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视觉

2024-08-06

空间视觉(通用12篇)

空间视觉 篇1

摘要:主要论述在视觉传达设计中, 视觉张力与空间的作用, 及其表现方法, 从而体现出视觉张力与空间在平面视觉艺术中独特的视觉魅力。

关键词:视觉传达,张力,空间

视觉传达设计兴起于19世纪中叶欧美的印刷美术设计, 是主要以文字、图形、色彩为基本要素的艺术创作。随着现代传媒发展的多样性和密集性, 生活节奏的日渐加速, 人们越来越重视新感觉, 依赖视觉。作为现代设计, 如何在瞬息万变的生活中抓住人们的视线, 以快速的传递信息呢?这就要学会突出视觉传达设计的特点, 利用各种刺激的手段和方法, 吸引观者的注意, 激发观者的欲望, 使其有所反应, 从而达到宣传的目的。

总的来说, 设计是一种文化, 是人类创造力的外在表现, 人们在创造为生活服务的各种工具的同时, 也赋予了它一定的图形和形状, 无论它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 都会因其形态而表现出一定的“性格”, 就像它从此有了生命力一样, 人们在观察它, 使用它的时候, 会从中得到各种信息, 引起不同的感情, 而在视觉传达设计中, 运用极具冲击力的视觉张力和空间来表现和传达信息和情感, 从精神文化领域影响人们的感情和观念, 这将给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带来独特的艺术魅力。

“张力”本是物理学范畴中的一个概念, 是指受到牵拉的物体中任一个截面两侧存在的相互作用的拉力“。在视觉设计中我们引用”张力“这一概念是用来形容人们在看到物象时光线刺激眼睛引起的一种心理感受。这种心理感受如同受到力的牵引, 把人的视线吸引到物象上, 并且以强大的视觉力度扩展开去。所以说, 视觉张力是一种视觉感受, 而这种感受可以概括为”强大的视觉扩展力“, 无论是通过主题思想还是通过画面构成来表现视觉张力, 它的最终目的是将代表自身形式的美的视觉语言, 以一种强大的视觉力度扩展开去, 以达到震撼人心的视觉魅力, 并留下深刻影响力的视觉展示效果。总之, 它带给观者的都将是刺激, 是震撼, 是一种极具魅力的视觉感受。

空间是指介于物与物之间, 环绕与物四周或包含于物之内的间隔、距离或区域的意象, 在视觉艺术里, 它实际上是指画面中各种元素的编排, 同时, 空间也是一种视觉语言, 在显示大小的属性中, 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是展示物体与物体之间的距离和大小关系的舞台。设计中, 合理的运用空间的编排, 将给艺术设计的舞台中注入层次感和动感, 从而舞动人心, 以表现出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独特的视觉魅力。

毋庸质疑, 一件成功的艺术作品, 它首先是能很好的带动观者的情绪的, 在设计中, 合理的运用视觉元素塑造出充实的视觉空间及恰倒好处的视觉张力, 将更直接有效的带动观者的情绪。

1 张力的表现

1.1 由正常形态的偏离———变形, 产生张力。

形的倾斜, 由静态位置的偏离, 产生了具有倾向性的张力。一般说来, 人们对事物的感知都是以某种已形成的正常形态为参照样式的, 同时对于力的均衡也有一个大体的度的把握。与常态的偏离, 超越了自然物象的表象, 形成了艺术形与自然形之间既相互对立, 又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的内在动力, 这是产生张力所不可缺少的基本方式。常态的偏离为艺术家创造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 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这种偏离, 表现出艺术家选择判断的主动性。它可以归结为如下几类:从偏离常态结构切入, 如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画家, 对常态结构进行支解, 重组和复合、便宜, 创造出有别于常态, 奇特, 不合情理的怪诞形象。从偏离常态质地进行, 如菜歇的机械人物, 马克的血液冷冻头像, 通过别出心裁的转换质地手法获得了让人过目不忘的艺术效果。从常态比例偏高;如果迪里阿尼笔下优美修长的人物形象造型蕴涵张力。

1.2 空间的趋向性产生张力。

空间给视觉元素的大小界定了一定的尺度与范围, 视觉元素在空间中通过不同的排列和组合方式所形成的方向感和动感, 产生具有趋向性的张力。按照人的视觉生理, 一定大小的物体会在人的视网膜上体现出最符合视觉生理习惯的轨迹。这种视觉轨迹的延伸, 形成了视觉张力。考虑制造一种能够引导空间的力量, 造就一个核心, 使平面空间产生凝聚力, 从而使这个空间充实起来, 并在这个平面的二维空间中制造一个能够引人们关注的趣味中心, 能产生强烈的运动感, 展现出视觉张力。

1.3 色彩的对比产生视觉张力。

从色轮的众多颜色中提取视觉感强烈的色彩, 利用原色、问色、复色进行组合。色环两端的补色并置时产生相互排斥、扩张的作用形成视觉张力。如:红———绿、橙———蓝、黄——紫、橙红———蓝绿、橙黄——蓝紫、黄绿——紫红, 等等。虽然这些色调大部分不被认为是”自然“的, 但却是自然色相的艺术夸张, 比起大部分”自然“的色彩更具有吸引视线的效果。

2 空间的表现

2.1 形态的重叠能表现空间。

重叠是一种关于空间的造型意识。在平面造型中, 无论是透明的形态还是不透明的形态, 无论是相同的形态还是不相同的形态, 只要是它们彼此间部分相互叠掩, 形与形之间就会产生前后空间错觉, 往往上面的形显得近些, 下面的形显得远些。

2.2 利用点、线的大小和疏密表现空间。

由于视觉经验的积累, 观者在观看二维形态时, 往往认为相对大和长的形象有前进感, 小和短的形象有隐退感。

2.2 明暗对比表现空间。

明暗之间的对比是描绘光、阴影和三维形体的最理想手段。通常情况下, 明度高的形态较明度低的形态显得前进些。

2.3 用线性透视表现空间。运用透视倾斜

的线条, 使物体逐渐向远处聚焦或变小, 符合人们的视觉心理。

2.4 利用斜线、斜投影表现空间。

艺术中的透视画法在空间的表现方面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线具有方向性, 斜线表现空间, 似乎是对透视原理的最简单归纳。斜线表现空间和透视的科学方法造就了斜投影法, 斜投影法的表现深度是立体感的最直接表现。

2.5 打破秩序作空间的表现。

在一定的骨骼秩序中或形态排列整齐的组织中, 适当改变局部线或点的排列方向, 以破坏原有的秩序特征, 会造成空间感。

最后, 在空间的表现中, 空白量的多少, 会形成不同的格调。空白是创造意境产生联想的条件。任何信息要输送传递到读者的意识中去, 都必须重视使用空白。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制造张力既可能会使产品令人耳目一新也可能给人带来不适, 而抵消张力如果处理不当又往往走向折衷主义的极端, 产生平淡甚或平庸的作品, 空间中大面积留白能产生视觉引力也可能导致画面空洞没有内容, 而过于饱满的空间又往往使画面琐碎不知重点。设计中表现视觉张力, 并不意味着将设计走向极端, 制造不舒适的视觉紧张感, 产生视觉刺激富裕和过剩的视觉文化, 而是努力使设计与人进行视觉与心灵的沟通。

视觉传达设计中, 无论是二维空间还是三维空间, 都应遵循比例与均衡的基础性美学法则, 平稳是倾斜的对立面, 平稳代表缓和, 倾斜带来紧张。打破平稳与平衡, 走向一定程度的极端是取得自然和视觉紧张的基本原理。将视觉元素偏离正常的结构轨迹, 产生出其不意的视觉效果———张力, 才会使人产生新奇和震撼的视觉感受。平面设计与其他绘画艺术一样, 最终都必须遵循比例与均衡的美学法则, 在取得视觉平衡的基础上, 最大限度的发挥视觉张力, 从而使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尽可能地展示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在强调个性特点的现代及现代之后的艺术中, 视觉传达张力与空间凭借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艺术效果, 展现出强大的视觉魅力。

参考文献

[1]方新普, 陆峰, 孟梅林.视觉流程设计[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刘宝岳.平面构成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阿恩海姆 (美) 著, 滕守尧, 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4]戴光华.视觉.张力.空间[J].装饰, 2004, 2.

[5]刘清世.不动之动[J].艺术教育.

[6]宋煜宁.论包装设计中视觉张力的体现[J].株洲工学院学报.

空间视觉 篇2

论文摘要 林风眠融合中西绘画,主要不是技法上的,而是以观念和精神统领技法,他将构图和色彩等西画形式因素“融”进了水墨语言系统。这些建立在西画对物象具体观察基础上的“写实”性表现手法的介入,引发了水墨中程式化笔法趣味的变化,创造了超出古人章法藩篱的水墨新语言,在鲜明的形式风格中构建与传统艺术脐带相连的审美意境。

林风眠在手法和材质上引色彩入水墨画的变革方式,开启了中国画走向现代形态的一个重要门径。在他之前,世纪之交的海派画家吴昌硕曾用西洋红画牡丹。广东二高曾尝试在中国画中使用西画的色彩和构图形式,但这些拼合并没有构成对传统水墨语言系统的动摇。而林风眠变革实践中的主要意义,在于他没有否定传统中国画抒情写意特征的同时,企图用中国画的写意抒情品格与西画印象派以降的现代审美追求相沟通,以感情充沛,个性突出却又似乎不关人世兴衰的艺术格调,将构图和色彩等西画形式因素“融”进了水墨语言系统。这些建立在西画对物象具体观察基础上的“写实”性表现手法的介入,引发了水墨中程式化笔法趣味的变化。创造了超出古人章法潘篱的水墨新语言,在鲜明的形式风格中构建与传统艺术脐带相连的审美意境。就绘画的具体形式因素来看,林凤眠对传统水墨语言系统的变革主要集中在构图和色彩两个方面。

一、对时间和空间的进离

传统中国画的一大特征,是画面构图中时间和空间的和谐构成,它是古典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特征。此外,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画幅形式立轴和长卷,也为这种时空结合的审美特征提供了协调的画面构成形式,其与中国古代文人的书画把玩习性和达官贵人们“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的所谓林泉之志是和谐一体的。而西方的油画、壁画也多有表现大场面的画幅,但是油画厚重的方形边框,使欣赏者必须将油画挂在壁上进行观看。其焦点透视的构图法,则更要求观众必须离开一定距离通览全画面才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而中国画的卷轴或长卷,却可以让文人雅士们用手持画幅进行逐段欣赏,通过在近距离中不断展开的画轴,欣赏者仿佛是漫游在画面展现的丰富景观中。

