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运行管理模式

2024-11-18

独立运行管理模式(共9篇)

独立运行管理模式 篇1

摘要: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特别是当下互联网技术正处于广泛应用的阶段, 我国也逐步提升对于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普及工作的重视程度, 更在“十三五”规划中把互联网应用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 提出“互联网+”产业发展思路, 互联网已然成为重要的经济引擎。

关键词:机房管理,运行维护,规章制度

我院计算机机房约有4000台计算机, 满足全院师生上机需求的同时承担着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卫生部人机对话考试等考试考点的任务, 各类考试推行无纸化已是大势所趋。这对于我们机房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就独立学院机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 浅谈如何有效的开展机房管理工作。

1 独立学院机房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一, 独立学院由于经费等方面的固有限制, 在人力投入方面严重不足。在一般的独立学院, 一位管理员至少要管理400余台计算机。其工作不仅限于负责机房的日常运行, 更重要的是负责机房计算机等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更有甚者, 部分具有教学水平的管理员在学院要求下, 每学期还需要承担一定量的教学任务。这无疑给机房的日常管理工作带来诸多掣肘。

第二, 独立学院学生刚刚步入校园时, 还没有形成“以校为家”的主人翁精神。其对于自身角色的认定还未迅速转换过来, 对机房内计算机等设备具有浓厚的好奇心, 不按相关规章制度, 我行我素的操作相关设备资产, 很容易对设备造成损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学生通过携带的存储设备, 将自己的有关文件程序拷贝至机房计算机内, 造成计算机运行速度变缓。其次, 学生随意删除系统文件, 造成计算机系统崩溃。再次, 有的学生对计算机硬件进行不同程度的破坏, 对学院财产安全造成很大的隐患。以上情形在独立学院的机房日常管理过程中比比皆是, 给机房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第三, 学生时常违反规定将未吃完的食物带进机房, 不但对机房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同时也会影响机房内较精密设备的正常运行, 严重的甚至可能威胁设备安全。而部分举止恶劣的学生, 将食物包装和残渣直接放置在计算机台面、塞入抽屉内, 严重影响教师和学生的正常上课, 对于学校校纪校风形成了不小的挑战。

第四, 授课教师上课管理不到位, 认为自身不存在维护机房正常管理的责任, 从而未曾着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 造成上课时有的学生无视学校机房的管理规定, 人走机开。在机房管理人员无暇顾及所有设备的情况下, 部分机器无人使用, 却依旧长时间高负荷运转。不仅浪费了大量电力资源, 同时也极大的缩短了相关设备的可使用寿命。无形中增加了学校的办学成本, 也使得机房管理工作繁重不堪。

2 怎样处理好上述四大问题

(1) 针对学院人员不足问题, 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如下措施:其一, 对机房所有计算机安装蓝光还原卡管理软件, 该软件可以有效防范学生恶意破坏计算机系统等问题, 此举将会给计算机维护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其二, 要求管理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 一些常见的问题要勤做核查记录, 对于自己辖区内的设备状况应当了然于心, 做到能准确、及时的排除计算机故障。其三, 机房管理部门员工需要订购储备足量的计算机技术方面的资料, 以备管理员日常学习之用。科学设置考评制度, 并以此作为员工晋升、评优、调岗、辞退的依据。在部门内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大力提升专业水准和业务能力。

(2) 机房从建立起就应当健全建立各种规章制度, 并要求师生严格执行遵守, 机房每天都要记录设备运行使用情况。在新生上机时, 管理员必须到机房登记班长电话等个人信息, 亲自向学生宣讲有关规章制度, 并以此形成行之有效的责任到班机制, 每次课后要求班长如实填写机房运行状况记录表, 对于存在的相关问题, 班级负责人应当及时上报处理。每学期末, 由机房管理部门统计各班上机表现情况并形成文档报至校学工处, 作为班级评先、推优的重要参考依据。

(3) 学生携带食品进入机房的问题较为棘手, 机房在管理当中应当严格执行有关规定, 坚决不允许任何学生以任何方式将食物带入机房。学生上机时也必须按照电脑编号对号入座, 一旦出现问题也可以及时找到责任学生, 这种责任到人的管理方式, 不仅将为学生速立以好的学习机制而且也将为机房各方面的管理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 机房管理员应当按时对机房卫生进行淸理.至少每周组织一次大彳丨除, 力争为学生创造史好的学习环境。

U) 而仏教师管理方面, 学院应当传达具体文件.要求老师加强机房教室管理.上课期间实行授课教师负责制.由其对学生到课率及上机课堂的纪律状况进行监督管理并做好及时记载, 对f存在的问题应及时L报学院.打造一个学院一机房联动机制.使学院及吋掌控教师授课和学生上课情况a其次.针对学生下课后计算机未兌闭的情况, 应指派班级的责任学生进行监俭汽·同时耍求授课教师在深后.洱次通过教师管观软件核杏并保证机房所有计算机关闭。

总之·独立学院作为新兴的教育类型, 各方面的f:作正处丁-不断的探索前行当中而机房的丨丨常管理rli于各类设备种类繁多.嬰求我丨H要不断加强学氺总结自己在丁.作中的学习方法~同事-起共勉.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取长补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以上是我这几屮的丨:作的心得.有所疏漏在所难免3还有很多耑要学d 1:/改进的地方.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i川.把学院的机房管理提TI一个新的台阶.为··十三五”规划的教育事业添砖加E。

参考文献

[1]沈凌佳, 杨建峰.计算机机房维护和管理之浅谈[J].河南科技, 2010, (2) .

[2]尹庆莉.公共计算机机房的管理与维护[J].大众科技, 2009, (3) .

独立运行管理模式 篇2

跑道容量的确定是多条跑道开设时机的.依据.给定了独立运行跑道起飞容量的概念,分析了各种影响跑道起飞容量的因素,按典型正态分布问题建立了计算模型;根据起飞飞机的速度关系和空管规则综合考虑了跑道占用时间、飞机前后间距标准、空管规则、风速影响、起飞公共段长度等影响因素,从理论上分类建立了机场独立运行跑道起飞容量的计算模型,提出了确定容量的方法,并利用某机场的实际运行航班数据对起飞容量进行计算,计算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作 者:郝伟 蔡良才 邵斌 种小雷 王观虎 李天民  作者单位:郝伟,蔡良才,邵斌,种小雷,王观虎(空军工程大学,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38)

李天民(成都军区空军勘察设计院,四川,成都,610041)

刊 名: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AIR FOR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11(4) 分类号:V355.1 关键词:机场   跑道容量   起飞容量   独立运行跑道  

独立运行管理模式 篇3

[关键词]高教管理 独立学院 运行机制 产权

[作者简介]沈美媛,女,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课程与教学论;张琦英(1981- ),女,江苏常州人,苏州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江苏 苏州 215021)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职业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与产权结构的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4SJD880039)。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3-0039-03

独立学院是近年来一些普通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它是以公办的普通本科院校为母体,利用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和在长期办学过程中所积累的无形资产,吸收母体之外的社会资源作为经费来源,以民办机制进行运行和管理,并独立于普通本科院校之外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独立学院是普通高校的优势办学资源与优质社会资本相结合的民办高等学校。目前全国已经建立起了三百多所独立学院,承担着全国30%以上本科生的培养任务①。可以说,独立学院的出现和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一个创新和突破。虽然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的出台、《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实施都为独立学院的进一步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但目前,我国的独立学院还处于转型阶段,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着产权关系不明晰、责权利的职能分工不明确等问题,从而影响了独立学院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探讨当前独立学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产权关系是独立学院困境和争论的焦点

我国民办高校的产权问题是广大民办高校举办者、投资者、办学管理者和受教育者普遍关注的焦点和争论的热点所在。学院的产权界定不明晰也是当前独立学院面临的最大问题。独立学院作为公办和民办之间的一种特殊办学实体,是政府或教育机构与企业、社会团体等非政府机构合作办学的一种形式。几乎所有的独立学院都是一方面由其法人出资提供办学所需的硬件设施,另一方面依托公办高校这一母体的品牌、师资、管理等教育资源而运行。因此,独立学院的财产所有权是政府与非政府机构共有,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并存,所有权与使用权交叉,是一种特殊的混合所有形式。② 这样就产生了产权归属的争论。因而,独立学院举办者和投资者之间的财产所有权的混乱,就导致了独立学院在决策和管理过程中,缺少建立科学合理的责、权、利关系的基础。从实际情况看,由于独立学院产权不明晰引起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独立学院举办者、投资者与办学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二是学院内部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举办者、办学者、管理者之间的关系问题

独立学院的发展和管理离不开举办独立学院的母体高校。虽然充分利用母体高校的教育品牌和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对于独立学院自身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仅仅照搬母体高校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那样的独立学院就毫无特色可言。而作为举办方的母体高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对独立学院干涉过多,影响管理者独立行使其职责的行为,从而使其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运行。③ 企业、事业、社会机构和个人作为投资者,对独立学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设备等,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支持和推动作用。但从现实来看,一些投资者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追求短期内的投资回报;有的只讲求办学规模而不注重教学质量,过多干涉独立学院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影响了学院的正常运行。对于投资者与管理者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学校的决策机构——董事会制度的建设上。目前,许多独立学院的董事会制度一方面虚假存在,另一方面则没有相应的权力机构和配套制度。独立学院的举办者与投资者之间在独立学院中既为了利益而合作办学,同时又会出现为了利益而纠缠的趋利倾向。举办者、投资者、办学管理者等各方对自己在独立学院中的性质和地位分不清楚,相应的责、权、利就不明确,矛盾和纷争增加,严重影响到独立学院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学院内部管理体制问题

我国法律规定独立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董事会是学院的最高决策权力机构,负责学院重大问题的集体决策。董事长或院长为法人代表,院长对董事会负责,副院长对院长负责,层层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但目前,我国的独立学院的董事会制度大部分都不健全。一部分学校由投资方委派或自己参与学校管理、负责学院的财务,院长无法履行其职责;有的学院所设立的董事会无法对学院进行约束、监督和管理;有的董事会成员集中在投资方,当投资方利益与学校发生冲突时,做出的决策往往不利于学校本身的建设和发展,等等。④ 这个决策机构并没有在实际运作中履行其监督、决策等职能。

