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艺术设计

2024-05-13

独立学院艺术设计(通用12篇)

独立学院艺术设计 篇1

摘要:包豪斯是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里程碑, 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校, 被称为现代设计的摇篮, 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一种新型办学形式加入到艺术设计专业教育队伍中, 存在怎样的优势和发展空间?本文通过对包豪斯的解读, 为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启示。

关键词:包豪斯,独立学院,艺术设计,启示

包豪斯, 仅仅存在14年办学历史, 却被誉为现代设计的源头。作为一所设计学校, 它仅仅拥有35名全日制教师和1250名学生, 却在设计教育界产生了近一个世纪的影响。我相信, 这一点值得任何一所学校去思考, 在某种意义上, 更值得新型办学体制下的独立学院去学习和深思。独立学院的艺术设计教育应该如何发展, 走向何方, 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 包豪斯的某些思想和观念对其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1 包豪斯综述

1.1 包豪斯的发展历史

1919年4月, 格罗皮乌斯在德国魏玛筹建国立建筑学校——包豪斯, 包豪斯仅仅存在14年, 曾三易校长, 三迁校址:1925年4月, 由于受到魏玛反动政府的迫害, 包豪斯由魏玛迁往德骚;1928年, 迫于种种压力, 格罗披乌斯辞去包豪斯校长职务, 由建筑系主任汉内斯·迈耶继任;1930年, 迈耶由于与格罗披乌斯同样的原因而被迫辞职, 由米斯·凡·德洛继任校长;1932年10月, 纳粹政府强行关闭了包豪斯, 米斯和师生只好将学校迁至柏林以图再起, 由于包豪斯精神为德国纳粹所不容, 最终回天无力, 于该年7月宣布包豪斯永久关闭。

1.2 包豪斯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模式

包豪斯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理论方面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其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 成了世界许多学校设计教育的模式来源。

包豪斯在设计教学中贯彻一套新的方针、方法, 逐渐形成了以下特点:⑴在设计中提倡自由创造, 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⑵将手工艺与机器生产结合起来, 提倡在掌握手工艺的同时, 了解现代工业的特点, 用手工艺的技巧创作高质量的产品, 并能供给工厂大批量生产;⑶强调基础训练, 从现代抽象绘画和雕塑发展而来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等基础课程成了包豪斯对现代工业设计做出的最大贡献之一;⑷实际动手能力和理论素养并重;⑸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实践结合起来。这些做法使包豪斯的设计教育卓见成效。

包豪斯一直倡导把第一流的技师和杰出的艺术家教学结合起来, 对学生从实习和造型两方面来施加影响, 从而形成艺术教育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制度。包豪斯教学时间为三年半, 学生进校后要进行半年基础课训练, 然后进入车间学习各种实际技能。把教学重心由教室转向车间, 在车间中取消了教师与学生之类正式称呼, 代之以师傅、工匠和学徒等称呼, 拉近师生距离, 更好地传授知识与技能。车间作为教学实践场地, 使学员掌握各种生产技术和技能, 提高了学员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的成果直接以产品的形式展现出来, 产品的展示可以直接得到企业的认可, 直接使教学的成果产生经济效益。

2 独立学院艺术设计教育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 由公办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创办的独立学院这种新型办学形式的规模不断扩大, 这种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使我国高等教育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极大地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全国共有独立学院320余所, 在校生达200多万人。如此巨大的数量增长未必一定可以带来质的飞跃, 也未必就足以证明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非常成功。恰恰相反, 我们更应该注意发展背后存在的问题。

第一, 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发展, 不管是师资等各种教学资源还是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模式, 都势必会紧紧依附于母体学校, 难免成为母体高校的复制品, 没法形成独立学院自有的特色, 更没法发挥自身的优势。

第二, 独立学院的办学条件有限, 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需要不少的投入, 包括师资、场地、设施和资金等, 这也是其专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当然, 独立学院开设艺术设计专业, 也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机遇:独立学院可以充分发挥自身办学主体的独立性、民办机制的灵活性, 借鉴母体高校无形资产的影响力, 跳出传统本科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科学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从而走出一条差异化、优异化发展的道路。

3 包豪斯对独立学院艺术设计教育的启示

3.1 从包豪斯的车间、工作室模式探索独立学院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改革

包豪斯魏玛时期开始, 就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成立一些工作室, 将学校建成一个大的车间, 学生在课堂内学习理论知识, 课堂外认真实践, 将课内课外相结合, 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目前, 大多数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理论课程多而杂, 实践课比重太少, 且只限于简单的动手实践, 一些高校尝试这种车间——工作室的模式, 但是效果并不好, 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公办高校的体制制约。

独立学院进行这样的实践教学改革可谓得天独厚: (1) 独立学院的投资方大部分都是实体公司或者集团,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设计人才, 企业可以在学校建立“设计车间”或“设计室”, 既能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便利、带来利润, 也能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 丰富实践经验; (2) 投资方可以依托自身资源优势, 把先进的设计思想和理念通过企业带到学校, 也可以把人才通过工作室的实践磨练送出去, 与更多的企业达成人才定向培养输出的协议。

3.2 包豪斯对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启示

独立学院招收的学生基本上是“三本”层次, 综合素质相对不高, 而且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有些不是美术考生, 没有美术基础。因此, 从课程设置的角度来看, 应该重视基础课的教学, 如果学生没有扎实的基本技能, 设计根本无法开展, 学习兴趣也会被扼杀。

基础课程是设计专业学生必须要掌握的, 其中包括设计素描、色彩、速写、三大构成、制图、材料运用、摄影摄像、电脑制图。另外, 学生还应掌握艺术与设计理论知识, 主要有艺术史论、设计史论和设计方法论等。

3.3 包豪斯对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启示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一直是独立学院的难题, 艺术设计专业特尤其凸显, 专职教师大都是刚毕业的年轻人, 缺乏教学经验, 更缺乏实践经验, 只能完成基本知识的生硬灌输。缺乏中、高级职称教师, 更加缺乏具备丰富专业经验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

从现在来看, 在包豪斯任职的教师, 基本上都是双师型教师, 他们有丰富的实践设计经验, 也有较高的理论水平, 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将“从干中学”这样的理念贯彻下去, 才能培养出复合型、实践型的高素质人才。

独立学院可以不受编制限制, 灵活聘用教师, 聘请设计行业精英担任学院兼职教师, 不教授学生设计理论知识, 只负责带领青年教师和学生开展实践设计活动。实行这种“以老带新”的师资培养模式, 努力培养中青年教师, 逐渐建立起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 结束语

艺术设计教育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的艺术创造力, 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这条路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包括独立学院在内的高等学校承担着绝大部分责任, 所以要不断的学习、反思, 努力寻找适合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道路, 推动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人可.工业设计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

[2]张晶.设计简史[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4.

[3]田志梅.浅析包豪斯对中国设计教育的影响[J].艺术探索, 2007.

[4]毛璞.从包豪斯教育体系看中国艺术设计教育改革[J].大众文艺, 2009.

独立学院艺术设计 篇2

【摘要】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的产物,近些年来许多独立类院校也增设和开办了艺术类专业。但对于独立学院来说,培养艺术人才又是一项全新工作,面临很大挑战。艺术专业学生的出现,给这些全新出现的独立学院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挑战,“艺术类学生难管”成了各独立学院学生工作的一个共同话题。那么,独立学院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与基本思想状况是什么?形成这种独有的心理特点、思想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及今后学生工作的思路与方法又是什么?这是当前的一项急需解决的课题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独立学院 艺术类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工作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的产物,近些年来许多独立类院校也增设和开办了艺术类专业。但对于独立学院来说,培养艺术人才又是一项全新工作,面临很大挑战。艺术专业学生的出现,给这些全新出现的独立学院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挑战,“艺术类学生难管”成了各独立学院学生工作的一个共同话题。如何做好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这是当前的一项急需解决的课题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独立学院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与基本思想状况

独立学院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素质状况总体是好的, 然而,由于独立学院艺术类大学生对自己所在的学校性质、所学专业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具有一般大学生所不具有的特质,因而独立学院艺术类大学生思想上存在着很多尤为明显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依赖心理、失落心理、焦虑心理、自卑心理、偏执心理、攀比心理、盲目求高心理、不平衡心理、自负心理等。这些不良的心理使他们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充满危机感。

当前独立学院艺术类大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文化基础薄弱,专业情节浓厚;家庭经济状况差距大,同学之间攀比心理强;随意性和散漫现象时常在学习生活中发生;精神压力较大,但自我约束更差;独立性差,情绪稳定性差、学习动机和兴趣不强烈、自信心差、反抗意识—“叛逆”行为强的特点,由此造成他们在个性心理和思想面貌上的两重性。独立学院艺术类大学生群体中的`这些特殊现象和现实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正确对待。

2 形成独立学院艺术类学生这种独有的心理特点原因分析

2.1 家庭因素及教育功利性原因的影响

其一:艺术类学生的家庭条件大多数来说较为优越,家长父母对子女的关爱程度以及期望值、培养力度也高于其他家长。所以相对而言,这类学生都较自信或自负,个性强,依赖思想重,容易偏激。