林凤眠在构图方面对传统语言形式的变革,是使用方形构图。显然,方形构图比较于传统的卷轴和长卷,具有强调空间因素而淡化时间因素的效应,它与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相谐,而不适用散点透视,利于特写式的近景描绘而不利于展开式全景式刻画,平面式形式构成。不便进行多层次的虚实、重叠组织。这可以说是画家对中国艺术最深层东西的借鉴,是对民间艺术形式精髓的提炼,通过突出这些特点,林凤眠利用方形构图凸现了绘画平面构图中的形式秩序感和形象在空间中的造型位置经营。放弃了时间因素对画面的介入,从而使画面产生了比传统手法更单纯、更直观的视觉形式力度。同时,林凤眠的方形构图中又极少见到动荡倾斜、怪诞不安的结构。而多是充满稳定感、平衡感和完满效果的画面布置,其画面有一种宁静,安详的静态美,这又从画面整体意境生成的美感中具有了典型的东方趣味。从而以不同于西画的审美格调而统摄了中西手法的融合实践。

二、悖于“写”而求于“画”的色彩理念

传统中国画“墨分五色”的色彩语言具有浓厚的超自然神韵,其与书法性用笔、用线的结合,更使传统水墨画把情感信息的含量集中贯注于“力透纸背”等书写性的笔法形式体验中。林凤眠认为,人类绘画应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装饰化时期,主要用线:第二阶段是表现体量真实时期,用眼睛与色彩:第三阶段则是单纯化地表现时间变化中的诸种现象时期,他认为中国绘画没有完成第二阶段就匆匆转入第三阶段。因此,他的绘画语言不能描绘变化万千的阳光和光照下的众物,他的补救策略是通过观察与写生,从自然现象中寻求“综合的色彩表现”。

在水墨画中运用色彩,构成了林凤眠水墨绘画的重要特征,也是他对传统水墨画语言系统最有力的变革探索。从作品看,林凤眠在水墨中使用的色彩主要是西画重光感效果的手法,他的许多景物画在视觉效果上几乎达到了油画的色光表现力,却并没有油画那种滞重感,依然保持了中国水墨画笔法特有的滑润清逸之风。色彩与水墨相结合,墨色在画面上就不再处于主宰的地位,而经常是起到了重色调的作用。在烘托了其他色彩光感效果的同时,也使自身在周围色彩的比较中显出了丰富的色感。尤其是林凤眠那些在生宣纸上使用水粉色的作品。“浸”入纸中的墨和色彩以交混的“亚光”效果,产生了光色感中水墨笔意韵味,水墨之韵中含浓艳色感的特殊视觉效果。这种效果既有西画的视觉冲击力,又有中国绘画水墨交融中含意悠远的阴柔之美。林凤眠喜欢使用对比色,而色块周围的墨线在这些对比色中担任了其中介作用,使这些对比色在与墨的交织中得到了协调统一。

三、画意中个性的凸现

林凤眠所要求的中西绘画语言的互补,并不是一种中国式写意与西方式写实之间的简单“取长补短”。而是用西方绘画中那些有利于激活作者视觉体验的形式因素来突破传统中的国画写意程式对个性创造力的约束,“表现情绪上之所需求”不把艺术陷于无聊时“消遣的戏笔”。因此,他的借洋兴中之变的关键点,是用彰显个性创意的“画意”——创作主体对客观感受的形式提炼,来否定传承性的“写意”——客观感受与笔墨程式的结合。

自然光影与视觉情感建筑空间 篇3

美国建筑师文丘里说过:“建筑的基本目的是去围合空间,形成一个场合,并非仅仅去追求空间的导向”。换言之,建筑空间需要一定的层次变化,需要形成相对公共或私密的领域,并且还要用一系列的表征标志对其加以区分。建筑空间中,自然光影对空间领域的界定和分割虽然没有实体围合那样强烈,但是象征性虚拟领域内的情感吸引力和震撼力却不容忽视。尤其是由光影明暗变化而产生强烈对比的虚拟空间中,其给人带来的心理体验是超常的。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克瑞斯基小教堂中,埃罗·沙里宁利用空间中强烈的光影效果界定出主区域与次区域,并借助投射的光形拉开二者的尺度感,区分出天与地的领域。在四周不开采光洞口的简洁圆柱形建筑体量中,内部光线极为黯淡,沙里宁仅在主区域的上方打开了一个圆形的洞口,让天光泄入黑暗之中。而洞口的下方又用金属丝悬挂着银色的金属反光片,这些薄片截取了部分天光,散发着震撼的光辉。这些光线又经反射映射到附近的曲线墙壁上,成为主区域的背景光,而次区域则依然隐蔽在黑暗之中。在这个空间中,明与暗界定了同一空间中的不同区域,划分了空间的功能,同时又升华了人们的心理情感。

太阳光是所有自然現象中最具动感和张力的元素之一,它体现了大自然所欲给予人类的重要讯息,它传达着生命的激情和动力的渴望。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曾经这样赞叹自然光对建筑的塑造作用:“建筑是对阳光下各种体量的精确地、正确地和卓越地处理,因为有了光影的烘托,建筑才能称得上是阳光下最美丽的形体”。而在建筑室内,自然光影除了起着塑造空间形体的作用外,还创造了空间中的视觉焦点,并且还利用光影的形状变化丰富着空间环境,营造着空间情感。1989年安藤忠雄所设计的“光之教堂”可谓是借助光影营造建筑空间情感的一个杰作。设计师首先利用厚实的清水混凝土创造了一个绝对围合的黑暗空间,让进去的人在瞬间感觉到与外界的隔绝,然后在其一面墙上划开了一个十字形的洞口,当太阳照射时,阳光直接通过水平垂直洞口冲入室内,黑暗的空间瞬间被点亮,耀眼的十字光形顿时漂浮在人们的眼前。此时此刻,阳光的力量得到了强化,沉寂的空间获得了生机。正是这力量的冲击,又使有形的光成为了空间的焦点,让沐浴在光辉中的人们为之惊叹,使人们的视觉情感也得到了凝炼和升华。

建筑空间中的自然光影,不仅展现了空间的形式,塑造了空间的层次感,也赋予了空间象征意义和精神内涵,为我们带来了一种触及灵魂深处的感触。从视觉情感角度来说,华丽的视觉外像不是建筑空间本身存在的意义,塑造引人共鸣的情感空间才是光影艺术的本质追求。因此,在设计建筑空间时,我们不能仅仅专注于形式的创造,专注于纯粹的美学思考,而必须对自然光影与空间碰撞时所展现的丰富内涵予以重视,使其在建筑空间中的视觉形式表达和精神情境创造的作用得以充分展现。

空间视觉 篇4

一、扩宽观察视角, 操作感知表象

几何图形的抽象源自于客观存在的物体, 在对实物充分操作、仔细观察、正确感知基础之上, 从而在头脑中建立表面印象, 形成初步表征。有了合理的实践动手操作, 才能深入感知, 产生深刻印象。在教学中, 我们应给予学生充分动手操作的时机, 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 扩宽观察视角, 有效形成表象。

例如, 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的《观察物体》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学会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物体, 能够将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和位置转化为视图, 形成认知表象, 提升思维能力。我组织开展了一堂小组合作学习课, 给每个合作小组提供了5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 让他们根据学习要求自主动手操作, 整节课他们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相互合作学习, 时而讨论, 时而操作, 时而观察, 时而绘画。在汇报交流过程中我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帮助他们提炼要点, 建立表象。在摆好一种形状后, 我让学生分别从上面、正面、侧面去观察, 分析从不同角度观察时每个正方体所处的位置, 整体连接的形状, 然后让他们将观察到的形状画下来, 进一步形成表象。学生在探讨“从同一角度最多能看到几个面”这一问题时, 有的学生为了能看到更多的面竟然还站到凳子上去观察, 他们大胆猜想, 放手操作。学生在通过不同角度观察后, 不仅对各个角度观察形状有清晰认识, 而且获知对同样用5个小正方体所摆放的物体形状, 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 也可能不同。

操作让观察更有效, 让思考更深刻, 孩子们在多视角观察、多方面比较中不断丰富感知, 在脑海中建立了表象。

二、开启联想之门, 灵动描述感悟

实物和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是联想的过程, 思维的过程。联想是对实物的重现和加工, 闭上眼睛, 让实物从眼前消失, 将实物搬运到脑海中, 展开想象并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数学教学中要激活学生开启联想之门, 引导学生观察之后对物体形状特征有序描述, 联想感悟, 提高视觉透视能力。

譬如,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中《圆的认识》一课, 是学生初次研究曲线图形, 是认识上的一次跨越。为了使学生调动已有知识储备与生活经验, 我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结合具体情境, 引领学生观察比较, 激活已有经验, 调动学生展开联想, 从中提炼出圆的特征。我首先出示一组圆形物体:光盘、镜子、硬币、钟面, 让学生观察后试着用硬币在纸上描出一个圆。然后说说圆和以前学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回忆、比较后说:“以前学过的长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都是直线图形, 而圆是一种平面上的曲线图形。”接着, 我让学生摸一摸硬币的四周, 感受曲线特征, 然后又让学生闭上眼睛, 将纸上的圆移植到头脑中, 用手比划出圆形, 并在大脑中感悟这一封闭的曲线图形。接下去, 在学习认识圆的特征时, 我仍然引导学生在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中描述、归纳圆的特征, 并让他们多次闭上眼睛, 放飞想象, 感悟内化圆的特征。最后, 我再次组织学生从身边寻找圆形物体, 从这些物体身上对照验证圆的相关特征。学生在观察感悟中丰富联想, 深刻领会了圆的特征, 脑海中对圆这一曲线图形留下深深印记。

三、驱化心理折叠, 实现转化建模

心理折叠是指孩子在大脑中将二维的空间图形转换为三维的空间图形, 它是空间表征的重要核心, 是空间思维的高级形态。心理折叠能力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质效。因此, 我们要在教学中驱动催化学生心理折叠的积极态势, 将观察想象后在脑海中形成的心里表象有效转化建模。

