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之路

2024-07-30

民族之路(共12篇)

民族之路 篇1

上世纪80 年代, 我国正式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随着国家的发展, 民族政策全方位多角度地顺利实施, 我国民族法制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不小的进步。这不仅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等作出贡献, 更加保障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的各方面利益。

一、民族法制与民族经济

从组织层次上看, 我国民族法制以宪法为基础, 主要由《民族区域自治法》、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自治条例、变通规定、单行条例以及相关涉及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组成。从时间上看, 民族法制对于民族经济的影响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建国后至改革开放, 由于长时间受计划经济的影响, 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导致民族地区社会经济长时间处于落后状态, 经济的落后又反过来影响了民族地区经济立法的发展。第二个阶段是改革开放至今,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与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 我国经济逐渐走上自由、平等的道路, 与此相对应地, 我国的立法重点也转移到经济立法上。在这种大环境下, 民族法制工作也逐渐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民族经济立法上。就目前的情况看, 民族地区经济正处于建立初期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 民族地区经济原来享有的相关经济政策已然失去了作用。众所周知, 市场经济建立在竞争的基础之上, 其最大特点就是自由贸易与平等竞争。尽管近年来民族相关经济立法中也体现了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保护, 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 这种对于民族经济发展的保护很难落到实处, 民族地区经济由于历史与地理原因依然处于落后状态。民族地区经济要想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最直接与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民族法制建设, 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特点之上, 寻求法律的保护。就当前而言, 民族法制与经济立法应当尽快制定订立民族地区市场发展相关规范性法律以及民族地区贸易、信贷、土地、资本的法律、法规应当尽快纳入民族法制工作之中。

二、民族法制与民族法律文化

谈到民族法制, 我们不可避免的要论及民族法律文化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从民族文化的总体性上看, 民族法制与民族法律文化都是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民族法律文化属于民族文化的一个分支, 而民族法制则是民族文化存在并发展的有力保障。从民族法制与民族法律文化的关系上看, 两者既有相互融合的地方, 又有相互抵触之处。一方面, 两者都是少数民族人民价值观念的体现, 悠久的民族法律文化孕育了特有的民族法律制度, 而民族法律制度的存在, 也进一步的促进了民族法律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 民族法制与民族法律文化又存在差异。民族法制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持统治秩序所制定的法律制度, 而民族法律文化则带有很强烈的本土性特点, 民族法律文化的传承也正是建立在本土与民族差异的特点之上延续并发展至今。值得我们注意的是, 民族法制与民族法律文化还存在一定的对立, 民族法律文化因本土性的原因时常会与民族法制相冲突。在这种情况之下, 民族法制对于与其对立的民族法律文化的态度就尤为重要。综上分析可以看出, 民族法制与民族法律文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既有融合互助又存在相互对立的情况。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法律文化, 我们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与保护, 而对于与民族法制相背离的民族法律文化, 当其与现代法治与民族背道而驰时, 民族法制要坚决的将其摒弃, 如果只是因为文化与经济方面原因所导致的, 则不能将其全面否定。

三、民族法制与民族立法

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与立法有密切的联系, 换句话说, 立法是法律制度是否完备的衡量标准。从民族法律制度的内容上看, 民族立法组成了民族法律制度, 民族法律制度又反过来影响民族立法的质量。“《自治法》主要是针对民族地区的共性而订立, 其具有全局性、原则性的特征, 其具体实施要取决于《自治法》的细化和量化程度, 即需要具体的配套法去细化和量化” (1) 。因此, 配套法规建设对《自治法》至关重要。其次, 在民族地区, 尽快制定自治条例已迫在眉睫。从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 民族地区自治条例的创制是民族法制最为欠缺的一个环节。最为重要的是, 在完善相关立法的同时, 也要考虑法律制度的总体目标, 尽量使得民族立法与民族法制同步前进。

四、结语

民族法制观念作为一种民族地区的法律制度体现出时代性特征, 对其进行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帮助开展民族地区立法工作, 同时也能推进全民社会发展。民族法制的价值目标应当与时俱进, 民族法制的观念虽然提出时间不长, 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其任务与具体目标应当存在一定差异, 比如现阶段属于初始阶段, 建立完备系统的法律体系是其首要目标。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来看, 民族法制的发展应当在立法时充分考虑各民族经济所独有的特点, 结合这些特点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摘要:民族法制是近年来出现比率较多的一个法律概念。相对于法制与法治的相关理论研究, 民族法制研究相对比较薄弱。民族法制的提出与研究不仅可以丰富法制、法治研究的成果, 还可以为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民族,法治,内涵,发展

注释

11陈凤林.关于我过社会主义民族法治建设的思考[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 2011 (3) .

民族之路 篇2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长青乡第二中学校

陈大勇

一、民族学校的办学理念要有特色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学校办学的行动指南。一所学校,要想使自己的学校办得好,办出水平,办出质量,首先就要有自己先进的、现代的办学理念。有了它,学校才有办学发展的方向,有了它,学校才有办学的内在动力,才能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办学理念是教育者对教育的理性认识和理想的追求。它是对自己学校办学、治校、育人等根本问题的指导思想或思想观念。它是办学者对为什么办学、办什么样的学、如何办等一系列问题的比较系统、比较成熟的理性思考和认识,是长期办学经验、思路及理性思维的积累、提炼、升华。

当下,在基础教育阶段生源普遍萎缩的大背景下,作为一所农村中学,我长青二中也同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危机。学校领导班子经过深思熟虑一致认为“学校要发展,理念必先行”,理念变,天地变,理念不变原地打转。作为一所满族民族学校的校长,在办学理念上既要注重民族性也要注重时代性。民族性是我们的优势,为我们的特色发展提供空间和可能;时代性是我们必须努力追求的,因为一个落后于时代的学校必将遭到时代的淘汰。创办特色化的民族学校,既要坚持民族学校的办学宗旨,把握办学方向,面向民族子弟,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培养优秀民族人才;更要注重把民族优势和现代先进的教育理论协调起来。容为一体,使之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独特性,从而形成办学特色。

我们创造性地提出了一整套治校办学新理念:校训——责任、奉献、高效、创新;办学理念——办好一方教育、造福一方百姓、成就一代孩子;办学宗旨——抓基础、育素质、创特色;办学目标——办农村品牌学校、训德才兼备教师、育高素质人才。学校的管理离不开制度的完善,制度完善了,学校才能和谐有序地发展。因此,我们建立了一系列制度,学校依法治校,以德立校,实行校长负责制,牢固树立“管理即服务的理念”,以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为本,使学校成为学生和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绿洲。

二、民族学校的课程设置要有特色

我们长青二中在坚决落实国家课程,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的同时,立足农村实际,依托“乡村少年宫”开设许多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特色课程。目前我们有十几个社团,其中大部分社团成为艺体2+1+1的重要阵地。“满族花棍秧歌舞”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聘请村里老艺人担任指导,成立了乡村学校少年宫“花棍舞社团”。学校把社团课程扩展到学校,成为学校每日必做的校操。花棍舞课程,引导孩子们对乡村文化的自豪感、亲切感和归属感,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和将来所担当传承责任意识。

我校的茶艺社团,学茶艺,重细节,静心神,修身性,品茶道,共和谐。在悠扬的音乐伴奏下,烧水、洗杯、泡茶、倒茶如行云流水一般。

我校的非洲鼓社团、棋类社团、快板社团、“百家讲坛”社团、版画社团、小百灵合唱团等等,这些课程都做到有课时、有规划、有内容、有专职教师、有展示。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程,孩子们的综合素养有了显著的提高。单纯的教学生唱首歌、画幅画,开展一两门课内外实践或者文艺活动,不能叫做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应该是长期长效有规划的,能对孩子在走出校门之后的健康成长仍然产生影响和帮助的宝贵财富。关键是对学生终身发展有深刻的影响和熏陶。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成人、成才、成功。一个孩子走进校园都应该享受到这样一种教育:在学习知识之外,培养一两个能受益终生的兴趣爱好。这样,即使将来考不上大学也能激情的面对人生,吹着牧笛去放牛,在田间地头休息时也能品茶香、论茶道,做一个有雅趣的新型农民,幸福对待每一天的生活。

三、民族学校的教学模式要有特色

多年来,我们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学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件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到教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现代教育离不开科学理性的教学研究,这已经是教育界的常识。要使教学水平真正提升,就必须提高科研水平,把科研工程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做为一所农村学校,在师资、设备、生源等方面都与城里学校存在较大差异,教学质量不理想,缺乏办学吸引力。要改变现状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狠抓课堂教学改革。

