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研究与教育技术(共12篇)
视觉研究与教育技术 篇1
引 言
近些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汽车拥有量的迅速攀升,交通安全日益得到人们的关注,如今在汽车的安全辅助系统的研究中,前方车辆的检测与防撞技术是目前国内外的主要研究方向。目前在车辆检测的研究中主要有基于彩色图像[1]、立体视觉[2]、红外图像[3]等方法。单一的视觉传感器虽然能够获得大量的图像信息,但在复杂的环境下容易受到干扰,不能保证提供完全可靠的信息。而采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可以有效的克服单一传感器可靠性低、有效探测范围小的缺点。近年来,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在车辆安全保障研究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应用日益广泛。
本文将视觉传感器与激光测距传感器相结合对前方车辆进行检测跟踪,以及时将报警信息传递给驾驶员。汽车防撞系统流程图如图1所示。
1 车道线检测
由于所识别的前方车辆只可能出现在道路边界以内,因此利用道路边界位置信息可以将所识别车辆的存在区域范围大大缩小, 这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识别实时性和准确性。因此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后首先进行车道线的检测与提取,限定前方车辆的检测区域。
在对现有的车道线检测方法进行大量的研究后[4,5,6],本文采用改进的Hough变换来检测车道线。基于Hough变换的车道线检测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车道线识别方法之一,它是利用图像空间与参数空间的对应关系,将图像空间的检测问题转化到参数空间,在参数空间进行简单的累加统计来完成检测任务[7]。一般通过如下的直线极坐标方程进行Hough 变换:
图像空间中同一直线上的点在参数空间中对应的正弦曲线交于一点(ρ, θ),ρ是图像空间中直线到坐标原点的距离,θ 是直线与x 轴的夹角。采用一般Hough变换处理后,图像中掺杂了大量非车道边缘点,为了减少干扰点,将采用如图2所示的改进的Hough变换方法,即限定ρ, θ以及参数空间检测到的直线共线点数来提取车道信息。对CCD拍摄的图像进行进行Hough变换后,计算分析可得出左右车道的ρ, θ范围分别为:
图2 改进的Hough变换参数空间图
同时连贯的道路车道线检测得到的直线的共线点会比较多,而断断续续的车道线在参数空间内的直线共线点数也在一定范围,因此,在检测车道时,对参数空间直线共线点数设定一个阈值T,当检测到的直线共线点数超过阈值即Num>T时,才确认为车道线。通过Hough变换,可以找出本车行驶的车道直线,滤去旁边车道以及路两边树木,建筑物等的干扰,确定前方车辆检测的区域。
Hough变换车道检测图如图3所示。
2 车辆检测与跟踪
根据车辆底部的阴影特征搜寻车辆可能出现的位置;利用边缘检测排除非车辆区域;然后结合车辆在图像中的宽度,利用激光测距传感器对前方车辆动态扫描,计算出两车的车距和相对速度;最后用卡尔曼滤波算法连续跟踪检测到的车辆。
2.1 阴影检测
根据公路上采集到的图像,在车辆下方都存在一块长方形状的暗区,与路面相比,该区域灰度值较小,可利用这一灰度特征来初步检测出车辆。目前阴影检测普遍采用梯度阴影检测法[8],但是受路面杂质、建筑树木阴影等因素干扰,不能有效准确的提取车辆的阴影信息。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块区域统计的阴影检测方法。车辆在道路前方的远近不同时, 车辆阴影暗区的面积大小及形状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别,因此在目标函数构建中,(x,y)位置灰度统计区域的大小应与垂直坐标有关,近处统计区域应较大,远处则较小。对实际图像进行分析后,选择在车道区域内以正方形小块作为统计区域,根据对称性原则,正方形小块的边长由图像在垂直方向的坐标来确定,并且取奇数,图像中最远的两车道直线交点处统计小块边长为3,图像下边界附近统计小块边长为11,其他中间状态取两者线性的拟合。由于车辆阴影位于车辆的下边界,路面区域的上边界,因此统计小块选择在被判断点(x,y)下方((x,y)位于小块顶行中部),如图4(b)所示,为一个L=3的正方形区域块,黑色像素为被判断点, 白色像素表示统计区域(图中包含黑色像素),此时,被判断点 (x,y)处统计小块内的灰度均值为:
方差为:
式中:μ(x,y)为(x,y)点处的统计小块内部灰度均值;f(x+m,y+n)为坐标(x+m,y+n)处的灰度值。
遍历时计算每个位置的统计区域内的像素灰度均值,由于车辆底部以下区域的灰度方差一般较大,但路面原因及其他阴影(如树影和建筑阴影等)虽然灰度值与车辆底部一样较小,但方差不会太大,这里选取低于均值1倍方差对应的搜索窗的灰度均值作为阴影区域的分割阈值。同时,对于行车限速60 km/h以上的公路,车道的车道宽为3.75 m,而一般车辆的车宽为1.5 m到2.5 m,因此,车辆阴影宽度与当前两车道线所在行的宽度之间,有一个比率范围,对图像进行分析后,计算得到阴影所在行的左右两车道标线间的距离D,根据实际情况可确定车辆阴影宽度的阈值T1、T2:
当检测出的阴影宽度在此范围内时,可确认如图4(c)的车辆阴影,然后结合激光测距传感器进一步确认车辆目标。
2.2 边缘检测
一般车辆的后面都存在许多边缘特征,如汽车底盘,挡风玻璃,保险杠及车牌等。利用这些边缘信息可以进一步排除非车辆区域。区域的边界根据前方检测到的车辆阴影宽度设定,车辆候选区域的宽度设定为阴影宽度的1.5倍,高度为阴影宽度的2倍,阴影区的水平中线为底边界。采用Sobel水平边缘检测方法处理车辆候选区域内图像并进行二值化,通过统计二值图像中连续水平边缘的位置信息,来确定车辆区域的精确位置。在连续边缘检测中,长度超过车辆候选区域宽度1/3的,最靠左的为左边界,最靠右的为右边界,顶端的为上边界,下边界不变,完成对疑似车辆区域的定位。
2.3 激光测距确认车辆
由于激光雷达测程远、测距精度高、方向性好、反应速度快,适合高速行驶汽车的防撞需要。在汽车防撞系统中能精确的测出本车到前车的距离并检测前方车辆的宽度,激光测距传感器在最大测程200 m内能满足测量精度0.5 m的要求。
通过CCD摄像机检测到前方疑似车辆时,利用转动云台可使激光传感器在前方扇形范围内进行扫描测量,根据视觉检测到的车辆出现在图像上的位置,使激光在一个小角度内扫描前方出现的目标,如图5所示由左右边界的距离计算前方目标在水平方向上的车辆实际宽度L1。结合视觉图像,在激光测距的光轴方向,图6为视觉检测到的目标阴影的水平方向示意图,由于CCD摄像机的水平最大视角为θ,采集的图像在水平方向由M个像素点组成,前面检测出的目标阴影在图像水平方向占m个像素点,用激光对前方目标测距后得到目标到本车的距离Dy,则前方物体的实际宽度L2:
当计算出的目标的宽度L1与L2均在实际车辆的宽度范围(1.5~2.5 m),L1和L2之间的差值也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时,即可确认前方出现的目标为车辆。
2.4 车辆跟踪
由于车辆运动的连续性,采用卡尔曼滤波的方法,根据当前状态预测车辆在下一帧图像中的位置。系统的状态向量x=(m,n,k,m′,n′,k′),其中(m,n)为车辆下边界中点的位置坐标,k是车辆在图像中的宽度,m′,n′,k′分别为m,n,k的变化量,根据卡尔曼预测器的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建立跟踪模型:
再采用预测器方程进行目标观测和特征更新,得到系统跟踪的预测向量z(m,n,k)。
当从图像上检测并跟踪到前方出现的车辆后,利用激光测距传感器向跟踪的车辆发射激光束,实时测量前方车辆与本车之间的距离并传给激光测距系统的数据处理单元,由于前方车辆相对本车可以看做匀速直线运动,可计算出前方车辆的相对移动速度,系统即可根据前方车辆的相对速度与相对距离做出报警判决,发出报警信号,驾驶员根据情况做出应急处理。
3 实验结果分析
为了验证本文算法的有效性,先对视觉采集的图像进行处理找出疑似车辆,再结合激光传感器的实物检测与精确测距特性消除误判,对检测到的疑似车辆进行确认,如图7为检测到的车辆,利用多传感器检测可以消除图像检测中非车辆阴影,路面破损,污染等复杂信息的干扰和误判,有效准确的检测出车辆,提高系统检测的精度。
4 结 论
本系统采用视觉与激光传感器联合来检测与跟踪前方出现的车辆,首先对视觉图像中的道路与车辆检测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有效实用的算法,但单视觉检测在复杂的路面环境下效果不理想,多传感器的结合弥补了单一传感器在检测与跟踪上获取信息量不足的缺点,提高了系统的精确度,该方法对复杂环境下不同类型车辆都能实现很好的检测与跟踪。下一步工作是提高对弯道及非结构化道路情况下的检测效果, 进一步提高防撞系统的实用性。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与激光测距相结合的车辆防撞技术。首先采用改进的Hough变换对车道标志线进行检测与提取,根据车辆底部的阴影特征搜寻车辆可能出现的位置;利用边缘检测排除非车辆区域;然后结合车辆在图像中的宽度,利用激光测距传感器对前方车辆动态扫描,计算出两车的车距和相对速度;最后用卡尔曼滤波算法连续跟踪检测到的车辆;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实时有效地检测前方车辆,在高精度汽车防撞系统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激光测距,机器视觉,车辆防撞,Hough变换,阴影检测
参考文献
[1]Tsai YiMin,Huang KengYen,Tsai ChihChung.Anexploration of on-road vehicle detection using hierarchicalscaling schemes[C].The IEEE 1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 Image Processing,Hong Kong,2010.