在教学六年级上册中的《正方体平面展开图》时, 我组织学生通过反复展开、折叠等操作活动, 让学生在手脑并用中体验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在二维与三维图形转换中, 发展空间思维, 建立空间观念。我给每一个学习小组发放了一个正方体, 正方体每个面都粘贴好彩纸, 我让小组先仔细观察, 想象一个正方体六个面中, 哪些面是相对的, 哪些面是相邻的。然后让他们将每个面上的“皮”剥下来, 要求每块皮都要相连, 不可以断开, 从而得到一个完整的展开图。在各小组操作完毕后, 我将各小组不同的展开图依次张贴在黑板上, 和学生共同观察讨论每种展开图, 比较归纳11种展开图的形状特点和规律。接着, 我要求学生睁大眼睛看着这11种展开图, 依次进行心理折叠, 将二维的平面图形转化为三维的立体图形, 最后, 为了真正实现正方体平面展开图的模型建立, 我要求学生再从头脑中将各种展开图搬运到纸上, 将所理解掌握的各种展开图绘制在方格纸上。通过反复的操作、想象、折叠、绘画等活动, 一次次催化心理折叠的发生, 一层层驱动模型的建构, 一步步增强了学生空间观念。

空间视觉 篇5

现代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关键词 展示设计;视觉元素;展示空间

现代商业展示设计就是运用人类社会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商业管理手段,通过各种传播媒体的展示,创造出多变的视觉传达效应,来完成属于商业范畴的媒介策划,进而以崭新的商品观念去影响顾客的购物心理,使消费者在展示形式的感化之下,对商品进行有机的选择。现代商业展示空间能有效地传递企业商品的信息,树立企业和商品的良好形象,是传播企业和产品信息的十分重要的手段。可见展示设计是一门综合学科,同时也是一种宣传的手段,这一点在商业展示中表现尤为明显。

本课题是对鄱阳街一带周边的商业环境、建筑形式、实用价值、历史文化等因素多方面实地考察研究,并结合该区位优势,定位于中高档集娱乐、休闲、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并对鄱阳街一带改造后的建筑室内进行设计。本文从展示空间的视觉元素方面着手,探求其室内展示空间中视觉元素如形体大小、形体形状、色彩等方面的充分运用与体现,分析视觉元素语言在展示空间形象中所占据的位置与影响,说明视觉元素在展示设计中所承载的物质和人文作用。通过对视觉元素在现代商业展示空间中所发挥的重要美学价值,增强商业展示空间中的视觉传达效应,进而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实现商业效益。

一、现代展示空间设计分析

商业展示是一种高效率的传播手段,能有效地传递企业商品的信息,树立企业和商品的良好形象,是传播企业和产品信息的十分重要的手段。视觉元素是展示设计中的基本要素之一,本课题从二维和三维两个方面分了视觉元素在展示空间中的运用。

(一)现代展示空间

现代展示空间是根据人们的行为方式把一定的空间组织起来,通过设计分割空间,从而达到划分不同功能区域的目的。与以往传统展示空间不同的是更重视展示元素的分析和运用。在本课题展示空间设计中,不仅采用动态的空间形式,序列化的展示形式和有节奏的空间变化的基本原则来表现所展示的物品,更多的运用了现在展示空间中视觉元素。比之传统的室内展示空间感受所不同的是,在本课题展示空间中,观众能将各局部的空间艺术把握后很容易的得出整个展示艺术特征的总体印象。

1、现代展示空间的概念

展示空间设计实质是有关信息传播的环境设计,空间必然的艺术设计的主导,展示艺术空间环境的创造,是对空间的设计规划,是对自然状态下无形的空间,通过概念元素(点、线、面)为基本要素和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有形结构加以界定,制定出“有形”的空间这样一个过程。

2、现代展示空间设计的基本规则

展示空间设计的目的是使观众在有限的时空中最有效地接受信息。因此,展示设计就是围绕着如何有效地提高展示活动的效率和质量进行的。除了展示环境本身的设计之外,展示对象陈列形式的设计也是展示设计的重要内容。因此除了研究一般空间设计的基本法则外,研究人在观赏展示对象时是视觉生理和心理过程是展示设计的基本前提。

现代展示空间中药遵循的基本规则:注重展示物的真实性、展示空间对观赏者的直觉效应和视觉元素的基本运用。本课题在对商业展示设计设计时根据所需要的功能,做到不只是仅仅看上去美观,更考虑到对消费者的心理及生理上的积极的影响。现代社会,商业环境更加多样化,消费者的要求也越来越讲究个性化,但是“人”是基本的,我们应该更重视令人身心舒适的环境的设计,用美的、功能性的设计语言来创造现代商业展示空间。

(二)现代展示设计中视觉元素的基本概念

视觉元素是视觉传达设计(概念元素、视觉元素、关系元素、实用元素)的一部分,它包括形体大小、形体形状、色彩等在空间艺术中的直接体现。现代展示空间中的视觉元素是一种通过物质材料塑造直观形象的艺术,是大众最先接触的感觉方式。现代展示空间设计实质是有关信息传播的环境设计,所以说视觉元素必然是艺术设计的主导,它丰富了现代展示空间中的信息传递手段。在本课题设计中必要的运用视觉元素的基本构成进行对鄱阳街老建筑的室内改造设计,使现今的新鲜事物被很好的运用到现实中去,达到展示空间应有的展示效果。

二、视觉元素的构成要素

视觉元素在商业展示空间设计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视觉元素通过形体大小、形体形状、色彩达到突出空间艺术、塑造空间的目的,给大众强烈的印象。视觉元素在空间艺术中的体现丰富了展示空间中的信息传递手段。

(一)形体大小

视觉元素的构成要素之一形体大小,是根据展示空间的大小来决定的,主要体现在展示道具的应用上。在本课题中通过对形体的大小不一把展示设计与视觉艺术的最佳结合起来营造了一个动感的展示空间,这个空间展示道具的大小传递着空间中的主次关系,并能够带给观众以丰富的多样空间和强烈的对比印象。在处理形体的大小时必须满足一下条件(如图2-1所示)。

1、几何参数

说到形体大小不得提到数学关系也可以说成是几何参数。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庄子说:“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由于数学是使人产生美感的基础,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都有意无意的应用数学知识。在我们日常生活和艺术活动中,随处可见有数学的形式美。如图2-1设计中包柱灯箱是对角线满足勾股定理的矩形灯箱,其他形体的各项尺寸也基本符合几何比例关系。

2、人机工程学

形体大小的控制必须符合人机工程学,这是设计的基本前提。从使用角度来看人机工程学必须满足操作、显示、安全、舒适等问题。如图2-2中的高柜采用标高2.4m,前台(操作台)0.95m高,这样既方便营业员的操作又能提供给客户最佳的视角。

3、力学原理和自然规律

符合力学原理和自然规律本身就是美的体现,只有符合力学原理,设计才是最合理的、可实现的。力量感是人的心里感受,而在现实的消费生活中将直接影响到顾客的消费心理。因此在设计中,作者尽量避免因力学问题带给顾客的恐惧感,毕竟极端主义只能被少数人所接受。

(二)形体形状

近代对视觉心理和艺术心理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些方面的成果被广泛运用到现代展示的设计中。基于在视觉行为方面的共性,展示设计中引人了许多平面构成、立体构成方面的原理,并在展示设计的实践中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设计原理和法则(如图2-3,图2-4所示)。

1、形体的外部轮廓

形体的外部轮廓是形体分割作为图像处理的结果,是人们进行图像理解、图像分析以及进一步图像识别的基础。在本课题设计中直线、曲线、圆形、三角形以及矩形等最基础的形体元素得到了充分的运用。直线在视觉中是最常见的现象,也是展示设计中运用最广泛的视觉元素之一,使用得当的直线,会具有明确的视觉效果。在展示中应用得当的曲线,能丰富整体效果,创造出富于节奏和韵律的变化效果,改变由单纯直线造成的冷峻、严厉的气氛。从几何学的角度说,圆是一个被连续曲线包围的形状,曲线上各点距与该形状的中心的距离相等。从展示设计的角度来说,圆是非常有用的形状,它既可以是实心的盘状,也可以是空心的圆环。原形的使用,应当使整体的各个局部都能有效地和谐。三角形或菱锥形等形体的运用,可在展示设计中产生更丰富的视觉想象力与对比效果。

2、常见的形状

光滑表面,抛物面,球面,皱褶,螺旋,窄槽,微孔,穗,环,是展示设计中最常见的形体形状特点。随着时代的变迁,出现了很多新型的材料,各种不规则的形体形状随之而诞生。例如在展示道具中出现了很多仿生学的元素。而中规中矩的形状还是比较多见。

(三)色彩

色彩是展示设计中最经济但又最容易获得成功的因素。它会使展示活动变得生色诱人。在本课题中,展厅的环境虽不是展示的主体,但展厅的环境色彩与整个展示气氛及展示效果有密切的联系。通过色彩调节能弥补空间、材料、陈设等方面的欠缺,使之锦上添花,制造一种和谐统一的效果。根据展示设计的具体要求,设计者要把握色彩的设计原理、色彩的视觉特性、色彩之间的对比与调和以及其对观众造成的心理感受,充分利用色彩来增强展示内容的视觉效果,使之与展示环境相互融合,使展示内容在观众众中获取特定的良好的视觉效果与心理效果(如图2-5,图2-6所示)。

1、色彩在商业展示空间中的运用原则

人的视觉感知占全部感知的80%以上,而视觉感知中最具优势的是色彩知觉,色彩是展示设计中最经济但又最容易获得成功的因素。它会使展示活动变得生色诱人。在展示中,展厅的环境虽不是展示的主体,但展厅的环境色彩与整个展示气氛及展示效果有密切的联系。通过色彩调节能弥补空间、材料、陈设等方面的欠缺,使之锦上添花,制造一种和谐统一的效果。根据展示设计的具体要求,设计者要把握色彩的设计原理、色彩的视觉特性、色彩之间的对比与调和以及其对观众造成的心理感受,充分利用色彩来增强展示内容的视觉效果,使之与展示环境相互融合,使展示内容在观众众中获取特定的良好的视觉效果与心理效果。

2、创造和谐的色彩环境

本课题展示设计环境中的色彩设计,虽侧重于每个展区的色彩基调的把握,但也统一的对色彩基调用来协调整个展示环境。在整体色彩中,统一调配能使相互排斥、相互竞争的各展区从属于一种有序的色彩环境。在设计方面应使用与展品色相类同,追求高雅的色彩气氛,提高展品的档次。通过运用变化与统一的手法,更好传达出生产技术的质量,价值的可靠程度等一系列信息。并且注意调整了各展区之间的色彩对比与过渡、变化与同意、呼应与联系,避免了产生色彩之间忽强忽弱的杂乱之感。

