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诱发电位(精选7篇)
视觉诱发电位 篇1
神经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感染神经系统后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临床表现多样, 缺乏特征性, 且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但目前运用体感诱发电位联合视觉诱发电位检测神经梅毒患者的神经系统变化研究较少, 对于神经梅毒是否具有辅助诊断价值仍不清楚[1,2,3]。本文对一组神经梅毒患进行诱发电位检测, 并与正常对照组做比较分析, 以期为神经梅毒诊断提供神经电生理依据,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自2013年3月-2015年3月筛选梅毒血清学 (RPR、TPPA均阳性) 患者, 上述研究对象均常规行视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检查。梅毒血清学阳性的患者均行腰穿检查及脑脊液常规、生化、RPR、TPPA测定, 参考神经梅毒实验室诊断相关标准[2,3,4,5,6], 并结合本院实际情况, 脑脊液TRUST、TPPA均阳性可诊断神经梅毒。通过上述标准, 可筛选出确诊神经梅毒患者42例, 根据是否有神经系统症状分为两组, A组有神经系统症状32例, B组无神经系统症状10例, C组为正常对照组20例。A组男22例, 女10例, 男女比例为2.2∶1;年龄29~80岁, 平均 (51.9±11.9) 岁。B组男7例, 女3例, 男女比例为2.3∶1;年龄29~80岁, 平均 (52.7±13.9) 岁。C组男14例, 女6例, 男女比例为2.3∶1;平均年龄 (48.5±16.2) 岁。纳入标准:A组血清学和脑脊液梅毒RPR、TPPA均阳性, 有神经系统症状;B组血清学和脑脊液梅毒RPR、TPPA均阳性, 无神经系统症状;C组血清学梅毒RPR、TPPA均阴性, 无神经精神疾病史, 与A、B组年龄、性别相仿。排除标准:周围神经疾病;有明确脑血管疾病引起神经系统症状;存在其他脑部器质性疾病;存在严重的心肺疾病;原发眼科疾病, 矫正视力小于0.8;有明确的血管性痴呆, 按文盲、小学、中学或以上文化程度进行简易精神状况量表 (MMSE) 评分, 评分分别低于17、20、24分者;有先天性神经梅毒病例。三组间年龄、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医院化理学委员会批准, 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使用丹迪公司生产的key-point4肌电图/诱发电位仪进行检测, 皮温32℃以上, 室温22~25℃, 受试者全身放松、安静、舒适。体感诱发电位 (SEP) 检测:在腕横纹中点上1~2 cm刺激正中神经, 第1处的记录电极置于Cz点向后2 cm, 然后再沿中线旁开7 cm向左为左侧记录点C3点, 并向右为右侧记录点C4点, 第2处记录的电极置于颈7棘突上, 第3处记录的电极位于Erb点, 分析时间100 ms。视觉诱发电位 (VEP) :使用黑白棋盘格翻转图形的刺激, 记录电极置Oz, 参考的电极置于Fz, 分析的时间400 ms。
1.3 诱发电位异常标准
(1) 主要成分缺失或波形分化欠佳; (2) 主要成分的峰潜伏期 (PL) 和/或波间间期 (IPL) 延长, 超过正常对照组均值±2.5 s[7]。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多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两两比较采用LSD-t法, 计数资料以百分数 (%) 表示,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三组患者同时检查SEP、VEP等诱发电位, 没有出现成分缺失或波形分化欠佳病例, 但有出现峰潜伏期 (PL) 延长, 以及伴或不伴有波峰间潜伏期 (IPL) 延长等异常表现。A、B组检查体感诱发电位的N20 (PL) 波潜伏期, 得到结果和C组比较, 潜伏期都有明显延长 (P<0.05) 。而检查两组体感诱发电位中N13波的潜伏期和N9波的潜伏期, 得到结果和C组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检查视觉诱发电位P100潜伏期为 (99.78±6.56) ms, B组检查视觉诱发电位P100潜伏期 (99.30±5.71) ms, 而对照组仅为 (95.66±6.05) ms, 前两组与C组比较, P100潜伏期均明显延长 (P<0.05) 。见表1。
ms
*与C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梅毒螺旋体侵入神经系统的时间大约在初期感染后的3个月~1年半, 只要利用合理的敏感性高的检测方法就可以早期找出神经损害的证据[8,9,10]。诱发电位是以电生理为基础对体内神经进行检测, 判断是否有损害, 而神经损害初期即可表现为神经电生理的改变, 在临床上可无症状, 影像学上多为正常, 因此诱发电位可以检测出梅毒患者的早期神经异常改变[11]。