[2]Intae Na,Sang Hyun Han,Hong Jeong.Stereo-based roadobstacle detection and tracking[C]Advanced CommunicationTechnology(ICACT),Korea,2011.
[3]马雷,武波涛,卢艳楠,等.基于信息融合的道路车辆识别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9,8(26):125-129.
[4]杨喜宁,段建民,高德芝,等.基于改进Hough变换的车道线检测技术[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0,18(2):292-298.
[5]王松波.一种车道线检测与跟踪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1,47(3):244-248.
[6]Jeong P,Nedevsch I S.Efficient and robust classificationmethod using combined feature vector for lane detection[J].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Technology,2005,25(4):528-537.
[7]姚敏.数字图像处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42.
[8]黄银花,赵仕奇.基于特征模型驱动的前方车辆检测[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7,15(11):1478-1479.
视觉研究与教育技术 篇2
摘 要:计算机视觉是一门研究如何使机器“看”的科学,更进一步的说,就是是指用摄影机和电脑代替人眼对目标进行识别、跟踪和测量等机器视觉,并进一步做图形处理,使电脑处理成为更适合人眼观察或传送给仪器检测的图像。作为一个科学学科,计算机视觉研究相关的理论和技术,试图建立能够从图像或者多维数据中获取‘信息’的人工智能系统。这里所 指的信息指Shannon定义的,可以用来帮助做一个“决定”的信息。因为感知可以看作是从感官信号中提 取信息,所以计算机视觉也可以看作是研究如何使人工系统从图像或多维数据中“感知”的科学。
关键词:计算机视觉技术;食品工业;分级;图像处理
随着微型个人计算机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以及计算机在综合学科中应用的深入研究,现如今在工农业、军事国防、医学卫生等众多领域的使用和研究方面计算机视觉技术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节省人力、降低成本、减少误差,该项技术在食品企业、科研院所、检测机构中的应用更加普遍。如今,在农产品药物残留检测、水果重量分级、等级筛选、质量监管等方面计算机视觉技术有众多应用。
1、计算机视觉技术概述
计算机视觉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摄像机、图像卡以及相关处理技术来模拟人的视觉,用以识别、感知和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1]。该技术是模拟识别人工智能、心理物理学、图像处理、计算机科学及神经生物学等多领域的综合学科。计算机视觉技术用摄像机模拟人眼,用计算机模拟大脑,用计算机程序和算法来模拟人对事物的认识和思考,替代人类完成程序为其设定的工作。该技术由多个相关的图像处理系统组成,主要包括光源提供系统、图像提取系统、计算机数据运算系统等。原理是:首先通过摄像机获得所需要的图像信息,然后利用信号转换将获得的图像信息转变为数字图像以便计算机正确识别[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不仅在代替人类视觉上取得了重大成就,而且在很多具体工作方便超越了人的视觉功能。计算机视觉计算有如此快速的发展,是因为与人类的视觉相比该技术具有以下显著优势[3]。
1.1 自动化程度高
计算机视觉可以实现对农产品的多个外形和内在品质指标进行同时检测分析,可以进行整体识别、增强对目标识别的准确性。
1.2 实现无损检测
由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对农产品的识别是通过扫描、摄像,而不需要直接接触,可以减少对所检测食品的伤害。
1.3 稳定的检测精度
设计的运行程序确定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识别功能就会具有统一的识别标准,具有稳定的检测精度,避免了人工识别和检测时主观因素所造成的差异。
2 、计算机视觉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20世纪70年代初,学者开始研究计算机视觉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近几十年电子技术得到快速发展,计算机视觉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国内外学者在研究计算机视觉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方面主要集中在该技术对果蔬的外部形态(如形状、重量、外观损伤、色泽等)的识别、内部无损检测等方面。国内有关计算机视觉技术在食品业中的应用研究起始于90年代,比国外发达国家晚多达20a,但是发展很快。
2.1 计算机视觉技术在果蔬分级中的应用研究
视觉研究与中国主体性问题 篇3
透过影视观察中国社会
张慧瑜用力最深的研究领域,毫无疑问是中国当代影视剧研究。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导师是中国著名的电影研究学者戴锦华教授,同时也与他个人的兴趣息息相关。张慧瑜早年曾是热爱电影的文艺青年,长期担任北大在线“新青年”网站知名栏目“电影夜航船”版主,写下了大量网络影评,并曾结集出版。其中的很多文字,直到今天仍然被网友们津津乐道。只是他在决定从事学术工作后,“悔其少作”,开始更加注重思想性的表达,让世间少了一个文字灵动的影评家,多了一位严肃深刻的电影研究者。
随着文化研究在大陆学界逐渐升温,影视剧研究开始成为当代“显学”,这方面的论文、专著可谓汗牛充栋,但张慧瑜的研究却能够在这片已经颇显拥挤的研究领域中脱颖而出,显示出自己的独异个性。在我看来,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对影视剧作品的分析从来没有局限在对影像自身的分析和玩味上。他最擅长的方法是将研究对象的症候点,一方面放置在同类题材的发展脉络中予以考察,分析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变化过程;另一方面则将这些变化与中国社会在20世纪所经历的无数次政治变动联系在一起,做出更为深刻的阐释。这就使得他的电影研究获得深广的历史纵深感,在某种意义上,也让他的研究不再是单纯的电影研究,而具备了思想史研究的特质。他在台湾出版的《墓碑与记忆——革命历史故事的偿还与重建》就属于这类研究。
以那篇让人印象颇深的论文《从“泥腿子将军”到“无名英雄”——“红色题材”影视剧与“新历史主体”的浮现》为例,张慧瑜在文章中分析的对象,是近年来热播电视剧的变化,即主人公从石光荣(《激情燃烧的岁月》)、李云龙(《亮剑》)以及常发(《狼毒花》)等出身贫寒、举止粗野的共产党将领,转变为钱之江(《暗算》)、余则成(《潜伏》)等文质彬彬的地下工作者。在探讨这一文化现象时,他首先将《激情燃烧的岁月》、《亮剑》等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放置在80年代以来同类题材作品的发展脉络里,认为与此前那些以人性论消解革命故事的叙述策略不同,这一批表现“泥腿子将军”的电视剧并不试图消解革命,反而着力于重新讲述革命历史。而后,他把《暗算》、《潜伏》等谍战题材电视剧放在50-70年代在中国颇为流行的反特片的脉络中加以考察,认为当年的反特片往往将国共两党在隐蔽战线上的斗争,书写为“英勇俊俏的男地下工作者和妩媚妖娆的国民党女特工的关系”,而今天的谍战剧则更愿意把“‘本是同根生’的国共书写为一种兄弟关系”。这些发现都是非常独到的。
但张慧瑜的研究并不以此为满足,他更愿意把对影视剧现象的洞察,转化为对中国社会现状的思考。带着这样的抱负,他进一步指出象《激情燃烧的岁月》这类表现“泥腿子”将军的电视剧,其对50-70年代这段历史的直接表现,说明当下的中国文化工作者已经找到了某种方式,去言说曾经无法被正面表现的共和国历史。人们在80年代建构出的50-70年代与“新时期”之间的断裂在新世纪终于得到了弥合,让影视作品可以顺畅连贯地讲述共和国的历史。对于当下谍战剧将国共两党塑造成“一种兄弟关系”,则意味着40年代国共两党内战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的裂隙,在半个多世纪以后,终于实现了文化意识形态上的和解。在他看来,所有这些修复断裂、寻求和解的文化现象,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随着冷战的彻底终结,中国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使得中国获得了一个全新的主体位置,让它可以超越冷战意识形态塑造的一切断裂,被讲述为一个全新的中国故事。
应该说,像类似的研究论文很能代表张慧瑜影视剧研究的思路。他总是在这样的层层推进中,将对影视剧现象的观察转化为对中国社会状况的思考。从而使他的研究工作不再仅仅是学院中的“智力游戏”,而是以其思想的锋芒,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今日中国的社会,这也正是他从事学术研究最为基本的情感動力。
视觉现代性与中国主体
虽然张慧瑜目前主要从事的研究是中国当代影视剧,但我觉得他最有分量的研究成果,还是那本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视觉现代性——20世纪中国的主体呈现》。在这本著作里,他集中讨论的是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呐喊〉自序》、《藤野先生》、瞿秋白的《多余的话》以及丁玲的《在医院中》等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以视觉问题为切入点,重新反思现代性在中国这一特定历史语境展开的吊诡逻辑。
我们仅从张慧瑜选择的研究对象,就可以看出他在这本著作中蕴藏的学术“野心”。因为无论是鲁迅、瞿秋白还是丁玲,都是现代文学研究界讨论的热点话题。尤其是关于鲁迅的研究,早在80年代末期,汪晖先生就将其比作“一座肃穆的‘古堡’”,哪怕向前推进微小的一步,都无比困难。难得的是,他通过视觉现代性这个全新的角度,对上述所有经典文本,都做出了让人耳目一新的阐释。或者我们可以说,这些阐释所能够提供的新鲜感本身已经说明了从视觉现代性的角度重新讨论现代文学经典作品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nlc202309021711
这本著作的核心线索,是中国作为一个落后的亚洲国家,在遭遇西方现代性过程中所面临的尴尬处境。一方面,西方对于中国来说意味着文明与先进,是必须尊敬、效仿的“老师”。而另一方面,西方通过对中国的侵略、剥削,将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又成为中国寻求富强道路上最直接的敌人。正是这样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西方现代性,使20世纪的中国人无法找到一个稳定的地点安置自身,其主体性也始终处在游移变动的过程中。应该说,这样一种现代性与反现代性之间的张力,早已为今天的学术界所关注,并产生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但此前的研究大多是从现代性自身的裂隙出发,在抽象的理论层面探讨这一问题,鲜见有人能够据此深入到文本的阐释活动中去。而张慧瑜却找到了“视觉”这样一个全新的角度,使现代性所蕴涵的张力可以顺畅地落实到具体的文本分析中,让那些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文本呈现出新的面貌。
