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研究

2024-07-24

视觉研究(共12篇)

视觉研究 篇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城市视觉语言这个词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城市规划与建设当中, 成为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标准之一。城市视觉语言是城市信息传播的符号和载体, 体现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内涵, 是人与环境沟通的桥梁并能将复杂的城市空间层次化、条理化、简单化。近些年, 我国城市发展却呈现出趋同化的特点, 城市固有的个性与特色在趋同化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消失。城市视觉语言设计被城市建设者和设计者所忽视, 甚至出现了许多与城市历史、文化、内涵不符合、不协调的视觉识别系统。

一、城市视觉语言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 城市视觉语言识别设计缺乏内涵

视觉识别系统不是简单的符号和标识, 更不是花哨的设计。所谓城市的内涵是与城市的历史与文化一脉相承的, 同时也是与所处时代的文化发展相适应的。例如, 欧洲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艺术运动的建筑、装饰思想和标新立异的建筑及装饰样式, 向历史主义和传统建筑经典风格提出挑战的同时, 也给欧洲传统建筑注入了一股崭新的力量。“为开辟20世纪新型试验性建筑做出了重要贡献”, 成为体现时代特色的艺术形式。而体现在建筑当中的、勇于探索创新和对艺术的追求精神, 也恰恰是时代进步的反映,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缺乏底蕴和内涵的城市视觉识别系统已成为我国城市发展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二) 城市视觉语言识别设计缺乏个性

鲁迅先生说:“有个性才是美的”, “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然而, 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视觉设计比较单一, 缺乏个性, 无法让人们很好地阅读城市、体味城市的内涵。有人说, 城市视觉是外地人的眼睛、本地人的脸面和城市的名片, 反映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 也直接反映城市的个性。

(三) 城市视觉语言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

城市视觉是一项巨大的规划设计系统工程, 规划、设计、制作及安装是一个完整的工程步骤, 他们之间是环环相扣、互相影响、密不可分的统一体。目前存在的主要误区是将城市视觉视为城市环境建设的后续组成部分, 导致很多城市视觉识别的空白。加之城市化进程中, 旧环境被新环境所取代, 旧的城市视觉与新的城市环境交织在一起, 使当今的中国城市渐渐失去了自己的个性, 城市形象走向趋同和千城一面。缺乏长远的、系统的、整体的规划, 导致城市视觉语言的缺失, 进而导致了整个城市建设文化的缺失。

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开放程度的加大, 中国城市发展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车道。为契合经济快速发展, 城市建设重功能、轻内涵, 重建设、轻规划的现象屡见不鲜, 这也是导致城市视觉语言缺失的主要原因。毫无个性的城市建筑造型设计充斥着整个城市, 视觉语言方面也在盲目地“与国际接轨”, 片面追求“欧风美雨”。设计本身则盲目崇尚、追求西方的现代、后现代、解构主义建筑样式, 生吞活剥、胡乱拼凑中西建筑符号, 抛弃本土文化传统优势, 因单纯追求高速度而“堆积”起来的城市, 必然在文化层面存在重大的缺陷。尤其是近年来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 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许多历史文化名城与传统街区、景观被拔地而起的高楼所替代, 造成了城市失语, 视觉语言整体形态特征越来越淡化, 城市的特色越来越受到削弱和威胁。

城市视觉语言缺失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制度的不完善。很多城市建设存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象, 缺乏整体规划和设计, 造成同一个城市的不同区域设计风格大相径庭又缺乏个性。建筑设计规划在城市的整体性方面, 在城市的风格、主题、内涵方面少有涉猎。尤其是在如何保护历史建筑, 使这些历史建筑与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如何协调方面, 缺乏整体的设计和考虑。单纯地一拆了之, 不仅丢了历史、也丢掉了未来。中国城市的视觉语言正在随着古老建筑的消失而变得低沉无语。

归根结底, 制度的设计和实施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人”。缺乏高水平规划、设计人才是城市视觉语言缺失的最根本原因。

二、城市视觉语言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城市的视觉语言不应该仅仅是符号、标识, 更应该承载城市的历史与传统, 展现城市的文明与进步, 并通过视觉语言有效地传达城市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城市设计者的设计思路及现代城市的基本功能和普通民众的基本诉求。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 设计了以下的城市视觉语言研究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 制定城市整体规划方案, 展现城市视觉语言

尽快制定出台符合各省、市自身特点的城市发展、建设整体规划布局方案, 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原则、战略部署等重大问题。充分发挥城市视觉语言的各项功能, 做到既传承历史又体现当代特色;既借鉴西方思想又秉承东方传统;既注重经济发展又兼顾社会进步;既发挥城市功能又体现城市内涵。城市建设应该在科学制定规划的基础之上, 科学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 合理利用城市土地, 协调城市空间布局, 做出城市发展的综合部署。城市整体规划作为公共决策过程, 还必须同时注重经济效率和社会公正, 合理分配社会资源, 以满足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一位居民的根本利益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城市规划不仅是科学, 更是一门艺术, 因此城市规划整体布局当中必须展现城市视觉语言, 用视觉语言解读城市的内涵与文明。

(二) 着力体现城市视觉语言的个性化特点

针对城市视觉语言缺乏个性的特点, 着力打造有个性的城市视觉语言, 建设个性化城市, 避免千城一面。城市视觉语言要既富于变化, 又统一于城市整体发展的思路当中。变化与统一是艺术形式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缺乏创意的城市视觉语言使整个城市变得单调、压抑、沉闷、毫无生气。个性化城市视觉语言是建立在对城市传统文化的重视基础之上的。现代中国城市在建筑方面表现为城市空间的趋同性和建筑文化的国际化。西方的建筑文化和理念被更多地应用到中国的城市建设中, 因缺乏与本土文化的融合, 一味模仿, 直接模仿, 生搬硬套, 不仅破坏了城市的整体布局, 更破坏了城市文化与内涵。

因此, 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城市建设中, 在东西方视觉语言的交织融合过程中, 文化差异不应该被忽略, 更不应该被消灭。城市视觉语言作为表达个性的有效工具, 要体现出这种文化差异, 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 要注重历史、求内涵。如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等理念应该在城市视觉语言中得到继承和发展。个性化城市视觉语言当然不排除吸收、借鉴其他国家建筑风格与文化, 只要能与城市的历史、现实相结合, 符合城市自身特点, 包括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自身特点, 一样可以做到个性突出。例如, 哈尔滨作为铁路的交汇点和铁路行政办公的中心而兴建的一座新型城市就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摆脱传统建筑文化根基的近代城市, 它是在被动开放的状况下吸收了西方、俄罗斯和日本的先进建筑文化, 通过半个世纪的发展, 在扭曲的政治经济背景下, 达到城市建设较高的近代化水平。特殊的历史背景使俄罗斯民族传统建筑文化、西方新旧思潮、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哈尔滨这座城市交融共生,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建筑文化。

(三) 构建以文化内涵支撑的城市视觉语言系统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强调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重要性。文化是“隐形的城市视觉语言”, 它通过“显性的城市视觉语言”得以表现。因此, 城市视觉语言的运用和推广要以文化的普及与推广为基础。城市的文化建设要发扬人民群众和城市规划者、建设者的创造精神, 推动有品位、有内涵的城市视觉语言不断涌现, 进而促进整个城市的发展, 推动人与城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此外, 城市视觉语言的推广和发展还需要培养大量专业人才, 只有懂专业、有内涵, 勇于创新的“人”才能设计、建造出既专业又有内涵的城市, 从而提高城市视觉语言识别设计的水平, 使城市和谐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孙湘明, 徐皎.城市视觉导向系统设计探析[J].装饰.2006 (11)

[2]章莉莉.城市导向设计[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5

[3]陈立民.城市导向标识设计的视觉传达[J].美术观察.2006 (06)

[4]刘传军, 毛颖.“感觉”日本的城市导向设计[J].装饰.2006 (08)

视觉研究 篇2

一、视觉忽视的检测方法

在临床中单独一种测试无法检测出所有病人的忽视症,传统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纸笔测试和报告法。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视觉忽视检测方法得到了较大发展,使用电脑检测忽视是比较有前景的方法。

1.纸笔测试

纸笔测试包括临摹画图、删除法、线段对分,这些任务需要病人对脑损伤同侧和对侧的刺激进行知觉和反应。

临摹画图采用Benton视觉保留图测试空间注意和构图能力,若一侧半个或整个图形遗漏则判为忽视。比如临摹各种几何图形和景物图画,或者抄写句子和汉字,如果图画或汉字的一边缺失,那么就视为异常。虽然物体临摹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对忽视的评估不敏感,并且不能对忽视症状进行等级评定。

删除法是传统忽视检测方法中较为有效的测验方法,删除法有不同的版本,所有的版本都要求病人找出并删除位于其正前方A4纸上的目标项目。一些删除任务只有一种目标项目,如Albert线段删除任务。但是大部分的任务包括目标项目和干扰项目,目标项目分布于一系列不同种类的干扰项目中,如喇叭测试和Mesulam的形状删除任务,许多右半球损伤的左侧忽视病人只删除任务中右侧的项目,而忽视左侧的项目。忽视还表现在搜索顺序上,大多数病人从右侧开始搜索目标,然而正常人则习惯于从左到右进行搜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干扰项目的删除任务通常比简单的没有干扰项目的任务更敏感,结果也更准确。另一个广泛使用的纸笔测验任务是线段对分,在白纸上画有若干不同长度的平行线段,要求患者把每条线段二等分,根据患者二等分线试验结果,计算出向左及向右偏离的百分数。

2.报告法

报告法是一个快速且实用的方法,让病人报告房间里在他们周围的10个物体,虽然病人处于房间的中间位置,然而忽视病人通常只报告位于脑损伤侧的物体,忽视脑损伤对侧的物体。此外日常生活中的忽视行为评估比传统纸笔测试更敏感。Hasegawa等人报告了一个34岁妇女,虽然在忽视纸笔测验中没有表现出忽视,但是她在日常活动中却表现出持续的左侧空间忽视,经常碰到障碍物或者撞到墙壁。在纸笔测试和自然的日常生活中检测了她的注视点,结果发现在纸笔测试中,把注视点转向了左侧以克服过度搜索右侧空间的倾向。但是在自然情境中,却没有这种补偿。这可能是因为在自然情境中缺乏恰当的参考框架。

3.电脑测试

电脑测验是将测试项目呈现在电脑上来检测忽视的方法。传统的纸笔测试只能检测到中等到严重程度的忽视,而电脑测试比纸笔测试在忽视的检测上更为敏感,因此,它将会是一种有前景的忽视评估方法。Rahuffetti等人的研究证实了电脑测验的敏感性,119个控制组被试和193个左半球或右半球单侧脑损伤被试在电脑触屏界面完成了删除任务,结果表明,无视觉忽视的左半球脑损伤病人,在删除任务中行为表现显著异常,处于控制组和患有单侧忽视的右半球受损病人之间。这个电脑测试证实了在临床上没有被诊断为空间忽视的病人在空间探索中也存在障碍,电脑测试能够检测纸笔测试不能检测到的东西。除了较高的敏感性,电脑测试还有其他的优点,如较短的实施时间、花费少、较容易操纵刺激的特征等。但是电脑测验也存在着技术上的瓶颈,它的实施需使用具体软件对刺激呈现时间进行控制和记录,目前还没有开发出能够直接应用于临床忽视检测的电脑测试。

二、视觉忽视的成因

1.不同区域的脑损伤导致忽视

人的大脑虽然在解剖结构上是对称的,但是大脑功能却是单侧化的。这一事实得到单侧脑损伤后的行为缺陷证实:左半球中风经常会导致严重的语言损伤,而右半球的损伤则会导致空间和注意偏差。因此右半球脑损伤比左半球脑损伤更可能导致严重且持久的视觉忽视。视觉忽视通常由右半球中风产生,那么究竟是右半球哪些部位的损伤导致了视觉忽视呢?

