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成长之路

2024-09-03

国培成长之路(共10篇)

国培成长之路 篇1

我的“国培”成长之路

昭通市昭阳区第五小学 李帆 小学美术学科组 导师 吴向军

詹骥

2015年12月开始,我有幸

参加了“国培计划”(2015)县级教师培训团队培训,在这一年中,依照项目实施要求,接受了在曲靖师范学院三期66天的培训学习和四期8天的送教下乡活动。回顾这一年来的“国培”成长历程,具有艰辛付出的汗水又有丰收的喜悦!感受颇深,下面我就参加培训学习中自己的几点成长感悟与大家共勉。

感悟1:转变角色,进入学习

能够参加国培学习尽管荣幸,但更多的是责任与压力,从教师——学生——教师培训者角色的变化,对于每位国培参训者都是新的挑战,不仅需要教师掌握更全面的现代媒体技术的实际应用,更需要对学科相关知识的整合及学科专业知识的系统梳理,从学科教学中去发现问题提出并解决问题的实施策略,最终形成送教授课专题。例如:培训主题是“在PCK视野下的主题课程研发策略”,这就需要参训教师更深入的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包括学科知识及教育教学知识),挖掘学科教学中的教学问题,提出有效的问题实施策略。撰写数千字的讲稿,60张以上的PPT课件,还要学会应用多媒体软件来制作微成果。大容量的知识整合及电脑软件的学习运用对参训教师来说学习容量是非常大的,不仅如此,还要在送教下乡活动中进一步完成培训的专题课程,让培训课程更具有时效性。

培训中曲靖师范学院张坤香院长对学员提出了要转换角色,认真服从学院的管理及培训相关要求。在培训期间我严格遵守培训要求,认真听课,做了大量学习笔记,与专家对话,与同伴交流,这些都让我深切地感受到自己教给学生的那点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我们要学的东西太多,而自己知识储备不足,教师的“一桶水”已成为杯水车薪,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因此,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转变角色持之以恒地学习,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

感悟2:聆听讲座,提升自己

在培训中,我聆听了多位专家关于教育理论、科研、师德方面的讲座。他们睿智的见解、精辟的论述、缜密的思维,幽默诙谐的语言,无不透露出大家风范。他们结合自身的心得体会,以丰富的知识内涵对现代教育科学理论进行精辟的阐述,拨开了我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重重迷雾,使我的眼前豁然开朗。

如曲靖师范学院马兴隆导师的讲座《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发人深省,课堂怎样才能上活,要知识性、趣味性与技巧性紧密结合;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美术教育的意义和实现的途径,这些都与美术教师的素质密切相关。马导师反复强调小学教育要注重学生的天性发挥,不要用固定的模式固化学生的思维,美术教师要注重教学法的研究,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与专业知识技能,注重课程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学活动环节,突显教学趣味性,让我深思的同时受益匪浅。

又如曲靖师范学院的吴向军教授讲授了写意花鸟画创作,吴教授边讲边示范,他用娴熟的笔墨以及在对构图形式灵活应用的基础上,率性而为,随时而动。另外何教授还让学员们尽情作画,现场一对一的指导,让我们在佩服吴教授绘画技法的同时,更被他平易近人、认真执教的态度所折服。

再如云南师范大学赵建新教授讲授了“教师心理调整”,使我在进一步了解儿童心理学的同时,也明白了教师应该了解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明白教师学会心理调控很重要,要“知足长乐”,要“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要“心理换位”,要“合理宣泄”。借用赵教授的一句话吧“我们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展它的宽度;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容貌,但可以显示自己的微笑;我们无法样样顺利,但可以无怨无悔。” 教授用生动幽默的语言、鲜活的实例博得了我们所有学员的阵阵掌声。对我而言,不仅是教学知识的扩充、教学理念的提升,更是一次心灵的洗涤。

感悟3:转变思维 更新教学观念

在教学上“教学有法”是讲规范,“教无定法”是讲创意,从“有法”到“无法”,从规范到创意曾经是我们的美好愿望。过去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常常是以“师”为中心,按照常规的教学模式一步一步的教给学生,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得不到发挥,而新教材拓展了美术学习内容,注重与学生现实生活以及未来发展的密切联系。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的教学方式将更开放,教学过程不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简单相加,而是师生互教互学,积极互动的过程,所以教师在研究教学方法时,应转变观念,多多关注如何与学生沟通、交流,如何从教学的“独白”过渡到“对话”,如何倾听分享,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成语典故“对牛弹琴”我们都知道,但改变一种角度看问题,“弹琴者”对“牛”的认知是否了解?为何不站在“牛”的角度看待问题呢?道理简单,但我们教师却容易犯这样的错误,总站在自己的立场看问题,不了解学生,把知识主动强加给学生,还责怪学生不够聪明。因此,要改变教学观念,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积极采用探究教学方法,真正实现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探究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学习,积极学习!这也是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教学的新理念。

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对学生所实施的不只是美术知识教学,更多的应该是生活美术教育。教学中,在淡化美术知识技能技巧的同时,要更多的注重学生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的培养,让他们在游戏中获得快乐,提升美术素养的能力。

感悟4:国培传递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精神

对于每位参训团队的学员来说都面临一次次的挑战,需要克服来自家庭、工作及学习等多方面的困难,比如对家人没法照顾、学校的有些工作依然要做,以及学习精力要大量的投入等等。但当你置身于国培队伍中时,每天都会让你十分感动,从学院导师的敬业精神,到受训学员刻苦学习,再到送教乡村教师积极进取„„无不让人感受到教师精神在“国培”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刻苦奋进不断学习、对教育事业勤心付出是每位教师永恒的精神!

通过这一年的学习,“国培”使我成长,给了我收获,无论对学科专业知识的提升,还是作为培训者的能力和素养都得到发展,从而使我从一名普通的教师成长成为培训者团队的一员,并在送教下乡实施中担任了昭阳区小学美术学科首席专家。在学习期间我始终充满感激,感谢来自全省各地的国培学员对我的关心和帮助,我们收获了真诚和友谊;感谢各级领导及同事对我的信任和支持,特别感谢曲靖师院导师詹骥及各位授课专家的勤心指导和帮助!

