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麻的解放之路(精选4篇)
大麻的解放之路 篇1
题记:在中国幕墙的发展长河中, 记载着一个无法被忘记的名字:这是中国幕墙史无法跳过的篇章, 这是中国幕墙业无法被取代的标杆。她书写在金茂大厦、东方明珠这些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上;她跨越北京、上海, 走过大半个中国, 并走向国际市场。她拥有壮志凌云的无限豪情。30年来, 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和丰碑, 她代表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幕墙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她就是武汉凌云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凌云公司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 公司总部占地75万平方米, 拥有总资产6亿元, 管理人员700多名, 获得国家建设部颁发的“建筑幕墙工程专业承包壹级”、“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专业承包壹级”、“金属门窗工程专业承包壹级”、“建筑幕墙专项工程设计甲级”、“建筑装饰专项工程设计甲级”等资质证书, 是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副会长和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会长单位。
思想解放从来都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也是任何工作不断进步的动力。中国30年前的第一次解放思想是真理标准的大论战, 树立了“实事求是”的务实路线, 迅速扭转中国经济濒临崩溃的困境;16年前的第二次解放思想, 是邓小平南巡讲话“发展是硬道理”论断, 对凡事问姓“社”姓“资”的思想束缚的解放, 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 促成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实体。我国改革开放30年, 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以思想解放推动改革开放, 以思想解放推动方方面面的工作。
凌云的发展也是如此。从1974年建厂的一穷二白, 到1985年发不出工资的困境, 再到今天现代化大厂房鳞次栉比, 成为幕墙门窗行业的排头兵, 总资产由1000多万元增加到20多亿元, 销售收入由300多万元增加到10多亿元, 利税总额由30多万元增加到1亿多元……
这些实践证明, 凌云的每一次突破和进步, 莫不得益于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可以说, 没有思想的解放、观念的创新, 就没有凌云的今天。
一、转变身份, 门窗幕墙艰难起步
凌云公司的前身是1974年6月创建的航空装备修理企业, 当时400多名创业者怀着对中国航修事业的热爱和对国防事业的赤诚来到武汉, 在一无图纸、二无设备、三无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 在一片芦苇荡里顶着酷暑、冒着严寒边基建、边生产、很快形成了某型飞机的修理能力。
上世纪80年代中期, 随着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 中国进行百万大裁军。工厂在修产品已被淘汰, 上级又完全没有下达新的生产任务, 硕大的厂房里空空如也, 冷冷清清, 封存的设备上堆积着灰尘, 1000多号人立刻陷入没活干、没工资发的困境。
在逆境和困境中, 只有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才有出路。在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前, 凌云人没有退缩, 厂领导带领全厂员工勇敢地站在改革的第一线, 提出了“一吃饭、二开发、三建设”的方针, 号召大家团结一心, 以车间支部为单位生产自救找活路, 推墙入海闯市场。
思想解放了, 思路就开阔了。在厂党委的带领下, 职工们全体出动, 很快就收集到300多条信息。经筛选后, 各单位自筹资金, 自找出路, 纷纷干起了以前从未干过的液压四通阀、落地灯、铝合金货柜、铝合金门窗制作安装, 上至厂长书记、下至普通机关职员的全体机关干部深更半夜到汉正街搬运铝合金货柜, 有的车间甚至种起了蘑菇、为其他单位开挖排水沟……自救措施很快就解决了发工资问题, 稳定了人心。铝合金门窗生产线的同志们拉起板车装型材, 餐风露宿做项目, 承接了汉口饭店、武汉市政府新大楼、民众乐园改造、岳阳造纸厂等多项工程。1986年, 首次承接了超百万元的工程项目——梨园医院医疗大楼, 创造了惊人的业绩, 成功地走上了二次创业之路。
1985年, 标高311.4米, 当时号称“亚洲桅杆”的武汉电视塔在龟山拔地而起;然而, 外幕墙装修成了当时的最大难题。一是外形复杂、面积大, 抗风和防渗水要求高, 国内没有成熟的技术, 干不了;二是高空作业, 风险太大, 不敢干。无奈之下, 市政府没有经过招投标就直接找到凌云。公司领导敏锐地意识到机会来了。他们迅疾把飞机结构技术人员召集起来, 进行可行性分析, 并很快达成一致意见:幕墙为铝合金薄壁结构, 与飞机蒙皮铆接技术相近, 完全可以干!
工程合同虽然只有40多万元, 但对凌云的发展影响巨大。随后, 公司抽调精兵强将到实地测绘, 借助航空气密铆接技术设计施工方案、进行抗风和受力分析计算, 大家“吊着绳子干活 (安全带) , 就着风雪吃饭 (送饭上塔) ”, 干得是有板有眼……几个月的苦干巧干, 神州大地上第一颗“银星”在凌云人的托举中升上了蓝天。
巍巍高塔耸立在龟山之巅, 延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向南, 与蛇山历史名胜黄鹤楼隔江相望, 成了武汉这个九省通衢大都市的最新名片, 也成了凌云一块最有说服力的“活广告”。
一鸣惊人的开山之作, 大大增强了凌云人面向市场, 进军高塔幕墙装修的信心和决心。
二、更新观念, 中国塔王快速成长
在顺境和坦途中, 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才有更大的发展。面对基本稳定下来的局面, 厂党委及时提出了“变分散经营为集中经营, 变多路出击为重点发展, 变下达经济指标为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改革方案, 把“干部能上能下, 员工能进能出, 报酬能高能低, 机构能撤能立”的“四能”机制变成了全体员工共同认可的规则和自觉行动, 响亮地喊出了“改革、自强、奉献”的企业精神, 全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深化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干部任免变任命制为投标竞选答辩后招聘制, 员工上岗变领导要我干为双向选择我要自觉干, 干部员工报酬变按级拿钱为按劳、按业绩取酬, 机关机构变因人设事为因事设人、而且要尽量归并机构。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极大地焕发了干部员工的工作激情和干劲, 人心齐、泰山移, 凌云不仅迅速摆脱了亏损的困境, 而且迈进了致富的门槛, 从管理体制、经济实力、人力资源、技术实力等方面初步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凌云企业文化也开始逐步形成。
1988年秋, 京西八一湖畔的翠微烟雨中, 第11届亚运会重点配套工程——中央广播电视塔主体工程竣工。与此同时, 幕墙工程公开招标的帷幕拉开, 国内十几家公司蜂拥而至。凭借执著的精神、不断完善的方案感动了“上帝”——凌云夺标了!
