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报告

2024-06-03

独立报告(精选12篇)

独立报告 篇1

1 调查概况

笔者于2010年10月13日至2010年10月31日期间,在独立学院范围内开展了考风心理调查活动,活动由校系部学生会学术部学生协助完成。调查分为两部分:针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针对老师的问卷调查。学生版问卷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对待考试的态度和学生的整体考试风气,教师版问卷的目的在于了解教师对待考试的态度以及部分教师不严格执行监考纪律的原因。

学生版调查问卷共发放300份,收回288份,其中有143名男生参与调查,145名女生参与调查,比例均衡,且问卷覆盖了全校各系部,达到了全系覆盖;教师版调查问卷共发放50份,收回47份,其中既包括了对任课老师的调查,也包括了对其他教辅人员的调查,能从教辅两方面全面了解监考氛围。调查以随机、匿名形式开展,保证了调查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考试作弊现象不容乐观,作弊行为大量存在

在学生被问及“您有做过弊吗”的回答中,70.35%的同学选择了“有”,仅有29.65%的同学选择“没有”,可见考试作弊是大量存在的相应的,有监考教师在执行监考纪律时也不够坚决,在被问及“您认为有的监考老师不严格执行监考纪律的原因是什么”时大多数教师都做出了明确的回答,证明存在各种各样的原因促使部分教师不能严格执行考试纪律,其中17.02%的教师选择了“作弊的学生太多了管不过来”,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考试作弊现象的大量存在,严肃考纪考风刻不容缓。

2.2 学生对待考试作弊的态度不坚决,不能树立正确的考试观

学生在被问及“您对考试作弊的态度”时,有12.21%的学生选择了“赞成”考试作弊,37.79%的学生选择了“无所谓”,而明确选择“反对”意见的仅占到50.00%,有近一半的同学没有端正对考试作弊的立场,没有养成诚信应考的习惯,尽管有一半的同学对考试作弊持反对态度,但在一定数量同学促成的氛围以及希望考试过关(36.43%)、考更高分(13.57%)、拿奖学金(40%)等原因的支配下有70%以上的同学选择了考试作弊,使得学校对学生学科知识掌握程度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出现了偏差,也不利于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估做出客观公正的考核,更不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和道德品质的养成。

2.3 考试作弊的原因来自多方面

考试作弊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三方面:立场不坚定、缺乏考试氛围、平时学习不扎实。首先是关于考试的立场,问卷中有一项是调查上大学之前学生是否有见过或者经历过考试作弊,因为就笔者观察发现考试作弊的现象不仅仅出现在独立学院,一二本院校的学生也有类似行为,特别是在通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利用手机、无线耳机甚至是其他更高手段的通讯设施作弊的现象也是日益普遍,所以希望通过这个问题了解学生考试作弊更根本的原因。结果显示,选择”有”的占了77.14%,选择”没有”的仅占22.86%。这说明学生在高中甚至初中阶段所处的考试氛围就没能促进其树立正确的观念,并且有58.92%的学生认为考试态度不能反映个人诚信,20%的同学对于是否反映诚信问题的选择是觉得无所谓,也就是说有近八成的同学没有正确地看待考试作弊与个人的诚信之间的关系,从道德上把诚信与自己的考试态度割裂开来,从而达到自己在作弊的同时也给予自己道德上安慰的目的,这就需要学校加强对同学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制度约束,帮助同学们重新树立正确的诚信观念并端正考试态度。

其次是考试氛围。根据二八原则,百分之二十的人就可以形成一种氛围影响其他人,可以想象有50%的同学不反对考试作弊所形成的考场氛围会是怎样。虽然调查发现100%的教师都对考试作弊持反对态度,但是由于存在“风气差放学生一马”(21.27%)、“没办法,学生基础差,这样卷面好看点”(38.29%)、“有通过率的压力”(34.04%)、“要补考、清考,挺麻烦的”(19.14%)、“作弊的太多了,管不过来”(17.02%)等原因放松了对考试的监管等原因,有部分老师面对考试作弊的“心太软”就更加放纵了学生的侥幸心理,有老师甚至担心对学生过分严格会遭到学生憎恨和打击报复。一旦学生养成考试可以作弊、容易过关的心理,教学课堂的氛围就很不容易控制,学校教学质量势必受到影响(68.08%的被调查老师认为作弊的多了会影响讲课的积极性和成就感),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也会随之降低。

最后是学习基础。老师在面对为什么学生会作弊这一问题时,除了认为学生想考更高、氛围使然等原因外,90%以上的老师都认为学生平时没学习、考试要过关是学生作弊最主要的原因。很多老师都反映学生课堂学习不积极(不思考不动脑筋、不带书本、不做笔记、上课迟到睡觉玩手机)、作业抄袭现象严重、课后不预习不复习。这应该是三本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大学学习与高中阶段的学习有明显不同,更强调自觉和自学,所以自觉性不高的学生更容易放松自己,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平时基础没打好最后考核阶段也更容易出问题。

2.4 对考试作弊的期望:严抓考场纪律,严格执行惩罚制度

因为作弊现象的大量存在,有77.85%的被调查学生认为现在的考试不是公平的有意义的学业考核,所以尽管考场纪律不尽如人意,而且学生对待考试存在侥幸心理,但从内心而言学生还是期望能有一个公平的考核环境。32.50%的被调查学生认为考试作弊是对学校教学的否定,是对任课老师的不尊重;被调查老师持这样观点的更是占到了50%,而且认为会影响教师授课的积极性和成就感,考风影响学风,考风不严则学风不正,学生更容易放松自己,表现在课堂上就是纪律涣散,考风就会成为教学质量的反作用力甚至是阻力。关于考风建设,大多数同学和老师都给出了严格考场纪律、对作弊严肃处理的建议。虽然严肃考纪不一定能完全杜绝考试作弊现象,但能使考风得到很大的改观(70%的被调查老师和50%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如果监考严格,考试作弊的人数会大大减少)。

3 独立学院师生考试心理问题解决的几点建议

3.1 加强考试巡查,强调监考职责,认真对待监考不严现象

“监考必严”是非常值得重视的,端正学生考试态度的同时务必严肃执行监考纪律。通过中层干部会议、教务会议、考务会议等形式传达学校严肃考纪的精神,明确学校对待考试作弊的态度,包括如何处理考试作弊学生、如何对待不严肃监考的教师等,务必让每一位老师都坚定严抓考场纪律的信心,任何时刻都不放松对学生行为品德的要求。

3.2 严肃处理考试作弊学生

严格执行学校学生手册学生违纪处分办法第二十七条至第三十条关于考试作弊的处理办法。张白榜在全校范围内通报批评作弊学生,取消其该学年评优评先资格以及入党积极分子、党员转正、奖学金、助学金资格,第一次作弊者给予口头警告处分,对态度端正有悔改行为的处分不记录入档案,一年后允许申请撤销处分;对屡教不改者给予相应处分并保留一年,如果仍不能改正者处分记录入档案;严格执行开除学籍等惩罚措施。

3.3 完善考试试卷和考场制度

考试分A、B卷进行,考试座位由各系部考前统一安排并在临考前在考场公布,杜绝前后左右之间的抄袭现象;要求考试过程中必须关闭手机,无论因为何种原因看手机、拿手机,一律以作弊论处;抄袭者与被抄袭者同等对待;考试必须带学生证或者借阅证,并置于桌子左上角随时应查。

3.4 加强平时的教学管理,特别是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考评

考试成绩是对学生考核的重要依据,但平时的学习表现也是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考评依据,所以有必要加大平时的教学管理,重视对学生平时作业的完成和课堂参与情况的掌握,对于多次抄袭作业和上课不积极的同学直接取消考试资格,但不能仅仅要求其补考或者清考,而应提供重修、补修等学习的机会,以学生真正学会、学懂、学到知识为目的,不应简单地要求和惩罚,以惩教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

3.5 提高教学质量,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中去

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考评不能简单停留在是否带全教案等形式上做要求,而是真正重视评教结果,对受欢迎的老师给予奖励和支持,对于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并提供相应的学习和改正机会。我们学校的专职教师中,年轻教师占很大比例,教学质量在起步阶段肯定比不上已经有了多年教学经验的老老师,要给他们“犯错”和“改进”的机会,对于多次不合格的教师有必要清退。教学质量上来了,课堂留住了学生,学生也更愿意正面接受和参与考评。

摘要:考风决定学风、学风关系校风、校风折射未来。没有好的学风,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得不到客观反映和评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也都会受到影响,而教与学正是学校建设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势必会影响学校的未来。据观察发现考试态度不端正已成为一种不良风气在大学生中蔓延,而且老师对于学生作弊行为的放任现象已经存在。本文通过对独立学院学生和老师的考纪考风心理展开调查,全面、客观、真实地了解学院师生的考风心理状态,为学校校风建设添一份力,同时为了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便为将来的人生铺平道路。