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我们总结出高效课堂“五步三查”教学基本模式,我们在总结以杜郎口为代表的成功课改范例的基础上,结合我们的校情学情设计的一个具有课改推进普适性的高效课堂基本模式。我们通过理论学习、体验式培训、理论测试等环节,开始在课堂实践中进行探索。本着对全体学生负责,考虑到不同学生的需要和各学科的特点,再好的模式也不能机械化,硬搬套用,不能一“模”到底,必须本土化。经过实验教师研究并且明确“五步三查”是一个超越课时局限的动态的教学流程,起步阶段主要抓两种课型:一是平时的学习课型;二是阶段集中展示课。教师在备课时,要有课前预习案,指导学生做什么。课中导学案,教师可根据个人风格自主编制有逻辑的任务链。课后巩固案,针对学生课堂上出现的薄弱地方或者回忆学习过程的侧重点加以巩固。

顾西林:百年民族音乐之路 篇3

长期执教于杭州师范学校,被誉为“音乐妈妈”的南派二胡名家、音乐教育家顾西林正是在“学堂乐歌”兴盛时期,于1906年进上海启明女校,接受音乐教育的。

顾西林(1892—1968),原籍浙江嘉善,出生于上海一个雅好音乐的富足封建家庭。她5岁学箫,6岁学扬琴,9岁入私塾,同时学习二胡。幼年的传统音乐教育给顾西林打下扎实的基础,长达6年的教会学校学习生涯,又给了她系统正规的西方音乐训练。启明女校毕业后,顾西林离开上海,从此开始了她在江浙闽地区的音乐教育生涯。她在苏州江苏省立一师附小担任音乐教师期间,喜爱上了昆曲。她认识到昆曲是一种中国歌剧,专心学习,小有成就。20世纪60年代,七旬的顾西林在杭州曾分别与昆曲名师王传淞、周传瑛同台表演《尼姑思凡》《游园惊梦》,传为一时佳话。

顾西林对昆曲的发现,对其为一种中国歌剧的正确判断,实为当时在反思西乐与国乐关系过程中,一种自发的、来自民间的努力。从学堂乐歌时代欲尽毁国乐,以西乐代之,到试图在新式学校音乐教育的框架中,重新吸取、纳入国乐,对国乐认识的转变,恰恰是从对民间音乐、戏曲音乐的重新发现而开始。1926年,顾西林与王沛伦、王宪伦、王允功、张季让、胡逸民、陆修棠等人共同发起了丙寅音乐团,改编、创作了许多民乐作品。顾西林擅长演奏刘天华的二胡作品。丙寅音乐团是江南地区颇有影响的民乐乐团,其成立比1927年刘天华、张友鹤等在北京发起的国乐改进社还要早一年。

从研习昆曲到发起组建丙寅音乐团,顾西林开始主动地转向中国民族音乐与器乐。顾西林并非接受过专业音乐教育,但她在启明女校求学期间,受到过严格规范的中等程度的西式音乐训练,激活了她幼年时所受的民族音乐与器乐熏染。这充分说明,传统似断未断,民族音乐的基因终究会在西方音乐的刺激下获得重生。重兴国乐,使得创造中国新音乐成为一种可能。

从事国乐教学与研究,成为顾西林主动的选择。在福建音专,她潜心国乐,编选了《二胡练习曲》共计30首,从弓法练习到简短小曲,循序渐进;又修订了她在任教镇江中学时编写的《二胡曲集》(上下册),收入了《瑞雪》《散步》等10首顾西林的创作曲目,并举办多场民乐演奏会。这一时期,顾西林的南派二胡风格基本形成。她采用呢料垫于琴马下琴皮与琴弦之间,这就是后来使用的控制垫。将小提琴的指法、弓法运用于二胡演奏中,同时将戏曲中的声韵特点变通地运用于二胡演奏中,善用滑音、装饰音顿弓、断弓,演奏风格清新典雅,细腻委婉,极富江南特色。她与学生顾宗鹏同被尊为南派二胡名师。1947年,福建音专国乐系取消,顾西林回到杭州师范学校任教。

对国乐如何进行教学,顾西林在教学方法上也做了中西交融的努力。1918年8月至1927年7月,顾西林在江苏省立一师附小任教。江苏省立一师附小是近现代中国最早进行小学实用主义教学法研究的试验地。自1920年秋起,在俞子夷的指导下,沈百英、顾西林在一年级开始实施设计教学法。其后在商务印书馆主办的《教育杂志》“小学各科教学法专号”发表《小学音乐教学法》,对设计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做了系统总结。《小学音乐教学法》是最早的小学音乐教学法研究著作之一。顾西林从“生活”本身的意义来理解音乐教学的目的。她采用体态律动法等教学方法,在欣赏、体验与游戏中,潜移默化,提升小学生的音乐素养。看似自由散漫、杂乱无章的设计教学课堂,想唱什么唱什么,或唱歌,或表演,反而养成儿童学习音乐的主动性。设计教学法在音乐教学领域恰恰打破了班级授课制的弊端,使因材施教、师徒相授、口耳相传等传统音乐教学方法可以内嵌入新式学校教学体系中,两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其后,在师范、音专的教学中,顾西林也在班级授课之余,传授学生二胡、小提琴、昆曲等,这都是为学生开小课,单独辅导,沿用传统师徒相授的教学方法,手把手,一句句口耳相传。

从小学到师范,再到音专,顾西林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如民族音乐学家何芸,二胡家吴逸亭,作曲家寄明,声乐教育家张权,音乐理论家周大风,戏曲家陈乃铨、方观昌,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汪培元等。顾西林的主修国乐,也对学生们起到相当的影响,有的研究民族音乐,还有的投身传统戏曲。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存在两个音乐运动:一个是以陈洪、萧友梅等学院派为代表,其目标是创建俄罗斯民族乐派意义上的中国民族乐派;另一个则以聂耳、吕骥等左翼非学院派为主力,主张革命的大众音乐的创作。顾西林的音乐教育成就却在两者之外。

顾西林在西方音乐的严格训练基础上,潜心于国乐的改良与创新,在50余年的音乐教育生涯中,更多地融合了两个派别的优点,如从浙江省立临时联合师范期间她所编写的《小学歌曲选》《联师之音》可以看出,兼顾了宣传和艺术两方面的需求。她立足师范音乐教育,成为从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到专业音乐教育的联结点,对于近现代音乐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毕竟,相对于少数音乐天才的脱颖而出,普通大众的音乐素养的提升对音乐教育而言,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顾西林对民族乐器二胡演奏艺术的提升,对昆曲、京剧等传统戏曲的倡导,事实上对传统民族音乐的雅化与普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这都是两个新音乐派别所忽视的部分。而革命派所重视的民间音乐,顾西林要到新中国成立后参加土改时才得以接触。可惜那时顾西林已经年老体弱,未能对此深入研究。

由顾西林所开启的诸多问题,如戏曲音乐在民族音乐中的独特地位,国乐的雅化、提升与普及,非遗民间音乐的雅俗定位等,其本质都指向了自19世纪末以来,中西文化冲突后,音乐领域的“中国作风”“中国气派”问题。在顾西林所开辟的百年民族音乐道路上继续前进,在中西交融的视野下延续、重谱浙江音乐之梦,回顾、总结顾西林音乐教育道路的贡献与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

(除署名外,本文图片由达飞欴、杨小亥提供)

自主创新开启民族品牌崛起之路 篇4

其实大家一直希望民航领域能有中国自己开发的操作系统, 但如何让中国的机场用我们自己的产品, 将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这样的民族品牌推向市场, 且听专家论道。

大机场的特点是行业分得特别清楚, 安检、行李、离港等都是分开运营的, 每一部分都由不同的人管理, 要想掌握它的运营模式不是很简单。锐捷网络应该先从支线机场做起, 比如在全国枢纽机场、省会机场做些网络的业务。因为支线机场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客流量不大, 安检、行李、离港等系统可以用一个交换机完成运营。运营模式简单, 管理也没那么复杂, 它只需要一套网络解决方案就能把所有的东西通过点对点高链接纳入到里面。还可以把网络解决方案做成开放性的, 这样不管哪个系统都可以随时做修改或添加。

公司需要派设计人员到支线机场有针对性地学习它的管理和运营模式, 真正了解客户的需求, 然后根据它的运营模式对它量身定做一套解决方案。支线机场的市场很大, 先把支线机场的业务做出色, 才能提高市场占有率, 才能提高知名度。

也要和设计院多沟通, 比如中国民用航空机场设计院北京分院就设计了很多支线机场的项目。有些设计院在项目前期设计阶段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把握网络系统的大小, 不管有多少的航班架次也做了很多的网络系统, 有一个服务器和两个备份服务器, 然后有一个服务器和一个二级边缘交换机, 这是不切实际的。大机场一般是以离港、安检、安防、楼控等各系统来构建自己的网络系统, 一个大机场里很多网络并行, OA办公系统则都在一起, 而支线机场可以使用一个网络系统来构建整个的运营系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网络公司应该跟设计院合作, 用虚网的方式把每个系统的主机和前端设备连在一起, 这样就可以在前期设计阶段把好关, 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其次是要多和业主联系, 支线机场有时候是一个领导或项目经理就能够决定网络系统到底怎么用, 所以要多了解业主的需求, 然后对他们的要求量身定做一套网络解决方案。