传统的观点认为右侧顶叶下回或靠近枕顶叶联合区的皮层损伤引发视觉忽视。Hassa等人发现视感觉网络与右上顶叶皮层相关,右半球中风的忽视病人右上顶叶皮层出现损伤。同时忽视也可能在额叶损伤后产生,Stos等人报告了一例被切除了右侧额下小叶的病人,在手术后,他表现出左侧空间忽视的症状。Urhanski等人使用了扩散张量示踪成像方法,发现空间忽视是因为右半球额顶叶连结受损。Karnath等人的解剖学研究则挑战了传统的观点,认为中上颞叶回受损可能与忽视相关。但是随后的研究发现,虽然中上颞叶回受损与许多病人的忽视症有关系,但并不总是与忽视相关。如有研究发现了中部脑动脉中风后引发忽视的主要脑区是顶叶角回受损。

当前,关于视觉忽视,更为普遍的认识是:大脑中部脑动脉中风影响了顶叶和额叶的主要区域,从而导致严重且持久的忽视综合症,它对病人的日常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单侧空间忽视通常是在右半球中动脉受损后出现的,但是也有证据表明,忽视能够在大脑后动脉中风后产生。Tomaiuolo等人通过对两个病例的详尽研究,发现大脑后动脉损伤影响了脐服体压部和临近的右侧初级视皮层,从而引发了严重的忽视。此外有证据表明慢性忽视与大范围外侧裂周区网络的功能紊乱相关,这个密集的相互连接的外侧裂周区神经网络包括大脑右半球中的上/中颞叶、顶下小叶和腹外侧额叶皮层,可能是包括空间定向在内的大脑加工的生理基础,这些区域的神经元在调整与外部空间有关的身体位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外侧裂周区网络的功能紊乱也可能导致头部和身体空间定向偏差,从而引发忽视。

除皮层损伤外,空间忽视也可能在皮层下区域受损后产生,尤其是尾状核、尾状壳和丘脑枕的损伤。此外,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和核磁共振研究发现,中部脑动脉区域的皮层下损伤包括右侧基底神经节或丘脑的损伤也可能产生忽视,但忽视也可能是因为上覆顶叶和额叶的神经机能失去联络或灌注不足,具体的部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证实。

2.影响忽视的其他因素

视觉忽视通常表现为注意定向障碍。很多研究者认为视觉忽视的“核心”问题是病人把注意定向于脑损伤对侧(通常是左侧空间)过程中存在的障碍,而不能注意损伤对侧的空间。但是,视觉忽视究竟是因为忽视病人存在注意指向右侧的本质偏爱,还是因为右侧的项目在选择竞争过程中总是优于左侧,抑或是注意从右侧刺激解脱并移向左侧存在困难,这并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Schnider等人的研究发现支持了注意解脱困难,而另外几个研究表明这种注意偏向是与对损伤对侧空间加工的削弱相联系,实际上忽视病人可能有其他的缺陷(如他们没能意识到对脑损伤对侧空间加工的削弱)。另外,维持注意缺陷、选择注意的缺陷以及空间工作记缺陷都对忽视症有影响。值得重视的是,虽然这些缺陷与视觉忽视同时存在,但都不是视觉忽视的具体症状或表现,这些缺陷可能在没有忽视症的人中独立存在,即它们与忽视症是分离的。但是,研究者证实,当忽视病人的注意定向缺陷与维持注意的缺陷、选择注意缺陷以及空间工作记忆缺陷之间存在相互联系时,则会加重病人的定向障碍,因此,它们对忽视症有重要影响,它们减小了视觉忽视康复的可能性。

此外,刺激物的特征、外在视觉环境信息、视觉工作记忆负载以及酒精等因素也会影响忽视。刺激物的特征影响忽视。左侧和右侧物体的连通性影响忽视病人对物体的知觉,左右两半物体的连通让病人的空间忽视加重。相反,负性情绪的刺激项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视觉忽视病人的注意缺陷,从而降低病人的空间忽视,Grahowska等人使用fMRI证实了忽视病人更能有意识地检测到忽视半球的负性复杂情绪刺激,而不是相似的中性刺激圈。视觉环境也会影响空间忽视的测试成绩。视觉环境信息的减少能够提高忽视的测验成绩,但它只是在有限的程度上降低忽视。在某些条件下,即便是健康被试也可能表现出忽视症状。Emrich等人通过操纵工作记忆负载条件测试了对物体的加工,发现在高视觉工作记忆负荷的情况下,尤其是当两个物体同时呈现时,健康被试也会对左侧视野的物体识别降低,引发短暂的左侧忽视Czalo Leon。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过度饮酒也可能影响个体的视空间注意,使得健康被试在线段等分任务中表现出视觉忽视的特征。

三、视觉忽视的治疗

1.药物治疗

多巴胺和溶栓治疗能有效地改善视觉忽视。Gorgoraptis等人采用了随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设计发现,多巴胺能够改善忽视病人的视觉搜索和选择性注意,因此采用这类药物可能能够缓解病人的忽视症状。Kettunen等人探讨了溶栓治疗对视觉忽视的作用,结果表明与经过溶栓治疗的病人相比,没有经过溶栓治疗的病人更可能表现出视觉忽视。除药物治疗外,还有其他可选择的治疗技术。

2.视觉扫描

视觉扫描是由Diller和Weinherg于1977年提出,在视觉显示器上呈现许多项目,要求病人在视觉显示器上找出具体的目标项目。通过练习和治疗师的指导与反馈,病人学会把眼睛注视在忽视损伤对侧空间。视觉扫描迅速地被人所知,其原因在于它对忽视治疗有较好的效果。但是,视觉扫描相当耗时且费用较高,至少40次的治疗(每次50分钟)过程才能达到稳定的结果。此外,这种治疗方法还需要病人和治疗师的积极配合,而病人的配合通常是难以保证的,而且这种治疗方法很难把训练后的行为泛化到其他情境中。

3.视动刺激、脖子肌肉振动和前庭刺激技术

过去,研究者认为大脑使用不同的线索来估计空间中身体的位置(如视觉的、本体感受的和前庭的信号),因此可以使用不同形式的感觉信号来抵消忽视病人的右侧偏差。其中三个较好的技术是视动的刺激、脖子肌肉振动和前庭刺激。

视动刺激的技术利用了个体对自己身体的空间运动知觉。它的原理是:如果我们观看一个大的视屏显示器,它占据了视野且把它置于左侧,此时会感觉到身体是朝向右侧的,因此会试图旋转身体使其朝向左侧,视动刺激技术便是利用这种现象来抵消忽视的右侧定向偏差。脖子肌肉振动的潜在原理和视动刺激不同,如果来自脖子肌肉的本体感觉信号表明两侧的肌肉是相同程度的拉伸,则会感到我们的眼睛是直视的。对左侧脖子肌肉的振动刺激会引发肌肉拉伸的错觉,只要振动刺激施加于肌肉上,这种错觉就会出现。脖子肌肉振动能够抵消右侧定位偏向,从而降低忽视症状,可能会有人质疑这个技术的重复使用是否会产生稳定的效果,不幸的是对此治疗技术的研究很少。前庭刺激技术包括热前庭刺激和电前庭刺激,研究表明二者对忽视有相似的效果,这两种技术的重复应用会引起忽视改善。电前庭刺激是颅直流电刺激的变体,它的使用较广,这种无创技术引发前庭皮层和颞顶叶邻近区域的激活,有利于忽视的治疗回。

4.棱镜适应

Rossetti于1998年发明了棱镜适应的方法[}z}在棱镜适应中,忽视病人戴着棱镜,所有看到的东西都移向了右侧,当要求被试指向目标刺激时,他们会注意到自己的手指向了目标位置的右侧。在适应阶段后,取下棱镜将会观察到所谓的棱镜后效,被试总是指向视觉目标的左侧。另一个评估棱镜后效的方法是,让被试闭上眼睛,伸出手臂指向他们感知到的正前方,发现经过适应阶段后他们的正前方转向了左侧。这个结果表明棱镜适应也能用于抵消忽视病人的右侧偏离。Nijboer等人检验了一例空间忽视病人在三个月内每日进行棱镜适应治疗的效果,结果发现忽视病人对损伤对侧刺激的检测提高,这种忽视改善能够持续到棱镜适应治疗24个月后这比视动刺激、脖子肌肉振动以及热量和电的刺激治疗效果持续时间更长。由于棱镜适应治疗过程简单以及治疗效果稳定,因此它比其他治疗方法吸引了更多的研究。但是一个或几个棱镜适应疗程都不足以产生稳定的效果,因此,从治疗时间上来看,棱镜治疗并不比其他疗法有较明显的优势。

除了上述方法外,提高病人的机警水平也可降低忽视,如当左侧刺激先于右侧刺激呈现时,被试倾向于做出二者同时出现的判断,而在呈现刺激前出现一个提示信号,这种情况就会消失。还可通过行为训练的方法提高病人的持续注意水平来改善忽视。但是,由于视觉忽视的治疗需要忽视病人完成许多需持久注意的任务,有时病人很难坚持,使得这种方法的使用受限。

四、小结与展望

在忽视的临床测验中,现在使用较多的仍为纸笔测验,不同测验方法的结合能够更为有效地检测出病人的忽视症。传统的纸笔测验只能检验出中等到严重程度的视觉忽视,这就对忽视的临床诊断与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电脑测验比传统的纸笔测验更为敏感,但是电脑测验当下面临着技术上的瓶颈。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编制电脑测验的程序,以便能够应用于临床评估,更为有效地检测忽视。

忽视的产生有多种原因,虽然不同的病人均表现出忽视症,但是潜在的原因机制可能不同。不同的脑损伤是忽视产生的生理基础,而注意缺陷、空间工作记忆障碍等则会加重忽视的程度,外部环境、刺激物的特征以及酒精等因素也会对忽视的产生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在临床中对具体忽视病例的成因分析需要进一步探究,而这些探索也将有益于病人的治疗。

网页图标视觉引导设计研究 篇3

网页国标作为网站设计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起着对网页信息的强调和提示性作用,引导人们的行为操作和信息获取的重要功能。本文从网页国标的基本功能出发,结合认知心理学,阐述了要构建有效的网页图标视觉引导主要有四种设计方法:隐喻引导、分类引导、方向性引导、动态元素引导。此外,本文还就不同表现形式的网页图标的特点和视觉引导优势做了阐述。

关键词:

网页图标 视觉引导 设计方法 表现形式

中国分类号:J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4-0148-03

网页是一种采用图像性的方式来呈现的互联网用户操作界面,其中图标的设计对于建立网页的界面逻辑结构和视觉表现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Patrick McNeil所说“图标是非常小的可视控件,它们的唯一用途就是以最简单的方式传递大量的信息。”。浏览者从图标获取信息比从文字要快,语言不再是障碍,人们可以更自由地解读。把信息解构重组后再用图形图像表达出来的方式,越来越受到浏览者的欢迎

一 网页图标的基本功能

在网页的浏览过程中,浏览者很容易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或者已经浏览过哪些内容,又或如何进行下一步的操作。这时除了网站的主导航外,网页中各种图标的存在是最直观、最便捷的引导和传达信息给浏览者的方法之一。国标相对于语言和文字,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性和优势。浏览者在浏览网页时发现网页上的图标,他们会根据其形状和色彩进行相关的信息联想,于是图标便以图形、文字、色彩、语言多种形式存储起来。网页图标借助人们对视觉形象的识别、联想等思维能力来传达具有特定内涵的信息,并引导人们正确便捷地操作网页。网页图标的这种优势使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文化水平的浏览者都易接受,也更便于浏览者记忆。所以网页图标的基本功能应是以图形化的方式构建视觉引导,起着对网页信息的强调和提示性作用,引导人们的行为操作和信息获取。

此外,网页图标图形化的设计不仅能以结构化的形式更好地让浏览者理解信息,而且还会给浏览者带来更加有趣的浏览体验。这种情感化的体验是更深度的内容加工和功能设定,能为网站的品牌认知起着积极有效的作用。

