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实验论文

2024-10-01

解放实验论文(精选4篇)

解放实验论文 篇1

摘要:本文结合我校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对高校校、院两级实验中心建设的新目标、新思路、新举措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体制机制创新,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教学体系

加强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是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近年来, 许多重点高校能抓住各种机遇, 改革创新, 以实验教学改革为切入口, 推动实验室管理体制和结构体系改革, 建立了一批校级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和学院级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验中心, 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 目前高校的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进展缓慢, 且许多中心仍停留在“服务型”和“教辅”角色的实验平台层面上, 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和实验教学改革的现状未能很好地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没有一点创的精神, 没有一点冒的精神, 没有一股气呀、劲呀, 就走不出一条好路, 走不出一条新路, 就干不出新事业。”要推动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向前发展, 必须解放思想, 以解放思想引领实验教学中心建设, 要突出一个“新”字, 要有新目标、新思路、新举措。现结合本校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对高校校、院两级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新目标、新思路、新举措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新目标

大学的主要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实验教学中心是实现这三种职能的实践平台。实验中心是学校实现高质量的本科教学和高水平研究生教育的基础, 是从事高水平科学研究和产生创新成果的基地, 是高校发挥社会服务功能的载体。因此, 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新目标就是将中心建成本科生与研究生共用、教学与科研共享的学科平台和实验教学的实体[1]。

为达此目标, 首先要改变只在形式上将实验室合并在一起, 但各室仍归各教研室管理的松散型整合;其次, 要改变中心只提供场所、环境和仪器, 中心人员不承担实验教学任务的纯“服务型”和只承担部分实验指导的“教辅”角色。所以, 能否使中心成为实验教学实体, 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改变实验中心的角色定位, 使实验中心彻底摆脱理论教学的附庸地位和“教辅”角色, 使中心真正成为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的领导者和实施者。为此, 必须在管理体制上真正实行校、院二级管理, 在运行机制上实行实验室管理委员会决策制、中心主任负责制和实验教学实行课程负责制。校级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由学校规划、建设和管理;各学院建立由学院直接管理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验中心;校、院二级实验中心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 中心统管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工作, 组织实施实验教学的整体改革方案, 统筹安排实验内容, 负责实验课程建设和实验教材建设;同时, 对中心的人员、经费、仪器设备、实验用房、实验教学等统一管理, 统一调配。只有这样才能从体制和运行机制上保证教育资源的共享、提高效益, 促进实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建设目的的实现。

二、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新思路

在校、院二级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中, 思想观念的转变是难点, 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是重点。根据我校的实践与探索, 深深体会到思路决定出路, 实验教学中心要实现新目标, 必须要有新思路。只有这样, 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才有新起色, 才会有新的局面。校、院二级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思路可用五句话概括:

1. 以解放思想破解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中的难题。解

放思想要从观念更新、体制机制创新开始, 边学习、边调研、边整改、边行动, 在制度上突破、体制上创新、做法上求变, 破解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难点。

2. 抢抓机遇, 以新校区、新实验楼建设为契机, 以

解放思想引领体制机制创新, 将中心建设为实验教学实体。健全实验室专家委员会决策制、中心主任负责制和实验课程负责制。[2]

3. 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同步进行。以实验室

内涵建设为核心, 对实验室组织结构进行整体优化、系统构建、重组整合, 优化资源配置;建立三个层面的实验共用平台。同时, 对整个课程体系的实验内容进行整体优化组合, 将同类课程体系或同类学科的实验项目合并, 创建新的综合实验课程。

4. 打破专业界限、本科教学与研究生教学的界限,

打破教学实验室与科研实验室的界限, 构建面向本科高年级学生与研究生共用、教学与科研共享的学科专业实验平台。

5. 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

的, 构建“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机制。

三、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新举措

解放思想的核心是科学发展, 解放思想就是应有一种赶超的心态, 寻找新的目标和攀登更高的发展平台。因此, 要以解放思想引领体制和机制创新, 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要有新措施。

