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儿童》读书笔记

2024-10-23

《解放儿童》读书笔记(共10篇)

《解放儿童》读书笔记 篇1

解放儿童,要解放儿童的时间、空间,解放儿童的手、脑、心。早在半个世纪之前,陶行知先生就发出了解放儿童的号召:“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晴,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人社会里去取得更十富的学问;解放他们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添满,不通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几十年过去了,先贤的号召依然振人发聩,发人深省!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响应号召,去真正解放儿童。解放儿童的空间,教室不是唯一的课堂,教材不是唯上的课本,自然、社会、生活是大课堂,那里还有更多耐读的教材;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要让作业、试卷、笔记占据儿童的游戏、交往、睡眠,不要用补课占据孩子的双休日、法定假;解放儿童的大脑,不要用记忆代替思考,不要用标准答案限制发散思维,不要用参考书束缚想象力;解放儿童的手,“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教学做合一。”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自我提升;解放儿童的眼,引导儿童学会观察,学会捕捉细节、发现规律、探究方法、寻找快乐;解放儿童的嘴,在课堂上、活动中创设情境、创造条件,给予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让学生敢说、愿说、能说,会说。

解放儿童的教育是尊重的教育。“教育是生存的本能和自身的需求,教师的职责就是要激活孩子自身的这种需求。”教育需要尊重儿童受教育的本能,尊重儿童的自身需求,尊重儿童的不同个性,尊重的身心特点,所以教育工作者要摒弃“满堂灌”的教育方法,摒弃“整齐划一”的教育目标,摒弃“一刀切”的评价标准,真正去尊重儿童的需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样的教育才能解放儿童。

解放儿童的教育是爱的教育。爱是教育的源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更没有解放儿童的教育。赏识每一个孩子,激励每一点进步,呵护每一颗童心,让儿童在爱的阳光下茁壮成长。教师不是按自已意愿任意裁剪枝叶的园丁,教师不是用铁床杀戮个性的普洛克路斯忒斯,教师不是强化记忆的训兽师。教师应该是儿童潜能的发现者、开掘者,是儿童成长和发展的引领者。

解放儿童的教育是科学的教育。教育是要讲科学的,首先要有科学的教育理念:关注人的终身发展、尊重个性、鼓励创造的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教育的目的不是要培养考试的高手能手,教育不是为了用升学率去保证学校发展,更不是要牺牲德育、美育、体育去促进智育。科学的教育是要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诸如扎实的生活知识、技能,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的身体、心理,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等等。其次要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一书中提出:“教育应从人的主体性出发,以问题式教育取代银行储蓄式教育。”他认为:“对话是一切教育活动中最有效的方法。”科学的教育方法是对话、交流、互动而不是灌输、机械训练、死“揪”蛮干、拼时间、拼消耗。

儿童是哲学家,“儿童几乎会问所有的哲学问题”;儿童是艺术家,“每个儿童都是艺术家”;儿童是梦想家,“梦想使儿童进入一个比现实世界更有诗意也更为宏大的世界。”而今,我们的教育,让儿童只会解答问题而不会问问题了;我们的教育让儿童只会模仿不会创造失却了艺术想象力了;我们的教育让儿童只想考高分不再有彩色的梦想了;我们的教育,让很多儿童害怕上学,甚至出走、自杀……作为一名教师,我凭着对未来的责任和憧憬,在此呐喊:让中国的教育解放儿童吧!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很叛逆的性格,其实,很多时候他们只是想引起父母或老师的注意;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肯定会犯错,作为教育者(老师或父母)如果只是粗暴对待他们所犯的错而不去正确引导他们,他们只能向犯罪的边缘迈进。

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教育者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关爱。用爱去溶化他们,用爱去感化他们,他们才会理解、感受到教育者的一片苦心,他们才会用感恩的心回报我们。

我想,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没有那一种教育方式比爱的教育更好、更有效。期待更多爱的教育,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解放儿童》读书笔记 篇2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读书报告

一、文献背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邓小平在1978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时的总结报告,同时也被视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这次讲话是在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人们的思想仍受余毒影响,国家处于发展的踌躇与停滞期的背景下所作,是冲破思想禁锢、开辟新道路、开创新理论的宣言与纲要。