总之,“国培”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通过导师精心指导、聆听专家们的由浅入深、生动详尽的讲座,不仅使我对美术教育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让我的思想、心灵都受到了一次提升、洗礼和升华,使我成长为教师培训者,但同时“国培”也向我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国培”知识的学习者又是“国培”知识的传授者,我将更加努力地学习,将学习知识传播到区县参培学员中去,真正发挥示范引领的作用,让“国培”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为小学美术学科教育而奋斗!

国培成长之路 篇2

几个月以来我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 认真完成好老师发布的作业, 积极参与学员的互动交流, 取长补短, 从而使我的理论知识得以增长, 教育教学水平得以提升。每当看到我提交的作业被辅导老师评为优, 并且被辅导老师推荐时, 我心底的那个高兴劲儿就甭提了。当看见光荣榜上有我的名字时, 更是欣喜万分, 学习“国培”的信心就更加充足了。我的第一次作业“口语交际:祖国在我心中”还被专家推荐为精粹作业, 其他两次作业和一次教学设计也被辅导老师推荐评优了, 我还发表了许多研修日志和教学故事。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 辛勤的汗水一定会播下累累硕果的, 最后我以99.96分的成绩名列班级前茅。然而这样可喜的成绩与老师的指导和我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我曾发表了一篇日志《光荣榜的背后是艰辛的付出》。 (原创:刚打开电脑看了专家发布的简报, 当看见光荣榜上有我的名字时, 真是欣喜万分, 同时辅导杨老师也在QQ群中给我发来了消息祝贺, 此时的心情真的难以言状, 想想在自己走过的这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 我总是踏踏实实教书, 老老实实做人, 每每看见自己的教学成果奖时, 心里总有一丝说不出的忧伤和喜悦, 因为这是自己付出艰辛劳动的结果。就拿这次国培学习来说, 我总是想着不要落后, 工作再忙也要打开国培看看, 当一起学国培的老师问我:“你的作业是怎么得优的?”我就先问她:“你提交的作业用了多长时间就完成了?”有的说半小时, 有的说下载的修改一下就提交。我说:“怪不得你的作业没得优。”我告诉他们, 我的每个作业花费了将近一天的时间才完成。希望每个学员提交作业时都能够用心去编辑, 一定也会得优。因为这是自己付出艰辛劳动的结果。)

我深深地体会到, 面对不断更新变化的新课程改革, 要想尽快适应时代的需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 就要更加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但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来说, 我们很少有外出研修学习的机会, 在校学习的东西也是很少。所以, 当我对现在的教学方法与理念感到有些茫然和困惑的时候, 2011“国培计划”像一场“及时雨”一样来到我身边。虽然是通过网上学习, 但它让我感受到个人学习和共同参与的快乐, 让我明白了学习需要相互交流, 相互学习, 团结合作!同时, 我又能把在“国培”中学到的东西在校园网里与其他同行们进行交流与探讨, 从而得到知识的拓展。还有, 通过“国培”学习又让我找到了以往教学的问题所在。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 虽然能够做到认真备课, 认真上课, 但教学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通过学习, 我明白了不关注学生的课堂是无效的课堂, 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而服务的。有效的教学不应该只注重如何备教材, 更应该注重如何去备学生。而学情分析是教学的起点, 是提高课堂有效的前提, 只有做好学情分析, 教学才有引导的方向、重点, 才会有相对应的策略和方法。

“国培”激励我成长 篇3

一、终身学习。这是新时代给我们老师提出的高层次要求

教师原有的那一桶满满的水,远远满足不了学生们一滴滴水的需求,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水的源头,才能让知识这股清泉长流不断。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先进的文化不断刷新,我们老师要不断接触新奇事物,多看书,丰富自身的常识,才能真正成为知识的化身,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成为学生的表率。一个教师,知识丰富了,自身素质提高了,学生就能时常从老师那里获得所需要的知识,这样一来,他们就会进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才会有浓厚的兴趣投入到高层次探索空间,他们会因这位知识渊博的形象大使而自豪,产生敬佩之情,从而课堂气氛活跃了。学习环境宽松、和谐了,教学效果自然就会迈上更高的台阶。

二、更新理念。从实际出发开展教案教学活动

反思教学,此次短期学习,我汲取了丰富的教学理念,再有效的理念也源于教育实践,因此,作为人民教师,应该集中精力注重一下自己的教学过程,关注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由课前准备到课堂教学,再到课后反思,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有助于教师在动态教学中更好地发现、研究、解决问题。只要教师善于去发现,就会很快地了解到诸如学生成绩差、品行坏等之类的问题,都系于我们教育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关键就在于能否及时找到解决策略,从本质出发,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这就需要老师深入的观察、思考,与同伴合作探讨,经历—个反思过程。因此,教师不要看到一个侧面就否定一个人的全部,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尽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你就会察觉到学生需要老师肯定的东西实在很多。要想成为一名有思想、有智慧的老师,需要给自己—个重新的定位,在教学过程中养成反思的习惯,这样才不会轻易迷失自己。

三、改良关系。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改良关系,我们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我们的教育应是爱的教育,是心与心的沟通,是情与情的传递,教师是一个什么角色,他是学生贴心的良师益友,师生间只有保持良好的信任关系,老师才能很好地掌握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有助于及时解决,对于部分成绩差、爱捣乱的学生,老师不要总是训斥、辱骂他们,反而要深入他们群体,和他们打成一片,尊重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引导他们解决问题,这样一来,无形之中缩短了师生问的距离,使得他们在老师面前无话不说,无事不讲。教师要放下高贵的架子,和学生建立起民主、和谐的关系,老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爱、包容、鼓励,都能激发起学生美好的情感,唤起学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促使学生自觉地向着健康美好的情感方向发展。

通过这次培训,不仅提高了我对教育新理念的认识,理清了我学习和工作的思路,更重要的是点拨了我向研究型、理想型教师方向成长。我会以此为起点,不断地学习充实知识的同时,反思教育教学,采他山之玉,纳百家之长,在学和教中求得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教育大计,并不是哪一个人一朝一夕能做好做成的事,需要大家心使一处,力聚一绳,建立一支庞大的骨干教师队伍,发扬“国培”精神,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教育科研能力、课堂驾驭能力等,我相信我們的不懈的努力定会有收获,我们的教育之路定会越走越风采!

