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模式

2024-07-14

独立模式(精选12篇)

独立模式 篇1

摘要:中国的微电影神话大抵滥觞于2010年的《一触即发》, 因开放性的传播渠道、低成本制作、参与门槛低等特征, 引发了一场微电影的全民叙事运动。短短几年的发展, 其在文本叙事、题材内容等方面, 尤其在资本运作的制片模式上, 都具备了区别于传统影视剧的独特个性。

关键词:微电影,独立制片,制片模式

20世纪90年代初, 第六代导演张元的《妈妈》开启了中国电影独立制片的模式, 因而成为独立制片里程碑式的作品。经过30年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中国的独立制片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制作、发行、放映的完整流程。微电影属于电影的一种形式, 因个性化的创作以及低成本制作的特征, 其资本运作理应遵循电影独立制片的规律;然而微电影又有别于传统电影, 表现在其传播的渠道是以网络为代表的信息共享的新媒体。故微电影不存在影片的出售和出租行为, 传统意义上的发行和放映环节对于微电影来说已经毫无意义。

一、微电影的制片模式

自从2010年微电影兴盛开始, 其制片模式不外乎三种:第一种是企业投资进行商业定制的制片模式, 如凯迪拉克公司、Cannon公司等。此模式下, 投资方及其指定的代理人对影片的制作有绝对的控制权。第二种是导演个人自筹资金的方式, 此种制片方式下导演身兼制片人一职, 其资金的筹措渠道狭窄, 基本为个人自筹来制作影片。第三种是国有制片模式, 在一些党建等意识形态题材的内容上采取此制片模式, 如各级党委组织部下设的远程办。这三种模式中, 前两者均为独立制片, 后者依赖国家财政支持不属于独立制片范畴。

二、微电影制片特征

1. 不完整的制片环节。

微电影独立制片的不完整性主要体现在发行和放映。在发行环节中, 投资人的利益诉求主要在于通过电视媒体或者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对微电影的推广和传播, 获得潜在的商业回报, 其获益的源泉在于微电影中包含的商品信息、公众形象或者企业品牌要素的有效传达。因为微电影的发行不以影片的出售和出租获益, 故此, 对于微电影来说, 传统独立制片中的发行环节不存在。在放映环节中, 商业定制微电影在电视媒体上以广告的方式付费投放, 或者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为传播渠道进行免费播放;自筹资金微电影除新媒体渠道外, 还以沙龙的形式在小范围内进行传播。可以看出, 在微电影的“制作—发行—放映”环节中, 发行环节投资人的利益发生错位, 放映环节受众观看从有偿变无偿, 只有制作环节才符合独立制片规律。因此, 相对传统制片模式来说, 微电影的制片模式具有不完整性。

2. 有限的制片人功能。

这一特征是由微电影制片环节的不完整性所带来的直接后果。与传统制片模式中制片人功能一样, 在前期的制作中, 两者都注重影片的艺术质量, 但两者关注的出发点和目的不一样。传统独立制片把电影当成商品, 只有高质量的艺术水准才能让作品包含更多的商品价值;同时如果把握好发行和放映环节, 也能使商品价值得以最大限度的实现。所以, 制片人的功能贯穿整个独立制片流程。微电影独立制片把微电影当成是实现投资方营销效果的手段和工具, 其商品价值仅仅存在于投资者与制作成员之间。无论微电影是否有效地传达投资者的广告诉求, 都需要向制作者支付劳务工资。所以, 微电影这一手段和工具在实现自身的营销策略上是否有效才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至于后续的推广效果, 商家以隐形的、长期的、间接的、潜在的收益为主。因此, 微电影中的投资者仅仅在制作环节短暂地扮演制片人角色, 部分地执行了制片人功能, 且这一功能是有限的。

3. 导演的角色扮演。

(1) 对于导演自筹制片模式来说, 导演在整个制片流程中扮演了双重的角色, 他既是微电影的导演, 把握着影片的艺术质量, 同时也兼职制片人的职位, 独立完成资金的筹措、剧本的写作、影片前后期所有的技术制作等细节。出于表达自己的个性风格、展示自身才华的目的, 导演采取自筹资金的方式投拍微电影。这一制片模式, 不求经济利益的回报, 更多的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 一旦影片成功, 给导演带来的是名誉上的收益。 (2) 对于商业定制模式来说, 投资方对于影片的投资不计成本。因此, 导演没有经济上的压力, 在拍摄影片时更多的是考虑如何用微电影的形式表达广告诉求。此类导演大部分都来自于电影界的艺术导演, 具有一定的精英身份, 其制作行为属于玩票性质, 例如张扬、陆川等。

综上所述, 因为微电影成本运作没有回收的可能, 自筹资金导演所进行的实则是一场无经济获利和回报的制片活动;而商业定制中, 投资方承担了全部的市场风险, 导演无需考虑经济上的压力。两者的共同点是以微小的代价实现对于艺术的追求和探索, 区别在于前者力求改变现实的生存境遇, 而后者则是一种业余的创作。

4. 作品的个性化表达。

(1) 自筹资金微电影缺乏票房回收投资的途径, 不能采取以片养片的制作方式。故而导演在内容和题材的选择上, 倾向于脱离宏大的主流叙事, 转而表现日常生活中的边缘世界。通过个性化的作者写作, 来标榜自身的特立独行, 由此微电影成为导演彰显艺术才华的工具。 (2) 商业定制微电影因投资方的利益诉求决定了影片具备强烈的广告气息, 作品在内容和题材的选择上没有过多的限制, 内容和形式的巧妙结合才是关键。在此类微电影中, 内容是产品宣传, 形式是微电影。如何在不损害微电影故事性的前提下表现内容, 是微电影导演面临的最大问题。

三、微电影的制片思考

发行和放映环节缺失的制片特征, 使得微电影模糊了独立制片的概念界限。从狭义的角度来说, 传统独立制片的特征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 一个是低成本制作, 二是不依靠大公司发行。具体到中国, 独立制片的概念就是影片在制作和资金投入上不依靠大公司发行, 主要依靠制片人甚至导演个人筹资来进行的影片制作。显然, 微电影的筹资和制作环节符合独立制片的特征, 但也仅仅在这一环节符合独立制片的特征。因此微电影的独立制片形式极大地缩小了电影独立制片的概念。

2013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通知》, 2014年又发布了补充通知。两个文件要求微电影生产的机构需具备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不得播出未取得许可证的微电影视听节目;个人制作的微电影要求实名上传, 互联网服务单位履行生产制作机构的责任。这两个文件的出台正是针对微电影发行和放映环节的缺失、相关政策法规没有建立起来的现状而发布的。在这一政府行为中, 两个文件不仅仅起到规范的作用, 更深层的含义在于通过这种规范人为地建立起一种微电影的发行和放映环节。

参考文献

[1]梁奕.制片人[M].作家出版社, 2010.

[2]路易斯·利维森.电影制片人融资指南[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3.

[3]云南省广播电视局.转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完善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补充通知[EB/OL].http://xxgk.yn.gov.cn/Info_Detail.aspx?Document_ID=2599567, 2014-01-17.

独立模式 篇2

一、作为学生主体的特点

1.不扎实的基础知识体系。

由于独立院校的圣元多为高考分数低于二本高中基础知识总体上比较差强人意的高中生,其知识的的体系性是非常的不容乐观的,出现偏科的现象时经常发生的,每个学生都或多或少的有此问题,对于自己不喜欢的科目会有明显的排斥感和抵触情绪。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等环节存在明显的不足,导致课上学习的效率非常低。

2.个性彰显但缺乏自我管理能力

目前,大多是独生子女的独立学院的学生,基本为九零后,时代性与个性显著。个性强烈在生活和学习方面,拥有很强的自我意识,极为缺乏团队合作。是较差表现在参加集体活动与遵守纪律方面,自由散漫且具有一定逆反情绪的大部分学生。而生活中的大部分学生却与学习中有着截然相反的表现,自信心差,目标不明确是大部分学生普遍具有的问题。对自我的要求较低,并在出现问题后不知道如何处理。

3.家境好,低分高能

三本的学费是比较普遍偏高的,这就要求进入到独立院校中的学生家境要承担一定的较高的学习费用。由于家境的影响,学生在表现力、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沟通交流的能力上具有突出的优势,并且大部分的学生失手过特有的特长教育的,是具有敏捷的思维与极强的动手能力的,与其他方面比,是很出众的。

二、独立学院主体所面临的问题

1.缺乏自主特色的教育教学计划

大多的独立学院的`教育体系不够清晰明确,大多翻版母体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以及方式。没有有教无类的对学生的个性区别对待,传统环境下降学生的个性抹杀。

2.教学资源缺乏

独立学院的建立多为依靠母校的教学资源,一部分的教学资源是在母校的基础上分配而来的。一些母校主题在趋于饱和后对于教学资源上是十分缺乏的,对独立院校的需求也是爱莫能助,另外一些师资力量上,一部分老师一面负责本体母校的教学另一方面也要负责独立院校上的师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使独立院校的师资投入上大大降低,并且一些派到独立院校的老师多为主体母校的毕业生或是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够深厚。

3.管理队伍的不健全

独立学院的主体建设时间短,缺少教学管理人员,一人多岗普遍存在。工作压力大,还辛苦。而新进来的管理人员又存在着管理经验缺乏等问题。此外针对独立学院的特有的特点,需要的管理人员需要有相应的新的教育教学管理手段,陈旧的管理理念已不能适应独立学院的发展体制。

三、应对策略

1.改革教育教学体系

夯实基础,强化实践,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计划,突出素质教育的地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学主体依据低分高能的特点,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初期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补充,理论性教学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建立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走实践性教学的道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多动手,走出研究性学习的教育误区,培养学生的特色能力,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的特长找到一个具有发挥余地的平台。