EP是中枢神经系统感受到内外刺激后产生的生物电活动, 可揭示出各种神经传导通路的异常, 而有助于亚临床神经系统损害病灶的早期发现和对于临床神经系统损害病灶的诊断确立[12,13,14,15]。当中枢神经系统被梅毒感染后, 病灶处的脑功能障碍首先出现, 然后脑结构改变也会出现。脑功能障碍所产生的脑生物电的电位差可以很好被体感诱发电位 (SEP) 、视觉诱发电位 (VEP) 等所记录下来, 这也成为临床上选择神经电生理检查辅助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梅毒感染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16]。SEP是指躯体感觉传导通路过程, 有资料显示, SEP中体感诱发电位 (N20) 系一级体感皮层原发反应, 即丘脑腹后外侧核的丘脑-皮层放射轴突, 所以N20是中枢性感觉传导通路是否损害指标之一[17,18,19,20]。VEP指的是当大脑枕叶皮质在视觉刺激下形成电活动, 其中视觉诱发电位 (P100) 波图形最稳定, 个体差异小, 潜伏期易测定, 而P100的延长提示视觉传导通路传导障碍[21]。
本组资料显示A、B组的N20、P100等潜伏期较C组相比, 均有延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分别提示神经梅毒患者有中枢性感觉传导通路的损害、视觉传导通路损害、听觉传导通路中枢部分损害。但其他文献有描述神经梅毒患者也有存在体感诱发电位传导通路中周围段的损害, 此次研究中未发现周围段损害, 可能与研究的病例数偏少等有关。
综上所述, N20、P100等指标有利于神经梅毒早期诊断, 为临床上治疗提供帮助, 并且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无症状神经梅毒早期损害客观依据。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梅毒患者的体感诱发电位 (SEP) 和视觉诱发电位 (VEP) 各方面变化特点。方法:对42例神经梅毒患者包括32例神经梅毒有症状 (A组) 和10例神经梅毒无症状 (B组) , 以及20例正常对照 (C组) , 分别均进行体感诱发电位和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B组的视觉诱发电位 (VEP) 中视觉诱发电位 (P100) 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 (N20) 潜伏期 (PL) 分别与C组相比, 均显著延长 (P<0.05) 。结论:N20、P100等指标有利于神经梅毒早期诊断, 为临床上治疗提供帮助, 并且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无症状神经梅毒早期损害的客观依据。
关键词:体感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诊断,神经梅毒
视觉诱发电位检查的临床应用 篇2
关键词:视觉,视觉诱发电位,临床检查
视觉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视觉产生的神经机制, 视觉的接受过程以视神经细胞膜电化学变化和动作电位沿神经细胞轴索传递为特征。通过使用视觉刺激仪, 表面电极和放大记录装置可以观测到视觉器官在视觉接受过程中的生物电活动情况。提供了从视网膜至视皮层无创伤性的、客观的、定量的、定位的视功能测试方法。P100波幅变化与视神经损伤再生修复之间的联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9月29日至2011年12月16日对本院就诊检查PVEP患者, 所有受检对象合作, 眼睑开合正常, 总受检人数332人, 其中男188人, 女144人。8~19岁, 男4人, 女6人;20~49岁, 男75人, 女27人;50~79岁, 男103人, 女106人;80~90岁, 男6人, 女5人。男女性别比为1.3∶1。总受检眼数628眼其中双眼296眼, 右眼35眼, 左眼1眼。潜伏期正常75其中双眼16, 右眼25, 左眼34;完全无波237其中双眼118, 右眼58, 左眼61;异常164其中双眼50, 右眼61, 左眼53。辐质正常96其中双眼15, 右眼45, 左眼36;异常154其中双眼36, 右眼62, 左眼56。
1.2 设备及方法
仪器设备:视觉诱发电位记录仪为重庆康华公司生产的APS—2000型视觉电生理诊断设备, 对患者行VEP检查。在暗室环境下操作, 自然瞳孔下以眼罩遮蔽未受检眼单眼分别测试, 电极依据国际脑电图学会推荐的10—20系统电极放置法合理分布, 使用模式翻转视觉诱发电位, 视觉刺激模式自动选择为不同空间频率的黑白棋盘格。
1.3 以刺激模式空间频率。P100波幅作为检测指标, 检测与记载视神经损害后受检眼视觉诱发电位图形的变化。
2 结果
总检查人数332人, 男女性别比为1.3∶1。其中视神经受损害最高年龄段50~79岁, 211眼占总检眼数的33.60%;最低8~19岁10眼, 占总检眼数的1.59%。受检眼总数628眼, 双眼296占47.13%, 单眼36占5.73%。潜伏期:正常75, 无波237, 异常164。辐质:正常96、异常154。结果示一定的视觉刺激模式空间频率大小与视觉神经受损一致, P100波幅与视力水平呈正相关。
3 讨论
视觉诱发电位技术由于不依赖受检者的主观反应, 不受认识能力制约, 是提供视觉功能客观状况的一个重要方法。
VEP主要代表视野中央10°~20°, 范围从神经节细胞突触、轴索、神经到枕叶视皮质视觉产生过程中所伴发的电活动, 能敏感地反应视神经各区神经元的轴索和髓鞘的完整性及功能状态[1]。视神经受损的VEP改变从P100潜时重度延迟, 波幅明显降低, 甚至波形消失为特点, 这是视神经受损后既有髓鞘损伤也有轴索损伤, 是视神经原发性和继发性损伤的结果[2]。
通过我院VEP检查, 本文50~79岁年龄段视神经受损明显, 这与老年期各器官功能退化有关。VEP检查为临床疾病诊断、鉴定、教学科研及预防提供了视觉功能客观状况的资料。
参考文献
[1]张峥楷, 颜华, 吴梅筠, 等.视觉诱发电位对挫伤眼视神经损伤的评价[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03, 25 (2) :93-94.
