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模式运行

2024-08-06

节能模式运行(精选12篇)

节能模式运行 篇1

双层皮幕墙( DSF) 的通风空腔在室外和室内之间形成一个热缓冲区,冬季DSF系统内层开通风口,空腔可利用通风带入部分太阳辐射热,称为内通风模式。DSF系统内层封闭,空腔形成密闭温室提高系统温度,称为封闭模式。在冬天两种模式都是为了减少室内热负荷,从而降低空调能耗。建筑表皮在冬季采用哪种形式,是否适用于全时段等问题, 至今并没有人对此进行详细模拟和量化分析。

目前国内大部分学者在研究DSF夏季特性时, 提到在冬季DSF采用封闭模式。刘猛等用CFD和数值模型结合,分析了冬季夏热冬冷地区DSF封闭模式传热性能和影响因素[1]。陈海等开发有限分析计算软件,对比分析了DSF封闭模式的增热率, 以及相对于中空玻璃的节能率[2]。与内通风模式相关的研究,刘猛等提出了用北向DSF通风腔排出室内空气,并与热回收排风进行了节能比较[3]。

对DSF进行模拟的方法很多,比较典型的求解模型有D. Faggembauu提出的控制体积法[4]和Jiru以及Haghighat提出的区域模型法[5],但这两种方法的理论性都比较强,不适用于一般工程人员对幕墙热工性能进行计算与评估。

本文首先建立计算DSF传热数值模型,参照Energy Plus软件中使用的能量平衡法[6]列出DSF系统各介质层的能量平衡方程解出各层温度,介绍通过幕墙引起的热负荷的计算方法。最后对空腔间距、室内设计温度、玻璃物性、朝向这几个影响幕墙冬季累计负荷的因素进行分析。

1DSF数值模型

DSF系统通风模式数值传热模型包括两个部分: 气流模型和传热模型,模拟时两个模型相互关联,通风模式传热网路见图1,玻璃厚度较薄,可以假设玻璃层温度分布均匀,空腔内气体为一维流动[6]。图1中T表示温度; K表示传热系数; K2是外层玻璃的综合传热系数,外层玻璃可以是中空玻璃; 下标中,w和n表示室内与室外; in和out表示空腔进口和出口; k表示空腔空气; L表示固体层; c和r表示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 Liu对DSF各层的对流与辐射换热系数的计算做了详细介绍[7],这里不再叙述。Ka是室内与空腔空气之间的热流换热系数, 计算方法如下:

式( 1) 中,m是空气的质量流量; c是空气的比热容容;; DDSSFF封封闭闭模模式式没没有有这这一一换换热热系系数数。。内内通通风风模模式式空腔空气形成稳定的气流,必然满足热压 ΔP与气流阻力 ΔH相等,即:

式( 2) 中,ρout和 ρin是进出口空气密度; h各空腔的高度; ΔHin和 ΔHout是进出口损失; ΔHf是沿程损失。阻力损失计算见文献[8]。由上述分析分别建立DSF系统各介质层能量平衡公式如下:

外层玻璃外侧:

外层玻璃内侧:

内层玻璃:

空气层:

式中,β 是模式系数,通风模式为1,封闭模式为0; I是太阳辐射强度,分为直射辐射和散射辐射; α 是各层太阳辐射吸收率,在直射入射下光学参数按照幕墙方位和所在地区太阳位置的变化进行24 h逐时计算; 在散射入射下则等效为太阳直射入射角为60°时的直射计算[9]。

2通过幕墙负荷计算

负荷与得热量有关,通过透明维护结构的得热量包括传热部分和透过的太阳辐射部分,对于通风模式的幕墙还包括空腔加热室内空气的热量。透过DSF的得热量计算公式如式( 7) 。

式( 7) 中,τ 是太阳辐射进入室内部分; Kz是DSF的综合换热系数,传热系数的倒数是传热热阻,由热阻的并串联可以得到DSF的总热阻,由图1的传热网络图,Kz的计算如式( 8) 。

得热量随着室外温度、太阳辐射大小以及方向的变化而变化,冬季传热部分的得热量立即成为室内热负荷,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不会立即成为室内负荷,而会被地板或墙体吸收,随时间推移逐渐向室内放出热量成为室内负荷,所以要计算通过幕墙的负荷关键在于将透过的太阳辐射转换为室内的负荷。辐射系数法是ASHRAE提出的一种将太阳辐射转换成室内负荷的方法[10]。

辐射系数法与反应系数法计算冷负荷用的反应系数类似,也是根据当前和过去获得的得热量来计算负荷,不同在于在辐射系数法中,获得热量指的是辐射热量。辐射系数法的核心思想是将某一时刻的辐射得热负荷看作从这一时刻前23 h到这一刻各个时刻辐射得热的综合响应。这是一种简化的算法,但足够用来分析冬季通过幕墙的室内负荷变化情况,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式( 8) 中,qθ-nδ表示 θ-nδ 时刻的得热量,W/m2; r0, r1,r2,…,r23表示时间序列系数,r0表示现在时刻辐射得热转化为负荷的比例,其余的类似。各种材料的时间序列可以通过查找ASHRAE手册得出。

3算例及分析

至此通过以上公式便可模拟出冬季通过幕墙的逐时负荷,为了比较玻璃特性、空腔宽度、朝向等参数对DSF负荷的影响,下面将整个冬季的累计热负荷大小作为判断各因素影响的依据。

由于我国大部分区域在北回归线以北,建筑南墙在冬季接收的太阳辐射最长,所以选取长沙正南向垂直安装的某DSF系统作为算例进行计算。

3.1主要模拟输入参数

DSF的外层是双层中空玻璃,内层是单层玻璃, 空气腔间距为0. 4 m,高度为2. 5 m,宽度为2 m; 空腔自然通风,所有玻璃均为厚度6 mm的普通玻璃。 模拟时,选取联合国环发署发布的SWERA气象数据作为冬季逐时太阳辐射和室外温度,该数据包括各种天气的数据,能比较真实的呈现各地区不同季节的太阳辐射与温度情况。设定室内温度恒定为291 K( 18 ℃ ) 。

3.2模拟结果及分析

3.2.1DSF逐时负荷结果

整个冬季通过幕墙的负荷作于图2( 正为热负荷,负为冷负荷) 。有幕墙房间的负荷有正有负,利用通风将房间多余的得热送到建筑内区,以节省总空调能耗。图2中可以看出大多数时间封闭模式比通风模式热负荷小,在某些太阳辐射较大的日子,通风模式比封闭模式的冷负荷高,吸收的的太阳辐射得热更多。基于此我们假设一种最优幕墙运行策略,即在通风模式相对封闭模式有利时采用通风模式,其他时间采用封闭模式。

3.2.2玻璃消光系数对通过幕墙累计负荷的影响

玻璃的消光系数一定程度代表了玻璃吸收率的大小。在玻璃厚度一定的情况下,消光系数越大,玻璃吸收率也就越大。为了玻璃消光系数与通过幕墙的负荷的关系,在模拟时保持其他参数不变,而将DSF各层玻璃 消光系数 依次取0. 015、0. 025和0. 045,计算出相应消光系数下累计负荷的变化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随着消光系数增大,通过幕墙的累计热负荷越大,可见增大玻璃吸收率不利于冬季对太阳辐射的利用,夏天则需要避免过多太阳辐射进入室内,这与冬季玻璃吸收率的选取是一个茅盾。但封闭模式相对于通风模式的节能率越来越低,可见消光系数越大通风模式会减弱玻璃吸收率增大对室内负荷的影响,最优模式在消光系数增大的情况下相对封闭模式的节能率也越来越大。考虑到夏天的情况可适当增大DSF玻璃的消光系数。

3.2.3幕墙朝向对累计负荷的影响

为了研究幕墙朝向对累计负荷的影响,在计算时保持其他参数不变而改变DSF为正冬、正南、正西和正北四个朝向,计算结果如表2。

由表2可见,南向幕墙是通风模式利用太阳辐射最好的方向,其次是西向,接着是东向,北向最不利,所以一般建筑不能在北向大面积布置幕墙。最佳使用通风DSF的朝向是南向,此时最优模式相对于封闭模式的DSF可节能11. 82% 。

3.2.4幕墙空腔间距对累计负荷的影响

幕墙的空腔宽对DSF累计负荷的影响见表3, 由表可见,空腔越宽越通风模式的累计热负荷越大而封闭模式的累计负荷越小。增加空腔的宽度会不利于DSF通风模式利用太阳辐射加热室内空气,而且空腔太宽会占用建筑面积,所以不建议采用过宽的DSF,封闭模式的空腔宽度可适当增加。

3.2.5室内温度对累计负荷的影响

冬天室内舒适性空调温度为18 ~ 24 ℃,每隔2 ℃ 取值来研究室内温度对DSF累计负荷的影响。

由表4可见,室内温度越低越有利于减小DSF累计负荷,同时通风相对封闭和最优相对封闭的节能率也越高。因为室内温度设计越高通风模式将空腔温度加热到高于室内空气也就越困难。在采用DSF内通风模式时合理设计室内温度以节约能源。

由以上分析可知,冬季DSF全时段采用内通风模式比封闭模式多耗能40% ~ 60% ,不利于节能, 而最优运行模式相对封闭模式可节能10% 左右。 具有一定的节能潜力。

4结论

本文建立了冬季DSF的两种运行模式负荷的计算方法,并提出了最优的运行模式,相比封闭模式可节能10% 左右,此模型能够方便地用于DSF热工性能评估以及结构参数优化设计。

以长沙地区某南向DSF为算例模拟了其在冬季的累计负荷,结果表明:

( 1) 冬季DSF可适当选择 消光系数 较大的玻璃;

( 2) 冬季DSF南面幕墙对利用太阳辐射最有利,节能效果最好;

( 3) 冬季DSF空腔间距通风模式不宜太大,而封闭模式可以适当增大间距;

( 4) 室内温度对冬季DSF累计负荷影响很大, 适当降低室内空气温度有利于减少房间的热负荷。

节能模式运行 篇2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落实“十一五”规划纲要及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规范并指导各高等学校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各项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国高等学校。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节能,是指加强建筑用能用水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节能节水措施,减少能源、水的直接和间接损耗,提高能源效率和保护环境。

第四条

节约型校园建设除应符合本办法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第二章

监督管理

第五条

高等学校应成立由主要校级领导负责的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可由能源管理、基建、房产、资产、设备、采购、学工、团委等部门的负责人和相关技术人员组成,负责制定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的方针,指导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工作,组织协调各院系、各部门的资源,为节约型校园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提供基本保障。第六条

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如节能管理办公室),全面负责校园节约的具体职能工作,部署、协调、监督、检查节约型校园建设各项工作。

第七条

建立院系和部门的责任人负责制度,各部门负责人作为该部门节约监管工作的责任人,负责监督落实学校制定的各项节约型校园建设任务。第八条

学生思想教育部门、团委及学生会将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纳入学生工作中,并积极引导和支持学生开展校园节约活动。第九条

建立各级能效管理负责人制度,内容包括:

