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的独立星座(共7篇)
独立学院的独立星座 篇1
湖北省独立学院始于2000年在全国率先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的普通高校分校 (1) 。目前, 湖北省共有独立学院31所, 占全国独立学院总数的近10%, 其数量居全国之首。截止到2008年3月, 湖北省独立学院在校生达到23.5万人, 占全国独立学院在校生总数的12.6% (2) 。
在2008年1月17日召开的湖北省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上, 副省长郭生练表示, 湖北省将支持一批“五独立” (即独立法人资格、独立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独立财务核算、独立招生、独立颁发文凭) 的独立学院脱离母体高校, 成为真正独立的民办高校;而一些不符合条件的独立学院将被停办或被母校收回。目前, 中南民族大学已正式支持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转为民办高校。郭生练强调, 湖北省独立学院的命运今后3-5年就可见分晓, 各独立学院要及早准备转型, “早改早主动, 越到最后压力越大”[1]。2008年2月22日, 教育部发布了《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 。《办法》坚持了对独立学院“积极支持、规范管理、改革创新”的指导思想, 充分体现了“优”、“独”、“民”三大原则。《办法》的颁布, 为湖北省独立学院走向独立、转为民办高校提供了政策支持。但是独立学院走向独立却面临着重重困难, 需要引起湖北省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独立学院的重视。
一、思想认识不统一
1. 学生、家长不愿独立学院独立。
笔者走访部分湖北省的独立学院并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中有55%的学生“不支持学校转为民办高校”, 原因是学校转为民办高校将影响他们文凭的质量, 对以后找工作产生影响;有30%表示“支持”, 15%表示“无所谓”, 只要他们能正常地获得本部 (母体高校) 的学士学位就行, 转为民办高校可能有利于学校的发展。许多家长都普遍表示, 选择让孩子上独立学院, 是因为看中了独立学院颁发本部的学士学位, 他们不会选择让孩子去上一个民办高校。
2. 独立学院不愿独立。
一方面, 湖北省独立学院在师资及教学资源上对母体高校依赖性严重, 而且目前各独立学院尚无学士学位授予权, “老生”的学位授予权仍在母体高校。一些尚无独立校园的独立学院更是不愿提及独立, 因为, 独立则意味着停办。另一方面, 部分独立学院则认为自己的办学品牌尚未形成, 现在不是独立的最佳时机。
3. 母体高校不愿独立学院独立。
按照湖北省的有关规定, 各独立学院每年须以实际学费收入的20%-30%向母体高校交纳管理费。母体高校当初举办独立学院, 不可否认地具有逐利性, 正是因为这一点, 母体高校一直在想方设法加强对独立学院的控制, 拉近和强化与独立学院的“母子关系”。随着转制为民办高校, 独立学院将不再向母体高校交纳管理费, 必将有损母体高校的利益。目前, 湖北省只有中南民族大学这一所母体高校支持其独立学院转为民办。
4. 合作方不愿独立学院独立。
一方面, 湖北省部分独立学院投资办学的合作方考虑到一旦转为民办高校, 投资的回报值在短期内会降低;另一方面, 因公立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和无形资产会给投资方安全感, 有的独立学院投资方之间的意见不一致, 矛盾则更难协调。
二、“母子”关系未理顺
1. 干部人事不独立。
湖北省的部分独立学院名义上是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但实际上很多是由母体高校校委会代行董事会职能。对于院长的任命, 有的是由独立学院党委直接任命, 有的则是由母体高校党委提名, 再由董事会讨论决定任命。同时, 独立学院的党组织关系隶属于母体高校党委, 各独立学院党委书记更是由母体高校直接委派。这就是说, 母体高校控制了独立学院的干部任免权。
2. 财务不独立。
财务是母体高校对独立学院实施控制的关键。湖北省的部分独立学院的财务收入和支出甚至还统一在母体高校财务管理之中, 根本没有实现“一级核算、一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部分独立学院的财务负责人也是直接由母体高校任命, 人事、工资关系仍在母体高校。而且, 湖北省各独立学院每年须以实际学费收入的20%-30%向母体高校交纳管理费, 导致原本应用于独立学院后续发展资金的办学结余资本很大一部分用于补贴母体高校办学经费的不足。
3. 师资不独立、教学管理不独立。
湖北省各独立学院专任教师严重不足, 聘用了较多的母体高校的教师作为兼职教师, 对母体高校的师资依赖性严重。而且各独立学院是在母体高校的帮助下进行专业和课程设置、制订教学计划, 有的独立学院甚至连课表和考试等都是由母体高校统一安排。因此, 独立学院一旦脱离母体高校的帮助将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4. 校园不独立。
目前, 湖北省少数独立学院尚无独立校园, 有的独立学院只是从母体高校中划出一块地作为办学校园。笔者认为, 如果母体高校能与独立学院共享校园和硬件设施, 则说明母体高校尚还有潜力进行扩招, 那么就不应该以“民办”之名办学, 进行高收费。对于连独立校园都不具备的独立学院, 唯一的结局是回归母体高校[2]。
5. 学位授予不独立。
虽然按照《办法》规定, 2008年招收的新生符合条件者将由独立学院授予学位, 但目前各独立学院尚无学士学位授予权, 2008年以前招收的学生仍由母体高校授予学位。而由于与母体高校关系未协调好等原因, 湖北省独立学院的学士学位授予率在全国处于最低, 只有63.71%[3]。因此, 这必然加重独立学院对母体高校的依赖程度。
三、触规《办法》难独立
1. 举办2所独立学院。
《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符合条件的普通高等学校一般只可以参与举办1所独立学院。”按照此规定, 湖北省有6所普通高校违规, 加上武汉理工大学于2006年在厦门举办的目前正在筹建中的武汉理工大学厦门学院, 共有7所普通高校违规。而且, 武汉理工大学厦门学院 (筹) 是在异地办学, 也不符合教育部的相关要求。
2. 不具有博士点。
《办法》第七条规定:“参与举办独立学院的普通高等学校须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 较好的办学条件, 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湖北省的31所独立学院由25所普通高校举办, 在这25所普通高校中, 7所高校为“211工程”高校, 占28%, 具有博士点 (含在建) 的高校有16所, 占64%, 仍有9所高校没有博士点。
3. 资产未过户。
《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独立学院举办者的出资须经依法验资, 于筹设期内过户到独立学院名下。本办法施行前未过户到独立学院名下的, 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1年内完成过户工作。”但是, 湖北省大多数独立学院并未建立起独立法人财产制度, 用于独立学院办学的土地、房屋资产并未过户到独立学院名下, 而是仍然掌控在投资方手中。投资方以这些资产作抵押向银行贷款, 成为独立学院融资的主要方式[4]。因此, 部分独立学院在2009年4月1日前完成过户工作较为困难, 这给其规范办学、安全运行、健康发展带来隐患。
四、相关政策欠完善
1. 湖北省政府相关政策欠完善。
目前, 只有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已申请转为民办高校, 其他独立学院都在静观其变, 不敢轻举妄动。也有独立学院领导表示, 独立学院转为民办高校是迟早的事, 但目前政策并不明朗, 走向独立要慢慢来, 目前学校的工作重点是学位授权申请和学院评估。其实, 近几年, 湖北省就有独立学院提出过“独立”申请, 但都不了了之。这说明, 近年来湖北省政府尚未做好将独立学院转为民办高校的充分准备, 只是现在有了初步的政策意向。因此, 各独立学院在独立问题上都非常谨慎。
2.《办法》相关规定欠完善。
首先, 《办法》对母体高校无形资产如何作价、如何计算其在总资产中的比例等方面的规定不够完善。《办法》第十三条规定:“普通高等学校投入办学的无形资产, 应当依法作价。无形资产的作价, 应当委托具有资产评估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无形资产占办学总投入的比例, 由合作办学双方按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予以约定, 并依法办理有关手续。”因此, 湖北省各独立学院的合作方与母体高校必须就无形资产的作价进行谈判, 但现实中, 对母体高校的无形资产 (品牌、声誉、文化等) 价值的衡量比较困难, 而且在办学初期双方并没有约定。另一方面, 合作方的初始投入并不明确, 没有依法进行验资, 这也使双方的谈判难度增大。其次, 有关合格验收和学位授予权的相关规定《办法》尚不够完善。《办法》第五十八条规定:“本办法施行前设立的独立学院, 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进行调整, 充实办学条件, 完成有关工作。本办法施行之日起5年内, 基本符合本办法要求的, 由独立学院提出考察验收申请, 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考察验收, 考察验收合格的, 核发办学许可证。”但是, 如果在5年后, 独立学院没有通过验收就意味着要停办, 独立学院也将无法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因为不能保证湖北省独立学院都能在2012年以前通过验收, 那些届时还不具有颁发学士学位资格的独立学院, 其学生的学位授予将是一个问题[5]。
3. 民办教育相关法律欠完善。