以书中分析最为精妙的“幻灯片事件”为例,由于集中讲述这一事件的核心文本——《〈呐喊〉自序》被选入中学语文教科书,因此鲁迅为改造国民性而弃医从文的故事早已成为中国人的基本教养,被我们当作是不证自明的事实接受下来。然而张慧瑜却在“幻灯片事件”中发掘出一系列看与被看关系,它们包括鲁迅和日本同学对幻灯片中的被砍头者、围观者的观看,日本同学对刽子手的观看,鲁迅意识到日本同学对自己的潜在观看,幻灯片中围观者、刽子手对被砍头者的观看等等。在他略显繁复的“剖析”中,这一目光纵横交错的场景构成了中国现代主体生成期的隐喻,现代性自身内蕴的一系列悖论都可以在这一场景中找到源头。
对于鲁迅来说,由于他身处最为典型的现代规训场所——教室,使得他和他的日本同学一起,获得观看的能力,并在幻灯片上的围观者身上,发现了愚昧落后的国民性。由于改造国民性的冲动过于强烈,使得鲁迅在观看过程中忽视了幻灯片上同样醒目的刽子手/日本人。这一事实正说明,现代性追求进步的允诺,遮蔽了它身上携带的血腥暴力,让鲁迅对帝国主义的压迫暂时视而不见。然而吊诡之处在于,鲁迅作为一个中国人,在日本的教室里始终是个异质性的存在,因而他总是能够感受到日本同学对他的潜在凝视。正是在这个层次的被围观的情景中,鲁迅无法像观看幻灯片上的围观者那样维持一个普遍的、现代启蒙者的身份,只能再度回归到中国人的位置上,与幻灯片上的被砍头者分享相同的境遇。在这里,鲁迅始终无法找到一个固定的位置安置自己的主体,而是在启蒙者和被砍头者的位置上反复游移,最为形象地隐喻了中国在遭遇现代性过程中的尴尬地位。
对于鲁迅的日本同学来说,另一个层面的吊诡情景也发生在“幻灯片事件”中。在观看那张著名的幻灯片时,日本同学为本国在日俄战争中的胜利而欢呼,并将这场战争理解为亚洲人对于欧洲人的胜利。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们似乎只看到了幻灯片上作为刽子手的日本人,却没有意识到他砍掉的并不是俄国人的头,而是同样作为亚洲人的中国人的头。因此与其说日本人在日俄战争中代表了全体亚洲人去对抗西方殖民者,不如說日本通过复制欧洲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反身将自己建构成一个身处亚洲的西方。在这个意义上,作为落后的亚洲国家,追求现代性的极致,并不是获得独立自主的主体位置,而只是将自己改写为曾经的敌人,并将自己所蒙受的苦难施加给同样身处亚洲的邻居。
在这种如现代侦探般解读案情的分析中,“幻灯片事件”里错综交织的视线构成了由无数相对而立的镜子所构成镜城,每一个视线中形成的主体位置,都在另一重视线的映照下显现出不同的形象。似乎对于亚洲国家的国民来说,我们始终无法找到一个安身立命的场所,而只能根据错动不居的关系来反复移动自己的位置。在我看来,对中国主体在20世纪所面临的这一状况的揭示,是他这部著作最重要的成果。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该书第五章突然将视线从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文本,转移到《鬼子来了》、《南京!南京!》等当代电影。从他的分析来看,鲁迅、瞿秋白以及丁玲等人当年面临的无法安置主体位置的窘境,直到今天仍然是中国人必须面对的情景。这就使得虽然从全书的结构来看,第五章的出现显得有些突兀,但却使这部现代文学研究著作接了“地气”,带出了对当下社会状况的批判性思考。
社会文化批评
从上文对张慧瑜的研究所做的概括可以看出,他始终不愿意做一个纯粹的学院知识分子,在学术体制的规范内研究电影与文学,而总是要跳出来对当下的社会问题进行理论思考。因此他的研究总是带有一些思想家的味道。显然,这种姿态的形成无疑与他的导师戴锦华教授息息相关。阅读张慧瑜的文字,我总是能感受到戴锦华对他的深刻影响。戴锦华对西方理论的娴熟运用,对文学、电影文本的精致阐释和解读,以及批判性的理论思考所携带出的凌厉文风,都可以在他的文章中找到影子。有些时候,甚至在语言风格上我们也能在张慧瑜那里发现典型的戴氏印记。
例如在《视觉现代性》一书中,他总是将有着共同所指对象的不同能指放置在一起,并用斜杠分开。于是我们总能看到诸如“中国人/没有性能力的男人”、“看客/庸众”、“自渎/自虐式的主体位置”等表述。应该承认,慧瑜以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他所处理的20世纪中国的主体位置纠缠在一系列复杂的关系中,因而总是表现出多重复杂的面孔,使得他不得不在行文中对这一点予以凸显。但当我在阅读时看到这样的语句时,总是会自觉不自觉地联想起戴锦华教授那繁复华丽的语言风格。我有时在想,毕业后作为一个独立研究者的张慧瑜从事批评工作时,或许也会感受到戴锦华教授带给他的“影响的焦虑”吧。
果不其然,博士毕业几年后,张慧瑜的文风又有了较大的改变。例如收在《影像书写——大众文化的社会观察(2008-2012)》中的一些文章:《“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失业”与“欺骗”的双重修辞术》、《“不高兴”和“没头脑”》以及《“在希望的田野上”》等,思想的锋芒与深入依旧,但文字风格上却明显疏朗了不少。不再以密集的词语轰炸读者的神经,而是用自然轻松的笔调表达他对中国社会的洞见。这或许也和他现在不再只写作专业学术论文,开始寻找影响更为广大的渠道发出声音有关。像让人眼前一亮的随笔《“不高兴”和“没头脑”》,用两个在60年代脍炙人口的动画人物做引子,形象的写出了推崇所谓“大国崛起”的民族主义狂热分子和满脑子“全盘西化”观点的自由派,实际上分享着相似的文化逻辑。正是在这些地方,张慧瑜开始走上了一条更为独立研究的道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位青年学人中的佼佼者,会对处在剧烈变动中的当代中国做出更有洞见的分析。
(李松睿,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
视觉研究与教育技术 篇4
关键词:图像,明暗恢复形状,三维测量,缺陷检测
1 引言
在制造业中,为了提高产品的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需要在生产现场对制造过程中的产品进行质量检测,本文通过对单幅图像表面灰度信息进行三维恢复,进而可以实现工件的三维质量检测。虽然目前有很多关于三维形貌恢复的研究,但是多数研究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并且因为精度、测量范围、工作条件、操作过程的限制,不易应用到自动化生产线上。已有的三维形貌恢复方法中,基于明暗恢复形貌[1](Shape from Shading,简称SFS)的方法是一种简单且实用的工业在线检测方法。基于该方法的设计思路,本研究通过对采集的三维图像进行预处理并增加透视投影约束条件来改善反射模型,然后,对工件表面三维检测领域的工业应用作了探索。
2 三维测量原理
本文测量的基本原理是从灰度信息中找到与物体表面形状相关的线索,即明暗恢复形状,该问题最早是由MIT的Horn[2]等人在1970年提出来的,并假定物体满足朗伯体表面反射条件[3],建立了物体表面方向和图像灰度之间的函数关系,表面光照模型如图1所示。
若把物体表面灰度表示为I(x,y),物体表面反射系数均为ρ,物体表面法矢为(dxdz,dydz,-1),光源方向为(ps,qs,-1),表面法矢与光源方向的夹角为θ,则根据Lambertian反射原理,物体表面灰度可表示为以下公式:
3 检测系统设计
基于单幅图像进行形貌恢复在硬件设计方面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检测速度快等。硬件系统主要由光学系统、CCD摄像头、图像采集卡和PC机组成。考虑到实时图像采集的测量精度和速度要求,该系统采用MTV-1881EX黑白CCD摄像机,IMAQ PCI-1407图像采集卡[5]等,硬件结构原理如图2所示。
其工作原理是:将被测量物体置于尽可能均匀照明的平行光照下,摄像头在测量程序的控制下将被测量物体的图像采集到计算机的特定内存中,计算机通过视觉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再把预处理后的图像信息导入三维测量算法中进行形貌恢复,进而取得该物体的几何信息,最后进行测量分析并输出结果。
实验所选用的图像采集卡是PCI-1407黑白图像采集卡,其主要技术指标为:该采集卡具有强大的图像采集和A/D转换功能,像素是8bit,内存是4kB,是一种低价格、高品质的单色图像采集卡,其性能可以满足实际的需要,采集原理如图3所示。
工作原理是:当光源中的光照射到场景中的物体上后,物体所反射的光先由CCD接收并进行光电转换,所得到的电信号再经图像采集卡量化就可形成空间和幅度均离散化的灰度图,最后经总线输入到计算机内存中去。
4 三维视觉检测实例分析
在工业现场拍摄的单幅轴承工件图像如图4(a)所示,在轴承外圈工件的加工过程中,表面的加工质量和缺陷必须及时检测并剔除,所以需要进行三维检测。为了减少光学系统的失真和环境噪声的影响,需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图像变换和噪声滤波,预处理图像如图4(b)所示。
目前虽可以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如二值法等,可以大致得到工件的表面尺寸,但对于工件的表面深度信息却无法获取。而利用本文所研究的方法只需要采集单幅图像,不但可以获得工件二维尺寸,而且还可以测出其表面深度信息,恢复结果如图4(c)所示。
由于CCD摄像机采集的图片大小为768×576像素,工件外形尺寸为45mm×45mm×14mm,所以恢复的三维图像将x、y方向尺寸分别细分为:45/576=0.0781mm。
z方向的分辨率由灰度级别决定,由于本研究所采用的图像为8位灰度图像共有256个灰度级别,所以z方向的分辨率为:14/256=0.0547mm。
为了对表面高度恢复精度进行评价,选取一个表面区域内8行8列高度数据来进行分析,见图5(a)方框所示区域,对应的高度数据如表1所示,表中第一行第一列为对应图像坐标系的坐标,x、y方向的单位为像素,z方向单位为mm。
我们通过恢复得到的红色区域的轴承表面高度最大值为13.989mm,最小值为13.808,与标准值14mm相比,平均值为13.913mm。最大误差为靠近边缘处的图像坐标点(7,40),Δzmax为0.112,平均高度差仅为0.087mm,所以该值在容许误差范围内,因而该区域无缺陷。
对于表面存在缺陷的工件,采用二维图像处理的方法无法做出深度判断,而采用本文的方法从恢复结果可以找到轴承表面上的微小缺陷的位置和深度信息,对局部区域图像进行分析,如图6(a)方框所示区域,其恢复结果数据如表2所示,从而可以容易判断出表面缺陷位置和大小。
由表2中可以看出,与标准值14mm相比,可以很容易判断出最大缺陷为图像坐标点为(23,26)处,缺陷深度最大值为0.94mm,平均缺陷深度为0.604mm。
5 结论
利用单幅图像进行形貌恢复来获取工件三维尺寸信息从k而对工件表面的质量缺陷做出检测,与以往的三维测量方法相比更能全面的评价工件的表面加工质量。本文采用单幅轴承零件图像进行三维检测分析,其表面恢复精度是比较高的,并能对缺陷区域的位置和大小作出判断。与其它SFS恢复算法相比,本算法改进了反射模型,提高了运算速度和恢复的精度,可在科研、医学诊断、工程设计、刑事侦查现场痕迹分析、自动在线检测、质量控制、机器人等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光源条件、摄像机和算法的进一步完善,本方法的三维测量精度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马颂德,张正友.计算机视觉——计算理论与算法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B.K.P.Horn.Shape from shading:A method for Obtaining the Shape of a Smooth Opaque Object from One View[D].Ph.D.dissertation,Massachusetts Inst.of Technology,1970.