二 网页图标视觉引导设计方法

目前网页的展示平台已不仅仅局限于PC端,还可以在移动端,尤其是智能手机上进行操作,其视觉呈现和人机交互也变得更为复杂。但无论是PC端,还是移动端的网页浏览,实验均表明,用户不会花很多精力来浏览网页,而只是会扫描—下界面,来寻找能吸引其注意力的内容。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引导浏览者获取信息,网页图标必须建立有效的视觉引导设计方法。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说,真正影响用户的显性人格并非是理性,而是在各个生理时期形成的潜意识因子。由此可见,网页图标如果可以与人们现实生活经历中的潜意识因子相呼应,那么当浏览者看到网页界面时,就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被吸引,接受引导,捕获信息。在这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如何使设计的网页图标与其所传达的信息在浏览者的认知中匹配度更高。

(一)隐喻引导

“图标的视觉符号需要与它指代的功能相关,这样可以令使用者产生联想,从而激发使用者的形象思维,提高图标的使用效率。”。但是设计师在为网页界面设计图标时会遇到很多人机操作的抽象概念,比如上传、下载、分享、收藏、评论、提交等,这些概念很难从现实生活中找到直接对应的物体形式,这就需要设计师运用隐喻。“从词源上看,‘隐喻’在希腊文中的意思是‘意义的转换’,即赋予一个词它本来不具有的含义;或者用一个词来暗示它本来表达不了的意义。”。隐喻是语言学修辞的一种手法,是在某类事物暗示下的一种对另一类事物的联想、认知和体验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隐喻设计是界面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解决了通过图形界面传达抽象信息的难题,使界面设计化繁为简,把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了。”。设计师借用人们所熟知的,生活化的,对于事物的知识(视觉、功能等)进行提炼,概括简化为网页图标的形状,让浏览者在网页场景中能够通过条件反射简单快速地对所获网页图标产生联想,对信息进行自然匹配,从而在网页场景中自然地做出反应。网页国标的隐喻引导选择的设计要素多是从功能出发,寻找与之可以在功能与操作信息上有关联性的事物进行隐喻设计,让各种设计要素以浏览者能理解并能帮助想象的方式沟通,让人们找到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隐喻引导可以帮助浏览者更快地理解图标的含义,提高操作效率,避免误操作。此外网页图标的隐喻引导,应具有跨文化的认同。如一个向下箭头的网页图标就是基于人们对方向性的普遍认同,引导浏览者在网页情境操作中对下载功能的联想和认知。信息匹配度高的隐喻引导设计不仅可以提高网页图标的识别度,还可以由于其易学性和易操作性能给浏览者带来使用过程的愉悦感。

(二)分类引导

视觉流程是网页界面设计的重要内容,“网页界面的条理性、时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合理的视觉流程。视觉流程是视线随着页面各构成元素在空间沿着一定的轨迹运动的过程。当浏览者注视页面的时候,很自然地会按照各个诉求内容一步一步地阅读,这条无形的视觉空间流动线就称为视觉流程。”。在网页视觉流程的建立中,网页图标是重要的组成元素,它以图形化的视觉元素吸引用户选择和点击,从而起着对网页信息的强调和提示性作用。网页图标可充分利用其形状、色彩、大小及视觉元素的相似性或统一性进行分类引导,牵引浏览者的视觉和操作路径。如图1,当网页需要在有限的屏幕空间中引导浏览者点击查看更多信息时,通过用一个“+”所做的网页图标在形状、色彩上的统一性可快速地引起浏览者的关注,并通过联想在情景中获取相应的信息认知,引发选择和点击行为。

(三)方向性引导

在网页的浏览过程中很多时候会存在操作复杂和步骤较多的交互任务,浏览者如果没有清晰的视觉引导,会造成诸多操作失误。这种未知和不可控的情况总会令人不安,甚至导致心理挫败。相反,清晰的方向性可以提升浏览者操作的效率。因此为了增强浏览者的可控感,网页界面需要预先提供一些提示,让浏览者建立预期。网页图标可以通过带有方向性或数字类的图形进行视觉引导,建立明确的方向性,在陌生的网页浏览环境下为浏览者指引路线,如图2。同时还能告诉浏览者,要完成交互任务一共需要多少步骤,你所在的步骤是哪个,还有多少步骤可以完成。通过网页图标的方向性引导,可以让浏览者对网页的交互任务操作有个预期,并得到及时的交互反馈。

nlc202309041400

(四)动态元素引导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在其所著《情感化设计》这本书中就提出“产品具有好的功能是重要的;产品让人易学会用也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这个产品要能让人感到愉悦。”。情感的愉悦在设计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界面图标设计不只是只有功能的描述,还可以反映出设计者和用户之间的情感共鸣。”[6。在符合功能调性的情况下,适当地使用一些特征化娱乐化的动态视觉引导往往能给浏览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动态元素的网页图标所带来的视觉关注和引导效果也会变得更加强烈。网页图标的动态设计多为形变,即对图标进行大小、形状、透明度、明暗、颜色的改变。在确定了动态设计的大体形态后,节奏速度以及执行的时间就是需要细抠的部分。网页图标的动态元素可采用具象形态进行一定程度的抽象、隐喻,用简单直观的形式提升浏览者的情感体验。但动态元素引导只是辅助表达的一种方式,更重要的还是引导浏览者聚焦网页信息,所以最好是能与某一交互操作的提示相结合。如图3,在为网店设计的电子领券图标上加入了一只在招手的卡通爪子,动态元素的引导生动而信息明确,点到为止又抓人眼球。

三 基于视觉引导的网页图标表现形式

网页图标具有美观性而又不失实用性的功能,但每一个网站因为其行业和信息类别的不同,网页图标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而不同表现形式的网页图标在视觉引导设计上的优势也各有不同。

(一)拟物化网页图标

虽然隐喻性引导对于网页图标设计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信息传递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不过有时根据网页整体的设计风格定位,拟物化的网页图标也是很好的选择。拟物是一种在设计中融入真实环境的模拟设计,是最直接的借鉴现实世界的表现形式,能让用户第一眼就认出这个是代表什么东西,用途是什么。拟物化网页图标通过将现实生活中的对象引入到网页设计中,让用户能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来操作网页,有效地实现图标与信息的自然匹配。拟物化网页图标主要从对象的形状、材质、颜色、环境光照等方面入手,在视觉设计方面表现得精巧而考究。拟物化网页图标不仅有较强的视觉震撼力及亲和力,还能减低浏览者的学习成本,有效引导浏览者正确操作。如图4中,逼真地放大镜让浏览者一眼就能判断在网页的这个位置可以进行信息检索。拟物化网页图标基本忠实于客观物象的自然形态,但是拟物化并不意味着要100%还原物理世界的真实质感,而是需要通过强调提炼、概括和简化,突出与夸张本体的本质特征。如果过于追求细节处理,就会给浏览者造成视觉和认知上的负累。基于拟物化网页图标所要展现的细节较多,设计元素较为复杂,它更适合在PC端显示的网页中使用。

(二)扁平化网页国标

扁平化网页图标指的是借助于抽象的点、线、面、体来构成象征性或者模拟性的图形,这样的抽象图形可以直观地表现图标所要象征的意义和所要表达的特殊含义。扁平化网页图标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强化对网页信息的传递,弱化网页界面中无效元素的干扰,让浏览者的目光快速聚焦到所需信息上。如图5,右侧的几个单线条抽象图标的设计,可以在最小的屏幕空间中引导浏览者关注相关信息,如购物车、个人资产、关注品牌、收藏产品等。此外,在简化图标造型之后,扁平化网页图标的颜色也成了一大表现要素。通过色彩的相似、对比引导浏览者识别网页信息,并带给浏览者活泼、愉悦、生动的感觉。扁平化网页图标最大的优势就是给网页的内容展示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同时由于其占用的屏幕空间少,也为浏览者的交互使用提供了更为简单的操作步骤,浏览者可以在所在的任何页面通过相关图标进行一些网站的快捷操作。扁平化网页图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尺寸变化对像素精度的影响,它能够快速地适应各种设备的屏幕,非常适合在跨平台的响应式网页设计中使用。

(三)文字类网页国标

文字类网页图标是采用有特殊含义的文字或者字母和图形组合成一个整体来引导浏览者关注信息。文字具有强烈的视觉记忆性。文字类网页图标通常采用简洁的图文表现形式,配以色彩的差异化使用以达到视觉引导的功能。如图6,天猫网站中的文字类网页图标,采用在电子商务网站中具有特定意义的汉字将其做成类似中国印章的图形表现,令浏览者一目了然,记忆深刻,在全站中任何位置再见到这样的图标,即使没有旁边的文字说明,也会对其功能非常明确。

(四)数字类网页图标

数字类网页图标可分为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数字网页图标。相对于汉字和拉丁字母,数字所表达的功能更加纯粹和单一,多运用在计数和排序时给浏览者视觉流程的引导。但在一些情况下,数字类网页图标会根据网站中的一些特定功能来呈现特定的信息。如图7,天猫网站中的数字类网页图标,简单的数字在网站中成为一种约定性记号,配以醒目的色彩使其中的信息更加清晰、醒目。四结语

网页图标具有文字所不能代替的优势,它用图形化的表现形式将复杂的网页功能描述成易懂的信息内容,这种方式越来越受到浏览者的欢迎。网页图标的设计绝不仅仅是对艺术美感的体现,更重要的是承担起视觉引导的作用。在网页国标设计中合理地利用视觉引导将会减轻浏览者的认知难度,让浏览者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完成网页浏览和交互的过程。

视觉跟踪算法研究 篇4

当前, 视觉跟踪技术在视频监视、导航定位、成像制导等方面皆有广泛的应用。视觉跟踪主要是针对包含运动物体的图像序列进行分析处理, 涉及到运动检测、目标跟踪两个过程。运动目标检测是从序列图像中将变化区域从背景图像中提取出来, 目标跟踪则分为预测模块和匹配更新模块。

2 视觉目标跟踪的实现

视觉目标跟踪系统采用计算机视觉的方法, 把图像处理、自动控制、信息科学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一种能从图像信号中自动识别目标、提取和预测目标位置信息, 并自动跟踪目标运动的技术, 其实现主要包括图像获取、图像识别、目标定位以及图像传感器的跟踪控制四个部分。

3 视觉跟踪算法

视觉跟踪是通过观测图像序列, 推理获得目标运动参数, 并最终实现对运动目标的行为理解的过程。其视觉跟踪算法是实现目标有效跟踪的关键技术之一, 一般可分为四种类型, 即:基于区域跟踪、基于特征跟踪、基于变形模板跟踪和基于模型跟踪。

3.1 基于区域的跟踪算法

基于区域的跟踪算法针对包含有多个对象的场景可以取得较好的跟踪效果, 精度高、稳定性好, 而针对搜索区域较大的情况, 尤其是跟踪目标发生形变或被遮挡时, 发生目标丢失的概率增大。

该算法通过在序列图像中, 利用相关匹配方法进行目标模板匹配来实现跟踪目标。灰度图像常采用基于纹理和特征相关, 彩色图像常采用基于颜色的相关, 如平方和准则SSD, 如式1所示:

式中, i和j分别是两幅比较图像上对比位置的像素。

该算法典型代表有基于纹理特征的自适应目标外观模型、最大似然估计算法、基于核函数的概率密度估计方法等。基于纹理特征的自适应目标外观模型由Jepson等人提出, 解决了长时间跟踪与目标外观发生变化之间的矛盾, 使得目标模板随目标的变化而改变;最大似然估计方法由Olson等人提出, 该方法用似然函数的峰值确定目标的位置, 实现亚像素级的目标定位和不确定性估计;基于核函数的概率密度估计方法, 用核直方图描述目标, 通过均值漂移算法找到目标位置, 快速有效。

