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的创新与发展

2024-10-29

独立学院的创新与发展(共12篇)

独立学院的创新与发展 篇1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兼顾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与创新创业能力,并使更多的大学毕业生能够从职位的谋求者变成岗位的创造者。对于各独立学院来说,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对学生负责,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也是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独立学院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各高校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形式,包括建立创新实验室,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等。各独立学院集中学院的优势资源和社会资源,紧密结合生源实际问题,也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从整体来看,独立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一些不足: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大学生创新能力差;师资力量薄弱;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匮乏等。因此,要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需要对人才培养进行合理定位,改革课程体系,更新教育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将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推进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发展。

一、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是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实施的保证,可以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对于处于发展阶段的独立学院来说,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就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一)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

校园科技文化是大学创业教育的精神体现,通过组织“科技文化艺术节”等校园文化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开阔大学生的眼界,陶冶他们的高尚情操,增强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把创新创业精神融入文化活动中,使其成为大家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的主旋律之一,使学生处处感受到创新创业的环境氛围。

(二)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社团活动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如电子设计竞赛、智能车竞赛、嵌入式设计大赛、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设计大赛、广告艺术大赛等。针对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主动参加学科竞赛,学以致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竞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通过竞赛提高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的科研能力,增强他们的创业信心和积极性。同时通过开展各种社团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加到学校组织的竞赛中来,培养一批优秀的创业团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创业团队合作精神。校园媒介是学校和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通过校园网、校报、宣传栏、微信等校园媒介宣传创业知识,使学生及时了解并参与创业实践。

(三)形成良好的奖励机制

为了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学校要制定良好的奖励机制,对于创新创业竞赛优胜者要给予一定的奖励,为创新创业项目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还可以通过奖励创新学分、素质拓宽学分等形式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

二、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措施

为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结合独立学院的特点和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措施。

(一)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独立学院来说,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技术型人才,独立学院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将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对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三大模块进行合理划分,明确各模块的实现路径和实现方法,把创新创业教育与现有的教学体系相融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把学生培养成有创新创业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技术型人才,真正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二)课程体系改革

独立学院应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把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转变教学观念,进行课程体系改革,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在专业学科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并把创新创业纳入学分管理。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增加创新创业类课程的比重,推行案例教学,利用一定的课程教学时间组织学生分析、模拟创业方式,使学生懂得创业的基本方法、步骤等。修订培养计划,加强实践环节比例,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更新课程内容,使学生了解学科前沿技术,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三)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教育任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文化理论功底,还要有较高的专业技能。高素质的师资是推进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落实的关键,各独立学院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通过引导各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选聘有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的教师组成校内创新创业导师队伍,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带领学生进行创新创业、举办创新创业比赛等方式推动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吸引工程建设和生产服务一线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创业成功人士等担任兼职教师,建设一支校外创新创业导师队伍,与学生分享创业的经验、教训,使学生了解创业的政策、途径等,实现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际需求。

(四)加强专业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

要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就要切实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课内外实践平台。

独立学院可成立创新创业实践中心,为参加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场地与实验设备支持;也可组建创立大学生实训平台和孵化基地,以扶持优秀大学生创业,为创业学生提供创业体验的平台。这些实践、实训平台和孵化基地,可充分利用政府和社会资源,为大学生提供研发、生产和经营的场地,以及网络与办公等方面的硬件设施,并为大学生提供系统的培训、咨询等方面的支持。

建设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实训实习基地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习基地,拓宽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的渠道,通过与校外企业的合作,使学生参与企业项目的生产、设计与开发,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了解企业的工作方式、运行机制,提高他们的职业规划能力和创造能力。

(五)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通过举办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社会实践活动、讲座、研讨等方式,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以各种形式鼓励和指导学生自主设计、技术开发等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三、创新创业管理及保障体系

为了规范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管理,保障创新创业项目的顺利进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独立学院要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及经费支持,各独立学院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成立专门的指导委员会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一系列政策,为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提供咨询、服务、指导、创业环境及保障等帮助;为学生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组织专题讲座;为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提供场所和设备支持平台;同时为项目配备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组织开展学习与交流活动。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创新创业队伍中来,国家和学校对创业的资金扶持往往是不够的,创业启动资金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一大瓶颈。独立学院可以通过社会或企业对学生的创业进行资助,帮助学生创业,还可以建立创业基金,用于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如果学生创业成功,则返还一部分费用作为其他大学生的创业基金。

四、结论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就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中,真正与现有的教学体系相融合,准确定位,整合各方面的资源,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制定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措施,通过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实习基地建设,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等一系列措施,在学校、企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切实有效地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唐兵,笪久江,杨振.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2014(1).

[2]温凤惠,豁泽春.浅析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环境的现状和对策[J].教育观察,2011(1).

[3]赵宇兰,柳欣.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14).

独立学院的创新与发展 篇2

摘 要:独立学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普通的课堂教学之外,还应该探索通过第二课堂,丰富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加大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笔者简要分析了第二课堂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而后对第二课堂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些实践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关键词:第二课堂;大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中,为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学校应该加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传统课堂的补充,第二课堂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在推行素质教育的同时,应该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特点与优势,提升大学生的课外实践水平和创新能力。

一、第二课堂教育对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从第二课堂的特点来看,其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内容比较广泛,是对第一课堂专业教学的有益补充,对于学生来说,通过第二课堂的学习,可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的同时,拓展自己的视野,寻找新的学习目标和方向,有助于学生在专业知识上的纵向延伸。并且,由于第二课堂灵活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生个性是的形成,兴趣的产生,都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二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一些竞技活动的展开,讲座的组织、学术报告活动等,都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丰富的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和视野不断受到新的冲击,对于学生来说,新鲜的、感兴趣的事务,往往能够更加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3.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第二课堂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际创新能力的锻炼,在第一课堂中,学习的书面理论,更多的是在第二课堂中加以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理论实践结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在实验方面,学生通过自身所积累的综合知识,合理运用相关的理论,正确的完成实验,也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际考验。

二、现阶段第二课堂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1.教学形式单一、手段简单。一些学校的第二课堂教学形式比较单调,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沿袭第一课堂的教学模式。这种情况主要是学校对第二课堂的定位不够合理,没有真正认识到第二课堂的作用。作为一种补充,应该体现第二课堂的特性和差异。但是,目前来看,第二课堂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第一课堂的延续,单一的教学形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来说,作用非常有限。

2.教学技术设施落后。一些独立学院的第二课堂,教学设备配置落后,信息化技术手段教学比例不高,一些实验室设备、仪器仪表器材等,大多比较陈旧。这些落后的教学技术设备,不利于学生学习先进的技术方法,也很难做到同专业领域前沿知识的密切接轨。

3.问题意识、开发理念缺乏。从学生自身的特点来看,他们习惯了在第一课堂中被动式学习,而在第二课堂中,很多知识是需要自己探索发现的,并且一些知识的深入学习,离不开学生不断的质疑和发问,但是,学生们发现问题意识不足,没有足够的发问精神,在学习过程中比较被动,这种情况下,其实际学习效果自然不会很好。学生的发散思维、开发理念不够,对于新问题、新观点、新方法,没有纵向、横向对比分析,不敢大胆尝试。

三、第二课堂对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方式探索

1.制定第二课堂教育计划与实施方案。第一,开设选修课、必修课。由教务处配备专业授课教师,并检查监督教师按计划执行教学任务,协调第一与第二课堂的时间安排,通过学分制,保证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第二,创建创新活动小组,开展创造性活动。如建立模型小组、数学建模小组、计算机设计小组等,以此为依托保证教育活动的连续性和稳定。第三,建立学生社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充分发挥社团组织活动快、易开展的优势,做实创新教育讲座、技能培训、文化讲座、设计竞赛、实践锻炼、观摩欣赏等活动。

2.建立并完善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评价体系。通过课堂教育启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创新性思维,通过技能训练、科学实验提高学生的能手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活动与实践加强对学生的培养。效果如何,要靠科学的评价体系来衡量。因此,必须建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能力训练、培养的过程进行全方位跟踪了解,通过测试、信息反馈等方式来反映教育效果,测评学生创造力变化。

四、结 语

独立学院的第二课堂,是学校教育开展的另一重要基地,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要为第二课堂配备相应的资源,推动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第二课堂教育的价值。

参考文献

独立学院的创新与发展 篇3

[关键词]高等教育;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8-0015-03

由普通高校按照新机制和新模式试办的独立学院,目前已发展到322所、在校学生近200万人,其发展速度令人惊叹。为了规范办学行为,促进独立学院健康发展,教育部在2003年出台《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教发[2003]8号)的基础上,2008年又颁布了《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教育部第26号令),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

在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要求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高等教育需求方面,独立学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短短十年的办学历史,独立学院的社会认可度,尤其是教育教学质量,始终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作为一种全新的办学形式,独立学院的教育教学工作及人才培养过程急需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探索。如何规范办学行为?如何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直是摆在独立学院举办者和管理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针对独立学院的生源特征和教育教学资源现状,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理念,突出德育为先的育人原则、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全员参与的实施原则,以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作为实证研究基地,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为期七年的系统研究和实践探索,其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高等教育理论,而且为中国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一、独立学院的大学发生学特征

从发生学角度来看,大学的成长过程有多种生长方式。最典型的是办学历史悠久的老牌高校的自我繁衍式,即从办学的低层次向高层次不断积累、不断攀升,由专科到本科、再到研究生教育层次,当低层次的办学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主动而不失时机地向高一层次推进。

20世纪末,在中国高校扩招的过程中,旺盛的高等教育需求与相对不足的高等教育供给之间产生了矛盾,大学发生学的固有特征又决定了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创办一批新的高校以满足社会需求,政府的综合国力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大幅度增加投入以扩充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资源。而另一方面,部分普通本科高校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和管理经验资源在维持原有办学规模的前提下尚有余力。在这种特殊历史背景下,如何引进社会力量加速高等教育的发展,成为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重大课题。民办二级学院正是在这种特殊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的。

公有民办二级学院的试办引起了教育部的关注:作为一种新的办学形式,由于没有全国统一的规范,使公有民办二级学院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彼此之间较大的差异性,甚至处于一种混乱状态。

为此,教育部于2003年下发了《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教发[2003]8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将公有民办二级学院规范为“独立学院”,并明确独立学院是专指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提出了“积极支持、规范管理”的试办独立学院原则。独立学院的申办者明确为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合作办学者可以是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也可以是其他有合作能力的机构。申请者要对独立学院的教学和管理负责,并保证办学质量;合作办学方提供独立学院办学所需的各项条件和设施。《若干意见》还规定,独立学院采用民营机制和新的办学模式办学,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独立学院应具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与管理,独立进行招生,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独立进行财务核算,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独立填报《高等教育基层统计报表》。