其二:独立学院属于二级学院,在录取的分数线上远远低于同等公办院校的录取分数线,有些独立学院为了争取更多的生源,甚至极力降低录取分数线。这样在生源的质量上就远远落后与公办的普通高校。特别是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有些学生在高考前一个月因为文化课太差,在家长和老师、周围同学的鼓动下为了完成家长、老师的心愿,弃文从艺,在短短的一个月通过所谓的“艺术强化班”就顺利通过了艺术类考试;有些同学从小热爱艺术,成天沉迷与艺术的天堂,文化课一塌糊涂,最后不得不面对现实,选择一个连自己不愿意的大学。

2.2 学生的经济负担较重,来自家庭、社会心理压力也较大

独立学院艺术类学生因其学校、专业的特殊性,要缴纳高额学费。再加上平时在设计作品和作业时所需的专业用具及各种专业所需的耗材价格比其他专业学生高出许多,更不用说购买电脑和各种专业书籍了。而且在独立学院艺术类学生中有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的经济贫困家庭,学生的经济负担过重。另外,由于学校和专业的需要又必须较早地接触社会,自身渴望自立与如何适应社会以及社会需求值之间的矛盾突出,从而产生一定的消极心理,不良情绪直接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2.3 独立学院办学还不成熟

独立学院是近几年才新起的,特别是艺术专业又是我国办学时间不常专业,在办学过程中尚存在多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为硬件设施不完备、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学科建设相对落后、办学模式还不成熟等,目前这些院校艺术专业的社会知名度还无法与公办院校和专业艺术院校相比。

2.4 独立学院办学经费投入不足,硬件设施严重欠缺

独立学院属于自主招生,学院的办学经费属于企业投资,好多独立学院由于办学经费投资严重不足。导致在教学中硬件设施欠缺,许多实践课无法按照教学大纲进行。这样,学校不得不寻求其他措施来完成教学任务,譬如,扩大招生规模来缓解经费压力、与企业合作,在企业完成实践教学等等。

3 解决独立学院艺术类学生教育管理中带来的各种弊端以及今后学生工作的思路与方法

3.1 转变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统一要求与发展个性应兼顾

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常常由于艺术类学生的个性张扬、自由散漫、纪律观念差等负面表现,使他们在全校各种常规检查评比中常常落后于别人,因此导致学校领导、专业学院主管学生工作领导都一再强调要统一管理、强化管理、严格管理,但往往在统一严格管理的过程中,矫枉过正,忽视了艺术类学生的局部特殊性,一味地限制约束学生,把艺术专业的学生管得太“死”、太“平”没有了个性,而这在专业上也就难有较大的发展和成就,这样的教育与管理工作其实是失败的。比如在宿舍管理中就要既坚持统一标准,又考虑学生张扬个性的合理要求,不能简单机械地强求一致,艺术类的学生(尤其是女生)大都喜欢在床头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进行装饰,这应该是合理的,但如果简单地以“不够整齐统一”为由一律禁止,不仅不利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会遭到学生的“软抗”,往往会形成一种“虽有禁而实不止”的尴尬局面。相当一部分专业教师片面认为加强管理会扼杀创造性思维,因此,他们对全校性的各种规章制度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很不理解,甚至有抵触情绪,常常会有意无意说一些反对的话,从而影响艺术专业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事实上加强管理与扼杀创造性思维是没有因果关系,而放弃管理却与风气的败坏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对独立学院艺术类学生的管理我们要转变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统一要求与发展个性应是兼顾的,做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3.2 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既要注重形式教育,又要注重学生内涵的提升

由于独立学院艺术类学生入学录取文化课分数线比较低,艺术专业系院教师与学生不同程度地都存在重专业技能轻文化理论,而忽视、轻视思想教育的现象。有的认为只要专业成绩好,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因此,对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工作存在马虎应付的态度,注重了形式上的表现,忽略了学生内涵的提升,导致不少学生思想空洞,知识面狭窄,缺乏人文精神,社会文化基础素质仍然普遍较低,表面上有《大学语文》等常规社会文化课程,还有文学、美学、社会学以及艺术哲学等选修课程。但多数学生没有认真学习,没有打好艺术创作所需的思想文化知识,到考试时想方设法作弊。另外,许多专业教师认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辅导员、班主任的事,与他们关系不大,由此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没有借助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品行培养,提升他们的内涵,没有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忽视了教师示范作用的发挥。

3.3 思想教育应与良好的管理制度、方法相结合

正确的思想教育应始终贯穿于学生教育之中,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学生组织是干好学生工作的主要保障,所以要健全学生组织结构和有关学生的规章制度,学生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不能老化,依照学校的学生管理制度,再结合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出现的问题经常修正完善,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要尽量满足学生干部的一些合理要求,积极配合学生干部,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积极调动班主任、任课教师做好学生的日常服务、管理工作。

3.4 教育方式情感化、艺术化

学生工作不能蛮干,特别是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工作要讲求技巧,尽量做到少给或不给学生行政处分,一定要讲究工作原则,经常要在宿舍、教师跟学生探讨一些专业方面的知识,从学习这条路去感化他。跟学生交朋友,但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对于贫困生要多帮助,笔者所在的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就设立了“教师促学基金会”,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起到了一定的鼓励和帮助作用。

3.5 加强学生专业实践基础设施,引导学生自我约束、管理

独立学院艺术设计 篇3

关键词: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创新

艺术设计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实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实用性。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带来了技术工具的变化,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能力的需求也发生着改变。过去单一死板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

一、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观念和实践能力

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传统课堂教学只注重知识的定势思维,没有提高到对知识的创新能力的要求。本文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诸多弊端,探索教学、实验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观念和实践能力。

一方面,改变传统的封闭式教学体系,要求实践走进艺术设计的课堂教学和实验。在教学中加大实践设计项目课程的比例,并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设计实践、设计竞赛等社会项目,使学生的设计能力与市场实际需求得到有机结合。

另一方面,艺术设计的课堂教学和实验要走出去,走进市场和社会,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各类校外实践教学资源,强化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通过优化实验项目和内容,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加强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训练。加强自有实验场地和实训场地的建设,充分利用实习基地等资源,认真进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并保证时间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工艺操作能力、工程设计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新技术应用能力等。

二、改革课程体系设置的不完善,注重相关学科的交叉和整合

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不仅要充分体现设计理念,同时更要注重与文学、艺术、美学以及工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和整合。目前,各专业间泾渭分明,学生缺乏综合考虑,思维狭窄,不利于他们多维、灵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造成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欠缺以及单向、刻板、片面的知识结构。

因此,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一方面要改善原有课程体系,以对原有专业进行梳理,增强相关专业的融合。如:室内设计要加强环境类和建筑类的工科课程,使其与相关学科的联系更加广阔,课程内容更加系统。另一方面,积极发现市场热点,实行专业间的交叉,积极创建新专业。例如:公共艺术设计就是融室内设计、室外设计、景观设计、公共艺术品设计、雕塑、壁画、标识设计为一体的新专业领域,发展前景较好。近年来,我国许多院校已经意识到了将设计与其他学科整合、交叉学习的重要价值。打破过去专业方向各自为阵的条块计划,共享课程资源,既为通识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横向资源,也为专业方向的深化教学创造了纵向发展的空间,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改革教师职能,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独立学院如果想培养的人才具有创意意识,首先就要提高教师创新意识和培养创新团队。独立学院的艺术教师,虽然理论基础比较雄厚,相关的专业知识也非常扎实,但是具体的艺术设计创新能力欠缺,而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到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质量,对整个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结果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同时,教师要掌握前沿的学术理念,因此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单一知识背景的教师显然无法胜任综合化设计教育。目前,高校的大部分教师还是过多地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水平,对于基础知识理解得较为透彻,但是缺少实际工作的操作经验和锻炼,并没有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一线的工作中。因此,学校要培养具有创新性、实践性的创意设计人才,就要第一时间学习和理解学术前沿最新的科研学术动态,并将学习到的学术知识转化为艺术人才的培养能力。学校必须积极鼓励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与培训,出台相应的政策。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不但要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雄厚的学历背景,还需要不断地努力学习和充电。而艺术设计教师的创新能力,又必须在实际设计中才能得到锻炼。

艺术设计教育的实践表明,在艺术设计教育中改革和创新教育模式是完全必要的,也是艺术设计教育的精髓所在。艺术设计教学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要求,是摆在学校和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只有尊重艺术设计学科的规律,立足于自身的实际,以负责任的态度不断探索,“教”与“学”不断地互相促进,才能找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新路子。

参考文献:

[1]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韦宇航,陈群.目前地方高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弊端和改革探索[J].高教研究,2010:8.