二、独立产权关系问题及其争论的原因

(一)法规制度本身存在缺陷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种创新办学模式,实现了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与社会资金的有效整合。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民办教育的法律、法规,鼓励、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教育部在《若干意见》中,按照“积极支持,规范管理”的发展思路,对独立学院的建设进行了规范,要求独立学院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独立的校园、独立招生和独立颁发毕业证书,并实行独立的财务核算。《民办教育促进法》及《〈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也先后在法律、法规的层面对这种新型的办学模式做出了规定。从法律角度保障了独立学院举办者、教师、学生等各方的合法权益,规定了独立学院的设立、组织与活动、资产与财务管理、扶持与奖励及其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等。但是,在这些规章制度中,都把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回避了,那就是民办学校的产权归属问题。许多事实也表明:产权归属不明晰,已经阻碍了独立学院的健康有序的发展⑤。虽然法规也要求独立学院要做到“明晰产权”,但现实的操作却表明,法规制度本身还存在着诸多不完善之处。

(二)如何追求回报

困扰独立学院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举办者与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由于独立学院的产权问题至今未有明确而可行的规定,这往往造成了学院产权的权益、责任和义务不对称⑥。办大学还是办企业,独立学院投资合作各方应努力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点。教育人与企业人相结合,教育规律与符合市场需求相结合是办好独立学院的重要保障。独立学院可以借鉴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引入竞争机制,创新办学模式,但一定要遵从教育规律,致力于营造教书育人的氛围,贯彻投资教育的目的不是短期内获取巨额利润,而是寻求长远发展这一教育理念。⑦为了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新出台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在保证学校公益性的前提下,其出资者可以取得“合理回报”,也就是要在教育的公益性和资本的获利性之间寻取平衡点。但现实中,由于“合理回报”缺乏有效而又可行的操作性,不少投资者为了一己之私,只关注办学的经济效益,不承担办学的责任,教育风险日益加大。而这种风险一旦发生,将会直接影响到学院的正常办学和运行秩序。

(三)缺少协调监督机制

就政府主管部门而言,民办高校的专门管理机构一直处于空缺状态,远远跟不上民办教育规模发展的速度,无法对民办高校的规范管理和健康发展给予及时的指导。政府部门没有很好地履行自己应该承担的职责,特别是在独立学院的发展规划、规模安排、信息提供和经费支持等方面都尚未形成有效的民办高校制约和监督机制。当然,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政府部门管理“越位”的现象,过多干预本应由学校自主决定的如学院的招生比例、专业设置、收费标准制定等事务。⑧这种约束力的不足或过多必然也会影响独立学院的稳健发展。

三、完善独立学院建设的对策

(一)完善法规

当前,我国独立学院的发展正处于一个迈向法制化轨道的艰难“转型期”。⑨与独立学院发展相关的一系列法规政策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对独立学院的行政管理与监督机制也需要进行转变。规范独立学院办学资格的认定程序与标准、完善产权制度、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规范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并且积极引导独立学院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和扩大办学规模,是今后我们在相当长时期内所要完成的任务。

1.规范独立学院办学资格的认定程序与标准。目前,国家批准的公办高校的独立学院,基本都是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而对办学资格的认定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也就是说,一所学校能不能举办、能办成哪一个层次的学校,以及开设哪些课程都需要根据当地的社会需求和其所具备的条件依照法定程序和标准进行认定。因此,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独立学院相关的申报材料,一定要严格把关,调查核实,特别要注意对母体高校与民间投资者之间所签定的合作办学协议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认真地审查核实,防止出现虚假出资,以作为解决双方产权关系矛盾和问题的依据。⑩

2.完善产权制度,明确合作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促进独立学院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产权明晰、责权清楚的产权机制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明确合作双方享受权益、承担责任的前提。根据《若干意见》指导思想,目前独立学院的产权机制可采取混合制形式,就是通过评估来确定公和私的持股份额,这样一方面可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另一方面也可增加社会投资办学的积极性。《若干意见》规定:“独立学院的财产、财务管理以及变更和解散、撤消,依据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及合作办学的协议处置。”因此,普通高校、其他投资者在合作之前,首先应当对双方所投人的资金等进行资产、信誉评估,以确保当事双方都能承担相应的义务;然后根据投入资金的比例确定所占的股份数或持股比例。合作办学各方投入独立学院的资产应作为独立学院的法人财产,而与投资者的其他资产相分离。[11]按所占的股份数或持股比例确定其收益分配问题,建立起明确的产权机制,将有利于独立学院形成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使办学获利合理、有效而公平的返还,从而增强各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并且有利于独立学院更好地开展各项办学活动。[12]这样独立学院就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与企业合作办学,不断开拓新的筹资渠道。而独立学院的产权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独立学院自身管理体制的实际运行状况及其与母体高校、其他投资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性质。独立学院的产权制度应该扎实实地朝着独立学院自身拥有产权的方向模式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民办本科大学。

3.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实行独立的财务会计制度,是法人组织的又一个基本条件。《若干意见》提出了试办独立学院的基本原则,规定独立学院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既然独立学院具有独立法人资格,那么其财产就应当与普通高校的财产相分离,并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财务必须公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各省制定的民办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会计制度,以及双方签署的合作办学协议和学院章程精神等进行独立核算,设置专门的财务部门并配备具有任职资格的专职财务人员,建立财务会计制度,设置会计账本,在董事外设立监事或定期接受有关部门的财务审查,保证财务开支公开、合法。同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行政部门作为教育机构的主管部门,要与资产监管部门协调一致,建立健全教育机构的国有资产登记、变更、划拨和注销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共同切实履行好教育机构国有资产监管职责,对独立学院的运行定期进行监督与审查,以确保教育领域的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4.规范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只有规范独立学院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独立学院才能既拥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又可以依托母体高校的办学优势,达到公办高校品牌与社会资金资源的有机结合。实际操作中董事会成员一般由投资双方共同商定并在学院章程或董事会章程中确认,按投资双方所持的股份来确定。董事会和院长的主要职能在合作办学协议中都要有明确的规定。对于院长的选派一般由举办方的母体高校推荐,董事会聘任,投资方可以参与学校管理。整个独立学院的领导体制既要有利于独立负责,又要体现民主管理。院长应对学院的日常管理及教学负责,董事会经举办方与投资方协商,明确责、权、利关系。

(二)更新观念

转变办学观念是独立学院构建完善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前提。独立学院应结合自身的办学实际,一方面,依托有雄厚实力的母体高校, 利用社会资金,借鉴母体高校积累的成功办学经验, 并积极探索、完善和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独立学院的发展走出一条制度创新之路[13]。另一方面,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大可能地挖掘学生的自身潜力,探索符合学生特点和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创作性,并且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动和优化教育资源,求得教育质量和办学经济效益的统一。[14]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为独立学院的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提高独立学院合作各方的素质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若干意见》,举办独立学院的申请者应为普通本科高校,独立学院的合作者可以是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也可以是其他有合作能力的机构,而且要求投资主体是社会力量而非高校。因此,提高合作各方的素质就显得十分有必要。如果投资者与举办者的出发点只是追求“合理回报”,而不顾学院的长远规划和发展,那么,独立学院又怎么能实现健康、持续的发展呢?因此,在依法给予办学各方“合理回报”的同時,更应该明确投资办学的宗旨,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办学效益。

(四)建立动态的平衡机制

建立动态的平衡机制是指独立学院举办者和投资者之间能形成有效的利益分配均衡机制和权力制约机制,从而切实保证独立学院规范发展。其中,完善独立学院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它要求独立学院在取得办学许可证,并按照有关规定取得独立的法人资格时,就建立起法人治理结构并切实规范运作,只有这样才能奠定独立学院稳定发展的基石。这种混合所有制下的法人治理结构是目前教育领域最佳的、也是最有效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具体内容包括:确立教育事业单位法人地位和财产所有权制度,同时建立清晰的产权制度,这样才能使独立学院产权明晰、职权明确,使投资主体各得其所,从而为独立学院的科学规范管理和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下的新型产物,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独立学院正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独立学院只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进一步加强政策立法和引导,探索发展的规律与相应的对策,才能实现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注释]

①谭燕飞.推动民间资本进入高等教育创新独立学院办学模式[J].湖湘论坛,2005(2):85-86.

②骆清,谭星,陆福兴.试论独立学院的法律定位[J].当代教育论坛,2005(3):122-123.

③贺黎,董普,赵庆祝,王薇华.高等教育新事物——独立学院发展浅议[J].中国地质教育,2005(1):23-26.

④阙海宝,杜伟,顾美玲.关于独立学院发展的若干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5(2):25-27.

⑤陈宝瑜.应对转型期,民办学校要把握自己谋发展[J].教育与职业,2005(22):15-17.

⑥李法兵.民办高校法人财产权制度简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87-89.

⑦李嘉艳,杨靖.独立学院运行机制的探索与思考[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5-57.

⑧汪明.民办教育的发展困境不容忽视[J].民办教育,2006(1):40-41.

⑨王文源.期待健全民办学校“风险防范”机制[J].教育与职业,2005(8):8-10.

⑩ 文达,郭清泉,张世珊.明晰独立学院产权关系及其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5(3):115-117.

[11]刘翠秀.独立学院发展问题与对策[J]高教探索,2005(1):11-13.

[12]王金瑶,来明敏.独立学院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2):101-104.

[13]刘继荣,杨潮.独立学院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构建的基本思路[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3):41-43.

独立运行管理模式 篇4

独立审计作为市场的一种重要监督机制在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从改革开放开始到现在,我国审计行业虽然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但还存在诸多不足。来自中国报告网的《中国审计服务行业现状调查》表明,自从2000年财政部主导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大合并以来,我国审计行业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发展迅速,结构不完善,审计质量有待加强。市场缺乏对会计师事务所能力进行精确评价的能力,公司常常依据会计师事务所的名声或规模进行选择,这种选择方式本身带有市场的盲目性,可能妨碍独立审计发挥作用。因此,有必要进行实证研究,考察行业排名高的会计师事务所是否“实至名归”。

盈余管理问题长期存在于公司经营活动中,它是指公司管理层为实现其目的进行盈余操控的行为。该行为会导致公司对外报告的财务信息被扭曲,从而不利于市场进行相关资源配置。此外,管理者操纵盈余常常是基于个人私利,这说明盈余管理行为会使公司内部分配不公,资源配置失调。高质量审计可以抑制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以保证外部财务信息的完整和准确(杨静静等2015)。综上,我们可以将抑制公司盈余管理水平的能力作为衡量独立审计运行状况的参照标准之一。

2 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公司选择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是一种市场行为,公司在此行为中扮演了类似于消费者的角色,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公司往往只能依据有限的市场信息进行判断,因此公司需要一种简单有效的指标进行会计师事务所的选择,那么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排名是否能作为这一指标呢?刘峰、周福源(2007)在研究中发现行业内认同的“四大”并不意味着高的审计质量,单纯看行业排名不能判断事务所是否能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陈小林等(2011)则发现注册会计师能够识别不同属性的盈余管理,对高风险的机会主义盈余管理与低风险盈余管理会出具不同意见。这会导致会计师事务所从自身利益出发使审计质量大打折扣,并且高知名度会计师事务所更有可能借助自身优势进行相关投机操作。另一些研究则表明了不同的观念,蔡春等(2005)则表明“前十大”与“非前十大”在盈余管理的抑制效果上确实存在差异,“前十大”要优于“非前十大”。行业排名可成为公司选择会计师事务所的标准之一。

