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独立之路

2024-07-09

司法独立之路(精选8篇)

司法独立之路 篇1

15年前, 伴随着高校扩招, 独立学院在全国各地横空出世。10多年来, 我国独立学院快速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建立了一批有规模、上层次的独立学院, 帮助数千万考生实现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梦想。据教育部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 我国独立学院数量达到了322所, 其中湖北省31所, 位居全国首位。

不可否认, 独立学院在利用公办高校优质教育资源、解决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和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等问题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 作为一种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之举, 独立学院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和矛盾。

独立学院建立之初, 其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完全照搬母体高校的模式, 导致专业设置严重趋同, 缺乏自身特色。教师到独立学院讲课, 教学内容和方法也基本是按本科一类、本科二类“克隆”过来, 这种不因材施教的方法使独立学院学生就业时处境尴尬。以本校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为例, 尽管近年来武汉市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就业机会, 就业率一直稳居在90%以上, 但从用人单位反馈回的意见发现, 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不足, 需要较长时间适应岗位, 用人单位认为学生既然在专业知识上不如一本、二本学生扎实, 那么就应该在专业技能上有所特长。尽管本人对这种观念保留看法, 但也不得不承认这的确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目前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欠缺。

因此, 本人通过学院申报了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性教改的科研课题, 希望通过2~3年时间, 在本专业学生中通过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提高用人单位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一、以增强实践性为目的改革教学环节

在专业核心课程的讲授中, 除了课堂的讲授教学之外, 不仅配套相关的课程设计, 指导学生自主进行案例的设计与分析, 同时还配套相关的上机课程, 在机房通过学习软件, 完成小型工程的建模、计算等相关操作。

例如对于造价专业方向核心课程的《工程估价》, 我们实行了教学步骤的改革, 将最后的课程设计环节提前到课程开始, 第一节课时就给每位学生发放了一套完整的施工图纸,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了全部图纸内容的计量和计价, 也就完成了既定的课程教学任务。同时新配套增设了《工程概预算软件》的上机课程, 32学时全部在机房完成。该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配套的技能课程列入了工管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 从已经上过的两届学生的反映来看, 学生学习兴趣很高, 教学效果超过预期。

同时, 我们组织学生参加了全国性的算量软件技能竞赛,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学生和教师通过竞赛这个平台, 不仅获得了相关奖项, 更重要的是加强了与业内的交流, 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而学生也获得了就业机会。而凡是参加了赛前培训的学生, 都可以得到1个学分, 作为选修课学分列入他们的总学分中。

其他专业核心课程, 均配套了相应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比如《建筑施工》, 安排了16学时的课外实训部分, 在专门的校外实训基地完成, 学生完成实训后必须上交施工实训报告作为课程的考核内容, 而《工程项目管理》则是配套安排了16学时的项目沙盘实验课程等等。通过这些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进, 使其本专业的各门专业核心课不仅有课堂教学, 还均配备了相应的技能课程, 这些有针对性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面对用人单位时的自信度, 最大限度地缩短适应岗位的时间。

二、以就业方向为导向调整教学内容

前文已经提过, 原来独立学院的教学内容都是照搬一本、二本院校, 过于强调理论部分, 并不适合三本学生的特点。本着加强实践、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教学内容也需紧密围绕国家政策变动, 符合市场实际情况, 积极面对市场, 把就业能力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以学生就业为导向, 以社会需要为目标, 根据岗位和行业所需要的能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理论知识“必要、够用”即可, 在理论教学中, 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学生水平、培养方向及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满足基本需要, 在此基础上设法使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相关知识, 从知识的广度上满足社会的要求。而对于实践知识则要强调“专业、适用”。实践知识以岗位要求为指导,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

例如, 本专业根据毕业生85%以上都是从事工程造价、施工管理等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 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了针对“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建造师”考试所需要的知识, 在原有的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学时保持不变的前提下, 调整授课内容。压缩部分理论课教学学时, 增加与实际操作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的学时, 再辅以技能课程训练, 使学生在校所“学”与就业后所“用”具有一致性, 同时广收博览建设市场信息, 包括规范文本、建设文件、市场价格、行业科技发展前沿的新知识与新技术等方面的信息, 并及时补充到教学中。

三、教学方法的整合

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最终的教学效果, 本专业的课程多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讲解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一)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由于专业课课时数相对较少, 而知识量较多, 且教学中涉及到很多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节点详图和施工工艺等, 采用传统教学运用板书的话, 时间不够用, 如果图形不画的话又不够直观明了, 这时采用多媒体教学, 既保证了信息量, 又有很好的直观感。现在很多专业软件都可以制作各类视频和动画等, 帮助教师展现教学内容、模拟施工过程, 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索各类典型施工项目的专题节目, 让学生身临其境。

(二) 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由于专业课程实践性强, 在讲授“案例分析”这部分内容时, 由于课时的限制, 课堂上只能针对某一个分部分项工程进行局部案例的讲解, 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可以给学生提供实际的工程图纸作为大作业, 让学生边学边算, 通过答疑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计算中遇到的问题。此外, 还可引入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建造师、咨询工程师等执业资格考试中的案例来建立课程案例库, 以辅助教学, 为学生就业后参加执业资格考试做好铺垫。也可以结合课程的实际情况, 像前文提到的工程估价课程一样, 直接以一套完整的施工图纸作为授课对象, 完成教学任务。

当然, 案例教学要求教师有较高的专业水平, 也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主动参与的兴趣, 适宜在高年级学生中开展, 是学生从“接受知识”的学习过程向“发现知识”的探索过程转变的初步尝试。这类教学活动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 从传统的知识型教学, 向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创新型教学转变, 开始实现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的转变;这类教学活动又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尝试:它以问题为中心, 把教学活动关注的重点从“结论/结果”转到为得到这个“结论/结果”的“探索过程”,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所以, 这类教学活动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使他们有机会了解与参与“怎么做研究”, 有助于他们毕业后通过自身的研究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三) 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训结合

实践性教改的着力点就在“实践”上, 即学生必须具备专业岗位技能、具有独立解决现实中的专业问题的能力, 这仅靠课堂教学是无法实现的, 必须有相应的实训环节来辅助。我系根据课程的不同性质和要求, 安排了两类不同的实训课程。一类是以施工实训为代表的, 包括了《建筑施工》课程的实训课时、为期6周的岗位实习和14周的毕业设计。另一类是以模拟实训为代表的, 包括项目管理沙盘、招投标综合模拟系统、房地产开发沙盘模拟等。这种实训形式一方面操作性和应用性强, 可以提升学生的现场管理能力,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考核方法的改进

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变化, 我系制定出专门的考核方法, 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展现出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对于理论部分, 我们采用传统的卷面考试;施工实训以上交实训报告为考查内容;而对于模拟实训环节则以小组为单位对项目进行综合评分。最后课程的成绩为这三部分的考核成绩按各自的权重取加权平均得出的综合成绩。

对于参加了相关技能竞赛的学生, 还专门拿出学分作为奖励。例如算量大赛、沙盘大赛等, 均在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对应的选修学分, 供学生选择。

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方向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我们从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作出了一点探索, 希望能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所裨益, 也为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作出有益的尝试。

司法独立之路 篇2

我是一名非法本的考生,今年三十出头,参加司法考试完全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一个梦想。记得高考时的志愿是当一名律师,后来却阴差阳错的成了一名医师。大学毕业以后我就在一家国有二级医院上班,虽然我自己觉得已很努力,工作也能得到周围人的肯定,但出于对本专业热情不足,我选择了参加司法考试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一次准备司法考试,感觉很茫然,因为我并非法律专业出生,周围又没有学习法律的`朋友,于是乎便在网上搜索关于司考的信息。于是我去买了些关于司考的书籍,开始了自己的司考之路。

到底是新手上路,不知司考之路的艰辛。我当时是从第一卷开始复习的,刚开始学法理学,我就觉得一头雾水,一遍看完不知所云,于是上网听课,也觉得不甚了了,怎么办呢,只能接下去学呗。越学越觉得信心不足,原来司法考试要复习的内容那么多啊!离考试的日期越来越近,加上那段时间在急诊室工作,整天翻班,回到家睡也睡不醒,更甭提看书,到九月份时我才复习到刑法学,民法及民诉只做了些历年试题,考试的结果可想而知,224分,不过对于第一次参加司考的我感觉还行,继续努力吧。