[3]A.Tankus,N.Sochen,Y.Yeshurun.A new perspective on Shape-from-Shading[A].In Proceedings of the of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C],volume II,pages862-869,Nice,France,Oct.2003.
视觉研究与教育技术 篇5
2015年美国US News多媒体与视觉传达专业研究生大学排名2015年US News美国大学研究生多媒体与视觉传达专业排名已经正式发布了,包括了所有进入榜单的学校的相关信息。US News美国大学排名是最具权威性的大学排名之一,非常具有实际的参考价值,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美国大学综合排名的信息吧。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he ArtsSchool of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New School—Parsons School of Design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School of Visual ArtsNew York University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aryland Institute College of ArtSyracuse University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
以上就是关于2015年US News美国大学多媒体与视觉传达专业研究生排名情况介绍,天道小编提醒大家,申请美国研究生适当的参考排名非常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原文地址:
谈视觉设计与情感化研究 篇6
视觉设计通过各种媒介传达到受众的,不止是信息,更多的应该是让受众身临其境的感知到设计本身富有的情感。而具有情感的设计品才是能走进人心,与人共鸣的,才能更有效的传达信息。
情感化视觉设计中的情感研究
人活一世,是无法与喜怒哀乐悲等情感剥离分开的,人类的情感是基于一定的文化背景,在文化的氛围和文化的积淀后产生的。美国的符号论美学家苏珊·朗格(Susanne K.Langer,1895~1982)说过:“艺术品本质上就是一种表现情感的形式,它们所表现的正是人类感情的本质。”情感是人对视觉所接触到的一切最主观的审美,在人触及到身边的一切事物时,人们看到过的这些事物的外形、颜色、质感等,都会在人类大脑里形成一定整体的印象。在这种印象里,除了事物自身的美丑程度,更多的是事物内在拥有的文化、地域特色等。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实,情感作为人类的一种本能,积极的情感能增强人的对外界的认知能力和生活能力;而消极的情感会使得人的反应越来越迟钝,活动越来越缓慢。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BarbaraFredrickson)在《积极情绪的力量》中提到过这样一个概念:情感若是积极富有正能量的,便能促进人们思考、活动,发现新的线索。换言之,具有美感的视觉设计出现在人们眼前时,人的大脑在积极的情感影响下放松,会变得更富有创造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以及环境氛围,都会和谐轻松。而视觉设计所要传达的目的也正是要对人类生活有积极的情感影响。
情感化视觉设计中的视觉设计研究
视觉设计是人们在进化史中最普遍的信息传递的方式,这是以人们可以看到、认识到的事物阐述并且可以相互传递的过程。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1919——2011)在《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中提到过:视觉设计这种美学艺术,是当下文化中最为重要,且被大众普遍接受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视觉设计在这个信息快速传递的时代是尤为重要的。
视觉设计由各种视觉元素构建而成,理想的视觉设计可以在没有文字表述的情况下,通过图形、色彩等设计元素,来使人们可以彼此够用理解,更可以跨越文化的差异、地域的限制、语言的障碍而进行无声的信息或情感交流。并且图形和色彩等设计符号在信息交流传达中,比文字、语言更快速直接的触及到人的情感共鸣。
情感化与视觉设计研究
在目前的设计形势中,情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设计也越来越倾向人的情感诉求,和设计产物与人情感的共鸣。例如在标识设计中,标识是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的,它将文字、色彩、图形等组合成特有的设计元素,再以简洁的造型形式来传达事物的内在含义。标识虽然造型上精致简洁,但却包含了诸多的审美和情感特征。在标识设计中,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会标图形设计,用羊为概念:“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吉祥”。用柔和的曲线,设计成一个既是火炬、又像五只羊组合的轮廓形状。线条元素设计的灵巧、飘逸,也象征着亚运会永远不会熄灭的圣火。这些元素不仅能体现广州热情的城市情感,也表达了广州人民对亚运会的祝福和热情。标志设计的理念来源于厚重的民族文化,与人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给人以自豪感和归属感。
而情感化在视觉设计中的也具有一定明显的特征。设计者通过视觉设计来传达思想、感情时,是能激发受众内心的共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在情感的注入中,最能与受众共鸣的便是文化。相同的民族文化能使受众与设计者在思想、生活、精神等方面默契的达成一致;而不同的文化也在相互影响和渗透,高雅与通俗、西方与东方、传统与现代等,各种风格的文化共生并存,使得设计丰富多彩,交流和谐愉快。而当设计者将自己的想法、情感赋予设计物,再传递给受众,受众思考和理解的这一过程,就是一种设计者与受众的情感互动。而受众从设计物中因感受到了设计者传达的情感信息而受到感动,有了新的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这种过程正是设计最有魅力的地方。除此之外,人在现实生活中一旦经历过一些事情或接触过什么东西后,这些记忆会在大脑中留下痕迹,在一定条件的影响下,这些痕迹便会重新活跃,这就是回忆。回忆情感往往是人们最敏感的部分,时代不断更替,昨日一去不复返,人们往往舍不得丢弃那些已经没有多大用处但却承载了对于过往生活的各种记忆的旧物,那回忆便成了人们最珍惜和最难以割舍的,这也正是怀旧风长久不衰的原因之一。由此,在设计元素中,若出现的一些勾起人们回忆的符号、色彩、图案等,就更容易感动受众,引发共鸣。
好的设计作品,就必须具有情感,有了情感的设计品就有了生命力,能与受众沟通交流。要想更好的打动受众,便要在设计的情感表达中契合到受到的兴趣、观念、生活、文化等,着眼于精神上的感动远比装饰上的美感更容易让受众接受和感知。总言之,视觉设计情感化,既能提高设计物的价值,也能更有效的传达信息。
视觉研究与教育技术 篇7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一个重视实践性的专业。教育部在《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首次提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这意味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也意味着该专业有了更为明确和直接的人才培养目标, 该专业涉及平面广告、产品包装、品牌营销、数字传媒等多个学科领域。在陕西9所民办本科高校中, 开设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高校占2/3以上, 在教育部新的教育方针下, 陕西民办高校的视觉传达设计并还未形成一个科学系统的“技术技能型”教学体系。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 如何克服民办高校学生底子薄, 学习主动性差, 如何处理好教学的“传统教学”与“技术技能型”教学模式的问题, 如何确立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思想和指导方针的统一, 如何改革设计教学的目标、教学的模式、方法以及设计学科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的研究, 这些都需要我们对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进行更深入认识与了解, 并做出科学理论性的对策性和具体实施相结合的正确判断。目前, 根据对陕西民办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发展需要理性回归, 积极应对新的教育形式的转变。
完善课程体系规划人才培养方向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是指该专业不同课程门类按照门类顺序排列, 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 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的依托, 它规定了培养目标具体的实施方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由特定的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理论课与实践课等内容所组成, 完善课程体系规划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根本保证。陕西民办教育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建立以艺术传统氛围为根基, 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能够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具有良好的人文艺术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具备较强的艺术创新思维与设计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为目标。
陕西民办高校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中, 更应该注重“专业基础”和突出“设计创意”两方面进行课程建设。“基础课程”是指夯实学生专业设计能力的基础课程。民办高校学生因知识基础普遍比较薄弱, 夯实基础课程的学习显得更为重要, 基础课程对于他们就如楼之基石。在基础课程, 如设计软件课程、三大构成课程、图案课、图形创意课、印刷工艺等课程的教学中, 教师需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严把教学质量关, 从而让学生拥有较高的设计创意基础;“设计创意”课程主要指专业建设的核心课程, 决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直接影响到民办高校培养的人才质量。在专业能力的教学中更应注重学生的设计能力的培养, 不仅包含“传统设计”能力, 还涵盖“现代设计”的拓展。“传统设计”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传统的平面课程, 如包装设计、标志设计、书籍设计、VIS设计等课程的教学来实现。“现代设计”能力, 主要有界面设计、网页设计、APP界面设计、交互设计等数字化的设计课程的教学来实现。“传统设计”加“现代设计”的能力的培养模式, 可以让学生积极应对时代的激烈竞争, 更让学生拥有更大的设计舞台。因此, 陕西民办高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在课程体系的制订中应与时俱进, 而不可固步自封。