3.2 基于特征的跟踪算法

特征是组成运动区域像素的数字属性, 它是基于像素或者能从运动区域中取出的空间信息。良好的特征应具备区分性好、可靠性高、独立性强和简约性适度等特点。该跟踪算法适合于目标被遮挡的情况, 在部分遮挡的条件下跟踪效果较好, 缺点是基于2D特征的识别速率较低, 不能重构目标的3D姿态。

基于特征的目标跟踪方法是从图像序列中抽取相对稳定的目标特征, 在不同图像匹配特征点, 并计算相关运动信息。目标特征可以选择角点、边界、有明显标记区域所对应的点、线、面等。针对刚体, 匹配算法大都引入刚体约束条件, 如模板匹配、结构匹配和树搜索匹配等;针对非刚体, 主要采用基于轮廓跟踪的方法。

3.3 基于变形模板的跟踪算法

变形模板是纹理或边缘可以按一定限制条件变形的面板或曲线, 目标模板为一条手工绘制的封闭曲线。目前由Kalss提出的主动轮廓模型 (Snake模型) 是最为常用的变形模板, 该模板非常适合可变形目标的跟踪, 能自主地收敛于能量极小值状态, 在扩展捕获目标的同时, 计算不甚复杂。

Snake跟踪主要由最小能量函数表示, 用于轮廓跟踪的最小能量函数是外力和内力的加权和, 能量函数通常由内部能量、外部能量和关于目标的先验知识三部分组成。参数化的Snake曲线一般被定义为, 则其最小化的能量函数为:

根据Euler-Lagrange条件表明, 最小化能量的曲线V (s) 必须满足:

利用方程解的初始条件, 建立如下方程, 当时, 则得到了问题的解。

3.4 基于模型的跟踪算法

基于模型的跟踪算法通过将图像数据和由先验知识产生的对象模型进行匹配来实现对目标的跟踪, 该算法适合于在复杂背景、遮挡、及目标运动方向改变时的跟踪, 便于获得目标的3D姿态及其三维运动轨迹。然而, 由于运动目标的精确几何模型不易获取, 因此限制了该算法的使用, 且难以克服跟踪算法运算时间较大的困难, 较难实现实时跟踪。

基于模型的人体跟踪常采用分析-综合方法, 一般用线图、2D轮廓、立体模型来进行身体模型构建, 通过先验知识来预测运动参数建立运动模型, 常采用动力学模型、Taylor模型、Kalman滤波和随机采样等作为搜索策略。在基于模型的车辆跟踪中, 3D线框车辆模型则应用得最为广泛, 将图像边缘点作为特征来实现基于3D模型的车辆定位。

4 结束语

视觉跟踪算法是实现视觉目标有效跟踪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介绍了视觉跟踪的实现方法, 从基于区域跟踪、基于特征跟踪、基于变形模板的跟踪和基于模型跟踪等四个方面介绍了视觉跟踪算法, 并对其适用范围及优缺点进行了评述。

摘要:视觉跟踪算法是实现视觉目标有效跟踪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观测图像序列, 推理获得目标运动参数, 实现运动目标跟踪, 主要有基于区域跟踪、基于特征跟踪、基于变形模板跟踪和基于模型跟踪等四个类型的跟踪算法, 并各具不同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

关键词:视觉跟踪,跟踪算法,特征

参考文献

[1]侯志强, 韩崇昭.视觉跟踪技术综述[J], 自动化学报2006, 32 (4) :604-605.

影像视觉色彩的创作研究论文 篇5

色彩是影像视觉中重要的造型元素之一,其作用不仅仅拘泥于现实的客观描摹,而是通过各种艺术和技术手段,融入艺术创作者的审美情趣,参与到电影、电视剧、纪录片、晚会制作等影视作品的叙述之中。色彩具有渲染视觉气氛、增进叙事、刻画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主题以及象征、隐喻、暗示等作用。在影视作品中创造性地使用色彩,会给观众在视觉和心理上产生冲击力和感染力。

一、以不同形象元素阐明思想

刘书亮在《影视摄影的艺术境界》一书中阐述了形象元素和思想表达的关系:“形象+形象二思想……单一的形象元素一般不能表达思想,思想存在于形象元素间的组合关系之中。一个形象元素只有与另外的形象元素组合成一定的关系才能表达思想。”

我们来看一幅1985年获普利策新闻摄影奖的照片):一个身穿破棉衣、满脸污垢的老人坐在大纸盒里吃一盒剩饭(人物);画面背景是街道和竖着不许停车牌子的人行道(地点);黑色的影调和地下光影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夜晚,一个冬天的夜晚(时间)。背景中还有一个人打着雨伞,地面泛着水光和倒影,这是一个下着雨的冬日夜晚。风霜雨雪,老人无家可归(原因),这也许是他最后的晚餐(引申结果)。照片中人、景、物形象元素的选择组合不仅准确、恰当,而且叙事性地展示了新闻的五个要素,由此引发人们对西方社会孤苦老人背后深层次社会问题的思考。这种叙事性摄影在形象元素的组合中将叙事的内容转变成可见的画面加以呈现,不自觉地承担了主题责任。在时间内容中,影像传递了叙事的历史属性;在空间内容中,影像同时传递了叙事的社会属性。

二、以不同角度景别彰显主题

就影视而言,叙事性镜头是通过镜头的变换组合来构成一种连贯的视觉形象,这种视觉形象的主要作用是叙述事实或表明事实,使观众对事实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总的印象。而表现性镜头的目的和作用并不在于叙述事实,或不完全在于叙述事实。其目的和作用主要在于表达思想、抒发情感、创造意境、烘托气氛、形成节奏等,也就是说通过视觉化的形象元素构架出具有一定意义的概念和意向,以此展开和表达传播者所要传播的信息和思想。只有通过不同的景别画面、角度、镜头长度以及节奏快慢的控制和选择,才能凸显节目的艺术表现力。

20xx年广西卫视录制的《亚洲超模》大赛晚会以前所未有的视觉设计配合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主题与晚会的节目策划和艺术表现相结合,完美呈现了一场服饰文化展示的盛宴。模特在木制大帆船上出场亮相,错落有致,镜头以递进式表现手法,多视点、多角度、多景别运动地展现模特不同文化的气质和神态。大屏幕视频里波涛汹涌、电闪雷鸣,一幅古老的船海图慢慢打开,一道孤光把人们带到了西汉时期。航船从具有两千多年历史、被誉为“南珠古郡”的广西合浦港扬帆启航,穿过马六甲海峡,蜿蜒曲折沿着亚非欧沿海各国划过。视听艺术完美结合,用具象画面讲述了一个古老而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故事。亚洲各国模特身着本国标志性服饰款款走来。在丁型通道的前方,舞台设计的是晃动的木甲板,两侧是黑色的隔离锁链,就像船甲板两边的防护链条。模特必须通过此次考验。镜头表现是:第一个画面中模特全景走来,镜头展示全貌;第二个画面近景,镜头横移的脚步运动镜头,展示模特在“甲板”上优美地行走,人体在晃动中调整步伐坚定地前行;第三个画面是仰拍模特,全景展示模特的身段、气质;第四个画面是近景,表现模特的神态。镜头组接包含了各种视觉元素,亚洲各国标志性的代表建筑视频与模特一同展示,诊释了亚洲各国服饰文化的内涵,传递了各国文化的信息。中国模特身着青花瓷旗袍,展示了以邻为伴、与邻为善、请进来和走出去的胸怀,给观众带来了一场完美的视听盛宴。这种多角度和多景别的空间切割和镜头转换按一定的节奏有序地组织起来,以最有效的视觉元素和画面组合表现出来,达到了统领观众视线、统领电视节目主题思想的目的。

三、以色彩情感元素表达主题

色彩是具有感情因素的造型元素。《文心雕龙》物色篇中曾说:“物色之动,心也摇焉。”阿恩海姆(R udo IfA rnheim)在论及色彩时意味深长地写道:“说到表情作用,色彩却又胜过形状一筹,那落日的余晖以及地中海碧蓝色彩所传达的表情,恐怕是任何确定的形状也望尘莫及的。”色彩是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例如,听到声音可产生声音色彩,这种一种感官刺激会连带刺激另一种感官的现象在心理学中称为共感觉,俗称通感。也就是说,色彩具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的通感。“当我们创作一部影视作品,诸如故事片、电视剧、纪录片、专题片、音乐电视,等等,都有一个与主题相对应的主题基调或情感倾向,比如明快的、悲哀的、压抑的、浪漫的、沉重的,等等。而表现在具体的画面内容当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把情绪基调和情感倾向落实到情感基调上,要使色彩的运用和作品的主题、情景及气氛等结合起来,通过一定的色彩组合,强化基调,塑造形象,烘托主题,给观众一种鲜明的视觉印象和强烈的感染力。”以广西电视台20xx年年初开播的原创大型慈善公益节目《第一书记》为例,其片头设计与制作就巧妙地运用了色彩。以淡绿色作为主色调,统领整个节目的基调,以动漫山水乡村为块状和线条组合的景色,配上“第一书记”的白色字体,体现驻村第一书记作为先锋队在第一时间到达最需要的第一空间的主题。绿色的色调具有广泛的适应力,传达的是安全、率真、信任、公平、亲情的意念,白色具有独立的品格,可以自由运用。绿色富有乡土气息,给人以天天向上的内在活力,是个成长的颜色。以绿色为主色调的《第一书记》,引领观众随着记者的采访深入到广西村村寨寨。节目组足迹遍及壮乡、瑶寨、苗乡等偏远山区,拍摄记录农村的瓜果蔬菜和青山秀水,在节目中不断地呈现与传递公益理念。这种艺术性强的片头制作,更能吸引人和感染人。

四、以色彩象征对比结构主题

20xx年,广西电视台制作了一台特别的新年晚会—《第一书记》20xx感恩夜。节目的舞美灯光设计以品红色(M agen to)和深蓝色为两大基本色调来结构整台晚会。在象征意义上,红色传达着有活力、积极、热诚、温暖、前进等含义,至于品红,“歌德在《色彩论》中就提到M agen to是无法拒绝的色彩……既有红色的能量又有紫色的精神性,同时具备了爱与和平、力量的意义,是展示个性、展示坚强母性的色彩”。所以,晚会选择以品红色的基调作为背景色,讲述在社会关注和帮助下贫困村寨和儿童这一年来的变化和感人、感恩的故事。而在每组故事间穿插歌曲演唱时又以蓝色大屏幕视频作为背景色,深蓝色象征着无限、永恒、透明、理智、沉思、简朴等。蓝色深邃的星空、淡黄的月光,伴随着轻柔的歌声和优美的旋律,将爱一起洒向人间。两大色彩在该晚会中运用到位,传递着心灵的正能量。

平面广告视觉元素创意研究 篇6

关键词:视觉元素 “动感地带”平面广告 创意方法 趋势

中图分类号:F713.81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4)09—0136—02

平面广告,泛指现有的以长、宽两维形态传达视觉信息的各种广告媒体的广告;它包含着文案、图形、线条、色彩、编排诸要素。平面广告因为传达信息简洁明了,能瞬间扣住人心,从而成为广告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平面广告设计在创作上要求表现手段浓缩化和具有象征性,一幅优秀的平面广告设计具有充满时代意识的新奇感,并具有设计上独特的表现手法和感情。

“动感地带”用创新的手段拓展了通信业务的外沿,将无线通信和时尚生活融为一体,将引领令人耳目一新的消费潮流。向来注重品牌建设的中国移动通信,以精准的市场定位、灵活的定价策略、增值业务的超前设计及成功的品牌传播策略,不失时机的推出了“动感地带”这一电信服务品牌。较好的满足了目标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通讯消费需求,“我的地盘我做主”的著名广告语,使“动感地带”的品牌符号和品牌形象为大众所熟知、喜爱,建立了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品牌个性,在消费者中有着较高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动感地带(M—ZONE)是国内移动通信市场上第一个以15~25岁年轻人推出的客户品牌,人群分布式是学生和年轻白领的,因此在广告设计视觉元素中色彩方面使用热情奔放的暖色和清醒的冷色,如红色、黄色、蓝色和紫色,图形设计是明星人物和抽象有钱的图案组合为主,文字中广告语简单精辟,字体多样,版式设计活泼简单,附有动感。