由上述研究可知,学术界在行业知名度与审计质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的问题上还存在分歧。本文分析,知名会计师事务所需要投入大量资源用以完善自身审计业务以维持行业排名,所以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拥有更高的审计质量。本文在此推论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假设:行业排名高的会计师事务所拥有更高的审计质量,事务所行业排名与应计盈余管理负相关。

3 研究设计

3.1 变量定义

3.1.1 应计盈余管理程度(ABSDAcc)

公司管理层可依据自身需要通过变更会计政策进行应计盈余管理。公司的应计利润可被分为操纵性应计利润与非操纵性应计利润,本文采用操纵应计利润的绝对值来衡量应计盈余管理的程度。本文采用Dechow(1995)等以1991年的Jones模型为基础提出的修正Jones模型度量应计盈余管理程度,该模型认为公司应计盈余管理主要通过变更应收账款计提政策,销货政策,折旧政策实现,通过公司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项目可推算出公司非操纵性盈余管理水平,再通过将其与实际盈余管理水平进行比较得出操纵性盈余管理水平:

式中,TAccit表示公司总应计利润;ΔREVit表示第t年销货收入变动;ΔRECit表示第t年应收账款变动;PPEit表示第t年固定资产;TAit-1表示第t-1年总资产;εit表示误差项;i表示第i家公司,NDAccit表示i家公司的非操纵性应计利润。我们首先分行业回归得到模型(1)中估计系数,再将得到的估计系数代入模型(2)计算出非操纵性应计利润。由此用当年度总应计利润减去非操纵性利润可得操纵性利润DAcc,再对其求绝对值的应计盈余管理程度ABSDAcc。

3.1.2 会计师事务所(AUDIT)

会计师事务所行业排名有众多标准,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知名度一般按照业界共识或权威机构所发布的信息进行认定(刘峰等,2007)。本文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及市场环境等特征,采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确认会计师事务所行业排名(AU-DIT)。将选取综合排名前十的认定为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取值为1,否则为0。

3.2 模型构建

本文模型构建如下:

式中,AUDIT为虚拟变量,表示事务所行业排名情况,ROA,ROE,EPS,INV,REV为该模型的相关控制变量,分别表示: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基本每股收益,存货情况,应收账款情况。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相关变量的意义可见表1。

3.3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本文以2011—2014年沪深上市公司为研究基础,对研究对象进行以下处理:剔除数据不连续的,以及因行业内样本数量不足无法进行分行业回归的样本,最终得到含有4476个观测值,并构造平衡面板数据。所有上市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情况以及其他财务数据根据国泰安CSMAR数据库手工计算并整理得出,本文中所使用的会计师事务所行业排名来自中国注册会计师官方网站。

4 实证结果与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结果

表2说明了模型中相关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可见样本中聘请行业排名前十的会计师事务所占到了55.3%,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对知名会计师事务所的认同度很高,样本中超过半数的上市公司愿意聘请行业排名靠前的事务所进行审计。

4.2 多元回归结果分析

为检验本文假设,在对盈余管理程度的其他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后,以AUDIT作为解释变量对样本公司数据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由回归结果可见,AUDIT与ABSDAcc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使用行业排名高的事务所有助于降低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水平,本文假设得到了验证。事务所行业排名与应计盈余管理负相关。此外,本文所采用的回归模型F值为11.07,说明模型具有显著性。

注:*、**、***分别表示系数验证在10%,5%和1%水平上显著。

4.3 稳健性检验

为检验回归模型的稳健性,本文进行如下稳健性检验将口径变为行业排名前五,并重新制作变量AUDIT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结果仍然5%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则假设得到了验证。

5 研究结论与相关建议

本文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从对盈余管理抑制作用的角度探究了我国独立审计的运行现状。研究发现:事务所行业排名与公司盈余管理水平显著负相关。说明行业排名高的会计师事务所可以评级其严格的审计程序和过硬的人员素质降低公司盈余管理水平,进而提升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该结论表明,我国应当推广会计师事务所行业排名工作,建立完善的会计师事务所行业排名体系,为上市公司选择会计师事务所提供更加权威的参考意见,以实现审计资源的优化配置。此外,会计师事务所行业排名也可作为审计质量的参考依据之一,可被用作与之相关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峰,周福源.国际四大意味着高审计质量吗——基于会计稳健性角度的检验[J].会计研究,2007(3):79-87,94.

[2]陈小林,林昕.盈余管理、盈余管理属性与审计意见——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1(6):77-85,96.

[3]范经华,张雅曼,刘启亮.内部控制、审计师行业专长、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J].会计研究,2013(4):81-88,96.

独立运行微电网的故障特征分析 篇5

微电网通过将一系列分布式的微电源有序组合起来,统一调度,精细控制,实现了可再生能源的最有效利用。这种高效率的运行,使得微电网的经济性,尤其是在一些偏远的、架设输电线路成本过高的区域,显得尤为突出:西欧地区地广人稀,小范围的微电网发展迅速[1];日本在爱知县机场附近建立了为区域负荷供电的微电网系统[2];我国亦已在浙江部分海岛、甘肃等地开展了微电网试验工程。这些地区距离主网架较远,微电网独立运行比并网运行更为经济。

目前对微电网的研究偏重于控制,对于故障特征以及保护的分析较少。文献[3,4]指出微电网故障期间电压变化特征与常规电网类似,但各电源故障电流受到限制;文献[5]指出微电网接入配电网后,相间故障会引起馈线出现更大的助增电流;文献[6]认为微电网孤岛运行及并网运行应该用同一套保护策略,保护功能应该是微电源的一部分且能即插即用。文献[7]尝试在微电网中使用行波保护作主保护,电流变化率保护作后备保护;文献[8]认为当微电网结构较复杂时,会引起过流保护误动以及出现动作盲区;文献[9]提出了一种基于微电网中心控制器的保护算法。以上文献有的只分析了故障特征,没有与保护联系;有的提出的保护原理只适用于部分特殊情况,没有普遍性;还有些思想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证实。但其中也指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现象与问题。

本文根据浙江某海岛的微电网拓扑,建立了独立运行的微电网仿真模型。在其中的几个关键位置设置故障,分析故障特征与传统电网的不同之处,以及在这些新的故障特征下,传统保护会受到何种影响。微电源的弱电源特性会带来频率偏移、受限的故障电流以及不稳定的系统阻抗等问题,传统保护的原理并没有考虑这些情况,它们能否直接在微电网中使用是当前继电保护领域较为关心的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借助实际微电网系统的拓扑进行故障分析,希望能够发现微电网在故障期间存在的一些共性,为目前以及将来的微电网工程提供保护配置上的建议和参考。

1 微电网拓扑

1.1 微电网结构

本文所分析的微电网中包含直驱风机、光伏发电(PV)、柴油发电以及储能4种电源,其中储能和柴油发电装置可作为主电源,维持整个网络的电压和频率稳定,其拓扑简图如图1所示。该微电网配备了2套柴油发电装置和储能装置作主电源;2套完全相同的直驱风机,以及2组接在不同位置的光伏发电单元作电源;632线为纯负荷线,631线除负荷外还接有1套光伏发电装置。为简便起见,图1已将负荷等效为1组。这样配置的目的主要是保证供电的可靠性:检修其中一套主电源时,另一套主电源能继续运行保证微电网正常工作;当母联断路器K1因某种原因必须断开时,632和631这2个子网通过各自的主电源和电源可以分别进入孤岛运行状态。2组储能、柴油发电机和风机的类型相同,而容量不同,在进行故障分析时可以将其分别合为1组电源,这样既保留了单个微电源的故障特征,又提高了仿真速度。同时,将各条馈线、各组电源按顺序命名,以方便分析。简化后的微电网分析拓扑见图2。

1.2 微电网的运行方式

该微电网的运行方式主要考虑2种因素。

a.主电源的类型。柴油发电装置作主电源,储能装置工作在下垂控制模式以平抑负荷波动;柴油发电装置退出时,储能装置工作在U/f控制模式,单独作主电源。

b.风电、光伏的投入。考虑到微电网正常运行时的负荷情况,风电和光伏全部投入定义为运行方式1,风电和光伏均不投入定义为运行方式2。

各微电源模型均采用详细模型,建模过程主要参考了文献[10,11,12,13,14,15,16,17,18]。

1.3 微电网的保护配置建议

按照文献[19,20,21]的规定,小容量的微电源逆变器接入普通配电网无需低电压穿越能力。然而对于本文分析的系统,岛内输电线路普遍很短。如果电压低于额定值的50%时在100 ms内切断电源,则在岛上任意一点发生较严重故障时,除柴油发电机外的所有电源都会迅速脱网。下文将会提到,电流速断保护在这种情况下难以整定,唯有纵联保护能够在100 ms内切除故障,而考虑经济性因素,纵联保护不可能配置在所有线路上,这对于岛上的供电可靠性以及运行人员寻找和排除故障点都是极其不利的。因此本文认为必须将独立运行的微电网视为一个独立的电力系统,按低电压穿越的要求来整定微电源逆变器自身的保护。同时,当发生故障时,各微电源在满足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应当提供一定的故障电流供保护使用。此时,按照风电和光伏低电压穿越的标准,当发生故障导致电压跌落至额定值的20%时,线路及母线保护有625 ms的时间来切除故障,对于大部分常规保护而言已经足够。一旦发生更加严重的故障,则依靠纵联保护。只有纵联保护拒动或者故障不在其动作区时,微电源自身保护才会动作。

本文假设当故障发生,电压跌落至额定值的20%以下时,各微电源不脱网,分析此时保护的适应性。如果此时传统保护仍正确工作,那么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使各个微电源继续运行,将会大幅提高供电可靠性。同样,本文也会分析导致电压跌落至额定值的20%以上的故障发生时保护的适应性。

2 故障电流受限及对保护的影响

该微电网中的微电源,除了柴油发电机以外均通过逆变器并网,故障发生时为了不损坏电力电子开关,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确保短路电流不超过额定电流的1.5~2倍[22],短路电流的幅值与旋转电机区别较大。在含有这种电源的微电网中,线路上配置的电流保护,尤其是反映短路电流幅值增大而瞬时动作的电流速断保护的性能,是需要重新考量的。