独立学院毕业设计学生选题思考 篇4

本科毕业设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 在教学时间安排上占据了本科学习的1/8, 在知识应用上则覆盖了专业教育的几乎所有方面。可以说, 毕业设计质量是独立学院对自己培养的学生专业知识和个人能力的一个良好检验机会, 也是向社会展示教学水平的良好平台。因此, 毕业设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 由于独立学院的办学特点和经历, 毕业设计 (指导经验相对不足。如2008年, 浙江省对省内高校的本科毕业设计质量进行抽样评比, 发现质量普遍低于传统高校[1]。如何提高独立学院毕业设计质量, 已成为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热点课题。杨献碧[2]就如何建立高效论文全面管理体系进行了探讨;蔡玉峰和陆汉栋[3]与刘艳萍[4]就加强论文质量监控体系进行了思考。然而, 笔者认为,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独立学院除了要建立良好的论文管理和质量监控系统外, 课题的选择对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尤为重要。相关毕业设计课题的设立, 在借鉴和吸收母校毕业设计培养经验的同时, 要充分考虑独立学院办学特点和办学环境以及学生主体的诉求, 要有所创新。

1 独立学院学生特点

独立学院一般由管理和教学体系成熟的国内重点院校 (以下简称母校) 与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社会团体合作举办。由于母校只对独立院校提供一定师资、管理和冠名, 政府部门也并不投入大量教育经费, 学校的运行主要依靠向学生收取高额的学费 (一般为母校的3倍) 进行。同时, 学生就读时绿色通道和勤工助学岗位相对缺乏。因此, 独立学院报考就读的学生相比母校来源要窄许多。据调查, 城市生源占据招生的比例远高于农村, 部分达到95%, 且75%的学生家庭条件都高于当地平均水平[5]。相比于农村生源, 城市生源学生知识面广、个性强, 家庭条件的优越也导致艰苦进取的意识相对不足。同时, 独立学院在各地的录取分数普遍低于母校, 一般处于2本B线 (广东省等) 或三本线 (江西省等) , 学生理论知识相比母校的学生要匮乏, 但是实践动手意愿强烈。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 受到母校教学模式和经验的影响, 独立学院的学生相比母校也存在一定的自信心不足。

毕业设计往往安排在本科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进行。根据我国就业的特点, 该段时间又是学生就业、考研和出国的关键时间。由于时间表面冲突和认识上的不足, 学生甚至学校往往认为毕业设计是阻碍找工的环节, 应无条件为就业让路。同时, 企业往往希望录取的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能到企业实习, 而独立学院的学生经常无法反对, 校外实习往往使学生忽略掉毕业设计的重要性。以作者所在专业为例, 最后一学期有近30%的学生被企业要求参加实习。

2 独立学院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特点

指导老师是影响毕业设计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6]。由于独立学院的办学历史相对较短, 自有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指导教师来源相对复杂, 专业水平也参差不齐。笔者调查广东省多所独立院校, 发现指导教师来源如下。

(1) 自有指导教师。由于办学经费相对不足, 独立学院自有专职教师往往配备不足。同时, 由于办学体制并没有得到具有博士学位的年轻教师认同, 独立学院招聘的教师往往以硕士毕业生为主, 并存在一定量的母校退休教职员工。自有专职教师指导学生不但缺乏经验, 在专业理论知识和研究能力上也有待成长, 而且平时教学任务重, 专门的指导学生时间相对不足。

(2) 母校退休教师。由于年龄偏高, 虽然教学和科研经验丰富, 退休教师指导精力受家庭和身体的限制往往存在不足。此外, 对于学科的最新理论前沿和工具, 退休教师接受速度也相对较慢, 甚至有一定抵触, 因而容易与年轻的学生产生文化“代沟”。

(3) 母校中青年教师。中青年教师是学校运行的主力军, 母校对其管理和考核严格, 具有较重的教学与科研压力。为保证教学质量, 母校对中青年教师并不鼓励到下属独立学院兼职, 在独立学院从事的教学任务也并不纳入其考核。因此, 独立学院往往通过薪酬或退休教师的人情招纳中青年教师进行毕业指导。一方面, 薪酬水平相对不足, 同时完全按指导学生的数量而定, 指导教师积极性并不高;另一方面, 论文质量和个人考核无法有效监管, 导致部分教师的责任心不足;此外, 母校和独立学院之间往往相距较远, 交流的不方便也容易使教师投入的时间相对不足。

(4) 其它学校教师。为补充师资力量的不足, 独立学院往往还需要从母校之外的第三方学校聘请一定数量的校外导师。该部分教师相比母校中青年教师, 独立学院对其考核和监管更加困难。因而, 数量相对较少。但随着独立学院和母校关系逐渐脱离以及招生数量的增长, 该部分教师的数量近年呈逐渐增长的趋势。因而, 其它学校教师的特点也需要纳入学生选题需要考虑的因素。

3 独立学生毕业设计选题思考

基于独立学院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特点, 为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在选题环节作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

3.1 合理引导, 做好选题动员和引导工作

主观上的充分认同和努力, 相比政策强制规定, 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毕业设计开始之前, 学校可以通过动员大会、优秀作品宣传和表彰, 激发学生和本校青年教师参与毕业设计的意愿和积极性。同时, 针对独立学院学生写作和科研能力欠佳的现状, 可以组织学生集中一定的时间 (不超过1周为佳) 进行科技论文写作、科技创新思维发掘和养成、优秀毕业论文赏析等基础知识的学习。有条件的独立院校, 可以在学生入学的时候引导部分学生参与课外科研、本科生导师计划和课外知识竞赛, 逐步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充分的知识储备, 将降低毕业设计的难度, 也便于学生与指导教师的沟通, 提高毕业设计水平。

3.2 便捷沟通, 搭建选题通道信息化平台

兴趣是良好的学习伙伴。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将激发学生开展毕业设计的热情。为此, 为便于双向选择, 必须建立起学生与指导教师之间沟通的桥梁。由于独立学院指导教师组成的复杂性, 必须克服学生与教师之间面对面交流不顺畅的困难。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以及独立学院学生条件许可, 我校90%以上的学生均具有上网终端设备。信息化课题选择平台, 在独立学院毕业设计选择中倍显重要。为便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 该平台除了张贴课题基本信息、培养目标和基本技能外, 还应有学生和导师的个人介绍和联系方式, 以及指导教师对选题学生的特殊要求。便捷的沟通, 将拉近指导教师和学生因各种原因产生的物理距离。互相了解, 双向选择, 将极大的缩短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熟悉时间, 激发教师的责任心和学生的上进心。

3.3 团队合作, 加强指导教师能力和责任心建设

独立学院的指导教师组成复杂, 不同群体的情况有所不同。作者认为应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 从加强指导能力和责任心两方面入手。

结合自有专职教师和母校退休教师的特点, 成立两者联合毕业设计指导小组。充分发挥老教师丰富的从业经验, 对青年教师进行实验方法、选题、和创新点挖掘方面的指导;发挥青年教师精力旺盛和求知欲强的优势, 协助老教师开展实验和写作细节指导。通过一两次的帮扶带经历, 将在短时间内提高自有教师的指导能力和积极性。

根据母校中青年教师和其它学校教师的特点, 建立起一套可操作的薪酬奖惩机制。同时, 有条件的学校, 尽可能的寻求母校的支持, 将母校中青年教师在独立学院的工作部分纳入其在单位的考核。同时, 在学期结束后, 积极在学生中开展调查, 对于部分责任心相对欠缺的教师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 在下一学年中坚决不予聘任。

3.4 理论联系实际, 加大应用型课题比例

毕业设计题目目前主要有工程实践、理论研究和软件应用等。相比于母校, 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于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 因此课题设立以应用型课题为主。考虑到部分同学有读研等深造意愿, 适当设立一些理论研究类的课题也很有必要, 但其比例以不超过10%为宜。以作者所在汽车工程系为例, 应用型课题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 论文质量平均水平也高于理论研究。

为加大应用型课题比例, 课题的设置可以灵活多样, 包括实验研究、设备设计与实施、项目调研、工程规划、案例分析等。如我系曾在车辆工程专业设置了“汽车4S店选址与规划”、“新旧保险法对汽车理赔影响的案例研究”课题, 受到部分抵触毕业设计的学生欢迎, 效果良好。此外, 计算机辅助分析/设计/制造/管理/过程等技术的发展, 将一定程度克服独立学院在毕业设计经费投入不足的影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型课题, 也十分适合独立学院的需要。

3.5 依托企业实习, 多方面拓宽选题资源

学生被企业要求第8学期到企业实习, 虽然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安排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但也对充实毕业设计课题资源、提高论文质量同时降低办学经费带来了机遇。我们不能武断的拒绝企业, 否则容易让学生错失发展机会;更不能放弃毕业论文, 否则不但影响学校的办学声誉, 也将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 应寻求双方兼顾的利益均衡点。在学生提出实习申请后, 由学校成立专业评审委员会, 对学生将要去的企业和从事的工作与专业的相关性进行评估。如果评估通过,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将毕业设计带入企业, 在企业工作的同时完成毕业课题。此时, 要对该部分学生配备指导教师, 就选题、课题实施方案、数据整理与分析以及论文纂写提供指导。一样以作者所在汽车工程系为例, 依托实习单位设立的“私人轿车外包围个性化设计与改装”、“基于案例分析的汽车理赔流程分析与改善”等多篇论文, 内容详实、数据丰富, 深受母校学术委员会好评。

3.6 多方筹集资金, 加大实验经费投入

应用型毕业课题的开展, 往往需要发生实验材料、调研和仪器设备等方面的开支, 在国内公办高校往往有专项经费或教师科研课题开支, 而独立学院则受经费的限制而无法承受, 导致课题开展困难。因此, 筹集专项资金成为了独立学院毕业论文水平提高必须解决的问题。在现阶段, 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一定程度的解决:一是学院克服困难, 设立一定的专项资金, 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申请, 挑选部分具有培养前途的课题进行资助;二是在母校退休教师的引导下, 积极鼓励自有青年教师申请政府和社会团体的科研课题, 从小做起, 逐步成长;三是利用独立学院学科灵活且热门的优势, 成立相关行业研究院。通过承接一定的工程任务, 实现研究院的收支平衡。

4 结语

毕业设计是学生综合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的最佳途径, 也是检查独立学院学生培养目标是否实现的最佳手段。为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课题设立和选择十分重要。考虑到独立院校办学环境、学生和指导教师特点, 可以在选题上通过合理引导、便捷沟通、团队合作、侧重应用、拓宽资源和经费等有效途径, 促进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

摘要:毕业设计是本科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直接反应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和学院总体的教学水平。独立学院因为办学环境、生源特点和指导教师组成与母校相比存在差异, 导致毕业设计质量相比母校有待提高。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文章建议从选题开始, 就要兼顾独立学院的办学特点。同时给出了多条途径来提高独立学院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

关键词: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独立学院,选题

参考文献

[1]吴美芳, 范叶青, 代向阳.独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对策思考[J].才智, 2009, 25:247.

