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孩子(通用10篇)
解放孩子 篇1
陶行知先生说过:“手和脑在一块儿干, 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 是创造教育的目的。”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动手活动, 锻炼孩子手脑并用, 促进课堂气氛的活跃。素质教育要求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 实现学生双眼、双手、大脑、嘴巴以及空间与时间的全面解放, 让孩子能够快乐而自由地学习与成长。
一、释放眼, 成就缤纷色彩
幼儿的特点是喜欢明亮而又鲜艳的色彩, 所以多色彩的拼图游戏, 既能吸引幼儿的参与欲望, 又能在拼成的各种图形和图片中让孩子学习到更多的知识。鲜艳的色彩和美丽的拼图, 是孩子感兴趣又愿意参与的游戏内容。因此, 可充分利用色彩教学, 挖掘孩子潜在的天分, 用孩子喜欢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师在指导孩子拼图的过程中, 不要过多地参与和干涉, 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遇到的困难。可以用“以退为进”的方式进行教学, 给孩子更大的发挥空间。
二、释放手, 创造斑斓美景
孩子的天性中, 有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心, 教师要保护和发掘这种能力。强让一个喜欢拿着水枪到处玩耍的孩子进行枯燥的数学学习, 不见得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不如给孩子应有的空间, 释放他们的双手, 在动手中学习。动手能力一直是孩子们引以为傲的优势, 每个人都是从孩子走过来的, 但是大人的动手能力有时却比不上孩子。所以, 在幼儿时期, 要让孩子们有更多的动手机会。不管是制作的图画、缝制的布偶, 还是其他动手制作的物件, 都要在班级里设置展台, 展览孩子们的作品。家长们看到了会觉得孩子更聪明, 孩子们听着鼓励和赞扬的话也会更开心。
三、释放脑, 放飞发散思维
“头脑风暴”是以前一个风靡世界的字眼, 原意是让知识带给人们另一种新鲜进步的思想和思维方式。孩子是最好的学习者, 他们会把一切艰难困苦都当作游戏一样解决, 这也要求教师要有能力激发孩子的这种潜能。陶行知先生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 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 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幼儿阶段的孩子想象力异常丰富, 虽然有很多大人觉得无聊和荒诞, 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 无尽的遐想就是一个令他们难以抵抗的游戏。很多不爱说话、性格内向的孩子, 同样有着丰富的思维空间。如果可以打开窗口, 瑰丽的思想和奇妙的想象就会带着你进入一个缤纷的世界。为了达到释放孩子大脑的目的, 在课堂上要有尽情想象的时间和空间, 有的时候是一首儿歌, 有的时候是一个数字。比如, 学唱“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的时候, 可以把鸭子的形象用纸板、玩偶或者是多媒体的方式呈现出来, 结合数字“2”, 鼓励和引导孩子进行多次元的想象。
四、释放口, 倾诉美好世界
婴儿会有口欲期, 这个时候不会说话的婴儿喜欢咬东西和吃手指。儿童教育家主张放宽对孩子的管制, 因为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因为啃咬东西和手指而生病的。幼儿园阶段的幼儿, 处于另一个“口欲期”。教师要正确看待和引导孩子们的语言表达方式, 纠正口吃和平卷舌不分等情况。如果是阶段性现象, 完全不必担心;但如果是生理问题, 一定要联系家长就医解决。对于爱说话的孩子, 多引导他们朗诵和阅读, 说出自己热爱的事物和看法;对于不爱说话的孩子, 更要多进行启发和诱导, 这样对孩子语言发展有很大帮助。
五、释放空间, 沐浴阳光
爱玩是幼儿的天性, 家长却希望孩子能够乖巧地坐在那里看书学习。根据有关调查, 正常的幼儿就是喜欢大喊大叫, 喜欢更广阔的空间, 不知道害怕和胆怯。对于爱玩的孩子, 家长和教师要尽量参与孩子的游戏, 倾听孩子的想法。幼儿园玩了一天, 孩子的精力依旧充沛, 家长却上班劳作了一天, 希望能够休息。这时候的矛盾, 就是不愿“居于斗室”的孩子和“耽于安逸”的家长之间的矛盾。有的孩子抱怨家长不带他出去玩, 而家长更苦恼孩子不知道心疼父母。其实, 问题完全没有这么严重, 不过是孩子还想着和小朋友玩耍, 或者是想和父母亲近一些, 简单的事情不应该复杂化。
六、释放时间, 享受童年
和对空间的追求一样, 孩子对玩耍的时间同样有非常高的要求, 时间的堆积往往能成就一个孩子的乐园。不管是多么调皮或是内向的孩子, 都需要自己独立的玩耍空间和时间来创造自己的“王国”。作为一线教师, 在课堂上应该注重用游戏的方式来传递知识,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用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替代呆板的传统教学模式,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课下, 孩子们完全可以将课堂上的知识忘得一干二净, 尽情尽兴地玩耍。如果孩子的幼年在忧虑和枯燥中度过, 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是难以快乐的。因此, 教师有责任保护孩子们美好的幼年时光, 要在充分给予孩子们玩耍时间的基础上, 带动其他方面的共同发展, 解放孩子, 促进孩子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勇, 张园园.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探析[J].福建党史月刊, 2008 (03) .
[2]张家琼, 朱德全.幼儿园教学评价的知识论基础[J].学前教育研究, 2008 (06) .
[3]张俊燕.新课改背景下幼儿园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教育探索, 2007 (10) .
[4]程秀兰.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及其意义[J].学前教育研究, 2014 (09) .
