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运行管理(精选12篇)
设备运行管理 篇1
摘要:结合油田企业特点, 总结了设备润滑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关键词:设备,润滑,管理
中原油田采油厂特车大队有400型和700型水泥车、油水罐车、汽车起重机、清蜡车等特种车辆共93台, 担负着油田采油、井下作业的扫线、洗井、冲沙、酸化、挤堵等各类施工任务。设备多在高温、高压、高速下运行, 使用条件苛刻, 且在野外露天作业, 运行环境差。因此, 设备润滑管理采取了有效措施, 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推行油液监测技术
推行油液监测技术是实行按质换油的基础。掌握和控制油品运行状态, 实行按质换油, 彻底改变“有油就跑、缺油就加、坏了再修”的局面, 不仅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而且也降低了修理费用。
为了更好地开展油品监测工作, 在原有润滑站的基础上, 重新规范了油液化验实验室, 淘汰了一部分陈旧落后的化验仪器, 购置了YN-6全自动黏度测试仪、石油产品水分测试仪、开口闪点测定仪、机械杂质测定仪、酸值测定器等29台, 使油品监测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专业化。
1. 油液监测技术的主要作用
(1) 新油质量的把关监测:加强监测, 把好新油的质量关, 防止各类伪劣油品进入, 是保证设备润滑与正常运转的先决条件。
(2) 按质换油:按质换油是根据润滑油的劣化情况, 合理及时地更换润滑油, 既保证了设备润滑, 又不浪费润滑油。
2. 油液监测实施
(1) 油品快速测试仪:使用YYF系列油液质量快速测试仪, 经过简单操作, 就可测出油液污染类型及综合质量指标。每月对特种车辆逐台进行快速测试仪测试, 对于油品测试不合格的再进行一次理化指标化验, 最终决定是否换油。这样不但可及时掌握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油品质量变化的规律, 而且保证了设备用油质量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2) 油液理化指标化验和光谱分析相结合:由于客观条件限制, 目前主要开展了油品黏度、酸值、机械杂质、水分、闪点等8项理化指标化验, 对于需进一步确定和跟踪监测的油样则及时送到局装备监测总站进行光谱分析。理化分析和光谱分析的有机结合, 不但为设备按质换油提供了依据, 而且为开展预测性维修提供了条件。
实施油液监测可实现对设备故障的早期预警。在2009年第一季度车辆的油品抽检化验中, 有两台车因机械杂质过高而换油, 三台车因运动黏度降低而换油, 一台车因含水 (因缸盖裂纹漏水) 过高而换油。一台车闪点、运动黏度比新油分别下降83℃和51%, 据此分析此车存在燃油泄漏问题。经解体检修发现高压油泵油封漏柴油, 喷油器喷油针阀烧毁。另外, 一台因运动黏度降低而换油的车在5月设备检查中油品还是不合格。把该油样送到油田装备监测总站进行光谱试验, 证实油液中铬、硅、铝元素含量过高, 解体检修发现原因是进气系统密封不严、发动机活塞环磨损过度所致。
3. 油液监测技术的应用效果
由于充分发挥了润滑站的作用以及油液监测技术的应用, 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1) 2009年, 中原油田采油厂特车大队设备由87台增加到93台, 但2009年上半年的维修费用不仅没有增加, 反而减少到60.3万元 (去年同期维修费用为98.6万元) 。
(2) 2009年上半年与2008年同期相比, 部分发动机修理情况和换油周期见表1。油品检测技术的应用使设备修理间隔、换油周期延长, 节约了修理费用, 而且避免了油品的损失和浪费。
(3) 中原油田采油厂特车大队2009年上半年润滑油费用比上年同期节约11.19万元。其中, 2009年上半年发出CD15W/40机油共4.8t, 比2008年同期节约4.1t;HM-46液压油0.83t, 比2008年同期节约1.3t;LG-90齿轮油0.71t, 比2008年同期节约1.7t;CF-4机油1.7t, 比2008年同期节约2.3t。
二、强化设备现场润滑管理
(1) 认真对润滑油品存储及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严格执行油品“三过滤”制度。
(2) 坚持设备清洗后换油。由于大部分T815车型属超期服役设备, 换油时不清洗发动机会造成新润滑油的污染。因此应严格按照发动机清洗技术标准进行清洗, 通过清洗换油, 会使车辆在加速性能等方面得到提高。
(3) 根据400型、700型水泥车的特点和运行条件, 针对平台上部沃尔沃发动机和曼哈姆发动机工作条件, 及时对其润滑油进行升级, 采用CF-4柴油机油, 取得良好效果。
三、提高设备润滑性能
(1) 2008年经油品理化分析, 有部分T815车辆发动机油运动黏度和闪点降低, 原因是燃油滤清器密封不严, 过滤效果不好, 使高压泵柱塞和喷油头卡死, 造成燃油进入曲轴箱。把滤清器改成一次性的双筒滤清器后, 问题解决。
(2) 400型、700型水泥车和油水罐车采用斯太尔车型底盘, 在运行中发现该种车型的刹车机构中润滑结构设计不合理, 黄油不易加入, 另外黄油加注点靠近轮胎内侧, 无法加黄油。针对这种情况, 对该种车型的刹车润滑部分进行了改造。
原结构 (图1) 中, 进入三个润滑孔的黄油到了三个润滑点后, 只停留在三孔的部位, 不能分布到滑动轴承套的其他位置。黄油嘴设计的位置在轮胎内侧, 操作很不方便。
润滑部分改造后的结构图见图2, 改造的最主要目的是改变润滑系统和润滑方式, 把“∞”油槽车削到凸轮轴上, 对进油路线进行改造, 直接经过凸轮轴上的中心油道进入, 再进入滑动轴承套孔、小孔后, 经过“∞”油道进入润滑面, 保证润滑油均布在配合面上。此后, 后桥的两轮刹车机构加注黄油时可以在平地上直接完成, 中桥加注黄油时, 可把车停到地沟上, 从下往上加注黄油。
经济效益:每年每台车可减少修理四台次 (每次费用3 500元) , 10台车每年可节约14万元。提高车辆出勤率和利用率, 10台车每天提高车辆利用率1h, 每次修理少停车两天, 提高车辆利用率后每年可创经济效益约45万元。
设备运行管理 篇2
设备管理系统(Equipment Management System)是将信息化了设备技术信息与现代化管理相结合,是实现研究级管理信息化的先导。设备管理软件是设备管理模式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设备管理的对象是研究所中各种各样的设备。
在现代化大型研究所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中,设备管理系统被看作是重中之重。因为设备是工厂生产中的主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设备日益机械化、自动化、大型化、高速化和复杂化,设备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作用和影响也随之增大,在整个工业生产过程中对设备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设备管理的各项制度、流程涉及的点多面广。设备管理系统则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设备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战略竟优、提高效率为目的,支持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而设备管理是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具有管理信息系统的共性,同时也具有其特殊性。设备是生产的生命线,对研究所正常生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信息安全设备管理已成为现代研究所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信息安全设备管理纳入研究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己经成为一种趋势。
作为一套简单的设备运行管理系统,必须具备以下功能:
(1)基础设置:设备类别设置、设备状态设置、润滑油设置、设备项目设置、备品备件档案设置
(2)设备档案:档案录入、设备台帐
(3)设备变动:设备调拨、设备调拨审核、设备报废、设备报废审核
(4)运行管理:设备检修记录、检修记录确认、设备事故记录、事故记录审核、设备隐患记录、设备隐患处理、设备故障记录、设备故障处理
(5)查询统计:检修记录查询、设备隐患查询、设备故障查询、设备事故查询
《凌峰科技 设备运行管理系统》恰恰具备了以上的全部功能,且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报表的定制,可在此基础上二次开发。
演示地址:http:// ;Tel:***
淘宝店地址:http://shop63030252.taobao.com
凌峰科技,诚招代理,个人或公司均可。
0代理费用0保证金,分成高(销售额的20%,每笔单子单独结算,款到分成,绝不拖欠)有意向的公司可以购买软件源码进行二次开发,无版权纠纷。
低值易耗管理系统、费用内控与网上报销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日常办公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
当前变电运行设备巡视管理分析 篇3
【关键词】变电运行;设备巡视;变电站
1、设备巡视现状分析
变电站设备巡视是通过设备巡视人员综合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式,借助红外热成像仪等仪器,按照既定的设备巡视路线,对变电站设备进行巡视检查的现场作业。设备巡视是变电站运维工作“两票三制”内容之一,其对于及时发现、消除设备缺陷,预防事故发生,确保设备安全健康稳定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当前供电公司大力推进设备状态检修模式的背景下,变电运行设备的检修周期被充分延长,在提升了供电可靠性与经济性的同时,客观上对变电运行设备巡视质量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变电运维人员所实施的设备巡视已成为供电公司的核心生产作业。变电运行设备巡视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各类设备状态检修策略的制订,更直接影响到电網设备的安全运行可靠性。尽管随着电力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一些新技术、新手段接连不断地应用于变电站生产作业现场,但是设备运维人员的现场巡视检查工作依然具有其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设备巡视仍是保证变电站安全可靠运行的最基本作业之一。