目前, 我国有关民办高等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工作滞后, 许多关系到民办高校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尚无定论。例如, 能否制定鼓励企业和个人对民办高校捐赠的减免税政策、是否允许民办高校以自己的法人财产抵押申请贷款、对民办高校在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上可否实行“申报审核制”等, 这些对民办高校扶植、资助的举措, 需要从法律法规上提供制度性保障。否则,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还将处于徘徊之中[6]。
总之, 目前湖北省独立学院走向独立面临着重重困境。要破解当前的“独立”困境, 湖北省政府要积极制定相关政策, 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协调, 各独立学院要加强建设, 努力达到“五独立”的要求, 并逐步理顺与母体高校的关系。只有这样, 才能使更多独立学院走向独立, 向成为一流的民办高校迈进。
(李赐平,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 四川南充637002;李邦铭,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四川南充637002)
参考文献
[1]刘莉, 梁炜.副省长郭生练:独立学院要真正独立[N].长江日报, 2008-01-18.
[2]费坚.当前我国独立学院“独立”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2006.
[3]陆根书, 等.强化独立学院学位管理提高学士学位授予质量[J].复旦教育论坛, 2008 (04) .
[4]甘丽华.湖北政协委员呼吁独立学院真正独立[N].中国青年报, 2007-02-08.
[5]阙海宝, 罗昆.指明发展方向完善制度设计——《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的政策解读[J].教育发展研究, 2008 (12) .
[6]冯向东.独立学院“独立”之辩[J].复旦教育论坛, 2006 (01) .
独立学院的独立星座 篇2
一、独立学院发展定位
1、政策使然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2014年2月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指出创新职业教育模式, 引导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同年5月, 国发 [2014] 19号《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 “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 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建立高等学校分类体系, 实行分类管理, 加快建立分类设置、评价、指导、拨款制度。招生、投入等政策措施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倾斜。”2教育部发展规划司2015年工作要点中也指出:“按照“试点推动, 示范引领, 产教融合, 制度创新”的工作思路, 推动一批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322个省份已启动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改革工作, 多省份出台政策措施积极推动高校转型改革。
2、独立学院生源特点
依据招生政策, 独立学院的录取分数线是独立划出的, 针对入学成绩较低的学生。但独立学院的学生除了具有和一本、二本生共同的特点外, 还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家庭条件优越; 独生子女居多; 城镇户口居多; 动手能力较强等。独立学院的学生是整个大学生群体当中具有鲜明特点的一个群体, 综合上述特点独立学院应定位为应用技术型大学。
3、独立学院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特点
同普通大学相比, 独立学院在应试教育方面并没显著优势, 但在实用教育方面可以发挥一定优势, 这就要求独立学院首先要有长远规划, 对当地经济运作模式, 发展优势, 支柱产业等有一定的深入研究, 结合本校办学特点, 设置相关专业和学科, 确保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占领一席之地。
据此, 独立学院发展定位为应用技术型是符合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总体要求的, 应用技术型定位也是独立学院发展的理性选择。
二、独立学院发展规划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2010 - 2020年) 》中指出: “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 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 引导高校合理定位, 克服同质化倾向, 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 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 争创一流。”4独立学院要实现转型发展, 一定要明确办学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一是要深入校地合作, 服务地方发展; 深化校企合作, 实现互利共赢。二是加快产教融合, 支持行业、企业参与学校管理、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兼职教师聘用、经费管理等。三是改变传统专业设置追求数量的倾向, 逐步提高特色优势专业集中度, 提高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比重。四是加强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引进企业科研、生产基地, 建立校企一体, 产学研一体的大型实验实训中心。五是制定符合应用技术人才成长特点的培养方案, 创新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六是改革教师聘任制度与评价办法, 绩效考核、职务 ( 职称) 评聘向“双师型”教师倾斜。
三、独立学院发展出路
2008年4月, 教育部施行26号令《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 ( 以下简称《办法》) , 要求在《办法》施行前设立的独立学院, 自办法施行之日起的5年内, 按照《办法》调整充实办学条件。《办法》的实施为推进现有独立学院规范发展指出合理的路径, 促进独立学院规范办学体制, 指导现有独立学院向高水平独立学院发展。据此, 《办法》是肯定独立学院这种办学模式存在的, 且自《办法》实施以来, 多数学校仍继续举办独立学院。但同时, 自2008年《办法》施行以来, 教育部网站公示显示, 每年都有部分学校本着双方自愿的原则, 选择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2011年转设12所, 2012年转设6所, 2013年转设10所, 2014年转设8所, 今年转设8所, 截至目前数据来看, 已有44所独立学院完成转设。
据近几年数据来看, 越来越多的独立学院选择了转设, 但并不意味着独立学院只有转设这一条路径可走。根据《办法》,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民办教育处领导在全国独立学院第九次峰会上指出, 独立学院还可以选择回归、转公、联合、调整之路。这里所说的回归是指独立学院可以选择回归母体, 并入母体公办学校; 转公是指独立学院可以与政府合作转为公办学校; 联合即是指与一些其它的民办、公办的高校合并发展壮大; 也可调整成为其它层次的学校。独立学院在规划发展上是可以走科学的, 多元化的发展路径的。
但无论如何, 独立学院只能在《办法》的指导下规范办学, 也只有这样才能切实维护和保障学校举办者和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独立学院发展应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 融入国家新战略, 以“明定位, 强内涵, 求发展, 重实践, 提质量, 创特色”为新形势下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陈静, 张敏.处于专设与转型中的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 18 (8)
独立学院的独立星座 篇3
一、A学院师资队伍现状
截止2012年12月31日,A学院共有专任教师388名,其中正高级26人,占6.7%;副高级99人,占25.5%;中级176人,占45.4%;初级44人。就年龄结构分布而言,30岁以下教师共119人,占总人数的31%;31岁至35岁共82人,占总人数的21%;青年教师占总人数的51.8%。36岁至65岁共180人,占总人数的46.4%;66岁以上7人,占总人数1.8%。全院师资中获得博士学位9人,占2.3%;硕士学位197人,占总人数的50.8%,其中文学166人,管理学105人,经济学28人,工学28人,法学21人,理学18人,教育学12人,其他学科10人。
