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的班级管理

2024-09-19

独立学院的班级管理(精选5篇)

独立学院的班级管理 篇1

独立学院是新形势下的一种高等教育办学形式。随着独立学院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管理学生工作成为了辅导员的工作重心, 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教育方面扮演者领导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的作用, 在学生学习、心理、生活等各个方面既是良师又是益友, 只要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相互了解, 相互配合, 相互支持, 再加上辅导员管理工作办法的提高, 辅导员就会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1.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1) 在学生管理工作制度上, 管理过于严格, 过于强调整体利益, 忽视了学生个体利益。在管理学生活动中, 对各个方面管的过于细致, 管的太多和太死, 限制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和潜力的发挥。

(2) 管理工作方法缺乏创新, 总是按部就班。一些辅导员习惯于按部就班的工作, 而且管理方法老套保守, 没有突破, 缺乏创新, 而且完成一项任务总是拖拖拉拉, 不重视效率, 虽然工作最终完成了, 但是工作效率和质量不高。

2.影响独立学院辅导员做好管理工作的因素

(1) 学生个人的心理素质差, 文化基础薄弱。

第一, 由于独立学院的学生在一开始进校时, 要比本科一批、二批的学生文化基础差些, 在竞争活动中产生很大的压力, 再加上一些学生心理素质不高, 自信心不强, 容易产生自卑、自暴自弃等不良的情绪, 使得学习动力大大减弱。

第二, 许多学生沉迷于网络,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条件, 但是也给学生带来了负面效应, 使得学生沉迷于网络的虚拟化世界, 与现实脱离, 把珍贵的学习时间浪费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 产生了网瘾, 使得身心逐渐不健康。

(2) 学院管理工作体制的不足之处。

第一, 在工作制度上, 工作分配不合理。因为辅导员是管理者, 本身的管理事务就比较多, 一般而言, 一个辅导员管理200多人就算合理, 然而学院没有合理分配工作任务, 让一个辅导员管理更多的学生, 甚至一个辅导员管理大一、大二两个年级的学生工作, 这就加大了辅导员的工作量, 再加上要求管理的更加细致到位, 使得管理工作不科学。

第二, 在辅导员的工作作风不良, “干多干少都是一样, 干好干坏也是一个样”是一种不良的工作作风, 由于这种不良的工作作风长期存在, 使得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降低, 进而也会使得辅导员大量的流失, 从而不利于学院的管理工作。

3.独立学院辅导员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办法

(1) 辅导员要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 改善学院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第一, 在学院的管理体制建设上, 辅导员正确领会政府关于高等教育方面的政策, 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另外, 为了使得辅导员的工作得到合理分配, 严格执行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该《规定》明确要求: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辅导员, 减少辅导员的工作量, 使得管理体制更加合理, 提高辅导员管理工作效率。

(2) 在班级管理工作制度上, 辅导员要转变管理思路, 提高管理工作技巧。

第一, 要转变原来的工作理念和工作作风。辅导员要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态, 要更加注重言教, 永远把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 注重明确工作目标, 要分主次, 分层次, 不能杂乱无章, 不能盲目跟从, 要丢掉“干多干少一个样, 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良工作作风, 要认真热情对待工作任务, 要对工作树立责任心、耐心、热心、恒心和平常心, 要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第二, 要加强自身的素质修养, 提高自身素质。辅导员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情操, 要有人格魅力, 要让学生们信服自己, 支持自己, 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热心和关心, 要善解人意和博大的胸怀, 要经常倾听学生的心声, 要理解和宽容学生的弱点和错误, 还要尊重和信任学生。

(3) 在与学生的关系中, 辅导员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更加注重学生的利益。

第一, 辅导员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 帮助学生摆脱网瘾, 尽快恢复学习, 使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增强自信心;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既要注重整体也要重视学生的个体, 要主动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个人的特长爱好, 要支持学生的爱好, 激发学生的潜力, 要注重学生的未来发展, 要引导学生健康发展自己的个性和职业观念更加科学合理, 帮助学生做好未来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

第二, 要经常关心学生的心理状况, 给予精神上的关怀和心理上的疏导;要多多鼓励学生多多参加社会实践和班级活动、社团活动, 使学生增强自信心, 以及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对学生多鼓励, 少批评, 要尊重和理解学生的自尊心, 减少学生和辅导员之间的隔阂, 促进关系更加和谐。

