轻干部在党性观念、思想作风、遵章守纪、道德品行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帮助整改。三是注重联系帮带。年轻干部朝气蓬勃,可塑性强。要建立领导干部结对帮带责任制,或选派年轻干部担任主要领导干部助理,或让经验丰富的老干部与年轻干部结对帮扶,通过思想上帮、工作中带、业务上传,帮助年轻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克服浮躁情绪,提高思想境界。同时,年轻干部更应该谦虚谨慎、虚怀若谷,保持好“空杯”心态,虚心求教,二、提升年轻干部能力,除其浮漂之风
“能力不足的危险”是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的“四个危险”之一,新形势下,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年轻干部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各种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一是基层锻炼提提升本领。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广大年轻干部要自觉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年轻干部去基层“接地气”必不可少,经过基层历练屹立不倒、脱颖而出的年轻干部才能对未来的工作底气十足,才能抵御各类不良作风的腐蚀,才能肩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让年轻干部在深入实践中了解基层、熟悉基层,增强协调关系、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本领。要有选择地把那些有发展潜质、但缺乏实践经验的年轻干部放到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和条件艰苦的环境中去,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精神,提高克难攻坚、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二是健全实绩评价机制。荀子曾说:“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行善,身行恶,国妖也”。衡量一个年轻干部作风的优劣,不能仅听其言,还要察其行,更要观其果。要树立以科学发展观、德才素质观为核心的系统考评理念,防止“带病提拔”、“带病上岗”。既要看年轻干部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更要看政治素质、品德修养和群众口碑,引导年轻干部把更多的心思放在“真干事”上,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干成事”上,把更多的才能用在“干好事”上。三是树立良好使用导向。“用人之道,当自其壮年心力精强时用之”。要拓宽视野,突破单一的遴选方式,破除“台阶之格”,讲台阶而不抠台阶,对于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要敢于跳级使用;
破除“论资排辈”,不必局限于任职年限,重视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促使他们早在其位,早谋其政;破除“身份之格”,从企、事业单位中选拔一些优秀人才到机关任职。以立足全局的战略眼光和甘为人梯的宽广胸怀,爱护年轻干部,举荐优秀人才,确保党性高、作风正、干劲足、有实绩的年轻干部能够第一时间得到重用,激励更多年轻干部扑下身子、埋头苦干。
三、锤炼年轻干部品行,治其浮华之疾
加强基层一线年轻干部培养的研究 篇6
基层一线是最底层或各个组织中最靠下的一层,表示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紧密相关的一层基础。基层一线是我们党的执政之基,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在基层挂职,在一线磨练,做群众工作,对于我们的年轻干部而言,既是锻炼,也是考验。锻炼的是才干,考验的是意志,培养的是品德。
把基层一线作为历练年轻干部素质的大舞台。当前,大多数机关干部整天蹲在办公室里,说起理论来慷慨激昂,一遇到实际问题就一筹莫展,特别是对如何发展农村经济无计可施,对如何解决农村矛盾纠纷无能为力,对如何理顺群众情绪无从下手。这样的干部如果被提拔到领导岗位上,往往力不从心,经不起实践的考验。只有把他们放到基层一线工作,让他们直接与群众打交道,通过亲力亲为,摸爬滚打,直接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和突发事件,才能学到书本上无法得到的实践知识,有效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和统筹协调的能力。
把基层一线作为检验年轻干部德才的试金石。当前,大多数年轻干部虽然具备了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的条件,1
但在德才、能力方面到底如何,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艰巨的工作任务,能不能与基层群众同甘苦、共患难,能不能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能不能迎难而上、化解矛盾,能不能促进发展、为民谋利,只有经过农村社会的大浪淘沙,经过基层一线的实践洗礼,才能鉴别出是“真金”还是“镀金”。
把基层一线作为转变干部作风的催化剂。目前,部分年轻干部习惯于呆在空调间、温室中,宗旨意识弱化,群众观念淡漠。倘若这些干部被选拔到领导岗位,很难与群众打成一片,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只有让年轻干部走到基层一线去,走到老百姓家里去,走到田间地头去,与普通群众一起生活和工作,一起感受幸福与快乐、困难与艰辛,才能“触景生情”,生出对群众的怜爱、关爱之情,才能“日久生情”,生出对群众的朋友之情、兄妹之情。