2.培养专业性的独立学院的教职人员

教师是传道授业的主体,而独立院校在师资力量上是极为缺乏的。而目前独立院校的教师是由母体学校教师、外聘教师、内聘教师三类组成的。而最具有经验的教师就是母体学校的教师了,但是由于母体学校的师资力量的饱和,母体学校的教师明显不够用,而且母体学校的教师虽然经验丰富,但是缺乏对于独立学校的特定人群所具有针对性的先进经验,教育教学模式停留在原始的学术研究型教学,这样更不适用于独立学校。因此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迫在眉睫。独立学校急需培养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管理人员。

3.规范教育教学中的管理制度,完善教育教学体系

独立院校应当完善教育教学体系,并严格制定遵循规范化的教育教学中的管理规章制度,保障学生的教育教学中心地位,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机制,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大纲的制定、教职人员的人事任用调动、学生工作各项措施以及日常工作的监督监管工作作出明确的规章制度,使其行之有效的形成自身的运作体系,久而久之形成针对独立院校自身特色的理念与观念,使教育教学管理规章化、制度化、有据可查,有章可循。

四、结语

独立学院教学模式的探讨 篇3

【关键词】 独立学院;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独立学院是我国近几年来兴起的一种全新的高等教育办学形式。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的按成本收费的以民营机制运作的民办院校。不仅是高校本科招生规模量上的增加,且是人才培养类型上质的补充。

一、教育培养方案

独立学院其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往往都按照一般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进行人才培养,造成其毕业生在毕业之后,一方面与一般普通高校毕业生的竞争上表现出竞争的先天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其教学模式的以理论为主,造成其毕业生与高职高专的毕业生在应用技能上也存在差异。另外,独立学院的生源来源上具有基础差和自学能力不强的特点,造成了其毕业生出现就业率不理想等情况。要从源头上解决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低的问题,就必须试图从教学模式上进行相应的改变。为此,独立学院应以提高学生技能,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角度进行教学模式改革。

1.扎实的理论基础。作为一名大学生,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在教学模式上应体现出理论学习的重要性,经过系统的学习,也要专业思维能力提高的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讲,思维能力就是应用这些基础知识的能力。基础知识是进行有效思维活动的源泉,只有把基础理论运用于实践,正确的思维方法,才能够不断的提高思维能力。

2.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企事业单位一般希望大学生毕业时就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传统教育模式培养的学生达不到企事业单位的期望。为了让企事业单位认可高校毕业生,高校应提高实践教学比重,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高校应认真对教学思路进行改革,适当规定实践环节的比重,如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加强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工作,参与科学研究,进行创新性实验和实践等等,促使教师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把课程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

3.增强自我学习能力。在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学生的知识是其就业的基础,但是,学生的自学能更是学生毕业以在社会上发展的需要。为了适应动态的职业环境,大学毕业生应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逐渐培养起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学到其终生受用的能力。

二、专业培养方案

学院学生总体入学成绩较低,自律性和学习基础较差。学生们的兴趣广泛,对活动的参与积极性高,特长突出,有较强的综合素质。所在教学计划设计和优化重组时,要体现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注重实践,发展技能,提高素质的课程设计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既符合独立学院教育的要求,体现独立学院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使专业培养方案既融入现代教育的潮流之中,又体现独立学院的特色。基于上述指导思想,独立学院的专业培养方案要突出以下原则:

1.充分体现独立学院教育的基础性。从加强专业基础,拓宽专业口径的精神出发,在课程设置上,努力拓宽基础学科的范围,实行按一级学科设置学科共同课或学科基础课。

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在课程设置中,要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优化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努力倡导基于研究的教学和以探索为本的学习,引导学生在研究和开发中学习,在实验中学习,在网络中学习,在社会活动中学习。

3.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全面落实因材施教原则。在培养方案的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知识结构的多样化。

4.精减课内学时和课程门数总量。为了给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提供充足时间,以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对现行的教学培养方案进行必要的课内学时和课程门数总量的有效精减,使课程设置更合理。

三、建立科学的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科内容及其体系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技能的范围、深度与体系结构;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它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学生学业成绩和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准则。

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根据教学计划,规定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实际技能和基本技能,也规定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无论是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选编,授课计划的制订,还是成绩考核,教学检查及课程评估都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要重视教学大纲的编制和完善。教学大纲是教学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必要保证,教学大纲是教学工作的基础和指挥棒。大纲的制定应体现实用性及实效性原则,更要体现独立学生特点。

四、合理选用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核心资源,是课程教学内容和教法设定的主要依据,好的教材应该能够反映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模式特点、专业领域知识要求、能力要求,能符合人们认识新事物的认识论规律,能得到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者各方需要,成为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

但是,目前独立学院中的教材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沿用普通本科或普通大专的传统教材,没有系统的反映独立学院特点的应用性强的教材,对理论与实践、深度与广度、难与易的把握不够合理,明显不适合以技能学习为主的独立学院学生。独立学院的教学对象是整体的入学成绩相对低、学习自信心不足、学习习惯不太好和经常表现想学好又怕学不好的矛盾心理等因素,迫使我们必须在教学中要立于善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理论教学要适度,实际应用性较强的教学内容。

五、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要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就要求教师为他们创造机会,精心地设计课堂各环节的活动,让学生发挥其各自潜能并学到知识,这样才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要注意突出学生的参与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师的指导性和教学方式的实践性。营造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交流是建立在师生平等原则上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充分发挥组织者的引导作用,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也是课堂的引导者,也是学习者和研究者。

这种师生共同参与互动的过程,能营造一种积极向上,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协作精神。这种师生和谐的互动课堂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便可以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建立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模式,老师除了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还应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在网上查询历史资料和文化背景知识;在校园网上自学。向学生全面开放自主学习中心,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大量更为便利的设施和条件。这种多元的、全方位的教学模式为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造了条件。独立学院的学生开展各种活动的优势明显,要在活动中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及其潜能。

建设有独立学院教学模式,不能简单照搬主校原有的模式,更不可不切实际的复制其他名校的专业规划和课程设置。应当结合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生源及师资特点,建设适应时代需求且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广大投身于独立学院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谭浩强.对高职教学和教材的思考.中华读书报.2003(10)

[2]王利福.系统理论及其在高校教育模式中的可靠性[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篇4

人才培养模式是同教育活动本身同时存在的。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 在教育活动中人们势必选择一定的方式、方法, 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 在特定的场所或环境下, 由特定的人员来组织实施。因此,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指导下, 以人才培养活动为本体, 为实现培养目标所设计形成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一般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培养评价。[1]笔者根据这一概念, 结合独立学院自身的发展来探讨其人才培养模式。

一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具体地讲, 就是独立学院要认真分析人才需求市场, 紧密结合独立学院的办学特点, 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

首先,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要体现其办学定位。从办学类型来看, 独立学院不是研究型大学, 也不是教学研究型大学, 更不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应该属于教学型大学, 其人才培养目标应该符合这个办学定位。独立学院不是培养“高、精、尖”的研究型人才, 也不是主要着眼于学生毕业后考研深造, 与高职院校培养的高层次岗位技能型人才也有差别, 它是培养有理论、懂管理、实践应用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的应用人才。其次,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要体现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最后,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体现人才市场的需求特点和办学的优势。要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同时结合自身的办学优势, 科学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 坚持市场导向, 优势办学。[2]

至此,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可定位为“培养适应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即实际运用能力比普通本科强、理论基础知识比高职高专扎实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二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过程

独立学院设置专业应具备自身特色。首先须依托母体高校的学科基础、师资力量和品牌特色专业, 遵循前瞻性、应用性、特色性和市场性的专业设置原则, 克服专业设置的功利性、理论性、雷同性和经济性的倾向, 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优势灵活地设置专业。其次是加强专业建设的投入。独立学院各专业设置, 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母体高校的支持。但由于两者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不同, 在专业设置上不能完全照搬母体高校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 这就需要独立学院在课程设置、教材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大专业建设的投入力度。第三是注重专业的学科交叉性, 这就要求独立学院在设置专业时, 要把专业以及与专业相关、相近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课堂, 拓宽学生视野, 丰富学生知识。[3]

课程建设是应用型本科教学的基础,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 是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课程设置要为实现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以培养和加强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能力为目标进行调整和建设。独立学院培养的是应用性本科人才, 必须建立与课程设置配套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要构建一套完整的包括实验教学、校内外实习、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内容在内的实践教学体系, 从而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4]

独立学院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另一方面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环境。因此, 独立学院应加强教学改革, 实现互动式教学, 案例式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能力, 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内容实行精选、精讲、多练, 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讨论, 让学生自己思考并得出一些结论, 形成教学互动。适当减轻常规课外作业量, 布置一些有意义的思考题目。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问题, 特别是结合实际的应用性问题, 让学生结合已学的知识加以扩展、延伸和综合, 撰写报告和论文, 再请学生在课堂上向同学讲解, 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综合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课程讲授过程中, 坚持理论够用, 注重实践运用, 强化技能, 弱化公式的理论性推导, 加强公式在实践运用中的教学。在专业课教学中, 强调案例式教学, 从案例中导出所讲述的理论, 加深学生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此外, 我们还应该高度重视非教学培养途径。对于理、工科类专业的学生, 学校应指导他们充分利用实践基地的有利条件, 采用集中实习的方式, 将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相结合, 有效地协助实习单位开展科研工作, 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文科专业难以建立比较集中的实践基地, 学校可采取建设模拟实验室的方式, 购入或开发相关软件, 搭建仿真企业平台, 为学生创设一个实践的空间。校园文化建设也非常重要, 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是在学校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的, 由物质环境与非物质形态的思想、意识形态、行为准则、道德习俗等共同组成的, 反映一个学校的整体面貌和特色品位的各种要素之总和。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资源, 是学校育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师生, 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与个性影响非常大。所以, 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 要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其中, 采取各种措施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引导校园文化发展, 使之对学生的能力、品质、意志、道德观念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制度