[2]杨献碧.对提高独立学院毕业论文 (设计) 质量的若干思考[J].高教高职研究, 2009, 11:175.

[3]蔡玉峰, 陆汉栋.独立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监控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6:92~93.

[4]刘艳萍.独立学院毕业论文 (设计) 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经济师, 2010, 1:127~128.

[5]高振峰, 李洪茂, 戚昌文, 等.用系统思维做好独立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工作[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19:32~3 3.

独立学院艺术设计 篇5

1.2学生的纪律意识相对弱化。独立学院艺术性学生比较崇尚自由,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但是其纪律意识比较差,主要表现在:一是独立院校大学生不喜欢被约束,他们对学校的各项约束制度表现的比较反感,甚至出现了反抗情绪;二是独立院校艺术专业学生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他们的行为更多的是从自我主观感受出发,不会考虑他人的感受,缺乏集体意识、团队协作意识;三是艺术类学生在学习期间比较“散漫”,不听从教师以及班级制度的规定。

1.3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独立学院艺术类学生的文化理论基础比较薄弱,这与他们要进行艺术专业学习有关,很多学生在艺术专业学习方面比较重视艺术知识而忽视基础文化知识。在某种意义上说艺术类学生的文化理论普遍不高,但是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却比普通专业的学生要高。

2独立学院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基于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特点,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必须要结合学生的特点而开展,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使得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暴露除了许多的问题:

2.1独立学院艺术类学生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独立学院的办学体制不同于公办院校,因此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模式也要与公办院校的学生管理模式向区分,但是根据实践调查,很多独立学院的艺术类学生管理模式仍然是照搬公办院校的管理模式,而没有结合自己的特点建立一套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比如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制度对学生的考勤请假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由于艺术类专业的学习特点需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因此该制度就缺乏了对艺术专业特点的考虑。同时独立学院采取的学生管理制度过于强调对学生的行为管理,这与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自我特点是不符的,阻碍了艺术类专业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

2.2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艺术类专业学生容易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他们的自控能力不强,而且艺术类专业学生以后从事的工作也会对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近期文艺圈所暴露出的各种道德败坏丑闻,给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品德是艺术专业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具体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独立院校却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造成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素质日益低下。

2.3独立学院艺术类学生管理采取的模式比较落后。首先学生管理方法相对单一。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独立学院普遍采取强制化的管理模式,即学生管理者以行政强制手段对学生进行管理,学生需要严格按照学院的各项规定执行;其次学院的教育方式缺乏人性化。在对学生的管理教育中,教师普遍采取教育批评的方式,教师只是一味地强调对学生的强制管理,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比如学生违反学校的制度时,学校只是简单地按照规则制度上的规定对学生进行处罚,而不会给学生任何的申辩权;最后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过于单调,没有与艺术类学生的特点相结合。学校的管理往往重视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而忽视了对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艺术类专业学生需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而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容易受到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因此需要院校要加强对学生校外实践活动的管理。

独立学院艺术设计 篇6

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是学生大学四年最后的实践教学环节,长期以来,各独立学院对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的内容理解存在很大差异。目前,在大多数有艺术设计专业的院校中,毕业设计内容大多是专业课内容的重复,即选择某一设计主题后,用以前某一方向教学课程或几个方向课程的内容进行表现,完成一系列的作品即可。虽然毕业设计作品的数量比以前多,但形式却与过去基本相同。这种做法虽然可以提高学生对设计主题的进一步把握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培养却顯得不足,也没有为整个专业教学体系的最终实践环节注入新的活力。每一届即将毕业的学生对毕业设计已经没有了新鲜感。综观近年来不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展都是年复一年的重复不变的状态。

尤其是独立学院的毕业生都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压力,大多数高校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几乎全部时间都不在学校而在外找工作, 急于提前毕业上岗,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形同虚设。这种情况严重地影响了学生水平的提高和正常毕业设计课程的实施。因此,对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显得十分必要。

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的概念

与地方经济紧密联系是各独立学院最为鲜明的特点。这一特点的具体体现就是毕业生能够直接进入社会生产、服务、建设的第一线。直接为企业工作并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艺术设计专业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设计实践应用能力为目标的。从专业发展的角度看,设计能力虽然重要,但没有创新意识也就没有长期从事专业工作的活力和动力。因此,四年教学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应该贯穿创新这个基本原则,毕业设计也不例外。毕业设计的教学环节是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最后关键的一环,是全面系统训练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设计素质能力的系统整合课程。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文化素质差,如果不充分利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就业前的强化综合训练,实际上就等于为社会、为企业输出了一个个半成品或者不合格的毕业生,这对社会,对企业,对学生,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学行为。目前包括笔者所在高校的许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毕业生都是在毕业设计阶段提前去实习、去找工作,毕业设计课程在校外和毕业实习课程同时进行,老师对毕业设计课程通过网络或电话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不仅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而且在就业岗位上,也加大了企业对学生岗前教育培训的时间和难度,企业也有意见。所以,当前应加大对毕业设计课程的改革力度,对毕业设计教学课程环节进行整合设计十分必要。考虑从第7学期末,要求学生实习完回校开始,要对毕业设计教学环节进行教学组织规划,规定全体学生一律不能提前离校。由指定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进行全程的毕业设计与制作的教学指导。从毕业设计市场调研、毕业设计课题选定、初步设计概念、设计方案深化、一直到效果制作及实物模型、毕业设计报告书等全部完成,然后开始进入毕业设计答辩和毕业设计展览阶段,最后的毕业设计展开始时与企业人才招聘会的相结合,此时毕业生走向就业岗位,毕业设计课程教学环节才结束。从而建立起完整的毕业设计展、毕业设计答辩和人才招聘“三位一体”的毕业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新思路。

毕业设计课程的具体操作思路

在确定的新的毕业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毕业设计选题内容可分为两大类型进行操作管理,即创意型设计作品和市场型设计作品。

1. 创意型设计作品

由学生自选一个设计主题,可虚拟,也可以实项为依据,确定选题后,以体现专业特色的手法表现。其作品最终是展现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深层认识和理解,而不仅限于一个包装设计、招贴设计或环艺设计。比如,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平面设计方向而言,创意型作品是用包装、广告等设计手法展现一种对传统意义的包装的全新认识和表现,以让人们意想不到的新形式,唤起人们对包装的新鲜感觉。当然,这些还需要通过有效的展示手段辅助表达,因此,创意型作品包含三方面内容:专业设计表现、材料运用表现和展示策划表现。从实践操作中看出,学生对此产生了极大兴趣,表现出空前的积极性,效果令人满意,得到较好的社会评价。

2. 市场型设计作品

在近年的毕业设计中这是重要的操作形式。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承担企业委托的设计项目,而能够圆满完成任务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从毕业设计开始,指导教师与学生就形成一种设计完成的工作方式,每位学生都要按企业的要求确定自己的设计项目,并且在指导老师的辅导下不断深化;每一个学生每周要集中面授两次,讨论设计方案。个别辅导随时要求与老师商量和联系,同时不定期组织学生到工厂、企业、设计博览会去考察,不定期聘请企业家、社会专业设计师为学生的毕业设计作辅导和提意见。

在毕业设计答辩环节的改革上。毕业设计答辩小组成员考虑由指导老师、企业专业设计人士、专家教授共同组成,每位学生在自己的个人设计作品展位前进行答辩,按照设计方案、模型实物、设计报告进行评分,让社会与企业来共同评价学生的毕业设计水平。

毕业设计答辩通过后,正式举办毕业设计作品汇报展。毕业设计作品展与企业人才招聘会同时举行。邀请地方的设计企业在作品展会上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设计交流,让行业、企业了解到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做,让学生在用人单位面前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增进了学生、企业、学校的相互了解。由于这样能够比较全面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用人单位大都会当场拍板,与学生签定就业协议。这样对企业与学生来说,都是真正的双向选择,使高质量的毕业设计带来高质量的就业,以此来检验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改革效果。

毕业设计教学的质量、学生的设计水准,最终要由社会和用人单位来评判。社会及用人单位是学校教学水平、学生学习水平的试金石。同样,好的学校和学科专业经过社会的多次筛选,其人才培养水平也会日益得到提高,而教学质量不高、适应能力不强的学科专业则被淘汰出局。