视觉诱发电位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1例均为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 年龄5岁~10岁, 平均年龄6.5岁。所有患者均排除高度近视性弱视、视神经损伤、眼底有病理改变者, 其中屈光参差性弱视32例, 屈光不正性弱视16例, 斜视性弱视13例。对筛查出的患者进行PVEP检查, 将P100潜伏期正常或轻度延长者分为A组45例 (62眼) ;将P100潜伏期显著延长者分为B组16例 (31眼) 。
1.2 检测方法
1.2.1 检测仪
采用日本光电MEB-9104K型肌电/诱发电位仪。
1.2.2 刺激条件
采用监视器显示黑白棋盘模式翻转刺激图, 视屏大小350 mm×270 mm, 每个棋盘格边长6 mm, 受测眼距屏幕70 cm, 视角30°。带通频带1~50 Hz, 刺激频率2 Hz, 对比度90%, 叠加次数100, 单眼刺激, 每眼重复检测3次, 保证波形的可信度, 以获得重复性较好的信号。检测在暗室中进行, 嘱患者身体放松, 不要眯眼, 令其平视屏幕中央固视点, 左右两眼分别进行检测。复诊患者嘱其佩戴眼镜进行检查。
1.2.3 记录方法
采用银质盘状电极, 电极的放置按照国际10-20系统电极放置法[2], 作用电极放置于Oz处 (枕骨粗隆上2 cm) , 参考电极放置于Fz处 (前额正中) , 地极放置于耳后乳突处。放置电极处的皮肤用磨沙膏清洁, 使局部电极阻抗低于5 000Ω, 将电极用干棉花固定于皮肤上。
1.3 异常的评定标准
(1) 未引出波形者; (2) P100波潜伏期超过本检查室的正常值118 ms或较健侧眼延长8 ms; (3) 波幅低于本检查室正常值5μV或低于健侧1/2, 均为异常。高于118 ms低于120 ms为轻度异常。
1.4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弱视治疗, 包括配镜矫治、完全遮盖、精细训练、同视机训练、红光闪烁等治疗, 疗程为半年至1年。治疗期间要与患者家长多沟通, 强调家长监督作用的重要性, 保证治疗方案执行到位。治疗半年后, 对患者进行PVEP检查, 观察P100潜伏期及波幅的变化, 并进行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的检测。
2 结果
治疗半年后, 对患者进行PVEP检查。A组患者检查结果:42例 (57眼) 患者PVEP的P100波潜伏期缩短至正常范围, 波幅较治疗前显著提高, 临床检测, 视力提升明显, 治疗效果好;3例 (5眼) 患儿PVEP的P100波潜伏期、波幅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 临床检测视力提高不明显。经与患儿及家长进行深入交谈, 宣讲弱视治疗的严谨性与延续性, 延长疗程, 3个月后复检, 其中2例 (3眼) PVEP的P100波潜伏期较前缩短, 波幅增高, 临床检测视力显著提高;1例 (2眼) P100波潜伏期、波幅均无明显变化, 临床检测视力变化不明显。B组患者检查结果:15例 (29眼) PVEP的P100波潜伏期、波幅均无明显变化, 临床检测视力无明显提高。1例 (2眼) PVEP的P100波潜伏期无明显变化, 波幅略有提高, 临床检测视力有小幅提高。见表1。
3 讨论
视觉诱发电位 (VEP) 是给予视觉刺激后, 在枕骨所记录到诱发的生物电信号, 反映了视觉信号从视网膜传导到视中枢时电生物活动变化。图形刺激方式所获得的波形比较稳定, 重复性好, 个体间差异相对比较小, 临床应用价值比较大[2]。PVEP与视力的改变密切相关, 任何原因导致的视力降低都会使P100波幅值降低。在临床上, PVEP不仅用于对器质性疾病的排除, 还可以作为判断弱视患者的预后指标, 以及对治疗手段疗效评估的客观指标。
弱视治疗应本着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 弱视的疗效与其程度、类型、注视性质、治疗开始的年龄、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终止治疗的方法、是否联合精细目力训练等其他联合治疗方法、是否长期随访有关。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弱视知识的宣讲, 让患儿及家长了解弱视的危害性及治疗的必要性, 以保证治疗的依从性和延续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 弱视患者P100波波幅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如果P100波潜伏期正常或轻度延长, 其预后一般较好且恢复较快。如果P100波潜伏期显著延长或记录不到明显的可重复的P100波形, 其预后一般比较差, 尤其在PVEP记录不到波形时, 日后视力恢复的可能性非常小。随着治疗后视力的改善, PVEP波幅均值均比治疗前明显提高, 潜伏期均值均明显缩短, 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 本试验结果与文献报告一致[3]。因此PVEP可用作弱视治疗的随访手段[4]。PVEP在弱视的诊断、治疗过程监测、预后及疗效评估方面有着非常大的实用价值, 值得深入研究推广。
摘要:目的 评价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在弱视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1例 (93眼) 5岁10岁弱视患儿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PVEP) 检查, 分析其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 弱视患者治疗前行PVEP检查, 其P100波波幅均有不同程度降低, P100波潜伏期正常或轻度延长的患者, 视力恢复较快, 治疗效果明显;P100波潜伏期显著延长或记录不到明显P100波形的患者, 视力恢复较慢且治疗效果不理想。结论 PVEP是弱视预后评估、治疗过程监测、疗效判定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弱视,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PVEP) ,预后评估,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严宏.弱视[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1.