二、A学院师资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根据A学院发展规划,该学院将在2015年发展成一所规模适度、结构合理、质量优良且有鲜明办学特色的普通本科层次独立学院,到2020年学院将成为有较大国际影响的、国内知名的服务业管理品牌学院。师资是支撑独立学院发展目标的内在保障,但A学院现有师资队伍质量与数量一定程度滞后于学院特色发展要求,具体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有专任教师数量相对较少,对母体学校师资力量的依赖成为制约A学院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该学院专任教师中有部分来源于母体学校的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他们对A学院教学质量的提升功不可没,但学院的发展变化,也在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监管上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首先,来自母体学校的教师由于身兼两个学校的工作,时间有限,无法满足A学院部分教学安排,故难免出现较高频率的调停课的现象。其次,A学院服务行业背景特色与母体学校理工科为主的学科特色差别较大,故很多从母体学校引进的教师在行业经验上缺失,导致无法根据A学院特色要求完成一些特定教学任务,这就给教学质量提高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其次,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独立学院“以特色求发展”的核心内涵之一。A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特色之一是“国际视野与服务行业”,要实现这样的人才培养特色,就需要大量的具有国际视野和行业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但是目前A学院的双师型教师数量有限,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才培养模式特色的实施。第二,教师结构有待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年轻教师占教师的多数,这种年龄结构为教师梯队建设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年轻教师的优势在于学习速度快、能力强,但是他们共同的劣势是教学经验有限,而较少数量的老教师又无法满足大量年轻老师的“传、帮、带”培训工作。其次,学历结构方面,A学院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数量占多数,但具备博士等高学历的教师人数偏少。最后,在学科结构上,A学院是具有明显管理学科特色的学院,因此在师资引进上一直较为注重对管理类师资的引进,但是随着学院各种专业的发展,这种单一的教师学科结构很可能成为制约A学院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三,相对于公立学校来说,教师队伍流动性比例偏高。A学院人才聘用引进了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对教师实行择优录用的聘任制度。对教学效果显著、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在聘任期满后将续聘,反之,则学院对其解聘或者不续聘。同时由于教师自身原因也会引起教师的流动。合理的流动是必然现象,但教师队伍的流动对教学连续性、一致性以及学生的成长也会造成一定影响。尤其是独立学院教师在职称评定方面与公办高校有很大差异,致使一部分优秀教师流失,也阻碍了优秀高学历毕业生来校任教。
三、基于特色发展的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对策建议
为实现学院的稳定发展,师资队伍建设以“调控数量,提升质量,优化结构,培育名师,稳定骨干”为宗旨,以促进学院办学特色为目标,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能适应学院长远发展的稳定的师资队伍。第一,根据学院特色发展要求,大力培养自有师资队伍。随着A学院的发展,依靠母体学校师资与A学院特色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故笔者认为当下需要调整原来单纯依靠母体学校师资力量的思路,着手自有教师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符合学院特色发展需求的师资队伍是A学院持续发展的根本支撑。
首先,实施“未来教师计划”,加大自有教师引进力度,从数量上保证学院发展的师资要求。“未来教师计划”包括转岗培养计划和硕博计划。转岗计划指对学院内部具有教师潜质且愿意转入教学岗位的行政、辅导员提供平台,实施“转岗培养计划”,明确学位提升要求,形成有序的转岗流程;硕博培养计划指深入与相关院校的合作,建立“硕博教学实习基地”,吸收硕、博二年级以上具有教师潜质的学生以奖学金等适当形式予以资助,并提供到学院参加教学实践、课题研究机会,吸引其毕业后到学院任教,为教师储备抢占人才先机。其次,明确A学院师资定位,优化教师选聘标准,从质量上保证学院发展中的师资要求。学院在教师选聘标准上应该抛弃传统的以资历、学历为硬指标的选聘标准,而建立“是否具有可塑性和培养潜质”的选聘标准体系,在现有自有师资中招聘青年教师作为“教学型”梯队,引进重点应是本专业业务骨干,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和三年以上相关专业实践经验,同时具备教育、教学管理基本能力,能胜任本专业两门以上课程教学,担任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等的组织与指导;引进老教师应以“专家型”退休教师选聘对象,以能否成为学院重点学科、特色专业的领军人物,指导中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为依据。最后,打造校企合作师资平台,培养自有双师型教师队伍。在教师招聘环节,要有意识地根据学院发展要求引入双师型教师。要充分发挥学院“服务业人才基地”及其他专业实习基地的作用,引入特色专业行业师资;建立“双师型教师交流中心”,培养自有双师型教师。第二,做好师资培训,着力调整师资结构。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年轻教师占多数的师资结构将是A学院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要面临的现实,因此必须在此现实基础上通过师资培训的种种措施来优化现有师资的学历、学科、职称等结构。首先,实施“学位提升计划”,优化学历结构。与具有硕博学位授予点的高校合作,为学院教师学位提升提供平台。鼓励教师提升学历层次。减少进修教师工作量,从时间上给予充分保障。其次,利用A学院国内外合作学院资源,开展师资访学计划,与国内外名校合作,选派优秀教师进行访学或特色专业进修,拓宽年轻教师多学科知识,从而改善校、院、系教师队伍的学缘结构,促进年轻教师的业务水平的提高。最后,建立教师校内培训体系。根据学院发展需求和教师特点建立新进教师培训和在职教师培训相结合、不同培训内容及培训方式相结合的培训体系。同时要对传统的“老带新”师资培养进行管理规范,并通过完善的培训考核制度保证教师培训的质量。第三,进一步推行目标管理考核制度,用分类目标考核促师资合理流动。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在教师考核中实施目标管理,以学院发展为核心,以岗位目标责任为内容,以业绩和职业发展为导向制定教师考核目标体系,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发展需要,选择年终考核目标。这样一来,教师通过指标体系明确了学院发展目标的具体要求,同时也促进了教师合理的内、外部流动。就内部流动而言,目标考核可以帮助不同特长的教师在工作侧重点上实现合理分配,优势发展。就外部流动而言,目标考核让与学院发展要求一致的教师获得了较高的考核奖金,从而稳定优质教师资源,反之,则通过目标考核流动出学院,从而实现稳定的教师队伍与合理的流动率之间的平衡。
由于其师资队伍构成的特殊性,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成为制约独立学院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就A学院而言,师资建设中还存在过度依赖母体教师资源、自有师资结构不合理、师资队伍不稳定等问题。故笔者认为,在今后的师资队伍建设中应该加大自有师资的建设力度,尤其是通过自有师资培训,改善现有不合理的师资结构,通过目标管理引导教师的合理流动,这是当下学院特色发展的对师资建设提出必然要求,也是保障A学院稳定、持续、有效的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武新玲.中国基于特色专业发展的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11,(16):3-4.
[2]陈躬林.自有教师队伍的建设是独立学院发展的根本[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6,(09):22-25.
独立学院的独立星座 篇4
一、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
人的理想, 体现了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信念是人的毅力, 人通过信念完成某项工作。 理想既立足于现实, 又超越现实。 人一旦失去理想, 生活便变得渺茫。 尼采曾说过, 人唯有找到生存的理由, 才能承受任何境遇。
在独立学院学习的学生, 普遍存在学习自觉性不高, 理想信念淡薄, 随着时间推移, 很容易淡忘自己最初的目标与理想。 从大学生进入独立学院学习的第一天起, 辅导员有义务将专业学习、专业背景与发展、就业前景介绍给学生, 让他们对自己的专业有所了解, 规划好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大学生活。 这是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堂课。 从宏观方面讲, 大学生需要把远大理想与祖国命运结合起来, 为共同实现中国梦而努力;从微观方面讲, 大学生凭借自己的理想, 靠着自己的信念, 努力拼搏, 实现自己的理想。 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学生的三观正确培养, 有利于提高辨别和判断是非的能力, 有利于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与发展。