关键词:独立学院,考纪考风,心理,调查报告

独立报告 篇2

我作为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公司)的独董事,了解公司的经营情况,给司经营管理层提出建设性建议,推动公司良性发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是我作为独立董事应尽的职责。现公司进入经营旺季,近期,我本人也因日常事务较为繁忙,为防止在履行独董职责时不能尽心尽职,对公司管理层的经营所发表独立意见不能体现公允原则,特向公司董事会请求辞去公司独立董事一职,同时辞去公司董事会提名委员会、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的职务。

祝愿公司蓬勃发展

独立报告 篇3

关键词:独立学院 英语专业本科生 入学能力

★基金项目:安徽省质量工程基金”基础英语教学团队”(2013jxtd113);2014年安徽省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以内容为依托(CBI)的语言教学模式下英语听力课程研究——以安徽省独立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14jyxm722)

一、引言

很多学者如王初明(1990),马广慧,文秋芳(1999),戴炜栋,束定芳(1999),王立非,文秋芳(2004),胡卫星,濮建忠(2011)等都对英语专业本科生写作能力的影响因素做过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外语水平,母语写作能力,学习动机与学习者性格,写作任务与条件,写作练习频率和元认知能力等对英语写作能力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1][2][3][4][5]。其中的外语水平,对于刚入学的英语专业本科生来说,就指“入学能力”。

2000年出版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教学大纲》)指出,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写作“入学能力”需达到“能根据提示,在20分钟内写出100个单词左右的短文,无严重语法错误,意义表达清楚,能改写课文内容,能书写简单的书信、便条和通知等应用文,格式和行文无严重错误,书写规范。[6]”客观来讲,并非每位英语专业本科生都能达到这样的入学要求,特别是独立学院的学生。为了弄清楚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写作“入学能力”究竟是一个什么状况,笔者拟通过问卷调查和写作实践能力考察,以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2014级102位英语专业本科生为调查对象,综合评价学生的写作“入学能力”。

二、高考英语成绩调查

作为在中国具有一定权威性的高考英语成绩,还是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出学生们的英语能力。笔者首先对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2014级英语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的入学英语成绩,进行统计。可以看出,高考英语分数在130分及以上的共3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9%),120~129分共19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8.6%),110~119分共31人(占总调查人数的30.4%),110分以下的共49人(占总调查人数的48.2%)。分数为120~130分以上的人数总共才占总人数约21.5%,而110以下的人数所占比率竟然高達约48.2%,很明显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即英语“入学能力”不是很高,这很可能就是造成其大学时期英语学习效果低的一个很大原因;另外一方面,即使有些地方对高考英语单科成绩有要求,但由于单科成绩也是试卷各个部分的总和,学生具体的英语写作能力也很难体现出来,于是笔者又对这些调查对象做了问卷调查和英语写作能力测试。

三、问卷调查

在进行写作测试之前,针对英语写作笔者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英语写作有着强烈的畏惧感,并且关于写作的自我评价非常低。有约61.8%的学生对于写作感觉焦虑并且感觉完成写作很困难,仅仅只有约30%的学生对于写作训练很有兴趣并希望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有不到10%的学生认为对写作无所谓。并且不论焦虑不焦虑,有将近93%的学生认为自己写作能力差的原因是词汇量少和语法差。

四、写作实践调查

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在高考结束到再次高强度接触英语,时隔了很长一段时间。笔者在学生正式上课一周后进行了写作能力测试。测试内容以《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写作“入学能力”为依据,要求学生在20分钟内写出100个单词左右的短文,结果发现,学生的写作“入学能力”差到令人难以置信,具体表现为:书写格式错误严重;语法错误严重;母语迁移影响严重;语法错误严重;母语迁移影响严重;语篇意识很低。

(一)书写格式错误

学生们的写作结果所反映的书写格式错误包括题目的书写格式错误,大小写错误,缩进错误以及标点符号错误。在给定题目的前提下,没有一名学生的题目书写格式是正确的。有89.2%的学生有意识地将题目居中,但没有一名学生意识到除了首字母大写以外的大写问题。有不到10%的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了大小写问题。例如:将表示“我”的英文单词I还有人用小写i来代替;首字母大写出现里了this moment的写法;句子用小写字母开头。上面所列的三个错误例子都属于连刚开始接触英语的初中生甚至小学生都能避免的错误。在标点符号错误中,有高达95%的学生或多或少都出现了逗号和句号使用混乱或者书写混乱问题。

(二)语法错误频率非常高

语法错误涵盖了语法知识的各个方面,笔者在只针对围绕最基本的语法知识,即应该在高中甚至初中阶段就解决的语法问题进行调查并举例。

1)可数名词的单复数错误问题。例如: We have to write some article, passage, and essay.

2) 主谓一致的错误问题。例如: …teacher teach us to use sth …

3) 时态错误问题。 例如: When I saw the book for the first time, I think it is ...

4) 谓语动词和系动词使用混乱错误问题。例如: I am go to the college.

5) 间接引语的语序错误问题。例如: I do not know what will I learn in this class.

独立报告 篇4

近年来, 受扩招及民办学院兴起等因素的影响, “延长学制”这一个词语逐渐为人们所了解, 部分大学生在规定的四年内未能完成自己的学业, 申请延长学制。目前, 很多高校都出现了延长学制的学生, 但高校对延长学制学生的管理及认识仍显滞后。同时, 因这类学生在各校所占比例极小, 且情况各不相同, 往往没有被给予足够的重视, 使得这部分学生的“出口”不太畅通, 最终以结业告终。因此在对延长学制学生日常管理上仍是盲点。本调查报告通过了解、采访延长学制学生及相关人员, 结合客观情况, 寻求在独立学院中延长学制学生管理方法上的解决措施。

二、部分延长学制学生调查报告主体内容分析

某独立学院办学至今已有8年、四届毕业生, 现有68名学生因学业问题而延长学制, 延长学制最短半年, 最长至今未毕业。我们通过一些途径了解到延长学制学生出现的基本原因。

(一) 某学院延长学制学生出现原因分析

1. 学习不认真。

有一延长学制学生于2005年进入学校, 四年之后, 因未能拿满学分, 申请延长学制。延长学制期间, 该生仍不能认真学习, 辅导员为之着急, 多次找他谈话, 该生在老师面前却沉默不语, 老师没有办法, 叫其家长来共同交流, 该生仍然感觉无所谓, 所以延长学制一年仍就未能毕业。

2. 经常缺课。

在正常的上课时间, 延长学制学生通常不去课上学习, 经常无故旷课, 通过老师和学生的了解, 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 整天沉浸于网络游戏, 和其交流游戏时, 能够滔滔不绝, 但是一谈到学习, 就闭口不言, 过于无拘无束, 放任自己。

3. 家境富裕导致学习心态不端正。

有的同学家庭条件好, 并且父母在社会上关系也不错, 认识很多有地位的人士。所以这批学生感觉自己已经不需要学习, 来玩玩就可以, 名为学习, 实为体验一下大学生活, 错误地认为父母已经为自己铺好了未来的道路, 不需要担心自己今后的生活。

4. 难与舍友相处。

部分学生经常不与舍友, 以及班上的其他学生交流, 陈年累月混迹于宿舍, 有时候同学主动与之交流, 都不愿意搭理, 让其他人很费解。以至于最后一些同学对其排斥心理很严重, 都不愿与其交流。学校心理老师的辅导和父母的多次沟通均未奏效, 仍不能发掘其问题根源, 对此, 老师、家长都感觉无力。

5. 跟班重修加重学业压力, 形成恶性循环。

部分学生未能正常完成学分制度要求, 达不到毕业资格, 实行学制延长。然而这部分学生, 大多数是因为从大二开始因课程难度加大, 跟不上学习进度, 出现挂科、重修现象。随着日常教学课程逐渐增多, 同时又必须花一定的精力兼顾重修课程, 这部分学生的身心压力非常大。

(二) 各方反应

通过一些调查和实地访问, 了解到一些延长学制学生的切身感受, 以及身旁的舍友、朋友、辅导老师、家长及社会对延长学制的看法。

1. 延长学制学生。

甲:延长学制这项措施对我来说意义非常大, 通过延长学制, 我可以把以前学习中没能解决的问题彻底解决, 对我以后的工作、生活都有很大帮助, 而且通过延长学制也能让我彻底解决心理压力, 不至于再被未能完成的学业所拖累、拖垮。

乙:延长学制对我来说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我现在已经有了正式的工作, 月薪也相当的可观, 可以养活自己、养活家人了。我认为对于我们这一类已经有了社会生活能力的人来说, 延长学制没有必要了。所以我建议学校应当放宽政策, 给予我们这类人毕业资格。