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模式无先例可循, 照搬母体院校的教学管理制度是不可取的, 必须根据教学管理中遇到的实际情况, 依据高等教育基本规律, 制定符合独立学院实际的教学管理制度。

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的制度建设要充分发挥民办学校体制的机动灵活性, 允许学生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学习渠道和更大的学习自由选择性, 允许让学生进行学习的迁移。学习的“迁移”主要表现在“时间性迁移”、“内容性迁移”和“空间性迁移”三个方面。“时间性迁移”就是要建立和完善有特色的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管理制度, 给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培养提供更大的空间, 让学生有更多安排和决定自己学习的时间;“内容性迁移”则是增加选修课程的比例, 降低某些“必修”课程的管理刚性;“空间性迁移”则是教学场地可以从传统的教室迁移到企事业单位, 还可以迁移到互联网上。[5]在管理上做到宽严相济, 活与严结合, 给同学选择的自由和条件。在课程安排上, 必修课按专业、班级统一组织教学, 选修课实行学生网上选课。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专业三个层次的选修课程在学院内部网上选课, 全院性的任意选修课程可利用母体学校的优质资源在母体学校的网上选课;在课程考试方面, 实行补考和重新学习相结合, 补考不及格的学生可以再利用业余时间或暑假重新学习课程;对已有成绩不满意的学生可以申请重考;在学籍处理方面, 按学分和课程门数进行学籍处理, 并试行留级跟班试读、劝退留级试读、旁听等制度;毕业方面, 对毕业资格与学位资格的审查可按学分计算, 实施按期毕业、结业和延长学制等制度。在教学管理手段上, 实施学生网上注册、网上选课、网上查询成绩等。[6]

四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评价

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衡量标准和方法应着眼于有利于学生职业适应性提高、有利于培养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教育方法几乎就是闭卷笔试, 专业课也不例外。如果说在基础课的教学中这个问题不甚突出的话, 那么在高年级的专业课考核上就显得很不适应。随着年级升高, 知识由单一走向综合, 他们将接受更全面的考核, 从而促进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 综合应用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这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因此, 在对教学内容的考核上, 应实现考核常态化、考核过程化。考核内容应包括上课考勤、课堂笔记、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小测验、课程结业考试。从考核类别可分为平时考核成绩和课程结业考核, 平时考核可占课程总考核的70%, 课程结业考核可占课程总考核的30%。在考核方式上, 实现多样化考核, 如课后作业、课程大作业、学习报告、论文写作及答辩、实践性作业, 有笔试、口试、开卷、半开卷、实际操作、项目制作等等。通过各种形式的考核, 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郑群.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与构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1) :187-188.

[2]周敏.独立学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 2006:36.

[3]阳会兵, 高志强.独立学院教学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4) :81-83.

[4]韩越, 梁正卿.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体系构建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 2007 (25) :206-207.

[5]郑红平.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2007 (2) :27-30.

独立模式 篇5

独立学院是我国近年来高等学校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办学形式,根据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教育机构)10.65万所,比上年增加0.56万所,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达3065.39万人,比上年增加240.99万人。其中民办高校658所(含独立学院322所),在校生446.14万人,其中本科生252.48万人,专科生193.66万人。独立学院发展迅速,规模空前膨胀,成为普通高等教育的生力军。

独立学院成立及发展只有十多年的时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在划分学术型、研究型人才培养外,更加注重能力特别是应用能力的培养。实际上绝大多数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定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上,这其中又存在一些问题:一定区域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是一致的,这就必然导致独立学院在专业的设置上趋于雷同,形成恶性竞争;另一问题是,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上缺乏长远的设想,对前瞻性的发展考虑不足。把独立学院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协调起来选择不同的培养模式,以不同的培养模式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以不同的特色提升学校的竞争力。

二、独立学院学生培养模式的探讨

培养模式的争论已有很多年,大多数公办高校在学术型与专业型人才的培养上也面临着艰难的抉择。培养模式定位在学术上,一些专业就业前景不乐观,甚至与实际需求严重脱节。定位在专业型的培养上,又无法与技工院校或技能培训机构相比。提出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是对目前公办高校的尝试,也是独立学院的选择。

1.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概念

应用型人才通俗的定义就是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有反应能力、团队精神、领导才能、敬业乐群、创新观念、适应环境等,应更加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实现学习、实践和专业技能相结合。所谓高级是相对而言的,就是相对于中专、技工学校培养的人才,独立学院培养的人才还具有比较高深的理论知识。

2.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分类

随着经济社会改革的深化,同样是应用型人才在不同层次、不同的产业、不同的岗位上其要求和标准是不同的。有些是偏重基础理论知识,有些是偏重实践技能,因此应按市场对人才的客观要求在既定教育资源的条件下对学生的培养提供有所区别方案,具体应按专业选择、就业前景、需求决定分类来作为独立学院学生培养的方式。

(1)专业选择。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独立学院学生间的差异制订科学的培养方案,按专业及专业方向招生分类。山西大学商务学院近几年的招生政策中,根据学生、家长及社会的反映,结合与相关企业进行双向交流后的实际数据,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对一些专业进行试点招生,如会计学专业实行按高考文、理大类招生,学生入校不分专业。第一学年设置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进行通识教育。第二、三学年设置学科基础教学,按二级学科组织教学。学年末,按学生成绩、志愿和规定办法自主选择本院系的专业。第四学年按学生三年的综合成绩及表现,根据培养方案,进入实习实训基地进行专业训练,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能力培养。

最后一个学期进入与系部共建的企业上岗实习。这种人才的培养模式实现了学用相结合,特别是第7个学期的实训基地学习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渡。既为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同时也为学生走向企业提供了实践的能力。

(2)就业前景。目前,独立学院在专业设置上大体比照传统的本科院校来设置。总体而言,就是按照三类产业的划分。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化,不断提升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由此可知,服务于第三产业是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以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每年毕业生100%的就业。毕业生如此受市场的青睐,是由山西省经济转型发展、文化强省的战略、注重旅游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商务学院走出了自己的特色。近几年来,山西太原举办了好几次大型的国际会议,在系部调研过程中提出在艺术系开设国际会展专业的构想,通过科学的论证,目前专业已经开始招收第一届学生,相信就业前景乐观。其次,是要对过时的、不符合当前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有计划地淘汰掉,有效利用教学资源。

(3)需求决定。社会职业划分的幅度不断加宽,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所以,独立学院可以实施“市场需求为导向型”的人才培养方案。市场需求为导向型人才培养也称为“订单式”人才培养,是市场经济形势下产业的订单经济向教育界渗透的一种表现,是独立学院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和改革趋势而采取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如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的新闻广告学专业,与太原日报社合作办学,太原日报社的相关专业人员来授课,学生在实践课时到太原日报社现场实习,从稿件的投送与见诸于报端,整个流程都熟悉,增强实践能力。在毕业时,太原日报社优先录用,既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为学生就业找到一条新路。针对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型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特征:其一,学生培养的针对性。市场需求为导向型的培养模式强调围绕“企业需求”建构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包括设置专业、课程开发、实施教学和进行教学评价等环节都围绕这一主题。

其二,课程开发的职业性。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学校与用人单位一起根据企业的要求确定培养目标及岗位要求,通过对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认真分析,构建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并将其转化为学生的学习任务,进而开发为具体的课程。

其三,育人过程的合作性。市场需求为导向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企业的员工规划,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适合用人单位“个性化”需求的人才。学校要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不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独立学院学生培养模式探讨

独立学院学生培养模式是为实现人才培养的目的、基本职能与外部环境之间以及其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的运作方式。要使独立学院能真正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中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以期达到培养的目标,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就必须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科学化的、规范化的运行机制。以山西大学商务学院近十几年的发展来看,培养模式是比较成功的,主要表现在部门设置、教学团队建设与教学管理等方面。

1.部门设置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组织结构设计应减少层级又分工明确,应具有精简高效的特点。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实行系主任负责制,具体运行模式是系部下设的教研室负责市场信息的收集与调研,系部负责合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初步意见,教务处负责审核,学术指导委员会形成一致意见,招生处负责学生的招生,执行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包括的部门有教研室、教学系部、教务处、招生办、学术专业指导委员会。

教研室:主要职能是根据学生培养计划和市场调研情况,包括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要求、课程体系、实践环节,在专业设置上按市场的需求对新设置的专业形成初步的专业分析报告。对不合当前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进行有计划的调整,提出书面的建议稿。

教学系部:主要职能是根据教研室的调研、预测及论证,确定人才培养的初步方案。对学术专业指导委员会形成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出详细的落实措施,包括培养的具体目标及职业发展规划。

教务处:主要职能是负责教学计划及教学管理条例的制订、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教学全过程的调度管理、教学质量的检查监督、学籍管理、考务管理、师资管理、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与管理、教材的订购、发放等工作。

招生办公室:主要职能是根据学术指导委员会批准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教学系部上报的招生数量及专业设置对填报志愿的学生按教育部的相关要求完成招生计划。

学术专业指导委员会:其成员由省内外有影响的专家组成,这些人员大部分是由省内外离、退休的原高校教授组成,他们在专业领域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职能是根据教学系部上报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审定,并根据本年度的招生计划及相应专业进行审核,根据目前的形势对专业及专业方向进行调整等。