网络数据传输时的保密工作也要做好, 旅客在使用无线网络传输文件时要对数据进行加密;对离港值机的旅客信息要做好保密工作。

针对机场业务要有专业的团队, 成立专门的事业部, 因为机场和高铁、地铁等不一样, 它对安全性要求更高, 对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更专业。像锐捷网络可能名气比不过华为等大公司, 但是你们既有产品又有方案, 产品方面有线、无线都有, 还有专业的技术团队。同时, 还要做好后期维护工作, 帮助他们消除故障率, 派专业人员驻守, 保证随叫随到, 保证网络系统正常运转。还要和施工单位建立好联系, 因为他们可以给你提很多好的意见, 现场安装时可以保证你的方案得到更好的呈现。

建议锐捷网络从支线机场做起, 把机场需求、运营、管理等弄清楚, 量身定做一套方案, 和设计院一起配合好, 在支线机场做出你们的特色, 将来100多个支线机场肯定会有你们的一片天地。

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锐捷网络是中国数据通信解决方案领导品牌。多年来致力于扎根行业、深入场景进行产品设计和创新, 为互联网、运营商、政府、金融、能源、制造、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交通等行业用户构建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为客户网络创造新价值。

剑河城镇化建设的民族特色之路 篇5

——剑河县新县城建设

今年6月29日,省委书记栗战书到剑河县考察时充分肯定了县城规划和建设,说“剑河县城建设依山傍水,格调一致、规划合理、环境优美,体现了民族特色,很有文化品位,山区的一个小县城建设成这样很不容易。”7月6日,息烽县党政考察团来到剑河考察城镇化建设,紧接着7月10日贵阳市党政考察团来到剑河,一时间,小小的剑河似乎成了贵州省城市化建设的一个样板。

独特的苗侗民族分布是剑河新县城建设的最大背景

剑河县位于贵州省东部,黔东南州中部,清水江从境内,东与锦屏、天柱接壤,南与黎平、榕江交界,西与雷山、台江、施秉相连,北与三穗、镇远结界,东面为北侗民族聚居区,南面为南侗民族聚居区,西面为苗族聚居区,背面为汉族占多数的民族聚居区。恰处在苗侗汉民族交汇之地,这一特征表现在民族服饰上就则为多种多样,“十里不同俗、五里不同服”就是最好的形容。民族文化的融合也能在民族服饰上找到证明和体现,境内南加镇芳武苗族服饰就有侗族服饰的印记,就连苗话也有相同之处,至于民居建筑风格上的融合则较为普遍。在这样的背景下,剑河新县城的苗侗特色之路在建之初就呼之欲出了。

独特的苗侗民族文化是剑河新县城建设的最大考量

剑河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文化独具特色。作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圈之一,境内传承700余年的苗族水鼓舞,以让世人震撼的感觉展现现代社会面前,被誉为民族民俗文化的“活化石”,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和文化品位,在2009年-1-

第五届CCTV舞蹈大赛上荣获金奖;分布在剑河中东部地区苗族锡绣、分布在剑河西部的苗族红绣种类繁多,各具特色,交相辉映,堪称世界一绝,其中锡绣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红绣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还有苗族多声部民歌、苗族剪纸、苗族银饰锻造技艺等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剑河还早在1992年就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农民画乡”。今年,剑河已被黔东南州政府作为民族文化产业园区项目县来开发。

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剑河新县城建设的最大着眼点

仅距剑河新县城5公里的剑河温泉,是整个剑河县旅游开发的龙头,属稀有优质高热氡硫温泉,水温常年保持在38-50℃之间,日涌水量1800吨,富含多种矿物质元素,其中氡含量为1.99赫/升,硫含量为2.65毫克/升,为国内稀有,对人体有显著的保健治疗作用。位于剑河南部总面积200多平方公里的百里原始阔叶林景区,生物多样性丰富,有40多种国家一、二、三级珍稀保护树种和5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是省内保护最为完整的原始森林之一。革东八郎古生物化石群保护区,已发现古生物化石11个门类200余属500多种,被誉为“研究生物进化的金钥匙”,是中、下寒武统界线全球层型和层型定位(GSSP)即“金钉子”备选对象之一。水域面积达80平方公里的仰阿莎湖,两岸生态植被完好,库周民族村寨星罗棋布,风景十分秀丽。平塘坡(地名)溶洞群距剑河县城8公里,洞内流泉叮咚、钟乳林立,连绵十多里。

高效的剑河新县城搬迁复建创造了惊人的 “剑河速度”

国家“十五”计划重点水电工程三板溪水电站建设,剑河县是主库区,县境内被淹没土地面积44.25平方公里,淹没涉及全县9个乡镇80个村320个村民组6561户37594人,县城和革东、柳川、南加、南寨、南哨等5个集镇需整体搬迁复建,是目前贵

州省移民人口最多、复建安臵任务最重、工作难度最大的水库移民县。剑河县城搬迁复建是剑河县移民工作的重中之重,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剑河新县城选址工作,在县城搬迁复建前,多次组织专家到剑河实地考察,对选址方案进行反复研究和论证。2004年4月21日,省政府第43次省长办公会确定并报请省委常委会第72次会议审议通过,剑河新县城选址定在革东镇的沅江河谷地带。剑河新县城于2004年10月10日破土动工,2007年初基本建成并具备移民安臵条件。2007年3月1日启动县城整体搬迁,至4月20日全面搬迁完毕,共完成142个机关单位和20290人县城人口的搬迁安臵工作。

重规划、抢基建、抓管理是剑河新县城建设三大法宝

在规划方面,该县结合实际 “旅游富县”战略,着力打造和培育 “一流温泉、一座新城、一条清江、一片森林”四大旅游名片后,将县城规划定位调整为“极具苗侗特色的森林温泉湖滨旅游城市”。并委托上海同济大学、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等单位高起点、高标准做好县城建设规划将,新县城布局结构为二轴、两中心、三片区,城市设计从平面布置、空间布局、建筑风格、建筑符号、建筑材料使用等主要方面展示个性特点,力求突出规模化、唯一性、排它性的城市景观效果,塑造剑河新县城具有独特鲜明特征的形象特色;在基建方面,按照新县城总体规划,不断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先后完成了城东及城西农贸市场、汽车站、阳光广场、仰阿莎广场、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并对县城主、次干道和公共用地进行了大树绿化,共移植30公分以上大树1000余株。投入5000多万元,安装了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完成了县城房屋亮化、进城公路亮化绿化及沿线房屋立面改造靓化工程,修建了民族博物馆、烈士陵园,实施了县城至温泉太阳能节能路灯安装工程、县城沅江河四级蓄水景观坝工程、清水江河防洪堤景观工程、沅江河防洪堤建

设工程和沅江河堤景观绿化工程。启动了县城东、西区城市扩容建设,开工建设县城民族风情街、民族商业街、县城体育场、县城四星级宾馆、县城跨清水江大桥、殡仪馆等一批事关民生和事关城镇化发展的重大项目;大力实施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等安居保障工程和商品房开发,即启动县城至温泉道路拓宽改造工程、第二高中、县城游客服务中心、县城景观湖工程(清水江拦河坝)等项目建设;在管理方面,该县注重实施城镇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城镇科学管理水平。成立城市管理局,专门负责城镇管理工作。大力开展以“平安剑河”、“满意在剑河”、“省级文明卫生县城”和“省级双拥模范县”等为主题的文明创建活动,切实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整脏治乱”力度。加强市政基础设施管理。组建巡逻队,全天候对城区公共市政设施开展巡查,及时查处和制止破坏公共市政基础设施的行为,并对受损的基础设施及时进行修复。扎实抓好县城绿化建设工程,加大县城绿化工作力度,高薪聘请专业绿化公司对县城城区主干道和小区进行绿化管护。不断增加城市管理力量和管理设备投入,斥巨资添臵和改造城市管理设备设施。

五举措打好剑河新县城建设组合拳

首先是依法查处打击违法章建设行为。该县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专项整治队伍,拆除违法建筑。对主动拆除的予以适当补助,对拒绝拆除的实行依法处理。同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对县城规划区内违法违章建筑的查处。其次是实行国有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加大土地收购储备力度,增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臵和有效利用。再次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步伐,进一步放宽城镇户口的转户范围和条件,吸引更多资金和人才进入县城。四是推进投资融资体制改革,解决新县城建设资金的缺口问题。通过商请五凌公司帮助解决县

中国动画形象的民族化之路 篇6

中国当今的动画创作存在诸多问题,诸如动画形象单薄、情节乏味,未形成产业链等等,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就在于缺乏动画形象的整体塑造意识。过去以“中国学派”为代表的中国动画形象有片面强调视觉造型之虞,这种影响至今尚存,对此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刻的反思。树立并强化动画形象多维度塑造的意识,如此我们动画的民族化之路方能走得更加坚实。

1动画造型形象

动画造型形象是通过美术造型技法创作出来的,是所有形象要素的直观体现,也是动画整个产业链上周边产品开发成功与否的基础。“中国学派”曾经借鉴了大量传统文化中的造型元素,例如京剧、壁画、水墨画、剪纸等,通过对这些元素的改造、提炼,创造了大量富有民族特色、具有浓郁民族气息的动画形象,这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借鉴。