结论

独立学院的创建也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也使得辅导员的管理工作更加重要, 因而, 辅导员要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理念, 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发展作为管理工作的重心, 使得管理工作水平和管理效率的提高, 促进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的不断扩大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进而推动独立学院不断进步和未来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张颖.浅谈如何做好独立学院辅导员工作[J].才智.2013.15 (22) :1

[2]刘拓亚.浅谈独立学院辅导员谈心工作的技巧[J].中国校外教育 (艺术) .2013.15 (3) :26

独立学院的班级管理 篇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做好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电子工程系根据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认识到高等院校党建工作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具有方向指引的功效。为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 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我院电子工程系在工作中探索和总结出了“三位一体”的新型班级管理模式。将大学生党建工作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使学生党建工作和学风建设有机结合, 一方面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另一方面通过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感染周围更多学生, 带动全体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纪律等各方面的全面进步。

一新时期加强班级党建工作的战略意义

(一) 加强班级党建工作是学生群体成长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在经历了入校初期的群体生成期以及大二的群体适应磨合期后, 开始步入班级建设成熟期, 这一时期的特点就是:同学们看问题更理性, 角度更加全面。认识到个人和集体发展和谐统一的必要性, 同学间彼此团结、理解、信任、合作、关心的良好风气较容易形成。同时随着就业压力、学业压力的逐渐增大, 越来越多的学生有强烈的进取意识, 希望从各个方面来完善自我, 从而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而此时班级的学生党员和发展对象逐渐增多, 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形式对青年学生加以引导。

(二) 加强班级党建工作是学生个体成长发展的需要

多数大四学生在大一, 大二期间表现积极, 在院、系三大组织中和各个学生社团都担任了重要的职务, 成功组织过学生活动, 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大三以后大部分陆续退出三大组织和学生社团回到班级成为普通学生。同时, 经过两年的培养、教育和考察, 这部分同学中的绝大部分已经发展成为党员或发展对象。将这部分同学有效地组织起来, 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和特长, 既是班级建设、学风建设以及党组织建设的需要, 更是这部分学生个体成长发展的需要。通过搭建班级党小组这个平台, 使这部分同学能够在继续为同学服务的过程中得到更加全面的锻炼, 更快地成长。

(三) 加强班级党建工作是创新学生党建工作的需要

长期以来, 大学生党员的模范作用主要是通过学生党员个体的模范作用得到体现的。在班级, 由于缺少平台和沟通渠道, 学生党员不了解班委会的工作, 很难做到主动协助班委会工作, 更难以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党员及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不够大, 学生党建工作难以深入推进, 迫切需要为党员建立一个发挥作用的平台。

二大胆创新, “三位一体”新型班级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索

在实际工作中, 加强大学生班级党建工作的关键并不是在班级建立党小组, 而是如何让党小组真正在班级党建工作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我院电子工程系不断开拓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思路, 努力创新学生党建活动方式, 在班级构建党小组、团支部、班委会“三位一体”的新型班级管理模式, 使学生党员在班级管理中发挥作用, 体现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一) 完善职能, 党小组组长加入班委会

去年, 我们在全年级学生大会上介绍了新型班级管理模式, 提出了班级管理由党小组组长、班长, 团支书共同负责。党小组组长参加班委会, 研究讨论决定班级管理的重大事务和评奖评优等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 参与大型活动方案的策划和组织实施。在学生综合测评中, 给予党小组组长、班长与团支书相同的发展性素质加分。

(二) 党建促团建, 党小组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班级建立党小组并不取代团支部的思想教育职能, 只是改变了以往班级中以团支部为主的单一组织体系, 党小组承担起了班级工作的整体规划和学生成长的思想指导作用, 重点抓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培养教育工作, 形成党小组和团支部共同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力量。

党小组的活动中, 我们始终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原则, 提升自我, 帮助别人, 积极引导党建促团建的工作思路, 从而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并在团委组织的系列主题活动中, 小组成员自觉出面帮助协调和组织, 发挥党的思想指导团建工作的优势, 以崇高的目标引导和推动团建工作。充分发挥了党小组的战斗力、凝聚力、吸引力以及对全局工作的控制力, 为团支部和班级的工作把握方向, 提升高度。

(三) 团结协作, 党小组积极参与和支持班委会工作

班级日常管理和各项服务工作以团支部、班委会为主, 党小组参与研究和实践支持。党小组组长加入班委会能够及时掌握和了解学院、系、班的各项工作动态, 并及时传达给每一位党小组成员, 从而党员能够更主动地参与和支持班级工作。