二、注重加强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的养成, 毕业后有益于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作贡献。 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侧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 根据市场需求, 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实践应用能力强、适应力强, 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但由于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自控力差, 因此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尤为重要。
首先, 从最基本的校纪校规看, 尽管对大部分学生而言, 遵守校纪校规在思想潜意识里, 是能够遵守的。 事实上, 独立学院的学生由于懒散的习惯、学习动力不足, 自我控制能力弱, 因此也就在无形中违反了校纪校规。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堂课, 除了要给他们介绍专业学习、背景与发展及就业前景, 还要强调校纪校规的重要性。在后来的工作中, 要使学生意识到违反校纪校规的严重性。笔者所带年级是大三、大四学生。 十月中下旬, 大四学生准备考研, 安心复习考试, 准备工作, 已经到了见习岗位。 最主要费心的工作便是大三学生。 大三这一阶段, 由于学生对学校环境熟悉, 对学校管理模式熟悉, 因此有时候喜欢钻空子。 记得刚工作那会, 班里有个男生参与群体斗殴事件, 这是严重违反校纪校规的。 尽管学生一再解释是帮忙劝架, 常识里没有越劝越严重的架。 在对该名同学进行教育之后, 让他自主意识到自己的确违反了学校的校纪校规。 之后, 按照学院的学生手册, 给学生相应处分。 这也使其他学生意识到一旦违反校纪校规, 违反最基本的底线, 就要受到相应处罚。 最后根据专业、班级学生特点, 实施奖惩分明制度。
其次, 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养成有助于学生的自身发展。 在学习上, 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养成, 学生有意识自主学习, 有意识控制好自己在学习上的注意力, 这也是独立学院学生的弱点之一。 在生活上, 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养成, 有助于学生之间和睦相处。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 以自我为中心, 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 在平时工作中, 无形中让他们意识到, 一个专业就是一个集体, 不分彼此, 为了共同目标, 共同努力。
三、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意识
当代社会人责任心意识淡薄, 更多时候是以看客身份对待周边事物。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多元化日益严重, 淡化责任感。 在教育上, 大学生人生价值倾向于过分强调自我。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 民族之希望。 作为辅导员, 我们应当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责任感。 宏观的责任是建设民主、富强、和谐的现代化国家。 微观的责任是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他们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大学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 实现中国梦的文化中, 大学生起着引领和整合作用。 大学生的文化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不断给大学生提供精神食粮,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 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使他们有担当。 国家的繁荣富强需要大学生付出艰辛努力。 培养大学生有责任意识, 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奋发前进, 为理想而努力奋斗。
四、加强独立学院大学生良好品德培养的对策
针对以上情况, 加强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独立学院中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学习, 健康成长成才, 可以从理想信念、思想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责任感意识、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这几个方面提高和改善独立学院大学生良好品德培养的教育工作。
(一) 学院重视学生的良好品德养成教育。
随着独立学院发展的日渐成熟, 大学生所暴露出越来越多的行为失范及心理健康等问题, 越发突出良好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因此, 独立学院不能按照母体院校培养方式培养独立学院的学生, 要根据学生特点建立适合学院学生发展的制度。
(二) 组织开设理想信念教育课堂, 加强对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培育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坚定意志。 积极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远大理想, 确立人生目标。 学院组织开展一系列理想信念教育的讲座, 并开展有关理想信念的活动, 让学生从参与者变成组织者, 将课堂与实践相结合,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 从而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三)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发挥校园文化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引导作用。
校园文化是在特定的学院环境中创造形成的人文环境、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提高和改善良好品德、 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独立学院学生兴趣广泛, 思维活跃, 能力强, 相比较传统的管理模式, 他们更倾向于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笔者曾经在学生工作中, 开展“图书馆志愿者、校园志愿者、化装舞会”等活动, 活动的准备与开展井然有序, 使学生不仅对外提高了与社会合作的能力, 而且对内增强了专业的凝聚力, 学生之间多了一次互相交流的机会, 增进彼此间的友谊。 因此, 独立学院应根据学生特点, 开展积极向上、 健康文明的活动,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四) 加强辅导员、教师队伍建设。
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在大学生良好品德行为养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古人云:“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 ”孔子有至理名言:“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可见,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力量和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至关重要。 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机制完善, 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独立学院的深入发展, 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独立学院加大投入辅导员、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 巩固其发展地位。 在工作中不断探索与创新, 共同努力、探索适合本学院发展规律的模式, 从而推动高等教育发展。
摘要:独立学院是高考失利学生的理想选择, 应注重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文章提出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 注重加强思想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培养学生的责任与意识, 具体阐述加强独立学院大学生良好品德培养的对策。
独立学院的独立星座 篇5
1 独立学院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关注的“两个队伍”的建设问题
1.1 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1.1.1 教师结构分析
目前, 独立学院的教师是由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 兼职教师数量占主要部分。兼职教师 (特别是高职称教师) 主要来源于母体学院, 构成了独立学院兼职教师的主要力量, 而这部分人又分为2部分:一部分有余力的中青年教师, 一部分是离退休教师。兼职教师有其优势, 比如教学经验丰富、技术职称较高、人力资本使用成本较低等, 但兼职教师因非本职工作, 不易管理, 对于学校的发展具有不利之处。专职教师主要是由刚毕业的研究生构成, 因此专职教师队伍年轻化、教学经验不足、职称比例较低、年龄结构不合理、科研能力较弱等问题十分突出, 是制约独立学院发展的瓶颈之一。但这支队伍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 比如学习能力强、基本理论扎实、工作干劲足、富有朝气等。