解放孩子 篇2
《解放孩子的潜能》一书是由英国作家马丁。罗森写的一本华德福父母指南的书。在介绍这本书之前,有必要先介绍一下华德福教育,华德福教育是一种已有八十多年历史的完整而独立的教育体系。19,鲁道夫 斯坦纳(他是奥地利的教育家和哲学家)在德国创办了第一所华德福学校。斯坦纳的哲学应用在实际生活的许多方面,潜藏在背后的是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不仅承认生物学的解释,也考虑到人的精神影响。更进一步,斯坦纳的人智学,提供了道德和精神发展的另一种途径,增强了我们的意识,帮助我们努力成为无私的,并具备社会交往能力的个体。
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联合国开始向各国推荐华德福教育,它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得到支持和认可,在亚洲的日本,印度,菲律宾,泰国以及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华德福学校也发展迅速。截至到,全世界共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877所完整的华德福学校,1706所独立幼儿园,549所成人教育机构和特殊教育机构。华德福学校的毕业生中,有挪威总理拖尔腾贝格,德国内政部长席利等。意大利前总理贝卢斯科尼,著名导演史蒂芬 斯皮尔博格等人则把他们的孩子送进了华德福学校。在中国大陆,德国人卢安克最先在广西农村推行华德福教育。
这本书是写给家长的一本指南,但是对我们的教育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本书从儿童的整体成长和所需教育的两个方面,帮助父母去了解和支持孩子。书中指出像大多数的极端思潮一样,权威主义和反权威主义都是错误的,他们都没有了解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双方都只考虑成人自己的需要。现实生活中,孩子需要成人的榜样,而不是僵硬的.权威,需要成人的引导,而不是命令,需要参与,而不是服从。尤其重要的是,孩子需要成人接受他们是什么样的人,而不要被“社会的钳子”塑造成预先设计的模样。
给孩子五个解放 篇3
解放孩子的头脑,提供锻炼的机会。不要总认为孩子小,太多事情不会做或做不好,从而层层束缚孩子的创造力,让孩子逆来顺受,从不让孩子动脑筋想事情,久而久之,养成了孩子的惰性。而正确的方法是在困难面前,提示孩子多动脑筋想一想,也可鼓励孩子从事实践锻炼,通过成功与失败的考验,使孩子获得自信,以坚强的意志战胜困难。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虽然没有多少文化知识,无法给孩子传授知识和技能,但他们却从小培养孩子多用脑子,善于思考,让孩子终身受益。
解放孩子的眼睛,提供欣赏的机会。要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多看书,多看事实,多看好的一面,还可以适当看一些课外的书,并了解各学科相关领域中的名人和重大事件。提高孩子的欣赏能力,激起孩于的好奇心,接触面广了,可以建立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同样,做父母的也应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一位专家通过某项测验结果显示,中国的父母看了孩子的成绩后,有80%表示不满意,而外国的父母则有80%表示满意。这就是外国父母习惯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孩子。所以,专家建议父母们应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并教会孩子去发现别人的长处,真诚欣赏他人,从中使自己得到启发与提高。
解放孩子的嘴巴,提供沟通的机会。一位中考状元深有体会地说:“我每天都会和爸爸妈妈聊天,聊学校、聊老师、聊同学、聊学习,爸爸妈妈也会和我说一些家里的事情和他们工作上的趣事。通过聊天,爸爸妈妈知道我每天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我也知道了爸爸妈妈的想法,这样我们之间从来没有鸿沟,双方都能互相理解。这次中考,我拿了全市第一,爸爸妈妈很满意,我也很高兴,”因此,平时多给孩子说话的自由,特別是有沟通、辩解的自由,让孩子在沟通牛释放压力,在辩解中识别直伪,让孩子在宽松愉悦的氛區中生活成长,从而逐步形成宽容、忍耐、客观、平和的心态,使孩子的潜能和创造力得到最佳发挥。
解放孩子的双手,提供操作的机会。在发达国家的家庭里,父母普遍都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所以,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而在我国的大多数家庭里,孩子的双手是被束缚的,父母只要孩子把学习搞好,什么事情都由父母包办。正如一位同学说的“我上学、放学爸爸都用车接送,回到家连饭都给我盛好了。想吃苹果,他们就削好皮,切成小块,插上牙签摆在书桌上,家务活就更不让我动手了。他们就知道让我学习、看书,未来的一切都给我安排好了。我在家就像一尊木偶。”而有的家庭恰恰相反,他们不仅从小培养孩子独立做事,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并且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小小障碍放手让孩子去解决,有进步时就肯定,遇到挫折时就疏导,这类父母是有智慧的。他们深知能力的培养能使孩子将来走上社会对工作和生活一定有所帮助。
解放孩子 篇4
华德福教育就是配合人的意识发展规律, 阶段性的针对意识来设置教学内容并让人的身体、灵魂和精神都得到发展, 让人成长为自己, 唤醒人对生活和自我的观察和判断, 找到自我的定位和人生的方向。同时华德福教育主张培养合作意识比培养竞争意识更加重要, 因此个人的发展要与周围的人、社会以及自然保持和谐。2001年7月, 德国人卢安克利用华德福教育友好协会东兰办事处, 自己把自己派到广西东兰县搞华德福教育实验, 曾赴英美学习华德福教育课程的吴蓓、黄晓星、张俐和李泽武等人也在北京和成都等地开始了华德福教育的实践。
华德福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的实验, 但是为了达到教育的统一性, 华德福教育需要家长可以认同并秉承华德福教育思想, 由此产生了华德福教育中关于家庭教育的思想。我暂且在这里称之为“华德福家庭教育”。
正如华德福学校教育重视美好环境的创设一样, 华德福家庭教育也强调家庭的氛围, 要为儿童创造一个美好、温暖和健康的环境。这样的环境创设需要父母付出发自真心的对孩子的爱。华德福家庭教育中的爱的教育就是要包容孩子, 承认孩子的个性, 提供孩子真正需要的东西, 引导孩子积极勇敢的面对生活。
另外, 华德福的家庭教育也同样提倡让孩子在节奏中茁壮成长。马丁·洛森说道:“节奏是有变化的重复, 它保证生命体的健康。”孩子从出生到长大的整个过程, 吃饭和睡觉是最重要的节奏, 形成的越早越好。关于给婴孩喂奶来说, 应该根据孩子个体的差异, 确定好规律的时间来喂奶, 而并不是根据婴孩的哭闹来决定。对于儿童节奏的培养还可以通过庆祝节日和家庭性质的户外活动。节日的周而复始、年年的轮回以及户外四季的变化、日夜的交替都是帮助孩子认识某些事物的永恒性, 体会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的重要方式。
华德福提倡配合人的整体发展实行“全人”的教育, 七年为一个周期, 前三个周期是实施教育的重要时期。其中第一个阶段就是零到七岁, 这个阶段儿童主要是通过周围的一切影响他们的生命组织构成力来完成他们健全和平衡身体的发展。这阶段的儿童认为世界一切都是美好的, 他们向往这些美好, 模仿这些美好。家长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行为和对儿童的正确引导, 身教是这一时期重要的教育方式。家长应寓教于童话、故事、儿歌、绘画、游戏和必要的劳动之中, 不要过早的对儿童进行理性的学科教育, 过早的读、写会削弱他们有限的生命构成力, 会影响儿童整体的平衡发展。
二、华德福家庭教育中的儿童观
华德福教育认为教育要尊重孩子的人格独立, 注重孩子的个性化发展, 保护孩子的天性, 让教育成为孩子的教育, 帮助孩子勇敢积极的面对生活的挑战和自己的成长。
华德福教育的儿童观是华德福家庭教育儿童观的基础, 但两者又有着不同。家庭教育中的儿童观更多的是以父母和长辈对儿童的血缘之爱为基础的, 不免有更多的感性因素, 包含着些许不理智的爱。所以介绍家庭教育中的儿童观首先应提到对儿童的爱。对儿童的爱的表现方式和表现爱的多少都体现着不同的儿童观。华德福提倡对儿童理智的爱, 家长不要感情用事。感情用事是我们把自己固有的想象投射到孩子身上, 而没有注意他们究竟是谁。感情用事的表现很多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有的长辈把儿童看作是讨人喜欢的天真无邪的宠物, 和孩子沟通的方式就是“逗孩子”, 还有的家长为了哄得孩子一时的不哭闹而空口许诺。这些行为都是不尊重孩子天性的表现, 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所以家长应该首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的天性, 理解孩子。
在华德福家庭教育的儿童观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孩子首先是人, 然后孩子就是孩子。”
在中国有很多的家长在面对自己的孩子时, 只把他们当作一个只懂得冷饿的可爱宠物, 不认为他们拥有和成人一样的心。这些家长只知道孩子怕冷, 在他们穿短袖上衣的时候总是给孩子穿上长袖的衣衫, 却从没有体会到时时刻刻都在努力意识自己力量存在的孩子有着和大人可以相提并论的运动量。即使他们被抱着, 他们时时刻刻都是在运动着。他们的感觉和成人一样, 不只懂得冷, 还会热。家长从来没有像考虑自己的状况一样的考虑孩子们的状况, 他们并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和自己一样的人, 而只是当成一个很弱小的动物。
这样现象还表现在家长总是在孩子刚刚会走时怕孩子走不稳摔倒或被车撞到, 实施抱着他们, 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 从几个月大时就开始的这种身体的限制, 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就是造成孩子的逆反和胆小。
孩子首先是人, 他有着人们都有的感觉, 尊重孩子, 把孩子看成是和自己平等的人。努力把孩子培养成拥有独立人格的人, 有着自己个性的人。
以上谈的是家长对孩子的错误保护和过度保护, 下面谈谈家长面对孩子时的简单粗暴。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只会说“行!”和“不行!”这也是错误的。现在家长们的工作压力大, 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 即使是陪孩子玩也没有足够的耐心。在面对孩子的游戏行为时只会用最简单的话语和最直接的语气来允许或制止孩子。这种和孩子缺乏沟通的表现会对以模仿为主认识世界的孩子造成很不好的影响。孩子有本能的想象力, 当我们和他们说话时, 他们的头脑中就会出现相应的属于他们自己的画面。并不是普遍家长认为的那样, 和小孩子解释那么多么有必要。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他们根本就没有认识到小孩子的能力。家长们从来没有想过, 他们为了让孩子们赢在起跑线上, 对孩子进行胎教时胎儿都会对父母感应。出生后直接面对父母, 天天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的孩子怎么会不理解父母的解释呢?