党小组与团支部、班委会团结协作, 共同努力, 认真做好团内推优工作和班级的各项考评工作, 党小组与团支部、班委会共同制定严格推优制度和考评制度, 拟定合理的评选细则, 保证评选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 帮助班级树立良好形象。同时, 党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到学生工作中, 在学生活动中体现党员的先进性和引导带头作用。

三推行“三位一体”新型班级管理模式的效果

以上措施经过一年的实践探索, 在党员成熟、党员人数较多的班级中建立党小组, 加强班级党建工作的优越性, 班级内党员增强了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 更好地在班级同学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有效地促进了班级的班风学风建设。

(一) 班级建设中学生党员发挥骨干作用

建立班级党小组, 对党员的管理更加直接有效, 我院电子工程系在大四年级各班开展“党员责任区活动”。规定每个党员分管1~2个宿舍, 党员平时经常与分管宿舍的同学交流和沟通, 并尽其所能给予每个同学生活和学习上帮助, 负责监督和提醒每个同学遵守学院的各项教学和管理制度。例如, 提醒不去上课的同学应该准时上课;在宿舍通宵供电后, 提醒大家按时关灯。大四面临就业工作, 党员能够积极带头就业, 同时能够帮助其他同学分析就业形势, 将自己的面试经验无私地与同学分享, 并能及时向系里提供所在单位的招聘信息, 真正体现了学生党员应有的精神风貌。

(二) 班级党建工作促进了优良学风建设

班级党小组的有效工作, 促进了各班的学风建设, 党支部也调动全体党员的积极性, 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例如, 为了帮助大四级同学做好毕业前的准备, 党支部开展了“凝聚力工程”活动, 由各党小组分工合作, 组织创办就业、考研和公务员三个论坛。三个论坛将有就业、考研和考取公务员意向的同学分别集中在一起进行讨论, 相互分享信息。组织者事先收集好当前热门职业和面向电子工程系学生的专业招聘信息以及岗位所需技能、知识等相关信息, 将信息汇编成册, 供同学参考学习。同时请成功人士介绍经验, 与大家进行深入的探讨。

通过开展一系列贴近学生的活动, 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 带动了班级学风建设。即使是在临近毕业, 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都比较大的情况下, 同学们仍然能够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 以极大的热情参与校园内外的各项活动。在去年优良学风班评比中, 我系通信班以全系第一, 全院第五的成绩获得优良学风班的称号。成为电子工程系第一个获得此项殊荣的毕业班级, 为电子工程系其他班级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头作用。

(三) 学生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党小组、团支部、班委会“三位一体”的新型班级管理模式, 为党员发挥作用提供了平台, 使党组织的跟着堡垒作用得到充分的体现。

过去一年我系积极响应学院号召, 认真组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系列活动, 出色地完成了三个阶段的学习任务。特别是在第三阶段, 为了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8周年, 我系学生党员第一次独立组织了“情系祖国, 党在我心”党务知识宣传大型纪念活动, 这也是学生党支部加强组织建设, 发挥堡垒作用的一次有益实践。为保证活动效果, 学生党员自己编写了“中国共产党基本知识学习手册”、党的知识宣传单、制作了标志胸牌。这次活动得到了全院广大师生的支持和响应, 活动现场气氛浓烈, 同学们的参与热情高涨。此外学生党支部还组织开展了包括学习座谈会、黄埔军校参观学习、拔河比赛等活动。

总之,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分析和解决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已成为高校党建工作者的紧迫任务。我们应坚持科学发展观, 大胆创新, 使我们的大学生党建工作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新时期的社会环境复杂性决定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困难性和艰巨性, 也促进我们根据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时代特性不断思考和创新党建活动方式, 丰富思想教育内容。本文仅是笔者在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号召, 在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一些实践做法, 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陈飞昕, 程俊福, 谷玥.开拓党建工作思路创新党建活动方式[J].学理论, 2009 (7) .

[2]张育.高校学生党建“五位一体”创先工程[J].科技信息, 2007 (6) .