《国培-成长故事》 篇4

今年我第一次接触到国培,以前在我的思维里面没有“国培”这个概念,更别说接触了。带着几丝好奇与兴奋参加了国培这个项目。

刚开始对程序还不是很熟悉,很多都不懂,但是在同组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很快的就了解了相关的事项。

这次培训,我聆听了诸位专家的演讲,在这些专家的引领下,我的思想受到极大的震撼:作为一个普通中学的数学教师,我们平时思考的太少!平常我们在学校中,考虑地都是如何上好一堂课,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考虑地并不多,更勿论着眼于教育的发展远景,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这方面实在太欠缺了!通过国培,我们为人师者不再只是独自耕耘,实现了心灵的交流、情智的碰撞,我们的教育理念变得更为先进,更关注发展,更趋向本真。正如英国萧伯纳所言,朋友间交流思想,那收获都是双倍的。

国培教育,给我既有观念又是一个很强的冲击,使我在理论上也得到了提高,在教学技艺中得到了增长。更重要的是,通过国培,我更加清楚地明确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该如何去上好每一节课:

1、精心设计,是成功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教学设计,就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分析评价其结果的过程。教学设计分为教学目标的编制、教材的分析和处理、了解学情研究学生,教法的选择、教案的编写五个部分。

2、吃透大纲,明确培养目标,围绕目标进行教学。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设计的依据,只有明确目标,教学设计才能有的放矢,因此,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特别用目标教学法时更是如此,教学目标一般分为“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三大类”。

3、深钻教材,把准重点、难点、关键点,做到因材施教。“重点”是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部分。各科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定理、重要方法和公式等都是重点,它是我们学习后段内容的基础,具有常用性和应用性。如“新中国的成立和政权的巩固”这节课中,新民主主义社会就是重点。“难点”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二是学生容易出错或混淆的内容。“关键”是指教材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容,掌握它如同掌握了一个钥匙,其余内容便会迎刃而解。教学中应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

4、研究学生,了解学情,做到因人而教。我们一般都是教同一科目、同一年级,因此年年都是抄教案,下载教案,殊不知学生不同,教法也就随之不同。如:体育班与音乐班同上一节数学课,采用同一方式、方法显然不合适。

5、精心备课,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吃透大纲,深钻教材,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认真编写教案。

国培研修成长故事 篇5

——“国培计划2014” 置换脱产研修成长故事

吴忠市利通八小 韩淑琴

2014年8月10日,我带着一份欣喜和惶恐踏进了宁夏大学参加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学习。欣喜的是在我执教了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踏入了我一生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惶恐的是已经四十三岁的我还能接受这样高层次的洗礼吗?三个月的培训时光,说起来是很长,但又是那样的短暂。转瞬即逝,为期三个月的研修培训结束了。为期三个月的培训,我感觉每堂课都是充实的,每堂课都有不同风格的专家讲师讲课,每堂课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堂课都能感受到不同思想火花的冲击。回首这三个月的培训,紧张、忙碌、充实、成长。宝贵的学习机会,让我增长了知识,改变了观念,拓宽了视野,坚定了信念。在这短短的90天脱产研修的日子里,我们白天为学习而忙,晚上与大家探讨、交流。当学习临近结束时,我静静地躺在床上,细细回味学习的过程,更多的是激动,留恋。我似乎听到了花开的声音,看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破茧成蝶的梦想……

聆听专题讲座,丰富理论知识,学习中提升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泉活水来。”理论研修阶段,采用了聆听专家讲座,组织学员交流讨论,写心得体会等形式学习。教育名家们生动讲座为我们的教育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培训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突出问题到课程标准的深度解读,从教师职业道标准德到教师职业倦怠的调节策略,从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到课例研修的基本方法,从中国传统文化到国学经典赏析,从课题研究的常用方法到课题的选择与设计……真的是一场头脑风暴。在此过程中,百余名专家教授的讲座各有特色,各有感触。

我深深地被专家教授们对教育教学中的许多精辟见解所折服,他们对小学语文的前沿引领,让人耳目一新、心生敬仰。理论学习,使我得到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让我经历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享受了一顿丰盛的精神文化大餐。

在理论研修阶段,我认真参加培训学习,积极参与国培学员班学习交流活动,其间收获不少,感触颇多,享受了快乐,也感到了一些迷茫。来培训我们的不是专家、教授,就是特级教师、优秀教师,他们来至大江南北,讲课风格各异,观点理念炯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都有很高深的学术造诣和人文素养。听他们内容深刻独到、通俗易懂、旁证博引、紧扣主题、发人深省、生动有趣的讲座,与他们交流对话,就像是享受一顿色香味俱全的精神大餐,让人回味无穷!听专家们的专题讲座,一方面让我感到快乐,感悟到不少做人处事的道理,在思想理念上受到很大的冲击,在精神上接受了又一次崇高的洗礼,我感受到一种说不出的自由与轻松,呼吸到了一股民主、自由、开放、和谐的、充满人文关怀与浓浓的学术研究氛围的清新空气。另一方面也让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这种压力来自我的无知,原来我是多么的与现实格格不入,我每天给学生讲素质教育,却似乎离它越来越远。我感到了自己原来竟然是如此的渺小,如此的一无所知。原来知识的海洋是如此广阔无边,而我原来是这般肤浅啊!