1978年,四人帮已被粉碎,党开始拨乱反正,但在“两个凡是”等思想的束缚下,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尚未端正,无法进行有效的工作。在当时,中国积累了大量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且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抉择,有三条路摆在领导人面前:一是走原来的老路,继续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二是全盘西化,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路;三是摒弃思想上的僵化态势,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显然,在这三条路中,最后一条是最为艰难的,没有任何经验可供借鉴,要走这条路,就必须成为一个拓荒者,在迷雾与荆棘中硬生生开出一条路来。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主要领导人选择了第一条路,提出“两个凡是”,使党和国家的工作受到严重阻碍,出现了两年的徘徊状况。为了更加有效的经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扫除工作中存在的障碍,党召开了这次工作会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二、内容概要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讲话共论述了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

这部分讲了在党的干部中思想僵化现象形成的的原因、后果和解放思想的重要意义。在文革时期,四人帮制造一系列禁锢圈束缚人们的思想,党内民主集中制遭到破坏,且出现是非功过不分、赏罚不明的情况,再加上仍存在小生产的习惯势力,这四者导致思想僵化问题迟迟未能解决。

思想僵化会导致条条框框变多、随风倒现象增加、本本主义严重等问题,不解放思想,无法实现现代化。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只有勇于思考,勇于创新,勇于探索,才能使我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现状。

(二)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

第二部分强调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是保障充分的民主,提出了创造民主条件的方法和保障民主权利的措施。

解放思想,开动脑筋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真正实行无产阶级的民主集中制。必须有充分的民主,才能做到正确的集中。

要创造民主的条件,就要重申“三不主义”: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在党内和人民内部的政治生活中,只能采取民主手段,不能采取压制、打击的手段。宪法和党章规定的权利,必须坚决保障,任何人不得侵犯。党的领导要善于集中人民群众的正确意见,对不正确的意见给以适当解释,保障人民民主权利。而要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就要加强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在发扬经济民主的问题上,应有计划地下放经济体制管理权力,在统一认识、统一政策、统一计划、统一指挥、统一行动之下,在经济计划和财政、外贸等方面给予更多的自主权,从而充分发挥国家、地方、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四个方面的积极性,实行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处理遗留问题为的是向前看

第三部分揭示了尽快实事求是解决遗留问题的意义和作用,对毛泽东、文化大革命做出了公正的评价总结。

处理遗留问题是解放思想的需要,也是安定团结的需要。目的正是为了向前看,正是为了顺利实现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

(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第四部分主要提出要研究和解决管理方法(官僚主义)、管理制度(责任制)、经济政策(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三方面的新问题;强调只有坚持钻研、不断学习马列主

义,才能不断解决好新的矛盾。

具体来说,在管理方法方面要特别注意克服官僚主义,学会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向外国的先进管理方法学习,从局部地区开始进行试验,将好的管理方法逐步推广到全国。在管理制度上,要注意加强责任制。采取扩大管理人员的权限、量才授予职责、严格考核赏罚分明这三项措施来保障责任制的实现。在经济政策上,可以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使国民经济不断波浪式向前发展;同时从物质上给予困难地区人民以有力的支持。

三、感想体会仔细阅读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文章,我深受震撼,感悟良多。我的感想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这篇讲话的背景来看,邓小平同志坚持真理的勇气与摆脱束缚的睿智令我感到震撼;二是从文章本身的内容来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理念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今天仍有着独特的意义,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解放思想仍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旧时代中的革新

1977年7月,73岁的邓小平同志第三次复出,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等职务。当时,我国结束十年**不到一年,由于思想领域人们受极“左”思潮影响时间太长,所以尽管粉碎了“四人帮”,但阴霾仍未散净。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还联合发表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继续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向社会宣扬个人迷信和极“左”思想。社论向全国明确发出号召:“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逾地遵循。”随后,全国所有报纸都以通栏大字标题的规格隆重转载。在当时,两报一刊具有与中央文件相同甚至更大的政治影响力,“两个凡是”立刻就成为全社会判断政治是非、行为对错的基本标准。

显然,邓小平同志复出时,正是举国上下积重难返、百废待兴的时候,如何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尽快摆脱极“左”影响,解决文革遗留问题,把全党中心转移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这是邓小平同志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同志旗帜鲜明地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这为我们党实现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指明了方向。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刊登经胡耀邦同志审定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

评论员名义发表这篇文章。12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同时转载。引发了全国范围内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我们党冲破“两个凡是”束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充分肯定真理标准讨论的重大意义,积极支持推动这场大讨论,使全党摆脱“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他在这篇讲话中振聋发聩地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篇被称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主题报告的讲话,是我们党新时期解放思想的宣言书,吹响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