(一)学校主要领导作为校园节能工作的责任人,并将校园节能工作与业绩考核挂钩;

(二)各院系、部门负责人为该部门单位能效管理和节能工作的最终责任人,并建立相应的业绩考核体系;

(三)对于能耗较大的建筑设施或设备,如含有大型实验装置的实验室,应指定实验室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为能源管理责任人,督促建立或健全用能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及能耗计量、统计工作;

(四)应设立能源管理岗位,聘任的能源管理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熟悉国家有关节能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具有能效管理专业知识,三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和工程师以上(含工程师)职称。能源管理人员负责对本校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条

建立能源管理文件、报表、记录和管理台帐,内容包括:

(一)建立和完善能源管理文件,内容包括: 明确校园建筑能源管理的原则、职责权限、办事程序、协调及联系方法、记录表格(包括建筑物能源管理机构或责任人的任命或聘用文件)并形成文件。制定关于建筑节能的有关管理措施和文件,完善设备运行的管理台帐,如大型用能设备(制冷机、锅炉、大型实验设备)或设备机房的节能管理规定、规程、能耗计量装置(仪表)的校验证明;管理人员接受节能培训的证明文件。

(二)建立和完善建筑节能技术文件,内容包括: 技术要求、操作规程、测试方法、竣工图纸、计算书等。

(三)建立和完善建筑能耗水耗记录文件,内容包括:

对建筑能源管理中的计量数据、检测结果、运行记录、分析报告、建筑自动化系统存储的记录数据等资料,应按规定保存,作为分析、检查和评价的依据。第十一条

参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及本地区的用能、用水定额标准和实际能耗统计结果,研究制定合理的校园用能、用水定额及管理制度。第十二条

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相关管理机构应对校园节能设施运行情况行使以下监督权:

(一)社会化运行单位是否与委托单位签订运行服务合同,合同有关内容是否符合节约型校园设施节能运行要求并得到落实;

(二)运行单位岗位现场操作和管理人员是否经过岗位培训;

(三)运行单位是否按照要求建立校园设施节能运行的人员培训、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定期比对监测、定期校准维护记录、运行信息公开、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等管理制度以及这些制度是否得到有效实施;

(四)运行委托单位是否有影响运行单位正常工作和设施正常运行的行为;

(五)运行委托单位和运行单位是否有其他用能和环境违法行为。第十三条

校园设施社会化运行单位有以下权利和义务:

(一)严格执行有关管理制度,确保设施节能运行;

(二)举报用能单位的用能和环境违法行为;

(三)对运行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运行水平。

第三章

运行维护节能

第十四条

校园应当指定专人负责能源消费统计,如实记录能源消费计量原始数据,建立统计台账。

第十五条

校园应当按照规定进行能源审计,对本单位用能系统、设备的运行及使用能源情况进行技术和经济性评价,根据审计结果采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措施。

第十六条

能源审计的内容包括:

(一)查阅建筑物竣工验收资料和用能系统、设备台账资料,检查节能设计标准的执行情况;

(二)核对电、水、气、煤、油、市政热力等能源消耗计量记录和财务账单,评估分类与分项的总能耗、人均能耗和单位建筑面积能耗;

(三)检查用能系统、设备的运行状况,审查节能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四)检查前一次能源审计合理使用能源建议的落实情况;

(五)查找存在节能潜力的用能环节或部位,提出合理使用能源的建议;

(六)审查年度节能计划、能源消耗定额执行情况,核实公共机构超过能源消耗定额使用能源的说明;

(七)审查能源计量器具的运行情况,检查能耗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

第十七条

校园应当实行能源消费计量制度,区分用能种类、用能系统实行能源消费分类、分项计量,并对能源消耗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纠正用能浪费现象。

第十八条

校园可以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委托节能服务机构进行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和运行管理。

第十九条

校园实施节能改造,应当进行能源审计和投资收益分析,明确节能指标,并在节能改造后采用计量方式对节能指标进行考核和综合评价。

第四章 专项管理

第二十条

校园用能设备主要为采暖、集中空调、照明设备和用水器具,应重点强化这些设备的运行维护阶段的技术、管理及行为节能(节水)措施。第二十一条

集中空调系统节能管理,内容包括:

(一)根据校园建筑负荷特点有效地采取部分负荷调控措施。有条件时空调水输送系统、风系统采用变流量控制,合理采用大温差小流量运行;

(二)积极采用热回收措施,节省新风处理能耗;

(三)过渡季节合理采用全新风运行,减少制冷机开机能耗;

(四)实施室内温度节能设定,夏季室内不低于26℃,冬季不高于20℃;

(五)根据《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GB19210-2003)定期实施空调设备及风管的清洗维护,确保换热效率,保障空气品质;

(六)对建筑物的集中冷热源、流体输配系统等运行状态进行监控与计量。第二十二条

采暖系统节能管理,内容包括:

(一)加强采暖锅炉计算机自动化控制与辅机变频技术。提高燃烧效率、增加热量回收;对于燃煤锅炉,有条件的应采用炉渣二次回烧;加强锅炉的除氧和水处理及防腐阻垢等措施,延长锅炉使用寿命;

(二)按节能标准要求对供热管道进行保温,杜绝供热系统存在的跑冒滴漏现象;

(三)改善管网输配性能。做好管网系统水力平衡调试,通过调节消除热网水力失调。避免“大流量、小温差”不经济运行状况;

(四)加强管网系统的调节能力。对于既有建筑,有条件的可采用平衡阀及平衡阀智能仪表取代调节性能差的闸阀或截止阀,建筑的热力入口处加装热量调节和计量装置,改善系统调节能力;

(五)强化节能运行。根据学校不同建筑、不同使用特点实行分时段供暖,夜间低温运行;

(六)供暖系统宜根据室外气象条件变化进行调节,确保按需供暖;

(七)逐步推行供热按热量计费管理方式。

第二十三条

照明系统节能管理,内容包括:

(一)对教室等公共照明系统进行有效的分区分时控制;

(二)制定寒暑假期间教室等公共场合的节能照明控制措施;

(三)更换非节能灯具,积极采用节能照明灯具。第二十四条

节水管理,内容包括:

(一)绿化浇灌、景观补水和路面喷洒等用水不使用自来水;

(二)绿化浇灌采用喷灌、微灌、滴灌等高效方式,合理安排绿化的灌溉次数及用水量;

(三)对供水系统定期检查、杜绝跑冒滴漏现象。

(四)建有回用水供水系统的校园需对回用水管网压力进行监测,保证各用水点的正常使用。安排专人对中水处理设施进行日常管理,对建立完善的日常数据记录文件和定期分析报告。

(五)公共卫生间宜采用自动启闭的节水器具,并定期检查,保证设施正常运行。第二十五条

水质管理,内容包括:

(一)对回用水和景观水的水质实施定期检查,确保各项水质指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二)对景观用水的水质保障设施应定期检修。保证水体的更新率处于一定的范围内,防止富营养化发生。第二十六条

行为节能管理,内容包括:

(一)校园实施对节能行为的奖励和对浪费行为的教育处罚措施,将师生员工节能行动纳入行为规范建设中;

(二)鼓励和支持学生成立节约型校园学生志愿者队伍,巡查、监督并制止校园的能源浪费现象;

(三)自觉执行室内空调采暖温湿度的节能设定,严格控制空调开启时间。开空调时不开门窗,提倡下班前半小时提早关闭空调。过渡季节尽量不开或少开空调,以开窗通风或使用电风扇为主;

(四)离开办公室前随手熄灯、人离关机;

(五)倡导减少私家车的使用,提高学校班车的满载率。提倡校园内使用自行车。公务用车采购小排量、低油耗、低排放车辆,按规定及时淘汰环保不达标、油耗高的车辆。第二十七条

行为节水管理,内容包括:

(一)公共用水场合张贴节约用水提醒标示牌;

(二)实施能源缴费校园一卡通,将水资源消费与个人经济利益挂钩;

(三)水龙头随用随开;跑冒滴漏,及时报修。第二十八条

行为节材管理,内容包括:

(一)倡导纸张耗材节约行为。节约用纸,推广无纸化办公,废纸重复利用,积极采用可再生纸。提倡双面用纸,减少打印复印次数,节约使用打印耗材;

(二)严格控制会议铺张浪费。减少或不使用精装请帖,避免礼品过度包装,减少或不使用校园横幅,积极使用电子显示屏及网站;

(三)废旧资源如废旧钢铁、废旧有色金属、废旧塑料、废纸、废旧轮胎、废旧电子设备和器材应当再生利用;

(四)鼓励校园开展资源循环利用活动,积极回收利用书籍、衣物、文具等。第二十九条

教学建筑节能节水专项管理,内容包括:

1、照明节能管理,内容包括:

通过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避免教室白天开灯、无人开灯、人少大面积开灯等电力空耗现象。对物业管理部门应落实岗位责任制,采取适当的方式如根据学生人数分层分区开放教室等措施限制教室开放数量。

2、空调系统节能管理,内容包括:

(一)根据学校寒暑假特点,制定相应的节能运行策略。

(二)采取有效措施监控教室空调设备的开停,避免课后空开现象。

(三)风扇与空调结合的方式,对于南方的高校,建议采用风扇与空调结合的方式。

3、教学设备节能管理,内容包括:

(一)采取有效措施监控多媒体设备使用状况,减少空开或待机电耗。

(二)严格管理计算机房设备,采取措施减少待机电耗。第三十条

办公建筑节能节水专项管理,内容包括:

(一)减少待机电耗。办公室用电设备(计算机、打印机、饮水机等)应根据使用情况设置节能模式或及时关机。

(二)合理使用空调。过度季节延缓空调开启时间,尽量以电风扇取代空调;开空调时关闭门窗,夏季室内空调温度应设置在26℃以上,冬季室内空调温度应设置在20℃以下;提倡下班前半小时提早关闭空调,室内无人时应关闭空调电源。

(三)照明节能。充分利用自然光照,晴天时少开灯;人少时少开灯;长时间离开办公室或下班后要关闭照明电源。

(四)办公建筑宜采用节水型用水器具。第三十一条

科研实验楼节能节水专项管理,内容包括:

(一)严格执行办公建筑各类专项措施外,对高耗能、高耗水实验仪器、设备应专人负责,专项管理,做到节约使用;

(二)本着“谁用能,谁付费”的原则,能源费用计入科研业务费成本。特殊要求的实验室,可以采取有针对性地空调节能措施。第三十二条

学生宿舍节能节水专项管理,内容包括:

(一)开展学生宿舍节约型校园建设宣传活动,倡导校园节约风尚。在宿舍公示电耗水耗数据,展开节电节水竞赛等方式,实现加强学生节约水电意识,量化节约成果,并配套实施相关奖惩措施;

(二)积极采用节能节水型供热水、用水设备,应及时改造原有陈旧、能效低的设备。可重点结合校园学生集中浴室等设施实施再生能源利用、废热回收利用、中水利用、节能节水运行管理措施;

