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

2024-10-01

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共12篇)

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 篇1

第一条 为进一步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 有效预防、控制结核病的传播和流行, 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法律法规,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建立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结核病防治机制。加强宣传教育, 实行以及时发现患者、规范治疗管理和关怀救助为重点的防治策略。

第三条 卫生部负责全国结核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结核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强结核病防治能力建设, 逐步构建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防治服务体系。

第四条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 在职责范围内做好结核病防治的疫情监测和报告、诊断治疗、感染控制、转诊服务、患者管理、宣传教育等工作。

第二章 机构与职责

第五条 卫生部组织制定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技术规范和标准;统筹医疗卫生资源, 建设和管理全国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对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及评价。

第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拟订本辖区内结核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协调辖区内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的建设和管理, 指定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统筹规划辖区内结核病防治资源, 对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给予必要的政策和经费支持;组织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估。

第七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履行以下职责:

(一) 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开展规划管理及评估工作;

(二) 收集、分析信息, 监测肺结核疫情;及时准确报告、通报疫情及相关信息;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置等工作;

(三) 组织落实肺结核患者治疗期间的规范管理;

(四) 组织开展肺结核或者疑似肺结核患者及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工作;

(五) 组织开展结核病高发和重点行业人群的防治工作;

(六) 开展结核病实验室检测, 对辖区内的结核病实验室进行质量控制;

(七) 组织开展结核病防治培训, 提供防治技术指导;

(八) 组织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

(九) 开展结核病防治应用性研究。

第八条 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履行以下职责:

(一) 负责肺结核患者诊断治疗, 落实治疗期间的随访检查;

(二) 负责肺结核患者报告、登记和相关信息的录入工作;

(三) 对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检查;

(四)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第九条 非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履行以下职责:

(一) 指定内设职能科室和人员负责结核病疫情的报告;

(二) 负责结核病患者和疑似患者的转诊工作;

(三) 开展结核病防治培训工作;

(四) 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

第十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履行以下职责:

(一) 负责肺结核患者居家治疗期间的督导管理;

(二) 负责转诊、追踪肺结核或者疑似肺结核患者及有可疑症状的密切接触者;

(三) 对辖区内居民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

第三章 预防

第十一条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开展结核病防治的宣传教育, 对就诊的肺结核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宣传结核病防治政策和知识。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期对辖区内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和宣传。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易患结核病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宣传工作。

第十二条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对适龄儿童开展卡介苗预防接种工作。

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 规范提供预防接种服务。

第十三条 医疗卫生机构在组织开展健康体检和预防性健康检查时, 应当重点做好以下人群的肺结核筛查工作:

(一) 从事结核病防治的医疗卫生人员;

(二) 食品、药品、化妆品从业人员;

(三)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中规定的从业人员;

(四) 各级各类学校、托幼机构的教职员工及学校入学新生;

(五) 接触粉尘或者有害气体的人员;

(六) 乳牛饲养业从业人员;

(七) 其他易使肺结核扩散的人员。

第十四条 医疗卫生机构要制订结核病感染预防与控制计划, 健全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 开展结核病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工作, 落实各项结核病感染防控措施, 防止医源性感染和传播。

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应当重点采取以下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 结核病门诊、病房设置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二) 严格执行环境卫生及消毒隔离制度, 注意环境通风;

(三) 对于被结核分枝杆菌污染的痰液等排泄物和污物、污水以及医疗废物, 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分类收集、暂存及处置;

(四) 为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或者肺结核患者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避免交叉感染发生。

第十五条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严格遵守个人防护的基本原则, 接触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或者疑似肺结核患者时, 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第十六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科研等单位的结核病实验室和实验活动, 应当符合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管理各项规定。

医疗机构实验室的结核病检测工作, 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的规定进行统一管理和质量控制。

第十七条 肺结核疫情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 应当按照有关预案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一) 依法做好疫情信息报告和风险评估;

(二) 开展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处置;

(三) 将发现的肺结核患者纳入规范化治疗管理;

(四) 对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必要时在征得本人同意后对其实施预防性化疗;

(五) 开展疫情风险沟通和健康教育工作, 及时向社会公布疫情处置情况。

第四章 肺结核患者发现、报告与登记

第十八条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对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及时进行检查, 对发现的确诊和疑似肺结核患者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疫情报告, 并将其转诊到患者居住地或者就诊医疗机构所在地的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

第十九条 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有关工作规范, 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进行结核病筛查和确诊。

第二十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对已进行疫情报告但未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的肺结核患者和疑似肺结核患者进行追踪, 督促其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诊断。

第二十一条 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应当对肺结核患者进行诊断, 并对其中的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结核病筛查。

承担耐多药肺结核防治任务的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应当对耐多药肺结核可疑者进行痰分枝杆菌培养检查和抗结核药物敏感性试验。

第二十二条 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对肺结核患者进行管理登记。登记内容包括患者诊断、治疗及管理等相关信息。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患者治疗管理等情况, 及时更新患者管理登记内容。

第二十三条 结核病疫情的报告、通报和公布, 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肺结核患者治疗与管理

第二十四条 对发现的肺结核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和督导管理。

第二十五条 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应当为肺结核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提供规范化的治疗服务。

设区的市级以上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严格按照实验室检测结果, 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制定治疗方案, 并规范提供治疗。

第二十六条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危、急、重症肺结核患者负有救治的责任, 应当及时对患者进行医学处置, 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 不得因就诊的患者是结核病病人拒绝对其其他疾病进行治疗。

第二十七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及时掌握肺结核患者的相关信息, 督促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落实肺结核患者的治疗和管理工作。

第二十八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居家治疗的肺结核患者进行定期访视、督导服药等管理。

第二十九条 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有关工作规范对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患者进行抗结核和抗艾滋病病毒治疗、随访复查和管理。

第三十条 医疗卫生机构对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实行属地化管理, 提供与当地居民同等的服务。

转出地和转入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应当及时交换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的信息, 确保落实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措施。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对结核病防治工作行使下列监管职责:

(一) 对结核病的预防、患者发现、治疗管理、疫情报告及监测等管理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管;

(二) 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责令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限期进行改进, 依法查处;

(三) 负责预防与控制结核病的其他监管事项。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要重点加强对相关单位以下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监管:

(一) 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的诊断、治疗、管理和信息录入等工作;

(二)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结核病疫情监测与处置、流行病学调查、高发和重点行业人群防治、实验室检测和质量控制、实验室生物安全、督导、培训和健康促进等工作;

(三)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转诊、追踪、患者督导管理和健康教育等工作;

(四) 非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的结核病疫情报告、转诊、培训、健康教育等工作。

第三十三条 卫生行政部门依照本办法实施监管职责时, 根据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需要, 可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情况, 索取必要的资料, 对有关场所进行检查。在执行公务中应当保护患者的隐私, 不得泄漏患者个人信息及相关资料等。被检查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不得拒绝、阻挠。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由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 通报批评;造成肺结核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 未履行肺结核疫情报告职责, 或者瞒报、谎报、缓报肺结核疫情的;

(二) 未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导致发生或者可能发生肺结核传播的;

(三) 未履行监管职责, 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及时查处的。

第三十五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通报批评, 给予警告;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 未依法履行肺结核疫情监测、报告职责, 或者隐瞒、谎报、缓报肺结核疫情的;

(二) 发现肺结核疫情时, 未依据职责及时采取措施的;

(三) 故意泄露涉及肺结核患者、疑似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的;

(四) 未履行对辖区实验室质量控制、培训等防治职责的。

第三十六条医疗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 通报批评, 给予警告;造成肺结核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 未按照规定报告肺结核疫情, 或者隐瞒、谎报、缓报肺结核疫情的;

(二) 非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发现确诊或者疑似肺结核患者, 未按照规定进行转诊的;

(三) 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未按照规定对肺结核患者或者疑似肺结核患者诊断治疗的, 或者拒绝接诊的;

(四) 未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 对结核菌污染的痰液、污物和污水未进行卫生处理的;

(五) 故意泄露涉及肺结核患者、疑似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和资料的。

第三十七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 给予警告:

(一) 未履行对辖区内肺结核患者居家治疗期间的督导管理职责的;

(二) 未按照规定转诊、追踪肺结核患者或者疑似肺结核患者及有可疑症状的密切接触者。

第三十八条 其他单位和个人违反本办法规定, 导致肺结核传播或者流行, 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 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含义:

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咳嗽、咯痰2周以上以及咯血或者血痰是肺结核的主要症状, 具有以上任何一项症状者为肺结核可疑症状者。

疑似肺结核患者: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疑似病例。 (1) 有肺结核可疑症状的5岁以下儿童, 同时伴有与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史或者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 (2) 仅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与活动性肺结核相符的病变。

传染性肺结核:指痰涂片检测阳性的肺结核。

密切接触者:指与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直接接触的人员, 包括患者的家庭成员、同事和同学等。

耐多药肺结核:肺结核患者感染的结核分枝杆菌体外被证实至少同时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

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患者发生活动性肺结核, 或者结核病患者感染艾滋病病毒。

转诊:指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将发现的疑似或确诊的肺结核患者转至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

追踪: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 对未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的肺结核患者和有可疑症状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访, 使其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第四十条 本办法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3年3月24日起施行。1991年9月12日卫生部公布的《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 篇2

《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已于2013年1月9日经卫生部部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3月24日起施行。

部长

陈竺 2013年2月20日

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有效预防、控制结核病的传播和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结核病防治机制。加强宣传教育,实行以及时发现患者、规范治疗管理和关怀救助为重点的防治策略。

第三条

卫生部负责全国结核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结核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强结核病防治能力建设,逐步构建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防治服务体系。第四条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在职责范围内做好结核病防治的疫情监测和报告、诊断治疗、感染控制、转诊服务、患者管理、宣传教育等工作。

第二章

机构与职责

第五条

卫生部组织制定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技术规范和标准;统筹医疗卫生资源,建设和管理全国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对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及评价。

第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拟订本辖区内结核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协调辖区内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的建设和管理,指定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统筹规划辖区内结核病防治资源,对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给予必要的政策和经费支持;组织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估。

第七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履行以下职责:

(一)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开展规划管理及评估工作;

(二)收集、分析信息,监测肺结核疫情;及时准确报告、通报疫情及相关信息;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臵等工作;

(三)组织落实肺结核患者治疗期间的规范管理;

(四)组织开展肺结核或者疑似肺结核患者及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工作;

(五)组织开展结核病高发和重点行业人群的防治工作;

(六)开展结核病实验室检测,对辖区内的结核病实验室进行质量控制;

(七)组织开展结核病防治培训,提供防治技术指导;

(八)组织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

(九)开展结核病防治应用性研究。

第八条

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肺结核患者诊断治疗,落实治疗期间的随访检查;

(二)负责肺结核患者报告、登记和相关信息的录入工作;

(三)对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检查;

(四)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第九条 非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履行以下职责:

(一)指定内设职能科室和人员负责结核病疫情的报告;

(二)负责结核病患者和疑似患者的转诊工作;

(三)开展结核病防治培训工作;

(四)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第十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肺结核患者居家治疗期间的督导管理;

(二)负责转诊、追踪肺结核或者疑似肺结核患者及有可疑症状的密切接触者;

(三)对辖区内居民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

第三章

第十一条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开展结核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对就诊的肺结核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宣传结核病防治政策和知识。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期对辖区内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和宣传。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易患结核病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宣传工作。

第十二条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对适龄儿童开展卡介苗预防接种工作。

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规范提供预防接种服务。

第十三条

医疗卫生机构在组织开展健康体检和预防性健康检查时,应当重点做好以下人群的肺结核筛查工作:

(一)从事结核病防治的医疗卫生人员;

(二)食品、药品、化妆品从业人员;

(三)《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中规定的从业人员;

(四)各级各类学校、托幼机构的教职员工及学校入学新生;

(五)接触粉尘或者有害气体的人员;

(六)乳牛饲养业从业人员;

(七)其他易使肺结核扩散的人员。

第十四条

医疗卫生机构要制订结核病感染预防与控制计划,健全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开展结核病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工作,落实各项结核病感染防控措施,防止医源性感染和传播。

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应当重点采取以下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结核病门诊、病房设臵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二)严格执行环境卫生及消毒隔离制度,注意环境通风;

(三)对于被结核分枝杆菌污染的痰液等排泄物和污物、污水以及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分类收集、暂存及处臵;

(四)为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或者肺结核患者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交叉感染发生。第十五条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严格遵守个人防护的基本原则,接触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或者疑似肺结核患者时,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第十六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科研等单位的结核病实验室和实验活动,应当符合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管理各项规定。

医疗机构实验室的结核病检测工作,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的规定进行统一管理和质量控制。

第十七条

肺结核疫情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当按照有关预案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一)依法做好疫情信息报告和风险评估;

(二)开展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处臵;

(三)将发现的肺结核患者纳入规范化治疗管理;

(四)对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必要时在征得本人同意后对其实施预防性化疗;

(五)开展疫情风险沟通和健康教育工作,及时向社会公布疫情处臵情况。

第四章

肺结核患者发现、报告与登记

第十八条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对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及时进行检查,对发现的确诊和疑似肺结核患者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并将其转诊到患者居住地或者就诊医疗机构所在地的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第十九条

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有关工作规范,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进行结核病筛查和确诊。

第二十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已进行疫情报告但未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的肺结核患者和疑似肺结核患者进行追踪,督促其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诊断。

第二十一条

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应当对肺结核患者进行诊断,并对其中的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结核病筛查。

承担耐多药肺结核防治任务的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应当对耐多药肺结核可疑者进行痰分枝杆菌培养检查和抗结核药物敏感性试验。

第二十二条

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对肺结核患者进行管理登记。登记内容包括患者诊断、治疗及管理等相关信息。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患者治疗管理等情况,及时更新患者管理登记内容。

第二十三条

结核病疫情的报告、通报和公布,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肺结核患者治疗与管理

第二十四条

对发现的肺结核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和督导管理。第二十五条

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应当为肺结核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规范化的治疗服务。

设区的市级以上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严格按照实验室检测结果,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并规范提供治疗。

第二十六条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危、急、重症肺结核患者负有救治的责任,应当及时对患者进行医学处臵,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不得因就诊的患者是结核病病人拒绝对其其他疾病进行治疗。

第二十七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及时掌握肺结核患者的相关信息,督促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落实肺结核患者的治疗和管理工作。

第二十八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居家治疗的肺结核患者进行定期访视、督导服药等管理。

第二十九条

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有关工作规范对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患者进行抗结核和抗艾滋病病毒治疗、随访复查和管理。

第三十条

医疗卫生机构对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实行属地化管理,提供与当地居民同等的服务。

转出地和转入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应当及时交换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的信息,确保落实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措施。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对结核病防治工作行使下列监管职责:

(一)对结核病的预防、患者发现、治疗管理、疫情报告及监测等管理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管;

(二)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责令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限期进行改进,依法查处;

(三)负责预防与控制结核病的其他监管事项。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要重点加强对相关单位以下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监管:

(一)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的诊断、治疗、管理和信息录入等工作;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结核病疫情监测与处臵、流行病学调查、高发和重点行业人群防治、实验室检测和质量控制、实验室生物安全、督导、培训和健康促进等工作;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转诊、追踪、患者督导管理和健康教育等工作;

(四)非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的结核病疫情报告、转诊、培训、健康教育等工作。

第三十三条

卫生行政部门依照本办法实施监管职责时,根据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需要,可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情况,索取必要的资料,对有关场所进行检查。在执行公务中应当保护患者的隐私,不得泄漏患者个人信息及相关资料等。被检查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如实提供有关情况,不得拒绝、阻挠。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造成肺结核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履行肺结核疫情报告职责,或者瞒报、谎报、缓报肺结核疫情的;

(二)未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导致发生或者可能发生肺结核传播的;

(三)未履行监管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及时查处的。

第三十五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依法履行肺结核疫情监测、报告职责,或者隐瞒、谎报、缓报肺结核疫情的;