准备司考明显好于05年,毕竟咱也有过司考的经历,我开始去听各种免费的司考讲座,熟悉司考,了解司考,总结属于自己的司考复习之路。买各种各样的司考辅导书籍,参加司考辅导。但是这一年的事挺多,我始终进不了复习状态,又是装修新居,到了八月份儿子的降生,使我更是平添了一份忙碌和喜悦,司法考试就只能放在一边。但我仍然参加了当年司考,成绩是289分。

到了,我痛定思痛,决心在今年要通过司考。我曾记得去参加指南针的免费司考讲座,当时有位老师讲过一句话,叫“参加司法考试,没有退路才有出路”,现在想来虽然这句话有些夸张,但你一旦踏上这条道路,就意味着你必须放弃很多。在这一年中,我每天脑子里想的最多的就是司法考试,所以很早就开始准备复习。我自认为自己很笨,不象有些论坛上说得,比如几个月就能通过司考等等,我肯定不行。不过话说回来,笨人学习更要讲究技巧,我先从刑法学开始学习,接着是民法,刑诉,民诉,行政法,商法及经济法,再是第一卷的一些部门法,重点还是要放在刑法和民法,这两大部门法不仅占分多,而且理论很深奥,很需要花时间去弄明白,而且对其它部门法的学习会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参考书方面我不再看那“三块砖头”,而是买了些名师讲义,如阮齐林教授的刑法学,李建伟老师的民法学等,因为司法考试有句名言叫“重点永远是重点,考点永远是考点”,我只抓重点。历年真题也是要花很大的功夫去研究的,而不是简单的做个一两遍,因为去年真题中的不少考点,今年变着法的继续考你,研究历年真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虽然今年我仍然要上班,还要管小孩,但我坚定一个信念,我今年一定要力争过关,不到最后决不放弃。

复习的过程是艰苦的,考试的时候也不轻松,由于每道题给你的时间很有限,所以每卷考完都是“急吼吼”的。两天的试考完,觉得人都要瘫了,太累了。司法部公布答案的那天,我第一次认真的对了对答案(当然只能凭印像),我当时感觉失望极了,前三卷都不及格,但我相信今年成绩肯定明显好于去年,即使不过,我也已尽力了,大不了明年再来一遍,总有过的那一天。11月23日,司法部公布成绩及分数线的第二天,我网上查了分,第一卷100,第二卷88,第三卷86,第四卷95,总分369,我惊呆了,太出乎意料了,当我再次确认了成绩,我开始喜极而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梦想。

苏格兰独立公投之路 篇3

“英国还是那个英国,因为我们输了;英国也不再是那个英国了,因为有了公投,我们苏格兰会拥有更多自主独立的权力。”苏格兰阿伯丁大学经济学博士生马丁·吉尔伯特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

伦敦当地时间9月19日早晨6点08分,随着苏格兰东部的法夫区计票结果显示“统一”的票数多于独立票数,其余未完成的计票已经改变不了大局——反对独立阵营获胜,苏格兰将留在英国版图内,307年来第一次试图通过公投成为独立国家的努力宣告失败,在十字路转了一圈的大不列颠保住了“苏区”。

“我接受人民做出的决定。”6点半,苏格兰政府首席部长、领导独立运动20年的苏格兰民族党领袖、也是这次独立公投的推手萨蒙德承认失败,并宣布辞职。“我的时刻即将结束”,萨蒙德同时表示将在今年11月该党年度大会上从党领导的位置退下,而后在选出新的领导人之后辞去苏格兰首席部长的职务。萨蒙德成年前几乎没离开过苏格兰,英国《每日邮报》形容,苏格兰就是他的整个世界。

英国首相卡梅伦则马上在唐宁街10号官邸前表达兴奋之情,“非常高兴”英国还是一个完整的国家,他承诺苏格兰将获得更多有关内部事务的决定权,英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也将在各自内部事务方面“有更多发言权”。

更理性的反思,来自英国工党领袖米利班德,“这是一场为改革而进行的投票,改革不应止步于今天,国家治理方式和目标都需要改变。”

一场轰轰烈烈的公投轮盘赌就此结束,但在弥漫全英国的释然气氛中,过去两年多因“苏格兰独立”所引发的种种困惑依然存在。

“公投虽然说不,但英国已被深刻改变。”英国《每日镜报》的观点很流行。

这次公投中,登记的合格投票者超过428万人,最终540万苏格兰人中有接近85%的人参与了投票。而统独两派票数——55.3%和44.7%,如此接近,证明了在财富鸿沟面前,英国的分裂。美国《时代》周刊也认为,英国政治再无法保持现状,一切不会回归往常,“苏格兰独立运动输掉了选票,赢得了辩论。”苏格兰反对独立阵营领导人达林说得更直接:这场大辩论使英国分裂,修复伤痕将有很长的路要走。

“哈利·波特”战胜了“007”

“联合王国的命运日。”这是英国《卫报》对9月18日公投这天的定位。

“对于这个结果,我真的很伤心。我永远都是‘独派。”32岁的诺顿·史蒂文森在苏格兰住了10年,“苏格兰还是老样子,还是没有愿意关心人民的政府。我住在邓巴顿郡,这里越来越糟糕,令人沮丧。”

18日深夜到19日凌晨,诺顿·史蒂文森是在酒吧度过的,“我们喝酒、欢呼,等待结果,尽管是个失望的结局。”为防止人们过度激动,政府要求酒吧在3点后停止售酒,警察也在重点街区加大巡逻密度。

“未来?谁能打包票独立了就能好起来。各种危机是我们无法面对的。诱导人们投身不可知的未来,对打工者和工薪家庭来说是不公平的,是犯罪。”28岁的安娜·赫尔坚持“统派”观点。生于伦敦的她在爱丁堡大学念书,此后一直生活在苏格兰。

在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当导游的苏格兰人考斯克也不希望独立。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但凡外国旅行团到英国,通常会来爱丁堡,“我熟悉这里的每一条老街老巷,我会告诉大家这里发生的故事……但,假设苏格兰独立,变成两个国家,来伦敦的团还怎么能到这里,我的生意怎么办?”

公投结果揭晓后,考斯克和朋友到小酒馆痛快庆祝一番,“我不用再苦恼了,我的希望在苏格兰,它还是英国的。”

为了不让伤感变成现实,居住在爱丁堡的英国作家J·K·罗琳在公投前捐款100万英镑给“统派”,这个阵营里还包括大名鼎鼎的贝克汉姆、“苏珊大妈”。

而“独派”中,则有第一个饰演詹姆斯·邦德的著名演员肖恩·康纳利,一个坚定的苏格兰民族主义者。83岁的他现在居住在中美洲的巴哈马群岛,上世纪50年代离开苏格兰时曾表态,除非苏格兰独立,否则不会重返祖国。

所以,在很多文艺青年眼中,这场关于苏格兰和英国命运的大选择,更像是“哈利·波特大战007”。

这一次,007输了。

以企业家为主的富裕阶层和以知识分子为核心的中产阶层,多数支持统一,希望稳定。

英国苏格兰商委高级市场总监麦克·瑞马斯投了“统一票”。“重大的政治变革,很少有人能成功把握方向,很多事情可能向完全错误的方向发展。”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我的家族经过东欧剧变,我了解那种变革带来的动荡。公投结果表明,大多数人都不想国家再折腾。”

支持独立的力量主要来自工人和农民。据统计,苏格兰最富有的10%家庭总财富是最贫穷的10%家庭的900倍;而有30%儿童所在家庭只拥有2%的财富。

“以地理位置、人口和资源而论,苏格兰本应成为像挪威那样富裕的国家,但现实是儿童得不到很好的养护,老人被迫在食物和暖气之间艰难选择。这是英格兰统治精英们日渐沉迷于自由放任主义的恶果。”作家莱利斯·瑞克多写道。

