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成长之路图片(通用10篇)
我的成长之路图片 篇1
我的成长之路
六(3)班
吴彦锴
从我来到这所学校起,就意味着我来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我觉得像是推开一座新豪宅的大门。我在这座新宅里,住了四五年,同学是我的兄弟姐妹,师长是我的长辈,我和他们风雨同舟,共同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这期间,有过欢笑,也有过泪水,有过感动,也有过难忘。
要说让我“念念不忘”的就是有个“好同桌”。开学的第一天,我坐在一个新生的旁边,我们互不相识,却有种一见如故的感觉。我暗自庆幸:还好不是那个“恶霸”,不然我可就惨咯。窗外,树沙沙地响,像是一首美妙的乐曲。天空是那么湛蓝,阳光是那么灿烂,空气是那么清新。不愧是个好日啊。
“报告”,这一声报告如雷贯耳。所有同学都到齐了,班主任说:“我们开始换位”。我大吃一惊,总感觉有不好的事情会降临。果不其然,我的同桌竟然成了“恶霸”。我极其用力地捏了自己一下。“啊!好痛啊!看来不是在做梦啊!”我怅望灰天,天空不再那么晴朗,阳光也不再那么灿烂,空气仿佛夹杂着沙子,我失望极了。
一开始我们就吵起来。“嘿,久仰大名——擦鞋的”。哈哈,他之所以叫我“擦鞋的”,是因为我的排名总在他后面。我本想揍他一顿,但是想了想:在这个文明的社会上,动手打人,既表示缺德,又表示你的无能。经过周密的思考,我应该学习诸葛亮(用舌头战胜敌人)。我回了他一句:幸会!幸会!“恶霸,您的大名如雷贯耳啊”。后来,我才知道,他虽然个子高,看起来凶巴巴的,原来是个近视眼啊。“恶霸”,你可要好好保护眼睛呀。
我们争执,我们辩论,经常吵得不可开交。我多次向老师请求换位,可老师都是同一个回复:你会明白的。一次考试后,我终于明白了老师的用心良苦。他不仅样子凶巴巴,学习更“狠”。“恶霸”的一些话刺激了我,让我下定决心超越他,然后奋发图强。我要感谢老师,也要感谢这位“好”同桌。
回过头看看,那布满荆棘的小学的道路就快要走完了,面对前方的坎坷,我深思:还会发生什么?
我的成长之路图片 篇2
1991年7月, 从西北师范大学生物系本科毕业的我, 被分配到了甘肃省榆中县当时位于农村的榆中师范学校任教, 师范是小中专待遇比中学好, 师范学校那时生源很好, 招的是全县的尖子生, 有普师班和民办教师进修班, 我第一年任教民办教师进修班的生物学课和生理卫生课。民办教师中有的是我小学、初中的老师, 学生中有的可当我的父辈, 从他们那里我学得了好些做人的道理。
当班主任的愿望
师范的学生多才多艺。与我一起分配去的跟我同住一个宿舍的赵老师, 带普师四年级的教育学, 又兼任一个班的班主任, 与学生关系处得很好, 我们的宿舍经常有学生光临, 当时我很羡慕当班主任。工作第二年, 开学不久, 带普师一年级生物课兼任班主任的刘老师因为身体欠佳, 他的课和班主任都由我接替, 我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班主任, 但生物课只有一、二年级开设, 三、四年级没有课, 我没办法将学生带到毕业, 总觉得缺乏成就感。那时学校的活动很丰富, 作为生物老师兼班主任, 我还清楚地记得带领学生上兴隆山采标本做标本、在学校的废弃旧宿舍中种蘑菇的情景, 这些体验记忆犹新, 影响了我十几年, 直到我调到甘肃省榆中县第一中学 (以下简称“榆中一中”) 的2010年前后,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 我策划参与建成了榆中一中开放式的植物标本展室和生命之光科学展厅, 有动物生态标本、植物蜡叶标本、浸制标本、蝴蝶标本、矿物标本等, 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在榆中师范的10年中, 我当了8年的班主任, 每周最多时只带8节课, 又没有升学的压力, 生活学习觉得很轻松, 很快乐。那时尝试写了一些所谓的文章, 水平很低, 因为师范评职称需要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文章, 让我有了教学研究的意识和愿望。
生物老师也能当班主任
2000年8月因工作调动, 我来到了榆中县第一中学任教, 工作至今。2002年6月18日被确定为兰州市中学市级骨干教师, 2003年12月获得中学高级教师任职资格。分配以来, 我一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因为曾担任过榆中师范理化生教研组组长职务, 调到榆中一中不久就担任了榆中一中生物教研组组长职务。
2000年8月, 我到榆中一中的第一年, 因为2002年高考要考生物学, 生物总分在综合卷中尽管只占60分, 但这给生物学高考停考多年后的生物任课教师带来了一线曙光。当年榆中一中破格在高一每周安排了3节生物课, 机缘巧合, 一位任化学课的高一班主任不愿带班, 我当上了高一 (7) 班的班主任, 并带4个班级的生物课, 周课时12节。因为有了高考的压力, 再加上不太熟悉高中教材和教学节奏, 一年的工作量比我在师范翻了不止一倍。凭着一股激情, 凭着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 三年后的2003年高考, 所带班级学生考得还算不错, 这给了我心灵些许慰藉, 生物老师也可以当班主任。但此后, 甘肃省高中高一不开生物课, 高二、高三开两年。生物老师要想高二接替当班主任就很少有机会了。
我当班主任的成就感
两年后的2005年, 有一个重点班学生成绩下滑厉害, 学校决定让我接替该班班主任, 我当时任该班生物课教师, 于是担了重任。由于班主任工作细致踏实, 以及任课教师的通力配合, 所带班级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全校26个教学班600分以上32人, 该班就占了6人, 该班学生金鑫同学在华南理工大学生物技术专业上学期间, 就被评为2009年度广东省十大新闻人物之一, 现已有好几篇文章在国际刊物上发表, 被评为全国杰出青年。之后的我连续担当班主任工作, 成绩显著, 如在2007年高考中, 全校90%的班级没有完成学校预定的高考目标, 而我所带班级, 超出7人出色完成了学校预定目标, 在2010年高考中, 我班赵宏鹏同学取得我县高考应届理科状元的优异成绩, 学生的成就是老师的骄傲。
班主任工作的体会
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 我根据学生心理、生理特征和思想实际,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 不歧视后进生, 循循善诱, 以情感人, 以理导行, 注意激发和培养他们的闪光点和个性特长。及时指导班干部开展工作, 使他们树立信心, 激发工作兴趣, 并赢得集体的认可和信任。认真分析班级思想状况, 确定主题班会, 精心设计过程, 选择精彩的语言提高班会的质量, 达到教育的目的。搞好班级工作, 当好一名班主任, 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必须要自觉学习教育科学, 认真研究教育规律, 总结经验和教训, 虚心求教, 将自身的特点和所带班级相结合, 从而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用“爱”的力量, 用“心”的付出, 使所带班级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让每个家长放心, 让学校和社会满意。
班主任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管”上, 还要促成班集体和班级成员的发展。因此制定班级和班级成员奋斗目标显得十分重要。目标能使集体和个人着力追求, 为之奋斗, 具有极大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制定的目标要系列化, 要有短期、中期和长期之分, 有短期目标就勤快, 有中期目标就有精神了, 有了长期目标就有气势了。可以将一个学段确定为长期目标, 学年确定为中期目标, 一学期或一月确定为短期目标, 时间还可更短。目标确立后, 要制定一些合理的切实可行的班级规章制度、班训、个人誓词、班级誓词等, 这些制度措施一方面要有利于班主任管理班级, 另一方面要有利于激励学生进取, 有利于达成班级和个人奋斗目标的实现。
