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运行安全改善课题

2024-06-24

设备运行安全改善课题(共9篇)

设备运行安全改善课题 篇1

改善技术设备对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意义

铁路车站及区间的线路上钢轨的损伤、通信信号以及机车车辆的车钩、车轴、转向架、制动装臵的破损往往会导致严重的铁路交通事故。这已足以证明,技术设备性能的优劣与运输安全系数是成正比的。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必须不断提高各种技术设备的性能、强度和可靠性,并努力采用设备故障防护报警和自动检测、自动控制、远程控制等先进手段,切实保证运输安全。

铁路运输正在朝着一个更高速,更普及,更安全的方向发展。这一切的实现都要有先进的技术设备的支持做后盾。先进的列车构造先进的列车管理系统和通信系统,都是实现铁路运输朝更高的一个层面上发展所必备的条件。只有通过对先进设备的使用,才能良好的消除在铁路运输速度和质量飞跃的同时所造成的安全方面的漏洞。因此,改善技术设备,是在铁路运输发展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安全手段。

一、改善技术设备的途径

从铁路发展的历程来看,科技发挥效益的作用有明显滞后现象,设备故障多、列车速度慢等现状严重制约了铁路的发展步伐。对此,必须坚持走技术创新的路子,坚持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并举、自力更生与技术引进并行、提高科技含量与装备优化并重的原则,逐步实现设备机械化、信息化,以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使设备不断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的要求。

二、加大科技投入,坚持科技兴路原则

抓住铁路第六次提速机遇,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增加引进先进设备的资金投入,确保运输安全稳定。随着各项领域科技突飞猛进地发展,铁路也更多地将高科技含量的设备引入进来,像无线列调、轨道电路、列车列车尾部装臵、减速顶等行车设备的广泛使用,为行车组织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也极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已逐步进入科技兴路的轨道。

设备使用的同时,不放松设备故障科技攻关

投入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势必会带来很多效益,但如果盲目地投入使用,而不注重日常保养和维修,直至彻底报废停运的话,将会造成巨大的成本支出和不必要的浪费。因此,要不断加大设备养修作业的科技含量,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手段提高维护人员的维修水平,成立设备故障攻关小组,对惯性故障要探索发展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设备整治,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继而达到向先进的科学技术要效率、要质量、要安全,以全新的思路指导安全工作的目的。

三、健全和完善设备管理体制

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更是重要的生产力。在加快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工作中,必须把创新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进一步明确管理创新是提高设备质量,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

制定及时有效的制度办法

为确保铁路运输生产安全有序可控,要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计划管理、综合维修、成本控制、材料管理等一系列制度或措施,如作业计划量的调查、工时利用率、设备台帐、维修工区零配件出入库等都要形成完备制度体系。对部、局下发的相关文电,应形成相应的机制,合理划分各部门、各班组的职责和权限。鉴于设备的更新与时俱进,要及时对不符合现场实际或失去失效的制度进行修订或废止,确保设备管理有理可依,有章可循。

四、健全完善设备维修培训考核机制

先进设备对管理、技术、维修、操作人员的知识结构、业务能力、心理素质的要求也更高。要求管理、技术人员必须集技术与管理知识、能力于一身,培训考核制度,能增强职工学习业务技术的积极性,使其技术业务素质能完全适应提速形势的需要。鼓励职工岗位成才、自学成才。要全面创造条件,大力培养科技人才,对岗位成才和自学成才者要在物质、政治待遇上倾斜,真正做到“对人才培养的投入,是收益最大的投入”,避免出现“人才资源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的现象,按照全面发展的要求,提高人才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五、安全奖惩办法

加强设备管理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基本环节,大多数的事故都是由于违反规章制度、违反劳动纪律以及职工技术业务素质不良而引起,对及时防止设备故障的职工要给予重奖,通过奖罚挂钩考核,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

六、建立完善联控网络机制

坚持做到人控向机控转移,充分依靠计算机在现代化管理上的运用,从站、车间、班组、职工形成四级联控网络,以提高生产效率为目标,优化生产布局,使人、财、物在生产中得到最佳配合。通过目前建成的站机关、车间局域网络的形式,实现各种信息的共享共用,用现代化的设备及时传递设备质量信息,特别要在局域网上建立设备信息主页,将各种设备检查资料输入进去,设备管理人员要定期对局域网所发布的信息进行收集,这样对设备状态的即时信息就可依时刻掌握,并能做出预判,将设备故障影响行车的情况缩小到最小范围。

综上所述,要确保铁路运输的不断发展,要确保铁路运输在与各种运输途径的竞争中立于不败,最主要的就是要保证在稳步前进的基础上抓好运输安全。而要抓好运输安全,就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去不断改善铁路技术设备的条件,不断完善和健全设备管理体制,这才是提高铁路运输安全与质量最根本但也是最重要的方法。

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哪个企业重视科学技术,并充分的利用科学技术,哪个企业就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就能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就能在越来越开放、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操胜券。信息化的时代,呼唤信息化的铁路,加快实现铁路信息化是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潮流,是推进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首要任务。通过对铁路运输设备的不断改进,对设备管理体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必将迈上一个新的高度,铁路运输的发展也会开辟出一个新的里程。

设备运行安全改善课题 篇2

一、现行电力设备检修模式存在的弊端

1. 不能满足设备高可靠性运行的需要

中燃院现行的设备检修管理模式主要是临时故障检修和定期检修 (也称三级保养) 。临时故障检修就是哪儿坏了修哪儿, 检修工作是被动的。因为航空动力试验的特殊性, 试验运行对电力设备的可靠性要求很高, 若造成试验运行中断或延误, 其损失是不可估量的。近年来, 航空动力试验运行任务大大增加, 对电力设备运行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 这种被动的检修模式已不能满足航空动力试验系统的高可靠性运行的要求。