(二)发现肺结核疫情时,未依据职责及时采取措施的;

(三)故意泄露涉及肺结核患者、疑似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的;

(四)未履行对辖区实验室质量控制、培训等防治职责的。

第三十六条

医疗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造成肺结核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规定报告肺结核疫情,或者隐瞒、谎报、缓报肺结核疫情的;

(二)非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发现确诊或者疑似肺结核患者,未按照规定进行转诊的;

(三)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未按照规定对肺结核患者或者疑似肺结核患者诊断治疗的,或者拒绝接诊的;

(四)未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对结核菌污染的痰液、污物和污水未进行卫生处理的;

(五)故意泄露涉及肺结核患者、疑似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和资料的。

第三十七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一)未履行对辖区内肺结核患者居家治疗期间的督导管理职责的;

(二)未按照规定转诊、追踪肺结核患者或者疑似肺结核患者及有可疑症状的密切接触者。

第三十八条

其他单位和个人违反本办法规定,导致肺结核传播或者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含义:

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咳嗽、咯痰2周以上以及咯血或者血痰是肺结核的主要症状,具有以上任何一项症状者为肺结核可疑症状者。

疑似肺结核患者: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疑似病例。(1)有肺结核可疑症状的5岁以下儿童,同时伴有与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史或者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2)仅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与活动性肺结核相符的病变。

传染性肺结核:指痰涂片检测阳性的肺结核。

密切接触者:指与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直接接触的人员,包括患者的家庭成员、同事和同学等。

耐多药肺结核:肺结核患者感染的结核分枝杆菌体外被证实至少同时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患者发生活动性肺结核,或者结核病患者感染艾滋病病毒。

转诊:指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将发现的疑似或确诊的肺结核患者转至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

追踪: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对未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的肺结核患者和有可疑症状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访,使其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第四十条

本办法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第四十一条

护理工作与结核病防治 篇3

作者简介:张爱远(1962.4-),女,大专学历,主管护士。

【摘要】目的:总结护理工作在结核病防治中的重要性就是对结核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方法:通过对109例痰涂片阳性结核病患者在护理治疗过程中配合医生对他们进行结核病认识和传染性、不良心理、治愈关键措施、病程等健康教育。结果:106例患者完成了化疗,有94位患者已治愈,总治愈率为88.68%。结论:结核病防治门诊的护理人员在护理治疗过程中应配合医生重视结核病患者特别是涂阳病人的健康教育,并注意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达到提高结核病的治愈率。

【关键词】结核病;健康教育;护理

结核病是一种在世界各国居民中广泛传播的慢性传染病,我县是结核病疫情的高发县,开展结核病防治项目工作之前肺结核报告发病数居全县35种法定传染病的前三位,呈逐年上升的流行趋势,农村高于城市,有的是结核病家庭。2003年开展结核病防治项目工作实施结核病归口管理后,各级医疗机构介绍来我疾控结核病防治门诊就诊的患者逐渐增多,在护理治疗过程中了解到很多患者只知道免费治疗结核病,对结核病的认识和传染性,治疗的关键措施,病程基本上不知道。针对这些情况,2004年2月至2007年3月在护理治疗过程中对109例痰涂片阳性结核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登记在册,进行督导化疗管理在护理过程中接触到的涂阳结核病患者。109例涂阳结核病患者中,年龄最大的62岁,最小的21岁;女性56例,男性53例;城镇人口29例,农村人口80例;初中以上文化32例,小学以下77例。

1.2 方法

1.2.1 提高对结核病和传染性的认识:结核病是贫困病,人们对经济贫困是结核病的危险因素的认知已取得共识,但是对知识的贫乏在结核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还不够重视。经济的贫困和知识的贫乏是滋长结核病流行的最主要的社会因素。[1,2]让患者知道结核病是一种常见的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杆菌会在肺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喷出的飞沫传染给他人,特别是有咳嗽症状的排菌肺结核病人,传染性最大,是主要的传染源,健康人吸入了漂浮在空气中的结核杆菌就有可能感染结核病,涂阳患者在治疗开始的两个月一定要注意对周围人群的空气传播,也不要去公共场所,通过社会公德教育,提高结核病患者的社会责任意识,规范行为,避免疫情在社会上扩散,在遏制结核病流行中十分重要,自觉进行防护,对周围人群的危害会随之大大减小。要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对着人咳嗽、打喷嚏、大场说话,必要时用手捂住口鼻,外出时最好带上口罩,口痰吐在纸上或瓶子里进行消毒处理,居室门窗常开,保持室内通风,有条件的人单独居住,生活上要有规律,适当增加营养和休息也很重要。同时,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使他们正确认识结核病,做好结核病患者的消毒隔离工作。

1.2.2 不良心理的健康教育: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得了肺结核难治愈,结核病患者由于怕别人嫌弃、岐视,大多数肺结核病患者一般不与别人交往,这是结核病患者的社会耻辱感或社会岐视。患者由此产生悲观、恐惧、忧虑甚至绝望的不良心理。针对这些不利于疾病恢复的情绪,耐心地向他们讲解结核病是常见病,人人都有感染和发病的可能,确诊后就应该正确面对和积极治疗,过去,由于结核病治疗时间长,经济负担重,复发患者多,给结核病患者造成了一种心理压力,但随着科学的进步,治疗方法的改进,新的治疗药物的不断问世和国家对遏制结核病流行措施的加强,结核病治愈率逐年提高,因结核病致贫、返贫的现象不断得到改善。特别是各地认真实施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结核病控制策略。对结核病患者实行直接督导下的短程化疗,不仅有效地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也大大提高了治愈率。涂阳肺结核患者开始接受正规药物治疗2~3周一般就没有了传染性,痰中没有查出结核杆菌的肺结核患者,可以参加正常的社会活动。肺结核患者需要社会和亲人的支持和关怀,对肺结核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应考虑患者的社会心理健康状况及社会支持等因素的影响。针对患者病程不同阶段性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和支持性心理治疗,促进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或降低不良情绪对疾病的负面影响,这样可以明显地提高结核病健康教育的效果。[3]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结核病,改变对结核病的错误认识,树立能治愈结核病的信心。

1.2.3 对治愈结核病关键措施的认识:结核病化疗是控制结核病首选的有效治疗方法。目前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对初复治涂阳肺结核病患者采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6-8个月标准短程化疗方案,并使用组合包装板式药,经世行贷款项目广泛应用,已被证明是比较有效的方案,在我国广泛使用。结核病治疗时间长,服药种类多,剂量大,且有胃肠道,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因此患者治疗依从性往往很差,要完成整个疗程,只有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首先让患者克服治疗中的随意性、盲目性,临床用药中经常发现一些患者不能严格按照治疗方案服药,有的是想服就服,不想服就不服,断断续续;有的在服药过程中觉得“病好了”无自觉症状了而停药;还有一部分患者因不良反应而擅自停药,这也是患者中断治疗的主要原因。这种在治疗过程中的随意行为不仅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延长治疗时间,还有可能使一些对结核菌敏感的药物成为耐药药物,使一些可以在规定疗程内治愈的初治患者成为复治患者或难治患者。因此,要向患者讲明严格按医嘱服药,不规范服药是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肺结核患者结核菌初始耐药率为18.6%,继发耐药率为46.5%。[4]大部分耐药者是因不规范服药造成的,结核病治疗时间长,既使短程化疗,也需6个月,正确认识治疗所需时间,完成全程治疗很重要,没有自觉症状不等于体内已没有结核菌活动,提前中断疗程是很危险的。而抗结核药物对部分患者带来的一些不良反应,大部分可以调整用药剂量,改进服药方法,加服缓解症状的药物即可解决,不少患者往往缺乏足够了解,有不适就停药,导致治疗失败,因此向患者讲明,有不良反应要与医生联系处理,不能随意停药,让他们知道,规定的疗程是有严格的科学依据的,疗程不到,结核菌就不可能全部杀灭。控制结核病的关键是消灭传染源,要想消灭传染源,不但要有高效的化疗方案,还要保证病人全疗程规律服药,在病人的治疗及直接督导下的短程化疗(DOTS)管理中通过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提高病人对治疗管理的依从性是一个关键环节。[5]积极治疗疾检阳性患者,就能从根本上消除结核杆菌的传播。