在这样的时代,如此“壮举”的动力来源于什么?我认为一方面是十年动荡中对社会主义、对党的道路的重新思考,另一方面则是坚持真理的大无畏精神。作为当代大学生,这两点又何尝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品质呢?在逆境中,坚持思考,不人云亦云,有坚持真理的勇气,才是一切成就的根源。

(二)新背景下的思考

解放思想就是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善于从实际出发,努力去开拓进取,使思想与实际相符合;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实物中探寻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解放思想必须以实事求是为基础,又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30年来,解放思想早已深入人心,今天,我们站在改革开放的新起点上,面对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社会现实,如何如何使国家发展的脚步不停滞,人民民主的进程不停止,一方面检验着我们的思想是否能不断解放、与时俱进,另一方面也是对我们是否有勇气、有能力、有智慧现实考验。

我认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解放思想需做到打破利益羁绊、解放话语权。

关于思想和利益,有一个十分形象的说法叫做“屁股决定脑袋”,就是说人的利益决定立场,立场决定观点,观点决定行为。因此,要实现民主,解放思想,就要打破既得利益的羁绊。如何做到调整利益格局,破除既得利益呢?一是确保权力正确行使,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二是要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而消除权力自我牟利的空间,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只为人民谋利益。

儿童读书笔记 篇3

闲来无事,再次翻看了《爱心树》,感触依然很多,一言难尽,就让我来用笔告诉你们吧。 《爱心树》是美国当代作家谢尔希尔沸斯坦的一篇文章。看到故事的最后,我想, 如果,我是大树,我会无私的奉献一切吗?这种无私的付出值得吗?当男孩长大以后,他似乎就有太多的需求,是这些需求让他不再快乐。此时,大树除了奉献自己的`一切,似乎就无能为力了。如果说大树是一位母亲,男孩就是她的孩子。她呵护着孩子长大,却要无奈的面对孩子的离去。她想用自己的一切帮助孩子,可是面对孩子复杂的生活,她的付出是有限的。因为对孩子的爱,她必须帮助孩子,只有在无私的奉献一切的时候,她才能感受到久违的快乐。

大树不是妈妈,大树是妈妈的爱,大树的树叶果实树枝树干是爱的延伸,是尊重,是理解,是接纳,是信任,是能量。现在,你再看到男孩回来拿走大树的树叶果实树枝树干的时候,你就不会为男孩的索取而愤怒了,因为他要的正是大树能够且愿意给的。他得到的也不是用金钱衡量的物质,而是从爱里获得的能量;你也不会为大树纵容孩子给孩子太多而生气,因为大树给的,只是她能够且愿意给的,是全部,但是不多也不少。

母爱——人生车途上的加油站!

《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读书笔记 篇4

一、儿童获得文化的途径。

从儿童期的特点看,家庭是儿童文化习性获得的最重要的文化场。家庭是以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为纽带而建立起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儿童不仅从这里获得基本的物质需要,也从这里获得对外界的初步认识和理解。因而,家庭是人的一切发展的根基,是人一生中精神世界及行为方式的第一源头。家庭对儿童文化习性获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核的熏陶与继承,包括民族的宗教信仰、图腾崇拜、伦理观念、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心理素质、价值观念等。由于家庭对人的影响的首发性、直接性、深刻性和长期性特点,家庭成为了儿童文化习性获得的第一影响源。

当儿童学会走路,他的活动范围即从家庭迈向了社区,参与社区的文化活动,比如节日庆典、宗教礼仪等,但这时儿童是作为边缘人、旁观者的身份参加的,他对文化的感受与理解,更多的是通过模仿和熏陶而获得的。

当长到一定年龄后,儿童便进入幼儿园、学校进行学习时,儿童的身份与以前不同,这时他是作为学校的主人和学习的主体参与到学校各项活动中去的。学校则通过教育帮助儿童获得相应的文化习性。

此外,个体的人格倾向、主观的文化体验以及文化选择,规定着个体与外在文化环境互动的水平与结果。个体与外在文化环境互动的水平可分为自在与自觉两个层次。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决定了儿童个体与外在文化环境互动的水平处于由自在向自觉水平过渡的阶段。