结束语

毕业设计展、毕业设计答辩和人才招聘“三位一体”的毕业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高度重视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加强了对学生就业观的正确引导。毕业设计展与人才招聘相结合,使学生获得较多的就业机会,既确保了学校、学生和企业的紧密联系,也为毕业生迅速进入工作角色提供了机会。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自己企业的用人标准,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同时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独立学院艺术设计 篇7

一、从文学艺术类课程性质与独立学院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的关系来看, 文学艺术类课程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最不受重视的一环。

由于独立学院自筹办学经费, 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才的培养与人才的认可, 简单来说就是独立学院的指挥棒是以“招生—就业”为主轴的生命线。在这根指挥棒的作用下, 独立学院培养的人才只能是应用型人才, 其特色就是有用、实用。那么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 就包括专业类课程、公共课类课程 (主要指政治类课程与大学英语) 、专业选修课程及人文社科类选修课程。从课程体系中, 我们不难发现, 独立学院课程体系的核心为专业类课程, 其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专业理念基础类课程和核心技术类课程。这类课程从位置上来看, 是处于优先地位的。其次是国家强制性政策下的公共必修课程, 即大学英语和政治类课程, 这是处于次重要地位的。这一类课程受限于英语四、六级考试和国家政治课评估, 基本上课时是很难打折扣的。再次是专业选修课程, 即对专业有帮助或与专业学习密切相关的课程, 在普通高校这类课程又称之为限制选修课程。从专业学习的角度看, 这一类课程实际上比公共必修课程的地位还要高, 但由于扮演选修课的角色, 因此将这类课程放在课程体系的第三位。最底层的才是人文社科类选修课程, 文学艺术类课程都置于其中。从课程体系分布来看, 文学艺术类课程处于这样的位置似乎是合理的。这就意味着, 文学艺术类课程在独立学院的开设有先天不足的因素。

这种先天不足在独立学院的表现最典型的为:学院不重视, 投入严重不足。处于最底层的文学艺术类课程, 对于投资方与学院来讲, 不过就是个装饰品, 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除非依托专业系如艺术系、新闻系这样的专业系来开设, 否则文学艺术类课程就只能放在公共课部或基础部来进行。在广东省17所独立学院中, 除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学院等少数几所独立学院依托专业系来开设, 其他大多数学院都是请三、五个老师成立一个教研室放在公共课部或基础部来进行。其开班容量人数一般在80—200人之间, 开课时间大多数是在下午和晚上。而从工作量上来看, 文学艺术类课程的任课教师要承担起上万人 (广东省17所独立学院生员数基本上超过1万人) 的选课需求。在我走访的几所独立学院中, 一般一个教师的工作量为12节。这与专业课教师没有多大的区别, 关键在于面对的学生人次总数上, 专业课任课教师一般面对200个学生左右, 而文学艺术类课程的任课教师却要面对最少480人, 最多达1200人的学生总数。单从批改作业与评阅试卷的工作量上, 我们就可以看到学院在这一方面的投入是严重不足的, 应更加重视。

二、从学生选课的意愿来看, 大多数学生在没有很好的引导的前提下, 对文学艺术类课程的作用与地位的认识是不清晰的。

学生对于文学艺术类课程的兴趣很浓, 这主要体现在学生选课的人数几乎都是爆满上。但对于文学艺术类课程的作用与地位, 其认识又是相当不清晰的。我作过一个调查, 针对广东省内5所独立学院500名学生进行随机访问, 发现几乎没有学生能清晰地表述出文学艺术类课程的作用, 大多数都是对人的修养有好处, 但也只是表达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般的话语。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 选修文学艺术类课程的动机不纯, 为了拿学分, 为了认识女生等这样的比例也不低, 有将近100人, 达到近20%。这就引起了我们的反思, 对文学艺术类课程的认识不清晰, 反映在学院层面就是对学生的引导不够:一方面学校对课程定位不重视, 导致学生对课程认识不清晰, 另一方面反映在教学上, 就是课程本身没有达到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这就是说, 在学院不重视的前提下, 教师也重视不足。我和几位同行一起调查发现, 在独立学院几乎所有的任课教师都有怨气, 主要有工作量过大, 其他事务性工作过多, 待遇太低等。以某独立学院的音乐教师为例, 她教授3门音乐课程, 周学时12节, 学生人次达到600人, 一个学期至少1200份作业加600份试卷。仅3门课程的备课就需要花去她绝大多数的课余时间, 但学院其它文艺活动几乎都少不了她的身影, 从系级活动到院级活动, 她一方面要指导学生, 另一方面要作为活动评委出现。再加上带学院合唱队训练及外出比赛时间, 属于她提高教学与业务水平的时间几乎没有。不能很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久而久之, 课程的定位也就日益不清晰了。因此, 归根到底, 学生对文学艺术类课程的作用与地位认识不清晰, 其主要原因是学院不重视, 引导不够。

三、从文学艺术类课程与社会影响的关系来看, 文学艺术类课程对个人成长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是创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学艺术类课程最重要的是对学生的修养和情感起着熏陶作用, 是人生发展最重要的无形之手的核心组成部分。但在社会形势日益严峻的前提下, 独立学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背景下, 受到实用主义及功利化思想的影响越来越大, 文学艺术类课程的作用被无形削弱了。虽然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特别是教育界的人士, 认识到文学艺术类人文社科课程的重要性及作用, 但依然很难消除目前功利思潮的影响。在独立学院的学生看来, 就业就是面包, 文学艺术类课程就犹如爱情。爱情虽然美好, 但不及面包能填饱肚子。表面上看, 这种说法天经地义, 但从人的发展角度来看, 这种割裂了技术与修养关系的说法是相当荒谬的。从人的终身发展来看, 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忽视了其中的任何一方都是行不通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虽然定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但要为学生未来的上升打开更广阔的空间。技术对于单一个体而言, 迟早是要过时的。这就意味着独立学院所培养的人才要进行升级和转型, 而升级和转型所需要的知识包括文学艺术类课程的知识。

从社会发展来看, 中国产业工人、技术工人在世界高科技发展迅猛的浪潮中, 升级与转型的步伐只会越来越快。没有开阔的视野, 没有良好的人生修养, 没有持续的学习能力, 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终究会被社会淘汰, 成为社会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之一。因此, 从这个高度上来看, 文学艺术类人文社科学科的发展, 决定着中国未来发展的高度。于独立学院而言, 文学艺术类学科的发展, 也是其发展高度的标尺。

尽管在独立学院开设文学艺术类课程存在着种种困境与不足, 但这是可以逐步改变的。有迹象表明, 越来越多的独立学院对人文社科开始重视, 通识教育开始在独立学院发挥作用。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就已经将大学语文、管理学、成本会计等课程纳入到专业基础课程中去,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也在尝试将应用写作课程纳入到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中, 并增加其学分比重。我认为, 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第一, 推动应用型人才向更高层次发展, 进一步转变独立学院的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应用型人才向更高层次发展, 就必然要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发展的短处, 反馈过来也就能推动独立学院进一步思考培养人才的定位。目前国家教育部等有关部门正在酝酿并实验研究型与应用型高级人才“双轨制”人才培养制度的制订, 独立学院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应用型高级人才的培养。而作为高级人才, 其整体素质应该具备一定的条件, 这就为文学艺术类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根本上扫清了文学艺术类课程开设的障碍。

第二, 独立学院任课教师要加强课程改革, 摸索适合独立学院文学艺术类课程发展并更富成效的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文学艺术类课程的开设, 与教学水平、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关系。如何进一步提升水平, 加强业务能力, 引起学生更大的兴趣, 是当前文学艺术类课程任课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一基础上, 要加强课程的研究, 进一步摸索一条适合独立学院文学艺术类课程发展的道路, 使文学艺术类课程的教学效果更好, 更受学生欢迎。

第三, 充分发挥文学艺术类课程强大的精神感召力, 在物质财富日益丰富、精神财富却不相匹配, 甚至日益衰落的社会现实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而为重振文学艺术类课程乃至人文学科作出贡献。文学艺术类课程要表现出时代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充分引起学生的共鸣, 从而赢得学生和学院的重视。

当然解决文学艺术类课程在独立院开设困境的对策不止以上三点, 希望越来越多的教育界同仁关注文学艺术类课程在独立学院的发展, 探索出一条将艺术气息与人文修养结合在一起的发展道路, 使文学艺术类课程发展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独立学院艺术设计 篇8

关键词:独立学院,艺术设计,学生,创新能力

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 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是所有独立院校教育者的工作重点和工作任务。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 创新能力主要是指其在设计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创造性, 因此必须要求教师突破传统能力。与西方国家相比, 我国艺术设计发展比较晚, 但是自从设置这门专业以来, 学生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发展速度比较快, 但是在人才的培养质量上却存在着很多问题, 因此加强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课程结构设置不完善, 缺乏交叉和整合。自从我国教育部将服装、染织、环艺、装潢等归纳于艺术设计专业范畴后, 重视基础, 拓宽专业的教育模式已经在各个独立学院如火如荼的开展了。但是, 我国大多数独立学院开设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却只重视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 忽略了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其目的只是为了提高就业率。具体来说, 在课程的设置上, 不断提高专业课程的比例, 甚至有的独立院校还缩短甚至放弃某些课程的设置。尤其是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 一部分独立院校已经开始分化专业。过于细化的专业分类, 造成了学生专业技能的过于单一, 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 课程设置理论教学比较大, 缺乏实践。当前, 很多高校的独立院校开设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 一般只重视理论教学, 而忽略实践教学, 甚至为了节约成本, 缩短学生学习时间, 部分独立院校还取消了实践课程。艺术设计专业强调的是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将技能培训和实践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是世界第一所设计学院, 其设置的课程除了理论课程以外, 还设置了大量的实践环节, 学生可以在实际的生产车间, 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效的运用到实践中, 从而为今后的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 我国独立院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建立实践基地, 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 同时学校还应该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相关的比赛, 通过比赛, 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