前英国首相布朗也承认,因为全球化,苏格兰至少失去了100万个就业岗位。而民众对英国政府削减住房补贴的卧室税等政策,都极为不满。

“苏格兰之所以闹到要独立的地步,只是因为不列颠国家的失败。”苏格兰历史学家蒂文森批评说。

投票日前十天情势突变

9月8日,英国王室宣布在小王子乔治之后,凯特王妃怀了第二胎。又要当爸爸的威廉王子喜悦之余不乏担忧,“这是一个大新闻,我希望一切都能稳妥,她也感觉好一些,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还需要聚焦国内外正在发生的一些大事情。”威廉王子念念不忘的“大事情”,包括苏格兰独立公投。

凯特怀孕消息传来前一天,民调表明在苏格兰赞成独立的人数首次超过反对独立的人数。这让英国政府出了一身冷汗。

9月7日由YouGov为《星期日泰晤士报》所做的一份民调,在1084名受调查者中,支持独立的投票率达51%,而另外49%则希望统一,这是民调中第一次出现独立派领先的数据。

英国中央政府乃至大多数英国人对此都准备不足,因为自苏格兰1707年签署《联盟法案》并入英国并解散了自己的议会后(后来议会又于1999年恢复),300多年来要重新独立的呼声就从未停止,这次“独派”的情势发展到距离独立成功咫尺之遥,令“麻木”已久的英国大多数人感到吃惊。

两天后首相卡梅伦放弃周三的国会质询,宣布同其他两党党魁赶赴苏格兰为“统一派”打气,情势一下子戏剧性变化,公投议题骤然升温,并引发了全球关注。

9月10日,他和英国工党、自民党领袖来到苏格兰首府爱丁堡游说,试图挽救英格兰与苏格兰之间长达307年的古老婚姻。这位首相的家族就有苏格兰血统。“卡梅伦”姓氏起源于苏格兰西部高地,家族格言就是“让我们联合起来”。

“如果萨蒙德想搞一个独立公投,为什么非要等到2014年……我认为,应该让苏格兰人民尽早做出选择,以公平公正的方式回答这个问题。”2012年初,苏格兰民族党领导人萨蒙德提出要举行独立公投,代表中央政府、拥有批准权的卡梅伦居然建议公投快些举行。当年10月15日,他与萨蒙德签署了关于公投的最终协议。《卫报》评论说,这是英国300年来最重要的一个政治决定。

一开始,整个英国政界高估了反对独立的力量,低估了要让苏格兰独立出去的力量,公投单上只有一个问题,就是你同意独立还是不同意,Yes or No,“有人建议再加上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中央政府给苏格兰更多自主权,你是不是就同意苏格兰留在英国,卡梅伦当时就把这个问题给拒绝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冯仲平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有分析认为,卡梅伦政府两年前催促公投,是想给苏格兰不断提高自治程度的趋势做一个了断,终止国家走向松散的势头。

那时的卡梅伦胜券在握。自1998年《苏格兰法案》通过,直到达成公投协议,“独派”从未在任何一次统独公投中领先,支持独立的苏格兰民族党直到2011年5月才首次在地方选举中获胜;自决定公投一直到公投前不到两个月,“统派”民调比例始终至少领先“独派”10%,最多时领先26%。

在国际政治学者陶短房看来,苏格兰“统派”多于“独派”本就是常态,公投前的情况反倒是异动。“和卡梅伦及统派轻视了公投的杀伤力和独派的政治能量,在举措上接连失误有很大关系”,他认为,当统派如梦方醒动手补救后,尽管姿势着实有些狼狈,但还是能够稳盘的。

9月15日,卡梅伦又到苏格兰阿伯丁市发表演讲,恳请苏格兰“不要离婚”。

“因为有伟大的苏格兰才有大不列颠”“本周可能永远改变英国。苏格兰独立不是试验性‘分居,而是痛苦的‘离婚。请不要分裂英国这个民族家庭”……卡梅伦情绪激动,几度哽咽,甚至推心置腹,“假如你们不喜欢我,我不会永远在这个位置上。假如你们不喜欢现在的政府,它也不会永远执政下去,但如果你们离开英国,那就真的永远回不来了。”

“从来没见过首相那么会用比喻修辞,演讲那么有感染力。后来,我们大家都认为他的眼泪还是为政府加分的。” 苏格兰阿伯丁大学经济学博士生马丁·吉尔伯特感叹说。

当天,有2000多人在伦敦市中心特拉法尔加广场集会,支持统一,“苏格兰,我们爱你,别走”等标语和英国国旗交相辉映,《我们是一家人》《让我们在一起》等歌曲响彻全场。

此前一天,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苏格兰巴尔莫勒尔堡度假时,也打破沉默,刻意走到人群中,“我希望大家非常慎重地考虑一下未来。”女王的话还是有作用的,当天反对独立的民调支持率略有上升。

苏格兰独立纷争的核心问题

“难以想象,一个国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但许多人仍过着相对贫苦的生活。这就是在威斯敏斯特(英国政府)统治下苏格兰人的现状。”萨蒙德给苏格兰人描绘蓝图,“如果苏格兰独立,就能够控制自己的资源,情况就会有很大的改善。”

“收回北海油田能使得苏格兰更富有”,这是他的主张独立的王牌。

“这是苏格兰独立的核心问题。很多苏格兰人都觉得,在英国大家庭中,自己贡献的多,得到的少,不满越来越多,独立倾向越来越重。”麦克·瑞马斯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萨蒙德还精确计算:独立可让每个苏格兰人至少拿到500镑。

英国广播公司纪录片《苏格兰:更富或者更穷》这样描述:北海,英国主要石油产区,从20世纪70年代起,北海石油开采所得,就担负了大笔英国公共开支。但苏格兰民族主义者一直宣称,这是属于苏格兰的石油资源。

翻开英国历史,苏格兰曾作为独立王国,为反对英格兰占领,发生过两次独立战争。英格兰和苏格兰,一南一北的千年恩怨纠葛,一直是大不列颠岛一条明显主线。

1314年,苏格兰在国王罗伯特·布鲁斯领导下,在斯特灵班诺克本战役中击败英格兰军队,夺回了国家独立地位。本次苏格兰民族党之所以坚持将公投放在2014年举行,就是想借该战役胜利700周年之际的纪念背景,鼓舞士气,提升获胜率。

苏格兰人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文化传承,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自己的服饰,自己的节日。

尽管“独立”梦想始终根植于很多苏格兰人的血脉中,但加入“联合王国”后,苏格兰独立运动的热度并非一直高涨,从宏观上讲,近代以来它总是与英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自身的经济状况息息相关。

地广人稀的苏格兰的工业就集中于格拉斯哥这样的大城市中,1930年,格拉斯哥三分之一的人都失业,加之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人们的生活非常窘迫。虽然整个英国都在经历这样的艰难时刻,但很多苏格兰人认为中央政府只关心伦敦以及富庶的南部英格兰的利益。在此背景下,代表苏格兰利益的政党成功地将负责苏格兰教育、健康和农业的部门从伦敦迁到了圣安德鲁斯。而不少人认为苏格兰应该做得更彻底,即与英格兰在政治上完全分离。

1967年北海油田发现后,苏格兰民族党觉得其经济上独立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他们宣传说,从经济规模上来讲,北海油田带给较小的苏格兰生活水平的提升将大大超过带给整个英国的提升。

苏格兰民族党打出了“这是苏格兰的石油”的口号,当年就为自己争取了不少“独派”。不过,彼时民族党的实力依然有限,远没有达到对抗苏格兰第一大党工党的地位。而且那时英国正对抗北爱分离势力的挑战,北爱共和军在英国制造的恐怖行为也令民众对分离运动产生抵触。

30年之后,北海油田再度成为苏格兰独立理由的重要支撑,可北海石油储量开采过半甚至殆尽已成为一种主流认识。虽然萨蒙德的独立派给出数据,指出其仍旧有巨大的潜力,但在普通民众眼中,一个已经开采了近50年的油田还能有多少后劲实在让人不放心。事实上,《中国新闻周刊》在投票当日采访的投了独立票的选民中,并没有人把北海油田作为主要理由。

但原先看似毫无希望的独立行情,随着“独派”多年的运作,真实地渐渐发生了变化。

如今,独立基因被再次激活,苏格兰民族情绪高涨。7月23日至8月3日,英联邦运动会在苏格兰格拉斯哥举行,又给了苏格兰冲出英伦的展示机会。之后,民调结果中支持独立的比率不断上升。