2008年2月4日,教育部审议通过了《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并以教育部第26号令的方式予以发布,明确界定独立学院属于民办高等教育范畴,并要求独立学院按照《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教发[2006]18号)进行资源配置,进一步规范独立学院的办学行为。

独立学院的发生学是一个特殊的过程,它以母体高校为依托,通过集成举办高校和合作办学方的优质资源来实现创办期的跨越式发展,大大缩短了其前期能量积累过程,使其能够在创办期基本达到大学本科层次的教育教学水平。当然,这种特殊的发生过程,使独立学院对母体高校存在较强的依赖性,它是在母体高校的平台上成长起来的新兴大学,其进一步发展,必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因此,独立学院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创办期、羽化发育期、发展期。基于独立学院的大学发生学时序特征,必须明确独立学院的长期办学思路:创办期依托母体学校和合作办学方,实现独立学院的跨越式发展;羽化发育期加强自有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迅速积累办学能量;进入发展期,着力打造办学特色,形成独立学院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二、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目前的共识使独立学院的发展定位为教学型大学。就人才培养目标而言,研究型大学定位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学型大学定位为培养应用型人才,高职高专定位为培养高等工程技术人才。我国的高考制度现状决定了高校的生源特征,独立学院是本科第三批招生,其生源的文化基础属于本科的低层次,因此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考虑填补空白:强化综合职业素质训练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独立学院既要夯实本科层次教育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又要面对人才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和职业领域的专业化需求,强化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因此其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可概括为:以本科层次教育为基准、以综合职业素质训练为主线、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

三、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内涵

根据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综合考虑羽化发育期独立学院的教育教学资源现状和生源特征,创建了基于教学运行管理体系和学生教育管理体系的适合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1.独立学院教学运行管理体系

为了体现“以本科层次教育为基准、以综合职业素质训练为主线、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创建了“源头控制搭构架、行业导学明目标、创新教育促发展、全程管理抓质量”的教学运行管理体系(图1),并在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进行了为期七年的运行和实践检验,收到了很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源头控制搭构架: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实行学分制改革,规定本科修业年限为3~6年,并4次修订完善基于学分制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了通识教育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教学大纲245个、面向职业岗位需求的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大纲1286个,建成上网课程资源686门,为学生自主选课和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收到了很好的人才培养效果:近三届毕业生中,近5‰的学生三年完成本科学业分别考上研究生或顺利走上工作岗位,90%的学生四年完成本科学业,8%的学生五年完成本科学业,2%的学生六年完成本科学业,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行业导学明目标:研究期间,学院聘请138名行业专家、知名企业家、人力资源专家等,给学生举办558期“专业导学”专题讲座,并通过“走出去、请出来”的“东方名企行”、“名企东方行”系列活动,使学生明确社会、行业、企业和职业岗位的要求,实现了以综合职业素质训练为主线的能力培养,从而使近三届毕业生的年底就业率稳居98%以上。

创新教育促发展:学院非常重视创新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能力本位教育学分和创新学分,通过加强创新实验室建设及其有效利用机制、设立创新基金资助学生开展创新性和研究性学习项目、积极扶持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等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8年学生参加全国CCTV英语演讲比赛获湖南赛区团体一等奖,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获省级以上奖励达398人次,学生在各类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98篇。

全程管理抓质量:通过实施学生测评、同行测评、专家测评、教学环节考核的课程教师考评体系,结合教师授课优质高酬的奖励课酬政策,使教学第一线的质量意识得到了强化;通过开学第一天教学情况大检查、期中教学检查、期末教学大检查、教学环节实施情况抽查等,强化了教学过程质量监控;通过加强教学基层组织建设和教学基层组织考评制度,运用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确保教育教学质量(见图2)。

2.独立学院学生教育管理体系

针对“本科第三批”生源群体特征,为了有效地实现“强化综合职业素质训练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学校创建了“身心健康为基础、素质拓展强能力、多元集成育良才、职业指导促就业”的学生教育管理体系(见图3)。并进行了为期七年的实证研究和实践检验。

身心健康为基础: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创造性的推行“自主选项、分类教学、自主达标”的“俱乐部”式的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体系和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全面提高了体育课教学效果,得到了大学体育课教学领域的认可并在湖南省多所高校推广应用。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建了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心理测评为基础,以心理咨询与辅导为手段,以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和干预机制为保障”的“立体交叉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效地预防和解决了学生心理问题,办学八年来未发生学生因心理问题而自杀的案例。

素质拓展强能力:为了体现以综合职业素质训练为主线的人才培养过程,学生教育管理中充分体现“寓教于业”,通过多样化的素质拓展活动,强化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学院开设了六大类189种素质拓展项目,使近三届毕业生中有82%取得了第三方认证的职业资格证和从业资格证,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院推行的“3+1”顶岗实习模式,前三年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主要课程,第四年进入生产第一线单位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综合职业素质。

多元集成育良才:为了加速新生入校的适应过程,学院充分利用母体学校教授、专家等“银色人才资源”作为低年级学生的专业指导老师,强化其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引导;对高年级学生实行“双导师制”,学院安排相关专业的教师作为本科生导师,并聘请相关行业专家或企业界技术或管理人员作职业发展导师,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了强化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全院实施和谐班级建设工程,使学风、考风、校风得到根本性转变。

职业指导促就业:为了促进学生职业发展,学院实行全程职业指导:第一学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第二至五学期不定期地进行团体职业辅导,第六学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第七、八学期进行求职应聘实战训练,并配合贯穿全学程“大学生就业促进工程”和毕业实习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职业适应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 郭桂英、姚 林.关于我国高校办学定位的研究[J].江苏高教,2002(1):59~62

独立学院的创新与发展 篇4

一、独立学院办学机制问题和教育质量问题

(一) 办学机制存在的问题。

高等教育办学机制包括政策引导机制、举办机制、运行机制、治理机制等内容。创办独立学院的初衷之一就是促进高等教育办学机制和办学模式的创新, 从而扩大高等教育资源, 促进高等教育多样化。然而, 独立学院办学机制创新还严重不足。

1. 政策引导机制不公平。

我国教育职能部门对于独立学院的政策引导、支持不够。教育行政部门对公办高校和独立学院的政策囿于姓“公”还是姓“民”的狭隘观念, 政策引导差别过于悬殊, 独立学院难以得到与公办高校同等的待遇, 特别是很难得到政府的财政拨款的鼓励。虽然《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 用于资助民办学校的发展。但是因为这毕竟不是强制性措施, 政府部门的实质性资助很难落实。独立学院的发展除了政府的政策鼓励、政策支持不够外, 还存在政策引导缺乏连贯性、缺乏信息咨询服务、管理缺乏针对性和多样性等问题。如《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 虽然设置了统一的管理原则和办法, 但未充分考虑到地区的差异性和办学模式的差异性。

2. 举办体制不完善。

一方面独立学院举办权、所有权、管理权没有充分实现分离, 相当一部分独立学院仍然是“校中校”, 完全由母体高校举办和进行管理, 母体高校以管理其二级学院的模式管理独立学院, 并以母体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引导独立学院教育教学活动, 不仅抑制了独立学院的办学自主性和办学的灵活性, 而且也抑制了独立学院办学特色的形成。另一方面, 部分独立学院由社会投资方掌控所有的办学事务, 用企业管理模式管理独立学院, 缺乏成熟的办学理念, 缺乏丰富的办学经验, 追求利润最大化, 不仅违背了教育公益性原则, 而且违背了教育规律。

3. 运行机制不健全。

许多独立学院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三者关系尚未理顺, 并且三种权力的行使缺乏制度规范和保障。虽然国家规定独立学院施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为基本运行框架, 但许多独立学院董事会形同虚设, 制度不健全, 责权利设定不清晰, 议事规则不科学, 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另外, 许多独立学院董事会成员结构不合理, 有的独立学院董事会成员全部由母体高校任命, 甚至全部由母体高校领导兼任, 缺乏合作方和社会代表;有的独立学院董事会成员则由社会投资方决定, 缺乏必要的高等教育管理专家。此外, 独立学院的运作缺乏监督权的制衡。因为在独立学院外部, 缺乏专门性的同行组织;在独立学院内部, 很多独立学院尚未建立诸如职代会之类的内部监督机构, 使得独立学院在实际运行中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制约。

4. 治理机制不科学。

一是大部分独立学院沿袭传统、单一的行政治理模式, 市场力量和学术参与不够, 权力集中和膨胀的弊病依然存在;二是许多独立学院过于依赖母体高校, 对于母体高校的指令唯命是从, 使得独立学院内部治理不能实现“相对独立”;三是内部运行机制依然僵化, 结构庞杂、人浮于事、吃大锅饭的现象依然严重;四是虽然有一些社会投资方经常参与独立学院的内部管理, 但往往导致学术权力弱化、办学行为扭曲和逐利性, 并使独立学院面临沦为人才作坊的危险;五是院长无力负责、无权负责、无法负责, 在办学中的主体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远未充分发挥。

(二) 教育质量建设存在的问题。

1. 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晰。

由于独立学院创办时间不长, 在教育资源上依赖母体高校, 一些独立学院直接移植传统的学术性的教育质量观和质量标准, 导致教育质量建设中的混乱局面。尽管大部分独立学院纷纷在文件上、口头上都声称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但在实践中由于各种原因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偏离这一目标。由于对人才培养定位把握不准确、不到位, 给独立学院的教育质量建设带来的消极影响是明显的, 如教学计划照搬母体高校的相同专业, 无视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特殊性;教学方法雷同于学术性高校, 无视生源的特殊性;教学内容上, 等同母体高校, 不能很好地培养出独具规格的人才等。

2. 教育质量体系不健全。

一方面, 由于独立学院办学时间不长, 管理经验不足, 有的院校教学管理工作正处于摸索当中, 有的院校则照搬母体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 导致难以构建出具有独立学院自身特征的内部质量体系。另一方面, 虽然独立学院是社会参与办学, 与社会广泛联系, 但是由于不能及时建立外部质量保障机制, 加之国家有关独立学院的政策还有待完善、教育职能部门还未建立完善的独立学院教学水平评估标准, 使得独立学院尚未建立有效的外部质量体系。由于教育质量体系不健全, 给独立学院的教育质量建设带来消极影响。