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的这一问题不同于公办院校、民办和高职院校等, 因此, 如何有效管理兼职教师队伍, 充分利用母体学院教学资源, 稳步提高专职教师队伍的水平和质量, 同时将兼职教师这一教学资源与校内资源进行有效结合, 形成良性发展的教学团队, 做到优势互补, 是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之一。
1.1.2 教师队伍稳定性分析
兼职教师因非本职工作, 所以不稳定具有客观性。对于专职教师来说, 目前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究其原因主要有3方面因素: (1) 独立学院本身的体制不明晰。独立学院是新生事物, 从宏观层面, 国家对独立学院的法律法规、体制、产权以及政府监管等都处在摸索完善阶段, 因此不完善是客观存在的; (2) 对年轻教师的培训机制不健全, 包括职业发展规划、职业道德教育、业务技能培训、科研能力培养等, 再加上缺失“传帮带”的教师梯队, 容易造成年轻教师对职业前景不明朗, 产生悲观情绪; (3) 校内制度不健全, 包括合同制合作关系本身具有的不确定性、人事管理制度的不规范或不完善、人文关怀管理的缺失以及教师职业发展平台的模糊性等。基于这几方面的原因, 致使年轻教师无法“安身立命”于独立学院。
1.2 教学管理团队受传统理念束缚而缺乏活力, 制约独立学院快速发展
1.2.1 结构分析
目前, 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或多或少还是依赖于母体学院, 表现在其教学管理队伍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多来自于母体学院, 这部分管理人员平均年龄在55岁左右, 具有高级技术职称, 并且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管理能力, 是独立学院近些年发展的“掌舵手”。而担负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基层工作人员基本上是招聘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或硕士研究生, 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 职称较低, 这部分管理者普遍缺乏教学管理经验, 且在短时间内无法提高。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队伍这种组成致使其在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上呈现出“两头大, 中间小”的不合理结构, 管理团队有断层。另外, 女性教学管理者的数量远大于男性人数, 性别结构也不尽合理。
1.2.2 稳定性分析
独立学院教学管理队伍与师资队伍建设有着同样问题, 队伍流动性大。造成教学管理队伍不稳定的因素主要有3方面: (1) 激励制度不完善。教学管理工作冗繁、辛苦, 付出同样的时间与教师相比, 其收入与付出反差较大, 易产生强烈的不公平感和挫败感, 影响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 欠缺科学系统的培训平台。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包括岗前培训、定期业务学习、办公软件培训、在职进修、调查研究及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由于独立学院处在发展初期, 比较重视校园建设和各类相关硬件设施的建设, 在制度建设等方面还不够完善, 对于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也就相应地受限。
2 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2.1 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保证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2.1.1 完善制度, 加强管理, 稳定专职教师队伍
尽快搭建青年教师的培训教育平台, 从师德、教学、科研、实践教学等多方面着手, 建立科学、有效、系统的培训机制。同时鼓励教师进一步提高自身学历、参加与专业相关的行业资格认证、参加各类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培训和交流会, 通过多渠道、多方式拓展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 建立青年教师对自己职业的自信和规划意识。
2.1.2 重视兼职教师队伍的管理, 特别是人文关怀
兼职教师在任课过程中, 依然肩负“三尺讲台, 责任千斤”的使命。正如心理学家马斯洛 (A﹒Maslow) 提出的“自我实现”人假设, 他认为金钱、名誉和社会地位都不是人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人的最终目标是追求人的自身价值的体现。因此, 教师“自我实现”的需求不仅要求获得应得的报酬, 还应获得尊重与理解。学校不能把兼职教师视为“临时工”, 应将其列入学校长远发展规划中, 挖掘发挥其潜在价值。学校在支付报酬之外, 应加强与兼职教师沟通, 取得理解, 使得在管理兼职教师过程中感受“以人为本”的理念, 调动兼职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1.3 丰富教师队伍结构,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实现“校企结合”
逐步吸引一些知名的专家、学者、企业家、高级工程师和社会知名人士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 一方面, 可拓展学生及年轻教师的知识面,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扩大学生的实习、就业渠道;另一方面, 可通过其社会声誉, 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办学信誉度。
2.2 加快创新型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推动独立学院在创新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2.2.1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服务意识
传统的管理理念是“以事为中心”, 而现在需要逐步转变为“以人为本”的先进管理理念, 从尊重管理者、理解管理者和关怀管理者的角度, 充分与管理者沟通, 发挥其个性, 激发其工作热情, 使其工作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2.2.2 优化环境
年轻人是最具有创造力和较大发展空间的群体, 也是独立学院推动教学管理制度不断创新的中坚力量。稳定教学管理队伍, 首先要健全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 在其工资待遇、福利保障等方面提供可靠的保证, 解除其生活的后顾之忧, 使其安心工作。其次, 建立对创新型教学管理团队培养的长效机制, 不断提高其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通过培养, 可缩短其教学管理适应期, 加快制度创新, 推动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最后, 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考核机制。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带来的是教学管理内容的拓展和延伸, 在具体工作中表现为难度增加、管理头绪更为复杂, 要建立与之对应的考核机制, 难度也就相应提高。对其业绩的考核包括政治素养、品德、工作能力、积极性、创造性等方面, 在考核过程中, 应坚持公平、公正、合理、科学的原则进行综合考核。
2.2.3 注重人才引进, 优化结构
优化结构包括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等。优化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主要通过制度, 鼓励青年教师在职进修, 获得更高的学位, 或通过多元化的聘任制度和开放型的公开招聘方式, 吸引人才, 优化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队伍结构。
另外, 无论专职教师还是教学管理退伍, 职称结构是否合理, 直接反映一个学校教学管理的总体能力。职称结构的调整非一日之功可取, 需根据本校实际情况, 通过建立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有效的人才激励措施、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合理的职位晋升机制等来支撑, 通过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 不断优化其内部结构。
摘要:独立学院经过10多年的发展, 现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 独立学院作为现代教育模式创新发展的成果, 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 仍面临诸多困境, 包括独立学院自身的内部问题和宏观制度、政策方面的外部问题。无论是内因还是外因, 都关系到独立学院进一步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主要从制约独立学院发展的内部因素——“两个队伍建设”问题, 即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两方面探析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问题。