对鄱阳街一带室内改造中色彩设计,虽侧重于每个展区的色彩基调的把握,但设计师对用统一的色彩基调来协调整个展示环境也颇费苦心。在整体色彩中,统一调配能使相互排斥、相互竞争的各展区从属于一种有序的色彩环境。对于各展区的色彩基调的选择,设计者认真分析了展示内容自身的色彩特点和烘托、陪衬需要,从而寻找、调配出最适合的色彩。在设计方面应使用与展品色相类同,追求高雅的色彩气氛,提高展品的档次,同时根据展品的种类,决定背景使明浅析视觉传达设计在综合展示空间中的运用第四章色彩构成的运用色或暗色。使展品得到清楚的视觉印象。通过运用变化与统一的手法,更好传达出生产技术的质量,价值的可靠程度等一系列信息。并且设计师注意调整了各展区之间的色彩对比与过渡、变化与同意、呼应与联系,以避免产生色彩之间忽强忽弱的杂乱之感。

由此可见,在展示设计中,处理色彩的运用时,应充分考虑视觉元素、视觉心理两者之间的紧密配合。一个展示空间,色彩耐用的好坏,所产生的视觉与心理感染力有明显的差异。展示设计的色彩运用得当,能够调节气氛,改善视觉环境,增强整个环境的信息交换的有效机会。

三、视觉元素在现代展示空间中运用的展望

我们所说的视觉元素设计是通过二维的物质材料塑造直观形象的艺术,在空间中形成强烈的视觉吸引力,即利用视觉传达的形式做空间的艺术处理。“形式的一个有限的定义是:一件作品实际物理轮廓,是在空间中被认识的艺术设计师创造、刻划出来的体积或形态,或者是在一个平面材料上的轮廓、图形、色彩等要素”。事实上,无论创造的形式或是形态,都需要通过有限的视觉感受来体现艺术品美感。同时在合乎空间环境以及与人类生活方式是否和谐关系的前提下,达到视觉形式上,包括线条形式、块面形式、色彩形式、材料形式、肌理形式、凹凸形式的和谐统一。事实上,形式的视觉表现应该是关于形式的心理感受的内容,我们应该更多探讨形式的组织结构和最后表达的效果。因此,在今后的艺术展示空间或者商业展示空间中视觉元素都将被运用在其中。同时,不断的变化和更新。无论是是展示物形体的大小、形态和色彩都将实现在现代展示空间中的使用。不仅是大型的艺术展览馆甚至小到简单的专卖店展示,视觉元素的运用将无处不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具有其特殊的理论体系与设计形态的视觉表达往往蕴涵着某种观念、意义、象征,视觉元素在展示设计中所承载的物质和人文作用是勿庸置疑。它强调讲究自身的大小;注重形状、色彩、的运用;考虑环境的因素;强调创新的意识。这些因素与展示空间设计的特性结合便会产生一种特定的空间形态,这也使得视觉传元素成为展示空间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本课题进行研究探索的价值所在。

致 谢

在完成毕业论文这段期间,感谢指导老师周笑对我论文的辅导与帮助,使我的论文大纲、结构等方面更加的严谨和完善。同时感谢同学们的支持与帮助。最后感谢江汉大学图书馆为我提供了查阅资料的好地方,十分感谢。

参考文献

[1]王晓 闫春林.现代商业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1

[2]张绮曼.室内设计的风格样式与流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9

[3]黄建成.空间展示设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0

[4]陈望衡.艺术设计美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5.4

[5]田原.室内设计与空间表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 [6]任仲泉.展示设计[M].南京: 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8 [7]【日】朝仓直已.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MI,吕清夫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6

[8]吴爱莉.展示设计.安徽美术出版社,2008.7

[9]林生艺.商业展示设计的空间艺术[D].南阳师范学院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2007.2

浅谈绘画空间表现的视觉创造 篇6

关键词:空间:正负形;透视;视觉创造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09)16-0174-01

绘画空间事实上的二维性决定了绘画空间表现的问题本质上是观看带来的问题。在西方绘画史上,不同视觉模式的观看带来不同的结果,却都旨在求真。绘画从再现可见,到描绘不可见之见,都是以视觉感受问询着可见世界。就像色彩传递事物表象,同时也是其本质和意味,在进行绘画空间表现的同时也正在创造着画面视觉效果。在绘画空间表现中,自然的本质和其艺术的“转换”在和谐中相遇。

1平面空间的视觉创造

平面的绘画空间相对西方传统绘画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焦点,更多地则是在两个维度间展开的多焦点或无焦点的表现,平面绘画空间的出现,从绘画的另外一极揭示了绘画的诱人魅力。平面的绘画空间已经放弃焦点透视的方法,转而在平面的载体上经营平面的形象组合。这种组合从马奈的《奥林匹亚》到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已经从压缩的空间进入到了真正的平面形象的塑造,现代绘画正在逐渐消除将人引向现实多变世界的三维空间,走向充满意味又充分发挥主体创造性的平面空间。

在平面空间的视觉创造中要认识到画面出现的空白处与主体具有同等的价值,如果主体称“正形”,那么空白处就称“负形”,并产生出“负形”与“正形”组成的画面构成。空白即“虚”,反之为“实”,可将空间分为虚空间和实空间。其中实空间是组成画面的实体部分,虚空间则是指除此了实空间外的其余部分。

而绘画中的空白部分,则是一种“虚的空间”。对画面上留白部分所产生的虚空间的合理运用应该引起设计师足够的关注。

抽象画派大师康定斯基等人发现,在平面的画面构成当中,形体占据主体以后,四周的位置会与形体的关系产生相互作用,引导视觉力在画面上移动,让设计师和观众感受到形体受到的四周空间的压力,以及空间受到的形体的压力。这种视觉上的压力是画面的平面结构产生的,它说明画面的结构能够产生一种视觉上的力场感受,这种力场感受是传统的视觉的自然空间所不具有的。

2时空空间的视觉创造

时空空间是指时间过程渗入画面,变为可视形象而组合的空间。画面中所谓的时间,是利用构成元素随时间的推移而留下的种种痕迹,在人们心中唤起的对时间的感受。柏格森认为时间只有化为空间形式,比如说,化作钟摆的摆动,才可能被人们知觉;而绘画作品中的时间,正是借助构成元素在空间中的变化而被知觉的。其实早在中国传统的绘画中就有四维空间的雏形。法国画家塞尚较早开始以多视点来处理画面空间,塞尚的画作中没有一般意义上的透视法,他的瓶瓶罐罐不符合透视,而是不同视角合一的产物。除了多视角的合一同现,前景和背景似乎处在一个平面上的例子也很多。

3心理空间的视觉创造

受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的影响,绘画将空间观念,从物质的空间转移到心理的主观范围,即意识的空间或心理的空间,使空间的深度不在画面而在精神中。艺术家将空间作为宇宙生命的一种存在,可在作品中将此空间的感应表现出来,也就达到“暗示的空间”。在超现实主义绘画中,艺术家经常用引起错觉的写实手法,制造非现实的、荒诞的梦幻空间。心理空间是空间构成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通过加减视平线和消失点,使画面产生多透视角度,来完成空间的建构。费一事空间在二维空间看似合理,真正展现的却是三维空间的荒诞和对立。艺术家用独特的方式对空间进行了阐述,利用绘画透视的手法来制造矛盾的空间,用合理的假象诱导人们的视点进入到一种循环的怪圈,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不可能的世界,并带给人以哲学化的思考。

4结语

空间视觉 篇7

视觉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 比语言符号更为古老。视觉器官是人类早期获取知识的重要工具。化石记录显示, 远在人类使用语言之前, 视觉器官就已经高度发展。人类最早的绘画是由视觉/空间智能所激发而创造的。视觉/空间智能 (Visual/SpatialIntelligence) 指的是人对色彩、形状、空间位置等要素的准确感受和表达的能力, 表现为个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图形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

二、在信息技术课中开发视觉空间智能的意义

信息技术课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 它可以带给学生丰富的视觉享受和想象空间, 可以有效开发学生在视觉/空间智能方面的潜能。另一方面, 信息技术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读图时代, 在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首先要开发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可以说, 在信息技术课中开发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两者是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的。

通过在信息技术课中发现和发展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 可以开发和培养学生基于内在视觉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让学生进行丰富的视觉体验;通过视觉/空间智能的培养可以改变长期存在的单调的课堂学习形式, 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行为也发生改变。同时通过视觉/空间智能的培养, 可以使我们更加了解多元智能理论中的“视觉/空间智能”的确切内涵, 这将有助于正视和探究学生在学校学习中可能遭遇的学习困难及其原因, 改变和改进司空见惯的教师教学行为, 更有针对性地开发学生潜能。

三、基于视觉/空间智能的信息技术课程设计的整体框架

基于视觉/空间智能的信息技术课程设计整体框架采用“分阶段模式”。这种模式分成四个阶段:“唤醒、拓展、教学和迁移”, 具有两条轴线:“唤醒”和“拓展”是智能轴线, “教学”和“迁移”是课程轴线。

第一阶段:唤醒视觉/空间智能。视觉/空间智能可以通过运用感觉器官和内心感觉 (本能、元认知和洞察力) 的练习和活动被激活。此阶段可以采用下面两种方法。

方法一:通过课件、利用网络来导入课程, 展示与本节内容相关的设计独特、色彩鲜艳、使人愉悦的图形、图片、形状等, 进而通过指导性意象和假想的联系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想象。

方法二:通过语言提示请全班学生思考、想象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情境, 可以给学生2-3分钟的思考时间, 之后请学生两人一组描绘他们所“想象”到的东西。

第二阶段:拓展视觉/空间智能。这涉及到为培养、拓展和加强视觉/空间智能所进行的练习活动。与其它技能一样, 视觉/空间智能方面的技能不仅可以被唤醒, 而且如果定期加以使用, 它们也可以得到改善和加强。如果得不到使用, 它们也会像其它技能一样, 处于睡眠状态。此阶段可以让学生使用图示、示意图、思维符号和图形组织者来描绘自己在第一阶段中想象的内容。

第三阶段:为智能而教、用智能来教。这一阶段涉及学生通过了解和学习等活动, 学会如何运用、相信和理解视觉/空间智能。运用视觉/空间智能来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使用视觉/空间智能教与学策略来进行教学设计和处理。这一阶段主要利用视觉/空间智能工具设计学习活动, 帮助学生获取学习内容, 实现教学目标, 为视觉/空间智能而教, 用视觉/空间智能而教。

第四阶段:迁移智能。这一阶段涉及把视觉/空间智能与日常生活相融合, 在所谓的真实世界中恰当地运用视觉/空间智能解决问题, 应对挑战。这一阶段的目标就是促使视觉/空间智能成为我们日常认知、情感和感觉生活的一部分。此阶段可以让学生每天在特定时间回忆当天发生的事件, 或使用图形组织策略描绘当天所学所见所闻, 使用视觉/空间工具写学习日志等方式来实现。

