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独立

2024-09-10

法官独立(共6篇)

法官独立 篇1

一、司法独立、法院独立与法官独立

1.司法独立

司法权是一种判断权,是指权力主体(法院和法官)按照一定的标准,判断相关的事实和法律是否存在,从而肯定一种主张或否定一种主张的权力。司法独立又称审判独立,指司法权独立于行政权和立法权,还指法院和法官独立于其他外部机构。一般而言,司法独立包括八个方面的要素: (1) 独立于国家和社会间的各种势力; (2) 独立于上级官署; (3) 独立于政府; (4) 独立于议会; (5) 独立于政党; (6) 独立于新闻舆论; (7) 独立于国民时尚与偏好; (8) 独立于自我偏好、偏见与激情。

2.法院独立

在我国享有审判权的是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必须独立进行,不受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所谓法院独立又称为”法院的整体独立”,是指法院无论在司法裁判还是在司法行政管理方面,都独立于法院之外的机构、组织和个人,不受外部力量或权威的控制和干预。

3.法官独立

法官独立具有以下四方面涵义:一是法官身份的独立,既法官执行审判职务的任期和条件应该得到充分的保障,以确保法官个人不受行政机关的控制。二是法官的内部独立,即法官行使审判权不受法院内部其他组织和个人,包括上级法院、同级法院院长、庭长的干涉。三是法官的外部独立,即法官行使审判权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包括党委、人大、政府、媒体的干扰。四是法官的实质独立,即法官在履行审判职能,制作司法判决,处理程序上的申请审查证据的证明力等活动中,只能服从法律的要求与其良心的命令。

4.司法独立、法院独立与法官独立的关系

司法独立不仅指法院和法官的外部独立,也指法院和法官的内部独立,甚至还包括法院和法官独立于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法院独立是指法院作为一个集体、一个系统享有自治和相对于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整体独立。法官独立则意味着作为个体的法官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法官独立必然包涵法院独立,而法院独立则并不必然意指法官独立,法院独立是司法独立的初级阶段,法官独立是司法独立的高级阶段,法官个人独立是司法独立的最后阶段和最高层次。司法得以独立,法官作为司法的首要和最终操作者,起着终极而贯彻始终的作用,法律借助法官而得到实现,没有法官的独立法律就难以得到公正的操作,所以说法官独立是司法独立的必然要求和最终指向。

二、司法独立对依法治国的意义

司法独立是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是衡量一个法治国家的尺度,是一个法治国家的基本构成要素,司法独立对保证司法裁判的公正,维护社会秩序,满足社会成员对效益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司法独立可以保障法治国家的司法公正。

司法独立是司法公正的必要条件,离开司法独立司法公正就失去保障。司法公正是一个国家实现法治的基本前提。公正是法所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之一,不公正的司法对于一个法治社会的损害无比严重,为了保证具有如此重要价值的司法裁判的公正性,要求行使该权利的机关和个人必须中立于争执的双方,排除各种干涉,从而保证司法的公正,这就需要司法独立来保障。

司法独立的实现可以维护法治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利益,缓解诸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司法独立可以使社会和人民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以满足人民对效益的需求。司法独立能够避免不必要的人力投入,消除不合法的影响判断的因素,降低诉讼成本,并且能在更大程度上保证裁判的公正。只有司法与社会之间形成正常的互动关系,司法才能成为社会关系调整和发展的有力推动者,缓和社会关系,保障法治国家的建立。

三、法官独立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整体性,它的实现依赖于许多要素的共同实现,而同时这些要素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司法独立是关键,而法官独立是关键中的关键。司法独立乃是法治真谛, 法官独立是司法独立的最终落脚点。司法独立对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为关键部分的法官独立与依法治国更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1. 依法治国是法官独立的外在基础

建设法治国家是以民主为前提和目标,以严格依法办事为核心,以制约权力为关键的社会管理机制、社会活动方式和社会秩序状态。其中司法作为法治运行的主要环节之一,对法治能否最终得到实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司法作为法治运行的一个环节和一个部分,也必须依赖良好的法制环境才能得到实现。

2. 独立的法官是依法治国的必然需求

法官独立是司法独立的最高层次,是实现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建设法治国家的任何一个方面都需要法官的独立。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⑴实现公民自由要求法官独立

倡导法官独立,目的在于保障公民个人权利与自由。因为司法是权力制约机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司法是公民权利的保护神。司法可以对立法和行政进行有效的制约,从而体现以权力制约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精神。法官独立制度是公民自由的重要和终极保障。

⑵实现程序正义要求法官独立

法官独立的真正价值,在于其所体现的能够适用于所有案件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程序性公正。正当程序与法律职业并列被成为具有重要意义的法治的两个推动力,在法治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程序正义是司法正义的现实要求,只要是严格遵守正当程序的,其结果就应当被认为是合乎正义的。法官独立是程序正义的具体操作要求,因而是在现实中实现司法正义的必备要素。