关键词: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师资队伍,教学管理,建设
参考文献
[1]张若为, 石茂.独立学院建设创新型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商界:上半月, 2010 (8) .
[2]教育研究编辑部.精英高等教育与大众高等教育应统筹、协调发展——访潘懋元教授[J].教育研究, 2004 (4) .
[3]李巧针.三年来独立学院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7 (10) .
独立学院的独立星座 篇6
一、正确地认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后并没有立刻引起教育界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在学校教育领域尚是一项全新的工程, 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都处于探索阶段。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才逐渐得到高校的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体通过对自我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探索来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 并对职业发展目标的实现作出合理的安排。对大学生而言, 合理有效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 改变就业观念,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随着社会的发展, 大学生就业体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双向选择”成了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模式。由于受传统择业观的影响, 大部分学生就业观念滞后, 不能从实际出发, 对于职业的选择失之于简单或片面, 过度强调自身价值的追求而忽视社会需要, 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着脱节的现象。如果就业观念不转变,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很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此, 我认为从思想认识上解决大学生的就业观问题是关键, 学生应通过正确认识自我和分析就业形势, 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并清晰定位, 把市场需求和自己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从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二) 充分认识自我, 做到“人职匹配”。
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就是个体的自我探索, 做好自我探索的关键环节是运用科学的测评手段来了解个体的个性特征、气质、兴趣、价值观、能力等, 在此基础上对学生适宜发展的方向和职业选择作出指导。同时, 任何一种职业对从业者都有严格的要求, 因此, 学生要根据自身的情况结合职业的基本要求努力寻求适合自己的职业, 尽可能做到“人职匹配”。
(三) 挖掘自身潜能, 提高核心竞争力。
大学生能否在将来的竞争过程中脱颖而出, 关键在于能否准确客观地识别, 并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才干和优势, 把自己内在潜能挖掘出来, 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实践经验、人脉关系、能力水平等综合素质凝聚成核心竞争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要让每个大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潜能, 并去发掘它、培养它, 把它塑造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四)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明确大学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同时, 可以发掘个人潜能, 使其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全面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和现实环境评估, 运用科学的方法, 采取切实可行的步骤和措施, 有针对性地学习和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和社会实践, 提高综合素质, 提升核心竞争力, 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二、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独立学院是新形势下的一种高等教育办学模式, 办学的特殊性和自身的局限性决定了独立学院学生既有一般大学生的共性, 又有自身独特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综合素质较高;学生自我管理意识较差, 缺乏自我约束;个性张扬, 自信心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 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感, 就业期望值高, 等等。以上这些特点虽不是影响职业规划的主导因素, 但仍会对独立学院学生有效地开展职业规划产生一定程度的制约。
(一) 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1. 重视程度不够, 规划意识较差。
职业规划在中国起步较晚, 加之现有的教育体制使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很难接受到职业规划教育, 因此, 学生对职业规划教育认识程度不够, 没有职业规划的意识, 即使在高校接受了系统的职业规划教育, 学生也只是满足于成绩的获取, 并没有从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起来, 更不用说落实于行动。
2. 理论与实践脱节。
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的特殊性决定了该课程是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学科, 独立学院学生职业规划课开设的时间相对较晚, 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模式, 借鉴其他学校模式的较多, 校本研究开发得较少, 没有形成具有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而且在教学时数的分配上不能满足该课程的要求, 教学大纲的要求理论学习多, 实践应用少;在授课的过程中侧重于理论的讲授, 实践指导少;从整个教学效果上分析, 学生理论掌握得较多, 实际动手能力相对较弱, 学生很少进行社会实践和市场调研, 缺乏对社会和职业素质要求的认识和了解。
3. 职业规划教育体系不健全。
目前, 独立学院还没有设立专门的职业规划教学单位, 简单地挂靠于就业指导部分或者其它部门, 并没有设立类似于职业规划指导中心这样的专门机构来研究大学生职业规划这一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对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的开设情况很少进行督查, 更谈不上针对不同的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而且, 学校对大学生职业规划投入有限, 没有引进先进的职业测评软件或者学生自我探索的科学平台, 仅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 这种比较落后和传统的方式严重地影响到职业规划教育的效果, 制约着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发展。
4. 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系统的教育工程, 对从事职业规划教育方面的教师要求很高, 到目前为至, 独立学院具有职业规划师资格的人员很少, 从事这一学科教学的人员大多是半路出家, 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的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学校也对这部分人的培训也不是十分的重视, 加之这些人平时也要承担相应的管理工作, 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这方面的学习和研究。这种专业人才的匮乏使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 影响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因。
1. 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