翌年5月, 白云黄鹤之乡的近百名建设者誓师北上, 载着全体职工的信任和期待, 登上了塔楼。安装板块由最初的每天一两块, 增加到最后的一天10多块——工程进度艰难而有序地向前推进。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 他们焊上了1392个转接点, 制作拧上了73000个螺杆, 让总重量约300多吨、总面积达5400平方米的612块幕墙板块, 相当于14层楼房高的空中楼阁, 服服帖帖地装点在210米到256米的高墙上, 而且合丝合缝, 总误差仅3毫米, 打破了外国人所谓“中国人绝对做不了高塔幕墙”的预言, 标志着凌云全面开拓国内电视塔幕墙装饰领域。
1993年, 代表中国国际大都市形象的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开工建设。该塔高468米, 仅次于多伦多塔和莫斯科塔, 被誉为“亚洲第一塔”, 担当着广播电视转播、空中旅馆等通讯和旅游观光任务。
在这个举世瞩目的标志性幕墙工程招标中, 只有凌云公司一家中国内地公司入围。凌云人在黄浦江畔和美国、德国、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际著名幕墙公司论伯仲、争高低, 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凌云人率先攻克了异形双曲面幕墙的尖端技术, 以雄厚的实力、精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和诚信的作风一举中标。该项目在引进的基础上开发出新型“工”字型材幕墙节点, 使公司幕墙技术得到较大提高, 加工制作工艺进一步优化, 施工安装工艺进一步成熟, 引导了中国幕墙产品向工厂化加工的方向发展。
截至目前, 公司已成功承建了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南京、成都、青岛、石家庄、佛山、澳门等地19座高塔幕墙工程, 在国内高塔装修领域基本上形成了垄断地位, 被行业界誉为“中国塔王”。
三、全面创新, 凌云幕墙稳健发展
90年代中期, 凌云人认真分析市场, 敏锐觉察到幕墙行业的竞争由区域市场占有率的竞争、规模的竞争、价格的竞争最终转化为技术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他们坚持“以人为本, 以诚取信, 以质取胜, 以新争天下”的经营宗旨, 不断否定自我, 超越自我, 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 提出了“打造科技型跨国企业集团”的口号, 从此, 凌云在幕墙领域高歌猛进、阔步向前。
1995年, 他们投资建成了国内一流的CNC加工中心、CAD设计中心、幕墙检测中心和氟碳喷涂生产线, 使公司成为国内第一家可以独立生产国际新型单元式幕墙的企业, 成功地实现了由工地现场人工拼装向基地流水线作业的转变。
1996年, 与美国哈蒙公司、韩国现代公司同时展开合作, 消化吸收单元式幕墙技术, 并承接了第一个由中国人独立设计、加工、组装和安装的单元式幕墙工程——宁波华联商厦幕墙工程, 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中国单元式幕墙技术从此诞生, 使中国幕墙产品向工厂化加工的发展趋势变为技术和管理的成熟。同年, 取得了槽型预埋件、三维转接件等相关的专利。
1998年, 与德国嘉特纳公司在上海金茂大厦工程中合作, 共同探索超高层建筑幕墙的设计、加工、组装和安装技术, 成功完成了这个高度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建筑幕墙工程。
1999年, 研制出钢铝结合、超大超重单元式石材板块幕墙, 并在公司第一个合同额超亿元幕墙工程——中国人寿大厦中成功应用。同年, 公司承接了澳门观光塔幕墙工程。
2000年, 公司承接了第一个由中国人自主设计、加工、组装和安装的节能型单元式幕墙——北京国家电力调度中心幕墙工程, 其节能技术的完整性超过了外国人在中国承建的其它工程, 标志着公司幕墙技术进入新型节能、环保的发展阶段。
2001年, 公司开发出世界首例钢索柔性连接玻璃板块幕墙, 成功进入美国建筑幕墙市场, 在美国匹兹堡会展中心工程上实现了建筑师的奇特构想, 打破了幕墙技术的常规, 填补了世界空白。
2001~2002年, 公司又取得了“幕墙板块安装发射车”等几项国家专利, 标志着公司在工艺装备和吊运安装技术上继续领先。
2002年3月, 公司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建立了双层幕墙试验站, 并开发出双层呼吸式幕墙, 成功应用到凌云电子大厦幕墙工程中。
2003年7月, 公司继完成了第二个双层呼吸式幕墙工程——扬州牧羊技术中心大楼后, 又承接了南京中国人寿广场双层呼吸式幕墙工程。
2003年8月, 公司承接了中国第一个大型陶土板幕墙工程——天津金融服务区幕墙工程。
2004年, 公司承接了北京公馆双层呼吸式玻璃幕墙工程。这是当前中国合同额最大、技术含量高、社会影响深远的一个工程。它标志着凌云在幕墙技术领域继续处于国内行业的领先水平, 标志着中国建筑幕墙技术又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再次打破了中国幕墙领域高技术、高档次产品被外国公司垄断的局面。
……
凌云始终瞄准国际幕墙前沿技术, 占据技术制高点。材料上, 由最初的铝幕墙到玻璃幕墙、石材幕墙;性能上, 由一般幕墙到节能幕墙、智能幕墙;结构上, 由明框幕墙到半隐框幕墙、全隐框幕墙;技术上, 由框架式到单元式、点式……不断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 每年都有几项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 做到生产一代、开发一代、研制一代, 在国内同行业中始终保持和占据着领先地位。公司每年举办“凌云技术周活动”, 每年安排大量技术人员参加展览会、国内外讲座、培训和技术交流活动, 重奖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创新促进了凌云公司的长足进步, 共取得33项国家专利, 其中包括5项施工专利, 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据专家测算, 凌云的新产品产值率超过62%, 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48%, 大大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凌云的领导者还深刻地认识到, 仅有技术创新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在市场中竞争的需要, 只有不断全面推进企业的创新机制, 企业才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公司出台一系列鼓励创新的政策, 对于学有所长、有突出贡献的技术尖子实行“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报酬政策、并优先选购住房、优先选送出国培训、优先解决家属调动和子女就业。公司先后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00多名, 不断为公司注入了新鲜血液。