请把孩子就看成是有头脑的孩子。不要再用恐吓的语气来制止孩子的行为, 采用美好而平静的建议更易于孩子接受。还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间接的提出对孩子的要求, 通过孩子爱模仿的特点, 给他提供可模仿的美好故事。这样也能培养孩子的积极和乐观的心态。当孩子做错事时, 对孩子的批评更要具体和友好。要让孩子明白他哪里做错了, 或者他刚才的行为造成了怎样的影响。而不能用自己带着愤怒的语言去批评孩子, 否则, 重则说就是非本意的对孩子心理进行了严重的攻击。而且往往我们愤怒的原因并不是孩子犯错本身, 多半是为了我们自己的颜面而愤怒, 这样对我们的孩子就太不公平了。
我们对孩子说的话应真诚的反应出我们的想法, 并且用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讲述。中国的父母很怕向孩子表达对孩子的爱, 而且缺乏对孩子的沟通。通常对孩子的爱隐藏在严厉的外表下, 中国的父母信奉“打是亲, 骂是爱”。往往出现家长以“为孩子好”为名义, 简单粗暴的对待孩子。所以家长更要学习尊重孩子, 和孩子进行和善的沟通, 多和孩子一起参加活动, 关心孩子的每一步成长。
摘要:《解放孩子的潜能》一书由英国马丁·洛森著, 被称为“华德福父母指南”。该书是对华德福家庭教育思想的全面介绍, 旨在指导并帮助父母了解和支持孩子。任何家庭教育实施的过程中, 家长都应首先明确对自己孩子的角色定位, 即家长对儿童的态度。“怎样对待儿童”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甚至是一切儿童教育活动进行的前提。所以了解华德福教育的儿童观是把握华德福教育的重中之重, 也是在中国提倡华德福教育的重要理由。本文试图通过对《解放孩子的潜能》及相关华德福教育著作的阅读与理解, 阐述华德福教育的儿童观。
关键词:节奏,理智的爱,尊重孩子
参考文献
[1]李丽娥.华德福与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 2009 (4) .
今天的课堂,你解放孩子们了吗? 篇5
[案例]
师:同学们,草原是令我们每个人都心驰神往的地方。可惜我们大家都没见过。不过我们从电视里、从图画中感受过草原,你们想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儿的呢?
生:草原一碧千里。
生:草原上有连绵的山丘。
生:草原上的空气很清新。
(学生一个个展开了想象。)
师:如果你来到草原,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呢?
生:我想躺在草原上仰望天空。
生:我想在草原上策马奔腾,威风威风。
生:我想品尝草原上的美食,比如奶茶、奶豆腐。
(学生个个兴趣盎然。)
师:那么,老舍先生来到草原,在那儿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呢?
学生一起听课文录音。(录音旋律优美,富有草原地方风情,学生听得很投入。)
交流——
师:刚才是谁说要看那达慕大会的?你看,老舍先生替你满足了心愿。
生:老舍先生在那里听到了鄂温克姑娘的歌声。
师:这歌声怎么样?
生:甜美的。
生:悦耳的。
生:悠扬的。
生:动听的。
师:还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生:老舍先生舍不得离开草原。
师:你们从哪句话感受到的?
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师:“何忍别”是什么意思?
生:不忍分别。
师:用你的声音读出“蒙汉情深”!
反复朗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因为这句话反映了这篇文章的中心,所以在第一课时中只是让学生感知.不进行深入理解。)
师:是啊,老舍先生写下了他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优美的散文。你们说,对于老舍先生来说,这是一次怎样的旅行?
这是________的草原之旅。
生:这是令老舍先生难以忘怀的一次草原之旅。
生:回味无穷的。(正好是刚才说吃美食的那个学生)
老师笑:哦,你还在想吃手抓羊肉呢?怪不得用上了回味无穷。
生:快乐的。
生:老舍先生和我想做的事一样,就是在草原上骑马奔腾。这是一次惬意的旅行。
生:使老舍先生记忆犹新的。
生:意义重大的。
师:是啊,老舍先生有这么多的感受,所以他写下了这篇散文。
学生查资料,了解老舍先生和这篇散文。
通过查资料,学生了解了老舍先生的这篇作品,了解到老舍先生是和许多人来到草原的。
师:这么多有才华的人来到草原做什么呢?