2. 朋友。

甲:从我自己的观点来看, 延长学制是相当有必要的。学生来学校就是为了学习, 四年未能完成自己的学业, 自己应当有种束缚感, 而要想甩掉这个包袱, 最好的办法就是采取弹性学制的方式完善个人, 认真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学业, 做到善始善终。

乙:我认为延长学制是很有必要的, 也许有些同学的想法是虽说没有拿到毕业证书, 然而已经就职于某高企, 能够赚取可观的收入。但未曾想过, 通过延长学制能够学到所需求的知识, 对自己是非常有用的。

丙:我认为延长学制其实没有必要, 对我来说, 我的父母有一家公司, 可谓是生活无忧, 将来我将子承父业, 各项难题都会处理得妥妥当当, 所以我没有必要再在学校浪费时间, 进行学制延长。

3. 辅导老师。

甲:延长学制从我们老师的角度出发, 其实很有必要的, 根据我的经验, 一些学生在当时常规的学习时间里, 没有很强的自觉性, 不能自律, 延长学制可以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所处的尴尬境地, 以前的同学都已经走了, 只留下了自己因而不能再沉寂下去, 得在弹性学制的时间里, 努力学习, 争取早日毕业。

乙:延长学制其实是有不足之处的, 一些平时就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的同学, 降级跟班与素未谋面的同学相处, 置身于一个陌生的环境中, 容易让他们更加在这个环境中迷失, 以至于心理负担越来越大, 不能将精力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所以应当采取新模式合理慎重的对待。

4. 家长。

作为孩子的父母, 当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延长学制是对孩子的精神重塑, 学校应当大力实行这种政策, 让我们的孩子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让他们无怨无悔。

5. 社会。

私营公司部门经理:作为学生不能按要求完成基本学业, 很能说明学习态度问题, 社会需要的是有准备、随时接受挑战的人才, 望有此情况的学子重塑自我, 摆正态度, 作为一位合格的社会人才走出校门, 迎接挑战。

酒店大堂经理:毕业生在掌握一些技能的同时, 更需要有适应社会的心态。学校通过延长学制的手段对学生进行“再教育”, 使之符合社会需求, 这是很有必要的。

(三) 原因解析

延长学制学生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 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及目的性。大部分学生是从应试教育体系下走出来的, 初高中的填鸭式教育方式与大学的自主学习方式有很大差别, 之前的学习动力源于父母、学校老师给予的压力, 一切均是在安排好的线路下前行。仅就江苏的高考教育模式看, 学校制定严格的作息时间, 且高三毕业生的课程安排基于语数外+两门选修而定, 缺乏一定的人性化管理, 因此, 压迫式的管理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有弊而无利。再者, 学生对大学自由生活存在过高的期望, 加之家长、老师对大学“天堂化”的不现实描述, 一进入大学, 便开始自己长期梦想的“自由”生活。久而久之, 课程一步步跟不上, 成绩日益下降, 越学越差, 甚至干脆放弃, 造成恶性后果。同时, 十年苦读只为一朝高考, 中学时期目标明确, 只为高考顺利, 进入大学后, 一下没了方向, 处于迷茫状态, 长此以往, 漫无目的, 愈演愈烈。很多高中成绩不错的尖子生却常有挂科现象, 皆是此因。 (2) 学习方法不佳, 对学科不感兴趣。课前预习+上课听取+课后复习, 作为基本的学习方式很少被大学生所采用, 很多人只是上课听听, 随后便丢, 临考前才拿出来看看, 学习效果不佳, 不能很好地汲取所授知识。同时, 有些学生偏科现象很严重, 下意识对学科的选择性很重, 不能做到均衡发展, 部分延长学制学生就是因为个别科目的不过关造成的。 (3) 心理承受力不强。此现象多发生于本三院校, 一部分心理承受力不强的学生, 因高考失利, 自暴自弃, 长此久往, 对学校、学习产生厌恶感, 逐步排斥课堂教育。更有甚者, 受到社会因素的干扰, 竟认同并接受所谓的“学习无用论”、“金钱、权利至上论”, 想着放弃学业, 另求谋路, 对自己的思维定位及心理健康构成严重影响。 (4) 沉迷网络, 花过多时间追求恋爱。大学生活的课余时间很充裕, 然而花过多时间于网络、追求恋爱势必会对学习有负面影响。 (5) 单亲家庭子女、农村学生、身体受残学生, 本身在心理或生理上就有相当程度的创伤、自卑感、挫败感等。再者, 学习生活方面少有人关心, 难免对于现实有一定的排斥, 处处显得拘束、不自在。甚者还有极个别学生存在心理疾病或是思维相异。在只能兼顾多数人利益的大环境下, 这类弱势群体多数是被遗忘的。往往造成的后果是, 走一步算一步, 浑浑噩噩, 逃避现实, 逃避生活。

三、对策或建议

(一) 注重沟通

沟通交流是疏导内心问题的有效方式之一, 合理适当的沟通疏导能够对这类学生心智的完善起到很大帮助, 让其以合理的生活观、价值观, 以及正确学习观念对待自身问题, 以健康的心态完成延长的学制。但同时, 沟通疏导需要学校、家庭和亲朋的三方协助, 缺一不可, 通过形成完整的通讯网络, 多方可及时了解学生近况, 对学生的心理引导帮助极大。适时安排心理健康教育, 透过各种形式了解、化解、疏导不同类型学生的内心问题。

(二) 制度完善

目前, 延长学制在各个院校已被逐步重视, 但关于延长学制的教育体制仍不是非常完善, 多数学校仅是从教务方面入手, 学生一般是基于校外自修或是跟班再修。然而实际情况却是, 这类学生只占了极小的一部分, 基于对全体利益的考虑, 这类学生往往被忽视。为此, 加强制度的完善显得尤为重要。校方对该类学生应尽量做到尽善尽责, 针对不同的情况以灵活的变通, 切不可搞“一刀切”。另外, 还应提供学习、实习、后勤等保障。

(三) 将跟班重修改为留级选修

现多数学校都在实行学分制管理, 为此, 可提出新的改革方案, 针对于一些处在低年级却欠学分较多的同学, 可采取留级延长学制的方式, 通过此方式重新学习之前欠学分课程, 等所欠学分补完之后, 再进入新学期的课程学习, 如有精力可多选课程。如此进行, 对于学生来说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学习压力, 从而避免出现学分越欠越多的“滚雪球”现象。此外, 早阶段的实行措施, 可减少延长学制学生的产生, 防患于未然, 对学生今后的毕业就职有很大的帮助。

(四) 自我觉醒

与此同时, 学生应该做到自省。因此, 延长学制的学生要从根本上认识清楚自身情况及社会现状, 体谅父母、学校的良苦用心, 服从安排, 自觉主动地完成学业任务。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一切, 以新一代大学生该有的素质迎接社会挑战, 实现自我。

加强对延长学制制度的研究与完善, 在实际中对学生实行系统的再教育辅助, 对提高独立学院教学总质量、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具有着深刻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逸迅.延长学制学生管理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32.

[2]胡建新.延长学制:学生教育管理的新课题.中国教育报, 2007, 8.

[3]奚丽萍.高校延长学制学生的教育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2.

公司独立董事述职报告 篇5

一、参加会议情况

2016 年度, 公司共召开 12 次董事会会议,本人亲自参加会议 11 次,委托出席 1次,缺席 0次,对各次董事会会议审议的相关议案均投了赞成票,无反对或弃权票。

本人认为,公司董事会的召集、召开符合《公司法》、《公司章程》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公司重大经营决策事项和其他重大事项均履行了相关的审批程序。召开董事会前,本人认真审议公司的各项议案,对应由董事会做出的重大决策,均对相关资料进行仔细审阅,为参加会议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工作。会议上认真审议每个议题,积极参与讨论,提出合理建议,为公司董事会做出科学决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16年度,公司共召开三次股东大会,本人均亲自出席。

二、发表独立意见情况报告期,本人恪尽职守、勤勉尽责,详细了解公司经营情况,并就关键问题在评议和核查后,对于相关事项发表了独立意见,认为相关事项程序合法,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未损害公司及股东的利益。具体如下:

1、对公司向控股股东借款的关联交易发表了独立意见。

2、对公司利润分配发表了独立意见。

3、在年报期间,对公司年度关联方资金往来及担保情况、对聘请年度财务审

计机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证券投资情况、资产核销等事项发表了独立意见。

三、保护社会公众股东合法权益方面所做的工作情况

1、报告期,本人始终与公司管理层保持联系,以多种方式进行沟通、交流,跟踪、了解公司生产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及项目进展情况,持续关注公司的信息披露工作,对定期报告和重大信息披露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公司严格按照信息披露相关法规履行披露义务,定期报告及临时公告真实、准确、完整,切实维护广大投资者和公众股东的合法权益。