四、基于视觉/空间智能信息技术课程设计的构成要素

为了完成整体框架架构的两条轴线要达成的目的, 必须要结合信息技术课充分考虑课程设计的各内部要素。基于视觉/空间智能的信息技术课程设计的内部要素主要包括:学习目标、学生、教师、学习活动、课程设计调色板、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学习策略、评价等。在这些要素当中, 最主要的是学习活动和课程设计调色板, 二者位于整个课程设计的中心位置, 教师和学生处于主体和主导的地位, 评价则是由学生、教师共同通过学习活动的完成来实现, 整个课程设计能否顺利完成则由最外层的学习目标、学习策略、学习情境和学习资源共同来保障。整个课程设计结构如图1所示。

1. 学习目标

分析学习目标是为了确定学生学习的主题, 即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或基本过程有关的知识内容;分析学习目标要考虑学习者的主体特征;学习目标只定义所有学习者都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尊重学习主题本身的内在逻辑体系;学习目标应有一定的弹性与可变化性。分析学习目标除了描述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以外, 还要描述视觉/空间智能所要达到的目标。

2. 学生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事先要认真分析学生学习特征。从年龄特征、心理、学生起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 以及从学生模型分析 (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的差异, 根据视觉/空间智能调查表, 粗略分析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状况) 。

在基于视觉/空间智能的学习中, 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为自主选择学习活动、自主完成学习活动和自我反思等。

3. 教师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设计和管理者, 同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又应该起到“导师”的作用。具体来说, 就是做引导者、指导者、诱导者、辅导者和教导者。此外,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还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者。具体来说, 教师的任务应该有以下几个:

一是设计学习活动和管理学习活动, 建立多样化的活动内容体系, 注意进行个性化教学。

二是引导、指导、辅导和帮助学生完成学习活动, 尊重学生差异, 提供尽可能多地开发视觉/空间智能的工具, 让学生各显其能。

三是评价、观察和记录学生在学习活动的表现和完成情况, 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整个课程实施前, 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视觉/空间智能水平前测;实施结束, 对学生进行视觉/空间智能水平后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 教师还需根据具体情况, 对课程设计进行调整和监控。

四是反思自己的教学。学习活动设计得好不好, 教师的“导师”作用发挥得好不好, 能否对学生的活动和表现进行有效地评价和观察, 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积极的反思。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 才能不断地发现问题, 才能富有成效地完成基于视觉/空间智能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师可以通过写教学日记或教学日志等形式进行反思。

4. 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的设计是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的灵魂, 学习活动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兴趣、积极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和学习活动的完成情况。可以说, 能否设计出符合教学目标、学生特点、智能目标和特点的学习活动, 将是决定一节课成败的重要因素。

学习活动设计要求丰富化、情境化、层次化、信息化和多元化, 尽可能多地使用开发视觉/空间智能的工具, 此外还要有其它智能支持的学习活动。高中信息技术课, 有它自己特殊的学科特点和学科要求, 在设计学习活动时应该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设计出可执行的、难易程度适当的、符合学生特点的、能够完成教学目标和智能目标的学习活动。活动的种类和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当学习简单的概念和基础知识时, 活动可以是自己看课本、绘制概念图, 可以是自制各种小游戏;当学习基本操作时, 活动可以观看视频, 模仿练习, 反复琢磨, 提取操作要领, 活动也可以是绘制操作的流程图;当进行综合练习时, 活动可以设计成是以任务、问题、主题等为中心, 自己设计完成作品;等等。

5. 课程设计调色板

课程设计调色板的作用就是帮助教师为教学所聚焦的智能选择工具。在设计课程时, 首先挑选将要使用的工具 (指为所聚焦的智能选择工具) , 并把它们写在调色板上。其次, 应该关注这一课需要强调的次要的智能, 在这些智能的旁边打一个“√”, 并做记录, 以帮助记住所观察到的这几种智能之间存在的联系。最后, 在调色板的底部写上学科领域、目标智能、辅助智能、学习目标、学习活动、学习资源、学习策略, 在教学完成之后, 还应该加上评价和反思等。在调色板上, 都应该在本课所使用的具体的工具旁边打一个“√”, 在本课所涉及的其它的智能旁边也打一个“√”。课程设计调色板如图2所示。

6. 学习资源

基于视觉/空间智能的课堂需要丰富的学习资源, 如果没有学习资源的支持, 整个课堂将会像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学生的学习活动将会失去强有力的支持性力量, 再好的课堂教学设计也很难达到教学目标和视觉/空间智能目标, 没有学习资源课程设计将没有意义。

信息技术课程由于其教学大多数情况下是在接入Internet的计算机房进行, 因此教师和学生随时都可以在网上获取丰富的资源。在进行学习活动的时候, 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 选择和下载自己需要的资源。

7. 学习情境

信息化教学设计非常强调情境的重要作用。基于视觉/空间智能的信息技术课中情境的设计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开发视觉/空间智能的教学策略, 如利用课件展示或视频提出一个个小问题, 设置问题情境;利用网络欣赏作品, 激发创作的灵感和兴趣, 设置创作情境;利用网络设置一个个有趣的模拟情境, 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等。

8. 学习策略

学生为了完成学习活动, 必须采用一定的学习策略。具体来说,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 可以采取的教学策略有:任务驱动策略、讲解演示模仿策略、自主探索策略、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等。

9. 评价

信息技术课的评价不能使用传统的纸笔测试方式, 也不能使用简单的几个上机操作来评价。它应该放在真实的环境中来进行。

同时基于视觉/空间智能的评价应该遵循视觉/空间智能评价的原则, 视觉/空间智能评价要求学生创作出视觉表现和精神图像, 通过它们来评价他们的知识和学习。学生必须能够运用语言、工具、视觉媒体 (包括内部的和外部的视觉) 和空间关系来证明他们被评价概念的学习和掌握程度。他们将在评价过程中运用诸如图画、图案、颜色、形状、纹理、照片、视觉符号和模式等事物形式, 他们要用视觉/空间方式证明对课程概念的理解。

为此, 在这里采用的评价主要是表现性评价和档案袋评价。

每节课教师都可以从至少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一是通过学生完成的任务或作品;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三是教师的观察和记录。为此可以设立任务或作品档案袋、关键性表现记录袋和观察记录袋。其中任务或作品档案袋可以通过在教师机上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文件夹来实现, 在其中可以存放学生自己绘制的概念图和思维图, 可以是流程图和曲线图 (即以一个图表、流程图或曲线图的形式, 展示一个项目的各个过程和操作步骤, 描述研究成果) , 可以是视觉想象 (即运用内心的形象比喻和生动想象, 在头脑中创作出相应内容的图画, 然后加以描述) , 可以是画幅和剪辑 (即创作一幅展示理解力的自我创作或他人创作的图画和图片集锦) , 还可以是自己制作的学习纸牌和游戏等。关键性表现记录袋也可以通过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关键性表现文件夹来实现。观察记录袋教师可以自己通过一张张观察记录表格来实现。当然每节课不一定都要完成三种评价,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完成, 一般要记录的都是关键性的代表性的能反映学生真实学习状况的作品、表现和其它情况。

参考文献

[1]夏惠贤.多元智力理论与个性化教学.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3, 10.

[2]务志宏, 郅庭瑾等著.多元智能:理论、方法与实践.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3.

[3]杨海茹, 刁永锋.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构建.中小学电教, 2005, (7) .

[4][美]David Lazear.吕良环等译.多元智能教学的艺术——八种教学方式. (Eight Ways of Teaching:The Artistry of Teaching with Multiple Intelligences (4th Edition) )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1.

[5][美]Carolyn Chapman.郅庭瑾主译.在课堂上开发多元智能. (If The Shoe Fits…How to Develop Multiple Intelligences in the Classroo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9.

空间视觉 篇8

生命因为色彩的存在而显得色彩斑斓。每天我们只要睁开眼睛, 就会被无数的色彩所包围。人类对色彩更是具有比其他生物更为敏锐的感受能力, 在我们的视觉中, 每一个物体都具有其色彩, 每一种色彩都能叩击人的心灵, 影响我们的情感世界。

如今诸多室内装饰中, 风格各异、色彩斑斓、恰到好处的色彩设计都带给人们以美的感受。色彩在其自身特性的基础上, 通过设计师富有创造性的表现力带给人们视觉的享受和身心的愉悦。色彩作为室内设计中最为活跃、最为生动、最为迎合人的心理以及时尚流行的元素, 在室内设计中起着改变或者创造某种格调形态的强大作用。

一、色彩的自身特性

光是色彩存在的前提条件, 色彩通过光反射到人的眼睛中而产生的视觉感。色彩实际上是不同波长的光刺激人的眼睛的而产生的视觉反应。人类产生色彩的感觉基于光、物体对光的反射与吸收、人的视觉器官——眼这三种因素。光作用于物体, 主要是部分吸收和部分反射的关系, 当反射光进入到人的眼睛, 内侧视

懂。如今的服装CAD已充分应用于服装制版、样板缩放、排料、适衣、设计等环节, 服装设计师在诸多的制作环节中, 可以通过这些软件技术从繁琐的绘画工具中解脱出来, 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完成的重复性劳动, 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使之更快速地完成时装设计的创作。但是在设计的创作初期, 许多构思和形态都是模糊混沌的, 需要通过手绘进行大量的草稿并不停的修改, 所以绘画试图将创造性的设计工作完全建立在对数据的依赖上是不现实的。然而软件功能非常丰富多样且强大, 传统手工绘制方式很难或无法达到的却在软件所提供的制作技法中有可能实现, 对画面的修改、复制、裁剪、合成也易如反掌。

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传统的、基础的、扎实的手绘训练不能丢, 在此基础上接受和运用数码技术才是我们应取的科学态度。只有摆正手绘和运用计算机技术之间的关系, 我们才能科学的认识、有效的利用数码技术为设计服务, 才能更好的给我们的设计带来无限的创意和效率。高速发展的数码技术不仅应当成为当今设计师不可或缺的工具, 它还将为设计界带来更广阔的前景。

在现代化的今天, 现代数码技术再一次成为带动时代前进的火车头, 数字技术不容置疑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渗透到服装领域网膜就会受到刺激并通过视神经传达到大脑视觉中枢, 从而产生对色彩的感觉, 即我们经常称为的“视知觉”。

