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行动

2024-08-07

解放行动(共5篇)

解放行动 篇1

1946年4月28日, 东北民主联军进驻哈尔滨, 由于在进驻过程中未遇比较大的抵抗, 因此日后有“未费一枪一弹, 和平解放哈尔滨”的说法并且流布甚广, 给人以解放哈尔滨“易如反掌”之感。事实远非如此简单, 面对当时复杂微妙的国内外局势, 中共中央和东北局、北满分局及北满军区就如何解放哈尔滨做出了详细周密的军事部署, 在我军强大的军事压力下, 国民党顽军未敢轻举妄动, 如鸟兽散, 哈尔滨得以回到人民的怀抱。

1945年8月8日, 苏联对日本宣战, 迅即出兵中国东北。8月15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21日, 苏联红军进驻哈尔滨后, 发布第一号命令, 宣布哈尔滨实行军事管制。曾在白山黑水奋战14年的东北抗日联军百余名干部、战士在李兆麟将军的率领下也随苏军到达哈尔滨。苏军军管会先后任命李兆麟为哈尔滨卫戍司令部副司令、滨江省副省长。

8月27日, 经苏军军管会批准, 周维斌、张观等共产党员搬入坐落在许公路 (今景阳街) 的原日本人独身公寓“东光寮”。8月30日, 成立了“中共北满临时省委”, 选举周维斌为书记, 张观为副书记。

抗日战争胜利后, 根据东北局势的变化, 9月15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以彭真为书记的东北局, 立即开赴东北开展工作。同时, 从中央和各解放区抽调大批干部和部队挺进东北, 至11月, 先后分三批共有11万大军, 2万干部进入东北, 取得先机之利。

9月中旬, 在苏联红军的协助下, “中共北满临时省委”主要负责人周维斌、张观来到沈阳向东北局汇报工作。陈云代表东北局作了四点指示:“接收政权、建立武装、发动群众、收集敌伪物资。”并且要求他们回哈尔滨以后, 在李兆麟领导下开展工作。

10月17日, 钟子云等20余名军队和地方干部抵达哈尔滨, 10月21日, 钟子云传达东北局的指示, 宣布撤消“中共北满临时省委”, 成立以钟子云为书记, 李兆麟、王建中、张罗、张观、周维斌为委员的中共滨江地区工作委员会。为了稳定市内社会秩序, 10月下旬, 由李兆麟出面, 经苏联红军同意, 在“北满临时省委”建立的三四百人武装部队的基础上, 以滨江省政府的名义组建哈尔滨保安总队, 很快发展到4 000多人, 武器由李兆麟以滨江省政府名义, 商得苏联红军哈尔滨卫戍司令部同意, 从日本军用仓库中取得。

10月31日, 进入东北地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 林彪、彭真、罗荣桓分别任总司令、第一、第二政治委员, 人民自治军于1946年初改称东北民主联军。

当时, 哈尔滨地区老部队不多, 11月9日, 林彪、彭真指示时任东满人民自治军司令员的肖华:“望抽出一个步兵团即开哈尔滨, 归陈云同志指挥, 担任肃清后方及守仓库□扩军” (“□”处为档案原文字迹无法辨认) 。当时负责与驻长春苏军最高当局进行接洽的陈云获悉, 并先后于6日、9日两次致电东北局:苏联红军11月20日前撤离东北各大城市, 苏方同意国民党于此前五天空运部队到长春。此外, 最迟至20日苏军撤退前国民党空运部队会降落到哈尔滨。有鉴于此, 11月12日, 林彪、彭真再次指示肖华:“为了打国民党空运部队, 十八团及三纵队一个全团务必乘坐火车北开, 廿日以前必须到达哈尔滨。出动情形望即告”。14日, 陈云致电中共滨江工委书记王友 (即钟子云) , 要求他们立即集结部队, 进行夜战、巷战、近战、对空射击的演习并破坏机场。