专家们生动有趣、真情实感、操作性强的讲解,使我学习了新的课改理念,掌握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方法技能,让我懂得了理论是一门学科的方向和总括。走进国培,聆听专家的讲座,汲取名师的精华,使我在心灵得到了洗涤,在师德修养、精神境界上得到了提升,在课程理念、教学改革、教材教法、理论基础、教学技能、文化知识等方面的认识得到了更新,让我进一步看清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和实施目标。理论学习与思想交流,我体会到作为教师,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反思自己,对专家们的观点理念要辨证的吸收。学无止境,我们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与自我完善,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与专业技能。同时,我们更要以名师为鉴,向专家学习,虽然我们在思想不可能达到他们那么高的境界,在学术上也不可能有那么大的成就,但是只要我们努力了,我们进步了,我们不误人子弟,我觉得我们就没什么遗憾的。

其间俞世伟教授在《师智、师德、师风》讲座中提到“自己的事是能力 他人的事、老天爷的事是自己心态”人品不高总为一个利字看不破,学业不精,总为一个懒字丢不弃,人脉不和,总为一个诈字撇不开。人生最伟大的职业:医生、教师,医生在于救死扶伤,教师在于积善。

自治区教研室马兰老师的《小学语文教材使用中的问题和对策 》讲座中,谈到从某种程度上说,课堂教学的艺术是教材处理的艺术。正确把握教材,灵活处理教材,是教师必备的教学基本功。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是有效、高效进行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和保证。马老师以自己专业的视角为我们找出了当今语文教材使用中的七大问题,即

一、教学内容选择不当;

二、死抠教材或无度拓展(对创造性使用教材把握不当);

三、过分依赖教学用书和备课资料,缺乏自主钻研教材、设计教学的能力和意识;

四、缺乏整体意识,整合不够;

五、对教材把握不准、处理不当;

六、教材资源使用不足;

七、年段特点及课型特点把握不准确;反思之下,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的确确存在着这些问题。时下,我们学校刚刚启动了教学质量效益年活动,我想,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就必须先解决有效使用教材的问题,严把有效备课的关口:教什么要清清楚楚;在什么起点上教要清清楚楚;教到什么程度要清清楚楚;为什么这样教要清清楚楚;怎样教要清清楚楚;教得怎样也要清清楚楚。

如若做到这五个清清楚楚,我想我们的教学实效就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在北京市东城史家小学万平老师《教育是温暖的》事迹报告中讲到,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她是一个热爱孩子的人,感觉到与学生交往是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相信每一个学生,愿意和他们交朋友,关心他们的快乐与悲伤,了解并走进孩子的心灵。以自己的努力,使我们的没一个学生都获得益处。老师应是学生幼小心田的播种者,童蒙养正的奠基者,良好习惯的塑造者,理想目标的引导者。这让我们每一位学员深深感受到作为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我们从事教学的不变信念。教师的幸福在于孩子们的摸爬滚打,家长们的苦口婆心,作业本的亲密接触。当我们用心血换来孩子们的快乐是我们是幸福的,当我们师生共同付出努力之后,终于见到成功的那一瞬间是我们是幸福的。

跟岗实践——如影随形,如沐春风

在影子研修培训学习阶段,本人严格遵守培训学习纪律,认真制定影子研修个人学习计划并付诸实施,积极主动争取指导教师的指导,虚心请教、自觉沟通并接受指导与检查,认真完成各项培训学习目标任务。在三周的研修过程中,我带着国培第一阶段理论学习的收获与困惑走进西夏区回民小学,走进充满生命灵动的课堂教室,走进耕耘在课改一线教师之中,走进学生生活学习和文本解读之中。三周的学习时间里,我与影子指导老师真诚沟通、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始终以认真、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参与研修学习活动。一个月来,我认真听课并做好记录,及时将自己的问题与困惑向影子老师请教;在学习中,我积极参加各类教育教学研讨、教学交流等实践活动,主动参与,主动发言,及时整理听课和讲座资料并写好影子研修培训学习心得体会、学习反思;同时,坚持每天看书、写读书笔记或上网查阅教育教学理论、搜看优秀教师授课资料及经验介绍等。听课30多节,并写有听、评课记录、反思、点评及课堂观察记录、课例分析等学习资料。在影子教师的指导下,我进一步学习积累了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监控能力、课堂教学话动的实施能力、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教学反思能力。通过学习和反思,我认识到未来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师,而不再是“教书匠”。教师要想从“教书匠”转为科研型教师。学习、思考背后,我感到更多的是责任,是压力,真正感到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深刻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这些收获对我今后的教学和专业发展有很大帮助。

在跟岗教师汇报展示课中,我按照我们学校的模式课设计并执教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受到学校教师和驻校班主任的高度评价。西夏回小浓郁的教研氛围让我产生了很多想法。在短短两周多的时间内,我亲自参加了四次教研活动,有以课为例的课例分析研讨活动,有抛出话题教师思维相撞的话题教研,有多组共研的集体备课活动,有专题交流活动,每一次活动都开展的扎实有效。尤其让我收益颇大的是参加三年级教研组长冯丽老师组织的一次以“朗读”为中心词的话题教研,我被分到了第六组,大家在参与话题教研时,每个人都能够敞开胸怀把自己的专业知识挥洒地淋漓尽致,每一个话题组都争先恐后,不甘示弱,令我赞叹不已。我想,在我们学校以组为本的组本教研活动中有效开展这样的话题教研应该对于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研能力有很好的效果,同时也能为每一位教师敢于在活动中倾吐心声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团队交流,分享经验、提升培训成果,反思中前行

大学就是专门研究学术的地方,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开放场所。学术无国界、无地域之分。真理的诞生总是离不开争论,大家都是一个目的,殊途同归。这次培训不仅是学员共同交流研讨的平台,也是自我提升的平台。

