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的可靠运行论文

2024-10-01

电气设备的可靠运行论文(精选10篇)

电气设备的可靠运行论文 篇1

0 引言

在火电厂设计过程中, 一旦一次接线项目完工, 就可以在此基础上结合电厂的设计特点及生产需要开展相应的电气二次设备设计及施工。二次设备在电厂电气平稳运行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二次设备的设计及施工过程中, 应依据电厂整体的中、长期生产规划, 把握现有设备的结构特点及运行状况, 选用成熟、科学的施工技术, 从而确保二次设备灵敏、快捷、可靠。然而, 目前国内电厂电气二次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尚存在一系列问题, 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应对。

1 电厂电气二次设备现存问题分析

1.1 设计过程中沟通协调不足

目前, 电力行业普遍应用的电厂电气二次设备系统均具有设计复杂, 涉及设备、环节繁多等特点, 各环节之间结构紧密、相互关联性强。因此, 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着突出的整体性, 即一旦设计基本完成后, 则不易进行改动。以100万机组电厂电气二次设备为例, 有时极小的一处接口设计改动可能都会导致系统整体的设计变化, 从而带来巨大的改动工作量。因此, 在进行二次设备设计时, 需规划明确, 由粗到细逐级进行。然而, 在实际开展设备系统设计的过程中, 由于部分设计者对电气系统整体了解不深入, 加之与一次设备、热控体系、保护装置相关的技术人员沟通不到位, 导致二次设备的设计者在尚未充分把握设备细节的情况下盲目展开设计。不同环节间设计者沟通、协调的不充分会导致二次设备的设计成果不能充分为电厂所用, 或即使投入使用亦无法可靠运行, 并最终导致设计、施工的返工。这一现象无疑会造成电厂电气二次设备设计效率降低, 同时很大程度上对其可靠运行造成不良影响。

1.2 设计成果过于复杂

要达到电厂电气二次设备的运行目的, 设备系统的设计思路并非是唯一的, 不同设计人员可以依据个人认识、自身经验、习惯等设计出多种多样的二次设备系统。不同设计体系所需要的设备种类、数量、回路断点数目等均不尽相同, 甚至存在较大的差距。然而, 设计成果的复杂或简单并非是评价电厂电气系统的主要标准。有些设计者在规划二次设备接线模式时, 在回路中使用了过多的断点, 由于每个断点都需要不同的电线、设备彼此连接、组合, 因此相比于没有断点的接线系统, 断点处往往更容易发生故障。由此可见, 目前电厂电气二次设备设计中部分过于复杂的设备体系提高了系统设备故障的发生率, 不利于二次设备的可靠运行, 特别是与其他设计科学、合理的二次设备体系相比较时, 断点过多就成为一个突出的性能短板。

1.3 设备选择不合理

如前文所述, 电厂电气二次设备设计成果复杂, 涉及的设备类型繁多, 因此在进行设备选择时会有多方面因素共同左右设计者对于设备的选择。一方面, 由于不同类型的设备有时需要通过不同的商家进行购买, 而这些商家往往分散于国内外多个地区, 因此购买到的设备产地众多, 加之部分产品尚未实现统一化接口设计, 导致不同设备接口差别大, 通用性不好。其次, 受市场左右, 电厂在为二次设备系统购置所需设备时, 收到的各供应商报价不尽相同, 出于工程经济效益考虑, 设计者可能会选择相对廉价的设备应用到二次设备系统中。这部分廉价设备质量往往得不到保障, 这就提高了电厂电气二次设备运行过程各种故障的发生率, 设备运行可靠性因此下降。

2 提高电厂电气二次设备可靠性的途径

由于二次设备能对电厂一次设备的平稳运行起到监控、保护等作用, 因此, 电厂对二次设备可靠运行的依赖度很高。二次设备的设计及技术维修人员必须采取多种措施, 确保二次设备的可靠性, 为电厂稳定生产提供保障。

2.1 完善电厂电气二次设备系统设计

完善的设计方案是电厂电气二次设备科学、稳定运行的前提。在开展电气设计时, 首先应选择具有设计资质且业务能力较好的规范设计院或设计团队承担二次设备的设计工作, 必要时应通过招投标方式, 公开、公正地选择最具实力的设计乙方。设计团队确定后, 电厂应充分整理好各项原始资料, 并提出全部设计要求供设计者参考。在设计过程中, 分派对电厂生产状况熟悉的技术人员与设计团队合作, 及时沟通设计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确保设计者在充分了解电厂电气运行细节的前提下开展设计, 且设计成果完全符合电厂规范的生产要求。电厂一方拿到设计图纸后, 首先应由技术人员对图纸进行分析, 在确保图纸充分适应电厂实情之后方可开始施工。例如在进行100万机组继电器的组装时, 需以保护装备严格满足设备运行需要为前提, 选用西门子或其他继电保护设备集团生产的继电保护设备, 依照相关图纸、说明进行组装施工。需特别注意的是, 二次设备设计虽十分复杂, 但并不意味着设计图纸一旦完成便一成不变, 具体组装施工过程中, 技术人员应保持与设计者的及时沟通, 遇到设计方案无法满足电厂需求时, 应在少改动相关体系的前提下对图纸进行及时更改, 从而确保设计方案最大程度上满足电厂需要。

2.2 合理选择高压用电设备

以继电保护设备为例, 电厂电气二次设备发展数十年来已开发出包括早期的熔断设备、晶体管继电保护设备、集成电路继电保护设备以及目前较为先进、在100万机组/60万机组中应用愈发广泛的电子继电保护设备。随着设备性能的不断提升, 继电保护设备越来越能够满足二次设备的运行需要, 并为二次设备的可靠运行提供了保障。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技术人员一方面应选择合理的高压用电设备应用到二次设备系统之中, 例如选择合适的厂家生产的相关产品, 并严格依照设备说明进行设备的安装及维护。其次, 在具体的维护环节, 应分派具有较高业务素质的专业维护小组进行。设备的维护需在提前制定好的定值单的指导之下开展, 定值单需由专门的负责人员审核、签字通过, 再下发到各维护小组中。维护小组在检修过程中将定值整定至相应设备, 且操作全程由两位技术人员共同进行, 避免出现任何定值输入失误。整定完成后, 两人依次核对数值, 并在定值单上签字确认, 通过责任到人的方式保障电厂电气二次设备的可靠运行。除定值输入外, 设备接线质量检查, 接线与图纸设计是否一致, 设备是否清洁、安全等等, 均是维护工作中的重点所在, 也同样需要技术人员通过及时的相应操作具体开展。

2.3 提升施工操作规范性

设备操作过程中, 除上述维护措施外, 其他各项保护措施均应确保操作的科学性、规范性。首先, 要严格避免发生二次设备拒动、误动操作。设备拒动或误动的发生均会造成原本正常运行的设备发生运行错误, 从而给电厂造成损失。因此在实际操作中, 首先应规范确定设备定值。其次, 当需进行设备检修时, 技术人员必须持有相应安全措施准许方能开展工作。操作过程中所检测的线路、压板都需做好详细记录, 相关操作全部应依照电厂相关安全施工规定开展。此外, 技术人员还应有较强的责任感, 并通过电厂组织的业务学习或与同事间交流学习的机会, 取长补短, 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 从而更好地满足电厂电气二次设备的维护需要, 进而保障设备的可靠运行。

3 结语

总之, 无论是对于60万机组抑或100万机组, 电气二次设备的可靠运行都是维持电厂稳定生产的关键要素之一。因此, 设计者应认真分析电厂主接线的具体接线形式, 科学、合理选用仪器设备, 不断优化设计图样, 从而为电厂电气可靠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摘要:随着我国发电机容量的不断增大, 特别是100万机组、60万机组的逐步推广, 电厂电气二次设备的应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 其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整个厂用设备能否稳定运行。然而, 当前我国电厂电气二次设备在设计、生产中尚存在许多问题, 现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提高电厂电气二次设备可靠性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继电器,二次设备,可靠运行

参考文献

[1]张玉鹏.提高电厂电气二次设备可靠运行的必要性及途径[J].价值工程, 2014 (24) :58-59.