独立学院的班级管理 篇3

一、独立学院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 独立学院独特的办学模式导致对班级建设不重视

独立学院学生在学习底子薄弱, 学习能力不强, 到大学更不愿学习, 导致整体的学风不浓厚。独立学院都是由高等学校和企业或个人合作办学, 以盈利为目的, 在班级建设上资金投入不足, 很多学生活动无法开展, 对整体的班风学风培育也不重视, 使得独立学院班级管理存在诸多的问题。

2. 独立学院学生家庭环境优越, 班级凝聚力不强

独立学院学生家庭条件优越, 个性较强, 以自我为中心, 自理能力弱, 纪律散漫, 班级活动参与度不高, 这些都给班级管理带来了难度, 降低了班级凝聚力。

3. 班主任配备不足, 班级建设缺少专业教师指导

大部分独立学院缺少自己的教师, 很少给班级配备班主任, 即便有班主任大部分也是由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及教师来担任, 行政管理老师日常工作忙, 没有时间真正管理班级。而辅导员管理的班级和人数较多, 不能很好的指导班级的具体事务, 单靠学生干部来管理往往出现班级同学不配合, 班级干部之间意见不一致, 缺少威信, 班级活动很难组织等问题。

4. 班级目标不明确, 班级管理效率不高

班级建设的总体目标旨在“协助学校、院系完成相关的任务。要做好学风建设、寝室文明建设和稳定工作, 开展文体活动并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致力于为同学提供健康成长的和谐环境, 服务好学生的生活学习。”[2]由于缺少老师指导, 少有班级制定有班级目标, 班级制度, 没有目标的引导, 班级活动缺少方向性, 班级活动效率不高, 班级成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成就感不强, 导致越来越多的同学不愿意参加活动, 班级成员间凝聚力下降, 和谐受到破坏, 进而影响了整体的班风、学风。

5. 多媒体的发展挑战了老师及学生干部的班级权威

学生干部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 是信息沟通的枢纽, 学生干部的权威直接影响着班级活动组织的效果, 但是由于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发展, 新媒体是把双刃剑, 一方面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多, 信息畅通, 另外一方面, 多媒体挑战了老师和学生干部的权威, 老师不再是信息的源头, 学生干部也不再是信息中枢, 这种新的挑战不利于学生工作的开展和班级活动的展开。

二、改善独立学院班级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1. 加大对班级建设的资金投入, 重视良好班风学风的培育

设立专项活动经费, 对较好的班级活动给予支持。班级活动是班级建设的载体, 而一些好的班级活动需要活动经费的支持, 例如社会实践活动等, 在活动中建设班级, 培养学生的三观。设置高额的奖学金或者其他一些激励措施, 对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奖励, 树立榜样作用, 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2. 利用母体资源, 提升班级建设水平

独立学院都是依托母体本科院校办学, 母体师资力量相对较强, 独立学院可以利用这一优势, 加强自身班级建设。把母体学校经验丰富的退休教师返聘担任班主任, 指导学生的班级建设, 另外独立学院的班级还可以和母体学校建设较好的班级进行交流, 取长补短,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全面提高班级建设。

3. 加大班主任的配备, 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引进专业课老师, 由专业课老师来担任班主任, 一方面专业课老师对本专业有着深入的了解, 可以为学生的发展、学习提供方向性的指导, 另外一方面班主任面对的是一个班级的学生, 学生较少, 可以充分的了解到每一位学生, 可以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来指导班级建设。

4. 依据学生特点, 制定明确的班级目标

在辅导员和班主任的指导下, 在班级成员共同讨论下, 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 制定明确的班级目标, 使目标具体化到每一个宿舍, 每一位成员, 使得班级成员在班级建设过程中, 了解需要完成的任务和目标, 每位同学知道要做什么, 任务是什么, 人尽其才, 各尽其能, 充分调动班级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 构建目标反馈体系, 监督完善班级建设

仅仅有明确的目标还是不够的。如果目标不能按时按质完成, 将导致后续的工作不能继续, 将不利于班级后续的管理。有了明确的目标后, 应构建班级目标反馈体系, 定期反馈班级目标完成情况, 对完成比较好的班级、宿舍以及成员给予及时的表彰, 激发大家热情, 提高成员的成就感。对于不能按时完成目标的班级寻找问题所在, 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目标, 以期待在下一周期完成目标。在目标不断的完成的过程中, 提升班级建设, 激发成员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

6. 利用好多媒体,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多媒体是一把双刃剑, 既要充分利用其积极的一面, 也有消极的一面。多媒体在消弱老师和学生干部权威的同时也给班级成员及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提供了更多的平台。老师应该充分利用QQ、飞信、微信、微博等媒体, 及时了解班上同学的动态, 根据他们特长安排适合的职务, 也可以利用这些平台随时随地的进行问题的咨询、解答,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尤其对于一些内向的同学, 利用这个平台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问题, 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潘懋元, 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5:290.