图2中点F1发生三相短路时,各个微电源出口以及故障馈线上的短路电流(标幺值)如图3所示。

由图3可见,风电、光伏和储能的故障电流均不超过额定电流的1.5倍,这与实际情况相符。

文献[23]规定10 kV系统一般配置三段式电流保护。其中,电流速断保护价格不高且动作速度快,发生严重故障时,能在微电源自身保护动作之前切除故障,电源自身保护无需动作;故障切除后非故障网络可继续运行,由此可以提高供电可靠性,因此有必要分析微电网中电流速断保护的适应性。

电流速断保护成立的条件是线路始端保护安装处测得的短路电流,随着故障点远离线路始端而明显减小,这个条件不满足则不能整定保护范围。

在馈线1上取10个故障点,相互之间间隔10%的线路长度。分别设置故障并观察线路始端保护安装处测得的最大短路电流工频幅值,在运行方式1下分析三相短路,运行方式2下分析两相短路。短路电流(标幺值)随故障点位置的变化如图4所示,其中横坐标为故障点与线路始端的距离和线路全长的百分比。

从图4可以看出:当储能作为主电源,即电网中没有柴油发电机时,随着故障位置远离线路始端,保护安装处测得的电流几乎无变化;而当柴油发电机作为主电源时,同样的条件下短路电流幅值能够区分,但是在不同故障位置时的差距仍然不大。在这种情况下难以给出电流速断保护的整定值,配置电流速断保护也是无意义的。考虑到微电网的建设目的,不可能让柴油发电机的容量在电源的总容量中占绝对主导,因此在大部分独立运行的微电网当中,电流速断保护均不能使用。但此时短路电流与正常负荷电流有明显的区分,因此这种特性并不影响过电流保护。

3 频率偏移及对保护的影响

3.1 频率偏移的原因

采用U/f或者下垂控制的微电源在微电网中作主电源,频率参考值一般直接给定或者通过下垂特性给定,限幅比较严格,故障期间变化不大。

采用PQ控制的微电源,例如直驱风机和光伏,其并网控制器一般通过数字锁相环给定输出电流的频率,锁相环的结构如图5所示。

图5中Park变换完成了普通锁相环中鉴相器的功能[24,25,26]。输出的q轴分量与其期望值之差,经过低通滤波滤除高频分量后,由PI调节器消除静差以锁定到输出信号的频率;然后将其转变成角频率并作积分即得到了原信号的电角度。锁相环理想稳态运行下应该有Δf=0,即锁相环输出的电角度为输入信号的A相基波电角度。

仿真中观察到,故障瞬间,电网电压跌落,Uq有一个明显的突变,并且直到故障切除为止,Uq无法达到其目标值0,这就导致误差信号Δf一直非零。并且,电压降落越低,误差信号越大,最严重的情况下Δf将达到PI控制器的积分上限。此时经锁相环给定的逆变器输出频率,即为工频与误差信号之和。因此,当发生故障时,PQ控制的微电源频率的偏移量基本取决于其参数的设置。为保证锁相环正常运行时的动态性能,不能将积分上下限设定得过小。理论上,采用PQ控制的微电源在故障期间的频率偏移会较采用其他控制方式的微电源大。可以看到,当微电网发生故障时,几乎所有的电源频率都会变化,其中以PQ控制的微电源变化最为显著。

3.2 严重故障频率变化

首先考虑柴油发电机作为主电源,发生金属性故障,电压跌落到额定电压的20%以下的情况。将风电和光伏的锁相环频率偏差上限设置为2 Hz,在图2中点F1设置三相金属性短路故障,对几个电源出口以及故障馈线上的短路电流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分析,采样窗长取1s,频率辨识精度为1Hz,结果如图6所示。

从图6中可以看出,故障发生后,柴油发电机和储能的频率变化较小,主要频点依然是50 Hz,而风电和光伏的主要频点已经明显地偏离了工频。PV2距离故障点较远,频率偏移程度比较小,PV1和直驱风机故障电流的主要频率均达到了设定的最大值52 Hz。此时,馈线2的故障电流中出现了50Hz和52 Hz 2个分量,并且它们的幅值差距不大。

绘出故障馈线上的故障电流,并用保护常用的全周傅氏算法提取其工频幅值,如图7、8所示。

如图7所示,由于故障馈线短路电流中有多个衰减较少的频点存在,其始端保护安装处测得的短路电流有类似振荡的波形。由图8可见,该幅值有明显的波动,波动过程最低点的值接近正常负荷电流的幅值。此时很容易出现故障电流频繁穿越电流保护动作区的情况,这对于电流保护的正确动作是不利的。

储能作为主电源时,网络中无柴油发电机,仿真中也出现了相同的情况。作为主电源的储能能够维持其故障电流频率仍然在工频,而风电和光伏的故障电流频率则偏移到了52 Hz。结合第1节的分析,这也说明当电压极低时,电流保护无法正确动作。

3.3 一般故障频率变化

考虑柴油发电机作为主电源,同样将故障设置在图2中点F1,调整过渡电阻令电压在额定值的20%以上。此时故障馈线故障电流的幅频特性分析如图9所示。

从图9可以看出,电压跌落至额定电压的20%时,各个电源的频率偏移均不大。故障馈线上的主要频点依然是工频,其他频点幅值都很小。

绘出此时故障馈线2上的A相电流的波形以及采用全周傅氏算法提取的工频幅值,见图10、11。

图10显示此时故障电流与传统电网的故障电流类似,不再有类似振荡的波形出现。用全周傅氏算法提取工频幅值也比较稳定。这种故障电流与正常负荷电流有明显区别,并且幅值波动不大,可以输入到过电流保护中进行故障判断。

大量仿真发现,频率偏移问题主要出现在电压跌落程度较高的故障中,两相短路基本无此问题。只要电源之间仍有较好的电气联系,锁相环就能准确锁住电网频率。如果让各个微电源按低电压穿越的标准来设计自身保护,发生电压跌落程度在20%以上的故障时,通过适当的整定值设置并在必要时使用低电压和负序电压的启动元件,过电流保护可以正确动作。

4 微电源阻抗变化及对保护的影响

目前基于故障分量的保护已经在电力系统中广泛运用,长期的运行实践表明,该原理在常规电网中有优良的性能。该原理认为电网是一个线性网络,可以将故障时的状态等效分解为非故障状态和故障附加状态的叠加。微电网当中含有许多通过逆变器并网的微电源,其控制系统的非线性使得故障期间的电网不能等效为一个线性网络。分析此时基于故障分量的保护能否正常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各种基于故障分量原理的保护,其整定值的设置或者参与故障判断的电气量的获取均涉及到网络中各个元件的阻抗。下文将分析微电网故障期间微电源阻抗的变化及其对保护的影响。

在柴油发电机作为主电源条件下,在馈线2中点F2处设置BC相短路。使用目前保护普遍采用的方法来求解各个电源出口处以及故障馈线保护安装处感受到的序阻抗,其幅值(标幺值)和相角见图12。

由图12可以看出,除了作主电源的柴油发电机和储能的序阻抗比较稳定外,其他通过逆变器并网的微电源的序阻抗均有波动,并且正序阻抗和负序阻抗不相等。在这种条件下,在馈线2始端测得的系统阻抗也不是稳定的,并且此时正序阻抗的幅值与相角的波动较负序阻抗大。

由于逆变器等效阻抗的获取比较困难,计算和测量都要求很高[27,28],并且阻抗值还随着工作点的变化而变化。尤其是电网故障期间,工作点的变化可能更剧烈,很难事先确定逆变器的序阻抗,也就无法准确地给保护设置整定值。而由前述的分析可知,用现有的方法计算出的序阻抗无法用来实时确定整定值。

基于故障分量的方向元件的动作判据如式(1)、(2)所示。

正方向:

反方向:

点F2两相故障时,除了馈线2始端的方向元件应判断为区内故障外,各个电源出口处的方向元件应该判断为区外故障。从图12可以看出,作为主电源的柴油发电机和储能的正、负序阻抗相角均正确处在反向不动作区。其他几个处于PQ控制模式的微电源,其正序阻抗的相角处于正向动作区,判断错误,而负序阻抗的相角则在反向不动作区,判断正确。而故障馈线保护安装处测得的序阻抗,其相角均在反向不动作区,判断错误。

仿真分析中发现,U/f控制或下垂控制的逆变器,其序阻抗特性类似于传统同步机,而PQ控制的逆变器,其序阻抗不稳定且正负序阻抗明显不等。在电网中有PQ控制的微电源时,馈线上的序阻抗特性,即系统阻抗也与普通电网不同,这会引起基于序分量的方向元件的误判,也会严重影响需要求解系统阻抗的保护的整定。显然在拥有直驱风机与光伏的电网当中,不宜使用基于故障分量原理的保护。

5 结论

独立运行的微电网完全依靠自身电源,本文认为应将其视为一个独立的电力系统,设计时各个微电源故障期间应当提供一定的故障电流,各个微电源自身的保护应按低电压穿越的标准来整定,以确保网络有一定的供电可靠性。综合全文的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a.当故障严重到电压低于低电压穿越的最低电压要求时,传统电流保护已无法满足要求,应在关键位置配置纵联保护,而不能配置电流速断保护;

b.当故障发生但是电压尚在低电压穿越要求的最低电压以上时,过电流保护仍有足够的时间可靠切除故障,微电网带来的新特性对这种保护影响不大;

c.独立运行的微电网不宜配置基于故障分量原理的保护以及方向元件。

微电网的拓扑虽各有不同,但都是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各个微电源主要通过逆变器并网。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给近期进行的微电网工程提供一些保护配置方案的参考。

摘要:根据某海岛的微电网结构建立了电磁暂态仿真模型,其包含4种微电源:储能、柴油发电机、直驱风机和光伏发电单元。在模型中设置多种故障,分析相应的故障特征及故障对传统继电保护的影响,并得出如下结论:在各微电源故障期间均能提供一定的故障电流,并且其自身保护按低电压穿越要求整定的前提下,馈线上的电流速断保护受各微电源故障电流受限的影响无法使用,而过电流保护受影响很小;电网电压严重跌落时,采用PQ控制的微电源故障电流频率将偏离工频,由此可能导致故障馈线母线侧的过电流保护失效,此时只能依靠纵联保护;在包含PQ控制的微电网中,不应配置基于故障分量的继电保护装置。

独立运行管理模式 篇6

1 数学模型

1.1 前提假设

通常将微电网一天的有功功率差额总体情况作为考虑对象,对储能装置的出力调度以5 min为控制周期。光伏发电及风力发电等微电源,一般通过控制使其工作在最大功率输出状态,其输出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在该数学模型中,作为已知预测量[8]。储能系统平抑微电网有功差额波动是一个较复杂的优化问题,为使建立模型更合理,作如下假设:

(1)一天内的总负荷需求和微电源的出力曲线已知;

(2)储能装置响应时间远小于控制周期,忽略不计;