⑶实现司法公正要求法官独立

公正是司法活动的内在品质和价值追求,影响公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许多重要的因素都可以归结到法官独立与否上来。法官独立无论在纵向进程上还是在横向关系上都保证这司法公正的实现。没有法官的独立,就不会有司法公正的实现。

⑷树立司法权威要求法官独立

法官独立的意义也体现在它有利于树立法律的权威。如果司法是不公正的,司法也必然不会是有权威的,当审判权不是掌握在法官手中而是掌握在法官以外的机关或人员手中的时候,法律是不会有权威的。因为这些机关和个人会运用手中的司法权力谋取个人或部门的利益,丧失了权威的司法就失去了其保障意义。

⑸现代法治精神要求法官独立

法治的理想对于法律的要求体现为法律的普适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即使是不公正的法律规则也可以通过平等的适用而使其丧失不公正的特征。如果法官不能独立,那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作为一个法治精神就难以期待和转化为现实。

中国法治变革,首先要注入现代法的精神,重塑法的灵魂。如果仍沿用传统的法律观念和办法来进行市场经济的立法和司法,法制将不能适应经济改革的需要,从而也无法走向法治。因此,走向法治,必须要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以法官独立为核心的现代司法体制,实现法的精神的变革。现代法治精神最根本的是“人本主义”精神,即以人为本位和出发点来设置制度和法律。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在“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语境下,法官独立制度不仅仅是作为一种价值和精神被追求,也与我们国家的现实需求相吻合,是我国法治进程中回避不了、不应回避而必须依据国情大力建构的制度。

摘要:司法独立是法治运行的基础之一, 法官独立是司法独立的必然要求和最终目的, 法官独立制度是任何一个走向法治的国家都需要健全和完善的制度。法官独立是现代法治精神的重要体现, 是建设现代法治国家不可或缺的制度设计。

关键词:司法独立,法院独立,法官独立,依法治国

参考文献

[1]史尚宽, 《宪法论丛》, 台湾荣泰印书馆, 1973年版。

[2]张文显主编, 《法理学》 (第三版)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3]周叶中主编, 《宪法学》 (第二版)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4][美]E.博登海默著, 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及其方法》,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5][法]孟德斯鸠著, 张雁深译, 《论法的精神》 (上、下) , 商务印书馆, 1982年版。

[6]潘洪其, 《人大个案监督的成功案例》, 北京青年报, 2006年8月9日。

[7]王雅洁, 《大对法院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

[8]周士敏, 《论审判独立原则在我国的适用问题》, 《研究生法学》, 1992年第3期。

[9]夏立彬, 《论现代司法理念与法官制度》, 载“中国法律信息网”, 2005年9月27日。

法官独立 篇2

「关键词」司法独立司法行政化院长辞职法官等级

万毅(以下简称“万”):在中国,已经连续几年出现各级人民法院的年度工作报告,仅能在人大以微弱多数票勉强通过的尴尬场面。这并非一个孤立的事件,它表明社会民众对司法腐败的不满情绪已经从个案体验的私人场域,通过媒体曝光等途径扩散到公共场域,并且传输到权威体制之中,建立起了权威与个体之间的利益关联,这也迫使决策层开始意识到,司法腐败泛滥的原因,可能不仅是由于法官个人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沦丧,其深层的、结构性原因,可能是在制度上、也就是在体制上出了问题,而要遏制司法腐败,必须要在法院管理制度上作文章。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最高人民法院接连推出了几项关涉法院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措施。但是,由于中国现实政治格局的制约,以部门为单位的改革往往沦为“画地为牢”,不但钳制了改革的思路,也使改革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与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驰。例如,根据新闻媒体的报道,中国日前已经开始实行法官等级制度,根据1995年2月28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的规定,法官的级别分为首席大法官、大法官、高级法官、法官共十二级,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为首席大法官、大法官分为二级,高级法官分为四级,法官分为五级。目前,全国各级法院的法官等级评定工作已基本完成,据最高人民法院提供的最新数字显示,首席大法官、一级大法官各为一人。二级大法官为40人,高级大法官有3万余人,法官共计18万余人。法官的等级确认,以法官所任职务、德才表现、业务水平、审判工作实绩和工作年限为依据。大法官和一级、二级高级法官和最高人民法院其他法官的等级,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及所辖法院的三级、四级高级法官和一级、二级法官,以及高级法院其他法官的等级,由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批准;中级人民法院及其所辖法院的三级、四级、五级法官的等级,由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批准。与此同时,检察系统也开始了相应的检察官等级评定工作,根据《检察官法》第19条的规定:“检察官的级别分为十二级。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为首席大检察官,二至十二级检察官分为大检察官、高级检察官、检察官。”现全国共有27000余名高级检察官,检察官13万多名。目前,对于法官和检察官等级评定制度,检、法系统内部以及社会主流舆论的意见都是积极的,认为这是我国法院、检察系统内部管理体制的.一次重大革新,有利于理顺法院、检察系统长期以来存在的管理体制比较紊乱的现状。但是,对此,我却存有一丝隐忧,因为等级评定制度是一种带有较强行政色彩的管理制度,对于检察系统来说,由于检察权本身带有司法和行政的双重属性,或者说检察官是一种居于司法官和行政官之间的过渡角色,在内部管理体制上强调的是“上命下从、上下一体”的检察一体原则,因此在检察系统内部确立官阶等级是无可厚非的,它有助于型塑检察官上下一体的观念和原则。但是,法院作为行使司法权的主体,在权力运作逻辑上完全不同于检察院,它强调的是权力运行的中立性和独立性,即实行司法独立原则,尤其是权力主体在行使权力时的个体独立性。而等级制度作为一种强化法官之间官阶、级别的管理制度,可能在规范了法院内部管理的同时,也在法院内部建立起类似于行政系统的官僚政治结构,而这无疑将极大地妨碍法官个体的独立性,违背司法独立的真正精神。不知您对此有何评价?