“赌徒”萨蒙德

2014年6月24日,是苏格兰历史上为争取独立进行的“班诺克本战役”胜利700周年纪念日。在一次会议演讲时,萨蒙德高呼“自由”(freedom)作为结束语。这个词来源于梅尔吉普森在电影《勇敢的心》中扮演的苏格兰民族英雄华莱士。如今,家国大梦破碎的萨蒙德的“政治遗言”仍是敦促政府履诺。

“如果要我用一句话形容他,就是‘他是个赌徒。” 熟悉萨蒙德的大学校友迈克尔·福赛思说。

在圣安德鲁斯的大学时代,他的赌局已然开始。

“他没什么朋友,不善交际,只想着苏格兰。”校友福赛思说:“我们在学校发展了大约1000名保守党成员,民族党大概只有7个人,但他没有动摇。”

经过漫长的等待和努力,萨蒙德期盼的苏格兰地方议会终于在1999年成立,在地方政务、司法、卫生、教育等方面享有一定立法权和行政权。他本人1987年当选英国议员,1999年成为苏格兰议会反对党领袖。

在《金融时报》的评论文章中,萨尔蒙德是个老到的操纵者,“他一直在利用民粹主义情绪。选民对金融危机导致的紧缩政策感到愤怒,与政治当权派产生了隔阂。萨尔蒙德将自己塑造为一个反叛者,代表一种新的公民民族主义。”

此次独立派虽然失败,但领军的苏格兰民族党出色地运作该议题的能力已令人刮目相看。

首先是该党党首萨蒙德的个人魅力和领导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知道支持独立的力量主要来自于中低收入人群,因此在他领导的政府,出台了一些使底层老百姓受惠的政策。而且他本人也很随和,善于跟群众打成一片。

除了领袖的个人魅力,独立派的团队也是齐心协力。萨蒙德的副手尼古拉·斯特金与他配合非常默契,财政大臣约翰·斯文尼担当着与中央政府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抗衡”的角色。

另外,从市场营销角度而言,独立运动的运作过程也很成功。首先独立派为自己起的名字“Yes Campaign”——英语里事情做成功了的意思,简单的口语就是“Yes!”,名字传达出一种正面积极的东西。其次,独立运动历时多年,他们是挑战方,充满热情,准备充分,内部团结,又有很多年轻人加盟,在推广的方式上花样百出。

应该说,萨蒙德和他的团队把独立运动打造成了这样一种形象:挑战强权,坚韧不拔,百折不回,上升到了鼓舞心怀梦想的人的一种高度。

而反对独立的统一派(Better Together)是被迫应战,一开始就有点处于下风,在宣传推广上也是比较内敛。另一方面,因统一派由三党组成,难免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各打算盘,也增加了内耗。

虽然,萨蒙德的努力最终还是失败了。但早在英国政府签署公投协议后,就有很多舆论认为萨蒙德做了一桩稳赚不赔的买卖:首先,对于苏格兰这个小地方,独立公投这件事可能是唯一一次吸引全世界瞩目的时刻。而对于苏格兰民族党而言,能胜利当然是好事,即使失败了,至少也能给伦敦敲响警钟,为苏格兰争取更多的下放权力。也许不少苏格兰选民也心里揣着这种想法,只不过实现“买一送一”的过程有些惊心动魄。

卡梅伦的赌注

“我认真听过萨蒙德的演讲,他的观点很诱人,辩论也很在行,但那些都不是保证,他无法保证我们得到独立的实惠。”麦克·瑞马斯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苏格兰人报》评论版主笔彼得·琼斯也撰文指责萨蒙德拉票充满欺骗性,所谓社会公平“就是大家一起更穷”,“如果独立,苏格兰将不得不实行紧缩政策,人民生活将一落千丈。”

英国政府有撒手锏——苏格兰至今还欠中央政府1430亿英镑债务,接近其GDP的80%。“苏格兰很有可能先要将所有石油收入用来偿还英国债务。”阿伯丁大学油气经济学教授艾利克斯·坎普说。

对苏格兰而言,独立意味着这一系列棘手难题,这些正是萨蒙德和民族党难以回答的。

除了经济上的连锁反应,苏格兰独立还可能危及英国国防安全。因为目前英国唯一的战略核力量三叉戟核潜艇的基地就在苏格兰港口。

二战后,英国从全球的一流国家变为二流国家,有人说,如果苏格兰独立,英国将无法确保其全球第六大经济体的地位,经济总量将由目前第六位滑至第七位,在国际组织中的地位也会相应下降,将沦为欧洲内部的二流国家。

卡梅伦不允许他任上的英国处于如此窘境。

“公投独立的苏格兰之于卡梅伦,就像马岛战争之于撒切尔夫人、伊拉克战争之于布莱尔,他的政治生涯闯关继续,但还要穿越雷区:在改革中协调各方利益,避免独立运动再次高涨。”《卫报》如此评论。

对于卡梅伦的两位前任,这两场战争分别是他们政治生涯的转折点,而卡梅伦的政治包袱更为沉重——因为“苏独”问题就是在他保守党前任撒切尔夫人时代激化的。

上世纪70年代末,就在北海油气田的发现牵动了苏格兰独立问题的神经时,撒切尔和其保守党政府推行的去工业化、私有化、人头税等新自由主义政策,又将苏格兰人往外推了一把。

分析人士认为,卡梅伦之所以承诺下放权力,是吸取了撒切尔夫人教训。

陶短房认为,卡梅伦决策公投并非真的想让苏格兰独立,而是想让公投证明苏格兰无法独立,因此精心设置了重重机关。

“尽管《苏格兰法案》中‘全部登记选民中40%赞成票这乍一看宽大,实则苛刻的条件被放弃,但法定投票年龄却被放低至16岁,而年轻选民素来懒得参与政治,投票随意性很大;居住在苏格兰的27个欧盟成员国和52个英联邦成员公民都被纳入投票范畴,这些人大多支持统一,因为一旦‘苏独他们的身份就会变得尴尬,甚至出入苏格兰都会变得问题重重;多达80万~115万居住在苏格兰以外的苏格兰人被排除在投票行列外,而按照许多专家分析,这些人‘苏独倾向远胜过居住在苏格兰本土的苏格兰人。”

机关算尽,但卡梅伦始料未及的是,独立轮盘赌一旦开动,形势就无法控制了。

卡梅伦试图把苏格兰往回拉。苏格兰《每日纪事报》报纸9月16日在头版刊登了卡梅伦、工党领袖米利班德和自由民主党领袖、英国副首相克莱格联合签署的一纸承诺书。核心意思是,只要苏格兰不独立,公投第二天苏格兰议会就可以按照三大政党同意并公开的程序和时间表,获得更多权力,保证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四个地区公平地共享资源,获得机会与保障,确保国防安全、经济繁荣与公民福利。苏格兰议会将获得税收权和国民医疗服务开支自主权。但新问题出现了——下放权力会不会造成新的不平衡。比如,英国极右翼政党独立党的领袖法拉奇就煽风点火,说英格兰也需要权力下放。

这场公投远远超越人们预期,边缘化的政治力量正走向舞台中心,英国政治面临深刻变革,曾经的大英帝国正变成英国历史学家西蒙·沙玛笔下的“伟大而混乱的联盟”。

《经济学人》一篇评论说得更加形象:活下来的英国仍要靠呼吸机维持生命。

有观点认为,长远看来,“独派”在公投中遭到打击,但其在英国各地的势力仍然存在,还可能卷土重来。

公投将改变英国政治

公投结束后,女王正式发表声明,庄重而优雅,“这样的分歧正体现我们国家的民主传统,我完全相信所有的悲欢离合都会在你们的相互理解下冲淡……现在让我们继续前行。”

可对英国三大党来说,苏格兰“独立”的威胁过去了,却带来了一个看上去十分微妙的局面,微妙到可能会改写西敏寺议会体系的运行法则。

公投前,为了留住苏格兰,三大党魁9月15日紧急联署了一份承诺书,许诺给予苏格兰更大自治权,并在公投结果出炉后高调重申会信守诺言。

虽然说政客们的诚信总体的讲可信度不大,却不可轻视,何况明年5月份英国将举行全国大选,卡梅伦领导的保守党要想保住执政地位,无论如何不能立刻翻脸不认账。

于是,公投结果出来之后,在卡梅伦发表的重申信守承诺的表态中,“从天而降”般的出现了一个新的提议,即要考虑以后英格兰地区的法案只由英格兰的国会议员决定,排除来自其他选区的议员。