2.教学团队建设

独立学院成立时间短决定了教学团队的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独立学院师资主要来源有:首先是离退休教师,这些教师教学科研经验丰富、具有高学历高职称。无论级别还是经验都是独立学院可利用的优秀资源,他们虽然年龄较大,但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特别敬业,有很高的工作热情。其次是兼职教师,主要是指公办高校教师或事业单位的教学人员。引进相关技术单位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任教,开展实践性的课程,虽然在理论教学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但有在企业第一线岗位任职的经验,对职业技能熟悉,能很好地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再次是面向社会招聘的新毕业的大学生和具有高学历的年轻教师,这个群体应是独立学院教师团队的主体,利用这种方法来培养和充实教学团队是很好的选择。从年轻教师开始培养和提高,有方向、有目标地去培养。通过把部分教师送到国内、外重点大学进修深造来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把考取硕士学位作为教师提升的主要手段,加强教师科研能力的建设。在几年的时间内可以有效培养独立学院自有的教学力量。

3.教学管理

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根据组织结构的设置构想及学院自身的特点,表现也不尽相同。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商务学院的教学组织机构设置体现出一定的优越性。学生培养的教学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专业设置以教学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专业设置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专业,这充分体现了现阶段独立学院存在的价值与人才培养的重心。

教学计划:商务学院的教学计划对山西大学有一定的依存性,但也有其相对独立性。在教学计划的制订中,要力争适合自己的学生基础、发展意向和相应培养目标。这是由学生知识基础的差异性决定的。作为山西大学,生源都是一本或二本的学生,基础扎实,而商务学院招生按规定都是三本的学生,所以在授课时会适当增加课时,并相应降低理论课程的难度。

教学监督:加强教学质量监督是重要的教学管理环节。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具体的做法是在学术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成立教学质量监督委员会,由各系的主任组成,定期对教学质量作出评估,如随机对教师进行听课,对学生作问卷调查,针对提升教学质量的意见与建议让学生作出选择等。学术指导委员会对这些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形成文件下发到教学系部进行积极整改,其中对教学能力不足的教师作出相应的调整,比如原上专业课的教师调整到专业基础课等。

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商务学院每年要举办一次青年教师讲课竞赛活动,由各系先组织评选出一名讲课优秀的青年教师参加全院的讲课竞赛。评委由学术指导委员会的全体成员和院领导组成,综合考虑选手的课件制作、内容表达、板书条理及等方面加以评定,按最后得分分别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这项活动举办了十几届,收到良好效果,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学院的教学能手。

独立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篇6

关键词:独立学院 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手段 办学模式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近年来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一支新生力量越来越受到国内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它不仅开创了高等教育办学的创新模式,而且为高等教育受众群提供了更加宽泛的选择。2008年4月在《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中独立学院被定义为“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不同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机构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1]据统计,全国目前已兴办独立学院319所独立学院作为新兴的高等教育载体,[2]其办学模式比普通高校灵活度高,可选择范围大,但由于发展历程短,还有许多不成熟的方面需要改进。本文试对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梳理及对比,从中挖掘归纳出适合我国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供深入研究参考。

1 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

在早期的研究中,一些学者对人才培养模式做出了概念性的解释。刘俊明(1994)在其主编的《大学教育环境论要》中最早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办学条件下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选择或构思的教育教学式样。” [3]龚怡祖(1999)在《论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一书中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某种标准构造式样和运行方式。”[4]周远清(2003)对人才培养模式做过更为明确的解释: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它决定着高等学校所培养人才的根本特征,集中体现了高等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5]

西方对于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概念并没有确切的定义,他们认为培养模式是与社会对人才素质需求密切相关。在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中他们以教育哲学为基础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和阐释。美国高等教育学家布鲁贝克就提出指导高等教育发展的哲学主要有两种:一是以认识论为基础的,即以人的性格陶冶和智商开发为主的大学教育;二是以政治论为基础的,即以满足各种社会需求为目的的大学教育。[6]借鉴于西方的教育发展模式,笔者认为对于人才培养不应定义为一种狭隘的、固定化的规范模型在众多的高校中不断复制,而应从宏观角度对高等教育进行引领和指导。并随时丰富其内容以解决社会急速发展变化与高校教学固式化之间的矛盾。

2 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内容及借鉴

2.1 国外人才培养模式的借鉴

位于欧洲的博洛尼亚(bologna)大学建于1088年,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大学。可见西方的高等教育发展已将近1000年历史。我国的现代大学教育起源于西方,发展仅有100多年。因此,西方大学的许多发展模式和经验值得我国高校借鉴。

2.1.1 办学模式多样化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突飞猛进,社会对于人才的素养和能力的提高有了进一步要求,高等教育开始从精英化走向普及化。由于各个层次的教育受众有不同的职业诉求及人生规划,因此,高等教育机构被进一步细分,为社会提供更加多样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以美国为例,美国的大学分为博士授予型大学、硕士授予型大学、学士授予型学院、专科职业院校、专业性院校(集中某一领域的教学及科研,拥有从学士到博士的学位授予权)及土著族裔院校。英国的大学则以历史及学术层次来划分为莱佛士大学(由19所顶尖大学组成,经历百年历史,类似美国常春藤学院),红砖大学(校区在郊区且仅建校50年以上)及92年之后建立的新兴学院。这样的划分使得人才培养的目的性更加明确,培养体系更加专业,培养路径更加清晰,培养机制更加完善。科研和应用领域有了更加准确的定位和人才培养方式。

2.1.2 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始终是高等教育中最核心的环节。关于教学我们不仅要从课程设置、授课内容上有所突破,也应转变思路,将传统的以老师为主体的传授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及课堂外的互动讨论形式。要提倡立体化教学确保教材内容超文本化;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空间扩展化。[7]对于增强学生的能动性,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①增加社区实践参与,提高“服务学习”能力

大学生参与社区活动即为服务学习,通过社区实践,他们能将学术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使学术与从业者之间保持更紧密的联系,改善当地社区条件,建设文明社区。从而达到巩固学习和改进社区条件的互惠目的。(Power,2010)社区实践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择业观。有利于大学生及早为自身定位,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②实践“混合式学习”模式,实现学习方法灵活化

混合式学习在教育研究领域里是指将不同的学习环境相融合。包括传统的课堂面对面授课方式和电脑网络做媒介的授课方式。在传统的高等教育中大部分都是采取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授课方式,老师和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规律性的进行教与学。这种形式可以确保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和及时的反馈。(Keefe,2003)但是,这种方式也使得学习者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只是简单接收现有信息并进行记忆存储。这将导致学习缺乏清晰的应用方式,深刻的理解和记忆。(kazembe,2010)传统的课堂授课也会限制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学习的动力,无法在学习过程中锻炼认知能力。(Gauci,Dantas, Williams,&Kemm,2009)传统的课堂教育只能选择适合大部分学生理解接受的教学方式,创新的在线教学方法结合了现代科技给予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的选择。在线学习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同步教学——所有学员在预定时间内进行网络授课,二是异步教学——学生可以在任意时间登陆网络空间,浏览课程,下载资料,并可以通过在线交流与老师和同学进行讨论(Hrastinski,2008)与传统授课方式相比,网络教学的独特之处在于学生可自我控制学习进度,并且时间地点弹性化。(Bonakdarian,Whittaker, &Yang,2010)。

当然,“混合式学习”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诸如缺乏社交互动性,缺乏监督方式为舞弊提供机会等。“混合式学习”在我国发展为远程教育模式,主要为无法参与课堂学习的学生进行服务,但由于缺乏完整的教学体系和对授课效果的检验方式,远程教育的开展并不很理想。“混合式学习”模式将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为学生量身定制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这种模式可以为我国人才培养所借鉴。

③改善被动化学习环境,实现学生全面参与

科技的发展不仅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样也可以为课堂带来活力。网络的发达使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和讨论的方式变得弹性化。在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中,学生的参与度和融入度不高。针对这种问题,国外大学应用了一种课堂应答系统(Clickers)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学生可用这种装置对教师所展示的选择题目进行回复,答案将通过无线电输入教师电脑同时呈现在课堂上。(Barnett,2006)Clicker的使用可以使授课老师迅速收到所有学生的回馈信息并掌握他们的学习状况,更重要的是保证了学生的出勤率,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思考,克服回答问题的恐惧感,提高课堂参与积极性。

2.2 我国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现状及问题

关于我国高等院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方向大致可分为宏观方面和微观方面的研究。宏观角度将高校人才培养与我国的人才战略与人才资源的开发相联系,并置于经济全球化的宏观环境中加以考虑。微观角度对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实现形式进行探讨和划分,如提倡立体化教学模式,加强校际合作,走进第二课堂等。可见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也正呈现日益多元化、完善化的发展趋势。针对独立学院这一新兴的教育教学机构,其人才培养模式应区别于研究型大学,从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通才教育转向为专才教育。我国独立学院目前的发展还缺乏健全的机制和成熟的发展模式,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2.2.1 独立学院发展定位不明确。

由于独立学院依托于实力雄厚的公办大学提供教学及硬件支持,其办学发展定位容易与母校的发展目标相重合,或进行不切合自身办学规模及实力的目标定位,容易走入培养目标过高,泛精英化人才培养教育的误区。

2.2.2 独立学院专业及课程设置不合理

由于独立学院的师资及教学主要来自母体学校的支持,独立学院的专业及课程设置也基本与母体学校如出一辙,而忽略了自身的办学特色。由于民办私企对独立学院提供经济支持,基本按照市场化方式进行自主经营,容易以经济利益为考量,对于我国人才培养的长远发展不利。