任重责任更重
我的成长之路 篇3
八年前,我在乡村中学担任初三班的班主任。那是我第一次带毕业班,心情激动又兴奋,恨不得让班上每个学生都成为尖子生。可事隔不久,品学兼优的学生王小溪,却因我的简单粗暴而离开了学校,成为我心底永远的痛。
说实话,我非常喜欢小溪这孩子,不仅人如其名,如小溪般文静清秀,成绩也在班上数一数二。临中考前两个月,我发现她的状态很茫然,甚至在课堂提问时答非所问,成绩也一落千丈。我把她单独叫到办公室来询问,她却支支吾吾什么也不说。我只好关照她要调整好自己心态,打定主意找个时间去她家一趟。
我还没挤出空闲去小溪家,却在班上捡到一只写着“王小溪收”的粉红色纸鹤。当时想把信交给小溪,转念一想,说不定能了解孩子这段时间的思想动态,于是我悄悄把信折开了。“溪,自从上次在竹林见面后,我无时无刻不在回忆你的温柔……”天哪,这白纸黑字刺痛了我的眼,更刺伤了我的心,难怪小溪她最近如此反常,原来是陷进了“早恋”的泥沼。
俗话说“爱之愈深,恨之愈切”。年轻气盛的我被“恨铁不成钢”的怒火烧昏了头,气冲冲叫出了正在上课的王小溪,在走廊上抖着信劈头盖脸地训斥:“难怪这些天你魂不守舍,难怪你无心学习,原来你已经名花有主了……”
王小溪惊恐地看着我,双眼像雨雾中飞涨的湖泊晶莹透亮,终于,泪珠儿成串涌了出来。王小溪捂住脸冲出走廊,教室里顿时乱成一团,猜测和窃笑声不绝于耳。我又恶狠狠地在班上发了一通脾气,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第二天,王小溪的位子空着。第三天,依然空着。我的心也空落落的,于是放学后去她家家访,谁知铁将军把门,一家人不知去向。邻居听说我是老师,便叹息着告诉我说:“前段时间小溪父母闹离婚,母亲随一个男人去了广东。真是作孽哦,小溪偷偷地流了好多泪,真是苦了孩子了。”
“那小溪呢?”我急切地问。
“本来小溪是想跟着爹的,但前天不知在学校受了什么委屈,哭了整整一夜,说是在这里呆不下去了,昨天随她娘去广东了。”
我如遭五雷轰顶,满脑子都是小溪那双美丽的泪眼,眼眸中含满了惊恐、委屈与愤怒。我后悔极了,本该与她促膝谈心,听她敞开心扉告诉我少年愁滋味的,我却逼她小小年纪离乡背井。
不久,我收到了小溪的来信,信中说,她如今在广东东莞,因继父不肯支付昂贵的学费,她不愿让母亲为难,就到鞋厂做工了。那只纸鹤信是初三(2)班的小旭写的,是小旭求爱遭到拒绝后,胡编出来的一封信。
小溪的信如磐石重重压在我的心头,我立即找当事人调查,证实了小溪没有说谎。我马上写信请求她回校,愧疚的泪濡湿了洁白的信笺,可一封封信如石沉大海。我又多次请她父亲转告我的意思,但还是没能盼回小溪的身影。
第二年,我调离了这个令我伤心的学校。为了让小溪的悲剧不再重演,我学习了心理学课程,兼做了学校心理健康教师。我力争做得最好,充分理解学生在生理和心理发育期间产生的烦恼,并予以有效疏导,让每个花季中的男孩女孩都能顺利度过青春期。
有了小溪的教训,我把“冷静”二字作为处理班务的原则,遇事不急于下结论,用更多的耐心和细心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分享他们的快乐,分担成长的烦恼,真正做到和风细雨,润物无声。
爱你,需要更多的欣赏
每届学生中,总是有一些学习成绩差的,有的是认真刻苦,可成绩就是上不去。有的是自暴自弃,不仅学习差且纪律也差。说实话,对于后一类学生,我没什么信心,只要他们不影响到别人,就万事大吉了。
后来的一件事,改变了我对这些孩子的看法。三年前,我担任初一(4)班班主任,班上有个名叫张伟的学生,长得牛高马大,体育课是他的最爱,运动场上常能见到他矫健的身影,其他科目则一律不感兴趣,由是我斥之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初二上学期,学校举行运动会。张伟异常兴奋,报了三个比赛项目,每天早晨第一个到校,下午最后一个离校,运动场上洒满了他刻苦训练的汗水。比赛时,他有一项夺得第一名,有两项破了学校纪录,为班级大大地争了光。
当张伟如将军般凯旋时,教室里掌声雷动。我也非常高兴,第一次在班上表扬了他,还在他个人积分栏上添加了一颗星作为奖赏(这可是班级最高荣誉哦)。张伟的脸红彤彤的,激动得热泪盈眶。
运动会过后,奇迹出现了,张伟如脱胎换骨,上课精神抖擞,作业不再拖欠,虽然成绩还不很理想,但他学得认真刻苦。我又一次当众嘉奖他,鼓励他说:“努力了就是100分!”
张伟的转变,不仅令我欣慰,而且促使我对学困生的教育方法进行了内省——对优生的赞许、赏识是应该,但投向学困生的眼光也应该是鼓励,不能用恨铁不成钢的严厉和不屑啊!
从那以后,我对学困生们露出了灿烂的笑脸,开始欣赏他们的体育才能、绘画能力、音乐天赋……鼓励他们以轻松的心态去发挥特长。同时,也注意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请他们也摆正心态,给孩子找一条适合的发展道路。我驚奇地发现,欣赏如一道阳光,照亮了几位学困生的心扉,三年后的今天,他们都考上了重点高中,学习音、体、美等专业。
我的成长之路 篇4
时光在不停地走,我们也在不断地长大。每个的成长都是不一样的,但一样的是,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幸福、快乐的,也是坎坷的,充满烦恼的。
记忆中,还没上学前的时光是无忧无虑了,这段时光我是在乡下我度过的,除了吃,就是玩,没有任何烦恼。每一天,我和小伙伴玩捉迷藏,到田野里抓小虫子,玩累了,就到家里吃饭。晚上时,奶奶会抱着我,坐在院子里一边欣赏那美丽的夜景,一边给我讲故事,我总会伴着奶奶讲故事的声音进入那甜甜的梦乡。
记忆中,上幼儿园的时光是快乐的,也是害怕的。上幼儿园后,我就要离开亲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了,每一天我不能再和家人们在一齐了,我感到十分害怕,但想到每一天能够和许多小朋友在一齐做游戏、画画、塔积木,我就会感到开心、快乐。晚上,我总会和家人们讲述在幼儿园发生的好笑的事,惹来他们的一阵大笑。
记忆中,小学的时光是快乐而又烦恼的。刚踏入这个小学时,我不免有些好奇,渐渐地,我熟悉了那里,也结交了不少好朋友,老师每一天都会教给我们许多知识,还教我们写字、读拼音,我每一天都过得很快乐。但是,随着年级的增长,学习不再是一件简单的事了,每一天如山的作业压得我喘但是气来,写作文更是要绞尽脑汁。多少次我想放下学习时,老师和家长们那期盼的目光又给了我前行的动力。于是,我打起了精神,超多地阅读,下课时也和同学们一齐讨论不懂的题目,渐渐地,我的成绩突飞猛进,从中下游一向升到了班级前三名,我高兴极了!小学的时光让我明白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成长之路---我的感悟 篇5
第四小学
刘娟
我是一名平凡的小学语文教师,十七年来一直满怀欣喜地工作在这所学校,充满激情地迎接着我的一届届学生。
记的刚上班的时候,自己也刚刚度过学生时代,所以我很了解学生的心理。知道学生渴望什么样的语文老师,喜欢什么样的语文课。于是满怀对学生的爱,对语文教学的爱,我开始了语文教学的摸索阶段。首先,我在情感上“俘虏”学生。我真诚地与每一位学生交朋友,努力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了解他们的情感愿望和兴趣爱好,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上课时可谓“其乐融融”。二是在教法上吸引他们。我灵活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听音乐、猜谜语、讲故事、背古诗、说成语、引用名言警句、设置问题、营造情境、直奔课文等,每节课都给学生一种新奇,一种学习的激情,“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从而引领学生走进奇妙的语文世界。许多学生反映:特别喜欢上我的语文课,不紧张也不感觉累,于趣味中就收获了许多知识,还学到了很多学习的好方法。三是在学识上“征服”他们。我积极地向富有学识和经验的老教师学习,经常听他们的课,琢磨他们在教学中的得与失,滋养自己,使自己的课趋于完美;此外,我还广泛阅读先进的教学理念,刻苦钻研教材,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难。曾记得多少次,为备好一堂课,我要精心准备好几天,以至于其他老师常说:“你怎么天天这么忙啊!”