2、凡经董事会审议决策的公司投资和经营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项,本人均于

事先对公司提供的资料进行认真审核,主动向相关人员询问、了解具体情况,并运用专业知识,在董事会决策中发表专业意见。

四、其他事项

2016 年度,无提议召开董事会的情况;无提议召开股东大会的情况;无独立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和咨询机构的情况。

独立董事难独立 篇6

公司治理可能是这几年最热门的管理话题,其中引起最多话题的就是“独立董事”制度。

我曾先后在上海的复旦大学与北京的清华大学担任访问教授,也因而有机会结交不少大陆民间企业负责人。每当他们知道我担任两家台湾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时,他们的第一个问题是:台湾的独立董事是不是跟大陆一样,做做样子,根本就独立不起来?我会半开玩笑地说:两岸毕竟具有同样的血缘背景,常常是表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

独立董事不是万灵丹

独立董事制度起源于英美。

在英美等国家,个人股东占上市公司的股权比例不高,法人投资者如投资银行、基金等股权比例较高,这促使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以美国为例,其上市公司的董事未必是公司的股东,董事会通常由两种人组成,一是在公司担任高管或者公司的大股东,称之为内部董事;另一则是独立董事,他们没有在公司任经营职位,也没有公司股权或只有很少的股权,这些人通常是其他大公司的高管,也可能是学者或者其他社会贤达之士。至于不在公司担任经营工作,却拥有相当数量股权的董事(例如巴菲特是可口可乐的大股东兼公司董事)则可以成为外部董事,但不能算是独立董事。

证监会在参考其他国家(主要是英美)对上市公司的规范后,希望我国已经上市的公司能推动独立董事制度,而新上市公司则一定要有两名独立董事。一般而言,独立董事必须同时符合以下几个条件:一没有担任公司营运职责;二不是公司的重要股东;三与公司或高级主管之间没有重大利益关系;四具有管理或财会相关的专业能力。

许多人认为,符合上述条件的独立董事,就能够以公正、客观、超然的立场维护股东的利益。问题是,为什么独立董事就一定比其他股东更客观、公正、超然?就算独立董事的确比较客观公正,他是否具有足够的专业能力呢?引进独立董事之后,企业绩效是否就比较好?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都还没有人和实证研究可以给这三个问题肯定的答案。许多人把独立董事制度当成万灵丹,认为引进独立董事就可以改善公司治理,这似乎把独立董事捧得太高了。

需要独立的效能

独立董事若要发挥其应有的功能,真正的关键是董事要具备独立判断的能力与态度,言人所不敢言,言其所当言。

公司董事会需要的人是具有独立判断能力的专家,而不是形式上独立的人。举例来说,假定一家公司的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兄弟,且都在董事会,很显然他们不符合独立董事的要求。但是身为弟弟的因为拥有公司一定股权,又与兄长有熟稔与信任关系存在,反而更能独立发言,不会被兄长轻易地摆布。至于从外面引进的独立董事,因为对公司业务不够清楚,所以未必能有深入见解,以及独立判断的专业能力。请问,哪种人对公司经营比较有利呢?

在目前的制度下,独立董事对任何公司决策会倾向于防弊而非兴利。换言之,独立董事基于保护自己的立场,会倾向于用负面的立场看问题,而比较不会用积极正面的立场看问题。简单地说,基于“多做多错,不做不错”的考虑,独立董事容易对公司重大案件保持比较保守的意见,这种意见却可能阻碍公司长远发展。

有人会说,这个制度的设计就是希望能让独立董事对经营者产生平衡作用,但是,这种平衡有必要吗?一个好的公司本来就应该有良好的风险评估,难道独立董事会比公司内部的专业人士更有能力做好风险管控吗?

就独立董事设计的理想来看,公司内部的财务风险管控人员,因为最终还是受到公司最高决策者管理,要其充分发挥独立的风险管控能力,的确有一定的难度,2002年在美国发生举世震惊的恩龙弊案,就是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会计总监等人一起上下联手所引起的,可以作为例证。

其实,市场机制而非法律监控,才是改善公司治理最重要的推手。

如果投资者很注重公司董事会的组成与运作,公司自然会邀请才德兼备的名望之士担任董事。这些有分量、有名望的人士理应爱惜羽毛,不容公司发生治理弊案,并希望公司能经营得更好。所以,要独立董事发生效能,不在于有多少董事符合“独立”的形式要求,而在于投资人与市场对公司的期待与要求。

独立董事怎么付费

公司从外部邀请才德兼备的名望之士担任独立董事,又引出另外一个问题,怎样给独立董事付费?独立董事的待遇不能太低,这不符身份,也不能太好,否则独立董事可能会为了优厚的报酬而失去独立性。

那么,究竟独立董事的待遇多少才合理?

因为每家公司的规模、风险、声誉不同,待遇当然有所不同。以2004年美国的前200大公司为例,独立董事的平均待遇是年薪17.7万美元,这可能包括现金或股票,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福利,如保险、配车或秘书等。大致而言,独立董事的报酬设计应该包括四部分:基本劳务报酬、声望风险报酬、绩效诱因报酬、其他相关因素。

基本劳务报酬很容易计算,视独立董事执行业务的时间而定。以美国企业的经验来说,在2001年,独立董事一年大约要花150小时的时间,其中包括60小时的会议时间,但是,由于恩龙、世界通讯等弊案的发生,独立董事的工作与责任已经大幅增加。2007年估计,美国企业独立董事每年要花200到250小时,包括80到90小时的会议时间。每家公司的背景条件不同,对独立董事的期待也有所不同,报酬自然也要有所不同。如果公司只是要独立董事担任花瓶工作,当然就可能用比较低的报酬。但是,就好像请模特吃饭,花瓶的价格也有所不同,这就是当事人的声望风险了。

虽然理想的独立董事应该具有一定的声望,会爱惜羽毛,会负责任,希望公司经营绩效良好。以哈佛大学的知名教授波特担任台积电独立监察人为例,我相信不论台积电付他多少待遇,只要他答应了,他一定会尽力做好这份工作。但是,独立董事毕竟不是圣人,如果没有一定的诱因,他为公司尽力卖力必然有所局限。

美国的实证研究显示,独立董事若拥有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对公司绩效的确有帮助。事实上,大部分美国公司给独立董事的报酬包括股票。

但另一方面来说,独立董事的待遇不能太好,否则独立董事可能会为了优厚的报酬而失去独立性。就独立董事而言,担任独立董事可以让他经营网络人脉,也可以让他从其他董事或者经营者那学习到很多产业或者管理知识,独立董事的资历也可能为他创造一些其他的机会或者利益,因此,说不定有些人会愿意自己掏腰包来担任特定公司的董事。

如果这样,独立董事能有多独立呢?

现今独立董事还是个新名词,它的社会地位和民间声望还未普遍建立起来,很多企业也未必真正尊重此一职位,只有真正建立起独立董事的权威性和价值感,它的社会效益才会呈现。■

[编辑谢康利]

独立报告 篇7

近日,我们在本学院的2007、2008及2009级的学生中,广泛的开展了关于独立学院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调查研究,根据学生不记名答题的方式以问卷抽样调查法,来完成这个论题的研究。我们在关于独立院校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研究中,调查概况为: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76份。现将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学生寝室现状如下:

1寝室人际关系维系的能力及冲突矛盾的处理能力不足

独立院校的大学生,特别是90后的大学生个性独立,特立独行,希望发挥自己的光彩。他们殷切渴望被群体认可,但却又在这个过程中,因为自己的个性屡屡受阻碰壁,在寝室人际关系问题的处理能力上还显得非常不成熟。调查结果显示,95.4%的学生认为自己很想于与同寝室的同学搞好人际关系,但是只有55.3%的学生能与寝室同学相处融洽,那么在这个中间,就有一个很大的差值,也就是大学生在寝室人际关系的维系问题上,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2寝室文化氛围构建状况差异大,参差不齐

独立院校的学生在智力素质上与重点大学的学生还是有差距,那么这就导致独立院校的学生类别有两种极端情况,一部分是高考意外落马,但是自己学习刻苦努力的类型;另一部分是对于学业毫无兴趣,得过且过的类型。那么这两种极端情况,在构建寝室文化氛围中就如实的进行了影射。独立院校的的学生寝室,有的寝室文化氛围非常浓厚,有的寝室文化氛围基本无法构建。在本次调查中,有32.6%的学生经常在寝室内组织学习交流活动,但也有19.8%的学生基本没有寝室内的文化交流,这部分学生在寝室中无外乎就是上网打游戏,没有组织任何关于促进学业的活动。在寝室学生是否集体学习国家实事政治这一问题上,更有26.8%的学生表示从来都不主动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实事政治。所以,在寝室文化氛围建设上,我们独立学院的情况差异还是比较大。