把基层一线作为选拔干部的主渠道。人才的成长离不开实践,人才的发现离不开实践,人才的选拔同样离不开实践。只有盯住基层一线,把经受住基层实践检验、能够迅速打开局面、具有较强基层工作能力的年轻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才能让群众满意、让群众服气,选拔干部才具有公信力、说服力;只有树立“干部在一线提拔”的用人导向,才能形成干部扎根基层、崇尚实干、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为充实和加强基层干部队伍的战斗力,组织人事部门招录了一批又一批的年轻大学毕业生到乡镇街道基层工作。这些年轻干部思维敏捷,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为队伍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随之而来,如何培养好这些年轻干部,如何创造一个有利于他们成长的环境,使他们逐步成为基层工作的中流砥柱和接班人,便成了组织部门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对此,我个人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促使年轻干部成熟和进步 良好的工作氛围对于一个干部群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单位内部勾心斗角、分派现象严重,年轻干部就会无所适从,做工作畏首畏尾,进而影响年轻干部树立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阻碍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民主的、正确的方法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干部职工之间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努力做到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促进,营造出团结、和谐、民主、进取的干事创业的政治氛围、催人奋进的舆论氛围、与人为善的人际氛围,以此促使年轻干部安心基层、开心工作,在良好工作氛围的熏陶下逐步成熟和进步。
二、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帮助年轻干部走出逆境 年轻干部一般都是直接从学校走到工作岗位上的,社会阅历较浅,工作经验不足,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产生种种不适应心理。作为基层组织部门,要主动担负起组织关怀的责任,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帮助年轻干部正视困难和挫折,走出逆境,积极投身到基层实践锻炼中去。要深入了解掌握年轻干部的思想动态和实际困难,注重思想情感的交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帮助措施。对年轻干部存在的浮躁心态、怀才不遇的失落感等心理上的问题,要帮助他们仔细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正确地认识自己和评价他人,引导他们调整心态,及时化解不良情绪,在逆境中奋发有为,自强不息,形成脚踏实地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对于他们在生活上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要尽可能的提供关心和帮助。对待年轻干部要做到亲而不昵,近而有节。对于那些工作能力相对较差的年轻干部,不能歧视,更不能漠视,要指派专人进行传、帮、带,使他们尽快成长。
三、充分信任和任用年轻干部,为年轻干部提供平台 年轻干部一般都具有工作热情高、思维敏捷、适应新形势能力强的特点。在培养和使用年轻干部的过程中,要深入了解他们各自的特点,做到知人善任,适才适用。作为领导班子成员,要给予年轻干部充分的信任。年轻干部有了足够的被信任感,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增强做好工作的信心,从而大胆地独立开展工作;有了足够的被信任感,才能对组织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自觉地与组织内其他人保持一致,自觉维护组织的利益;有了足够的被信任感,才能产生责任感,激发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增加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相反,如果领导与年轻干部之间互相猜疑,必然导致年轻干部的工作情绪不稳定,或使领导顾虑重重,事事不放心,或使年轻干部处处小心,如履薄冰。这样既不利于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年轻干部的成长。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要坚决杜绝在用人上排资论辈等不良风气,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使那些扎扎实实为群众干实事、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优秀年轻干部能够进入选拔的视野,让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原则,对那些政治靠得住、工作有本事、作风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年轻干部,要敢于大胆提拔使用,为他们锻炼成长提供平台,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引导年轻干部端正思想观念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学习和教育。年轻干部由于社会经
验相对贫乏等各种原因,往往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还不够成熟,辨别是非曲直、抵御各种不良思想的能力也相对较弱。当前有少数年轻干部在理想信念和自身利益、道德品位和政治地位之间存在迷茫和困惑,在追求名利上迷失了自我,脱离了本性。要本着对年轻干部负责的态度,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引导他们在名与利、权与责、做人和做官等方面提高思想认识,保持清醒头脑,分清孰轻孰重。党委班子要带头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在实际行动中身先士卒,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年轻干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乡镇党委也要利用各种途径督促年轻干部加强学习,自觉增强党性意识,强化自身修养,提高综合素质,努力做一名党性强、作风正、有能力、肯干事的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