一路摸索,一路汗水,一路快乐。课堂上学生一张张生动活泼的脸庞,课下学生紧紧相依的身影,耳边一句句深情的“老师”的呼唤,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做一名能让学生喜欢的老师的快乐,也更深刻理解了教师这一职业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自豪,因为我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我欣慰,因为我将看到 “桃李满天下”的壮美画面;我贪婪,我对语文教学的激情越来越高涨„„
摸索的征程上,流淌着辛勤的汗水,沿途也盛开了许多鲜艳的花朵。2011年,我指导的张明月同学在县中小学生“争做诚实守信现代人”演讲比赛中荣获第一名;我指导的张琳晓、王佳怡等学生的作文在报刊上发表;我所教的学生成绩一直在兄弟班级中名列前茅„„摸索的征程上,虽然谈不上辉煌,却很充实。我愿意就这样,就这样在理想之路上继续坚定地走下去„„
十七年的教学摸索,使我看到了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优势,我要继续奋斗,攀登理想之塔。带着对语文充满激情的爱,我又整理行装启程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从有责任感的教师身上学习到了敬业的精神,感受着他们的人格魅力;我寻找自身的不足之处,加强学习努力弥补,要求自己“吾日三省吾身”并且做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我积极参加语文教研。语文教研为我拓展了语文教学的空间,让我见识了语文教学的前沿。我们从教学案例剖析现代教学理念,从一个词语谈及对文本的深刻解读,从目前的语文教学畅谈发展前景„„教研中那种“曹子大笑称快哉,击石作歌声琅琅”的情境依然令我神往。教研使自己的思想越来越成熟,追赶的视野也越来越大,奋斗的干劲也越来越足。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改的春风吹进语文课堂,更为我打开一扇明亮的窗。我不断解读对教育的种种新的诠释,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概念、新方法,在不断的学习中,我欣喜地发现自己长大了:能够把新课改理念成功地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学会了用自己的方式思考教育实践,现在我正尝试着使自己的教学方法形成独特的风格,并已经写成教研论文发表,得到了同行们的肯定和欣赏。
奋斗没有终点,追求永无止境。年来,我从来没有停止过追求。我愿化作一片云,遨游语文教学的蓝天;我愿化作一片雨,滋润语文这片土地;我愿化作一棵小草,点缀语文美丽的殿堂。
我的教学生涯中时时有挑战,刻刻有压力。我刻意在各种比赛中锻炼并提高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来,无怨无悔。在这真善美的追求中,我的教学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同仁们的好评。在一次次的磨砺后,我的教学技艺、综合素质有了质的飞跃。是语文,让我富有激情而又充满力量。
面对着一张张可爱的面孔,我深深懂得:他们是有思想有个性的生命,他们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有敢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我更深深懂得,理解学生,爱你的学生比你教给他知识更重要。走进他们,就走进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因此,我从来没有停止过与他们的交流。与学生在一起,我感受着他们的快乐,分担着他们的忧愁,欣赏着他们的歌声,解读着他们的心灵。记得有一个学生,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也不错,但他的作业总是写得密密麻麻,令人不快。我曾多次批上“请写大方一点!”然而他只有委屈的眼泪。经了解,得知该生家境困难,为了节省几个本子钱才写得那样密密麻麻!多么懂事的孩子呀!于是我充满深情地和他倾心交谈,随即给他一些钱,并说以后若有什么难处可随时来找我。他欣喜而激动地答应了我。他很快去掉了作业密集的坏习惯,告别了自卑,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优等生。作为老师,就要触摸到他们的脉搏,从而走进他们的心灵。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与他们有共同语言,从而让他们也对语文充满激情,与老师产生情感的共鸣。
“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才能使人聪明;唯有努力,不断地努力,才会出现才能。”我深刻地感受到自己需要先进的教学理论的引领,需要更多的相关学科的支撑,需要更新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时俱进是时代对每一个现代人提出的要求,更是新时期教育对每个教师的要求。我时时有提升的欲望,时时有“充电”的渴望。
人生有追求。天空因有了白云而更显蔚蓝,大地因有了丝丝春雨而更加滋润,我要让语文殿堂因我这棵小草而摇曳生姿。人生有梦,我要让梦想飞扬,在
春耕之后,在金秋,赏满目金黄的田野,闻稻花阵阵飘香„„
我的成长之路作文 篇6
我曾经读过一个叫《便当里的头发》的一个故事。里面讲了:在一个贫困的年代里,作者的`便当很丰盛,而一个男孩的便当始终能从里面挑出头发来。一次,他请作者和他的同学去他家玩,我们到那后,明白了事情的真相。读完后,让我想到了自己:
今天早晨起来看见母亲正在洗衣服。我便过去想帮妈妈,其实是给我作文找个材料罢了。母亲看见我走过来脸上异常喜悦,而我却漫不经心地瞎揉起来。本来嘛我洗衣服是为了自己的,就在我捣鼓的一刹那我摸到了母亲的手,在我的记忆当中妈妈的手很白皙很光滑的。可是现在摸起来又粗糙又没以前光滑,手上还可以看到一条一条的皱纹。我看着那双手我怔住了,不禁眼眶中有了泪水,泪水在眼眶中不停的打转我强忍着不让它流下来,我抬头望望母亲的额头,不知从何时起已经有了细细的皱纹。
以前,母亲那美丽的大眼睛,可是现在呢?眼皮往下低垂;以前,母亲的眼神很温柔,温柔中还透着刚硬,可是现在呢?母亲的眼神有了一些黯淡,可是温柔丝毫未减。我的眼睛慢慢往上看,我看到了母亲的头发,本来浓密乌黑的头发现一根根银丝已爬了上来。以前浓密的头发不再浓密,乌黑的头发不在乌黑。我心里很惭愧。于是我不像对付任务那样地去洗了,而是专心致志地去用力的洗。我想这样应该能给妈妈一点感恩和回报吧。我想这样……确实,母亲对我们的爱无所不在,可是我们呢?
我的成长之路图片 篇7
一、规划———专业成长的原动力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首先, 我做好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 在教师成长档案中从长远目标规划自己, 几年骨干、几年学带、几年名师, 应该来说, 这个几个阶段的目标我是逐步实现的;从短期来看, 每个月听评课多少次, 阅读几本书籍, 完成几篇教学反思等。几年前, 我要求自己在做好正常工作的同时, 每月写一篇教学论文, 并争取在期刊上发表。有了规划, 就有了工作方向和努力的动力。比如我坚持写作, 最好的年头达到了15篇。
始终坚持这样的信念:只教不研则浅, 只研不教则空, 教而无绩则平, 研而无果则虚, 只有教研并举, 教出成绩, 研出成果, 才能相得益彰。
在追求专业发展的过程中, 要主动挑战自己。为挑战自己, 我会积极承担一些区校公开课和教科研任务。想一想, 既然接受了任务, 就必须努力把它做好。为了完成这些任务, 我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查阅、收集、筛选和整理资料, 学习理念, 并且在备课和磨课的过程中, 会有一些好的构想和同伴的建议和帮助, 还有专家的指导和点拨。这样的经历经常的反复, 逐步让我顺利完成了“遵守教学规范———驾驭教学规范———超越教学规范”的跨越。我曾两次参加省市说课比赛, 也为挑战自己 (当然也给自己增加了许多成功的机会) 选了两个比较难的课题《几何引言》和《有序数对》, 因为平时注重对说课的持续研究, 分别取得武汉市二等奖和湖北省一等奖的好成绩。
合理做好专业规划, 让我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不忘去成就自己。
二、学习——专业成长的奠基石
教师作为社会文明的推动者和传播者, 理应成为热爱学习的典范, 成为终身学习的带头人。知识的更新, 课程的变革, 教育对象的变化, 信息技术手段的现代化, 都要求教师不断地适应和学习。人生最大的捷径, 是用时间和生命阅读一流的书。教师要通过阅读和学习把自己打造成一部让学生百读不厌的书, 这部书比起课本对学生的影响要深刻和持久得多。为“学生而读书”是教师阅读的第一推动力;为教学而学习, 教师通过学习, 充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为自我而学习, 它以完善人和丰富人性、充实文化底蕴和生活情趣、体验人生为目的。学习的方式一般有:
其一是向书本学习。“教师读书, 没必要‘太专业’”。既要学习教育理念, 也要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 促使教师的基本素质不断提升。比如, 1999年我在研究生课程班学习期间第一次接触到“建构理论”, 后来就有意识地翻阅一些资料, 领悟到几个关键词。即“情境、互助、对话和自主建构”, 于是就自觉地在教学中尝试, 强调“情境创设、合作交流、突出过程、问题变式”四个要素, 并认为数学课堂如果抓住这四点应该是成功的。教育理论好像是航船在黑夜中遇到的灯塔, 指引着我们前进。
其二是阅读大量的数学期刊 (自己订阅了上10种期刊) , 开阔了我的阅读视野, 可以帮助我们学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思考有价值的问题, 提升了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其三, 向专家请教, 与大师对话。本人曾有幸参加了北师大和华东师大的“湖北省卓越教师培训班”, 聆听了前沿专家对教育的全新的阐释, 使自己在教学中的困惑豁然开朗。在新课程改革初期, 参与武汉大学前校长齐明友先生牵头, 《中学数学》的前编辑汪江松先生主持的鄂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编写工作, 在与大师对话中, 感受到他们对课程全局的整体把握、对数学本质的深刻理解。这样的学习让人受益匪浅, 是专业成长中难以忘却的的记忆, 能够得到名师的言传身教也是我们教师提升教学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