2. 检修标准不合理

定期检修是以时间为依据制定的周期性检修工作, 虽然定期检修的周期、项目和标准的制定遵从了国家相关标准, 但对检修周期和检修规模的规定, 是以经验来决断的, 借鉴的是前苏联的标准, 不是以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为依据, 已不适应当前的设备检修需要。从中燃院电力设备特点来看, 设备数量多而且新旧不一, 有些刚经历过更新换代, 属于新设备, 有些已运行了二三十年, 如果沿用同一个检修周期和检修标准, 就会出现在两个检修周期中间, 有些存在隐患的老旧设备因得不到及时检修与维护, 使隐患增大而导致故障的发生。那些较新且运行状况良好的设备, 因维修过剩或频繁的拆卸、安装, 造成设备损伤或安装质量下降, 以及人力和材料的浪费。所以, 以时间为依据的定期检修和不同设备采用同一个检修标准的情况, 都是不合理的。

3. 设备检修工作缺乏统一的管理

中燃院现行的设备定期检修项目及操作规程是由各运行部门自行制定的。虽然各部门在制定检修项目及操作规程时参考了相关标准, 但缺乏统一的标准审核管理, 以至于各个部门对于同类设备的检修标准也不尽相同。因对检修效果缺少有效的管控, 检修过剩或不足等诸多弊端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检修人员的工作态度, 使有些检修项目流于形式, 白白耗费了检修资源, 增加了设备检修不到位的情况。

二、改善设备检修模式, 逐步推行设备状态检修管理

1. 设备状态检修的优势

设备状态检修是近年来出现并被逐渐推广的设备检修模式, 是建立在对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和分析基础上的, 通过分析监测数据来合理制定检修计划和检修项目。其优势是: (1) 是主动的检修, 避免了故障发生后再处理的被动局面, 可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2) 是基于设备运行状态科学监测基础上的检修方式, 以监测数据为判断依据, 能提高设备检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3) 对于运行状态良好的设备, 减少了检修时间, 提高了利用率。 (4) 能延长检修时间间隔, 降低设备检修风险。由于很多状态监测是在线进行的, 可在不影响设备运行情况下及时发现故障征兆, 并对劣化趋势作出正确判断, 为设备检修提供可靠依据。

2. 成为改善电力设备检修管理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为适应新形势下航空动力试验运行的需要, 对大量设备进行了更新改造, 新设备的性能优越、质量可靠, 有些在有效期内已达到免维护水平。如果沿用现有的定期检修模式, 既不经济也不合理。其次, 有数量相当的老旧设备存在的故障隐患多, 运行风险大, 现行的检修模式不但不能发现故障隐患, 也不能满足企业对电力设备高可靠性的要求。第三, 新的航空动力试验基地建设正在展开, 会增加更多的电力设备, 设备的数量、规模会成倍增加, 对检修和技术水平的要求也会更高。所以, 改善电力设备检修管理的方法, 就是逐步推行设备状态检修。

3. 日益成熟的监测技术为推行状态检修提供了保证

设备状态检修是建立在对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测和分析基础上的, 因此实行状态检修的前提条件是可靠的设备状态监测技术。目前, 设备运行状态监测技术已相对成熟, 各种监测设备也在不断涌现, 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得到较大提高, 有些在线监测技术可在被测设备运行状态下对其进行连续或定时监测。例如, 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充油电气设备的监测之中, 绝缘在线监测技术、传感器技术、信号处理技术也都有了很大提升, 并得到应用和推广。既为设备的运行状态评估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 也为维修与分析诊断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三、推行时的几点建议

1. 在线监测等新技术的应用

电力设备状态检修需对其运行状态进行在线和离线监测, 各种设备监测装置的性能也都得到很大提升和被推广应用, 为推行设备状态检修提供了有利保障。实行状态检修需要更新检修设备, 并在有条件情况下安装在线监测装置, 各类监测参数、运行记录、检修记录等数据, 都是实行状态检修的基础。对于大量的数据采集、分析与管理工作来说, 搭建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平台, 是非常必要的。

2. 与状态检修相关的标准体系建设

企业目前的设备检修管理仍为定期检修模式, 设备台账、运行记录还很不规范, 设备状态检修的考核标准也不健全, 与实行状态检修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需引入生产管理系统 (GPMS) 来进一步完善设备运行管理工作。通过对设备台账进行梳理和完善, 使之达到标准及规范化要求。建立设备数据库, 包括设备的基础数据、历史运行数据、监测数据等, 使数据记录更加准确、规范和科学, 为开展设备状态检修打下良好基础。数据记录应准确与详实, 以便及时查询、跟踪和比较。这是实行设备状态检修的基础性工作, 必须做到严谨、详实和准确。

3. 人员培训

实行设备状态检修, 不但要有准确可靠的数据, 还要有科学的分析与判断能力, 因此, 对检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要求也会更高。在线监测技术、传感器技术、信息采集处理技术、网络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 需要有较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因此, 必须注重检修人员的培训, 使之尽快掌握相应的技术与方法, 具有实施设备状态检修的能力。

四、结束语

分析安全运行特种设备的管理 篇3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提升,企业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建设特种设备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设备设施。根据多年来对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的实践和实际经验教训,各单位、企业只重视特种设备的选型及采购,完全忽视了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护。特种设备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而安全管理更是特种设备的重中之重。对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管理要点总结为:贯彻安全条例与安全法、执行企业标准规范、落实责任、证件齐全、建立健全技术档案、编制应急预案与开展预案演练、定期检验。

一、全面落实安全监察条例与贯彻安全法

自2009年5月1日和2014年1月1日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的施行,它不经规定了特种设备的制造、设计、改造、安装,还规定了其使用、维修、检测、检验过程的法律法规及基本制度。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防止、减少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特种设备各使用单位认真全面落实安全监察条例与贯彻安全法,才能搞好本单位特种设备设备安全运行及安全管理等工作。

二、落实特种设备管理责任、规范企业安全的生产标准

使用单位要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机构、管理的制度、人员的责任、操作的规程,同时还要标准化的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做好特种设备前期使用的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是:应设置专职的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也可以设置兼职的。无论哪一种机构,都要做到分工明确、配合密切,齐心协力的促进和推动特种设备管理的“四化”原则,即,科学化、制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

在设置专兼职特种设备管理人员时,应根据企业特种设备使用数量及技术状况,安排具有特种设备基础知识和安全技术,懂得管理业务、工作责任心强的技术人员,从事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工作。