谢佑平(以下简称“谢”):司法独立是近代司法制度的核心原则之一。按照现在的一

药家鑫案是法官独立判案的胜利 篇3

备受社会关注的药家鑫案6月7日有了最终结果:经过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核准,药家鑫被执行死刑。这一结果,体现了司法的公正,彰显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也是法官独立判案的胜利。

从一开始,药家鑫案就沾染了过多情绪化的言论。它考量着当下人们对于善恶的识别能力,对现行法律的信任程度,以及生而为人应该具备的基本品德品质。

不可否认,对于药案,舆论有过脱离理性的狂热表达,有专业人士认为,类似“药家鑫不死,国无宁日”的民愤仅仅是虚拟的立场正义,对待药家鑫更多的是需要理智而非情绪,舆论应更多地鼓励法官独立判案。

而现在的结果,就是法官独立判案的结果。

人的生命权,是最大的权利。无论强与弱,穷与富,显与贵,每个人的生命权都不容侵犯。可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药家鑫,却在开车撞伤妇女张妙后,错上加错,极其残忍地将张妙杀死。对这种手段恶劣、社会危害性极大的直接故意犯罪,只有绳之以法,才能伸张社会正义,彰显法律的威严。

从程序上来讲,本案的审判显示了司法公正。据了解,面对社会上的各种声音,人民法院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充分保障了药家鑫及其辩护人依法行使权利。一审法院、二审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都依法保护了药家鑫的陈述权、举证权、质证权、辩护权、上诉权等诸多权利。

为了回应社会各界对此案的关注,一审法院、二审法院都依法进行了公开审理,许多媒体和社会公众代表到庭旁听了庭审,使社会各界能够及时了解本案的审理程序和过程。

最后,又经过了最高人民法院严格、严谨的死刑复核程序,为本案公正审判提供了程序上的保证。 我国法律规定,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对于药家鑫是否应当判处死刑,关键在于药家鑫的犯罪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死刑适用标准。

人民法院依法行使审判权,将公正建立在客观认定的事实之上,建立在依法采信的证据之上,建立在严格规范的程序之上,彰显的是法律的正义,确保案件经得起法律、社会和历史的检验。这对于提高司法公信力、维护司法权威至关重要,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必然要求。

谈到这里,不得不感叹,一起人性悲剧,两条年轻的生命,引发了人们对于法律、人性、死刑存废、教育、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激烈论战,药家鑫案也由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件上升为一起社会公共事件,而今,在药家鑫案盖棺论定之际,我们应该点燃两支悼念的蜡烛,一支为张妙,一支为药家鑫。

也许会有人对悼念药家鑫的提议不解甚至愤怒。我以为,死去的生命是没有罪恶的,是平等的,我们悼念张妙和药家鑫,都是出于对生命的尊重。

这是一种博大,一种坚强,一种勇气,更是一种力量。

触犯法律者受到制裁,但留给社会的思考很多。家长们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如何教育孩子尊重他人的生命和权利?在关注司法个案时,尊重和维护法制的权威,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做出每个公民应有的努力。

再论我国法官独立制度之完善 篇4

一、法官独立的概念

从目前来看, 国内学者对于该问题的理解莫衷一是, 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有法学学者这样认为:“法官独立是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 法院的审判权独立。要努力做到三权分立。第二, 法官对自己的审判承担独立责任。即对自己的审理结果承担责任, 不受来自与自己有着领导和依附关系的压力, 以及外部非法限制, 威胁等干扰。还有一些学者认为, 法官独立含义包含三个方面:“第一, 法官选任要独立。第二, 法官可以终身任命。第三, 法官依法审判不受任何其它无关机构人员的干涉。”[1]

通过上述学者论述, 可以看出其基本上是以怎样实现法官外在独立性为基础展开分析的, 对法官内在独立性的问题讨论得比较少。其次, 从上述观点来看, 有一点是共同的, 即排除不了外部不良因素的影响, 法官的独立就不可能实现。笔者认为法官要独立就应保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1.法官要独立于任何行政机关, 社会团体, 组织和个人, 即保持对外环境的独立。2.法官要克服自身不良因素对案件独立判断的负面影响, 做到对案件保持客观分析, 用法律思维认真判断, 努力做到不受自己主观因素的影响, 实事求是审判。[2]