其四, 向实践学习, 在实践的磨刀石上不断地磨砺成长!另外, 还可以向网络学习, 在当今资讯相当发达的时代, 网络又为我们的专业学习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不懈地学习, 才使自己有底蕴, 有底蕴才有底气, 有底气才有课堂的灵气和写作的灵感。我在《中学数学》、《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等期刊上发表论文80多篇, 还有多篇论文获省市一等奖和被有关期刊转载, 多项教研成果获各级奖项。在学习过程中, 努力把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 (张奠宙语) , 注重把优秀的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 引入课堂教学, 逐渐形成自己的“以智生情, 以情促智”的教学风格,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 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数学问题, 让学生“要思考”“、会思考”。在一次次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将数学内敛的气质外显,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涌动的理性之美, 灵动之美, 生命之美。
三、研究———专业成长的孵化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乐趣, 不让每天上课成为一种枯燥而单调的义务和程序, 那你就要走上从事科学的教育研究这条路上来。”我正是这样自觉地将教学实践纳入科研的轨道, 并积极开展教学研究。
研究教材, 做教材的开发者。比如:在义务教材《几何引言》的教学中, 我通过研读, 提出了五个学习主题。1.几何是一门古老的学科;2.几何是一个有用的工具;3.几何是一个图形的王国;4.几何是一幅无色的图画;5.几何是一门好学的课程。这样的教学设计, 很好地让学生对几何的学习内容、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方法有了总体的认识, 也达到《序言》教学的目的。在研究教材的例 (习) 题时, 也发表了《一道课本习题的挖掘》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 11) 、《再谈梯子问题 (《中学数学》2008, 1) 、《一道课本例题的讨论和开发》 (《中学数学》2008, 6) 等论文。
研究解题教学, 提炼解题方法和技巧。解题教学中有着丰富的研究资源, 不局限于“解题=类型+方法”或“怎样解的层面, 更多的追问“为什么这样解”, 关注习题 (或试题) 的背景和结构, 解题目标, 解题过程的分析, 以及解题方法的培养。关注竞赛数学的研究。几年前, 我一直在坚持培优, 课前做了大量资料的整理和编写工作。习惯将培优的资料系统化或专题化, 并且成果化。就有20多篇竞赛讲座和专题发表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等期刊上, 应该来说, 产生了较好的影响, 还经常收到一些编辑的约稿或邀请, 参与栏目策划。
研究命题规律。中考试题是优秀命题人智慧的结晶, 是我们的研究资源。结合自己的命题经历, 反思命题过程和试题的特点。比如, 本人结合2011年武汉市中考试题, 发表了《几何变换下的2011年武汉中考试题》 (《中学数学》2011, 9) 、《一道根植于课本的中考几何题》 (《中学数学》2011, 11) 、《借鉴与创新—一道中考压轴题的命制》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2, 4) 等论文。结合2013年武汉市中考试题, 又发表了《简洁而不简单朴实中蕴含深刻》 (《中学数学》2013, 12) 、《回归课本提炼模型推广命题》 (《中学数学》2014, 12) 等论文。
研究学生, 为学生提供最合适的教学。在新课程实施不久, 我在《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关注的过程》 (《中学数学》2002, 12) 一文提出:关注学生的学习目标;关注学生的学习内容;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 关注学生的学习环境。处处留心皆学问, 研究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倡导游戏精神, 让游戏进入课堂。
研究课堂, 积极进行教学方式的变革。“十五”、“十一五”期间, 分别主持并完成了武汉市重点课题《讨论式数学教学策略研究》、《初中数学分层协作教学策略研究》。在“十二五”期间, 为了探索数学解题的方法与途径, 完成了个人课题《模式识别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的研究, 研究过程中发现课堂教学中包含了丰富多彩的模式, 模式教学是一种教学的艺术。通过数学模式的研究, 丰富了自己的解题理论, 提高了数学解题教学能力, 最终带领学生走出题海, 学会解题, 享受优质的数学教学。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 将每一节课都看成检验和提高科研成果的良好机会, 把每一个教案都看成一个子课题、一份科研报告, 尽可能将之设计得好些, 再好些;通过课题研究, 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作了有益的尝试, 并且也大大促进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我认为课题研究给自己搭建了一个学习和发展的平台。
所以, 我们应该珍惜自己身处教学第一线的优势, 把教学第一线看成是最出成果的摇篮, 进而真正认识到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创造的天地, 一个读写的园地, 更是一片希望的田野。
四、反思——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 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 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波斯纳也有这样的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足见反思对一个教师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后反思就是将自己的课题实践连同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诉诸笔端, 实现自我监控的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课后反思一般有:记成功之举, 记败笔之处, 记教学机智, 记学生见解, 记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学研究的主阵地, 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课堂。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我们在不同的时间, 面对不同的学生, 即使同一课题, 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就自身来说, 理解在加深、水平在提高。但对学生而言, 他们的基础不同, 思维不同, 对知识、问题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甚至千差万别。这里应该有不同的感受、感悟、失误、成功与教训, 这些都是我们反思的材料。例如, 面对不同的学生, 我反思过如何帮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于是就着手进行分层协作教学研究, 提出了一些教学策略, 提高了教学效率。
最好反思就是写作, 写作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用新的心得和经验与以前的心得和经验相对照, 教师就会不断提高, 就会凝练出自己的教育思想和风格。写作时要树立作品意识, 将文字形成文章, 寄往杂志社公开发表, 让同行共享, 你的成果就会得到公认, 从而会感到一种教育的收获和幸福。
写作的起点就是写好教案。因为教案记载着我们教师的思维过程, 它展示了教师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它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育理念。写教案的过程就是一个练习写作的过程, 训练思维的过程, 培养能力的过程。因此写好教案就相当于天天练习写文章。我的第一个教研成果就是说课报告《说几何引言课》 (发表在《数学教学通讯》2000, 2) 。该文中提出的“感知———讲授”关于“序言”教学模式, 也被《中学数学教学建模》一书收录。还有10多篇课例设计、说课报告在数学期刊上发表, 其中课例《众数中位数》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引起全国中数界广泛讨论, 许多专家评价为“在课改的潮头冲浪”、“是一节具有引航灯作用的课”、“好的课例是研究出来的, 好的教师也是研究出的”……。其实, 好的课例不但促进学生的发展, 也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进行教学反思, 贵在及时, 贵在坚持, 一有所得, 及时记录, 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 以记促思, 以思促教。