2 结果

2.1 对结核病知晓情况:再次或多次接触这些患者时了解到他们能基本认识结核病,包括结核病的病因、传播途径。特别是患者能正确面对所患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减轻了不良心理,配合治疗的自觉性有所提高,克服治疗中的随意性、盲目性,坚定治疗的决心和信心。

2.2 患者治疗情况: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患者对结核病治疗的依从性明显改变,中断治疗者逐年减少,治愈率得到明显提高。2008年12月累计初治涂阳93例,完成化疗91例,有82例已治愈,治愈率90.11%;复治患者16例,15例完成化疗,12人已治愈,治愈率80%;总治愈率为88.68%。没完成化疗的3例患者 是因不良反应而停药,但在医护人员耐心说服和帮助下包括没治愈的患者仍在接受治疗,与开展项目工作以前相比,治愈率提高了,复发率下降下。

3 结论

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贫困市、县2006年活动性肺结核病人资料来源于甘肃省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干预前 (2006年9月1日至2007年8月31日) 基线资料及干预后 (2007年9月1日至2008年8月31日) 终末资料来源于本研究专题调查。

1.2 研究对象

在全省43个贫困市、县中将2006年发现的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数大于150例的市、县按从西到东、从北到南的顺序排列, 用随机数字表抽取3个市、县, 3个市、县的综合医疗机构与结防机构为研究机构。3个市、县为临夏州 (回族自治州) 临夏市、武威市天祝县 (藏族自治县) 、天水市清水县。3个市、县综合医疗机构转诊到结防机构的结核病病人和疑似病人为研究对象。

1.3 合作机制 (干预措施)

1.3.1 卫生行政干预措施

卫生行政部门发文, 将结核病控制工作纳入医院年度考核内容;明确结核病发现和管理中综合医疗机构与结防机构的职责;指定综合医疗机构与结防机构负责人员, 综合医疗机构由分管院长和防保科科长负责, 结防机构由分管主任和结防科科长负责;加强综合医疗机构首诊医生对结核病病人及疑似病人的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

1.3.2 建立结防机构与综合医疗机构的沟通机制

结防机构人员每天将前一天综合医疗机构报告的肺结核病人和疑似病人基本信息导出并建立表格, 核对转诊及转诊到位情况。结防机构人员每周与综合医疗机构人员一起核查医疗机构传染病网络报告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卡和转诊登记本, 交流总体到位情况。

1.3.3 建立综合医疗机构与结防机构的激励机制

(1) 增加综合医疗机构医生的转诊费:每转诊1例肺结核病人和疑似病人奖励5元、每转诊到位1例涂阴肺结核病人再奖励5元、每转诊1例涂阳肺结核病人再奖励10元。 (2) 提供综合医疗机构网络维护费:每月为综合医疗机构提供网络维护补助费200元。 (3) 提供病人管理费:为住院病人免费提供抗结核药物并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提供病人管理费。 (4) 落实负责人员的补助:为综合医疗机构与结防机构的负责人员每月提供50元补助。 (5) 落实研究单位激励费:对研究单位根据实施情况酌情发放激励费。

1.4 评价指标

(1) 综合医疗机构中肺结核病人及疑似病人转诊到位率。

(2) 结防机构追踪到位率。

(3) 综合医疗机构及结防机构肺结核病人及疑似病人总体到位率。

(4) 以市、县为单位的病人总体发现水平。

1.5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由省级人员审核后用Epidata建库, 通过Excel和SPSS11.0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此次研究对象为481人, 其中男性307人、女性174人, 男女性别比为1.76:1。平均年龄为52岁, 以农民为主, 共330人, 占68.61%。

2.1 综合医疗机构转诊情况

干预前后综合医疗机构肺结核病人及疑似病人报告率分别为98.35%、100.00%, 转诊率分别为75.60%、95.22%, 转诊到位率分别为54.85%、71.18%, 经检验, 有统计学意义 (χ2=24.92, P<0.01) 。临夏市、清水县、天祝县转诊到位率都明显提高, 干预前后3市、县的综合医疗机构转诊到位率, 经检验, 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2.2 结防机构追踪情况

干预前后结防机构肺结核病人及疑似病人追踪率分别为79.00%、93.55%, 追踪到位率分别为36.68%、54.19%, 经检验, 有统计学意义 (χ2=13.11, P<0.01, ) 。天祝县追踪到位率明显提高, 干预前后到位率经检验, 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课题实施期间有71人追踪未到位, 主要原因是肺结核病人及疑似病人为辖区外人口 (38.03%) , 见表3。

2.3 总体到位情况

干预前后综合医疗机构及结防机构肺结核病人及疑似病人总体到位率分别为62.94%、85.24%, 经检验, 有统计学意义 (χ2=65.08, P<0.01) 。干预后3市、县总体到位率明显提高, 干预前后经检验, 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4。

3 讨论

肺结核病人及疑似病人如从就诊至转诊到结防机构的时间过长, 会延误诊疗时间, 增大产生复发与耐药的几率, 加重就医负担, 引发更多的社会与公共卫生问题。干预期间采取综合医疗机构与结防机构的综合性合作机制, 有效提高了综合医疗机构报告肺结核病人及疑似病人、转诊病人的积极性及结防机构追踪肺结核病人及疑似病人的积极性。

研究发现, 综合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肺结核病人进行有效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 有助于提高转诊到位率[4]。本课题实施期间, 综合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转诊时告知肺结核病人及疑似病人结核病防治信息共1 060条, 肺结核病人及疑似病人认为转诊医生态度热情者有410人, 占85.24%。医生开出转诊单后1周内转诊到结防机构的病人有462人, 占96.05%。

研究发现, 实施综合医疗机构与结防机构合作机制后, 肺结核病人及疑似病人的年龄、民族、家庭收入、是否知道结核病可治愈是影响其转诊到位的因素。因此, 今后贫困地区结核病防治工作, 除需加强综合医疗机构与结防机构的综合性合作外, 还要针对高龄、少数民族、低收入人群加强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结核病防治规范实施工作指南 (2008年版) [M].北京:中国协合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9.

[2]谢燕光, 闫兴录, 孙彦波, 等.提高肺结核病病人和可疑者转诊到位率的研究[J].中国防痨杂志, 2007, 29 (5) :402~405.

[3]华建昭, 徐琳, 秋玉冰, 等.云南省可疑肺结核病人转诊和追踪分析[J].职业与健康, 2007, 23 (10) :834.

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 篇5

“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管理体系试点工作

情 况 汇 报

游世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首先,我对各位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我镇的结核病防治项目定点医院试点工作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进行汇报。

一、基本情况

(一)、龙昌镇概况

龙昌镇位于贵州省中部,黔南州北部,福泉市北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07°21′到107°32′,北纬26°44′到26°55′,西抵谷汪乡、仙桥乡,东和东北与地松镇、高石乡相接,南邻城厢镇,北毗牛场镇,辖5个行政村,1个街道居委会,90个村(居)小组。其中省级一类贫困村1个,总面积104平方公里,海拔1000-1300米,总人口6750户24186人,其中农业人口18815人,有汉、苗、布依、侗、彝、水等25个民族4242人,占总人口14.2%。镇区距福泉市区10公里,距瓮安县城41公里。

2012年,辖区耕地总面积18560亩,其中稻田面积9110亩,旱地面积9450亩,完成工业总产值1.47亿元;共实现财政总收入1968万元;人均财政总收入856元,农业总产值达83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580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81.8%,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56%。有小学6所,在校学生1933人,中学1所,在校学生1494人,小学教师154人,中学教师为82人;有医院1所,病床15张,医务人员24人.境内有纸厂河,黑龙门河呈人字形从北向 1

南流过.并且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硅等。辖区内有贵州省福泉磷肥厂、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所、国家500千伏变电站、220千伏变电站等企业。马(场坪)遵(义)混二级公路、龙(昌)贵(定)公路成丁字形组合,贯穿全镇南北、东西方向,交通便利。