2.2.3 独立学院培养人才质量不可控

独立学院发展时间较短,属于新兴的办学模式,生源质量略低于普通院校,其办学水平尚未得到社会及企业的普遍认可。一些教育部门还沿用普通高校的评估体系对独立学院进行办学质量评估,促使独立学院教学资源盲目扩充,不能引导其创新发展。由于企业是一些独立院校的投资主体,往往采用管理企业的方式来管理高校,严重制约学院发展。

2.2.4 独立学院师资队伍无经验

独立学院的教师队伍由母体学校的精英教师及自主招聘的年轻教师构成。母体院校的教师虽然经验丰富,但往往都不能由独立学院直接领导管理,缺乏稳定性和可支配性。自主招聘的教师一方面缺乏教学经验,一方面流动性也较大,不利于独立学院整体师资队伍建设。

2.3 我国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

针对独立学院办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独立学院应该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办学,形成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独立学院要办出特色、办出质量,就应该密切关注经济社会的发展,充分利用优势资源,优化专业设置,调整培养计划,整合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模式,探索使学生协调发展的管理机制,实现人才培养模式转变。[8]

2.3.1 准确定位发展目标

独立学院作为大众化高等教育的产物,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制定符合自身特点和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这种目标定位有别于普通本科教育,而更注重动手能力和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既具有理论基础,又具有创新能力和理论运用能力。[9]

2.3.2 设置特色化专业及课程

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应以市场为导向,结合母体学校的专业优势及地区产业发展,利用优势资源,实现专业设置与市场的创新结合。独立学院的课程设置也应贴合本学院学生的学习基础水平以及未来职业发展需要。利用企业办学的优势,组织学生走入企业进行实践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创新的能力。同时,开展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力,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体作用。

2.3.3 实行差异化的管理制度

独立学院最终应脱离母体院校及投资方制约,建立一套完善的,与普通高等教育有所区别的独特管理制度。首先,企业作为院校的投资方可监督学校的经营管理,但不能过度参与干涉学校的管理方式。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应以公益为前提,以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及地方产业需要的人才为目标,而不能以赢利为首要目的。其次,师资队伍的建设是独立学院发展的重要保证。独立学院以企业的方式经营,应比公办高校对教师队伍的管理更具灵活性。可以定期对本校教师的教学及管理质量进行评估,择优录取,采取绩效制以激励创新实干的教职工。促进教学方式变革,拓宽思路,积极引进人才。

3 人才培养模式的未来及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阶段。但高等教育水平仍与西方发达国家有一定的距离。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轻实用,重功利轻素质的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严重桎梏。针对这样的问题,高等教育应重新定位方向和目标,改变现有的僵硬化的制度和管理体系,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起引导和指点作用,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利用不同的教学及科技手段提高学生在课堂和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从“授之以鱼”逐渐转变为“授之以渔”的教育模式。培养出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多样型的高素质人才。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将是我国教育事业面临的新挑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2003(3).

[2]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221/201010/109693.html.

[3]何云坤.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模式与创造教育的课程改革原则初探[J].湘潭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1).

[4]龚怡祖.论大学人才培养模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10).

[5]修朋月,张宝歌.新世纪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4):138.

[6]陈学飞.中国高等教育50年(1949—1999)[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1999(10).

[7]马金钟.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立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2005(5):9.

[8]郑庆柱.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探究——结合浙江省温州市所属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教育研究,2008(7):103—106.

[9]孙超.差异化战略下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04.

课题项目:“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批准号125y124);2011—2012年度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重点教改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名称:基于价值创新逻辑的独立学院提升就业力之创新模式研究。

作者简介: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篇7

一、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办学定位与办学模式不匹配。现在普遍认为, 独立学院培养的人才主要以“应用型”为主, 但因为独立学院办学模式很难脱离母体学校, 所以在专业培养方案以及教学大纲上基本没有自己的特色;若独立学院完全采用自己的办学模式, 重新制定相应的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 就需要母体学校投入大量的资源进行相应配置, 然而在目前情况下这很难办到。

2.师资力量不能得到保障。就目前情况来看, 独立学院的师资力量主要来源于母体学校, 然而大多数母体学校的师资力量并不充足, 这导致能够参与独立学院教学的老师数量不足。此外, 在独立学院授课的老师的人事关系和职称评聘属于母体学校, 所以他们给独立学院学生上课基本上属于完成任务, 无法保障良好的教学质量。

3.实践教学开展不力。独立学院培养的人才主要以“应用型”为主, 然而当前情况下因为大部分独立学院办学经费十分有限, 除投入到正常的学院运行外, 投入到其他方面的资金显得捉襟见肘, 如建设实验室、实训基地等;此外, 独立学院实践教学经验强的老师略显不足, 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方面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4.人们对于独立学院的认知有偏差。由于独立学院是新生事物, 一般情况下人们对于独立学院的了解较少, 往往就会在认知上产生一定偏差。有些人认为:独立学院不是公办的, 所以不太正规; 还有些人认为:独立学院的学费过高, 就是为了盈利。这些偏见对独立学院的影响较大, 如招生, 很多学生因为不了解独立学院的办学基础, 往往会选择高职或大专院校;再如, 很多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其实本身实践能力较强, 但由于意识偏差, 其含金量往往会大受影响。

二、原因分析

1.社会层面。独立学院是新生事物, 与一些传统的大学相比, 人们对于它的认识和接受需要一段较长时间, 虽然这种现象其实是正常的, 但却对独立学院的办学及其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这就要求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上具有自身特色, 才能在社会层面上产生良好效应。

2.政府层面。很多情况下, 政府对于独立学院的发展重视不够, 在政策上的扶持力度不够。如一些重要的教科研项目的申报, 一般情况下, 政府都没有考虑独立学院, 其实这种做法对独立学院办学产生了极其消极的影响, 与此同时, 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合理布局产生不利的影响。

3.学校层面。从学院层面看, 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主要是沿袭母体学院, 没有自己的特色, 自身竞争力不强。同时, 独立学院在课程设置上没有突显实践课的主导地位, 导致自身办学特色不足;此外, 独立学院的自聘教师较少, 对于整个师资队伍的管理还存在缺位现象, 导致在教研方面的进展十分缓慢。这些因素都对独立学院人才模式的构建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化思考

1.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必须精确定位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独立学院要在认真分析应用型人才的市场需求的基础之上, 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形成特色目标。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学校坚持“办好大众化高等教育, 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 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按照 “夯实理论基础, 强化实践环节, 突出专业特色”构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形成了“重实践、应用型、开放式、有特色”的模式, 实行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 强化实验教学和实践活动, 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倡导开发和创新精神, 培养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面向社会需求, 与行业合作联合培养人才。注重通识教育和专业培养相结合, 开展多种职业资格培训、职业证书培训等, 使学生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又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本科教育的具体目标可以概括为“第一线、应用性、高层次、技能型、 零距离”。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要体现其办学定位, 独立学院既不是研究型大学, 又不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其人才培养目标应该符合这个办学定位, 培养有理论、懂管理、实践应用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特色化。独立学院应秉承“以人为本” 的教育理念, 认真分析学生特点, 根据他们的特点因材施教, 开设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专业和课程, 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将他们培养成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广泛开展校企合作, 先后与武汉人福高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元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武汉重型机床有限公司、东风汽车、三江航天、江钻股份有限公司等数十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 了解人才和科研需求信息, 及时调整专业和合课程设置, 学院2008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1%。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在长、 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以及武汉“8+1”城市圈建立了一批就业实习基地, 还与武汉铁路局、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三一重工、中天钢铁集团等优质企业以及同济医院、协和医院、省人民医院、中南医院、广州军区陆军总医院等37所三甲医院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 学院历年就业率均在90%以上。

3.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力量得不到保障是大多数独立学院的问题, 所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已势在必行。首先, 独立学院应加强从外部引进人才, 聘用一些学兼职教师, 如一些学术造诣较深的退休教师或者实践经验丰富、教学能力较强的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引进这些人才, 可以提升独立学院的师资档次, 为招生和就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 独立学院内部师资力量的培养也刻不容缓。独立学院培养的人才主要以“应用型”为主, 因此对于内部师资的培养就要从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着手, 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再次, 独立学院要多鼓励青年教室积极参与各种学术交流、出国培训、项目开发。

4.扩大社会影响力, 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在当前形势下,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 对于独立学院的毕业生, 就业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因此, 如何针对独立学院毕业生自身特点建立起相应的就业体系是摆在独立学院面前的一道难题。首先, 独立学院应对学生实施全程的就业指导, 包括“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实践”相关理论课程的开设、“一对一”帮扶体系的建立、大量就业实践课程的开设等。其次, 独立学院要大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努力挖掘学生内在潜能。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内在潜能的挖掘对于未来就业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因此, 独立学院要从学习方面、生活方面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 同时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 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 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再次, 独立学院还需要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训教学。独立学院应充分利用企业投资方, 大力搭建实践平台和实践基地, 为锻炼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创造更多的机会, 同鼓励学生考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 为未来就业铺平道路。 独立学院将公办高校优质教学资源、管理模式与社会资金、民营机制活力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实现了高起点的快速发展, 打破了政府单一投资办学的模式, 为社会力量办学开辟了一条新的出路, 将竞争机制引入了高等教育领域, 推动公办高校进行改革, 提高办学质量。目前, 社会上一方面人才大量缺乏, 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形势空前严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等教育的结构不合理, 培养目标单一, 与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严重脱节。从高等教育市场来看, 目前在学术性和职业性高等教育之间还有一块空间, 这就是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如果能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目标, 借助其新机制, 创新办学模式, 完全可以在本科应用型人才这一细分市场上办出自己的特色和个性, 赢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为社会和市场输出更多人才, 也能为更多的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

四、结语

独立学院将公办高校优质教学资源、管理模式与社会资金、民营机制活力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实现了高起点的快速发展, 打破了政府单一投资办学的模式, 为社会力量办学开辟了一条新的出路, 将竞争机制引入了高等教育领域, 推动公办高校进行改革, 提高办学质量。本文主要通过阐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分析其原因, 从而就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化提出建议。

摘要: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内的一种新生事物, 目前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如何培养人才, 人才培养质量如何, 直接影响着独立学院的发展。基于此, 指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也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应思考。

关键词:独立学院,培养模式,人才

参考文献

[1]潘志勇.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 (4) .