当前,影响变电站设备巡视质量的各种问题相互交织,既有设备巡视人员责任心、知识结构等主观方面问题,也有变电站运行环境、信息化水平等客观方面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
(1)设备巡视人员责任心有强有弱,管理人员对设备巡视人员巡视到位情况无法管控,设备巡视人员可能不按照既定的巡视路线巡视,造成设备漏巡、错巡,既影响设备状态检修策略,更影响设备巡视人员自身的人身安全。
(2)设备巡视人员知识水平有高有低,现场发现缺陷无法查询缺陷标准,往往凭经验判断缺陷等级,缺陷情况无法通过图文方式实时提交管理人员研判,时常延误设备消缺时间。
(3)设备巡视信息化应用程度有深有浅,一些的老旧变电站仍然依靠传统的纸笔记录模式进行管理,无法有效对数据进行准确分析,难以适应当前精益化管理需求。
对此,当前仍需要加强流程化的制度建设,优化变电站设备巡视策略。在此基础上,需要同步重视加强信息化的过程控制,确保各类规章制度得到不折不扣地执行。
2、设备巡视质效提升对策分析
在信息化纵深推进、管理理念日趋精细的背景下,保证变电站设备健康运行,一方面要加强流程化的制度建设,及时把设备巡视的具体要求通过业务流程的形式融入规范中,强化制度执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则要加强信息化的过程控制,结合信息通信、过程控制等领域的先进成果,通过管理、技术等方面手段,实现数据流与业务流的高效融合。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外一些新技术、新手段逐渐被推广应用于变电站设备巡检作业中,尽管这些设备巡检技术普遍成本较高或应用范围有限,但这些研究与应用对提高变电站设备巡检水平,作了十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许多经验和技术成果,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在国外,变电站设备巡视作业较先进的巡检方式大多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并将设备巡视检查的结果存入大型数据库中,主要在采用的设备巡检信息采集方式上有所区别;作为一类典型的特种移动机器人,电力机器人研究和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逐渐在设备巡视检查等领域发挥作用。在我国,传统的变电站设备人工巡检方式仍然占据较大比重,即设备巡视人员通过肉眼对设备进行查看,随后通过纸质报表的方式,收集记录设备巡检信息,实现设备管理。随着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基于条形码、信息钮、射频识别等技术的巡检方式被应用于变电站设备巡视作业中,有效提高了变电站设备巡视质量。
当前信息化提速发展,智能电网建设逐步实现设备全面在线监测,这为进一步提高设备精益化管理水平创造了便利的条件。但是,人工设备巡视作业仍将是一个有效、必备的基础性管理需求。因此,提高变电设备巡视质量,要结合变电站管理和技术实际,充分借鉴国内外有益经验,统筹利用现有资源,持续优化设备巡视对策。
一是强化制度保障,培育良好作业习惯。确保安全生产是做好变电设备巡视的最基本要求。要在变电设备巡视工作中牢固树立底线思维,严格执行设备巡视的各项规定,提高设备巡视的标准化作业水平,使各个流程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有据可查;逐步培育起员工对规章制度的敬畏之心,将规章制度执行与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形成遵章守纪、严谨细致的工作氛围。
二是深化信息应用,提升精益管理水平。随着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智能手机等智能化设备更为普及,一些移动智能终端具有优良的开源性、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等特点,把变电站设备巡视作业相关需求融入移动巡检终端,将有效适应移动互联背景下的业务应用。同时,还可充分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以便准确、完整地记录巡视人员的设备巡视到位情况,这将有效对设备巡视人员起到过程监督作用,并且有力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细化数据分析,提高设备巡视质量。随着设备状态检修的推行,设备运行数据会逐渐增多,特别是在大数据背景下,对设备日常数据分析就显得至关重要。大数据能够使设备运维管理部门做出比现有结果更好的预测,从而提高设备状态检修质量。可利用二维码信息容量大、编码范围广、容错能力强、制作成本低等特点,逐步将其推广成设备的电子标识,提高设备定位能力。
3、结语
综合上述分析,加强变电站设备巡视业务管理,强化设备消缺闭环管控,这是提高变电站设备运维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提高设备巡视质量,可通过流程化的制度建设和信息化的过程控制加以提升。通过设备巡视,使得检修部门能够有效地评估设备状态,并为科学制订设备检修计划提供可靠、翔实的研判数据;同时,也有助于调控部门确定合理的电网运行方式,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剑.关于如何提高变电安全运行和可靠性措施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4):149.
[2]梁萌.探讨如何提高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的管理方案[J].通讯世界,2014(19):156-157.
[3]吉晏平.变电站设备巡视技术的发展[J].中国科技信息,2010(22):145-146.
[4]白凯祥.基于RFID射频识别的开关设备智能巡检系统设计[J].中国电业(技术版),2013(12): 38-41.
[5]刘丕云.无人值班变电站设备巡视中应注意的问题[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3):128.
[6]史晓飞,郝振兴.无人值班变电站设备巡视到位的建议及措施[J].中国电力教育,2012(30):151.
设备运行管理 篇4
因此, 需对设备润滑油采取按质换油, 对公司关键设备的润滑油进行运转全过程监测, 以保证设备完好。
一、完善油水管理网络, 狠抓基础管理
建立完善了设备润滑管理制度, 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如建立了油水润滑采购制度、入库验收制度、油库管理及安全制度、润滑油的质量检查和更换制度及润滑工作安全操作规程等。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掌握设备结构特点和润滑要求, 严格执行定人、定质、定点、定量、定期监督换油制度, 对新购设备要进行磨合运转, 全面清洗检查, 进行合理润滑, 使集团公司设备管理机构形成网络化管理, 规范统一了设备油水记录, 设备油水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建立健全设备润滑档案
根据上级设备管理的要求和公司施工的特点, 定期统计公司月度油品化验情况, 编制润滑手册和润滑图表卡片, 建立设备润滑档案, 按设备卡片发放油料, 编制润滑材料消耗规定。选好油品, 严格执行换油标准, 逐步做到进口油国产化, 以降低成本。油品要采购大型厂家的产品, 做到货比三家。验收化验要严格要求、有记录, 入库做到油品专管、专线、专罐储存, 杜绝混油, 保证油料不变质。油料发放要有记录, 双方签字。保证油品的质量和用量。严格按照油品管理的“十六字”方针和“三过滤、一沉淀”的要求, 严格油品的入库验收和交接, 确保设备用油质量。
三、落实油水管理制度, 加大设备检查力度
对于新购润滑油的监测, 一是对供应站采购的油品要检查是否有产品抽样检测批号, 二是对各工地采购的油品, 公司油水润滑站要进行使用前质量检测。
根据我单位设备分布广、点多、线长的施工特点, 集团公司对道桥工程处、建筑安装工程处外部施工单位, 都配备YYF-V快速油质检测仪, 对在用设备的润滑油品进行定期监测。对快速油质检测仪检测不确定的油样, 及时送往公司油水化验室进行定性化验, 以确保在用油品的使用质量。
如2012年3月12日, 在对公司道桥四处沥青撒布车发动机15WCD40机油进行检测时, 发现综合指标过高。为此将监测油样及时送往公司油水化验室进行定性化验, 并及时换油, 避免了发动机抱轴事故的发生。2012年11月5日, 在对新疆西部建安处2台轮拖焊防冻液检测时, 发现防冻液冰点只有-3℃, 现场要求立即更换, 保证了设备安全过冬。
2012年集团公司设备管理科共进行油水检查3次, 2013年共定性检测设备282台次, 共查出不合格油样16个, 要求立即进行更换。抽样化验新油样18个, 检查设备防冻液78台次, 同时, 不定期到安徽、江西、新疆、四川普光和濮阳周边施工工地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抽查, 增强了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对设备油水管理的责任心。
四、结合公司特点, 加强设备的维修油水管理工作
结合公司设备施工特点, 对公司每月下达的设备维修计划, 要求设备二保用油检测率达到100%。并利用施工淡季开展冬季设备维护检修工作, 对工地撤回的设备逐台进行用油检测。对需维修的设备根据运行大表进行用油检测, 使设备用油作到按质换油, 保证来年设备的正常使用。
通过开展设备维护油品检测, 设备维修油品的更换走向正规。要及时掌握再用油品污染变质的发展趋势, 指导设备操作人员更换润滑油和滤芯, 减少设备维护费用。润滑油变质趋势的分析, 还能帮助操作人员查找设备故障原因, 减少机械故障的发生。
五、加大油水检测仪器的更新, 保证检测工作质量
根据上级要求, 公司按照标准建立了油水监测站, 理顺了油水管理工作。为了保证油水化验室工作的开展, 公司对化验室进行改造, 每年投入资金2万余元, 购进了化验所需的耗材和更新部分仪器。如先后购进4台YYF-V快速油质分析仪。对部分化验仪器进行了维护保养, 对黏度仪、软化水装置、抗泡沫化验仪器和闪点实验仪器都进行了维修。各单位加强了油水使用检测及检查力度, 做到了使用前、使用中润滑油的定性、定量检测, 按标准加注润滑油, 节约了费用, 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行。