(二)、试点工作前的结核病防治概况:

1、组织机构

2002年龙昌镇成立以分管镇长为组长,卫生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结核病防治领导小组,制定《龙昌镇结核病控制工作实施方案》,于2002年3月24日正式实施《中国结核病控制/日本援助项目》。项目领导小组设在龙昌镇卫生院,由龙昌镇卫生院院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协调日常事务工作。

2、人员配备

结核病防治机构情况:结核病防治办公室,有专职结核病防治人员1人,兼职督导管理资料员1人,兼职网络资料医师1人,负责全镇的结核病诊治及督导管理等相关工作。

3、防治成果

龙昌镇10年(2002年3月-2012年6月)的结核病防治工作紧紧抓住发现病人和治愈病人两项指标、强化病人管理、控制传染源,积极开展各项结核病防治工作。10年来督导管理肺结核病人病人530例,其中新涂阳肺结核病人125例,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人50例,重症涂阴80例,其他涂阴肺结核病人275例。治愈肺结核病人350例,完成疗程患者180例,接受治疗管理肺结核病人转归情况逐步提高并达到国家标准。其他各项结核病防治工作指标皆达到国家标准,为我镇的结核病防治工作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并取得一定的成绩。

“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管理体系工作开展情况

一、启动前的准备工作

(一)、及时协调、成立组织、落实方案

充分利用和整合卫生资源,提高诊疗水平,使病人享受到高质量的诊疗技术,福泉市第一人民医院是开展结核病防治规划定点医院。龙昌镇成立了结核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拟定了《龙昌镇结核防治工作实施方案(试行)》。

(二)、宣传动员

按照《黔南州医防合作结核病防治管理体系试点工作方案》要求,福泉市疾控中心于2012年4月26日(例会)向各乡镇结防人员及防保人员做好定点医院试点工作的启动前宣传工作。

龙昌镇卫生院利用例会时间于2012年4月28日(例会)召集了我镇结防人员及各村卫生人员做好定点医院试点工作的启动前宣传工作,并在当日就启动了“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管理体系工作。

要求镇卫生院和各村卫生人员做好启动后的病人转诊,同时我们利用防病宣传日等向社会群众做好定点医院的结核病防治宣传工作,使病人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和管理。

二、启动阶段

经过启动会充分做好启动准备工作之后,于2012年6月10日正式启动实施了“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管理体系工作。

三、科室设置及人员配备

2012年6—12月,龙昌镇组建了结核病防治办公室,有专职结核病防治人员1人,兼职督导管理资料员1人,兼职网络资料医师1人,负责全镇的结

核病督导、访视、追踪等相关工作。

四、项目实施中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一)、病人的发现(2012.6-2013.4)

试点期间登记治疗肺结核病人23例,其中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4例,复治涂阳病人0例,涂阳病人率17.4%。试点前上年同期登记治疗肺结核病人18例,其中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2例,复治涂阳病人1例,涂阳病人率16.6%。

(二)、网络报告肺结核及可疑肺结核病人转诊追踪情况(2012.6-2013.4)试点期间应追踪肺结核病人2例,实追踪病人2例,追踪率100%,疾控中心反馈追踪到位2例,追踪到位率100%。试点前上年同期应追踪肺结核病人3例,实追踪病人3例,追踪率100%,追踪到位2例,追踪到位率66.6%。

(三)、新涂阳患者治疗情况

试点期间治疗转归新涂阳肺结核患者2例,其中治愈2例,治愈率100%,试点前上年同期治疗转归新涂阳肺结核患者3例,其中治愈2例,治愈率66.6%。

(四)、患者治疗情况

试点期间治疗转归肺结核患者13例,其中治愈10例,治愈率76.9%,试点前上年同期治疗转归肺结核患者15例,其中治愈13例,治愈率86%。

(五)、新涂阳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检查

试点期间登记接受治疗新涂阳肺结核患者4例,开展家庭密切接触者筛查18例;试点前上年同期登记接受治疗新涂阳肺结核患者3例,开展家庭密切接触者筛查11例,两年皆按照要求对新涂阳肺结核的家庭密切接触者开展筛查并符合要求。

(六)、肺结核病人HIV筛查情况

试点期间新登记肺结核病人23例,动员肺结核病病人做HIV筛查23例,据疾控中心反馈筛查23例,筛查率100%。

五、中断治疗病人的追踪工作。

及时有效的开展追踪工作,是保证患者得到及时规范的治疗。在试点工作开展期间,中断治疗的肺结核病人3例,追踪3例,追踪率100%,据疾控中心反到位2例,到位率66.6%。

六、病人督导管理工作

为保证患者得到及时的管理,龙昌镇卫生院指定兼职网络资料人员按照要求每10天下载疾控中心发下来的《结核病病人信息名单》,管理人员能一目了然的看到、打印龙昌镇病人信息名单,能及时、有效开展病人管理工作。

七、项目实施一年的体会

防治结核病任重而道远 篇6

结核病是一种古老而顽固的传染病。在上世纪20至30年代,人们对结核病十分恐惧,称之为“白色瘟疫”,在我国民间流行着“十痨九死”之说。但40年代后,由于新的化疗药物应用,人们对结核病管控放松。以后,随着耐药性增强、艾滋病蔓延、流动人口增加等,结核病又借机反扑,卷土重来,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与生命。

1982年3月24日,国际防痨协会和世界卫生组织倡议,以德国科学家罗伯特·科赫宣布发现结核菌的日子3月24日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已经是第19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我国的宣传主题先后有“遏制结核,共享健康”“你我共同参与,消除结核危害”等,旨在动员全民认清结核病危害,共同遏制结核病蔓延。

结核病蔓延触目惊心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从1882年发现结核菌以来至少已有2亿人被结核病夺去了生命。

目前,结核病的蔓延趋势触目惊心。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结核病发病率每年平均增加1.1%。全球约有1/3的人已感染了结核菌,每年有800多万新发结核病患者,有300万人死于结核病。

我国虽然采取了各项措施控制结核病,取得明显成绩,但防治任务仍十分艰巨。目前我国仍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人数仅次于印度而居世界第二位。据原国家卫生部统计,我国现有肺结核病人约500万人,每年约有15万人死于结核病,每年新发肺结核病人约150万人。流行特征为:结核病患病率下降缓慢,农村结核病疫情高于城市,边远和贫穷地区疫情高于其他地区。

结核病症状及传播途径

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结核病传播不分季节,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但15岁到35岁的青少年是结核病的高发年龄。它属于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潜伏期4~8周,容易被人忽略。

结核病传染的主要方式是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人体感染结核杆菌后不一定发病,只在抵抗力低下时方始发病。

结核病的症状比较隐匿。肺结核的表现有 :①发热。表现为午后低热,多在下午4~8时体温升高,一般为37~38℃之间,常伴有全身乏力或消瘦,夜间盗汗。②咳嗽咳痰。这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但常被误诊为“感冒”或“气管炎”。③痰中带血。痰内带血丝或小血块。④疲劳、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女性有月经不调等。

其他肺外结核,依其侵犯器官、系统的不同而各有不同的症状。如胃结核,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常伴有反酸嗳气等。肝结核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和乏力等。骨结核可出现关节疼痛、肢体缩短、跛行、低热、乏力等。

如出现上述症状,就应警惕结核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必要的检查,如体液检测、X线检查、结核菌素试验等,以及时鉴别、发现、确诊。

结核病治疗五原则

结核病的治疗要遵循以下五项原则:

一、早期 对结核病要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肺结核早期,肺泡内有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素渗出,肺泡结构尚保持完整,可逆性大。如能及时应用抗痨药物,可有效抑制和杀灭生长繁殖旺盛的结核病菌。早期治疗可使病变较快吸收消散,不留痕迹。如延误治疗,病情加重,治疗难度增加,同时传染性也会增大,所以尽早确诊、治疗十分重要。

二、联合 无论对初治还是复治的结核病患者,均要联合用药。必须根据病情,由医生确定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治疗。如头2个月强化用药,可采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2个月后可保留异烟肼+利福平巩固治疗。这样既能提高杀菌效果,又可避免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既有细胞内杀菌药物又有细胞外杀菌药物,又有适合酸性环境内的杀菌药,从而使化疗方案取得最佳疗效。