科学地建立健全特种设备的各项规章制度,根据特种设备的性能指标和使用特点,并逐项落实执行,提升特种设备管理水平,防范特种设备事故发生的主要措施。

“以精益管理为引领、以体系建设为核心、以标准化建设为平台”的工作方向正确且必要,充分说明体系管理思想、标准化工作思路已经成为企业管理“新常态”。精益设备管理围绕精确数据管理,精准状态预测、精心维护保养、精实绩效管理、精算成本控制、精干队伍建设六个方面,运用综合管理体系方法,以精细点检为核心,以预防维修和计划性检修为抓手,贯彻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不断完善设备管理标准、技术标准,深化企业设备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应用,规范设备基础管理,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设备管理体系。

三、特种设备使用注册登记证与操作人员作业证齐全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在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在当地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并且应将所登记的标识贴在该设备的明显部位。特种设备的作业、管理人员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规定去取得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才能上岗操作及管理。

四、建立健全技术档案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是必须在所使用单位中存在的,其具体内容需包括以下:

(1)设计的文件、制造产品的单位、产品的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书等及安装时需要的技术资料和文件;

(2)要建立特种设备的定期检查、检验的记录;

(3)要建立日常特种设备使用的状态记录;

(4)特种设备所具有日常的保护装置、附件、检测调整控制装置和所属的仪器仪表的保养、维护记录;

(5)要建立所使用的特种设备的事故记录与运行故障;

(6)要建立能效测试报告、能耗状况记录和节能改造技术资料及自行设计或增加的附属安全装置应有设计或产品资料,特别是高耗能特种设备。

五、编制应急预案与开展预案演练

以“预则安,防则全”的安全观为指导,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确保其本身的使用条件、状况及事故发生时对人员、设备和周边坏境危害的程度进行编制,做到符合实际情况、概念清晰、简明扼要、可操作性强、容易理解。

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应当包括:

1、组织机构、相关人员职责;2、预防与预警机制;3、预案应急响应;4、预案的后期处置;5、预案的信息管理;6、预案的保障措施;7、预案的宣传与培训;8、预案的演练与评审;9、预案的具体管理措施等。

在该预案编写完毕后,要针对预案涉及的所有人员进行培训,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职责和自己的责任。培训完毕且合格后要举行现场的演练,要本着真实、实战的原则去组织、执行现场演练。目的是要让涉及人员全面了解、理解救援的程序,并科学的掌握、熟悉救援的方法,同时还需了解、掌握怎么样去保护自己,如何去保护被救援者;另外还需对应急预案的反应灵敏和处理事故的能力进行培训,从意识上加强事故防范。

六、设备定期(周期)检验

从特种设备开始使用到报废期间都要进行定期(周期)检验,并且要符合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相关规范的要求,要符合法律程序的让国家质检总局核定、准许,同时取得使用期限,明确强制性检验周期。这样就可及时消除和发现缺陷和隐患,从而做到防止事故的发生,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使用单位对特种设备检验和申报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结合自己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定期(周期)检验计划,并有预见性的提出定期(周期)检验要求;

2、检验时使用单位还需向专门的检验机构负责检验人员提供要检验设备的技术资料,以便确保该次检驗工作如期实施;

3、对于不得继续使用的特种设备的范围有:安全技术规范文件使用年限到期、拥有严重安全隐患的特种设备、没有改造价值、无维修价值的;

电网及设备安全运行工作总结 篇4

1.首先在年初,就要求站内人员依据各自的岗位职责制定了“三不伤害”保证书和相应的考核办法:每月进行一次考核,在每周五的安全活动日中,及时对前段运行工作进行总结,提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控制措施。

2.此外,针对设备的运行状况,技术管理等进行不定期的运行分析,例如对新投运的110KV六氟化硫开关,10KV851开关的操作事项,蓄电池存在的问题,两票执行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在进行分析时,全体人员积极参与,踊跃发言,提出很多切合实际的可操作性强的见议,通过分析使运行人员不断总结经验,掌握运行规律,不断提高安全和运行管理水平。

由于全站人员能严格执行各自的安全生产准则,对站内设备进行认真的巡视检查维护,多次发现并及时处理设备存在的隐患,其中1月17日在正常巡视中发现864电容器开关处有异常音响及异味,随后拉开864开关,经认真检查,发现864室内出线电缆头三叉处严重烧焦,当值人员及时隔离该故障点,避免了事故的进一步发展,此电缆头于2月9日重新制作后投入运行。3月6日,巡视发现858室内电缆头出线A相接头发热,及时进行了相应的处理。

3.利用4月份站内春检停电机会,对110KV pT B相油标的观察孔及渗漏油进行了处理,更换了2#主变35KV A相套管线卡,并处理了35KV460大寨线出线A相线卡发热的问题。通过晚高峰负荷测温发现110KV154—3刀闸B相母线侧线卡温度偏高,于9月24日停电进行专门处理。

4.由于我站部分设备己属超龄服役设备,故于4月12日开始,陆续对110KV151、152开关进行改造,因少油断路器更换为LW25—126型SF6断路器。其间,1#主变进行了大修,更换了所有密封胶垫,处理了缺陷6处,在1#主变大修期间,4月26日11点27分,2#主变有载重瓦斯动作拉闸,造成全站失电,后对2#主变有载机构进行了大修,但又因其有载调压控制器出现了故障,后将2#变高压侧分头置于“3”投入运行。

核电设备管理安全运行研究论文 篇5

摘要:为了充分挖掘核能潜力,发挥核能源优势,既要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还有采取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因此,核能发电必须要从强化设备管理和企业发展的角度审视核能挖掘利用,通过选用安全性及可靠性更高的核电设备来保障核电站安全,进而提升核电企业的综合实力。

关键词:核能发电;运行安全;能源开发

作为未来的新型能源,既有着一定的经济利益考量,也有一定的环保意义,它能够更好地保障核电运行安全,而核电设备的强化管理也就是势在必行。本文就从核电设备强化管理方面入手,简要分析了如何提高核电运行的安全性,更好的发挥能源使用优势。