1. 理顺校级管理机构

学校把设备资产处的实验室管理科与教务处的实践教学科合二为一, 统一对全校实验室的规划建设、实验教学、实习、实践教学、设备费、实验费等实施管理, 避免职能重迭和实验室建设与教实验学改革脱节的状况。为使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同步进行提供组织保证。

2. 构建由学校直接管理的校区型公共基础课实验中心[2]

重组实验教学体系和优化实验课程结构的改革, 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制和实验室结构体系。因此, 实验中心的建设首先要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进行创新:在教学管理上成立校级实验中心和学院级实验中心, 并使之从“教辅型”逐步变为实验教学实体。在实验室结构体系上建立校级公共基础课实验平台和学院级专业基础、专业课实验平台。按学校规划, 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在东校区建设, 将原分散在各学院的公共基础实验室和实验技术人员全部收拢整合后, 成立“华南农业大学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 由学校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学院级实验中心在各学院实验大楼内建设, 实行校院二级管理, 以学院管理为主。实践证明:把实验教学中心建成实验教学实体, 并由学校直接管理的校区型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是一种比较好的运行模式。其优点在于: (1) 在调整合并原有分散在各学院的公共基础实验室的基础上, 由学校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 减少实验室重复建设和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 大大节约教育资源和投资。 (2) 实行校级管理, 消除了本位主义, 较好地实现开放式管理, 为充分利用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创造了条件。 (3) 成为实验教学实体, 使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密切配合, 同步进行。在对实验室组织结构和教育资源整体优化, 系统构建、整合重组的同时, 对整个课程体系的实验内容进行整体优化组合, 创建新的综合实验课程和“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

3. 落实完善“三制”

一是落实完善实验室专家委员会决策制, 首先是建立健全校、院二级委员会的机构和制定议事规则等;其次, 落实实验室专家委员会“决策制”, 教学中心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必须经该委员会论证审定, 以充分发挥其在校院二级实验中心建设过程中的决策协调和监督作用。二是落实“中心主任负责制”, 使中心主任责权利相统一。三是实验教学应实行“课程责任制”, 设课程负责人一名 (可由首席实验教师或首席实验技术人员兼任) 。为保证实验课程体制改革与实验室建设密切配合、同步进行, 课程负责人同时兼任实验室主任[3]。

4. 优室优投, 高标准建设

为适应扩招和提高教学质量, 近年来各校纷纷新建校区或新建实验大楼。这为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应抓住此机遇, 以实验教学改革为切入口, 在搬迁前对现有实验室和实验课程进行调整、合并或重组, 构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个层面的实验共用平台, 建设校、院二级实验教学中心,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校抓住校区东扩的有利时机, 在东校区新建面积为2万m2的实验大楼, 并由设备资产处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标准对实验室进行规划和建设, 于2004年9月将原分散在各学院的12个公共基础课实验室及实验技术人员全部收拢整合后搬入该大楼, 成立校级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该中心在全面建设的基础上, 重点对具有本校特色和优势的相应实验室进行高标准建设。经两年的建设, 校级实验中心的基础化学实验室和植物生物学基础实验室2006年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植物生物学基础实验室获教育部、财政部批准成为2007年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学校抓住各学院新建或重新调整实验大楼的契机, 及时制定了《学院级实验平台建设指南》。首先要求各学院在搬迁前对现有实验室和仪器设备进行整合或重组, 建立满足于本学科和相近学科实验教学要求的专业基础平台。对两个 (或以上) 学科交叉使用的实验室和仪器设备, 由学校指定一个学院建设, 并给予经费投入, 其他学院到相应的实验室进行实验, 不再重复建设和购置仪器。二是将现有专业实验室和一般科研室合并, 构建本科生和研究生共用、教学与科研共享的专业平台。三是成立学院级实验中心, 统管专业基础课实验平台和专业课实验平台。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 对教学资源统管共用, 统一安排实验教学任务, 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开放。