11月16日, 陈云、张秀山等到达哈尔滨, 建立东北局北满分局, 陈云任书记。11月17日, 驻哈尔滨苏联红军为履行《雅尔塔协定》, 准备将哈尔滨移交给国民党政府, 要求中共驻哈尔滨机关和部队撤出哈尔滨, 不要在有苏联红军驻守的地区同国民党军队交战。11月23日, 北满分局、松江省工委、松江军区机关和部队撤离哈尔滨, 转移到宾县。

11月30日, 在陈云同志主持起草的, 以他和高岗、张闻天名义给东北局并转中央的电报[即《陈云对满洲工作的几点意见》, 后收入《陈云文选》 (1926~1949) ]中。12月6日, 北满军区司令员高岗、中共中央北满分局书记陈云再次致电东北局, 提议东北局即作全满部署, 争取时间迅速适当地配备基干部队到各战略地区, 并派遣五个老的主力团到北满, 指出如果不派或迟派主力团到北满, 则北满根据地的创建会困难加多和推迟, 新部队难以速成劲旅。

12月28日, 毛泽东同志在给东北局的指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中开宗明义指出:“我党现时在东北的任务, 是建立根据地, 是在东满、北满、西满建立巩固的军事政治的根据地”, 他还强调指出“迅速在西满、东满、北满划分军区和军分区, 将军队划分为野战部队和地方军。将正规军的相当部分, 分散到各军分区去, 从事发动群众, 消灭土匪, 建立政权、组织游击队、民兵和自卫军, 以便巩固地方, 配合野战军, 粉碎国民党的进攻。一切军队, 均须有确定的地区和任务, 才能迅速和人民结合起来建立巩固的根据地”。

为了落实东北局“北满部队应集中相当力量, 相机争夺哈尔滨或齐齐哈尔”的指示, 北满分局建议东北局将三五九旅和杨国夫师迅速从南满调到北满, 争取苏军撤退前不让匪患蔓延, 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的阴谋, 从而加快北满根据地建设。

1946年2月1日, 陈云、高岗命令杨国夫率领的北满军区第七师“迅速以两团主力、由一负责人 (由你们提出并告我们) 率领并带电台、深入北安、齐齐哈尔、哈尔滨四条铁路之间的地区去, 协助黑龙江 (为主) 、嫩江两省党政军在这一地区创造根据地”。3月25日, 中共中央电示东北局“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 你们必须在苏军撤退后一两日内控制之。”同日, 北满分局书记陈云、北满军区参谋长李天佑致电北满中共各省工作委员会、七师、三五九旅, 力争苏军撤退后占领哈尔滨和齐齐哈尔。其中对占领哈尔滨做出具体部署, “三五九旅及松江主力担任占领哈尔滨之任务, 三五九旅主力即向宾县、蜚克图一线集结, 四团 (原巴彦部队) 担任巴彦、木兰、呼兰三县守备任务, 王奎先主力向拉林集合, 温玉成主力向阿城集结, 各部队于四月二日前集结完毕”。3月29日, 东北局向北满分局等发出指令“于友方撤退时及时以敏捷迅速手段进占长 (春) 、哈 (尔滨) 、齐 (齐哈尔) 各市, 争取在一日之内全部干净消灭各该市顽匪”。

中共北满分局积极做好进驻哈尔滨的战前准备, 中共北满分局书记陈云主持召开了吉黑军区、松江军区和三五九旅领导干部会议, 分析了敌我形势, 制定了作战方案, 解放哈尔滨的时机业已成熟, 条件也已具备。会议指出, 解放哈尔滨要做打后占领、小打或不打占领两手准备。军队本身要做好打的充分准备。力争不打, 立足点放在打上, 决不给隐藏在哈尔滨的国民党建军土匪以可乘之机。3月末部队进入战前各项准备工作。从剿匪部队中抽调三五九旅, 松江军区5个步兵团、1个炮团, 民主联军第七师第十九团, 同时从北安抽调1 500人作为预备队, 在江北松浦地区集结, 共有13 000余人, 我军成立了进军临时指挥部, 松江军区司令员李天佑任总指挥, 三五九旅旅长刘转连任副总指挥。