3. 质量特色缺乏。

质量的基本内涵是事物满足人们需求的程度, 现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高校培养不同规格的人才, 因此质量特色建设成为教育质量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由于独立学院办学经验不足, 导致许多院校完全照搬母体高校教育经验和管理模式, 克隆母体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甚至在教师、教材的使用上也完全与母体高校一致, 不仅不符合教育规律, 也导致质量特色不突出。同时, 许多独立学院办学定位不准, 在树立办学定位时并未充分考虑到办学优势和办学条件。虽然从长远来看, 一些条件好的独立学院有可能发展为高水平高层次的大学, 但是, 部分独立学院不顾自己的条件和实力, 盲目照搬母体高校的思路, 把自己定位为高层次的大学, 致力于学术型人才的培养, 甚至幻想在短期内超赶母体高校, 不仅造成办学错位, 而且不利于质量特色的构建。再者, 在学科专业设置上, 大多数独立学院沿袭母体高校的学科专业结构, 而并非根据市场需求构建出富有特色的学科专业结构。此外, 许多独立学院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忽视学生特征, 也极不利于独具规格的人才的培养和质量特色的构建。

二、独立学院办学机制创新与教育质量建设

(一) 办学机制创新。

1. 完善政策引导机制。

在我国, 长期以来政府几乎是高等学校的唯一举办者, 其实质就是政府在教育产品供给中的垄断。从理论层面来看,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高等教育办学,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教育供求矛盾, 并利用市场规律促进高等教育竞争,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政府应积极落实民办高等教育的鼓励政策, 对独立学院加大支持力度, 为其发展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与此同时, 由于独立学院有民间资本的进入, 资本的逐利性可能导致其办学行为偏离教育公益性原则。因此, 政府的规范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笔者认为, 政府职能部门对独立学院还应进行分类管理与引导。按照不同角度, 独立学院可以分为不同类型。按照产权归属, 独立学院可分“民有民办型”和“公有民办型”;根据经费来源不同, 独立学院可分“公办高校独家举办”、“公办高校+地方政府+企业”、“兼并与改制”、“公办高校+民营企业”等类型;按照对学生所采取的管理方式, 又可分全权“托管型”、“完全独立型”、“相对独立型”等类型。办学类型和地区的差异性, 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对独立学院的指导和管理方式应有所不同。

2. 改革举办机制。

独立学院的“谁举办谁管理”的模式存在诸多问题, 由社会投资方直接管理独立学院的办学事务, 会导致独立学院办学行为的盲目性和短期性, 而由母体高校直接管理独立学院的办学事务, 则会导致独立学院办学特色难以形成。所以, 要改革举办者、所有者、管理者之间的关系, 实现举办权、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 使举办者主要进行宏观决策和指导, 所有者主要是通过董事会发挥影响力, 独立学院日常的办学行为与管理事务应委托给具有丰富的办学经验和成熟的办学理念的教育家来执行。

3. 优化运行机制。

改革独立学院运行机制的核心是理顺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关系。第一, 优化董事会成员结构, 规范董事会运作机制, 明确独立学院举办各方的责任、权力和利益, 并建立科学的议事规则、议事程序和决策程序, 明确各方决策权限。第二, 强化独立学院管理者在办学实践中的自主权, 提升独立学院自主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主办学的能力和积极性, 确保独立学院由真正的教育家来办学, 以正确把握独立学院的办学方向和办学行为, 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第三, 在独立学院外部建立专门性的同行组织, 在独立学院内部建立诸如职代会等机构, 使独立学院的运作在决策和执行上得到有效的监控。

4. 改善治理机制。

独立学院内部管理机制创新的基本途径是建立科学的独立学院内部治理结构, 实现高效联合治理。大学治理是指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大学管理的结构和过程, 其核心是权力的合理分配。第一, 独立学院应利用与市场密切联系的优势, 广泛地吸收社会力量参与内部管理, 使独立学院真正面向社会办学。第二, 应完善学校的内部管理制度, 实行民主管理, 吸收广大教师参与学校的内部管理。第三, 应确保独立学院相对独立的自主办学地位, 强化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使院长能够真正按照教育规律来有效地行使职权, 使其能够对独立学院的办学有权力负责, 有能力负责, 而且必须负责。第四, 应改革学院内部管理机制, 摆脱公办学校长期以来强烈的行政化色彩, 建立精干的机构和高效率、高素质的管理团队, 降低管理成本。

(二) 教育质量建设。

1. 在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的前提下进行质量建设。

人才培养定位是指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具体要求。独立学院在树立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目标下, 还须确立精基础、重实践、强能力、专业化的人才培养定位和学术性与职业性之间中介性的人才培养定位。精基础是指以精干的学科设置和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重实践是指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实践能力和积累实践经验。强能力是指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完成某一事物或工作的品质与素质。专业化是指按照职业需求标准和要求, 结合学生的专业和特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为学生今后从事一定职业而做好专业素质方面的准备。学术性与职业性之间中介性的人才培养定位是指根据独立学院办学条件, 结合学生特征, 既重视学术知识的传承与创新, 又重视职业知识的传授和操作能力的培养, 培养既具有一定理论基础, 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人才。只有明确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定位后, 独立学院的教育质量建设才能有的放矢, 才能有针对性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改革课程体系, 改善教育质量监控与保障方式, 改革评价机制, 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从而真正培养出具有社会竞争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2. 构建科学完善的教育质量体系。

独立学院教育质量建设的关键是根据独立学院办学特征, 构建科学完善的教育质量体系。独立学院教育质量的保障和提高,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 然后建立多个质量保障主体, 在把握独立学院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定位的基础上, 构建独立学院教育质量保障系统、教育质量辅助系统、教育质量监控系统、教育质量评价系统, 最后, 通过教学过程、课程体系、学生管理、教学资源整合等环节, 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独立学院是由公办高校联合社会资本举办的, 在教育资源上受母体高校的制约, 在资金来源上依赖社会投资方, 如果不通过一定的机制整合教育教学资源, 就难以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所以, 独立学院教育质量建设, 要建立由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质量保障机制。另外, 由于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定位与其他类型院校不同, 并且独立学院学生特征与其他类型院校也有所不同, 所以, 在独立学院教育质量建设中, 必须确立准确的人才培养定位和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

3. 加强特色质量建设。

独立学院以新机制、新模式运行, “民”、“独“、“优”是独立学院的基本特征。以质量特色取胜, 是独立学院教育质量建设的基本目标, 也是独立学院生存发展的基础。独立学院有别于公办大学两方面的特色, 一是地域性和市场性, 二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办学特色凝炼的关键是根据市场需求和变化情况, 并结合区域特征, 培养独具规格的应用型人才。笔者认为, 独立学院质量特色的凝炼, 还体现在发展学生的个性方面。独立学院学生跟“一本”、“二本”的学生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异, 其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薄弱, 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也相对较差, 除了极少数学生外, 绝大部分学生不适宜强调他们走学术性道路。同时, 独立学院大多数学生的家庭状况较好, 从小见多识广, 思想活跃, 兴趣广泛, 多有特长, 个性鲜明;知识面宽, 综合素质相对较高, 社会适应能力较好, 参与意识较强, 尤其是在自己的特长方面勇于表现自己, 个性张扬。独立学院应根据学生特征, 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挖掘学生的发展潜力。

摘要:办学机制创新和教育质量建设是独立学院发展的关键所在。应推进独立学院的政策引导机制、举办机制、运行机制、治理机制创新, 在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的前提下进行教育质量建设, 构建科学完善的质量体系, 加强质量特色建设, 促进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独立学院,办学机制,教育质量,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巨钦.办学机制创新与教育资源优化——回归创办独立学院的根本目标[J].教育发展研究, 2008

[2] .刘巨钦, 朱健.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体系建设研究[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 2008

[3] .周白华.独立学院持续发展的双发动机:质量与投入[J].江苏高教, 2007

[4] .刘巨钦, 朱健.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定位与教育质量建设[J].教学研究, 2007

[5] .陈庆祝.现阶段独立学院提升办学层次的关键[J].高教探索, 2008

独立学院的创新与发展 篇5

□ 王绚皓

[摘要]运用SWOT分析法理论对影响独立学院实施战略管理的各种战略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在独立学院管理实践中实施战略管理的具体对策,以推动独立学院稳定、可持续地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独立学院 SWOT分析法 战略环境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820127-02

独立学院是本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的一项探索和创新,是更好更快扩大高等教育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对今后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教育部《教发[2003]8号文件》)短短8年间,我国的独立学院取得了迅猛的发展。截至2007年底,全国总共有独立学院318所,在校学生186.62万人,是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的9.9%。为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进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做出了贡献。

为了更好地发挥独立学院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战略中起到的举足轻重作用,特别是应对全球金融风暴带来的负面影响。就要对其实施战略管理以保证独立学院的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本文运用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分析工具SWOT分析法对独立学院进行战略环境分析进而提出战略选择的对策。

一、SWOT分析法理论的基本内容

SWOT分析法是实施企业战略管理、进行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分析,从而寻找二者最佳可行战略组合的一种分析工具。其中s(Strengths)代表企业的长处或优势,w(Weaknesses)是弱点或劣势,O(Opportunities)机会,T(Threats)威胁。近年来,该方法也广泛运用在其他行政组织的战略管理之中。

SWOT分析的步骤是:首先,进行企业外部环境分析,列出0机会和T威胁;其次,进行企业内部条件分析,列出s优势和w劣势i第三,绘制SWOT分析矩阵,列出四种组合方式:弱点一威胁(WT)组合,弱点一机会(w0)组合,长处一威胁(sT)组合,长处一机会(s0)组合。第四,进行组合分析,提出战略选择的原则和对策。

二、运用SWOT分析法对独立学院进行战略分析

(一)独立学院战略管理的外部环境分析

首先,进行宏观环境(PEST)分析。它可以帮助我们确认和评价政泊、经济、技术和社会人文等宏观因素对独立学院战略目标和战略选择的影响。政治/法律因素。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教育,教育事业飞速发展。近年来,国家更是把发展教育作为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重要奋斗目标之一。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还特别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高等教育,在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正确指导和有关法律法规的支持下,于本世纪初实现了从精英化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的阶段。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就能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特别是《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等促进了民办教育的发展。国家教育部还对独立学院确定了„积极支持,规范管理,开拓创新‟的指导思想。从该因素的分析,外部宏观环境是有利于独立学院发展的,属于机会。经济因素。我国是穷国办大教育,而且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我国的高等教育面临着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优质教育资源异常短缺的局面。此时,独立学院以其“优、独、民”的优势异军突起、独树一帜。它们不同于国有高校需要国家财政拨款,而是由企业家投资,吸纳和利用民间资金,补充了教育经费的缺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中的一支新生力量特别是在当前,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高等教育造成了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投资方向、财政吃紧、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等负面影响。为了满足大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民办独立学院可以更好地发挥其优势,使政府在不需要任何财政直接投入的情况下就达到扩大内需和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的目的。