1强化核电设备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未来国际竞争的主要内容之一,核能源发电不仅能够取得经济上的利益,同时也有着深刻的环保意义,但由于核能源具有较高的危险性,想要使用核电能源,就必须要做好核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强化核电设备管理对企业管理水平提高意义重大。随着科技的进步,核电生产设备逐渐趋近高速化、智能化,核企业提出了更高的核电设备管理应用需求,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核电运行安全性。为了规范核电设备应用程序的规范化管理,就必须要重视核电设备和技术应用,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挖掘核电设备的作用,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核电设备管理安全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设备管理安全责任意识,不断加强核电设备安全管理,提高现场核电设备实际管理水平,提高现场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设备维修管理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具备更高的专业水平,不断进行核电设备的监督、检查。经过长期的操作和使用,设备必然会有所磨损,核电设备性能必然会有所下降,设备维修管理人员必须要及时进行老化设备的更新维修,对设备使用全过程发展状态进行分析、研究,以便于及时改进设备使用和管理方法,充分积累设备管理经验,不断强化核电设备安全保障管理,建立安全可靠的核电运行环境。

2建立科学有效核电建设程序

建立科学有效的核电运行安全保障体系,进行合理的核电站设计,并遵循多样性设计原则,核电设备是核电站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只有做好核电设备建设工作,做好设备安全防御工作,才能保障核电站的安全正常运行。因此,核电设备配备就显得至关重要,关键的设备要配备两台或两台以上,尽量避免因一套设备故障,而导致整个工序甚至核电站陷入瘫痪,避免因重大故障造成的经济损失,而能够用另一台设备作为故障时的替换。同时,我们还应设置核能快速停堆,以保证能够及时停止核反应,提高核电设备设施安全,做好安全事故预防。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核电行业取得了极大的发展进步,但核电行业中的高风险也是继续存在着的。因此,在核电设备的操作时,要做好设备功能和故障分析,以便于能够及时对设备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并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故障应急方案。一旦有设备故障发生,就必须要有工作人员根据故障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保障各种设备问题得以解决,鉴于我国核电事业发展迅速,只有建立有效的核电设备质量保障体制,建立科学有序的核电运行体系,核电站建设不仅要关注设备数量,同时质量也应作为重点关注内容,实施严格的核电设备质量控制,确保核电设备的正常有序运行。核电设备的强化管理就是为了要保证核电运行安全,首先,我们应不断完善核电设备维护机制,提高核电设备的运行的高效性和有序性,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安全性。

3加强核电设备的风险管理

设备是核电企业建设和运行中的关键,而只要设备使用就一定有风险存在,设备风险管理也是十分必要的。风险管理贯穿于核电设备建设的全过程,设备风险管理就是要在设备使用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实施设备运行监督和控制。只有建立科学完善的设备风险管理体系才能够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安全性,实现设备价值最大化。设备风险管理就是要进行设备使用规划,对设备的选择应用进行监控和管理。针对核电设备可能出现的问题实施管理,并制定完善的设备管理工作流程,利用现代化监测手段,进行设备前期管理,进行严格的设备使用和保养,不断提升对核电设备性能的了解,作为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不断规范核电设备管理,采用新的工艺技术,尽可能地缩短设备维修周期,降低设备的维护成本,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创造出更多的.经济利益。组建老化设备管理项目组,制定合理的老化设备管理计划,全面整合核电设备检测手段,实施有效的设备老化管理。加强核电设备预防性维修。预防性维修是核电运行安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核电企业应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性维修计划,保障核电站正常的使用寿命,优化核电站设备设计性能。从故障发生的根本问题出发,对核电设备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开展核电设备预防性维修,推动核电设备管理工作进程。同时,还要做好核电设备监测和检查工作,定期进行设备检修,提高核电设备管理水平,降低故障发生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障设备使用寿命。开展多方面全方位的设备管理绩效指标体系,实施有针对性的设备故障应对措施,优化设备检修计划。故障代码标准体系能够降低误差,分析统计出设备维修成本和故障频率,从多个设备维修方案中选择最优维修管理方案。

4规范核电站建设程序,保障设备运行安全

实施有效防御,保障核电设备运行安全。通常核电站都是遵循“纵深防御、多重保护、多样性”的原则。重要的核电设备都是备有两台或者更多,以便于在使用的一套发生运行故障时,能够及时替换下来,重新投入运行当中。核电是一种危险性较高的能源,当核反应堆出现异常时,就必须要将反应停堆,发挥停堆系统作用。只有建立完善的设备安全系统,才能够在故障发生时快速采取应急措施,限制设备故障扩大化。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保障设备质量和运行安全。我国核电开发和利用已经进入到高速发展时期,同一时期或是陆续建设多台核电机组,这时核电制造企业生产压力较大,就必须要更加重视设备质量,避免因速度的要求降低质量,杜绝不合格设备或低质量设备投入使用。加强核电设备监测和维护,在设备使用寿命到达时,要及时更换,杜绝设备超期服役现象,保障设备使用安全,建立站内稳定可靠多路供电系统,保证在任何时候,站内供电系统的正常。我国目前核电站的监测和维护机制较为完善,能够及时发现故障问题,快速采取故障应对措施,保障核电安全。建立可行的设备故障应急预案,避免故障问题扩大化,避免重大故障经济和安全损失。核电能源是一种高效且危险的行业,一旦有一丝的疏失都可能会导致危险事件的发生。只有做好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设备功能故障和故障类型、后果、影响等作出综合性分析,制定可行性应急预案,才能够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对于一些潜在危险性设施,要加强故障处理和应对训练,使设备管理人员能够熟练应对故障问题,加强极端情况应急演习,尽可能的保障人员生活和工作安全,推动核电能源开发利用发展进程。

5结束语

强化核电设备管理对保障核电运行安全意义重大。核电企业只有不断强化自身设备管理,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才能更好地发挥核电设备利用率,发挥核电设备作用,保障核电运行管理,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加快我国核电能源开发利用进程,取得未来能源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俞李斌.强化核电设备管理保障核电运行安全[J].中国设备工程,(12).

[2]王海生,袁瑶.核电行业:爆发性增长在即[J].股市动态分析,(04).