4月13日, 陈云同高岗致电彭真并报中央, 报告哈尔滨内外敌我兵力情况, 敌人有公开武装4 000余人, 战斗力弱, 秘密武装不详。我攻哈部队已集中哈近郊1.2万人, 指出:如苏方不允许国民党于撤退前空运部队, 我解放哈尔滨有把握。到4月20日前后, 哈市十个区中, 我军已经进驻七个区, 只有南岗、道里、道外三区, 因苏军未撤尚未进去。

4月23日, 根据哈尔滨市各届人民代表的请愿, 在宾县召开的松江省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请人民自卫军进驻哈尔滨市, 以维护哈市人民生命财产案》。4月24日, 中苏友好协会机关报《北光日报》发表题为《欢迎人民自卫军进驻哈市》的社论。4月25日, 关吉玉、杨绰庵等国民党“接收大员”随苏联红军撤出哈尔滨, 经符拉迪沃斯托克 (海参崴) 绕道返回蒋管区。4月26日, 哈尔滨市各届人民代表致电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员, 电文称:“哈尔滨市现呈无政府状态, 群情惶惑, 治安堪忧。至祈贵军迅速进驻市内, 以维持治安, 而慰民望, 不胜迫切待命之至。”

4月28日, 东北民主联军三五九旅和松江军区部队1.2万人进驻哈尔滨, 受到哈尔滨70万市民的热烈欢迎。哈尔滨以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而永远被载入史册。

解放行动 篇2

经过“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行动”的学习,特别是通过深入的自我回顾和剖析,我深刻地感受到活动的重要意义,找到了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为认真扎实抓好整改,巩固这次教育活动的成果,切实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特制定如下整改措施。

一、强化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和理论素养

1、在学习途径上,注意把参加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结合起来。一方面积极参加理论中心组学习,认真领会规定的学习内容,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在学习的系统性上多下功夫,对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结合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制定好个人自学计划并认真抓好落实,争取多挤一些时间、多学一些东西。

2、在学习内容上要注意把政治理论学习、业务学习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多看一些住房保障管理方面的书籍,不断吸纳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强新本领。

3、在学习方法上,注意把学习与运用结合起来。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努力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二、转变作风,进一步增强为民服务的意识

由于住房保障工作保障对象是面对全市低收入住房困 1

难家庭,他们对政策理解程度不够,每天都有大量来访来电咨询相关问题,要做到热情认真地回答他们所提出的问题、详细解答政策,贴近群众,了解真实情况,倾听群众呼声,及时掌握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对通过努力能够为群众解决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对不符合政策不能够解决的问题,向群众说明情况。立足本职工作,创新工作方式,努力提高住房保障工作水平。

总之,我将抓住这次活动的机遇,严格按照党委要求,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大力帮助下,认真整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力争通过这次教育活动,自己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和纪律表现上都有明显进步,努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实现全市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解放行动 篇3

“解放” (emancipation) ”是英国课程专家斯腾豪斯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关键词:“解放的本质即……专业自主……通向解放的一条有效途径, 就是教师成为研究者 (Teachers as researchers) ” (Stenhouse.L.1983) 。

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得以完善的生态过程, 其中的“他助性”成分越弱, 教师的主体性作用就越突出, “自助性”意识和能力就越强大。澳大利亚学者凯米斯 (Kemmis, W.C.S.1982) 认为, “专门职业”有三个显著的特征:其成员以顾客的利益为压倒一切的任务;其成员不受专业外的势力控制和限定, 有权作出“自主的”职业判断;这种“专业自主”既是个人的, 也包括集体的, 即在特定的情境中可以自主选择特定的行动, 有权从整体上决定各种政策、组织和实施程序。凯米斯认为, 若按照以上标准来度量教师的教学活动, 称其为“专门职业”则有些勉为其难。因为教师少有研究意识, 而且严重缺乏“专业自主 (the professional autonomy) ”。

我国教育部自2001年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到2010年与财政部联合实施的大规模、有计划的国家级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 (简称“国培计划”) , 都旨在“针对教师专业发展需求, 通过主题式培训、研究问题、分析案例, 总结提升经验, 提高师德修养, 更新知识, 提升能力” (教育部2012) 。“国培计划”的实施已达五年, 中学教师的行动研究能力及研究者的角色发展现状如何?这五年来, 哪些主要因素影响着中学教师的行动研究能力及角色发展?笔者力图在本文中以中学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来尝试回答这些问题。