四、厚积薄发, 全面开拓国际市场
改革, 改到深处是文化。企业发展到最高境界是企业独特的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竞争对手买不走、偷不去、学不到的竞争力。
凌云幕墙历经二十多年而不衰, 形成了比较先进的文化和理念, 如:“五个永远”的经营理念, “1%的希望做100%的努力”的竞争理念, “企业最好的时候也就是危机开始的时候”的生存理念, “有情的领导, 无情的管理, 绝情的制度”的管理理念, “我们的品牌是用户最大的享受”的品牌理念, “敢为天下先, 勇于争一流”的市场理念, “干一个工程, 树一块牌子, 占一片市场, 交一批朋友, 锻炼一支队伍”的施工理念, “追求用户最大满意度”的售后服务理念, “否定自我, 超越自我”的创新理念, “两论、两不唯”的用人理念等等。这些才是凌云真正的特点, 真正的优势, 真正的法宝。
通过20年的发展壮大, 凌云幕墙已成为国内、国际知名品牌, 他们走出国门, 展开国际合作并打入国际市场, 承建了多项由美国SOM、KPF、RATKL、德国GMP、日本日建设计进行建筑设计的工程, 先后和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著名幕墙公司进行合作。1999年澳门回归前夕, 凌云人凭借18座设计、制作、安装高塔的经验和先进的幕墙技术, 一举中标澳门观光塔幕墙工程, 实现了跨国承包的第一步;2000年底在美国宾夕法尼亚洲匹茨堡会展中心工程招标, 武汉凌云公司奋战数轮, 频频击败所有美国对手而中标, 并经过四个月的努力, 开发出世界首例钢索式柔性连接板块幕墙 (取得国家专利) , 实现了建筑师的奇特构想, 打破了国内幕墙技术的常规构想, 填补了世界空白, 令美国幕墙同行都为之震惊, 该工程是我国幕墙企业在西方发达国家承建的第一座高档幕墙工程。公司研制的金属及玻璃幕墙产品获亚太地区博览会金奖, 单元板块幕墙、节能门窗被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法国科技质量监督评价委员会列为“高质量科技产品”、“向欧盟市场推荐产品”, 并率先在行业内通过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认证。
2005年以来, 公司加快了开拓国际市场的力度, 开放了总部的荣誉陈列室, 推出了新广告册、中英文网站和宣传片, 取得了对外贸易经营权、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经营权。
2006年元月, 冰岛雷克雅未克大酒店项目邀请我司投标, 公司领导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极好的机遇, 作为第一个由公司自身进行运作的境外项目, 工程不复杂、合同额不大、风险比较小, 特别适合积累海外工程的经验。因此全力支持此项目投标, 公司对投标过程中每一个细节和每一步进展都亲自把关, 最后经过三轮竟标, 淘汰了拉托维亚公司和远大, 一举中标。
以此项目为起点, 开辟冰岛、科威特、迪拜等市场, 从冰岛雷克亚未克大酒店合同额几百万元, 到科威特阿拉亚大厦合同额几千万元, 到迪拜劳力士大厦、冰岛歌剧院合同额双双超过一亿元, 再到科威特哈马拉大厦楼高75层、合同额近4亿元, 捷报频传, 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凌云公司已经承接国外工程合同10多个, 合同总额已逾10亿元。
经过20多年的励精图治和不懈奋斗, 凌云公司赢得了客户的尊重、行业的肯定和社会的认可。截止2008年, 共有28项参建的工程荣获中国建筑业最高奖——鲁班奖, 取得了30多项国家专利, 参加了《建筑幕墙》、《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等20余项国家、行业标准的制订和编审工作。
时光流逝, 岁月如梭。凌云人不断前进的脚印是从优秀到卓越, 基业长青。30多年以来, 凌云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创造了中国幕墙一个又一个第一;10年以来, 凌云公司从专到精、从精到强, 创造了中国幕墙一个又一个奇迹;5年以来, 凌云公司从风雨到彩虹、从国内到国外, 创造了中国幕墙一个又一个丰碑。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凌云人正在从新的起点踏上新的征程, 在新的征程创造新的业绩, 用新的业绩成就新的辉煌, 以新的辉煌放飞新的梦想!
以《厨房》为例浅谈女性解放之路 篇2
一、逃离:对传统女性角色的解构与颠覆
人类从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后,男性凭借身体力量的优势,创造出了更大的价值,对人类历史的进步做出了比女性更大的贡献。相应地,男性的地位也都要高于女性。由此,家庭分工开始出现,传统女性的角色逐渐形成,她们更多地将自己禁锢在家庭之中,相夫教子。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近些年来,这种传统的家庭结构模式被逐渐推翻,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家庭、走向社会,并取得了甚至男性都不曾取得的骄人成绩,以此对传统的性别角色提出质疑和挑战。
小说中的枝子,便是这些新女性中的一员。她曾经是一位典型的传统女性,厨房是她的港湾。但久而久之,这种平淡如水的日子让她厌烦,“她受够了!实在是受够了!”作为一个新时代的知识女性,作为名牌大学毕业的精英,她不愿意自己的梦想被柴米油盐腐蚀殆尽,她渴望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以一个独立自由的个体,去做出一份自己引以为豪的事业,成就一个全新的自己。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果真她义无反顾,抛雏别夫,逃离围城,走了。”