先进的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随着时代的发展, 传统教育已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新时代需有更深层次的教学模式改革, 对于“无纸化教学”、“以赛带教”、“项目化”的教学模式, 将有助于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一, “无纸化教学”, 不是讲在教学中不使用纸张, 而是强调学生从大一入校起, 就应使用电脑作为主要的学习工具。视觉传达设计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设计专业,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掌握电脑技能将有利于设计工作顺利开展, 且能拓宽设计的表现效果。“无纸化教学中”强调创意必须在纸张上完成创意初稿后, 运用电脑设计效果, 在教学中避免用电脑代替头脑的行为发生。“无纸化”的教学提倡学生从专业基础课程开设就使用电脑, 完成如素描、设计速写、图形设计、图案基础等课程的设计任务。其二“以赛带练”, 赛是练习的重要途径, 练是比赛的前提。“以赛代练”, 不仅有利于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还有利于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视觉传达设计课程的教学中, 将结合教学内容与相关的社会设计赛事, 引入到课程教学中, 这样的教学方式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带动教学成果的转换, 而且还可以提升学校在社会中的知名度。其三, “项目化教学”是指在教学中, 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虚拟项目。项目化教学首先对老师提出“双师型”的要求, 教师不仅需要懂得设计的理论知识, 而且需要能够辅导学生完成具体的设计任务, 须清楚具体环节的操作;教学中改变满堂灌输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 应该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技术实践的机会,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更有利于专业发展;“以就业为向导”加强社会实践基地或者专业孵化园的建设, 让学生在设计项目中得到能力的锻炼提升, 在社会实践中更新知识与社会早日接轨。
以教学监控体系提升教学质量
抓好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质量, 不仅直接关系到民办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而且是专业建设成败的关键所在。若要提高教学质量, 行之有效的监控体系和评价机制是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中主要由课程考核、社会实践、科研竞赛三方面构成考核标准。课程考核主要是以学生的课程作业的质量给予成绩评定;社会实践主要由学生在社会实习实践方的“代理”老师给出成绩, 作为考核标准;科研竞赛主要指学生参与社会赛事的获得的奖励等级, 作为学生专业设计能力的考核参考条件。在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的监管体系中, 通过集合校内的力量, 参考学生考核信息, 及时修改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专业培养方针, 为高质量的设计人才提供保障。
以本土化教学突出人才培养特色
“本土化”的教学方式是指在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中, 注重陕西文化的挖掘与发扬。陕西历史源远流长, 民族文化闻名遐迩, 地广物博, 其中丰富的艺术形态为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民办教育是陕西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人才培养方式更应为地方区域经济和文化发展服务。首先, 要注重对陕西文化的挖掘。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学中将陕西文化相关的设计元素作为课程命题, 例如凤翔泥塑的图案在课程中的再设计, 对陕西经典人物形象在构成作品中的再构成, 陕西城市VIS形象设计等内容的设计。其次, 注重同类型设计元素的比较与分析。在专业教学中, 针对同类型设计元素进行命题, 例如对陕北剪纸、华县皮影、户县农民画等民间艺术形式中的动物、人物、植物形象, 分别作为不同的命题单元, 让学生在对同类艺术造型图形进行比较, 从而掌握不同形象的造型精髓。其三, 创意再设计。学生在对陕西元素的分析阶段已经掌握了不同设计元素的造型特点, 且能完成地方性的创意命题再设计, 例如给出凤翔泥塑色彩与兵马俑的形象相结合, 学生则可以创意出符合陕西特色的Q版兵马俑。“本土化”教学突出了专业建设中的地方特色, 将“研、学、产”相结合, 将有力于地域文化的开拓与发展。
陕西民办高校作为陕西高校的重要租成部分, 为陕西的发展和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当教育改革的春风拂面时, 陕西民办高校各专业的发展必须迎合时代发展,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建设的改革势在必行, 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才可能让专业的发展拥有更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尹定邦:《设计学概论》,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2]刘亚军、陈平:《浅谈台湾民办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特色》, 《科普教育》2013年第12期。
[3]高驰:《高素质复合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 《艺术与设计》2007年第1期。
[4]郑建鹏:《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析》, 《艺术与设计》2013年第2期。
[5]杨剑:《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课教学的“合”与“分”》, 《大众文艺》2014年第7期。
[6]戴小乐、业治琳、戴嘉禾:《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现存问题及对策》,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5期。
[7]王受之、莫萍:《美国艺术设计学院的评估———谈谈美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审核》http://blog.sina.com.cn/s/blog_71bdf7810100ny6w.ht
视觉导航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篇8
伴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工业控制技术等的发展,机器智能移动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机器智能移动技术的关键部分就是视觉导航技术。视觉导航技术是在机器视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与机器视觉又有区别,主要表现为在机器视觉的基础上增加了定位跟踪技术,于是就产生了视觉导航技术。通常一个视觉导航系统由视觉信息采集部分、视觉信息处理部分及导航跟踪部分三大部分构成[1,2]。三部分有机结合,完成视觉导航,具体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其中视觉信息采集部分主要是完成对机器将要经过路线上的图像的采集,这个过程主要由摄像机(CCD)完成;视觉信息处理主要是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增强、边缘提取和分割等;利用一定的跟踪算法,实现机器的智能跟踪,即完成机器的导航。
1 视觉导航的主要关键技术
构成视觉导航系统的四个部分中,其中的视觉信息处理部分和智能定位与跟踪部分是系统的核心,这两个部分用到的技术是视觉导航系统的关键技术。这些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两大方面,即图像处理技术和智能定位与跟踪技术。
1.1 像处理技术
在图像采集时,图像噪声的大小,摄像角度上的光线,非理想话图像处理等都会使图像质量变差[3]。再加上道路两旁及道路本省背景的复杂性,要把有用的图像信息提取出来难度很大。因此,为了更好的提取出对导航有用的图像信息,需要对图像进行处理。图像处理主要是对图像进行分割,把机器能经过的道路与路障分开来。图像分割主要包括边缘提取和阈值分割。
边缘提取。边缘主要是指图像局部变化最明显的部分,边缘是划分目标与目标、目标与背景、区域与区域的标志。图像边缘的检测主要就是利用图像像素点灰度值的不连续性,将目标和背景等不同的区域分开来。常用的边缘提取方法是模板法。模板也称为边缘检测算子,模板的数学基础的图像像素点的梯度变化。
阈值分割。阈值分割的基本原理图像中不同像素点的值不同,通过选取合适的阈值,就可以将图像划分为不同的部分。阈值分割中最典型的就是图像的二值化。图像二值化的方法很多,主要有整体阈值法、局部阈值法和动态阈值法。
不论是图像边缘的提取,还是图像的二值化。其对图像处理的效果,关系到后续的机器智能定位与跟踪。视觉导航能否实现,图像处理是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图像处理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图像处理算法,为后续视觉导航的实现服务。
1.2 智能定位与跟踪
视觉导航技术中的另一关键技术———智能定位与跟踪。智能定位与跟踪主要是完成对安装了视觉导航系统的机器移动路径及路径上的障碍物的识别,使机器能够实现智能移动。常用的路径与障碍物识别方法有基于道路模型的路径识别方法、基于Hough变换的路径识别、基于LVQ神经网络的路径识别方法。
2 视觉导航技术的应用
由于视觉导航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成熟,其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在工农业生产等各个不同的领域都有所应用。视觉导航技术的应用,给这些领域的生产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大大提高了机器的工作效率。
2.1 视觉导航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视觉导航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农业机械的导航。视觉导航技术用于农业机械的导航,主要是帮助农业机械把目标物与周围的背景区分开来。07年,伦冠德[11]利用图像增强技术与Hough变换相结合,对传统的导航模型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改进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新方法对导航路径的识别由于传统的模型导航;09年,杨为民等将动态窗口处理技术与Hough变换相结合,对农业机械中的视觉导航系统进行了改进,并取得了较好的导航效果等。
2.2 视觉导航技术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
目前世界上许多危险环境下的作业,都是由机器人完成的。比如机器人用于深海探测。机器人要自动到达既定的探测,而不因为碰到障碍物损坏,这就要求机器人必须要有视觉导航功能。05年,周庆瑞等对视觉导航技术在机器人中的应用进行的研究。利用图像的深度信心,再结合相应的校正算法与跟踪技术,实现了机器人的智能移动。
2.3 视觉导航在移动车辆中的应用。
具有智能导航功能的移动车辆是当今车辆研究领域的前沿。智能车辆的导航主要是完成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和辅助驾驶等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需要计算机视觉技术、控制技术和电子技术等的支撑。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视觉导航技术。如09年,钱云等研制的基于视觉导航的智能车货物搬运系统,充分利用的图像的边缘提取技术,对智能车要经过的路径进行识别,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从上面三个方面的分析研究表明,视觉导航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具体应用不同,但所使用的关键技术基本是相同的。主要都是对图像信息的处理和对运动路径的定位于跟踪。
3 小结
随着机器视觉产品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越来越近,很有必要对视觉导航技术进行必要的研究及应用分析,以便人们能够更好的理解视觉导航产片的工作原理与功能。
摘要:由于视觉导航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因此,有必要对视觉导航中的关键技术及应用进行研究。文章对其中的图像处理技术和定位与跟踪技术进行了详细研究,并与此相对应,介绍的相关的应用。
关键词:视觉导航,图像分割,定位跟踪
参考文献
[1]吴琳.计算机视觉导航综述[J].人工智能及识别技术.