一、国外关于教师作为“三者”角色的主要研究

为了帮助“教师成为研究者”, 斯腾豪斯成立了“教育应用研究中心”, 引领教师的自我解放, 鼓舞了众多的中小学教师及曾经与他一起工作过的同事, 埃利奥特和凯米斯就是其中的两位重要人物。

拥有中学工作经验的埃利奥特更愿意使用“教师成为行动的研究者” (Teachers as action researchers) 来表达他对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期望。埃利奥特的研究价值在于区分了两种教师变革实践的方式:思先于行 (Reflection initiates action) 和以行促思 (Action initiates reflection) 。前者强调“先转变观念, 逐步完善教学策略”, 教师将其他研究者提出的方案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从而改变自己的教学。后者强调“先改变教学策略, 逐渐转变理念”, 教师针对某些实际问题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我监控、评价, 最初对问题的理解有望在评价的过程中得到修正和改进。埃利奥特认为斯腾豪斯提出的“教师成为研究者”属于“思先于行”, 可能导致有学术偏见的研究方案造成研究和实践 (采取行动) 的剥离。所以, 埃利奥特倡议“教师成为行动研究者”, 将研究和实践 (采取行动) 融为一体。埃利奥特的“以行促思”对斯腾豪斯的“思先于行”是一种教师专业的生态发展。

凯米斯将行动研究分为三种:技术性行动研究 (technical action research) 、实践性行动研究 (practical action research) 和解放性行动研究 (emancipatory action research) 。鉴于教师的研究意识较弱, 严重缺乏“专业自主”, 凯米斯认为, 教师只有通过亲自进入研究来解放自己和自己的专业, 才有可能进入自主专业发展的生态环境。为此, 凯米斯把斯腾豪斯的“教师解放”和北爱尔兰学者麦克尔兰的“批判性行动研究 (Critical action research) ”加以融通, 倡导“教师成为解放的行动研究者 (Teachers as emancipatory action researchers) ”。

二、国内关于教师作为“三者”角色的主要研究

黄远振和陈伟振两位教授是国内较为系统地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生态的学者, 他们认为, 中学教师有其从事教学研究的独特优势。首先, 中学教师的“在教学中研究”能有效促进研究与教学之间的“共生互补”关系。第二, 中学教师“在做中学”的研究是高效的学习模式, 因为阅读、合作、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三种方式, 其中以“研究”最为有效。

黄远振和陈伟振两位教授的研究 (2010) 证明, “教—学—研”组成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系统框架。首先, “教”是“行”, 是教学实践和体验的场所, “学”就是“知”, 是获取理论知识的途径。“教”决定“研”的方向, “研”决定“学”的内容, “研”能提升“教”和“学”的品质。其次, “学”为“教”和“研”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资本, 使知识处于不断生成和发展的状态。第三, “教”既是教师活动的场所, 又是生活的内容, 还是教师参与知识的一种方式。“学”是教师参与知识的另一种方式, 发生在教育研究活动过程中。“研”即教育研究, 是教师自主发展的运行过程, 是现实的实践环节。“教—学—研”不仅是一个融合互补的整体, 而且存在一种生态制约的关系。

三、教师成为“解放的行动研究者”的环境需求

中学教师要想成为“解放的行动研究者”, 需要两种环境的支撑, 且两种环境之间要保持良性的互动生态, 这就是外在的发展环境和内在的发展驱动力。

(一) 教师成为“解放的行动研究者”的外在环境

从教师发展生态的源头看, 高等师范院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阶段。中学教师的前身都是高校的师范生, 而我国的师范教育课程设置明显偏重学科专业课程, 教育学类课程只设公共教育学、公共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 高校的师范生很少接受教学与教育研究方面的系统训练。如:某所高等师范院校的英语师范类培养方案中的“教师教育平台课程有11个学分, 占总学分的6.8%;师资型人才培养方向的限选课有30个学分, 占总学分的18.75%;实践学分文科类专业要≥24学分”。该师范院校总计25.7%与教师职业相关的课程在具体操作层面多以大班额的理论讲授为主, 小班制的学生动手实践机会很少。这就导致在职的中学教师从一开始就严重缺少从事教学行动研究的方法和技巧。