(三)将节能节水内容纳入学生宿舍住宿规定中。通过实施插卡用水等措施,强化宿舍能耗管理。禁止学生宿舍使用电炉、电暖气、电饭锅、热得快等电器。第三十三条

学生食堂节能节水专项管理,内容包括:

(一)倡导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制止不文明的就餐行为;

(二)加强内部管理,从源头上节约和控制采购成本;对食堂员工严格要求,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操作程序,在清洗、烹调、消毒过程中,充分注重节约水、电、气等资源;

(三)树立绿色环保理念。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和筷子,提供经高温严格消毒的餐具,以节约资源。第三十四条

学生浴室节能节水专项管理

学生集中浴室应根据地域条件和校园条件合理采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应积极采用洗浴废水的热回收及中水回用处理技术;导入IC卡节水管理系统及节水型设备。

第五章

奖惩

第三十五条

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在节电降耗中成绩显著的集体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六条

学校应当制定奖惩办法,对在本校能耗、水耗管理中取得成绩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对能耗、水耗超过定额的集体和个人给予惩罚。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用能、用水超过最高定额指标的,限期治理;未达到要求的或逾期不治理的,由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处理建议,责令整顿。

新建或改建超过用能、用水定额的工程项目,由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项目审批单位责令整改或停止建设。

第三十八条

新建或改建工程项目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低效高耗能的工艺、技术和设备的,由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项目审批单位责令整改或停止建设,并依法追究项目责任人和设计负责人的责任。

探讨暖通空调运行节能管理 篇3

关键词:暖通空调;运行;节能管理

引言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不断进步,随之而来的污染也迅速加剧并导致了环境的恶化和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如何才能实现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了每个国家都高度关注的重大新闻。我国虽然拥有丰富的能源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是每年使用暖通空调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也每年都在增加。每年仅仅在处理暖通空调所产生的污染物的投入和人力都一直在增加,因此我国在相关的规定当中指出,应该通过运行节能管理来保证社会的和谐发展。

1、暖通空调工程概念及原理

暖通工程包括空调、暖气和通风系统,通常包括通风系统、防排烟系统、除尘系统、冷却系统、空调水系统等。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有大量的整个施工后期的空调安装工作,这样就使得整个暖通工程建设周期相对较长,暖通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也不容忽视。

暖通空调的原理是制冷剂在空调制冷机组内的蒸发器中与冷冻水进行热量交换发生气化,这一过程会使冷冻水的温度降低,被气化后的制冷剂在空压机的作用下,会形成高压、高温的气体,当气体流经制冷机组的冷凝器时,则会被来自冷却塔的冷却水所冷却,从而是气体转变为低压、低温的液体,与此同时,被降温后的冷冻水经由水泵被送至空气处理机的热交换器中,随后与混风进行冷热交换形成冷风源,最后经由送风管路送入到各个房间。通过这样的循环过程,在夏季房间内的热量会被冷却水带走,流经冷却塔后释放到空气当中。在空气处理单元中,新风与部分回风经混合后形成混风,当混风经由热交换器冷冻水进行热交换后则形成送风。冬季时,混风能够吸收能量,从而使温度升高,夏季时,随着混风温度降低,送风进入室内后会与室内的空气进行热量的传递,最终将温度调节至房间所需的设定值。

2、暖通空调运行管理的内容分析

2.1.机组的节能运行

在空调系统中,主机能耗占总能耗60%以上,因此主机的节能运行是整个系统节能的重要环节。在空调系统设计中,主机都要按最大负荷进行设计,而空调系统对每个具体工况而言,都有一条最佳的特性曲线,满足这条曲线工作,主机效率最高,能耗最小,控制主机尽量满足其特性曲线,则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2.2水泵的节能运行

由于水泵在设备选型时大都留有余量,因此水泵的出水侧阀门都不会全开,有的仅能开到一半,这就造成了阀门的节流损失。同时由于阀门限制水量,使主机的制冷效果不理想。设计负荷运行时间约占总运行时间的6%~8%,水泵的能耗约占空调系统总能耗量的15%~20%。为此,采用变频变流量系统,使输送能耗随流量的增减而增减,具有显著的节能效益。

2.3减少水系统的隐性能耗

在空调系统中,冷却水和冷冻水两大水系统的节能,即如何降低水系统的隐性能耗,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实际上,这两大水系统水的耗失量是相当大的,水的大量耗失,一则增大水资源的压力,二则也增加冷水机组、水泵和冷却塔的电能消耗,即隐性能耗。

a冷冻水系统的节能。冷冻水在空调系统中主要起着中间载冷作用,在隐性能耗方面主要表现在管路保温的冷量损失及冷冻水流失方面,其中后者往往被忽视。冷冻水流失绝大部分是因为排污阀、旁通阀失效或关不死所致。

b.冷却水系统的节能。冷却水系统中水的流失主要在如下三个方面:

蒸发耗水。冷却塔内热水通过蒸发释放潜热而达到自身的冷却。大风量导致的出水温度降低,并不能达到节能的目的。

控制飞水,节约水耗。空气将水带出冷却塔,造成水耗称为冷却水飞水。这是冷却水系统的另一种隐性能耗。

排污换水消耗。尽管排污换水消耗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保持水系统清洁却可以减小换水的频率。

2.4启停最佳控制

空调装置消耗的电能等于装置运行的时间和装置的容量的乘积,如果运行时间减少,消耗的电能就会按比例下降。对大楼不同场所的空调负荷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寻找最佳启停控制方式,并在过度季节,尽量采用室外新风送风,关闭机组,减少机组全年的运行时间,这样将既能满足人们对空调环境的要求,又能符合节能的要求。

3、空调节能在运行中的管理

3.1 暖通空调的操作及管理人员要掌握该专业相关知识,接受专业的空调操作培训。实施节能管理与操作人员与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有很大关系,实行空调操作证制度对空调运行的节能与调节是非常有利的。空调操作人员与管理人员掌握了必备的知识、技术与素质有助于节能措施的落实与实施。

3.2通过采取遮阳、绝热、气密的措施来减少室内的热负荷达到节能效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减少了室内环境的热负荷,制冷机组的运行时间就会减少,中央空调系统的耗能就会相应减少。对空调建筑做好遮阳,可采用能吸收阳光辐射的外墙饰面和在架空屋面或外墙外侧和屋顶屋面设置绝热层,采用镀膜玻璃能有效减少阳光辐射透过窗进入到室内。为达到良好的气密性,防止裂缝进出风,采用热阻大的门窗不但可以提高门窗的气密性。而且能够减少灰尘,有效降低外来噪音。

3.3在满足供冷条件和人们需要的条件下,应合理降低空调建筑的湿、温度标准,增大供回水温差与送回风温差。在夏天早晨室外气温较低,空气新鲜和室内气温下,可利用空调风机及消防排烟系统抽、送风约一分钟,这样可以降低开机前的室温,减少主机负荷,提高了室内空气质量。室外气温较高时要密切注意机组的运行情况,千万不要等到室内温度明显上升,机组热负荷过大才增开机组,这样易造成设备损坏而又增加了能耗。应该及时对机组进行调整,增开机组后,要注意当冷冻水回水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是,就要关掉增开的机组,以免造成电能的浪费。做好适时启停相关风机盘管、风柜等设备,减少整个系统的热负荷来降低耗电量。

3.4熟悉空调建筑供冷需要,掌握最佳的启停时间,根据气温变化,适时增开或关制冷机组,尽量减少制冷机组的运行时间与启动机组数来达到节能效益。

4、结语

我国的暖通空调的运行节能管理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只有我们不断的加大宣传的力度,使节能环保的思想深入人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能源的浪费问题。同时相关部门还可以制定行业的一些规范性条例,实施应用节能的空调改造方案,共同为暖通空调的各项管理改进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劳文慧,空调节能技术分析[J].制冷,2004

[2]龙惟定,上海公共建筑能耗现状及节能潜力分析[J].暖通空调,2002

[3]祁学军,浅析中央空调节能管理运行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实践效果[J].科技与企业,2013

节能模式运行 篇4

通过技术实现节能改造,节能效果可以量化(回收期可预测),但管理节能比较困难。实际上,智能建筑运行能耗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备运行、管理及维护水平的高低。本文以智能建筑的节能运行管理为对象,对智能建筑节能运行管理模式的优化进行研究。

2 运行管理能耗高的原因

事实上,管理的节能是最直接、效果最明显的节能手段。好的管理模式可以为技术层面上的节能工作创造便利条件。与智能建筑的运行直接相关的是其物业管理,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的物业管理水平较低,观念还相对落后,设备管理的技术含量低,这些都是目前智能建筑运行能耗偏高的重要而直接的原因。

2.1 智能建筑物业管理模式

物业管理是指物业管理经营人受物业所有人的委托,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范,按照合同或契约行使管理权,运用现代化管理科学和先进的维修养护技术,以经济手段对物业实施多功能全方位的统一管理,并为物业所有人和使用人提供高效、周到的服务,使物业发挥最大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1]。

智能建筑作为一个商业实体,其节能情况与业主、物业、用户三方的利益关系密切,而在这三者中业主和物业的相互关系又对节能运行起着主导作用。目前,智能建筑的物业管理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由房地产开发商自主经营的物业管理公司,公司有独立的专业人员,管理自己开发的物业。第二种是由社会建立的物业管理公司承包建筑的暖通空调运行管理,业主与公司之间用契约形式确定彼此的“责权利”、设备系统的产权关系、服务质量标准等。第三种是物业设施管理公司带资参建,成为业主的合作伙伴。公司投入的是空调系统,取得的回报是运行阶段的物业管理费、设备折旧费等[2,2]。

目前,社会化物业公司进行管理的模式是目前我国智能建筑物业管理的主要模式。这一模式中,业主给予物业方的管理权限较小,只要求物业公司保证建筑功能的正常使用。物业的收入水平、运行费用支出均不与管理效益挂钩,这就造成物业管理人员的节能主动性不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各方都必须考虑自身的经济效益,因此如果节能运行不能给某一方带来经济上的效益,那么这一方一般不会主动实施节能,节能工作也就缺乏长久的生命力。如果物业方有较大的权限,在保证建筑日常使用性能的基础上,需要自负盈亏即物业的收入、开支都需要关心。那么物业公司自然会关心经营效果,关心节能,这是一种“双赢”的模式。

2.2 节能运行管理中的责权利

事实上,运行阶段的智能建筑,其节能工作与业主、物业、用户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典型的“责权利”关系的体现。

责——物业管理方应该保证建筑设备系统的服务效果,而业主、用户方应尽量明确这些要求,这是节能运行基本的要求。

权——对于业主和物业方,应该协商并明确物业管理的权限。权限太小,必然无法实施有效的节能运行。对于业主方,应尽量抓“结果”而不究“细节过程”,尽量将运行、管理的权限放给物业方,当然实施一定的监控管理也是必要的。

利——这是节能运行工作有生命力的关键点。如果“责”、“权”的问题都解决好了,但节能运行不能给各方带来经济上的利益,节能工作是没有活力的。一般情况下,能耗成本由业主支出,因此节能工作可以给业主带来利益。但节能运行这项工作的实施关键在于物业管理,只有业主认可了物业方的节能管理工作并给予合适的利益分配,物业方才会真正有节能的动力[2]。