3寝室文明修养男女差异大,整体水平有待提升

被调查同学中,男寝有72.1%表示在寝室经常使用或者听到同伴使用不文明语言,而女寝中经常使用不文明语言的学生仅占到的比率的18%。关于寝室良好的卫生习惯这一项的调查显示,男寝中有65%的学生经常乱扔脏衣服、臭袜子,而女生寝室这一现象占的比率不到10%。这两项数据说明了寝室文明修养问题,女生普遍比男生重视。

针对以上关于独立学院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上学生出现的总总问题及不良现象,我们提出以下的改良建议及措施:

第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加强学生寝室的软件建设。

要加强软件建设,包括宿舍文化氛围,管理者的管理观念、管理手段,学生的思想意识、品行修养、行为表现等。在软件建设方面,关键是要更新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营造一个良好的宿舍文化环境,把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创建良好的文化氛围结合起来;把科学管理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把开展各种活动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结合起来,从而实现管理、服务、文化建设三者有机结合,达到育人目的。我们可以将楼层党支部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进宿舍,主动将党团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植根于学生宿舍,为广大学生提供面对面的优质服务,增强了教育和管理者的亲和力和感召力,有效地推动了宿舍文化建设的开展。

第二,通过寝室文化氛围建设,拓宽育人渠道,革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

寝室文化氛围的营造,可以改变以往单靠课堂、教室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在拓宽育人渠道、革新教育方法上进行新的尝试。学院可以开展“星级文化寝室”评比活动,活动可以紧扣寝室文化主题,设立五个等级,通过平时寝室集体多种文化、学习的交流途径,以每个寝室为单位,进行学习成果评比。评比内容可以包括:评比寝室成员每学期的学习成绩进步程度、组织学习心得交流会、组织读书交流会,请优秀党员在寝室中宣讲国家及党的大政方针政策,组织寝室学生进行户外的体育活动比赛等等,根据每个寝室组织活动、学习成果上报的材料,学生处组织专人专员进行打分,让学生们在文化氛围的营造上相互较劲,最后将最优秀的五星级文化寝室进行表彰及奖励。与此同时加强制度化管理,通过制度,把大学生在宿舍里的表现进行量化,结合奖勤助贷工作,纳入年度综合测评的范畴,以此督促学生遵守各项制度,为学生在宿舍正常的学习、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

第三,学生寝室安全意识较强,硬件设施有待改善。

我院处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外界接触少,很少发生寝室安全隐患,但是我们要防患于未然。从现在学院寝室整体建设来看,大部分宿舍没有单独的热水房,而澡堂离宿舍较远,对于大部分学生在冬季不方便,造成安全隐患。至于寝室物品安全问题,调查显示寝室一半的学生都有电脑,并且大家都有很强的防患意识,但寝室门锁安全性太差,导致寝室失窃现象仍有发生。基于以上调查情况,我们建议学院加强寝室硬件条件建设,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主要包括:必要的生活环境、完善的服务设施、必需的文化活动场所等。并且配套进一步加强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将寝室安全隐患减少到最低,建设和谐安全寝室。

摘要: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构建和谐文明的大学生寝室文化氛围,建立良好的寝室人际关系,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文明修养,提高大学生寝室卫生安全意识,对于我们独立院校的大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着重大的意义和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独立学院,寝室文化,现状,措施

参考文献

[1]郭艳蕊.当代大学生寝室文化内容与影响因素的研究[J].2011.

[2]刘晓青.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意义、问题和对策[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0(04).

[3]吴立全,李曼.新形势下寝室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素质培养探析[J].文教资料,2008(12).

独立报告 篇8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独立学院被学校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不同年级、专业的全日制本科生共667人进行调查。其中汉族和少数民族学生分别占76.3%、23.7%;文科生占33.3%, 理工科占60.1%, 术科学生占6.4%;23.7%的学生来自城市, 44.4%的学生来自农村;单亲家庭89.6%。在学费来源方面, 68.5%的学生是由父母支付学费, 20.7%的学生是靠助学贷款, 8.2%的学生是由亲友资助。调查数据显示, 50.4%的学生感到家庭经济困难带来心理上的困扰;而54.6%的学生会选择向亲友倾诉减缓心理压力, 40.7%的学生会独自忍受, 仅有3.9%的学生会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服务。所调查被试中86.9%的学生所在学校开设有心理咨询室, 只有50%的学生认为心理咨询对缓解心理压力有帮助, 且只有40.7%的学生会选择心理咨询服务。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使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作为测量工具, 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睡眠及饮食状况因子, 共90个题项, 采用五级评分。

2.结果分析

2.1不同年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从数据分析结果可以得出, 不同年级被试在抑郁、焦虑因子上得分差异显著, 在其他因子上无显著性差异。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大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抑郁、焦虑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大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2.2家庭经济困难是否带来心理困扰大学生的SCL-90得分差异检验

家庭经济困难带来心理困扰的学生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家庭经济困难未带来心理困扰的贫困大学生。

焦虑1.466 0.602 1.296 0.432 4.1702.敌3不对同家庭1构.44成9的家0.庭612经济困1.3难19学生0心.46理6健康3.1情02况差由此分析, 独立学院比普通本科院校学费偏贵, 但部分家长异检验恐怖1.375 0.566 1.254 0.427 3.112还是想方设法在儿女入学时拼凑齐第一学年的学费, 虽然来偏自执单亲家1庭.44的9贫困0.5学51生和1双.33亲0家庭0.学513生在2总.89分2、躯存在家庭经济上的压力, 但是怀揣对大学的美好憧憬, 大部体化精、强神病迫性、抑郁1、.焦468虑、敌0对.61、6恐怖1、.偏276执、精0神.41病1性及4.7其14他因分学生心态还是积极的。到了大四, 部分家庭甚至还在偿还子上差其异他显著, 单1.亲448家庭学0.6生06得分1高.36于0双亲0家.50庭9贫困2.0生22。借来的上一年学费, 学生家庭状况没有改变, 很多学生倍感表总2分不同家13庭2.构180成的48家.64庭5经1济18困.09难0学3生4.6心66理健4.1康79情况压力巨大。单亲家庭学生本来就因为父母离婚的问题带来差异检验不少心理问题, 再加上经济困扰的双重压力, 心理问题较突单亲 (n=593) 双亲 (n=44) 出。在独立学院求学, 身边不乏家庭条件优越的同学, 在这M SD M SD t种巨大的经济差距下, 很容易产生自卑等心理问题。很多大躯体化1.324 0.530 1.1572 0.214 7.914学生缺乏有效的自我调节方式, 又不会去心理咨询室寻求强迫症状1.590 0.585 1.372 0.400 2.422帮助, 这部分学生在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人际关系敏感1.485 0.573 1.308 0.373 2.013于去寻求专业帮助的学生。长此以往,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抑郁1.451 0.600 1.246 0.349 2.227“心理贫困”症状更严重, 如:自我认识上的自卑、情感上的焦焦虑1.390 0.547 1.243 0.299 1.763虑、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等。敌对1.389 0.559 1.250 0.297 1.6303.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贫困的原因及对策恐怖1.327 0.518 1.159 0.319 2.115不可否认, 家庭经济是困扰贫困学生的主要问题, 也是偏执1.401 0.552 1.251 0.261 2.030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直接因素。但不能将所有心理问题的精神病性1.382 0.547 1.251 0.306 1.556产生均归结于家境贫寒。高校中不乏家庭经济困难但是自其他1.413 0.573 1.253 0.306 1.830立自强、积极向上全面发展的积极型人格学生。可见经济问总分126.24 44.01 110.62 20.02 2.281题是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外因, 不是内因。政府和学校2.4有心理困扰是否会选择去咨询室寻求帮助被试的制定了一系列资助政策,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压力, 但这SCL-90得分差异检验不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根本方法。学校应该从关注学生心理发本研究调查对象均为被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展方向入手, 建构行之有效的心理扶助机制, 帮助学生认识改50.4%的学生感到家庭经济困难给他带来心理上的困扰。然变心理贫困的重要性, 给予学生心理上的疏导和心灵上的援而只有3.9%的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困扰的时候会寻求专业心助,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特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激励学生理咨询服务。有心理困扰不会选择去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奋发向上, 摆脱经济贫困, 远离“心理贫困”。的被试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因子上得分均显著高于不去心理中心寻求帮助的贫困大学生。参考文献:3.讨论[1]周济.促进高校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J].教育3.1独立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现状发展研究, 2003 (8) :7-10.分析[2]徐浩凤, 唐平.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对策已有研究发现,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5, 13 (5) :382-384.于非贫困大学生[2,3]。本研究发现大四贫困学生抑郁、焦虑因[3]叶华松, 张璐, 赵卫川.欠发达地区高校家庭经济困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大一贫困生;来自单亲家庭的贫困学生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以丽水学院为例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差于双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经济[J].丽水学院学报, 2011, 33 (2) :108-122.困难带来心理困扰的大学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心理健康总本文是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家庭经济困难未带来心理困扰的学生。度广西学生资助研究专项课题, 立项编号:2013ZZ028。

摘要:本研究使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作为测量工具, 对独立学院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共667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 不同年级被试在抑郁、焦虑因子上得分差异显著, 大四贫困学生抑郁、焦虑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大一贫困生。单亲家庭的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显著低于双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带来心理困扰又不会去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的学生在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会去寻求专业帮助的学生。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心理贫困,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周济.促进高校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 2003 (8) :7-10.