同时,金融危机还为我国高等教育提升国际相对地位提供了契机。由于西方国家高校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较为严重,在金融危机影响期内的发展步伐可能放缓,这就为我国高等教育提升国际地位、吸引国际人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独立学院可发挥自身的优势,在招收外国留学生方面可以获得既取得经济效益又扩大国际影响的双“丰收”。所以,该因素也属于机会。社会因素。独立学院在我国的迅速发展有其深厚的社会基础。中华民族具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群众从解决温饱问题到奔小康的过程中,对其子女上大学的需求更加迫切。独立学院的崛起、高校的扩招满足了更多人上大学的愿望。这是独立学院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基础。而且,金融危机井未降低大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该因素也属于机会。技术因素。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教育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新思想、新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电脑、网络、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的运用等为高等教育提供了技术保障。该因素也属于机会。

通过以上宏观环境分析,独立学院的产生和发展顺应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但机遇稍纵即逝,只有从战略上把握机会,乘势而上,才能求得独立学院的健康发展。

其次,独立学院的微观环境分析行业竞争者分析

高等教育行业增长势头迅猛,但各个高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独立学院的竞争者有“老牌”的国有高校、普通民办高校、国外高校,还有独立学院本身之间争夺生源之战。无论是价格战(学费)、条件战(教学条件、生活条件、管理)、知名度之战、还是招生广告战,都时刻威胁着独立学院的生存和发展。即存在威胁T。

总之,从外部环境来看,机会0大于威胁T,有很大的发展机会。当然,同时也有挑战。

(二)独立学院战略管理的内部条件(资源和能力)分析

优势s主要有: 新模式、新机制,办学机制灵活。可以运用市场机制吸收社会资金。新建的学院,没有退休人员、负债等包袱,可以轻装前进。新的管理体制,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办学规模小、易于调整专业设置和目标等。用人机制灵活,可以极大地调动和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劣势w主要有: 相对于国有高校来讲,比较“弱小”成立时间短、规模小、学生少、师资力量薄弱。由于是企业家投资,存在资金数量相对不足、资金周转紧张、涉及合理回报等问题。学院的历史短,没有文化底蕴。办学质量还有待于社会的检验。

办学初期,社会上部分人对其有偏见。教职工的年龄结构不合理:年龄大的和小的偏多;职称结构不尽合理:专兼职结构有待于调整。

从内部条件分析来看,优势s,劣势w各占一半。

(三)矩阵组合,有两种情况存在长处一机会(sO)组合: 弱点一机会(WO)组合。

(四)进行组合分析,提出独立学院实施的战略原则、对策 长处一机会(s0)组合,这是最理想的状态。独立学院应该实掩增长型战略(发展战略),尽量发挥其长处,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环境提供的各种发展机会,确定科学可行的战略发展目标并予以实现。如近两年来,高校招生形势喜人,有的独立学院预计到其校园、建筑、设施不能满足扩招的形势,就当机立断把老校区卖掉,再开辟新的校区,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成倍的增长。今年秋季招生结束后的事实证明他们当时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抓住了学院发展的战略时机。弱点-机会(w0)组合。此时,独立学院可以采取稳定发展战略,即不断克服弱点,同时充分利用外部环境提供的各种机会,不贪图发展速度,而是加强内部建设、保证发展的质量、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有的学院由于自身的原因,招生数量增长幅度低于高校的平均水平,但他们清醒地看到了这一点,采取各种措施克服缺点。他们虽然没有大力发展,但也能踏踏实实地稳定发展。

三、独立学院实施发展战略的具体途径明确使命建立科学的战略目标。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肩负着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历史使命。独立学院在确立战略目标的时候,要兼顾国家、学院、社会利益,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处理好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今后发展、当前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科学定位建设应用型大学。许多发展势头良好的独立学院,把自己定位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宗旨。由于独立学院在师资力量、科研能力等方面都无法与国有高校相比,在定位上就必须扬长避短。这种定位既弥补了普通本科高校培养理论型、研究型人才的不足,又弥补了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专科层次实践技能强的人才在理论上的不足,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对大量本科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文化积淀完善内涵建设。独立学院建院时间短,需要有意识地、主动地加强内涵建设。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培育浓厚的学术氛围,不断完善和发展组织的内涵。开拓进取走特色发展之路。独立学院要生存和发展,绝不能成为是母体高校的简单复制,不能亦步亦趋、步公办院校的后尘,而是要走出一条自己的创新和特色之路。很多学院专业设置和培养计划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生源的特点,突出鲜明的教学特色。许多学院把人才培养基本模式定为:精化基础理论、优化专业知识、强化实践能力、深化素质教育、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提高质量抓住学院发展的生命线。教育教学质量是学院的灵魂和生命线。只有树立以质量求生存的质量意识,独立学院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独立学院招生的分数段属于“三表”,决定了其学生来源的质量大部分不如公办高校,而且水平参差不齐。这给学院的教学组织工作、课程的设置、师资的安排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但很多独立学院能够因地制宜,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根据社会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开课:以特色的教学引导学生成才、以应用型科研促进教学水平提高。改革创新建立自己的“品牌”。在实践中。部分学院已经开始树立“名牌”意识。认识到实施名牌战略给学院带来的信誉和名望,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可以形成核心竞争力。他们积极宣传学院的教育教学成果,提高社会知名度。规范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在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基础上,坚持依法治校、从严治教,建立健全和实施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教育教学包括质量监控体系的各个环节的管理,把住人才培养关。不断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办学效益。培养激励建立一支自己的教职工队伍。“有大楼、更要有大师”。建立公平、公正的培养和激励制度体系,能为学院发展后劲培养一支精干高效的干部教师队伍,并增强学院凝聚力和战斗力、形成学院发展的合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提高学院层次、扩大知名度。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以及金融危机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独立学院要想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必须更新观念,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办学经验、引进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与国际接轨,敢于和善于参与国际竞争。积极“转设”保持可持续发展。根据2008年教育部令第26号《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文件的要求,教育部对全国独立学院进行整顿,在五年之内独立学院必须通过“转设”评估,合格的转设为民办普通高校,不合格的就“下马”。2008年教育部组织专家对全国第一批申报的5所独立学院进行了考察评估,其中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等4所学院被审查通过。这给这些学院今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他们不再依靠原“母体”高校的有形或无形资源,虽然暂时会遇到一定的困难,但独立性和自主性更强、教学更加灵活,教学改革的步伐更利于加快,更利于保持可持续发展,在培养更多、更适应社会建设发展的人才方面将做出更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独立学院的外部环境和内在的条件,明确了当前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指出独立学院要扬长避短、把握机会、实施战略管理,才能保持可持续地发展,最终发挥独立学院在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独立学院的创新与发展 篇6

关键词:云创业平台现状发展趋势

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创业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的一种重要的方式。独立学院学生普遍头脑灵活,重视社会实践,善于走出校园,寻求、借助社会力量开展活动。随着云计算时代的到来,云创业平台通过统一管理和分配计算机网络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从而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更符合大学生创业需求的服务平台。云创业平台的一端是想创业的大学生,另一端提供科学的管理方式,专业的资本运营,优质的品牌塑造,专业的人才支持等等,两端共同分享云平台资源,实现大学生创业的成功。

一、云创业概述

云创业(Cloud Venture),是指基于云计算商业模式应用的创业平台服务。在云平台上,所有的创业团队,风险投资,银行机构,策划服务商,制作商,行业协会,管理机构,行业媒体,法律结构等都集中云整合成资源池,各个资源相互展示和互动,按需交流,达成意向,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云创业平台主要有三种主体,一种是政府投资建设的创业平台,一个是由高等院校相关部门进行的创业平台,一个是由企业独立搭建的创业平台。云创业平台为独立学院的学生创业提供全方位创业的资源支持和服务,包括创业所需的共性资源和创业项目的个性资源。创业所需的共性资源包括创业品牌、创业资金、管理模式、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等,创业项目所需的个性化资源包括平台所拥有的专利技术、核心产品、针对性的市场。云创业平台利用互联网络为独立学院学生的创业搭建了开放性的创业平台,打破大学生创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克服了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启动资金、产品推广、支付平台、商贸物流,售后服务,用户反馈等客观因素的制约。

二、独立学院云创业的现状

(一)具有知识实践的优势和创新思维

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的综合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云计算时代下的云创业更是如此。创业者正确的决策离不开渊博的知识、全面的知识结构、创新的思维,独立学院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各种校内外兼职,思维很活跃,见识比较广,自己的想法比较多,对社会各方面的认识也相对较深。同时,通过他们创造性的思维,带动了很多新创业观念的形成,促进云创业平台多元化的发展。因此独立学院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素质的提高,培养潜力大、有望成为社会上需要的知识、素质、创新具备的复合型人才。

(二)云创业的政策环境宽松

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也开始扶植和鼓励大学生创业,依托互联网络的云创业成为大学生创业的第一选择。我国出台了很多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法规来鼓励大学生创业,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再次提出加大对网络创业扶持力度,从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圳、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扶持大学生创业。

(三)云创业存在的诸多问题

云创业门槛低、经管方式灵活、交易有安全保障、市场前景广阔等优势,对于个人创业者而言,不失为实现就业的一种渠道。但在云创业的过程中,还是存在许多问题。

(1) 云创业热情和创业理性相矛盾

就业压力与日俱增,许多大学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很多人转向了创业的道路。青年大学生怀揣着梦想,创业热情高涨,但是急于求成,云创业意识薄弱,对云创业的认识肤浅,缺乏理性的认识。最常见的情况是,几个人商量后就直接开始实践,缺少云创业的心理准备、缺少对云创业项目进行全面分析,缺少云创业实践的战略策划,缺少对云创业过程风险理性预测。大学生心比天高,云创业实践中遇到问题时不知如何解决,云创业积极性和自信心很快被打击而放弃。

(2) 资金和管理经验的缺乏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充足的资金和先进管理方式等生产要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云创业在我国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但也不例外的需要这两中生产要素的支撑,新领域想要获得资金和管理经验的支持更是难上加难。以创业热情为第一资本的大学生创业模式,难以承受以资金和管理经验为第一资本的传统经营模式的残酷挤拼。大部分大学生借款或向银行贷款来进行是注定不能长久的,一旦创业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他们便没有了资金支持,不能继续维持下去,有些学生甚至就此放弃了创业之路。同时云创业环境透明,竞争剧烈,而大学生普遍缺乏管理意识,经营管理不善,缺乏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最终导致失败。

(3) 独立学院云创业平台机制不完善

我国创业无论在理论基础还是实践经验都比较薄弱,独立学院还未形成相对完善的支持云创业的机制。在云创业过程中,创业机会的选择与评估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云创业战略决策的正确与否;云创业是资源整合发酵的过程,利用云创业平台的资金、技术、人才、专业管理服务体系和基础性服务设施,帮助创业者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并依靠自身的优势迅速发展;要辨识云创业组织运营过程中的风险,并对面临的风险进行综合分析,并依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对组织的影响程度进行量化和排序的过程,建立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这些都需要相应的机制作为保障。

三、独立学院云创业的发展趋势

(一)云创业过程的机制化

云创业作为新发展的事物,越来越多的大學生投身其中,云创业会逐渐成为一种潮流。因此云创业环境需要不断优化,从整个云创业的过程来看,合理选择创业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的有机配制和管理,创业的整体战略策划,独立学院要逐步完善云创业平台创业机会的选择机制、云创业平台的资源配置机制、云创业平台的风险及预警机制来保障整个云创业的过程,让大学生创业者投入很多资源和精力来打理自己的事业,提高创业成功的概率。

(二)云创业主体的合作化

云创业平台主要有三种主体,一种是政府投资建设的创业平台,一个是由高等院校相关部门进行的创业平台,一个是由企业独立搭建的创业平台。政府、高校和企业三者联手,政府提供法律、政策、资金,高校提供核心知识、专利技术,企业提供推广、管理、战略发展,三者共享云创业平台,覆盖大学生的云创业整个过程。

目前,独立学院的云创业是一个新兴领域,云创业平台仍然需要各方面扶持和建设。独立学院要在云创业教育上积极引导和教育学生,为大学生营造积极良好的云创业环境,积极与社会各方力量沟通,共同建设大学生的云创业平台,解决大学生云创业的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强.云创业平台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2012

[2]李强.云创业平台资源配置机制[J].企业技术开发,2012,31(11):46-47.