二、儿童文化要顺应儿童的天性。

天性是文化的根基。因此,教育必须要以儿童的天性为依据,才能发挥自身的功用。天性是不可教的,也是无法改变的。所以,有学者提出,人之所以为人,就是以人的天性为根基为前提的。天性的生成是由生命的进化历史决定的,是经自然选择的,因而是自在的合规律合目的的。教育的出发点应当是人的天性,教育应当尊重天性。

儿童文化习性的塑造,首先应当了解儿童,了解儿童之所以为儿童的需要与成长的规律。蒙台梭利将儿童的需要视作来自生命的呼唤,认为孩童成长为大人是借助于一种神圣的力量。所以在这个奇妙的过程中,教师与成人所做的干预必须是“间接的”,是一种充满敬意地等待儿童成长的过程。她说,“让我们‘释放’这个生命去成长,只要是对他好,让我们当个安静的观察者。”,因此,顺应儿童天性,成人首先应当是一个观察者,一个儿童发展需要的研究者。

三、我们要不断更新儿童成长的文化场。

与儿童对话读书笔记 篇5

在美国,一些孩子他们每天不用上早晚自习,而且每次还不用考试,上完小学可以直接进入中,每个人学的课本都不一样。但都是同样的进入初中或其他等!他们每天还有校车接送。

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孩子比中国孩子在教育上有美好很好。但,我们可以从美国一些得诺贝尔的分析出一些道理,像爱因斯坦,在小学生,学校是非常烂的,时长搞破坏。像许多得诺贝尔奖的人在小学或初中时学习是非常烂的。但他们为什么还能得诺贝尔呢!因为美国每天上学的时间特别少。其中都还包括一些手动课,其它的。小学就可以选择自己所想的兴趣爱好!从而在小学时就可以对他的兴趣爱好进行特别大的发展。而在中国,孩子每天上一天的课,学习不好的还要去上学!学习不好是他的缺点!但他还有许多优点!可是在中国,学习永远都是第一,从而让一些学习不好而拥有其它的优点的孩子丢弃了自己本有的优点。苦逼孩子读书,你认为这跟美国孩子比起来中国孩子非常的没有他们宽松。

也许有人会说:“学习紧要好点。”可一些根本就不会学习的人!他酷爱物理,地理等。那如果逼迫他们学习。那么他们是不是就会丢掉自己所唉的物理,地理呢?从而去学习。但他们不会学习,最终以失败告终。

儿童伊索寓言读书笔记 篇6

有一则故事,让我至今都无法忘怀——《金丝雀与蝙蝠》。这则寓言主要是在说明一个道理:不幸的事发生后,后悔是徒然的。我认为这个寓言所反映的道理正是我所应该好好领悟的。不幸的事既然已经发生,任何人都改变不了,后悔什么?事情既已成定局,我们也束手无策。仔细回顾回顾,每一件不幸的事,不都是直接或间接与自己有关?不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吗?过去的都已经过去,后悔,不过是给自己的心里增加一旦负担罢了。与其自己后悔,倒不如行动起来,争取弥补一切,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自从读了这则寓言以后,我才发觉自己的行为与思想多么的白目。后悔只不过是一种让自己不愉快的思想,而并非行为。我应该做的是付出行动,弥补这一切。

儿童文学的读书笔记 篇7

《长袜子皮皮》是我今年6月初才买回来的童书,也是我阅读的第一本林格伦的作品。翻开《长袜子皮皮》,我从第一章第一眼读起,就爱不释手。 《长袜子皮皮》为什么让那么多读者喜欢?因为皮皮是每个孩子心中的梦想,皮皮每天都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可以在地板上和面,像个大力士一样可以举起大鲨鱼,可以教训小偷,可以在山洞里过夜,可以爬树、上房,可以做一切他们喜欢的事,皮皮玩得开心的时候没人会叫她上床睡觉;想上学就上学;想冒险就冒险;想野餐就野餐;想吃糖就吃糖??而不必害怕大人的批评。她具有了与众不同的性格:胆大的能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动手能力强什么都会做;独立能力强,很会安排自己的生活。当然与好朋友托米、阿尼卡相比,长袜子皮皮是太淘气、太没有教养了,不上学,满嘴的瞎话,与警察玩拍人游戏,打人??,有着满脑子的异想天开、稀奇古怪的想法。

读了《长袜子皮皮》后,我也进行了一些思考,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作为教师,不能

将太多成人世界教条的礼仪过早地去安放在孩子身上,这样,孩子会少很多自由生活的快乐。孩子的童年应该有更多的快乐,这样才是真正的童年,这是作为教师应该努力去坚持的一种理念。