枝子身上所展现出来的,是对于几千年来一直存在的传统女性角色的一种颠覆与反叛。在传统家庭模式下,男性在家中居于核心地位,而女性作为一种边缘化的存在,她的价值更多地被囿于厨房中。有束缚就会有反抗,早在五四运动时期,妇女解放的口号便响彻了全中国。近一个世纪以后,这场运动仍没有结束,以枝子为代表的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新时代女性,她们迫切渴望走向社会,追求多年以来被压抑的个性独立与解放。在挣脱家庭的束缚之后,这批新时代女性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事业中,虽然成就有大小之分,但毕竟她们用自身的行动宣告了旧有的传统性别模式被打破,传统的女性意识被解构,新时代的新女性正在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适应甚至改变这个世界。
二、徘徊: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重重
上文已经提到过,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新女性开始苏醒,她们逃离厨房、走向社会。暂且不说这些人中有成有败有平庸,即便是那些成功的女性,她们在登上巅峰之后是否得到了她们真正想要的东西呢?在对乏味的婚姻生活厌倦之后,徐坤笔下的枝子毅然决然逃离婚姻的围城,投身于浩浩荡荡的商海中。不得不说枝子是幸运的,在经过一番努力后,她成功了。但这成功的背后,有算计,有强颜欢笑,有尔虞我诈,有或明或暗、防不掉也躲不开的性骚扰和准性骚扰。成功是别人眼中的,辛酸却是自己心里的。
置身于男性主宰的领域里,要想获得成功,就要遵守这里的游戏规则。在这里,男性不仅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而且他们按照有利于男性统治的原则来制定规则,掌握着话语权。被剥夺话语权的女性,她们唯一能够做的只能是适应。从传统家庭逃到社会广阔天地中的女性,会发现这片天地仍是被男权所主宰,只是空间与范围发生了变化而已,而女性被挤占的生存空间与被剥夺的话语权的本质没有变。理想并没有想象般美好,此时,疲于奔波的她们开始想念家中的温馨。
抛夫弃子毅然离开家庭的枝子,当她取得所谓的成功之后回头看,才发现自己曾经抛弃的却是现在最渴望得到的,她曾经一心想要追求的,却是自己最厌恶的。理想与现实发生了碰撞,如何平衡好事业与家庭的关系,该怎样去取舍,的确需要一番痛苦的思想挣扎。一方面是这些女强人们高处不胜寒的孤寂需要家庭温暖的抚慰,另一方面是历经风雨之后的自尊与骄傲又不能完全让她们彻底地回归到传统家庭中去。重重压力之下,她们在事业与家庭的边缘犹豫着、徘徊着。
三、回归:精神与心理上对男性的依赖
吃遍山珍海味之后的枝子才发现家里餐桌上的菜才是最美味的,家里的饭桌上没有觥筹交错中的尔虞我诈,有的只是五谷杂粮中蕴含的平凡与温暖,枝子最终选择回归到传统家庭中去。在小说的进展中,不难发现枝子身上深刻的传统印记。她喜欢松泽——那个身子、手、脚都长长大大的男人,而这正是传统审美观的体现。在传统的意识里面,男性在身体上就应该高大魁梧,这样才会给女性带来安全感,此时的枝子,其实在寻求一种庇护 ;当然,她为了这个男人,也可以放下骄傲像一个主妇一样去厨房煮饭烧菜。不难看出,挣脱家庭牢笼并取得事业成功的枝子,在经济地位上实现了独立,但是在精神和心理上对男性还有着强烈的依赖。
作为传统文化心理的一部分,这种依赖由来已久并且已经根深蒂固。虽然有许多人企图改变这种局面,但它已经深深的内化于人的思想中,人们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无不体现着传统文化心理的印记。实现经济独立并取得事业成功的枝子,到头来还是希望回到厨房,系上围裙,做一位温柔的贤妻良母,为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准备每一顿饭。此时在枝子身上,更多地体现出了传统女性安于平淡、为了家庭牺牲一切的心理。
“爱上一个人,组成一个家,共同拥有一个厨房,这就是她目前的心愿。”但是她的这个看似简单的心愿却无法实现,因为她爱上的并想与之组建家庭的人是艺术家松泽。一方面,枝子作为松泽的老板,她最先喜欢上的是松泽画风里的野性与灵活,枝子周围是被现代文明过度异化了的世俗的人,这种反差使艺术家松泽轻易地就能捕获女老板的芳心 ;枝子爱上了自己的经营品,这本来就不是传统家庭模式中的爱,并且枝子想得到爱的方式也让她的理想爱情注定失败——她想通过性来得到艺术家松泽的爱,爱的本身与方式之间也就产生了矛盾。另一方面,从松泽的角度上来说,他只是把枝子当做自己的投资人,他对枝子的迎合只是逢场作戏,当他发现女老板的认真态度时,这位聪明的艺术家巧妙地与之周旋并成功脱身 ;松泽不想承担任何的责任,“家庭责任也好,社会义务也罢,能躲的就躲,能逃的就逃,能推脱的就推脱”,想要与这样一位不负责任的艺术家组成一个传统的家庭,无异于痴人说梦。归根到底,是枝子对于家庭的热切渴望与松泽对于家庭的避之不及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是依赖与反依赖的对立。
小说的结局也是在情理之中,早已经明白女老板用意的松泽适时恰当的结束了这场游戏。原本胜券在握的枝子反被松泽玩弄于股掌之中,这一切对她来说有些始料未及,但毕竟久经商场,聪明的女老板优雅地转身,仿佛也是在玩一场游戏,这是对自尊与自信的最后保全。枝子回归家庭的理想破灭了,她所有的期望都变成了一袋垃圾,被原封不动的带回,她所设想的理想家庭,再也回不去。
大麻的解放之路 篇3
思想解放从来都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也是任何工作不断进步的动力。中国30年前的第一次解放思想是真理标准的大论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对毛泽东指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解放, 树立“实事求是”的务实路线, 迅速扭转了中国经济濒临崩溃的困境;16年前的第二次解放思想, 是在1992年春天, 邓小平南巡讲话“发展是硬道理”的论断, 是对凡事问姓“社”姓“资”的思想束缚的解放, 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 促成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实体。我国改革开放30年, 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以思想解放推动改革开放, 以思想解放推动方方面面的工作。