当外来专家 (facilitator) 建议教师在其教学实践中检验专家校外获得的理论时, 教师的行动研究就是“技术性行动研究”。当外来专家以教师的伙伴身份出现, 帮助教师表达自己的想法, 设计改革的行动策略, 控制问题情境和各种变量时, 教师的行动研究就是“实践性行动研究”。当教师在促进者的帮助下, 形成了自己的研究共同体, 能自我反思时, 那么, 教师的行动研究就成为“解放性行动研究”。技术性和实践性行动研究只有暂时的意义, 当它们向共同体靠近、向“解放性行动研究”过渡时, 才有存在的价值。

2012年, 河南省教育厅启动实施了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 旨在“实现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协同创新、共同发展, 各课题组要立足实际, 突出实践研究、行动研究的价值取向, 突出解决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研究成果要用于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师教育工作之中”【河南省教育厅 (教师[2012]829号) 】。三年来, 河南省内各级各类高校承担完成875项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课题, 参与项目的高校教师大概有五千多人。然而, 承担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项目研究的高校教师大都以“专家 (facilitators) ”身份出现在中学教师面前, 所以, 建议中学教师在其教学实践中检验专家校外获得的理论时, 中学教师的行动研究就只是“技术性行动研究”。有些高校教师是以“教师的伙伴 (partners) ”身份出现, 帮助教师表达自己的想法, 设计改革的行动策略, 控制问题情境和各种变量, 这样的中学教师行动研究就是“实践性行动研究”。技术性和实践性行动研究只有暂时的意义, 当它们向共同体靠近、向“解放性行动研究”过渡时, 才有存在的价值。

(二) 教师成为“解放的行动研究者”内在驱动力

在职教师教育是教师专业发展生态的主体阶段。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对近三年参与过“国培计划”的127名农村初中骨干英语教师进行了一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行动研究能力调研 (王彩琴2014) 。结果显示:

1.38.58%的教师认为科研能力能促进发现问题、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37%的教师认为发现问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科研能力的动力, 25.19%的教师认为两者相互影响, 1.57%的教师认为没有多大关系。

2. 只有0.78%的教师认为自己发现问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 14.17%的教师认为自己发现问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3.大部分研究对象几乎是不假思索地接受专家所讲内容, 很少主动问问题, 只有7.87%的研究对象会经常对授课教师所讲的内容提出质疑。另外, 只有4.72%的研究对象怀疑专家的观点和权威, 其他人基本上全盘接受;也只有11.8%的研究对象能对于专家所讲内容提出问题。

4.只有25.19%和4.72%的研究对象能够“经常”或“总是”将自己所学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大部分研究对象不能运用自己所学的教育理论去解决自己教学中的真实问题, 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只有39.37%和3.93%的研究对象善于根据问题和现实条件寻求合适的解决方案。只有33.85%和3.93%的研究对象能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但是大部分的教师这方面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另外, 虽然只有少数的研究对象能够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但只有26.77%和1.57%的研究对象善于执行解决问题的方案。

5.13.38%的教师“非常愿意”参与教研活动, 45.66%的教师“比较愿意”参与教研活动, 0.78%的教师“不愿意”参与教研活动;61.41%的教师认为科研活动对教学工作有帮助, 38.58%的教师认为科研活动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15.74%的教师认为与评价业绩有关, 还有3.14%的教师是出于领导的重视才进行教研活动。

由此看来, 中学教师的行动研究能力和动力远没有达到相关要求, 他们缺乏的不主要是研究经费、校领导支持或是担心学生成绩的下滑, 而主要是对行动研究及自身角色转变的决心、自信、坚持等专业精神层面的内涵。