由上述分析可知,目前智能建筑节能运行管理存在困难的关键因素在于管理的得利方不明确,即上述提到的“利”的关系没有解决好。因此,“得利方不明”是制约节能运行的最根本因素,下文提到导致不节能运行的其他原因,实际上都是直接或间接由这一原因引发产生的。

2.3 其他原因分析

(1)设备管理的观念落后

由于智能建筑内部设施繁多,20世纪70年代兴起了设施管理。在设施管理中,建筑、楼宇设施是一个“本体”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将商业经营的原则、建筑学、行为学、工程学融合起来[2,2]。此处观念上的落后,具体表现在为以下几点:

◆在施工建设阶段往往没有考虑后期运行的节约与便利,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节省一次投资;

◆设备供应商往往较少考虑系统集成的协调和匹配。这给后期的能耗计量、节能改造、能耗诊断都留下较大的隐患。

(2)服务对象不明

不仅是业主,有的物业方还停留在这样的认识阶段,只要设备无故障、能够开启使用就是物业管理的全部工作内容。实际上,物业管理的服务对象应该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保证建筑的使用性能如空调的人体舒适度、照明效果等;另一方面是合理控制运行成本。

(3)物业设施管理技术含量低

物业设施管理的技术含量不高,管理人才匮乏。凭经验运行还是目前物业设施管理的主流,一般只把重点放在设备维护上,主要忙于“跑冒滴漏”、设备失灵等故障的维护[2]。

3 节能运行管理的对策分析

实际的建筑运行能耗,直接取决于其使用情况,受用户实际活动的影响很大,并且运行能耗的高低与物业管理的好坏有很大的关系。目前,由于我国的基础研究不够,如不同气候分区功能建筑的基础能耗数据统计、不同类型的大型公共建筑分项能耗计量体系、运行能耗的定额管理指标等研究都只是刚刚起步,尚无切实可行的方法及运行能耗值作为参照标准。

3.1 节能运行要从管理节能入手

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运行阶段的节能问题,应该开展以下两个阶段的工作:

(1)引导各方建立有利于节能运行的合作机制,建立良好的社会节能环境。

2007年6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的通知》。这是第一次对公共建筑这类用能大户实施强制性的节能控制标准,其中规定了除特殊用途外,夏季室内空调的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冬季室内空调的温度设置不得高于20℃,意义重大[4]。

分析可知,实际的运行管理是否节能,需要业主、物业管理方、用户三方共同协作。因此应该首先解决节能运行得利方不明的问题。从各方的实际利益出发,引导建立有利于节能运行的合作机制。但无论何种关系,物业的收入均应与节能管理水平挂钩,这样才能保证有节能的动力。

(2)建立针对实际运行的建筑能耗评估办法、能耗参照标准。

从业主的角度出发,客观上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的制约:业主不知道智能建筑目前的能耗水平现状、是否存在着节能潜力,节能潜力有多大;业主不了解各种可能的节能方案及各方案的改造力度(投资需求)、改造后的经济效益(如投资回收期、收益情况等);业主不清楚如何从利益上、工作内容上要求和规范物业管理单位,在保证运行效果的同时尽可能促进物业的主动节能。因此,实现智能建筑节能运行的工作思路如下:

第一步:理顺“责权利”关系,引导各方建立有利于建筑节能运行的合作模式,这是节能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

第二步:建立能耗评估方法,制定运行标准(针对实际运行阶段),这是解决节能工作可行性的问题[2]。

3.2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EMC模式解决方案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一种基于市场的、全新的节能新机制“合同能源管理”。在经济发达国家逐步发展起来。基于这种节能机制运作的专业化公司称为节能服务公司EMC (Energy Management Company)。当前,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EMC已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节能产业。

EMC是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运作的,以赢利为直接目的的专业化公司。它集前期工程诊断、中期融资、采购、安装,后期节能测定及跟踪服务为一体的全方位、系统化服务公司。其实质是以减少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投资方式,这样一种节能投资方式允许用户使用未来的节能收益用于设备改造和升级,以降低运行成本[5]。

发达国家在建筑节能改造时采用EMC模式取得了很大成功。由EMC对建筑运行系统进行诊断,确定节能改造方案,然后由EMC投资或融资,按照改造方案进行施工,再从节能收益的逐年分成中回收节能改造时投入的资金并获得收益。这种模式可以减少业主对节能改造的顾虑和资金负担;同时,由于节能服务公司只能从节能效益中获得收益,从而促进了以节能效果为导向的节能改造工作长期执行。在此,给出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EMC模式解决方案,具体实施如图1所示。

首先对建筑节能改造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如果立项通过,则对建筑能耗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能耗诊断和节能评估。其次,实施项目洽谈,业主和EMC公司只有先明确建设合同和节能效益合同,才能开展实际的合同能源管理。最后,进入施工改造和项目维护阶段。EMC负责项目融资、设备采购及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实施建筑节能改造后,对工程项目进行验收,这期间必须进行节能检验,确认改造前后的节能量,在这一环节能耗分项计量将起决定作用。如果节能量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则继续实施改造,直到业主与EMC公司对节能量的认可达成一致。在项目维护阶段,EMC提供节能培训,建筑设备维护、建筑环境监测等后期服务,确保节能运行的连续性。

4 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智能建筑的运行管理模式,从“责权利”问题入手,研究得出“得利方不明”是制约节能运行的最根本因素,引出节能运行要从管理节能入手:引导各方建立有利于节能运行的合作机制,并给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EMC模式解决方案,明确了智能建筑节能运行必须走可持续、市场化的道路。

摘要:对于建筑节能, 人们最容易想到的是技术层面上采用节能技术实现节能的目的, 却往往忽略了管理层面的节能潜力。本文以智能建筑的节能运行管理为对象, 对智能建筑节能运行管理模式的优化进行研究。

关键词:智能建筑,节能,运行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王世联.物业管理.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9, 4

[2]龙惟定.物业设施管理与暖通空调.暖通空调, 1998, 28 (4) :25-29

[2]陈海波.运行阶段的建筑节能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清华大学, 2004

[4]http://www.cin.gov.cn/fdcwwj/gwywj/200706/t20070604_112043.htm

节能模式运行 篇5

2008年我厂要完成140亿kwh的发电任务,358g/kwh的供电煤耗以及8.9%的发电厂用电率。作为负责全厂运行管理工作的运行部,深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要完成今年的经济任务,必须进行节能降耗,走节约环保之路。为此,我们运行部紧跟厂部的工作思路,认真领会节能减排的工作精神,对我部门的节能降耗工作进行了规划,现将工作情况进行汇报:

1、提高认识,强化管理。

目前,节能降耗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是运行人员对节能降耗工作仍然认识不够,节能工作还处于一种被动形式之下,对节能工作的重要性没有深刻的理会。今年我们要加强人员的思想教育,强化全员的节能意识,转变思路,更新观念,将节能降耗工作与员工奖金挂钩,工作成效与经济指标挂钩,充分利用厂部的节能网络,大力进行节能舆论宣传,提高员工的节能意识,使员工从节能降耗工作中认识到我厂节能降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要加强管理,加大节能经济指标的奖罚力度,使员工从中得到收益,认识到节能工作的好处,将被动节能变为主动节能,真正将节能工作贯穿于日常的工作中,全面完成厂部的节能计划。2、优化运行,提高经济指标

我厂机组运行相对稳定,但是经济指标与兄弟企业的指标差距较大,经济调整,优化运行工作仍然做的不够。目前的运行状况仅仅只能达到维持机组稳定运行,深度调整,经济运行还谈不上。为此,要进一步加强经济指标的调整。

(1)积极探索等离子小油枪改造的技术应用与控制,全面发挥等离子点火器的作用,以确保机组启动耗油降到最低水平,完善设备管理,减少消缺耗油,使全年耗油量在1300吨以下。

.(2)推广汽轮机调速汽门顺序阀控制,研究东方机组合理的阀门曲线,优化热控定-滑-定控制逻辑,在满足电网升降负荷速率的前提下,减少调速汽门节流损失,降低汽轮机组热耗率。

(3)深入开展运行日分析和专业定期分析,提高分析质量和解决影响经济性的设备缺陷和问题;开展优化运行工作,提高经济性参数控制标准和控制精度,细化考核项目和奖罚标准,重点抓好机组初终参数控制;做好与中调的沟通与协调,努力提高负荷率;探索按照机组经济性能微增曲线进行调度的可行性;做好机组启停过程的能耗指标控制;开展辅机优化运行和公用系统节能优化运行方案研究。

(4)开展节水宣传,增加对节水工作紧迫感和危机感的认识,全面开展节水普查工作,完成第二次全厂水平衡试验。降低化学自用水率、扩大生产工艺废水的回收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降低发电水耗和水资源费支出,促进节水工作的开展。

(5)重视机组小指标的管理,大指标的完成,依靠小指标的完成来实现的。将主汽压力、主汽温度、再热汽温度、主要辅机用电率等各项小指标责任分解到各专业及运行各值,把压力层层传递到每个运行班组,不断摸索完善运行小指标竞赛机制,努力适应电网和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需要。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全体职工的节约意识,重视抓好跑、冒、滴、漏、长明灯、长流水等管理工作。

努力做到计量到位、指标到位、监督到位、考核到位。

(6)尽快成立热试组,充分发挥热试组在节能管理工作中的监督、指导作用,加强生产指标的过程管理,密切注意生产指标的异常变化,努力做到超前控制,及早采取措施,使每个指标都在可控范围,加大节能管理工作的检查力度,严格控制能源资源的不合理消耗。(7)加强非生产用能、用汽、用水的管理。制定指标,逐步做到量化管理。

(8)采取措施提高设备健康水平,避免设备带缺陷运行而影响设备出力,做好设备或系统的经济调度,千方百计使系统达到满出力运行。

3、经济调度,保证经济利益

(1)针对我公司#

1、#

2、#

3、#4机组商业电价不同,从经济调度考虑,以保证利益最大化,根据电网要求升负荷机组排序依次为#

1、#

2、#

3、#4,降负荷机组依次排序为#

4、#

3、#

2、#1。在环境温度不低于-15℃时,可以优化机组运行方式,在环境温度低于-15℃时,每台机组负荷必须按防冻最低负荷400MW接待。

(2)根据全厂出力要求,机组出力低于390MW停运一台给水泵,保持单台给水泵运行。停泵时负荷要降低到360MW后进行。为确保机组稳定、经济运行,单台给水泵运行机组出力不允许超过390MW。