独立学院班级文化建设探析 篇4

一班级文化建设主题

大学班级文化建设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1) 如何让班级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起到激励和引导作用; (2) 通过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能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建立健全机制促进安全稳定; (4) 加强对基层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充分挖掘他们自身的潜能, 在处理学生突发事件上从基层就做好快速反应, 加强信息沟通, 能让辅导员在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手材料。

二班级文化建设前期出现的问题

刚刚踏入大学的殿堂, 大一新生不仅存在上述的各种问题和特征, 而且外部环境的变化——自由宽松的大学氛围, 致使新生们大多目标不明确, 对自己的大学生活茫然若失和对未来的发展目标不明确, 模糊的集体观念, 甚至是对自己生活的班集体也无动于衷。长此以往, 对班集体的凝聚力、班级成员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对班集体的稳定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

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表现在三多:城市家庭多、独生子女多、家庭条件优越多。群体优势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创新能力强, 知识更新快。 (2) 爱好广泛, 综合素质较高。 (3) 生活要求高, 学习机会比较多, 善于利用社会资源。班级整体特点: (1) 凝聚型班级, 主要特征是班级学生大多活跃好动, 热心参加班级活动; (2) 中庸型班级, 此特点的班级所占比例最高, 班中学生对班级活动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 (3) 落后型班级, 存在一两个这样的班级, 班级学生整体懒散, 不关心任何事情。

通过以上原因分析, 了解学生特点, 充分发挥、挖掘群体优势, 树立典型班级, 以优秀带后进。因势利导, 通过各种渠道形成班级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四采取措施和指导方法

第一, 班级整体带动学生个体, 鼓励各班集体深入学习, 互帮互助, 用班集体的温暖感化本班学生, 尤其是不关心班级活动和平时缺乏与人交流的学生。第二, 典型班级带动一般班级, 树立典型的代表班级, 引导其他班级进行学习。第三, 整理零散, 形成独特文化。虽然独立学院的班级中有个别突出的典型班级, 但是这些班级还存在班级文化零散、班级文化不规范、班级文化模糊等特点。

五班级文化建设实例和效果评估

开展主题系列活动, 通过活动的开展, 形成鲜明的班级文化, 有利于加强班级的凝聚力, 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提出“全民动员, 积极参与”的宣传口号, 学生全员参与, 举行班级文化设计展, 各班自行设计班级logo、班训、班呼和班歌并进行比赛。以真诚和恰当的激励, 有效地调动学生们实践和学习的兴趣, 更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 增强班级凝聚力, 共同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

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与以往学工办主办、学生会承办、学生自主报名的方式不同, 学工办和辅导员老师只是作为宏观指导和协调, 具体的组织由各个班级的班委协商开展活动, 这样活动的开展更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同时, 班级的整体也能在文化展竞赛中确立自我的组织文化和组织纪律, 这种潜移默化的班集体观念对以后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班级内部的和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六班级文化建设推进过程的总结与反思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 经常的表现是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好的班级越来越好, 差的班级通过衡量比较反而更差, 觉得参与活动就是凑数, 导致班级文化建设的范围越来越小。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不能一味地搞活动, 应该开动脑筋、开拓思路, 对班级文化建设要常抓不懈, 巩固成果, 发挥班级文化建设的深远影响。

通过班级文化建设, 使学生学会沟通协调, 树立团队意识, 培养创新精神, 具备学习能力。

摘要:当代大学生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潮流中产生了与之前大学生不同的思想和性格特征。独立学院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全面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 加强和改进班级文化建设。

关键词:独立学院,班级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独立学院的班级管理 篇5

关键词:资助与奖励,班级建设,独立学院

一、前言

2007年5月, 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 决定从2007年秋季学期开学起, 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首次将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纳入新的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根据《意见》, 独立学院的贫困学生将有资格享受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等国家资助政策。随着国家资助与奖励力度的不断加大, 学生资助工作对班级建设的影响越加突出。如何从班级建设的角度剖析当前独立学院的学生资助与奖励制度及其运行模式, 以进一步促进班级建设?本文对贫困生的认定、受助学生的评选、资助后的监控三方面工作中有可能影响班级建设的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