六、油品检测技术的应用
1.在设备使用单位和基层班组设立专职、兼职油水管理员, 形成了专管成线、群管成网的设备油水监测管理体系。
2.配备油品检测快速分析仪器, 在各基层开展油品检测工作。
3.定期进行油品检测仪器使用维护培训, 建立了设备油水润滑计算机档案库, 对每台设备润滑油的润滑部位、型号、用量、换油时间等进行填报, 实行油品动态管理。
4.根据设备的价值、重要性以及投产日期, 将公司所有设备分成三级监测:一级监测为公司新投产或关键设备, 如特种设备4000型沥青砼搅拌站、ABG423沥青摊铺机、TAN8620沥青摊铺机等;二级监测为公司主要设备, 如沃尔沃360BLC挖掘机、凯思240挖掘机、凯思430多功能装载机、宝马BW203振动压路机、PQ190平地机, 其余设备为三级监测。
由于检测跟踪到位, 及时消除了发动机故障隐患, 节约了设备维修费用, 延长了设备大修周期。
七、经济效益
2012年集团公司道桥工程三处润滑油实际用量见表1。
设备运行管理 篇5
编制:审核:审批: 编制时间:审核:审批:
设备设施运行管理
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1、总则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建工集团有关规定,为加强施工机械设备集中购置,统一管理,保证安全生产和施工机械设备正常运转,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企业装备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1.2施工机械设备管理范围:按照公司《固定资产管理目录》划分施工机械设备为:
1.2.1(检验和试验仪器)
1.2.2(施工机械)
1.2.3(运输设备)
1.2.4(生产设备)统称施工机械设备
1.2.5(其他生产性固定资产)
1.3施工机械设备管理范围和各级职责
本制度管理范围主管领导:公司生产副总经理
主管部门:材料设备分公司
协管部门:工程技术部、财务资产部
本制度管理的各级职责
公司生产副总经理主管全公司施工机械设备;
材料设备分公司负责全公司施工机械设备购置、验收、调拨、租赁、保管使用等全面管理;
工程部按生产资源配置对施工机械设备协同管理;
财务资产部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资产性管理;
自控分公司负责试验检测仪器和试验设备的使用和管理;焊接中心负责无损探伤检测设备的使用管理。
1.4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组织机构
材料设备分公司对公司施工机械设备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分公司材料设备部门(或工程科)设设备管理员,项目部兼职(或专职)设备管理员。(附图一:管理机构及网络图)
2.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程序
2.1施工机械设备购置计划
年度购置计划:各分公司根据本单位生产任务、现有设备状况和经济状况,于每年底编制分公司“年度施工机械设备需用计划”报材料设备分公司;材料设备分公司根据全公司生产和现有装备情况,结合各单位申报的“年度施工机械设备需用计划”,编制“公司年度设备购置计划”,经生产副总经理审核,公司经理办公会研究同意,报建工集团审批。
材料设备分公司根据审批后的“年度施工机械设备购置计划”和生产实际需要,分期分批组织购置。
2.2施工机械设备购置与验收
购置施工机械设备须得到建工集团和公司主管生产副总经理审批后方能实施。
大型施工机械设备由建工集团物流公司组织招标采购,具体规定详见重建司发[2008]225号文。
一般施工机械设备购置由材料设备分公司实施。
2.3采购方式:
对设备供应商进行性能、参数、价格进行考察、评估;
组织三家以上设备厂家进行招标采购;
对设备采购合同进行评审,签订采购合同。
2.4设备验收
购置的施工机械设备由材料设备分公司组织公司工程部等相关人员进行验收,验收的内容主要包括设备技术状态的检验、易损备品配件、专用工具以及有关技术资料的清点等工作并作好《施工机械设备购置验收记录》和《设备开箱记录》。
材料设备分公司根据公司《固定资产管理目录》对新购设备进行统一编号,并根据“施工设备购置验收记录”和其它技术资料建立“固定资产登记卡片”填写“固定资产购置完工验收单”,并连同购置发票、“固定资产调拨转帐通知单”送财务资产部内部转帐。
公司财务资产部按报送的资料确认无误后转固立卡,并将甲卡、“固定资产购置完工验收单”第一联、“固定资产调拨转帐通知单”第一联交材料设备分公司,同时将乙、丙卡、“固定资产调拨转帐通知单”第三、四联交使用单位财务、材料设备管理部门,三方同时输入微机管理。
材料设备分公司在验收完毕后,将设备使用说明书和合格证原件交公司档案资料室保管。
2.5施工机械设备建账报表
验收、转固完成后,材料设备分公司分类建立固定资产明细台帐;
材料设备分公司、分公司(项目部)应做好每年年终盘点清产工作。做到账账相符,帐、卡、物相符,及时报送上级单位需要的各类设备报表。
施工机械设备的实物资产管理
2.6施工机械的管理内容:
设备的分类与编号。
设备的建账、立卡与清点。
设备的折旧。
设备的保管。
设备的调拨、报废与处置。
2.7 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程序
分公司(项目部)提出需用计划;
材料设备分公司审核,相关领导审批;
购置(外租);
验收;
转固、建卡;
调拨(租赁);
保管、使用;
维护、保养;
盘点、清产、报表。
3.施工机械设备使用管理
3.1公司所有施工机械设备、材料设备分公司及各使用单位都应保管好、使用好、维护好。
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单位应有专人管理,各级设备管理部门均应在计算机上建立施工机械设备台帐,记录设备的数量、规格型号及使用状态情况。
使用施工机械设备应遵守《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规定、《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和《起重机械使用管理规则》(TSG Q5001-2009)要求,并在设备显眼处悬挂安全操作规程。
大中型、精密机械设备或关键、特殊机械设备,相关操作人员,应在操作前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对国家有规定的特殊工种,如:汽车起重吊、塔吊司机、焊工等操作人员应持有相应的国家授权机构颁发的上岗证,方可上岗。
项目部原则上按施工进度分阶段填报《施工机械设备月度主要需用计划》,经分公司审核后,报材料设备分公司。详见《项目施工设备管理细则》(附图二:施工机械设备使用管理流程)
3.2联营、挂靠、分包单位所使用的大型专用设备及特种施工机械设备(包括塔吊、起重机、施工升降机、挖土机、推土机、搅拌机等),须具备相关管理资质和特种设备监检许可,并报材料设备分公司审核备案,分公司(项目部)在施工作业中对所使用设备安全性、可靠性进行日常管理。
3.3分公司组织的大型吊装作业,其方案、招标工作应通知工程部、材料设备分公司参加,吊装方案、吊装合同、资质资料应报工程部、材料设备分公司备案。
1)设备设施必须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行。
2)维护、保养、检测人员签字齐全,记录完整、真实。
3.4施工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管理
3.4.1 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施工机械设备是延长设备寿命,是提高设备利用率的关键。
3.4.2 认真做好施工机械设备的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十字”作业要求,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3.4.3 按公司《机械设备的保养规程修理规定》进行施工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特种设备及安全附件依法进行使用登记、定期检验或校验,并在有效期内。
3.5本制度若与本单位的管理体系要求和相关管理办法有抵触时,按本制度执行。
矿山设备运行管理控制体系研究① 篇6
关键词:管理控制体系 设备运行管理
中图分类号:TD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c)-0180-01
采矿设备的可靠运行对企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随着设备技术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设备运行管理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煤矿是否能够安全生产和稳定发展。可靠的设备运行系统是煤矿企业健康发展的保障。煤炭运行设备的现场管理关键在于保持设备运行状态的稳定性,难度就在于及时,无遗漏的预防性维护。特别是在矿井投产初期,由于缺乏稳定的技术,可靠的井下机电设备维护,维护粗放、检修盲目,机电设备误时经常发生,使得矿山设备运行管理的难度不断增加。随着企业规模快速发展,设备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维修人员专业技能欠缺、对设备驾驭能力不足的矛盾突显出来,而传统管理模式不能有效进行知识共享和经验分享。
1 管理控制体系构成
管理控制体系是指构成管理行为的计划、策略及奖惩的组合。管理控制系统是一个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结构,该结构的形成表现出一定的决策结构,领导体制和信息结构。设备运行管理体系必须解决两个主要问题:(1)如何实现设备全面的预防,计划性维护和配套的约束机制;(2)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
2 设备运行管理控制体系的设计
根据矿山设备运行管理的现状,该文将“设备运行管理体系”分成三个体系,分别是建立“专家预警系统”;出台《通用设备准运管理系统》和编制《普通设备准运验收标准》。
(1)建立了“专家预警系统”:利用计算机,通过覆盖“计量器具检验周期管理”,“设备准运证周期管理”,“设备维修专家预警”,“关键元器件和电气试验提示”和“消防、漏电保护”等内容的“检验周期专家预警系统”从技术上弥补了人性化管理的不足和局限性”。