卡梅伦重提旧案,一方面安抚英格兰选民情绪,为明年大选作铺垫;二来也不排除是把水搅浑,让一个更棘手的难题横亘在继续给苏格兰放权的抉择之前。该提议将直接打击工党,因为工党的大本营在苏格兰。

英国是个大中央小地方的体制,英政府事实上高度集权,地方虽有议会但在税收、公共财政支出等关键资源上高度依赖中央的分配。伦敦有32个区,每个区都有地方议会,但区财政来源的60%以上都是中央拨款,这也是为何中央层面的国会议员要比地方议员重要得多。

不过,为了体现兑现公投诚意,卡梅伦9月21日申明给苏格兰的放权不以新的提议为条件,并要求各党在今年11月底之前将就放权计划的细节达成一致,并于明年1月推出相关立法草案。

“魔鬼在细节中”,苏格兰要真正尝到胜利果实几乎要看别人诚意的成色几何,而更为深刻的变化是,一个“英格兰自决”的阴影开始浮现。如果给苏格兰甚至其他加盟的威尔士和北爱尔兰放权过程操作不当,将引发连锁反应,激化英国自身体制深处的矛盾。

公投刺激了欧洲民族分裂情绪

尽管公投结果对民族分裂主义是一个重创,但在苏格兰历史学家查尔斯看来,公投已经深深地刺激了欧洲民族分裂情绪。

在苏格兰留学的西班牙裔学生拉门·佩罗兹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苏格兰独立成功,会让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和巴斯克地区的分裂势力,获得鼓励与支持。

9月11日,加泰罗尼亚人集会,要求西班牙政府同意当地举行像苏格兰公投那样的投票。在苏格兰示范效应下,该地区持续了300年的独立运动再掀高潮。19日,西政府重申加泰罗尼亚自治区独立公投是违宪之举。

从法国的布列塔尼、比利时的佛兰德,到德国的巴伐利亚、意大利的撒丁岛,许多欧洲国家面临与英国一样的分离主义问题。瑞士《巴塞尔日报》评论认为,与欧洲一体化进程伴生的“碎片化”已成为困扰欧盟的重大问题。

“欧盟一体化发展太快了,给一些人和群体构成心理压力,认为全球化和一体化会使自身的特质丧生,想极力保留下来,极端方式和主张就是独立、自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助理兼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分析说。

而面包很多时候比梦想重要。18世纪英国学者约翰逊第一次到苏格兰,面对穷乡僻壤发出感慨,“苏格兰人唯一的康庄大道,是通往伦敦的途径。”后来的历史证明,搭上大英帝国这列快车,苏格兰成为科学巨人、文化伟人辈出之地和发明之乡。而偏居欧洲一隅的英国,正是因为当年英格兰与苏格兰的结合,才变得国力大增,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联合王国是史上最成功的联姻之一。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经历过历史恩怨、部落敌对和战争,最终走到了一起。启蒙运动、帝国辉煌、共同活力与进取,这段旅程让每个民族都得到丰富。”这是《金融时报》对此次公投的断语,“帝国和民族国家有时不免会分裂,但一个迄今为止稳定的现代民主国家,在和平时期和经济复苏进程中分裂,这样的先例少之又少。眼下不是相互指责的时候。就目前而言,仅仅这样说就足够了——分裂是一件徒劳无益、充满了危险和不确定的事情。”

司法独立之路 篇4

中国当前发展阶段的各种局限, 导致法院在维护“权利”时被“公权力”过多不当干涉, 被贯以更多的行政色彩, 而对法律的宣示却退为其次。今年, 中央出台了“两项规定”, 为砍断这只随意拨乱司法天平的“公权力”之手, 给予了尚方宝剑。但是据笔者的不完全调查, 面对规定, 多数人选择观望, 面对公权, 多数人并没有进行斗争的勇气。那么, 不禁要问:法官为维护依法独立审判的权利, 拿起武器同领导手中强大的“公权”进行斗争的底气何在?或许耶林能够给出答案。

一、无奈:当法官遇上权力不当干预时

法院工作难度加大, 法院长期处于一种两权撕扯的状态, 一方是为了实现权利的当事人, 一方是对其施压的公权力, 众多利益博弈下, 法院在维护当事人权利的斗争中, 变得异常的小心翼翼, 尽力持平手中的天平, 但面对权力的压制、诱惑, 天平倾斜抑或变得“不可控”。为了解面对权力干预时法官的心态, 我们以“两个规定”出台为引子, 向Q区一基层法院的20名法官进行了深入访谈。

(一) 法官处境的弱势

调研员:能说说对权力不当干预司法的看法吗?

法官:这个我们不好说。

调研员:在您承办的案件中, 碰到过类似情形吗?

法官:说没碰到, 那显然是假话。但是具体的我不能说太多。希望你能理解。

调研员:您放心, 这些只是为学术调研做的调查, 绝对保密。

法官:信息化社会, 媒体如此发达, 眼线如此之多, 没有绝对。

调研员:可以说说你的担忧的原因吗?

法官:你说呢?我拿的是政府的工资, 我的个人前途关键时候政府说的算, 我的家人职业利益也都相互关联, 我能不小心翼翼吗。

在与20法官的访谈中, 这些问题的答案显示着惊人的一致。都遇到过形式各异的权力干预, 但具体不愿多说。

(二) 法官的无奈与担忧

调研员:我想问问对于刚出台的《两个规定》有了解吗

法官:有, 很感欣慰。但是这里面的细节内容太多了。怎么执行?能不能执行?是最大的问题。

调研员:可以说说您的担忧吗?

法官:这个规定的精华在于“记录、通报、问责”, 但是关于如何记录, 如何保障记录人的合法权益, 这是问题关键。首先必须要“能记”。比如一个案件, 市长给法院院长打电话干预, 院长不报告如何记录?如果由法院进行记录, 院长不让记录的话, 还能不能保证记录到位?其次必须得“敢记”, 面对强大的政府, 记录是一次性, 但影响却可能终其一生, 现实中不缺少因为“不听话”而终身不被提拔的干部。

(三) 法官的自保心理

调研员:面对权力干预, 选择妥协, 那么法官如何看待司法权威这个问题?

执行法官:在现在这个大环境下, 没有办法, 怎么把自己保护好, 这个就是首要的。作为一名有十几年执行工作的法官, 最大的感触是人的问题, 人没有了原来的那种积极性……原来的时候每个人的主动性都很强, 都敢干, 如果出了事法院给承担, 现在就不一样了, 不出事就好。

从访谈中可看出, 法官面对权力, 选择妥协的最大诱因在于“保护好自己”。这与我国当前法院管理模式以及法官职业缺乏足够保障有着相当大的关系。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寻求路径, 让“为权利而斗争”的法律思维根植于现实土壤, 实现法官和“关键少数”观念的双转变。

二、自省:蕴含制衡权力的内生性优势

“为权利而斗争”, 延伸到审判领域, 是指法官在审判活动中基于对法律的认知、理解和领悟而产生的一种不懈追求和神圣捍卫, 本质上就是为了对公权力的滥用进行司法控制, 寻求权力与权利之间平衡的价值理念。

(一) 蕴含法律支配权力

法律产生于普遍的公共权力, 但法律一经产生, 就要约束所有的权力, 一切权力要授之于法, 施之于法, 法律必须以国家权力为后盾, 否则就是一纸空文。法官在行使审判权时, 均以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为自己的思维方式, 审视包括目的、权限、内容、手段等是否严格按照法律规范, 时刻在昭示着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的观念, 强化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引导破除“以权代法”、“以情代法”的观念。

(二) 蕴含坚守独立理性

“法官希望独立就像学者希望得到确定的学术职位一样。法官不想成为有权势者的仆人。”作为特殊职业者, 法官将自己置于决然的地位, 应本着职业道德和社会良知来保证公平和廉洁, 敬法慎独, 淡泊宁静, 既不动于个人的功利得失, 也不动于他人的喧闹和奉承, 用自己高尚的道德节操和人格魅力牢固地筑起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 自发地屏蔽任何外来权力不当的干涉。