凌云的发展也是如此。从1974年建厂的一穷二白, 到1985年发不出工资的困境, 再到今天现代化大厂房鳞次栉比, 成为门窗幕墙行业的排头兵, 总资产由1000多万元增加到20多亿元, 销售收入由300多万元增加到10多亿元, 利税总额由30多万元增加到1亿多元……
这些实践证明, 凌云的每一次突破和进步, 莫不得益于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可以说, 没有思想的解放、观念的创新, 就没有凌云的今天。
转变身份, 门窗幕墙艰难起步
凌云公司的前身是1974年6月创建的航空装备修理企业, 当时400多名创业者怀着对中国航修事业的热爱和对国防事业的赤诚来到武汉, 在一无图纸、二无设备、三无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 在一片芦苇荡里顶着酷暑、冒着严寒边基建、边生产, 很快形成了某型飞机的修理能力。
上世纪80年代中期, 随着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 中国进行百万大裁军。工厂在修产品已被淘汰, 上级又完全没有下达新的生产任务, 硕大的厂房里空空如也, 冷冷清清, 封存的设备上堆积着灰尘, 1000多号人立刻陷入没活干、没工资发的困境。更为严重的是, 由于遗留下的产品投资失误产生了当时可以说是巨额的亏损, 一时间黑云压城, 人心散了, 凌云面临着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生产军品向生产民品、由军人身份向职工身份转变、由盈利变为巨额亏损的严峻挑战。
在逆境和困境中, 只有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才有出路。在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前, 凌云人没有退缩, 而是唱着“不靠天, 不靠地, 全靠自己救自己”的国际歌、“不怕苦、不怕累、艰苦奋斗”的创业歌和“学英模、顾大局、不计报酬”的奉献歌开始第二次创业。当时的厂领导带领全厂员工勇敢地站在改革的第一线, 提出了“一吃饭、二开发、三建设”的方针, 号召大家团结一心, 以车间支部为单位生产自救找活路, 推墙入海闯市场。
凌云人在经历了短暂的彷徨后勇敢地迈出了思想解放的第一步。要想融入市场, 就必须冲破传统的思想观念, 打破等上级、靠厂长、要活干, 不怕穷只怕不均, 只会伸手不会动手、端着铁饭碗吃大锅饭等观念障碍, 变找厂长为找市场, 打破铁饭碗、搬掉铁交椅。
思想解放了, 思路就开阔了。在厂党委的带领下, 职工们全体出动, 很快就收集到300多条信息。经筛选后, 各单位自筹资金, 自找出路, 纷纷干起了以前从未干过的液压四通阀、落地灯、铝合金货柜、铝合金门窗制作安装, 上至厂长书记、下至普通机关职员的全体机关干部深更半夜到汉正街搬运铝合金货柜, 有的车间甚至种起了蘑菇、为其他单位开挖排水沟……自救措施很快就解决了发工资问题, 稳定了人心。铝合金门窗生产线的同志们拉起板车装型材, 餐风露宿做项目, 承接了汉口饭店、武汉市政府新大楼、民众乐园改造、岳阳造纸厂等多项工程。1986年, 首次承接了超百万元的工程项目———梨园医院医疗大楼, 创造了惊人的业绩, 成功地走上了二次创业之路。
1985年, 标高311.4米, 当时号称“亚洲桅杆”的武汉电视塔在龟山拔地而起;然而, 外幕墙装修成了当时的最大难题。一是外形复杂、面积大, 抗风和防渗水要求高, 国内没有成熟的技术, 干不了;二是高空作业, 风险太大, 不敢干。无奈之下, 市政府没有经过招投标就直接找到凌云。公司领导敏锐地意识到机会来了。他们迅疾把飞机结构技术人员召集起来, 进行可行性分析, 并很快达成一致意见:幕墙为铝合金薄壁结构, 与飞机蒙皮铆接技术相近, 完全可以干!
工程合同虽然只有40多万元, 但对凌云的发展影响巨大。随后, 公司抽调精兵强将到实地测绘, 借助航空气密铆接技术设计施工方案, 进行抗风和受力分析计算, 大家“吊着绳子干活 (安全带) , 就着风雪吃饭 (送饭上塔) ”, 干得有板有眼……几个月的苦干巧干, 神州大地上第一颗“银星”在凌云人的托举中升上了蓝天。
巍巍高塔耸立在龟山之巅, 延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向南, 与蛇山历史名胜黄鹤楼隔江相望, 成了武汉这个九省通衢大都市的最新名片, 也成了凌云一块最有说服力的“活广告”。
一鸣惊人的开山之作, 大大增强了凌云人面向市场, 进军高塔幕墙装修的信心和决心。
更新观念, 中国塔王快速成长
在顺境和坦途中, 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才有更大的发展。面对基本稳定下来的局面, 厂党委及时提出了“变分散经营为集中经营, 变多路出击为重点发展, 变下达经济指标为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改革方案, 把“干部能上能下, 员工能进能出, 报酬能高能低, 机构能撤能立”的“四能”机制变成了全体员工共同认可的规则和自觉行动, 响亮地喊出了“改革、自强、奉献”的企业精神, 全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深化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干部任免变任命制为投标竞选答辩后招聘制, 员工上岗变领导要我干为双向选择我要自觉干, 干部员工报酬变按级拿钱为按劳、按业绩取酬, 机关机构变因人设事为因事设人、而且要尽量归并机构。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极大地焕发了干部员工的工作激情和干劲, 人心齐、泰山移, 凌云不仅迅速摆脱了亏损的困境, 而且迈进了致富的门槛, 从管理体制、经济实力、人力资源、技术实力等方面初步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凌云企业文化也开始逐步形成。
1988年秋, 京西八一湖畔的翠微烟雨中, 第11届亚运会重点配套工程———中央广播电视塔主体工程竣工。与此同时, 幕墙工程公开招标的帷幕拉开, 国内十几家公司蜂拥而至, 凌云也挤了进去。
竞标战斗三起三落, 风起云涌。有人被“折腾”得受不了, 开始打退堂鼓, 说这个工程太敏感、风险太大, 而且利润空间已杀得差不多了, 即使拿下也是吃力不讨好, 甚至稍有闪失就会给刚刚爬出谷底的工厂当头一棒。公司党委却态度坚决:没有高难险, 哪能体现出凌云壮志!中央电视塔受关注程度高, 正是凌云扬名的好机会!
一声号令, 把大家的激情重新调动了起来。他们发扬有1%的希望, 做100%努力的进取精神, 九上北京, 跑破了鞋子磨烂了嘴。执著的精神、不断完善的方案感动了“上帝”———凌云夺标了!