二、我国目前法院和法官的制度状况

在我国现在运行的体制当中, 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的法官制度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 法院内部审判权没有真正掌握在法官手中

相关法律规定, 院长, 庭长可以指定或者自己担任审判长, 而不是去审批具体案件。然而现实的行情却是很多案件的判决由他们决定, 即使是审委会也不例外。如果合议庭认为案件确实复杂, 可以邀请院长参加主持工作, 院长虽是作为参加人而非合议庭成员, 但往往由其决定案件的审判。这样的话, 法官就没有了独立审判的余地, 只能听从上级领导和组织, 这成了法官独立审判的最大障碍。

(二) 法官等级制度森严

在大众的一般印象当中, 法官的形象应该是大公无私, 无惧强权, 敢于捍卫法律尊严的。如果用法律思维阐述这种印象的话, 那就是法官只敬畏国家的法律, 无视其它干扰, 但现实当中的法官很难保持自己对外部干预的独立性。究其原因, 问题出在我国现在实行的法官等级制度上, 当初立法者在制定法官法的时候, 既想表现行业的特殊性, 但却难以脱离受行政管理的惯性思路, 这使得法官法在出台的时候表现得先天不足, 存在许多缺陷, 其中表现的最为突出的是级别观念。这种级别意识不仅强化法官间的等级观念, 而且对法官的独立职业操守素质的养成极其不利, 在法院组成人员中不乏那些法学理论知识扎实的高学历的人才, 但是他们却乐于滞留在非业务庭, 热衷于级别森严的行政工作, 或进行案件的研究把关, 使得法官人员的备选急剧减少, 这对于扩大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法官队伍起着很大的阻碍的作用,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 作为一种反等级的法官职业, 如果面临的是过于细致和繁琐的等级划分, 则很有可能会去照顾领导的好恶, 背离法律追求的价值, 扰乱社会的法制秩序, 进而达不到法律所追求的公平公正的精神理念。

(三) 行政机关的直接干预情况屡禁不止

由于传统观念以及我国司法和行政体制之间微妙关系的影响, 在实践当中法官审理案件常常受制于行政机关。法官在办案时, 不得不看行政机关的脸色行事, 由其在民告官的案件当中, 一旦法官作出了对行政机关一方不利的判决, 那么等于是在砸自己的饭碗, 甚至严重到断送自己前程的地步。长此以往, 其结果必然导致法官听命于行政机关, 而毫无独立性可言。从而导致在现实的办案过程中, 大量出现法官向上级请示办案、领导批条子办案等现象, 造成法官不独立办案的现状。

(四) 舆论恣意干扰审判

21世纪的中国处在一个新闻媒体无处不在的时代, 司法也难免受其影响。在现实当中, 人们会普遍认为, 一个好人犯罪会得到同情, 一个贪官被惩罚恨不得诛之而后快, 尤其是对于某些特殊案件会形成一边倒的舆论趋势。不仅如此, 新闻媒体对法院审判活动的报道会大大干预法官的审判, 似乎不按大众看法形成判决就会誓不罢休;另一方面。大多数媒体缺乏自律, 缺乏对报道内容的严格审查, 经常出现报道失实和片面报道的现象。他们经常不是就事论事而是主观的用自己非专业的思维去批判法官的判决, 这会误导民众去集体地乱下结论, 因迫于舆论的压力法官常常不能按照自己意志自主断案。

(五) 法官素质普遍较低

在关注对法官独立性外在不利影响的同时, 我们也不得不注意到法官个体组成的缺陷, 根据1997年相关统计资料表明, 在法院系统中, 本科以上学历的人不足6%, 其他成员绝大部分都不是经历过系统法学教育的组成人员, 高学历人员比例低是其一大特点, 此外, 绝大部分人员的知识背景也比较杂, 有经验积累型的, 其他知识专业型的, 军人素质型的等, 由于知识背景的差异, 不同断案背景知识的法官看待案件的思维角度就会千差万别, 就不能形成统一的法律标准, 不同的断案标准对案件的当事人却是不公平的。[3]尽管现在我国法官队伍素质建设比过去有了明显的进步, 但是如果与西方等国法官职业素质相比的话, 差距仍然是比较大的。

三、阻碍我国法官独立的因素

(一) 历史原因

2000多年来我国一直为封建制国家, 且长期受到儒家“中庸”等思想的影响, 说虽然经过从辛亥革命到现在近一百多年的现代科学思想启蒙, 但传统思想残余的彻底清除仍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 而我国目前正处于这样一个意识形态上现代科学思想在不断深入, 体制建制上日趋完善的历史进程之中, 这样的一个新旧对抗的过程必然显现出来特殊的表现方式, 一方面, 国家各种法律, 政治制度正在向现代化制度靠拢, 法制的力量和呼声在不断壮大, 另一方面, “人情社会”的现状未得到彻底改观, 具体结合到我国的法官制度上, 法官碍于所谓人情面子而丧失其独立法律判断现象不可谓不少, 以至于民众中流传的“打官司就是打关系”的说法, 这些现象的客观存在深刻的揭示了传统人情观念对法官独立审判造成的不利感性影响。