一 平面广告与视觉元素

视觉元素由信息要素和形式要素构成。信息要素由图形、文字、形状、形体等内容组成;形式要素由点、线、面、色彩、空间等内容组成。一幅平面广告的大部分信息来自于视觉要素,视觉沟通只需要少量的视觉元素就能提供大量的信息。形式元素在画面上的组织、排列包括方向、位置、空间、重心等要素的安排,目的是通过确定各种视觉要素来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和秩序,以此来构建广告画面的视觉效果。

平面广告中的视觉元素主要包括色彩、图形、文字、版式等四个,它们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色彩在平面广告作品中有一种快速传达理念以及想法的作用。尤其是户外平面广告由于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分散注意力的因素很多,色彩鲜明的平面广告是能够与公众以及消费者的心理反应密切相关的。色彩给人的印象非常强烈、醒目,设计者可以通过色彩为受众展现作品的设计意念。广告色彩的整体效果取决于广告主题的需要以及消费者对色彩的喜好,并以此为依据来决定色彩的选择与搭配。

图形具有直观、可信、生动、鲜明、通用、形象传播准确等特性。图形能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激发其阅读兴趣,它给人的视觉印象有时甚至超过文字。图形做得好坏也是平面广告中检验设计者创作立意和视角是否独特的重要标准。图形可分为具象图形、抽象图形和装饰图形。其实广告与图形有着紧密的联系,好比汽车与司机。图形在广告创意表现中有着核心的地位;广告是借助图形而达到促销的目的,一幅广告如果没有图形,就很难有受众群体,也就不可能完成它的信息传达活动的目的。

平面广告中的文字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好文字的点、线、面排列和布局能够为平面广告增色,也是成功的平面广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文字在平面广告中主要有说明、指引和图形、代码作用。

版式设计也叫版面编排设计,是在版面上将有限的视觉元素进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排列整合,它使各种视觉要素和谐地出现在同一个版面上互相衬托、互相呼应,把广告内容强有力地传达给受众,引起受众的兴趣和注意,达到销售商品或建立知名度的目的。它是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也是现代艺术设计的组成部分,是平面广告设计中最重要的支柱。

二 动感地带视觉元素的创意方法

(一)合理夸张法

夸张法是指在夸张想象的前提下,明显夸大广告作品中所诉求产品的品质或特性的某个方面,起到了加深或扩大观众对产品特征认识的作品。而合理夸张法能更鲜明地强调或揭示事物的实质,提升广告的艺术效果。夸张是在平凡中求新奇变化的手法,通过虚构把对象的特点和个性中美的方面进行夸大,增强了一种新奇与变化的艺术情趣。夸张按其表现的特征可以分为形态夸张和神情夸张两种类型,前者为表象性的艺术手段,后者则为含蓄性的表情化艺术手段。借助想象,对广告作品中所宣传的对象的品质或特性的某个方面进行相当明显的过份夸大,以加深或扩大这些特征的认识。通过夸张手法的运用,为广告的艺术美注入了浓郁的感情色彩,使产品的特征性鲜明、突出、动人。

广告在夸张手法下用,使得其艺术美带有浓郁的感情色彩,使产品的特征性更加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如图1所示,这则“动感地带”广告以人物形象夸张的表情赢得了广告受众的喜爱,很好地展现出广告的意图。以一种吃惊、惊喜、高兴的表情反映出“怎么说都有礼”。在视觉元素表达中使用了喜庆的暖色中国红,具象形式的人物组合图形居中构图,配上广告语,广告下部分设计出产品VI设计和醒目的产品定位语,使得这个版面重点突出,主题鲜明。

(二)对比衬托法

对比是在对立冲突中表现艺术美的一种广告表现手法,在对照和直接对比中突出要诉求产品的优点和特点,互比互衬,从对比所呈现的差别中,达到艺术形式的美。它把作品中所描绘的事物的性质和特点放在鲜明的对照和直接对比中来表现,借彼显此,互比互衬,从对比所呈现的差别中,达到集中、简洁、曲折变化的表现。不仅使广告主题加强了表现力度,而且饱含情趣,扩大了广告作品的感染力。巧妙地借用对比手法能使貌似平凡的画面凸显艺术意蕴,传达出广告主题的不同层次和深度。如图2所示,偶像明星周杰伦在绚丽的平面设计形象中对比衬托出来他的活力和动感,使得这个画面很有活力,充满运动的气息。这则广告在视觉表达中采用了竖构图,色彩活泼、热情奔放,图在形语言方面采用了抽象的建筑物、人和演唱明星周杰伦的运动的图案组合,广告语一目了然。版式设计出给人一种远近感,设计很成功。

nlc202309040924

(三)视觉冲击法

广告的最大作用就是要画面冲击力要很强大,而视觉冲击法就能很好地发挥这样的作用,因此视觉冲击法是一种最常见的表现手法。在细腻刻划和富有立体感的产品质感下、彰显出产品的形态和功能用途,引人入胜地将产品主要特性呈现出来,实现了一种逼真的现实体验感,使消费者在观赏中营造出一种对诉求产品的亲切感和信任感。考虑到此表现法的目的是直接将产品推向消费者面前,因此设计师十分注意画面上产品组合的选择和展示角度的定位,最大限度地展现出广告主题中最容易打动人心的要点,运用对比的色光和虚实的背景进行烘托,产品在一个具有感染力的空间展现的淋漓尽致,起到了增强广告画面视觉冲击力的作用。如图3所示,这个广告画面很有视觉冲击力,画面年轻偶像欢迎新同学,很好反映出广告语“你好,新同学!”加上各种各样的新颖的电子产品出现在画面中,能够很快吸引到年轻人的好奇。这则广告采用了“动感地带”常用的色谱,暖色中的红色和橙色,图形设计是具体的偶像明星和抽象的电子产品组合的大小对比方式,文字简约而重点突出,下办法是广告活动结束语,中间以企业LOG为分界,版式多而有序,杂而不乱,视觉重点突出。

(四)巧妙比喻法

比喻法是指在设计过程中选择两个互不相干,而在某些方面又有些相似性的事物,“以此物喻彼物”,比喻的事物与主题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某一点上与主题的某些特征有相似之处,因而可以借题发挥,进行延伸转化,获得“婉转曲达”的艺术效果。如图4所示,作为一则成功的平面广告设计,突出了广告的诉求要求,个性鲜明,创意十足,画面布局动感新颖,广告主题突出,颜色搭配协调清新。广告画面中设计出将音乐、海波等动感元素比喻为上网的无比流畅无限,加上女主角深情地弹着吉他,其他年轻人尽情地在海波上冲浪,突出的是海量聊天,广告诉求的是年轻人可以用手机像电脑样尽情地在网上冲浪,更好地展现出画面中的广告语“100M大流量,聊个痛快!”。广告中上部分的布局是以人物具象的形式而展现,其中选择了当时很受年轻人喜欢年轻有活力的明星组合sHE代言,符合年轻偶像崇拜心里,这部分用了浅蓝色做底色,使得这个画面清新有活力,眼前一凉的感觉;画面下部分使用明度很好的柠檬黄,使得主要介绍的广告信息突出鲜明,不至于让上半部分中的画面喧宾夺主。总而言之,这则“动感地址的”平面广告是成功的,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收到了不错的广告效应,使得此广告深入人心。总而言之,这则广告的视觉元素中色彩清醒,图形附有想象力,文字恰到好处,版式具有很强的创新性。

结语

广告艺术是一种快速传达产品信息、宣传品牌的艺术形式,在茫茫的广告中不能很繁琐,要求追求一目了然,简洁明确,要在短短的几秒钟起到清楚的传达产品特性的作用。优秀的平面广告是视觉元素:色彩、图形、文字和版式和谐创意地展现在一个画面的,因此,要设计一则优秀的平面广告需要从这几个方面综合考量方可有效。

视觉研究 篇7

关键词:视觉转译,视觉符号,审美差异

视觉产生的途径有两种:一是通过视觉器官, 使其感受细胞兴奋, 从而使信息经视觉神经系统加工后产生视觉。简单而言, 就是眼睛通过身体机能的辅助和外界的条件, 能够见到外界的景物、人物等一切画面信息, 具有直观性与感知性。第二种是通过文字描绘、口头转述、发散思维等主观能动性所构造出来的脑中“转译”视觉画面, 它主要依靠通感、联想、想象。影视作品拍摄出来的画面是由艺术符号与艺术代码组成, 具有感知性与建构性。因此, 影视作品的图画影像所传达的视觉符号可以理解成一种“表征空间”。这种由艺术符号与艺术代码所组成与拼接的立体画面, 是依靠感官的视觉途径来传达。而在文学文本通过构造、触觉以及心理上的感触则需要在能有代表性的视觉语言的表现下, 通过通感、联想、想象等审美方式来进行视觉的转译与建构, 这是一种感知的空间存在, 给欣赏主体营造了一种“实践空间”, 具有可观赏性与解构性。通过视觉转译成的画面具有想象性, 甚至具有一种虚构的符号空间。因此, 视觉语言下的通感转译是一种精神性想象空间的生产, 视觉符号与代码的组合是感知的空间存在。即便是在相同领域中两种不同的视觉营造方式能产生出不同的审美体验。

一、审美经验营造的场域比较

视觉符号在塑造复杂视觉画面的时候可以通过传媒语言和设计语言来配合完成。而没有艺术符号的创作中, 即需要靠视觉语言营造画面的情况下, 则需要在听觉、嗅觉、触觉所营造的意境下等去进行视觉的转译。这是两种不同风格的“艺术场”和“空间场”的营造, 同样会带来不同的“审美场”。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中, 电视的即时转播画面在进行传播的时候收到了震撼的视觉效果, 无论是讲述工业革命的发展史还是将英格兰半岛与爱尔兰半岛用并机直播的方式将唱诗班的旋律与画面传达给观众, 都毫无异议的表明在场的视觉震撼。这是通过有声画面呈现给欣赏主体的画面。在画面中或体会到英国发展历程或感受到世界体育赛事的进步, 这都是欣赏主体在可视视觉中滋生的内心感受。而在广播的转播中, 声音描绘的刻画能利用通感、意境、想象去构建一种视觉场域, 或唯美或粗犷, 具有多样性与多变性。通过文本构建的视觉形象是变换的、具有流动性的, 而每个欣赏主体在构建的时候都具有流动性, 人们的观看是一种沉浸式的观看, 人们的视角和观点可以随着主体的审美经验和审美目的而流动。而影视作品的视觉传达是通过外在的色彩、文字、结构、人物形象进行传递, 有一种固定的视角去进行观摩, 它所营造的是一种“视觉真实”, 具有一种桎梏和单一的特点。一部艺术作品就是一个大的场域, 它是由无数个“场”所组成的。例如, 影视作品可以通过蒙太奇和长镜头去进行拼接和表现。因此, 影视作品的视觉传达的“场”具有可视性, 它所营造的“场”是形象性的, 是对真实空间的写照。而音乐艺术作品的“场”的构建是一种想象的“场”它给我们营造的是一种空间氛围。它所营造出的不是真实的物质空间也不是“镜像”空间, 而是一种基于审美经验上的转构, 这种视觉构造更多的是需要欣赏主体有充分的想象能力, 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标准, 因人而异。因此, 直观的电影画面比客观的转译画面更加能产生视觉共鸣。究其原因是由于视觉转译与视觉符号在画面构建时的场域不同。