借鉴传统不意味着形式上的传统,关键在于艺术上的创新和形式上的突破。有一部分人简单地将追求民族风格理解为传统艺术元素的罗列与展现,有滥用和堆砌的嫌疑,所以利用传统文化及其图式不是简单地照抄照搬,而是对它进行再创造,是在深入了解动画角色的基础上,以设计者的审美观念对传统图式、纹样等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其富有民族特色,体现民族个性。

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到,在当今文化交流融合的时代,文化题材及视觉造型形象已经成为世界文化资源的一部分,例如迪斯尼众多的动画片纷纷借用别国的传统文化题材和造型,象《花木兰》的题材取自中国,《阿拉丁》取自阿拉伯地区等。因此视觉表象上的传统并不具备完全的传承本土文化的意义,它还必须包括动画角色形象所承载的涵义,以使一个动画形象不仅具备传统文化的元素,同时也具备传统文化的精神。

2动画角色形象

动画角色形象反映的是某个动画形象的内在特質,并外化在部分视觉造型中,是实现中国动画民族化风格从“形似”到“神似”的关键环节。过去“中国学派”的动画更多的是以“画”为本,从而造成了影视感的淡化和角色塑造意识的缺乏,因而在塑造鲜活感人的角色形象方面存在不小的缺憾。

动画形象不仅是一个纯粹的视觉符号,还应赋予动画形象更多的角色属性,这些角色属性涵盖了动画形象的个人经历、社会关系,以及观点、性格等。正是这些丰富的角色设定,使动画承载了不同的民族风格和文化精神。就像优秀的美国动画,不管它披着何种外衣,其角色依然是鲜明地展现着美国人乐观自信、追求自由、开拓冒险的民族性格和特征,这对当前我们塑造真正具有本民族文化内核的动画形象尤其具有启发意义。

角色形象不仅影响着外在造型,也是推动剧情发展、充实剧情细节的重要来源。比如《火影忍者》中设定主角旋涡鸣人喜欢吃拉面,因此剧情中有一幕是当他犯错受罚之后,老师请他一起吃拉面的场景,既温馨又感人。而国内很多动画的角色属性不够鲜活,导致剧情生编乱造,因而无法产生令人感动的角色。而没有鲜活的动画角色形象,就无法支撑起动画的产业化发展。

3动画产业形象

动画产业形象是在当今动漫产业化的过程中衍生出来的实体形象,它体现为各种动漫周边产品。动画产业形象让各种鲜活的动画角色形象从银幕(屏)上走下来,得以在现实中传承下去,也是动漫产业达到其商业追求的最重要的成分,是整个动画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

造型是动画产业形象的艺术基础,角色是动画产业形象的卖点所在。动画产业形象在形象造型和角色属性的基础上,更多的立足于整个动漫产业链来思考动画形象的衍生性等问题,更加强调动画形象的产业价值。如果动画产业形象跟不上,哪怕造型形象和角色形象再好,也得不到足够的收益,则一个动画形象的价值就无法完全实现,并将最终影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坚定动画民族化之路的有力保障。

我们耳熟能详的黑猫警长、葫芦兄弟等动画形象几乎没有得到开发,产业链意识和市场意识的薄弱使得中国动画在过去的市场竞争中陷入惨淡局面。所以树立动画产业形象的开发意识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在动画的筹备阶段、在塑造造型和角色形象的时候,都要考虑将来动漫周边产品的市场开发和应用。

谈到中国动画产业形象,不得不提到近年来很火的“喜洋洋和灰太狼”。虽然在造型和角色塑造上,它们有着很大的欠缺,但从产业形象上来讲,它们是当之无愧的成功者。但是与国外相比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例如日本的Kitty猫形象已经出现在约2.2万种产品上,畅销40多个国家,成为最具市场价值的猫。可以说Kitty猫的成功除了它本身可爱的造型和角色设定之外,几乎完全来源于其在产业上的持续营销和推广。

动画产业是个投资大、周期长、风险大的产业。从动画形象上来说,如果产业形象论证、策划到位,则可以避免投资巨亏的状况出现。强调产业形象,就是要加大前期市场收益预测,使作品更加符合观众的需求,同时也通过市场策划推广增强作品的影响力。

民族体育品牌的奥运营销之路 篇7

一、民族体育品牌之昨天——艰难创业

中国民族体育品牌的发端,源于20世纪50年代。在那个年代,中国受到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实行了苏联模式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关体育商品的生产也都是国家行为。在这一时期,中国出现了最早的民族体育品牌——回力。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回力成为当时中国体育品牌的龙头老大。加上物资缺乏,老百姓想买上一双回力鞋难于登天。即便能获得机会购买回力产品,其价格也非常昂贵,相当于当时普通工人收入月工资的一半。可以说,这一时期的民族体育品牌生产和销售,都属于计划经济的一部分,也没有什么营销计划可言。即便如此,回力品牌还赞助成立了回力篮球队,这在当时实属罕见。但这一举措,和中国众多体育产业后来的职业化不谋而合,可以看作是中国民族体育品牌营销的一大创举。

之后,中国有代表性的民族体育品牌又先后出现了飞跃、红双喜、梅花、李宁。红双喜是中国乒乓球界的代表性品牌,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乒乓球的崛起逐步进入人们视野。梅花,这一体育品牌是随着中国健儿在奥运赛场上摘金夺银后,出现在世界观众面前的。当许海峰、郎平等登上领奖台时,梅花三道杠已经成为中国的标志,和中国国旗一起让中国人感到无比自豪。

可以说,回力、红双喜、梅花这些民族体育品牌,其价值并不在于商品本身,更多地体现出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信、自信心。中国民族体育品牌真正开始商业化操作的是李宁。李宁凭借着世界冠军的个人魅力,创建了以其姓名命名的民族体育品牌,也揭开了中国民族体育品牌进入国际市场的序幕。

从回力到李宁,中国民族体育品牌走过了艰难的40年发展历程。它们就如同冉冉升起的新中国一样,冲破层层迷雾,终将光耀于世界舞台。

二、民族体育品牌之今天——名声鹊起

当中国创建自己的体育品牌之时,世界范围内的体育商品市场已经瓜分殆尽。在中国国内,随着改革开放国门敞开,国际体育品牌蜂拥而入,阿迪达斯、耐克等国际知名体育品牌迅速占领了中国市场。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的民族体育品牌只能在夹缝中谋求生存,一些老牌的体育产品没落甚至被收购了,比如回力、飞跃等。但这并没有彻底阻碍我国民族体育品牌的进一步发展,新的体育经济投资人,吸收了以往失败的教训并充分利用改革开放后一系列的有利条件,展开了多种手段的营销策略,终于拓展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民族体育品牌特色发展之路。经过10余年的打拼,中国先后出现了李宁、安踏、特步、361度、鸿星尔克、双星、康威、德尔惠等驰名商标。

实际上,从这些体育品牌的命名不难发现,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体育品牌很多体现出“洋味”。这也是当时的无奈之举,在阿迪达斯、耐克疯狂占领国内体育市场的情况下,腰包日渐增大的中国消费者表现出明显的外货优先的消费取向。根据当时这一国情,中国的民族体育品牌经济人,制定了“洋为中用”的营销策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民族体育品牌凭借价格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复夺了市场份额。当很多消费者洋洋得意地炫耀自己购买的体育洋品牌时,并不知道这实际上是中国自己的体育品牌。

当然,近10年中国民族体育品牌的迅猛发展,是隶属于中国经济整体发展的一部分的,很大程度上也得意于中国体育的日益辉煌,持续升温的中国体育热也极大地带动了全民族的体育品牌消费热。

有人说中国体育的发展是因为和奥运会的不解之缘,笔者认为这种论断有很大的合理成分。1984年,中国首次参加洛杉矶奥运会就夺得了15枚金牌。之后,中国不断在奥运赛场上刷新金牌记录,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更是以51枚金牌独占鳌头。中国人在奥运赛场上摘金夺银,让义勇军进行曲一次又一次响起,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在中国人心目中,体育、奥运已经远远超过了其自身的体育内涵,更多地承载了中国的信念和荣誉。奥运会过后,它所带来的体育热度还会持续很长时间,这就给中国体育品牌的成长带来了绝好的机会。可以说,这一届奥运刚过,下一次奥运又将来临,正是在这种周期式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体育品牌获得了繁荣。

三、民族体育品牌之明天——奥运战略

中国民族体育品牌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从大环境上看,中国经济日新月异,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越来越受到尊重,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公信力也得到显著加强,这就使得中国民族体育品牌获得了足够的发展空间和相对公平的国际竞争环境。从体育视角来看,我国的体育热尤其是奥运热持续升温。从悉尼奥运会以来,中国在雅典奥运会、北京奥运会、伦敦奥运会上都获得了非常出色的成绩,也给中国民族体育品牌打了一针强心剂。尤其是,举国体制的奥运备战计划,不仅仅给体育运动本身也给民族体育品牌提供了持续的源动力。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中国的民族体育品牌该如何进一步做好营销工作,壮大自身经营业绩呢?笔者认为,充分利用奥运会效应及各种奥运元素,可以使民族体育品牌的营销影响力最大化。这种奥运营销战略,至少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