结束语

中学教师要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解放性行动研究者”, 首先, 在他们接收高校师范教育阶段, 就要能够享受到科学、系统的教师教育课程, 使实践教学的技能基础得以夯实。同时, 在其教师职业生涯的专业发展过程中, 要有系统的获得促进者帮助的机会, 形成自己的研究共同体, 能自我反思。更为重要的是, 中学教师要从“知、行、思”三方面做到教师角色的自我统合, 积极体验从“研究者”到“行动研究者”的角色转变过程, 对各自的教师课堂行动研究过程中的经验与困惑加以批判性反思总结, 提炼出能彰显各自风格、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的专业自主意识和能力, 从而成为真正“解放的行动研究者”。

参考文献

教育部.2012.“国培计划”课程标准 (试行)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部.2012.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部.2012.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试行)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申继亮.2007.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彩琴.2013.生态哲学视域下的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研究.2013JSJYLX005.

王蔷.2002.英语教师行动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Elliott, J.1991.Action Research for EducationalChanges[M].Bucking ham:Open University Press.

Kemmis, W.C.S.1982.Becoming Critical:Education, Knowledge and Action Research[M].London:TheFalmer Press.

Stenhouse.L.1975.Curriculum research and the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In An Introductionto Curriculu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M].London: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s.

解放行动 篇4

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j.Co m来源 大型广播电视采访行动《解放中国》实施方案作者:广协网:本站原创点击数:811更新时间:2009-3-4

一、缘起

随着岁月的流逝和中国的繁荣富强,今天在和平与富足阳光照耀下的中国人已经逐渐淡忘了以往的苦难和贫困、热血和牺牲。

或许,有些人根本就不知道富足与平安之外还有什么,或许更多的人会越来越觉得今天的一切来之自然……

人们的淡忘、不知、错觉使我们感到惭愧。

面对即将到来的新中国60 年华诞,我们不由得思绪飞扬、激情满怀 ……

1949 年,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意味寻常的日子。

这一年,距离中国共产党建党28年,距离辛亥革命31年,距离受外强欺凌的屈辱史开篇的鸦片战争爆发109年……中国人民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任人宰割的苦难岁月,高扬起五星红旗,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为了这一天,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历经灾难与硝烟战火,用血肉和不屈的意志,铸就了一座继往开来的历史丰碑。

2009 年,是新中国建国60 周年,对中国人来说,这更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日子。

这一年距离五星红旗第一次升起60年,距离中国人民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战争59年,距离十年内乱的“文化大革命”爆发41年,距离给中国带来“春天故事”的改革开放31年。中国人民在当家做主后的60年间,历经艰难曲折,励精图治,开展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特别是经过30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国际影响空前增强。这60 年,是中华民族摆脱贫困、走向强盛的奋斗历程。

面对这样一个不平凡的时日,我们广播电视人禁不住热血奔涌,时代的重托和历史的责任感促使我们不由得要拿起话筒和摄像机,记录下我们民族复兴的心灵历程。

我们深知,按照常规,仅靠一个台、几个人组成的创作集体,不论如何努力,作多大的文章,都难以表达我们对新中国60 年的祝愿。

从创作表现上讲,60 年的变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泛,其中还包含诸多历史疑难问题。如果面面俱到,势必平均用力,难以出彩。

什么是60 年变迁的支点,哪里是60 年变迁最牵动我们情感的“敏感地带”?

于是我们把目光聚焦在60 年的开端上——新中国解放的故事。

新中国解放之日,是中国人民英勇斗争迎来自由的胜利之日,也是走向强盛富裕艰难探索和奋斗的开始。这是一个有象征意味的点,它可以集中映现中国人民的历史与未来,可以透彻诠释中国共产党人的情怀和发展观。

为此,我们全国各地广播电视台将联合行动,共同实施一个大型广播电视采访行动《解放中国》,讲述一个个城市不平凡的“解放”经历,向新中国建国60周年奉献我们热切的情怀。

二、基本方案

大型广播电视采访《解放中国》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发起,拟组织中国各直辖市和城市广播电视台集体创作完成,各参与城市在其中皆占有一篇,各城市专篇统一名称为“解放(城市名)”,如“解放上海”、“解放武汉”、“解放南京”等,最终形成同名大型系列片和广播系列节目在各地联合播出。