(2)引入“通用设备准运管理系统”:根据设备特性,团队分工,设备运行和运行时环境等设备进行分类编号,(证书编号会通过专家预警系统生成),规范设备检查和准运证的发出程序,明确准运证的管理措施,使之形成一个闭环管理机制。
3 工作流程
在安装后进行过程中,为确保设备安全运行,可根据设的不同的安装地点,由管理系统生成准运证号,人工据此认可准运证号码。不符合运行条件,根据验收单整改。复验时间,维修时间,测试周期由“专家预警系统”来完成,实现无缝的流程管理。
设备安全运行的辅助管理,强检设备,仪器仪表的检验,测试控制是通过做“专家预警系统”来实现。
“专家预警系统”,根据不同的管理对象和管理人员每天录入的产量等更新信息,提前若干天和预警需要安排和开展的工作。可以有效地减少管理人员到现场的次数,有效地避免了繁琐的日常核查管理项目。
4 关键技术及管理要点说明
4.1 专家预警系统
通过量化设备运行参数,然后利用计算机使用开发应用软件的VisualC++中,搭建“专家预警系统”管理软件,可以嵌入电子表格管理应用程序。使得预警系统报告自动生成,能够使工作安排更加标准化,避免遗漏和重复工作,使日常维护工作有秩序地进行开展,简化了管理流程。
“专家预警系统”的核心部分,是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电气试验规程》,《设备维护手册》,环境评估信息等基本数据的收集,利用计算机技术来量化的日常工作,涉及面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现在可以在几个关键部分阐述。
(1)检查,验收更换周期的预警体系。
对于设备运行检验周期预警,系统根据当前设备(特种设备)验收时间(通用设备),结合更换周期生成准确的所有矿山在编设备的预检验,在预检验系统验收期间(通用设备),檢验或验收周期提示和警示。
(2)设备运行保养的提示预警。
根据设备的运行环境的,各自的特点和不同的安装地点,设定不同的维修时间,并设置在整个工作完成需要的工作量,及时安排有针对性的预防性维护和检修。
对于仪器强检周期的信息预警系统:时间根据当前检验时间结合检验周期,清晰,准确地生成所有的设备中运行的预检验时间。
4.2 《通用设备准运管理系统》要点
(1)首先,针对不同的设备使用地点、用途,结构和性质等划分设备的分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设备维护手册》、《设备管理制度》等制定相应的验收标准和运行周期。
(2)是周期性地对运行设备依照标准进行现场验收,管理人员通过现场反复验收贯彻制度、标准,普及设备完好标准。
4.3 《普通设备准运验收标准》的要点
来源标准:《煤矿安全规程》,《机电运输质量标准》,《操作规程》,《设备使用手册》等,以确保“普通装备准运验收标准“的实用性,相当于一套验收教材。管理人员在验收设备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也是提高设备管理人,维修人员发现,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有效的加强了管理人的设备维护标准和理论学习的能力。
5 结语
这套包括“专家预警系统”,“准运管理机制”的煤矿设备运行管理控制体系,由于本身数据来于现场管理和生产数据采集,因此数据可靠性和针对性较强,使之形成一个闭环控制,约束机制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强,通过反复地逐项检查设备,整改,维修等预警,能够非常有效的辅助矿山设备运行管理的工作,使管理工作更有目的,更有计划的运行。
参考文献
[1] 王淑娇.企业IT资产的管理控制体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
[2] 马培赓.煤矿设备运行管理控制体系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2010(9):65-66.
设备运行管理 篇7
2013年3月20日, 航宇公司的JB21-63A压力机的主键柄因磨损严重而不能正常运行, 动力机修车间用了一周的时间进行设计与加工, 换件后设备恢复了正常。经分析是缺少周期性点检所致, 因为主键柄是关键易损件, 具有半年即损的规律性, 像这种高负荷和恶劣环境中运行的设备, 对其进行周期性的专职点检, 可以提前发现并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予以排除。再如, 一台QVN31/8剪板机因刀口缝隙误差较大, 不能保证产品下料尺寸要求, 报修后发现, 是送料定位系统左右后档料器出现严重变形, 液压油缸内密封圈严重损坏所致, 是一起典型的操作人员工作不规范引起的设备故障。因此, 推行设备点检管理, 对提高设备运行效率, 确保安全生产均具有重要意义。
二、设备点检管理基本内容
随着航宇公司的快速发展, 设备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充分利用现有的生产设备, 进一步提高设备运行效率, 已成为机动技安部门非常关注的问题。而事实上, 各生产部门多因忙于生产, 他们对设备管理的理解也仅局限于故障的事后维修等层面上, 对于部门内不能解决或故障严重的设备问题只有上报机动技安部申请大修或项修, 既制约了设备运行效率, 也与精益生产及设备全员管理 (TPM) 的要求大相径庭。为此, 必须明确设备点检管理的基本内容, 营造出人人关心和重视设备点检管理的良好氛围。
1.牢固树立设备点检的概念
为了提高公司竞争力必须实行对设备的全过程管理, 龙其是生产中的关键及控制设备更要如此, 通过推行设备点检制度和配合有效维修等, 避免出现无谓停机待修等问题, 延长设备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 提高设备利用率。目前, 动力机修车间在日常的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中, 尝试性的推行了设备点检管理, 已收到不错的效果, 不但保证了生产正常运行, 也降低了设备修理成本, 实现了设备经济效益和EVA值的最大化。做好设备点检工作, 就是按照航宇公司制定的设备保养、维护标准与周期, 对规定部位进行的检查, 以便早期发现故障隐患, 及时加以修理和调整, 使设备保持正常运行的一种方法。主要包括日常点检和定期点检。
2.设备点检管理的基本要素
2014年航宇公司对特种设备全面推行了设备点检管理, 如监控与考核行车、电梯的运行情况等, 而其他生产部门也只是在尝试性地实施。若能扩展到普通生产设备, 如机械、动力、数控加工中心、热加工、检测和试验设备等, 那么设备的运行状态和设备管理效率将会更高和更经济。为此, 需制定一套细致和标准的设备点检管理工作流程, 具体内容如下。
(1) 设专职或兼职点检员。为使企业设备点检管理开展有序, 需要设立专职或兼职设备点检员, 公司设备管理部门和基层单位均要设置专职点检岗位。如动力机修车间的日常点检是由操作者担任, 专职点检员则由车间设备管理员担任。因为点检工作是动态化的管理, 专职点检员每天要到生产一线进行巡检, 指导督促兼职点检员的工作。公司的关键或受控生产设备的点巡检, 可与维修工作结合起来进行。
(2) 规定设备点检内容。在企业设备点检管理中, 对实施点检管理的设备要标明其故障易发点, 明确点检部位、项目和内容。特别是关键、受控设备, 以及生产环境恶劣、生产周期长的设备, 在制定点检内容时要更加精细与规范。例如, JB21-63A压力机的主键柄就是关键的点检点, 制动机构是关键点检部位, 床身滑枕运动及润滑系统和工作台等, 则是重点点检内容。又如, 动力机修车间的龙门刨床, 是根据其实际运行和维护修理情况, 明确限位器、开关时间继电器、自动控制系统、进刀系统等为故障易发点, 并列为重点点检的部位。
(3) 设备点检周期。企业需根据不同的生产设备和设备故障点给出不同的点检周期, 它们与设备管理中的保养周期不同, 点检周期应包含在保养周期之内。因为保养周期是企业根据设备运行到一个相应的工作小时后而制定的停机保养周期, 公司规定:设备三级保养是设备累计运行2000 h后应进行的一次保养。设备点检周期是根据设备的点检项目的不同, 或主要零部件的易损规律性等, 分别按每日、每周、每月进行的点检。例如, JB21-63A压力机的主键柄, 点检周期就是根据其半年易损的规律定为每6个月为一个点检周期;龙门刨床的限位器、开关时间继电器、自动控制系统、进刀系统等, 则定为每个月为一个点检周期。
(4) 设备点检标准。在开展设备点检时, 每个点检点、部件和内容都要给出判断的依据与标准。公司和生产部门需根据设备的磨损规律、工作性能、精度和安全要求等, 制定出适合生产需要的设备点检标准。例如, JB21-63A压力机主键柄的点检标准, 就是根据磨损现象与规律来制定的。
(5) 设备点检记录。应及时将点检结果记入到点检记录表中, 并作为设备管理和维修的依据, 主要包括运行记录、异常记录和故障记录。各部门的设备点检记录需每月统计和上报一次, 归档保管的期限可根据公司或部门的相关规定来定。
要明确点检作业和点检结果的处理程序, 若是急需处理的隐患或故障问题, 要立即通知维修人员进行解决, 不急的可记录在案, 留待计划检查时一并处理。
3.设备保养与点检的关系
在设备管理工作中, 设备保养一般分为日常保养、二级保养和三级保养。在设备点检工作中, 设备的日常保养一般包含在日常点检工作中;设备的二、三级保养则包含在定期点检工作中。因此, 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对顺利推行设备点检工作十分重要。
(1) 日常保养与日常点检的关系。相同点, 设备的日常保养和日常点检都是由操作人员负责完成的, 既要自行做好保养和点检工作, 还需对发现的安全或故障隐患及时向相关机构汇报。不同点, 日常保养只是操作者在班前班后进行的一般性检查和保养, 没有检查和保养记录, 对部门的生产设备也没有硬性考核指标。而日常点检工作是兼职或专职点检员每天根据设备点检规定的部件进行检查、记录, 公司或部门都有考核指标, 相关记录必须要归档和保存。
(2) 二、三级保养与定期点检的关系。相同点, 二者都是由专职人员对设备进行的定期性检查和保养, 发现安全和故障隐患后需及时排除, 同时做好设备保养的记录及归档与保管工作。不同处是, 二、三级保养是由生产部门的维修人员按计划进行的定期性检查和维护, 定期点检是由专职或兼职点检员按计划对规定的零部件进行的定期性检查, 发现安全和故障隐患后需及时向上级汇报和派机修人员进行修理, 同时做好记录、归档管理等工作。
三、实施设备点检管理的意义
近两年来, 随着公司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任务的加重, 需要设备连续运行的情况逐渐增多, 特别是那些处于高负荷及高温、高湿、灰尘多、振动大等恶劣生产环境中的设备, 如履带抛丸机、C750空气锤压力机等, 它们的运行状况对产品的产量、质量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 推行和加强设备点检管理, 确保良好的使用状态、精度和安全性能, 对保障新产品研发和安全生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推行措施