五、合作———专业成长的助推手
有一篇文章《色彩的友谊》讲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其中色彩的自吹自擂, 如绿说自己是“春天的主宰”;红说自己是血的主色是“生命的基元”;蓝说自己是“广袤天空的基调”……, 大家争论不休, 后来雷电建议大家携起手来, 形成了雨后天边绚丽的彩虹。从教者要想使自己的天空也色彩斑斓, 也要学会合作, 合作是所有组合形式努力的开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 面对鲜活灵动的教育对象, 这些对要求我们从教者要学会合作, 合作双赢。
与学生合作, 教学相长。课堂学生的错误, 创新的见解、思路和方法, 思维的火花, 都是我们的教学材料的养分及教学资源。中小学教师和大学教学不一样, 我们可以“掠夺”学生的课堂成果。我们要珍惜和学生共处的日子, 学生往往是推动我们专业成长的另一只推手。在研究学生的作业或试卷后, 论文《一道常见题的几种不常见解法》发表于《上海数学》 (2007, 4) 、《一道考查学生发散思维的试题》发表于《中学数学》 (2008, 11) 、《一道规律求和题的探究》发表于《中学数学》 (2011, 7) 。
与同伴合作, 共同成长。每一次校本教研活动中, 与同伴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和技艺的切磋, 都会给我们的智慧和灵感。比如, 我和同事在研究近几年武汉市中考压轴题时, 合作完成了论文《2008年武汉市中考数学压轴题评析》发表于《中学数学》 (2008, 9) 、《抛物线内接直角三角形一个性质的研究及其应用》发表于《中学数学》 (2015, 10) 。
与团队合作, 让自己走得更远。我主持了一个名师工作室, 工作室的每一次活动, 需要我精心的策划和周密的安排, 工作室的每一次活动, 要做到专业引领和示范, 需要自己的学习和团体成员的研讨。例如, 本工作室成员王松老师荣获2015年全国优质课一等奖。他从市级、省级再到全国的赛课, 团队的磨课至少20次, 每一次的修改和完善, 都会有不同思维碰撞, 也促使我作出深入思考。在这样的团队合作中, 也让自己更加成熟!团队成员的成长, 其实也是自己个人的成长。
阅读点亮我的教师成长之路 篇8
作为青年教师,我们经常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面对许多复杂的问题。一般,我会向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请教,我总在纳闷为什么他们能有好的办法来处理这些“疑难杂症”呢?在向他们取经的过程中,我才发现关键是这些优秀的老师平时注重阅读,在阅读中汲取精华,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随着教龄的增加,我越来越觉得这桶水如果再不添加,就会枯竭,我要不断地增加这桶水,就得找到永不枯竭的水源,这个水源就是学习和实践。
带着这样的认识,我开始如饥似渴地投入到读书学习中去。我努力搜寻着各种对教育教学有帮助的名家著作,然后静下心来,认真阅读。第一次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时,没有想象中顺利,感觉有些不懂,为什么大家都推荐的书,我却没有一点感觉呢?带着怀疑再次重读这本书。看了雷夫老师关于阅读的一些实践活动,我感同身受,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爱阅读,但是我可以开展一些更细致的活动,从孩子的个性出发,多一些指导,多开展一些活动,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行万里路。这是雷夫老师带领孩子们大量实践活动之一。让孩子们在活动中锻炼、提升,开展各种精彩的活动,看了雷夫老师的每一个活动准备,我才意识到每一项活动并不是领导的事,更多的是我应该把工作做得更细致一些,考虑问题更全面一些,准备是关键!
失败是好事。读完了这本书,我觉得我最佩服的就是雷夫老师善于反思,善于接受意见,对于孩子们来说失败是好事,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应该直视失败、错误。雷夫老师能接受女儿对自己的批判,及时改变了自己的课堂,把不可能的事变成了可能。现在的孩子们都喜欢表扬、激励,承受能力越来越差,一直是我们担心的问题。那我们老师呢?善于接受意见吗?遇到任何错误的时候都能敢于面对,坦然接受,乐于反思吗?我们要求孩子们能做到的,我们自己一定要先做到!善于从问题背后找问题,才能让我们进步!失败未必就是一件坏事!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一个充满惊讶和感动的过程!雷夫老师所创造的奇迹或许我们现在无法企及,但是,雷夫老师就是把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了,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了!只要我们有爱心、重细节、抓习惯、善反思,我们也能成为雷夫老师!
要让雷夫老师的教学方法成为自己的方法,我们教师要倾注自己的智慧和鲜活的思想。要这样做,或者说能这样做的人,就必须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因为不管有多高水平的名师,不管有多好的教案,你不可能完全地复制它,因为那不是你的。教学是一个人内在文化素养的外化,如果腹中空空,教学就只能是个空架子。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要做一名有智慧和符合时代发展的教师,那必须借助大量的书籍,因为阅读可以让我们的思想改变,因为阅读可以使我们有更多的感悟。
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在我的眼前好像打开了一扇大门,备课变得容易了,课讲得生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变得浓厚了。书,让简单的人变得丰富。一本好书,如美食佳酿,令人回味无穷。快乐莫过于读书。读书是学习之本,是立教之根,是生存之道,是教师最重要的事情,在读书中思考才能让我归于平静;读书的最终目的是寻找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不断的读书,让我们的思维变宽了,工作方法改进了,这便是实践出真知。从钻研教材中实践出高效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研读优秀教师的工作案例中实践出管理课堂与班级的金点子;从阅读教育心理学著作实践出怎样更好地学会与学生沟通。只有实践,才能让读书升华,提升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最终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教师个人专业化发展。
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一定是一个落后的民族;同样的,一所学校,若真想追求长足发展,追求教学高效,离不开教师群体的阅读。仁者爱人,智者知人。只有拥有渊博的学识才能懂得我们的学生,只有拥有常流常新的知识才能全心全意为我们钟爱的教育事业服务。
沈从文说,读书的关键是学以致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看得更远;用书作垫脚石,我们攀得更高。读书,让自己拥有广度,更要具有思想的深度。读书可以开阔视野,激发情感,让我们拒绝平庸;读书可以优化人生层次,提高生存质量,升华人生目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可以看得更远;以书作垫脚石,我们可以攀得更高!让我们挤一点时间给读书,留一点空闲给思考,献一份热情给学习。
我的成长之路作文 篇9
落叶的一生,就这样在静默中结束了。而我们,正在喧嚣中成长。如同枝头那青葱的翠绿,熠熠发亮。回首过去的路,崎岖而又坎坷,但每一条路上,都刻着我们坚实的脚印,一步一步地向前迈进。
小时候,我最喜欢把脸贴在窗户上,睁大眼睛看着外面的世界。有一段时间住在老家,透过窗便可以看到大片大片的油菜田,湛蓝湛蓝的天空和雪白雪白的云朵。我的思绪常在窗外飞扬,把天上的云想象成各种各样不知所云的东西,把树上的一切,包括虫子都想象成自己的朋友,每天和虫子说话,和鸟儿唱歌。
在那些快乐的日子里,奶奶在晚上教给我辨别虫子在哪里叫的方法,在那些充满阳光的日子里,我知道了蚯蚓也会唱歌。白天,我的视线随着猫儿狗儿打架的场地移动,晚上,我便透过窗紧盯着天上那轮皎洁的月亮,看到其中有一点黑色的影子,便以为是玉兔,并为自己的重大发现兴奋不已。于是乎,在那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的脚步拖着我一天天成长。
现在,依然爱看窗外的风景。只是,搬进小区里后,窗外不再是油菜田,而是赫然耸立着一幢幢楼房。不过,视线绕过楼房再向后望去,竟能寻觅到远方一座朦胧的青山。那样一座山,和天空融为一体了。山下的那抹绿色,使我想起了在老家的日子,渐渐地,眼前映出了我成长的足迹。
我的教学成长之路作者 篇10
冰心说“成功之花,人们只惊羡它现实的明艳。然而,谁又知道,当初它的芽,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为了练好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我每天都要定时听少儿广播中的《讲故事》,学习播音员的语速,语调,我还特意买了有关讲故事、名师讲课的碟片,我不仅琢磨主持人的抑扬顿挫,表情变化,甚至要模仿她的一举一动。比如,请人发言,伸出手掌,以示尊重,而不是用手指去指。为了写好粉笔字,每天回到家,我都要临摹字帖,简直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除了苦练基本功以外,我的爱好就是读书。因为老师要有广博的知识,深厚的底蕴,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机智应变,左右逢源,才能胜任传承文化、教书育人的工作。由于自己的不懈努力,多次在教师节被评为优秀教师,师德标兵。
二、勇上公开课