(三) 蕴含权利制约权力

行政权的肆意干预对法官的法治信仰是严重的考验, 法官在与行政权的斗争中应更要积极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权利, 以保障司法权独立运行。比如某一重大案件发生时, 行政长官习惯于做出“从快、从重”处理的批示, 这可能导致法官无法充分调查案件事实, 无法认真考查形成证据链条, 以致对处于法律程序中的双方当事人诉权的损害, 最终酿成冤假错案。为了压制权力阶层借所谓的“公共利益”侵害个人利益时, 法官则应坚守法律良知, 倾向保护处于弱势的个人权利。

(四) 蕴含保障程序正义

在实体裁判结果不能得到当事人接受和认可的情况下, 保证程序上的公正在很大程度上能让当事人感觉到在案件中受到公正的对待而增强对司法裁判的信任。程序正义是司法公正的生命线, 法官只有充分保障当事人的程序上的权利, 保障当事人完全按照司法制度设计的规制行使自己的诉讼权利, 才有可能使当事人信任司法裁判的结论。程序明确程序参与者权、责、利, 使各方相互牵制, 进而减少恣意发生的余地, 从表面上看是约束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实际上是筑起一道“防火墙”, 最大限度地杜绝不当干预, 对法官自身具有保护功能。

三、进路:运用法治思维预防权力不当干预的路径选择

当下一些法官缺乏法治信仰, 或者缺乏为权利而斗争的勇气, 从源头上限制了法治建设。如何构建夯实这样一项制度, 即保障法官信仰法治, 又能够保障将这种信仰运用至法治建设中, 成为了推进司法改革必须解决的重要议题。为权利而斗争, 正是其法治信仰与推进法治建设高速碰撞产生的绚烂花火, 为我们开启了路径探索的一道门。

(一) 强化“法定程序”精神

无论是人事任免、还是案件监督, 都要走法定程序。现有的程序设计虽然还有不合理之处, 但是按照现有程序, 可以达到立法的效果。只有监督的程序合法, 才能起到普遍的、为人们所接受的效果;保证司法内部党组织的权力逐步弱化。在司法内部, 只要在政策上、路线上、组织上为司法提供好一个司法独立的环境就好, 不可以“权力”来进行任何影响司法的活动。

(二) 法官终身任职探索

“为了抵御其他两部门的干扰甚至侵犯, 司法部门必须自保, 而达到自保的唯一途径, 就是保证司法人员即法官队伍的相对稳定并不受外界干扰, 终身任职无疑是最佳选择。不管大法官们在职年限有多长, 都不会因党派等政治原因被撤换, 只要法官‘品行’还在‘端正’范围之内。”这种制度使得行政权力无法对法官的法律生涯进行干预, 使得法官的命运脱离了行政的控制。

(三) 法院人财物统一独立管理

波斯纳认为“传统形式的法律职业界是一个提供服务者的卡特尔, 它提供的是与社会法律相关的服务。”法官职业群体首先是利益共同体, 对利益的追求是职业化的内在动力, 对此毋须讳言。但目前我国的法官工资编制却是和公务员搅在一起的, 甚至更低, 法官职业者的收入缺乏保障, 在社会上没有职业尊荣, 这削弱了法官面对各种利益诱惑的自律能力。当前司法改革推行法院人财物统一独立管理, 已迈出了很好的一步, 法官待遇可在参照公务员工, 比其略高, 并专门设立法官津贴, 按照法官等级给予不同程度的补贴, 使法官工资高于一般公务员的工资, 也高于法院内部其他行政人员、书记员等人的工资。这样法官的法治信仰才有发挥作用的空间, 才能有足够的底气抵制外来的诱惑和干扰。

(四) 健全违反法定程序干预司法的登记备案制度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要靠制度来保障, 在执法办案各个环节都设置隔离墙、通上高压线, 谁违反制度就要给予最严厉的处罚, 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指出:要敢于排除干扰, 依法办事, 建立健全防范干扰的制度保障。如, 可建立非法干预司法的信息隔离 (防火墙) 制度, 在合议庭、承办法官与干预行为、干预材料之间建立信息隔离即防火墙制度。设置违反法定程序干预、影响司法的归口登记部门, 对外部、内部转交的涉案材料, 均由审管办归口登记管理。审管办对转交涉案材料行为的性质可做基本的甄别判断, 如认为确有非法干预司法嫌疑的, 再转交监察部门登记备案。

(五) 完善法官监督机制

由于文化因素的影响, 我国司法实践中“人情味”浓厚, 缺乏法治信仰语境下法官该有的自律精神, 应加强对法官的监督监察。要全面落实公开审判制度和回避制度, 增强司法的透明度, 规范法官的司法行为, 防止司法不公和司法腐败, 促进法官公正司法。其次, 增强舆论监督, 完善法官申诉、控告制度, 严肃处理法官的违法违纪行为。

参考文献

[1]刘岩.为权利而斗争——耶林法律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法学院, 2012.6.

[2]蔡定剑.论法律支配权力[J].中外法学, 1998 (2) .

[3]波斯纳.法理学问题[M].苏力译.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8.

[4]韦林静, 岳志勇.干扰司法独立的外部因素[J].法学之窗, 2010 (5) .

[5]习近平.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处理好维稳维权关系[EB/OL].http://new s.sina.com.cn/c/2014-01-08/211729190990.Shtml, 2014-2

浅析独立学院的特色发展之路 篇5

【关键词】独立学院 特色 高等教育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产物,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随着2013年独立学院收期限的日益临近,独立学院发展中的问题更加突出,应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促进独立院校的发展。

一、独立学院产生的时代背景

20纪90年代末我国高等教育数量的大规模扩张,扩招后,仍有大量的适龄青年无法进入普通高校的大门,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同高等教育的供给,特别是优质教育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尽快探索和采用更加开放、更加灵活的多种办学模式与发展途径,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适应新形势、满足新要求的必然选择,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继续扩大办学规模、积极提高办学层次与办学质量的迫切要求和必由之路。

二、独立学院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办学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据2007年3月30日教育部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举办独立学院318所。但其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目前我国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绝大多数独立学院都有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比如“高级专门人才”“应用型人才”“高级应用型人才”等。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实践动手能力”,人才培养目标与高职“熟技术、强适应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极其相近。

2. 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公办高校举办独立学院,其营利性动机十分明显,过度商业化等问题十分突出。公办母体高校通常要从学费中抽取30%或更高比例的“管理费”,而投资方出资办学同样处于营利动机,也会从学费中抽取相当比例的“利润”,这就使得单一靠学费维持运行的独立学院,在很多情况下只能以所收取学费一半左右的经费用以办学,其用于师资力量的投资也十分有限,独立院校的师资明显不足,教学任务繁重。如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在职的专职教师仅有300余名,而在校学生却近万人,师生比例严重失调,教学质量很难得以保障。

3. 产权不清晰

虽然独立学院办学模式的创新,满足了公众对高质量的高等教育的需求。为了提高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强调独立学院在法律和制度上的独立地位。但是,现有的独立学院不少仍是“校中校”,出现了名校品牌与民间资本“不结合”或“假结合”的现象,一些独立学院根本没有社会力量注入资金。大多的独立学院并不认同自己的“民办”身份。在独立学院内部,产权和责任不清晰的问题十分突出。母体学校、投资方和校长之间的动机、利益、追求各不相同,商业化的营利追求与办学教育规律之间经常冲突,严重困扰着独立学院的走向和发展。

三、独立学院特色发展的对策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对高等教育所培养人才质量的要求将越来越高,生源的高峰期过后,考生在选择高等学校时将更加理性。因此,独立学院在完成规模发展后,应着力于特色建设,这样才有利于独立学院的发展。

1.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每个独立学院都有一定的自身优势和地域优势,应把握机遇,合理配置各项资源,独立学院才能保持永久的生命力。身处于老工业基地城市的独立学院可以考虑如何培养适应老工业基地建设的人才;身处于沿海城市的独立学院可以考虑如何培养人才与国际接轨、适应沿海城市发展的人才;有着特色专业的独立学院可以考虑如何将特色专业与地区经济联系起来,为学生在学习期间提供各种实践机会, 增加动手能力的培养。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独立学院师资力量短缺已成为共识的问题。师资力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独立学院应高薪聘请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的专职教师。目前,独立学院有很多兼职的老师,他们受之前学校教学、科研等固定模式的影响,使独立学院难以形成自己的特色。独立学院应聘请高质的专职教师,形成特有的教学、科研模式。依法保障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按国家有关规定为教师缴纳社会保险费,确保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3. 转变运营机制,促使产权清晰

独立学院对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提高独立学院的办学质量,促进独立学院的健康发展。其前提是保障独立学院在法律和制度上的独立地位。因此,对于独立学院来说,首先就是要转变运行机制,变母体学校领导下的“校中校”运行机制为独立的、适合独立学院自身要求的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既要明确独立学院在法律上的独立地位,又要明确独立学院在体制、机制和制度上的独立地位。其次,在教育部26号令的指导下,积极稳妥、分步有序地做好5年过渡期的有关工作,如资产过户等,其中最紧迫的事情就是完成独立学院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第三,办出特色。根据独立学院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设置、课程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走出一条适合高等教育要求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独立学院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徐军伟.独立学院现状分析及发展战略选择[J].当代教育科学,2010.