(3)机组正常运行加负荷时,制粉系统在煤量加到60吨后,石子煤斗在不落原煤的情况下,再启动第六套制粉系统运行,如果煤量加到60吨后,石子煤斗落原煤,可以减小该磨煤机的煤量,启动第六套制粉系统加负荷。如果五套制粉系统可以满足当时的负荷,则可保持五套制粉系统运行。(4)机组主汽温、再热汽温实行压红线运行,背压在环境温度低于-15℃时,维持10KPa-12KPa,如果风机全停时背压低于10KPa,此时要注意逆流三角的温度。如果环境温度高于-15℃时,空冷背压可以控制到10KPa以下,但要加强空冷的测温工作,要保证凝结水温度和抽汽温度不要低于35℃。

(5)机组启动采用炉侧风机单侧运行方式,但空预器必须两侧运行,机组出力250MW时启动炉侧另一侧风机,风机并列时要考虑风机喘振。

电力运行中的节能问题分析 篇6

摘 要:电能传输过程中会产生损耗,降低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对电力运行中的能耗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节能建议。

关键词:电力;线损;节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能源需求量与日俱增,电能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提高电能利用率,减少电能损耗对促进社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处于经济发展期,对能源的需求较多,传统能源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较为粗放,能耗高,不利于我国经济的长期稳步发展,加强节能措施研究,提高能源利用率成为各企业的重要任务。

1 电力运行过程中能耗分析

1.1 电能损耗概述

电能自发电厂发出,经升压后由电力线路输送,再经过降压后供用电客户使用,整个过程会经过输电、变压、配电等多个环节,而在各个环节中电气设备会将部分电能转化为热能,导致电能损耗。电能损失包括有功损耗、无功损耗和电压损失三部分,本文主要针对有功损耗进行分析探讨。

1.2 电能损耗问题分析

1.2.1 技术方面。近年来,我国加大了电网改造力度,但改造工程存在很大的不均衡性,降低了我国电力系统整体运行效率。具体表现在:配网线路布局不合理,尤其是10kV线路的供电半径过大,导致主干线“卡脖子”现象较为严重;10kV线路导线线径小,比较陈旧,长期超负荷运行,加重了老化速度,增大了线损;农村地区电网改造比例较小,高能耗配电、变电设备比例较高,需要更换为新型节能设备;变压器配置不合理,利用率较低,“大马拉小车”现象较为严重;三相负荷不均衡,电容补偿欠缺。如个别较偏远乡村,甚至有长达10公里的配电线路,而且设备升级改造工作滞后,维护也不够及时。一些电力负荷的发展缺乏政策指导和前瞻意识,给电网规划造成困难。

1.2.2 管理方面。线路管理工作主要表现是对降损工作重视力度不够,供电企业将该项工作视为营销部门的业务范畴,没有建立有效的线损管理组织网络;监督不力,执法不力,责任落实不力,盗用滥用现象严重,电损吃大锅饭,损害了供电企业信誉、形象。

1.3 线损原因分析

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线损的主要原因是电阻、磁场以及管理不善,线损有其合理的部分,也有人为造成线损增加的部分。

1.3.1 電阻损耗。电力系统中的电力线路、变压器、发电机绕组、电动机绕组等均为铜或铝制材料,具有一定的电阻,因此电能在传输过程中会使部分电能转化为热能,并以热量的形式传送至周围介质中,由此产生了电能损耗。

1.3.2 励磁损耗。交流电路通过电气设备后会产生一定的磁场,以确保电动机、变压器等设备能正常工作。电磁转换过程中,铁芯中产生的涡流和磁滞现象会使铁芯温度升高,这被称为励磁损耗。

1.3.3 管理线损。供电企业管理缺乏规范性,员工责任心不强,导致电力管理工作中出现一些漏洞,用户违章用电、违约、计量装置不合理、抄表不规范等均可造成电量损失,被称为管理线损。

2 供电企业节能降损措施分析

2.1 节能技术概述

《节能法》明确指出节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电能作为便捷、优质、广泛的能源,已经成为人类活动的主要使用能源,加强电能节能降损的力度,可为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提供能源保障。

《节能法》规定,节能不仅要投入资金资本,更要投入智力资本;不仅要关注设备节能,更要重视方法节能,这一规定给供电企业的节能降损提供了准确的理论指导。

2.2 节能措施分析

2.2.1 技术降损措施。第一,加强电力系统的规划和建设。第二,提高电力系统改造的技术水平。技术降损还包含经济调度这一重要层面。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条件,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如计算机电网模型,对电网进行正常方式、特殊方式的科学计算,由电网运行技术人员制定,各级电网运行调度人员通过电网自动化系统实现,使电网始终保持运行在最佳经济状态。

2.2.2 管理降损措施。第一,健全线损管理组织机构。建立职责明确、执行力强、工作效率高的线损管理机构,将机构按职责分为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各层相应人员各司其职,做好电力降损管理工作。具体可按照图1所示结构进行组建。

第二,做好线损统计分析工作。线损统计分析是对线损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找到线损原因,为寻求降损措施提供给参考。

第三,加强抄、核、收管理。抄、核、收可由不同的人员独立完成,防止漏抄、错抄、估抄的现象发生;已经完成智能电网改造的区域,可利用智能计量仪器进行核算,但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确保计量的准确性。

第四,加强需求侧管理。需求侧管理可有效改善电能消耗不均衡问题,减少电网的运行负担。需求侧管理一般可通过避峰、错峰的方式,提高用电的有序性;利用先进科学技术,移峰填谷,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的同时,提高用电总量的稳定性;利用价格杠杆调整用电量,促使用电客户科学用电,合理用电。管理降损的核心:努力降低可控的物理损耗,杜绝人为损耗,引进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

普及节能知识和技术,提高电力从业者的节能意识,责任感。依托政府执法体系,严厉打击窃电和破坏电力设施行为,确保电力设施的安全正常运行。

3 结语

电能传输过程中能耗无法避免,但可通过技术的改进和管理水平的提升降低能耗,达到节能增效的目的。供电企业要提高节能意识,不断创新管理方法,使用新工艺、新设备减少电能损耗,提高电能利用率,进而扩大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节能模式运行 篇7

夏季对于空调系统来说,是能源需求最为突出的一个季节,因为在夏季最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空气湿度的上升和环境温度的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够把剧场调节到一个更为适宜的温湿度环境,往往要采取除湿的工作模式,但是对于一台空调机组的除湿运行,需要机组首先将新风与回风混合后的空气进行降温,以实现将空气中的水汽冷凝,在楼宇自控系统中,对于空调的除湿运行模式来说,我们在冷水盘管与再热盘管间增加一个露点温度传感器,通过在控制程序中增加设定参数,控制通过冷水盘管的空气达到不同的温度,这个设定值在楼宇自控系统中称为露点温度设定值。按照以往空调专业提供的建议,此时的设定值为13C,那么通过对冷水盘管水阀的调节,我们将通过冷水盘管的空气降温至13C左右,但是如果将这时的空气直接送入送风管道,那么在室内的出风口温度则相当低,并不能控制室温达到舒适的温度,所以对带有除湿功能的空调机组,不可避免地要对降温后的空气使用再热盘管进行升温,将送风温度控制到符合实际需要的温度,在这个过程中就存在了一次降温和升温的过程,对冷水和热水的使用量都会有较多增加,因此夏季的除湿运行模式就是一种大量使用能源的过程,从现在对节能减排的运行模式来看,这将势必违背节能的目的。

2 除湿运行过程中的各参数计算

作为在除湿控制中最重要的控制环节,将空气降到较低温度使水汽冷凝,就是为了让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从而降低送风的湿度。因为含有固定量水汽的空气在不同温度下有着不同的相对湿度,因此使空气的相对湿度能够达到100%的温度就是可以使之结露的温度,理论上当我们把空气降温到这个温度时,空气中的水汽就会因为饱和而产生凝结,对于这个温度可以使用公式根据当前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值进行估算,在已知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情况下,可以参考以下公式:

其中γ(T,RH)为:

温度T和露点温度Td的单位都为℃,相对湿度RH为百分比,In是自然对数,常数a和b分别是a=17.27,b=237.7℃。该公式是基于Magnus-Tetens近似法,当中把饱和水汽压视为温度的函数。因此,此方法仅在下列范围有效:

(1) 0℃<T<60℃;

(2) 1%<RH<100%;

(3) 0℃<Td<50℃。

此范围内的温度T在夏季机组运行期间符合正常气温范围值,因此露点温度Td的值可以通过该公式近似计算。

而对于空气中实际的含水量用绝对温度更能直观反映,对于计算绝对温度的方法,可以参考下面的计算公式:

其中:e——蒸汽压,单位帕斯卡(Pa);

Rw——水的气体常数,461.52J/(Kg·K),

T——温度,单位开尔文(K)。

而计算相对湿度的公式为:

其中:ρw——绝对湿度,单位克/立方米(g/m3);

ρw,max——最高湿度,单位克/立方米(g/m3);

e——蒸汽压,单位帕斯卡(Pa);

E——饱和蒸汽压,单位帕斯卡(Pa)。

在公式中还需要计算出饱和蒸汽压,也可以通过已知温湿度进行计算,其简化计算公式分两种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机组除湿条件下可以参考在水面上的简化计算公式:

其中:适用温度范围是:一4 5℃~6 0℃,不确定度小于±0.6%,置信空间在95%;

t——环境温度,单位摄氏度(℃)。

3 不同露点温度设定值在运行过程中带来的差异及分析

按照之前的计算方式进行分析,夏季除湿状态时,空调机组需要首先将混风温度为T的空气降温至露点温度Td以下,从而通过降温使得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状态,然后再通过再热盘管进行升温,使得送风温度符合使人舒适的温度。假设混风温度27℃,相对湿度60%时,可以计算出此时露点温度为19.01℃,绝对湿度为15.41g/m3,按照此时状态进行除湿,使经过冷水盘管的空气降温至19℃以下就可以实现令水汽饱和凝结的目的。以我们现有的空调机组除湿模式为例,按照空调专业控制要求,我们在楼宇自控系统中的除湿过程中,设定露点温度为13℃,送风温度为24℃,在这个控制过程中,楼宇自控系统控制设备根据安装的露点温度传感器,对冷水盘管水阀进行调节,使传感器测量的露点温度达到13℃,然后再控制热水盘管水阀调节送风温度,将空气加温至24℃的送风温度。当参考混风温度为27℃,混风相对湿度为60%时,按照这种除湿方式,就需要首先将混风降温至14 C,使其达到设定露点温度,然后再通过再热盘管升温至11℃,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冷量和热量,并不符合节能控制的运行模式。根据露点温度定义,空气的相对湿度变成100%时,也就是实际水蒸汽压强等于饱和水蒸汽压强时的温度,叫做露点。以13℃作为露点温度,此时能够反映出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量的绝对湿度,通过计算可以得到11.32g/m3,那么可以看出在这种运行模式下,理论上每处理一立方米空气除掉的水分质量为4.09g。如果按照最终希望控制室内环境温度理论值达到25℃,湿度达到40~60%,可以得出对应的绝对湿度范围为9.19~13.76g/m3,通过公式可以制作简易表格分析相对湿度100%时,各温度与绝对温度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通过表1,可以看出当相对湿度达到100%时,温度低干9℃以及高于17℃时对应的绝对湿度值超出要求的绝对湿度范围,在该范围内的露点温度最高值应该处于16℃以上,那么出于节约能量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只要露点温度设定值低于16℃,那么在理论上都可以达到良好的除湿效果,并使最终的室内环境达到舒适范围,如果出于尽可能节能的角度来分析,那么将露点温度的设定值控制在13~17℃,应该都可以将建筑内部的空气环境控制在较为舒适的范围。