二、视觉营造下审美意识的差异

审美意识是审美体验的非身体性部分, 是审美体验的高级形式。审美意识具有自由与超越性的属性, 所以在欣赏视觉语言的通感转译画面与视觉符号构建的直观画面时, 有不同的审美意识与审美心理。文学作品《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 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 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文学作品中文字的精彩描绘使得艺术接受主体在艺术传播过程中进行了主观意义上的二度创作, 勾勒西北农村格局、刻画人物风貌, 甚至将心理世界都能体会如在场一般, 每一位欣赏主体心中都有一个“平凡的世界”。这便是通过文学文本的描绘与刻画激发每一位欣赏主体的审美心理。通过主观能动性将虚拟的世界进行营造与建构。但是影视作品中的《平凡的世界》的拍摄则禁锢了农村格局, 也禁锢了人物风貌, 甚至人物的心理也难以真实可感的呈现给观众, 电视画面下的种种场景与人物都固定了欣赏主体的审美心理。通过视觉转译的画面在欣赏时需要有充分的意象性, 在面对抽象、感性的“表征空间”则需要恢复原始意识状态下的“意象性”, 而欣赏直观的视觉符号时, 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是趋同的, 不存在过多想象。在审美意识的创造过程中, 通过视觉语言转译的通感画面, 会使得潜藏于无意识中的自由突破自觉意识的防线, 转化为审美理想。此时的审美理想朦胧不明, 但却有鲜明的指向, 成为审美意识创造的动力, 表现为一种审美兴趣和期待。而视觉符号下的构建的艺术形态是已经加工创造好的视觉形象, 会在审美方式的带领下直接形成审美意象, 不需要转译, 具有明确的美感。视觉语言的通感转译与视觉符号的直接传达都能构建成一种视觉形式, 而这种视觉形式是在审美意识的基础上完成的。视觉语言的通感转译下的审美意识是具有所指的意味, 视觉符号传达的画面则具有能指的意味。在如今的三维影像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之时, 画面的真实性展现了时尚与技术的融合, 这是一种视觉力量。

三、视觉审美领悟下不可视性的多样解读

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提到, 对于现实的创造性的把握是设计形态的内涵, 永远都不是对于所占有感性材料的机械复制的过程, 设计形态所包含的形象一定是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及敏锐力的美好形象。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 视觉艺术的发展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当然这不仅仅是创造性设计的提升, 也是对人们什么方式与意识形态的提升。在接受主体的审美世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已经开始关注艺术创造的视觉成果与震撼, 更加愿意融合进艺术市场去感受去欣赏艺术成果带来的美感。尽管外在形式的视觉形态能给予一定的视觉冲击, 而没有外在形式的作品中也能产生视觉画面形成别样的审美。审美领悟在审美活动中, 主体用某种感性的形式, 对客体活动意蕴的直接的、整体的把握和领会。在音乐艺术中, 音乐视觉元素的运用视觉元素的特殊性不同于听觉艺术, 在音乐这门抽象的艺术中, 通过节奏以及韵律、造型不同的表达方式构成音乐中的视觉元素。例如, 韵律一直应用于现代排版设计, 通过条理的、重复连续的排列形成一定的节奏, 从而展现出律动的形式, 它开阔了艺术的表现形式, 增强了感染力。这完全是一种具有影响力的线性力线外的图像的表达形式, 这种形式具有很强的视觉吸引力。当然这具有不可视性。然而在音乐图谱中, 欣赏主体可以看到节奏与音符的形象, 当然这是书面化的形象, 缺少了一种灵动之气与生命质感, 即使是在可视性的审美客体中体验也很难找到契合自身的审美目的。因此, 欣赏主题在进行解读的时候会在艺术传播过程中产生多种解读结果。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中的文艺表演开篇便是工业革命章节, 叙述中不仅歌颂了工业革命, 还以美丽田园和工业革命之间的“博弈”。伦敦开幕式试图将现代社会责任伦理和工具理性的价值观附载在演出中, 通过视觉语言向世界输出。用巨变中的环境、人民生活的变迁来展示民族文化和历史。这在观赏画面带来的视觉震撼的同时, 头脑中也浮现了英国曾经的破败镜像, 在感悟经济发达的同时追忆到了曾经的断壁残垣。因此, 无论是在相同领域中还是不同领域中相同的方面都能在视觉传达中引起差异, 有关审美有关其他。视觉的差异是由外在引起的, 但是内在的心理也能引起视觉的差异, 进而引发不同的审美心理, 即使是同一领域的画面感也能引起不同的观赏心理。审美具有多样性也同样具有主观性。因此, 不同的欣赏主体在怀揣不同的审美心理所观赏到的视觉符号或者进行视觉转译都是不同的。

参考文献

[1]于瀛.音乐艺术的听觉与视觉元素分析[J].大舞台, 2013 (3) :45-46.

[2]汤筠冰.视觉在场——伦敦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视觉传播比较研究[J].现代传播, 2012 (10) :86-88.

民间美术的视觉特征研究 篇8

关键词:民间美术,造型,色彩,吉祥图案

一、仿生的造型

固有的民间信仰, 让人们在对民间美术的造型上打上程式化的烙印。民间美术寄托着人们的精神诉求, 造型上或是祈求子孙繁衍长寿, 或是对富贵荣华的期盼, 或是对驱邪、攘灾、纳吉的愿望。因此, 在历史演变中所形成的吉祥图案民间美术的主流, 造型上趋于一定的统一性和稳定性。如早年民间艺人刻皮影, 在造型上既考虑体型的美, 同时也会结合寓意、夸张和趣味。即使是经过人们的归纳、概括的抽象纹样, 同样具有其象征意义在里面。如高山族织锦以菱形和折线组成几何形, 用以象征其崇拜的百步蛇。

民间美术根植于生产和生活, 民间美术的造型多来自民间美术制造者所见的现实之物。因此, 飞禽走兽、花草树木在民间美术中随处可见。这些造型图案虽然来源于现实, 但是人们在创造过程中, 不受具体形象约束, 凭借经验延伸想象, 以抽象、变形、概括等手段不计虚实, 不求相像, 精心取舍、加工锻炼。在表现语言上注重形象、寓意和象征的表现方式, 它往往与特定环境下的文化背景和时代精神相结合, 在表现方式上却又不拘一格。民间美术的造型体现出根据创作者情感和客观构图的需要进行变通和夸张的特点, 这种夸张并不是刻意而为之, 而是根据需要和出自他们的审美心理。因此, 在民间美术的造型上, 我们可以看到艺人们可以让鸟的冠、毛和尾羽为朵朵盛开的鲜花。为了突出某一部分, 更好的刻画物体对象的主要特征, 人们有意打破正常的比例, 达到一种传神的艺术效果。在一些民间美术作品中, 即使是高度抽象几何化的纹样, 依然都来自民俗生活。鲁锦几何化图案造型可以说基本上都是历史故事、现实物体的一种高度抽象概括。民间美术造型是在民间文化形成的模式上一种集体性情感的表达, 而且在时空中的情感流动是跳跃性和无秩序的。其追求的是一种合理性心理意识的真实。而不是统一时空中真实存在的物象, 也就是说民间美术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 把不同时空的场景糅合在一起。如山西洛州阿寺村的王兰畔所剪的《苹果园》, 把从犁地、栽树苗、浇水到摘苹果、装箱和谐的组织在一起。

二、象征的色彩

民间美术以色扶形, 色彩的运用对民间美术功能的实现与艺术审美效果的产生起着重要的作用。色彩在民间美术创作中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 彰显着中国的文化内涵与国人的审美心理。民间美术在历史长河中沉淀出求吉避灾、扬美惩恶的民族心理下, 色彩运用在民间美术的创作过程中, 成为一种人们意愿表达的方式与手段。这种方式的完成在于色彩具有了民众已经普遍接受的某种象征意义。

随着阴阳五行学的发展, 五行说成为民间色彩意识构成的理念基因, 这种色彩的象征与比附迅速在民间扎下了跟, 与五行相对的五色成为民间色彩意识的基本框架, 民间色彩也就具有了某种宗教意义的神秘色彩。例如, 民间缠五色丝来辟邪。这也彰显出民间对色彩的认识, 是一种主观的非理性。在人们对色彩的非理性的认识中, 形成人们观念中的吉祥色彩与非吉利色彩。如红色在人们眼中具有“吉祥”“喜庆”等象征意义, 而黑色则与阴暗、邪恶相连。民间美术的实用性即功利性, 表现为诉诸视觉形式的心像对显示需要的替代满足的作用。求生、趋利、避害的功利意愿始终贯穿于民间审美意识中, 民间审美的创造喜欢以善的正面形式来揭示或寄托对美的渴求。同时人们把色彩的比附意义用在民间美术的人物刻画上, 如民间戏剧中各种脸谱达到200多种, 各种色彩均具象征人物性格特征的作用, 红为忠诚、白为奸、黑为正直。

然而, 在色彩搭配中, 人们依然追求一种对比中求统一, 统一中求对比的艺术效果。反映在民间美术作品的色彩配量中, 则是人们大量运用红和绿、橙和蓝、黄和紫的补色对比以及黑白两色的明度对比, 色彩力度大, 对比强烈形成了特有的民间色彩搭配。因此, 我们在民间美术中常见的大红大绿的搭配中, 在颜色不协调的时候, 以白色分割、间隔其中而达到和谐统一。这种颜色的对比与互补也正是阴阳五行的色彩观与色彩运用的体现。

同时, 色彩的象征性与寓意性成为民间美术创作普遍遵循的准则, 从而导致了民间美术的设色不是纯视觉性, 而是历史的、文化的、审美心理的几集参与, 这种色彩的主观性与意向性, 归根结底还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结果。

三、吉祥的图案

民间美术的装饰纹样主题丰富而重复频率极高, 体现出中国民间趋利乞吉的审美功利性的艺术特点。在这一审美心理下, 民间美术需要吉祥图案促使功能的达成。同时吉祥图案的展示与流行离不开民间美术这一载体, 可以说民间美术与吉祥图案是一种鱼与水互生的关系, 这也是在中国特有的民间传统文化土壤上开出的独特的艺术奇葩。

什么是吉祥图案?吉祥图案是指通过谐音、象征、寓意、附会等手法, 组成具有一定吉祥寓意的装饰纹样。如利用“鹿”与“禄”的谐音, 用鹿这一形象代表人们对禄的向往。民间美术的吉祥图案中把一些文字也纳入其中, 当然这些文字必须是包含着吉祥之意, 如婚礼仪式中必不可少的“囍”字等。可以说, 吉祥之意一般是通过纹饰和吉祥文字来表达的, 貌似平凡, 其中不乏真趣与深情。

艺术家吕品田先生将民间美术归纳为三种——祈子延寿、纳福招财和驱邪攘灾。中国民间美术恒常的主题被上述三种功利的倾向所覆盖, 因而具有内涵意义上的统一性。根据这种事实以及相对的功利倾向, 而这三种主题的表现则是通过在岁月中形成的已经近乎程式化的图案来实现。

祈子延寿主题与子嗣传承紧密先关。祈子之意体现了对恋情、婚嫁、生育等以生命繁衍为主脉的人生活动的关注。这一部分主题有双喜鸳鸯、并蒂莲花、伏羲女娲、麒麟送子、麻姑献寿等。

纳福招财主题以追求日常生活资料和私有财产的功利倾向为主, 也有一些带有追求功名利禄、居官显贵的功利倾向。体现这种两种倾向的主题有连年有余、五谷丰登、招财进宝、鱼跳龙门、加官进禄等。

驱邪攘灾主题显示着老百姓对理想生活环境的功利要求。人们渴望和冀求和平、顺利、健康, 嫉恶和遁避兵战、疾疫、灾荒, 显示这种功利倾向的主题在民间美术中也非常多见。例如风调雨顺、钟馗捉鬼、竹报平安等。

壁画的视觉影响力研究 篇9

我国的壁画艺术历史悠久, 早在在原始社会就出现了各种壁画图案, 被称为“岩画”或“崖画”。到了唐朝, 也就是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繁荣时期, 壁画颇受人们的喜爱, 也成了艺术文化的象征, 也为今后的壁画艺术和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 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 中国的壁画艺术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如今, 壁画在人们的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 人们也越来越青睐于壁画文化。