(1) 为进一步加强动力机修车间设备管理和维修工作, 提高生产区域设备的完好率, 保证生产的安全运行, 采取的措施是: (1) 组建车间点检工作领导小组, 由车间主任担任组长, 设备专职点检员和各班组长为小组成员。 (2) 设置专职或兼职设备点检员, 其中, 设备管理员是专职设备点检员, 操作者是设备日常兼职点检员。 (3) 根据设备运行现状实施了日常点检、周点检和定期点检的三级点检制度, 并制定出相应的考核机制等。
(2) 根据设备分类和设备的关键零部件或易损零部件的规律性, 制定了设备点检内容和点检周期;根据车间的设备点检流程, 做好设备的保养、点检、记录、修理和归档等管理工作。
(3) 结合综合平衡计分卡和全员设备管理 (PTM) , 根据设备点检各项考核制度和设备点检记录, 做好各岗位设备点检和修理的考核工作, 在提高设备管理能力和设备修理服务质量的同时, 不断提高公司设备的运行效率, 为设备正常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2.取得的效果
(1) 推行设备点检定修管理后, 能够充分利用设备已有的运行状态信息, 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分析, 最大限度地把握设备的运行状态。并依此制定出合理的检修与维护策略, 极大提高了设备的运行效率。例如, 在对X62W卧式铣床进行点检时, 发现进刀深度>1.5mm时设备就会发生振动, 切削动力不足及闷车现象, 点检小组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后, 认为是设备老化所致, 由于零部件已达到了极限寿命, 整体刚性明显变差, 为此制定了相关措施, 确保了设备的正常运行。
(2) 通过对零部件的缺陷分析, 制定出相应的缺陷预防措施, 可提早预防和避免设备事故的发生, 对改善设备运行状况、提高设备管理与检修水平, 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零部件的磨损或损坏程度进行正确评估, 可以合理和最低限度地储存备件, 节省了大量的修理和备件费用。提高了对设备检修的计划性, 检修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责任意识, 均有明显提升。
(3) 公司的设备检修工作更加规范, 各项工作已处于可控和在控状态, 设备检修已从目标管理提高到过程管理。例如, 设备检修前, 点检员要预先制定出详细的修理工艺与操作步骤, 检修人员只需依照其进行操作即可, 避免了传统检修中的随意性与不严谨性, 保证了设备修理质量。
四、结语
电厂设备运行管理措施分析 篇8
1.1 由于管理层次混乱, 不适合机组设备的管理
电厂在运行管理的工作中, 负责的部门有, 监督管理部门、发电部门、班组, 三个部门同时管理。有时, 由于设备厂房点多线长, 监督管理部门的设备人员短缺, 对所监督的设备无法全面的监控;发电部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有很多的管理人员是双重领导, 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制约, 造成了没有强硬的管理力度, 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工作效率较低。
1.2 保障的疏忽造成设备的老化
由于设备管理中的各种规章制度无法落实, 导致设备的维护不及时, 很多电厂管理人员表现出:“重建轻用”“重用轻管”,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 在工程结束后, 一个新投入使用的设备在工作不久后, 就频繁的出现故障问题, 磨损、老化, 造成了固定资产无形的流失。
1.3 机组的设备不能满足电厂的发电量
电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用电系统对每个发电厂能提供的电能质量、电能保证的要求也在日益的提高。电力市场的竞争, 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技术和设备的竞争。很多发电厂, 经过很多年的努力, 在设备运行, 设备维修上已有大幅度的提高, 并储备了大批技术型人才。
1.4 运行管理维护检修人员的专业知识有限, 无法适应新设备的水平
从事运行管理维护检修的人员, 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经过短期培训就上岗的。他们的培训时间短, 涉及到的专业知识比较浅薄, 学习的机会比较少, 技术管理的水平参差不齐, 没有较高的学习热情, 技术工人少, 技术质量没有明显的上升优势;难以适应设备一体化和自动化。在设备管理与维护、检修的人中, 很多人选择其他行业, 造成了严重的人才流失与浪费。
2 电厂设备运行管理中的措施
2.1 加强设备运行管理的力度
电力生产的自动化和一体化水平在不断的提高, 设备的综合管理水平更需要提高。设备综合管理包括设备的故障预防、设备的保养与维护、设备生产的检修、设备的故障排除等等。然而设备信息的管理一般由设备的自动诊断系统、定期诊断、检验信息管理系统和设备维修的管理系统等组成。设备自动诊断系统对电厂的发电质量和设备的运行有重要影响。他可以对设备进行在线的检测, 当设备遇到突发状况时, 可以根据设备的现象来进行检测, 把检测的结果记录下来, 上报给有关部门。设备自动诊断系统的主要用途就是提高工人诊断的效率。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就是在诊断设备的基础上, 对设备进行进一步维修。
2.2 加大提高设备的整体水平
发电部门负责建立设备技术档案, 监督管理部门会根据设备的状况制定维修计划, 并办理设备的委托检修、监管和验收。在经济上, 设备管理有很大的自由度, 与传统的设备管理的体制相比较, 它减少了管理的层次, 更有利于设备的综合管理, 保持设备的稳定性, 实行基础管理与专业管理相结合;便于实行生产责任制, 奖励优者, 惩罚劣者, 主要作用是有利于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提高设备的整体水平, 有利于电厂更好的运行管理。
2.3 加大培训的力度
各个企业在不断的发展, 技术在不断的进步, 需要每个工作人员提高专业素质, 明确培训方向。首先, 要加强提高专业水平, 定期的开展专业知识讲座, 专业知识问答, 不定期的引入新的技术水平, 有效的调动起管理人员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其次, 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综合管理的能力, 以岗位技能和服务水平为重点, 分批的开展对工作人员岗位技术的培训;最后, 设备管理人员需持证上岗, 根据学习、考核, 统一的颁发证件, 统一上岗。要真正的把培训、考核、使用一体化落实到位, 加强培训的力度, 提高能力的积极性。
2.4 加大设备管理人员的考核力度
将工作考核列在第一位。出台一套可行有效的考核办法, 已达到考核的目标。一方面在考核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 要加强在现场实际操作上的考核。另一方面在考核时, 要分成A、B、C类, 考核采用平均值法, 要求反映出管理人员的真实水平, 严格按档归类。第三方面, 要适当的开展对优秀的设备管理人员的奖励, 例如, 在管理设备期间, 设备没有发生故障, 没有返修率, 自动发机, 提高效率等, 都应该受到奖励, 以此来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做到奖惩分明, 为企业赢得更大的利润。
2.5 加强设备运行岗位管理
在接班前要对设备的各项基本状况, 各项参数进行检查和记录;管理人员在值班时, 对各种仪表进行记录, 设备运行时参数的变化, 以及若出现异常时要及时的分析与管理, 并做好记录;在巡回检查时, 若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的维修与补救;要定期的对设备进行试验, 若重大的操作及运作方式改变后, 要对设备运行情况, 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处理。
2.6 加强目标成本的管理
监督管理部门要根据预算中的设备与使用费用, 来实行承包方式;发电部门需要负责保障工作的质量, 不可以因为设备的问题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 影响生产的安全。同时, 检修部门施工组织不利, 导致了工程的损失, 检修部门需要赔偿。这些方面迫使了监督管理部门, 发电部门通过对设备的核算, 会发现和改善在设备管理上的薄弱环节, 可以有效的提高利用率。还可以促使检修部门优化工程的组织, 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的进度, 降低工程的花销。另外, 根据机组定额计算方法, 每种设备的费用都包括护理和维修的费用, 若因资金不足, 机组的设备维修不及时, 导致设备发生故障, 影响安全生产任务的完成, 这样就违背了原有的规定。所以, 资金要有独立的账户, 在必要时不用慌乱, 需要制定严格的检查制度, 做到专款专用。
3 结语
在传统的电厂设备中, 存在着许多缺点, 例如:管理层次过于混乱, 不适合机组设备的管理, 由于保障疏忽造成设备的老化, 机组的设备不能满足电厂的发电量, 运行管理维护检修的人员的专业知识有限, 无法适应新设备的水平等等一些缺点。因此, 有关部门需要出台完善的管理措施, 要加强设备运行管理的力度, 要加大提高设备的整体水平, 要加大培训的力度, 要加大设备管理人员的考核力度, 要加强设备运行岗位管理, 要加强目标成本的管理等等一些措施。完善的电厂设备运行管理措施, 有利于保证安全生产, 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还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自身效益, 并且, 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设备运行管理人员的科学思维, 使用正常的思维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 有利于培养实践能力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参考文献
[1]杨飞.电厂热力设备运行专业[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6, 8.