[2]徐浩凤, 唐平.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对策[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5, 13 (5) :382-384.

独立董事难“独立” 篇9

公司治理可能是这几年最热门的管理话题, 其中引起最多话题的就是“独立董事”制度。

我曾先后在上海的复旦大学与北京的清华大学担任访问教授, 也因而有机会结交不少大陆民间企业负责人。每当他们知道我担任两家台湾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时, 他们的第一个问题是:台湾的独立董事是不是跟大陆一样, 做做样子, 根本就独立不起来?我会半开玩笑地说:两岸毕竟具有同样的血缘背景, 常常是表里不一, 说一套做一套。

独立董事不是“万灵丹”

独立董事制度起源于英美。在英美等国家, 个人股东占上市公司的股权比例不高, 法人投资者如投资银行、基金等股权比例较高, 这促使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以美国为例, 其上市公司的董事未必是公司的股东, 董事会通常由两种人组成, 一是在公司担任高管或者公司的大股东, 称之为内部董事;另一则是独立董事, 他们没有在公司任经营职位, 也没有公司股权或只有很少的股权, 这些人通常是其他大公司的高管, 也可能是学者或者其他社会贤达之士。至于不在公司担任经营工作、却拥有相当数量股权的董事 (例如巴菲特是可口可乐的大股东兼公司董事) 则可以成为外部董事, 但不能算是独立董事。

证监会在参考其他国家 (主要是英美) 对上市公司的规范后, 希望我国已经上市的公司能推动独立董事制度, 而新上市公司则一定要有两名独立董事。一般而言, 独立董事必须同时符合以下几个条件:一没有担任公司营运职责;二不是公司的重要股东;三与公司或高级主管之间没有重大利益关系;四具有管理或财会相关的专业能力。

许多人认为, 符合上述条件的独立董事, 就能够以公正、客观、超然的立场维护股东的利益。问题是, 为什么独立董事就一定比其他股东更客观、公正、超然?就算独立董事的确比较客观公正, 他是否具有足够的专业能力呢?引进独立董事之后, 企业绩效是否就比较好?

到目前为止, 国内外都还没有人和实证研究可以给这三个问题肯定的答案。许多人把独立董事制度当成万灵丹, 认为引进独立董事就可以改善公司治理, 这似乎把独立董事捧得太高了。

需要独立的效能

独立董事若要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真正的关键是董事要具备独立判断的能力与态度, 言人所不敢言, 言其所当言。

公司董事会需要的人是具有独立判断能力的专家, 而不是形式上独立的人。举例来说, 假定一家公司的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兄弟, 且都在董事会, 很显然他们不符合独立董事的要求。但是身为弟弟的因为拥有公司一定股权, 又与兄长有熟稔与信任关系存在, 反而更能独立发言, 不会被兄长轻易地摆布。至于从外面引进的独立董事, 因为对公司业务不够清楚, 所以未必能有深入见解, 以及独立判断的专业能力。请问, 哪种人对公司经营比较有利呢?

在目前的制度下, 独立董事对任何公司决策会倾向于防弊而非兴利。换言之, 独立董事基于保护自己的立场, 会倾向于用负面的立场看问题, 而比较不会用积极正面的立场看问题。简单地说, 基于“多做多错, 不做不错”的考虑, 独立董事容易对公司重大案件保持比较保守的意见, 这种意见却可能阻碍公司长远发展。

有人会说, 这个制度的设计就是希望能让独立董事对经营者产生平衡作用, 但是, 这种平衡有必要吗?一个好的公司本来就应该有良好的风险评估, 难道独立董事会比公司内部的专业人士更有能力做好风险管控吗?

就独立董事设计的理想来看, 公司内部的财务风险管控人员, 因为最终还是受到公司最高决策者管理, 要其充分发挥独立的风险管控能力, 的确有一定的难度, 2002年在美国发生举世震惊的安然弊案, 就是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会计总监等人一起上下联手所引起的, 可以作为例证。

其实, 市场机制而非法律监控, 才是改善公司治理最重要的推手。

如果投资者很注重公司董事会的组成与运作, 公司自然会邀请才德兼备的名望之士担任董事。这些有分量、有名望的人士理应爱惜羽毛, 不容公司发生治理弊案, 并希望公司能经营得更好。所以, 要独立董事发生效能, 不在于有多少董事符合“独立”的形式要求, 而在于投资人与市场对公司的期待与要求。

独立董事怎么付费

公司从外部邀请才德兼备的名望之士担任独立董事, 又引出另外一个问题, 怎样给独立董事付费?独立董事的待遇不能太低, 这不符身份, 也不能太好, 否则独立董事可能会为了优厚的报酬而失去独立性。

那么, 究竟独立董事的待遇多少才合理?

因为每家公司的规模、风险、声誉不同, 待遇当然有所不同。以2004年美国的前200大公司为例, 独立董事的平均待遇是年薪17.7万美元, 这可能包括现金或股票,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福利, 如保险、配车或秘书等。大致而言, 独立董事的报酬设计应该包括四部分:基本劳务报酬、声望风险报酬、绩效诱因报酬、其他相关因素。

基本劳务报酬很容易计算, 视独立董事执行业务的时间而定。以美国企业的经验来说, 在2001年, 独立董事一年大约要花150小时的时间, 其中包括60小时的会议时间, 但是, 由于安然、世通等弊案的发生, 独立董事的工作与责任已经大幅增加。2007年估计, 美国企业独立董事每年要花200到250小时, 包括80到90小时的会议时间。每家公司的背景条件不同, 对独立董事的期待也有所不同, 报酬自然也要有所不同。如果公司只是要独立董事担任花瓶工作, 当然就可能用比较低的报酬。但是, 就好像请模特吃饭, 花瓶的价格也有所不同, 这就是当事人的声望风险了。

虽然理想的独立董事应该具有一定的声望, 会爱惜羽毛, 会负责任, 希望公司经营绩效良好。以哈佛大学的知名教授波特担任台积电独立监察人为例, 我相信不论台积电付他多少待遇, 只要他答应了, 他一定会尽力做好这份工作。但是, 独立董事毕竟不是圣人, 如果没有一定的诱因, 他为公司尽力卖力必然有所局限。

美国的实证研究显示, 独立董事若拥有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 对公司绩效的确有帮助。事实上, 大部分美国公司给独立董事的报酬包括股票。

但另一方面来说, 独立董事的待遇不能太好, 否则独立董事可能会为了优厚的报酬而失去独立性。就独立董事而言, 担任独立董事可以让他经营网络人脉, 也可以让他从其他董事或者经营者那学习到很多产业或者管理知识, 独立董事的资历也可能为他创造一些其他的机会或者利益, 因此, 说不定有些人会愿意自己掏腰包来担任特定公司的董事。

如果这样, 独立董事能有多独立呢?

独立报告 篇10

每到秋季开学, 各大高校陆续迎来新生, 同时也迎来了护送的家长。这个时候, 很多家长承担了“保姆”和“搬运工”的角色, 为孩子跑前跑后。于是, 在大学的校园里, 庞大的“家长护送大军”早已是一道抢眼的风景, 而“豪华送行亲友团”, 更是让已经见惯了新生报到大场面的高校老师都傻了眼。

今年入校的大学新生主体是出生于1996、1997年的孩子。他们从小享受着家长的关爱、时代的娇宠, 既有思想早熟、见多识广、个性鲜明、追求时尚等特点, 也存在着浮躁、自私、承受挫折能力弱等问题, 他们身上背负着来自社会的更多的怀疑和期待。为应对这些新生代大学生, 各高校提供的个性化服务也越来越多。但与家长对待“小皇帝”“小公主”般的做法不同, 高校鼓励新生独立报到。如清华大学等高校在校园内拉起警戒线, 让家长“远观”, 上海大学等高校不再在火车站设校车, 浙江大学等高校在家长休息咨询处挂起了“请家长放手, 让我们护航”的横幅,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高校给独自来校报到的新生发放“红包”等。与此同时, 为了方便学生入学, 各高校在新生报到前后启用微信、微博、APP等客户端, 将新生指南、选课讲座、外卖订餐等信息“一网打尽”。

虽然方法各异, 但各个高校的目的都是一样的, 鼓励大学新生们独立。不少人赞同这些做法, 但也不乏质疑声:让大学新生独立报到就能培养出学生的独立精神吗?高校这样做究竟是想培养学生独立, 还是仅仅为了自己省心省力?