各级政府部门对基层年轻干部的培养都很重视,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基层年轻干部工资待遇偏低、政治进步相对缓慢问题。由于国家机构改革,部分年轻干部虽有素质和能力优势却无年龄和经历优势加上个别基层领导职位空缺后一般从上级机关或部门下派年轻干部补缺致使基层一线干部提拔的机会不多工作热情不高。
第二基层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制度不健全、缺乏长效机制问题。目前从中央到各地都没有就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问题作出制度规范基层干部选拔任用与后备干部管理工作不衔接或多或少存备用脱节问题。干部选拔任用虽然对基层一线有所倾斜但发现优秀基层干部的视野还不够宽广渠道还不够顺畅干部上下交流的力度还不够大没有真建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干部动态管理机制缺乏引导“干部往基
层走”的政策导向和制度保障。
对年轻干部培养的建议 篇7
关键词:老龄化,年轻化,基层
一、时代背景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党内的老干部恢复了工作,他们的重新任职对拨乱反正起的作用相当的有成效,但同时干部队伍出现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干部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现象变得非常突出。文革结束后,中央书记处平均年龄为65岁,国务院各部委领导班子在1982年机构改革前的平均年龄为62岁;省部级干部中50岁以下仅占15%,高级干部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难以坚持每天工作8个小时,同时,有些干部的知识思想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解决干部队伍老龄化问题已经是迫在眉睫。邓小平重新主持中央工作以来就意识到未来工作的接班人问题,认为中国的将来要有一个可靠的强有力的年轻干部队伍来领导中国继续进行改革开放。他在中共党会议上多次强调干部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问题。
二、干部年轻化的起步——邓小平关于干部年轻化的原则和方针
(一)构建新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大力提拔青年干部
“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等“四化”是中国共产党20世纪80年代制定的新时期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总标准。1980年8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选干部要注意德才兼备。所谓德,最主要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在这个前提下,干部队伍要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并且要把对于这种干部的提拔使用制度化。”[1]12月份,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又指出:“要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使我们的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并且要逐步制定完善的干部制度来加以保证。”[2]1982年12月在中共十二大上,干部四化标准被写入了大会通过的新党章。年轻化是对干部年龄的要求,主要指年富力强,精力充沛,能够胜任繁重的工作。一方面不断把优秀中青年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一方面实行离退休制度,使各级领导班子有一个合理的年龄结构。
1980年,邓小平到湖北视察,在第二汽车制造厂考察中,一位年轻人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回武汉途中,邓小平对时任湖北省委书记陈丕显说:“二汽领导中的青年干部不少,有个副厂长,……又有多年领导经验,而且有文化、有专业知识,表现也不错。这可以看到我们中国共产党有人才有干部。”1981年7月,邓小平在省、市、自治区委书记座谈会上再次提到这位年轻人,意味深长地说:“体制改革,重要的是要选拔人才,要使好的比较年轻的早点上来,好接班。我到第二汽车制造厂发现的那个副厂长,是‘文化革命’前一两年毕业的,今年39岁。他现在已到大厂副厂长这样的岗位,再加培养,进进党校,或者放到另外的工作岗位再锻炼一下,为什么不可以?像这样的人,只要我们注意,就很容易发现。”[3]这位时年仅38岁的年轻人就是王兆国,于1982年,调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邓小平不仅是做了王兆国的伯乐,更是改革开放以来成长起来的千百万年轻干部的伯乐。正是他有力地推动了干部政策的转变,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年轻化成为中国干部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则且坚定不移推行,使得大批年轻干部迅速在中国政坛崭露头角,为成千上万有才华的年轻人提供了用武之地。如后来的江泽民、朱镕基、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人都是在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四化”方针指导下成长起来的年轻干部。
(二)建立干部离退休制度,积极推进能上能下