[2]张敏.火电厂高压厂用电二次设计[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 2012.

[3]吴国沛.电力网一、二次系统可靠性分析与应用[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2012.

电气设备的可靠运行论文 篇2

关键词:石油化工;企业;设备运行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7-0037-01

在确保石油化工企业进步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强化设备运行可靠性管理工作,尤其是石油化工企业前期规划与设计及运行关键设备、设施的管理,属于管理石化企业的主要方面,设备管理通常包含设备的设计和选型、设备运行阶段的维护工作、生产技术革新与设备更新等,对油田勘测和开采、石油炼制与石化产品生产、石化有关产品营销、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有利。

1 石油化工企业生产的特征

石油化工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数目较多,属于各个国家的社会经济进步的前提保障,是各个国家的先导性产业,更是社会经济进步的根本支撑,比如,运输行业中需求的原材料与能源、服装行业的化学纤维衣料、机械制造行业的各类生产物料,均产自石化企业生产的产品中,石油化工企业和国民日常生产生活和紧密联系,为我国社会进步的根本要素,石化企业的重要特征为以下几方面。

1.1 石化企业是高新知识密集型产业

各类石化原材料的加工提取均以各类高新技术作为基础,则对各类高科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较大,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工序过程相对复杂,科技水平要求高,通常以高温度、高压以及催化作用等高新技术为支撑。

1.2 在设备内运行的介质相对繁杂

石化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复杂,原材料和产品物化性质不稳定,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具有腐蚀性等危害性质。

1.3 装备种类和规格型号及各种特殊指标繁多

石油化工生产阶段的装备种类和规格型号及各种特殊指标繁多,产品的生产环境相对严格,需科学合理配套及磨合,有利于石油化工企业的顺利运作。

1.4 生产需要的设备繁多,生产成本较高

石油化工企业正常生产需要的设备繁多,生产成本较高,对企业生产操作人员的综合技能与水平设定的标准较严苛。

2 确保石化企业设备运行可靠性需重视的内容

2.1 生产设备运行可靠性和特殊的生产环境紧密联系

生产装置在部分有特殊要求的环境下,生产需重视和周围环境和谐一致,与此同时,还需要定期实行生产装置的维护工作,细致借鉴使用标准,防止操作出现问题。

2.2 生产设备运行可靠性和设备运行周期关系紧密

石化企业需按照装置生产状况来决策设备检修周期,通常情况下,决定设备的安全平稳运行周期需遵守相关规范,符合科学性,生产设备运行管理可靠性和运行时间成反比,所以必需强化对运行时间的重视程度,规划科学的设备运行周期。

2.3 重视生产设备的技术性能

按生产设备的技术性能指标,对生产设备分类,归纳分析技术性能,按不同使用功能分类管理,充分挖掘设备技术潜力、设计余量,提高设备出力率,依据石化设备相关规范和国家标准使用、管理设备,提高生产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3 石化企业设备运行可靠性管理的方式手段

3.1 石油化工企业设备平时的维护工作

生产设备平时的维护始终属于石油化工企业监管工作的关键,当前时期,石油化工企业为了实行切实的生产设备维护工作,往往在工作人员管理和生产设备工作状况记录等角度进行生产设备的维护,可是以目前企业管理标准方面为基础,以上的管理方式不符合生产设备平时管理的标准,所以,通常应用如下几方面研究石油化工设备日常维护的模式:①以生产设备日常维护为前提,更有效利用生产设备日常管理工作人员,依照装置设备设置状况和生产设备日常应用状况和基础生产标准,预测本月(本季度)石油化工设备运行负荷的上限和下限,且基于生产设备工况实行简要养护,生产周期结束之后,实行总体的检修维护工作。②依照该车间设备规格和特征,合理降低常规查核次数,依照历史生产设备故障问题,重视以往最常出现的设备故障方面,假如预定时限内未找到严重设备故障,则合理对生产设备实行全方位查核,确保找到未发现的设备问题。③以设备综合效率和完全有效生产率为目标,以全系统的预防维修为载体,对企业设备检修进行系统设计,以员工的行为规范为过程,构建员工管理标准化体系,提高员工素养,全体人员参与设备保养维修,步步深入,通过制定规范,执行规范,评估效果,不断改善来推进设备管理,提高企业装备管理水平的同时,也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3.2 技术革新

依照石油化工企业生产特征不难发现,技术革新本质即深入完善生产设备的检测和维护措施,归纳目前时期多见的生产设备检测和维护措施,无损探伤和远程监控为较多见的设备故障检测模式,利用微机清楚反映生产设备内部状况,提供有关故障的真实材料给工作人员,针对石油化工企业来说,采用无损探伤和远程监控方式具备如下几方面好处:首先,无损探伤和远程监控方式不需要拆下设备机箱,且可以在生产设备工作阶段进行检测工作,实行石油化工企业设备生产最大化的特征;第二,无损探伤和远程监控方式可以应用到各种设备的检测中去,符合石油化工企业设备类型较多的特征,能够避免过渡检修或检修不足现象,减少企业维修花费,所以,石油化工企业需在实行技术改造阶段,切实提升无损探伤和远程监控方式的使用范畴。

3.3 石化企业设备维修工作

①生产设备维修措施。首先,设备预防性维修方式:该方式为对生产设备进行检查,找到故障隐患且实行维修,避免更严重的问题出现,应用较广泛的预防性维修方式通常有:生产设备内部清灰以及对其内部进行润滑等方式;其次,设备修复性维修方式:该方式通常是生产设备出现问题之后,为确保生产设备可以达到最优运行效果而实行的维修工作,应用较广泛的修复性维修方式通常有:将生产设备部件更新和生产设备经济性革新等方式。

②设备维修方式的选用。由于生产设备发生问题都有预兆,所以,选用维修方式的时候,能利用预先测定、观测与记录等方式,实时检测设备的维修工作,通常情况下,存在规律却不明显的设备问题,主要依照设备工作年限,实行定期维修。若生产设备问题不显著,进行常规设备维修。针对一些偶然发生且存在发展期的设备问题,设备发生故障的可能性无法确定,却有发生故障的可能性,常规手段检测能够找到问题,因此可应用状态维修方式。针对一些方便维修的构件,采用事后维修模式,且维修关键点放到其它设备问题的修复上,针对偶然发生却不存在发展期的设备问题,由于不知其要出现问题,只能应用事后维修方式。针对关键装置,突发停机后果严重,需有备用设备,发生问题能第一时间进行切换,保证系统或装置整体运行平稳。

4 结 语

强化石化企业设备运行可靠性管理工作,持续分析先进的管理措施、维修方式以及革新模式等以保障设备工作的安全可靠,提升石化企业的企业效益,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提升国民生活质量,所以提升石化企业设备运行可靠性,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高压开关设备运行可靠性的介绍 篇3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与它的设计、加工与装配以及原材料质量都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能够降低上述过程中的潜在隐患, 将对实现降低电能输送成本、减少运行事故等目标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导电回路过热

导电回路过热主要存在于接触部位, 因此导体接触不良是引起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温升异常的主要原因。接触面积及接触压力的不足;大气中的沙尘、水泥粉末、雨雪、潮气和污秽 (煤烟、盐碱空气、酸雨等) 的侵袭, 致使接触表面积灰、积垢和锈蚀;氧化和腐蚀性气体的化学腐蚀以及开关设备本身的电化腐蚀使接触表面生成化合物薄膜, 这些都会导致接触表面电阻增大、温升过高。

1.1 装配不当造成导电回路过热

移开式开关柜一次隔离手车的动、静触头插入啮合深度不够, 接触压力不足, 就容易导致触头发热、烧熔和拉弧现象。但部分生产厂家在产品出厂时并没有测量触头插入深度和接触压力的程序, 在产品图纸、检验文件中不标注插入深度。仅仅以测量开关回路的直流电阻代替上述检查。以额定电流1 250 A的开关柜为例进行出厂测试, 开关柜每相的主回路电阻合格值大约小于或等于250μΩ (不含电流互感器, 按产品技术条件回路电阻值为准) , 在动、静触头插入深度分别为5、10、15、20 mm的位置进行4次回路电阻试验, 测得的数值分别为 (116、119、120μΩ) 、 (115、112、112μΩ) 、 (110、110、109μΩ) 、 (106、100、101μΩ) , 可见试验数据均在合格范围内。但在这4个位置进行耐压试验时, 在插入深度为5、10 mm的位置进行主回路对地试验, 发现触头盒内闪络痕迹明显。进行温升试验, 触头接触点温升异常。因此, 在高压开关设备出厂时, 必须保证一次隔离触头插入深度在合适的范围内。