(一)奥运黄金档节目的广告宣传

广播电视无疑是商品宣传的重要阵地,尤其是收视率高的电视节目,其间的广告宣传力度非常强大。奥运会的体育赛事,本身就是非常热点的节目,如果还是特别重要的比赛(比如伦敦奥运会上的刘翔110米栏、羽毛球男单决赛林丹VS李宗伟、中国乒乓球男团决赛等),其广告效果就更加理想。因此,这一时段的广告费用也非常昂贵,但还是物有所值的。在这方面的成功案例很多,比如安踏、特步、361度都有过类似营销宣传。2012年最值得一提的是加多宝,当然它不属于直接的体育品牌,但是作为体育饮料也无可厚非。加多宝原名王老吉,王老吉原本比较出名,因为产品更名急需确立新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不惜重金买断了2012伦敦奥运会黄金档节目期间的循环广告播出,确实起到了极大的营销效果。这一案例对于今后民族体育品牌的营销,尤其是为提高知名度的宣传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二)牵手奥运冠军吸引观众眼球

明星脸营销,一直是各行各业开展营销工作的有效方法,这或多或少源于中国兴起于90年代的追星热。当然,体育领域内的明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体育迷之间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但在其他领域知名度则不高。另外,不同体育项目上的明星也有不同的粉丝群体。所以,民族体育品牌利用体育明星进行营销工作,要充分考虑自己体育产品的适应领域。

奥运冠军和一般体育明星又有所区别。像刘翔、孙杨、叶诗文等,已经超出了体育明星的局限,成为了公众明星。而其他群众基础不高的项目上的奥运冠军,也会因为奥运会的特殊情况获得更多的露脸机会,从而赢得更多的粉丝。因为,奥运会期间每天会更新金牌榜,同时配以金牌轮报。比如伦敦奥运会上的郭文珺很给人亲和力,加上其一波三折的夺冠过程,相信一定会给观看比赛的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因为奥运冠军的明星效应,自然而然地就拉近了体育品牌和消费者的距离,实在是非常不错的营销手段。

(三)赞助奥运国家队比赛即宣传

看看以前奥运会的入场式,各国运动员的队服绝大多数非阿迪即耐克,基本被这两大体育品牌包办。可伦敦奥运会上,出现了令人眼前一亮的全新变化。朝鲜国家队清一色身着鸿星尔克运动服,安踏则联姻中东和非洲的部分国家,李宁则被西班牙和苏丹选中。中国民族体育品牌登堂入室,极大地振奋了中国体育经济领域的信心,也无形当中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或许,在20年前我们从不敢奢望中国的体育品牌会和阿迪耐克分庭抗礼。

这种局面的出现,也给民族体育品牌的奥运营销之路提供了一条全新思路。如果能在奥运会上,让更多的中国体育品牌展示在更多国家运动员的身上,这将是何等的宣传效果呢?

(四)利用奥运周期找准奥运节奏

奥运会4年一届,是有着严格运营周期的。当然,最佳的营销时期莫过于奥运会正式比赛的一个月。但是,这期间的广告和宣传费用可想而知,并非所有民族体育品牌都能承受。不仅如此,即便有足够的资金做后盾,也未必能获得宣传机会,因为这种竞争是非常激烈的。

所以,不一定人云亦云,人家在奥运比赛期间搞宣传,我们也照抄照搬。4年一届的奥运会,有它的筹备期、比赛期、间歇期。其正式比赛前的时间段也是非常不错的营销机会,此外奥运会后观众对奥运的关注度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也是继续营销攻势的好机会。如果能准确地把握奥运节奏,制定适合自身情况的奥运营销计划,无疑可以扩大自身体育品牌的影响力。

(五)放大奥运战略延伸宣传触角

立足奥运战略,但不应该将体育品牌的营销局限在奥运会上。应该依托奥运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重大体育赛事资源。奥运会是世界范围内最大的综合性体育赛事,在奥运会中积累的营销经验,无疑在很多分级赛事上也是适用的。比如在奥运会期间获得的与乒乓球比赛相关的营销经历,就可以在世乒赛上延伸使用;在奥运会期间获得的与网球比赛相关的营销经历,就可以在四大网球公开赛上延伸使用。

除了营销场合的延伸,营销品牌也可以延伸。体育品牌作为一类特殊的商品,从某种意义上讲,并非人们日常生活必须购买的必需品。如果能和其他商品实现捆绑销售、联合营销,无疑也可以达成更好的营销效果。

总之,充分合理地利用奥运会提供的各种机遇,大力开展我国民族体育品牌的营销,必将成为提升我国体育品牌知名度的重要途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或许就在下一届奥运会上,各色中国式的体育服饰就会成为更多国家奥运健儿为国争光的战袍,新一轮的中国风将再次风靡奥运会场。

摘要:我国的民族体育品牌,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文章从建国后的民族体育品牌谈起,分析了过去的历史、当前的现实,为今后的民族体育品牌经营,设计了一条奥运营销之路。

关键词:民族体育品牌,奥运会,奥运营销

参考文献

[1].孟岩峰.奥运吹响“集结号”——民族体育品牌备战“奥运营销”[J].热点话题,2012(4).

[2].董杰.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经济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9.

[3].张晓静,张秋艳.新体育产业发展背景下我国体育营销发展战略研究[J].商业时代,2010(36).

民族音乐的发展之路探析 篇8

关键词:民族音乐,发展,问题,策略

引言

民族音乐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 对于弘扬民族文化, 提升人民的文化涵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 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国的民族音乐受到了近代流行音乐和全球化的巨大冲击。在这种情况下, 倘若中国民族音乐不能随着时代的变革进行变化和调整, 那么就会模糊人们对民族音乐的认识, 进而影响我国民族音乐的继承和发展。

一、我国民族音乐发展的现状

我国的民族音乐主要由民间歌曲、戏曲、曲艺、原生态民歌、说唱等传统艺术发展而来, 并经过各个时期的筛选和融合并与地方语言相结合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民族音乐对于我国艺术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曾在一段时间内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广泛推崇。然而, 随着我国外交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 外来音乐的引进逐渐对我国本土化的音乐产生了影响, 我国的音乐形式逐渐趋于多样化, 民族音乐的发展也由此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艺术发展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 我国的民族音乐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成为现今民族音乐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于是,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就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大繁荣。由此看来, 在国家不断重视文化软实力的今天, 推动民族音乐的发展与繁荣, 已成为新时期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为此, 无论是专业的民族音乐创作者还是普通的民族音乐爱好者都应该从我做起, 为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我国民族音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缺乏丰富的民族音乐理论知识

我国的民族音乐从发展至今, 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音乐发展历程, 充分展现出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的民族文化, 涌现出大量优秀的艺术作品, 如《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都堪称经典。但是, 尽管如此, 现阶段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依旧面临着教学体系和学术理论不足的问题, 无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严重阻碍了我国民族音乐发展的进程, 必须通过一定的措施加以解决。

2. 音乐表现形式单一化

当下, 民族音乐的表现形式仍以歌曲为主, 且民歌是其主要的载体。因此, 只要一提到民族唱法, 大多数人都会想到民族歌曲。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 民歌在表演上比较容易把握;第二, 民歌形式普遍, 易于理解, 更容易让大众接受。在这两种因素的影响下, 民族歌剧、戏曲等形式越来越少, 民族歌曲由此成为了民族音乐的载体, 形式单一。

3. 歌唱和表演模式千篇一律

目前, 我国民族音乐的歌唱方法和表演模式几乎大致相同, 缺乏一定的创新。这主要是受到一批知名艺术家的影响, 如:蒋大为、阎维文、宋祖英等, 他们优秀的演唱和表演影响了好几代人, 也成为众多年轻艺术家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这就使得很少的艺术家们能够形成自身特有的风格。加之当今的音乐艺术逐渐成为一种商业模式, 为了能够迎合大众的口味, 使得民族音乐趋于大众化, 失去了其原本的艺术价值。

三、促进我国民族音乐发展的策略

1. 树立民族品牌意识

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 在发展的过程中理应树立良好的民族品牌意识。而要树立民族音乐的品牌意识, 就要加强中国民族声乐与民族文化间密切的联系, 不断提升中国民族音乐在世界音乐中的地位和声誉。其实, 这样成功的例子在现阶段已经出现, 如《舌尖上的中国》, 其中的插曲就很好的展现了我国民族音乐与民族文化间的联系, 并引起了很好的收视效果。