(3)同一控制周期内,储能装置处于同一充放电状态;

(4)电力网络损耗在更高一级的控制调度中计及,文中所建模型仅计及储能装置充放电效率和自放电现象。

1.2 目标函数

根据负荷需求和微电源的出力,通过控制储能装置的充放电,以尽可能地平抑微电网有功差额波动为目的建立目标函数,为取得最优解,加入了对不符合条件取值的惩罚[9,10]。系统的数学模型的目标函数可用数学式表示如下:

式中:M为控制周期数,取M=288;PES(i)为第i个控制周期储能装置输出功率;ΔP(i)为第i个控制周期内负荷需求功率与微电源输出有功之差。

式中:PG(i)为第i个控制周期内系统中微电源出力;PL(i)为第i个控制周期内负荷需求;ΔT为控制周期;N为储能系统中储能装置的配置数量;ΔC(i)为单个储能装置第i个控制周期增加电量;Cd(i),Cc(i)分别为单个储能装置在第i控制周期的实际放电和充电电量;uc(i),ud(i)分别为第i个控制周期内储能装置充电和放电的状态标志,满足:

1.3 约束条件

1.3.1 SOC约束

式中:SOCmin,SOCmax分别为储能装置荷电状态最小和最大允许值;SOC(i)为第i个控制周期单个储能装置的荷电状态。

式中:C(i)为第i个控制周期单个储能装置的剩余电量;CN为单个储能装置的额定电量。

1.3.2 充放电约束

式中:Pc,Pd分别为储能装置的额定充电和放电功率;σ为储能装置的自放电率;ηc,ηd分别为储能装置充电和放电效率。

1.3.3 循环控制约束

式中:SOC(0),SOC(M)分别为一天开始和结束时储能装置的荷电状态。

1.4 模型分析

由数学模型可知,采用传统的优化算法进行优化时,目标函数有288个控制变量PES(i),i={1,2,……,288},控制变量较多,其解的空间很大,难以寻找到最优解,且计算较费时,收敛性差。

实际上,数学模型是一个多阶段非线性规划问题,即属于动态规划的问题。此时的目标函数仅含有1个动态变量,存在多个控制周期内状态变量间耦合的问题,即可将数学模型按动态规划问题求解。采用动态规划算法求解此数学模型,控制变量明显减少,容易求解,效率高,收敛性好,且能获得最优解[11]。

2 模型求解

2.1 动态规划算法

动态规划是研究多阶段决策过程最优解的一种有效方法。

适用动态规划求解问题,必须具备下列特征[12]:(1)问题必须能划分成若干个相互关联的阶段,每个阶段皆具有状态变量,相邻阶段由状态变量联系;(2)每个阶段的某个决策变量能使该阶段某一状态变量转换成下一阶段某一状态变量;(3)每个阶段所做的最佳决策只影响其后的各阶段,而对前一阶段的决策无影响。

由第2节可知,文中建立的数学模型是一个多阶段非线性规划问题。目标函数为求取多个控制周期内储能装置输出有功与微电网有功差额的差值最小化,且约束方程包含前一控制周期的储能装置剩余电量,符合动态规划求解的基本特征。

2.2 转化模型

采用动态规划算法求解模型,必须将模型转化为动态规划可操作的方式,涉及到阶段、状态、决策、策略[12]。

(1)阶段。将1天分为若干阶段(即控制周期),其中任意阶段标记为阶段k,文中k={1,2,……,288}。

(2)状态。将储能装置的充放电动作设为状态。

(3)决策与策略。以储能装置的充放电动作作为状态,那么储能装置每个阶段的充放电电量就是决策,144阶段的不同决策组合就是策略。

(4)状态转移方程。

(5)阶段目标函数。

(6)最终目标函数。

(7)动态规划算法递归方程。

2.3 算法框图

动态规划算法应用于独立微电网系统的主要求解过程分为3步。

第1步,在第k个阶段中,首先在[CNSOCmin,CNSOCmax]范围内取所有可能的Ci(k);在ΔC(k)∈{ΔC}取值范围内,根据状态的取值,选取所有可能的ΔCj(k)。为了方便计算,状态方程求解过程中采用逆序求解,即根据第k个阶段数据和状态转移方程逆函数求得Cij(k-1),再根据约束条件CNSOCmin≤Cij(k-1)≤CNSOCmax去除不符合条件的Cij(k-1)。

第2步,根据第1步最后得到的Cij(k-1)和与其对应的ΔCj(k)计算目标函数值,对于相同的Cij(k-1),通过比较目标函数,选取储能装置剩余电量最优值。

第3步,判断是否计算完所有的控制周期,若没有,返回到第1步。

根据上面的3个步骤,应用动态规划算法求解的解法框图如图1所示。

3 仿真分析

仿真分析中,独立微电网的负荷有功需求最大值为1100kW,微电源的最大有功输出值为850kW,微电源的输出功率数据和负荷需求曲线如图2所示。储能系统的单个储能装置的规格为:额定充电功率和放电功率均为100 kW,额定容量为480kW·h,充放电率均取87%,SOC允许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20%和100%。

仿真分析中,当储能装置配置数量N=3和N=6时,分别进行了计算,并给出了2种情况下的储能系统平抑有功功率差额的效果图和储能系统的变化仿真波形图,如图3和图4所示。

从图3(a)可知,经过储能装置的合理优化调度,使得系统有功功率差额波动得到有效平抑;但由于储能装置容量配置不足,无法保证一天内有功缺额恒定,同时受最大充放电功率限制,可能存在个别尖峰无法平抑。由图4(a)可知,当储能容量配置合理时,可使得全天系统有功功率缺额恒定,有利于后备电源调度的平稳性,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经济性。从图3和图4中(b)可知,仿真中,能满足储能的SOC约束和循环控制约束等约束条件。

4 结束语

以储能装置平抑微电网有功功率差额波动为目标,计及储能装置的SOC、充放电效率等因素,建立了数学模型,考虑到不同控制周期内的储能装置剩余电量存在耦合性,采用动态规划算法求解,仿真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独立运行的微电网,需要合理配置一定容量的储能装置,以保证系统平稳经济运行;(2)动态规划算法有效地解决了数学模型中状态变量耦合问题,且通过算例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适用性;(3)储能平抑独立运行微电网有功功率差额的效果与其最大充放电功率和容量有关。

参考文献

[1]LASSETER R,AKHIL A,MARMAY C,et al.Integrationof 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the CERTS Microgrid Con-cept[EB/OL].http://certs.lbl.gov/pdf/50829.pdf,2007-04-01.

[2]MARNAY C,RUBIO F J,SIDDIQUI A S.Shape of the Mic-rogird[EB/O L].http://escholarship.org/uc/item/9fw029wb,2007-01-01.

[3]TAN H G,WANG B,LIU D C,et al.Analysis of DistributedGeneration System Based on Micro-Grid and Its Impaction onVoltage Distribution[C].Asia-Pacific Power and Energy Eng-ineering Conference,2011.

[4]孙超.独立运行的光伏系统的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5]LOPES J A P,MOREIRA C L,MADUREIRA A G,et al.Con-trol Strategies for Microgrids Emergency Operation[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ture Power Systems,2005.

[6]CHATZIVASILIADIS S J,HATZIARGYRIOU N D,DIMEASA L.Development of an Agent Based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for Microgrids[C].IEEE Power and Energy Society Gen-eral Meeting-Conversion and Delivery of Electrical Energy inthe 21st Century,2008.

[7]NAYAR C V,ASHARI M,KEERTHIPALA W W L.A Grid-interactive Photovoltaic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SystemUsing Battery Storage and a Back up Diesel Generator[J].IEEE Transactions on Energy Conversion,2000,15(3):348-353.

[8]陈达威,朱桂萍.微电网负荷优化分配[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34(20):45-49.

[9]李碧辉,申洪,汤涌,等.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储能容量对有功功率的影响及评价指标[J].电网技术,2011,35(4):123-128.

[10]丁明,徐宁舟,毕锐.用于平抑可再生能源功率波动的储能电站建模及评价[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35(2):66-72.

[11]ZHANG L,LI Y Y.Optimal Energy Management of Hy-brid Power System with Two-scale Dynamic Programming[C].American Control Conference,2011.

独立运行管理模式 篇7

关键词:企业集团,独立董事,公司治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我国企业集团的经济规模不断扩大, 竞争力不断提升, 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企业集团化的深入, 由企业集团的复杂性而带来的以下治理问题亟待解决:一是要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 保证母公司对子公司实现有效控制;二是为了维持契约的稳定性, 要求这种制度安排能够充分保护子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我国企业集团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母、子公司之间的利益协调问题。而传统的法人治理结构因为其固有的内在缺陷, 使得母公司对子公司、控制性股东对中小股东存在很强烈的利益侵占动机。为了弥补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 我国上市公司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而独立董事制度在企业集团内部治理中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是学者们现阶段关注的一个焦点。因此本文主要是通过采集相关数据, 来分析我国企业集团内部治理中独立董事制度运行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国内外关于独立董事的研究, 大致可以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在理论研究方面, 主要是对独立董事的理论来源、独立董事制度的作用和目的、“独立性”的本质特征、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功能协调等进行研究。在实证研究方面, 主要是对以下几点展开讨论: (1) 独立董事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由于学者们在样本选取以及对企业绩效与公司治理关系的理解上存在差异, 因而得出了正相关、非线性关系和不显著相关三种不同的研究结论。 (2) 独立董事与企业并购的关系。相关研究表明, 在企业并购过程中, 独立董事的存在有利于维护股东利益和提高企业价值。 (3) 独立董事与内部董事之间的关系。相关研究表明, 独立董事相对于内部董事而言, 在监督经理层过程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4) 独立董事与企业信息披露的关系。大多数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 独立董事制度的引入促进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

目前关于独立董事制度主要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在对独立董事制度的本质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以数据统计和检验为依据, 对独立董事制度运行的现状或结果加以解释和总结。

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安排的理论告诉我们:每一项制度的制定和实施, 在充分考虑制度环境的基础上, 既要考虑该制度本身的合理性, 又要制定一套与之相匹配的实施机制。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中已经明确规定上市公司要建立健全独立董事制度, 但是独立董事制度能够解决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中的根本问题吗?独立董事制度的运行有坚实的制度基础吗?本文主要是对我国目前企业集团独立董事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

一、独立董事制度的本质内涵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 企业是利益相关者合作关系的一系列不完备契约的集合。契约的不完备性要求企业必须有相应的法律、文化和制度安排来解决公司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最优配置问题, 这就是广义上的公司治理结构 (陈郁, 1998) 。但是随着股权的不断分散, 名义上作为企业所有者的中小股东, 由于存在“搭便车”行为以及受自己知识和能力的限制, 会失去属于自己的那部分剩余控制权, 从而使处于控股地位的少数大股东能够获得企业的全部剩余控制权。传统法人治理结构的上述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董事会缺乏独立性。独立董事正是以权力制衡者的角色进入董事会的, 其通过分配企业的剩余控制权来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 以弥补传统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