强化润滑管理实现设备高效运行 篇9
CPE记者:周老师, 您好。多年来您一直为企业的一线技术人员提供有关润滑方面的咨询、培训及检测服务, 面对面地接触过很多企业的润滑技术人员, 您觉得目前我国企业设备润滑管理存在哪方面的问题?我国目前的润滑技术规范和要求是怎样的?
周洪澍:一提到润滑, 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润滑油、润滑脂, 这种认识过于简单化和片面化, 但是这一现象在企业中非常普遍。“润滑”两字的含义很广泛, 它包括润滑系统的设计制造、润滑装置与润滑方式的选择、润滑材料 (包括润滑油脂及气态或固体的润滑材料) 的合理选用、设备润滑管理、设备运行中在用油的状态监测等内容。因此, 润滑不等于润滑油, 它是一门涉及机械、材料、化学等多学科的技术, 对企业设备技术人员来说, 准确掌握并合理利用好它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
早在1992年我国就制定和实施了国家推荐标准GB/T13608-92《合理润滑技术通则》, 并于2009年10月修订、2010年5月实施。《合理润滑技术通则》的核心是:在技术、经济允许的条件下, 为实现设备的可靠运行、性能改善、降低摩擦功耗、减少温升和磨损及润滑剂的消耗, 对设备的润滑设计、润滑系统的运行操作和使用的润滑油脂的品种, 性能等规定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因此, 合理润滑是一项投资回报率高的先进技术, 在国外被称为“设备全优润滑”, 在日本直接称之为“润滑经济”。
设备合理润滑的主要技术内容是:评估设备润滑目前存在的问题, 根据设备类型、工况、环境等条件合理选用润滑剂和润滑装置, 控制设备在用油的污染, 实现设备的主动维护, 对关键设备及需要实施按质换油的设备进行定期在用油分析监测, 了解设备运行中润滑与磨损的真实状态, 为维修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实现设备的预知性维修, 建立规范的润滑管理制度并强制执行。严格执行上述要求, 可有效避免设备润滑问题。
CPE记者:如果说磨损是设备的“天敌”, 那么您觉得造成设备磨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周洪澍:造成设备磨损的主要因素有润滑的优劣、零部件的材料、材料表面的加工质量、设备运行的工况条件, 如速度、温度、载荷的大小等, 以及设备运行的周围环境、运动摩擦时的结构特点和运动方式等。
如一对摩擦副的两个表面之间的润滑主要有边界润滑和流体润滑两种方式, 而流体润滑又分为流体动压润滑、流体静压润滑、弹性流体动压润滑3种类型。采取何种润滑方式主要与设备结构有关。如发动机缸套和活塞之间, 齿轮传动时啮合处、滚动轴承滚子和滑道处于不同运动部位, 油膜轴承启动和正常运转时各个部位的油膜厚度是不同的, 油膜的有效厚度仅为0.1~100μm, 所以在国外有句话叫做“工业骑在10μm厚的润滑油膜上”, 非常形象地说明了润滑的独特重要作用。以上典型设备由于结构不同导致产生的主要磨损形式也不同, 主要有磨料磨损、粘着磨损、表面疲劳磨损和腐蚀磨损等。
另外, 设备的磨损与其设计、制造也有很大的关联。一旦投入运行, 几乎所有的设备必然会发生磨损, 导致能量的消耗和材料的损失。合理的润滑技术可有效地防止和解决这个生产实际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因此, 如果从事机械设计的技术人员能够掌握相关的润滑知识并充分运用到设计方案中, 其设计制造出的设备一定会更高效、有更长使用寿命。
CPE记者:润滑是减少设备磨损的有效手段, 谈到设备润滑就离不开润滑油。作为一名专业人士, 您对润滑油的选择有哪些建议?如何才能做到设备的合理润滑?
周洪澍:按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 润滑油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油品的应用场合, 分为发动机油、工业齿轮油、液压油、压缩机油、汽轮机油、变压器油等, 哪类设备就应该用哪类油, 不能盲目选用;另一种分类方法是按油品40℃的平均运动黏度, 从2~3 200mm2/s共分为20个黏度等级, 正确选用油品的黏度等级是合理选油的第一步, 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黏度选择的主要依据是温度、载荷、环境等, 设备制造商在设计时也会通过对结构参数的计算给予推荐值。
随着现代制造业技术的发展和设备的更新换代, 润滑对于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减少设备故障与维修成本越来越重要, 同时国内润滑油产品也在不断升级换代。目前国内高档润滑油的水平、品种都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针对不同设备的不同要求可供选择使用的润滑油超过千余种。为了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 很多企业对油品提出种类简化归一、可替代等要求, 目前的润滑水平基本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 但这一要求需要企业中有专业人才去具体、正确地实施。
CPE记者:无论是设备的设计还是企业润滑的实施, 您前边都提到了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知道目前企业中的润滑人才比较短缺, 企业如何才能解决或处理好这一问题?
周洪澍:犹如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一样, 大多数设备都有自己的整套润滑系统, 其中润滑油是设备的“血液”, 润滑装置是输送血液的“心脏”。这个系统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 都可能导致设备故障, 甚至造成整条生产线的停机, 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设备润滑管理是用科学管理的手段, 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 实现设备及时、正确、合理的润滑和节约用油, 达到设备安全正常运行的目的。现在, 润滑对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性正在逐渐显现。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企业升级, 设备管理有否决权;设备管理升级, 润滑管理有否决权。因此, 企业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设备的润滑问题。
企业设备润滑管理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物资管理, 包括润滑油的采购、运输、库存、发放、废油处理;二是技术管理, 涉及油品的选用、维护、分析检测、润滑故障的分析处理等。这两个方面都离不开润滑技术人员的专业支持。
但是在设备的全寿命周期的运行成本中, 与设备的购置费、能源消耗及维修等费用相比, 消耗的润滑材料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加之对设备润滑认识的误区, 长期以来企业对设备的润滑工作普遍重视不足, 以为润滑就是油、设备有油就行, 因此由于润滑不良导致的设备故障在生产实际中还是比较高的。
但是, 由于企业管理者对润滑的认识不充分、对润滑技术人员的不重视, 致使企业设备技术人员不足、知识缺乏, 这更加剧了由于润滑引起的设备故障问题的严重性, 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运行成本, 甚至还可能影响安全生产。如2012年, 某外资企业的一条生产线, 就是由于某一设备的润滑存在问题, 导致整个生产线停产长达3个月。后经我公司对其油液进行检测后, 在短短几天就排除了故障。可见, 正确的润滑对设备的正常运行作用之大。同时, 现代设备不断向大功率、小体积、轻重量、高速度、高精度、多功能微电子化及环保趋势发展, 因此对设备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设备与润滑材料的不断更新换代, 人们的知识老化、认识有误区的现状必须尽快加以改善。现在的企业需要高度重视设备润滑问题, 要把润滑专业的人才纳入到企业的重点人才培养计划当中。
设备寿命周期状态的运行管理 篇10