一、壁画是对人文精神的弘扬

壁画艺术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积淀。《中国美术词典》对壁画的定义是“绘制在土、砖、木、石等各种资料壁面上的图画”, 而在《西洋美术词典》中, 其定义为“各种壁面装饰的统称”。没有哪一位艺术家能够脱离他所处的时代来独立完成某种艺术, 壁画家亦是如此。壁画的存在虽从属于建筑, 同时又作为一件独立的艺术品存在, 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如, 墨西哥壁画家迭戈·里维拉的壁画《十字路口的人类》, 这是一幅表现工人阶级的巨作。在这幅作品中, 作者表现了工人阶级、富人、法西斯和警察等各个社会阶层的人的形象, 通过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冲突来体现一种社会现实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作者用自己的绘画语言描绘着他的思想观念和信念, 却最终因拒绝去除画中的列宁而被破坏。这幅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壁画, 引起了当时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它所寄托的是对当时社会变革的理念和信仰。

此外, 还有我国的敦煌壁画。度荒壁画是敦煌石窟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 其艺术表现形式具有与世俗绘画明显不同的风格特征, 是国家艺术文化宝藏中不可多得的视觉文化盛宴。可以说, 每一幅壁画后都蕴藏着无限人文精神的寄托, 或简单或深刻, 却无一例外地悄悄记录着人类文明前进的脚步。

二、审美情趣相得益彰

从审美意义上讲, 壁画的视觉影响力不容忽视, 而且已经成为一个印记或者一个标志, 作为公共艺术品供来来往往的人驻足欣赏, 因它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和与环境相得益彰的内容表现形式吸引着观者的注意力,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审美观, 并传达着壁画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如, 若在一排暗色调的建筑中出现了一把红伞的壁画, 它肯定是非常亮眼的, 甚至是突兀的, 而这样的视觉感给人的印象往往也是最深刻的。一把红伞, 可以是爱的港湾、可以是美的体式也可以是艺术的表现。总之, 这样的审美情趣是其他艺术所难以表现的。

在一个公共空间, 壁画视觉感的设计风格与设计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壁画家的设计与制作。经典的壁画除了能为周围环境提供进一步的辅助审美之外, 还能够精确传达出壁画的自身内容, 并通过各种各样的视觉效果发挥出其他的力量, 如警示、纪念、颂扬或教育等作用, 为公共空间艺术增添更丰富的视觉艺术感。

三、壁画之美源于现实生活

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 壁画作为一种塑造美的环境的重要角色, 在城市中越来越经常地出现。壁画的设计, 即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美的享受需求, 同时也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真实写照。美的具体形式能体现出事物的内容美, 壁画的美正是具体的美, 是独立存在的审美对象, 具有独立的审美特性。而壁画所体现出的形式美必须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这是设计的本质要求, 也是一种考验艺术家的能动性创造活动, 只有将两者很好地统一起来, 才能将壁画变得有灵魂, 变成“活生生”的壁画。如, 日常生活中人们在选择装饰品时, 既要求饰品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又要求它具有一定的美观性, 壁画也是如此, 只是壁画更是时代的、美的产物, 是美中见和谐的典范。

美, 是每一个人都在追求的精神享受, 尤其是在当今社会, 人们审美观和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提高, 所最求的生活方式已经渐渐从物质层面转移到了精神层面, 常说的“享受生活”不单单是用金钱的堆积所换来的物质享受, 而是随着思想认识的提高所要求的非物质享受。以享誉世界的莫斯科壁画为例, 该壁画被称为半个世纪前的顶峰之作, 它的出现极大地带动了壁画艺术的发展, 促使壁画成了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视觉享受。如今, 北京在的4号线地铁整个线路的8个重要站点也分别加入壁画的身影, 使站内壁画结合地上建筑, 凸显了地域特色和文化气息。虽只是几幅简单的壁画, 但每每看到它们, 就足以让人感动, 因为壁画上还承载着我国家悠久的历史文化, 使人联想到我国的文化瑰宝。透过, 人们能看到中华民族各个时期的人文历史和背景文化, 更能看到生活中点点滴滴中都映射着人文之美。

四、壁画对空间环境的影响

壁画艺术是依赖于建筑环境而存在的。空间环境作为壁画的直接载体, 使壁画能够实现其自身的价值, 也对壁画的观赏效果起着潜在的影响。当然, 这并不代表空间环境就成了壁画设计的绝对依赖体, 壁画与环境建筑之间相辅相成, 彼此辉映。壁画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特定形式, 即单纯地为壁画的存在而修建建筑, 这种建筑题材的壁画作为一种灵魂, 就成为建筑的主体。如, 睡莲馆就是为莫奈的壁画《睡莲》而专门建造的。

但壁画作为一件相对独立的艺术作品, 它蕴含着艺术家的艺术素养, 体现着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一副失去了相对独立艺术个性的壁画, 也失去了蕴含在壁画中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就不免会显得空洞而苍白, 也就很难引起人们的共鸣。因此, 一幅成功的壁画不仅仅能使欣赏者得到视觉上的愉悦, 同时还能使其准确地领会到创作者的精神意图。只有这样的壁画才能在适当环境的衬托下熠熠生光。1979年, 北京国际机场壁画群落成, 标志着现代中国壁画的复兴起, 随后, 全国各地涌现出了一大批代表着时代精神的壁画作品, 无一不在证实着壁画文化对空间环境的巨大影响力。

壁画是公共艺术品, 自然会具备艺术性的特点, 但欣赏者是千千万万个截然不同的个体, 他们有着各自的目的地。壁画的存在将人们的目光聚集在一个点上, 若能揣摩人们心理, 表现出人们在这个空间环境中面对此情此景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引起人们的心理共鸣。结合空间环境特点的壁画会使过往的人们一目了然地欣赏到视觉艺术美, 也只有使壁画和人们心理、空间环境融为一体, 其影响力才能发挥到最大。

五、结论

基于视觉的人体行为识别研究 篇10

1人体行为识别常用方法

人体活动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运动, 由于人体的活动是非常自由的一种存在, 难以预料, 甚至会随着人体衣着打扮各不相同, 直接导致运动着的人体外观产生很大差异, 这就使我们对其研究时产生了很大的困难。在人体行为识别对技能视频监控, 人体运动分析, 自然人机交互, 虚拟现实等等广泛运用的今天, 我们却始终无法找到专门的系统对人体行为进行识别与分析, 如果将人体行为识别看出一个分类问题, 一般的解决方法如下:

1.基于时空的方法

近几年来愈来愈多的学术专家开始对人体行为识别产生了兴趣, 由于这个领域的缓慢发展, 导致了行为识别的部分专家学者开始着力于对基于时空进行研究, 渴望利用时空兴趣点构成集合用以表示人体行为动作, 对于此类研究我们一般都是使用三维立体来表示图像的特征, 希望可以通过泊松方程的求解特性来进行分析, 通过使用计算机对这些特征的提取识别从而取得较好的识别率。这是一种基于空间和时空特征的混合层次模型的人体识别方式, 如果想要提高识别率的话, 是需要我们通过利用模型的静态形状特征的。

2.基于状态空间的方法

基于状态空间的方法是人体行为识别中另一种较为常用的识别方法, 主要的思想是人体的行为集合成一个状态, 通过每个静态的姿势串联在一起。运用一些动态的概念网络将这些状态联系起来, 因为其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因此被广泛的应用在人体行为识别中, 但是计算复杂度高就成为了她的缺点。但是就是在今天, 层级隐马尔可夫的提出, 使得模型对人体行为进行识别并取得了很好的识别效果, 也是因为HMM不能对三个或者以上的独立过程进行有效处理, DBN存在的结构也可以发生任意的改变, 因此达到了降低计算的复杂性的目的。

3.基于人体模型的方法

基于人体模型的方法实质上是需要我们通过对人物身体部位分析来达到识别人体的一些行为方式。需要我们通过人体部位, 包括头, 躯干, 手, 膝, 脚等等部分来准确找出人体运动中存在的一些信息, 从而提高识别系统的识别率。人体模型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是2-D轮廓模型, 另一种则是3-D立体模型, 2-D模型主要是用于智能的监控, 3-D模型的运用, 将人体运动学的先验知识和人体行为这种发展的东西向结合而进行描述和分析。由于人体模型的方法能够在测量中准确的表达出人体运行的相关信息, 所以适合在复杂行为中进行分析与理解。

2基于视觉的人体行为识别的运动目标提取

人体运动检测的主要任务是从图形序列中检测感兴趣的运动目标, 这是基于视觉的人体行为识别中最基础的一个环节如图1所示。虽然实际情况中国由于受到光照, 天气等因素的影响, 会影响其检测的进行, 在对其进行核算研究时, 我们只要一些算法的复杂性, 稳定性和实时性也考虑进取, 从而选取出较为适合的算法, 还是可以适当的改进的。

静态背景和动态背景下的运动检测都是属于运动目标检测的一种, 静态背景下的运动检测, 检测点是不会发生移动, 我们一般将监测点安放在一个固定的点例如银行的路口进行监视的摄像头, 当然对于固定点的选择也是非常关键的。而动态背景下的运动目标检测则是指需要将检测点随着目标移动的, 这样有利于获取到第一手的资料例如装在飞机或者卫星上的监控系统, 运动员运动过程中的跟拍等等, 相对于静态背景下的目标提取, 动态背景下的则更为发杂, 检测算法也更为多变。

3基于视觉的人体行为识别的特征提取

特征提取是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中的一个概念, 她根据计算机提取的图像信息, 决定了每个图像的点是否属于一个图像的特征。一般我们都是通过对某一模式的组测量值进行变换, 以此来突出该模式具有代表性特征的一种方法, 迄今为止特征没有万能和精确的定义, 因此一个算法是否成功往往还是有它使用和定义的特征来决定的, 在制定的场所提取出的相关特征, 一般来说都是相同的。

1.初级运算

特征提取是图像处理中的一种初级运算, 它是我们在对一个图像进行的运算处理时作出的第一个运算过程, 它需要通过详细的检查每个像素以此来确定该像素是否代表一个特征。组委特征提取的一个前提运算, 输入图像一般通过高斯模糊核在尺度空间中被平滑。

2.寻找特征

特征提取需要许多的计算时间, 且可以使用的时间也是存在限制的, 由于许多计算机图像算法使用特征提取作为其初级计算步骤, 因此大量的特征提取算法被发现, 其提取的特征也是各式各样的。

4结语

竞技运动服饰的色彩视觉研究 篇11

媒体的快速普及使体育赛事的参与性与观赏性大幅提高,竞技运动服饰通常是在特定环境中使用,近年来在各大赛事中的选用已超越了产品本身的使用属性,扩展到了文化蕴含层面。面料、色彩、图案、款式是构成竞技运动服饰的重要元素,而色彩又是其中最为直观的视觉要素。我试图通过色彩对视觉、心里影响的详细论述,分析竞技运动服饰的色彩选用可能会对裁判、观者,甚至环境带的影响,探索运动员如何在运动服饰色彩选择中体现环境与自身和谐的统一。

1.色彩的心里属性:色彩是运动场上观者对运动员着装感观的第一印象,对于判断主体性格、气质、行为活动能力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当视觉接触到某种颜色,除了物理方面的辩知性,还会在心里产生生理感知,这称之为意象,大脑神经接收到色彩意象讯号,即时会产生联想,这种联想“能唤起各种情绪,影响到我们正常的生理感受”。 色彩的心里效应比较复杂,同时又具有群体普遍性和个体差异性,在色彩的的心里意象联想基础上我们应该了解其社会性。