在构建学院级实验中心时, 突出特色, 集中投入:一是对具有学科优势、特色的现代生物技术、食品安全等进行与其特色相对应的实验平台建设;二是优室优投, 对平台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力度大的实验中心重点投入。经过几年的建设, 学院级实验平台中已有五个被评为省 (部) 级教学重点实验室, 三个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8年又有热带亚热带林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与创意传播、南方农业机械与设施、水产养殖、茶业科学等五个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项目顺利通过财政部立项评估, 列入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专项。

5. 引入激励和竞争机制, 调动实验教学队伍积极性

为适应实验教学实体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必须提高实验教学队伍的自身素质和调动其积极性[4]。我校采取如下措施: (1) 加大培养力度, 全面提高实验教学队伍的素质。学校把实验教学队伍纳入师资队伍整体建设规划中, 抓好现有人员的继续教育。首先提高其教学创新思想和能力;其次是提高其综合知识和增强教育能力;三是提高其科研能力和人格魅力;四是把实验技术骨干的培养纳入学校“千、百、十工程”管理。 (2) 坚持“三个结合”, 调动实验教师队伍的积极性[5]。我校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吸引高水平教师参与实验教学, 坚持正激励与负激励结合,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 个体激励与群体激励相结合。首先修订实验技术人员的晋升条例, 制定符合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特点的职称评定政策, 并在实验系列中建立正高级技术职称;其次是试行实验人员首席制, 在独立设实验课的省级、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校级实验教学中心等设立“首席实验教师”和“首席实验技术人员”岗位, 待遇等同正高级技术职称级别; (3) 每两年进行一次校级先进实验室、先进实验室主任、实验室先进工作者的评选和表彰; (4) 以定编、定岗、定员和竞争上岗为内容的全员聘任制和分流制度。

四、结束语

成立实验教学中心和构建实验共用平台, 是与重组实验教学体系和优化课程结构体系改革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制和实验室结构体系;是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面对各种习惯势力、社会偏见、旧体制和旧机制, 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需要解决。我们要以解放思想引领体制机制创新, 要敢于“破”, 更要善于“立”, 抢抓机遇, 看准了的要大胆地改、大胆地试, 以无所畏惧的精神冲破束缚科学发展的思想体制障碍,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特点和规律, 在内容、形式、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改进和创新, 努力把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文森.高起点建设实验教学中心[J].广东教育装备, 2007, 11

[2]郑金悦.抢抓机遇, 以创新意识建设我校校、院二级实验教学中心[J].广东教育装备, 2007, 11

[3]刘汉标.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新体系的建立与探索[J].广东教育装备, 2007, 11

[4]周琪锋.高校开放式实验室建设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8, 6

[5]刘广林.高校人力资源激励与对策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 2006, 6

解放实验论文 篇2

主题教育整改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县教体局党委关于“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服务大提升”主题教育的总体要求为核心,对照主题教育的目标任务,切实解决理论上、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增强解放思想意识、提高工作能力,并立足实际,与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确定整改重点,完善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解决突出问题,确保我校“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服务大提升”主题教育取得明显成效。

二、整改问题

1、在思想解放程度不够。一是不敢解放思想,主要表现为缺乏紧迫感、责任感;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不敢突破“惯例”、不敢超越“本本”;不敢试、不敢闯、不敢创新,怕担风险。二是不愿解放思想,主要表现为胸中没有全局,本单位利益第一,不思进取,小进即满。三是不会解放思想,主要表现为闭关自守,视野狭窄,不善学习,能力不强;缺乏在竞争中求生存、图发展的能力。

2、科学发展观树得不牢。一是思想认识不适应,主要表现为没有把科学发展观真正作为指导方针和重大战略思想来认识。二是工作能力不适应,主要表现为视野不宽、思路不清,不善于在总揽全局中突出重点,在统筹兼顾中协调推进。三是工作作风不适应,主要表现为重当前轻长远,重“显绩”轻“潜绩”,热衷于搞形式主义,做表