神光-Ⅲ主机装置精密装校 (OAB) 实验室主要包括金工预装配间、机械件洁净清洗间、光学元件过渡间和单元模块精密光机装配间等, 由于设备的品类繁多、型号各异, 使设备管理工作愈加重要。为能更好地进行设备寿命周期状态管理, 提升设备管理整体水平, 从设备的购买、使用、维修、报废等各阶段的工作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状态管理实践, 取得了较好效果。
1 设备购买
随着主机装置生产规模急剧扩大, 设备管理在生产中的地位愈加重要, 特别是在设备的购买申请、采购、台账建立、使用以及计量值溯源等方面, 均应从设备的寿命周期状态管理入手, 强调建立各项规章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不断加大设备管理工作力度, 进一步约束和规范员工的行为, 进而做好各项工作。
1.1 设备调研
购买一台大型测量设备, 首先从厂家的规模以及设备的各项指标来调研和评价是否已达到预期的要求, 特别是在价格不等的情况下, 更需要进行多方面比较。例如, 购买1台精度为20″以内0.2″, 全视场为0.5″, 测量范围为0.5°的自准直仪, 西安昂科光电有限公司的是9.5万元, 成都合思锐进的是12万元, 江西九江是150万元。通过综合比较后, 最终确定选择西安昴科光电有限公司的产品。项目负责人填写《月需求计划报表》或《年需求计划报表》, 如表1。对购买的设备型号、资金来源等相关事项进行说明, 经部、所领导的批准同意后进行设备采购。
1.2 设备采购
(1) 采购人员根据设备的功能、使用需求及价格等进行采购。价格>1万元的需填写技术开发采购审批表, 其他的则填写一般采购申报表。经部、所领导批准签字后与供应方签订合同协议, 注明设备类别。
(2) 供应商评价包括:①将各生产厂家的同类设备按照规格、型号、使用环境 (温度、湿度) 等进行对比。②从设备型号入手, 注重设备的技术指标、价格的评估。③对供应方的资信能力、质量保证、售后服务等进行综合评价, 做出最终决定。
1.3 设备验收
测量设备使用前必须持有原设备校准报告, 按照技术协议合同的规格、型号等进行比照, 查验设备说明书、技术文件和相关配件, 并由厂方的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安装、调试和员工培训。合格后由检验人员填写《设备产品信息登记表》和《进货验证记录表》。设备原值≥100万元的归为重点设备;50~100万元的为重要设备;其他的为普通设备。全部工作完成后, 由检验中心负责人核对各项验收指标, 标明“合格”字样, 并签字盖章。检验负责人将《设备验收报告》等相关资料及时归档, 并将设备移交给使用单位。
2 设备建档
2.1 建立台账
按照测量面形、自准直仪、激光器、其他设备等类别进行分类, 建立《XX项目组设备汇总一览表》。例如, 激光装置安装集成总体组的设备填写形式, 如表2。
2.2 设备编号
可分为测量与非测量设备, 为有效的标注设备, 在设备明显的位置上粘贴标识, 测量设备的标识内容包括设备名称、设备编号、合格校准时间、单位可属部门加顺序流水编号、检验人员等。非测量设备的标识内容包括设备编号、设备名称和责任人。合格设备标签为绿色, 可以达到设备的出厂指标;校准的测量设备有部分指标不合格但不影响使用的, 标识为蓝色限用标签;对损坏经维修不能达到出厂指标且影响使用的设备标识为红色禁用标签。既便于区别使用状况, 又方便操作员使用。
2.3 收集设备相关资料
设备管理员对新购买的设备应及时收集设备的说明书、校准证书、操作规程、设备的合格证书以及设备自带的配件。对重点设备的说明书及合格证、资料光碟应统一存放于档案室, 由相关负责人进行管理, 凡是需用资料的部门均应到档案室借用, 并签字登记。
3 设备运行与维护
3.1 建立管理制度
建立行之有效的设备管理制度, 目的是做到有章可循和有法可依。通过制度、标准来约束和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 使设备管理由被动转化成主动[2], 不仅为约束员工的操作行为, 也可将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维护保养规程、鉴定规程等形成固定模式, 可以更有效的管理设备。例如, 设备使用前, 操作者需了解设备基本原理、结构、运行方式, 掌握操作规程并持有设备操作证, 自觉做好设备运行状态记录等工作。为使主机装置的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工作, 保持设备良好性能和发挥最大效率, 可采取3项措施。
(1) 对不同系统设备的操作、运行或维护保养人员必须进行岗前培训, 以理论考试加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取得操作上岗证。真正做到持证上岗, 增加员工的安全意识, 杜绝违章操作, 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 无论大型或小型设备, 如近红外大口径相移平面干涉仪、自准直仪等, 都要从设备的使用登记状况和维修状况、技术改造、软件更新等方面进行全程跟踪和信息收集, 为设备动态管理提供准确的依据。
(3) 按照设备操作规程的要求对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定点、定人和定时检查, 特别是要做好设备润滑工作的检查。维护保养人员要勤检查、勤擦扫、勤清理, 定时、定点加润滑剂[2]。
3.2 维护保养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零部件损坏等, 会直接影响其精度和性能, 需定期检查内部结构、添加润滑剂、紧固松动部件等, 并做好检查与保养记录等。例如, 在定期对仪器设备易磨损部件进行调试时, 首先要对滑动和转动部件进行润滑, 然后对易松动部件进行检查和紧固, 最后对应用软件进行避免病毒感染处理等。目的是在不断开发仪器设备功能和定期对软件进行更新和升级换代的同时, 还能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3]。
3.3 设备维修
如果设备不能正常运行和使用, 需填写《维修设备申请表》, 经领导同意批准再通知厂家代理商对设备进行维修。厂家的维修人员需在允许的情况下再进行维修, 维修后需重新进行鉴定和校准, 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常使用, 并做好设备维修记录等工作, 为下一次质量体系检查做好准备。
(1) 对设备运行实行状态监控, 通过对数据的检查、收集、分析、处理, 可为现场运行操作员提供有利的依据, 及时反映设备的技术状态, 及时发现设备功能的下降和故障等情况[3]。
(2) 对于进口设备的零件不易买到等问题, 可事先登记好配备零件的规格、型号、厂家。利用互联网的方式进行查询、购买, 可记录其联系人联络方式, 为以后购买提供方便, 减少采购时间。
3.4 设备报废
现场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况, 及时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记录, 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设备因损坏而无法修复, 计量检定达不到使用要求或其他原因无法使用时, 应给予报废处理[1]。设备的报废处理, 首先由设备负责人提出, 经专业部门鉴定人员确认后, 再填写《设备报废单》提交给部、所领导批准后执行。凡报废的仪器设备, 均应标有明显的标识, 并在《××项目组设备汇总记录表》中做出相应记录。
4 设备计量值溯源
测量设备是否能定期计量校准, 会直接影响科研生产的检测质量, 这是测量数据可靠性、真实性的有力保证。因此, 计量校准是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制定《设备校准周期表》以便于设备管理员在规定的校准时间内到指定地方进行送检。设备检测校准后要附带有效的校准报告, 并有“合格”字样, 填写检测的数据, 需盖上公章和有检测人员的签名, 一旦发生问题时能够依据可查。
设备管理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备管理工作是一项细致而繁锁的工作, 只有认真地完成好设备管理工作中的每一项内容, 才能保证设备的寿命周期状态良好, 保证设备在寿命周期内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薛铜龙.实验室认可中如何做好仪器设备的管理, [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04, 01.
[2]郭晓阳.企业设备高效运行的现代化管理方法探究, [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 12.
[3]王双保.确保设备高效运行的几个关键环节, [J].山西冶金.2002, 01.