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学生就业模式主要以政府为主导, 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转变为以市场为主导, 这种变化没有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 加之, 学生在大学之前并没有接受这种观念更新, 对职业的选择和定位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大学生就业分配制, 追求职业的稳定、高薪、舒适、留在大城市是很多学生就业的首选, 其实在西部和基层都需要大学生, 但很多大学生宁可选择暂时性不就业也不选择西部和基层。在这种就业观念的影响下, 学生进行职业定位时要求都比较高, 不能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 或者进行了职业规划但没有落实, 从而影响到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效果。
2. 就业形势认识不清。
高校招生数量的逐年扩大, 使毕业生人数猛增, 经济增长带来的岗位需求和毕业生人数之间的比例失调。同时, 金融危机给我国的经济和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使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学校虽然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进行引导, 但理论上的讲述并不能让学生感受到就业压力的冲击, 低年级的学生认为就业与自己的距离尚远, 不屑于重视, 毕业虽然认识到就业的严峻性, 但为时以晚, 无从着手。还有, 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对社会和职业环境的了解也是造成对就业形势盲目乐观的重要因素。当然, 学校的课程设置、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结合、课堂教学和实践实训教学也是教育者需要去思考的问题。主观因素的存在都会影响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认识, 从而在职业规划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不能高度地重视并且积极地行动起来。
3. 职业规划的意识不强。
现有的教育体制对学生职业意识、职业规划教育等方面引导较少, 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主要以升学为主, 这种目标导向决定了学生还是以“高考”为主线而忽略了自我的探索, 甚至于在进行高考志愿填报时没有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等方面作出选择, 进入大学后虽然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 但没有系统性、全方位地进行职业规划教育, 学生重视程度也不够, 最终使学生并没有真正地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精髓, 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 不能深入地自己探索和剖析, 在最后就业过程中不能正确地分析自我, 对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劣势和不足认识不清, 表现出极大的盲目性。
4. 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学校也深知大学生就业困难, 开设职业生涯课有助于大学生就业, 但对于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估和监控没有完整的体系;而且没有专门的机构去分管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方面的工作, 即使有也只停留在事务性的工作上, 没有真正开展针对性的、个性化的职业生涯教育和辅导;还有, 学校不愿花太多的经费用于对大学生职业测评系统的建设, 这都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开展造成很大的影响。
三、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
(一) 构建合理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体系。
1. 提高思想认识, 建立全方位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种系统的教育活动, 应建立起全方位培养、全员性指导的校园职业规划教育体系, 把大学生规划教育贯穿于学校的日常教学和管理中去, 建立起以学生成长与成才为根本,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促进学生有效地进行职业规划和就业为目标的“立体式”职业规划模式, 把大学生职业规划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 针对不同时期开展相应的职业规划教育。同时, 运用先进的职业测评手段为学生自我探索提供时段全程、人员专家化、手段现代化、职能多样化的“多维一体”就业指导模式。
2. 开展调研活动, 构建适合于独立学院大学生特点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有系统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合理构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核心。构建科学合理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必须从实际出发, 以独立学院发展的现状、学生的特点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等为出发点, 做好调查研究工作, 认真分析、科学判断, 合理设计适合独立学院特点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体系。
3. 加强交流与学习, 运用先进的模式和成功的经验来促进独立学院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性极强的教育活动。目前, 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范课开进了课堂, 但都是在探索过程中, 还没有形成适合于具有本校特色的模式, 独立学院也不例外。为此, 通过各种形式来加强校际的交流与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学习和交流借鉴兄弟院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模式, 并结合自身特色来构建适合于本校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 这样, 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
4. 运用科学的职业测评体系引导大学生认识自我。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 探索自我是有效进行规划的前提, 决定着职业规划的合理性和实施的有效性, 同时, 对个体以后职业的选择和职业的满意度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而认识自我要以科学、客观、标准的系统测评为基础, 因此, 高校要引入职业测评体系, 使大学生通过职业测评来了解自己在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等方面的特点, 发现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依据专业特点和市场需求来确定自己的职业理想、职业目标, 为以后职业的选择创造条件。
5. 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从事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工作人员参差不齐、整体素质不高, 要实现职业规划教育的专业化仍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因此, 要加大现在人员的技能培训, 使他们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技能, 提高其专业化水平;同时, 要通过各种管道来引进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专业人才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当然, 也可以通过学术交流的形式让从事职业生涯教育的人员去参加各种高规格的学术活动来增强学术视野, 开阔眼界, 提高自身的素质。
(二) 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反思。
1. 职业规划教育要贯穿于整个教育体系当中, 从小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2. 急需构建本土化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体系和模式。
3. 认真审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作用。
4. 加大对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督查力度并纳入到高校教学评估的体系当中。
参考文献
[1]姚裕群.中国大学生的就业与职业[M].台北: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08.
[2]楼仁功, 赵启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 2002.
[3]沈之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究[J].教育发展研究, 2005.