二、研究对象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 (以下简称“我院”) 在校大一、大二、大三本科生900人。

三、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收集和查阅有关大学生资助管理、独立学院学生资助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并进行归纳分析。

(2) 问卷调查法:制定综合调查问卷, 调查目前独立学院资助和奖励制度在班级中的实施情况, 了解制度的实施对班级建设的影响等。

(3) 访谈法:访谈对象包括学生辅导员、贫困生、普通学生、部分学生家长、学院资助和奖励部门主管的老师、学院分管领导等。

四、我院当前学生资助与奖励工作对班级建设的影响

2007年国家新的资助政策施行后, 我院学生资助工作力度不断加大, 尤其是从2010年秋季起国家助学金的金额分别从1500元/年·生、2000元/年·生和2500元/年·生提高至2500元/年·生、3000元/年·生和3500元/年·生, 加上学校划拨给我院的勤工助学经费和各类学生奖励经费增加, 使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受助面不断扩大, 受助力度明显增强。学院每年发放的各类资助和奖励经费已经超过400万。资助工作已经成为当前我院学生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当前我院的学生资助工作主要包括贫困生认定、助学金受助者评选和助学金发放三个环节, 下文将从此三个环节探讨学生资助与奖励工作对班级建设的影响。

1. 准备程序——贫困生认定体系的建立考验班级思想建设

贫困生认定工作是各类资助工作开展的前提。在贫困生的申请资格方面, 目前我院采取“学生申请—学生评议小组认定—辅导员审核—学院批准”的模式。在实际工作中, 较容易出现学生认定时申请数量过多, 学生的真实情况难以掌握的情况, 给学生评议小组和辅导员带来较大的工作压力和难度;一些真正的贫困生, 因自卑心理, 担心老师同学因贫穷瞧不起自己, 不愿意申请;而不贫困的学生, 往往利用便利的社会资源同贫困生进行争夺, 存在的假装贫困的现象。

在贫困生的认定方式方面, 我院主要采用生源地认定—学院自身认定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中, 一方面是要生源地相关民政部门出具学生的家庭经济调查证明和贫困说明, 在这方面, 一些地方的民政部门开具的证明存在很大的虚假成分。另一方面是学院自身认定, 在这个过程中, 往往是成立由辅导员担任组长的评议小组, 评议小组成员的素质很重要, 如果小组成员公正度不够, 把关不严, 没有执行规范的认定程序, 随意性很大, 认定结果就会出现较大的偏差。调查中, 有91.85%的同学认为评定小组和辅导员能够直接影响认定结果, 有48.23%的同学认为最终的公示名单中部分同学不符合贫困生认定的相关条件。

2. 评选过程——确定受助学生名单考验班级组织建设

跟其他工作一样, 如果没有组织便无从开展。班级组织在各类资助与奖励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因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利益的分配而面临巨大考验。一旦评选过程不够公平、公正和公开, 辅导员和班级组织的威信就会降低, 离散着班级凝聚力。

跟多数的高校一样, 我院的贫困生指标及金额远远无法满足实际家庭困难学生的需要, 以2010年秋季国家助学金为例, 我院实际认定贫困学生1736人, 而学校下拨的资助金额及指标仅有520人, 只能满足三分之一的学生需要。如何从众多的贫困生中选出这些更加困难的同学, 就又是一项重大工作, 也恰恰是班级建设的难点之一。我院处理此类情况不外乎评议小组提名, 班级同学投票, 辅导员老师同意和贫困同学轮换获得两种方法。前者极易出现同一名同学多次受助, 其他同学虽然困难但一次机会都没能获得的情况, 而后者就会出现平均主义的倾向。调查中, 只有77.85%的同学认为受助者符合相关评审条件, 还有超过20%的同学对受助同学保留意见。

3. 助后监管——监督受助学生助学金的使用情况考验班级作风建设

好的班风能让班级同学思想积极向上, 学习刻苦努力, 生活勤俭节约。但独立学院学生本来就存在的偏重物质享受, 缺乏诚信和感恩意识使得部分受助学生“报复性消费”心理膨胀, 恶化了班级风气, 也使国家的资助与奖励资金没能发挥更高效能。