户外隔离开关安装调整不当, 造成触头偏离正常接触位置、插入深度不够、不是每个触指都可靠接触、接触压力不足 (特别对钳夹式触头) 等, 均可产生触头过热, 甚至打火烧损。三相联动的隔离开关, 如果联调不到位, 很容易产生某一相产品触头接触位置不正确。

户外隔离开关往往不是整相或整组调试后出厂, 因而现场组装后如果没有进行仔细的调整和相应的检测, 若触头接触压力、触头插入深度尺寸或回路电阻等没有达到要求, 则会出现触头接触不良现象, 将会为日后产生过热埋下隐患。根据运行经验, 户外隔离开关的工作电流如果达到其额定电流的70%, 一般会发生过热。据京津唐电网2000年至2002年三年统计, 接触发热占隔离开关全部故障的48.8%。在2008年初南方雨雪冰冻灾害中, 在融冰过程中, 隔离开关导电部分烧损严重。

1.2 原材料使用不当造成回路过热

目前电力系统, 一些关键的高压开关设备连接回路主要都是铜导体 (如开关柜) , 但由于价格等因素, 有的冶铜企业提供的T2铜排和制品纯度很差, 电导率严重不合格, 由于劣质铜排从外观通常不易辨别, 除了在折弯90°时发现裂痕外, 一般制造厂缺少专门测量电导率的仪器验收这一关键性能。这种铜材制成的母线或触头因自身电阻大无法承受额定的载流量, 设备投运后极易造成温升超标甚至引发严重的事故。

高压开关设备的动、静触头接触面镀银层要有足够的厚度和硬度 (如厚度大于或等于20μm, 韦氏硬度大于或等于120 HW) , 而且要确保镀层的结合力。由于对环境的影响, 大部分制造厂家没有电镀设备, 外购镀银、镀锡母线由于镀层厚度不够, 操作几次露铜现象时有发生, 并会发生银屑、锡屑落入带电回路的现象。部分制造企业为了减少摩擦和防止氧化, 通常在动、静触头接触面涂上工业凡士林, 由于其热熔点只有54℃, 在正常运行70℃情况下, 凡士林已液化流淌, 使母线接头间产生间隙, 灰尘、水份随之侵入间隙中, 增加接触电阻, 引起搭接处发热, 另外, 凡士林对铜、铝母线连接所产生的电化腐蚀无缓解作用, 抗盐雾能力差。所以GBJ 149-9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母线面涂抹电力复合脂而不采用凡士林, 但电力复合脂缺点是油脂会粘附沙尘和易干涸, 造成触头运动阻力增大和接触不良, 会造成接触面磨损, 加剧接触不良。在接触面涂抹的导电膏过多, 运行现场也有发生温升升高后导致导电膏熔化掉落情况。

除了合格的铜材外, 还应在母线连接处、触头连接处选用高强度紧固螺栓, 防止在电动力作用下发生螺栓松动、断裂的情况。同时还应配置长期保持弹性的弹簧垫圈, 防止高压开关设备投运后受热导致弹垫弹力减弱, 致使导体间接触压力变小而温升超标。

由于铜、铜镀银或锡与锌组成的接触偶, 受潮后将引起接触腐蚀。为此对固定导电元件 (如导电板、导电带、导电杆、触指、触头、触座等) 的紧固件要避免采用镀锌件, 应采用不锈钢或黄铜件。

同时, 导体连接处的螺栓须用力矩扳手紧固, 或是在用工具紧固后, 再使用力矩扳手验证紧固力矩。而以往一直沿用对母线接触面间隙采用0.05 mm×10 mm塞尺检验, 在塞尺塞入深度不大于4 mm时, 这一检验方法不能充分有效地反应接触面的实际接触情况。GBJ 149-9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也指出用力矩扳手代替塞尺检查。

2 绝缘结构和导电体电场设计

与欧洲标准以及IEC标准等不同, 我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404-1997《户内交流高压开关柜订货技术条件》还规定了开关柜内带电导体对地、导体之间的最小空气绝缘距离和运行于不同污秽等级地区的绝缘表面泄露比距离, 如表1所示。

cm

注:海拔超过1 000 m时1、2项值应按每升高1 000 m增大10%进行修正;3~6项值应分别增加1或2项值的修正值。

上述规定值对应的空气绝缘强度和绝缘结构能够充分承受在我国的气候环境下中性点绝缘运行系统中出现的各种过电压, 大大减少绝缘事故的发生。在高压开关设备的制造中, 如因忽略使某带电部位的绝缘距离小于规定值, 也有可能酿成大事故, 所以不能认为绝缘距离差一点, 只要通过工频耐压试验就行了, 因为处于极不均匀电场作用下再加上绝缘距离或是爬距减小的因素, 当出现冲击电压或高频振荡电压, 空气很可能被击穿。

以40.5 kV开关柜为例, 反映较多的是母线室穿墙套管的电场问题, 环氧穿墙套管与金属侧壁板之间因集合尺寸决定了电场不均匀, 在运行中出现明显的电晕放电噪声, 它不但产生很强无线电干扰, 而且加速该部位绝缘材料的老化。以通电运行一段时间触头盒情况为例, 开关柜里面的铜排是矩形排, 切断面边缘没有做圆角处理, 触头盒内安装铜排的尖角周围的部位到触头盒后部进厂烧损部位之间的树脂全部烧黑, 产生热击穿。

3 密封问题

在12 k V柱上开关故障和126 k V及以上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GIS) 故障统计中最多的是密封问题, 密封槽面光洁度达不到要求, 密封圈材质差都是造成漏气的原因, 同时, 在高寒地区易发生密封圈脆化现象而造成漏气。有些GIS在现场安装时, 安装地基不平整也容易造成GIS发生漏气现象。

刍议提高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措施 篇4

摘要: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是保证线路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手段,可以及时发现线路中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并开展针对性的检修和维护工作,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配电网;运行;故障;可靠性

1.配电网设备运行可靠性的影响因素

配电设备因素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主要包括以下4种情况。

(1)变压器故障、户内10kV少油、真空断路器故障,以及电压、电流互感器故障等都有可能造成对外停电。

(2)配电网的线路老化、技术过于陈旧等现象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事故的发生率。

(3)配电网三相开关中的一相没有合好或合不上将会造成线路非全相运行;线路某相严重过负荷,将使跌落熔断器一相熔断;线路断线及接点氧化接触不良等将造成缺相运行。另外,由于10kV配电线路上的瓷瓶(针式、悬式)、避雷器、跌落保险的瓷体常年暴露在空气中,瓷裙内积污秽或瓷体产生裂纹,都会降低瓷瓶的绝缘强度,当阴雨受潮时,瓷瓶就会产生闪络放电,严重时会击穿瓷瓶,造成接地故障。

(4)由于线路断线或拉线断线,而使耐张杆或直线杆倾杆;一相导线断落在地上,或搭落在电杆及金属上,或因导线与树枝相碰,通过树木接地,都有可能对配电网的正常运行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2.增强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措施

2.1 提高设计环节的供电可靠性

若要提高供电可靠性,应该在线路设计之初就将环境因素、地理因素等都考虑在内,如:在线路通道不良、树线矛盾突出地区采用绝缘架空线,提高绝缘化水平;设计一条新线路时,采用“N-1”的接线方式,提高线路间的互供能力;按主干线分段原则,在10kV主干线上安装干线分段开关、分支线开关,缩小停电影响范围;在设计处于雷暴区域的线路时,应考虑安装避雷器、避雷线等防雷措施,减少雷击故障率。