三、适量 采用的药物既要对症,又要适量。如剂量不足,达不到杀菌的目的,易产生耐药性;如剂量过大,可能产生毒副反应。所以一定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采用适当剂量的药物。

四、规律 要规律用药。如果用药不规范,在症状缓解时就随意停用或减量,必然导致耐药菌的产生,影响治疗效果,甚至为日后治疗增加难度。

五、全程 医生制定化疗方案前要做药敏试验,合理选择药物,确定整个疗程。如一个疗程三个月,全疗程一年或一年半。在此期间,要坚持不间断地规律用药,不可擅自停药。用药期间要定期复诊,注意药物毒副反应。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注意改善患者的心理和营养状况。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合理营养,生活规律,注意休息,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结核病预防六环节

预防结核病的传播必须抓好以下六个环节:

一、控制传染源。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结核病患者,尤其是痰结核菌阳性患者。因此早期发现患者,尤其是结核菌阳性者,及时给予合理的化疗,这是预防结核病的中心环节。

二、切断传染途径。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因此禁止随地吐痰,对结核菌阳性患者的痰、日用品,以及周围的东西要加以消毒和适当处理;室内可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日或隔日1次;患者用过的食具应煮沸消毒10~15分钟,被褥在烈日下暴晒4~6小时,痰盒便器可用5%~10%来苏浸泡2小时或用20%漂白粉溶液泡6~8小时,最好将痰吐在纸上烧掉。

三、接种卡介苗。接种对象是未受结核菌感染,结素试验阴性者,主要为新生儿和婴幼儿、中小学生和新进入城市的农民工,结素试验阴性者进行接种与复种。卡介苗接种效果肯定,尤其是儿童,可使包括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明显降低。

四、加强身体锻炼。经常运动,合理营养,保持愉悦心情,增强身体素质,提高防病抗病能力。

五、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下决心改变不良习惯,如戒烟限酒戒赌,不长期熬夜、不随地吐痰、生活规律、劳逸结合等。

浅析奶牛结核病的防治 篇7

1 流行病学

牛结核病的病原主要为牛型结核分支杆菌, 奶牛最易感染, 其次为黄牛、牦牛、水牛。结核分支杆菌主要有三型, 即牛型、人型和禽型, 相互之间可交叉感染, 特别是带菌牛奶可使人感染更具公共卫生学意义。病畜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主要通过被污染的空气经呼吸道感染, 或通过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经消化道感染。饲养管理不良、营养不足等因素可促进本病的发生与传播。

2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根据患病器官的不同, 本病可分为肺结核、肠结核、乳房结核等。

2.1 肺结核

以长期顽固的干咳为特点, 呼吸困难, 逐渐消瘦。在肺脏或其他组织器官常有很多突起的白色或黄色结节, 切开后可见干酪样坏死物, 有的坏死组织溶解和软化, 排除后形成空洞;在胸腔和腹腔可发生密集的灰白色坚硬结节, 即所谓“珍珠病”。

2.2 肠结核消化不良, 以顽固性下痢为特点, 粪便带血或脓汁, 胃肠道黏膜可见大小不等的结节或溃疡。

2.3 乳房结核

乳房肿大, 以发生局限性或弥漫性硬结为特点, 泌乳降低, 严重时乳腺萎缩;乳房结核多发生于进行性病例, 是由血行蔓延到乳房而发生, 切开乳房可见大小不等的病灶, 内含干酪样的坏死物。

此外, 结核菌还可以侵害其他器官, 发生淋巴结核、子宫结核、睾丸结核等。

3 诊断方法

奶牛结核病监测主要采取皮内法、点眼法和皮下法, 临床上常用的检测方法是皮内法, 此皮内法对奶牛结核病的检出率一般在95%~98%。当发现奶牛有不明原因的上述特征症状, 可怀疑为本病, 通过病理剖检, 可做出诊断, 要确诊就需要做结核菌素变态反应。

4 防治措施

结核病的防治与治疗 篇8

结核分枝杆菌有三种繁殖态势:位于空洞损害组织中的快速繁殖菌, 干酪样病灶组织中的间断缓慢繁殖菌, 巨噬细胞或单核细胞中缓慢繁殖菌。理想的抗结核病药对三种繁殖态势的细菌, 应均具杀灭或抑制作用。

1 抗结核病的应用

抗结核病根据临床的应用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线药物疗效高, 不良反应少, 患者较易接受, 其中包括异烟肼、乙胺丁醇、链霉素和吡嗪酰胺:大多数结核患者用一线药物可以治愈。第二线药物包括对氨水杨酸、乙硫异烟胺、利福定、利福喷丁、卡那霉素、阿米卡星等;因这些药物的抗菌作用弱或毒性性较大或临床验证不足, 主要作为细菌对第一线抗结核药物产生耐药性或患者无法使用第一线药物时的备选药物。

结核患者早期发现, 早期发现传染性结核患者是预防结核病的最重要环节之一, 结核患者从出现症状, 就诊到被确诊, 时间越短就意味着传染性结核患者发现越早, 对健康人的传播程度就越低, 对社会的威胁就越低。

2 结核病的防治

结核患者的治疗, 抗结核一线药物多为1944年~1966年通过传统随机筛选得到, 链霉素的使用开始了结核病治疗的化学方法, 链霉素通过干扰结核杆菌蛋白质合成的作用, 不良反应多, 易损害听觉神经, 引起的眩晕、耳鸣、听力下降, 是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抗结核病药, 体内仅有抑制作用, 对快速繁殖菌有效, 药物极性高, 不易穿透血——脑脊液屏障和细胞膜, 单独使用易产生耐药性, 且药物本身毒性较大, 需与其他药物合用, 既避免产生耐药性, 又提高疗效, 有效使用时要谨慎, 经常要到专科医院或门诊随访或检查。

异烟肼是前提药物, 对结核分枝杆菌具有高对选择性, 抗菌力强, 易穿透入细胞内, 对快速繁殖菌, 间断缓慢繁殖菌, 缓慢繁殖菌皆有杀菌作用, 对后两种繁殖态势菌的作用不如利福平或吡嗪酰胺, 单用是结核分枝杆菌易产生耐药性, 与其他抗结核病药连用可延缓耐药性产生, 对代谢活力强的结核菌作用更强, 口服安全性更高, 不良反应小,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剂量有关, 一般治疗量下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如神经系统毒性、过敏反应、肝毒性等。利福平对结核菌的各种变异菌株, 无论细菌的代谢能力强弱, 细菌在细胞内还是细胞外, 都有强的抑制和杀灭能力, 本品口服后吸收迅速, 血药浓度高, 可快速分不到全身各器官组织和结合病灶内, 不良反应, 一过性的转氨酶升高, 利福平有致畸胎, 孕妇禁用。

3 结核病的治疗

乙胺丁醇有抑制人型和牛型结核杆菌的作用, 本品口服后, 2~4 h可达最高血药浓度, 对大多数耐异烟肼和链霉素的结核分枝杆菌仍具有抗菌活性, 与异烟肼、利福平何用治疗各种类型的结核病, 由于毒性低, 患者容易接受, 基本取代与对氨水杨酸。不良反应小, 最重要的不良反应为视神经炎。

吡嗪酰胺属人工合成的烟酰胺类似物, 特点是受p H值影响, 中性p H环境下无活性, 在偏酸性p H5.5条件下具抑菌或杀菌作用, 在p H7.0、p H5.0时, 对结核杆菌的抑制浓度是250 mg/L, 与利福平和异烟肼合用有协同作用, 吡嗪酰胺多种药物短期6个月联合治疗的重要药物之一, 其对细胞内残余菌有效, 防止停药后复发, 长疗程用药不良反应多, 主要为肝损害, 其他可见高尿酸血症、关节痛、厌食、恶心、排尿困难等。