[2]王会金, 王智源.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05 (2) .

独立学院学生管理模式创新 篇8

一、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

1. 高考的失败感以及较大的社会压力。

独立学院的学生在高考中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自己无法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 也因此感觉与自身实力及父母的期许有很大的差距。同时, 重点大学学生的竞争、实力对比、就业压力以及传统的社会观念导致独立学院的学生压力大, 也因此容易产生迷茫与厌学的情绪。

2. 相对于普通本科学校, 独立学院学生家庭情况层次差别较大。

与普通本科学校相比, 总体来看, 独立学院父母学历略高。

3. 学生类型多种多样, 既有多才多艺的学生, 也有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

独立学院中的学生相对于重本的学生类型较为丰富, 独立学院的学生大部分家庭情况较好, 在青少年时期受过良好的教育, 注重特长和技能的培养, 他们在文艺表演中展现了自己的才能, 其有望成为集知识、能力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

4. 挫折承受能力较差。

独立学院的学生家庭经济一般相对较好, 城镇生源和独生子女的比例远高于普通本科学校, 这部分学生是在较为顺利的环境下生长起来的, 因此, 其抗挫折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相对差些。同时, 由于家庭的娇宠, 使得其自我处理问题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较差, 有的学生甚至出现人际关系危机。

二、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1. 管理人员相对缺乏, 管理制度不完善。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要求辅导员“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坚持继承与创新性地开展工作,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而大部分独立学院由于管理人员缺乏, 使得辅导员在担任现任职位的同时, 还承担大量的教学工作, 这就导致其工作任务繁重, 工作压力大, 无法更好地从事学生的管理工作。

2. 独立学院资金投入低, 硬件设备不足。

独立学院大都是民办资本办学, 出资方是企业或社会财团。目前有不少独立学院的出资方不是将办学当作一个公益事业来对待, 而是当作一个产业来投资办学。一旦投资方发现教育投入的回报与预期的期望值不符时, 其投入便可能萎缩。从而导致资金投入缺乏, 硬件设备不足。

3. 工作方法有时过于死板, 指挥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

由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性格相对开放, 特点较为明显, 这就使得学校领导在管理过程中控制较强, 指导过细, 采取“管、压、治”的硬性管理模式, 学生事无巨细皆要汇报获得审批才能得以实行。这就严重地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与自我创造性, 使得学生在做事中“小心翼翼”, 生怕出错, 受到惩罚。

4. 独立学院的管理模式陈旧, 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

由于我国的独立学院尚处在探索之中, 学生管理制度往往照搬普通高校的学生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以“管束”为主, 工作方法陈旧, 因此, 学院在管理学生方面并没有产生一系列相应的管理制度。

三、独立学院学生管理模式探索

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和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独立学院学生管理模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1.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这既是出发点, 也是落脚点。围绕这个理念想学生之所想, 急学生之所急, 解学生之所需。

2. 加强规范管理, 提高学生管理的工作效能。

学校制订严格的管理制度, 充分利用辅导员、学生会、班干部、家长等力量, 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以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提高学生的自律性, 建立学生自治组织。

3. 健全学生管理工作队伍。

管理队伍自身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学生自我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是独立学院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动力之源, 也是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充分彰显其特色、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4. 刚柔相济的原则。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独立学院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教育、管理学生的方法单靠“柔性”或者“刚性”是行不通的。只有“柔性管理”“刚性管理”相结合, 刚柔并济, 才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才有利于学生激发自身潜力和主动性, 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5. 管理人员要注重以身作则。

在管理、服务、教育学生的同时, 要以身作则, 严于律己, 做到“言必行, 行必果”。因此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只有这样才能具有号召力, 得到学生的拥护, 工作才能够顺利的展开。

参考文献

[1]向青松.独立学院学生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3) .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篇9

一、构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1、构建独立学院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客观要求

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同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不相适应, 总量上仍然表现为求大于供的供求关系, 而单靠政府在短期内大幅增加投入来扩大高等教育的供给量不现实, 因此, 优质的高等教育服务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稀缺的社会资源。这就为依托普通高校品牌优势吸收社会资源合作创办的独立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独立学院“独、新、民、低”的特点决定了人才培养的特色模式

独立学院是举办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创立的实行新机制和新模式的普通高等学校, 它的基本特点是“独、新、民、低”。“独”, 是指其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 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 独立进行招生, 独立颁发学历证书, 独立进行财务核算, 按国家有关教育事业统计工作的规定, 独立填报《高等教育基层统计报表》等;“新”, 是指其要按新机制和新模式建设和办学, 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重大事项由董事会批准后执行;“民”, 是指其要按民办机制运行, 摆脱普通高校公办事业单位的运行机制, 在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的同时, 也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低”, 是指其生源质量整体上偏低, 加之办学时间短, 又是按新的机制和模式办学, 学院的社会声誉低。这些特点, 决定了独立学院必须通过强化自身特色来形成竞争优势, 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发展之路。

3、缺乏特色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弊端日益突出

纵观当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 大致可以归结为三类情况。一是克隆母体模式, 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等照搬所依托的母体做法;二是局部改良模式, 基本沿袭所依托的母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结构和要求, 只是在局部稍许做些改造;三是降格培养, 盲目依据市场要求, 降低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按照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将独立学院学生培养成职业技能型人才。无论上述哪种模式, 都忽视了独立学院的特殊性, 致使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迷失。因此, 必须创建有特色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

二、构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1、政策支持

2003年4月, 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 认为试办独立学院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的一项探索与创新, 是更好更快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 对今后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为此, 教育部积极支持各地、各高校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独立学院的试办工作。2008年2月, 教育部发布了《独立学院的设置与管理办法》, 对独立学院的设立、组织与活动、管理与监督、变更与终止、法律责任等进行了规范和说明。从这个意义上说, 国家对试办独立学院的态度为独立学院特色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政策支持。

2、物质保障

《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中规定, 参与举办独立学院的社会组织和个人, 其总资产不少于3亿元, 净资产或货币资金不少于1.2亿元。可以看出, 参与举办独立学院的合作方应具备良好的经济基础。同时, 独立学院在发展中可以开辟广泛的经费来源渠道, 如学校从其投资创办的全资产业和投资控股或参股的合资企业营利分配中得到投入;从社会及海外等各方面获得的捐赠赞助收入;由团体、个人等在学校设立指定用途或非指定用途的基金;通过各种金融机构获得的有偿还性的资金和由主管部门安排的特定科研贷款等取得的收入;还有通过吸引外资、国际合作等途径取得的经费收入等。

3、文化支撑

独立学院所拥有母体高校的品牌优势和文化传统为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文化支撑。由于举办独立学院的普通高校一般具有较好的办学条件及较高的教学和管理水平, 因此, 普通高校的投资不是资金形态的资本, 而是精神形态的资产--无形资产, 这种无形资产包括大学的品牌价值、教师的品牌价值、高校管理经验和方法以及大学的文化传统等。大学的无形资产价值越高, 大学的影响力就越大, 那么, 独立学院的市场号召力就越大。这就使独立学院与高职高专、民办高校相比具有基础好、起点高的优势。

三、构建有特色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

(一)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定位

独立学院应以本科教学为主导, 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主要目标。它的立足点就在地方, 它培养的人才首先是要为地方 (区域) 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例如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办学定位是:按照新的办学模式和机制, 充分挖掘、利用、依托母体学校的优质资源, 发扬母体学校的优良传统, 创办一所为地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以工为主的教学型大学。

(二) 构建有特色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

1、培养目标——决定因素

首先,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体现其办学定位。从办学类型来看, 独立学院属于教学型大学, 它是培养有理论、懂管理、实践应用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其次,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要体现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高素质人才, 这是独立学院生存的社会基础和存在空间。最后,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体现人才市场的需求特点和办学的优势。

2、培养方案——主要依据

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的设计中应“以人为本”, 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促进其个性发展,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校能提供给学生多样化的目标选择和职业指导, 才能真正实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和人才培养方案的个性化。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大力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创新性学习, 并鼓励学生参与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的设计。

3、专业设置——重要标志

独立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 一方面可以在基础性学科方面依托母体高校, 在整合或利用母体高校基础性学科的基础上, 派生出应用学科和交叉学科。独立学院可将专业设置的方向与母体高校同名专业区别开来, 使专业设置更细化、更具特色。另一方面可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自身特点灵活地设置和调整专业。

4、课程体系——核心内容

独立学院的课程体系在充分考虑基础教育的同时, 应着重考虑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育模块的设置上, 除设置通识教育模块、学科教育模块、专业教育模块外, 还应增设实践教育模块、创新教育模块、技能教育模块等, 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可以通过课内与课外两种教育形式来培养。

5、师资队伍——重要保障

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鼓励教师参与各类学术交流、业务培训、企业实践, 参与企业、工厂、科研单位的项目开发, 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更好地为应用型人才教学服务。同时加大对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力度, 形成明显的学科优势。在教师的培养上, 要从特色发展的角度来考虑。

6、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重要途径

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善于学习。在教学方法上, 要注重启发学生的创造灵感,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训练学生创造思维, 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和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另外在教学手段上, 则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科技手段, 如计算机教学软件、精品课件、图书音像资料, 尽量为学生打造一个主动学习的环境, 使学生成为教育、教学和学习的真正主体。