2.2 提升配电设备的可靠性

(1)积极采用科学技术和先进设备

采用科学技术和先进设备能够明显地提高配电网的自动化程度,从而使配电网能够及时有效地对事故作出正确的反应,缩短配电网对事故的反应时间,确保配电网能够在事故发生时对故障部分进行隔离,并对非故障部分正常供电,以减少配电网故障对用户造成的不良影响。因此,配电网的设计与管理人员应当根据当地配电网的特点,选择恰当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建设方案,保障自动化系统能够充分发挥作用,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同时,做好配电网的实时监控工作,了解并掌握配电网的运行状况和故障原因,以便从中总结出当前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为配电网的技术革新提供依据,如:某县供电公司在发生障碍、异常较多的馈线处增设线路故障指示器,以便能及时找到故障点;通过站内远方终端RTU向调度SCADA 系统传送数据和接受操作命令,同时也向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传送数据和操作命令。

(2)加大配电网管理与维修力度

提高配电网管理与维修的力度,完善管理制度,缩短检修时间,及时发现配电网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出现配电网带病运行的状况,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率,维护配电网的可靠运行。为此,应当合理调整配电网的检修计划,推行一条龙检修,将可靠性管理与生产计划科学结合起来,合理利用停电时间,杜绝重复停电。例如某县供电公司要求上报停电计划时,应与停电范围内的生产消缺、其他需停电进行的业扩、代工工程等同时施工,以减少重复停电。实际检修时,在保证作业安全的前提下,应尽量进行带电作业,从而进一步缩短配电网的停电时间,提高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

(3)提高配电网的自动化水平

将计算机技术与信息管理技术应用到配电网的运行管理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还能起到控制配电网运行成本,降低配电网管理难度的作用。因此,在进行配电网改造与维护的过程中,应当加大配电网的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建设,逐步实现配电网的自动化、综合化与智能化,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代替人工管理,有效降低人为失误导致的配电网运行事故。同时,该技术还能够明显提高配电网对故障的反应速度,减少配电网的故障面积和故障时间,确保配电网的稳定运行。

(4)增强配电网的防护设施

增加配电网的防护设施,能够提高配电网对自然因素的抵抗能力,减少雷击引起的配电网运行事故,同时还能够改善系统过电压对设备的危害,减少绝缘设备破坏造成的事故,增强馈线自动化对单相接地故障的判别能力,对维护配电网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1)选用高度可靠的供电设备,并做好供电设备的维护工作,防止各种可能的误操作。

(2)采用安全自动装置,主要包括低频率自动减负荷装置、高压线路的自动重合闸、自动解列装置、按功率或电压稳定极限的自动切负荷装置等。

(3)合理配置继电保护装置,包括高低压用电设备的熔丝保护及保护整定值的配合.当电气设备发生故障时,用保护装置迅速切断故障,将事故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4)提高送电线路和变电站主接线的可靠性,向城市和工业地区供电的变电站进线应采用双回线,以不同的电源供电,重要的用户也要采用双回线双电源供电,以提高供电可靠性。

(5)提高线路设备的绝缘化率,如采用绝缘导线、集束导线,开关、跌落等设备的引线也采用绝缘线.另外,加装开关绝缘罩、配变绝缘罩、避雷器绝缘罩等,减少因施工机械误碰导线、漂浮物缠绕导线等外力破坏造成的线路故障停电。

(6)完善配(供)电管理系统

完善配电系统的计算机监控和信息管理系统,不仅能提高供电可靠性,而且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目前,配电系统的各个领域都在发展自动化,其趋势将是综合化和智能化。未来的配电管理系统将是一个具备数据采集与监视(SCADA)、负荷控制与管理、自动绘制地图与设备管理、工作顺序管理和网络分析等功能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2.3 扩大带电作业范围并推广状态检修

系统和设备的计划性检修是历年来不可避免的影响因素,通过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可以减少其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合理安排检修计划、提高综合检修率,以及扩大带电作业的范围,都会减小由于检修所带来的对配电网可靠性的影响,其中扩大带电作业范围能有效提高供电可靠性。对于电气设备维修,我国长期实行定期计划维修制度,其主要特点是将时间周期作为设备维修的基础,只要到了计划维修的时间周期,在无特殊情况下都必须进行设备大修或小修。这种维修制度对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提高供电可靠性起到了预防为主的积极作用。随着电气检測技术的进步,以及在线诊断和计算机数据信息处理的发展,目前正在研究和推广状态维修制度。它的主要特点是利用各种测试手段(包括常规和在线监测)、数理统计、在线诊断等技术,对运行中的电力设备的实际状态、变化趋势和规律,进行科学预测和评估,作出是否需要进行检修的决定。它与定期计划维修的主要区别是,以实际运行状态取代固定的维修周期。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状态维修制度比定期计划维修制度要优越,它不但可以提高供电可靠性,而且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因此,国家电网正在逐步实施并推广设备状态检修,从而有效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3.结语

通过完善的管理措施,加强配电网自动化建设,扩大带电作业范围,实施并推广配电设备状态检修,可以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能够有力推动电网的建设与发展,从而对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符青.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技术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1(18).

[2]麦友发.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分析及提高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1(4)

[3]顾林.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措施[J].科技资讯,2008(4).

电气设备的可靠运行论文 篇5

当今的电信设备对可靠性要求极高, 很多设备配备了冗余电源备份, 主控板采用双备份。同时设备的体积也在缩小, 随着芯片集成度的提高, 单位面积内的功率也在大幅增加。所有这些因素都对散热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温度监控和风扇控制设计在电信设备中显得尤为重要。

风扇控制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电信设备的可靠运行, 所以风扇控制芯片本身应该具有高可靠性。Maxim对于温度传感器和风扇控制器采用了6δ控制体系, 其百万产品的失效率仅有3或4。本文介绍了几种相关的风扇控制方案。

无刷直流风扇

无刷直流风扇是很多设备的选择, 无刷直流风扇的特点是可靠性高、简单易用。无刷直流风扇是2线器件, 在其两端加上直流电压即可工作。电信设备最简单的制冷方法就是给风扇加上直流电压, 打开开关即可工作。直流工作电压有5V、12V、24V、48V。12V的风扇较为普遍。如果系统没有12V电压, 也可以选用5V风扇。对于2线风扇, 其转速和消耗的电流随着直流电压的不同而变化。

风扇监测

虽然无刷直流风扇的可靠性很高, 使用寿命也很长, 但是无刷直流风扇仍然是机械部件, 仍然有磨损和失效。随着时间的推移, 其制冷效率会下降甚至完全失效。这就是为什么要对风扇进行连续不断的监测。很多风扇提供了不同的监测方式, 大致分为两类:报警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报警传感器给出一个数字信号, 指示风扇速度低于某个门限或已经完全失效。速度传感器会给出不同频率的数字信号, 其频率与速度成正比, 一般为每转两个脉冲。

控制风扇速度的三种方式

脉宽调制控制方式

脉宽调制 (PWM) 控制方式就是按照固定频率控制风扇电源的通、断, 通过占空比调整实现风扇的速度控制。占空比越大, 风扇转速越高。这种方法需要选择合适的频率, 如果PWM信号频率太低, 风扇可能会在P W M周期内振荡;如果P W M信号频率过高, 导致风扇内部交换电路变化过快, 可能引起操作失效。考虑到上述问题, PWM信号的频率范围通常设置在20Hz到160Hz。另外, PWM信号要有足够的上升和下降时间, 保证风扇的长期可靠性。

脉宽调制控制方式的优点是驱动电路简单, 启动特性好, 调整管需要耗散的热量很小。缺点是风扇中的速度和报警传感器的使用受到限制, 因为速度和报警传感器的供电与电机电源相同, 会受到脉宽调制频率的通、断控制。

线性调整控制方式

线性调整控制方式就是通过调整管调整风扇的电压, 首先要保证风扇供电电压的范围要宽, 与PWM调整控制方式相比, 其优点是可以利用速度传感器和报警传感器, 缺点是调整管上的功耗很大。

DC/DC开关调整控制方式

DC/DC开关控制方式与现行控制方式很接近, 都是调整风扇两端的电压控制风扇的速度。但是, 与线性控制方式不同的是DC/DC使用开关电源。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 DC/DC开关控制的最大优点是效率高、不会发热。