《解放儿童》读书笔记 篇8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的生活总是在纵横交错的规则中进行着。大到国家法律,小到家庭规则等等,就算上个街还要看个红绿灯,去超市买东西付钱也要排个队,不然别人会说你不守规则,没有素质。同样的,在幼儿进行的区角游戏中始终存在这规则提示。这个规则承担着及其重要的角色,它的存在保障了游戏的基本进程,保障了幼儿在活动中的基本权利,制约了一些不符合活动要求的行为。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够穿越于幼儿的真实生活中,让他们在生活中也做到事事遵守规则,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社会性的情感和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在这个标题“是谁设定了 楚河汉界”中,有一游戏案例,讲的是在区角游戏活动中老师采用“锁”位子的方法来进行人数提示,小朋友发现自己喜欢的“停车场”还有个空位子,就走了过去。走到“应车厂”边,看见小椅子上的小挂锁,便转身离开了。另一个小朋友喝完水回到“停车场”,把小锁送回“锁店”,又接着玩了起来。就这样老师很好的控制了游戏中的人数,并且也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争抢游戏角色的情况,效果很好。当然,小锁只是角色游戏中一种呈现方式,我们还可以用别的来代替,如小卡片、胸卡等表示。

小班孩子参加游戏随意性打,计划性弱、自主性也不强,加上游戏过程中的喝水、入厕等情况需要暂时离开这个角色区,从而别的幼儿就会来“占位子”,这样就很容易造成争吵,我觉得上述情况中用到的方法很适合我们小班幼儿,我们可以选择比较卡通、可爱一点的东西来表示,让幼儿更加充满乐趣。

人数规则提示是区角活动中最基础的规则,运用范围也很广,特别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

《解放儿童》读书笔记 篇9

由于是工作实践的原因,我对书中“陈磊”老师的半日活动展示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因为大家都在开展蒙氏教学,而她对蒙氏有独到的理解和运用,是很值得我学习和借鉴。

首先是陈磊老师对蒙氏教学的“有选择吸收”。虽然蒙氏教育的理念有其很多可取的地方,但也存在着不少弊端,陈磊老师能够从自身实践出发,通过扬弃,为我所用。她把很多蒙氏优秀的教育理念加以运用和推广,同时又进行改造和完善,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创新。我们可以从她对班级环境的创设、材料的提供以及孩子的活动情况中发现,陈磊老师的研究与探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正这是我们非常需要学习的地方。因为我们刚刚学习、接触蒙氏,说实在话,我们了解得还是非常粗浅,在工作中还不能融会贯通,我们现在的状态比较靠近于照搬照抄,也就是陈磊老师所说的“吸收期”,虽然我们在实践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尽管我们已经想了很多办法,但如何更好地去解决它,突破它,这方面的能力和方法还非常欠缺,我们现在正在逐步跨入第二个时期“反思期”。我觉得我们接下去一步的任务是要静下心来,好好理理思路,结合平时的教育实践经验,吸取蒙氏教育的精华部分,加以运用和推广,摈弃不利的因素,创设适合本园实际情况和本园幼儿的蒙氏教学,真正使孩子成为最大受益者,然后再逐步进入第三个阶段“创新期”。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读书笔记 篇10

书中详细地介绍了瑞吉欧理论的背景与起点、瑞吉欧·艾蜜莉亚的教育工作者对课程的描述、对理论与实务交互作用的反思。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提到:“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作为一个新老师,我有欢喜也有忧愁,欢喜的是我能够时时刻刻欣赏幼儿的奇思妙想以及幼儿身上最纯真的美;担忧的是一不小心又会打碎某个孩子的梦想。

读了《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后,我知道了要做一个优秀的幼儿老师就应该转变教育观念、认清自己的专业教育角色。不仅在幼儿的认知、社会、情绪等方面进行教育和启迪,还要成为幼儿的心灵伙伴,理解和尊重每一位幼儿,走进她们的心里世界。生活中尽量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去发现,去探索。

此外,我认为最让我获益的是第二十四章结论:最后的反思中作者条列出来的`指导原则和建议。其中,包括项目活动的开始与维持、呈现的策略、团队动力、教与学的策略。相信有了这些指导原则和建议,对我以后的工作中遇到问题的时候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工作中我也会借鉴这些原则和建议,帮助自己成长。

上一篇:旅游学院发展规划下一篇:为文明点赞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