我与国培共成长 篇6

——“国培计划”小学语文置换脱产研修故事

开阳县冯三镇中心小学:李朝艳

2011年的九月,我有幸走入贵州师范大学,参加国培计划(2011)-贵州省农村中小学骨干老师置换脱产研修培训,成为语文学科小学培训班的一员。在群星璀璨的百花中,我略带着些许羞涩,如一株小小的丑菊,默默地站在百花园中,虚心而又耐心地聆听、学习、讨论、反思,漫长而又短暂的三个月时间里,我一直做着化茧成蝶的梦想„„

培训期间,我们先在贵州师范大学进行了为期十五天的集中培训。聆听了各位专家的讲座,如拨云见日。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精心地为我们准备了许多“大餐”——让我们农村的骨干教师得以聆听多位教育专家生动、形象而又精彩的讲座,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业务知识。

十五天的集中培训结束后,“国培计划”已到了“跟岗研修”时间。我有幸进入到贵阳南明区的窗口学校尚义路小学跟岗学习,考虑到我长期从事高年级语文教学,对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没经验,我申请跟低年级段的老师。他们学校积极响应学员们的要求,给我考虑的影子老师是他们学校的骨干教师王雪竹老师,她担任的是二年级(5)班的班主任工作及语文教学任务。在培训中指导教师手把手地教,与我深入研讨,思想碰撞,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学到了真本领。

在跟岗结束完成跟岗教师汇报课的时候,充分检验了我们三个月的学习收获,从课程的教学设计,课件的制作,以及课堂的驾驭方面,老师们能够把前一阶段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有机结合起来,表现了很高的驾驭教材能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力和践行新理念的能力。而我所从教的二年级语文课《美丽的丹顶鹤》,得到了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沈茜教授的好评。

这次培训研修,不仅使我们的知识得以扩充、教学理念得以更新,更是对心灵的一次洗涤。在回校后的第二年,我就接手了一年级的班主任工作,对于一个第一次接手一年级的班主任工作的人,我是多么庆幸那次国培呀!我把在跟岗研修时从影子老师身上学到的低年级孩子的管理方法,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运用到班级常规管理中去。另外,“国培计划”是培养种子教师的示范性项目,从那以后,我每学期都会给语文组的老师们上一节公开课,在语文教研培训中把自己培训学习的新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身边的伙伴,共同奔跑在专业成长的路上。

转眼四年过去了,回顾培训期间的日日夜夜,点点滴滴,真的要对此次培训活动说声谢谢!这次培训,就像冬日里一抹浓浓的绿意,带给我无限希望!

反思:教师成长之路 篇7

一、反思理论的沿革

反思理论起源于杜威, 作为20世纪早期教育思想家, 他是第一个把教师看做“反思性实践性实践者”, 他在《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指出“反思是思维的一种形式, 是个体在头脑中对问题进行反复、严肃、执著地沉思”, 并进一步解释为“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 按其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推导出的结论, 对其进行主动持久和周密思考”, “它使我们从单纯冲动和一成不变的运行中解脱出来”。他认为反思由三种态度构成, 即虚心、责任心和全心全意。美国学者萧恩 (1) (D.A.Schon) 认为:“促使从业者 (包括教师) 专业能力提高并非是外来研究性理论, 而是从业者对自己的实践行为及内隐其中的知识、观念进行有意识思考, 并把这种思考结果回馈于行动之中, 使之得以改善。这种思考可以发生在行动之中、行动之后和未来行动之前, 即为行动而思考。”他把“教学反思行为”描述为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经验中学习的过程, 1987年专门发表了《指导反思性教师》一书, 主张理论与实践互动, 提倡“对行动的反思”, 认为教师应是“反思性的实践者” (2) , 至此“教学反思”成为教育教学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国内对反思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 著名学者熊川武总结国外关于反思性教学的研究, 将反思性教学定义为“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 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 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 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 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3) 。申继亮、辛涛提出“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概念, 即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成功、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而在教学全过程中, 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 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地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4) 。张立昌提出教师自我实践反思的概念, 即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 通过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 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 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 从而不断提高其教学效能的过程 (5) 。这些反思理论表明:反思性教学反映了人类对教学实践合理性的不断追求, 是现阶段培养学者型教师加速教学专业化的有效形式, 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新尝试, 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不断提高专业能力的过程。

二、反思理论的理解

反思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 反思使教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可以通过教师反思性实践找回自我, 增强自信心。打破服从外部“权威”, 听从别人指挥的桎梏, 从而获得自己行动的议程、归宿, 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 选择更合理的教学策略, 提升教学实践的实效性, 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提升教学能力, 提高教学水平, 实现教学上的飞跃发展。因此, 反思使教师对教学生活产生一种责任感, 铸就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心态。

(二) 反思改变教师的习惯性思维, 提升思维深度和品质, 促进教学创新。

教师的习惯性思维是在长期教学过程中形成的, 以观念方式沉淀在教师头脑中, 支配着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社会和学生对教师有更高更新的要求, 即教师应该从“经验型教师”、“工具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转变, 而研究型教师的特点就是善于教学研究和教学反思, 只有教学研究和教学反思能成就“研究型教师”。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善于发现问题, 并进行分析研究, 改变自己的惯性思维, 不断向自己提出新挑战, 不断创新,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实现专业成长。

(三) 反思是充分挖掘自己专业发展资源的主要方式。

教师通过自觉反思, 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把个人专业发展与教育终极目标联系在一起, 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形成爱岗敬业、虚心好学、追求完美等优良职业品质。所以反思是连接教师自身经验和教学行为的桥梁, 是专业发展资源的主要方式, 因而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条件。

(四) 反思有助于教师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的转换。

反思可以促使教师成为审视和分析自身教育观念及教学实践的观察者和批判者。反思型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 既关注教学过程, 又关注教学结果, 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影响进行积极反思;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事件和体验, 及时对这些经历和感悟予以解释、分析和研究, 并且不迷信权威、不盲从他人、不固守传统观念和经验, 以审慎的态度质疑、分析和评判教育教学理念及实践中的各种不合理因素。