[2]吴乐正, 吴德正.临床视觉电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297-371.
[3]周华生, 顾宝文, 周继荣.与视敏度相关的知觉学习训练治疗弱视效果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 2013, 21 (4) :350-351.
视觉诱发电位 篇4
关键词:脑-机接口,Golay序列,视觉诱发电位,模板匹配法
在全球范围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 ALS) 、脊髓损伤( SCI) 等疾病给越来越多的人带来痛苦。由于这些患者大脑与外界同学的外周神经和肌肉通道被破坏,无法与外界进行正常通信。脑机接口( BCI) 是在人与计算机或者外部电子设备之间建立的直接交流和控制通道,它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1],是一种涉及神经科学、信号检测、信号处理、模式识别等多学科的交叉技术。它的出现提高了患者们的生活质量,为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帮助[2—4]。目前, BCI技术已经引起了国际上众多科研工作的关注, 正日渐成为神经工程、脑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研究的热点。
近些年,由于基于视觉诱发电位的脑机接口系统具有训练少、识别准确率高等优点,它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5,6]。针对传统脑机接口识别正确率低、可实现目标少等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二进制伪随机码调制的视觉诱发电位脑-机接口,其中二进制伪随机码采用Golay序列,用于调制不同目标的视觉刺激。通过对7名受试者的离线与在线实验验证,获得了比M序列更高的识别准确率,且能够实现16个刺激目标,这表明我们提出的系统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1系统构成
如图1所示,基于编码调制视觉诱发电位的脑机接口系统包括视觉刺激器( LCD刺激器或者CRT刺激器) 、脑电放大器、实时分析软件。其中,脑电放大器采用的是由清华大学自主研发的Mipower16; 视觉刺激器是在VC + + 6. 0的环境下编程在计算机屏幕上实现的,计算机通过并口发送同步信号给脑电放大器实现脑电数据和刺激的严格同步, 使得脑电信号在实时分析软件中得到正确处理。通过实时分析软件输出的识别结果将会在计算机上显示,并反馈给受试者,便于受试者能及时的判断识别结果,从而提高系统的实用性。
2信号采集模块
脑电放大器的采样率是1 000 Hz,脑电信号包的格式如图2所示,每次采集40个采样点的数据, 即40 ms的数据,数据类型为int型,每个采样点包括21个通道的数据,总共每个数据包大小为3 360字节,其中第21通道记录的是同步信号。在c-VEP脑机系统中,我们采用多导联的数据分析方法,使用1 ~ 7通道,但21通道的同步信号被用在c-VEP BCI中,作为事件触发点。
与脑电放大器配套的EEGCollection软件,可以观察与调节脑电信号的波形,通过观测各导联的波形,可以实时调整电极帽的位置,以达到最好的效果。TCP/IP协议代码已经封装在EEGCollection软件程序中,与计算机已经建立TCP/IP连接,脑电数据可以实时地发送,同时计算机通过实时分析软件接收由脑电放大器发送的数据。
3视觉刺激器的设计
本系统中的c-VEP BCI系统的视觉刺激采用刷新率为60 Hz的LCD显示器来实现,显示器的分辨率为1 024 × 768像素。16个刺激目标以4 × 4的矩阵排列在屏幕的中央,如图3所示,中央的灰色的即为16个目标,目标上的数字表示目标的序号。
系统中的16个目标,将采用不同时间位移的64位二进制Golay序列对其进行调制,其中目标 ‘0’为上一节中的64位AB码,其余的目标所采用的调制序列是根据该序列的不同延时产生的,可由式( 1) 获得各个目标的时间延时。
依据视觉中心原理[7],当受试者注意到某个目标的时候,所注视的目标对诱发电位的产生起主要作用。但是它周围的其他目标也会对诱发电位产生一定的贡献。因此,这16个目标的周围按照如图3 ( a) 的的方式增加了20个额外的刺激,使得中间刺激与边缘刺激目标所产生的视觉电位几乎一致了。 外围刺激模块的安排是符合等邻原理[8]的。图3 ( b) 中所示的是各个目标的刺激序列,其中序列中的‘1’代表白色帧,‘0’代表黑色帧。每个刺激序列的长度为64位,即64帧,所以其周期时间为1 /64 = 1. 066 s,且刺激不重复。刺激采用Direct X技术实现,在实验过程中,受试者可按下空格键控制刺激器的开始与暂停。
4目标的识别
4. 1 Golay序列的特性
设互补序列的A( a0,a1,…,aN -1) ,
B( b0,b1,…,bN -1) ,长度为N,元素为1和 - 1, 它满足式( 2)[8]。
式( 2) 中,cj表示A序列的自相关函数,dj表示B序列的自相关函数。
从上述性质可以推断,Golay互补序列A和B分两次激励换能器,然后将接收到的回波信号做匹配滤波达到压缩脉冲的效果,最后将序列A和B进行求和,从图4中可以看出,在不影响主瓣宽度的情况下,取得了很好的脉冲压缩效果且旁瓣完全抵消。 Golay互补序列应用于雷达探测和B超的成像中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9]。