独立性是独立董事制度的核心所在。如果给予独立董事与公司业绩挂钩的报酬会损害其“独立性”, 不给予适当的报酬又会使独立董事缺乏工作的积极性, 这就产生了所谓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悖论”。这一悖论隐含的深层次矛盾在于:企业契约参与者人性假设的不统一。企业契约在本质上是利益合作关系, 合作的出发点是获得利益。企业引入独立董事制度是为了解决与经济利益相关的制度安排问题, 独立董事不可能处于一个完全独立的位置来协调利益矛盾。因此, 对独立董事的约束不能与经济关系中普遍的人性假设理论相悖, 要回归到“经济人”这一基本人性假设上来。

独立董事的特征在于其具有独立性, 但这种独立性又和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不同, 它既要独立于企业, 又不能完全超脱于企业。独立董事在参与公司治理时主要面临两类主体:一是产权相互独立的利益相关者个体, 二是各利益相关者合作关系的载体———企业。独立董事作用有效发挥的前提是:独立董事的利益不能与任何利益相关者个体产生直接关联, 但又必须与企业的利益高度关联。因此问题的焦点已不在于是否应向独立董事支付报酬, 而是应如何选择报酬支付方式, 才能使独立董事的利益与企业法人的利益高度关联, 同时又能有效约束独立董事的机会主义行为。

二、独立董事制度运行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01年8月21日, 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 要求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的独立董事不少于总人数的1/3。《指导意见》的发布实施, 标志着我国上市公司开始强制性引入独立董事制度。2006年1月1日实施的新《公司法》第123条明确规定:“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这是我国第一次从法律层面明确独立董事的地位。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实施以来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就通过样本统计数据, 对我国企业集团独立董事制度的运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 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

根据分析的需要, 本文以2007年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为选样窗口。研究所需的数据来源于深沪证券交易所。具体的样本抽取原则如下:

(1) 确定选取的行业。为了使选取的样本更具有代表性, 按照企业集团的数量排序, 选取排名前五位的行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建筑业、房地产业和采掘业。这五个行业的企业集团数量占总数量的87%。

(2) 考虑规模因素, 本次抽样的对象限定为营业收入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在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建筑业、房地产业和采掘业中, 符合此条件的企业集团共有1 366家。

(3) 将这1 366家企业集团分行业、按营业收入进行排序, 然后在考虑行业比例的基础上, 按照系统抽样的原则分行业进行抽取。

(4) 为了能够获取公开的财务报告数据, 选择企业集团中存在上市子公司的有效样本。本文获得的有效样本是65家企业集团的70家上市子公司。其中, 制造业42家、批发零售业10家、建筑业8家、采掘业6家以及房地产业4家。

2. 我国企业集团独立董事制度运行存在的问题。

(1) 上市子公司独立董事的配备情况。截至2007年12月31日, 五大行业中所抽取的70家上市子公司共有董事648人, 其中, 独立董事232人, 非独立董事416人, 独立董事所占比例为35.80%, 达到了规定的1/3的比例。具体而言, 制造业、采掘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和建筑业这五个行业独立董事所占比例分别为34.82%、36.36%、34.88%、36.84%和40.79%。所以, 从总体水平来看, 独立董事的配备情况达到了证监会的要求 (见表1) 。但就各上市子公司具体情况而言, 仍有部分公司独立董事的配备情况不能满足证监会的要求。如表2所示, 在抽取的样本中, 绝大多数公司的独立董事配备比重在1/3以上;然而, 有5.71%的公司独立董事配备比重小于1/3。若独立董事的配备比重达不到证监会要求的最低标准, 那么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及其监督作用将无从谈起。

(2) 独立董事职业背景分析。在美国, 上市公司总裁和已退休的上市公司总裁是独立董事最受欢迎的人选, 因为他们有丰富的管理经验。魏刚等 (2007) 检验了独立董事职业背景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 结果表明, 独立董事的教育背景对公司经营业绩并没有正向影响, 但有政府背景和银行背景的独立董事比例越高, 公司经营业绩越好。

此次抽样结果 (见图1) 显示:一方面, 在232名独立董事中共有120人来自高校及科研院所, 这证明高校及科研院所是我国独立董事的主要来源, 平均占到51.72%。这种情况可能是由我国尚未建立独立董事人才市场引发的, 因而我国难以像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上市公司一样聘请职业经理人担任公司的独立董事。虽然来自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独立董事比较缺乏上市公司的管理经验, 但是该群体拥有较高的学历和丰富的专业知识, 因此他们成为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 来自企业管理人员的独立董事仅有38人, 占独立董事总数的16.38%, 相对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这一比例显然偏低。此次调查还发现来自政府退休公务员的独立董事只有31人, 占总数的13.36%。该群体拥有政府背景, 可以帮助上市公司与政府进行良好的沟通。

(3) 独立董事专业背景分析。从独立董事整体的专业背景来看 (见图2) , 其基本上囊括了监督上市公司活动所必需的会计、经济管理、法律和金融等方面的人才。其中具有经济管理和会计背景的独立董事各有59人, 所占比例最高, 都为25.43%。其中具有行业专家背景的占18.97%, 具有法律背景的占12.5%, 剩余的是具有金融背景和其他背景的。

就单个公司而言, 独立董事的专业背景分布存在一定的问题。《指导意见》明确要求, 各境内上市子公司的独立董事中, 其中至少包括一名会计专业人士。但是, 抽样结果反映仍有29%的上市子公司没有聘用会计专业人士作为其独立董事。然而, 公司的经营业绩一般是通过财务报表予以披露的, 因而通常只有会计专业人士才能通过财务报表了解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若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中无人能够解读财务报表, 那么独立董事将很难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 其监督作用将无法发挥。

(4) 独立董事职责履行情况分析。中国证监会在2004年的年报披露准则的修订稿中指出:“公司应介绍独立董事履行职责的情况。”从表3显示的情况看, 上市子公司独立董事亲自出席会议占应到会议人次的92.69%, 委托出席的占6.13%, 缺席情况只占1.18%。这说明独立董事基本可以亲自参加会议, 其履行职责的基本要求已达到。而独立董事是否积极参加公司的决策、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 则体现在其发表独立意见的情况上。独立董事发表的独立意见按内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未表示异议, 但按照《指导意见》对上市公司重大事项发表独立意见;另一类是对上市公司持有异议的重大事项发表独立意见。表4显示, 样本中仅有35家公司对独立董事发表的独立意见进行披露, 占总数的50%。出现这种情况可能出于两种原因:一是独立董事发表了独立意见, 但是上市公司出于某种目的没有对其进行披露;二是独立董事并没有发表独立意见。相对于披露了独立董事的独立意见的公司, 披露了独立董事异议的公司比例仅为4.29%, 可谓微乎其微。

(5) 独立董事薪酬激励机制分析。独立性的本质在于其利益不能与任何利益相关者个体产生直接的关联, 同时又必须与企业的利益高度关联, 以体现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收益权相匹配这一公司治理的基本原则, 所以应给予独立董事必要的激励。在国外, 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所占比重较高, 其在公司经营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一般通过股票期权、非股票收益、一次性离岗补偿等方式把独立董事的工作绩效与公司命运捆绑在一起。但是, 本文抽取的70家上市子公司中有91%的公司采取了固定津贴激励方式, 只有9%的公司采取了“基薪加绩效薪金”的方式。从抽样结果我们可以看出, 独立董事的主要激励措施在我国没有得到综合运用, 如股票期权、声誉激励等并未被上市公司真正纳入到对独立董事的激励当中, 激励方式比较单一。

三、结论

本文对我国企业集团的独立董事制度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我国现阶段存在一些制约独立董事制度运行的结构性缺陷。独立董事的基本作用可概括为“顾问+监督”, 如何使独立董事的专业背景、职业背景更符合公司的战略发展需求, 充分发挥专家顾问的作用, 是一个“逆向选择”问题, 笔者认为必须通过明确独立董事的任职条件、设计科学合理的选聘机制予以保证。

如何保证独立董事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充分发挥监督功能, 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因此必须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此外, 独立董事作用的有效发挥主要依赖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相关信息的顺利获取, 因此应建立有效的信息获取和沟通制度。

参考文献

[1].徐向艺等.公司治理制度安排与组织设计.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2].郭强, 蒋东生.不完全契约与独立董事作用的本质及有效性分析——从传统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论起.管理世界, 2003;2

[3].段从清.中国独立董事制度运行的目的、障碍与对策研究.中国工业经济, 2004;6

[4].谢德仁.独立董事:代理问题之一部分.会计研究, 2005;2

[5].简新华, 石华巍.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悖论”和有效行权的制度设计.中国工业经济, 2006;3

[6].阎达五, 谭劲松.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缺陷与改进——一个基于制度分析的研究框架.会计研究, 2003;11

[7].陈郁.所有权、控制权与激励——代理经济学文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

[8].魏刚, 邹宏.独立董事背景与公司经营绩效.经济研究, 2007;3

独立运行管理模式 篇8

潮流能是指潮流作水平运动所含的动能。相比其他的可再生能源,潮流能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和可预测性,功率密度大,能量稳定,其利用形式通常是开放式的,不需要建造大坝,对海洋环境影响较小,因此潮流能是一种优秀的可再生能源。中国的潮流能资源较为丰富,据统计,中国沿岸潮流能的理论平均功率约为14 GW[1],开发利用潮流能对改善国内的能源消费结构、缓解沿海及海岛地区的能源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潮流能进行发电的装置通常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多变量及强耦合的机电系统。虽然其工作原理与风力发电机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是它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1)海水的密度约为空气的800倍,对于相同功率等级的机组,潮流能发电装置的叶轮直径仅为风力机组的1/2左右,所以体积小[2];(2)相对于风的瞬息万变,潮流能的稳定性及高可预测性对于潮流能发电装置的功率输出来说非常有利;(3)恶劣的海洋工作环境使潮流能发电装置需要具备较高的可靠性,必须要考虑结构腐蚀、密封、叶片损坏、系统维护、大的轴向受力及气蚀等问题[3]。

水平轴式的潮流能发电系统因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和较好的自启动性能,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英国和挪威在该研究领域走在世界的前列,并同时于2003年进行了300 kW水平轴潮流能发电样机的海上试验[4,5]。美国、加拿大及爱尔兰也于近几年开展了水平轴潮流能发电原型样机的研究,并进行了海上试验[6,7,8]。除了商业领域的研究,英国Bahaj等人在实验室对水平轴式潮流能发电装置的水动力学性能进行了大量研究[9,10,11,12]。英国Strathclyde大学对一种同轴双叶轮结构的潮流能发电装置开展了研究[13]。此外,英国Wales Swansea大学对直驱式定桨距潮流能发电装置开展了研究[14]。