翌年5月, 白云黄鹤之乡的近百名建设者誓师北上, 载着全体职工的信任和期待, 登上了塔楼。安装板块由最初的每天一两块, 增加到最后的一天10多块———工程进度艰难而有序地向前推进。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 他们焊上了1392个转接点, 制作拧上了73000个螺杆, 让总重量约300多吨、总面积达5400平方米的612块幕墙板块, 相当于14层楼房高的空中楼阁, 服服帖帖地装点在210米到256米的高墙上, 而且合丝合缝, 总误差仅3毫米, 打破了外国人所谓“中国人绝对做不了高塔幕墙”的预言, 标志着凌云全面开拓国内电视塔幕墙装饰领域。。
1993年, 代表中国国际大都市形象的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开工建设。坐落于黄浦江东岸的上海广播电视塔———“东方明珠”, 由富有寓意的三根擎天柱托起, 上下两个大彩球, 其间镶嵌了9个大小不等、高低错落的小球, 表现了“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文化意境。该塔高468米, 仅次于多伦多塔和莫斯科塔, 被誉为“亚洲第一塔”, 担当着广播电视转播、空中旅馆等通讯和旅游观光任务。
在这个举世瞩目的标志性幕墙工程招标中, 只有凌云公司一家中国公司入围。凌云人在黄浦江畔和美国、德国、新加坡、香港等国际著名幕墙公司论伯仲、争高低, 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凌云人率先攻克了异形双曲面幕墙的尖端技术, 以雄厚的实力、精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和诚信的作风一举中标。该项目在引进的基础上开发出新型“工”字型材幕墙节点, 使公司幕墙技术得到较大提高, 加工制作工艺进一步优化, 施工安装工艺进一步成熟, 引导了中国幕墙产品向工厂化加工的方向发展。
截止目前, 公司已成功承建了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南京、成都、青岛、石家庄、佛山、澳门等地19座高塔幕墙工程, 在国内高塔装修领域基本上形成了垄断地位, 被行业界誉为“中国塔王”。
全面创新, 凌云幕墙稳健发展
思想决定行动, 行动成就发展!有什么样的思想, 就有什么样的发展;眼光有多远, 发展之路就有多宽。凌云的发展还得益于它始终坚持“不干则已, 要干就要争一流”的魄力和创新精神。她的发展代表了一个产业发展的历程, 它的发展融入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主旋律。
90年代中期, 凌云人认真分析市场, 敏锐觉察到幕墙行业的竞争由区域市场占有率的竞争、规模的竞争、价格的竞争最终转化为技术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他们坚持“以人为本, 以诚取信, 以质取胜, 以新争天下”的经营宗旨, 不断否定自我, 超越自我, 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 提出了“打造科技型跨国企业集团”的口号, 从此, 凌云在幕墙领域高歌猛进、阔步向前。
1995年, 他们投资建成了国内一流的CNC加工中心、CAD设计中心、幕墙检测中心和氟碳喷涂生产线, 使公司成为国内第一家可以独立生产国际新型单元式幕墙的企业, 成功地实现了由工地现场人工拼装向基地流水线作业的转变。
1996年, 与美国哈蒙公司、韩国现代公司同时展开合作, 消化吸收单元式幕墙技术, 并承接了第一个由中国人独立设计、加工、组装和安装的单元式幕墙工程———宁波华联商厦幕墙工程, 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中国单元式幕墙技术从此诞生, 使中国幕墙产品向工厂化加工的发展趋势变为技术和管理的成熟。同年, 取得了槽型预埋件、三维转接件等相关的专利。
1998年, 与德国嘉特纳公司在上海金茂大厦工程中合作, 共同探索超高层建筑幕墙的设计、加工、组装和安装技术, 成功完成了这个高度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建筑幕墙工程。
1999年, 研制出钢铝结合、超大超重单元式石材板块幕墙, 并在公司第一个合同额超亿元幕墙工程———中国人寿大厦中成功应用。同年, 公司承接了澳门观光塔幕墙工程。
2000年, 公司承接了第一个由中国人自主设计、加工、组装和安装的节能型单元式幕墙———北京国家电力调度中心幕墙工程, 其节能技术的完整性超过了外国人在中国承建的其它工程, 标志着公司幕墙技术进入新型节能、环保的发展阶段。
2001年, 公司开发出世界首例钢索柔性连接玻璃板块幕墙, 成功进入美国建筑幕墙市场, 在美国匹兹堡会展中心工程上实现了建筑师的奇特构想, 打破了幕墙技术的常规, 填补了世界空白。
2001年~2002年, 公司又取得了“幕墙板块安装发射车”等几项国家专利, 标志着公司在工艺装备和吊运安装技术上继续领先。
2002年3月, 公司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建立了双层幕墙试验站, 并开发出双层呼吸式幕墙, 成功应用到凌云电子大厦幕墙工程中。
2003年7月, 公司继完成了第二个双层呼吸式幕墙工程———扬州牧羊技术中心大楼后, 又承接了南京中国人寿广场双层呼吸式幕墙工程。
2003年8月, 公司承接了中国第一个大型陶土板幕墙工程———天津金融服务区幕墙工程。
2004年, 公司承接了北京公馆双层呼吸式玻璃幕墙工程。这是当前中国合同额最大、技术含量很高、社会影响深远的一个工程。它标志着凌云在幕墙技术领域继续处于国内行业的领先水平, 标志着中国建筑幕墙技术又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再次打破了中国幕墙领域高技术、高档次产品被外国公司垄断的局面。
……
凌云始终瞄准国际幕墙前沿技术, 占据技术制高点。材料上, 由最初的铝幕墙到玻璃幕墙、石材幕墙;性能上, 由一般幕墙到节能幕墙、智能幕墙;结构上, 由明框幕墙到半隐框幕墙、全隐框幕墙;技术上, 由框架式到单元式、点式……不断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 每年都有几项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 做到生产一代、开发一代、研制一代, 在国内同行业中始终保持和占据着领先地位。公司每年举办“凌云技术周活动”, 每年安排大量技术人员参加展览会、国内外讲座、培训和技术交流活动, 重奖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创新促进了凌云公司的长足进步, 共取得33项国家专利, 其中包括5项施工专利, 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据专家测算, 凌云的新产品产值率超过62%, 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48%, 大大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凌云的领导者还深刻的认识到, 仅有技术创新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在市场中竞争的需要, 只有不断全面推进企业的创新机制, 企业才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公司出台一系列鼓励创新的政策。对于学有所长、有突出贡献的技术尖子实行“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报酬政策, 并优先选购住房、优先选送出国培训、优先解决家属调动和子女就业。公司先后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00多名, 不断为公司注入了新鲜血液。
至此, 公司的发展再次驶向了稳健发展的快车道, 先后承建了华贸中心、杭州金色海岸、合肥政务中心、体育中心、天鹅湖小区、大剧院等一系列单项工程合同额超亿元的大型重点工程, 并且研发出双层呼吸式幕墙应用于北京公馆等多个工程上, 研发出光伏幕墙应用于科威特沃巴保险大楼工程上, 始终抢占技术和品牌的制高点。
厚积薄发, 全面开拓国际市场
改革, 改到深处是文化。企业发展到最高境界是企业独特的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竞争对手买不走, 偷不去, 学不到的竞争力。
凌云幕墙历经二十多年而不衰, 形成了比较先进的文化和理念, 如:“五个永远”的经营理念, “1%的希望做100%的努力”的竞争理念, “企业最好的时候也就是危机开始的时候”的生存理念, “有情的领导, 无情的管理, 绝情的制度”的管理理念, “我们的品牌是用户最大的享受”的品牌理念, “敢为天下先, 勇于争一流”的市场理念, “干一个工程, 树一块牌子, 占一片市场, 交一批朋友, 锻炼一支队伍”的施工理念, “追求用户最大满意度”的售后服务理念, “否定自我, 超越自我”的创新理念, “两论、两不唯”的用人理念等等。这些才是凌云真正的特点, 真正的优势, 真正的法宝。