上边对露点温度的设定值范围进行了分析,那么在实际使用中,因为除湿过程还要涉及对除湿后空气加热的过程,在这时就会使用到空调机组的再热盘管,就必定需要一定的热量来进行加热。根据空气的焓值计算:

其中:t——空气温度(℃);

d——空气的含湿量(g/kg干空气);

1.01——干空气的平均定压比热(kJ/(kg℃));

1.84——水蒸气的平均定压比热(kJ/(kg·℃);

2500——0℃时水的汽化潜热(kJ/kg)。

另外对于空气含湿量d有公式:

其中:Φ——相对湿度(%);

P——大气压力(Pa);

Pq——水蒸气的分压力(Pa);

Ps——水蒸气的饱和蒸汽压(Pa)。

那么根据公式进行分析,大气压力为101325Pa时,混风温度为27℃,相对湿度60%时,焓值为34148.40kJ/kg。根据公式制作不同露点温度下的焓值表格,如表2所示。

对于经过换热器的空气,可以利用焓差进行计算:

其中:Q——换热量(kJ);

M——处理的空气质量(kg);

H——气流焓值(kJ/kg)。

那么在降温过程中,当处理1kg空气时,将露点温度设定为13℃时,处理空气过程中需要令空气释放的热量为10628.39kJ,以此作为参考,那么在保证空气可以结露的情况下,将其他温度与露点温度13℃时的能耗差制作表格,其中正值为需要多消耗能量,负值为节省能量,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在混风温度和混风相对湿度一定的情况下,将露点温度每提高1℃,可以使被处理的空气少释放出近1600kJ的热量。同时通过利用公式,理论上可以推算出当绝对湿度与达到露点温度为15℃时的绝对湿度相似,并将送风温度控制在24℃时的空气焓值为27913.86kJ/kg,对于露点温度为13℃的空气,这种状态下的焓值为24644.56kJ/kg。通过与表3中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当露点温度为1 6℃进行除湿,完成除湿后的空气再升温至24℃焓值有所提高,每对1kg空气完成处理所需的热量为27913.86-26869.30=1044.56kJ。相似地,对于其他各个状态相同,而露点温度为13℃时,送风温度24℃时的焓值为24644.56kJ/kg,因此将这种状态下的1kg空气升温至24℃,所需消耗的热量为24644.56-23520.01=1124.55kJ,所需热量大于设定露点温度为16℃的情况。因此按照整个过程来分析,不考虑其他损耗,除湿降温至16℃的过程中,需要令空气释放热量为34148.40-26869.30=7279.1kJ,这个过程不考虑损耗需要冷量7279.1kJ,升温过程需要吸热1044.56kJ,整个过程中气体总能量消耗可以估算为8323.66kJ,而对于所有状态相同,将露点温度设定为13℃时,降温过程需要令空气释放热量10628.39kJ,不考虑损耗,需要冷量10628.39kJ,升温过程所需吸热1124.55kJ,整个过程的总能量消耗可以估算为11752.94kJ,与设定露点温度为15℃时的能量消耗对比,与设定较高露点温度运行的除湿模式比较,能量消耗要增加3429.28kJ,增加能耗41.20%。而从设定这两种露点温度进行除湿的效果对比,设定15℃时绝对湿度为12.80g/m3,相比除湿前的绝对湿度,每一立方米空气中能除去水分2.61g,占除湿前水分的16.94%,而设定13℃时绝对湿度为11.32g/m3,相比除湿前的绝对湿度,每一立方米空气中能除去水分4.09g,占除湿前水分的26.54%,相比设定15℃时多除去9.6%的水分,从节能的角度来看略有一些得不偿失。相似地,当设定的露点温度为其他高于13℃的任何值时,整套空调系统的自控运行都能够得到更为有效的节能运行。

4 结语

因此,通过以上几项数据进行理论分析,可以得出以往通过设定不变的13℃露点温度值进行除湿虽然可以达到更好的除湿效果,但是从节能降耗的角度来进行对比,当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判断混风的温湿度状态来计算当前可以结露的露点温度,这一数值会随着系统运行不断变化,在此基础上通过软件编程,令控制器将露点设定温度实时调整为比计算出的露点值略低3~4℃,根据实际运行需求,可以考虑将露点温度设定值的控制范围调整至最低13℃与这个浮动的设定值之间。那么根据之前的分析,在使用变露点温度进行除湿模式运行的情况下,通过适当提高露点温度设定值,虽然会对除湿的效果产生一定影响,但是综合考虑实际达到的效果和节能运行的目的,采用变露点温度进行除湿是在节能和除湿效果之间比较折中的控制模式。如果综合考虑到冷冻机组以及热力站板式换热器的运行效率,那么在除湿过程中采用变露点温度设定值除湿相对于固定的露点温度设定值的方式,一定可以在整个夏季的空调系统运行中实现较为可观的节能效果。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空调机组除湿运行模式中,对于设定不同露点温度设定值会对系统最终控制效果产生的不同影响,指明了变露点温度除湿控制模式的可行性,将变露点控制与常规固定露点温度控制选取参考值进行了分析,对比了同一系统在不同露点温度下的区别,从而分析出变露点温度设定在实际运行中的可行性。

关键词:变露点温度,除湿控制,相对湿度,绝对湿度,饱和蒸汽压,焓值

参考文献

[1]露点温度

[2]Digiquartz~Dew Point Calculation.2008年7月6日

[3]饱和水汽压计算,Michell Instruments Ltd中使用的饱和水汽压计算公式

[4]Goff-Gratch方程式,在给定温度的情况下确定水的饱和蒸汽压

[5]绝对湿度

节能型变压器节能运行方式的探讨 篇8

我国在1980年推出S7系列节能型变压器,用于替代高耗能的SJ、SJL、SL、SL1系列变压器,1997年开始全面推广S9系列产品,用于取代S7系列老产品,取得了显著的节能效果。目前我国推广的节能型变压器是SH11和S11系列产品,用于取代S9系列型变压器。

本文用列表分析的方法,对SH11、S11、S9三种系列产品的损耗参数、节能运行方式下的效率和负荷率及这三种节能变压器的损耗和效率随负荷率变化的趋势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到节能型变压器经济运行区的范围,对节能型变压器的实际经济运行有一定借鉴参考价值。

1 本文使用的公式

1.1 节能型变压器的总损耗

式中:β为负荷率,△P0为变压器空载试验损耗,△PK为变压器短路试验损耗。

1.2 变压器的效率

1.3 变压器的最大效率

1.4 变压器的最佳负荷率

2 SH11、S11、S9三种节能型变压器耗能参数的比较

如表1所示,为三种系列产品容量从30 k VA到1 600 k VA的空载试验损耗和短路试验损耗,由表1可知:

(1)这三种变压器,不论哪一种型号,其△P0和△PK均随SN的增大而增大。

(2)同一容量下,三种产品的△PK相同,但△P0相差很大。例如SN=400 k VA时,它们的△PK均为4.3 k W,而SH11的△P0仅为S9的25%,为S11的35%。

3 节能型变压器最节能运行方式

按公式(3)和(4),参照表1,可计算出SH11、S11、S9三种产品在最节能运行方式下的效率和负荷系数,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

(1)SH11系列变压器是目前最优秀的节能型变压器,除30 k VA变压器外,其它容量变压器(SN>30 k VA)的最大效率均达99%以上。S11型变压器是比较优秀的变压器,当SN>100 k VA时,其最大效率也达99%以上。S9系列变压器是这三种变压器中最差的一种,只有SN>400 k VA时,其最大效率才达99%以上。

(2)同一容量下(例如SN=400 k VA),SH11变压器的最大效率最大,S9变压器的最大效率最小。(即99.4%>99.14%>98.98%)。

(3)同一容量下,SH11系列变压器的最佳负荷率最小为21%,S9系列变压器的最佳负荷率最高为43%。

4 节能型变压器节能运行方式

以SN=400 k VA的变压器为例,按式(2)和式(1)计算出变压器不同负荷率时的效率和损耗(取cosϕ=0.9),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看出:

(1)这三种变压器的损耗均随负荷率的增大而增大,而且差值巨大,以SH11系型为例,β=10%时,ΔP=0.2 k W,β=110%时,ΔP=5.403 k W,后者是前者的22倍。

(2)这三种型号的变压器中,SH11型变压器的损耗最小,效率最高。如果规定变压器的经济运行区为其效率达99%以上,则SH11型变压器的经济运行区最宽,为β=6%~70%,S11型变压器的经济运行区则次之,为β=30%~60%,S9型变压器按η≥99%要求的经济运行区为零。从这点来看,SH11型变压器最优秀,应成为新建配电所配变的首选型号。建议新建的配电所不要再选S9型变压器。对于正在运行的S9型变压器,退而求其次,可规定其经济运行区η≥98.9%,则其经济运行区为β=30%~60%。

(3)关于“大马拉小车”和“小马拉大车”的判据

规定了经济运行区后,以此区间两端的数据作为“大马拉小车”的判据即可。例如SH11型变压器,当β<6%时属大马拉小车,当β>70%时属小马拉大车。从表3还可以看出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对于节能型变压器SH11和S11来讲,它们实际运行中使损耗增大的主要区域是“小马拉大车”区域,也就是说,变压器满负荷运行或过负荷运行时,其效率均达不到99%。这一点值得我们注意,在新变压器选容时不应按满载或过载来选择,应留有容量裕度,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变压器在经济运行区内运行。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SH11、S11、S9三种系列的节能变压器中,SH11系列变压器是目前最优秀的变压器,其损耗最小,运行效率最高。

(2)若规定η≥99%为节能型变压器的经济运行区,则SH11型变压器的经济运行区最宽,为β=6%~70%。

(3)经济运行区两端的数据,可以作为“大马拉小车”和“小马拉大车”的判据,对实际运行的节能型变压器,使它们损耗增大的区域主要是满负荷和过负荷运行区。

(4)建议新建的配变应首选SH11型变压器,其次为S11型,不要再选S9型变压器。

参考文献

[1]万千云,赵智勇,万英.电力系统运行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WAN Qian-yun,ZHAO Zhi-yong,WAN Ying.Operating Technical of Power System[M].Beijing:China Elecrtic Power Press,2007.