7、培养评价——重要杠杆

培养评价, 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培养过程及所培养人才的质量与效益做出客观衡量和科学判断的一种方式。它是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 对培养目标、制度过程进行监控, 并及时进行反馈与调节。独立学院如何提高教育质量, 除了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和教职员工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之外, 还必须重新审视传统的评价体系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 建立有利于独立学院学生发展的学生质量和监督评价机制。

摘要: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的办学形式, 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了较快发展。如何体现特色, 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如何找准定位, 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是关系到独立学院生存与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重点探讨了构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种途径, 为独立学院持速、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参考文献

[1]潘志勇:《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9.10。

[2]王乾:《对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探析》,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年。

[3]张继龙、蔡晓群:《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研究》, 《高教研究》, 2008 (4) 。

[4]龚怡祖:《论大学人才培养模式》,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9年。

[5]龙春阳:《独立学院办学特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分析》, 《文教资料》 (高教研究) , 2007年。

独立学院课堂管理模式探究 篇10

(一) 独立学院概念界定

独立学院是公办教育资源和民办教育体制的结合体, 对加速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扩大幼稚教育资源供给、促进高校教育体制改革起了关键作用。《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6条第2款规定:“参与举办民办学校的公办学校依法享有举办者权益, 依法履行国有资产的管理义务,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2003年4月教育部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中按照“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的发展思路, 对独立学院进行了规范, 再次将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称为“独立学院”。

(二) 独立学院的产生

1. 满足人民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以来, 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 教育也得到了发展。任何一个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 都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按照马丁·特罗 (Martin trow) 教授的理论,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大于15%, 小于50%为大众化阶段。根据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统计数据表明, 1998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9.8%, 其中发达国家为40.2%, 发展中国家为14.4%。这一现实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全不符。

2. 独立学院办学模式。

校 (政) 企合作、改制合作、校企合作、中外合作。从战略选择上, 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科研服务型、社会区域服务型人才, 并准确定位, 提高办学质量, 强化师资队伍, 形成良好互动的最佳模式, 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三) 独立学院生源特点

独立学院的学生是在三本分数线上录取的学生, 入学分数较一本低70分以上, 较二本低30以上, 由录取分数线所决定的学习能力有所不同, 超过一半的学生在大一年级补考2门以上。这些学生文化课基础差、学习动力不强、缺乏学习兴趣及良好学习习惯。另外, 因成绩导致的学生抗挫能力差、缺乏自信心等问题经常影响学生们的课堂学习效率。有些专业学生为调剂而来, 对自己所学专业缺乏兴趣, 课上表现不积极, 但他们参与活动的能力较强。

(四) 独立学院教师情况

教师质量决定教育质量, 教师水平决定教育水平。目前, 独立学院师资力量不够, 需要向母体院校等其他公立高校聘请教师。教师队伍有如下问题, 第一, 教师队伍流动性大。独立学院属于民营体制, 在经营管理水平、薪酬待遇、人文环境等同公立院校有很大差别。在利益机制与情感机制下, 独立学院的专职专任教师抱有临时雇佣观念, 缺乏敬业精神和长期服务打算, 人员流动性大, 特别是有才干的教师, 在职称升高后, 便有跳槽现象, 这对独立学院的发展起来阻碍作用。第二, 教师培训经费不足。教师都希望在自己岗位上进步发展, 也有参加培训的意愿, 但这样的培训机会较少。独立学院经费用在学校自身建设及招生宣传上, 而较大的流动性也增加了教师队伍培训的风险性, 因此会较少组织教师培训。

二、独立学院课堂管理状况

(一) 教师课堂管理状况

为了使本次研究具有针对性, 对吉林省长春市独立学院发放问卷, 调查结果如下:

教师对课堂管理的认识:第一, 教师偏重于个人权威, 对学生所犯的错误表现为制止、批评, 教师及学生对课堂表现出冷漠、师生关系紧张, 教师希望自己的课堂收到重视,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 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场所, 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转变管理方式是课堂管理的重要方面;第二, 从课堂上学生表现看, 较少参与教师的课堂活动, 教师也较少涉及自己的课堂让学生参与进来, 大多数因为想维护自身权威, 保证课堂的纪律性, 提高课堂管理的效果, 应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二) 学生课堂表现情况

从上述调查结果看, 学生对课堂有反感、焦虑、紧张情绪, 对课堂管理有被动行为, 这与学生的素质有关, 但也与教师管理方式有关, 学生当中, 听课占20%, 不听或睡觉、聊天占40%, 因兴趣选择听或不听, 在听课中, 学生有所选择的听, 特别是对与课程相关的非理论讲解、小故事等更加感兴趣, 这些同学中, 做笔记的占30%, 抄袭别人的占60%, 课后补抄占10%。由此所导致的无论文科、理工科学生在期末考试时补考率为45% (人均挂科2门) , 一次通过率20%, 重修35%。学生在课上更多的表现为沉浸在自己的思路中, 学生希望老师对他们有非专业知识的认可, 渴望互相尊重。

(三) 学生辅导员的管理

学生辅导员负责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对学生日常的管理工作, 在课堂管理中, 还负责课堂点名、出勤统计, 对于缺课过多的同学取消考试资格, 严肃课堂纪律。单纯从纪律管理方面说, 影响课堂管理质量和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有“被绑架”的心理。

(四) 督导管理方面

各高校都有督导组, 这是为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提高各个系部教师工作质量的监督工作小组, 是教学管理系统中的参谋机构, 直接对学院主管教学领导负责。督导工作对副院长负责, 从课堂管理来说, 督导组将教师上课情况, 包括仪表、语言、备课情况、课堂纪律、出勤、学生表现等上报主管负责人, 起到监督的作用, 保障教学和日常活动的正常进行。但一些老师为了保证课堂质量、学评教、督导评价的效果, 往往对课堂纪律、学生出勤等的管理超越了对课堂本身的设计, 这也阻碍了教师对课堂的管理。

针对数据分析及得出的结果, 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 提出一些相应的课堂管理对策。

三、独立学院课堂管理对策

(一)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人际关系在课堂中通过师生交往体现出来, 师生关系是课堂中主要影响课堂发展的人际关系, 它对学生行为影响非常关键, 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产生良好行为的基础, 也是教学效果的体现。

1. 建立良好的感情基础。

良好的师生关系, 不仅是课堂上学生的听话, 更是体现在老师对学生的信任、好感及与学生的沟通性, 学生对老师的信任与依赖不是畏惧老师的权威, 教师应该正确运用自己的权力。应该关注学生对教师的感受和期望, 即要求假使在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 尽量满足学生对专业需求的愿望, 在授课中, 使学生感受到对他们的尊重, 关注学生对老师课堂管理的反应, 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求得公平合理。

2.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管理中, 学生是主体, 能否吸引学生参与课堂, 决定课堂管理的成败。教师要将学生当作活生生的生命体, 在课堂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个性, 使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成功和愉悦。在课堂中, 选择恰当的领导方式, 以促进课堂的效果。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 教师在管理课堂时, 注意移情性理解, 在情绪、情感和理智上处于他人位置来考虑问题, 变换角色。师生之间形成熟悉感、和睦感、信赖感和睿智感。

(二) 创建良好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状态, 是由教师和学生的课堂心理、情感和社会氛围所影响的, 一旦课堂气氛的形成, 它将形成一种社会压力, 从而影响到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态度和课堂管理的效果。为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要从管理的民主作风入手, 在课堂上用民主管理的方式, 并塑造教师的权威, 吸引更多学生参与课堂, 使学生愿意接近老师。课堂上出了教师的高度投入外, 还需要学生以主人翁姿态参与课堂管理中。学生积极参与, 可以增强教师在课堂管理中的自信心, 激励教师不断调整自身行为, 适应学生的积极性。为了增强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应该在教学上下功夫, 使教学在科学性与艺术性达成一致。课堂气氛并非独立存在, 它与课堂管理本身联系在一起, 教师课堂管理中的状况、课堂教学进展及突发事件, 都间接或直接影响课堂气氛。

(三) 组织良好课堂纪律

纪律与一种社会制度下的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向守纪律行为提出的内容和用于培养此种行为的方法, 较之学校其他任何因素, 也许是衡量学校教育和社会价值观相联系的更适当的尺度。制定课堂纪律不应以教师权威压制学生, 应以正向引导为主, 用积极的语言规定学生可以做什么, 少用不准或禁止做什么。积极的语言可以使学生对教师的期望产生积极的反映, 使学生理解并尊重教师, 从而起到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而言, 正向的强化有助于激励学生的理想行为而纠正不良行为, 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参与学习;负面的强化则可能造成学生恐惧不安, 甚至影响师生关系, 教师要避免对学生进行语言或人身攻击。

课堂管理模式图

(四) 促进学生积极的行为策略

在课堂管理中, 要使课堂管理行为的有效性提高, 就应着眼于学生良好行为的塑造。在课堂管理过程中, 师生双方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 完成教学任务, 使学生获得教育计划所预期的发展, 因此, 要求师生的行为必须合乎规范, 以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但在现实的课堂中, 由于师生所处的地位差异以及教师与学生的对立和反抗, 使学生在课堂中变现为与规范不符合, 产生诸多问题。学生的行为是为赢得老师的注意和关注, 从教师的角度说, 应该主动赞赏学生。但赞赏之后是否会影响课堂管理效果, 这要求教师以恰当的方式处理学生的问题行为。

(五) 指导学生学会自我控制

在课堂中, 需要学生自我控制的条件包括:第一, 学生被要求完成任务而没有完成或学生认为通过自身努力能达到教学目标;第二, 课堂秩序混乱;第三, 教师讲课内容方法不受学生欢迎。通过教师传达任务、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教师监控、反馈结果环节来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控制。

四、结语

在独立学院课堂管理中, 学院各项规章制度、教师的管理都影响着学生的参与性及教学效果, 而当前很多高校认为课堂管理不好归于教师或相关辅导员无能、权威制衡不善。所以, 提高课堂管理实效性, 应充分考虑学生特点, 制定相应对策, 实现育人目标。

摘要:独立学院是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一种模式, 适应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需要, 顺应了当前公私合作提供高等教育产品的世界性潮流, 反映了高等教育领域社会教育权的回归。探索独立学院课堂管理的状况, 并提出适合学院本身特色的课堂管理策略, 体现了教育的育人理念。

关键词:独立学院,课堂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费坚.我国独立学院发展的战略审视[D].南京农业大学, 2012.