三、教学反思的方式

(一) 反思日记 (或教后记) 。

教师在一天工作结束后记一下教学体会, 总结当日课堂教学的成功之处和不足, 并对其进行分析。日记 (或后记) “帮助你对自己作为教师的情感和认知节律形成洞察力”。教师之间还可以合作, 互相交流教学日记, 学习别人解决问题的方式, 并从中受到启发。反思日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是“课后思”, 也可以是“周后思”, 还可以是“月后思”、“期中思”、“期末思”等。

(二) 听课。

听课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反思策略。“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通过听课, 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年轻教师要多听年长教师的课, 吸取上课的一些宝贵经验, 包括课堂管理、教学方法等。资深或者年纪大一点的教师应放下架子, 主动听年轻教师的课, 并将此与自己的教学比较, 通过这种反思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反思型教师还应主动邀请别的教师听自己的课, 让他人评估自己的课堂教学, 课后互相交流, 反思一些教学细节, 探讨改进措施。

(三) 学生反馈。

学生反馈策略指教师应定期从学生那里取得反馈信息, 从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学生的反馈是多样化的, 有对教师上课的看法, 有自己的学习总结, 还有向教师倾诉自己的不悦, 征求建议等。教师可根据这些信息, 反观自身的教育教学, 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当然, 教师要从学生那里得到如实的反馈, 平时必须与学生坦诚相待, 互相尊重, 创造民主融洽的教学环境。

(四) 系统的教学理论学习。

教师要实现反思意识觉醒、反思能力增强, 系统的教学理论学习是必要的。在教学中, 我们难以想象一个缺乏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的教师在语言知识传授中灌注情感教学。理论来源于实践, 一旦上升到一定高度, 就会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教学理论的学习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 提高教师的反思力, 并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反之, 教学实践可以检验理论的正确与否。当教师发现教学实践与理论不相符时, 应先反思自己教学中是否存在不合理因素, 若确信无误, 可对理论产生怀疑, 并向理论的提出者挑战, 共同探讨, 这样教师才真正算得上是“学者型教师”。

四、教师反思的途径

反思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要反思首先要发现问题, 找出整改措施, 增强自信, 完善自我, 形成理念。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产生反思, 也就是反思的视角。

(—) 自我反思。回顾自己作为学生时最深有感受的一些事情、感受、人物, 站在当事者的角度反视自己, 将自己过去和现在的学习经历作为一面“镜子”, 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学生的感受和情绪、思维和行动, 验证自己的教学行为。

(二) 榜样反思。

学生喜欢和不喜欢的教师会成为一生模仿和学习的榜样。教师要在不知不觉中观察他人的良好言行, 从同学、同事、领导身上有选择地借鉴优良的思想和作风, 并付诸实施, 从而形成自己的理念和教学风格。

(三) 回顾反思。

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过程、理念、行为进行审视、反思。抓住关键事件、采取写自传、札记、日记等形式回顾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效果并反思。

(四) 观察反思。

学生时刻用眼睛和心灵观察、思考教师的言行。学生的行为、思维状态、学习成绩及期待都会反映每位教师的教学状况。“学”反映“教”, 从“学”的角度看问题, 关注学生的需要、发展状况及能力和素质, 以此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采取让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学日记、问卷调查、师生座谈等手段进行反思。

(五) 研讨反思。

邀请同事、专家观摩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与之交流探讨, 从而获取成功经验, 也可采用他们的新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这是教师间共同学习、合作学习、共同发展的有效手段。

(六) 阅献反思。通过阅读相应的文献找一些理念和见解, 接受新的信息、观点和模式研究自己反思自我。

(七) 反馈反思。

学生家长最关心孩子的发展, 他们的观察、了解、思考是教师力所不能及的。教师应采取用家长的眼光观察理解学生或召开家长会、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方式, 倾听家长对自己教学的反馈意见, 这是教师反思的重要手段。

五、营造教师反思的氛围

校本培训是教师教育的一种有效模式, 是对教师培训的一种新要求。立足于本职、本岗、本校教师实际, 依学校最基本教育教学实践领域为阵地, 促进教师专业性、综合性、经验性发展, 应将教师个人提高、学校目标实现和社会服务有机统一起来, 这是开展校本培训的归宿。教师个人的发展是校本培训的立足点。教师真正成为反思性实践者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每一位教师管理者不妨借鉴舍恩的“教师—反思者”培训模式作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走教师“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共同提高”之路, 是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最佳手段。

教师管理者在推广和实践中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 营造相互信任的氛围。

开展反思活动, 教师必然公开揭示自己的错误、困境、遭受的挫折, 把握不好易使教师感到消极。应采取正确引导、积极鼓动、勇于揭短、相互信任、帮助改正等方式营造良好气氛。

(二) 教育教学管理者的示范带动。

为使教师深处学校之中, 相信公开自己的失误免遭不公平待遇, 关键是学校管理者的示范带头作用。国外研究表明:在教师中培养反思精神, 管理者应先公开自己的错误比其他任何因素更重要。

(三) 学校建立反思激励机制。把反思当做一种职业行为, 当做评价教师的重要内容, 作为晋升和聘任的标准之一。

(四) 建立反思会议制度。每学期开展两三次反思会议, 并形成制度, 逐步培养教师的反思精神。

综述, 通过“反思———教师实践者”校本培训的学习和掌握, 在教师中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和精神, 促使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在反思中提高, 我国教育事业在教师反思中向前发展, 教师管理者把“反思———教师实践者”模式作为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 并通过实践与推广发挥它的社会效应。

注释

11 约翰·杜威, 著.姜文闵, 译.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22 唐纳德·萧恩.反思性实践者, 1983.

33 熊川武.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44 申继亮, 辛涛.论教师教学的监控能力.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5 (1) .