但由于Golay互补序列需要两次发射编码激励[10],且为双极性码,在脑机接口系统中很难实现, 所以在本文的脑机接口系统中,将32位A码和32位B码前后组合成为64位的AB码,且采用单极性码0和1,其中0代表“暗”,1代表“亮”,即为:
0100011101001000010001111011011100010010000111010001001011100010。
在识别中采用的模版匹配法,当实时信号与模版进行匹配时,其所做的相关运算的原理近视于Golay互补序列的原理,旁瓣也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抵消。
4. 2模板匹配法
在c-VEP的脑机接口中一般采用模板匹配法进行目标的识别。在每位受试者实验之前,都必须通过训练阶段获取实验模板。每个刺激目标之间的诱发电位都是通过对二进制伪随机码的时间位移产生的[11],所以只需要在训练阶段对某一个特定刺激目标的诱发电位进行采集,然后通过时间移位得到其他的刺激目标模板。模板匹配法的流程如下:
( 1) 在训练阶段受试者需要注视某一个特定的刺激目标,在我们的系统中,选择目标‘10’。训练阶段所持续的时间为3 ~ 4 min,这样可以获得大约为200个周期的数据,在此间期,受试者可以按下空格键开始或者暂停,避免受试者的精神疲劳。
( 2) 假设获得了N个刺激周 期的脑电 数据xn( t) ,n = 1,2,…,N,那么通过平均训练阶段所获得的脑电数据xn( t) ,可以获得目标‘10’的参考信号,即模板,记为M10( t) :
( 3)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各个刺激目标模板之间是时间位移关系,所以依据式( 3) 即可获得其他的刺激模板Mk( t) ,k = 0,1,2,…,15。
式( 4) 中,τk- τ10表示目标k与参考目标‘10’的时间间隔。
( 4) 对于某一个周期脑电信号x( t) ,通过计算x( t) 与每个模板Mk( t) 的相关值 ρk:
式( 5) 中,〈x,y〉表示x与y的乘积。
( 5) 最后识别目标C为最大相关值所对于的目标:
如图5所示,是c-VEP BCI中的模板匹配法实例,左边的虚线框内是16个刺激目标模板,x( t) 表示一个周期的实时脑电信号。通过一个周期的脑电信号x( t) 与16个刺激目标模板的逐一做相关运算,从图5中的看出,最大相关值所对于的目标是 ‘4’。在最大相关值的运算中,采用典型相关算法[12]对多导联信号进行处理,提高系统的识别正确率。在下面实验中采用了7个导联,分别是01,02, Pz,P3,P4,T5,T6。
5系统的实测与验证
5. 1实验准备
在实验之前,选择一个相对安静和封闭的房间是很有必要的,在此次试验中,招募了7名受试者 ( 5名男性,2名女性) 他们视力或者矫正视力正常, 年龄在23 ~ 28岁之间,身体状况良好。在此次实验中,设计了3个实验,任务一,7名受试者分别在M序列和Golay序列调制下,注视每个目标20个周期,离线测试其分类准确率,任务二,7名受试者中的3名再次注视Golay序列调制的16个刺激目标, 时间间隔为一周,且使用任务一中的模板进行测试, 比较模板的稳定性能,任务三,对7名受试者中的1名在Golay序列调制下进行在线实验验证,分别测试其识别正确率。
5. 2离线数据结果
在M序列和Golay序列调制下,7名受试者分别获得了85. 03% 和89. 64% 的平均识别准确率。 如图6所示,7名受试者中的信号较好的2名实验者famo和fong,对其分别在M序列和Golay序列调制下的16个刺激目标的识别准确率进行统计。从图中可以看出,除少数刺激目标外,其他刺激目标在Golay序列调制下的识别正确率都普遍高于M序列调制方式。由以上结果可知Gloay序列调制的识别正确率优于M序列调制。
表1所示,从分析结果看,受试者hyin和famo的模板比较稳定,在第二次训练数据中的识别正确率都达到了85% 以上,但最后一位受试者tong的模板相对来说稳定性较差,在第一次实验中达到了100% 的识别正确率,而在第二次实验中的识别正确率却只有75% ,相差25% 。有此结果可知,某些人在实验之前不需要每次都采集训练数据。
5. 3在线实验验证
为了进一步验证Golay序列调制c-VEP字符输入系统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对7名实验者中的其中一位受试者tong,其在离线识别准确率中得到了很好的结果,进行了在线实验分析。他被要求注视着16个刺激目标持续5个刺激周期,总共80个刺激周期。在实时信号处理中,获得的平均识别正确率为93. 75% 和信息传输率为94. 6 bits/ min,进而再次验证了Golay序列调制的字符输入系统的可行性。
5结束语
视觉诱发电位 篇5
1 临床资料
1.1 入组标准
1)西医诊断参照《中华眼科学》[5],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2)视神经损害均为早中期,视神经萎缩的典型表现,矫正视力差,视力≤0.6,视野缩小,有明确的眼或头面部外伤史;3)排除高度近视、眼压失控及严重的心肝肾功能异常者。
1.2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2月于本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的TOA患者,共67例82眼。其中男36例,女31例;年龄17~66岁,平均(46.1±5.6)岁;病程5~32 d,平均(17.3±3.6)d;视神经病变29例35眼,视网膜病变者18例22眼,颅眶部外伤者11例15眼,青光眼9例1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3例40眼)和对照组(34例42眼)。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因及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经过外科治疗后眼压恢复至正常范围内。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以营养神经为主,口服甲钴胺片0.5 mg/次,维生素B1片20 mg/次,3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自拟复元明目汤治疗,主方:当归10g、北柴胡10 g、红花6 g、栀子9 g、川芎10 g、丹参30 g、黄芪10 g、灯盏细辛10 g、葛根10 g、刺蒺藜10 g、银杏10 g、防风3g、甘草6g。水煎取汁500m L早晚2次分服,1剂/d,疗程为3个月。随症加减:视物模糊,日渐加重者,加黄芪、肉桂;眼睛干涩、头晕目眩者,加何首乌。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治疗视神经萎缩的中西药物,每2 W复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