总的创作原则是:

以迎接解放的传奇切入,辐射城市历史,落点在城市60年的沧桑巨变上。

1、城市范围:

每个省2-3个城市.除省会城市外,另选择1-2个城市

具体:全国30个直辖市、省会电视台(如北京台,上海台、天津台、重庆台、石家庄台,郑州台,武汉台,长沙台,广州台,杭州台,南京台,合肥台,济南台,太原台,西安台,沈阳台,长春台,成都,重庆,昆明,等)

每个省1-2个大中城市台(如深圳、徐州,青岛,邯郸,运城,开封,襄樊,宜昌,九江,桂林,苏州等)

东部发达地区重点省另选择20个台(如舟山,扬洲,昆山,东莞,温州,等)

共80-120个台

2、创作与表现形式

我们将与80-120座城市的广播电视台同仁共同行动,用声音和画面讲述80-120个“解放”的故事。最终优选出60个经典故事,作为向建国60周年献礼。

在解放中国的日子里,每一个城市都演绎了自己的精彩故事。她们中,有和平解放的范例,如北平城的和平解放;有激烈战斗的范例,如太原城的浴血攻坚;还有轻松“白捡”的范例,如当年的武汉城,国民党撤出后“真空”了三天,是地下党控制了局面,将这个中南大都市献给了解放大军……

为了这一天的解放,我们的子弟兵拿起刀枪,在枪林弹雨中前赴后继;我们的地下党隐姓埋名、忍辱负重,与魔鬼周旋,与惊险和牺牲相伴,他们中的许多人倒在黎明前的曙光前,甚至没有任何印痕……

我们将找寻当年的见证人,讲述他们的亲身经历,让我们的展现真实而可信,即使无情的岁月使他们不能活生生地面对我们的镜头,我们也会找到离事实真相最近的人;我们将使用最珍贵的、贴切的历史资料,再现当年的历史氛围和场面,如果实在无可用资料,我们也会让那些从史册搜寻到的珍贵照片“活动起来”,我们将以细腻的手法,在演绎了当年“传奇”的土地上进行“重访”拍摄……

我们将从60 年后的视角,来看当年,客观、冷峻中饱含激情和冲动。

我们的采访将以纪录片的基本方式,记录和展现新中国百城的“解放”经历,历史资料和见证人采访相结合,突出其文献价值,帮助今天的人们乃至后人永远记住那个让我们民族激动人心的时刻。

3、风格及规格要求

每集节目时长30 分钟,各台在播出时加本台的主持人。

参与的电视台在统一的规格、风格下拍摄本城市的解放故事,最终经统一包装,形成系列。

(广播节目亦同)

4、总结及配套研讨活动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将结合此创作行动,对各参与台创作成果进行评析,评出优秀作品,给予表彰,组织在全国联播和结集出版,同时举办专业研讨会,对创作行动进行总结。

活动结束后,全体参与台和创作人员将共同向国家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军事科学院、中央党史办及各相关城市敬献大型文献电视系列片《解放中国》和广播系列节目《解放中国》,由各有关方面收藏。

5、合作单位和方式

本次创作活动将特邀部队、院校、党政机关及适宜的企事业单位共同主办、承办、协办和赞助,各台可自行选择在本台播出时的合作单位和合作方式,进行开发。超出本台覆盖范围的合作与回报可通过协会协调,与相关台协商解决。

本次活动参与单位将共享节目版权。

三、计划

2008 年12月策划、制定方案2009年元月在武汉或上海召开第一次创作会议,召集发起台研讨创作规范。2009年2月-3月

第一批城市开始拍摄。

召开第二次创作会议,分华东、东北、西北、西南、中南等区域,召开相关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研讨、协调创作规范,落实有关问题。

开始创作。

根据形势需要和赞助单位意见,将举行适度的开机启动仪式,地点可选在具有象征意义的城市,由当地政府或广播电视台配合承办,全体创作单位代表参加。

2009年2月-6月各参与城市陆续开始投入创作

中心摄制组开始工作,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各地采访老革命及其后代,寻访拍摄重要的文物史料