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说:“根治自身的顽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专家面前真真实实地展露你存在的问题,请他们毫不留情地给你做思想内源的‘外科手术’,让你在‘痛苦’中脱胎换骨。”事实确实如此,每上一节公开课,对自己都是一次洗礼,一次进步。多年来,对领导交给的授课任务,我从不推辞。并尽力向多方请教,精心预设,追求课堂的清新、活泼、开放,张弛有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语文,感悟语言,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体现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1998年,我执教《手术台就是阵地》。上课伊始,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我课前查了很多有关白求恩的故事以及有关国际主义精神的故事,在授课结束时,我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补充这些资料,学生们兴趣大增,赢得了听课老师的阵阵掌声,啧啧称赞。2006年,我上了一节口语交际课——《放飞理想》。虽然,我没有听过类似的课,但我敢于尝试,不怕失败。课后,镇上的一位领导说我是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公开课让我受益匪浅,名师的“把脉”提高了我的教学水平,同事的赞赏,让我看到了人生的价值。
三、勤写教后记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说:如果一位教师仅仅满足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即使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只能停留在一名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况且时代在变化,学生也在变化,老师的教学更要与时俱进。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教学设计肯定要被淘汰。社会现实逼迫老师在不断学习积累知识的同时,更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思路,在反思中前进。近几年,我养成了写教学反思的习惯,无论是听课,还是上课,对课堂上的成功经验,失败的教训,哪怕是小小的创新,一闪而过的灵感,我都及时记录下来,并与相关的理论结合,对照,争取在下一节课中有新的突破。这样,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还提高了写作能力。
四、不断充电
一个不会学习的人永远不会是一个成功的人,要教给学生知识,你就必须拥有比学生多得多的知识。在知识经济的现代社会里,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你稍稍迟疑,就会被远远的落下。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在做还自己的本职工作之余,努力学习各种新的知识。我每天都要上网学习,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整理成文,发表很多网站的教学资源网,得到了其他老师的赞同,并由此网上的许多老师成为教学上的朋友,经常用电子邮件的形式交流自己在教学上的得与失,对自己的教学教育的方式方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还将与这个老师一起合作一个《自主合作式练习评析模式的实践与思考》的课题,现在正在筹备阶段。除了认真参加各种培训以外,我还积极的利用时间进行自我充电,在空余时间,我认真阅读了《教学新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师生沟通艺术》、《班主任心育艺术》等教育教学的专著,对自己的理论知识的提升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十年的教学工作让我品尝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我深切地体会到:教学无止境,如同艺术创作,它须我们用心去诠释,用心去呵护。真是:漫漫成长路,探索不放弃,多学多反思,课堂会精彩。
名师成长研究专题三:我眼中的名师成长之路--探名师成长途径
我眼中的名师成长之路
——谈名师的成长历程
在我看来,要成长为名师需经历以下的过程。
爱教育,铸师魂:教师成长主要靠对教育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理解、对学生的感情,来自于一种信仰、一种追求。正如特级教师江生老师说:“一根筋到底,爱教育,爱自己教的学科,既然做了,不喜欢也要做到底。”
爱学生,生智慧:教师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相信学生,用真诚、无私的爱去关怀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老师。特级教师谢波老师说:要从心里热爱学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学生,宽容学生,宽容学生的每一个错误。因为爱会产生智慧,爱与智慧会改变人生。
愿吃苦,甘寂寞:名师们吃着别人不愿意吃的苦,乐于花着别人不愿意花的时间,敢于下别人不愿意下的苦功。特级教师鲁和平的成长告诉我们有厚积才能薄发。教师的成长要靠长期、扎实的实践。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一生的事业,用生命、心灵和智慧来经营自己的教育事业。
敢尝试,勤反思:命运厚爱勇敢的人,教学需要勇气,经常反思剖析自己的教学,对自己的教学不断的实施变革,只有这样,教学技艺才能不断进步。
识自己,形特色:人只有看清自己,接纳自己,才能重塑自己,从而成为一个理想的自己。特级教师杨崇理老师从立小志向开始,从做小学问开始,不断地向老教师、向书本、向社会、向自己的学生学习,形成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对教育的追求。在尊重教育共性的基础上,展示自己的教育个性和创造性,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
勤思考,提质量:特级教师江生老师秉持“思索,继续不断地思索,以待天曙,渐进乃见光明”的精神,在思考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在思考中精心钻研教育的每一个细节,在思考中用心设计每一节课,努力让教学成为艺术。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勇于思考、善于思考。
做科研,促成长:作为教师,必须要用有效的办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让学生投入到学习,融入到课堂的氛围当中。这就必须要在教学内容、方法、水平上不断创新!这些创新靠的是科研,没有科研,就没有创新!教师要学习新的理论,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点,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使之上升为理论,从而克服经验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教师自己的专业水平也会得到不断提高,使自己快速地成长。
踏踏实实 持之以恒 勤勤恳恳 矢志不移
——我眼中名师的成长之路
滨州经济开发区第一中学 林树赟
名师,似乎离我们很遥远,名师,或许没有生活在我们中间。但仔细观察身边的名师,他们实际上就是有教育事业上的踏踏实实,持之以恒的典范。他们就是在教育事业上勤勤恳恳,矢志不移的楷模。
当然名师的成长要靠顽强、自觉地学习。要敢于吃别人不愿意吃的苦,要乐于花别人不愿意花的时间,要敢于下别人不愿下的苦功。要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向报刊书籍学习;进修学习;名师的成长还要靠长期、扎实的实践。实干是基础,苦中能有乐。他们真是“累着,并快乐着”,体验着一种神圣的幸福感。
从名师们的身上我知道在教学过程中,或许我们会取得成功,或许我们会有失败,但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热爱学生,苦心寻求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教学的趣味性自然会生发出来,就能达到教学的理想境界。成长=经验+反思。这是波斯纳关于教师成长的经典公式。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但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作为教师,如果只是读书、教书、不写作,不反思、不梳理自己的成败得失,就不可能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
不管是他们的成长之路多么坎坷,但她们都是教育事业上踏踏实实,持之以恒的典范;他们就是在教育事业上勤勤恳恳,矢志不移的楷模。我没有名师的素质,但我应有向他们学习的志向。为了使自己尽快地成长起来,在以后的工作中就要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坚持学习,不断反思,并矢志不移的坚持写教学后记或教学随笔,积累自己的经验,总结自己的不足,扬长避短。我想,坚持下去,我才能逐渐向专家型教师靠拢,逐渐完善自我,向我心目中的名师靠近!
我眼中的名师成长之路
____探名师成长途径
开发区一中 李墨华
看了几个名师的成长经历,在对他们光环羡慕的同时,也对他们的坚持不懈,对他们的忘我的敬业精神,对他们的孜孜不倦的事业追求,由衷佩服!
名师成长的经历不同,走过的路坎坷曲折,但他们又有惊人的相似!
我们要向名师学习,从他们身上吸取“爱”的力量;克服惰性,不断学习,提升人格素养;不断总结,善于反思,做科研型教师!