[3]李占平,王宪明,赵永新.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云创业平台模式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11):12-15.

独立学院的创新与发展 篇7

一、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要不断探索, 求取创新

对党员教育与管理工作, 要具有强烈的与时俱进精神, 不断探索与创新。

1. 建立大学生党员“家园接待室”, 与时俱进, 不断吸取先进思想, 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策划并组织实施在党支部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学生党员教室和网上建立学生党员“家园接待室”, 开展学生党员接待工作, 提供服务, 即为学生提供入党程序和党的基本知识咨询;设立支部书记接待日, 现场办公, 为学生排忧解难, 答疑解惑;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为促进思想进步, 建立能够聚拢党员、预备党员、积极分子的先进组织——“文明督察团”, 形成合力, 不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通过活动深化党员们的思想, 加强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教育, 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真正做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 探索“三个课堂相结合”教育模式

在知识经济时代, 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探索“三个课堂相结合”模式, 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 对党员大学生个人良好素质和人格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第一课堂即课堂教学。第一课堂是专业教育教学工作和创新理论教育的主渠道, 为第二、第三课堂提供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论上的指导。要不断与时俱进, 及时学习党和国家重要会议精神, 不断学习与实践, 要开展相应党和国家重要会议精神的党课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 增强党员们的不断进行党建方面的学习和创新;不断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党章;结合现代3D效果, 为党员们放映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影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时事政治, 组织党团组织生活、班会, 开展生动有效的形势政策教育, 并参与本院党课的教授,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 来提升自我和促进党员们的思想教育。

(2) 第二课堂是围绕创新教育、创新型大学生党员培养组织建立新型组织,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注重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方面创新教育。积极号召本院党员、预备党员、积极分子建立艺术院“文明督察团”, 用组织力量带动大家思想, 实现了创新, 不断的开展各项爱国主义活动, 以实践来指导理论。

艺术院“文明督察团”主要由艺术院08、09级先进分子组成, 是学生自我创新教育、自我自主管理的学生文明自律组织。旨在促进校园文明建设, 提高在校大学生的文明素质, 维护我校良好的公共秩序。

督察团在成立初, 就确认了宗旨、职责、机构设置、人员安排、督查内容方式以及工作实施细则。督察团分为3支队伍, 即督查一队、纠察二队和督查三队, 分别负责不同的督察内容, 对校园的不文明行为和违规违纪现象进行监督和纠察, 并按照有关规定对学生的违规违纪现象进行处理。此外, 督察团还以多种渠道形式为同学们提供信息服务, 宣传学校的文明制度, 向领导及时反映校园动态, 并及时为同学们排忧解难。

督察团有严格的纪律和工作制度, 以确保督察团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有序化和督察团工作有序而高效地开展, 是继文法院雷锋连之后的又一支优秀队伍, 它的成立为促进校园文明建设, 进一步提高在校大学生的文明素质, 维护我校良好的公共秩序、文明健康的学习环境, 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向, 引导同学树立自律观念, 打下了重要的组织基础。

(3) 第三课堂是社会实践, 侧重于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创新。第三课堂是第一、第二课堂的进一步拓展, 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重在“实践”。将课堂教学与各种社会实践、学生社团、勤工俭学、志愿者活动等各种形式的社会活动相结合,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接受熏陶和锻炼, 直接体验人生和社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特别是“三下乡”活动, 文明督察团使学生走出校园, 深入社会, 直接与群众接触;在担任党总支组织委员和党支部书记时, 为增强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党员的爱国主义精神, 积极组织先进学生创建“艺术院文明督察团”;为纪念建党90周年, 进行“缅怀革命先烈, 弘扬民族精神”李大钊烈士陵园扫墓活动;为加强学生关爱社会、遵守社会公德意识培养, 进行了“雷锋”依然站在那活动, 协助交警维持交通, 使大学生党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严把“质量关”, 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考察培养监督工作

1. 认真开展党日活动, 落实并实施大学生党员在党日活动中的主人翁地位, 自主创新。

两周一次的党日活动和学校分布的党员活动, 要认真筹划, 精心组织。艺术院以组织委员为领头羊, 先进分子为先锋队, 建立“文明督察团”, 组织各项积极有意义的活动, 增强党员们的主人翁地位, 自主开展活动, 加强党员们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 同时在侧面可以促进其他先进分子不断向党组织靠拢, 增大队伍建设;同时倡导党员们把身边的优秀党员事迹写下来, 不断的激励自己, 形成榜样力量;根据三河市党委组织部要求, 组织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使学生党员不断的认清和反省自己, 不断进行提升, 使自己能够得到完善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自己的贡献。

2. 施行分区责任承包制, 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注重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施行分区责任承包制 (党员负责教学区、党员负责宿舍区、党员负责绿化区) 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建立党员分区责任承包区, 做好“党建带团建”工作, 积极吸收优秀团员向党组织靠拢, 带动积极分子将负责区域工作做到实处;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考察管理工作;做好后进生与特困生帮教工作;做好党员绿化区、宿舍与课堂纪律管理工作;做好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工作;做好“校园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在工作中, 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 以严谨党风带优良学风。

组织开展党员先进性方面的教育, 以“文明督察团”为首, 组织开展早晚自习检查、宿舍检查、课堂纪律检查等各项督察活动, 通过严格的党风, 来促进优良学风的养成, 积极组织了以先进分子为代表的“学习小组”, 无论在思想上和学习行动上, 都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他同学, 使得同学们真正体会到严谨党风就在我们身边, 并不断影响到同学们的方方面面。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在大学生中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活动”等, 使全体党员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并开展工作。

新的前进号角已经吹响, 新的伟大征程已经开启, 我们将不断探索与研究, 结合党的指导思想, 与时俱进, 在独立学院大学生党员的管理方面不断创新, 寻找更科学, 更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宋兴川.大学生精神信仰现状的研究[J].心理科学, 2004, 27 (4) :1010-1012.

[2]荆学民.人类信仰[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12—34

[3]檀传宝.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

[4]曹凤才、田维飞.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的思考[J].科技信息, 2008 (28)

[5]郭凌.高校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6 (12)

独立学院的创新与发展 篇8

独立学院是在20世纪末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它集母体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及社会民营机制于一体, 是按照新机制、新模式建立的普通高校。但是, 由于其建校历史相对较短等原因, 校园文化建设遇到许多困难, 未能充分发挥其对学校改革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因此, 如何利用其办学优势, 充分传承母体高校的优良校园文化, 同时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创新, 培育出独具一格的校园文化, 将是独立学院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困境

(一) 建校历史短, 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历史积淀。

独立学院是20世纪末才兴起的办学实体, 至今多数有独立的校区。独立学院由于建校时间短, 无法捕捉到具有陈年往事的象征意义的校园景物, 缺乏母体高校的历史厚重感。另外, 独立学院在这十几年办学历程中, 将主要用于解决招生、就业、师资等方面的即时性问题, 以及接受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检查与评估, 使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上, 很难集中精力进行系统的思考、研究和规划, 其校园文化建设还处在浅层面水平, 未能深入探索。

(二) 主体有“缺陷”, 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合力。

党政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 他们制约着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其一, 独立学院的党政领导多为母体高校委派, 他们的治校理念和管理模式深受母体高校的影响, 导致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模仿多于创新。其二, 独立学院师资主要来源于母体高校, 少部分为自主招聘教师和外聘教师。母体高校教师既承担母体高校教学科研任务, 又承担独立学院教学任务, 无论时间还是精力都很难兼顾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自主招聘和外聘教师, 与独立学院主要是中短期的聘用关系, 归属感不强。因而, 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上难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其三, 独立学院的生源多为富裕家庭的独生子女, 自制能力不强、学习习惯较差, 导致优良学风、校风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

(三) 目标定位不准, 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战略思考。

在独立学院建校之初, 校园文化建设没有准确的目标定位, 缺乏战略思考。在物质文化建设中, 追求规模大、科技新、景观奇, 很少考虑人文内涵;制度文化建设则照搬或模仿母体高校, 在实际符合程度或执行力方面缺乏论证;精神文化建设上形式多于内容, 多为“喊口号”, 少有实际行动。

二、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文化的属性, 决定其在传承中发展, 在发展中创新。独立学院作为普通高等学校中的后起之秀, 其文化建设要想实现快速发展, 更必须在传承与创新中摆脱困境, 获得向前发展的动力。

(一) 独立学院校园文化的传承。

在办学之初, 学院的领导和管理人员多为母体高校委派, 师资则与母体高校共享, 使得独立学院对母体高校校园文化的传承具有了客观的可行性。

1. 选择性移植母体高校物质文化元素, 增强独立学院校园文化的历史厚重感。

物质文化是指校园的硬件设施条件、建筑的格调及自然景观设计等, 它作为教学、科研、工作、生活活动开展的重要载体,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独立学院在物质文化建设中应注重对母体高校的传承, 它不是简单“复制”, 而是有目的性地选择。比如, 标志性建筑、文化长廊、景观风格等能代表母体高校校园文化特色的元素, 它们既是母体高校校史的见证, 又是学校风格的体现, 将它们移植到独立学院, 既可以增强独立学院校园物质文化的历史厚重感, 又能为师生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工作、学习、生活的氛围。