在首选一线药物治疗失败或者耐药的情况下, 可选择二线药物, 新的结核病药物, 佛喹诺酮类药物, 利福布丁和利福喷丁, 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其他新的抗结核药物, 如CGI-17341属于硝基咪唑药物, 抗结核活性可与异烟肼和利福平相识, 正在开发的抗结核病药物, 利福霉素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抗结核药物, 对利福霉素的结构进行改造, 得到了一系列高效、长效药物。

全国结核病防治现状及目标 篇9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 被列为我国重大传染病之一。从2001年开始, 我国全面推行了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 不断加大投入力度, 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国结核病疫情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10年间, 全国共发现并治疗肺结核患者829万例, 其中涂阳肺结核患者450万例, 避免了4000多万健康人感染结核菌。2010年全国涂阳肺结核患病率降至66/10万, 比2000年下降了61%, 如期实现了我国政府向国际社会承诺的结核病控制阶段性目标。

同时, 我国仍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评估, 目前我国结核病年发病人数约为130万, 占全球发病人数的14%, 位居全球第二位。近年来, 我国每年报告肺结核发病人数约100万, 始终位居全国甲乙类传染病的前列;耐多药肺结核危害日益凸显, 每年新发患者人数约12万, 未来数年内可能出现以耐药菌为主的结核病流行态势;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患者人数持续增加, 防治工作亟待加强;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结核病防治形势严峻。但我国现行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和防治能力还不能满足新形势下防治工作的需要, 防治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基层防治力量薄弱, 流动人口患者治疗管理难度加大, 公众对结核病危害的认识不足, 防治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

二、防治目标

进一步减少结核感染、患病和死亡, 切实降低结核病疾病负担, 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全国肺结核患者发现并治疗管理人数达到400万;

全国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保持在85%以上;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筛查率达到95%以上;报告肺结核患者和疑似肺结核患者的总体到位率达到9 0%以上;

全国以县 (市) 为单位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使用覆盖率达到100%;

80%以上的县级结核病实验室开展痰培养, 100%的地市级结核病实验室开展药敏试验, 100%的省级结核病实验室开展快速菌种鉴定;

跨区域流动的肺结核患者信息反馈率达到90%, 流动

以市 (地) 为单位开展耐多药肺结核诊治工作覆盖率达到50%, 耐多药肺结核可疑者筛查率达到60%;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结核病的筛查率达到90%, 卫生部确定的艾滋病流行重点县 (市) 结核病患者艾滋病病毒的筛查率达到70%;

全民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达到85%。

三、防治措施

(一) 加大工作力度, 早期发现患者。

各级医疗机构要切实落实肺结核患者或疑似患者的报告和转诊制度。定点医疗机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为肺结核可疑者免费提供痰涂片、胸部X线检查等诊断服务。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对结核病密切接触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羁押人群等高危人群以及老年人、学生、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的结核病筛查工作, 尽早发现肺结核患者。

(二) 规范患者管理, 提高治疗水平。

定点医疗机构要对肺结核患者实行规范化治疗, 免费提供一线抗结核药品治疗和随访检查, 规范开展辅助检查和辅助治疗, 切实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规范使用抗结核药物, 逐步推广使用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 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三) 扩大耐多药肺结核诊疗覆盖面, 遏制耐药菌传播。

县级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负责开展痰培养工作或推荐耐多药肺结核可疑者至地市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确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按照定点医疗机构制定的治疗方案, 对出院后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管理;地市级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耐多药肺结核防治工作进行督导, 开展健康教育和评价。

(四) 加强流动患者管理, 完善防控机制。

加强流动人口和羁押人群结核病患者的属地化管理, 对转出的流动人口和出狱 (所) 后不在本区域的结核病患者实行跨区域管理。

(五) 加强双重感染防治, 减少患者死亡。

为所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提供结核病筛查服务。在卫生部确定的艾滋病流行重点县 (市) , 为结核病患者提供艾滋病病毒筛查服务。

(六) 强化宣传教育, 普及防治知识。

(七) 加强科学研究, 提供技术支撑。

(八) 加强国际交流, 拓展国际合作。

梅花鹿结核病的防治 篇10

1 症状

鹿结核病一般为慢性经过, 病初症状不明显, 随着病情的发展, 症状才逐渐明显, 随后表现为食欲不振。食量下降, 精神萎靡, 进行性消瘦。鹿患肺结核时, 先干咳, 后变为湿咳, 到后期呼吸急促, 增快, 出现呼吸困难时鼻翼开张, 更重时出现喘鸣音, 病程稍久, 鹿体消瘦, 体力下降, 被毛失去光泽, 春季换毛迟缓, 结膜发白, 出现贫血症状。鹿淋巴结核时, 全身症状与肺结核不同, 病变部位多发生在颌下, 肩前淋巴结的肿大, 形状大小不一, 触之坚硬, 严重时肿块破溃, 成为久治不愈的顽固性溃疡, 流出粘稠的干酪样浓汁。

2 病理剖检特点

鹿结核的典型病变是在相应的组织部位形成特异性灰白色结核结节, 结节由小米粒大小到鸡蛋大小, 比较结实, 切面干酪样坏死或钙化。鹿结核病变多发生于肺脏, 淋巴结和胸肋膜, 严重者腹膜和心外膜也有病灶发生。

3 诊断

鹿结核病多是慢性经过, 临床症状不明显, 单靠临床症状很难确诊, 但根据病鹿呈现的进行性消瘦, 被毛粗粝, 咳嗽, 及体表不同部位的肿块等症状可初步考虑为鹿结核病。

鹿结核病应做到早期发现, 早期治疗, 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结核菌素诊断法在诊断鹿结核病上具有很大意义, 实践证明, 利用结核菌素诊断结核病, 检出率达到95%以上。一般是采用:结核菌素点眼法:进行早期诊断。具体做法是;每只鹿左眼点入2~3滴, 点眼后3、6、9、24小时后各检查一次, 有粘液性脓性分泌物流出, 结膜充血, 即为阳性。

4 治疗

目前, 尚无特效疗法, 根据实践, 用链霉素, 霉米风, 异烟肼进行治疗可取的较好的效果。用链霉素治疗, 每次肌注200万单位, 每天2次, 连续注射45 d, 用异烟肼片0.5 g磺胺二甲嘧啶10 g, 研碎混于精料中, 也可单独使用异烟肼每日4~5 g, 混于精料饲喂, 每日2次。

5 预防

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 篇11

【关键词】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0-063-1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之前,人类对于结核病是束手无策的,直到1944年以后,链霉素等抗结核药相继发现,结核病的治疗才有了划时代变化,疗效明显提高。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我国已将结核病明确列入乙类传染病,是我国重点控制的重大疾病之一,也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目前,全球有1/3人口感染了结核菌,现有肺结核病人2000万,每年新感染结核病者达1000万,每年因结核病死亡人数达300万,已创下了1850年以来的最高记录,所以防治结核病刻不容缓。

1健康教育方式

1.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对大众人群的健康教育方式,将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给大众人群,提高人民群众防治结核病的知识水平,其目的是控制结核病发病率和患病率。我们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不同的健康教育。对提高结核病的认识和防治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2媒体宣传利用广播、电视、电台等媒体覆盖面广,收听收看率高,易普及的优点,通过大众传媒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和报道。我们认真组织专家撰写通俗易懂的科普资料,邀请专家给开展预防结核病的专题讲座等,使广大群众受到了良好的健康教育,对结核病防治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1.3街头宣传利用“世界结核病防治日”、“世界无烟日”、“高血压防治日”等宣传日,组织人员走上街头和农村集市,利用标语、条幅、传单、黑板报、小册子、宣传画等,向广大群众进行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病知识水平。

1.4公布咨询电话通过公布结核病咨询电话的形式,及时对群众的疑问进行耐心的解答,并免费向前来咨询的群众发放宣传材料,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1.5开展学校健康教育课在校学生是结核病的易感人群,针对学校工作的特点,我们与学校联合在学生中开展了健康教育课活动,向学生宣传结核病预防知识,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