MAX6651线性风扇控制器

MAX6651内部有4个转速计监控输入口 (Tach0—Tach4) , 5条通用输出/输入口 (GPIO#0—GPIO#4) , 可以构建开环或闭环风扇速度控制, MAX6651通过2线SMBus接口与微处理器进行控制信息交换, MAX6651可以编程输出风扇失效报警输出和风扇全速运行控制输入。

利用MAX6651可以直接监控4个风扇, 配合多路模拟开关后, 还可以监控更多的风扇, 如图1所示。MAX6651的GPIO#2、#3和#4配置为输出, 用于控制MAX4051的地址输入, 从而由MAX6651的Tach3控制多路复用器选通的风扇。图中所有风扇是并联使用, 不能独立控制每个风扇的速度。MAX6651对连接到Tach0的1#风扇进行闭环控制, 其它风扇的速度如同1#风扇。MAX6651可以读取每个风扇的速度, 从而在风扇失效时进行适当的处理。出现风扇失效时, 可能需要系统停止运行以进行维修, 而很多系统不能停止运行, 这时需要热插拔和热备份, 如图2所示。图中的GPIO#0设置为报警输出, GPIO#1设置为全速运行控制, 将所有MAX6651的GPIO#0和GPIO#1连接在一起, 这样有一个风扇报警后, 也就是GPIO#0输出低电平, 而当GPIO#1是低电平时其它风扇就会全速运行, 同时GPIO#0会产生一个中断给微控制器, 微控制器通过读取每个风扇的速度查出失效的风扇。通过GPIO#2可以实现热插拔, 风扇连接时, GPIO#2是高电平, 风扇拔掉后, GPIO#2是低电平。GPIO#2的另一个功能是可以作为内部时钟的输入或输出, 如果把一个I/O作为输出, 其余I/O作为时钟输入, 可以使所有风扇工作在同一频率下, 实现所有风扇的同步。

MAX6640开关方式风扇控制器

MAX6640是双路PWM风扇控制器, 带有双路远端温度监控和本地温度传感器以及三路可编程报警输出。MAX6640带有风扇失效检测, 通过SMBus 2线串行接口读取数据并进行编程设置。M A X 6 6 4 0通过控制PWM的占空比调整风扇的转速, PWM信号控制直流无刷风扇的电源电压或带有转速计的风扇的速度控制输入。图3是MAX6640的典型应用。

风扇控制芯片的PCB布局

风扇控制电路的布局对于保证系统的可靠工作非常重要, 以下给出了一些电路板布局中的注意事项:

·芯片应尽可能靠近远端二极管。在噪声环境中, 比如计算机主板, 这种距离可以为4英寸至8英寸或者更长, 最好能够远离噪声源 (比如CRT, 时钟发生器, 存储总线以及ISA/PCI总线) 。

·不要将DXP连线布在与CRT的偏转线圈相邻的地方。同样, 布线不要跨过存储器的高速总线, 否则会很容易引入+3℃的误差, 即使提供了良好的滤波也无济于事。除此之外, 其它噪声源的影响要小得多。

·DXP与GND的走线保持平行, 并相互靠近, 同时远离任何高压走线, 比如+12V直流电压线。避免影响PCB, 产生较大的漏电流。DXP与地之间的20MΩ的泄漏路径可能造成大约+1℃的误差。

·使用尽可能少的过孔和跨线, 降低铜/焊点所产生的热电偶效应。

·如果引入了热电偶, 应确保DXP与GND路径上具有匹配的热电偶。通常, PCB产生的热电偶不会带来严重的问题。铜/焊点热电偶具有3µV/℃的灵敏度, 产生+1℃的测量误差, 会在D X P/G N D产生大约200µV的电压误差。因此大多数寄生热电偶误差被淹没掉。

·使用宽引线, 较细的引线具有较高的寄生电感, 易于拾取辐射噪声。建议根据实际条件, 尽可能采用10mil甚至更宽的引线和引线间距。

·在DXP引线与携带高频噪声的信号线之间铺设隔离地线, 有助于降低EMI。

参考文献

[1]. MAX6640数据手册, Maxim公司

电气设备的可靠运行论文 篇6

目前, 机械设备已应用于农业、制造业、航空业等各个领域。每个行业都拥有数以万计的机械在实现自我运行, 以代替人工的效用, 发挥着其独一无二的作用。我国一直是机械设备的制造大国, 生产的机械运行效率、耐用时间都会影响着他国对我国的评价。此外, 机械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也关乎于设计、制造等方方面面。在此种情况下, 对于机械设备运行的可靠性进行研究, 具有现实意义。

1 可靠性评估中可能出现的情况

科学界对机械运行的可靠性研究已有较长时间,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最初, 针对其机械运行可靠性的研究处于随机阶段, 是通过计算机械使用时出现故障的概率以及统计其出现故障时的数据, 得出机械运行的可靠性情况。老旧的可靠性评估方法是对大批量生产出的机械进行抽样检查, 得出的检测结果也是此批机械总体的可靠性评估, 评估结果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准确度不高。此外, 一大批机械生产后, 可能会被不同的使用者买走, 其所购买的机械使用环境有所不同, 其注重使用机械的某方面功能也不同, 可造成机械的部分零件磨损较快, 导致机械出现运行故障。可见, 老式的机械设备运行可靠性评估无法对其拥有不同使用者的机械进行单独评估, 是其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性。以下简要例举可靠性评估中可出现的几种问题[1]。

(1) 利用概率进行统计。此种评估方法是对批量生产的机械设备进行抽查。由于其设备生产过程中设定的数据、添加的使用材料以及生产环境等情况大体相同, 其所生产的设备也相同, 因此对其评估时可采用较为传统的抽样概率计算。利用概率进行统计, 即抽取一定数目的机械样本, 对此样本分别进行使用测试, 而后而出其实验结果, 是一种较为概括的评估方式。此类评估方式是对机械普遍特性进行测算, 缺少对其个体使用环境的评估因素。实际生产生活中, 企业注重其内部使用机械的独特评估, 以期做好机械使用风险防范。所以, 使用此种方法得出的可靠性评估数据仅仅作为参考, 实用价值不高。

(2) 故障几率计算不准确。使用概率计算的机械运行可靠性检测所得数据较为概括, 且使用其他评估方式时, 其得到的机械使用故障几率是通过假设及其他条件的设定而得出, 计算了机械设备使用时失效的具体情况, 并利用与其相关的公式进行失效参数的计算, 最终评估其设备使用的可靠性。设备运行情况的不同, 使得此种利用参数计算的公式存在一定的误差。此误差由于个体设备的运行程度不同可能会扩大, 使得使用参数计算的评估方式具有一定的难度[2]。

(3) 假设情况计算。对于机械设备运行的可靠性评估方法大多通过假设情况计算, 在对机械运行故障进行假设状态设定研究时, 仅仅存在使用故障以及正常使用两种设定。但是, 在实际生产生活中, 机械的运行可能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 出现运行迟缓, 从而使机械逐渐退化。在此种情况下, 使用假设情况计算得出的机械设备运行可靠性的评估存在不足之处, 减少了对机械迟缓运行状态的计算, 使其运行可靠性评估结果的准确性有待考察。

(4) 受到磁场影响。不论是大规模机械还是小规模机械, 其使用都需要电能的支持, 且机械是由许多零件及微小系统构成, 需要同力合作以达到正常运行的效果。实际生产中, 不同的机械使用者为机械提供的运行状态不同。机械使用环境中一旦存在影响其正常工作的电力或磁力因素, 往往使得机器发生故障, 导致机械设备运行可靠性变低, 运行可靠性评估难度增加, 并只有在机械故障发生后才能统计分析出其出现故障的原因。