通信电源设备的运行安全性论文 篇6

通信电源的重要性通信电源是构成各种通信手段所不能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保证通信的质量也有着和重要的影响。通信设备发生故障是局部的,而一旦通信电源发生故障时,通信就会全部停止,因此可以说通信电源就是整个通信系统的心脏。目前在通信电源中,由于高频开关电源有着很多的优点,已经全面替代了线性电源、相控电源已经是目前通信电源的主体。

2.通信电源设备的特点

2.1 高频开关电源的特点

高频开关电源有很多的特点:①体积小、重量轻、工作效率高、控制精度高、良好的可扩容性、远程监控和动态响应速度快等;②由于其系统的智能化和高频化,在日常的系统维护中,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通信电源维护的工作效率;③结构设计模块化;④电池温度补偿功能。

2.2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的特点

此种蓄电池是只留出能的电源,具有体积小、坚固耐用、环境污染小、能量高、使用方便以及安全性高等优点,目前已全面替代了原有的富液式电池,在通信行业中已经得到广泛的运用,而其对通信网络的安全运行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保障通信网络畅通的最后一种手段。由于该种蓄电池是采用阴极吸收式密封原理,在蓄电池充电的后期,正极会将氧气通过隔极扩散到负极,同时在负极上和产生反应并吸收,进而形成了密闭的循环系统。除此之外,该种蓄电池还采用了吸附式和贫液式隔板设计,这样使得电池自身就有放点小、不渗酸和防爆灯特点,同时给工作人员在日常的维护中带来了很多的方便,减少了日常的工作量。

3.在使用通信电源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目前,在通信电源设备中,高频开关电源系统是使用最广泛的系统,高频开关电源系统具有智能化程度高的优点,并且采用的电池是不用维修的,为了保证使用安全,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注意相关的问题。

3.1不能在满负载状态下长期运行

通信电源的工作性质决定了通信电源系统的不间断的工作状态,一旦长期在满负载状态下运行,整流模块出现故障的机率会大大提高,而且考虑到蓄电池充电容量及系统的冗余性,一般会把通信电源系统的带载率控制在60%以下。自备发电机的频率和输出电源应该符合电源系统对输入电源的要求,发电机的功率要比电源设备的额定的功率要大,否则会造成电源设备工作异常。

3.2 要避免电池大电流充放电

站在理论的角度,电池在充电时是能接受大电流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尽量要避免这样做,要不然有可能造成电池极板出现膨胀,导致极板变形,这要一般会导致电池的内阻增大以及温度升高,甚至可能会导致电池的容量下降,使其寿命缩短。除此之外,还要随时防止电池短路或者是深度放电,由于放电的深度和电池的书名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如果放电越深,电池的寿命就越短。在对电池进行放电检修时,放电达到容量的百分之四十左右就可以了。

4.加强通信电源设备运行安全的措施

4.1提高对通信电源的重视程度

通信电源的本身就是机电设备,而不是通信设备,从本质上看,通信电源和通信网中其它的设备有着很大的区别,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通信电源设备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不管是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以及相应的.管理方面,都得不到相应的保障。但是通信电源设备是通信网络系统中的心脏,是保证通信网络畅通的基础,有着全局性的作用,尽管电源本身不是通信设备,但通信电源却是整个通信网络中最关键的设备之一。所以,无论是在平时的使用中,还是在进行管理维护工作中,都要对其予以高度的重视。

4.2加强通信电源设备管理上的专业化

通信电源作为一个专业,而且是一个包括多种学科和系统的大专业,因此要求在通信网络中各级的管理维护方面都要有相对独立的专业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要对通信电源进行相应的专业管理,如果让其他专业的工作人员来代管通信电源专业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科学的。

4.3做好通信电源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工作

在进行日常的通信电源设备维护中,蓄电池的维护测试工作时相当复杂的,但必须要认真仔细对待,因为目前的蓄电池基本上都采用的是免维护的封闭式的电池,尽管使得平常的维护程序简单了很多,然而在实际的维护工作中要尽量做到这些工作:

(1)如果电源系统出现故障,要先查明原因,要确定是负载还是电源系统,是主机还是电源。开关电源系统虽然有自己检测故障的功能,但是它只是对面的粗略检测,找不出具体的故障原因,对更换配件很方便,如果要进行故障点的维修,依然需要进行大量的分析和检测工作。而且自检部分一旦出现故障,显示的故障内容也就不准确了,很可能是有误的; (2)主机如果发生故障时,要及时查明原因,排除一些故障之后才能再次启动,要不然会出现连续相同的故障。不管是什么样的设备都有一定的使用寿命,也都会出现不同类型的故障,如果把维护工作尽量做好,就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可以减少故障的发生。因此,

不要认为高智能和免维护而忽视了对通信电源设备的基本的维护工作,预防不管在任何时候和地点都是保障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

(3)高频开关电源在正常使用时,对主机的维护工作量是很少的,通常是防尘和要进行定期除尘,特别是在气候比较干燥的地方,由于空气中的灰尘比较多,灰尘会在机内沉积,一旦空气较为潮湿时,就会出现主机紊乱导致主机的工作失常,同时还发生一些不准确的告警;

(4)蓄电池有存储直流电能的功能,蓄电池电容量的大小和电池容量是成正比的。所以,蓄电池的检修维护工作时相当重要的,尽管蓄电池目前采用的都是免维护的,这只是免除了以前的测比和配比等工作,必要的定期充放电测试、对电池进行均衡充电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5)在更换蓄电池组后必须要对蓄电池组进行充放电测试,以确保蓄电池性能能达到设计要求;

(6)在进行蓄电池搬运时,要尽量搬运电池的底部,要避免在端子不用力,也不能打开气阀,在使用阀控式免维护蓄电池之前,无需对液面进行检查,也不需要加水,不能把蓄电池放在产生火花的地方和一些密闭场所,免维护铅酸蓄电池除了在经常震动下要正立使用之外,其它时候在放置上没有具体的限制和要求,相邻的蓄电池的接线要尽量紧密些,如果是多排使用,要了保证较好的散热性,各列之间包保证十毫米的距离左右,在连接好之后要用绝缘盖盖好各导电体并且拧紧绝缘盖;

5.结束语

总之,通信电源设备是供给整个通信系统的能源基础,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信电源一般不出事,出的都是大事。所以,对通信电源设备在运行时的安全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要做好相应的管理和维护工作,进而保证通信电源设备持续安全、可靠的运行。

参考文献:

[1]沙骏。浅谈电力通信电源的系统管理[J]。科技咨询导报。(7)。

[2]周蕾浅谈通信电源的日常维护与巡检工作[J]。中国科技纵横。(4)。

[3]陈稳。浅析通信电源质量与维护[J]。中国科技博览。(3)。

[4]罗大林。现代通信电源管理与维护[J]。中国科技博览。2010(1)。

[5]李虎。通信电源系统的安全管理[J]。通信管理与技术。(4)。

设备运行安全改善课题 篇7

【关键词】低压电器;供配电;设备

0.前言

低压电气的供电系统以及配电系统是否处于安全运行状态,是影响低压电气系统可靠性以及安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旦低压电气系统当中出现安全隐患,将可能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因此,要重视管理低压供配电系统及其配电设备,从而保障低压电气系统的稳定运行。

1.低压电气系统的主要构成

低压电气的变配电系统由配电设备与变电设备,发电设备以及备用电源组成。其中开关、支架、电缆以及接地装置等既是变电设备,同时也是配电设备;电容器以及变压器属于变电设备,配电线路以及电线属于配电设备;配电分柜以及配电箱等也属于配电设备,而内燃机以及发电机等属于电源设备。以上分析的各种设备具有不同的功能,但都能够在电气系统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某一设备出现安全故障,将会对整个供配电系统的安全运行造成影响,所以要针对性的管理好配电设备以及变电设备。

2.低压电气供配电和设备的安全管理

2.1安全设置低压设备

为了确保低压供电以及配电系统处于安全状态,预防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则在设置供配电系统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确保室外的低压系统能够对自身所使用的配电箱进行有效分配,并保证室内低压系统当中的电屏装置能够得到灵活的调整,以便保证配电系统当中的分级配电功能得以顺利实施。

(2)如果需要优化设置低压系统当中的电箱以及照明设备,则应采用两条不同的线路安装电箱与其他电气设备;在一般情况下,会将照明设备安装于低压动力开关上侧部分,以避免发生电气故障时,照明设备遭到破坏。

(3)如果配电箱的等级为末级,则在实际配电的过程中,应注意进行相应的关箱设置以及开箱设置,并保证不同的低压用电设备拥有独立的开关箱。

(4)对于低压电源附近的区域,应设置合理的总配电箱,并注意将分配电箱安装于低压用电设备较为集中的区域。为了保证设备安全,则应确保开关箱与配电箱之间的距离在30m以下,用电设备与开关箱之间的距离应在3m以下。

(5)在对低压开关箱与配电箱进行设置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好周围的环境,以免因通风不良以及湿度较大等因素对设备安全运行造成影响;此外,如果环境当中存在损害性液体,易燃气体,以及可能会出现强烈震动现象时,应避免安装低压电气设备。

(6)在安装好低压电气系统之后,应将电气设备周围的杂物清理干净,并注意将设备的进线口以及出线口设置于设备底部,以免对系统的安全运行造成影响。

2.2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保持低压电气系统

安全防护是进行安全管理的重要途径,在进行安全防护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确保低压线路以及高压线路的正下方处于相对的空旷状态,例如,禁止将作业棚以及生活设施等设置在低压线路的下方,也不得将工程施工构件以及杂物等堆放于线路下方。

(2)在对低压线路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应保证架具边缘与线路边线之间隔开一定的距离,以保证低压线路的安全。当低压线路当中的外电线所具有的电压为一千瓦以下时,应禁止在4m以内的范围开展相关的施工工作;如果其工作电压在十千瓦以下以及一千瓦以上,则为了确保安全,则应在电线6m以外的范围进行相应的操作;总而言之,当电压越高时,相应的安全距离也就越远。另外,不得将脚手架安置在外线路附近的区域,以免造成安全事故。

(3)在设计低压电气系统当中的低压线路时,要注意进行相应的架空处理以及接地处理;另外,如果部分物体被设置在安全距离以内,则应对其进行防护,如可以在设备周围设置防护栏以及警示牌等。

3.采取有效的措施管理电气设备

管理好低压电气设备是保障设备安全的一种重要途径,对此应根据电气系统的实际状况,定期检修电气设备,以保证其处于良性运行状态;同时要向低压电气用户普及一些安全用电方面的知识。另外,应制定出设备试验计划,以保证处于工作状态的设备能够得到定期的试验,从而排除安全隐患;如果在试验的过程中发现设备存在异常状况,则应对其进行针对性的防护以及调整;还需要定期检查接地电阻是否能够满足防雷要求,以及接地网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等。如低压用户拥有自备电源,则应落实好用电防护工作,并定期检修电气保护装置。在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查时,应做到认真细致,以便能够发现设备当中潜在的安全隐患;如发现安全隐患,则应及时记录好存在的安全隐患,记录备案之后要及时通知用户,并要求用户处理好安全隐患,如对正在使用的低压电气系统进行有效的整改等,从而确保电气设备处于安全运行状态。

4.低压电气设备以及供配电设备的巡视与维护制度

为了掌握电力设备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消除缺陷,预防事故,确定检查内容,保证安全运行,必须对低压线路和电气设备进行定期的巡视检查。

4.1定期进行巡视和检查

(1)有人值班的配电室,按值班巡视规定执行,无人值班的配电室(箱),每周至少巡视一次。

(2)低压电力线路和配电变压器每月巡视检查一次。

(3)农忙季节、重要节日和遇有大风(雨)、雪、雾、洪水等恶劣天气时,必须组织人力进行特殊巡视。

(4)在事故停电和触电保安器动作后,应立即进行故障巡视,查明故障原因,及时进行处理。

(5)必要时可组织夜间巡视,夜间巡视应由2人进行。

(6)巡视时应严格按照《农村安全用电规程》的规定进行巡视检查。

(7)对巡视检查结果应做好详细记录。对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的缺陷必须立即停电处理,一般性缺陷列入检修计划,限定时间进行处理。

(8)检修低压线路及电气设备时,应严格执行低压工作票,并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

4.2维修保养工作程序

(1)用电设备由电工值班工作人员负责维修保养,并负责设备环境的保养、清洁。

(2)按照季度工作计划并按照用电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大、小维修、检修。

(3)维修、检修过程中应遵守安全操作程序。

(4)电工值班人员对所管辖的用电设备,按照设备检修规程定期进行维修,并将维修、检修情况填写记录。

(5)电气设备故障维修一般不得超过8小时,若在8小时内无法解决的故障,应及时上报用电专工或电工主管。

(6)凡是夜间发生的故障,在不影响住户生活,工作的前提下,做好说明,可以在次日处理。

(7)由用电专工、电工主管提供工作指导和检查监督。

5.结语

低压电气系统和其它的配电设备以及供电设备往往会跟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电气设备管理人员(下转第71页)(上接第61页)要根据电气系统和系统里面采用的一些设备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管理,从而确保低压电器设备可以长期处于稳定、安全的运行状态中。总的来说,在现如今低压用电需求日益上升的情况下,要加大对供电质量和配电质量提高的重视,从而确保供电的安全和用电的安全。 [科]

【参考文献】

[1]梅雪晴,陈雪.浅谈低压电气供配电及设备安全管理.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9).