针对干部职位终身制现象及只能上不能下的问题,邓小平提出要建立干部离退休制度和废除终身制。1980年8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明确提出:“干部领导终身制现象的形成,同封建主义的影响有一定的关系,同我们党一直没有妥善的退休解职办法也有关系。五中全会讨论的党章草案,提出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在看来,还需要进一步修改、补充。关键是要健全干部的选举、招考、任免、考核、弹劾、轮换制度,对各级各类领导干部(包括选举产生、委任和聘用的)职务的任期,以及离休、退休,要按照不同情况,作出适当的、明确的规定。任何干部的任职都不能是无限期。”[4]根据这一指示,1982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同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制度的几项规定》。尔后,大批老同志老领导老干部陆续办理了离退休手续,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又向前迈进了一步。邓小平不但多次劝说老同志要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他自己也积极带头,主动要求退出中央领导岗位。通过取消干部职位终身制,实行干部离退休制度,积极推行能上能下方针,到十四大的召开,中央委员189人,平均年龄为56.3岁,比文革后中央书记处的平均年龄为65岁小了8.7岁。当时不足50周岁的胡锦涛成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举世瞩目。
三、干部年轻化的发展期——江泽民关于干部年轻化培养的措施
(一)年轻干部的选拔不仅在于甄选上,更注重年轻干部的培养
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十几年的发展,各项事业都得到可喜的成就,以“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等四化原则对年轻干部的培养也取得显著的效果,同时,在物质利益的诱惑下,出现了大量贪污腐败行为,党内的许多干部纷纷落马,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与国际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这更需要年轻的干部具有更长远的视野和战略眼光。在这样的条件下,年轻干部的选拔不仅在“选上”,更要在干部的培养上做工作。2000年6月9日,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发表了《加紧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中青年领导干部》的重要讲话,其中着重提到年轻干部培养的几点建议:“第一,要大力加强中青年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使他们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第二,要大力拓宽中青年领导干部的视野,使他们能够善于观察世界大势和正确把握时代要求;第三,要大力培养中青年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使他们善于从实际出发不断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第四,归根到底,要大力提高中青年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使他们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5]在选择年轻干部是要注重年轻干部的党性修养、时代精神和战略眼光,这是年轻干部选拔的先决条件。
(二)把年轻干部自身努力和党组织培养结合起来,营造使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中青年领导干部的健康成长,自身努力是内因,党组织培养是外因,内因与外因要紧密结合。”[6]江泽民同志曾寄语年轻干部要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勇于创造,自觉奉献。首先,年轻干部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成为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新一代政治家。其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党和国家事业的战略高度上,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培训、实践锻炼和管理监督。江泽民同志指出:“这些年来有的年轻干部出问题,有他们主观上放松学习,进取心不强,忽视世界观改造等原因,也同组织要求不严、教育不够、监督不力有关。”[7]一是加大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力度,选人不拘一格,善于发现和使用青年人才,使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二是加强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年轻干部的素质;三是加强实践锻炼,通过艰苦复杂环境和多种岗位的交换锻炼提高年轻干部的领导能力。
在第三代领导集体任期间,干部的年轻化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十四大,中共中央委员189名,平均年龄为56.3岁;十五大,中央委员会委员193名,不仅在年龄上比上一届年轻,而且年龄的结构更趋于合理。十五大充实了一批中青年干部,年龄构成有老有中有青,平均年龄为55.9岁。其中61岁以上的68名,占总数的19.8%;56岁至60岁的118名,占总数的34.4%;51岁至55岁的107名,占总数的31.1%;50岁以下的51名,占总数的14.8%,其中4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21名,比十四大增加了7名;十六大,中央委员为180名,平均年龄为55.4岁。而当时,陆昊35岁当选北京市副市长,这在北京的历史上实属罕见,也成为佳话。
四、干部年轻化的成熟期——新世纪胡锦涛关于干部年轻化培养新理念
(一)年轻干部不仅在年龄上作要求,更强调基层经验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提高年轻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格外关注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地方努力工作的干部,注意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各级党政领导机关。”[8]进入21世纪,中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改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环境破坏、生态失衡、干部腐败、工人下岗、就业困难、三农问题、东西部城乡工农等贫富差距拉大等等。面对这些问题,要求领导要有新的理念来指导中国的建设。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代表的第四代领导人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因为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是在基层锻炼后在上来的,所以比较注重基层民主的建设,更加关注民生问题,特别是最基层的老百姓的贫苦。他们把眼光放在西部,放在更底层的农民身上。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下,广阔的西部需要大批的人才去建设;新农村建设更需要大量的具有先进理念和能吃苦耐来的年轻干部去指导,因此,在新一届领导干部对年轻干部的选拨培养不仅在年龄上作要求,同时更注重基层经验。