变电设备运行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篇11
【关键词】变电设备;运行维修;问题检查
1.经常遇到的破坏设备运行的事故检查及处理
1.1 关于过电压的影响。变压器的高压线由于都是在高空中架线在雷雨天气非常容易被雷击到。而且系统内部电磁能量的转化,系统正常操作失当或者电路故障造成电压异常升高都会造成电路问题。所以,特别在雷雨天气要特别注意电压的避雷问题,在变压器两侧安装避雷针是必须的措施,并且在雨季来临之前提前对其进行检修。
1.2 变压器的短路和接地现象会出现很大的短路电流,对电路系统造成很大的伤害。因此,对其给予提前的防范是非常必要的。通常采取的措施是安装短路保护措施,跌落式熔断器用于高压,空气断路器用于低压。挑选适合的熔断器的熔丝,保证变压器内部短路时及时断电,低压短路或电量过载时及时掉闸。
1.3 多条线路同名相同时有接地的情况。我们看到在线路分别拉合后,光字信号还显示,我们应该考虑在开关到母线这一段有接地情况或者超过两条线路同名相同时有接地现象(前者对于设备的检查就可以发现),主变35kV进线侧线路无故障首先能被排除。当然这样的情况是不常见到的。
1.4 我们应该注意在操作刀闸之前,首先需要放入母差非选择性压板,同时母联130开关操作保险也要取下来。母联开关的保护措施只有一个充电保护。为了防止母差保护等其他保护非正常操作跳开了母联开关。如果两条母线电压差异过大,合刀闸产生强大电流造成弧光短路,引发事故。
2.变电运行维护技术探讨
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无人值守的电站被广泛的应用在生产的过程中,这对于节省人力资源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无人值守的电站,一定要加强管理,加强维护措施,避免问题的发生。本文就针对现实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运行维护的相关技术措施。
2.1 提高遥信动作的正确率
提高遥信动作的准确率,能够帮助我们掌握更加准确的信息,对于系统的监控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
(1)在远动载波通道的设备上安装防雷设备或者隔离器,将设备的接地电阻降低到0.5Ω以内,减少干扰,提高远动通道的可靠性,从而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2)在设备上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出合理的防抖时间,将遥信的抖动现象造成的影响降低到最低;安装光控机电隔离器,减少强电的干扰,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消除老式的电缆造成的电磁干扰,避免由此产生的遥信误动。
(3)加强电源的控制,如将设备上安装滤波电容,防止电源的波动影响信息的准确性。需要注意的是,自动化设备的遥信电源需要应用独立供电的电源设备。
(4)采用质量可靠的信息采集继电器以及开关辅助接点,使其能够准确捕捉相关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实现设备同步。
2.2 提供安全可靠的操作电源
为变电的自动化运行系统提供可靠的操作电源,是确保自动化运行的一个关键问题,从上面存在的问题中可以看出,变电自动化运行系统的远传设备以及其辅助设备可以采取下面的供电方式,防止突然断电造成的影响。
①所用电输入到第一级交流稳压装置,对于不间断稳压直流和交流的逆变电源交流输入进行第一级的稳压隔离;
②将第一级稳压输出交流220V与变电的直流系统提供的+220V输出到第二级不间断稳压逆变电源,当操作电源正常时,就供给第三级电源;
③第三级远传设备得到不断的交流220V输入,而且质量稳定,这样就有效的保证了系统的正常运行。该系统能够实现直流和交流输入电源的快速切换,由于采用了两级稳压隔离,就能够防止事故造成的电源损坏,实现监控的实时性。
2.3 提高变电运行操作和管理人员的技能
变电的运行监控是保证变电正常运行的关键,监控管理做得好,能够通过信息及时发现分析存在的隐患,就能及时采取行动解决隐患,因此,加强监控人员的技能是必不可少的。对变电的运行维护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技术水平较高的应用型人才,为此:
①要进行技能培训,聘请理论知识过硬的专业人才对相关人员进行知识的讲解,同时还需要请实践技能过强的人加强相关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更好的运用先进的技能进行变电运行的维护措施。
②还需要建立定期考核制度,这样运行的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才不会松懈,保证变电运行的安全性,减少事故的发生。由此可见,培养一支高技能的变电运行为维护团队至关重要。
2.4 健全变电运行管理制度
健全的管理制度对于变电运行的维护和管理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帮助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做出及时的措施补救,也能够降低安全隐患存在的风险,保证变电系统的安全运行。因此说建立健全变电运行的管理制度十分必要,要健全管理制度:
①需要完善奖惩制度原则,积极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实现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高效进行。
②需要建立巡检制度,定期检查各个环节的工作情况和工作设备,特别是重要负荷,要进行特别的巡视,对于变压器、计量装置的检查要认真,出现问题要及时上报。同时还必须实现个人责任制,这样将每个环节都责任到个人,在出现事故的时候避免造成责任推卸情况的发生,影响最佳的补救时间,还能够激励操作者遵守职责办事。
2.5 正确处理好运行维护与安全管理的关系
配网运行与设备检修管理分析 篇1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也快速增加。10k V配电网作为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联系着电网与用户, 其能否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用户用电可靠性, 影响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近年来, 配网升级改造工程大幅推进, 新增了许多配电线路及设备, 同时也带来了设备运行维护、检修、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因此, 文章以此作为研究重点, 进行分析和探讨。
1 配电网安全运行影响因素
1.1 网络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城市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相对而言电力规划建设相对落后, 因此配网经常出现网络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
变电站布局不合理, 部分线路过长且没有与其他线路联络, 不仅会使损耗增大, 末端电压过低, 影响供电电压质量, 而且在线路发生故障时会造成大范围停电。
同杆架设及交叉跨越多, 而且高低压同杆架设, 单回线路检修时就将造成多回线路停电。
许多线路还没有与其他线路联络形成“手拉手”环网, 线路故障时无法转移负荷。
许多线路虽然已经形成环网, 但依然无法满足N-1校核, 线路故障时无法转移全部负荷。
线路中分段断路器配置少, 或分段断路器继电保护配置不当, 线路发生故障时常引起停电范围扩大, 甚至整条线全停。
1.2 设备落后不可靠
目前陈旧落后的配电设备还在大量使用, 无法满足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 主要表现在:
许多柱上断路器操作机构不可靠, 且无法进行远方操作。
高压熔断器质量不佳, 常发生损坏故障。
部分避雷器不合格, 经受过电压时发生爆炸, 引发故障。
部分劣质绝缘子、穿墙套管在各种过电压作用下会击穿, 引发故障。
1.3 配网运行环境差
配网运行环境也是影响其运行状况的重要因素, 主要表现在:
线树矛盾:架空线路通常位于道路两旁或路边的绿化带, 线树矛盾突出。
配网容易发生污秽闪络, 可能引起线路单相接地或烧伤绝缘子, 若两相污闪线路会跳闸。
外力破坏和违章建筑。城市扩建、道路拓宽后, 使一些电杆处在道路中间, 常发生车辆撞杆引起倒杆断线事故;而地下的电缆线路常受到野蛮施工破坏, 在配电线路走廊附近违章建筑屡禁不止。
运行人员素质不高, 对线路状况不熟悉, 巡线不到位。
1.4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影响较大, 造成配网线路故障跳闸较多, 对供电的安全可靠性产生严重影响。其中最常见的是雷击事故, 约占配网事故跳闸的60%以上。雷击常造成断线、绝缘子爆裂、避雷器爆裂、配变烧毁、设备损坏, 给电网造成较大的损失。
2 配电设备检修维护
配电设备检修维护的含义有两个层面。首先是做好设备的维护工作, 使其保持最佳状态运行, 其次是当设备发生故障时, 及时消缺恢复供电, 以减小停电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设备维护的目的是消除潜在事故隐患, 防止设备运行过程中发生严重故障, 减小损失。设备的定期维护以变压器和配电柜为主。变压器维护需要在停电状态下进行, 变压器外壳清扫, 检查变压器的外引线接头、油封垫圈、接地线、绝缘子等, 以及绝缘电阻测试。根据状态检修的原则, 对于曾经发生故障或已经长时间运行、状况较差的设备, 应重点关注。配电设备的检修是指对配电设备出现故障后进行的修复, 如变压器的内部故障检测和试验、高压断路器的调整和试验等。以10k V配电变压器为例, 常见的故障有:变压器因高低压侧熔丝配备不合理而在运行中烧坏, 应当按照规程要求合理配置熔丝;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 使得变压器不经济运行, 严重发热引起变压器或低压出线烧坏, 需要通过整改对变压器三相负荷进行调整;常见问题还有雷电侵袭, 这需要加强对避雷器的检测。总之, 配电设备检修维护的重点在于保障设备运行安全, 有效避免事故发生。
3 配电设备管理
在配电设备的管理工作中, 首先要做好设备运行状况管理, 其次是做好相关资料管理。对于设备运行状态管理, 一是巡视检查时要细致, 二是要统一检查方法。在发生问题时完善的资料能够为快速查找故障提供有力支持, 为迅速处理故障恢复供电提供条件。
以10k V配电线路的检查为例, 需要注意的有:电杆有无倾斜损坏杆塔基础下沉现象;沿线有无堆积易燃物危险建筑物等;拉线和扳桩是否完好, 绑线是否紧固;导线接头是否良好, 绝缘有无破损;避雷装置的接地是否良好;对于电缆线路, 应检查电缆头瓷套管有无破损和放电痕迹, 油浸纸电缆还应检查是否漏油;暗敷电缆沿线的盖板是否完好, 路线标桩是否完整, 电缆沟内是否有积水, 接地是否良好。
近年来配电设备管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有:电缆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图纸、资料不完整, 在电缆线路施工过程中监管制度不明确, 主要表现在施工工艺、施工监管、敷设标准等, 在新建扩建改建项目中这些问题都有体现, 特别是在改建扩建工程中, 涉及到老旧设备的更换, 问题更加突出。另外电缆在正常运行中不容易观察, 存在隐患的电缆, 或在施工过程中受损的电缆, 在短期内试验、运行都不会发现问题, 但长时间地下运行时, 在恶劣运行环境下如积水浸泡、淤泥覆盖、高温过热等情况会遭到破坏, 直到故障发生时才会表现出来, 而且电缆故障时难以查找故障点。为了解决这些难题, 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编制合理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管理办法, 从施工开始注意基础资料的管理, 回收建档存档, 工程完工交接时材料必须齐备;绘制清晰的电缆走向图并严格按图施工;对施工工艺重点部位要提高检查标准。
4 结束语
配网是电网连接用户的末端环节, 其安全运行对于整个电网的可靠供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配电网点多线长面广, 运行环境较为复杂, 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从实际出发, 对配电设备的检修维护和运行管理进行了深入分析。我们应重视10k V配网管理, 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做好各方面的管理工作, 并积极应用新技术新设备, 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电力的需求也快速增加, 10kV配电网作为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联系着电网与用户, 其安全运行水平直接关系到用户用电可靠性, 因此做好配网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配电网安全运行的影响因素, 然后从实际出发, 深入分析了配电设备检修维护和运行管理工作, 为配电设备运维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配电,设备,运行,检修
参考文献
[1]崔军朝, 孟凡钟, 陈蕾.配电网实用技术[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1.
[2]曾昭桂.输配电线路运行和检修[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7.
[3]李景禄.电力系统状态检修技术[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2.
【设备运行管理】推荐阅读:
设备运行方式管理标准09-14
供暖设备管理与运行08-16
设备运行综合管理系统08-20
设备异常运行管理制度08-30
物业设备运行安全管理11-07
带缺陷设备运行管理制度07-21
电气设备运行维护管理标准10-17
给排水设备设施运行管理标准作业规程10-18
港口装卸设备的安全运行与创新管理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