[2]邓继中等.机器视觉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J].农机化研究,2001,(05).
视觉文化与初中信息技术整合 篇9
一、视觉文化和媒介素养教育
视觉文化 (Visual Literacy) , 也翻译成图像素养。国际图像素养协会对图像素养采用的是Fransecky & Debes1972年的定义:“人类通过‘看’ (同时运用其他各种感官) 所发展起来的综合视觉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发展是人类认知的先决条件之一;一个具备图像素养的人可以辨别、理解周围环境中的天然事物或人为的动作、符号。”Wagner称:“图像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 意指人类对于图像的流动、主体与符号所象征的意涵能够加以辨识 (指客观认知) 与了解 (指主观赋予个别化意义) 。”Messaris把图像素养定义为:“在认识到图像表现和客观世界存在诸多差异的基础上, 通过静态或动态图像来把握整个世界的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公众在观看图像时已有的认知水平、语言能力和社会经验。当代诸种图像素养定义, 强调的不仅是“看懂”, 更是要求公众把握图像与现实世界的关系。
公众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 大约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台湾的媒体素养教育也纳入基础教育范畴之内。而内地的视觉文化近来发展极为迅猛, 新课程改革着力提倡培养学生的多种素质, 视觉文化素养作为信息时代的大众基本素养之一势必要得到发展。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视觉素养并非只是艺术教师的工作, 每一个在职的学科教师都有责任。网络文化高度发展对视觉文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视觉文化素养?
二、视觉文化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
1.提高视觉素养, 关键是培养学生批判性地、直观地思考其所呈现的信息的能力
大众传媒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而儿童、青少年在这种影响面前是脆弱的, 他们容易受到伤害。生动的画面, 逼真的场景, 人们在直观感知信息的同时, 可能也失去了思考的能力;海量的信息, 庞杂的内容, 人们在惊叹方便的同时, 可能也目不暇接, 甚至是对所求信息的茫然。
视觉文化教育, 必须训练青少年抗拒大众媒介提供的“低水平的满足”, 在明确大量的信息表面所代表的内容 (“能指”) 的水平上, 上升到对信息背后隐藏的深层次的意义 (“所指”) 的理解。
于是我在有关“信息搜索与下载”的教学中, 结合当时南京十运会召开的盛况, 请学生利用各种搜索引擎和搜索技巧搜集有关十运会的相关知识, 并且请学生分析各自搜索到的信息, 整理归纳, 形成自己的有意义的信息。针对“超级女声”现象, 请学生结合电视、报纸、网络等提供的信息, 积极地批判性地思考, 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这样有效地将电脑工具的使用应用到具体的主题活动中, 一方面提高了电脑工具的使用熟练程度, 另一方面在具体的活动中也提高了学生对于信息的批判接收的能力。
2.提高视觉文化素养, 必须和艺术课整合, 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当代图像素养的内涵, 首先就是 “看懂”, 即学会鉴赏, 在美的熏陶中提高视觉素养, 从而创造出美来。信息技术教学中不乏作品的制作, 小报制作、贺卡制作、演示文稿制作、网页设计、平面图像的设计、动画设计等。而一个成功的作品, 除了需要熟练的工具使用技巧外, 更强调自身的审美能力, 即美感。二者融合, 才能形成一个图文并茂、流畅美丽的作品。
在小报制作的教学中, 我一开始就请学生欣赏若干优秀作品, 适当点评, 并且和美术课有机结合, 为学生提供有关排版、色彩等方面的参考资料, 旨在引导学生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在制作过程中和完成作品后, 除了请有关学生介绍制作技巧外, 还请学生介绍版面设计、色彩搭配等方面的创意和心得, 在交流、讨论各自的作品中逐渐学会如何用计算机提供的工具设计出心中的美来。
3.提高视觉文化素养, 还要强调民族文化和本土文化的渗透
只有民族的, 才是世界的。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 璀璨的文化与现代信息技术一点都不相悖。我们应该利用掌握的现代信息技术来弘扬民族文化和本土文化。
在演示文稿制作的教学中, 我请学生围绕“龙腾虎跃南京城”这一主题, 利用所学工具, 制作出自己眼中的居住地——南京。有的学生关注南京的老城墙, 有的关注南京的新发展, 有的表现优美风景, 有的再现城区规划……这些作品, 不仅表现了各自驾驭电脑的能力, 更是展现了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理解, 视觉文化素养在其中悄然提高。
作为教育技术工作者, 我们力图面对这样一种期待给出自己的思考和探索:以立足本民族、面向国际的学术视野, 研究视觉文化的教育、建设与传播的现实问题;以促进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与传播为研究的出发点, 突出视觉文化对改善生存环境与教育效能的作用, 探讨如何将视觉文化应用到初中信息技术的日常教学中去。
网店视觉营销研究现状与展望 篇10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所感知的外部信息83% 来自视觉。优秀企业无不重视商品视觉呈现效果,以满足挑剔的消费者的检视。因此,传统商业中视觉营销的应用已非常普遍。然而,电商网店与实体店在视觉方面有着较大的不同: 电子商务网站消费者浏览网页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 实体店可供选择的视觉元素多样,而网站视觉元素有限。 这些无疑都给网店的视觉营销带来挑战。另外,网店视觉营销研究在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概念上的模糊、 理论上的虚缺、研究方法上的单一等。鉴于此,本文旨在从文献研究的角度,对已有国内外网店视觉营销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反思,借此厘清网店视觉营销的相关论述,把握网店视觉营销理论发展脉络,在此基础上继续开展网店视觉营销研究工作,以推进视觉营销在电子商务市场中的有效应用。
2理论研究现状
2.1关于网店视觉营销的概念
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一些学者关注到网络空间视觉营销的重要性,并对基于电商平台的网店视觉营销进行了定义: 杨银辉 ( 2009) 认为: “网店视觉营销是指在网络环境下,利用色彩、图像、文字等造成的视觉冲击力来吸引潜在顾客的关注,由此增加产品和店铺的吸引力,从而达到营销制胜的效果。”[1]戎姝霖 ( 2011) 指出: “网络视觉营销是在虚拟的互联网购物平台所见商品的视觉摆设,它是现实生活中视觉营销的拓展。”[2]
2.2网店视觉营销研究的理论框架及结论
网店视觉营销研究采用的主要是SOR模型。即Stimulus - Organism - Response理论。该理论认为: 环境刺激会对消费者行为产生影响,这些刺激将引起机体的心理情绪反应,并最终导致行为的产生。
Yong Jian Wang & Michael S. Minor ( 2011)[3]等将该理论模型应用到在线视觉营销中,认为网站或者网店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在线消费意向等,受到网页中图片、导购标示、颜色、商品促销,广告的位置诸因素的影响。而Thijs Broekhuizen & Eelko K. R. E. Huizingh ( 2009) 利用该模型实证研究线上消费体验与线下实体店的不同,认为在线消费者对购物网站商品的评价与线下实体店获得的购物体验直接相关[4],这也意味着实体店的视觉印象会延伸影响到线上商品。
付媛 ( 2012) 以大学生为实验对象,以S - O - R模型为理论框架,研究网店背景色和背景音乐如何影响在线消费者的情绪进而影响其购买意愿。研究显示,快节奏音乐和暖色调会促使在线消费者具有更高的愉悦度和被唤醒度,这将引致在线消费者更强的购物意愿。背景色及背景音乐的选择是销售类网站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调节消费者的情绪,增加其购物意愿。设计良好的销售类网站可以通过顾客感知的网店环境吸引和保留顾客。[5]
3应用研究现状
视觉营销在互联网上的应用表现为打造更有吸引力的电子商务平台。
3.1网店视觉营销
Young Ha,Wi - Suk Kwon & Sharron J. Lennon ( 2007) 通过对比47家美国和45家韩国的服装零售网站发现: 线下实体店中的视觉营销元素已经被应用到线上,而专属于线上网络视觉营销的元素却并不一定用于线下视觉营销中。为此,他们专门将网店视觉营销按照购物环境、产品展示方式、搜寻路径进行分类,勾勒出网络视觉营销的结构及视觉元素编码。[6]
Carlos Flavia'n Blancol,Raquel Gurrea Sarasal & Carlos Oru' s Sanclementel ( 2010) 认为传达产品信息给消费者最高效的方式不是全图片式也非全文本式,而是产品图片结合文本的方式,如此最能唤起消费者对产品的印象和记忆; 而消费者对网站的熟悉程度,获取产品信息路径的复杂程度都会影响到网络消费者的视觉评价,这给企业网站设计及其产品展示提供了依据。[7]即只有穿插着图片和有限文字的网页才能强化在线消费者对网站商品的视觉印象。
中国学者芶雁 ( 2004) 提出Web视觉识别 ( Visual Identity: VI) 的理念,认为应将VI理念与Web网站设计相结合,充分应用VI设计原则来具体指导Web网站的设计工作,以利于在Internet上展示企业形象、网站形象和宣传广告的作用。Web领域的VI设计与企业CI设计既有相同之处,也有自身的特点和技术规范。好的VI设计包含标志、标准色彩处理、页面模板设计几个方面。[8]刘喜咏 ( 2011) 将视觉营销策略应用到网店装修中,他认为由于网络消费者只需轻点鼠标就能随时离开网店,网店的转换成本低,因此为了提升网络消费者在网店停留的时间,应按照视觉营销的思路装修店铺,使店铺具有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力,从而吸引客户的关注,唤起客户的兴趣和购买欲望,以达到营销制胜的效果。[9]
3.2移动互联网设计
随着移动互联网终端使用者越来越多,李昶 ( 2012) 提出,鉴于移动终端显示屏尺度限制,移动端互联网信息的视觉设计应该秉持极简主义,保持视觉元素的一致性, 更多地应用电影化设计和动画,减少滚动和一屏多任务。 并用微信在语音功能设计上的操作便捷性助推其成功给予佐证。[10]
4研究评论与展望
4.1研究评论
4.1.1关于网店视觉营销的概念
目前对视觉营销的定义没有统一认识,对网店视觉营销的定义更是莫衷一是。把视觉元素作为营销工具加以探讨的思路反馈出,视觉营销没有脱离 “视觉冲击”, “吸引消费者注意力”,“争取目标消费者”、“获取经济利益” 的功利主义导向; 而网店视觉营销为实体店营销的延伸的定位法,也没有区分出线下与线上的差异,没有把握电子商务是一种崭新的商务方式,其视觉信息的传递与实体店截然不同的特点。这反馈出在对网店视觉营销界定的时候,需要首先界定出网店与实体店的不同,网络消费者与实体店消费者的不同,网店视觉模式视觉元素与实体店不同等。
4.1.2关于理论框架
S - O - R模式为研究网店视觉营销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心理学刺激反馈理论和消费者行为理论是视觉营销的立论基础,因为视觉营销本身就是依赖各类视觉元素在消费者大脑中形成的反馈促成情绪变化来预期消费者行为的。但是,网络消费者视觉感知模式与线下截然不同,影响在线消费者视觉感知的要素不仅有网页版式、图片、颜色、文字、进入路径等,还有消费者的感知能力、偏好、 价值观、审美品位等,这些要素之间具有复杂的关系,系统地揭示这些复杂关系,必须运用到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艺术、美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交叉分析。目前基于心理学的SOR模型不足以全面地揭示网店视觉营销的规律,还需要更多学科知识和理论模型的支持。