我眼中的名师成长之路
张翠芹 ”纵观众多名师的成功经历以及我个人的体会,一个教师,只要踏踏实实地去实践,就能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过得更充实,活得更快乐。要成为名师,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要热爱自己的事业
一个人只有感觉自己从事的职业是你真正感兴趣的,才会真正的投入,不懈的追求。对教师职业的喜爱在于它是一项富有创造性、挑战性的神奇工作,有那么一批又一批天真烂漫的孩子由于自己的工作,茁壮成长,而自己又将在他们的成长中感受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绚烂。
三、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的性质。在教师日复一日地进行有计划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来自不同方面的问题所带来的焦虑、困惑、压力和冲突,这时,不妨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对自己或别人的成功或失败的教育事件进行分析,思考其中蕴含的理论,认识取得的经验,吸取教训。这就是反思。教师的反思不仅可以针对某一教育事件、教育行为,包括具体的一堂课,也可以在一个教学阶段结束后,进行全面的分析、评判,这是一种持续实践过程的反思。比如在进行教学一个阶段后,对自己选择的内容、学生的兴趣状况和接受情况、成效的体现及整个教学安排的经验和失误进行一次全面的反思,以促进自己下一阶段尝试和研究的开展。
名师成长研究
——从教师自身素质的角度看名师
滨州经济开发区第一中学 田建民
名师虽然各具特色,但名师的成长却有共性的特点,通过考察国内众多的名师成长足迹,研究影响教师成长的各种因素,我们不难看出成为名师的一些共同需要的自身素质因素。
1、具有远大的理想
一位名人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的心中没有明天、没有将来,那他就没有了生活的目的,如果没有为明天、为将来而奋斗的信念,那他就失去了生活的意义。”理想是人们奋斗的目标。人的一生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需要有高远的志向的牵引。理想是远航的标灯,有了它才有了前进的航向。相信大家都听过三个砌砖工人的故事,第三个工人正因为有了远大的理想后来才成为一名著名的建筑大师。
2、树立自信心,正确认识自我
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是成为名师的基础和根本;完善自我、战胜自我是成为名师的关键;实现自我是成为名师的永不满足的目标。“名师成长研究”课题中就有一阶段就是制订目标与学习、尝试阶段。课题组的每个人都拟订“个人发展计划”的任务。每个学员都在计划中正确地分析了自己,并订出了可行性的发展计划。名师的发展为每一个教师提供了一个挑战自我的机会。课题组里每个成员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他们在同伴的互助中,相信自己在这个集体中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付诸实践,从而超越自己。全面提升教书育人的水准。通过一年的努力都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距离名师只有一步之遥。
3、严谨务实,恪尽职守 高度的责任感、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是名师成长之路的基础,名师在工作中要持之以恒地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的人格、品行、学识成为学生和同行成长道路上的一面镜子端端悬掛,一面旗帜高高飘扬,一座山峰巍峨耸立。一位名师只有将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立志成为专家型,学者型教师,坦然面对浮躁的世界,甘于清贫,耐得住寂寞,咬定青山不放松,矢志不渝,才能激发出强劲的动力。另外,真正的名师应该在学生心中很伟大。名师之名不是靠宣传吹出来的,有这样一位老师她不论教哪一个班级学生都很喜欢她,观其行,方知她对一切充满着爱心,她对工作充满爱,对同行、对学生充满爱。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芒,每个细微的举动,都闪烁着一位名师处处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认认真真地干每一件事。教师的所为也是对学生尊重需要的满足。有的学生甚至连教师的字、教师的语言、教师的走路都模仿。教师的言传身教无处不在,无处不显,任何一件小事,一个小问题,我们都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时时检点自己的言行,处处注意自己对学生的影响。以心灵塑造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我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教师的人格力量”。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讲:“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样的人。
4、精湛的教学能力
当一名教师容易,当一名名教师不易,时代在呼唤师德的同时也在呼唤着师能,而且德能并重才能树立新世纪名师的形象。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灵活机动的教育机智,是名师应必备的条件。有专家曾在一篇杂志上发表了自己对特级教师的看法,他说:“除了师德等条件以外,单从专业角度讲,这个‘特’字可以体现为教学效果特别好(也就是相对的考试成绩好)、课堂教学特别好(绝大多数学生喜欢且绝大多数同行认可)、教学研究特别好(理论水平比较高或科研成果多)。”我认为这也是名师应该追求的目标,课堂教学肯定会影响教学效果的。娴熟的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学效果的基础,这个教学能力有些是可以用语言来向别人表述的,有些只能意会。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正在成长的、具有鮮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个体,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在逐步形成,这无疑要求我们要象对待绿叶上的露珠一样认真精细的善待每一位学生,教师平素的工作一板一眼,要精致每个环节,细雕每个问题,准确地传承文明,科学地启迪智慧,让受教育者真挚地感悟人生。教师在课堂上的人文意识、专业技能,包括他对学生的态度,和蔼可亲的面容、亲和的语言、一个鼓励的眼神都能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念。有这样一位数学老师她不论接教数学怎样差的班级,她都能使这班成绩有所转变,使学生喜欢数学,我们数学教师的任务不是单纯的教学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学科知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将使他们终生受益,这才是我们每位老师的根本所在,更是名师的风格。更新知识,学会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反思,力求创新,会用现代化手段教学,身心健康,这是师能的呼唤,这更是名师的追求所在。
5、不断充实自我,超越自我
随着事业的发展,如何补充知识来满足新的需要?面对知识本身的不断发展,又如何做到不落后时代?这些问题都告诉我们学习是一生一世的事,是现代人的第一需要,学习已经成为现代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格调。今天,是一个充满竞争与挑战的时代,只有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才能拥有丰厚的知识内涵,从而在教学实践中游刃有余,左右逢源;也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在社会以几何递增的速度发展的今天,如果不学习是很快就会被时代所抛弃的,知识的更新是何等的快。有专家说以前的知识是50年更新一次,而今天每三年就要更新,甚至更短时间。可见不断学习是何等的重要啊!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常教常新,永远流淌着时代的春水。时代发展需要名师,社会呼吁名师,人民期盼名师,教师成为名师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名师的成长需要环境,在教师本身具备了条件的同时,如果有一个宽松、理想的发展环境能使名师如鱼得水的发展,那他们的成长就会更快。这个环境一般是由上级领导部门这个大环境和学校这个小环境提供的。如我校的名师成长研究课题就为名师的成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教师在这里丰富自己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在同行的互助下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我们在这里不断地跃上数学教育的新台阶、一个新的发展平台。这就我参与“名师成长研究”的初浅体会。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指正。
五、环境氛围是名师成长的外部要素。名师的成长与环境氛围有很大关系。一方面,这个环境是指社会环境,另一方面,名师成长也离不开宽松、舒畅的学校环境。尤其是教研、科研、学术的良好氛围,对名师的成长关系极大。当然我们要“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自己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太难教,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太少。”(魏书生语)其实,好的环境和差的环境都能培养出名师。我们要走自主成长之路,毕竟,一切支持和帮助都代替不了教师自身的努力。
如何才能成长为名师
李艳平,名师是怎样成长起来的呢?
崇高的职业理想是名师成长的动力要素。名师成长主要靠内驱力,内驱力来自于对事业的理解、对学生的情感,来自于一种信仰、一种追求。崇高的事业心、强烈的敬业精神是名师的“师魂”。一个教师有了“师魂”,先进的理念是名师成长的关键要素。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名师成长的基本要素,良好的环境氛围是名师成长的外部因素。名师的成长要靠长期、扎实的实践。实干是基础,苦中能有乐。他们真是“累着,并快乐着”,体验着一种神圣的幸福感。
教师工作的内容就是教学和研究,教学促进研究,研究提高教学。这是一条人才学上有一条定律,一个人的智能结构呈正三角形(三边相等),底线(基础知识)构成宽度,两边(情感和能力)的交叉点就是智能发展的高度。基础知识的宽度和厚度决定智能发展的高度。爱因斯坦说:“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的思考与工作,他必定会找到他自己的道路。”同时要始终处理好“博”与“精”的关系,要把时间、精力、经验、智慧依次集中在一个个成果的创造上,要一步一步的攀登。在攀登的最后阶段,要特别注意集中,集中的程度就是攀登的高度。爱因斯坦有一位亲密的朋友叫米凯尔·贝索,知识渊博,思维敏捷,鉴赏力强,对爱因斯坦的许多发现都起过“助产士”的作用。爱因斯坦十分感慨地说:“在整个欧洲,我找不出一个比他更好的知音。”但贝索自己终生无所建树。爱因斯坦认为主要原因就是“他的兴趣爱好太广泛了”,以致使他的时间、精力和才华不断的向四面八方流失,而没有一个始终一贯的主攻方向,所以虽然才华横溢,而终不能出类拔萃。
我眼中的名师成长之路
—— 探寻名师成长的途径
滨州经济开发区第一中学 李云霞
通俗地说,名师就是“学生最喜爱、家长最放心、同行最佩服、社会最敬重”的教师。名师要有完善的人格,渊博的学识,精湛的教艺和超群的业绩。若要成长为名师,那绝不是偶然的,这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一、职业理想是名师成长的动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名师应是有教育思想的教师,在理论与实践中催生思想,用新的理念设计课堂;名师应是有教育智慧的老师,能把握住教育的热点,不断地去反思和打磨,产生个人的教育智慧;名师还应该是有个性魅力的教师,能够走进学生心灵,形成并展示出个人的风采和优势。
1、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温家宝总理指出:“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式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自由的环境,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不仅学会书本的东西,特别要学会书本以外的知识。要做到学思的联系、知行的统一,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思考,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总理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树立大教育观。