(二) 现实原因

首先, 管理上的官僚化是法官独立的重大障碍, 具体表现在法院的行政化管理, 法院系统内部存在着鲜明的等级, 不同级别的法院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行政化。由于这种等级制度的存在, 使得法官为了自己的升职, 调任, 奖励等方面的利益的考虑, 不得不按照领导的意志进行审判, 这就导致了那些上请示, 下指示等违法现象大量存在。在这样的行政化的管理制度下, 法院对上级领导或内部组织领导的依赖和顺从也就会变得顺理成章了。

其次, 法院的主要领导由统计政府指派或推荐。在这种利益关系背景下, 法官很有可能对行政机关介入司法的行为置之不理, 这样一来, 法官的审判独立更加无法保障。

最后,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 对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起核心作用。但是党的核心, 指导作用是通过党的方针, 政策的指定来实现的。然而, 党的一些部门对审判工作的干预也不可小视。党可以在法院的思想和组织上进行领导, 但是不能在具体的审判工作上进行领导, 在现实的法院工作当中, 常常有一些党组织对坚持党的领导片面理解, 经常打着党领导的旗号干扰法官断案, 这使得法官用的审判依据不是纯法律标准而夹杂着强烈政治色彩。

四、我国法官独立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一) 法官独立是实现司法独立的基础

实现司法独立的核心是要实现法官审判的独立, 如果法官审判能够实现真正独立, 那么就能对案件进行公正裁决, 从而有效地保障司法的独立, 维持良好的法制秩序, 虽然我国在国际上已经加入了签署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的队伍并且承认在法院内部要实行法官独立审判制度, 但是在我国的司法界仍然存在太多不公正的审判, 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 所以需要在法官独立审判这方面取得突破才行。

(二) 法官独立是追求司法公正必经之路

公正是法律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要想司法独立真正地实现必须依赖法官的公正裁决。可见, 法官独立是保证司法公正的必要条件, 然而现在的法官自由意志却受到了外在权威的制约, 乃至决定, 此时, 法官处于对权威的尊重或畏惧, 恐怕只有偏离法律了, 就司法权本质而言, 司法权的突出特征是其独立性。[4]这表明了法官在处理纠纷, 制裁犯罪, 排除法律运行障碍的过程中, 只服从非人格的法律, 这可以充分维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 最大限度地体现司法公正。[5]

(三) 法官独立是改变群众法制意识的要求

在中国的案件审判过程中, 人民群众对其的重要印象是该罚的没罚, 不该罚的却被罚了。这与群众普遍不具有法律思维的同时, 与我们的法官审判的潜规则也是有关系的, 因为, 现在的法官如果接受了当事人的贿赂, 或者根据领导的私意批示, 就会根据非法律标准对案件进行判决, 这就使得群众认为法院也是需要潜规则的, 有钱能使鬼推磨, 有势能大事化了, 小事化没, 如果自己有钱有势那么就可以不受到法律的制裁, 遵法守法没有必要。虽然这是错误的看法, 但是存在就有存在的理由, 在现实当中比比皆是。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是因为除了法官外在的干扰之外还与自身的职业素质有关, 因此, 要想人民群众改变这种观念就得加强法官独立性的建设, 从外部和自身这两个方面去实现法官独立。[6]

(四) 法官独立是追求自身价值实现的体现

在处理法院受理案件当中当事人的冲突时, 法官应当是作为中立者态度来给当事人进行裁判。这是因为为了保证法官裁判的公正性, 就得要使法官独立于利害双方, 与有争议的双方以及所争论的焦点没有任何情感和利益的纠葛, 更不能因为利益关系受控于其中任何当事人, 中立的法官对于正义的裁判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 这不仅是社会法制额要求, 更是法官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体现。

五、加强法官独立性的建议

(一) 改革国家的司法领导制度, 提高司法机关抵制非法权力的能力

笔者认为, 首先, 为使国家司法权得以有效行使, 确保法制的统一, 保障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不受地方党政机关和其他机关的任意控制和指挥, 提高抵制其它权力对司法独立行使的干扰, 应对宪法和法院组织法进行修改, 可仿照银行, 国税, 海关系统体制的方法, 在中国建立一个新型的独立的司法系统体制制度。另外, 改革司法机关的财政的供应体制。国家应该从立法的角度来使司法机关的供给不受系统之外权力制约, 改变以往由地方政府负担司法机关财政的现状, 这就需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中国的国情来制定相关的法律, 确保各级司法机关只受中国最高司法机关的财政管理, 排除其对人民政府的经济依赖。总之, 要从领导体制和财政供应上提高对外在压力的免疫力。