生:促进交流。
生:增进了解。
师:说得太好了。增进了了解,也就进一步增进了________
生:(脱口而出)感情。
[教学反思]
这是笔者在执教《草原》第一课时的一个片断。笔者觉得这节课有以下几个优点:
1.师生情感互动达到高潮。
在这节课上,学生可以自由地想、自由地说,没有任何拘束,就像老舍先生来到草原上自由放飞心灵,纵马任意驰骋一样,情感得到滋养,精神得到愉悦。教师轻灵的点拨,使学生的心灵跃动,整个课堂师生相融、气氛和谐。
2.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教师问题情境的创设,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一让学生想象草原的风貌,调动了他们的知识储备,挖掘了他们的课外积累,是一种有意义的想象。二让学生想象他们来到草原会做什么,学生合理的想象使心灵充实,富有人文气息,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3.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这节课上,教师只是引导者,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在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中,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和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真正树立起了“主人翁”意识,升腾起强烈的学习愿望,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让人鲜明地感受到学生才情奔突,课堂生机勃勃。
解放孩子 篇6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孩子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 在当前中国社会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呈现出多样化的情势下, 加上独生子女、婚姻稳定性日趋下降、社会竞争空前激烈、留守儿童、全职母亲、社会财富分配不均、信仰缺失等现象的出现, 家庭教育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 进而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健康、幸福与发展。作为一名从教50年的教育实践与研究者, 我认为, 应该将家庭教育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
教育家长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家庭教育的主体是家长, 好的家庭教育必然来自好的家长。中国人自古有重“早教”、重家教的传统, 至今依然如此, 可以说更为重视。但和过去相比, 今天的家长常将家庭教育的重点放在成才, 尤其是所谓的成功上, 对“做人”的教育要么有所忽略, 要么有所失当, 这是家庭教育的最大误区。
有些家长不懂得如何做家长, 往往是在孩子的问题已经变得非常突出的时候, 才开始反思自己和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 而这时再来解决问题常常是事倍功半、甚至为时已晚。在中国, 更为普遍的情况是, 家长没能意识到独立性与自主性在孩子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作用, 导致孩子在责任感、抗逆力、自信度、主观能动性、抉择能力、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的能力等方面的缺失或低下, 令人担忧。
做家长也需要知识和经验, 而孩子的教育不应该是一个试错纠错的过程, 因此, 合格的家长需要提前接受教育, 教育家长不仅重要而且必要, 家庭教育应从教育家长开始。
解放孩子是家庭教育的要义所在
有学者曾这样说, 人类文明的进化有三个重要标志, 第一是发现了人, 将人从神的笼罩下解放出来, 世界焕然一新;第二是发现了女性, 将女性从男性的统治下解放出来, 世界得以完整;第三是发现了儿童, 将儿童从对成人的依附中独立出来, 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我深以为然。
将儿童从成人的依附中“独立”出来是一种解放。这种解放, 是相对“桎梏”“控制”而言的, 解放孩子, 就是要让孩子在成长中释放天性, 成为他自己。一个人只有首先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 才能在心理上、精神上积极主动地探索世界、拥抱生命、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 在从事自己喜欢和有意义的事情中, 实现价值、造福社会, 过幸福的人生。尊重孩子、解放孩子, 是当前中国家庭教育亟须引入的重要命题, 它能从根本上杜绝溺爱、威权、家暴、忽视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孩子从出生开始, 就接受家长的抚养与教育。在心理学上, 有个概念叫“投射性认同”, 也就是家长如何看待孩子, 会投射到孩子内心, 孩子会慢慢加以认同。如果家长认为孩子有权利、有能力独立自主地思考、选择、做事, 那么孩子也就慢慢认同了这样的看法, 并在日积月累中使之成为现实, 反之亦然。尊重孩子、解放孩子, 并不是放任纵容, 而是通过引导、监督与激励, 促进孩子形成积极乐观、自尊自信的自我意识与自我效能, 这远比考试多考几分重要得多。这就需要家长有相应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技巧, 而这, 是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得的。
通过立法等保障家长的受教育权及其他权利义务
十八大以来, 中国开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然而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立法却严重滞后, 已经拟就的《反家庭暴力法》还未正式出台。美国、日本、法国等都有关于家庭教育的法律法规, 中国需要就此积极开展工作, 国家决不能在家庭教育方面长期缺位。针对教育家长等问题, 我建议国家及地方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 先试点、后推广:
家长须持有《家长资质证书》。由政府出面, 成立专门的非营利性质的家长学校。学校可建立在社区, 也可建立在各级各类学校, 以及设立相应的网络学校, 教师由在家庭教育方面有丰富经验的人员组成, 可通过大规模培训先期储备合格的家庭教育教师。要求即将成为家长的准家长, 以及幼儿园、小学、中学各阶段的家长, 包括代家长 (即实际监护人) , 必须在家长学校接受一定学时的学习, 并通过适当的核查后取得资质证书。考虑到第一代独生子女开始为人父母, 中国家长将集中进入一个不懂做家长、不会做家长的阶段, 这样的强制性手段不仅非常必要, 而且也是家长们的需求所在。
延长女性产假。我国职业女性目前的产假一般为3~4个月, 这远远不够, 导致产妇身心健康、母乳喂养、母婴关系等产生问题。科学已经证明, 0~3岁是个体情绪情感发展的关键期, 母亲的陪伴极其重要。在瑞典、挪威、英国、奥地利、捷克和斯洛伐克、俄罗斯等国家, 产妇一般都享有1~3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带薪产假、育儿假。我国可阶段性逐步延长女性产假, 先期可延长至6~12个月, 这对我国的人口质量将带来难以估量的积极影响。
解放孩子,巧做“平等中的首席” 篇7
(一) 解放孩子的手, 解放孩子的口, 让学生“我手写我口, 我口说我心”
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应潜心设计,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创设情境, 精心选材, 让学生有感而发, 给学生自由说写的空间, 群体之中协作学习, 师生一起交流评议。这样学生势必乐于“我手写我口, 我口说我心”。例如在指导即兴式作文片段《精彩的表演》时, 我作了这样的尝试。
1. 精心设计, 确立教学目标, 让学生有的放矢
看马戏表演是学生的一大趣事, 但让学生写好表演之精彩却非易事。为此, 当学校组织学生看马戏表演时, 我便委托一专业人员将一出马戏———猴子系列表演拍成录像为作文课服务。接着, 确定《精彩的表演》课教学目标: (1) 仔细观察, 适当想像。 (2) 描述具体, 有条有理。
2. 创设佳境, 协作学习过程, 让学生自由选练