节能型变压器节能运行方式的探究 篇9

在现代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 人们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多, 对电力传输的质量也是越来越高, 由此加强了对于电压器性能的要求。近年来, 电力事业呈现日益上升的趋势, 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期, 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还存在着一些弊端, 存在巨大的能量消耗。因此为了提高配电系统的效率, 降低变压器的损耗, 我国对变压器进行了节能研究, 下面本文将主要对几种常用的变压器进行分析, 从而研究节能型变压器的运行方式。

2 几种常用的变压器及运行方式分析

现如今, 人们对于节能的重视越来越大, 尤其是在电能方面。以前, 我国主要使用S9系列变压器, 但是随着节能要求的加剧, 人们逐渐使用S11和SHll两种变压器, 下面我们将就这三种常用变压器进行分析。

2.1 S9 系列的节能变压器

我国最早使用的变压器是S7系列, 这种变压器的空载损耗和负载损耗都很高。一般来说, 变压器的负载损耗和空载损耗构成了变压器的有功功率损耗, 一定情况下, 负载损耗随着变压器的负载变化而增减, 而空载损耗则是一个恒定不变的常数, 不会随着变压器负载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此基础上, S9系列变压器通过改变其内部结构, 用损耗较低的硅钢片代替铁芯, 从而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与传统的S7系列相比, S9系列变压器空载损耗降低了百分之十以上, 其负载损耗也相对降低了百分之二十以上。鉴于此,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 S9系列变压器逐渐在全国使用, 并最终取代了S7系列变压器。

2.2 S11 系列的节能变压器

S11系列变压器在我国的使用较晚, 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西方发达国家就已经推广使用了S11系列变压器, 随后我国才开始逐步推广。相对于S9系列变压器来说, S11系列变压器在结构上改变了许多, 主要使用硅钢片带材通过连续的卷绕从而形成没有接缝的铁芯, 正是由于铁芯没有接缝这种特性, 使得其具有良好的导磁性, 也降低了变压器的运行噪声、空载损耗和空载电流等缺点, 成为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节能型变压器。就目前的使用效果来说, S11系列节能型变压器比S9系列的节能型变压器空载损耗降低了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五, 并且在降低变压器的容量之后, 空载电流也会随之降低, 一般仅为叠片铁芯的二分之一左右, 所以这种变压器的噪声比较小, 这就减少了所产生的噪音污染, 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

2.3 SHll 系列的节能变压器

SHll系列的节能变压器研发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一经研发便在西方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个系列的变压器的铁芯材料主要采用能量损耗比较低的无向非晶体钢板, 这种材料的损耗量仅为硅钢片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因此具有很好的节能效果。与此同时, 随着这种材料的价格不断降低, 也逐渐被人们所使用。但除此之外, 相对于硅钢板来说, 无向非晶体钢板的厚度比较薄, 同时还很窄, 这就导致其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不过瑕不掩瑜, SH11系列节能变压器具有非常好的节能效果, 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

3 节能型变压器运行方式的研究

通过上述三种变压器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 相比较S9系列变压器来说, S11和SH11系列的节能变压器的节能效果更好, 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节能水平, 与此同时, 在这两种变压器之间, SH11系列变压器的节能优点更为突出,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 在节能型变压器使用过程中, 需要对其运行方式进行一些调整。

3.1 调整三相负荷的平衡度

一般在负载相同的情况下, 如果三相处于相对极端而不是平衡状态时, 那么损耗就会是平衡状态下的三倍之多, 所以就要对三相进行适当的调整, 从而使其能够在运行时能够处于一种平衡状态。通过以前的使用经验或是规程我们可以得出, 处于配电变压器出口的电流的不平衡度一般在百分之十以内, 处于分支首端和主干线的电流在百分之二十以内, 而中性线流量则在额定电流的四分之一以内。一旦配电系统的电流呈现不稳定状态就会增大线路的损耗, 从而增加一些金属零件的温度, 引起变压器的故障。因此为了保障电网的安全以及节约性, 需要适当的对电网结构进行改造, 通过分担负荷、对其平衡度进行定期的检测, 从而保证三相处于平衡运行状态。

3.2 变压器容量的合理选择

从本质上来说, 变压器是一种静止的设备, 在没有机械损耗的情况下, 其运行功率能够达到百分之九十六以上。所以当用电量能够处于最佳运行区时, 变压器的实际负载便能够在合适的区域内将损耗降到最低。按照实际情况, 变压器的负载分为三个区域和一个点:最佳区、经济区和最劣运行区, 一点就位于最佳区域内。这三个区域的效率是逐渐降低的, 最佳区的效率是最高的, 也是最好的, 经济区可以使用, 最劣运行区的效率则是最低的, 而一个点则是损耗率最低的那个点, 则一般位于最佳区域内。

3.3 适当的进行无功补偿

通常情况下, 变压器的损耗会随着功率的变化而改变, 当功率从提高时, 变压器的损耗就会降低, 因此需要将功率稳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才能够达到节能的效果。但是当变压器的功率不能达到这个稳定的较高功率时, 就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适当无功补偿, 也就是说通过维护系统的电压使各项指标都处于一个稳定的数值, 从而降低功能消耗, 不断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也相对的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在这个过程中, 无功功率和电线一同使用, 为了减少线路的损耗, 需要根据变压器的实际运行情况随时进行补偿, 从而降低变压器的损耗, 提高其使用功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 节能型电压器的节能效果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由最初的S7系列变压器逐渐朝着空载和负载损耗更低、节能效果更好的节能变压器前进, 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S9系列、S11系列、SHll系列节能型变压器。与此同时为了更好的实现节能效果, 需要在这个基础上对变压器的运行方式进行一些调整, 比如说对三相负荷的平衡度进行调整、选择合理的变压器容量、进行适当的无功补偿, 从而最终实现节能效果。

参考文献

[1]白子英.节能型变压器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与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 2013, 17 (14) :52-53.

[2]徐政勋.关于节能型变压器节能运行方式研究[J].化工管理, 2014, 10 (11) :85-86.

中央空调运行管理节能 篇10

随着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新建了各种现代化楼宇,中央空调系统是必要的设备之一,但中央空调系统却是现代化楼宇的能耗大户[1]。根据国内外资料统计,中央空调系统能耗占整个建设物能耗的40%~60%,提高中央空调效率,降低中央空调能耗势在必行。谈到节能,人们最先想到的是采用节能技术达到建筑节能,却往往忽略管理上的节能潜力。本文讨论汕头大学新图书馆中央空调系统在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央空调系统运行管理节能的方法和减少能耗的策略。

2 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汕头大学新图书馆中央空调系统采用2台制冷主机,2台冷却塔并联使用。理论上只要有开馆,不管馆内的学生和老师有多少,中央空调就要工作,且中央空调都是按最大负荷进行设计,但实际上中央空调大多数都是低负荷下运行。如果低负荷下却按照高负荷的需要运行,就会导致中央空调运行效率下降,造成了大量不该有的能耗损失。经分析,汕头大学图书馆中央空调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1)运行中系统没有根据实际负荷进行必要的调整,致使供冷量、供水量和送风都大于实际需求;

(2)运行调节随意,由此造成室内空气环境得不到保证和能量的浪费;

(3)管理中未能对系统进行及时清洗和必要的更新,加大了系统运行时的阻力和系统本身对空气的污染;

(4)操作人员不具备必要的空调基本理论常识,不懂得根据室外参数变化进行相应的调节,一年四季只管开机和关机,系统运行不合理,得不到相应的节能效果。

3 运行节能的管理

汕头大学新图书馆中央空调系统具有结构复杂、设备众多、用能相对集中、能耗水平高、弹性相对较大的特点,对它的节能运行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3.1 冷源节能运行管理

(1)在中央空调系统中,主机能耗占总能耗的60%以上,因此主机节能运行是整个系统节能的重要环节,在空调系统设计中,主机都要按最大负荷进行设计,而空调系统对每一个具体工况而言都是一条最佳特殊曲线,工况在这条曲线上,则可达到节能的目的。设置合理的主机运行参数,将室内空气参数设定值控制在合理的范围(25℃~26℃),不盲目追求高标准,以降低运行能耗,避免夏季温度过低,送风温度过低,因为当送风温度由18℃降到14℃时在同样房间温度(26℃,相对湿度50%)处理新风能耗会增加25%,因此,从健康舒适和节能考虑,空调在夏季室内设置温度比室外环境温度低5℃~8℃为好,同样设置相对湿度差也不宜过大。

(2)根据图书馆开馆时间,安排在开馆前半小时开启制冷主机,在闭馆前半小时关闭制冷主机。另外,在不开启的制冷主机前后的冷冻水和冷却水管道阀必须关闭,防止不必要的短路旁通。

(3)在夏季温度最高的十几天可开两台主机,其余时间只开一台主机。

3.2 空调水的节能运行管理

(1)冷冻水和冷却水的循环泵开启台数与开启制冷主机数量匹配,应按照制冷机实际需要,在制冷主机开启时,只开启相应的冷冻泵和冷却水泵,避免多开水泵现象。冷冻水泵和冷却水泵实际运行效率不宜低于60%,对于运行效率低于限值的水泵,根据实际工作参数进行调整或更换。

(2)冷却水供回水温差应大于4℃,综合考虑冷却塔水温度定值对冷机耗电和冷却塔风机耗电的影响,尽量使冷却塔出水的温度接近于室外的温度。当一台冷却塔不启动时,应关闭冷却塔水阀,避免冷却水在不同冷却塔旁通,导致不同的冷却水混合。

(3)应保持冷却塔周围通风顺畅,进入冷却塔空气温度应低于或等于室外环境温度。

(4)水垢、腐蚀及青苔对制冷系统影响极大,这也是空调系统能耗高的重要原因,为了减少水垢腐蚀及青苔对水系统的影响,应加装水处理装置并及时清洗。

3.3 空调末端风机节能运行管理

根据图书馆开馆时间,安排在开馆前40分钟启动风机进行预冷,预冷期间关闭新风机阀,预冷后再开新风机阀。为了保证空调运行期间建筑物内部风平衡,应适时控制新风机和排风机的运行,避免外窗开启,减小无组织新风,同时避免楼梯间与电梯间等非空调区域之间不合理的空气流动。

3.4 空调环境使用者节能管理

房间内有可控制的末端装置,应将房间温度设定在26℃以上,下班之后或暂时离开1小时以上应关闭末端装置,室内不应开启外窗,在使用空调的季节,有阳光直射时应将窗帘放下,以减少空调能耗。

另外,应加强对空调操作人员业务培训,使他们能熟练控制中央空调系统。

4 结论

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节能措施,极大地减少了中央空调系统中电能消耗和空调设备散发到空调空间的热量,冷气空调不必再使用更多的电力来维持凉爽空间,可以节省用电。经过2010年的实践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上一年相比,能耗降低了5%)。同时,由于减少能耗,也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由此可见,在中央空调系统中实施节能,可谓意义深远。

摘要:依据汕头大学新图书馆中央空调系统在运行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中央空调系统在运行管理中节能的方法和途径,实现了大幅度节能。

关键词:中央空调系统,运行管理,节能

参考文献

供配电运行管理中的节能探讨 篇11

供配电节能;变压器;利用率;经济运行

电能是在各行各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二次能源,电能的输送、分配和控制既简便又经济,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因此有必要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和对环境保护无妨碍的一切节约电能的方法和措施, 以消除供用电过程中的电能浪费现象,提高电能的利用率。