2. 批判性继承母体高校制度文化, 完善独立学院制度文化体系。

制度文化是指维持校园活动正常进行的一系列规范和习惯文化, 包括校园文化活动中成文的规章制度、组织管理规范和条例、各种学生行为准则和要求。[1]它对学校的整体规划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母体高校的制度文化是在学校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与完善的, 它具有规范化、稳定性。而独立学院建校历史短, 制度文化在同类型高校中无借鉴之处, 因此选择传承母体高校制度文化是必然之路。在传承母体高校制度文化时, 应清醒地认识到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的差异, 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人才培养目标批判性继承, 扬长避短, 从而使独立学院的制度文化彰显自身的特色。

3. 互动性吸收母体高校精神文化, 提升独立学院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是一所学校的灵魂, 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对于拥有崭新的物质环境、全新的人文环境的独立学院而言, 最缺乏的就是深度的精神文化。对母体高校精神文化的传承可以使母体高校的历史传统与人文精神渗透到校园的每个角落, 使师生产生归属感和自豪感, 从而增强校园文化的凝聚力。具体来讲, 就是通过互动性交流, 吸收母体高校精神文化。对学生而言, 可以组织独立学院学生参与到母体高校的学术讲座、科技文艺活动、社团活动中来, 通过活动载体, 让学生潜移默化中受到母体高校精神文化的熏陶;对教师而言, 可以组织独立学院自聘教师参与到母体高校教育、教学和科研环节中来, 通过听课、试教比武、学术交流、共组科研团队等方式, 让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母体高校精神文化的洗礼。

(二) 独立学院校园文化的创新。

文化传承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文化自身发展规律, 决定了文化必须创新。而且, 独立学院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师资及生源与母体高校存在着差异, 这就决定了独立学院在对母体高校的校园文化传承时, 不是采取“拿来主义”, 全盘吸收, 而是要结合实际, 开拓创新, 只有不断进行校园文化的创新, 才能真正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和任务, 这样才能彰显自身的办学特色。

1. 校园文化创新的理论框架。

(1) 校园物质文化创新是基础。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 是凝固的精神文化。校园里的每一幢建筑、每一尊雕塑、每一处景观都会散发出人文气息, 影响着校园里的每个人。独立学院校园物质文化的创新是确立自己的文化主体地位。校园的环境布局、建筑的造型装饰、教学设施的配置管理、树木花草的种植培育、教室宿舍内部的陈设布置等, 应体现学校的主体价值取向。这个取向往往是与学校的教育目标和办学特色相一致的。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 校园制度文化创新是保证。制度文化创新是进行校园文化创新的保证。改革管理机制是切入点, 这是校园文化创新的瓶颈。独立学院的体制、机制有别于母体高校, 应积极改革学校的管理机构, 优化学校的管理制度, 制定好激励师生奋发向上的激励制度, 比如用人制度、薪酬分配制度、干部培养选拔考核制度等。因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基础不同, 教学管理制度、校纪校规等制度的创新空间也很大。在制度文化建设上要充分激发师生的创新热情, 凝聚他们的聪明才智, 通过共同参与让制度文化彰显独立学院的个性特点, 并得到学校成员的广泛认同, 从而凝结为一种无需强制就能在师生中自然传承的精神文化传统。

(3) 校园精神文化创新是核心。独立学院校园精神文化的创新是校园文化创新的核心, 也是校园文化建设所要营造的最高目标。校园文化建设主体通过不断地实践、总结、提炼, 才能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 才能推动制度和物质文化的创新。独立学院的精神文化的创新, 对内体现在创设一个积极健康、团结向上, 影响师生价值取向、人格塑造、思维方式、精神风貌、道德情感等关系的教育环境和组织氛围;对外体现在明确学校的价值观念和目标追求, 突出学校的个性特色和社会魅力。

2. 校园文化创新的保障机制。

(1) 加强学院党委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校园文化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 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广泛性、复杂性和时代性的特点。因此独立学院校园文化的创新必须有坚强的组织领导作为保障。独立学院应建立党委统一领导, 各职能部门、教学单位齐抓共管, 广大师生共同参与的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工作机制, 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之中, 列入学校工作的检查评估体系, 并保证必要的经费投入, 调动各部门、各单位加强文化载体建设, 形成全校上下共同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的局面。

(2) 加强教师队伍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独立学院教师是学院校园文化创新的主导力量, 教师的个人魅力就是一股股不竭的动力, 它对学生、对学校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然而, 独立学院的自聘教师大多比较年轻, 缺乏人生阅历和教育教学经验, 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上要逊色于母体高校教师;而来自母体高校的教师虽然教育教学经验丰富, 但与独立学院之间多为松散的聘用关系, 对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关心, 精力投入不够。因此, 独立学院必须充分调动母体高校教师对独立学院教育教学工作投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并且聘请他们为学科带头人或专业负责人, 做好传、帮、带工作, 使独立学院自聘教师迅速地成熟, 更好地发挥其校园文化创新的主导作用。加强教师队伍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以高尚的师德、师风促进优秀校园精神文化的形成, 成为校园精神文化的主要培育者;二是发挥教师在传授最新文化知识与创新理念方面的作用, 成为校园文化的传播者;三是对学生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给予指导, 成为校园文化的引领者。

(3) 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独立学院学生是校园文化创新的主体, 也是校园文化的最大受益者。独立学院的学生与母体高校的学生存在着差异, 一方面, 相较于母体高校的学生而言, 独立学院学生文化成绩、学习习惯、自律意识、抗挫能力等普遍较差。另一方面, 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活跃、富于想象、敢于实践、勇于创新。因此, 独立学院应因势利导, 坚持参与性、多样性和教育性等原则, 组织开展校园文化创新活动, 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之成为繁荣校园文化的主力军。

(4) 加强文化建设骨干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化工程, 但多数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主要偏重于丰富师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很少纳入学校长远规划, 随意性较大。然而, 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创新任务尤为繁重, 靠一时一刻的活动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因此, 独立学院应在建设一支文化建设骨干队伍的基础上, 加强其对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包括建设规划、政策措施等, 并将理论成果指导校园文化实践活动。

3. 校园文化创新的路径选择。

(1) 打造文化活动品牌。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尤其是远离母体而新建校区的独立学院, 应充分发挥团学组织、学生社团的作用, 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和学生兴趣爱好, 广泛开展丰富多彩、高品质、高品位的科技、文化、学术、艺术、体育、娱乐等活动, 并通过活动、总结、提炼、提高、形成品牌的思路, 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 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从而丰富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 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 使大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中不断得到提升和发展。

(2) 调动社会资源共建。实现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 是进行校园文化创新的重要手段。首先, 独立学院的学生多来自经济条件好、社会关系丰富的家庭, 而完成对学生教育培养, 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方的共同努力, 因而, 通过与学生家庭充分的交流、沟通, 达成共识, 可以充分利用其社会资源参与到文化创新中来;其次, 独立学院的党政领导和教师拥有诸多优质资源, 这些资源遍布各行各业, 比如:政府、企业、高校、公检法系统等。独立学院可以通过制度建设, 引入这些社会资源, 在专家、学者、社会成功人士讲学, 与知名企业共建社会实践基地, 请社会知名人士, 知名企业在校设立奖学金, 发挥杰出校友的示范作用等方面发挥其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

(3) 融合区域文化。区域文化与大学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共存的两种亚文化。区域文化是文化存在的普遍状态, 是民族文化的基础, 是大社区或城市各种文化的统一体。[2]它是某一区域内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经过历史积淀的、稳定的、被生活其间的人所认同的、代代相承的一种文化形式, 它包含了文化的糟粕和精华。因此, 对于身处区域之中的独立学院来说, 整合并汲取区域文化的精华, 将使独立学院的文化更加充盈, 有利于独立学院特色文化的凝练与形成。

综上所述, 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要遵循文化自身发展规律, 在对母体高校的传承中, 获得文化发展的根基, 在超越母体高校的创新中, 获得文化繁荣的动力, 进而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和办学水平的提升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邹世享, 李杨.新时期我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的途径探析[J].求实, 2009, (Ⅰ) :215-216.

独立学院科学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篇9

山西省独立学院起步较晚,自2002年创办以来,到2004年山西才成立了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等独立学院,目前山西省共有8所,全国共有303所。截至2009年底,全省普通高校在校生共407 036人,8所独立学院本科在校生23 583人,占山西省普通高校在校生的5.79%。

独立学院在科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山西省独立学院的发展在为山西的高等教育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笔者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山西省独立学院普遍存在着体制未理顺,产权关系不明确,导致独立学院职能缺失,校区不独立,办学硬件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不足,内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而国家教育部第26号令《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中的许多规定也给独立学院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体制未理顺,同合作方尚未建立符合国家教育部第26号令的合作关系。在特殊的机制与体制下合作办学,机制体制不明,合作双方在办学的认识上不同,董事会、校本部、合作方等方面存在着责权利不明,没有法人,尚未建立起符合国家教育部第26号令的合作关系,对于检查验收还有很大的距离。政策的扶持力度不够,针对独立学院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如产权界定和利益分配问题,提供优惠税收问题,学生国家助学贷款问题,所聘教师社会保障、职称、职务问题,收费政策问题等,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法规,使独立学院发展存在困难,制约着学院科学发展。

国家教育部第26号令对符合要求的独立学院进行验收检查合法办学许可证,规定要求独立学院的合作方将资产过户到学院名下,但过户的具体操作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合作办学的企业担心资产过户后对独立学院的管理权会受到影响,不愿意将资产过户,很难按期完成任务,该规定从2008级新生开始颁发独立学院的学位证书,这一规定撤走了本部高校品牌学位的优势,对独立学院优质生源的吸引力下降,毕业生的就业也会受到影响。

办学特色不够突出,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山西省独立学院缺乏对本部高校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吸收,简单“复制”本部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等,同本部高校专业设置雷同率很高,但是独立学院属于第三批招生,与本部高校一本、二本的学生存在差距,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待提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直接套用本部高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不科学[1]。因此,独立学院应结合本校学生层次,探索相应的教学模式,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材选用,试验实践以及学生考核等方面有所创新,有所改革。山西省独立学院虽然在山西省教育厅的宏观指导下,生源数量和教学质量有一定的保障,但大学入学高峰期过后,独立学院的招生空间将会受到挤压,独立学院如果仍然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无法打出自己的品牌,没有本部高校的光环照耀,面对激烈的竞争,能否招到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是独立学院不得不关注的问题。