2.色彩的社会属性:作为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直观体现,服饰色彩的社会因素首先要体现在文化属性上,由于社会制度、传统风俗不同,人们的服饰色彩必然受到影响,并客观地表现出来。这种表现正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的心理因素的产物,并由此而造成群体性心理倾向,这是服饰色彩心理的决定因素。它从总体上决定服饰色彩的共性特征和整体模式。

3.认识服装中的色彩

选择服装色彩时首先要了解术语:基础色指纯粹的颜色,如红色、蓝色;明度指同一颜色的深浅变化;纯度指色彩浓烈程度。色彩被按照这三种方式加以区分,形成眼睛所能辨识的成百上千种颜色。这些颜色又被分为冷暖色调,其实色彩本来是没有温度、不能感觉冷暖的,色彩的冷暖是借用了器官感觉的词语,当然颜色的冷暖没有绝对,只是相对而言。

色彩带来的视觉信息及象征意义是很重要的,在大多数情况下,服装的颜色并不是单一的颜色,是在某一基础色下的多种颜色搭配使用,在服装的色彩运用中这样的搭配也是有一些规律和技巧的:

(1)强烈色搭配:指在色环中相隔较远的颜色搭配,强烈、醒目,容易引起注意。例如:白色和柠黄、绿色搭配很和谐、明亮,但会显得服装较轻薄没有分量,在举重、拳击等重量型比赛中极少出现,同一个色与白色搭配时,会显得明亮;与黑色搭配时就显得深暗。

(2)近似色搭配:指在色环中相隔较接近的颜色搭配,纯度低的颜色更容易与其他颜色相互协调,这使得人与人之间增加了和谐亲切之感,从而有助于形成协同合作的格局。

4.竞技运动服装的色彩运用:

竞技运动服装的色彩美体现是人与环境默契配合而形成的和谐美,在运用时,必须着眼于人种的体型、肤色。中国人属于以橙色为中心色相的黄色人种,体格方面相对骨骼架构娇小,体重偏轻。在赛场上“绝对力量和绝对速度不占优势,其优势主要集中在与灵巧、技能平衡等技能类项目上。”前面我们已经对色彩属性有了基本认识,具体可分项来谈:球类项目参与人数多,时间长,服装用色要强调整体感和易兴奋感,颜色使用不超过两色,尽量选用高纯度的暖色近似搭配,使整个队伍有较强的视觉统一性,“暖色调的应用会在较长的比赛时间中对自身或观者延长视知觉的兴奋周期”。单人比赛使用色彩较为宽泛,单色、多色搭配都可。在突出个体特性时,低明度冷色调所产生的沉稳、冷静似乎更适合作风稳健运动;气势强、节奏快的个体使用高纯度暖色调的强对比色比较容易得到观者的响应。在身体对抗性比赛中,红色具有“进攻”、“主导”等潜在含义,能使选手更加自信,在潜意识中对对手产生心理压力。水上项目中,服装面积小,用色应单纯,考虑到与环境的关系,暖色调高明度色彩会与水的蓝色形成强对比,轻快、醒目,对身形产生扩张视效。在举重项目中,冷色调低明度的着装会有力量的凝聚感,能使注意力更为集中。

相对于对服装要求严格的项目,体操给了丰富的色彩使用空间,最具有观赏性的体操比赛像是一个展示形体美、色彩美、民族文化、个人魅力的舞台,颜色可以用多,但不可用乱,暖色激情洋溢;冷色内敛精致;在某一基础色调下使用强烈色和互补色搭配会产生很强的律动感、节奏感;而采用色环中近似色或同类色的搭配会显得更加和谐,身姿的挺拔。很多运动项目的服装色彩运用是相近的,在掌握了色彩的基础知识、搭配技巧后可以根据实际环境的不同灵活掌握,这与比赛项目、比赛环境、运动员个体都有关联。

竞技服装色彩所产生的视觉感知更多的是作用于裁判和观赏者,色彩的影响并不能对比赛起决定作用,但也是影响因素之一,选择时应有针对性的作出正确判断,在用色上体现运动项目的功能需求和视觉审美的和谐统一。

平面设计的视觉语言研究 篇12

一、平面设计中视觉语言的概述

( 一) 视觉语言的概念

视觉语言 ( Language of Vision) 早在20 年代就已经形成, 当时的艺术学家, 在视觉艺术研究方面做了很多探讨, 如, 视觉语言产生的情感问题, 视觉语言和设计的联系。 在1944 年, 关于《 视觉语言》 一书的出版, 让视觉语言一词在设计领域正式建立起来。

视觉语言主要源自科学造型理论, 在艺术领域中可以传达情感、理念、信息、色彩等视觉样式。 视觉语言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覆盖的范围广, 没有国籍和地域之分。 在人们不能用语言沟通, 表达自己内心观点的时候, 可以借助视觉语言来展现。 视觉语言主要作用于人的客观存在, 由视觉存在的符号和系统传达信息。

( 二) 视觉语言的特征

在社会发展中, 平面设计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恰当合理地运用视觉语言, 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设计时, 应该满足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1.认同性。 表示设计出来的视觉语言效果一定要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2.可读性。作为信息化的语言, 要实现传播, 就必须让信息具有可读性。3.记忆性。记忆是一种长期存在于人们脑海中的一种记忆, 可以形成条件反射。 4.明确性。 平面设计中视觉语言的设计, 主要利用简洁明了的图像和色彩搭配, 吸引观察者集中注意力, 让观察者在心里产生正确认识。 因此, 视觉语言的设计应该在简洁明了的基础上设计, 对不必要的图形适当删减, 让视觉语言正确传递表达信息。

二、平面设计视觉语言中的符号化特点

( 一) 符号学与符号的概念

符号学是关于意义的符号体系, 主要研究代码, 是建立并解释代码的过程。 符号主要根据人们现有的社会习惯, 将每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的代表。 德国哲学家认为, 符号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要标志。

( 二) 符号的类型

符号主要有图像符号、指示符号和象征符号。 图像符号是人们利用对象的相似形态而形成的符号, 例如, 相貌就是个人的符号。 指示符号主要具有因果效应, 如路标, 人们通过此种信息可以获得需要的信息。 象征符号和对象之间具有一定联系, 主要由人类长时间的感受产生, 即社会习俗。 如中国人将仙鹤看作长寿等。

( 三) 视觉语言符号类别

符号是信息的载体。 平面设计也是符号的表达形式, 可以实现信息的传递和传播。 平面设计作品中, 可以将设计者的思想感情符号进行表达。 从信息沟通角度分析, 平面设计中的视觉语言可以分为文字符号和图像图形符号。

1.文字符号是设计中最关键的语言符号。 由于文字自身具有个性化和稳定性, 在表达信息时, 个性化的文字更容易吸引观察者的注意。 用文字记录下来时, 就成了稳定、直观的信息。

2.图像图形符号。 图像图形是比较直观的视觉符号, 它所提供的信息经常可以让人们形成视觉冲击, 产生强烈的印象。 图形还可以让观察者根据生活经验进行理解。 图形符号具有直观性、可读性特点, 如地图、直线图等各种科学图表。 图形符号还可以简化人们难以理解的区域。 例如, 赛车道的危险处经常使用黑白相间的图像, 警示车手此处危险, 必须集中注意力。

三、视觉语言中的极端语言

( 一) “ 极端语言”概述

“ 极端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视觉语言, 主要采取极端方式刻意强调宣传效果, 有意识地扩展视觉语言元素的特征。 如在色彩运用中采取极端的冷暖色调;强调出极端的简约或者复杂。

( 二) 极端语言在设计色彩和形式上的表现

1.色彩语言的极端化。“ 远看颜色近看花”是平面设计中主要的视觉语言, 可以在视觉上形成强烈的冲击。 根据心理专家对人们视觉器官的研究发现, 色彩带给人们的印象是形象、 快速、深刻。 主要由色彩本身的特点决定。 人们在不同色彩的影响下, 会产生不同的生理表现。 平面设计中的“ 极端色彩”是单纯的使用黑白和暖色调, 可以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

( 1) 极端冷暖色调的运用。 暖色可以唤起人们的情绪和激情, 为了更好地展示色彩的情感效应, 设计师们必须仔细进行冷暖色调探讨。 总体而言, 暖色调与人们视觉贴近。 暖色调主要以红色、橙色为主, 另外黄色、金色和棕色也是暖色调的配色。 暖色调主要表现欢快、热情, 可以给人们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亲和力, 合理运用可以带给人们一定的艺术性。

图1 主要用大面积的暖色营造温馨热烈氛围, 在吸引人们视觉效应时, 传达出产品的热情。

图2 主要推广纸张品牌, 作品采用细腻的层次和朦胧处理, 与大面积的蓝色构成冷调, 在凝结迷人氛围时, 带给人们清爽、洁净的视觉美。

( 2) 黑白色的使用。 黑白是世界中唯一可以形成对立的色彩, 黑色代表黑暗, 白色代表光明, 是延续生命的主要元素。 中国传统观念中认为, 无即是有, 有即是无, 黑白的相互对应, 成为一种循环的自然状态。 在平面设计中大量使用黑白色调, 可以让画面具有理性而又有神秘感, 可以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分量感。

图3《 雷·查尔斯音乐会》 海报的设计中, 设计师用大面积的黑色表示盲人歌手黑暗的世界。 黑色比较神秘高贵, 白色具有浑然大气、淡薄的意向。 这种形式的设计可以让观察者在欣赏的同时, 进行想象, 给人带来清新的视觉感受, 达到放松精神的目的。

图4 是日本著名品牌三宅一生的推广手册设计, 此手册的文字在变形前后都以雷瑟展现, 将大面积的白色调显示的特别醒目。 整体风格体现黑白搭配的清新, 给人带来沉静、清澈之美。

2.形式内容的极端繁简。 日本杉浦康先生在很多设计作品中, 都利用不同角度、不同观点观察世界, 他的作品主要以繁复为主, 实现各种元素的结合, 可以表示东方的浓郁意向。 他的作品主要以民族、地域和传统风格为主。 这种风格可以带来欢快热烈的氛围。

图5 是杉浦康平的海报作品。 主要在视觉语言上表现民族特色, 此画面中使用了很多的装饰形, 构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世界, 展现民族风格。

与复杂繁复的形式相比较, 简单的设计更能让人感觉亲切和愉快。 简洁设计主要的原理就是大胆取舍, “ 舍”的大胆, “ 取”其精华。 简单可以将设计元素的本质特点体现出来, 追求的是一种境界比较高的美。 简约设计不是将设计的步骤简化得来的, 而是使用最少的语言符号将设计中的语言有力地呈现, 利用造型、色彩的合理搭配, 达到设计目的。

如图6 所示, 展现的是苏州印象, 作品使用一条简单的线条勾画出江南的流水和建筑特点, 设计元素的运用虽然很简单, 但是设计信息非常明确。

极端语言是平面设计中的另外一种美, 是视觉震撼的强烈印象, 是令人无法忽视的美。

平面设计中的视觉语言具有重要作用, 可以让平面设计发挥最大价值。 所以, 一个优秀的平面设计师, 必须将平面设计中的视觉语言正确运用, 让各方面因素实现结合, 给观察者留下深刻印象, 促进平面设计研究的不断发展。

摘要:平面设计中的视觉语言主要由先天自然语言和后天加工的视觉语言组成。在传播理论中, 人类将传播的语言分为视觉语言和非视觉语言。研究平面设计中的视觉语言, 必须对各个视觉语言的相互联系进行探讨。语言不仅是人类思想感情的载体, 也是物质和精神的重要组成形式, 直接作用于人类的知觉, 是传递信息的一种内容, 可以让广大群众沟通交流。

关键词:视觉语言,符号化,设计信息

参考文献

[1]党中华.平面设计中的图形语言功能研究[J].群文天地, 2012 (10) .

[2]鹿莹.对平面设计中的视觉语言研究[J].文学教育 (中) , 2013 (6) .

[3]米琪.包装设计中的色彩视觉化语言应用[J].包装工程, 2015 (5) .

上一篇:后大学英语时代下一篇:巷道液压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