(三) 独立学院学生培养模式复制“母体”高校。“母体”高校主要是指独立院校的申请者, 即普通的本科院校。母体高校与独立院校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母体高校所拥有的教学模式、社会影响力、教师团队、办学经验、办学理念、教学资源、学校文化等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独立院校的发展。由于这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 也使得我国独立院校与母体高校具有一致性的特点, 也就是说独立学院对母体高校的教学模式和人才的培养都进行了吸收和照搬。但是, 从客观上来说, 独立学院应该在办学层次、师资力量、办学宗旨、管理模式等方面与母体高校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独立院校应该充分体现出自身的特点, 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 走出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

(一) 构建“教”“学”互动型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模式。首先, 需要改变教学模式, 树立教师的责任心, 通过鼓励与监督的方式, 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让教师将教学工作作为事业, 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手段上, 应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采用情景设置、启发式、互动性等教学手段,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 在设计相关场景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并在设计完成后相互交流心得, 加深学生对于设计知识的掌握;其次, 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让学生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去探索新的思路、方法, 不断获取新的知识。通过教学手段的改变, 教师让学生明白自身的主体地位, 增强学生的使命感,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发展以及自我完善。

(二) 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和教学水平, 营造创新氛围。想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首先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和教学能力, 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因此, 只有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 才能培养出许多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对此, 教师应摒弃传统“高高在上”的观念,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发现, 培养学生的提问习惯。同时, 还需要摒弃传统教学中强制性的统一语言、统一行动、统一思维, 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并提高学生创新的设计思路。

(三) 建立创新平台、拓宽创新渠道, 给学生的创新提供舞台和学习环境。首先, 学习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 建立创新平台, 通过咨询公司或中介机构, 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 筹措创新资金, 同时学校还可以开设第二课程, 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 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此外, 学校还可以帮助学生开设设计工作室, 为学生提供创新的实践平台;其次, 为了充分挖掘出学生的创新潜力, 独立院校需要营造出创新教育环境, 拓宽学生工作的渠道,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构建成人成才的学术氛围和校园环境。

为了能够满足时代发展对于艺术设计专业创新人才的要求, 独立学院应该充分体现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教育理念, 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对创新教育脱离实际的普遍问题。只有与实俱进, 满足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独立学院才能够有计划的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玉洁.当前就业形势下对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加强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环节和途径[J].品牌, 2011 (2) :111-112.

[2]魏敏, 李冯君.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课题式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以平面广告设计课程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 2013 (15) :122-123.

独立学院艺术设计 篇9

一、目前《平面构成》教学存在的不足

然而在当前的教学中, 却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误区, 在对它的认知上和教学方法上还存在着不足:

1、认为《平面构成》只是一种二维造型训练的方法, 而忽略了它在今后的专业课中的隐形作用。

学生对点、线、面这些抽象概念的认识比较肤浅, 看不到这些抽象概念背后蕴含的真正意义及其与应用设计的密切联系。

2、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无法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关的练习也较为枯燥和抽象, 特别是过多地强调做工, 使学生忽视了感觉的训练,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思维, 给学生在视觉审美和设计手法上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 我认为应该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对独立学院设计专业平面构成教学进行改革, 从而培养高素质人才, 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二、《平面构成》教学改革

1、注重与专业内容相结合

从教学实践来看, 往往因为同专业结合不好, 学生对平面构成这门课与本专业的关系没有足够认识, 因而对这门课也没有足够重视。平面构成作为基础训练, 与应用设计是有区别的, 但是掌握好基础理论可以使实际设计和应用拓宽思路。

2、教与学结合,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方法与手段是贯彻实施教育思想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 教学手法不能简单划一, 可以有计划、有选择地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 在这样一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是一个参与者,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 要给学生一个讨论、思考的空间, 允许学生提出质疑, 加强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能力, 从实验中获取灵感。对学生的一些想法要给予一定的鼓励与肯定而不是全盘否定, 从而抹杀其创作欲望。逐步引导学生的创作思维, 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平面构成》元素新解

在新的课程改革下, 将《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分解为三个步骤, 即视觉元素、关系元素、实用元素。

(1) 视觉元素, 就是通常意义上的点、线、面等基本要素, 也就是将点、线、面概念元素体现在实际设计中, 把概念元素通过某种形象化的东西视觉化、形象化。包括形象的大小、形状、色彩、肌理等。

本部分要求学生从生活中选择合适的物象, 包括建筑、风景、人物, 或者文字 (中英文) 等, 对其进行分析, 提炼一个或多个基本的单元形, 用点线面的元素进行重构, 以此锻炼学生的造型能力, 组织提炼几何形体的能力, 主题性的把握, 点线面的综合训练。

(2) 关系元素, 也就是视觉元素在画面上进行组织、排列的方式, 是形成一个画面的依据, 完成视觉传达的目的。包括方向、位置、空间、重心等。

要求学生根据视觉元素部分提炼出的基本形态, 对单元形进行深度刻画, 形式多变, 力求形成丰富的视觉语言符号,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单元形的延展联系, 以及构成关系元素的学习和实践。

(3) 实用元素, 就是设计所表达的内容、目的和功能。

要求学生对第一周选定的单元形进行多角度视觉表现, 包括材质、肌理等, 培养学生对材质肌理的综合运用能力。表现形式多样, 表现材料不限。要求最终完成的作品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和表现力度。

理论联系实际, 重点突出构成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学生们在第一次作业中就选定一个形态, 进行三项专题训练, 从生活到视觉元素, 从视觉元素到设计符号, 从设计符号到实用;开启学生对于自然中美的形式的思维, 训练其对自然的形的选择与提炼能力,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选择和提炼, 发挥丰富想象力进行组合和衍生, 以此形成把握抽象的形的能力。

结合特定的专题训练, 在形成把握抽象能力的基础上, 与设计进行对接, 结合了实际应用案例加以剖析, 避免了传统教材中课程知识与实际应用和其他课程脱节的现象。通过类似的专题训练, 由具象到抽象, 由抽象到人文, 由人文到实际应用的手法, 结合案例剖析, 加强学生实际动手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使学生领悟到本课程是设计的核心和基础, 启发他们主动学习、思考、实践, 激发他们的创作思维和创作欲望, 强化学生的设计意识, 为今后的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论

平面构成课程不应局限于现代派构成的以形式分析和数理逻辑为基础的“抽象构成”训练, 还应辅以传统的以自然形态写生变化为基础的图案“意象构成”训练, 使后者成为从传统素描过渡到现代构成的跳板。

结合特定的专题训练, 在形成把握抽象能力的基础上, 与设计进行对接, 结合了实际应用案例加以剖析, 避免了传统教材中课程知识与实际应用和其他课程脱节的现象。通过类似的专题训练, 由浅入深、由深入浅的讲解和应用案例剖析, 加强学生实际动手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使学生领悟到本课程是设计的核心和基础, 启发他们主动学习、思考、实践, 激发他们的创作思维和创作欲望, 强化学生的设计意识, 为今后的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对于艺术类专业来说, 《平面构成》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对学生从基础绘画到艺术设计二者间的过渡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 普遍绘画基础比较薄弱, 在设计教学过程中, 如何打好基础, 将绘画基础和设计思维结合起来, 尽快使知识转化为在设计方面的技能就显得非常关键和迫切。平面构成就是造型基础的训练, 本课程要求将形态分解为各种要素, 从简单到复杂地研究这些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能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构成原则进行组合设计, 能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 着重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关键词:平面构成,形态,元素

参考文献

[1]、李楠, 《论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在平面构成教学中的作用》,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6月第9卷第3期。

[2]、刘亚平, 《高校平面构成课程的教育现状和反思》, 《河南教育》2010年9月。

独立学院勤工助学管理系统设计 篇10

高校很多学生课余时间都是在学校的食堂、图书馆、教室管理科等部门打工。一方面,勤工助学对大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有很大帮助,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增强学生自立自强意识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独立学院的学生属于国家三类本科招生范畴,比一类和二类国家直属院校的学费要高一些,勤工助学能使他们在毕业后尽快适应社会,也能为学生缓解学费负担。学校加强对勤工助学学生的管理,并帮助他们找到匹配的岗位,是学校学生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2 勤工助学管理系统设计的必要性

如何对勤工助学的学生进行管理,传统的方式是通过辅导员传达学校工作岗位的通知,再由学生来申请。这种给学生推荐工作的方式,工作效率低,学校对学生的档案没有归档,工作情况没有记录,有工作就安排,学生得到勤工助学的机会也需要碰运气。