航拍摄制组在各有关地区,根据各城市节目需要,拍摄航拍镜头

中心编辑组制作统一包装方案2009 年7 月各地创作结束前期拍摄,开始编辑制作

中心编辑组统一编辑方案发各台摄制组

筹备开播仪式和评奖活动2009 年8月上旬结合“八﹒一”建军节活动,将各台创作节目汇总,在武汉或上海等城市,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组织,邀请军队、老革命、学者、党史办、广播电视专家组成评委会,对各台节目进行评比、分析、论证,从120个节目中选择60个优秀节目,并划定等级。优秀节目分为一、二、三等。此外还将对最佳编导、摄影、主持人、包装、制片人、制片、解说、撰稿给予评价。此项工作约10天完成。2009 年8月20日-25日组织召开大型广播电视采访《解放中国》开播发布仪式,对优秀节目和人员进行表彰,向国家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军事科学院、中央党史研究室和参与城市赠送优秀节目全集,供各有关方面收藏,同时由到会领导人向各参与城市广播电视台发放节目全集,并启动大型广播电视系列节目《解放中国》联合播出。到会领导将邀请国家领导人及中宣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中央党史研究室、军事科学院、教育部、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传媒大学等方面的领导,此外还有老一代革命家的亲属、子女派代表参加。

仪式典礼后,还将组织业务研讨会议,请专家学者评委对优秀节目进行评析,请优秀节目主创人员介绍创作经验,通过研讨将起到促进交流、引导创作、提升能力的目的。

节目将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国家级媒体择优以专题、专栏方式播出,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直辖市,南京、长春、广州、武汉、西安、沈阳、太原等省会城市,徐州、苏州、大连、深圳、襄樊、锦州等各重要城市联合播出。

我国广播电视行业,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一直受各地党委政府领导重视,但全国缺乏联合创作机制,这在行业管理和服务中是需要加强的,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当今中国,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代的中央领导集团高度重视革命传统教育,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为此,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将在此方面加大力度,开展工作。

开播仪式典礼和研讨后,将在此基础上,筹划成立全国革命历史节目创作联合体(或中心),结合每年的历史背景,配合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继续联合创作大型革命历史题材系列节目(片),如辛亥革命100周年等。2009 年9 月一12 月联合播出系列节目《解放中国》

在此期间,加紧编辑出版《“解放中国”作品集》和《“解放中国”创作经验论文集》。2009年12月在北京或适宜城市召开定大型广播电视系列节目《解放中国》创作研讨会暨中国革命历史传播论坛,以本次活动的创作经验、研究成果、运行体会为基础和切入,开展大型历史传统题材联动创作、传播的研讨,进行联合机制的完善。

举行《解放中国》作品集和论文集两本书的发行仪式。文 章

来源莲山

解放行动 篇5

浙江省台州市教科所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2010~2020年) 》精神, 贯彻落实刘希平厅长在视察温岭横湖小学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全面深化“学生解放行动”, 进一步推进台州市基础教育改革。2014年8月2日上午在杭州举行台州市学生解放行动教育改革学校联盟论证会, 邀请了浙江省教科院方展画院长、朱永祥和王健敏副院长等专家对全市三十所加盟学校的教育改革项目进行逐一论证。专家们从教育改革项目的选定、项目的设计理念、具体的操作路径等方面进行指导, 为各加盟学校指明了改革方向与路线图。

台州市学生解放行动教育改革学校联盟, 试图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彰显特色”为宗旨, 合作研究如何更新校长与教师的落后理念, 探索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 在学校教育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转变育人模式, 让教育真正回归学生主体, 为每个学生创设健康快乐的童年学习环境。力争通过合作研究, 完善“学生解放行动”教育的理论体系, 勾画与“学生解放行动”教育相一致的校园文化体系、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方法, 共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努力在学校管理、课程建设、课堂教学、评价改革、教育活动等方面建立起基础教育的新格局。

上一篇:讲述历史下一篇:成因和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