2 增加可靠性评估准确性的方式

针对上述可靠性评估中可能遇到的几种情况, 有关专家学者针对具体情况提出了机械设备运行可靠性评估的具体改进方式。其中, 外国科学家在非参数计算可靠性评估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利用新的参数计算机械运行的可靠性, 缩小了得出的结论与实际情况间的误差。此外, 有专家提出, 利用传统概率计算机械运行可靠性的评估方式时, 可以增加其抽取的样本, 并对其生产的机械进行跟踪抽样, 将同类企业采购的机械进行分类, 并对此类机械进行较为细致的故障监测及故障几率记录, 最终得出较为可靠的机械设备运行可靠性评估结果。此外, 针对机械使用中可能出现的设备配件及小系统退化情况, 可以采用设置较为吻合导致设备退化的使用环境进行模型检测。建立此种可靠性评估模型时, 应考察其相关的运行因素, 对其运行中可能受到的引力进行相应计算, 考虑模型使用中可能受损的程度, 从实际出发, 计算机械在老化过程中运行的可靠性评估结果[3]。

3 可靠性评估具体方式

(1) 振速情况不同。针对部分机械使用中可能由于使用频率以及其他情形而产生振动速度不同的情况, 可采用下述的计算方式。先计算机械使用中振动的基础量, 并对不同的振动程度进行相应的等级划分, 设定该机械运行的可靠性数值, 然后利用一定的公式进行运算, 将最终得出的数值与设定数值相比较, 从而得出机械设备运行可靠性的评估结果。

(2) 机械受损程度。机械在运行中存在磨损情况, 不同的使用环境其磨损情况不同。在机械磨损的情况下, 对机械进行划分。划分依据为机械使用时间, 设定使用前期、使用中期及使用后期三个数值。观察机械运作轴心的老化程度, 将不同的老化设定指标, 用部分数值代替。当其运作轴心受损较轻时, 该机械运行可靠程度较高;当其受损较为严重时, 该机械的运行可靠程度降低。最终, 得出机械运行可靠性的数值曲线[4]。

(3) 不确定状态设定。机械运行可能存在不确定的状态。运行状态是否良好, 是此种环境设定后的计算指标。机械出厂时间越靠后, 其设备使用的不确定状态越少。针对此类情况进行可靠性评估时, 对机械的分解频带数值进行计算, 并利用小波信息转化情况, 对机械运行的可靠性数值进行运算, 最终得出有关机械可靠性评估的数值。

4 结束语

任何机械在使用中都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在针对不同的机械运行环境时, 其可能产生的机械设备运行可靠性评估结果也有所不同。本文通过对机械运行可靠性评估中可能遇到的情况以及相关专家学者对此类情况采取的应对措施进行分析, 提出机械设备运行时不同运行情况下的评估方法, 希望有助于推进机械设备运行可靠性评估情况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改改, 陈雪峰, 陈保家, 等.利用设备响应状态信息的运行可靠性评估[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12, (1) :108-113.

[2]李庆安, 夏小燕.机械设备运行成本管理探讨[J].科协论坛, 2012, (8) :157-158.

[3]钟保强, 张文瀚, 高鹏, 等.对电气机械诊断信息的设备运行可靠性分析[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15, (12) :83-85.

电气设备的可靠运行论文 篇7

一、现行电力设备检修模式存在的弊端

1. 不能满足设备高可靠性运行的需要

中燃院现行的设备检修管理模式主要是临时故障检修和定期检修 (也称三级保养) 。临时故障检修就是哪儿坏了修哪儿, 检修工作是被动的。因为航空动力试验的特殊性, 试验运行对电力设备的可靠性要求很高, 若造成试验运行中断或延误, 其损失是不可估量的。近年来, 航空动力试验运行任务大大增加, 对电力设备运行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 这种被动的检修模式已不能满足航空动力试验系统的高可靠性运行的要求。

2. 检修标准不合理

定期检修是以时间为依据制定的周期性检修工作, 虽然定期检修的周期、项目和标准的制定遵从了国家相关标准, 但对检修周期和检修规模的规定, 是以经验来决断的, 借鉴的是前苏联的标准, 不是以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为依据, 已不适应当前的设备检修需要。从中燃院电力设备特点来看, 设备数量多而且新旧不一, 有些刚经历过更新换代, 属于新设备, 有些已运行了二三十年, 如果沿用同一个检修周期和检修标准, 就会出现在两个检修周期中间, 有些存在隐患的老旧设备因得不到及时检修与维护, 使隐患增大而导致故障的发生。那些较新且运行状况良好的设备, 因维修过剩或频繁的拆卸、安装, 造成设备损伤或安装质量下降, 以及人力和材料的浪费。所以, 以时间为依据的定期检修和不同设备采用同一个检修标准的情况, 都是不合理的。

3. 设备检修工作缺乏统一的管理

中燃院现行的设备定期检修项目及操作规程是由各运行部门自行制定的。虽然各部门在制定检修项目及操作规程时参考了相关标准, 但缺乏统一的标准审核管理, 以至于各个部门对于同类设备的检修标准也不尽相同。因对检修效果缺少有效的管控, 检修过剩或不足等诸多弊端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检修人员的工作态度, 使有些检修项目流于形式, 白白耗费了检修资源, 增加了设备检修不到位的情况。

二、改善设备检修模式, 逐步推行设备状态检修管理

1. 设备状态检修的优势

设备状态检修是近年来出现并被逐渐推广的设备检修模式, 是建立在对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和分析基础上的, 通过分析监测数据来合理制定检修计划和检修项目。其优势是: (1) 是主动的检修, 避免了故障发生后再处理的被动局面, 可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2) 是基于设备运行状态科学监测基础上的检修方式, 以监测数据为判断依据, 能提高设备检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3) 对于运行状态良好的设备, 减少了检修时间, 提高了利用率。 (4) 能延长检修时间间隔, 降低设备检修风险。由于很多状态监测是在线进行的, 可在不影响设备运行情况下及时发现故障征兆, 并对劣化趋势作出正确判断, 为设备检修提供可靠依据。

2. 成为改善电力设备检修管理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为适应新形势下航空动力试验运行的需要, 对大量设备进行了更新改造, 新设备的性能优越、质量可靠, 有些在有效期内已达到免维护水平。如果沿用现有的定期检修模式, 既不经济也不合理。其次, 有数量相当的老旧设备存在的故障隐患多, 运行风险大, 现行的检修模式不但不能发现故障隐患, 也不能满足企业对电力设备高可靠性的要求。第三, 新的航空动力试验基地建设正在展开, 会增加更多的电力设备, 设备的数量、规模会成倍增加, 对检修和技术水平的要求也会更高。所以, 改善电力设备检修管理的方法, 就是逐步推行设备状态检修。

3. 日益成熟的监测技术为推行状态检修提供了保证

设备状态检修是建立在对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测和分析基础上的, 因此实行状态检修的前提条件是可靠的设备状态监测技术。目前, 设备运行状态监测技术已相对成熟, 各种监测设备也在不断涌现, 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得到较大提高, 有些在线监测技术可在被测设备运行状态下对其进行连续或定时监测。例如, 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充油电气设备的监测之中, 绝缘在线监测技术、传感器技术、信号处理技术也都有了很大提升, 并得到应用和推广。既为设备的运行状态评估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 也为维修与分析诊断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三、推行时的几点建议

1. 在线监测等新技术的应用

电力设备状态检修需对其运行状态进行在线和离线监测, 各种设备监测装置的性能也都得到很大提升和被推广应用, 为推行设备状态检修提供了有利保障。实行状态检修需要更新检修设备, 并在有条件情况下安装在线监测装置, 各类监测参数、运行记录、检修记录等数据, 都是实行状态检修的基础。对于大量的数据采集、分析与管理工作来说, 搭建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平台, 是非常必要的。

2. 与状态检修相关的标准体系建设

企业目前的设备检修管理仍为定期检修模式, 设备台账、运行记录还很不规范, 设备状态检修的考核标准也不健全, 与实行状态检修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需引入生产管理系统 (GPMS) 来进一步完善设备运行管理工作。通过对设备台账进行梳理和完善, 使之达到标准及规范化要求。建立设备数据库, 包括设备的基础数据、历史运行数据、监测数据等, 使数据记录更加准确、规范和科学, 为开展设备状态检修打下良好基础。数据记录应准确与详实, 以便及时查询、跟踪和比较。这是实行设备状态检修的基础性工作, 必须做到严谨、详实和准确。