面文章,缺乏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精神。

3、跨越式发展紧迫感不强。一是忧患意识不强,主要表现为对全校教育均衡发展的迫切性缺乏清醒的认识,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二是进取意识不强,主要表现为不善于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缺乏干大事、创大业、大发展的雄心壮志。三是责任意识不强,主要表现为只想做官、不愿干事,守摊子,熬资历,争“帽子”,思想却步,求稳怕错。

4、思想解放的力度不大。工作中循规蹈矩、因循守旧、墨守陈规、按部就班,缺乏工作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不能用创造性的思维和方式开创性的工作。

5、服务师生的意识不强。没有自觉主动地把师生、家长、社会各界对我们的满意程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有些工作做的还不是那么令人满意,小成即满,不能做到精益求精,没有把工作做深做细,没有取得全体师生和社会各界的满意。

6、精神状态还不能很好的适应我校教育发展形势的要求。部分同志工作热情有所降低,精神状态不佳,安于现状,工作不够积极主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缺乏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7、自觉学习的热忱不够。在日常工作中总是有意无意地放松了自我学习,忽视了知识能力的培养再造,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强,不愿挤出时间学,即使有了时间也坐不下来、深不进去。在理论学习上还不够用心,理论素养还比较浅薄,与本职业务,有关的就学一点,与本职业务联系不紧的就不去学或者很少涉猎,在学习上搞实用主

义,知识结构单一,把握形势、了解大局不深不透,还不善于研究思考问题,不善于理论联系实际。终日埋头于纷繁复杂的事务堆里,常用老眼光、老办法、老经验去对待和处理新问题,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对于一些具有前瞻性、指导性的理论学习不够,理解不深。

三、整改时限

从6月1日开始,到11月30日结束。

四、整改措施

1、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五种意识”。

一是强化工作上开拓进取奋勇争先的意识,克服工作标准不高,只求工作过得去,不求工作过得硬,满足现状的思想,要牢固树立干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的拼搏精神,使我校教育早日步入市级名校行列。

二是强化创新意识,针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水平。

三是强化发展意识,突出重点,加快发展,创造性地做好教育工作。

四是强化服务意识。切实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五是强化学习意识。自觉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十七大”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行动,并将学习贯穿始终;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内涵,提高学习和运用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紧紧围绕事关教育全局的问题和班子成员思想实际,增强班子

成员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以及为基层服务和抓落实的能力。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

2、增强服务意识和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在工作上,切实加大解放思想的力度,力戒“庸、懒、假、浮、蛮、散”六种不良现象。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质量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严守党纪党规,遵守党的章程,严守组织纪律;工作上服从大局、服从组织,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活动。

3、严以律己、甘于奉献。正确对待个人得失,不计名利,不讲价钱,不图虚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以新的境界、新的姿态投入工作。自觉接受监督,洁身自好,做到思想先进、工作扎实、作风稳健、一尘不染。工作上坚决服务以上级领导组织的决定,扎扎实实,创造性的的开展各项工作。

4、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要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我们工作的第一标准,转变作风,与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以实际行动提高新的境界、新的风貌、新的作为,树立起卫生行业的良好形象。

5、强化责任意识。建立完善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工作上加强协调合作,做到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管,坚决杜绝推诿扯皮、配合不力等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6、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学校管理方式,推行校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学校的各项重大活动,广泛征求师生意见,提高管理

水平和服务能力。

7、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健全制度、监督并重的廉政机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单位内部廉政教育和惩防体系建设,抓好部门源头治腐工作,杜绝腐败行为的发生。加强理论学习和警示教育,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权力观,增强廉洁从政的坚定性,拒腐防变的自觉性。