(二) 改革法官制度, 提高法官队伍的整体素质

1. 建立程序宽松但素质要求高的法官选任制度

在中国法官的任免体制当中, 法官的选任来源总体来说是非常有限的。要想成为一名法官需要先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司法系统担任书记员或者审判辅导人员, 在这些基础岗位工作一段时间后, 如果符合相关的条件, 就会被调入法官队伍。从程序上说, 这样的复杂的选任制度就会将很难吸引那些具有高深的法学理论知识的社会人才。此外, 法院内部很少实行法官调任制度, 这使得法官不能从更加在复杂的实务中获得经验。因此, 完善法官选任程序非常有必要。值得一提的是, 从修改后的法官法可以看出, 国家对法官的学历要求更高了。如将大学专科改为本科, 审委会委员, 庭长, 副庭长在任职前必须取得法律资格证书, 院长, 副院长的各项条件但可不必通过司法考试等。另外, 就是对法院现有人员中, 经培训仍不符合上岗条件的, 要采取必要的措施, 将不符合标准的法官调离原职位。因此, 从法官选择来源以及素质要求上对选任制度进行改革, 将十分地有利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法官队伍, 提高审判能力。

2. 提高法官工资待遇

法官这一职业是一个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工作, 由于本身具有专业性以及选拔程序的严格性, 使得从事这行业的人员必须是是高学历高素质的, 从社会多劳多得的角度来说, 这些人才理应得到不错的待遇, 但是我国目前的现状却是法官的工作福利是比较低的, 工作强度也大。导致很多基层法官在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会选择其它职业来满足自己基本良好生活的需求。因此, 应当通过修订相关的法律提高法官的福利, 使得法官能够尽职尽责地完成工作。

3. 严格对法官的监督和惩戒制度

在现实对法官的监督过程中, 在能够让法官审判案件得到独立的同时, 还要对法官的行为进行监督。我国当前处于司法腐败的多发期, 对于法官这最后一道社会防线的职业, 更是要加强反腐工作。可借鉴国外建立专门机构的做法, 如设有监督法官作风的专门机构, 它最大的作用是在于社会上的任何人都能向此机关投诉法官一切不端行为, 并且被授权使法官受到处罚, 不受任何干扰。我国也可以在中央和地方建立这种专门机构专门针对法官也可包括检察官的工作作风, 因为目前对检察官的法律监督是一个盲区, 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查处, 直接对中央负责。但需要明确的是, 此机关对法官的惩戒范围只能是法官的违法乱纪的作风问题, 而不是对其进行错案追究。笔者认为, 前几年我国实现的错案追究制存在一个概念上的误区。普遍认为所谓案件裁判只有对错这两种, 没有再存在其它的裁判结果。殊不知, 在大部分疑难案件中, 正确判决是很难做到的, 因为每个法官由于自己的知识背景以及积累的审判经验不同, 对案件的审判标准也不同。所以不能因为终审判决否定了原来的判决就认为以前的判决是完全错误的而对法官进行惩罚, 这对法官是极其不公平的。在国际上有一个通行的原则就是司法豁免权, 对法官来说就是不对自己因认识方面的差异导致的误判负责。总的来说, 对法官的监督机关只对法官的违法乱纪进行监督和惩戒, 而不是对正当的误判进行归责。

参考文献

[1]刘欣欣.我国的法官独立制度[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4 (23) .

[2]贺卫方.问题一箩筐[N].南方周末, 2003-11-20 (2) .

[3]曾日红, 贾天飞, 李玮锦.我国法官独立现状之分析及保障制度之重构分析[J].皖西学院学报, 2006 (2) .

[4]陈建贞.法官独立探微[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06.

[5]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一) [M].77.

小议我国实现法官独立的可能性 篇5

1、法官独立的内涵

“法官独立”与司法权的独立在内容上是相互包含的关系。法官独立应当是司法权独立的应有之义。司法权独立的下一步就应当是继续推进法官独立。我国在原则上基本已经做到了不断推动司法独立,但仍需要在宪法上明确法官独立的内涵。

法官独立其实至少包含三重含义:1)法官在审理案件时有独立的审判思维,其审判意志依法独立,不受到其他行政权的非法干涉。也就是法官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只需要遵循法律事实,根据法律,行使自由裁量权实事求是地做出判决。在此过程中,其无需考虑其他的无关因素。2)法官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不受到上级法院或者本级法院的非法干涉。因为我国上下级法院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相互领导的关系,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起到的是一个指导的作用。具体到每个案件中,法官在审理单独的具体案件时,应当只接受法律上的意见指导,而不是行政上的非法干涉。3)对于案件的审理结果,法官应当根据法律享有正当的免责权。在很多情况下,在证据缺失、案情复杂等条件下,法官不能还原案件的全部事实,而据此作出的判决也难免会有误判的情况。如果仅仅因为客观规律就要对法官进行纠责,那么,只会让法官在判案的过程中有所忌惮,不能全力发挥,往往更加影响审判结果。