[2]方华.对发展民办高等教育若干问题的理性思考[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 2000 (02) :1-4.

[3]马和民.高旭平著.教育科学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384.

[4]吴立岗.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8:30-32.

校企合作成立独立学院模式的探讨 篇11

【摘 要】独立学院作为近年来教育制度创新的产物,在人才的培养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探讨职业教育如何通过独立学院模式深化校企合作。

【关键词】独立学院 职业教育2012年,教育部等相关部委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中提出“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2011深圳市的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按照“小而精、开放式、国际化”的建设标准一批高水平产学研用特色学院的指导思想,根据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产学研用立体推进”的办学模式,结合汽车与交通学院与德国奥迪公司合作,成功培养三届奥迪技师班学生的基础上,特提出成立大众奥迪特色学院的设想。

一、大众奥迪特色学院的指导思想

(一)办学定位

大众奥迪特色学院作为校企合作的协同创新平台,是一所全日制专业技术应用型本科层次的院校,培养汽车技术高技能复合式人才培养的职业院校,可以面向全国招收应历届初中、高中、中职类的学生及社会在职人员,依托深圳职业学院强大的教学资源和德国奥迪厂商的先进技术体系,培养从汽车中级维修工到汽车高级技师各种层次的汽车技能人才,力争打造成华南地区一流的汽车人才培训中心。

(二)办学特色

大众奥迪特色学院借鉴德国“双元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借力深圳市创办特色学院的政策东风,在原有单一政府主导办学的模式上,引入德国奥迪厂商、本地企业、德方一流大学三方办学力量,把高校的学术资源,厂商的产业资源,企业的行业资源及德方高校职教理念进行资源整合,形成四位一体的合力办学模式。

二、大众奥迪特色学院办学各方介绍及职责

(一)办学各方介绍

大众奥迪特色学院采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德国奥迪公司、深圳宗正贸易有限公司、德国公立大学四方联合办学形式,合作四方为特色学院的控股股东。

汽车与交通学院作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二级学院,负责奥迪特色学院的实际教学组织。深圳市宗正汽车贸易有限公司,作为首批被一汽—大众授权的全国22家经销商之一,经营全系列奥迪品牌(包括进口、国产)名车,提供全程售后服务、配件供应、信息反馈、购车金融支持、车辆保险、正确履行质量担保、二手车置换新车、奥迪车租赁等全方位运营和服务。

宗正汽车贸易具有丰富的校企合作经验,早在1995年与长沙交通学院建立为期3年的校企合作联办奥迪汽修培训班,2011年公司与深职院汽车学院合作开展奥迪大专班教学,并联合申报宗正奥迪汽车技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公司现为深圳市教育局第一职教集团首批理事单位,深职院汽车学院第一届产学研用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

(二)办学各方职责

深圳职业技术负责提供教学场地和师资力量支持并组织实际教学运行,德国奥迪厂商和宗正汽车贸易负责教学设施、实训场地及各种校园硬件的建设,德国大学负责特色学院学生的境外组织教学并参与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修订,以上四方按照实际贡献约定控股比例并写进公司章程。

三、大众奥迪特色学院的运行机制

大众奥迪特色学院拥有与办学规模相当的教学场地,能充分享受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资源,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享有学术和教学的充分自主权,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学院有自主的人事聘用权、管理权,对学院教职工聘用和绩效考核具有完全的话语权。学院在招生上完全实行自主招生,自主划定分数线,招生考试可以采用单招或同一考试的形式,毕业时可以由办学各方统一考核,考核合格者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历文凭和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奥迪特色学院采用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董事会为学院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制定学院发展目标、招生规模、人事制度等重大问题的集体决策,董事会成员由办学四方股东代表组成,董事长不得兼任院长。

四、办学特色

(一)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要求,预测未来人才需求,向学校“下订单”,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

(二)中外联合培养模式

学院可以德国高校联合办学,互认学分,可以采取3+1的学制,毕业后发双方文凭。

【参考文献】

[1]周开扬.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 中国大学教学,2010(10):36-38.

[2]周济. 促进高校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J]. 中国高等教育, 2003(13):1-5.

独立学院电路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篇12

关键词:独立学院,电路,教学方法

0 引言

独立学院是指普通高校依据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 (教发 (2003) 8号) 的规定举办的本科层次的实施本科教育的学院[1]。独立学院的教学目标是既注重传统课程理论的讲解, 又要紧跟社会需求,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建设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学生就业率的根本保证。在我院信息与控制工程系本科教学的过程中, “电路”课程作为自动化专业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1 电路课程特点

《电路》是一门研究电路分析、设计和综合的理论, 是电类个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的学科系统完整, 理论性强, 并以工程计算为背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电路的理论的基本知识的分析、计算方法, 并受到必要的实验技能的训练,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作好准备, 为将来成为工程技术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其课程特点表现为:

1.1 科学性。

由于电路的抽象性和参数理论计算较多, 我们采用电路分析和网络综合的方法。所谓电路分析, 就是在电路给定、参数已知的条件下, 通过求解电路中的电压、电流而了解电网具有的特性;而网络综合是在给定电路技术指标的情况下, 设计出电路并确定元件参数, 使电路的性能符合设计要求[2]。

1.2 实践性。

电路实验作为电子信息类工程专业的基础实验课, 是学生素质素质培训的基础环节, 它关系到学生工程意识的建立、工程技术及基本技能的掌握。独立学院的实验课, 更应该使学生通过大量的动手实践, 熟悉掌握常用电路器件和典型电路结构和特性, 以达到电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独立学院的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 在课程讲解过程中有一些必要的公式推导和理论分析, 学生往往一时难以理解和驾驭。良好的启发和训练方式能够迅速提高教学效果, 增强学生的信心。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1 结合已知, 接受新知。

我认为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应该充分利用他们之前的所学, 如物理中的电阻电路的串并联、电磁产生过程等, 去启发学生, 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时, 完全可以由中学物理中磁力线的概念引出。

2.2 利用对偶, 容易记忆。

电路课程中的对偶定理, 阐述了电路中大量的相似性。使对偶元件或对偶电路的分析更加简单, 某些元素之间的关系 (或方程) 可以通过对偶元素的互换来推导出来。如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互为对偶、KCL和KVL互为对偶、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的VCR互为对偶等。

2.3 结合实际, 加深理解。

电路教学中有些内容与实践是密切相关的, 如三相电路。这些知识的传授, 如果拘泥于课堂, 学生的学习效果肯定不好, 所以在讲授过程中, 要结合实际, 举例进行说明, 会事半功倍。

3 教学方法的改进

为了提高独立学院相关专业学生的素质, 加强学生的理解, 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进行。

3.1 转变教学理念

3.1.1 从单一讲授知识的观念向综合能力培养的观念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分析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

3.1.2 从以教师为主导的观念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转变。在课堂上多提启发性问题, 并定期请优秀学生谈些心得体会。

3.1.3 充分利用到多媒体技术。适量应用多媒体课件, 可以增加学生的理解。

3.2 教学内容的选取在课程的教学内容上, 要根据教学计划中

对学时的安排以及与其他课程 (如模拟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建筑供配电等) 之间的关系, 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以及重点内容, 合理选取教学内容。

如“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 就可以不讲。因为在《信号与系统》这门课程中, 会给出更详细的讲解;而且此部分内容与前后章节的内容的关联很少。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我们可以由以下几方面, 来提高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 以形成独立学院特有的教学手段。

3.3.1 多讨论。

由于各专业, 各课程之间的衔接, 教研室中不同专业的教师可以一起讨论, 这样有利于学科之间的交叉和交流。每月定期召开1~2次教研活动, 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如何加深学生理解、如何加强课堂管理等内容的讨论。

3.3.2 多听课。

教师可以利用上课之外的时间多听取老教师的课, 虚心向老教师学习, 以加深对课程的理解。

3.3.3 多培训。

学校可以派教师参加相关课程精品课程的培训, 通过培训, 既能够向名师学习, 加深教师对课程更深刻的理解, 又可以了解到相关兄弟院校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加以借鉴。

3.3.4 多论文。

独立学院应多支持和鼓励教师发表相关课程教研、教改的论文。论文的撰写与发表, 既是提升教学研究水平的途径, 又是对自身教学经验的总结, 同时也能够调动教师教研、教改的积极性。

3.4 丰富教学资源在授课过程中, 除了课本之外, 还可以采用

不同的教学资源, 形成一个能够师生共享的资源库 (如适合的参考书籍, 相关院校的考研真题, 多媒体课件等) , 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使教与学互为促进。

4 结语

通过对电路课程特点的理解, 找到合适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且在学院领导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来进行相应的教学方法的改进, 可以提高独立学院相关专业的学生对电路课程的理解, 培养他们的独立分析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辉.独立学院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增刊.

上一篇:发展调查分析下一篇:中药学趣味性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