[2]张丽英,王梦飞.高低压变配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修.安全与健康(上半月版),2006(10).

[3]王学明,张立新.电气试验中的危害分析及预防措施.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2010,26(6).

设备运行安全改善课题 篇8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概述、创新发电厂电气安全运行管理的意义、发电厂电气设备管理与维护现状以及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和维护进行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 A

一、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概述

随着发电厂规模逐渐增大,电气设备的现代化程度也不断提高。在实际火力发电厂电气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管理规范不够完善、管理技术方法落后等问题,使得电气设备管理成为关系发电厂生产安全和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运用先进的生产管理方法,加强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管理创新成为现代发电厂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创新发电厂电气安全运行管理的意义

电厂中的电气系统主要包括发电机组、变压器、电抗器、配电设备、电气主接线及厂用电、配电装置和通信设备等等。电气部分在火力发电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电气设备的性能和状态直接影响着生产安全、发电稳定性和生产成本。由火力发电厂输出的电压较高,输出的电流也较大,因此,发电厂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有着较高的要求。近年来,火力发电厂电气设备的数量增多、规模变大、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原始简单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要求。电气设备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完整的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从人员、设备、管理三个方面入手来不断提高这三者间的有机结合,最终实现三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不同的发电厂对设备的需求又不尽相同,发电厂电气设备的购置、安装、验收、使用、维护、维修以及报废等也较为复杂。

三、发电厂电气设备管理与维护现状

从当前国内电气设备运行和管护情况来看,根据电气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检修要求,可以将其分为计划性、状态性两种检修类型,其中最常用的是计划性检修。发电厂电气设备计划性检修,主要包括定期检修、突发事故检修两种形式,定期检修的主要特点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检修的标准周期为3~4年,新上的机组通常在正式投产后一年的时间内就要进行大修。在电气设备大修过程中,需对电气设备进行拆卸,对各部件进行彻底的检查、测试和采取有效措施应对,从而达到整旧如新、试验合格之目的;在大修操作完成后,设备停用日一般以45天为宜,同时应注意检修范围的全面性,其中包括所有电气设备。一般而言,设备小修周期为半年,小修操作过程中,电气设备基本上无需解体,只需集中消除现有的缺陷与不足即可,重点检查、应对和处理易磨损处,而且还要进行全面的测试,停用日数一般在14天左右。

四、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和维护

1、完善体系结构和规章制度

目前的发电厂电气运行安全管理体系冗杂,人员责任分工不明确,缺乏统一的规章制度约束。因此,建立健全体制结构,缩短管理层级实现扁平化管理,高度人员精简,明确责任分工;完善电气设备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实现统一标准统一管理显得十分必要。发电厂安全运行的体制需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高效灵活、分工明确,同时应有相关的电气运行安全管理机构。管理机构自上而下分设三级:中心站;生产技术部、安监部、检修部、发电部;检修班组、运行班组、安全员。其中,第一层级负责落实各级工作职责,保障设备管理的正常有序开展;第二层级分别从不同方面负责相关工作的落实把控,做到管理可控在控;第三层级负责具体任务的落实实施。通过开展质量改进活动,增强专业技术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心。广泛开展设备隐患排查及相关技术检查工作,切实做到责任到人,制定详细计划,遵循PDCA的原则,不断循环改进。

2、强化班组安全管理

基层班组是企业最小细胞,也是企业在发展前进过程中的基石。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规程的执行最小单位就是班组,加强班组安全教育,打造“抓安全、重质量、讲时效”的新型企业班组,是推动企业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发电厂电气的实际工作中,班组安全管理仍然有着诸多问题,甚至管理者自身就存在着安全意识低,有着一些错误的安全认识。与此同时,班组成员的文化水平往往有着较大的差异,以下习惯性的违章情况仍然时有发生。安全教育往往停留在表面,过于单一的形式让班组的安全教育效果大大降低。因此班组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工作,应该结合班组生产实际和班组成员的自身实际,对工作的每一环节进行安全规范教育;安全教育也可以从设备安全出发,融入到职工安全生产规定和各项操作规范的学习当中去。增加现场安全培训能够加强员工的现场安全意识,激发起职工学习的兴趣,培养职工自身的安全责任感,与此同时应该选择有目的,有时效性的典型教育材料组织职工学习;鉴于班组员工实际情况的差异,应因材施教地对不同层次的学员进行安全教育,做到有的放矢,切实保证安全教育的效果;以《班组建设考核细则》为标准,强化工作过程管理,加大检查考核力度,建立量化、可检查的目标值,积极保障各项生产工作安全到位;班组按照工区下达的、月度工作计划,制定班组工作实施计划,并按、月度检查分析计划完成情况,对发现的安全问题、相应的改进措施有跟踪记录。

3、加强电气设备安全管理

电气设备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电气设备的类型和型号选择、采购、入库、安全检查、使用到后期检修和维修等过程。完整的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从人员、设备、管理三个方面入手来不断提高这三者间的有机结合,最终实现三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在电气设备最初的采购环节建立信息数据库,在电气设备的各个关键环节实行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反映电气设备的缺陷情况。电气设备的信息反馈,能够实现高效率、低支出,与此同时,能够提高物资流动效率。在此基础之上,对电气设备进行分类分级考评,做到有的放矢重点跟踪:将健康状态不良的电气设备进行区分,重点记录相关数据和缺陷情况,并记录上报。缺陷记录是检修人员进行检修之前首先要检查的内容,因此,应该详细记录下电气设备缺陷情况、运行情况等相关记录。最后,应该加强电气设备检修人员工作的责任心,切实做好相关检修工作。