4.1.3关于应用策略
在互联网众多的商家中,绝大多数还处在粗放式的视觉营销中,有的将商品图片简单处理后就发布在网点中, 有的虽然花了重金请专业摄影制作商品图片网店装修等, 但效果差强人意。这些不重视视觉营销或者错误应用视觉元素进行营销的案例都值得从应用策略层面上进行深刻剖析,找出问题所在。而那些重视视觉营销,并在业内取得成绩的企业网站视觉营销手法应该得到总结推广。
4.2研究展望
4.2.1网店视觉营销理论展望
目前除了SOR理论模型之外,也可以依托已有的一些成熟的理论模型,构建网店视觉营销理论体系,如视觉传达设计理论、价值链理论、消费心理学理论等来阐释网络消费者视觉行为及其规律,通过了解掌握网络顾客的视觉模式和消费心理,帮助在线商家更好地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及服务。呈现足够的商品信息,消除在线商品信息不对称,展示商品与众不同的气质等都可能成为网络消费者决策的因素。心理学的格式塔理论提示出网店可以通过统一协调的视觉模式打造品牌,传递价值。这一理论可以作为网站视觉营销中的 “传达—影响—说服”的感知链理论立论基础,通过心理学实验或实证的方式加以检验。
4.2.2网店视觉营销应用展望
互联网扩大了企业与公众的沟通范围,增加了品牌与消费者的接触方式与途径,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单纯的卖主和买主的关系,而是变成一种互动交流更加密切的社区关系。利用互联网,企业可以更方便地获取消费者对产品的实时反馈数据,同时,网络技术可使企业采集追踪消费者的网上行为,积累起海量的营销数据,使企业有更多进行定量分析的机会。不断开发的网络新应用, 诸如移动网络应用等,使得企业可以以一种实时更新的、 富有创意的方式与顾客互动沟通,进一步拓展了顾客消费体验和品牌体验的机会。
5总结
当前,我国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视觉营销应用研究还处于摸索阶段,很多的策略还是借鉴传统视觉营销模式,没有深入到利用互联网的大数据与网络消费者的认知特点与行为模式,开发精细化的网店视觉营销模块。互联网最大的优势是积累了海量可予以利用的大数据,如果开发出基于网络平台的视觉营销模式,视觉营销应该有更加多样化更具表现力和影响力的应用。鉴于此,未来的研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拓展和深化。
第一,开展网络消费者视觉感知价值理论的研究。根据心理学的格式塔理论,消费者视觉感知有一个整体性的前提,网店视觉营销对消费者价值感知,价值评价、价值形成,在品牌建设、企业文化等方面的认同,以及推动产品开发、设计、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影响,应该是今后理论和应用研究的重点。
第二,深化网络消费者视觉感知模式研究。虽然基于网络消费者视觉感知与消费决策相关性是网店视觉营销研究的普遍起点,但仍有很多问题值得未来的深入探讨。如消费者视觉感知的整体性与视觉冲击力的区别所在,与视觉营销基本要素的互动关系,最佳视觉营销效果评价体系等,都需要进一步理论构建; 影响网络消费者行为的因素较多,未来网站VMD的研究有必要加强定量方法,利用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在考察有不同因变量同时作用的情况下,解释各因素在提升网络消费者视觉感知产品价值上的影响程度和协同程度。
第三,随着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未来还需要加强网店视觉营销的创新性研究,尤其是利用大数据开展网络消费者行为分析、基于大数据的网络消费者视觉模式构建以及精准视觉营销策略等几乎还是空白,这方面的基础研究工作亟须填补。
摘要:消费者购买决策受视觉感知的影响。因此视觉营销在传统市场中的应用已非常普遍,但在电子商务平台网点中的应用还处在探索阶段。文章从文献研究的角度,对已有的国内外电子商务网站视觉营销理论和应用成果进行梳理和反思,厘清已有的视觉营销研究论述;在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展望未来电子商务视觉营销的研究方向,提出可从网络消费者视觉感知价值理论、网店视觉营销模式构建、大数据支持下的网店视觉营销创新三个方面开展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视觉研究与教育技术 篇11
关键词:中国;传统图形;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科技迅猛发展,在我国加入WTO组织以后,世界大门也逐渐敞开,很多西方文化不断涌入,新的品牌设计理念也在引领着时代变革的浪潮。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人们越来越关注企业的品牌视觉设计,它能否以其独有的形态进入消费者的心中,也成了企业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因此,基于中国传统图形的设计理念就应运而生。它能够实现企业文化与内涵的有效融合,在赋予商标古典韵味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并保证品牌视觉形象久久的深入人心。
1 中国传统图形与品牌视觉设计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图形是历史发展下的产物,是经过时代变迁而依旧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宝贵财富。在我国的传统图形中蕴含着前人们的伟大智慧,对现今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社会竞争日渐激烈,企业想要不被社会所淘汰,占有一席之地,不仅要具有高质量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高要求,还要在商标上下功夫,创建属于自己的品牌。
品牌视觉设计是一个企业想拥有盛名所必需的要素,是人们对产品的第一印象,也是一个企业文化的标志。一个小小的商标却能够蕴含着无穷的活力,使其呈现出自身的优势特点,通过它来传达一种理念或者一种信仰。将我国的传统图形与品牌视觉设计结合在一起进行商标的创建,既能够体现历史的厚重感,又能够表达现代企业的文化内涵,达到双重效果。
2 中国传统图形与品牌视觉设计相结合的优缺点
2.1 优势特点
第一,具有良好的文化底蕴。众所周知,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非常悠久而又深刻的文化底蕴,中国传统图形与品牌视觉设计的有机结合能够很好地表现出古色古香的韵味。例如,我国的老北京烤鸭“全聚德”,就融入了传统的书法艺术,“全”字是创始人杨全仁的简称,而“聚德”两个字则运用了招牌中惯用的书法体进行书写,且这两个字还有“德行聚拢”的深层含义,表明了店主的经营理念,使其至今仍旧享誉海外。
第二,体现地域文化。我国的地域宽广,各地区都有自身的地域特点和文化背景,将中国的传统图形与品牌设计相融合能够准确表达区域文化,达到宣传的目的,并体现当地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例如,“酒鬼”的包装,其外部就设计了麻繩,代表了湘西地区人民特有豪迈性格和粗犷的地域特征。
第三,体现传承性。现如今,社会竞争日渐激烈,想要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一定要有时间的长期沉淀和人脉积累。而企业品牌视觉设计的传承性能够吸引一大批具有当时特征的消费者进行消费,便于勾起人们的怀旧心理,产生亲切感,从而提高影响力。
2.2 劣势缺陷
目前,将我国传统图形与品牌视觉设计相融合的做法愈演愈烈,但是在这其中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还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第一,品牌同质化现象严重。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很多企业为了取得优势地位,就开始大量进行同质化品牌设计,造成了消费者的盲目购买,传统品牌遭受袭击。
第二,品牌保护力度不够。有些厂家为了提高经济利益而进行虚假操作,在正规厂商不知道的前提下在别处开办同类型的商场,不仅影响了正规经营厂商的信誉和形象,而且还会危害消费者健康。例如,奶茶店“避风塘”,几乎全国各地都有连锁店,所以其中很多人忽视了真伪,但内部却有很多鱼目混珠者,导致消费者喝完拉肚子,危害身体健康。
3 中国传统图形与品牌视觉设计的融合研究
从上述内容中,我们已经清晰直观地看到了我国传统图形与品牌视觉设计有机结合的重要意义和弊端,因此,如何趋利避害也就成了企业品牌构建的重点。
第一,将传统图形赋予创新内涵。有些厂商认为只要依靠精湛的质量就能够赢得市场,殊不知目前竞争的激烈态势。想要实现发展就必须进行革新,保证品牌视觉设计传统性与时代感的有机结合,在保留以往传统商标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革新,在其中融入企业的文化内涵、人文特征等内容,或者改变颜色、形状等,使其在具有高质量的前提下也富有欣赏性。例如,我国茶叶老字号品牌“竹叶青”,原来的标识虽富有美感但却缺乏个性,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它将字体变为了宋体,使商标更加美观大方,体现了竹子的挺拔之气。
第二,将产品包装赋予时代感。目前,不仅商品的品牌标识能够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力度,其外在的包装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老字号品牌一味地沿袭传统样式,就无法紧跟时代的步伐,不能满足年轻人的好奇心理。因此,企业要在商品的包装上进行适时的改变,体现时代感与多元特征。对此,企业可以在外包装中融入企业的文化、融入现代年轻人感兴趣的话题,也可以改变包装的材质,使其更加便捷。例如,娃哈哈矿泉水的外包装就有12种样式,每款都有一个星座形象,与当下年轻人对星座的爱好正好符合,使其在市场上赢得了主动权。
第三,体现出两者融合的新的文化内涵。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流行符号,它不会停滞不前,传统图形与品牌视觉设计融合的优势只能代表过去。为了迎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满足人们的新理念,就一定要将新的文化内涵融入其中,坚持以消费者为导向的设计战略,坚持技术创新,并逐步向海外扩张,走国际化道路,突出厚重的文化内涵。例如,可口可乐的外包装就在不断顺应社会发展的新文化,赋予其新的内涵,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其外包装就被冠有纪念版的标志,造型更加多元且体现了全世界人民正在关心的大事。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世界大市场的逐步开放,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激烈,中国的传统文化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想要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就一定要坚持品牌视觉设计的创新研究,将中国传统图形与品牌特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小小的商标中融入文化内涵,反映时代特征,根据社会的发展潮流进行适时的革新,从而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审美要求,创建属于中国特有的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 周璇.品牌视觉形象识别(Ⅵ)系统中辅助图形的设计研究[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2:328-76.