2.2 疗效标准
显效:视力提高4行以上,中心视野基本恢复正常或扩大10度以上;有效:视力提高1~3行,中心视野扩大5~10度;无效:视力及中心视野均未达到上述标准。
2.3 观察指标
1)视野及视力: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治疗前后均远视力及矫正视力的变化,使用重庆泰克公司生产的TEC-3全自动电脑视野计测定光敏感度、视野缺损。2)视觉诱发电位(VEP):采用Evometic 4000型四导诱发电位仪(DANTEC公司),检测视觉诱发电位P-VEP(P100)的波峰潜时值和波振幅。
2.4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2组患者疗效比较
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野、视力变化比较
见表2。
与本组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组疗后比较△P<0.05
3.3 2组患者治疗前后VEP相关指标变化比较
见表3。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4 讨论
TOA多由头面部受外界暴击所致,通常在伤后5~7 d逐渐显现,可造成患者视野改变、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导致视功能完全丧失。迄今为止,TOA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普遍认为急性压迫性损伤后,视神经通过神经反射出现暂时性血管痉挛,形成动脉性充血,导致供养视神经缺氧[7]。外伤后早期OA尚未发生或症状较轻,视网膜静脉水肿程度较轻。因此,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针对确切病机采用辨证的早期中医药干预治疗,可能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TOA属于中医学“青盲”、“撞击暴盲”等内障病范畴,外伤耗气伤精血,血瘀气滞,精血损伤,难以上荣于目,而成视昏盲目。又因精神惊恐,情志抑郁,而致肝气郁结,因郁致瘀。古人云: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故本病治疗的关键在于活血化瘀以达复元明目[8]。当归活血养血,使瘀血去而不伤阴血,为君药。柴胡、葛根、黄芪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引药上达于目;红花、丹参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栀子清解肝胆郁火;刺蒺藜明目祛风;灯盏细辛、川芎、防风散寒解表、理气止痛,均为佐药;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为使。全方共奏通窍明目,祛瘀通滞之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0.0%,显著高于对照组46.6%(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视野、视力均明显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复元明目汤联合西药在提高TOA患者视力、改善视野方面明显优于单用西药,考虑可能与复元明目汤改善微循环,提高缺氧耐受力,修复神经节细胞损伤有关[9]。
OA患者VEP潜伏期延迟,振幅降低。VEP是客观检查OA患者视功能的一种重要手段,可反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至视觉中枢间的传递功能。故本研究以视力为主判断疗效,同时监测患者眼电生理的变化。TOA患者的视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减慢,轴突变性导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变性,视信息处理时间增加,进而抑制了皮层的兴奋性[10],因此,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P100波峰潜时值均明显下降,波振幅明显升高,而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0.05),说明复元明目汤不仅改善视神经纤维传导速度,还可增强大脑皮层兴奋性。
综上所述,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复元明目汤治疗TOA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仅具有改善视力、减少视野缺损的功能,还可改善神经传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Guy WM,Soparkar CN,Alford EL,et al.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 and second optic nerve injuries[J].JAMA Ophthalmol,2014,132(5):567-571.