独立学院的独立星座 篇7
关键词:独立学院,大学生,独立性
党的十八大指出:“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 倾听青年心声, 鼓励青年成长, 支持青年创业。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 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 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 民族的栋梁, 肩负着民族的使命, 历史的重任, 在将来的社会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独立性是当事人独立自主、支配自己和能够行使自身权利的一种能力。然而, 现在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缺乏独立性、目标方向不明确、心理依赖性较强等现象较为严重, 且这种现状在独立学院的学生群体中表现更甚。独立学院学生是当前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部分大学生是本科招生的第三批次, 高考成绩较低, 家庭条件普遍较好, 对这一群体大学生独立性的研究分析对培养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独立性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解目前独立学院大学生独立性现状, 本研究于2013年9月至12月通过班级走访、寝室走访、抽样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对贵州省某独立学院进行了有关大学生独立性培养情况的调查分析。目的在于通过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在校期间独立自主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情况调查, 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独立生活、学习和处事等能力。旨在提高独立学院学生正确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其在以后的大学生活中重视个人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的培养, 在学校抓住一切提升自身能力的机会, 强化自身综合素质, 完成好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的过渡, 为毕业后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独立性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对贵州省某学院在校大学生的走访和抽样调查, 分析结果表明, 目前学院在校大学生在独立性的培养方面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在生活上, 动手能力较弱, 依赖性较强
目前, 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是在学校住宿, 而这些同学的日常起居、衣食住行, 个人卫生等方面都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部分。所以, 当代大学生在生活上养成良好的独立行为习惯, 是培养其独立性的重要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有60.1%的大学生在生活上动手能力较差, 自己的衣物、被褥不能很好的清洗和整理, 个人卫生习惯较差, 对父母、亲人等家人的依赖性较强;另外, 当问及“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你能很快解决吗?”这一问题时, 有超过50%的同学回答“经常纠结”。而在校大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弱与家人不恰当的关怀呵护是紧密联系的。大学阶段作为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的过渡阶段, 也是培养学生对于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性阶段。因此, 如果家长一味宠爱孩子, 忽视其生活独立性的培养, 加之学校对这方面不够重视, 势必造成学生基本生活技能的欠缺, 独立意识的缺乏, 最终会严重影响在校学生独立性的提高。
2. 在学习上, 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个人学习目标和计划不明确
大学阶段的学习与中学阶段有明显的不同, 在大学, 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提升能力, 偏重于自主型的学习。较之中学时期, 大学任课老师对学生的指导和督促相对较少。调查结果显示, 有35.1%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 不知道怎么样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 在专业领域, 难以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有40.7%的同学不知道在大学阶段需要锻炼自己哪方面的能力;在大学课堂有28%的学生会选择随大流形成逃课现象。这种现象之所以普遍, 其主要原因是在校学生还处在从中学阶段到大学阶段的过渡阶段, 尤其是大一、大二的学生, 对在大学阶段形成独立学习能力认识程度不足, 没有意识到这种能力对以后毕业进入社会, 走上工作岗位有重要的作用。
3. 面对困难, 缺乏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大学生独立意识的培养, 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培养大学生在面对困难时, 如何依靠自己的力量, 独立解决好问题的能力, 这也是大学生独立自主能力的重要体现。研究表明:有45%的学生在面对困难时, 第一反应是求助他人;有50%的学生对日常遇到的问题, 很难独立而快速地想出解决方案。另外, 在处理同学相处的问题方面, 一些大学生, 尤其是男生, 在面对日常突发事情或者冲突时, 容易受情绪影响, 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 反而使事态更加恶化。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学生刚刚脱离家庭的庇护, 当自己独立面对问题时, 尚未形成自己正确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 与之相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为薄弱。
4. 在心理上, 心理机制不够成熟, 容易盲目冲动, 缺乏冷静思考
心理机制的形成和完善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对于每一个走入大学的学生来说是首要解决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回答对于“别人的看法对你的决定是否起决定性作用?”这一问题时, 有14%的同学回答“基本上是”;近30%的同学回答“差不多吧”;只有56%的学生表示通常不会起决定性作用。在回答“面对自己无主见时, 想过改变吗?知道如何锻炼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吗?”这一问题时, 有近32%的同学回答“想过, 但不知道怎么改变”;当问及“您认为独立性对大学生来说重要吗”这一问题时, 有近35%的同学认为“重要, 但也不是非独立不可”, 有近15%的同学回答“不怎么重要, 以后可以慢慢培养”。另外,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与部分学生的沟通接触也发现, 有一些大学生思想上容易走极端, 导致做事情盲目冲动, 情绪化严重, 心理上依然不够成熟, 不够独立, 缺乏冷静思考的能力。究其原因, 主要是目前很多在校大学生年龄结构上, 大部分是“90后”, 由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需要, 多为家中的独生子女, 一般被父母娇生惯养, 心理上已对父母产生依赖, 难以迅速脱离父母意志的影响, 实现真正的独立。
二、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生独立性的对策及建议
大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是其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和体现, 要在大学阶段完成好从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转变, 在大学校园里要积极地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己在生活、学习、处事和心理等方面独立自主的能力, 为毕业后独立地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各方面准备。为了切实做好在校大学生独立意识的培养, 加强其独立自主能力, 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独立学生学生普遍情商较高, 实践能力较强, 利用这一特点, 可以通过多种活动方式, 例如模拟招聘等, 促使独立学院大学生认识到自身独立性的培养对其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从而确立大学生自立自强的观念。
在日常生活中增强独立生活技能, 为自身独立能力的形成打好基础。可以通过举行寝室内务整理比赛等集体性活动, 促进学生自己动手, 提高与同学之间团结合作的能力。
通过专业讲座等形式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 并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 提倡其进入大学校园后尽早树立学习目标, 树立择业目标, 制定专业学习计划, 明确大学努力方向。
培养学生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心理认知发展情况, 有意识地对学生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开展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 如暑期“三下乡”, 支教等方式给学生提供锻炼的平台。
总之, 在培养大学生独立性方面, 广大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独立学院在校大学生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亟待提高。大学阶段是其人生的一个过渡阶段, 此阶段是大学生养成较强的独立性的重要阶段, 其不仅对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意义重大, 同时也是为其毕业后融入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要重视培养每一位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独立意识, 重视培养其通过各种机会锻炼自己的独立能力, 让独立学院在校大学生把握好人生的重要发展时期。
参考文献
[1]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12 (11) .
[2]李婷婷, 顾文成.浅析大学新生独立性的培养[J].现代企业教育, 2008 (22) :98-99.
[3]王筑华.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性[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2 (4) :60-61.
【独立学院的独立星座】推荐阅读:
独立学院的危机管理07-22
独立学院的班级管理09-19
独立学院的创新与发展10-29
独立学院与民办学院的区别有哪些06-30
独立学院网站08-27
陕西独立学院10-28
独立学院团委11-07
独立学院特色11-10
独立学院钢琴教学07-20
独立学院教学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