[2] 高铁.中国传统图形与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分析[J].参花(下),2013(05):74-39.
[3] 张晓东.传统图形与品牌视觉形象的符号学解析[J].美术大观,2012(07):152-36.
[4] 李宗妮.地域文化在城市品牌视觉形象中的表现策略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876-107.
架上绘画与视觉艺术研究 篇12
架上绘画 (easel painting) 是在画架上完成作品的总称, 是在中世纪后期作为与壁画和书籍插图有别的一种形式出现。15世纪的尼德兰, 架上绘画已初具雏形, 继而影响到威尼斯画派, 到17世纪因为表现宗教、神话内容的大型壁画和装饰插图不能满足市民阶级对室内装饰的需要, 所以要求尺寸较小、便于移动和悬挂的架上绘画。由此绘画从接受教会、宫廷的委托, 开始走向艺术市场, 在私宅、公共建筑、商业服务设施和办公室内, 油画成为不可缺少的装饰品。荷兰小画派出现时, 架上绘画进入了繁荣时期。到19世纪, 学院教学的方法、手段、目的均以架上绘画形式为主。西方绘画也是以架上绘画形式传入中国, 它成为国内油画等创作与教学的主要方式。架上绘画的产生是绘画功能、材料、技巧、形式、教学方法和美学意义上的一次革命性转折。
只要绘画存在架上绘画就不会消亡。这决不是单纯从理论到理论的无根推断, 人们只要还有视觉就需要视觉艺术, 而架上绘画, 一是满足了人们涂涂画画的自娱性, 这种涂涂画画上升到艺术的高度, 就不止是对这种自娱性的满足, 他还寄托了人们情思的宣泄和表达。二是架上绘画手工挥洒的独特魅力, 是任何视觉艺术所替代不了的, 它特有的笔触不止具有读之不尽的审美趣味, 也如实的记录了艺术家流露出的心灵情感, 这些都是架上绘画所特有而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代替的。
十九世纪照相术发明的时候, 就曾经有人断言绘画艺术到了穷途末路, 认为架上绘画会在视觉艺术中除名, 绘画艺术却一反千百年来的面貌大放异彩。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又有许多人担心中国画走向穷途末路, 如今中国画市场火爆异常, 对架上绘画前途的担忧无疑又是一次一厢情愿的杞人忧天。其实许多争论只是理论家们个人的事情。但是对一些喜爱追赶时尚的青年人或者许多欠缺主见的艺术学子却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现在许多年轻人追时尚、赶潮流, 把架上绘画丢到一边搞装置、玩行为、弄观念。
因为这些所谓的现代艺术操作简单, 而且又貌似高深, 很容易就可以让人受骗。贡布里希在他的著作《艺术的故事》里面曾经说道, 现代艺术大行其道的理由, 是因为评论家们在印象派面前栽过跟头, 对自己不懂的东西再也不敢枉下评论。这就使得许多人走到了反面, 去大肆吹捧自己不懂的东西, 以示自己的与时俱进, 这样的事情做多了久而久之也真的以为自己是专家了。
新的艺术媒介的使用乃至流行是件好事, 艺术家又多了一条品, 欧洲也出现了反映田园风光与人性和战争的版画作品。
四、中西方版画的融合与发展
中西方版画的融合也是社会发展所推动的, 到了17世纪以后有中国传统水印版画发展而成的日本“浮世绘”版画影响了许多欧洲的艺术家, 丰富的色彩和精彩的内容被众多欧洲艺术家所推崇, 并间接的影响了印象派绘画。而中国自从辛亥革命之后接触了大量欧洲的新鲜元素, 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在鲁迅先生的倡导下, 新兴版画开始蓬勃发展, 运用西方版画风格结合东方文化的新兴版画成为现代中国版画的先行者, 也使版画这个古老的画可以选择的表现方式, 社会的发展必然会提供新的媒介也会要求新的表现手法、新的观念。有人说影像和装置对架上绘画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其实这话应该说是影像与装置对架上绘画的许多作者产生了巨大冲击, 但是从事和关注架上绘画的队伍依然非常庞大, 因为从事和关注前卫艺术的永远是一小部分人。我们必须承认新媒介的使用拓宽了艺术创作手段, 很多架上绘画无法表现的东西可以选择其他方式, 但是艺术不是新的来了, 旧的就要被扫地出门。新的手段、新的手法、新的题材、新的情感表现, 是对原有艺术的丰富。新的艺术永远不会是万能的, 旧的表现手法也不是新的技术所能够代替的。
当初抽象绘画出现以后就有许多人认为这是绘画的最高形式、具像绘画没落了, 文杜里在其《西方艺术批判史》中曾经断言抽象绘画是绘画的最终目的, 其实这就跟于非闇与李苦禅争论工笔画与写意画谁高谁低一样幼稚。新艺术种类的出现丰富了艺术的表现范围, 使的人们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其实新的艺术种类在人类的艺术史上一直都在不断的出现, 不然就不会出现今天这样繁盛的艺术种类, 这些种类一直为人类所喜爱, 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愉悦。
认为架上绘画没落了, 这是内心自卑感的显露。为什么说是内心自卑感的显露呢?众所周知, 中国现今国力在不断的增强, 但是中国近百年来在世界上一直都是一个弱国, 即使现在也属于第三世界, 各个方面都显著落后于西方, 这一点是很多中国人心中都有的痛楚。新的技术、新的观念、新的生活方式无不跟在西方各国的后面, 致使崇洋媚外的心理自清朝末年以来无一日消减。新的艺术媒体、新的艺术理念毫无例外的出自于西方, 只有在物质过剩的基础上才会出现, 这是西方经济发达的必然结果。而中国的贫穷与落后, 使老百姓无不羡慕西方的生活方式, 在衣食住行上艺术家也有同样要求, 对于西方艺术趣味更是渴求的目标了。西方花样翻新、层出不穷的当代艺术让他们心驰神往, 许多艺术家羡慕不已, 因为那就是先进的艺术形式。
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经常被人们所推崇, 但是拿来主义最终的目的是拿来的能够为我所用, 拿来好的东西的同时自然要丢掉那些不好的, 最终要有一个自我的存在, 自我是不能够丢掉的。现在中国许多艺术家就是一切都要拿来, 把最熟悉、最珍贵的本民族的东西丢掉了, 只见拿来不见自我。
架上绘画出现已经千百年了, 中国人千百年的艺术形式, 比装置、行为、多媒体艺术等新出现的形式, 实在是陈旧的不能再陈旧了。从广义上讲艺术也是一种工具, 一种表现情感与审美载体的工具, 是用来传达与接受的语言, 但是它与物质生活上的实用性不同, 因为它是一种情感上的产品。新的工具取代旧的工具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艺术是不能和这些工具相比拟的, 属于非消耗物质。一件真正的艺术精品只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历久弥新, 决无过时的说法。架上绘画作为视觉艺术中的主要类项, 其独特的特征是其他种类视觉艺术所无法取代的。
摘要:二十世纪是视觉艺术巨大发展的时代, 摄影、电影、多媒体等艺术的发展, 丰富了视觉艺术的内容, 架上绘画在新时代背景下受到巨大的影响和冲击, 同时也从中受益。本文通过回顾架上绘画的发展历程, 从而加深对当代视觉艺术的认识与理解。
关键词:架上绘画,视觉艺术
参考文献
【视觉研究与教育技术】推荐阅读:
视觉再现与符号研究01-08
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室建设与实践发展研究12-14
视觉研究07-24
动画角色视觉形象研究12-03
对于视觉忽视的研究论文12-20
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研究论文07-05
视觉选择性注意脑机制研究进展05-25
感觉与视觉10-15
视觉与策略10-17
视觉与听觉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