独立报到:纠缠不清的是与非

每年开学季, 家长们都会忙得不可开交。列开学清单, 准备学费、学习用品, 送孩子上学, 睡体育馆、睡食堂、睡地铺……为了孩子上学, 家长们可谓殚精竭虑。今年的“陪报到”现象似乎格外引人注目, 先是不断传出各大学校周边的招待所全部暴满的消息, 接着又有多所高校新生家长露宿操场的照片在网上传播, 而后是校方的老调重弹, 呼吁“家长放手, 让孩子独立”等, 不一而足。

让尚未脱离父母庇护、从未独自出过远门、且稚气未脱的孩子独自一人前去报到, 家长们不放心是有原因的, 一是孩子阅历有限, 二是旅途确实存在风险。不难看出, 这中间家长们既“不放心”, 孩子们也“不太敢”。想想, 未免有些强人所难, 细究一下, 还有揠苗助长之嫌。另外, 家长陪同孩子来学校看一看, 了解一下大学的情况, 感受一下大学的氛围, 也没有什么不好。换言之, 如果家长对孩子所上的大学不了解, 甚至不想去了解, 只能说明家长不称职。实际上家长陪孩子报到与学生自立精神关系不大, 而是重在“与孩子一起分享那份荣耀与幸福”。从这个角度看, 家长护送孩子上学, 既是“亲子教育”, 又是“成人仪式”, 绝非“不放心”那样浅薄。因此, 家长陪同报到, 这样的做法非但不应遭受苛责, 反倒应该适当鼓励。

不妨看看美国大学是如何对待家长和新生的。美国的教育文化特别注重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管理。通常情况下, 家长有三次重要的参与活动:选择大学时, 申请的大学会邀请学生和家长到学校实地考察, 加深学生和家长对大学的了解;新生报到后, 大学校长会邀请所有新生和家长一起聚会, 学生和家长可以自由地与校长、教授交流;学生毕业典礼, 几乎每个学生的家长都会参与, 场面非常热闹。可见, 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 有助于学校、学生和家长成为生命共同体, 有利于学校进步、学生发展和家长满意。

客观地说, 我国的家长可能是世界上最尽职尽责的家长, 或许这已足以解释家长送孩子上学, 在国外是“关爱”在国内却是“溺爱”的尴尬。由是观之, 有人认为家长送子女上大学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也并非不无道理。但是, 将“独立报到”等同于独立性问题, 无疑是混淆了概念, 将独立精神的培养看得太简单。

家长: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家长因为不放心孩子独自生活而陪同入学, 这并非不可理解, 问题在于家长习惯性的“过度保护”和“事必躬亲”剥夺了学生“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桑标说, 当代青少年缺乏独立能力是从小养成的, 很多孩子足不出户, 只管读书, 一直到高考填志愿都是家长“代劳”, 开学送孩子便像是“惯性”延续。

家长不仅要“爱孩子”, 更要“会爱孩子”。为人父母者当知, 有些爱本身即是一种伤害。鲁迅早于80多年前就在《我们现在怎样做家长》一文中, 对家长本位的封建家长制予以不留情面的理性批判, 并主张大人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和独立人格, 强烈反对凡事由家长包揽的育人方法。孩子已经不小了, 是大学生了, 完全有能力独立了, 父母不要总是以为孩子“长不大”, 要明白“什么样的爱才是真爱”, 该放手时就要放手。

在西方, 孩子自主选择是一种必须呵护的权力。在一个尊重孩子自主选择的环境, 家长必须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意愿。由于家庭教育启动早、时间长、影响深等原因, 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此外, 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 其人格正处于基本形成但尚未成熟稳定的过渡状态, 以长远的眼光做好孩子入学前的基本教育、入学后的辅助教育及毕业后的引导教育, 依然不可或缺。

深度而没有原则的爱对个性造就的扭曲是无法估量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建议, 明智的家长应该从孩子上小学起, 就实行“自我物理隔离”, 引导孩子自己做规划。如果家长错过了中小学这段时间, 至少应该在孩子考上大学后, 让其学会独立走路。否则, 家长要包办到何时?

毕竟, 父母不能总陪伴在孩子身边, 人总是要学着长大的。更何况, 父母庇护得了孩子一时, 庇护不了一世。请家长“留步”, 给孩子独立锻炼的机会, 这是教育应有之义。未来的某个时候, 孩子终将脱离“孩子”的称谓, 去独自面对更加复杂的环境。

高校:独立教育任重道远

早在去年高校“开学季”到来前, 教育部转发微博, 倡导大学新生独立报到, 希望家长不要插手学生的报到流程。为此, 各大高校大费周章通过独立报到来强化学生独立能力的培养, 而由层出不穷的“逼迫”方式引发的争议也让人无所适从。在高校看来, 此举看似不近人情, 却是让学生迈开大学独立生活的第一步, 家长理应予以支持与配合。

一般认为, 教育权威的影响是导致大学生缺乏自主独立能力的历史根源。在新生报到时, 采取措施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 很有必要, 但更重要的是要在教育和管理中坚持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事实上, 大学生独立意识的缺失和独立能力的匮乏,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寄望于“独立报到”来养成独立精神, 未免过于一厢情愿, 有点操之过急。

熊丙奇认为,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 学校培养的不是“人”, 而是“分数”, 20岁的孩子可以有30岁成人的数学水平, 但往往没有15岁孩子的独立能力。可以说, 从接受教育开始, 学生便接受着统一而带有权威性的教育, 一路走来按部就班, 到了大学时期已经没有了怀疑精神与能力, 小到平常小事, 大到就业深造等, 不知道何去何从, 丧失了自我主见。

“人非生而知之者”, 作为接受教育的对象, 大学生的“破茧成蝶”, 不仅需要社会的教化熏陶, 更离不开学校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日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万立骏院士在开学典礼寄语时直言, 大学旨在培养“独立之人格, 自由之精神”。要形成独立之人格, 独立生活是物质基础, 独立思考是精神内核。此前, 原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在《致新生的一封信》中谈到“大学你不仅要学会在生活上、思想上、人格上独立, 更要勤奋学习深入实践, 理解拼搏奋斗对人生的意义……”

独立人格的培养, 是教育价值的体现。大学教育理应在培养学生认知的基础上, 进行独立品格教育, 力争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促进独立人格的养成。因此, 高校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 活化创新知识结构, 转变教法、学法和考法, 注意培养每一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强健体魄,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尤为值得强调的是, 培养学生独立人格, 教师在立足自身人格形象塑造的同时, 更应把独立人格的理念贯彻到教育实践中。

大学生:一步一步向上走

大学生虽已成年, 但由于经济不独立, 往往依赖于父母的经济支持, 很少独立打点生活。近年来, 批评大学生自立自强意识差的言论相当多, 甚至导致了大众媒介对大学生形象的污名化产生。

客观地说, 当前还没有树立起让大学生学会独立的社会意识, 也没有为学生自立自强提供必要的客观环境。有社会学者说, 在我国, 从某种意义上讲, 孩子与父母之间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断乳”。在父母眼里, 孩子不成家就算不上独立。尽管各地都在大张旗鼓地搞18岁成人仪式, 但只不过是个仪式而已。

路遥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 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 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 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 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 你走错一步, 就影响了人生的一个时期, 也影响了一生。对大学生而言, 如何养成自强自立的精神, 离不开学校及家长的教育引导, 但关键还是要靠个人。

易卜生曾说, 社会犹如一条船, 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每个人都需要独立, 毕竟人生的大部分路途是要靠自己完成的。就像小鸟迟早要飞离巢穴, 每个人终归要自己去面对风雨。

感情独立比经济独立更重要 篇11

曾经有条新闻《研究生“三奶”雇凶杀“二奶”》,讲一个拥有研究生学历、同时亦是一名文化传播公司经理的“三奶”,因發现自己的情人与“二奶”仍有来往,藕断丝连,竟起了杀心,买凶杀掉了“二奶”。其实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位研究生并不是所谓的“三奶”,她自身条件应算很好,学历高、收入高,甚至连情人与“二奶”的分手费十万元,都是她所付,不但没被包养,还要为捍卫自己的“爱情”而付钱,世上哪里还有这样倒贴钱的“三奶”?在感情上,侮辱性的称呼似乎不该落在她头上,她不过是一个为爱昏了头的可怜女人罢了。