视知觉是人们大脑对客观世界的整体反应, 即在我们的感觉基础上, 依赖于人的视神经、神经中枢的调节感知, 因此产生很多色彩之外的感受。同时, 视觉规律 (色彩的冷暖变化规律或者色彩的透视变化规律) 也是人们对于知觉反应的现象总结。色彩具有其自身传递的三属性 (或者称三要素) ——色相、纯度、明度。这三个属性构成了色彩的基本构成要素, 它们是研究色彩设计的基础。色相是色彩的外貌 (名称) , 如:红、橙、黄、绿、蓝、靛、紫。纯度 (也可称彩度) 指的是色彩的鲜艳程度、饱和度。纯度高的色彩较夺目, 但容易让人感觉视觉疲劳, 最为突出的是梵高的抽象画。明度即为色彩明暗程度, 每个色相的色彩加上白色来提高明度, 加黑色以降低明度。丰富多彩的色彩可以分为无彩色系和有彩色系。无彩色系指的是黑、白、灰, 其中黑色明度最低, 白色明度最高, 在设计中, 经常会通过添加白色或黑色来调节色彩的明暗。有彩色系的色彩指的是物质具有一定的色相, 如:红、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

作为设计重要因素的色彩, 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人的知觉行为, 这种影响通过色彩的联想与色彩的象征性来表达。设计师在进行室内设计时, 应巧妙的利用色彩所象征的感情效果。比如人们看到色彩时, 有的颜色令人感到温暖 (暖色) , 有的使人感到寒冷 (冷色) , 这都是由色相的变化而产生的感觉;色彩的轻重感却是由色彩的不同明度产生的;而色彩的华丽和朴实感则是因色彩的明度和纯度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纯度或明度高的纯色:白、金、银色等, 给人以华丽感, 反之则给人朴素感。

二、室内色彩的功用分析

色彩设计是整个室内设计中重要的一环, 有统计表明, 人进入空间后的最初几秒, 75%是对色彩的感觉, 之后才是空间、结构等其他的观感。因此, 色彩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室内家居空间整体设计的成败。很多设计师在设计创作中应用色彩时往往过分地追求色彩的艺术性, 而忽略了色彩的功效和调节作

的各个技术层面之中, 于是随着软件的不同版本的不断升级, 数码设计类软件的功能变得越来越完整越来越强大, 每个设计软件都有自己的特性和功能, 在制作服装设计时可根据设计要求, 针对不同特点, 相互转化, 掌握各种软件不同的变化规律, 大胆尝试和创新, 综合运用。通过对软件技术的应用和研究, 在设计过程中与软件的紧密结合, 丰富服装的设计领域, 熟练掌握软件技术并使用这项技术创造出优秀的服装作品。我们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艺术修养, 使数字技术更好地为服装艺术服务。

参考文献:

[1]贺景卫.电脑时装画教程[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09[2]黄向群《电脑时装画探索》苏州大学学报 (工科版) [J]2002[3]顾春华.服装设计[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4]潘璠电脑艺术时装画[M]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朱曼, 女 (1984—) , 安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助教, 硕士, 研究方向: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的教学与理论研究。

用。其实在室内环境中色彩主要应满足其功能和精神的需求, 目的在于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感到舒适。色彩本身具有的一些特性, 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应充分发挥和利用这些特性, 这将会赋予设计迷人的魅力, 并使室内空间大放异彩。

色彩设计除了要考虑美学的观点以外, 还应从色彩的功能出发, 要相应地运用色彩心理学、色彩生理学等相关科学理论, 然后针对色彩使用场合、时间、空间、对象的不同需求来正确地、科学地选择色彩的类别, 灵活运用并控制它, 从而充分地发挥色彩的美感和效用, 避免因色彩混乱而引起的视觉疲劳、情绪紧张和错视等现象, 让人们能够拥有一个能提供生活便捷, 具有艺术情趣并且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安全无公害的色彩环境。

在现实生活中, 人类与色彩接触最为自然也最为频繁。色彩是物质的, 同时也是精神的。创造合理的色彩搭配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工作的效率。而不合理的配色只会使人感觉精神紧张, 容易疲劳。英国室内设计专家曾经表示, 青少年房间的色彩, 对其考试成绩有重大的影响。其中蓝色能让青少年在考试中过关斩将, 无往不利。色彩设计顾问也研究发现, 颜色会影响人的心情, 选用合适的颜色能启发创造力。据研究, 蓝色墙壁能帮助人降低血压, 松弛神经, 因此有助于学习。灰色和紫色则带给人伤感和忧郁。此外, 色彩还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能积极地矫正一个人性格上的缺陷和倾向, 从而促进个性的正常发展。

三、色彩与心理的内在联系

人们的色彩审美观是与社会文化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当代社会普遍的色彩观是由社会整体色彩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个体色彩观构成的。色彩附着于形体来表现, 但其却与人类的心理感受密切联系在一起。色彩是设计中最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因素, 它通过人们的视觉感受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心理以及相似的物理效应而形成的丰富联想、深刻寓意与象征。

另外, 设计师也能充分的运用色彩的联想和象征性来搭配不同感觉的家居空间。一般人们看到红色时, 会联想到火焰或热情, 这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记忆或知识积累而产生的。当然这也会因性别的差异、年龄的层次或者民族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心理变化, 同时也会因个人的性格、兴趣的不同而不同。因此, 在室内色彩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个性色彩, 了解色彩背后的意义, 有时候会迎合或避免寻求对色彩的特殊感觉。

在室内色彩设计中, 还要把握光线对物体色彩的影响。光照与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光照的影响下, 色彩的亮面和暗面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光照和色彩的设计可以随着设计师的构思随意安排先后, 比如, 室内家居空间中的北向房间, 一般自然光较弱, 常有阴暗、沉闷、寒冷的感觉, 那么房间内就应该选用一些明朗的暖色, 使光线变得明快、温暖;而南向房间, 光线比较明亮, 但同时到了夏天可能又会感觉很炎热, 这时室内就应该选用一些中性色或冷色, 使室内空间环境的色彩始终和谐、舒坦。

四、色彩在室内环境中的运用和配置

色彩是我们进入室内环境的第一感觉, 室内色彩主要是根据室内空间的格局、功能、气氛以及喜好来具体分析的。在进行室内设计的时候, 一般我们都会先为室内环境定位一个主色调, 这可以在室内氛围中起到主导和协调的作用, 其贯穿于整个室内设计中, 可谓是色彩设计的“灵魂”。主色调应重点考虑空间的格局、构造、空间的使用目的、形式分布、使用对象、使用性质以及使用者的特殊偏好等功能方面的需要。因此设计师在色彩方面设计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居住者的生理特性和物理性质, 提出一个带有综合性且合理的色彩设计目标。

以下是根据室内空间功能的不同而进行的色彩配置:

起居室:起居室是主人活动起居、娱乐、休息、会客的重要场所。人在其逗留的时间相对较长, 主色调可以选用明度不高但带有活泼、跳跃性的色彩, 同时不宜太强烈和刺激, 以免给人身在其中的时候造成烦躁感。面积较大的起居室应采用明度适中的中性色调, 以营造一个温馨大气的氛围;而小面积的起居室应采用偏暖高明度的淡雅色调, 以求得空间的扩大感。在处理色彩的时候, 设计师可就可以选择单色调且不同明度的暖色为主色调, 在局部的小面积采用高纯度色彩来穿插调节, 比如, 沙发的色彩或者上面的饰物、家具的摆件等。

卧室:卧室是休息和睡眠的地方, 设计中应突出安静舒适、温馨私密的特点。卧室一般由顶面、墙面、地面和大件的家具来确定其主色调, 然后用主色调来整体搭配卧室的空间。卧室的色彩一般最好偏暖色调并且柔和些, 以利于休息。如果家具的色彩偏重, 那么墙面颜色要淡;反之, 墙面则要选用与家具色彩类似的对比色加以衬托以调节整个卧室的氛围。

书房:一般是人们用于阅读、学习且相对独立的安静空间。在其中工作、学习都要求头脑冷静、注意力集中, 那么室内色调要以雅致、庄重、和谐的颜色为主色调。基调应选择纯度适中、明度较高的中性色, 如亮灰色、亮褐色等色彩, 这些颜色一般用于书房的书桌、书柜等大型家具物件, 这样的色调有利于让身在其中的人集中精神和松弛身心。另外在这样似乎沉闷的空间里可局部使用纯度较高的小装饰品来调节视觉感, 让身在其中工作、学习的人不至于有疲劳感, 但种类不宜过多。

餐厅厨房空间:餐厅和厨房是人们每天或多或少都要进入的空间, 在主色调的选择上宜用明度高且活泼的暖色调来调动“胃”的积极性。厨具或橱柜的色彩应与主色调形成既统一又对比的色彩关系, 再配以明亮温暖的灯光, 营造一个和谐、淡雅、温馨的用餐气氛。色彩环境必须满足饮食的功能需要, 为人们创造舒适的环境, 有利于人们增进食欲和人际交流。

卫生间:现代家居空间中的卫生间充当了双重角色, 即浴室和厕所。在空间的处理上, 现在流行的是“干湿分离”, 设计师对于卫生间的色彩设计, 首先要考虑与整个家居的色彩相协调, 以体现整体感;其次, 是卫生间内部的协调统一, 创造一个干净、舒适的卫生环境;再次, 也就是体现它的功能性, 一般卫生间在整体家居空间中占据面积较小, 但考虑其功能的强大, 主调应选择明度高、纯度低的单色调, 以在视觉和心理上产生扩张感和统一感。

五、总结

色彩作为室内设计中的“灵魂”, 必须符合空间构图的需要, 充分发挥室内色彩对空间的美化和调节的作用, 正确处理对比协调、变化统一、层次递进的和谐关系。在进行室内色彩设计时, 首先要定好空间色彩的主色调, 其在室内气氛的营造中起主导、调节、烘托的作用。其次, 形成室内色彩主色调的因素很多, 主要有室内色彩的明度、色度、纯度和对比度, 要处理好统一与变化的关系, 要求在统一的基础的求变化, 这样, 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室内设计的色彩处理上经常使用简单明快的大块面积颜色来确定基调, 然后使用小块面积色彩点缀或小饰物来装饰。室内色彩设计在视觉上要体现的是稳定感、韵律感和节奏感。

色彩是富有感情且充满变化的, 在设计中能把色彩要素精彩绝伦地利用, 往往能达到出奇的效果。色彩是一种语言, 有时候更胜于语言。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和利用色彩的功能特点, 创造出充满情调、和谐舒适的个性室内空间格局。

参考文献

[1].徐雷编著《造型设计原理》 (M) 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年8月

[2].孔键、袁铭等编著.《色彩文化与色彩设计》[M]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

[3].郭泳言编著.《室内色彩设计秘诀》[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7月

[4].莫小敏著.《色彩与室内设计》[J]建材与装饰.2007年下旬刊.