进入新世纪以来, 中国幕墙行业可谓狼烟四起, 群雄争霸, 但真正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幕墙行业的竞争已悄然向核心理念的竞争转变。只要保持和发扬先进的理念, 才能最终在市场竞争中胜出。
近几年来, 凌云公司总结提炼凌云文化的精髓, 达到超越利润、赚钱之外的一种境界, 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理念:“做精做强;稳定、持续、健康发展;打造技术型的品牌幕墙公司;打造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幕墙公司;打造受人尊敬的幕墙公司;从优秀到卓越、基业长青。”以此唤起了凌云人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规范和指导着企业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行为, 转化为无坚不摧的精神力量, 激励和推动着凌云人矢志不渝, 坚定不移地去追求、创造。
凌云人在“做精做强”的发展战略化、诚信文化与时俱进。在群雄争霸、鱼目混珠的今天, 凌云人响亮地提出“谁不重视质量安全谁就是公司的敌人, 谁出了质量安全事故谁就是公司的仇人”的口号。同时构建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严格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 对外和市场高度接轨, 对内推行“三情”管理, 施工现场实行“准军事化”管理, 并以“社会责任、环境友好、节能环保、以人为本”新发展观指导生产经营实践, 在业内率先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和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通过20年的发展壮大, 凌云幕墙已成为国内、国际知名品牌, 他们走出国门, 展开国际合作并打入国际市场, 承建了多项由美国SOM、KPF、RATKL、德国GMP、日本日建设计进行建筑设计的工程, 先后和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著名幕墙公司进行合作。1999年澳门回归前夕, 凌云人凭借18座设计、制作、安装高塔的经验和先进的幕墙技术, 一举中标澳门观光塔幕墙工程, 实现了跨国承包的第一步;2000年底在美国宾夕法尼亚洲匹茨堡会展中心工程招标, 武汉凌云公司奋战数轮, 频频击败所有美国对手而中标, 并经过四个月的努力, 开发出世界首例钢索式柔性连接板块幕墙 (取得国家专利) , 实现了建筑师的奇特构想, 打破了国内幕墙技术的常规构想, 填补了世界空白, 令美国幕墙同行都为之震惊, 该工程是我国幕墙企业在西方发达国家承建的第一座高档幕墙工程。公司研制的金属及玻璃幕墙产品获亚太地区博览会金奖, 单元板块幕墙、节能门窗被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法国科技质量监督评价委员会列为“高质量科技产品”、“向欧盟市场推荐产品”, 并率先在行业内通过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认证。
2005年以来, 公司加快了开拓国际市场的力度, 开放了总部的荣誉陈列室, 推出了新广告册、中英文网站和宣传片, 取得了对外贸易经营权、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经营权。
2005年11月14日至16日, 公司在北京参展国际门窗幕墙展, 拉开了公司海外市场拓展的序幕。当时冰岛客户对公司的双层幕墙极感兴趣, 并对北京新源大厦和北京华贸工程进行了现场考察, 对公司技术和施工实力极为肯定。2006年元月, 冰岛雷克雅未克大酒店项目邀请公司投标, 公司领导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极好的机遇, 作为第一个由公司自身进行运作的境外项目, 工程不复杂、合同额不大、风险比较小, 特别适合积累海外工程的经验。因此全力支持此项目投标, 公司领导对投标过程中每一个细节和每一步进展都亲自把关, 最后经过三轮竟标, 淘汰了拉托维亚公司和远大, 一举中标。
以此项目为起点, 开辟冰岛、科威特、迪拜等市场, 从冰岛雷克亚未克大酒店合同额几百万元, 到科威特阿拉亚大厦合同额几千万元, 到迪拜劳力士大厦、冰岛歌剧院合同额双双超过一亿元, 再到科威特哈马拉大厦楼高75层、合同额近4亿元, 捷报频传, 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凌云公司已经承接国外工程合同10多个, 合同总额已逾10亿元。
经过20多年的励精图治和不懈奋斗, 凌云公司赢得了客户的尊重、行业的肯定和社会的认可。截止2008年, 共有28项参建的工程荣获中国建筑业最高奖———鲁班奖, 取得了30多项国家专利, 参加了《建筑幕墙》、《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等20余项国家、行业标准的制订和编审工作。
大麻的解放之路 篇4
一、发展背景
元谋县从1978年开始种植蔬菜, 至今已有三十多年历史, 被称为金沙江畔大菜园。特别是近年来, 元谋县蔬菜生产以“标准化、无害化”为核心, 以“商品化”为特征, 以“集约化”为方向, 以“产业化”为目标, 以“效益化”为目的, 蔬菜生产由“无公害”向“绿色”提升。从2007年8月1日起启动A级绿色蔬菜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县以来, 成绩斐然, 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五年雄居楚雄州榜首。截至目前, 元谋县通过质量安全认证的农产品数已达37个, 其中绿色食品认证10个,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7个。达到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的有15.6万亩。
但与发达地区相比, 元谋县绿色蔬菜产业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一是信息不灵, 产销衔接不紧密, 不能以销定产, 种植有很大的盲目性;二是种植雷同, 科技含量不够高, 管理较为粗放, 经营不够节约;三是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滞后, 品质不够优, 品牌不够响;四是市场体系不够完善, 不能分等定级, 以质论价;五是采后加工相对落后, 产业链条不长、不宽, 经济效益不高, 仍属规模产量型。以上因素严重制约了元谋县绿色蔬菜产业的优化升级。
二、发展思路
元谋县在加速创建“优质外销蔬菜”经济强县的进程中, 坚持深挖思想根源解放思想, 深挖发展潜力统一思想。全县上下广泛开展发展思路大讨论, 问计于民, 问策于民。大力弘扬创新精神, 冲破思维定式, 最终达成共识, 提出举全县之力做大做强绿色蔬菜产业, 提质增效, 打好“第二次创业”攻坚战。在全县强力推进“六个转变”, 即:思维方式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工作作风由“唯书唯上”向求真务实转变;发展定位由普通蔬菜向绿色蔬菜转变;工作态度由应事等事耽误事向谋事干事干成事转变;落实工作由难字当头向干字当先转变;服务大局由一般认识向实际行动转变。
三、发展历程
(一) 提高认识, 加强组织领导
县委、政府不断深化对县情的认识, 抓住国家实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有利时机, 着力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 作出了《关于加快绿色产业建设的决定》, 决心大力发展以蔬菜、热带林果为主, 集种植生产和产品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绿色产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抓住农业部将元谋县列为全国首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的契机, 提出了“举全县之力, 打造国家级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示范大县”目标。成立了“元谋县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工作领导小组”。
(二) 狠抓宣传动员和技术培训