2、爱心比理念更重要
做为名师,应该是挚爱的化身,品格优秀、业务精良、职业道德高尚的教育工作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当一名教师,首先要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成人生的最大追求。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我的教育教学中始终坚持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平等善待每一个学生。
3、以高尚的人格引领学生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惟有教师人格的高尚,才可能有学生心灵的纯洁。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我们不仅要注重教书,更要注重育人;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坚持以德立身、自尊自律,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教育和感染学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社会的尊重。
二、脚踏实干是名师成长的基石 教师只有抱着实干、肯干的态度,投身教育事业,不抱怨,埋头干。勤勤恳恳备课,扎扎实实上课,时时刻刻反思,兢兢业业学习,点点滴滴进步。这是每个教师成长必须经历的道路。
1、只有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必须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实自己,必须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让自己能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潜能的唤醒者,学生知识品性的促进者,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者„„我们不断的充实自己,才会在教育教学中使学生感到无限快乐,与学生一道寻找真理,使学生得到个性的培养与健康的发展。
读书,会让你的课堂充满智慧和灵性。
2、只有干字当头,才能成就未来
教学质量无法彩排,只有肯付出才会有收获。有一位专家曾说过自己的成功秘诀:“要敢于吃别人不愿吃的苦头,要乐于花别人不愿意花的时间,要敢于下别人不愿下的苦功。”
名师的成长应立足于教育实践去开展教研。名师的成长方向、成长速度与质量决定于日常的教学研究。应该时刻以教学研究为滋养,只有教学研究才能够为名师的成长提供充足的养料。只有以教研为滋养的成长才能够具有持久的发展动力。在教育工作中,一边教书,一边从事教学研究工作,我想这或许是我能取得点滴成绩的关键所在吧。
没有哪一位名师不是勤于动笔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看文章、听讲座、听课过程中闪现的思维火花,如果不写下来,很快就会忘掉。有志于成为优秀教师的老师们,应从苏霍姆林斯基、魏书生、于永正等名师身上受到启迪,尽快拿起笔来,从教学札记写起,写一些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学随笔,如有精力,每学期写一两篇经验总结、教研论文,持之以恒,几年以后,会大受其益。
三、课堂改革是名师成长的关键
教育,首先是人学。教师应该永远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相信学生,用真诚、无私的爱去关怀学生。“儿童的眼睛,儿童的情感,儿童的心理,构筑了我的内心世界。是的,正是儿童,是童心,给了我的智慧。我想说:爱会产生智慧,爱与智慧改变人生。”犹如字字箴言,不绝于耳。
1、及时更新观念
走进新课改,我们必须建立新的师生观,创建新的课堂模式。实现“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即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在课堂教学生活过程中我们要树立全面依靠学生的观念,相信学生具有学习的天性和无限的潜能,学生学习是有个性和独立性的。一切从学生的好学出发,才能把全部的教育价值归结到学生身上。创设一个和谐的充满关爱的课堂人际氛围,让学生富有个性地独立自主地自由开放地合作与探究学习。教学中,常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让自己和学生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样,我们的课堂就会多一些生机与活力,就会展现出生命的灵动,就会激发出思维碰撞的火花,成为学生创造力和个性培育的土壤。
2、勇于实践创新
教师的成长要靠长期、扎实的实践。只有在踏踏实实的实践中,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40分钟的课堂教学,是我们塑造灵魂、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前沿阵地,也是我们发挥才智、谱写青春事业华章乐彩的立体大舞台。教师是学生心灵的耕耘者,教课就要教到学生的心上。为什么我们有时满腔热忱地走进课堂,但有的学生听课却是提不起精神,恹恹思睡?为什么我们有时花大力气备课、教课,尽力去完成教学任务,而效果依然不理想?为什么我们把自以为好的东西塞给学生,毫无保留,学生的能力却依然平平?这其中固然可以找到多种原因,但我觉得重要的一点,恐怕是我们所教的内容,所采用的方法,还没能和学生心中的弦对准音调,没有能在学生心中弹奏出共同的乐曲。
我们应勇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新课改给了我们自由演绎的舞台,舒展灵动激扬生命的空间,在这里我们可以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与学生一起探索成长。新课改不仅是教材的开放,更是教学方式的更新,教学过程也被不断地丰富和生成着,我们让“创新的思想”成为我们的“教学习惯”,站在改革的风口浪尖上去迎接时代的挑战。
四、磨课反思是名师成长的法宝
“成长=经验+反思”,这是波斯纳(Posner)关于教师成长的经典公式。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但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只有看清自己,接纳自己,才能重塑自己。“要当一流的老师,就要当一流的学生”。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只有经常反思,加强研究,才能够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充足的养料,才能够具有持久的成长动力。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永远在内心保持一份宁静、一份谦逊、一份志存高远的人格特质,不断丰富的自己知识和学养,不断地向同行、向书本、向社会、向自己的学生学习,不断地反思,从而把自己的职业理想打造成自己成长的内驱力,保持鲜活的事业心和强烈的敬业精神。
1、反思学习行为
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自身的实践才能提高实践的效率。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反思自身的学习行为,及时了解近段时间自己是否有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自己所学的内容是否有利于自身的进步和成长,是否有利于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
2、反思教学活动
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使一个普通教师成为一个名师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要冷静、持续地反思自身的教学活动,看自己的教学是否达到教育理论所预测的目标,是否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如果不能,那么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要怎么去调整。只有在这种自我批评的过程中才能促使自身不断成长。而磨课犹如蛹化为蝶一样,只有经历了在丝茧中坚持不懈地挣扎,完成质的嬗变,才可能有振翅飞舞的一天。磨课是痛苦的,又是快乐的,痛并快乐着成长着,这就是磨课的感觉,一种幸福的感觉。记得在广东省第二届高中语文中青年教师现场阅读教学大赛上我执教《石钟山记》,虽然从抽签到上课只有24小时,但仍经反复磨课,体重都减了2斤,真是“为伊磨得人消瘦”!但此番磨课换来的是登上山顶后的那种心旷神怡,那是不经攀登的艰难所体会不到的淋漓酣畅。该课不仅在省里获得了一等奖,而且还得到了省评课专家的好评——被推荐为文言文授课的样板课。从一次次磨课经历与一次次反思中,我明白了磨教材是基础、磨学生是关键的道理。我在不断的磨课和公开课中锤炼课堂教学技巧,在长期的“摸爬滚打”中使课堂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3、反思自身人格
教师的人格,对学生个体人格的形成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教师的渊博的知识、超强的能力、灵活的方法所不能替代的。教师的人格,不仅影响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行为、品德行为,更为学生完善人格的形成打下深深的烙印,影响终身。因此,我不断反思自己的人格,用自己积极向上、不怕困难的生活态度,严谨治学、无私奉献的工作态度去影响我的学生,使他们拥有终身发展的人格基础。
反思可以让我们总结实践,升华经验;反思可以让我们发现不足,渴求新知。反思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快乐的源泉,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会使我们感到温馨,对学生富有感情,使自己品尝幸福。反思可以使我们摆脱匠气,增长悟性,使我们的教学常教常新。
任何一个成才者的道路都是自己开辟出来的,都是充分个性化的。成才的起点是从实际出发,要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工作实际,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只有真正发现了自己,才开始走上了成功之路。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许多的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成为名师的路并不复杂,只有我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研究,不断创新,才成更快的成长为名师。
名师成长之路
李沿红
总而言之,我们认为,教师成长是一种艰难曲折的复杂性专业发展历程,是一个个台阶的自我跨越。一句话,名师成长是一个极为复杂而又极为重要的问题。虽然我们对名师成长规律的认识还相当浅薄,还有许多尚未触及的问题亟待深入研究,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一个教师从初登教坛发展成为合格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升华为知名教师,乃至教育专家、著名教师,这一终极目标的实现绝不是高不可攀的。这既是教师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时代呼唤名师,社会需要名师,我们期待着基础教育薪火传承,名师辈出。
我眼中名师的成长之路
——谈名师成长途
径
滨州经济开发区第一中学 张翠晔,纵观众多名师的成功经历以及我个人的成长轨迹,一个教师,只要深刻体会以下五组关键词语的真正含义并踏踏实实地去实践它们,就能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过得更充实,活得更快乐。
要保持“职业青春”不老,我们得不断调动、维护、充实和更新自己成长的“动力源”,有了成长的内动力,任何障碍都无法阻止我们前进;我们得终身学习,不断进步。向专家学习,向同行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学生学习,向实践学习,不祈求一步登天,只希望每天进步;我们得立足提升,永不停滞。教师职业美的极致在于:永远不满足现状,永远在完善自己的人格,永远在为战胜自己的懈怠而努力。
教师在成长的道路上,从心出发,一路寻找着自我发展的方向,也寻找着心的归宿;
教师在成长的道路上,用脚踏地,一路播撒爱心的种子,也收获着幸福的果实;
教师,永远都在赶路,不知足,不怕苦。因为我们知道,前方,路还很长,但是一片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