[2]周济.加强规范管理促进独立学院健康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8.

[3]杨德广.独立学院是中国特色的新型民办高校[J].高等教育研究,2009.

司法独立之路 篇6

一、独立学院办学机制问题和教育质量问题

(一) 办学机制存在的问题。

高等教育办学机制包括政策引导机制、举办机制、运行机制、治理机制等内容。创办独立学院的初衷之一就是促进高等教育办学机制和办学模式的创新, 从而扩大高等教育资源, 促进高等教育多样化。然而, 独立学院办学机制创新还严重不足。

1. 政策引导机制不公平。

我国教育职能部门对于独立学院的政策引导、支持不够。教育行政部门对公办高校和独立学院的政策囿于姓“公”还是姓“民”的狭隘观念, 政策引导差别过于悬殊, 独立学院难以得到与公办高校同等的待遇, 特别是很难得到政府的财政拨款的鼓励。虽然《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 用于资助民办学校的发展。但是因为这毕竟不是强制性措施, 政府部门的实质性资助很难落实。独立学院的发展除了政府的政策鼓励、政策支持不够外, 还存在政策引导缺乏连贯性、缺乏信息咨询服务、管理缺乏针对性和多样性等问题。如《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 虽然设置了统一的管理原则和办法, 但未充分考虑到地区的差异性和办学模式的差异性。

2. 举办体制不完善。

一方面独立学院举办权、所有权、管理权没有充分实现分离, 相当一部分独立学院仍然是“校中校”, 完全由母体高校举办和进行管理, 母体高校以管理其二级学院的模式管理独立学院, 并以母体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引导独立学院教育教学活动, 不仅抑制了独立学院的办学自主性和办学的灵活性, 而且也抑制了独立学院办学特色的形成。另一方面, 部分独立学院由社会投资方掌控所有的办学事务, 用企业管理模式管理独立学院, 缺乏成熟的办学理念, 缺乏丰富的办学经验, 追求利润最大化, 不仅违背了教育公益性原则, 而且违背了教育规律。

3. 运行机制不健全。

许多独立学院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三者关系尚未理顺, 并且三种权力的行使缺乏制度规范和保障。虽然国家规定独立学院施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为基本运行框架, 但许多独立学院董事会形同虚设, 制度不健全, 责权利设定不清晰, 议事规则不科学, 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另外, 许多独立学院董事会成员结构不合理, 有的独立学院董事会成员全部由母体高校任命, 甚至全部由母体高校领导兼任, 缺乏合作方和社会代表;有的独立学院董事会成员则由社会投资方决定, 缺乏必要的高等教育管理专家。此外, 独立学院的运作缺乏监督权的制衡。因为在独立学院外部, 缺乏专门性的同行组织;在独立学院内部, 很多独立学院尚未建立诸如职代会之类的内部监督机构, 使得独立学院在实际运行中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制约。

4. 治理机制不科学。

一是大部分独立学院沿袭传统、单一的行政治理模式, 市场力量和学术参与不够, 权力集中和膨胀的弊病依然存在;二是许多独立学院过于依赖母体高校, 对于母体高校的指令唯命是从, 使得独立学院内部治理不能实现“相对独立”;三是内部运行机制依然僵化, 结构庞杂、人浮于事、吃大锅饭的现象依然严重;四是虽然有一些社会投资方经常参与独立学院的内部管理, 但往往导致学术权力弱化、办学行为扭曲和逐利性, 并使独立学院面临沦为人才作坊的危险;五是院长无力负责、无权负责、无法负责, 在办学中的主体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远未充分发挥。

(二) 教育质量建设存在的问题。

1. 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晰。

由于独立学院创办时间不长, 在教育资源上依赖母体高校, 一些独立学院直接移植传统的学术性的教育质量观和质量标准, 导致教育质量建设中的混乱局面。尽管大部分独立学院纷纷在文件上、口头上都声称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但在实践中由于各种原因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偏离这一目标。由于对人才培养定位把握不准确、不到位, 给独立学院的教育质量建设带来的消极影响是明显的, 如教学计划照搬母体高校的相同专业, 无视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特殊性;教学方法雷同于学术性高校, 无视生源的特殊性;教学内容上, 等同母体高校, 不能很好地培养出独具规格的人才等。

2. 教育质量体系不健全。

一方面, 由于独立学院办学时间不长, 管理经验不足, 有的院校教学管理工作正处于摸索当中, 有的院校则照搬母体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 导致难以构建出具有独立学院自身特征的内部质量体系。另一方面, 虽然独立学院是社会参与办学, 与社会广泛联系, 但是由于不能及时建立外部质量保障机制, 加之国家有关独立学院的政策还有待完善、教育职能部门还未建立完善的独立学院教学水平评估标准, 使得独立学院尚未建立有效的外部质量体系。由于教育质量体系不健全, 给独立学院的教育质量建设带来消极影响。

3. 质量特色缺乏。

质量的基本内涵是事物满足人们需求的程度, 现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高校培养不同规格的人才, 因此质量特色建设成为教育质量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由于独立学院办学经验不足, 导致许多院校完全照搬母体高校教育经验和管理模式, 克隆母体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甚至在教师、教材的使用上也完全与母体高校一致, 不仅不符合教育规律, 也导致质量特色不突出。同时, 许多独立学院办学定位不准, 在树立办学定位时并未充分考虑到办学优势和办学条件。虽然从长远来看, 一些条件好的独立学院有可能发展为高水平高层次的大学, 但是, 部分独立学院不顾自己的条件和实力, 盲目照搬母体高校的思路, 把自己定位为高层次的大学, 致力于学术型人才的培养, 甚至幻想在短期内超赶母体高校, 不仅造成办学错位, 而且不利于质量特色的构建。再者, 在学科专业设置上, 大多数独立学院沿袭母体高校的学科专业结构, 而并非根据市场需求构建出富有特色的学科专业结构。此外, 许多独立学院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忽视学生特征, 也极不利于独具规格的人才的培养和质量特色的构建。

二、独立学院办学机制创新与教育质量建设

(一) 办学机制创新。

1. 完善政策引导机制。

在我国, 长期以来政府几乎是高等学校的唯一举办者, 其实质就是政府在教育产品供给中的垄断。从理论层面来看,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高等教育办学,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教育供求矛盾, 并利用市场规律促进高等教育竞争,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政府应积极落实民办高等教育的鼓励政策, 对独立学院加大支持力度, 为其发展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与此同时, 由于独立学院有民间资本的进入, 资本的逐利性可能导致其办学行为偏离教育公益性原则。因此, 政府的规范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笔者认为, 政府职能部门对独立学院还应进行分类管理与引导。按照不同角度, 独立学院可以分为不同类型。按照产权归属, 独立学院可分“民有民办型”和“公有民办型”;根据经费来源不同, 独立学院可分“公办高校独家举办”、“公办高校+地方政府+企业”、“兼并与改制”、“公办高校+民营企业”等类型;按照对学生所采取的管理方式, 又可分全权“托管型”、“完全独立型”、“相对独立型”等类型。办学类型和地区的差异性, 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对独立学院的指导和管理方式应有所不同。