[2]岳红云,燕振国,徐朝晖.非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10,12(3):234-235.
[3]张元钟,丁淑华.视神经萎缩治疗近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3):193-195.
[4]陈建树,张惠佳,阳伟红,等.早期视觉训练促进脑损伤合并视神经萎缩患儿智力发育的疗效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1):74-76.
[5]李凤鸣.中华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931.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13.
[7]孙时英,赵玉萍,牛建军,等.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机制及治疗[J].国际眼科杂志,2010,10(5):908-909.
[8]姜尚萍,瞿维.加味复元活血汤治疗外伤性视神经萎缩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0,16(7):70-71.
[9]于晓红,李文明,周晓滨,等.四物汤配方颗粒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外伤性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08,20(7):95-97.
诱发电位—针电极的研制与应用 篇6
1 仪器原配套电极
1.1 一次性皮肤电极
由一块长25 mm, 宽15 mm, 厚2 mm的泡沫表面各加一层带粘胶的塑料贴面, 泡沫中间夹一4 mm宽薄铜片电极条, 其末端焊接一根带插头长40 mm的导线, 使用时将塑料纸撕下, 由直径7 mm的圆孔外漏电极片, 贴于皮肤表面。
1.2 盘状电极
呈圆形纽扣凹槽状, 直径10 mm, 电极片背面由塑料壳包裹, 电极呈凹面不能直接接触皮肤, 靠导电膏粘连接触固定效果差, 加之发根等因素电极易脱落。
1.3 针电极
针柄粗细直径3 mm, 长8 mm, 针长10 mm。其体积非常小, 拿取、安插导线过程中极易污染, 容易给患者造成感染。
1.4 问题和不足
以上三种电极使用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还在于几种诱发电位的电极部位均在头部表面的额、顶及枕部, 往往因患者头皮脏、脂溢性皮肤或发根等因素, 使得表面电极电阻增大出现干扰和伪差, 因而影响出图效果, 易出现误诊, 使检诊率降低。
2 自制针电极
2.1 材料
由直径0.38~0.40 mm, 长13×25 mm, 用铜线做柄缠绕的不锈钢针灸毫针一根 (其中针柄长25 mm, 针长13 mm) , 取能与电极导线相匹配的电极插头一根长15 mm, 或原一次性皮肤电极插头, 备用宽6×10 mm薄铜片一块。
2.2 方法
先将针灸针尾部剪掉10 mm, 剩15 mm, 再将15 mm长插头用其中的10 mm与针柄焊接好之后, 用薄铜片将焊接部位包裹咬死焊缝表面磨光, 其外观干净、利索、漂亮耐用, 可高压消毒重复使用。
2.3 优点
(1) 实用性强:
自制针电极适用于视、听、体感等多种诱发电位, 提高检诊率。
(2) 解决了效期内扫描:
原一次性表面电极存在的干扰伪差问题:自制针电极做图准确无误, 出图清晰稳定可靠。
(3) 经济耐用:
原进口电极日消耗人民币约500元, 而用自制针电极, 成本低且经久耐用, 高压消毒后可连续使用多名患者, 每个电极工本费约合人民币10元, 年节约资金达10万元以上。
3 讨论
诱发电位 (EP) 是检测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的一种重要手段, 目前仍在不断扩大和开发新的检测项目, 它大体可分为四类:即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 、 视觉诱发电位 (VEP) 、 驱体感觉诱发电位 (SEP) 和脑运动诱发电位 (MEP) 等[1], 每天多名患者进行此项检查, 在诱发电位检查中需用配套的一次性表面电极或针电极, 如VEP、BAEP、SEP中, 每一项检查一个患者就需二至三片一次性表面电极, 按每天10名患者计算就需用20~30片一次性电极, 而原装进口价格昂贵, 国内无配套产品, 且国外设备经常变换型号配件买不到, 不同厂家配件不通用, 国内又无配套产品, 依赖进口配件, 几十万的仪器就要停机。现研制成能与国外仪器配套使用的针电极, 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国内取材用自制的针电极, 不用担心国外仪器变换型号后买不到配件而致停机问题, 稍作改动, 便可与各种进口及国产仪器配套使用。
参考文献
[1]陈国田, 曹起龙.简明神经电生理诊断学[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8, 1:189-200.