县委、政府领导发表电视讲话, 印发《致全县广大菜农的公开信》, 组织“无公害绿色蔬菜宣讲团”, 利用广播电视媒体开展“无公害绿色蔬菜宣传月”活动。创新形式抓好宣传动员, 使全县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了解国内外无公害绿色蔬菜产业的发展形势和消费需求, 认清发展面临的竞争和挑战, 使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产业成为共识。为抓好技术培训, 统一技术规范, 推行标准化生产, 编印了《元谋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元谋县创建全国无公害蔬菜示范县实用手册》、《元谋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元谋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手册》、《元谋县绿色蔬菜生产技术手册》等技术材料, 采取县培训乡农科人员、农药经营户和科技示范户, 县、乡结合培训到村到户的方法。为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 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为保护清洁的生产环境, 元谋县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一是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 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 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 经常性开展农业环境检测监督工作, 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以及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使农业环境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二是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 建立健全县、乡、村科技服务网络, 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优新蔬菜品种, 探索、积累和推广先进的生产种植技术。三是印发了《元谋县农药管理规定》, 禁止在全县范围内经营和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 从源头上治理环境污染。四是抓好蔬菜病虫害的科学防治。购进现代化的“佳多牌”多功能虫情测报灯一套, 建立了病虫中心测报点, 采取定点监测与宏观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及时掌握病虫动态, 发出病虫情报, 指导全县的防治工作;推广应用物理杀虫灯2 580盏, 覆盖蔬菜主产区11万多亩菜地;成立植保联防机构38个, 大力推广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联防联治措施。五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督体系建设, 购买原子吸收、紫外可见、原子荧光光度计各1台, 全县各蔬菜主产区乡镇均配置了农药残毒快速检测仪, 县、乡检测站 (点) 共拥有各类检测仪器36台 (套) , 每年抽检的果蔬样品均在4 000个以上。六是抓好产品认证, 打造绿色品牌。全县已获得无公害蔬菜认证18个, 绿色蔬菜认证4个。“元绿牌”无公害洋葱、番茄、菜豆被评为“云南省名牌产品”。这些认证产品均注册了商标, 提高了元谋县无公害绿色蔬菜品牌的知名度, 促进了销售和出口。
四、发展成效
一是经济效益明显。近五年来, 累计推广应用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技术55.55万亩, 实现总产值9.86亿元, 平均每年11.11万亩、1.97亿元, 平均亩产值1 776元。与“元谋县无公害绿色蔬菜产业项目”实施前的2001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7.62万亩、总产值0.91亿元, 平均亩产值1 191元相比, 每亩增加收入585元, 55.55万亩共增加收入32 496.75万元。
二是社会效益突出。通过项目实施, 使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对无公害农产品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 以无公害绿色蔬菜为主的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已在全县大面积推广应用, 菜农的种菜水平和质量安全意识明显提高。抽样速测结果表明, 符合国家无公害蔬菜质量安全标准的合格率已接近100%, 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在历年农业部组织的年检中, 各项抽检指标全部合格, 多次被评为“先进单位”, 为保障食品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发挥了积极作用。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 带动了全县粮食、水果向无公害、绿色生产方向发展。全县已有17家企业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7个 (蔬菜18个、水果7个、大米两个) , 绿色食品认证10个 (蔬菜4个、水果6个) 。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大量销售和出口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 售菜收入已成为蔬菜产区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 占农民全部现金收入的71%, 为近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的高速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2008年元谋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居全省第二十二位, 2003年以来连续居楚雄州第一位。无公害生产技术推广应用规模和先进性均处云南省先进行列, 为全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生态效益凸显。推广应用无公害生产技术, 注重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 增加有机肥的用量, 减少化肥和农药的用量, 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留及致畸、致癌农药, 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人为污染, 使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有利于保护生物天敌, 对促进生态平衡,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特别重大。
五、发展前景
元谋县绿色蔬菜产业三十年的发展轨迹证明: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和日益凸显的发展矛盾, 每一个发展战略的出台, 每一项发展成就的取得, 归根结底, 都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结果。成绩已属过去, 创新才有未来。科学发展是一个永恒主题, 只有起点, 没有终点。从这个意义上说, 元谋县的绿色蔬菜产业发展任重道远。
今天,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元谋县再一次吹响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号角。正在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方式, 进行着创业的新长征。虽然我们没有丝毫理由否认元谋县正面临着严峻的革新困境, 但同样没有理由怀疑它正潜藏着无穷的发展因子。我坚信, 只要敢于接受挑战, 未来的元谋县一定会展现出“创新创业创造创富”的迷人魅力和“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的璀璨图景。
摘要:云南省元谋县绿色蔬菜产业三十年的发展轨迹证明: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和日益凸显的发展矛盾, 每一个发展战略的出台, 每一项发展成就的取得, 归根结底, 都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结果。成绩已属过去, 创新才有未来。科学发展是一个永恒主题, 只有起点, 没有终点。
【大麻的解放之路】推荐阅读:
工业大麻06-26
大麻镇信访工作要点工作计划07-16
教育的解放08-26
人的解放10-30
关于解放思想的演讲稿:解放思想我先行10-23
历史人物的解放07-02
解放学生探究的空间08-10
解放学生的学习力08-09
解放的行动研究者论文09-09
赞美解放军叔叔的作文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