8、加强监督机制建设,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峡江县实验中学

解放实验论文 篇3

关键词:论犹太人问题,人类解放,政治解放,市民社会,利己主义

1 犹太人问题的二重性

"法国革命以前, 世界犹太人的总数是225万, 其中欧洲占175万, 犹太人问题一直是欧洲社会关注的焦点。总体而言, 在资本主义较为发达的西欧, 犹太人有较大的自主权, 中欧地区的40多万犹太人却面临着极其悲惨的命运。在很多地区, 他们只是宗主国的控制与剥夺对象。"大部分中欧国家以"保护基督徒免遭伤害"为由对犹太人进行约束和限制。例如他们不得在非犹太人区活动, 必须佩戴特殊的犹太标记, 不能雇佣犹太人做佣人等等, "犹太人问题"是存在于19世纪的现实问题。因此, 犹太人问题、犹太人的压迫与解放作为时代的"特殊命题"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反思。

然而, 如果我们考虑到犹太人所代表的文化背景以及犹太精神的深刻内涵, 犹太人问题也就不仅仅作为时代的"特殊命题"而存在, "犹太人问题"也映射出了人类社会最为普遍的命题--人应该如何实现解放?。一方面, 聪明勤劳熟于商业经营的犹太人在颠沛流离的流浪生活中秉持着利己主义谋生法则, 而利己主义正是当下市民社会的个体生存的根本信念。在利己主义的驱使下"金钱拜物教"盛行, 人的本质异化。市民社会人作为"个体存在"的现实与政治国家要求的"类的存在"的理想形成了根本性冲突。社会要求人与人的连结, 而在市民社会中奉持利己主义原则的人恰以个体 (自我) 为中心把他者当作工具任意的使用。因此"犹太人问题"反映着人类社会的根本问题, 而在这个意义上"犹太人问题"也作为人类寻求解放的普遍命题而存在。

政治解放是最终的归宿?

(1) 马克思对政治解放问题的基本理解

鲍威尔在1843年发表了《论犹太人问题》和《现代犹太人和基督徒获得自由的能力》, 他将犹太人问题的普遍意义诉诸宗教与国家的关系问题, "犹太人和基督徒之间最顽固的对立形式是宗教的对立"。犹太人问题的解决将求诸于对宗教问题的克服。在此基础上, 鲍威尔认为, 犹太人的解放就只有在犹太人放弃犹太教, 并且国家不以宗教为前提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宗教在政治上的废除就是宗教的完全废除。以宗教为前提的国家, 还不是真正的、不是现实的国家。"不得不说鲍威尔对"犹太人问题"的理解是片面的, 正如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一书中所指出的--犹太人问题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犹太人问题依据犹太人居住的国家而有不同的表述。在德国, 不存在政治国家, 不存在作为国家的国家, 犹太人问题就是纯粹的神学问题。""在法国这个立宪国家中, 犹太人问题是个立宪制问题, 是政治解放不彻底的问题。"

(2) 政治解放的二重局限

马克思的思路是清晰的, 犹太人问题被鲍威尔还原为了"神学问题"而马克思进一步将"神学问题"还原为对政治国家的批判。因此, 我们完全可以循着马克思的思路进一步追问, 政治解放、政治国家的建构最终为什么不能争取到人的终极自由, 让人回归其本质?这正是马克思所期待的追问, 也是马克思对政治解放进行批判的主要着力点。政治解放的不完备性体现在:一方面它无法完全把政治领域已经宣布解放的抽象允诺实际的贯彻到人类生存的现实领域, 人类仍然生存在和宗教描述类似的二重世界之中--政治国家, 是那给予了人们美好许诺的天国;市民社会, 是那被苦难与奴役填满的尘世, 那些在政治解放中被许下的诺言并未在市民社会真正实现。另一方面, 二重世界的划分也导致了人类的二重生活, 作为政治国家的一员, 人们把自己认同为共同体、类的存在物。同样, 作为市民社会中的一员, 人们也把利己主义作为个人原则, 把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类相互隔离。