纵是再聪明的女人,也逃不过爱情的毒。学历、地位、收入被视为现代女性获得独立的标志,但有些女人却会为一个不值得的男人葬送自己的独立和尊严,也许对于女人来说,房子再有安全感,狗再忠诚,终抵不过爱自己的男人的一个拥抱。只是,女人再爱,也终需有一个极限,那就是必须明白,搭上了自尊的爱即使换得了,也终究不是自己的。爱你的人不会负你,不爱你的人即使你用什么去换,也换不得他的心。甚至,你越是用尊严去换,他越是践踏你的尊严。

独立报告 篇12

关键词:独立董事,董事提名机制,次级委员会

自中国证监会颁布《指导意见》以来, 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已经实施了8年, 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据统计, 截至2008年12月31日, 沪深两市独立董事人数共约5, 063人, 董事会总人数共约14, 199人, 独立董事占董事会的比例为35.66%, 已经超过了证监会要求的1/3的比例。同时, 也还有61家独立董事比例低于1/3, 约占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总数的3.94%。但是, 由于我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较迟, 也缺乏相关的法律保障, 独立董事制度不是很健全, 独立董事制度并没有真正完全发挥作用。

一、我国独立董事既不“独立”也不“懂事”的原因

第一,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所占比例明显偏小, 难以形成有效的约束力度。独立董事能否真正发挥作用, 受到独立董事人数及其在董事会所占比例的影响。目前,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独立董事人数明显偏少, 比例低, 其“制衡性”原则难以体现。证监会要求是在2003年6月30日前不少于1/3, 而目前仍然还有3.94%的上市公司低于1/3。在这种情况下, 独立董事会作用的真正发挥受到限制, 难以形成有效的约束力度。

第二, 独立董事名流化显著, 实际效果不显著。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引入较迟, 对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缺乏相关的法律规定, 自2001年中国证监会颁布《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指导意见》以来, 还没有从法律层面加以规定。2006年新颁布的《公司法》第123条规定“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到目前为止, 国务院还没有颁布具体规定。正是由于缺乏相关的法规, 目前国内独立董事任职资格模糊, 上市公司纷纷聘请名流化独董, 但实际效果并不好。

第三, 独立董事工作时间有限, 影响其监督效果。目前, 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大多是兼职的, 且多为经济学、法学界的知名人士。这些独立董事往往同时受聘于多家上市公司, 自己又有繁忙的本职工作和各种社会活动, 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去深入了解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其获取公司经营信息的主要渠道就是依赖于上市公司向其提供的材料。独立董事的工作时间和知情权得不到保证, 其“公正性”原则令人怀疑。因此, 公司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披露完全由公司管理层操纵, 独立董事不“懂事”, 大大影响其监督效果。

第四, 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影响独立董事的实际监督效果。我国企业股权结构不合理, 一股独大现象十分显著。中国证监会在《指导意见》中规定, “上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 单独或者合并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1%以上的股东可以提出独立董事候选人, 并经股东大会选举决定”。现阶段, 董事会和监事会主要控制在大股东手里, 而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也由董事会提名和通过。这也就是说, 在我国现阶段, 独立董事的提名与聘用都由大股东控制, 这也就影响到独立董事的实质独立性, 并最终出现所谓的“人情董事”、“花瓶董事”、“挂名董事”, 很难真正发挥作用。

二、提高独立董事独立性的对策建议

第一, 进一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为完善董事会治理提供前提。股权结构决定了公司治理的基础, 不合理的股权结构是滋生公司治理问题的沃土。长期以来,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缺乏制衡, 一股独大盛行”, 股权结构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企业治理结构, 也对董事会治理产生重要影响。正如前面的分析, 正是由于股权缺乏制衡, 对独立董事的提名、聘用都控制在大股东手里, 独立董事制度成为摆设, 严重影响独立董事制度的作用。所以, 应该从优化股权结构入手, 解决国有股、法人股的流通问题, 通过优化股权结构, 彻底解决一股独大问题, 为完善公司治理提供重要前提。

第二, 董事会制度实质重于形式, 完善董事提名机制。董事的提名机制决定了董事会会的构成, 并最终会决定董事会的运作效率。完善董事提名机制的关键在于如何保证中小股东对董事提名的权利, 尤其是对独立董事的提名。董事提名机制的改进与完善是提高董事会治理绩效的又一个前提条件, 如果现有提名机制得不到改进, 董事会无论形式多么正规, 也无论独立董事的比例高低、专业知识, 实质上都将起不到应有效果, 这也是我们实证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比例与财务信息质量不相关的根本原因。

提名机制的完善有许多方法可以借鉴。如, 在首届独立董事产生程序中采用控股股东回避制度以及通过提名委员会来提名董事。而最根本的方法应该是上升到法律层面对大股东提名独立董事加以限制。西方许多国家的做法值得参考: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公司法规定任何股东, 不论其持有多少股份, 最多只能享有20%的投票权;比利时公司法规定单个股东在董事会上的表决票数不得超过总票数的20%, 也不得超过与会表决总数的40%;德国、意大利和我国台湾地区在立法中对某些情况下的股票表决权做了限制, 最为典型的是意大利商法典直接限制股东表决权, 规定股东持股在100股以内, 每5股享有一票表决权, 超过100股时, 每20股享有一票表决权。针对我国现状, 也应该加紧对大股东的表决权进行控制, 保证董事提名的合理性。

第三, 独立董事的聘用力求务实, 不应盲目追求名流。具有会计、法律和行业知识背景的独立董事能够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 为董事会决策通过专业意见, 所以一般上市公司都会分别聘请有这三种专业背景的独立董事。由于具有会计专业背景的独立董事具有在监督企业财务披露方面的优势, 所以各国一般都要求独立董事中至少要有1名会计专业人士, 但会计专业人士不一定就是大学会计学教授, 大学教授固然在专业知识方面具有优势, 但大部分的教授都缺乏具体实践经验, 而且时间有限, 往往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最合适的人选应该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注册会计师或是从业多年的、经验丰富的会计从业人员, 他们可以起到更有效的作用。同样, 对于法律专业背景, 上市公司也不一定要去找大学教授, 知名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 一个从业多年经验丰富的法律工作者就可以胜任。行业背景的独立董事, 可以选择一些从业经验丰富、企业管理经验丰富的成功企业家或是专业技术人员。我们完全可以不去聘用政府官员, 他们最有可能成为真正的“花瓶董事”但却不“懂事”。而且独立董事的聘用也要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 不应盲目追求。如对于高新技术企业, 则需要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来任独立董事, 从而更好地为董事会经营决策服务。

第四, 完善董事会次级委员会, 切实赋予其对应权利。董事会次级委员会的设立有助于董事会的合理分工和提高效率, 而且独立董事一般通过次级委员会发挥作用。一般有下列7个次级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战略决策委员会、执行委员会、薪酬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公共政策委员会和公司治理委员会。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比较常见的是审计委员会、战略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 但4个全部设立的不多, 设立比较多的是审计委员会。对很多公司来说设立不是问题, 关键是要赋予次级委员会相应的权利, 使得其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尤其是提名委员会, 应该全由外部董事组成, 确保董事名单不为控股股东和CEO控制。只有真正赋予次级委员会权利, 尊重其权威性, 才能真正发挥次级委员会的作用, 完善董事会治理。

第五, 制度化保证独立董事工作时间, 避免独立董事不“懂事”。在目前的形势下, 独立董事更多的是大学教授、政府官员、知名律师, 是一种兼职工作, 这些独立董事往往没有充分的时间去保证他们的工作质量, 他们了解公司经营状况的途径是每年参加几次例会, 有的连董事会也不参加 (请假或是委托) , 或是凭借公司提供的财务数据, 这明显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处在信息劣势的独立董事很难发挥实际的监督作用。

如果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聘用更加务实, 聘用一些时间充裕 (至少正常的工作时间能够得到保证) 、经验丰富的非名流化独立董事, 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而且上市公司应该对独立董事的工作时间制度化, 对独立董事的工作进行考核, 让独立董事实实在在地参与到公司经营决策中来, 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一旦有一天独立董事外部市场成熟起来, 我们也许将会见到“全职”独立董事,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独立董事“懂事”。

参考文献

[1]王跃堂, 朱林, 陈世敏.董事会独立性、股权制衡与财务信息质量[J].会计研究, 2008.1.

[2]Fama Eugene F, Agency Problems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0.

上一篇:青少年体育锻炼下一篇:大学体育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