国培成长之路 篇8

关键词:研修;反思;成长

G632.4

研修培训给我提供了一个能力提升的平台,我虽然有近30年的教龄,但经验毕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再一次面对新版一年级语文,我感到如今的教材越来越活,学生的信息需求也越来越大,教师所固有的经验越来越匮乏,若不及时充电,很有可能落伍了。于是怀揣教学中的种种困惑,在期待中走进“国培”,在“国培”中反思 , 在“研修”中成长,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碰撞,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

一、紧张并快乐着

每每浏览自己写的培训日志,我觉得两个月的辛苦值得回味和留恋。这次培训让我明确了自己现在所处的专业发展阶段,也明白了现在内心一些彷徨的原因所在。每天都是紧张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要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碰撞。因此,每天都在经历中品尝着收获的快乐。首先,网络培训的平台可以记录我的每一次学习过程,要求制定研修计划,聆听讲座并发起话题讨论,制作微课,完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完善国培研修报告。时间的限制让我来不得拖沓和犹豫;其次,及时的交流互动丰富了各自的专业成长,班群互动,资源共享让大家彼此成为学术上的朋友;其三,辅导老师的及时点评和评价让大家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敬业,一个让我记住的名字——李慧荣,成为我未曾谋面的良师益友,我的每一份作业都给我真诚的鼓励与评价。 在培训的这段时间里,我们不但从专家学者的精辟论断中取经,更要向奋斗在同一战线上的同仁学习。和大家交流让我受益匪浅,国培这个平台真正架起了我与同行沟通和友谊的桥梁,我觉得日子过得确实非常充实,从开始进入平台的生疏,到逐渐熟悉完成作业的程序;从欣赏名师的讲课流程,到独立设计微课;从参照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到完善自己的教学教案,我始终积极努力,力求有更多的收获。我们一起分享着学习的快乐,在一次次的交流中,我们道出了共同的心声,也找到了共性问题,在QQ群中我们一起就教育难题进行讨论。模块里的学习内容太丰富了,经常一上就是好几个小时,有时端着饭碗在看,生怕漏掉精彩环节。在平台上与本班老师互相倾吐自己的观点,这也是其他人体会不到的幸福。

二、学习并反思着

“教育的功利是20年、30年以后的事,而不是现在的考试”这一句话对我震撼很大。此次学习相当于重新认识自己。看了六个专题讲座,我真正感觉到教师要想从“教书匠”转为科研型教师需要不断反思。“用主动的心态去参与”,“用虚心的心态去准备”,“用自信的心态去投入”。“相信学生,放手学生,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创建真正育人乐园”是国培的宗旨。通过段教授的讲座使我认识到,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关键还是在老师。多位专家和一线名师都提到一个说法,“三不讲”,也就是“学生已经会的不讲、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还不会的也不讲”。现在的学生接触面广,诸如社会、各种媒体等,如果老师一再讲他们就会觉得有炫耀之嫌了,而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经验中已经知道的,如摩擦生热的许多现象,也就没有再次演示的必要了,以上两方面过多的讲述,学生会如此嚼蜡,没有趣味,也就没有动力了。而后者,教师刻意拔高,学生不能领会时,也会因此而动摇信心。长此以往,也就磨灭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高效课堂也需要教师了解分析自己的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通过培训,我懂得了如何设计教学目标,知道了怎样上好一堂优质课,明白了如何实施5p、教学六原则,知悉了怎样评价、反思教学行为。听了周卫老师的课,真是受益匪浅,大有茅塞顿开之感。我觉得在课堂观察中,“成长自我”或者“成为自己”,是很重要的一种目的,应逐步建立自己独特的视角,这种独特的视角不是求“偏”!而是在求真中“求我”:既是有普遍意义的,又是具有个性特征的。

三、反思并成长着

教师应善于反思,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必要条件。作为骨干教师首先在教育实践中进行学习,并在实践的不断反思中二次学习。

通过培训,我对新版一年级语文的课程标准、课程设置、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相信可以使我理清思路,学到新的教学理念,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一年级语文教学,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在40分钟的时间里识记十几个生字?并且会写三四个生字?面对近一半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发音都不标准,课堂中仍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滥竽充数,怎样做到高效?为此我采用高子阳老师的教学法,探索新的识字教学法。

1.示范法。一部分优等生在学前教育时已经认识了许多汉字,课堂中要学的这些字已经很熟悉了。我就让他们当小老师教其他学生。这一部分学生有成就感了,课后还会预习复习巩固提高,越学越棒。

2.赞赏法。识记汉字的方法有许多,只要孩子能记住字形,了解字义我都予以肯定,赞赏他们的智慧。

3.激励法。同桌是最好的识字伙伴,我让他们相互督促取长补短,利用“我是识字达人”的方式鼓励他们多识字。

4.搜集法。生活中有许多课本以外的字,怎样识记?我带领学生搜集各种食品的包装袋、标签等进行汉字的巩固。学生在双休日跟家长逛商场时还可以认识更多的字。这样都是教学的延伸,效果不错。

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虽然身体很累,但内心是充实的。我在培训中真正理解和体会到现代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前瞻性和紧迫性,领略了这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模式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使我的教学思想有脱胎换骨之感,同时在学习中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我将以此为起点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原动力,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让我的业务水平不断地提高。我坚信:只有不断学习,才会创造奇迹。

参考文献:专家讲座

[1]于永正 《写好语文老师这本教科书——谈语文老师應具备的语文素养》

[2]吴忠豪《语文课程改革之路径》

“国培计划”与我的成长 篇9

时间过得很快,从10月18日开始参加的“国家计划—山西省农村小学语文骨干教师远程学习”就要结束了,经过短短的50多天学习,我感觉自己从各方面都提高了不少,也让我明确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并且鼓足了力量和勇气。