教职工实行聘用制,思想不稳定。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由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构成。独立学院专任教师主要由高校刚毕业的本科毕业生或研究生担任,队伍年轻化,缺乏工作经验,没有形成教师队伍梯队,教学、科研、管理水平都有待提高,还不能在学科、专业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同时由于教职工对人事托管下的人事制度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担忧,思想不稳,流动性大,难以引进高水平师资。独立学院兼职教师主要来自本部高校的兼职教师,过分依赖本部学校的师资力量,不仅会加重本部高校的教学负担,还会影响本部高校和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而且由于独立学院与本部高校在培养目标上存在着差异,这些兼职教师也不能完全适应独立学院的教学要求。兼职教师的思想不稳定,导致他们在教学态度和质量保证上的不稳定。

党组织制度建设不完善,党总支的监督保障未能充分发挥。独立学院党组织制度建设不完善,缺乏制度保障,没有很好地从党建工作的理念、思路、内容、方法、载体、体制机制等方面找准依据规律,对新形势新情况内在规律和特点把握不准,制定的某些新举措有的浮于表面,没有触及本质,有的浅尝辄止,深度广度不够,有的过于笼统,操作性不强,再加上推进力度不大,导致党建工作的创新成效不明显[2]。

促进山西省独立学院科学发展的几点建议

笔者认为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形势下,山西省独立学院应努力从以下3个方面全力推动学院科学发展。

坚持不懈地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要求

在新阶段、新起点上推进学院事业新一轮发展,坚定不渝地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统领学院改革发展工作的根本方针和行动指南。通过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坚定发展不动摇,坚持改革不松懈,凝心聚力,奋发进取。切实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用科学发展观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和破解难题的能力。深入开展“我与学院共奋进,我与学院同发展”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推动各项任务的落实,完善工作机制,着力加强和改进各项管理与服务。

注重内涵发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独立学院要始终以贯彻中共山西省委提出的“三个发展”主题和载体,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学院实际提出更为具体的主题和载体,把确定主题和载体的过程变成深化科学发展观认识的过程,变成增强推进教学质量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的过程,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注重内涵发展,着力提升办学水平,积极迎接国家教育部的验收检查,努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学院教育提出的人才培养要求;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学院应紧紧围绕实践载体,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形成发展共识,理清发展思路;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突出问题与潜在因素,构建有利于学院各项事业上层次、上水平的体制机制,为学院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地区高等教育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是合理地确定学院的发展目标。学院发展定位的实质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办什么样的独立学院,怎样办好独立学院”的问题,它直接决定着学院的发展方向,是最为基础的战略思想。学院要在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等方面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需求,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确立了“三个坚持”的办学指导思想,即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教学质量第一,学生素质第一,社会效益第一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教学质量,一切为了学院发展的办学宗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办学定位上,学院以培养本科层次的高素质应用人才为主,这样就同本部学院的教学研究型大学错开定位,配套发展,为社会培养大量“应用型、复合型、创新性”高级专门人才,在动手能力高于一本、二本学生,在理论学习上高于高职、高专学生。在教学定位上,学院致力于单一的本科层次教育,着力构筑本科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三大平台,紧紧围绕本科教学开展活动,确保教学质量,保障学院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方面科学规划和协调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

二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保证教学质量。为切实提高学科发展和科学研究的水平,学院以重点学科为依托,坚持培养和引进并重,大力培养和引进一批优秀青年教师骨干,围绕学科和专业方向组建高水平的创新团队,努力承接新项目,形成成果,提升科技、文化创新水平。学院建立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的制度,以教学研究立项的形式,广泛开展教学质量工程研究,这些都为专业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障。

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是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独立学院要实现自己的办学定位和专业建设目标,就必须拥有一支学历高、业务能力强、结构合理的专职专任教师队伍,如果没有一支专职专任教师队伍,再好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都无法实施。基于外聘教师多数抱有“打工”思想,缺乏主人翁责任感,流动性大,而独立学院在对兼职教师的聘用和管理上存在一定困难[3]。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近年来高度重视专职专任教师队伍的建设,每年都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严格选拔二三十名优秀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采用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和事业留人的方式,全员实行聘用制。如今,信息学院已经拥有基础学科专职专任教师86人,硕士学历者达到60%,并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提高其教学技能和水平。其中包括岗前培训,集体备课,举办教学竞赛,在实行相互听课制和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独立学院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和完善一系列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促进学院规范办学。

注重和谐发展,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促进了独立学院各级领导干部不断增强党性修养,切实改进作风,努力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集体和骨干力量,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党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主体,无论是促进学院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增强创造活力,还是实现校园安定有序,都离不开党的领导。所以,要通过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构建和谐学院的感召力、凝聚力、战斗力,把构建和谐学院这一系统工程不断引向深入[4]。

一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员教师有没有起到骨干带头作用,能不能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性,关键取决于党组织有没有形成先进和谐的政治氛围,这是学院党组织建设要考虑的重点。在实际工作中,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性一定要贯彻到学院的发展当中。

二是依靠党组织集体力量的推动和集体氛围的营造。集体氛围就像磁场一样,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是无所不在的无形力量。好的集体氛围容易使人积极上进,产生集体性的互动行为,在这样的单位中工作,本来先进的变得更先进。因此,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营造先进和谐的政治氛围,创建一种和谐的校园环境。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是增强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活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强对党员的教育、提高党员素质,促使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一项重要组织措施。

三是加强学院班子建设。学院党政是分工合作的关系,在具体职能上分工,分工不分家,思想上相互沟通,工作上共同商量,相互尊重,密切配合,努力工作,实现学院的共同目标。笔者认为,建立健全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是学院党政领导议事制度的一种好形式,应做到定期召开,使学院党政工作从制度上做到思路同心,目标同向,团结协作,相互促进,共同推进学院的发展。

四是加强团员干部队伍建设领导水平,发挥共青团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首先要加强团员队伍建设。各系党支部充分运用党员队伍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指导和帮助团组织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团员的教育管理,强化团员意识,保持团员的先进性,发挥团员的模范作用。督促和指导团组织做好团员统计工作,确保底数清、数字准、情况明[5]。同时,要继续加大发展青年党员的力度,做好“推优入党”工作,规范和强化“推优入党”工作。班级团支部坚持团的组织生活制度,做好团员的思想教育工作,配合班委开展班级的各项活动。共青团组织在帮助青年大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中的特殊作用,是学院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制度建设为重点,确保校园安定稳定

结合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和重要敏感事情多的特点,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重视学院安全稳定工作。在独立学院体制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抓好安全稳定工作极为重要,充分认识安全稳定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常抓不懈的思想。继续按照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学院稳定工作责任制。加强教育引导,着力加强大学生法律法规教育、院规院纪教育和安全稳定教育,努力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自觉维护学校安全稳定。严格执行辅导员深入学生宿舍制度和信息报送制度、学生集体外出审批制度、学生请销假制度。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学生等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和帮助,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通过对学生公寓管理和每周召开辅导员会议,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把握学生学习生活状况,消除安全隐患,避免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加强排查和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积极应对社会思想多元化、互联网普及和校园安全形势复杂化等多种安全隐患,做到形势判断准、工作部署早、落实抓得快。加强综合防控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各类突发事件预警、防范和处置能力,及时妥善处置各类突发群体性事件和不稳定隐患,切实维护学校安定稳定。

山西省独立学院的创办与发展进一步加快了山西省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对解决省内高等教育发展同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供求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特殊的环境下,山西省独立学院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我发展的不足,站在战略高度上审时度势,坚持内涵发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姬宇,张燕,丁海奎,等.独立学院办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1(12):23-24.

[2]赵晋阳.加强独立学院学生组织建设——以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为例[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2(5):122-124.

[3]马凤余.关于民办高校改革发展的几点思考[J].大学:学术版,2011(5):45-46.

[4]蔡小平,陈茵茵,许拥旺.高校二级党组织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1(2):22-24.

独立学院的创新与发展 篇10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核心因素, 关键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 0 0 6~2 0 2 0年) 》指出:纵观全球, 许多国家都把强化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 把科技投资作为战略性投资, 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 并超前部署和发展前沿技术及战略产业, 实施重大科技计划, 着力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面对国际新形势, 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把科技进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 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 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创新能力是21世纪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这个高度发达的信息化时代, 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变化和革新。独立学院正是我国高校办学体制和模式创新的产物, 但由于独立学院与母体大学的渊源关系, 很长一段时间独立学院以借用母体大学教育模式开展工作。但在实际运行中, 由于办学体制、生源情况、专业设置、师资队伍以及管理模式等方面与普通院校的差异给独立学院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新问题, 有的甚至已经影响到独立学院的健康有序发展。在独立学院体育教学中, 能够根据独立学院及学生特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激情, 探索适合独立学院的体育教学方法, 是衡量教师创新能力标准之一。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是开展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然而在独立学院教师创新人才培养中, 存在着缺乏健全的培养体系、长效的激励机制、合理的考核制度等问题, 这些因素都是抑制教师创新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独立学院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体育教学科研薄弱, 以及教师自身的知识和技能积累不足等, 抑制着教师创新能力的提高。课题组试图通过对独立学院体育教师创新能力相关研究文献的查阅与梳理, 探索与提炼出提高教师创新能力的对策以促进独立学院体育教师创新能力的发展。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法

课题组通过文献资料的查询 (中国知网、万方网、以及图书馆等) , 以搜集有关独立学院体育教师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文献, 对体育创新能力的概念、内涵以及内容等进行了收集与整理并提炼, 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夯实的理论基础。

2.2 问卷调查与座谈法

课题组分别对本院教师 (随机抽取1 0人) 和吉林省内独立学院体育教师 (邮寄问卷100份) 进行了体育教师创新能力的问卷调查, 回收问卷110份, 有效问卷110份, 有效率100%;同时向本校学生进行了教师创新能力的评价问卷调查5 0 0份, 回收问卷500份, 有效问卷484份, 有效率为96.8%。

2.3 归纳提炼法

主要是对各种途径获得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与分析, 为归纳与提炼出提高独立学院体育教学创新能力策略提高参考。

2.4 数理统计法

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数据利用Excel 2012进行统计与分析, 为研究结论提出提高数据参考。

3 结果与分析

3.1 有关创新的研究综述

“创新”一词最早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12年发表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 对“创新”的解释可以理解为创造和革新的合称, 指一切有创造意义的研究、发现、见解和活动。“创新”是近代以来被人们接纳并广泛展开研究的新名词之一, 人们对创新的研究有愈演愈烈之势, 对它的研究成果也是与日俱增。中文的创新一词是在1980年代才被人们接受的。创新在《汉语大辞典》中的解释是:“创证或创造新的。”《常用词语词典》的解释为:“抛开旧的, 创造新的 (纪录、局面、成绩等) 。”英文词语Innovation是指科技上的发明、创造。后来指代在人的主观作用推动下产生所有以前没有的设想、技术、文化、商业或者社会方面的关系。也指自然科学的新发现。创新理论引入经济学范畴, 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熊彼特, 他在1912年, 第一次把创新引入了经济领域。当时并没有引起广泛注意, 1950年熊彼特逝世以后, 创新理论的价值才被发现并逐渐被世人认可。但是从这之前对创造、发明、创造力、创造教育等的研究中已经都可以看出“创新能力”研究的端倪, 只是创新能力的研究还夹杂在上述概念的研究中, 没有独立出来自成体系。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为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 (Francis Galton) , 他的《创造的天才》一书, 介绍了创造、创造力等概念, 给创造科学研究带来了最早的影响。