2. 注重音乐理论研究

增加民族音乐的投入, 加强音乐理论的研究, 在原有的经典作品中探寻重要的理论依据是促进民族音乐发展的根基。其实, 我国的民族音乐系统性较强, 且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 尤为讲究一定的演唱技巧和方法。因而要想获得我国民族音乐的持续发展, 必须从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理论中汲取营养, 从而真正掌握我国民族音乐的核心价值。

3. 分析总结, 不断创新

任何事物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历久弥新, 民族音乐同样如此。在民族音乐发展的道路上, 不可一味地模仿传统的演唱方法和表演模式, 应该在总结前人优秀的成果基础上进行不断地分析与总结, 并加以创新, 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推陈出新, 学会将民族文化与现代唱法结合在一起, 从而创造出符合自身特色和民族文化特征的民族音乐唱法。

4. 加强学校民族音乐意识的培养

要想民族音乐不断继承和发展, 必须较强学校教育的培养, 尤其是要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深厚感情。为此, 国家必须加大民族音乐在学校音乐知识结构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和分量, 建立起更加完善的音乐教育体系。尤其是要全面改革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对现有的音乐教材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 对其内容进行深化和丰富, 实现音乐学习的视、听于一体, 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民族音乐的教学的效果。

四、结语

本文结合实际, 提出了促进我国民族音乐发展之道, 首先在于要树立好民族品牌意识, 其次则要在注重音乐理论研究, 加强民族音乐创新, 加强学校民族意识培养等方面做出努力。中国民族音乐, 形式多样, 绚丽多彩, 是中国艺术文化体系中璀璨的瑰宝。为此, 作为中华儿女的一份子, 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文化的根基, 要学会不断继承和发展, 将民族音乐的文化精髓弘扬出去, 促进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进程, 让其能够真正屹立于世界音乐之林。

参考文献

[1]张莉.如何使我国民族声乐走向世界[J].黄河之声, 2015 (02) .

[2]张端.对民族声乐艺术作品的创作风格的差异性研究[J].北方音乐, 2014 (13) .

[3]王志昕.从原生态元音乐看我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4 (01) .

民族之路 篇9

“中国人自己的可乐”——非常可乐诞生于1998年, 诞生之初立刻在国人心中掀起渲然大波, 多面的评论一直伴随着它。从去年冬天开始, 借着过年的欢庆气氛, “中国人自己的可乐”着实又“火”了一把, 电视广告红红火火, 终端铺货密密麻麻, 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又把我们的目光吸引到了它身上, 让我们对它投入更多关注。

面对可乐市场的强大竞争压力, 非常可乐有其自身的优势, 民族品牌优势、价格优势、农村销售渠道优势。非常可乐, 这个自1998年面世的中国式可乐, 打破了两乐不可战胜的神话, 正以燎原之势席卷中国大地。娃哈哈经过十多年的历练, 已具备了与世界大品牌进行竞争的条件, 而且中国的中小城市发展迅速, 面临着消费升级, 必然会越来越多地消费可乐。娃哈哈集团经过摸爬滚打, 已经在全国铺就了一个密如蛛网的销售网络, 对市场需求非常了解。而洋品牌对中国的情况特别是农村市场不是很了解。

1998年, 娃哈哈经过十多年的历炼, 经过两年多的精心研制, 推出"中国人自己的可乐――娃哈哈非常可乐", 在饮料界主动扛起了向国际大品牌挑战的民族工业大旗。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打破了非常可乐推出市场时一些人的"非常可乐, 非死不可", "非常可乐, 非常可笑"的预言, 也打破了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不可战胜的神话, 鼓舞了广大民族品牌参与国际竞争的勇气和信心。

非常可乐面对品牌集中度较高的可乐市场, 发现市场空白, 把自己定位于中国人自己的可乐, 强调民族性, 有喜事自然非常可乐。自从非常可乐上市以来之所以得到广大消费者认可的主要原因是非常可乐的民族性概念。一个令国人瞩目和骄傲的非常可乐品牌就这样在世界强手的夹缝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形成了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鼎足而立, 三分天下的局面, 造就了一段传奇般的经营神话。

然而这种知名度与经济收益之间存在着不对称。没有人不知道非常可乐, 但真正要选择购买的人却不多;广告打响了, 牌子创出来了, 然而效益并未相应增加, 面对这样奇怪的现象, 让我们对比下与之竞争的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是怎么让可乐品牌与品质一同深入消费群体的。

可口可乐:1886年5月, 可口可乐首次面世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雅各布药店, 至今已122岁了。可口可乐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饮料公司, 也是软饮料销售市场的领袖和先锋, 透过全球最大的分销系统, 畅销世界超过200个国家及地区, 是世界第一品牌。

百事可乐:百事公司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消费品公司之一, 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4万雇员, 2006年销售收入293亿美元, 为全球第四大食品和饮料公司。1898年8月28日, 是百事可乐“Pepsi-Cola”诞生的日子。一百多年来, 百事可乐在喧嚣、纷乱、竞争的氛围中, 随着时代的步伐, 与美国和世界一起成长、壮大。百事品牌的理念是“渴望无限”, 倡导年轻人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寓意是对年轻人来说, 机会和理想有着无限多的空间, 他们可以尽情地遐想和追求。

可口可乐的广告通常比较传统, 而非常可乐就学习了可口可乐这一传统的优势打造其富有民族性的广告, 相比之下, 百事可乐的广告则较为活泼, 无论是画面构图, 还是动画运用, 都传达着一种“酷”的感觉。在2000年这一年间, 便有拉丁王子瑞奇。马丁、小甜甜布莱妮和乐队Weezer先后出现在百事可乐的广告中。从NBA到棒球, 从奥斯卡到古墓丽影游戏和电影, 百事可乐的网络广告总能捕捉到青少年的兴趣点和关注点。2001年中国申奥成功, 百事可乐的网络广告独具匠心, 气势非凡的画面采用了有动感的水珠, 传达出了百事可乐品牌的充沛活力。醒目的文字表达出百事可乐对北京申奥的支持。广告方案利用“渴望无限”和“终于解渴了”的双关语, 将中国人对奥运的企盼巧妙地与百事可乐产品联系在一起, 并与其他宣传高度一致。可口可乐拿到了冬奥会的指定饮料, 可以拿冬奥会大做文章。而百事可乐则利用NBA和美国棒球联盟寻找平衡点。在中文网站设有百事足球世界、精彩足球, 包括2001年百事可乐足球联赛、百事全能挑战足球赛、百事预祝十强赛中国足球超越梦想等等。百事可乐最精彩的策略之一就是添加了音乐元素在广告中, 包含有百事音乐的主题活动, 巨星、新星、音乐卡片、音乐流行榜、竟投场等等。强大的宣传, 疯狂的明星代言也是百事可乐品牌宣传的又一大亮点。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在其外包装的色彩上也有个特殊的寓意, 可口可乐选用的是红色, 在鲜红的底色上印着白色的斯宾塞体草书“Coca-Cola”字样, 白字在红底的衬托下, 有一种悠然的跳动之态, 红白相间, 用色传统, 显得古朴、典雅而又不失活力。百事可乐则选择了蓝色, 在纯白的底色上是近似中国行书的蓝色字体“Pepsi Cola”, 蓝字在白底的衬托下十分醒目。众所周知, 蓝色是精致、创新和年轻的标志, 百事可乐的颜色与它的公司形象和定位达到了完美的统一。非常可乐在这一点上也学习了可口可乐, 非常可乐的包装独具中国特色, 大红的包装代表着中国的喜庆, 在喜庆的日子, 则会想到非常可乐地广告语。

可口可乐是最早深入消费群里的可乐品牌, 在多年的竞争中, 百事可乐以“后来者居上”的态度占到了一席之位, 作为中国人自己品牌的可乐, 非常可乐, 在向以可口可乐为代表的强手挑战中, 应当学习当年百事可乐的精神, 特别是要学习百事可乐的竞争手段, 找准定位。

从百事可乐广告的成功中, 我们能吸取到这样的经验, 广告应当成为一种长期行为, 同时在旺季还要抓住重点集中投放, 设法利用广告吸引目标消费群, 必须保持广告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注意媒介组合的多样性, 注意各期营销广告活动内在的连续性, 即营销广告主体的一致性, 自己的营销广告要有独特性, 必须与对手有所不同。

广告语对于一个品牌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百事可乐“新一代的选择, 渴望无限”“祝你百事可乐”“突破渴望, 敢于第一”“全民携手, 舞动中国”, 将百事可乐定位于一种时尚潮流之感, 我们从非常可乐的“喝中国人自己的可乐”, 到“非常可乐, 非常选择”, 到“有喜事, 当然非常可乐”的广告语中, 也能体会到非常可乐浓厚的民族风, 走的是中国特色可乐之路。

非常可乐是我国民族品牌的代表, 它的发展, 对于我国民族品牌的发展无疑是一种预示, 没有强有力的流行与时尚的元素, 靠的是国人支持, 走的是民族特色, 虽然对品牌初期发展有一定助力, 但长此以往, 不加以改变发展的话, 就会使品牌陷入一种无法拓展的困境之中, 就如非常可乐风风火火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的旗帜, 它并没有在国内继续创造发展的奇迹, 而且无疑阻碍着非常可乐境外市场的拓展。“民族牌”成了非常可乐一块难以吞食的鸡助, “食之无肉, 弃之可惜”。