1.6其他深入社区,组织义诊、疾病咨询、健康普查等活动,采取综合的形式,进行多种多样的健康教育。

2对病人和家属的健康教育

2.1指导病人规律用药,改善了医患关系,病人满意度提高,耐心的解释相关知识,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病人家属是实施全程督导管理中家庭督导的实施者。我们在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对病人家属也进行督导培训。帮助家属认识到结核病的传染性和全程督导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做好预防隔离工作以及病人治疗管理工作。另外,我们关心家属自身的健康,对与结核病人有密切接触的家属进行免费胸部透视检查,必要时采取预防性治疗,减少发病的可能。

2.2对病人进行饮食指导,增加营养,进食富含动物蛋白的鸡、鱼、瘦肉、蛋、奶、豆制品和新鲜蔬菜、水果,优质的动物蛋白食品占进食蛋白量的50%。合理的饮食既能保证肺结核患者康复的需要,又可避免因营养物质的过量摄入,增加肝脏负担。对因抗结核药物副作用致药物性肝病患者,指导其应避免进食过高热量的食品,如煎、炸食物、巧克力等,以防肝脏脂肪变性,妨碍肝细胞的修复。进食量少的病人则给予静脉补充适量白蛋白、肝安、氨基酸、葡萄糖和维生素。

2.3要求要定期复查,尤其是痰结核菌检查,因为痰菌的多少、有无,直接关系到病情的转归,而其它检查能反映病人的身体状况,从而使医生及时了解病情变化,改进治疗措施,有利于病人康复。

2.4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焦虑、忧郁、孤独的心理,进行必要的文娱和消遣活动来分散以疾病的注意力,以消除不良心理。

3健康教育效果

3.1提高了大众人群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认知度通过医务人员以及借助媒体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群众对结核病知识有一定的了解,降低了患病率。

3.2促进医务人员知识水平的提高医务人员不仅要掌握新知识、新技术,还必须要掌握现代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并且将自己所学应用于大众,普及有关结核病的防治知识,针对不同人群的心理特点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了医务人员学习新知识的热情。

3.3病人和家属满意度提高密切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纽带,使病人和家属对疾病有充分的认识,只有良好的医患关系,才会给病人带来安全感和病愈的信心。

4讨论

健康教育在结核病治疗的作用是明显的、有效的、也是切实做好结核病控制项目的关键,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治疗手段[1]。结核病健康教育的核心是积极教育不同的人群,增强个人防护意识,改变不正确的认识和行为,提高现症病人的就诊率,以提高病人接受督导化疗管理,提高治愈率,减少传染和降低发病率。

参考文献

浅谈牦牛结核病的防治 篇12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 其病理特征是在多种组织器官形成结核肉芽肿, 继而结节中心干酪样坏死或钙化。

1 病原

本病的病原为结核分支杆菌。本菌分为三型, 即牛型、人型及禽型。这三种杆菌都可感染人。结核分支杆菌是直或微弯的细长杆菌, 呈单独或平行相聚排列, 多为棍棒状, 间有分枝状。牛分支杆菌短粗, 且着色均匀。不产生芽胞和荚膜, 也不能运动, 为革兰氏染色阳性菌, 常用的方法为Ziehl-Neelsen氏抗酸染色。由于分枝杆菌含有丰富的脂类, 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力较强, 对干燥和湿冷的抵抗力很强, 在病变组织中能存活2~7个月或更久, 在水中可存活5个月, 在粪便、土壤中可存活6~7个月, 在冷藏的奶油中可存活10个月。但对热的抵抗力差, 60℃30min即可死亡, 在直线光线下经数小时死亡, 常用消毒药经4h可将其杀死。本菌对磺胺类药物、青霉素及其它广谱抗生素均不敏感, 但对链霉素、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和环丝氨酸等敏感。

2 流行特点

病牛尤其是开放型的牛为主要传染源, 其痰液、粪尿、乳汁和生殖道分泌物中都可带菌、污染饲料、食物、饮水、空气和环境而散播传染。主要经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病菌随咳嗽、喷嚏排出体外, 漂浮在空气飞沫中, 健康人畜吸入后即可感染。本病多为散发或地方性流行。及外周及小环境不良, 如牛舍阴暗潮湿、光线不足、通风不良、牛群拥挤、病牛与健康牛同栏饲养以及饲料配比不当、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

3 症状

本病潜伏期长短不一, 短者十几天, 长的数月甚至数年。牦牛发生肺结核, 病初食欲、反刍无变化, 但易疲劳, 常发短而干的咳嗽, 尤其当起立运动, 吸入冷空气或尘埃的空气时易发咳, 随后咳嗽加重, 频繁且表现痛苦。呼吸次数增多或发气喘。病畜日渐消瘦、贫血, 有的牛体表淋巴结肿大, 常见于肩前、股前、腹股沟、颌下、咽及颈淋巴结等。当纵膈淋巴结受侵害肿大压迫食道, 则有慢性臌气症状。病势恶化可发生全身性结核, 即粟粒性结核。胸膜腹膜发生结核病灶即所谓的“珍珠病”, 胸部听诊可听到摩擦音。多数病牛乳房常被感染侵害, 见乳房上淋巴结肿大无热无痛, 泌乳量减少, 乳汁初无明显变化, 严重时呈水样稀薄。肠道结核多见于犊牛, 表现消化不良, 食欲不振, 顽固性下痢, 迅速消瘦。生殖器官结核, 可见性机能紊乱;发情频繁, 性欲亢进, 慕雄狂与不孕。孕畜流产, 公畜副睾丸肿大, 阴茎前部可发生结节、糜烂等。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是脑与脑膜发生结核病变, 常引起神经症状, 如癫痫样发作、运动障碍等。

4 病理变化

肉眼所见病灶, 在肺部或其他器官常见有很多突起的白色结节。切面为干酪化坏死, 有的见有钙化, 切开时有沙砾感。有的坏死组织溶解和软化, 排除后形成空洞。胸膜和腹膜发生密集结核结节, 呈粟粒大至豌豆大的半透明灰白坚硬的结节, 形似珍珠状, 称所谓的“珍珠病”。胃肠粘膜可能有大小不等的结核结节或溃疡。乳房结核多发生于进行性病例, 剖开可见有大小不等的病灶, 内含有干酪样物质, 还可见到急性渗出性乳房炎的病变。子宫病变多为干酪化, 多出现在粘膜上, 粘膜下组织或基层组织内也有的发生结节、溃疡或瘢痕化。子宫腔含有油样脓液, 卵巢肿大, 输卵管变硬。

5 诊断

在畜群中有发生进行性消瘦、咳嗽、慢性乳房炎、顽固性下痢、体表淋巴结慢性肿胀等的畜, 可作为初步诊断的依据。但在不同的情况下, 须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结核菌素试验, 以及细菌学试验和血清学试验等综合诊断较为切实可靠。

6 防治

牛乳应煮沸后饮用, 牦牛结核病一般不予治疗, 而采取综合性防疫措施, 加强检疫、隔离, 防止疾病传入, 净化污染群, 培育健康群。

健康牦牛, 平时加强防疫、检疫和消毒措施, 防止疾病传入。每年春秋两季定期进行结核病检疫, 主要用结核菌素、结核临诊等检查。发现阳性病畜及时处理, 畜群则应按污染群对待。

污染牛群, 反复进行多次检疫, 不断出现阳性病畜, 则应淘汰污染群的开放性病畜及生产性能不好利用价值不高的结核菌素阳性反应病畜。结核菌素反应阳性的牛群, 应定期并经常地进行临诊检查, 必要时进行细菌学检查, 发现开放性牛立即淘汰, 最好对结核菌素阳性牛及时处理, 不予保留饲养, 根绝传染源。

假定非健康牛群向健康牛群过渡的牛群, 应在第一年每隔3个月进行一次检疫, 直到没有一头阳性牛出现为止, 然后再在一年至一年半的时间内连续进行3次检疫, 如果发现3次均为阴性反应即可称为健康牛群。

加强平时的消毒工作, 每年进行2~4次预防性消毒, 每当畜群出现阳性病牛后, 都要进行一次大的消毒, 常用消毒药为5%来苏尔或克辽林, 10%漂白粉或3%苛性钠溶液。

7 治疗

上一篇:解放孩子下一篇: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