[5].李丽著.《家居设计中色彩的功能与应用》[J]艺术与设计2009年4月.

平面设计中的视觉空间转换研究 篇9

一、视觉空间转换概述

平面设计的视觉空间主要是通过对空间知觉、空间感得认识等创造出来的。空间知觉是一种人类认识物体空间特性的知觉, 空间感是指通过平面获得深度的空间感。平面设计中的三维图像是指二维图像中具有三维立体感的图像。立体感是指三维图像所产生的视觉空间感受。

二、二维平面空间的转换

二维平面设计是指在平面组合各种图案, 以轮廓线划分图和地的界限及描绘图像。二维平面设计创作的目的在于增强形态美, 并融合装饰物构成统一的审美体。平面图形空间和背景之间的关系作为二维平面空间转换研究的对象, 通过相互转换现正负形或图底, 向人们呈现平面设计图后, 可通过视线及空间感受到平面的变化、画面的趣味性等。二维平面空间的转换, 可进行简化图形, 展现出更加丰富化的内容。因此, 二维平面图形特征具有明显的抽象性、趣味性。比如人们在观察鲁宾杯时, 时而看到黑色背景所衬托的杯子;时而看到白色背景的黑色人脸, 图形与背景的相互转换, 形象前后转变, 使人的视觉空间转移不定。

三、二维与三维平面空间的转换

二维平面设计所体现出来的立体空间感, 仅是图像对视觉引导作用形成的幻觉空间。第一, 在平面设计中进行组合三维图像和平面文字, 促进图形表达方式的丰富化。第二, 在面空间向三维空间转变中应用文字、地图等常规元素, 通过从平面空间转变到三维空间时, 会带给人们一种新奇的视觉感受。第三, 在三维空间向平面空间的转换中, 利用三维空间的真实感特性, 在三维空间中插入一些具有提示性的平面元素, 能将人们的视线引导到现实中, 从而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第四, 三维空间和平面空间的多项交替方式, 其是指图像在三维空间和平面空间中的多次互相转换, 使观众的视觉空间发生转换, 使观众可高度集中注意力。第五, 二维、三维空间与现实空间的相互转换的方式。在平面设计中, 通过将实物图像及相关综合材料插入到平面设计中, 或通过贴、切、挖等方式制造现实三维空间, 从而产生较为丰富的视觉效果, 可带给人们强烈的新鲜、新奇视觉效果。

四、强化三维视觉空间效果

在平面设计中, 通过灵活利用视觉空间的转换, 进行组合各设计元素, 确保最佳的画面活跃视觉效果, 切实增强信息传达的时效性, 正确引导视觉, 从而增强平面设计美感等。目前, 在现代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等平面设计中均广泛应用到视觉空间转换, 全面过渡、转换及组接二维和三维、平面和立体等;客观和主观、具体和抽象之间的转换, 以增强平面设计的美感、趣味性。强化三维视觉空间效果的途径, 主要如下:第一, 通过利用空间的导向性, 在相应的空间里选择简练的笔画表达运动和节奏, 通过点、画、线等形式表达平面设计中的事物, 通过参差变化的二维图案, 而突破二维平面空间充分展示大自然之美, 以抽象的形式表达具体的图像;第二, 通过利用视觉空间的延续性, 在平面二维设计装饰中, 图形创造的形式主要以平衡、对称的平衡以及不对称的平衡作为基础, 将表现的内容作为出发点, 确保理想的视觉空间及艺术等综合构成效果, 从而形成最终的视觉效果。无论是否对称、是否规则的图形均能构成视觉的主题, 充分融合所表现形象等。第三, 通过利用空间的变化, 对比

底色与图形, 使实与虚相对称, 可产生空间的强弱, 从而实现空间的延续性。通过视觉空间延续性、具象空间导向性等表现手法, 可在三维视觉空间中展示二维作品, 使作品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化, 使作品的意境更加深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二维与三维平面空间的转换中具有无限的可能性, 需要在平面设计中充分展示客观与真实、现实与虚拟的视觉效果创造性, 基于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的相互转换, 借用具象空间的导向性、视觉空间的延续性以及空间的变化性, 切实增强平面设计作品的三维视觉空间效果。

摘要:基本视觉元素作为平面设计艺术的重要成分, 此元素进行传达平面设计艺术信息及内涵、视觉表现形式语言等。目前, 二维、三维平面空间及现实空间的视觉空间转换为常见的平面设计方法。本文通过概述平面设计中的视觉空间转换, 并对二维、三维平面空间的转换及三维视觉空间效果进行分析, 确保最佳的平面设计中的视觉空间转换效果。

关键词:平面设计,视觉空间,转换

参考文献

[1]鹿莹.对平面设计中的视觉语言研究[J].文学教育 (中) , 2013, 25 (6) :98.

[2]王晓丽.平面设计中视觉空间的探讨[J].大众文艺, 2011, 22 (17) :64.

空间视觉 篇10

ASUS TAICHI 31在机身A面和B面同时配备双高清IPS显示屏, 采用13.3英寸黄金比例设计, 以顶盖的屏幕支持多指触控操作, 以B面的屏幕进行常规的笔记本屏幕显示。

该机型设置有四种屏幕操作模式:笔记本模式、平板模式、镜像模式、双屏幕模式, 其中最具创新意义的即“镜像模式”。双屏幕的同步和不同步切换, 只需点击键盘上的TAICHI Key (太极键) , 或者通过屏幕右上角的触屏按键即可实现。

●领先触控标准十指触屏

该机型的双屏幕可以相互切换使用, 用户仅需一指开阖机身上盖, 即能完成两种应用模式转换:闭合上盖时直接作为平板使用, 利用支持10指触控的A面屏幕, 可玩转各种Windows 8手势;打开上盖进入笔记本模式后, 依然能够借助屏幕共享的桌面应用程序, 共享多媒体文件到外部显示屏, 并同步控制这些内容的显示。

同时, 该机型配备的IPS 178度广视角Full HD显示屏, 加上350高流明以及800:1的高对比度, 可让用户在各种环境下拥抱超过1600万种颜色的视界。

●极致综合性能SSD硬盘

ASUS TAICHI 31采用Intel第三代酷睿™i7处理器, 内建SSD固态硬盘, 并引入华硕独家S.H.E.Ⅱ超级混合动力引擎, 支持Instant On模式下2秒瞬间唤醒的极致迅捷, 待机时间长达2周。当电量不足5%时, Instant On还可自动储存作业状态时的所有资料至硬盘, 并于下次开机时自行复原。

ASUS TAICHI 31双屏超极本不仅以多点触控屏幕让用户享有自由无限的平板体验, 还通过独家智能手势触控板, 支持多点触控手势输入及强化的防误触功能。

●颠覆影音表现注重细节

ASUS TAICHI 31配备了双高清摄像头组合方案:通过前置HD摄像头 (720P) 专注视频会议和聊天, 后置高清500万像素摄像头满足摄影需求。阵列麦克风的设计, 为该机带来高质量的音频电话会议和语音识别。

空间视觉 篇11

视觉空间能力指感受、察觉、判断和表达色彩形状、线条结构、空间位置关系的能力。网络资源与视觉空间智能整合是指读者在网络环境中,借助于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技术将数字化视觉信息转化为视觉学习客体,利用人机交互方式获取包括文本在内的多媒体信息,最终完成意义构建的一种超文本的视觉学习行为。丰富的网络学习内容为网络资源与视觉空间智能的整合提供了多种途径。

首先,运用形象化教学手段培养视觉空间智能。课堂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外语电影、电视、投影片等形象化的语言材料,激活学习者的视觉空间智力,教师也可利用形象化阅读软件、画图软件等,针对教学内容、用电脑制作外语图片及外语动画节目等,培养学生图形思维的视觉空间智力。

其次,运用动态化教学手段培养视觉空间智能。课堂中,教师不但要利用网络的展示功能,而更应该通过网络工具寻找与教学相关的网络资源,达到丰富外语教学的目的,使网络课程资源最终有效融合到外语教学之中。以教授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的《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为例,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视频篇章,利用多媒体工具,快速便捷直观地传达给学生,这种动态形式的资源利用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介绍《哈姆雷特》(Hamlet)、《李爾王》(King Lear)等四大悲剧,进而通过动态比较,丰富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

再次,以多元化解读的理念为指导培养视觉空间智能。网络资源与视觉空间智能整合要求教师改变单一性讲解与分析的教学方法,以多元化解读的理念为指导,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选择,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在多元化的动态思维方式中学习语言。以学习《老人与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为例,为了能较全面地了解一个作家的写作风格,教师可以筛选和组合与《老人与海》相关的视频资源,并引入阅读课程,比如,引导学生欣赏《永别了,武器》(A Farewell to Arms),使学生不仅仅是对《老人与海》一篇课文进行解读,而是把思想深入到对相关主题或同一作者的其它作品的解读与赏析。通过多元化解读,既能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又能培养视觉空间能力。

以上网络资源与视觉空间智能的整合方式表明,开发网络课程资源要充分研究网络资源对于外语课程的可利用性。

二、网络资源与音乐智能的整合

音乐智能主要指对于节奏、音调和旋律的感悟和直觉能力,以及用音乐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音乐节奏智力指对节奏音律和韵律音色音质敏感的能力。网络资源与视觉空间智能整合是指读者在网络环境中,借助于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技术将数字化音乐信息转化为学习客体,利用人机交互方式获取包括文本在内的多媒体信息,最终完成意义构建的一种超文本的学习行为。丰富的网络学习内容为网络资源与音乐智能的整合提供了多种方式。

首先是实现音乐资源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教师应利用教材或课外的音乐资源将音乐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把美妙的音乐引入课堂。对外文电影的播放和讲解是把音乐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的最好方式。例如,在播放电影《音乐之声》的同时,向学生讲解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及西方文化知识。通过赏析使学生认识到,主人公玛丽亚在歌声笑语中,和孩子们建立起温馨而融洽的关系。她美妙的歌声温暖了上校的心田,唤起了他对青春岁月的无限回忆,使他的心灵恢复了和谐,给他的家庭带来了平静与永久的幸福。故事中上校一家不畏纳粹党的迫害,以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的形式,与纳粹分子作斗争。那么,这种震撼灵魂的力量源泉是什么呢?品味影片全部,方知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和热爱,虽历经家难、国难,但仍勇敢而镇静地面对一切困难。通过电影的播放和讲解相结合,使学生认识到,影片所演绎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就是影片主人公这种不畏困难的精神力量的源泉。由此可见,学生在聆听歌曲的同时,可感受到地道的外语语言,并能增强他们外语语感和外语语言文化的熏陶,进而激发学习外语的动机和兴趣。