教学中, 将“看—听—说—写”这一新型作文教学模式贯穿本课始终。即先请学生“总览全局”, 观看猴子系列表演的全部过程, 提炼“总体印象”, 再为学生“指点迷津”, 播放一个表演, 展示一段例文, 学习一种写作方法。过程: (1)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看一遍, 搞清是什么节目;看两遍, 回忆表演经过;看三遍, 构思语言文字。 (2) 例文引路。自学讨论, 让学生悟出写作思路。放手让学生当一次小作家, 让他们自由组合, 并动手挑选某一个“表演”, 观、思、说、议、写。
这一协调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重要的是学生这一认知主体能主动学习, 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我手写我口, 我口说我心”。
基于此, 老师说:“随你们自己挑一个节目写一个片段, 好不好?”学生立刻动起来了。有的调出“猴子踩单车”节目细看;有的回忆“猴子走钢丝”小声交流;有的选择了“猴子翻筋斗”进行习作。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 达到了“要写”“爱写”的目的。
3. 发挥优势, 及时反馈修改, 让学生完善创作
学生能力参差不齐, 优生10分钟内能写两个节目表演片断;中等生有老师“导”的相助, 较顺利地完成了一个较完整的表演片段;“学困生”仍有一定的困难, 老师便通过面导面批, 对其进行个别辅导, 帮助他们跟上步伐。
教师还可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的作文, 然后让学生相互评议, 提出修改意见。
(二) 解放孩子的时间和空间, 给孩子一双发现生活的眼睛
1. 教学生做玩中的有心人, 玩中觅趣, 玩中觅真
例如, 上完七年级第五单元“关注科学”后, 我围绕“善实践、巧发现、勤思考、乐发言”的目标, 上了一节“玩”课。上课伊始, 我给学生们带去了许多苹果。我先问学生们都是怎样吃苹果的, 学生们有的说洗净吃, 有的说削皮吃, 有的说切开吃……我顺势让学生横切、竖切、斜切苹果, 学生们发现了苹果里藏着秘密:切面有的呈现一朵盛开的紫荆花, 有的呈现一个醒目的五星, 有的呈现光芒四射的太阳……学生们乐了, 沸腾了。当我让他们把刚才的实践、发现写出来时, 学生们一个个兴致致勃, 《苹果里的秘密》、《我发现了》、《真理就在我的眼睛里》等一篇篇洋溢真理之光的小作文应运而生, 科学与文学在学生们的作文里达到了一个和谐的统一。
有哪一个孩子不爱玩呢?有哪一个孩子喜欢面对一个作文题“闭门造车”?教师不应做作文教学的“罪人”, 应把学生从教室引出来:春天, 带学生到绿草如茵的田野春游;夏天, 带孩子们到荷塘边赏荷, 到小河里游泳、摸鱼虾;秋天, 带学生去帮助农民收割低垂的谷穗, 去采摘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冬天, 又带孩子们去梅园寻芳……一句话, 让孩子们在玩中觅真、觅趣, 并让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在玩中升华。孩子们的头脑活了、思维活了, 一篇篇充满真、趣、美的作文脱颖而出:《我与春天有个约会》、《最美是荷》、《那束盛开的水仙花》、《梅园寻芳》、《那一天, 我放飞小船》、《我的作文诞生记》……
2. 教孩子善于捕捉生活的小浪花
老师应该让学生多一份用心, 多一双眼睛, 从而捕捉到生活的细小浪花, 积累写作素材。
例如, 上生物课, 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的细胞。教师充分抓住这个机会, 指导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细胞的形状、大小、颜色以及分裂的过程等, 然后指引学生到图书室查找有关资料, 最后组织学生开设“专题讲座”。这样, 学生头脑中积累了素材, 便想说, 想写。于是, 一篇《显微镜下的奇妙世界》便诞生了。
学生学会了捕捉生活中每一朵细小的“浪花”, 他们素材空间宽广了, 思维也开阔了, 写起作文来就“下笔如有神”了。
(三) 解放孩子的头脑, 给孩子一双想像的翅膀
在语文教学中, 特别是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中, 想像力占据着一个不可低估的地位。我在几年的不断摸索、尝试中, 通过形式多样的想像性作文, 有效增强和丰富学生的想像力, 给学生插上一对想像的翅膀, 遨游于作文“王国”中。通过看图作文, 续写作文, 假想作文, 科幻作文, 童话故事等多种形式的想像性作文训练, 学生的想像力丰富了, 创造力增强了。
(四) 教师“下水”, 师与生交融
新课改以来, 最大的变化莫过于教师角色的变化。在作文教学中, 我常常换位思考, 时时换位“下水”。如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后, 我指导了一次“借物咏怀, 托物言志”的作文课。课前, 我为学生们准备了几盆常见的植物———水仙花、冲天竹、杜鹃花。开始, 我指导学生观察这些植物的特征, 说出这些植物的优秀品性。接下来, 我即兴“下水”作文《桥》:“一踏上归乡路, 我便想起那座桥。……原先, 这只是一座木桥……再后来, 小河上架起了一座桥, 一座新颖的水泥桥……看到夕阳我就想到老人, 想到桥……”老师专注的神情, 入情入理的诵读深深感染了学生。师生交融实现了教师、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
(五) 教师巧把“舵”, 做“平等中的首席”
学生毕竟还是学生, 虽主张解放孩子, 还学生自主作文权、评改权, 但由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取向存在一定的局限, 教师应该巧把“舵”, 乐做“平等中的首席”。
在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自选目标, 自评自改, 自己归纳改法, 教师不是主宰, 只是“指点提携”, 学生才是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师确定评改标准, 示范评改, 巧设“度”, 巧把“舵”, 是协助学生完成“优化”作文的指导者, 是学生“平等中的首席”。
解放孩子 篇8
纵观我国当今的幼儿教学, 普遍存在幼儿的学习负担过于繁重的现象, 让孩子们在生理和心理上过早地承受起超乎他们年龄的压力, 使原本在梦想世界中的孩子们中途惊醒, 让孩子们美好的童年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幼儿学习负担过重的现状
(一) 超前教育现象严重
所谓超前教育, “顾名思义就是对孩子进行的教育超过了孩子正常年龄阶段所接受的知识的能力”。比如现在普遍盛行的“小学预科班”、“读经班”等等, 把小学的课程提前让3至6岁的孩子学习, 以关注幼儿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快速提高为突出表现。人们并没有想到孩子是否能真正理解这些系统的知识, 是否能真正掌握并学以致用, 只是一味地抓紧时间, 运用“强迫发展”的手段, 让孩子们学得吃力且索然无味。超前教育是我国应试教育的压力一层层延伸到学前教育的表现, 这种教育或许对个别幼儿是可行的, 但对绝大多数孩子而言是不科学的。
(二) 超负荷教育现象普遍
家长们在“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影响下, 趋之若鹜把孩子送进各种各样的兴趣班、特长班, 学习种类繁多的“智力开发”活动, 接受写字、数学、舞蹈、美术、英语、主持等等方面的技能训练, 期望孩子早成才、快成才。很多孩子周末根本就没有休息时间, 一天要上三、四个兴趣班, 成为真正的“小忙人”。本应在梦幻世界中的幼儿被关进了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牢笼”, 失去了童年应有的自由梦想的空间和时间。
幼儿学习负担过重的得失分析
儿童不是小大人, 儿童有独立的不同于成人的生活, 这是近现代教育的逻辑起点。超前教育从近期效果来看对家长是很具有诱惑力的, 但是从孩子一生的发展来讲如同捡到芝麻丢掉西瓜, 是得不偿失的。
(一) 危害幼儿身体健康
学前期幼儿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 幼儿的骨骼发育主要是软组织较多, 骨的硬度小, 这就决定了幼儿还不是可以“坐下来”学习的。而过早、过多地进行规范性学习, 不仅不利于幼儿的身体发育, 还可能导致幼儿胸骨畸形、脊柱弯曲等不良症状。幼儿期一味的注重技能训练, 强调死记硬背, 剥夺了孩子动手操作的机会, 也就丧失了幼儿大脑神经元受到丰富刺激的机会, 会阻碍大脑的发育。在这样的状态下, 必将影响到幼儿的身体健康。
(二) 不利于幼儿心理健康
由于幼儿期是人格发展奠基时期, 而不顾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繁重的学习压力, 必然会破坏孩子特有的认知过程, 导致孩子的消化不良。在此过程中, 幼儿经常得到的是消极体验, 很少有成功的快乐。久而久之必将使孩子产生对学习的厌倦、畏惧、消极和自卑的心理, 同时幼儿本应有的活泼好动、好奇好问的特性受到摧残和压抑, 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 严重危害到幼儿的心理健康, 甚至产生厌学倾向, 对幼儿将来的学习造成不利影响。