2. 改革举办机制。

独立学院的“谁举办谁管理”的模式存在诸多问题, 由社会投资方直接管理独立学院的办学事务, 会导致独立学院办学行为的盲目性和短期性, 而由母体高校直接管理独立学院的办学事务, 则会导致独立学院办学特色难以形成。所以, 要改革举办者、所有者、管理者之间的关系, 实现举办权、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 使举办者主要进行宏观决策和指导, 所有者主要是通过董事会发挥影响力, 独立学院日常的办学行为与管理事务应委托给具有丰富的办学经验和成熟的办学理念的教育家来执行。

3. 优化运行机制。

改革独立学院运行机制的核心是理顺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关系。第一, 优化董事会成员结构, 规范董事会运作机制, 明确独立学院举办各方的责任、权力和利益, 并建立科学的议事规则、议事程序和决策程序, 明确各方决策权限。第二, 强化独立学院管理者在办学实践中的自主权, 提升独立学院自主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主办学的能力和积极性, 确保独立学院由真正的教育家来办学, 以正确把握独立学院的办学方向和办学行为, 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第三, 在独立学院外部建立专门性的同行组织, 在独立学院内部建立诸如职代会等机构, 使独立学院的运作在决策和执行上得到有效的监控。

4. 改善治理机制。

独立学院内部管理机制创新的基本途径是建立科学的独立学院内部治理结构, 实现高效联合治理。大学治理是指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大学管理的结构和过程, 其核心是权力的合理分配。第一, 独立学院应利用与市场密切联系的优势, 广泛地吸收社会力量参与内部管理, 使独立学院真正面向社会办学。第二, 应完善学校的内部管理制度, 实行民主管理, 吸收广大教师参与学校的内部管理。第三, 应确保独立学院相对独立的自主办学地位, 强化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使院长能够真正按照教育规律来有效地行使职权, 使其能够对独立学院的办学有权力负责, 有能力负责, 而且必须负责。第四, 应改革学院内部管理机制, 摆脱公办学校长期以来强烈的行政化色彩, 建立精干的机构和高效率、高素质的管理团队, 降低管理成本。

(二) 教育质量建设。

1. 在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的前提下进行质量建设。

人才培养定位是指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具体要求。独立学院在树立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目标下, 还须确立精基础、重实践、强能力、专业化的人才培养定位和学术性与职业性之间中介性的人才培养定位。精基础是指以精干的学科设置和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重实践是指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实践能力和积累实践经验。强能力是指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完成某一事物或工作的品质与素质。专业化是指按照职业需求标准和要求, 结合学生的专业和特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为学生今后从事一定职业而做好专业素质方面的准备。学术性与职业性之间中介性的人才培养定位是指根据独立学院办学条件, 结合学生特征, 既重视学术知识的传承与创新, 又重视职业知识的传授和操作能力的培养, 培养既具有一定理论基础, 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人才。只有明确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定位后, 独立学院的教育质量建设才能有的放矢, 才能有针对性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改革课程体系, 改善教育质量监控与保障方式, 改革评价机制, 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从而真正培养出具有社会竞争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2. 构建科学完善的教育质量体系。

独立学院教育质量建设的关键是根据独立学院办学特征, 构建科学完善的教育质量体系。独立学院教育质量的保障和提高,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 然后建立多个质量保障主体, 在把握独立学院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定位的基础上, 构建独立学院教育质量保障系统、教育质量辅助系统、教育质量监控系统、教育质量评价系统, 最后, 通过教学过程、课程体系、学生管理、教学资源整合等环节, 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独立学院是由公办高校联合社会资本举办的, 在教育资源上受母体高校的制约, 在资金来源上依赖社会投资方, 如果不通过一定的机制整合教育教学资源, 就难以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所以, 独立学院教育质量建设, 要建立由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质量保障机制。另外, 由于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定位与其他类型院校不同, 并且独立学院学生特征与其他类型院校也有所不同, 所以, 在独立学院教育质量建设中, 必须确立准确的人才培养定位和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

3. 加强特色质量建设。

独立学院以新机制、新模式运行, “民”、“独“、“优”是独立学院的基本特征。以质量特色取胜, 是独立学院教育质量建设的基本目标, 也是独立学院生存发展的基础。独立学院有别于公办大学两方面的特色, 一是地域性和市场性, 二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办学特色凝炼的关键是根据市场需求和变化情况, 并结合区域特征, 培养独具规格的应用型人才。笔者认为, 独立学院质量特色的凝炼, 还体现在发展学生的个性方面。独立学院学生跟“一本”、“二本”的学生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异, 其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薄弱, 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也相对较差, 除了极少数学生外, 绝大部分学生不适宜强调他们走学术性道路。同时, 独立学院大多数学生的家庭状况较好, 从小见多识广, 思想活跃, 兴趣广泛, 多有特长, 个性鲜明;知识面宽, 综合素质相对较高, 社会适应能力较好, 参与意识较强, 尤其是在自己的特长方面勇于表现自己, 个性张扬。独立学院应根据学生特征, 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挖掘学生的发展潜力。

摘要:办学机制创新和教育质量建设是独立学院发展的关键所在。应推进独立学院的政策引导机制、举办机制、运行机制、治理机制创新, 在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的前提下进行教育质量建设, 构建科学完善的质量体系, 加强质量特色建设, 促进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独立学院,办学机制,教育质量,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巨钦.办学机制创新与教育资源优化——回归创办独立学院的根本目标[J].教育发展研究, 2008

[2] .刘巨钦, 朱健.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体系建设研究[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 2008

[3] .周白华.独立学院持续发展的双发动机:质量与投入[J].江苏高教, 2007

[4] .刘巨钦, 朱健.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定位与教育质量建设[J].教学研究, 2007

[5] .陈庆祝.现阶段独立学院提升办学层次的关键[J].高教探索, 2008

司法独立之路 篇7

独立学院内涵发展之路———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篇

编者按:独立学院出现在人们的视野至今已有十余年, 由于它具有办学起点高、机制灵活、享有母体学校优质资源等优势, 其规模发展迅速, 目前规模达到万人的院校已不在少数。不过又由于独立学院办学条件仍有差距、师资队伍参差不齐, 加之受高等教育发展大环境的影响, 其快速发展已告一段落, 当前办学者们思考更多的是如何走内涵发展之路, 努力提高办学质量, 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在与公办大学激烈、公平的竞争中得到社会的全面认可。本期《聚焦》栏目特别推出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的十年办学经验, 以及它对内涵发展的思考, 以期给其他独立学院在发展过程中带来些许启迪和参考。

司法独立之路 篇8

我是个普普通通的90后创业一族,朋友们因为我直爽霸气的性格叫我贝爷。我大学主修的是音乐专业,从小立志要做一个歌手。18岁时参加湖南台《花儿朵朵》的比赛,进入全国一百强就被刷下来了,当时对我的打击挺大的。那以后就打消了做歌手的念头,到处去寻找商机机会想要自己创业。

2013年的一个巧合,逛街时遇到一个专门卖韩国护肤品的店,我和朋友进去挑选了一大堆面膜,好用而且不贵。当时我就有想要自己开实体店的想法。后来加了店主的微信,看到她在朋友圈打广告卖产品,而且还卖得挺火,我灵机一动就学起她来。我知道不管卖什么东西都得有现货在家里,我找朋友借了两万元,拿了一万多的货放在家里囤着,然后开始在朋友圈发了第一条广告,当时身边的几个好朋友都来找我买,第一次觉得赚钱如此轻松,第一个月就把囤的货全部卖光,不仅把账还上了,还纯赚了一万多。那时候朋友圈就我一个人发广告卖产品,一个月之内变成几个人和我一起刷屏,半年之后又增加到几十个人。短短半年时间,我身边很多朋友也都加入微商,那时候我觉得自己特幸运,遇到了一个自己真正合适并且热爱的行业。

2014年,微商又有了新的改变,很多团队崛地而起。很多国内品牌做的如火如荼,进口护肤品假货泛滥对我的打击也很大,国内产品的销售模式和利润吸引了我,开始做约梵国际某个产品的代理商,但好景不长,最后因各种原因让这个品牌垮掉了,很多像我一样的经销商也默默地退出了。后来又陆续做了魔丽彩、嘉玲面膜的一级代理商,虽没有寻找到自己的突破口,不过还是坚持下来了。

上一篇:商务英语写作教学下一篇:洪江古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