国家只是在政治上消除了社会诸般差别, 而在实际的生存领域这些差别依然存在, 甚至是作为国家的前提而存在--"只有同自己这些要素处以对立状态, 它才感到自己是政治国家, 才会实现自己的普遍性。"。政治解放确立了二重世界, 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恰恰代表的是宗教中的天国与尘世, 天国的理想与尘世的苦厄并不能在现实中统一起来。另一方面, 二重世界的确立也使得人类过着二重生活--尘世的、天国的, 个体的、类的。在政治国家中, 人把自己看作政治共同体的一员, 视为类的存在物而生活。而在市民社会, 人们秉持利己的原则将自我与他者相割裂, 把他者视为利己的工具, 过着互为工具的苦厄生活。在"尘世", 每个人都信奉只有"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格"。而正是这样, 也没有任何一个"我"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格", 在互为工具的结构中没有人能够逃脱作为工具的命运。"在这里, 即在人把自己并把别人看作是现实的个人的地方, 人是一种不真实的现象。相反, 在国家中, 即在人被看作是类的存在物的地方, 人是想象的主权中虚构的成员;在这里, 剥夺了自己现实的个人生活, 却充满了非现实的普遍性。"人能正视他者并把他者视为现实的人--这仅是存在于政治国家的天国幻相。而在现实的市民社会--互为工具的结构中, 人本身是一种不真实的现象。马克思揭示了隐藏在二重世界之后的悖谬, 在现实性领域人失去了本己的实在性, 而在非现实的理想领域, 人又被虚假的"允诺了"本己的生命。只要二重世界存在, 无论在哪个世界, 人在本质上都是非存在 (并非作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而存在) 。

(3) 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分裂的原因

正如上文所论述, 马克思分析了"政治国家本身的诡辩"即"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的世俗分裂"。只要这种分裂还存在人就是丧失了的人和不完全的人, 是外化的人和受自然力控制的人。因此, 政治解放并不是人类解放的最终归宿, 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裂带来的是现实与理想、个体与类的分裂, 政治领域理念的实现并不能完成为尘世间的现实, 政治领域类的共同体的生活在尘世表现为个体的异化。当这种根本性的分裂及其带来的一系列人类生存现象被揭示出来的时候, 我们需要反思的是:这种分裂何以存在?马克思将这个问题诉诸于"政治革命是市民社会的革命"。"旧的市民社会直接具有政治性质"。也即是说在封建时代, 市民社会的要素通过领主权、等级、同业公会等形式上升为国家生活的要素。领主权、等级、同业公会等形式成为了连结市民社会和国家生活的粘合点, 政治的要素渗透在市民生活的领域, 市民生活的内容也贯入国家政治生活,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还未产生截然的分裂。但政治革命却"消灭了市民社会的政治性质。它把市民社会分割为简单的组成部分:一方面是个体, 另一方面是构成这些个体生活内容和市民地位的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政治革命使政治生活上升到普遍领域, 而特定的生活降低到只具有个体的意义, 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裂由此而产生, 而利己主义成为了国家的实质前提。

至此我们可以简单总结一下马克思本人的演绎思路。在马克思看来, 犹太人问题不能仅仅被归结为神学问题, 因为在不同的国家犹太人问题的表征不同。同时, 犹太人问题也不仅仅是关乎犹太群体的特殊问题, 而是具有代表性的人类共同体的普遍命题。这样, 马克思反对了鲍威尔对"犹太人问题"政治解决思路。反之, 马克思对政治国家本身进行了批判, 问题由最初的宗教问题延伸到了政治领域。被政治解放幻想遮蔽的恰是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的分裂, 这种分裂导致了"人之实现的不可能", 进而政治问题又过渡到了市民社会的问题。最终, 这种分裂的根源被马克思诉诸人类"利己主义"的信念, "利己主义"的信念造成了人的根本异化。

3 利己主义的原则

在《论犹太人问题》的第二部分, 马克思对利己主义犹太精神带来人对金钱崇拜造成的人的客体化与异化进行了深入而又精细的分析。马克思的分析在一开始就是以世俗社会为起点的, 犹太人秉持着自私自利, 实际需要的精神, 笃行着"做生意"的礼拜, 崇拜着"金钱"的神明。这一切的一切和构成了市民社会的前提, 市民社会普遍具有着犹太精神。