(二)把党组接班人更关注在大学生的锻炼上
2001年以来大学生毕业人数每年达到几百万,大学生就业问题相当严峻。在这几百万的大军中,许多的学子希望留在城市里发展,但城市的就业接受能力毕竟有限,而在广大的基层、西部却正缺少人才。因此,2003年,团中央发出大学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从那以来已经有大批的大学生到基层锻炼,为西部和基层作出突出贡献,也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干部。对大学生到基层的培养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实施了多项计划:一是西部志愿者计划;二是大学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的三支一扶计划;三是选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即选调生计划;四是大学生担任村官计划。这四种针对大学生到基层锻炼的计划实施以来,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基层人才,对推动基层民主建设产生积极的作用。对从事过这四项计划中的任何一项服务,在服务期满后都会在政策上得到照顾,如: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和研究生等都要优先录取。而选调生计划和村官计划是中央组织部会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号召,由各地方组织部进行招募的一项为培养基层后备力量的计划,各地方要实现“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的目标。在这四项计划实施以来,许多年轻有为的大学生得到了重用,并在各地不同的岗位上作出巨大的贡献。
(三)年轻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比较综合,选人上更注重德才兼备和注重实效。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上指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9]这样的做法就避免了对年轻干部的选拔只看重年龄上的优势而忽略其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从十七大当选的中央委员的结构上可以看出,中央委员的平均年龄为55.1岁,比往届小,而学历上比往届高,其当中有许多是有过留学经历,而当中的博士硕士生占的比例很多,很多都是有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其中,胡锦涛、温家宝、习近平等中央政治局常委都有过基层的工作经历,而且像最年轻的常委李克强则是在读经济学博士。像这样的年龄、基层经验和学历在以前是从未有过。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26页;
[2]《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1页;
[3]《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86页;
[4]《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1—332页;
[5]江泽民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发表《加紧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中青年领导干部》的重要讲话;
[6]《江泽民文选》第三卷第52页;
[7]江泽民, 《论党的建设》, 第232—233页;
[8]胡锦涛《十七大报告》第53页;
对年轻干部培养的建议 篇8
关键词:培养选拔;年轻干部;选人用人;公信度
为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优化各级领导班子结构,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和上级关于加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的要求,各级各部门通过多种举措培养选拔一批优秀年轻干部,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坚持正确的干部选拔任用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会蔚然成风。选人用人是事业发展的关键性、根本性大事。选什么人、用什么人,是风向标。导向正,则风气好;风气好,则人心齐;人心齐,则事业兴。
近年来,各级各部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正确用人导向,充分发挥党组织在选人用人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确保把工作上有本事、政治上靠得住、人民群众信得过、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选拔上来,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在干部选拔培养任用过程中,处级领导班子形成年龄结构做到梯次配备、知识结构做到相济互补、专业结构适应工作发展的需要,实现梯次配备、有序递进、后继有人,年轻干部的数量有较大增加。同时,注重品德与业绩,既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又充分调动各个年龄段干部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各崗位干部的积极作用。
二、开拓培养优秀年轻干部主要渠道