民族之路 篇10

本栏目在前3期,分别从交流、理论和创作等角度,对新中国美术进行了讨论,本期以“新中国大众美术教育”作为新中国美术系列讨论的尾声。前3期的讨论范围主要是新中国美术自身的发展状况,倾向美术内部问题的描述与阐释,而本期则通过“新中国大众美术教育”这一话题,来呈现新中国美术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侧重美术外部效果的评价和期望。而后者是前者所指向的目的。两者的相互关系也是新中国美术历史中的一个更为明确而基本的要素。在今天,新中国美术势必处于中华民族全面崛起的历史走向中,其价值追求也必然凝聚到提升民族素养这一更高目标上。同时,在这一目标下,人们才会对新中国美术历史中有哪些得失有更加清晰的认识,领略到民族美术历史的文化蕴涵。这一认识反馈到创作中,就会给创作提供更为深厚而鲜活的动力。

[前沿报道]

浅析中国民族音乐市场化之路 篇11

关键词:中国民族音乐  内涵价值  市场之路

近些年来,随着文化交流与沟通的不断扩大,很多西方和外来的文化对我国的民族音乐构成了很大的冲击,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提升之后,对精神生活的丰富也有了更多的要求,如果民族音乐无法在这个更新变化飞快的时代很好地应变和调整,那么就会被更多的人所丢弃,使得人民群众和民族音乐的距离越来越远。本文主要就是研究如何发挥民族音乐的优势使其能够在市场化的道路上发扬光大。

一、中国民族音乐的价值及其内涵

首先,华夏民族历史悠久,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广大民众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其中民族音乐更是这个历史文化中璀璨的明珠。在世界音乐的大家庭中,同样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我国民族音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的特点:(1)从音乐构成分析,我国民族音乐主要以宫、商、角、徵、羽五调为基础,也就是简谱中的1、2、3、5、6,其中六声和七声则是以五声调进行延伸变化形成。(2)更加注重旋律的展现,从音乐的表现形式上体现在横向发展,因此具有极高的美感和动听性。使得音乐旋律极具韵味是我国民族音乐一个非常显著的特色,中国的绘画、书法、民族音乐尽管形式上表现得松散,但都追求神聚。中国以往的音乐著作之中,真正应用了和声的少之又少,主要的演奏形式是单旋律。(3)我国的民族音乐与众多艺术形式的联系极密切,例如舞蹈、诗歌等等。中国古代的很多优秀作品,例如《六代乐舞》,都将音乐与舞蹈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在一开始,我国的诗歌主要的作用是演唱,往往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别,分别是诗、词、曲,发展到后来,诗歌逐渐出现了分化的趋势。着眼于当代音乐这一层面,好歌往往也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词曲极具押韵性。

其次,我国的民族音乐自身所具有的价值非常高,发展到现在发展前景依旧非常广阔。能够从两个方面看出我国民族音乐的价值性:第一,其角色定位是线性的音乐审美价值。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我国的民族音乐成功将极具特色的线型单声织体音乐展现模式构建起来,旋律曲折回旋。这一点与西方音乐有点明显的差距,西方音乐内容的表达往往会借助旋律、和声、复调三种的共同协调来实现,但我国民族音乐要体现出所要表达内容的差异则仅仅通过单声旋律来完成。在长时间的发展之后,我国的民族音乐表现形式更加复杂,民族对单声音乐极其钟爱的原因就在于此。第二,对音乐的审美关注内涵。中国有着很多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这些作品总能让听者如痴如醉,具有独特的韵味。审美展现出了重感情这一特性,此外由于人往往极其关注音乐自身的价值即展现出来的特性,因此使得我国的民族音乐获得各国人民的喜爱。我国的民族音乐因为具有了上面所述的审美价值,在世界获得了一定有着独特的地位。

二、市场化环境下,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方向

(一)作品创作的通俗化趋势

我国近年来出现的民族音乐作品展现出走向通俗化的趋势,这也说明了符合大众审美对于音乐著作的重要性。做到这一点,要关注下面一些内容;首先,不能赋予民族音乐过多的教育期望,要关注民族音乐的娱乐趣味性,和平是当前世界的总体特性,因此音乐的娱乐性是更为重要的。我国民族音乐的主旋律不能局限于歌功颂德这一层面。民众最为关注的与生活,情感平和,尽管当前很大一部分的乐曲也表现出一些重要主题的关注。所以,民族音乐要重视学习吸收流行音乐的优良特性。

(二)运转形式的产业化趋势

民族性是民族音乐的最显著特性,将其充分运用起来,能够使得民族音乐的产业化具有更丰富的题材。所以。在运转民族音乐产业化的过程之中,要将各界的资源以及民族音乐自身所具有的资源优势充分运用起来。因此能够得知,众多产业环节应该是我国民族音乐走向产业化道路的关键领域,例如出版物、影视作品等等,并非局限于票房和舞台两大领域。

(三)展现模式的个性化趋势

外部文化要想在一个另外的区域扎稳脚跟,唯一的途径是与该区域的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文化是所有音乐形成以及成长的能源,我国的民族音乐也是一样的道理。无论着眼于娱乐大众这一层面,还是着眼于对文化的敬重这一角度,我国民族音乐永远不会转变的是对爱、亲情、人性的关注,这是我国文化传承的根基所在,是绝对不允许任意改变的。

(四)传播范围的全球化趋势

全球一体化是当前的发展趋势,虽然民族性是民族音乐发展的根基与支撑力量,但是假若民族音乐没有突破国家的限制,获取的成就也就极其微小。因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竞争模式与世界靠拢,因此民族音乐局限于国内市场是无法获得持续性的发展的。从我国民族音乐这一角度看,要想在全球化浪潮中获得发展,首先第一点自身就要形成全球化思维模式。所以,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一定要积极跟进全球化的浪潮。在我国经济的飞速成长和世界一体化浪潮的推动之下,形成全球化思维模式,并且准确定位。

三、结语

由于全球化浪潮的推进,对于我国民族音乐来说,发展并非摒弃传统文化,最为关键的还在于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这样在世界文化共建与竞争之中保持自身优势。我国的民族音乐发展历程久远,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着眼于我国发展现状,意识我国民族音乐的价值型,继承发扬,并且促使其走向产业化道路。借助市场化,不仅仅能够继承发展优秀民族音乐,此外还能够获取极高的经济收益,将来我国民族音乐的市场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1]杨丽媪.女子十二乐坊的曲线市场路的“曲线”[J].中国商人,2004,(09).

[2]郑怀左.我国民乐创作的多元格局与国际化趋势[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6).

[3]裴雅勤.从音乐传播角度论女子十二乐坊的成功[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6,(03).

民族高中教师专业化成长之路摭谈 篇12

一、目前民族高中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发展存在的困惑

1. 教师素质偏低,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正常进行

由于各方面原因,民族高中学校教师素质总体偏低,观念落后,教法陈旧,不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学。尤其是近年来高中扩招,加上国家的民族政策,新进的年轻教师很多,这些年轻教师在大学里没有系统进行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有些甚至还在学以前陈旧的教学法、陈旧的教学理念,因此无法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尽管各级教育培训机构和学校都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新课程理念培训,但要想在短时间内达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要求是很艰难的。由于民族高中学校传统思想观念,使有些教师长期依赖于确定性、精确性、稳定不变的课程结构,长期习惯于学科课程一统天下,很大程度上丧失了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存在。而且教师知识结构不完整,教师流动频繁,整体素质往往较低。由于民族高中教师没有实现绩效工资,收入低、待遇差、工作环境差,而其它高级学校的扩招,为民族高中尤其是农村高中教师进城提供了机会,由此导致大量优秀教师流向了城市,使学校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2. 教师的新课程教学理念落后 ,影响新课程的深入实施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它要求教师必须尽快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践者和创造者。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民族高中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相对落后和单一,习惯于传统教学,传统的经验教学思想根深蒂固,对新课程的组织实施倍感困惑,课改更容易停留在形式上或教学的部分环节上,很容易“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如去年10月份,笔者去听一个刚进校年轻教师的数学课 :

案例一 :

1. 教师说明 :任教教师2010年从贵州大学毕业,上高一新课程数学课,两个班级,女教师。

2. 授课内容 :3.2.2函数的应用。

3. 授课过程 :

第一步 :复习函数概念及其相关知识 ;(用了10分钟)

第二步 :提出函数的函数应用,

(1)讲解例题1 :如人口问题增长,教师手捧书按照课本讲解,同时又在多媒体电脑显示屏显示与课本一样的例题,接着在黑板板书演算过程,但演算过程很粗浅,简单地讲了一下过程。