打个比方来说,现代住宅大多以100平方左右的精致三口之家为普遍形式,以平均每家用电量为4kW的设计功率来计算,住宅建议进户配线选用6mm2铜芯导线,条件许可的改为10mm2,因扩大导线截面,可减少线路压降,增大电流流通量,使可靠用电更有保障。即使今后用电量增加,也只须更换线路控制开关,灵活方便。而当实际用电功率大于8kW时建议按三相五线制考虑配电。目前的设计是按照十年前预设的计算来做的,已经完全不能再满足现有的用电量了,所以考虑到将来有可能的变化,选择4kW这个中间数还是比较精确的。那么在合理的节能方面首先是要精确的估计用电的多少来设置变电站的供电能力。

1、供配电网节电的重大意义

电网的网损率高,因此降低网络损耗是增强电力系统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节约用电是我国发展国民经济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其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缓和电力供需矛盾。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开展节约用电活动,可使有限的能源用于更多的生产部门,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2)提高电能使用经济效益。节约用电,即可减少电费开支,降低产品的成本,又可为国家、企业积累更多资金,有利于扩大再生产。

(3)加速工艺、设备的改造,促进技术进步。节约用电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必将促进对旧设备、落后工艺的革新、改造和挖潜,从而在一定条件下,大大提高生产能力,也将大幅度的降低电源损耗。

2、供配电系统运行管理方面的节能措施

供配电系统总体运行管理中,应充分考虑负荷容量、供电距离及分布、用电设备特点等因素,做到系统尽量简单可靠,操作方便。变配电所应尽量靠近负荷中心,以缩短配电半径,减少线路损耗。合理选择变压器的容量和台数,减少由于轻载运行造成的不必要的电能损耗。

2.1 选择合适的供电电压等级

供电电压是指向用户或用户内部向用电设备配电的电压等级。它分高压(35 kV~110kV)、中压(6kV~10kV)和低压(380V~660V)配电电压。线路输送相同的功率或容量, 流过较高电压等级线路的电流较小,从而功率损耗和电能损耗较小。一般情况下优先采用较高电压配电,如中压配电优先采用10kV配电电压,条件允许也可采用35kV作为高压配电电压直接深入负荷中心的方式。用户负荷较大或用户内部区域较大时,采用中压向用户或用户内建筑物、车间配电,在用户或建筑物、车间旁(内)设变电所。

2.2 选择合理的变电所位置

在不影响用户发展规划情况下,用户独立变电所和总降压变电所的位置应尽可能接近负荷中心,以降低配电系统的电能损耗、电压损耗和有色金属消耗量。负荷中心可以用负荷功率矩阵法、负荷电能矩阵法或负荷指示图法近似确定。

2.3 选用合理变压器

变压器是电压变换设备,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特别是10kV和35kV电压等级的变压器,在电力和配电系统中普遍使用,数量巨大。据估计,目前在电网上运行的10kV和35kV级变压器约有10亿kVA以上。由于使用量大,运行时间长,变压器在选择和使用上存在着巨大的节能潜力,特别是量大面广的10kV和35kV级变压器。选择高效节能产品,不但对节约能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可以大大降低变压器的运营成本。因此,选择变压器时,应选用低损耗节能型变压器,如S9系列或S10系列、S11系列。对于高层建筑、地下建筑、化工等单位及对消防要求较高场所,宜采用低损耗节能型干式电力变压器(SG10、SG11、SC6等系列)。对电网电压波动较大,为改善电能质量,可采用有载调压电力变压器。

2.4 提高供配电系统的功率因数

功率因数提高了,可以减少线路无功功率的损耗,通过对供配电运行管理中的研究发现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来降低损耗:

(1) 减少用电设备无功损耗,提高用电设备的功率因数。在管理中,应尽可能采用功率因数高的用电设备,如同步电动机等,电感性用电设备可选用有补偿电容器的用电设备(如配有电容补偿的荧光灯)等。

(2) 用静电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电容器可产生超前无功电流以抵消用电设备的滞后无功电流,从而提高功率因数。同时减少整体无功电流可采用高压集中补偿、低压分散补偿和低压成组补偿等方式。

3、结语

节能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工作,电力部门在管理过程中应从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供配电系统节约电能的方法还可以通过加强用电管理、合理的用电调度以及日常生活中节能用电等方面来达到用电节能的效果。

总之在现代供配电的运行管理设计中,我们应该强调以人为本,以电气设计规范和标准为纲,使图纸趋于尽善尽美;同时在做好电气专业设计时,也要适当了解和掌握其他相关专业的规范和知识,这样才能设计出节能的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1] 唐志平.供配电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 周希章.节电技术和方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 孙宝成,金哲.现代节电技术与节电工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风电场节能运行管理 篇12

风电场择风而建, 捕风发电。由于与人避风而居的特点正好相反, 所以风电场大部分远离人群聚集区、位置偏远, 建设难度大、运维条件艰苦, 并且管理力量和管理能力偏薄弱。如何做好节能管理、实现最大化回报是风电场全寿命周期管理的重要内容。

1 风电场实施节能环保的重要性

我国风电行业自2006年进入大发展时期以来, 装机规模呈现爆发式发展, 各风电投资集团普遍存在重发展、轻运营现象, 特别是风电节能运营精细化管理方面与火电相比严重缺失, 总认为风动能不花钱、靠天吃饭、不可控因素多不好量化管理等从而投入的管理精力偏少、有望天收情况;另外各风电集团的管理中心一般离生产现场较远, 形成现场管理薄弱。

节能是法律老规定的各行业生产管理举措, 也是提高公司投资回报的重要措施, 本文就结合风电特点, 试途从节能设备配置、管理措施方面找出风电场节能管理途径, 供参考。

2 风电场节能运行管理

风电场节能规划应从科研阶段就开始, 设计、建设要重点包括节能产品的应用和节能技术的配置。根据《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和《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等相关标准要求, 风电场应具备无功补偿装置和结算、电量平衡计量装置, 本文就结合通常风电场设施, 提出风电场节能运行管理思路。说明, 本文不讨论增发电量措施和抢发电故障处理措施, 但可通过节能目标的设定和追求, 带动其工作优化。

节能运行管理准备包括以下方面要求:一是无功补偿装置尽可能具备目标跟踪的自动补偿功能, 容抗、感抗满足设计的全容量调节范围;二是场内生产用电和生活用电要分开计量;三是尽可能对耗电设备单独装设置计量表计, 以便用电量平衡和分析;四是风电场投运全投后, 三个月内完成全场基本能耗普查、固定能耗测量和变动能耗关联关系、风电场客观场用电率范围测定;五是电压监控点的设定和目标设定。

2.1 做好节能教育和节能技术的交底工作

培训风电场值班员的节能意识是节能的基础工作, 在生产准备阶段和生产运营初期, 把节能教育和节能技术做为重点培训内容, 通过培训提升风电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保证值班人员上岗前具备节能意识和基本的节能监控、调整技能。

2.2 建立风电场能耗数据表或能耗关联表

指导运行操作调整:风电场在运行期间的主要能耗包括照明系统、空调系统、电力一次系统、电力二次系统、通信设备、变压器能耗、负荷能耗等, 运行管理人员在风电场投运初期, 要投放充分的精力对风电场进行能耗普查和数据分析, 帮助运行人员形成节能操作指导手册, 并为后序节能管理形成基础数据。

2.3 降低风电场内部机组的自用电

风电场内部用电设备主要包括变桨系统、偏航系统、齿轮箱、油泵、变流器、机舱等, 在实际运行中, 应该结合实际运行情况, 尽可能的缩短各用电系统和机组的工作时间, 控制启停次数, 从而降低风电机组的自身能耗。

2.4 设定无功补偿目标值, 优化全场无功分布

无功潮流分布不合理, 不仅会影响安全, 同时也会形成较大的能耗损失。风电场投运初始, 要根据功能变化情况、一次设备情况、电网情况和无功补偿设备情况, 综合分析、测量, 形成电压监测点和控制目标, 根据母线的电压来及时的投退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控制无功功率因素在, 保证无功补偿设备和指导运行人员操作调整, 降低输电线路损耗。

2.5 制定节能管理制度和节能分析会实施细则

通过节能管理制度把节能工作固化下来, 同时指导运行班组建立节能分析会实施细则, 让班组人员通过数据对比, 能分析、会分析, 并形成会议记录指导后序运行。将风电场节能工作细化为施工节能技术、变电系统节能、输电线路节能降耗、用电系统节能等部分, 建立完善的统计的分析制度。

2.6 建立风电场小指标竞赛体系

通过风电场基础数据和运行分析数据, 理出可竞赛项和考核周期, 通过激励考核督促、挖掘节能工作和潜力, 提升节能工作。通过定期进行小指标的竞赛, 提升风电场员工对风电节能的认识, 激发他们参与节能工作的积极性。

2.7 做好风电场的规范化检修工作

积极发展风机的故障预测和诊断技术, 在进行必要的停电检修时, 尽量同时进行多台风机检修, 并对检修机组进行合理分配, 以不断缩小停机时间, 避免影响风力发电质量。此外, 在大风等发电高峰期, 尽量不安排风电场的大面积检修和维护工作。

2.8 做好电气设备的选型工作

电气设备能耗是风电场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风电场建立之初就应该做好电气设备选型, 选择安全可靠、低能耗、环保的电气设备。尽可能的缩短输电线路和的敷设长度, 使用只埋电缆;选择先进的节能新型变压器, 提升变压器的经济运行水平;风电场中尽可能采用自然通风, 降低空调的使用时间, 选择节能型的分体式空调, 可以灵活控制。

2.9 做好照明节能减损工作

风电场照明尽可能少的使用白炽灯, 而应该选择节能、高效的节能新光源, 对每个照明光源设置单独的开关, 尽量做到人走灯灭, 降低照明浪费。在风电场的主控制室、继保室等大量用电的场所, 实现灯具交叉布置和分组控制, 能够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来调整照度。

2.1 0 建立管理人员节能督导工作要求

新能源公司生产管理人员对基础风电场节能工作的参与频次和参与深度, 形成新能源公司整体层面的节能管理体系, 做好风电场节能降耗的制度保障, 提升风电场节能运行管理水平。

3 结语

风电场节能工作是一个不断优化、不断提升的过程, 建立有效的制度和机制, 可以充分发挥人和设备的节能潜力;重视风电场节能管理, 通过教育员工节能意识、通过不断总结和对比, 推动节能工作不断向精细化、标准化方面发展, 是风电管理的重要方面。

摘要:本文结合风电场运营特点, 分析了风电场实施节能环保措施的重要性, 并结合实际情况, 提出节能管理技术方案和配套措施, 其结论可供开发建设、检修、运行单位参考。

关键词:风电场,运行,节能,管理

参考文献

[1]王毅, 刘志鹏, 王靖, 余小明, 张宇.东海海上风电场的运行管理实践与成果[J].电力与能源, 2012, 37 (14) :73-75.

[2]于法静.风电场运行管理[C].2013年中国风电生产运营管理论文集.

上一篇:线性光耦下一篇:空间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