2、行政权与司法权分野的必要性

首先,行政权和司法权有着截然不同的特质。司法权具有被动性、独立性、居中裁判性和终局性的特质。其中,被动性是司法权的第一要素,“不告不理”就是它的主要表现,司法权在民商事关系中处于被动地位,这既保护了公民权利行使与否的自主选择权,又能够在需要其介入的时候发挥作用。而行政权的核心特点是非独立性和主动性。行政权的非独立性表现在:在行使行政权时,执行人要受上级领导的管理和指挥,下级行政机关要受其上级行政机关的领导。行政权的主动性则表现在:执行者在行驶行政权时,只要符合法定程序,并在其职责范围内,那么,他就可以使用强制执行力主动干涉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以及维护社会秩序。基于此,公检法三个机关在行使这两种权力时虽难免会有交叉混淆,但却又不得不进行理性的区别和规制。

对于审判机关来说,行政权的干涉已经成为其影响判案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二、确保我国实现法官独立的可能措施

1、将法官独立原则制度化法律化

我国宪法中只明确规定了审判权独立的原则,“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而对法官独立只字未提,要想将法官独立制度运用到实际中,真正地实施到具体案件中,就必须有强有力的宪法保障,才能推动这种制度的顺利适用。

2、在审判过程中设立一个“法官绝对领域”

我国审判主体的多元化导致法官在审判过程更像被签了线的木偶,受到多方权力的撕扯,无法真真正正静下心来,还原案件本来面目,做出合理公正的裁判。因此,我觉得应当为法官设立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在此限度内,法官得以根据自由心证合理地审理案件,只根据法律和事实来做出判决。同时,法官因拥有对案件的绝对主导权力而应承担对错判案件的责任的绝对承担。

3、提高法官队伍素质,设计“严入”制度

若要更好地实现法官独立,必须从源头提高法官队伍的素质,从有经验的优秀律师中提拔法官,每年实行法官考核制度,保证每个独立进行审判案件的法官都能胜任,此为“严入”。而对于法官本人由于法律知识运用的缺憾和审判案件技术的不足而导致的错判案件,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不应对法官本人进行刑事责任追究,这也是对法官的一种保障。

三、结语

在越来越注重公民个人利益保护的年代,公平正义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法院审判如何保证司法公正,如何保证冤假错案的少发,成为新时代的迫切主题之一。法官独立作为司法独立的最小层面内容,却在这个时代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法官代表的不仅是司法,更是整个法律规则体系,其他任意权力对其在审判过程中的干涉都是对法律制度运用的一种亵渎。

我国今日在司法独立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的坎要过,很多的错误要犯,然而,只要认准确保司法独立,法院独立,法官独立,从而实现司法公正的这个目标,再多的苦难终会化成胜利的果实,为新中国的法治迎来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德]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商务印书馆,2013

[2]《司法独立世界宣言》,1983

论中国司法改革中的法官独立原则 篇6

(一) 个人主义思想

个人主义思想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兴起并广为流传的, 它是当时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有力思想武器。个人主义者认为独立的个人是社会的本源或基础, 个人是社会的终极价值 (人是目的) 。因此个人主义主张反抗权威和所有试图控制个人的行动———尤其是那些由国家或社会施加的强迫力量上。既然个人主义认为政府是邪恶的, 那么必须有一种机制能够保证个人能够控制住政府的邪恶, 使政府保持它的善良性。个人通过政治权利来约束政府, 那么什么能公平的保障政治权利呢, 则是司法独立, 尤其是其中的法官独立。法官独立既是法官个人独立的表现, 也是保障个人权利的个人主义的必须。因此, 个人主义召唤出了法官独立, 自然个人主义就是法官独立的生存基础。

(二) 长期的法律传统

西方国家有长期的法律传统, 从古希腊开始, 西方文明中一直重视对法律的遵守。尤其是罗马时期, 法律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一直得到加强, 即使在黑暗的中世纪时期, 法律的地位依然很重要。从近代以来, 法律逐渐成为西方国家的最主要社会规范。法律在人们心中有广泛的心理基础和能够得到人们的普遍遵守。法律在人们心中取代了教权, 具有最高的权威。西方人们相信法律, 依靠法律。这就对法律执行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并且设计了很多制度来约束其滥用权力。司法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相对于行政权而言, 由于司法远离政治, 这就决定了司法要独立, 法官要独立。司法既要远离行政权也要保持与人们的距离, 只有这样司法的独立才是真正的独立, 进而其独立才有意义。因此, 西方国家长期的法律传统和法律权威使得司法权在国家生活中具有较高的地位为司法独立和法官独立奠定了必不可少的地位基础。

(三) 制度设计的合理性

在西方国家中, 国家制度的设计相对于中国而言是比较合理的。法律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过程中根据本民族的特性和具体情况不断演变而来的。对于这个民族来说是非常合理的, 法律在这个民族中有着雄厚的民族文化根源。正如一个法律用本民族的语言最能表现它所代表的含义一样, 法律中的几乎每一个文字的出现都代表着该民族的精神文化特性。经民族长时间的筛选所制定的法律必然具有合理性, 根据合理的法律所构建的制度具有民族文化的基础, 也具有合理性。司法制度中的独立制度设计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其独立制度能够长期在西方存在也必然有其合理性。