国内目前对潮流能发电装置开展研究的单位主要有4家:浙江大学于2004年开始水平轴潮流能发电装置的研究,并于2006年4月在浙江省舟山市岱山港水道进行了5 kW原理性样机的海上试验,该样机在1.7 m/s左右的流速下最大发电功率达1 kW到2 kW;东北师范大学对低流速直驱式水下发电装置开展了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主要在垂直轴潮流能发电领域开展了理论及试验研究[1]。

为了促进中国潮流能技术的发展,在5 kW原理性样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针对25 kW独立运行式水平轴潮流能发电系统,对包括捕能机构、机械传动机构及电气系统在内的整机进行了设计,通过模型分析及数字仿真对样机的工作性能进行了预测,海上试验的开展最终用来验证样机的可靠性及鲁棒性。

1 系统工作原理及整体结构

1.1 工作原理

25 kW独立运行式水平轴潮流能发电系统主要由能量捕获机构、机械传动机构、电气控制系统及样机支撑结构4部分组成。系统的机械结构见附录A图A1。系统工作时,机械部分通过支撑结构被固定安放在海水中,桨叶在潮流的作用下受到升力带动叶轮转动,将潮流所含的动能转换成系统的机械能,具有增速作用的传动机构将能量传递至发电机,放置在水面上的电气控制系统将发电机输出的电能进行调节处理并向用户输出稳定的电能。

1.2 能量捕获机构

如附录A图A1所示,系统的能量捕获机构由叶片和轮毂组成,叶轮和轮毂的直径分别为4.4 m和0.44 m,额定流速为2 m/s,设计叶尖速比为5.1。叶片的几何形状是决定潮流能发电系统捕能效率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从风力机理论入手[15],采用三叶片结构,根据变速运行的最优叶片设计理论对叶片的弦长、节距角及厚度分布等几何尺寸进行了设计,叶片的翼形选择了NACA 63-4XX系列。考虑到叶片受高能量密度的潮流作用而带来的强度问题,对叶根部分的厚度进行了加大,叶尖至叶根的厚度弦长比分布在18%到30%之间。在确定了叶片的几何特性之后,结合所选翼形的升阻系数曲线,根据叶素动量定理[15]可计算出不同工况下叶轮的力矩及推力,从而可获得叶轮机构在不同安装节距角时的捕能性能的理论预测,其中0°节距角时的预测结果如图1所示,设计点的功率系数为0.354。

1.3 机械传动机构

系统的机械传动机构将叶轮低速高力矩的机械能转换成高速低力矩的机械能并输出至发电机。如附录A图A1所示,系统采用了传动比为7的平行轴式的功率三分流三合流二级星形齿轮传动机构,可以实现力矩的均衡分配及传递,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承载能力强等优点。在主轴与箱体之间的结合处设计了由防尘圈、密封隔套和密封圈组成的3层动密封结构,用来保护箱体内的元件免受海水侵蚀。主轴的轴承选用了调心滚子轴承配合推力调心滚子轴承,能自动调心,并能承受较大的径向、轴向联合载荷。主轴上方安装有非接触型的磁阻式转速传感器,用来测量叶轮的转速。传动机构的箱体结构设计成5片,刹车及发电机置于箱体内部,省去了外部的机舱结构,箱体直接浸没在海水中,可使传动机构得到更好的冷却效果。

1.4 电气控制系统

系统的二次能量转换部件选用240 V/25 kW的三相永磁同步发电机(PMSG)。作为一套独立运行系统,其能量处理环节采用二极管整流、直流变换、蓄电池储能形式的电路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二极管整流器确保电能向直流侧单方向传递。Buck-Boost型直流变换器对滤波后的直流电能进行调节,从而控制蓄电池的充电过程,并向直流负载提供可用的电能,其功率电子元器件选用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开关频率为20 kHz。整流器与直流变换器之间设计了由40 kW卸荷负载和IGBT组成的无级卸荷回路,防止蓄电池过充及叶轮飞车。对于独立运行式的发电系统,蓄电池的合理充放电至关重要。控制器通过调节直流变换器的占空比实现蓄电池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采用恒流—限流—浮充的三阶段方式对蓄电池进行充电控制,而采用电压控制的方法对蓄电池进行放电控制。除了进行能量的合理分配之外,控制器还对直流负载进行过载和短路保护,测量发电机及直流母线的电参数,接收流速流向及叶轮转速信号并对刹车进行控制,以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转,通过串行口还与上位机监控程序进行通信。

2 样机工作性能预测

在进行高成本的海上试验之前,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整机的仿真模型,对额定工况下整机系统的工作情况进行理论预测非常必要。

2.1 模型分析

2.1.1 流速模型

虽然长期的潮流流速具有很强的可预测性,但是短期内的流速将受到水深、地形、波浪及风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扰动性。对流速波动影响较大的因素之一是波浪,完整的潮流流速v可以看成是由潮汐导致的流速vt和波浪诱导流速vw的叠加[16]:

其中潮汐诱导流速vt在水深方向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y为该点距水平面的距离;h为水深;vmax为最大的潮汐诱导流速。

由波浪引起的流速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ηa为波高;ωw为波的循环频率;k为波数,k=2π/波长;t为时间。

参考式(1)~式(3)的流速模型,在仿真模型中采用一个常量、一个正弦信号及一个随机信号的叠加作为流速信号。

2.1.2 捕能机构模型

水平轴式的透平机构从潮流能中捕获的功率为:

式中:P为捕获的功率;ρ为海水的密度;S为叶轮的扫截面积;CP为功率系数。

对于定桨距的潮流能透平机构,CP是叶尖速比λ的函数:

式中:λ为叶尖速比,λ=ωR/v;ω为叶轮旋转角速度;R为叶轮半径。

在仿真模型中,根据计算得到的λ及之前理论预测得到的透平机构在0°节距角时的工作特性,通过数值插值的方法获得CP。

2.1.3 传动机构模型

由式(4)可得捕能机构产生的机械力矩T为:

式中:T为捕能机构的机械力矩。

假定主轴轴系的各连接为刚性连接,并忽略轴的弹性,则传动系统的力矩平衡方程为:

式中:Tg为发电机产生的反力矩;i为传动比;Tf为主轴轴系上的摩擦力矩;B为主轴轴系上的粘性阻尼系数;J为主轴轴系折算到输入侧的等效转动惯量。

2.1.4 电气部分模型

电气部分的模型调用了Simulink中的三相PMSG、三相电压电流测量及三相二极管整流桥等模块来建立,其中对负载部分进行了简化,使用一个额定功率为25 kW的电阻负载来代替实际系统中由直流负载、蓄电池组及卸荷负载3部分所组成的负载。Simulink下建立的整机仿真模型见附录A图A2。

2.2 仿真结果

如图3所示,仿真时的潮流流速在额定值2 m/s上下波动。在此条件下,透平机构捕获的机械功率随流速变化而波动,平均值在23 kW左右,而负载的电功率由于经传动机构和电气环节之后相比机械功率平稳,平均值在20 kW左右。叶轮转速在45 r/min左右并随流速变化而波动,与设计的额定转速吻合。系统的CP维持在设计值0.35左右。

在透平机构工作特性理论预测基础上获得的仿真结果显示,所设计的机电系统在额定工况下的工作性能满足指标,初步验证了整机系统理论设计的有效性。

3 海上试验

3.1 试验条件

样机的海上试验在浙江省舟山市岱山港水道进行。该水道位于2个岛屿之间,其潮汐类型为半日潮,潮流具有双向特性。对该水道于2009年5月10日至5月11日所测得的连续10 h的流速流向曲线见附录A图A3。如图所示,大约在260 min时潮流开始换向,最大流速出现在退潮期,达到2.5 m/s。利用水道中的2个废弃桥墩搭建试验平台,作为样机的支撑结构。试验时利用退潮时的潮流进行发电,试验点的水深条件不是很理想,样机的叶轮只有在潮位较高时才能被完全淹没,而在退潮后将有部分叶轮露出水面。附录A图A4所示为海上试验时的样机照片。

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从2009年5月10日开始对样机开展了为期7 d的实际海况下的测试。试验发现样机的自启动性能较好,启动流速在1.3 m/s左右,最低发电流速在0.8 m/s左右,而最低运转流速在0.6 m/s左右样机在一个潮流周期内可连续发电工作4 h以上若试验点有更理想的水深条件,则样机还可在更低的流速下发电,工作时间可进一步延长。

海上试验期间样机系统的各部分工作正常,系统的发电功率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增大。图4所示为流速达到2.4 m/s左右时样机系统的瞬时发电情况,此时叶轮被完全淹没。

图4中的功率为整流后的电功率,受到瞬时流速波动的影响,功率值在所显示的时间范围内有些波动,但基本上都在20 kW以上,其平均值达到23.8 kW,最大瞬时值达到29.1 kW。叶轮转速的变化趋势与功率相似,平均转速为43.2 r/min。海上试验的成功发电且系统输出功率达到设计功率等级,初步验证了系统整体设计的合理性及有效性。

系统的上位机监控程序记录了不同流速下样机系统的运行数据。根据厂房试验获得的机电系统的整体工作效率可计算出系统捕能机构所获得的机械功率,进而可算出不同流速下捕能机构的功率系数和叶尖速比,如图5所示。图中的CP及λ根据平均功率及转速计算,且均为叶轮被完全淹没时的数据,由图可见,CP在0.245与0.3之间变化,而λ则在3.6与4.4之间变化。对比图1所示的捕能机构工作特性的理论预测,海上试验获得的捕能机构的实际工作点与理论预测值基本相符,由此可验证系统捕能机构设计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图5中的试验数据反映出样机在试验时未能运行在最佳的工作点,可见电气系统的负载特性没有与捕能机构的特性达到最优的匹配状态,对系统开展各种手段的转速控制将显得非常必要。

4 结语

本文在分析潮流能发电装置的特点及国内外现状的基础上,针对25 kW独立运行式水平轴潮流能发电系统,叙述了包括捕能机构、机械传动机构、电气控制系统在内的整机设计工作。在捕能机构工作特性的理论预测基础上进行的机电系统仿真验证了整机系统的设计有效性。

海上试验结果表明,样机在海洋环境下运行稳定,最大发电功率达到设计的功率等级,系统的可靠性及设计的合理性得到了验证,在对系统的负载特性进行改进之后,该样机可作为小型的独立发电装置向海岛地区的用户供电。该样机的研制也为下一阶段更大功率等级机组的设计制造及试验工作打下了基础。