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指导下的思考与实践
陶行知先生在其《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提出了“六大解放”教育思想。虽然“六大解放”思想是基于培养幼儿创造性提出来的, 但对当今幼儿教育中存在的种种超前或超负荷的教育现象仍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一) 解放幼儿的头脑, 让孩子拥有梦想
陶行知指出, 大脑是“思想之物质基础”。幼儿从外界获得知识和经验的时候, 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理解方式。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最重要的是要为幼儿创造机会和条件, 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鼓励、支持和引导幼儿去主动探究和学习。因此我们必须真正了解孩子, 尊重幼儿成长规律, 满足他们成长的需要, 鼓励孩子开动脑筋, 帮助他们展开梦想的翅膀。
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应让幼儿自己思考, 自己想办法解决, 比如自己的玩具放在什么地方, 该如何整理, 想到哪个区域去玩, 想与谁玩等, 老师都不做过多的干涉, 而是启发式地给予正确引导。如在科学教育活动“会融化的糖”中, 幼儿对糖融化在水里很感兴趣, 提出“在水中加果珍或者其他东西行不行?”等问题。我们及时抓住幼儿的这个兴趣点, 提出各种假设性的问题, 启发孩子们思考, 而后一起设计了“颜色融水”的实验计划, 引导孩子们进入另一个探索过程, 将幼儿的探究引向深入。就这样在一日生活中把握住一切有利契机, 引发幼儿大胆想象和积极主动的思考, 激起他们智慧的火花, 让孩子拥有梦想, 为他们飞得更高、更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解放幼儿的双手, 让孩子创造梦想
陶行知先生指出, 在各种感官中, 唯独手这个“触觉的器官是处在主动的地位”。小孩子最爱“动手动脚”, 凡事都要看一看, 做一做, 对成人做的事总是有极大兴趣, 因为幼儿的学习方式主要是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 去模仿、感知、探究, “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 不断积累经验, 逐步地建构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为此, 我们以区域活动为重点, 在各个活动区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投放丰富的操作材料, 供孩子们选择操作, 让他们在小厨房做饭;娃娃家给宝宝洗澡、穿衣服、看病;美工区折折、画画、捏捏;建构区搭建高楼、立交桥……通过各种手的活动, 孩子们可以获取更多的外部信息, 这些信息能促使大脑积极活动, 促进幼儿的大脑发育, 使孩子心灵手巧。解放幼儿的双手, 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环境和材料, 让他们自己打开创造之门, 走进绚丽缤纷的世界。
(三) 解放幼儿的嘴, 让孩子表达梦想
语言是人类交流与思维的工具, 学前阶段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抓住语言发展关键期的有利时机, 可以促进幼儿语言乃至其他方面的迅速发展。陶行知先生就曾指出“发明千千万, 起点是一问”。我们根据幼儿语言学习与发展的特点, 为孩子们创设出良好的语言环境, 解放幼儿的嘴巴, 给孩子们提问的自由, 让他们想说就说, 能发表独立见解, 有效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我们在重视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基础上, 充分利用幼儿每天每时的生活, 创造无所不在的语言环境, 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为孩子们提供支持和鼓励, 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他人交谈, 保护幼儿提问和交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让孩子们在自由的提问与表达中诉说着自己的梦想。
(四) 解放幼儿的眼睛, 让孩子展望梦想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有关研究证明, 大脑中约有80%的知识和信息是通过眼睛获得的。但由于超前和超负荷教育的影响, 孩子的双眼被更多地限制在知识的狭小世界内, 使幼儿多彩的生命意义和丰富的经验世界缺失。为此, 我们注重让孩子多观察、多发现, 丰富孩子的感知经验, 激发他们对新事物的兴趣, 使孩子眼界不断拓宽。我们经常带孩子们走出园门口, 到社区公园、超市、邮局、小学参观、游玩, 组织孩子们到生态园、角色体验馆、动物园等有利于他们成长的场所一日游, 让孩子亲近自然、了解社会, 童心看世界会有别样的精彩。
(五) 解放幼儿的时间, 让孩子尽情梦想
陶行知先生指出, 幼儿“时间的解放是顶急需的解放”。大千世界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充满未知的新鲜世界, 他们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 去发现。没有时间便看不清楚, 没有时间便想不明白。为此, 在幼儿一日生活安排上, 我们没有把时间安排得满满的, 而是给孩子留出自由活动、自主选择活动的时间, 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 使他们主动学习、积极探索, 教师则为孩子们准备好材料, 适时地给予帮助和支持, 让孩子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尽情地放飞梦想。
(六) 解放幼儿的空间, 让孩子在自然和社会中实现梦想
当今家长和老师们由于受到安全方面的因素制约, 在超前教育和超负荷教育的压力下不敢放手让孩子走出去, 长时间封闭在狭小的空间里, 被众多的“辅导班”、“提高班”的学习牢笼禁锢起来, 承受着很大的学习压力。虽然我们现在与陶行知先生生活的社会有了极大的进步, 但当年先生“我们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间”、“把小孩子从文化鸟笼里解放出来, 飞进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丰富的食粮”的疾呼对我们当下仍很适用。因此, 我们尽可能地把孩子们学习的空间扩大到社区、社会, 经常创造机会把孩子带到大自然中, 让他们在更广阔的空间里接触到更丰富的事物, 增长知识,拓宽视野, 进而促进孩子们全面发展。
国以人立, 业以人兴。在陶行知先生“六大解放”思想指导下, 还孩子们一个快乐、美好、自由的童年,解放孩子, 放飞梦想, 用孩子们稚嫩、简单、纯真却拥有人类最初美好的儿童梦, 托起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同心共筑中国梦。
解放孩子 篇9
关键词:个性化作业,兴趣,拓展思路,民主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 减负一直是大家关注的。英语作业的布置是否真的做到减负?这是我们英语老师应该考量的。鉴于此, 我们应勇于突破传统作业的布置, 多设计一些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个性化作业, 让学生动手, 动脑, 动情, 只有充满了情趣, 学生才不会把作业当成负担, 才会让学生感到快乐。
一、增加兴趣, 激发学习动机
学生感兴趣才会真正的效率, 在设计作业是形式内容关注在学生兴趣指向。
1.争当小画家。很多学生都喜欢画画, 画画直接表达了孩子的思想。学生对于感兴趣的事, 大多比较投入且印象深刻。将画画和英语学习相结合,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课文中初次出现了时间表达的方法, 有很多孩子不会表达, 特别到了3B Unit7碰到了诸如“six o’clock (5:45) half past six (6:15) ”之类的题目, 就很容易混淆, 面对这一情况, 很多老师反复操练, 抄写等, 其实效果不佳。这时, 就可以改变一下策略, 不要让学生一抄了事。可以让学生在他们所抄时间的旁边画上一只表示该时间的小钟, 以画来代替中文注解。这样一来, 既形象有趣, 又方便理解记忆。
2.争做小巧手。如在学习3A Unit5 How old are you?后, 布置了制作一张年龄表, 询问家庭成员的年龄。在这张课程表中, 包含了本单元的新单词和重点, 孩子们也非常愿意完成这张课程表, 这样的作业, 不仅完成了对本单元重点的梳理和掌握, 而且更贴近生活。