1.科学制定培养锻炼计划,提高针对性
各级各部门建立了后备干部队伍档案,针对每个后备干部特点制定培养方案,有计划安排后备干部进行综合素质提高培训。
①建立年轻后备干部培养锻炼档案。注重选拔在基层台站工作的优秀年轻干部进入处级后备干部队伍。对各处级单位年轻后备干部进行考察,建立处级后备干部信息档案,形成后备干部队伍动态管理库,对后备干部实行分类分层次的动态管理。②综合素质培养。重点围绕理论学习、业务培训和实践锻炼三方面下功夫,切实提高年轻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加强综合素质提高培训
重点对优秀年轻干部加强人才培养与培训,着重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开拓创新、驾驭全局、科学决策、危机管理方面的能力。
①依托培训院校、地方党校、行政学院等干部培训基地,有计划地安排优秀年轻后备干部进行脱产培训和短期集中学习。确保后备干部在党校、行政院校等培训单位的培训时间,5年内累计不得少于3个月,3年内至少参加1次主体班次的培训。②加强优秀年轻干部业务知识的培训。对所有处级后备干部和基层领导干部进行党性教育、综合素质、业务知识、法律法规知识轮训。每年选送一定数量的优秀青年到培训院校进行专项业务学习。③努力争取上级部门支持,选派优秀年轻处级正职后备干部和司局级后备干部出国(境)培训。
三、选拔任用优秀年轻干部主要措施
在选拔任用干部过程中,各级各部门根据统一整合、统一调配、综合使用、优化配置的原则,把一些有发展潜质的年轻干部放到基层单位重要岗位锻炼,放到急难险重的岗位上磨练,放到艰苦地区考验,提高他们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和综合领导能力,培养他们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1.没有基层工作经验的院校毕业生下基层锻炼
树立重视基层、重视实践的导向,优秀年轻干部的提任原则上要求来自基层或者具有基层工作经历,逐步建立基层一线干部培养选拔机制。凡没有基层工作经验或在基层工作不满一年的新进毕业生,均属于下基层锻炼的对象。录用到机关和机关直属单位工作的,下派到基层锻炼。
2.选派优秀年轻干部上挂下派
有计划、分批次在机关和机关直属单位选派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安排到基层任职(挂职),加强基层一线的实践锻炼。把优秀年轻干部下派到基层任职(挂职)锻炼,是培养年轻干部更快地健康成长的一个有效途径。为加速部门干部队伍的建设,加强年轻干部的培养力度,通过下派年轻干部到基层任职(挂职)锻炼。
3.公开选拔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重要岗位
以竞争上岗的方式面向年轻干部进行选拔,其中副职处级岗位重点面向30岁左右的年轻干部,正职处级岗位重点面向4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鼓励和支持后备干部参加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或竞争上岗考试。建立优秀年轻干部破格选拔制度,优秀年轻干部破格提任可采取公开选拔或者竞争上岗的方式。
四、加强年轻干部的监督考核
1.加强年轻干部的跟踪管理
①建立年轻干部思想状况、工作状况调查分析制度,及时掌握情况,了解问题,加强教育管理。年轻干部每年主动向上级汇报个人学习、思想、工作等各方面情况,年轻干部所在单位、挂职单位要及时将年轻干部的思想动态、工作考核情况等信息反馈给选送单位。②建立年轻干部谈心谈话制度,明确每位年轻干部都有一位同志联系,经常与年轻干部谈话谈心,从政治上多关心,思想上多沟通,工作上多支持,加强传帮带。③建立并完善优秀年轻干部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将优秀年轻干部基本情况、职务变动、年度考核、奖惩、培训以及个人重大事项等信息进行更新。
2.加强年轻干部的考核评价
①加强年轻干部的综合考核评价,注重政治素质、实绩与综合能力的评价,综合考核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②综合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
五、干部队伍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各级各部门按照党管人才原则,充分调动了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爱护人才的积极性,形成推动人才发展的强大合力;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入优先保证,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和带动事业科学发展。通过一系列的干部选拔任用举措,加大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培养,通过重视实践,重视基层,注重从基层、从实践、从急难险重岗位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对于年富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在新常态下大大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参考文献:
[1] 朱庆芳、张成福, 领导干部选拨任用工作实务[M] .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1 年4 月.
[2] 孙毓敏,在轮岗锻炼的实践中大力培养选拔年轻干部[J],科技出版,2011年第6期
注:本文系湖南省社科规划课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08YBA029。
【对年轻干部培养的建议】推荐阅读:
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09-04
年轻干部培养计划11-06
培养年轻干部,须有“三心”11-21
关于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锻炼工作的意见12-01
灵台县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实践与思考06-10
港口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经验做法11-23
年轻干部——“成长的烦恼”01-07
学习是年轻干部成长的方法01-17
高校年轻干部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