摘要:在分析潮流能发电装置特点的基础上,设计了25kW独立运行式水平轴潮流能发电系统。样机系统由经过优化设计的能量捕获机构、功率分流合流式的机械传动机构及蓄电池储能的电气控制系统组成。在系统透平机构捕能性能的理论预测、机械传动及电气系统的模型分析基础上,通过数字仿真对整机系统的工作性能进行了预测。海上试验结果显示,样机在实际海况下工作稳定,最大发电功率达到设计功率等级,验证了系统设计的有效性。该系统可作为独立发电装置向海岛地区用户提供电能。

独立运行管理模式 篇9

关键词:独立董事制度,公司治理,选聘机制,薪酬机制

一、我国独立董事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从推广运用独立董事制度开始, 就一直处于稳固发展的良好态势。沪深两市共有两千多家上市公司, 相应共近六千名的独立董事。但是, 在实施的过程中, 独立董事制度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有一份关于独立董事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自己仅仅是个“花瓶”的独立董事有3%, 认为自己是董事的独立董事有39%, 认为自己是顾问的独立董事有37%, 而认为自己是中小股东代表的独立董事却只有21%。从上述数据分析不难看出, 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并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 而是遇到了各种问题,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独立董事的选任制度不完善。

1. 独立董事任职的资格不够明确。

虽然上市公司证券交易所对独立董事的候选人应该具有的更多资格予以备案通知, 但是因为很多都不是硬性的规定, 所以关于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还是主要在《指导意见》中予以表现, 主要包括积极任职资格与消极任职资格两个方面的具体规定。积极任职资格的意思就是谁能担任独立董事这个职位, 有5个方面的考虑因素:要有所需的担任资格、足够的工作经验、良好的专业知识, 并且可以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有效完成职责。这个规定在执行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受很多主观因素的误导, 对于前述的足够, 怎样去有个标准予以考量还是个问题, 实际情况下总是靠主观思维去判断。这样会使得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在实际操作中有所限制。消极任职资格的意思就是谁不得担任独立董事, 具体有7种人, 表现为:与公司任职人员有较密切关系的人、持有公司一定比例股份的自然人股东及其直系亲属、为公司提供特定项目服务的人员、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人员以及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人员。后面所写的其他人员的规定很不合理, 也不太严谨, 使得消极任职资格的范围莫名扩大。而且通过这七项可以看出并没有强调独立董事应该独立于公司的规定, 只是说应该独立于公司大股东等, 这不符合有关的要求, 容易造成独立董事的候选范围中出现不合标准的人员。

2. 独立董事选任的程序不够合理。

独立董事的选任程序特别重要和关键, 只有确保这个过程的良好实施, 才能为公司挑选出最合格的独立董事, 进而保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能够很好地体现。我们国家对于独立董事的选聘通常都是公司的大股东往董事会推荐, 然后董事会集体讨论通过, 而董事会却是由大股东操控的, 最后再由股东大会进行表决通过。虽然《指导意见》中表示合并或单独持股公司股份1%以上的股东也可以参与投票, 他们对独立董事的选举可以行使累计的投票权, 这样就可以让董事会中含有中小股东推荐的独立董事候选人, 从而保证中小股东的利益。但是, 在目前来看, 很多上市公司却是从国有企业转化过来的, 他们的大股东通常持有股份超过51%, 他们在表决的时候完全可以不考虑其他股东的表决权就可以达到想要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 很多中小股东就会因为行使权力的成本过高而放弃行权, 这样选举出来的独立董事就不能代表广大中小股东的权利, 也就失去了独立董事该有的独立性。

(二) 独立董事投入公司工作的时间、精力过少。

美国全国董事协会规定, 为了确保独立董事能够很好地履行他们的权利和义务, 对上市公司的工作尽职尽责, 在他们工作的董事会, 独立董事至少有4次完整连续进行40个小时服务的安排。我们国家也曾在《指导意见》的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要求对于每个上市公司而言, 独立董事在公司的办公时间不能低于15个工作日, 但是却在正式发布的《指导意见》中只是要求如果独立董事连续3次不能亲自参加董事会的会议的, 会予以撤换。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 因为上市公司聘请的独立董事大多数是在社会上有名望的人, 他们本身有各自的工作, 只是兼职来做独立董事;或者一部分人兼职很多家公司的独立董事, 要做的工作很多, 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另外因为报酬等方面的因素, 会导致独立董事花费在公司的时间、精力过少, 很难发挥作用。理财周报的数据统计显示, 到2011年底, 同个时间在4家公司做独立董事的有123位, 同个时间在5家公司做独立董事的有60位, 更有2位同个时间在6家公司做独立董事, 分别是西南财经大学的会计学院副院长吕先锫和人民大学的商学院教授郭国庆, 已经严重不符合有关独立董事最多可以在5家公司担任独立董事的要求。

(三) 独立董事责任保险制度不完善。

在独立董事制度稳固发展的今天, 上市公司的很多重大决策都需要独立董事的参与, 他们的作用以及承担的责任风险越来越大。为了使独立董事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有关规定赋予了他们更多的权利, 具体包括向公司提出聘用外部审计的建议、把值得怀疑的报表予以推翻等。随着他们权利的增多, 相关的职业风险也随之增多, 如果没有相关的风险保障, 独立董事为了不承担责任, 他们会对很多事情视而不见, 这样法律赋予他们的权利就不能有效行使, 达不到当初设立独立董事这个职位该有的目的, 又因为很多职业风险的不可控因素, 独立董事就算勤勉工作, 也有可能产生责任风险。因为要行使必要的权利, 与之相对应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独立董事会因为这种强大的压力而选择消极行使权利, 还有更加严重的他们会通过辞职来达到不承担责任的目的。这样下去, 独立董事的队伍就慢慢缩小了。由此可以看出, 为了分散独立董事的责任, 让他们更加大胆地行使该有的权利, 建立与之相关的独立董事责任保险制度是多么的重要。关于这一点, 我国目前也仅仅是在《指导意见》中给予了简单的规定, 需要更加完善。

二、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建议

(一) 构建科学的独立董事制度法律体系。

虽然我国曾在《公司法》中对独立董事制度作出了相关的规定, 但那些都是些文字性的原则规定, 另外在《指导意见》中很多的规定设计也存在问题, 在上面叙述问题的过程中, 提到了一些。要想使独立董事制度充分发挥它该有的作用, 就必须有一个完善科学的法律体系做后盾。具体构建方向为:第一, 对独立董事制度的一些规定要进一步完善调整。一方面在法律上, 要进一步修改《公司法》, 将独立董事制度的作用给予更明确的规定, 还有一些任职资格、选聘程序的规定等要更加具体;另一方面要针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中的具体细节给予详细的补充。应包含以下内容:一是将独立董事的相关权利、责任及职能给予更详细的说明, 在法律责任方面要和普通董事区别开来。二是要求选举独立董事时, 控股股东表决权回避制和累积投票制要同时使用。三是对独立董事进行物质激励时, 方式要多样化, 在计算相关的报酬时, 要有统一的标准。四是要明确独立董事的相关业绩考核标准;同时将《指导意见》的内容更加完善, 使其更具操作性, 更加科学实用。第二, 对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一些配套制度给予更加完善的调整, 使它们能更加协调一致, 其中包括《保险法》、《证券法》等。第三, 应该根据我国独立董事的发展现状以及公司治理中具体的情况, 联系本国国情, 借鉴外国好的经验, 科学、合理地对独立董事制度作出完善和修改。

(二) 独立董事工作时间的保障。

要使独立董事能够有效发挥监督作用, 需要全面了解公司最真实的情况, 也就是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因为是外部来的董事, 独立董事必须依赖公司的管理层才可以了解公司的基本业务情况, 需要独立董事多多的与管理层进行沟通。另一方面, 目前国外很多的公司对他们的独立董事经常遮掩一些重要关键信息, 开会时也只是提前一两天给予会议议程文件, 这样就算独立董事认真读了文件, 也不见得能发现其中的问题, 也就不能很好地履行责任。所以, 独立董事要花足够的时间同董事会、管理人员或相关顾客进行必要的交流, 这样才能对公司的组织结构、文化以及人际关系有较强的敏感度, 才能真正了解公司的实际情况, 最终发现公司存在的问题, 及时与管理者沟通交流, 使问题更好地得以解决。我国《指导意见》中要求独立董事的知情权必须和其他普通董事一样, 在参加董事会决策的时候, 上市公司需要提前足够的法定时间向独立董事提供资料, 如果独立董事认为资料不够充分的, 可以要求公司予以补充。独立董事在开会之前, 需要阅读很多的会议材料, 以及公司的年报、半年报都需要认真阅读。独立董事要想充分发挥作用, 就必须阅读大量的公司资料作为保障, 这样就会花费很多的时间。所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分析, 独立董事在每个公司工作的时间应当要求每年至少2个月, 这是独立董事能够更好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

(三) 建立独立董事保险制度。

要想使独立董事更好地行使权利, 就必须建立一种可以分担责任风险的制度, 现如今国际上常用的做法是建立相应的独立董事保险制度, 在美国公司要为独立董事进行投保, 有52部法典做依据;在英国相应的法律明确表示如果发生除了因为董事不诚实或欺诈导致的责任或者环境责任或刑事责任外, 独立董事为了公司的行为却引发个人责任的时候, 可以用上市公司为他们购买的保险进行补偿。我们国家大可通过学习国外的做法, 在我国的《指导意见》中增加一些对独立董事相关责任保险的规定。关于董事责任保险, 通常是指在从事相关的公司业务时, 公司的董事因为自己的过错对公司或第三方造成了损害, 公司股东或第三方针对损害所提出的损害赔偿请求, 依照法律需要由董事自己给予赔偿的赔偿金和诉讼费用等金额, 由相应的保险公司来给予支付的这么一种保险。上市公司可以为独立董事购买相应的董事责任保险, 在他们因为某些职务行为造成个人责任的时候, 可以通过责任保险得到补偿, 这样独立董事就可以放心行使其应有的权利。

参考文献

[1]许学进.浅析我国独立董事制度[J].商, 2013, 10

[2]周红.浅谈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石油规划设计, 2012, 6

[3]杜鹏环.试论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J].经营管理者, 2012, 19

[4]苏杭.对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相关问题的思考及建议[J].企业导报, 2013, 14

[5]孔金荣.浅谈独立董事制度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J].经营管理者, 2013, 21

[6]吕燕.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现状[J].才智, 2012, 23

[7]卓铭.浅谈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现状和对策[J].科技广场, 2011, 12

[8]孙志伟.浅谈我国独立董事制度[J].法制与社会, 2011, 35

上一篇:软件工程经济学下一篇:民办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