又如在学完4A Unit8时, 布置了制作一个玩具娃娃的小人偶, 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 更是有效地对Unit 8的单词知识点进行了一次愉快的复习和操练。
3.争当小演员。每教完一篇课文, 我就让学生在仿照所学课文, 加入自己的想要表达句子, 并在下节课表演, 由同学当评委。每个孩子都有很强的表现欲, 都想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认可, 所以每次表演都非常认真, 带动了班级里面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 让他们也一起参与其中, 并切实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二、勤于思考, 拓展学生思路
在教学中, 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再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 然后指导学生把自己探索的过程记录下来, 这样不但解决了实际问题, 也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形成, 可以分为几类。
1.总结作业。学习一段时间后, 我通常会对这段时间重难点进行梳理, 深化学习效果, 温故而知新, 从学生被动的知识输入到主动的深化和有效输出,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提升了一个台阶。形式也从老师建议的归纳重难点上升到对本单元一些易错题和知识点拓展的层面, 并由一开始简单的A4纸归纳上升到了归纳小报的制作。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会对知识的自我整理和自我的二次学习。
2.分类作业。教师从现实生活中挖掘潜能引发学生去发现、主动学习身边的英语, 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 并把这些身边的英语写下来、记下来,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 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
如:通过发现记录生活中的英语, 学生们发现生活中有很多英语学习的素材, 并提出在班级设置“生活中的英语”学习角, 或者制作相关主题小报。把生活中的英语记录下来在班上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此举不仅拓展了同学们的词汇量, 更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
3.创作作业。这种作业设计最能体现学生的创新性,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利用有限的词汇创造出“活”的作业来,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特长, 发展学生的个性, 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 主动发展。
如牛津英语3A Unit4集中家庭成员father, mother, grandma, grandpa, brother和sister。这些单词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 短暂性的记忆是可以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难免会有学生遗忘。于是我就布置了一个特殊的回家作业:要求学生把这些单词编成歌谣。这个作业的难度较大, 所以在课上我先编了一个:father, father, I love my father!本以为学生可能完不成这个作业, 但第二天检查发现学生都完成的非常好, 有的在父母的帮助下编的儿歌比老师的还好。
三、选择性作业, 给学生民主
在教师布置作业时, 既要考虑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难点和重点, 又要考虑到不同程度的学生, 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做不同层次的课外作业, 确保优等生吃得精, 中等生吃得好, 后进生吃得饱。在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时, 教师需要把不同层次作业的目的、纲要向学生交代清楚, 以便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有目的地、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师应针对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合理的地设计作业, 增加作业的可选择性。我们把作业设计成肯德基式套餐,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如A套餐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而B套餐的题型较A套餐要高一层;C套餐的题灵活多样, 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这样的作业布置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解放孩子 篇10
“孩奴”妈妈,生活一地鸡毛
伊丽与阿明步入婚姻的时候,已属大龄。然而,当他们成为爸爸妈妈时,内心的喜悦还没散去,便遇到了极为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宝贝儿子壮壮几乎占据了他们全部的生活。为了照顾好壮壮,他们不但搭上了所有的精力,还搭上了所有的时间,哪里还有二人世界。白天在职场上拼搏,晚上回到家就是围着壮壮转。洗衣服做饭不说,还要陪儿子做游戏,给他讲故事。好不容易到了周末,想过二人世界,壮壮这个“第三者”像个小尾巴似的,总是不离他们左右。想将孩子托给婆婆带,老人家又身体不好,担不起此项重任;再说,婆婆教育观念落后,既不会给孩子讲故事,也不会陪孩子做游戏,只会对孩子溺爱和放纵,壮壮要什么就给什么,从不会拒绝。伊丽担心婆婆对儿子的纵容与溺爱,会让他养成骄横、霸道的性格,对孩子身心发育不利。无奈之下,伊丽只得自己做些牺牲,自己带孩子。从此,伊丽的生活重心都转移到了孩子身上。
对于自己日复一日围着孩子转的“孩奴”生活,作为白领丽人的伊丽虽有所不甘,但也无可奈何,只能慨叹自己和阿明要孩子过早,如果晚一些,也不至于这么狼狈。
伊丽知道,这样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看着那些刚结婚不久,没有孩子的小夫妻,周末聚在一起逛街、看电影、开车自驾游,甜甜蜜蜜地享受着二人世界时,她在羡慕的同时,也会有一丝沮丧。
更让伊丽苦恼的是,尽管自己极力想扮演好母亲的角色,但由于工作忙,她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壮壮,只能将壮壮交给保姆,而保姆在带壮壮的时候,从不与他交流,任壮壮淹没在一堆玩具中间。长此以往,壮壮由于缺少玩伴,缺乏与同龄人交流的机会,形成了孤僻、腼腆、不合群的性格。在幼儿园,老师反映壮壮在与小朋友做游戏的时候缺乏主动性;老师提问,壮壮站起来总是满头冒汗,不知所云;孩子们自由活动的时候,壮壮也总是一个人躲在角落里,从不主动找小朋友们玩。
听完老师的这番话,伊丽心里很不是滋味。她知道这一切都是孤独惹的祸,要想改变必须找到突破口。
拒做“孩奴”,辣妈倡议“拼养”
伊丽为找不到一个既能带好孩子,又能让孩子快乐,还能让家长有休闲时间的好办法而苦恼。直到2010年7月的一天,她在一部外国电视剧中,看到“拼养”孩子的情节,萌生了将周围相熟的辣妈组织起来,一起来“拼养”孩子的想法。这样,孩子既有了玩伴,也解放了大人,还能让那些渴望过浪漫周末的小夫妻圆了自己的梦。
一个周末的晚上,她登录了自己所在社区的QQ群,在群上留言,倡议“拼养”。伊丽在留言中说:“各位辣妈辣爸,为了适当解脱家长围着孩子转的窘境,告别‘孩奴’生活,让我们‘拼养’孩子吧。我们可以召集有孩子的家庭组成临时家庭组,轮流照顾孩子。每个家庭的父母在有足够责任感和耐心的前提下,轮流在双休日照看本小组中的所有孩子。这样,其他家庭的父母就能够享受属于自己的二人世界。目前,这种‘拼养’方式在国外很流行,不用另外花钱请人帮忙照顾孩子,休息、育儿两不误。我想,我们可以学学外国人,不妨试试这种育儿方法,如果可行,宝宝既找到了玩伴,大人也得到了解脱,有了休闲的时间,何乐而不为?作为新时代的时尚辣妈辣爸,无论你赞成还是反对,你至少应该认真地去面对一次,或许它真能帮上我们的忙。”
伊丽的提议,在社区QQ群里引发了妈妈们的热议。有的妈妈说,伊丽这个想法可行,“拼养”育儿,为年轻父母提供了一个养孩子的新思路,既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也解放了家长,不失为育儿新招。一位4岁孩子的妈妈说,她周末经常加班,一直希望能为孩子找个同龄伙伴一起玩耍。但也有妈妈担心,在“拼养”的过程中,孩子的安全和健康问题是否有保障?