其次,适当采用外语音乐剧赏析教学。优美的音乐是生活的灵魂,动听的歌声能揭示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并以美感极大地感染人们的心灵。正是因为一曲曲艺术佳作,能让学生在影片的欣赏中不如自主地保持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在这种轻松愉快的娱乐中得到美的享受,同时还会受到地道外语听说情景的熏陶。例如,《Do.Re.Mi》这首歌最易激发观众的联想,其中音符的不同组合和节奏的变化会给人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音符的唱名形象生动地贴近生活中常见物,既亲切又自然;排比句的使用突显旋律的变化,使歌曲既朗朗上口又通俗易懂。

再次,适当采用以音乐为教学背景的听说教学。有节奏的轻音乐可以让学生处于放松状态,会增强学习效果。在音乐中有表情地诵读外语课文、诗歌,在音乐中记忆单词、欣赏乐曲的风格和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使外语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快乐,提高情感水平和认知水平。

网络资源与视觉空间、音乐智能的整合进一步说明,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知识的,网络资源将能提供有效的学习情境和协商互动的过程,促进学习者有意义的智能建构。

参考文献:

[1]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2]顾黄初,李杏保.二十世纪前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编辑 高会宽)

空间视觉 篇12

一、客厅配饰设计视觉要点

客厅是一个家庭起居的重要空间。它既是家人聚集交谈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中心, 又是接待亲友、开展社交活动的理想场所, 功能显要, 使用频繁, 且最能显示居室主人的修养、习惯和审美情趣。所以客厅的配饰设计理所当然成了住宅室内配饰设计的重点。客厅配饰设计中考虑的基本因素是客厅的面积、室内空间的形态以及居室主人的爱好。面积的大小决定摆放家具和其他配饰品的多少;空间的形态决定家具摆放的形式;主人的爱好决定配饰艺术风格的倾向。客厅可以是单一功能的空间, 也可以是符合功能的空间, 对于这些不同功能的空间在配饰设计上都应区别对待。

1. 家具配饰

客厅家具应强调舒适性和亲切感, 因此座位以沙发为主, 并配以茶几。根据空间的条件, 沙发可以采取不同形式的组合排列方式。沙发的转角处可放置落地灯以及生活器皿。在沙发上放置色彩亮丽的靠垫更能增加舒适感和美感。视听设备是与沙发配套使用的, 视听设备一般放在沙发的对面, 并利用低柜或组合柜存放, 电视机摆放的高度以等于或略低于人坐在沙发上的视平线高度较为适宜。对于复合功能的客厅, 通常利用隔断或橱柜进行功能的划分。隔断要带有一定的通透性, 这样可以避免产生闭塞感。橱柜的高度不宜太高, 否则显得突兀。小面积的客厅主要用低柜分隔, 如果用高柜, 上部最好做成通透式搁架, 以保持区域间具有通透感。

2. 织物配饰

客厅要选用与环境协调的窗帘, 大面积窗户应装衬帘, 以更好地调节室内光照。客厅窗帘的面料不宜花哨, 否则会产生杂乱的视觉感觉。此外, 沙发上的靠垫、桌几上的台布、台灯上的灯罩等也是起到适当装饰作用的织物配饰。

3. 植物配饰

盆栽植物、盆景和插花都是客厅中必要的配饰品, 对创造空间的切感自然的气氛具有重要作用。植物的选择要考虑到墙面和家具的色彩, 如墙面是深色的, 则不宜配置深绿色观叶植物。大面积客厅的沙发旁或墙角, 可摆放大型或中型观叶植物, 小面积的客厅则宜摆放小型的观叶植物或藤蔓性植物。

4. 其他配饰品布置

客厅中应充分利用台灯、落地灯、茶具等生活器皿以及块状地毯, 体现方便、舒适、美观的效果。通常客厅中配饰品是必不可少的, 可利用博古架、组合柜、壁柜等集中陈列雕塑品、古玩等, 也可在桌几上摆放少量工艺品、艺术品。在客厅中还应利用墙面布置书画、壁挂以及工艺品等, 但要少而精。

二、卧室配饰设计视觉要点

卧室主要是供人们睡眠休息的地方, 是私密性较强的空间, 需要营造静谧、温馨、舒适的环境氛围。卧室除睡眠外, 有时还兼有化妆整理、观赏音像、贮物以及学习等功能, 因此需布置相应的家具。

1. 家具配饰

卧室的主要家具是床, 它一般靠墙摆放, 其他三面留出活动空间。床头柜是必备的配套家具, 而且要左右成对地配置。卧室一般会设置梳妆台, 它有多种布置形式, 可按空间的具体情况具体布置。卧室内的橱柜一般分高、低柜两部分, 高柜为衣柜, 低柜做贮物之用。

2. 织物配饰

卧室是使用织物配饰最多的空间, 常用的有窗帘、床罩、床单、靠垫、壁挂等, 大件织物的色调花型应相似, 织物的选择既要有利于加强空间的温馨感和轻松感, 还要根据主人的爱好, 表现出个性。

3. 绿植配饰

卧室中宜选择小巧、叶子较淡的观叶盆栽植物, 如文竹、蕨类植物、羊齿类植物等, 因它们的叶、茎细小, 有柔软感, 易使人心情放松。植株大、颜色浓、形状有硬感的植物不宜放在卧室。卧室还可放些茉莉之类的芳香花卉, 如放在窗旁, 随风飘香更加怡人。在卧室的桌几、案头宜放置盆景, 低柜上可放置小型观叶植物或插花等。在卧室选择绿植, 尤应注意安全, 一般不宜布置悬挂式花盆, 尤其在床的上方更不应有悬挂植物。

4. 其他配饰品布置

居室装饰可充分表现个性, 墙面可悬挂带浪漫色彩的绘画或照片, 案头布置一些个人喜爱的艺术品或感情色彩浓厚的陈设, 如结婚照、纪念品等, 使整个空间充溢温馨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三、书房 (工作室) 配饰设计视觉要点

书房 (工作室) 是从事脑力劳动的场所, 要求环境具有舒适、宁静和文雅的气氛。同时书房的配饰设计布置也能显示出主人的文化素养、职业性质和爱好情趣。

1. 家具配饰

书房 (工作室) 的家具主要是贮存图书资料的书橱 (架) 和用于书写阅读的写字台。当空间宽裕时还可设置沙发、茶几或坐卧两用的折叠沙发床。书橱可以是封闭式的, 也可以是敞开式的, 一般采用敞开与封闭相结合的形式较为理想。敞开部分的通透性好, 便于存取书籍、资料, 同时也可发挥书籍本身的观赏价值。封闭部分适于存放不常用的图书资料。书柜必须靠近写字台。写字台一般与窗户成直角放置, 以取得良好的采光。

2. 织物配饰

书房 (工作室) 的窗户应设窗帘, 这是保证避开室外各种干扰的必要设施。窗帘的色彩花型应比较素雅, 书房的座椅上还可放置靠垫。

3. 绿植配饰

书房 (工作室) 中点缀一些盆景或插花是比较适宜的。在书橱、书架及书桌上摆放盆景、插花可增加房间的活力, 在墙上挂置鲜花、竹篮或其他花器会增加室内的自然气息。

4. 其他配饰品布置

书房 (工作室) 的艺术品配饰要求简洁和高品位, 组合柜式的书柜内摆放少量古玩、工艺品或小型雕塑等, 可与书籍相映生辉。写字台上可放少量具有观赏价值的工艺品和精美的文具。书房 (工作室) 的墙面悬挂书画作品, 可表现主人的书卷气。

四、餐厅配饰设计视觉要点

餐厅是家人日常进餐的地方, 是感情交流的场所。餐厅中的家具主要是餐桌椅、餐具柜、酒具等。其中餐桌椅是主体, 应根据空间具体情况和主人的爱好选择其形式。餐桌上可铺设适合环境的台布。美观的窗帘、台布会使就餐空间更加优雅。餐厅可放置一两盆观叶植物, 如果餐桌较大可在桌子中央放置一盆花卉或插花, 墙面还可点缀以悬挂的插花筒或其他花器。餐厅的墙面布置适度的艺术品或工艺品, 可以增强环境的美感。艺术挂盘、雕塑小品、工艺壁毯、书画、摄影作品等都是餐厅中适合的配饰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餐桌的上方可挂置一盏造型新颖的吊灯, 既点明了餐桌的空间位置, 又增添了餐厅的情趣。

五、卫生间配饰设计视觉要点

住宅的卫生间富有多种功能, 除洗漱、淋浴、如厕三大主要功能外, 还有洗衣、贮物等辅助功能。在洗漱取区内一些精美别致的化妆品瓶, 是独具特色的配饰品, 应摆放适当以充分发挥其装饰美化的作用。在卫生间中, 洁具也可作为很重要的陈设品, 卫生洁具的优劣, 既关系到实用的舒适性、安全性和牢固性, 同时也影响到卫生间的美化。高档的卫生洁具无论是造型、色彩, 还是质感、触感都是经过精心设计、严格加工的, 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艺术陶瓷是卫生间中很重要的装饰配饰, 有许多艺术性很强的瓷片可运用在卫生间的墙面上, 它们都可使卫生间的感觉更加美观。

六、玄关配饰设计视觉要点

玄关是室内与室外的一个过渡空间, 同时也可兼有某种贮物功能。玄关是整个居室的第一个景点, 是给人留下最深刻的第一道景观, 如同一篇文章的主题名称。选择什么样的艺术品作配饰是主人审美情趣的关键, 并对于感受室内环境的整体形象, 起到暗示与点题作用, 所以一定要慎重选择。

我们渴望有主题的环境空间, 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人们心中对空间最真实的情感。设计需要主题, 社会需要有特色的、有人文内涵的建筑空间。在以人为本, 回归自然的旗帜下, 探讨居住空间配饰视觉动力要素为其主题氛围的营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摘要:运用分析、归纳、演绎等方法, 探讨居住环境中的配饰设计的视觉动力要素。试图找到创造居住空间搭配艺术的有效途径, 提高配饰设计对文化、风格、色彩、质感的整体把握能力, 在与整体空间环境风格相得益彰的前提下, 将每件饰品个性化与灵性发挥到极致。

关键词:软装饰,视觉动力,搭配

参考文献

[1]黄艳编著.陈设艺术设计.安徽美术出版社, 2006 (1)

上一篇:节能模式运行下一篇:专题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