学校对勤工助学工作进行有效管理,需要建立勤工助学学生档案。另外,也需要对工作岗位的信息进行记录、筛选、匹配。勤工助学管理就是在工作岗位和贫困学生中建立联系的桥梁,及时把工作岗位信息反馈给学生,也需要对学生正在工作、正在找工作,或工作到期的情况进行记录与统计。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这部分工作仍旧是采用人工文档管理的方式。传统纸质的勤工助学档案易丢失,难查找。为了提高管理效率,需要建立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采用计算机数据库来存储数据,便于数据的管理与查询。学工部对勤工助学的学生进行管理,形成的数据库有助于推荐工作给学生,也有助于了解学生的情况。因此,完善管理贫困学生,匹配学生和岗位,帮助学生尽快找到对应岗位,建立勤工助学管理系统就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为了更加科学规范、快捷准确地做好助学工作,开发新型办公管理软件已成为必然。随着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建立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迫切需求。建设勤工助学管理系统是独立学院进行教育信息化改革的重要工作。

3 独立学院勤工助学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3.1 勤工助学管理系统需求

为了更加了解勤工助学管理工作的内容,并帮助进行勤工助学管理系统设计,校学工部与计算机系组织了一次研讨会。在研讨会上,学工部的老师提出了我校建设勤工助学管理系统的需求,该系统将主要由学校学工部助学管理工作人员使用,面向工作岗位提供者,为全校的学生提供服务。系统应该能够进行工作信息和学生信息数据的录入、更新、删除、查询等功能。

3.2 系统开发环境的选择

我校勤工助学管理系统的使用者主要是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工作人员,所以,建设该系统可以采用C/S模式,即客户端与服务器模式。编程环境及编程工具选择C++Builder6进行开发。C++Builder6是Borland公司推出的基于C++语言的快速应用程序开发工具,它是先进的开发应用程序的组件思想和面向对象的高效语言C++相融合的产物。C++Builder6充分利用已经发展成熟的Delphi的可视化组件库,吸收了Borland C++6这个优秀编译器的诸多优点。C++Builder6结合了先进的基于组件的程序设计技术,成熟的可视化组件库和优秀的编译器和调试器。发展到6.0版本,C++Builder6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成熟的可视化应用程序开发工具,功能强大而且效率高。数据库的连接技术采用的是ADO组件。ADO组件是用来连接和处理数据库的,在ADOConnection、ADOCommand、ADODataSet、ADOTable、ADOQuery、ADOStoredProc、RDSConnection这7个组件中,用于本次设计的是ADOConnection和ADOQuery。ADOConnection用于动态或静态连接数据,ADOQuery负责对前者连接的数据库进行信息筛选。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选择SQLServer2000。SQLServer2000的特点是功能强大,且操作简便,为广大数据库用户所喜爱。SQL Server 2000具有使用方便、可伸缩性好,与相关软件集成度高等优点。SQL Server2000数据库处理的基本结构采取关系型数据库模式,SQL Server2000的所有功能都可以基于系统已经建立好的一些对象来达成,相当于面向对象的一个系统结构。

3.3 勤工助学管理系统设计目标

我校进行勤工助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主要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1)实现科学高效的管理。实现贫困生勤工助学管理系统的具体功能,不仅可以对参加勤工助学的贫困生信息进行科学和高效的统计与查询,还可以利用它对贫困生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

(2)使学校各部门更加方便快捷地了解该项工作的进度。不管是勤工助学中心还是学工部,均可录入贫困生的基本信息以统计愿意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还可以了解已参加勤工助学的贫困生的就职情况,各系部也可通过系统对自己系部的贫困生进行统一管理,以此替代以往繁琐的手工登记。

(3)使学生符合公司或企业要求。可根据现有岗位有效地分配给申请职位的同学。通过勤工助学系统管理,使闲置岗位及时得到安排。为学校及各公司的闲置岗位匹配合适的学生,同时也解决了贫困生们寻找职位的思想顾虑,使得他们能够安心读书,以完成各自的学业。

3.4 勤工助学管理系统功能设计

根据勤工助学管理系统设计目标,按照系统开发的观点,对需要实现的系统功能进行划分。经过系统分析后,将分为以下4个主要功能:

(1)服务器登录及用户身份验证用于连接服务器及其数据库,主要功能界面是用户登录主界面。

(2)贫困生信息管理用于贫困生录入及查询、贫困生状态及变更以及学生岗位选择。

(3)公司信息管理用于公司概况录入、岗位录入及变更。

(4)报表打印用于打印愿意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个人信息及其工作状态。

勤工助学管理系统主要由一个登录功能主界面和3个信息管理功能组成,3个信息管理功能分别处理学生、公司和报表相关信息,其中贫困生信息管理和公司信息管理这两个功能是系统中最重要的两个功能,如图1所示。

3.5 勤工助学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系统主程序利用ADO相关组件与数据库动态连接。因此,无论管理员还是普通用户,只要当地局域网内有一台主机作为服务器,其它主机均可用此主程序访问服务器上的数据库。

建立的数据库文件为db2.mdb,包含如下5个表文件,如表1所示。

这5张数据库表包含管理员、学生、单位共3个实体。实体和属性的定义如下:

管理员实体包含姓名和密码两个属性。

学生实体包含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班级、专业、层次、寝室电话、政治面貌、民族、来源地区、身份证号、是否愿意、工作岗位、聘用状态等属性。

单位实体包含单位、简介、岗位属性。

3.6 勤工助学管理系统模块设计与实现

(1)用户登录窗体的实现。设计窗体的Name属性为Form1,通过ADOConnection1与数据库建立连接。Form1包含服务器连接、用户登录两个功能实现。服务器连接窗口由GroupBox1、BitBtn3、Edit3、Edit4组成,方便用户输入服务器名和数据库名,为ADOConnection1指定路径并建立动态连接。在用户登录窗口中,管理员和普通用户登录时由ADOQuery1从数据库中筛选用户信息与窗口录入的数据相匹配,进行验证身份后赋予相应的权限。考虑到权限问题贯穿软件的整个使用过程,在Form1窗体的头文件Unit1.h内设置了一个公有变量ss,其它Form窗口涉及权限的均对此变量作验证以判断权限。若登录人员是管理人员,变量将被赋值为“管理员”,此时软件功能全开,不作任何限制,否则用户只能查询和打印报表,不能进行其它操作。该窗体为了美观,还加入了Panel和Image组件,Panel用于限制Image大小,Image则用于载入背景图片。窗体界面如图2所示。

(2)贫困生录入及查询功能实现。该窗体的Name属性设为Form3,用于实现贫困生信息的录入与查询。ADOQuery1用于筛选学生表中的信息并提供给DataSource1,通过DataSource1对应学生表中相应的域,显示DBGrid中的当前值。下拉菜单中的选项内容可进行选择性编辑。编辑结束后,选项内容固定不可更改。窗体界面如图3所示。

(3)贫困生状态及变更功能实现。该窗体的Name属性设为Form4,用于实现贫困生状态的查询与修改。每编辑一条选项回车后可继续编辑下一条选项,编辑完毕后选项固定不可更改。窗体界面如图4所示。

(4)学生岗位选择功能实现。该窗体的Name为Form5,用于实现学生工作意向的确定,窗体界面如图5所示。

4 结语

本文介绍了一个基于C/S模式的独立学院勤工助学信息管理系统的具体实现方案。作为一个供高校使用的管理系统,在该软件的开发过程中,得到了学校及学工部老师的帮助,也采纳了学生提出的宝贵意见,这些都促进了该系统功能的不断改进和完善。

摘要:勤工助学管理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工作之一。介绍了基于C/S模式的独立学院勤工助学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案。

关键词:勤工助学管理,管理系统,C/S模式

参考文献

[1]宋华斌.勤工助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资讯,2011(6).

[2]沈延兵,江华,金健美,等.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高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系统的实现[J].教育信息化,2004(6).

独立学院艺术设计 篇11

关键词: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专业特点

0 前言

我国的独立学院一般是在申办高校的优势学科、特色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一定程度上,对母校有很大的依赖性。近年来,随着独立学院的快速发展,独立学院在专业建设上开始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在艺术设计专业上不断加强基础建设和转型,同时学校和企业加强合作,形成一种良好的工序关系,促进了独立学院专业的良性发展。

1 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

独立学院诞生于1999年,在这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独立学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独立学院在这十几年间的发展中,对人才的培养的定位上存在着诸多缺陷,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直接关系到该专业的发展方向和专业特色,乃至对整个学校的发展特色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独立学院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对培养的人才的定位首先要充分利用母校的各种资源,根据我国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结合其他高校,针对社会需求,融合教学实践,采取特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独立学院对人才培养进行定位时要注意多学习其他高校的培养模式,其次是能够摸清社会的人才需求量,拥有自己的办学特色以填补市场空缺。[1]

独立学院定位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要迎合国家的相关政策,综合考虑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该专业的就业影响和就业环境,结合独立学院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使该专业具有独立学院自身的特色。艺术设计专业聘请教师时,一方面可以聘请母校中的教师,另一方面可以聘请知名公办院校已退休的教授。除此之外,还可以组建独立学院自身的师资队伍,注重培养教学骨干。[2]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对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同公版高校的学生相比,从整体来说,独立学院的学生的基础比较差,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实用技能的能力。在办学上,独立学院要拥有自身的办学特色,以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证拥有稳定的生源。