在与金钱的关系中一切都成为可以让渡的、可以交换的商品, 作为真实的, 人的本质的关系即类关系反而成了手段, 它不幸的成为了买卖对象, 甚至妇女也不例外。人乃至整个自然的价值被客体化, 人不再是其自身, 个体与个体, 个体与类的关系异化为了金钱关系。在金钱衡量的交换关系中人受到了最为畸形的异化, 钱币成为了最高的神明。

4 人如何实现解放

这人类的解放的宏伟历程如马克思在第一部分的结尾所述:"只有当现实的个人把抽象的公民复归于自身, 并且作为个人, 在自己的经验生活、自己的个体劳动、自己的个体关系中间, 成为类的存在物的时候, 只有当人认识到自身固有的力量是社会力量, 并把这种力量组织起来因而不再把社会力量以政治力量的形式从自身分离的时候, 只有到了那个时候, 人的解放才能完成。"这个解放日, 是全人类从价值化了扭曲了的世界中解放出来的那一日, 也是人类从客体化的世界中摆脱出来见到自己最本己生命的那一日。在这一日, 人将实现其自身。

参考文献

[1]侯小丰."自由何以实现"与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逻辑进路--重读《论犹太人问题》[J].浙江学刊, 2010.

[2]李金和.人类解放前提论--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解读[J].理论月刊, 2011.

解放实验论文 篇4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就不可能有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实际行动。但思想不等于行动,思想解放了还须有相应的行动跟上。如果没有行动,不付诸实践,解放思想就会停留在口头上、会议上和文件中,不仅难以取得实际效果,还会贻误事业。因为行动滞后,所以即使起个大早,也只能赶个晚集,甚至连晚集也赶不上。比如我们一些地方,发展的思路不能说不新,规划不能说不宏伟,气魄不能说不大,但就是落不到实处,往往是热闹一阵子就过去,工作依旧展不开。思想解放不解放,解放的程度如何,不能只看嘴上怎么说,纸上怎么写,归根到底在落实。

影响解放思想抓落实的因素有多种,以下几种尤其值得重视和克服。

一种是不重落实。认为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各个阶段的工作基本做好了,问题查摆了,整改措施制定了,任务完成了,忽视了更重要、更艰巨的工作是付诸实践,忽视了整改措施的抓落实。其实,我们查摆问题、理清思路、制定措施,还只是万里长征走出第一步,如果查摆出问题而不解决,制定了措施但不落实,那查摆问题、制定措施就没有意义,解放思想就不可能收到实效。只有解放行动,狠抓落实,才能真正把解放思想的成果化为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种是不敢落实。抓落实难,因为抓落实必须结合实际,付诸实实在在的行动,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因为难,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口头上豪言壮语,行动上缩手缩脚;查摆问题、制定措施具体实在,但落实起来却松松垮垮、畏首畏尾。特别是面对一些深层次难题,遇到改革的“深水区”,就往往瞻前顾后、躲躲闪闪,没有勇气抓落实。难题虽难,但无限风光在险峰,破了难题,跨越险峰,我们就会走进新的风景。把解放思想落实到行动中,迎难而上,大胆碰硬,一点一点啃下硬骨头,这才是我们应有的选择。

一种是无力落实。我们一些地方,有抓落实的愿望,很想解决好大讨论中查摆出来的问题,把制定的措施落实好,但在实践中却力不从心,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这就要认真查找不能抓落实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解决好影响抓落实的问题,切实增强执行力。抓落实要依靠群众,在群众的支持下开展工作,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把我们的发展思路、措施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要努力创新抓落实的方式,努力增强抓落实的能力,提高抓落实的效果,保证各项整改措施落到实处。

上一篇:PET/CT工作站下一篇:电气设备的可靠运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