3.2 有关体育教师创新能力的研究综述

高扬认为:“创新可解释为创新行为、发明行为或者创造某种新事物的行为。”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离不开体育创新, 体育教师创新的思维与创新的能力的提高, 是广泛深入的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根本。因此, 体育教师创的新能力包括观察能力、获得知识信息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 (想象力、多向思维能力、联想思维能力、捕捉灵感的能力) 合创新实践能力 (预测能力、调查能力、实践能力) 。[1]朱菊芳认为:“所谓教师的创新能力是指能用自己的理解来发现和创造行之有效的方法, 进而成功地影响学生。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指能引导学生学习与研究发明创造的规律和方法, 培养学生创造及与之有关的诸如收集资料、分析整理资料等方面的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的志趣、情感与毅力等。”[2]

3.3 独立学院体育教师创新能力的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与座谈以及所得数据的综合分析, 其独立学院体育教师在创新能力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缺乏新型教学理念的形成能力, 从教学的工作中我们观察到教师没有过多的进行新的教学改革尝试, 还是延续传统的教学方法。 (2) 缺乏形成有效教学特色的能力,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 其结果显示有87.6%的学生对体育老师的教学不满意, 认为学习过程中没有兴趣, 太枯燥。 (3) 缺少组织创新能力。这一点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的组织上。 (4) 缺乏基础科研能力。从对独立学院体育教师公开发表的科研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上来看, 目前还只停留在省级刊物上, 核心或重要核心比较偏少。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依据获得的文献以及相关的调查, 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并结合独立学院的实际, 笔者认为独立学院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的现状是整体水平不高, 创新意识和积极性不高, 其没有形成创新研究的氛围。具体表现在:缺乏新型教学理念的形成能力, 缺乏形成有效教学特色的能力, 缺少组织创新能力等。

4.2 建议

(1) 通过转变独立学院体育教师的观念, 提高创新意识为以促进其创新能力的提升。

(2) 通过构建适合独立学院体育教师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 从而提升其创新能力。

(3) 通过整合与优化适合独立学院体育教师创新能力提升的教育培训模式以实现其提升目标。

(4) 独立学院体育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需要较长时间磨练。

(5) 独立学院体育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提高认识, 引起重视, 要努力学习, 丰富知识。

独立学院的创新与发展 篇11

【关键词】独立学院 学生科研 创新型人才 关系

本科教育提倡的“双能力”培养越来越受到独立学院的重视。作为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科学研究活动有着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我国独立学院很少在此方面进行有效实践,部分公立院校多年实践下来,本科生科研的效果也并不尽如人意,没有达到其应有的目标。

一、本科教育科研训练发展的主要特征

而随着高等教育发展以及人才竞争环境的日趋激烈,本科生科研的作用和内涵有了新的拓展与强化,并逐渐显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显著特征:

(一)本科生科研训练已成为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手段

在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本科生已经成为当代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和要求的前提下,作为培养本科生创造能力的主要手段,本科生科研成为高等教育的不二选择。纵观国际,提倡和强化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已成为教育发达国家为提高人才创新质量而采用的基本对策。

(二)本科生科研对本科生来讲是一种必要的学习经历

本科生科研主要是基于专业知识学习的一种探究性学习活动,实质上是深化的专业性学习。本科生科研的主要目的是给学生提供一种课堂之外的实践学习体验,促进其“做中学、学中做”,以更好地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让每个学生都接受基本的科研训练将会是高等教育越来越明显的发展趋势。

(三)本科生科研已成为高校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

本科生科研从本质上讲是教学的一种形式。通过本科生科研,学校帮助学生实现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由完成式学习向创新性学习转变。综观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本科生科研已是高等教育先进国家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独立学院本科生科研的基本现状

为切实提高我国大学生素质,各级共青团组织举办了不同层次的学术科技竞赛。以我校学生为例,学生可以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以及我校积极参与并取得优秀成绩的数学建模大赛等活动。课题组通过广泛的文献调研和约谈方式,了解其他独立学院本科科研情况,并结合我院学生科研实际,反映出以下主要问题:

(一)参与学生数量少、科研活动往往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由于缺乏足够的鼓励性政策和现实条件的限制,公立学校多把科研的重点放在研究生层次上,对于普通本科生的科研活动基本上不管或处于放任自流的状况。

(二)当前中国高等学校教学科研经费短缺是不争的事实。相当一部分教师也处于无经费搞科研,更别提学校拨付专款提供给本科生從事科研活动了,经费问题仍然是限制高校科研上档次、上水平的制约因素。

(三)目前在我国高校,专业教育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辨证统一也还未深入人心,在这种情况下,人才素质的发展就不能不受到课程配置专业化的种种限制。本科生的科研是经过几周的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来完成。

(四)目前参与科研活动学生,因为成才的愿望和就业的需要,往往带有明显的功利意识。在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过程中,在导师的正确指导和悉心帮助下,通过艰苦的工作,往往能取得预期的科研成果。但因为处于自身的前途考虑或经济利益的驱使,有时造成不必要的竞争或学校知识产权的流失。

三、独立学院“双能力”培养对于加强学生科研训练的需求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过分强调“三个为中心”,即“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忽略了课外,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以教材为中心忽略了实践,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实践过程中,独立学院本科生的科研训练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价值导向方面

“科研项目具有价值导向功能,使学生在科研项目过程中将情感思想和需要积极投入到研究课题中,矫正他们已经逐步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智能发展方面

科研是运用知识进行观察、实验、调查研究和实践的过程,本科生在科研中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思考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是一个知识内化到外化的过程,而智能就是在知识内化和外化的循环运动中发展起来的。

(三)创造性思维培养方面

“创造性人才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具有很强的创造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以各种思维方式,如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形象思维、收敛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等思维方式的培养为基础”。

(四)塑造踏实向上健康学风方面

学生经过系统的科研训练,收获的不止是如何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自身严谨、诚信、探索的学习态度。

四、结论

独立学院的创新与发展 篇12

一、独立学院办公室管理创新的核心内容分析

1.上传下达,综合协调。学院的办公室既是高校领导对内开展工作的指挥中心,又是对外接受各个职能部门工作任务的中间媒介,发挥着联系内外,协调上下的重要职能作用。对于学院领导交给的工作任务要认真落实,并做好相关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工作,及时向领导汇报各项工作完成的具体情况,确保办公室的各项管理目标能够实现,同时,院校办公室针对教师和学生提出的多种意见和建议,办公室管理人员要及时汇总,向学院领导部门汇总相关意见,并及时将领导的意见传达给教师和学生群体。但现阶段,随着独立院校办学规模不断加大,学院办公室各项工作复杂多变,任务重,这就需要办公室工作人员做好管理创新工作,协调好学院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保证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完成。

2.服务决策。独立学院办公室在执行上级领导部门下达的任务过程中,其接触面大,接触面广,需要处理巨大的信息量,要能够及时而准确的把握住学院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准确分析透彻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重点和难点。学院办公室除了协调好领导处理好学院日常部门工作事物和行政事物过程中,还要做好相关决策服务,为领导提供准确的信息,促进学院发展和进步,这就需要办公室做好相应的服务创新工作。

3.做好后勤,服务在校师生。办公室工作复杂多变,工作量大,很多工作涉及到很多方面利益,工作千头万绪,在这种复杂环境下,就需要办公室做好相关服务工作,创新服务模式和服务手段,服务领导,提供决策信息之外,办公室还要积极安排人员,组织学院的相关活动,切实服务好在校师生。如此繁杂的工作事物,就要求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能够各司其职,稳步有序的开展服务工作,尽量将服务工作做到尽善尽美。

二、独立院校办公室创新管理途径分析

1.强化独立院校办公室规章制度建设。做好独立院校办公室规章制度建设是科学管理的需要,更是科学化管理中的重要标志。只有不断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才能切实提升办公室的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最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独立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独立院校办公室的工作任务不断加剧,因此,在对待工作上出来要具备细心和耐心之外,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从而保证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完成。要积极建设年度考核制度和任期考核制度,定期对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和制定规章制度能力进行考核,从而更好提升办公室管理质量。

2.强化创新观念。没有创新就不能实现发展,独立院校办公室管理人员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强化创新理念,在工作中大胆创新。一方面工作人员要继续继承和发扬独立院校办公室传统的优良习惯和工作经验,另一方面要具备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创新意识,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积累先进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在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和内部改革的今天,创新是独立学院获得发展的根本动力,高校管理工作从本质上讲是育人,创新管理是人素质发展和提高的关键,因此,独立院校办公室开展工作过程中要时刻保持创新意识,强化独立院校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创新能力。首先,独立院校办公室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积极学习,不断拓展自身知识面,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同时,在工作中还要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为创新能力形成奠定坚实基础;其次,通过继续教育,部门培训,进一步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和专业素质,实现办公室管理工作创新,从而提高独立院校办公室管理创新能力建设。

3.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独立院校办公室工作队伍。独立院校办公室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关系到部门的工作质量,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才是提高办公质量的关键。只有充分发挥好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将办公室工作做好。独立院校办公室往往需要处理很多突发事件,这些工作往往时间紧,任务重,节奏快,必须迅速反应,紧急处理,这就要求办公室工作人员了解我党的教育方针,掌握教育系统各种规章制度,及时掌握教职工的工作状态,不断充实独立院校办公室工作队伍专业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加强管理学,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切实做好独立院校办公室各项管理工作,确保独立院校更好发展。

摘要: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办学规模、教学内容和教学水平以及管理体制等多个方面发生了显著的改变,面对现阶段,高等教育的新形式和新变化,如何在更加开放的竞争环境中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是我们急需解决的课题。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独立学院的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为了更好的做好独立学院学生和学院各项管理工作,就需要独立院校办公室积极探索全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从而保证独立学院能够很好的适应新时期发展需求。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独立学院办公室管理创新的核心内容和创新途径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积累独立学院管理经验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独立学院,办公室管理,创新途径

参考文献

[1]张文元.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人本管理问题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7).

[2]马健萍,蔡隽.高校教学学院办公室工作职能的思考[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9(05).

[3]李智干.关于提高高校办公室工作效率的若干思考[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4).

[4]兰仙平.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办公室工作的挑战与对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2).

[5]高伟娜.独立学院办公室工作相关问题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21).

上一篇:结构游戏下一篇:地域产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