(2)讲解例题2 :桶装水销售问题。

(3)讲解例题3 :身高问题。

就这样一个接一个例题地讲,有时会叫学生一起回答问题,但没有个体参与,没有学生小组活动,也没有给学生时间思考。共用了20分钟 ;

第三步 :布置家庭作业,离下课还有8分钟,便要求学生先做在草稿纸上。然后便站在讲台上等下课。一节数学课就这样结束了。

反馈时, 当笔者把想法和建议告诉任课教师时,任课教师说 :这节函数的应用是不要求的,有些教师甚至不上。

反思 :

(1)该教师完全没有理解课堂教学的根本规律,不清楚课堂教学的基本程序和教学环节,更不用说新课程理念的渗透。

(2)该教师在课堂上自己带着学生学习,让学生完全处于教师的掌控之中,学生没有任何发言权,没有主动参与,无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实现新课程理念的渗透。

(3)教师缺乏时间概念,没有起码的教学应变常识和教学技能或技巧,当自己的教学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可以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可以设置一些问题或思考题或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该教师口口声声说这是函数应用课,不作要求,可以讲也可以不讲。但不管是要求还是不要求,我们都应该设计好这节课,不能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

3. 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薄弱,阻碍其自身专业化的发展。

长期以来,我们忽略了对民族高中教师尤其农村中学教师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一定意义上来说,目前绝大多数教师还只停留在只会照本宣科,很少有教师认为他们应该要从事教育研究,并且用研究的成果来改善自己的教学,在整体上缺乏创新意识,这样势必造成民族高中教师教育观念陈旧落后,总是用统一的模式来教育学生,排斥创新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习惯于课堂的“满堂灌”教学,使得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教师的创新意识薄弱,科研能力欠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自身专业化的发展。

如 :通过对我校教师开展科研能力进行调查发现,我校有专职教师160人,高级教师68人,其中经常发表论文或撰写论文获奖的教师仅占10%左右,参与课题或主持课题的教师仅占5%。从某种程度上可看出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对课堂教学反思能力较差。

4. 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和水平有限,难以真正达到新课程改革实施的目的

1975年,斯腾豪斯(Stenhouse)在《课程研究和发展导论》一书中明确提出了“教师即研究者”、“反思的实践者”的理念。他认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所有的课程研究和设计都应建立在课堂研究的基础上,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工作 ;教师应借着参与课程研究与发展而充分了解课程,掌握教材教法,然后才能在其教学过程中协助学生获得最有效的学习。本次高中课程改革要求“学校在保证开设好所有必修模块的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制定开设选修课程的规划,逐步开设丰富多彩的、高质量的选修课程。”高中教师在课程研制,尤其是在选修课程、校本课程的研制中大有作为。教师在课程设置和安排、课程内容的取舍、教材的编排和体例等方面的研究及看法,对课程建设是十分有益的。但作为民族高中教师一直以来都在按部就班进行教学,不但教材、课本等都是由上级部门派发,就连最起码的必要的一些教辅资料也都是由学校征订,教师完全没有自主进行教材或课程开发的能力,尤其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大量提倡校本教材开发的同时,教师素质跟不上,就很难使新课程改革深入开展下去。

二、民族高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及措施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了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课程的变革实际上是教师的变革,没有教师自身的主动适应与变化发展,课程变革是不可能实施和成功的。成功的课程改革一定要鼓励教师参与,教师不能游离于课程改革之外,只有教师认同课程改革理念,参与课程改革过程,在课程改革中学习和成长,担当起自己重要的责任,做课程改革的行动者,激起自下而上的课程改革,才能达到本次高中课程改革的预定目标。也只有当高中教师具备新课程实施所要求的知识与能力,新课程的理念和设计才可能落实到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在高中新课改中,民族高中教师更需要学习掌握新的教育要求及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与高中新课程同行,与新课改一起成长。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它要求教师必须尽快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践者和创造者。而教师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被忽略的问题,特别是农村民族高中教师,这导致有的教师从教数十载,其专业发展水平还只停留在入职后的初期水平。因此,只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开展科研改革,才能使课程改革扎实有效的开展。

1. 树立民族高中意识,培养民族精神,促进教师有效可持续发展

民族高中是学生的根基,是民族学生得以自豪的地方,我们不但要大胆树立民族高中这块牌子,更要把民族高中的办学理念更深入地渗透到各个方面,让民族学生在其中得到真实的体会,同时要让教师也能在其中得到发展,得到提升,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如果脱离了“民族“二字,我们就与普通高中没有区别,但同时不能停留在字面上的理解,更要理解和思索民族高中在新课改下如何走出发展的怪圈和同化,理性地办出民族高中特色,这一切成功需要教师来完成,所以民族高中教师的发展是我们要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让民族高中教师在学校得到更好地发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可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如外出培训、校本培训、主题式校本培训等各种活动,来加强对教师的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等民族精神教育,提高教师理解民族文化的能力,从而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如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民族节日聚会、民族服饰制作、民族工艺制作、民族歌曲、民族舞蹈等内容都可以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中,这样可提高教师对民族精神的理解和升华。

2. 转变教学观念,促进教师具备与高中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能力

高中新课程追求以学生发展为本,它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最大区别就是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了变化,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受体,而是自我导向的积极的知识的追求者。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存在,重视他们的需要、情感和认知水平,给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对话氛围,使师生双边积极参与、坦诚碰撞、交流沟通,让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学习,并在必要的时候进行适度的引导、指导、诱导、辅导和教导。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提出 :“教师有指导学生选课的责任,并与学生建立相对固定而长久的联系,为学生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修习计划提供指导和帮助”。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需要自主地探究问题。但是,这种自主不是天赋的,需要教师按照学生的实际要求,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对某些已有结论进行质疑,探究不同的结论,大胆创新,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在高中新课程的背景下,要敢于走下权威的讲坛,和学生一起求知,一起探索,一起研究,一起解决问题。在这种平等交流、商讨协作的伙伴关系中,需要师生融为一体,共对问题情境,共赴教学目标。另一方面,需要教师相互之间理智判断,善于沟通,密切合作,提供支持,启迪灵感,共享智慧,减轻负担,共同发展。高中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和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注重体验和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形成科学态度,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这就要求高中教师具有综合评价能力,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变一元评价为多元评价,变量化评价为质性评价,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

措施 :教师研讨理解新课程标准——进行网上视频新课程培训和课堂实录学习—找到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切入点——决战课堂教学——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同课异构——小组合作交流——形成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撰写反思日记、案例分析、博客等。

3. 使民族高中教师主动参与教育教学研究,促进教师具备与高中新课程相适应的课程能力

高中新课程鼓励教师成为批判地、系统地考察自己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者,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课堂和改善自己的教育实践。这种教育教学研究,既是教师职业自主性的表现,同时也能不断促进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而民族高中教师若要承担研究者的角色,除了需要掌握必要的研究技能之外,还要培养起研究的性向和责任感,通过切实不断地质疑、追问实践,完成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背景下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建构和改革。

与高中新课程相适应,民族高中教师应更当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课程能力。一是课程设计、课程整合和课程开发能力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要求教师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有的余地加大,作为民族高中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把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风俗习惯、民族知识等编入校本教材之中,让学生能在国家课程的指导下了解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内容等。当然,民族高中教师要能够通过教育教学研究在自己的教学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措施 :开展小课题研究——校本教材开发(民族文化类、民族艺术类、民族历史类等)——课程能力研究(如何编制校本教材、编制校本教材的指导思想、目的、方法、途径及内容)——以每一个校本教材为模块进行主题式校本研究。

4、形成先进的教学理念,促进教师具备与高中新课程相适应的自我反思能力

教师能否通过反思,从众多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策略中选择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道路,在整体上构建起一个多元化的课程文化氛围,是高中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最终决定因素。它要求教师把自身教学活动的内容、形式、过程、结果等等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反思是教师之所以成为专业化教师的核心所在,是教师自我适应与发展的核心手段。正如美国学者波斯纳(Posner)所认为的 :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研究发现,教师在取得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成功,达到一定的高度之后,很容易出现停滞性的“高原反应”,也就是目前我们所谓的“教师职业倦怠”。只有不断反思自我,才能突破高原反应,再上一层楼。反思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是自我反思。可以通过反思日记、录音录像、他人对自己教学的感受、他人的教学经验等方式进行。二是与他人就共同性问题进行合作性反思。三是结合读书了解最新的教学理论前沿,从而更好地使自己的反思有效,因为反思不仅要求具有开放的、全心全意的投入心态,同时还需要有一个合作、协调、信任的环境,如教学研讨会、教学观摩等。这两种反思是相互交叉、重叠和关联的。通过这样彻底而全面的反思,使教师们摆脱一些职业的惰性和局限,找到行动的方法和方向,成为充满自觉意识和创造活力的群体。

措施 :研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杂志、报纸,尤其是与本学科相关的最新杂志,了解教育教学教改最前沿的发展方向,通过理论指导来结合自己的教学,达到反思的目的,更要每年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或理想,以克服本身的职业倦怠,从而更加促进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上一篇:SARS下一篇:生产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