针对妈妈们的疑虑,伊丽随后提出了自己的“拼养”方案,对参加“拼养”的家庭做了如下要求:一是为了安全可靠,参与“拼养”的家庭必须是家住本社区、3岁以上孩子的家庭,孩子太小的谢绝参加;二是参与的成员必须有责任心和耐心,这是“拼养”成功的关键;三是“拼养”孩子的费用由小组成员平摊。在轮到自家“拼养”的时候,要保证让孩子吃好、玩好。只要参加“拼养”的辣爸辣妈能做到以上三点,这“拼养”育儿的方案,还是切实可行的。
伊丽的“拼养”方案一出,很快得到了辣妈们的支持,有好几位辣妈在群里报名参加“拼养”。这给了伊丽极大的信心。最后,经过多方考察,伊丽选择了两个家庭一起实施“拼养”。
一个月后,伊丽的“拼养”小组成立了。在小组里,伊丽任组长,在公司做财务的润泽妈发挥专长,做了小组的财务总监。小组成立之初,伊丽与另外两个家庭的妈妈一起商量后,为小组的顺利运作制订了一些规则,并签订了“拼养”协议,约定了“拼养”细则和权利义务。让每个家庭各拿出500元,作为小组的活动资金,存到卡上,交给润泽妈保管。以后轮到哪家“拼养”,信用卡就交给哪个家庭。同时,伊丽还在网上为他们的“拼养”小组开了个博客,由妈妈们轮流打理,将各自“拼养”实践中有趣的故事,需要注意的事项,妈妈们的“拼养”心得,以及宝宝们的成长,一一记录在案。同时,为了避免在“拼养”过程中产生纠纷,她们也就“拼养”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本着诚信的原则,在协议中一一做了详细规范,划分出责任范围,以及出现问题后的解决方案。比如孩子在“拼养”家庭出了意外,责任该由谁来负;几个小朋友在一起游戏的时候,发生意外导致伤害怎么办;孩子在“拼养”家庭里生病了如何解决等问题。这些规则为妈妈们解除了后顾之忧。
周末一“拼”,美好生活回来了
“拼养”先从贝贝家开始。在接下来的第一个周末,伊丽将壮壮送到了贝贝家,交给贝贝妈后,就和阿明一起去逛街了。他们去滨河景区划船,去人民广场与鸽子嬉戏,去电影院看了大片,重温了昔日的浪漫。傍晚时分,两个人才手牵手去接和新伙伴玩了一天的壮壮回家。在回家的路上,壮壮兴奋地对他们说着与小伙伴游戏一天的快乐。儿子收获了快乐,他们也收获了自由,伊丽对“拼养”成果很满意,觉得这步棋走对了。
很快,又到了周末。这个周末,该伊丽家轮值。早上8点,“拼养”小组的成员就陆续将孩子送到了伊丽家里。伊丽为孩子们做了丰盛的营养早餐。吃罢早餐,伊丽便带着孩子们做游戏,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伊丽按照菜谱,精心烹饪,满桌色香味俱佳的餐点,勾起了孩子们的食欲,平常让大人追着喂饭的孩子们,现在自己动手吃饭夹菜,吃得津津有味。看着孩子们吃得满嘴流油的滑稽样子,伊丽忍俊不禁。她鼓励孩子们比赛,看谁吃得又多又快。得到她的鼓励,孩子们吃得更欢了。饭后,让孩子们睡过午觉,伊丽开着车,将孩子们带到滨河公园玩,看河里的水鸟、玩碰碰车、堆城堡、与水鸟合影。一天下来,孩子们玩得很开心,并相互约定下周还一起玩。而伊丽也在与孩子们玩的同时,找到了久违的快乐。
“拼养”带给伊丽的不仅是快乐,还有震撼与感慨。自从有了孩子之后,伊丽既要上班又要打理家务,平时在单位拼死拼活,下班还得赶往幼儿园接儿子,唯恐接晚了老师给孩子脸色看。好不容易盼到周末,还得围着儿子转,不仅享受不到周末的快乐,还会比平时更忙。自从与两个家庭结成“拼养”小组之后,伊丽周末的时间就相对灵活了。在不是自己轮值的周末,儿子有人照顾,伊丽和阿明下班后就可以各忙各的事情,还可以过过二人世界,再不用为儿子的事操心了。更让伊丽欣慰的是,他们的“拼养”小组自从开张后,一直运作得很顺利。
欣慰之余,伊丽将这些“拼养”心得写进了小组的博客。文章一贴出,便得到了妈妈们的追捧,许多想“拼养”却有所顾虑的妈妈们都在博文后边留言,与伊丽探讨“拼养”心得。而伊丽,面对妈妈们的留言,均一一认真回帖。之后,随着博客文章数量的增加,她们的博客由于超高的人气,被网站放在了博客首页直通车栏目,成了明星博客。她们“拼养”的成功经验,带动了更多的妈妈们加入到“拼养”的行列。
更让伊丽与“拼养”小组的另外两位妈妈欣喜的是,尝试“拼养”半年后,她们发现孩子们在收获快乐的同时,在生活习惯和日常行为上都大有进步。因为几个参与“拼养”的妈妈们有着相近的育儿观,并且在“拼养”的过程中认真负责,对待“拼养”家庭的孩子如对待自家孩子一样疼爱、呵护,大家都能在负责带孩子的一天甚至几天中督促孩子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合理的饮食,孩子们通过“拼养”不但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变得独立懂事了。令伊丽欣喜的是,通过“拼养”,有了玩伴的壮壮一改过去的孤僻,逐渐变得开朗活泼起来,幼儿园老师再也没有向伊丽告过状了。
采访即将结束时,伊丽表示,“拼养”好处多多,她和她的姐妹们会将“拼养”进行到底。不过她告诫有“拼养”意向的家庭,在对于“拼养”家庭的选择上,如果在信任方面有所顾虑,可以选择亲朋好友、邻居、姐妹等自己熟悉的群体进行,这样的“拼养”组合一般来说家庭情况比较相近,而且相互了解、相互信赖,“拼养”比较容易成功。两三个家庭最合适,孩子太多了,一对父母照顾不过来。为了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最好提前签订协议,约定彼此之间的权利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