同多数高校一样, 我院缺乏对贫困生助学金使用的监控机制。由于与二本学生相比, 独立学院学生更容易出现重视个人利益、追求物质享受、感恩意识较为薄弱、缺乏诚信意识等问题, 不健康的想法和不良行为更为明显。比如不能正确对待资助, 面对国家的助学金, 有的抱着“国家的钱不用白不用”的消极心态, 得到钱后不计划使用或用在奢侈消费上;有的学生则有强烈的依赖心理, 认定自己最贫困, 最有资格得到更多的资助, 完全不考虑其他贫困同学的实际情况;为了得到更多的甚至本不属于自己的资助, 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学生不如实反映家庭情况, 夸大贫困事实, 对培养学生“诚信”观念的工作带来很大的障碍。另外, 非贫困大学生或未评上奖励的贫困生, 看到他人得到资助或奖励后, 容易产生嫉妒或失落心理, 从而导致互相诽谤等不良行为的出现。调查数据显示, 认为受助学生生活节俭的有66.61%, 说明多数同学还是能够将受助费用用好, 但也有超过32%的同学认为受助同学不够节俭。而对受助学生在校的综合表现满意的也只有64.53%。

五、改进和完善我院资助与奖励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为切实利用资助与奖励制度推动班集体建设, 进一步为贫困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提高国家的资助与奖励的实效性, 针对当前的班级建设和我院实际,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1. 立足校园, 细化标准, 增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能力

掌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第一手资料是做好资助工作的基础, 尽管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有“文”可依, 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受到人员、成本等限制, 使得这项工作并不十分准确。基于高校学生基本生活圈都在校园内的实际情况, 因此对学生校内消费行为进行调查从而了解本校学生平均消费水平对认定工作具有现实意义。另外要通过调研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 细化认定指标, 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真正把认定工作做好做实做精。同时, 希望政府能够建立协调统一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体系, 方便学校核实贫困学生的真实家庭状况, 切实增进资助公平和资助效率。

2. 培养学生感恩意识, 设立受助义务, 实现资助公平

通过诚信教育的开展, 使大学生树立“两个意识”:一是诚实申报家庭经济状况意识, 要对部分提供虚假信息骗取助学金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二是正确使用奖助学金意识, 受奖助大学生应严格遵守国家的助学政策规定, 制定个人用奖助款的计划, 将奖助学金用于学费和必需的生活消费。

设立受助义务, 强化感恩教育, 增强责任意识。相对而言, 独立学院学生的责任意识更为淡薄, 所以我们更应该采取各种措施, 如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公益劳动等, 以加强对他们这方面的教育, 让他们明白有责任和义务为他人分忧, 为社会贡献力量, 要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奋发图强, 将来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经济生活状况, 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人生使命。受助学生要正确对待资助, 不能把它看成是理所当然或者是“施舍”, 教育学生应该将它作为一种动力, 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 以便更好地报效祖国、报效社会。

3. 引入资助绩效考核机制, 实现资助效率与公平的兼顾

相较于奖学金、助学贷款、国家励志奖学金等, 助学金的获得限制很少, 除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份外, 其他限制很少。从某种角度上来说, 助学金就像免费的午餐, 很具有诱惑力。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争相申请的局面, 也增加了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难度。

针对上述情况, 可根据学院良好校风、学风建设的需要, 制定资助绩效考核方案, 将资助与奖励的获得与该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表现挂钩。学习成绩好、表现好的学生全额享受国家奖助学金, 不好好学习, 表现不好的不能全额享受或取消资助。这样做, 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带动独立学院良好学风的形成。

4. 改革奖助学金的发放方式, 加大对资助后的资金使用监控力度

在国家资助发放方式上, 尤其是国家助学金, 可以采用分月发放到学生银行账户上的方法, 这样数额较小, 更能满足贫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消费,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用大量现金奢侈消费的发生。同时, 完善监控机制, 一旦有反映受助学生存在不合理使用助学金的情况, 就要调查处理, 情节严重的立即取消受助资格并收回已发放的资助费用。

参考文献

[1]李海冬, 丛珊, 陈煜丽.独立学院贫困生认定机制探讨[J].成功 (教育) , 2008 (10) .

[2]赵显杰, 王毅, 侯召欣.独立学院贫困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及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 (4) .

[3]肖强, 田小东.柔性管理:高校班级建设的和谐音符[J].北方经贸, 2008 (7) .

上一篇:营养成分分析论文下一篇:起重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