2 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

独立学院要将艺术设计专业建立成一个有特点、有特色的专业,这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会更加具有优势。在教学实践种,要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以增强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特色。

与公版院校相比,独立学院中很多学生的基础不是很好,学生的整体素质相差甚远,其主要原因是受高考的影响。很多学生为了上大学选择了美术班,把他们美术考试的成绩加上文化科的成绩作为高考的成绩,很多学生的文化知识比较差,美术知识基础也不是特别牢固,这导致很多学生们进大学后,底子依旧比较薄弱。艺术设计专业包括平面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工业设计(艺术类)、动画专业 服装设计,展示设计等,[3]是一个将科学、艺术、技术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学科,相对来说专业课程比较复杂和抽象,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该专业的知识内容的更新速度很快,并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3 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

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文化课成绩普遍较差,不重视学习文化理论知识,缺乏学习理论知识的热情和信心,理论知识掌握得不牢固。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绘画功底较扎实,对艺术创作充满兴趣,且创新能力较强,想象力丰富。教师在对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时,应扬长避短,用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讲解,这样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其文化知识素养,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激活学生的艺术细胞,激发他们的艺术潜能。独立学院中的学生客观存在的现象就是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优越,能够承担艺术创作所需的材料和外出写生所需的经费,这些条件的满足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也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从而促进了学生创作艺术的能力。

4 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独立学院的艺术设计专业在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时,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也要培养学生的艺术个性,把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出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性人才。[4]在提高学生基本技能方面,要严格要求学生掌握设计策划、设计软件、设计管理等基本技能,对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应学校要要求他们重新学习,同时应充分利用母体的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其他专业相比,艺术设计对创新和创意的要求相对较高,艺术设计本身就是进行艺术创新的工作。在培养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时,多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定期组织艺术展览,公开展览学生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学校应积极主动地去了解目前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各项要求,把社会需求和教学课程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定期开展社会实践,让学生学习的知识能够在实践中得以体现。在输出培养的人才时,独立学院可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定点培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让学生们在实践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强化学生掌握技能。

只有根据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和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要求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才能有效地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更好地满足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时也促进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

5 结语

独立学院中的艺术设计专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能够充分利用母校的资源,摸清社会的人才需求量,打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将独立学院中的艺术设计专业建立成一个有特点、有特色的专业。学校要充分了解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把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要求与教学结合起来,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新的教学方式,增强独立学院的培养质量,从而培养出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性人才,进而开创专业的发展空间,促进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巍.以就业为导向的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4(8):73-74

[2]刘金萍.论独立学院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3,30(1):102-105.

[3]张少华.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以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广西教育C(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5,8(10):133-136.

独立学院艺术设计 篇12

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合作, 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全国目前已有319所独立学院。独立学院的招生录取分数一般是高考三本分数线, 独立学院的学生与普通高等学院的学生相比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一方面是在基础文化课程及学习能力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另一方面, 这些学生思维活跃, 是独立学院学生的优势。这些特点正符合独立学院面向企业生产一线培养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地位和教学要求

《机械设计》对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在机械类专业课程设置中起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该课程教学目的不仅注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设计构思和设计技能, 更注重培养学生对工程实际具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目前《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平时的教学情况分析, 独立学院的学生在《机械设计》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存在以下问题:

1. 理论教学方面。

由于独立学院在教学层次上属于普通高等学校, 只是生源素质与普通高等学校有所不同。因此在选取教材时仍选择普通高等学校适用的规划教材。选用的规划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组织、编排方面比较注重理论知识严密性和逻辑性, 但该教材中的部分理论性较强的内容, 对于独立学院学生学习确实吃力。

2. 实践教学方面。

《机械设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因此实验应和理论教学密切联系。但目前独立学院一般缺少自己的实验设备, 课程实验并没有和理论教学同步, 实验效果不佳。《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一个涉及机械制图、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原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及加工工艺等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过程。如果上述先修课程没有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则会影响该项教学环节的正常学习。

3. 学生素质方面。

独立学院学生的素质和学习能力相差较大, 特别是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领悟能力差异较大, 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刻苦钻研精神。

四、《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1. 课程体系改革。

为了进一步提高《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 在修订机械类专业的培养计划时, 除了延续传统的机械类课程外, 新增设了《三维建模技术》、《三维测量技术》、《快速原型技术》、《机械创新设计》、《CAE技术》等特色课程。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可以利用快速成型技术把自己的三维设计模型进一步转化为实体零件。

2. 教学模式改革。

教学过程中确立了实践和理论教学并重的教学体系, 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设置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课内实验、案例分析和讨论、大作业、课程设计、课外设计创新活动等, 形成一个与理论教学系统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把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分解到具体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去。具体教学模式如下图所示。

3. 理论教学改革。

由于独立学院的教材选择基本还是按普通本科学院的规划教材, 但考虑到独立学院生源素质的特点, 在授课过程中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一些整合。《机械设计》要求学生掌握通用零件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 进行研究改进或开发新产品的知识和能力。而在通用零件的设计过程中必须具备一定的受力和运动分析的知识, 而这些内容是先修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的内容。在《机械设计》课程中将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纯理论知识的推导过程简化甚至省略, 只讲应用, 不讲原理及分析过程, 加强实用性, 以此来适应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特点。

4. 实践教学改革。

一方面, 课程设计。在实践教学中《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环节, 是对学生进行设计兴趣培养、设计能力锻炼和创新意识引导的重要途径。 (1) 任务驱动式教学。让学生带任务听课, 在理论课程进行机械传动知识点讲解时, 把课程设计任务书下发给每一位学生。在讲授和课程设计相关内容时, 再次提醒学生注意。 (2) 设计题目多样性。在布置设计题目时, 做到全班统一基本的设计题目, 即:二级减速器传动系统设计。而在传动方案的设计中采取多样性, 如减速器外是否增加带传动, 同时减速器内的传动方案又分为:斜齿轮展开式二级传动, 斜齿轮同轴式二级传动, 斜齿轮、锥齿轮二级传动, 斜齿轮、蜗轮蜗杆 (此类传动还可以分为蜗杆上置式和蜗杆下置式两种类型) 组成的二级传动。 (3) 分阶段讲解。在设计过程中, 指导教师分三次进行讲解。第一次讲解总体设计思路和实践安排, 第二次讲解设计过程中参数的选择方法, 第三次讲解制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4) 启发式指导。在指导设计过程中, 根据实际情况, 通过启发和引导的方式, 逐步教会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如在设计减速器结构时, 有的学生在结构中同时设计了油沟和封油盘, 此时,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油沟和封油盘的作用, 如果同时存在会有什么结果, 让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5) 重视答辩环节。课程设计中, 最后上交的零件图、装配图和说明书并不能完全说明学生的设计水平和能力, 因此, 答辩是整个课程设计环节中应特别重视的环节。另一方面, 建立自有实验室。建立独立学院自有实验室, 主要是典型通用零件的展示 (如各种齿轮、轴、带轮, 各种连杆机构、键、销等) , 典型装配体的展示及拆装实验 (如齿轮泵、安全阀、千斤顶等) , 以及机械结构创新设计组合等。针对实验设施,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实现直观教学, 即针对现有装配体结构及各功能元件讲解, 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和生产实践相联系, 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及以后的应用。同时实验室可以采用半开放式管理,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 学生可随时到实验室观看各种典型零件, 可以随时拆装装配体。强化创新设计的引导。成立创新设计兴趣小组或协会, 并由老师负责指导, 使用已掌握的三维设计软件设计出整个装置的三维模型, 并进行机构的运动仿真及零、部件有限元分析计算各结构设计, 最后可以利用现有的快速成型实验室加工出部分零件。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校内外的创新设计大赛, 如“机械设计创新大赛”、“全国3D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从2009~2011年, 我系学生已在“3D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中分别取得了全国三等奖一项, 上海赛区特等奖一项, 上海赛区一等奖一项、二等奖四项和三等奖五项的较好成绩。

5. 教学手段改革。

教学手段改革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特别是针对《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多、课时相对较少的现状, 更要求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多种有效教学手段。采用CAI课件授课。引进兄弟院校开发的CAI课件, 在授课课程中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板书相结合, 弥补CAI课件的不足。对于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内容, 让学生先观看动画, 有直观印象, 让学生自己用所学的知识思考、分析所观察到的现象, 最后教师进行讲解, 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让学生仔细观察动画中皮带绕着带轮运动过程, 会发现皮带在某个特定位置会超前于带轮, 又在某个特定位置滞后于带轮的运动, 针对观察到的现象, 引导学生自己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建设网上课程。充分利用学院提供的课程中心的平台, 开展网上课程建设。网上课程提供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料和网上互动平台。

6. 教学效果。

一系列的课程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几年来, 学生对主讲教师的教学评分均高于90分。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和课程设计的实践成绩均有了较大提高, 如从2006级到2009级《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环节, 排除生源素质因素的影响, 成绩为优良的比例逐年上升, 成绩分布具体变化见下图。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中, 通过整合教学内容, 使之更切合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特点, 更接近工程实际,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摘要:为提高教学效果, 加强课程建设, 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本文从《机械设计》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的探讨, 并对取得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独立学院,《机械设计》,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濮良贵, 纪名刚.机械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2]梁永政, 赵亚东.机械设计教学改革探讨[J].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0, (8) .

上一篇:表层沉积物下一篇:热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