做为一位工作在农村的基层教师,参加学习提高的机会不是很多,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也是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要想倒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壶水。这个道理我也懂,可是往往由于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学习的机会,自己只能在所能理解的范围内摸索,国培计划就像是一场及时雨,给我快要枯竭的土地带来了希望和生命。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要从基础做起,而要打好基础就要靠我们这些基层的老师了,我深深知道这次国培计划的深远意义,在培训的一开始我就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学习之中,我要在这个难得的机会中理清思路,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当老师难,当小学语文老师难,当农村的小学语文老师更难!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基础学科,涉及的知识几乎包罗万象,只就要求教师有更高的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所有的知识都能掌握,语文老师往往要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质疑,面对学生提出的五花八门的问题时出现尴尬的局面。语文是基础,小学语文是基础中的基础,学生在小学不能把语文打好基础,那他以后的学习会受到很大影响,把这个基础打好是很不容易的。农村的各项条件都比较差,对于农村的小学语文老师要在这样的环境面前把语文 教好是难上加难。正因为如此我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充实自己。

培训过程中我感到最大的问题是时间紧张,我担任6年级的语文教学,又是班主任,工作就是一个字忙,平时没有时间学习,我就抓紧午休时间学习,经常是端着饭碗看老师讲课,还要记听课笔记,弄的自己很是紧张,晚上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自己要整理笔记写心得体会,还要完成各个学习阶段的作业,一段时间因为电力紧缺,我们所在地经常长时间的停电,往往来电要到深夜了,为了能不耽误学习,自己就半夜起来上网站听课、完成作业。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了,我从开始进入教学平台的生疏,到能熟悉浏览平台的各项内容和完成作业,我感到自己在进步在提高,内心很是高兴。当我把新学来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看着同学们在认真的听课,看着活跃的课堂气氛,我从内心感激国培计划。当我听到学生们说今天的语文课觉得有意思时,我是非常感谢平台上的那些资源,使我懂得了如何进行兴趣教学。

当我系统的把平台的内容学习完之后,我发现自己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层面,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思考,这将对我今后的工作和事业带来很大的帮助。以前自己摸索使用的教学方法,在这里找到了出处,有了理论支持,坚定了使用下去的信心;以前模糊的似有似无的一些东西,现在变得清晰和调理了;以前没有听过见过的教学手段,现在我也能应用到课堂上了。

有人说:学思阶段是提升理论水平的进修过程,而实践阶段就是学以致用,用学思阶段获取的知识指导日常工作的能力内化过程。实践阶段较之学思阶段更是充满了挑战性和不稳定性。经过系统的培训学习,使我认识了许多高水平的同行,曹红霞等老师的每一篇优秀的文章都深深吸引了我,让我看到了差距,也有了追赶的目标。

今后我将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教学实践之中,开展兴趣教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动力是成功的关键。兴趣是动力的源泉。因此,我会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听说读写兴趣,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习惯,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在这紧张而忙碌的55天里,感谢国培计划,你让我接触到了先进的理念;感谢国培计划,你让我认识了身边的名师;感谢国培计划,你让我找到了努力的方向;感谢你!国培计划„„培训结束了,我要反思的东西却很多。

最后引用老师的一段话:2010年10月18日——12月10日,这是属于我们山西18班的特殊日子,相信这是大家教学生涯中难忘的经历!愿我们的培训为老师们的成长铺就成功之路,愿“国培”计划为教育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我在国培中成长感悟作文 篇10

盼望着,盼望着,“国培”的脚步近了!

像一阵春风,吹拂了中西部教育的天地!

像一阵春雨,滋润着贵州万千教师的心田!

“国培”终于来到我们身边!

我们欢呼,欣喜,奔走相告!

乘着“国培”春风,响应“国培”号召,xx年12月27日,踏着“国培”脚步,本人由南向北飞渡长江,参加了xx“国培计划”贵州省小学英语骨干教师西南大学高级研修班学习,认真聆听专家的讲座,和学员们面对面的交流,短短十天的时间可谓弹指即过,但我收获颇丰,不是说我学到了好多知识,而是觉得我们教师的理念要赶快更新,才能跟上时代教育的.步伐。

“国培”似长江大桥,连接你我他,沟通黔渝情,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架起了沟通桥梁,使得阻挡在二者之间的天堑不再可怕,真乃: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回首“国培”,我真的在“成长”!

“国培”,实现了中西部地区教师,特别是乡村教师与城市教师的交流、互动,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共享,实现了与教育专家、导师和同行们的交流。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从走上讲台那一刻,我就立志“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至今二十多年,我依然恪守这人生信条。“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教师想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必须有“一桶水”。因此,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投身于“国培’,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这事迫在眉睫!参加国培前,面对新课改,我曾经也有过许多迷茫困惑,许多误解冷漠, 许多自以为是。如, 既然教育还要用考试选拔人,那还有什么必要施行“素质教育”;自古以来,教师的工作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如果以学生为“主体”,“教是为了不教”,那还需要教师干什么?允许学生“个性化学习”,那老师还需要“教参”干什么;.用“课本教”和“教课本”到底有什么区别……. 在研修班中,我的疑惑和误解渐渐被解开,犹如拨开云雾见天日。

通过10天的培训学习,我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深深地意识到自己专业教学“差慢费”的原因:未注重“以生为本”,课堂上用老师的全程讲授代替学生的学习活动,未留给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空间,提问只注重教材的内容而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学生成了为听讲而在教室里的被动学习,而失去我想学习我要学习的激情。我认真聆听教育专家、导师的讲座,积极参与同伴讨论,我充分意识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一个为本,两个一切”:“一切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坚持“依标施教”;坚持因材施教。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创新,着力授法,全面评价学生 。 专家教授们的新理念新视野就像一扇窗,让我看到更广阔的天地,而不再是“井底之蛙”。

总之这次国培我不仅收获了专家教授们的精髓,提升了自己的业务水平,而且,今后将会使我的专业教学世界更丰富多彩,让我在专业修养上也得到提升,更曾加我在今后将工作做得更好的信心。

国培促我成长!我在国培中成长。

上一篇:职教中心2018年秋季开学检查下一篇:学院面试通讯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