4、实行状态检修方案

计划性检修是目前发电厂的电气设备的主要检修方法,如定期定点全面检修,突发事故检修。但是频繁的检修反而会增加电气设备的损耗情况;计划性检修往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缺乏对特定设备的针对性,缺乏对实际情况的考虑,检修效果也不甚理想。然而,新兴的状态检修方案对电气设备健康情况更有针对性。状态检修会对电气设备的故障进行预测和判断,甚至在故障发生之前彻底杜绝了设备缺陷的产生。对于存在故障隐患的设备还可以在网上远程诊断,决定该不该检修,何时检修,对什么部位进行检修。这种预测和判断是通过电气设备工作状态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这些数据就是电气设备的状态信息,包括运行工况、缺陷和检修记录。这就要求缺陷记录要详细准确,包含整个运行情况和实验过程。状态检修是根据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检修,是有目的的工作,因此状态检修的前提是必须要做好状态检测。状态检测有两个主要功能:一是及时发现设备缺陷,做到防患于未然;二是为主设备的运行管理提供方便,为检修提供依据,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根据状态检测,就能很方便地浏览到任一设备的当前和历史状态,并能迅速地对设备的未来状态进行预测。由此可见,状态检测是状态检修的必要手段。状态分析不能准确诊断设备是否存在缺陷、存在哪种缺陷,它只是做出初步的评价,为安排检修维护工作提供依据。

结束语

根据上文所述,发电厂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管理涉及点多面广,囊括了管理制度、手段、以及管理设备的安全管理、状态检修等许多方面。在发电厂的实际管理当中,对于遇到的隐患和缺陷,要灵活运用管理方法,结合经验和设备生产实际,准确全面地找到应对措施,确保发电厂的安全生产和生产效益。

参考文献

设备运行安全改善课题 篇9

善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现代化国家的数学教育观也有了新的认识。这些认识和观点最为核心的就是:数学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数学课程不仅是内容问题,而且还是课程结构的问题。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研究型的人才。而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出发,力求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十分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突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县被确定为省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后,经过认真地调查、思考、筛选,确立以《合理使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善的研究》作为我县的实验课题。

二、理论依据:

1、理论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念阐明了数学的意义和作用,也充分说明了数学学习对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愈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课程标准》这一理念又是本次课程改革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明显标志,为实验教师指明了方向。

2、实践意义

通过课题的实验、研究,就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而言,可向学生

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学学习内容;为学生留有充分的活动、想象与交流的空间。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体现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3、哲学基础

(1)教育实践是课题研究的源泉。辨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课题的研究是解决课程改革方面的认识问题,当然也离不开教育实践活动。只有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进行课题研究,才能取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才能对课程改革起到推动作用。

(2)理论和实践的反复循环是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认识从实践开始,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回到具体。这就是人类认识的一般过程,也是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课题的研究应当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认真收集资料,丰富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对资料进行思维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然后再用这种理论去解决教育的实践问题。只有遵循这个过程,课题研究才能健康地向前发展。

(3)教育实践是检验课题成果的根本标准。辨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践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预想的结果,人的认识才能被证实为真理。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得到的结论,无论在逻辑上多么完善,也必须通过教育实践的检验,才能判断它是不是真理。

4、科学方法论基础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这“三论”介于哲学方法论与具体方法之间,在科学研究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故称为“科学方法论”。

(1)整体原理。整体原理是指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由各种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任何系统都是有结构的,系统的功能是指它的整体功能。因此,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增进课程改革的整体效益。课题研究不仅要发挥各部分的功能,而且还要特别注意发挥各部分相互联系形成的新的功能。

(2)有序原理。事物的发展,是从无序向有序的演进。有序就是事物由较低级的结构转化为较高级的结构,是提高,是进步。因此,课题研究就是研究课程改革促进教育的发展,课题研究本身也应当是开放的,只有广泛吸取、借鉴;只有积极参与课程改革的实践,课题研究才会有生命力。

(3)反馈原理。反馈原理是指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控制,不能接受反馈信息的开放回路,是不能实现有效控制的。因此,如何取得真实反映课题实验的反馈信息,实现对课题研究的有效控制,应当是课题研究的重要任务。课题研究的过程本身也应当是一个反馈信息畅通的闭合回路,只有实现有效的反馈控制,才能保证沿着预定的目标前进。

三、实施原则和基本方法

1、实施原则:目标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2、基本方法: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为辅的研究方法。

(1)以学习、培训为前提,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

(2)以教学常规为主体,夯实教学常规各个环节;

(3)以“四课”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

(4)以“校本教研”为基础,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四、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1、挖掘教材的趣味性、现实性,有效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2、挖掘教材的开放性、挑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挖掘教材的活动性、过程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4、挖掘教材的问题性、灵活性,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多角度地解决问题;

5、挖掘教材的人文性、教育性,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

五、课题实验的步骤

为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题实验,我们将实验分为四个阶段:

准备阶段(2002年8月-------2003年7月),主要任务是制定方案,抓好教师的“通识性”培训、师德培训,更新教育观念。

实验阶段(2003年8月-------2004年7月),主要任务是准确把握《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挖掘各级、各册教材的编排意图及特点,重点实现教师角色、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深入阶段(2004年8月------2006年1月),主要任务是开展课题专项研讨会、经验交流会,探讨课题实验过程中的困惑、问题,收集信息、整理材料。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总结阶段(2006年2月------2006年8月),主要任务是推广实验成果,汇总实验材料,完成实验报告,申请鉴定。

六、研究成果形式

1、总课题实验方案和子课题实验方案;

2、优秀教学案例;

3、优秀课堂教学的录像课、课堂实录;

4、实验小结和课题实验报告;

5、课题实验经验材料汇编;

七、实验措施

1、大兴学习之风,掀起学习高潮。建立和完善理论学习的新机制,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构建开放的学习网络,调动广大教师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建立制度,加强研讨。坚持集体备课制度,落实课题研究活动,深入开展校本研究,切实提高教师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上一篇:好爸好妈评选稿初一作文800字下一篇:《在党旗下成长,在讲台上绽放》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