视觉诱发电位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脑供血不足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 其中男24例, 女16例;年龄43~74岁;病程3~28年。患病期间, 均发病>2次, 有些患者甚至多达数十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诊断标准: (1) 患者出现眩晕病症, 表现为视物不清且伴有旋转与晃动感; (2) 同时伴有一种或以上并发症状, 如内科疼痛、眼部不适、肢体麻木无力、昏厥等; (3) 有发生轻微脑干损伤体征, 角膜反射减弱、自发性眼球震颤等; (4) 患者具有显著脑供血不足的诱因, 如脑部外伤史、糖尿病、脑动脉硬化等; (5) 进行头部CT扫描或磁共振 (MRI) 扫描, 未发现阳性病灶。另选取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检测方法:患者取平卧位, 诱发电位机 (上海诺诚牌, 型号:Neuro Care-C) , 进行心理护理与临床宣教以保证被检测人员的配合。指导患者闭目, 调整呼吸, 参照国际脑电图系统准确安放表面电极, 将记录电极置于脑部中央位置, 将参考电极置于被检测人员同侧耳后乳突处, 地线置于前额, 且保证电极的阻抗低于5KΩ。做好准备后, 开始进行诱发电位检测, 通过耳机输入短声疏波, 频率为10Hz, 刺激强度要在被检测人员主观听阈上增加60dB, 同时对侧耳进行白噪声掩蔽, 约为40~60dB。叠加操作2000次, 且每耳至少检测2轮, 将重复的波形作为最终的检测结果。最后据形成的波形, 比较各波段的潜伏期 (PL) 、波间潜伏期 (IPL) 及波幅与波形的分化情况。观察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 治疗后7d左右再行BAEP检测, 与治疗前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1.3 评价方法
参照国际BAEP异常评价标准, 符合以下之一即可诊断为异常: (1) Ⅰ、Ⅲ、Ⅴ波的PL, 及Ⅰ-Ⅲ、Ⅲ-Ⅴ和Ⅰ-Ⅴ的PL绝对值>X+2.5s; (2) Ⅰ-Ⅲ和Ⅲ-Ⅴ的IPL比值>1; (3) Ⅴ/Ⅰ<1或二者之间差距>50%; (4) 波形分化差, 无法有效测量各波PL和IPL。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3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
2 结 果
对照组BAEP检测异常8例 (20.0%) , 观察组BAEP检测异常27例 (67.5%) ,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观察组各期PL、IPL值均低于治疗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 论
随着近些年脑供血不足患者的增多, 如何做好有效的临床诊断与预后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又因脑供血不足的临床体征呈现出一过性, 尚无有效的客观依据予以佐证, 使得临床诊疗工作面临一定的困难[3]。而就有关资料显示, 通过检测BAEP, 可对该病进行有效的诊断与评价, 故本组选取就诊于我院的脑供血不足患者, 对其进行BAEP的对照探究, 结果显示, BAEP对脑供血不足及眩晕的临床诊疗具有显著价值。笔者分析本组资料发现, 由于椎基底动脉部分区域是支配听觉神经传导的, 因此一旦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压迫等现象, 即可引发BAEP的异常, 导致各个波段的潜伏期增加, 而一旦供血问题得以修正, 其潜伏期又会随之降低, 故此根据这一特点, 可为脑供血不足的诊断与预后提供有效的指向性, 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摘要:目的 观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 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9月-2013年4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 另选取健康人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其进行BAEP检测, 比较2组检测异常情况;观察组予常规治疗, 比较治疗前后BAEP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BAEP检测异常率为67.5%高于对照组的2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观察组各期PL、IPL值均低于治疗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通过检测BAEP情况, 可有效对脑供血不足做出诊断, 而且可作为预后评价指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脑供血不足,眩晕
参考文献
[1]高瑞静, 孙迎, 李越囡.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波形的自动检测及新标识[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 14 ( 52) : 9794-9797.
[2]刘建芝, 吴欣娟, 李群彦, 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治疗前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 2009, 11 ( 5) : 738-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