3. 人员培训

实行设备状态检修, 不但要有准确可靠的数据, 还要有科学的分析与判断能力, 因此, 对检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要求也会更高。在线监测技术、传感器技术、信息采集处理技术、网络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 需要有较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因此, 必须注重检修人员的培训, 使之尽快掌握相应的技术与方法, 具有实施设备状态检修的能力。

四、结束语

石油化工企业设备运行可靠性管理 篇8

1石油化工企业设备运行可靠性的特征及现状

1.1石油化工企业设备可靠性和维修性概述

基于现代化生产的需要各石油化工企业更加重视设备的可靠性。如今的现代化企业对设备的性能要求日益增强, 确保设备可靠性在石油化工企业运营中成为必要性进程;再者, 随着设备自动化进程的加快, 新技术得到更好的推广与应用, 对于设备可靠性的研究需要积极面对。基于现代生产对设备要求的增加, 部分企业由于设备故障受到利益损失也相对增多。为尽可能避免这种损失, 即要求设备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和维修性。

1.2石油化工企业设备可靠性的特征

设备的可靠性与规定时间密不可分。基本是工作时间与可靠性成反比。设备可靠性注重对时间这一因素的研究, 而产品的技术质量性能指标并没有进行对于时间的研究, 设备可靠性与其他技术指标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设备进行评价;设备的可靠性与设备周边环境条件、维护保养情况、 使用过程情况之间是密切相关的;规定功能在设备可靠性的管理中也具有重要影响, 即设备本身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1]。

1.3石油化工企业设备可靠性的现状

2004年2月18日, 甘肃省某化工企业合成车间发生氢氮压缩机仪表盘爆燃事故, 致使其控制的多台仪器受损, 电缆烧焦, 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事后调查, 由于设备使用时间过长, 没有及时的检修。

由以上的案例可见, 设备缺陷不仅会导致直接的经济损失, 还会造成长时间的停工, 不能在额定的负荷下运转, 期间会导致单位产品能耗和物耗的急剧增加, 从而加重了企业运营的压力, 增加了单位生产的成本。

2基于可靠性的石油化工企业设备运营管理分析及方案

2.1设备运行状态的维修方式分析

20世纪20年代, 世界各国基本采取事后维修的维修方式, 该维修方式常常由于不能及时处理好受损机件致使设备造成的损失扩大, 增加了检修时间、维修费用、停工时间。许多国家不断更新维修方式, 期间以美国为代表的预防维修 (PM) 体系, 以及前苏联为代表的计划预防维修方式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在50年代初从前苏联引进的“计划预防维修”方式应用至今。在石油化工企业发展进程中, 设备可靠性的地位日益加重。为更好地保证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应在设备运行中或基本不拆卸全部设备的情况下, 采取设备运行状态监测诊断技术, 对设备进行故障监测, 明确其运行状态, 找出相对的故障源头, 对设备维修制定精细的维修方案并维修[2]。

2.2石化设备运行状态管理方案

基于中石化的设备分类方法, 石化设备分为炉类、反应设备类、塔类、橡胶与塑料机械类、化纤机械类、通用机械类、石油化工机械类等14个大类, 112个小类, 147种设备。 多种多样的石化设备造成了其设备管理的复杂性, 为使设备运行状态管理更具严谨性、科学性、实用性, 我们需要建立一整套完备的规范运作方案, 对设备运行进行全方位的管理。 基本方案应包括:设备分类、选择受控设备、确定监测等级、 建立预知维修体系、制定监测标准、实施监测诊断、提出预警报告等基本环节。

2.3石油化工企业设备运行可靠性维修策略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策略包括:预防维修, 检查后安排维修的方式或定期维修作为视情维修的前提;视情维修, 采取设备性能监测技术、状态监测技术等对设备进行维修;事后维修, 在不重要的设备上应用[3]。

该策略实施的要点在于:首先, 对潜在故障使用强制性的预防维修;其次, 对危害安全的故障采取强制性的预防维修方法, 若没有能使故障灾害降低的维修方式, 应及时考虑设备的更新设计;对于找不到可行的预防维修方式解决的问题, 可采取技术改造, 更新设备的方式解决。在基于可靠性的维修管理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各种维修方式的实用性和效果性。要及时进行各个维修方式的对比, 找出利益最大化的进行应用。

3结束语

石油化工企业竞争日益加剧, 企业在运营机制上一方面要注重着眼于外, 明确市场要求, 获取市场所需所求, 以及同类企业的运营信息, 做到知己知彼;另一方面要着眼于内, 生产出适应市场需求、品质优良、成本低廉的产品。企业设备运行的相对好坏基本决定了企业生产力, 所以为使石油化工企业更好运营, 取得更高的效益加强设备可靠性管理是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刘洪星.石油化工企业设备运行可靠性管理分析[J].化工管理, 2015, (6) :115.

[2]徐文莉.对石油化工企业设备运行可靠性管理的研究[J].化工管理, 2015, (30) :1.

电气设备的可靠运行论文 篇9

关键词:供电可靠性;变电运行;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9-0122-02

变电运行是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管理的重要环节,只有将变电运行管理工作做好,才能保证企业的顺利生产和人们的正常生活。但是由于对变电运行管理工作的管理模式还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阶段,不能跟上飞速发展的经济节奏。这样就会使变电运行管理工作不能顺利进行,影响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如何采取合理的管理技术对变电站进行管理,确保供电可靠性已经成为了相关部门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1 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因素分析

1.1 线路故障率及故障修复时间

就我国目前变电运行系统的运行环境来看,大多数都是长期处于露天环境下,加上系统本身具有点多、线长等特点,从而导致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类型的故障,严重影响了系统供电的可靠性,不仅给供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带来的影响,而且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变电系统线路故障的产生因素有很多,比如说雷击、绝缘损坏和线路自然老化等。其中,由于雷击而导致的线路故障原因大多数都是与避雷器的安装情况有直接关系,如果避雷器自身的故障率较高,那么线路遭受雷击的概率也必然会增加;绝缘损坏主要指的是高空落物、树木与线路安全距离不符合相关要求而造成的线路故障,通常情况下,绝缘损坏的故障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线路的长度;最后是自然老化而引起的线路故障,这方面的故障主要与线路所采用的设备和材料有关,对于同一种类型的设备和材料,自然老化了与线路的长度成正比。此外,故障修复时间也是影响供电可靠性的一项重要好因素,如果线路故障相对来说较严重,那么故障的修复时间也必然会延长,从而导致供电可靠性降低。

1.2 非故障停电原因

在我国目前变电系统运行过程中,非故障停电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系统故障,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对其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对故障产生的原因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常情况下,导致非故障停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35kV及以上的输变电线路或变电站改造、检修、预试以及配电网检修、改造等引起的。随着我国近几年来城农网的不断改造以及市政工程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非故障停电发生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因为在此期间内,无论是35kV及以上输变电线路架设跨越的时候,还是变电所的相关设备需要检修的时候,都需要配电网配合停电。随着停电的次数逐渐增多,变电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必然会受到影响。

1.3 用户密度与分布

所谓用户密度与分布,主要指的就是每单位长度线路所接用户的数量以及这些用户所在的位置。由于每个用户的用电需求量不同,因此各个回线路用户的密度也不尽相同。就我国目前变电系统的运行现状来看,根据同一接线上位置不同的用户,可以设置不同配电质量的服务指标。与此同时,还可以将同一单位的线路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并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总结容易出现故障的位置,然后利用断路器将各段进行隔离,以此来避免某个部位出现故障而引起的整个线路无法正常运行。

2 基于供电可靠性的变电运行管理技术

为了能够从根本上确保变电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对于上文中提到的影响因素,工作人员必须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变电运行管理

技术。

2.1 健全管理制度与严格落实考核标准

供电可靠性是变电企业运营的核心所在,而健全的管理制度则是确保供电可靠性的重要保障。由于变电系统中所涉及到的设备较多,管理起来比较困难,一旦出现故障,势必会影响到系统的正常运行。根据我国目前变电系统运行的现状,相关工作人员制定了下列措施的考核

方法:

(1)制定技术指标考核管理措施,并在此基础上确保相关的管理制定能够切实落实,从而提高管理工作的可靠性。(2)建立健全的变电系统运行的相关资料和档案,资料中应该明确记载变电系统所使用的各类设备的型号、性能、生产厂家、故障出现原因、检修方式以及检修结果等,以此来实现供电可靠性的规范化和标准化。(3)根据变电运行的实际情况来将供电可靠性的相关指标层层分解,尽可能将责任落实到各站,并且要求工作人员务必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工作完成。(4)为了能够使管理人员对变电系统运行的实际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各个变电站每月都要及时地将可靠性统计结果进行上报,上报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5)管理部门要定期检查供电可靠性指标的完成情况,并根据完成结果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惩罚和奖励。(6)定期由专门人员编写供电可靠性的分析总结。

2.2 提高设备健康水平,减少设备停电次数

为了确保供电可靠性,在对新产品进行选取的时候,相关人员要根据系统运行的实际情况,尽可能采用质量较高的开关新品及微机保护。对于110kV及以上线路的继电保护装置应该全部更换为微机保护装置。除此之外,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减少停电的次数,在对设备进行选用的时候,要尽可能选用段质的设备。

3 提高变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的措施

3.1 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变电运行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是变电运行系统的直接操作者,如果工作人员的相关技术和能力不能够满足变电运行系统的需求,那么就会时常出现误操作的情况,这些误操作很可能对整个电网的安全运行造成非常大的影响。一定意义上来讲,操作人员的技术高低以及精神状态的好坏以及是否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直接影响着变电运行系统的可靠性,因此,加强对实际操作人员思想教育与专业技术培训是不容忽视的。

3.2 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企业如果想要从根本上确保电力系统设备的安全运行,对于设备的选择必须使用MA安全标志设备。与此同时,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设备责任人制度,设备包机制度以及设备定期检查制度,并确保这些制度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得到切实落实。只有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才能够确保其运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3 提前做好准备,缩短停电时间

停电时间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供电的可靠性,提前做好准备,缩短停电时间已经成为了供电企业所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能够有效缩短停电时间,首先要做的就是做好对系统运行情况的监督,在确定要停电进行维修的时候,应该将停电之后需要做的各项工作都准备就绪,比如说要准备好全部停、送电操作票和所需工具、标牌等;其次在停电工作期间,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及时了解现场的工作进度,从而做好提前送电工作,这样能够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用电;最后要实行双监护制度,所谓“双监护制度”,主要指的是在操作的过程中,整个操作过程由站长和操作监护人共同监督,从而有效压缩操作和工作票许可时间。

4 结语

针对变电运行过程中能够影响其运行稳定的因素,不仅会影响到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而且还会给人们的生活和企业的生产带来重大的影响。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全面掌握和了解这些因素,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其解决,确保变电运行系统能够稳定、安全的运行,从而满足人们对电力系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于枚,肖承仟.提高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的有效措施

[J].电世界,2010,(7).

[2] 宋红杰,白慧芳,于枚.提高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的

若干管理措施[J].高电压技术,2003,(8).

[3] 黄苑.基于供电可靠性的变电运行管理技术[J].科技

传播,2012,(24).

[4] 刘淑华.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因素及其提高措施[J].中

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34).

[5] 李浩彬.浅谈变电站变电运行管理方法[J].科技促进

电气设备的可靠运行论文 篇10

设备运行可靠性是指相关设备 (或工作系统) , 能在特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现阶段, 设备的工作系统、设备及其基础零件的有效运行, 都可以被成为设备运行的可靠性。总体而言, 评定设备运行可靠性可从“规定条件”、“规定时间”、“规定功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本文统计三方面的相关要求, 具体资料见表1。

由表1可发现, 设备运行可靠性管理的关键, 就是对设备的维护、管理等技术做优化分析。

2. 石油化工企业设备运行可靠性管理的几点措施

2.1进行有效的日常维护与管理

2.1.1化工设备日常维护

设备日常维护一直是化工企业日常管理中的重点。现阶段, 化工企业为进行有效的设备维护, 通常会在人员控制、设备运行情况记录等方面实现设备维护。但从现阶段企业管理要求来看, 上述管理方法难以满足设备日常管理的需要, 因此, 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分析化工设备日常维护的新方法: (1) 在设备日常维护的基础上, 进一步发挥设备日常管理人员的作用, 根据本车间的设备摆放情况、设备日常使用情况与基本生产要求, 预判本月份/季度化工设备的最大工作量与最低工作量, 并根据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简单维护, 生产活动完成后, 再进行统一维护; (2) 根据本车间的设备型号与设备特点, 适当缩减常规检查频次, 根据传统设备故障情况, 将常规检查的重点放在频发故障中, 若在规定时间内未发现重大故障问题, 可适当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 以发现未检查出来的故障。

经过上述护理, 化工设备日常维护能力显著上升, 维修环节被简化, 但设备运行情况能基本满足生产要求。

2.1.2技术改造

根据化工企业生产特点可知, 技术改造的实质就是进一步优化设备检测、维护方法。总结现阶段常见的设备检测、维护技术, 无损检测方法是一种常见的故障检测技术, 通过微型计算机清晰显示设备内部情况, 为维修人员解决相关故障提供真实资料。对化工企业而言, 应用无损检测技术具有以下几方面优势: (1) 无损检测技术无需拆卸设备外壳, 并且能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完成检测, 满足化工企业设备工作量大的特点; (2) 无损检测技术适用于多种设备检测, 满足化工企业设备种类繁多等特点, 可为企业降低维修成本。因此, 对于化工企业而言, 应在技术改造过程中, 可进一步扩大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范围。

2.1.3设备维修

设备维修的主要目的, 是为保证设备能恢复良好的工作状态, 与设备日常维护相比, 设备维修属于一种消极的补救办法。但总体而言, 设备维修在提升设备运行能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能提高设备品质, 改善设备使用效率。

(1) 设备维修方法

(1) 预防性维修:预防性维修是指通过设备检修, 发现潜在故障风险并进行维修, 以防止更大的故障发生。常见的预防性维修方法主要为:设备内部擦拭、向设备内部添加润滑油等。 (2) 修复性维修:修复性维修是指在设备发生故障后, 为保证设备能恢复到最佳工作状态而进行的维修活动, 常见的修复性维修方法主要为:更换设备零件与设备经济性改良等。

(2) 维修方法选择

从设备运行角度来讲, 设备的故障具有征兆, 是可以预测的, 因此, 在选择维修方法之前, 可通过预测、观察和记录, 及时判断设备的状态维修。

一般而言, 具有规律性但无明显发展期的故障, 可按照设备使用寿命, 开展定期修理;或设备故障不明显, 可采用事后维修。对于部分偶发性并具有发展期的故障, 例如轴承故障等, 由于轴承出现故障的概率的不确定的, 但故障却具有相应的发展期, 可通过日常检测发现故障, 所以应当采用状态维修。对于部分易于修理的零部件, 可选择事后维修方式, 并将维修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其他故障处理中。对于偶发性但无发展期的故障, 因无从得知其将要发生故障, 只有采用事后维修, 但对于重点设备, 突然停机损失较大, 应设置备用机器, 出现故障时可立即更换或代用, 直到故障排除为止。

3. 结语

在石油化工企业运行过程中, 设备运行能力是影响企业生产能力的关键, 因此, 对设备运行可靠性的分析更具有实际意义。本文在分析石油化工企业设备运行可靠性分析中, 先由设备运行可靠性入手, 分析设备运行的基本内容, 再讨论石油化工企业设备运行可靠性管理的几点措施, 并从日常维护、维修管理两方面对如何进行有效的设备运行可靠性管理进行分析。但总体而言, 在设备运行管理中, 必须要根据设备的运行特点与运行要求进行改进, 并结合本单位的生产强度进行判定, 以保证设备运行可靠性管理的科学性。

摘要:本文由石油化工企业设备运行的可靠性管理要求出发, 对如何实现相关设备安全运行做简单分析。

关键词:石油化工企业,设备运行

参考文献

[1]唐兴波.化工企业设备运行可靠性管理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技术经济与管理) , 2013, 6 (11) :220-221.

上一篇:解放实验论文下一篇:初中说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