二、中国法官独立存在的问题障碍

(一) 审判独立

法官独立原则是司法独立的重心。从审判独立的角度来分析实施法官独立的阻碍因素, 主要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a.行政权力的干预。首先, 审判机关的财政来源不独立, 而是由地方行政机关负责拨发。行政机关如果提供的财政不够的话, 则会出现法院向当事人多收取费用的情形, 这势必会影响人们对法院的信任度, 这样势必削弱法院的独立性和权威, 进而影响法官的独立性。其次, 审判机关人事任免权不独立, 法院在人员选择、任免等问题上缺乏独立性。法官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的一部分, 这样法官不得不为的自己将来作打算, 进而容易受到地方行政长官的影响。b.法院内部关系的影响。首先, 中国是熟人社会, 在法院中也有体现。担任审判长的法官要考虑合议庭中其他法官的看法, 要照顾到以后相处的问题, 不能与他们的意见相距太左, 进而直接影响法官独立审判。其次, 在合议庭外, 法官还要考虑到与案件有关的其他同事的关系, 进而会影响法官的独立审判。还有在法官对下级法院的案件进行改判时, 根据我国现行的制度, 主审法官要对下级法院的判决进行改判要经过法院领导的批准才能改判, 这种制度也影响法官的独立审判。

(二) 地位独立

在我国, 法院有许多方面都有行政化过于严重的现象, 对我国的司法制度产生了不良的影响。首先, 法院对内部的成员实行严格的行政等级制度, 例如, 对司法人员确定行政级别按行政干部的方法进行管理。其次, 我国法院是依行政区划设置, 与行政机关的级别是对应的。这种模式会带来法院级别呈现出行政级别化的影响, 进而衍生出法院不同级别之间的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 进而又影响了不同级别之间法院的法官的服从倾向, 从而影响法官的地位独立。最后, 审判委员会的影响。在我国, 各级人民法院都设有审判委员会。因为设有审判委员会, 有些法官为避免承担责任, 一般将主办案件上报审判委员会, 审判委员会行使最终的审判权。审判委员会的地位也远远高于一般法官的地位, 能够决定该法院的一切案件。然而那些握有最终权力的法官大多并没有参与这些案件的“审问过程”, 这样必然导致审与判两者之间的脱节, 从而损害司法过程的完整性, 也极大的妨碍了法官的独立审判, 使法官产生依赖感和从属感, 从而出现“审而不判、判而不审”的怪现象。因此审判委员会的存在严重的冲击法官的独立地位, 使之从属于审判委员会, 未能有独立的审判地位。

(三) 外部独立

法官的外部独立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 法官的外部独立问题是指社会舆论对法官独立的影响。法官独立于社会, 主要指法官独立于社会舆论。近年来, 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 社会舆论已经形成一股很强的社会力量。社会舆论开始对司法过程产生影响。由于我国人们的法律素质普遍较低, 所以它所宣扬出来的信息被不合理的扩大, 影响人们的对案件态度, 进而对审理该案件的法官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影响法官的独立, 使法官倾向于满足人们的情绪。这样社会影响司法独立的原则, 妨害庭审过程的正常进行, 影响法官的独立性, 进而妨害案件的公正合理。其次, 法官的外部独立指法官独立于生活关系的影响, 包括亲戚朋友等社会关系。人是情感动物, 法律是理性的, 只要有情感掺加, 则理性就不可能不受到冲击。人的社会关系有两方面:生活关系和工作关系。生活关系是人最亲密的关系, 对人的影响很大。那些和法官有生活关系而没有工作关系的人才有可能最能影响法官的中立, 虽然法律有回避制度保障排除一部分人, 但还有一部分未能排除, 这样法官的独立会受到影响。

(四) 内心独立

思想是人们行为的根源与灵魂, 只有有独立行为的思想, 才有可能独立的行为做事而不为他人之傀儡。法官独立应当使法官摆脱自己所拥有的不利于法律实施的思想。法官独立是在西方文明中逐渐成长演变出来的, 与西方的文化思想相适应, 然而东方文化思想与西方文化思想是迥然不同的, 所以中国法官要独立就要摆脱中国文化思想中的不利因素, 使自己成长于东方文化中, 却又超然于东方文化思想。当然这对法官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 法官是否存在思想上的独立影响着法官是否能够摆脱东方文化思想中的不利于法律实施的不利因素, 进而影响着法官独立等一系列司法原则。此外, 法官不得屈从于容易激动的情感, 屈从于含混不清且未加规制的仁爱之心, 还应当克服个人的习性束缚, 超脱于私人利益的羁绊, 就可能实现法官真正的独立。

三、结语

本文仅对我国现在的司法改革中的法官独立进行了研究, 对法官独立存在的基础进行了分析, 并对我国现存的法官独立的障碍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希望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能够对法官独立改革的进行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2]谭世贵.“我国司法改革研究”[J].现代法学, 1998 (3) .

上一篇:小学语文的游戏化教学下一篇:生态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