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节能(共4篇)
降温节能 篇1
注汽锅炉在正常运行时, 热损耗主要由排烟热损失、炉体散热损失和未完全燃烧热损失3部分组成。但当锅炉投产运行时间长时, 炉内保温层老化, 炉体外表面温度升高, 一般能达到100~130℃左右, 不仅增大了热损失, 还存在安全隐患。为解决上述问题, 采用气凝胶炉体降温技术, 以减少锅炉热损失, 节约能源。
一、气凝胶炉体降温技术原理
气凝胶是在保持凝胶骨架结构完整的情况下, 将凝胶内溶剂干燥后的产物, 具有纳米多孔结构、低密度、高孔隙率、高比表面积等结构特点。
气凝胶属于固体, 但其99%由气体构成, 外观似云。当气凝胶材料中的气孔直径小于70nm时, 气孔内的空气分子就失去自由流动的能力, 相对地附着在气孔壁上, 这时材料处于近似真空状态, 即产生“零对流效应”。由于材料内的气孔均为纳米级气孔, 再加上材料本身极低的密度, 使材料内部气孔壁数目趋于“无穷多”。每一个气孔壁都具有遮热板的作用, 因而产生近于“无穷多遮热板”的效应, 使辐射传热下降到近乎最低极限。由于近乎无穷多纳米孔的存在, 热流在固体中传递时只能沿着气孔壁传递, 近于无穷多的气孔壁构成了近于“无穷长路径”效应, 使固体热传导的能力下降到接近最低极限。基于以上特性, 加上在热辐射吸收方面对材料进行进一步改性, 还可以阻隔热辐射。这三方面共同作用, 阻断了热传递的所有途径, 使气凝胶达到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绝热效果, 甚至远低于常温下静态空气0.025W/m·K的导热系数, 达到0.013W/m·K以下。图1是不同温度下二氧化硅气凝胶与传统材料导热系数对比图。应用于生产时, 是将低密度纤维和二氧化硅气凝胶复合成二氧化硅气凝胶毡, 再将其敷设在锅炉炉体表面。
二、气凝胶炉体降温技术现场实施情况
施工前通过现场勘查, 对辐射段、过渡段、炉体后端板表面温度检测做综合评价, 根据检测温度高低确定保温层厚度。如过渡段前段最低点130℃, 最高点180℃, 对温度特高点用双层气凝胶保温, 以达到降温效果。然后测量并记录炉体外部各项尺寸, 并确定采用型号为FMA400的气凝胶绝热毡进行保温, 最后测量炉体槽钢制定四面搭接型材的尺寸。
在锅炉停炉具备施工条件后进行现场施工, 清理炉体表面, 对辐射段、过渡段、炉体后端板根据测量尺寸裁剪气凝胶。然后在炉体表面敷设气凝胶, 用铁丝扎紧, 搭接处应用气凝胶胶带粘接。敷设完毕后, 待搭接处达到密封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最后在气凝胶表面采用金属氟碳漆0.5mm钢板铆接, 辐射段槽钢采用金属氟碳漆0.5mm钢板四面搭接型材。
敷设后对锅炉进行了各方面的数据测试, 结果见表1。
三、节能效果分析
注汽锅炉应用气凝胶炉体降温技术后, 在锅炉表面选取29个测试点, 每个测试点测试3次后取平均值。
将29个测试点分为辐射段、过渡段前段、过渡段后段和后炉门计算平均温度后得出结果。辐射段由60℃降低到40℃, 过渡段前段由148℃降低到89℃, 过渡段后段由103℃降低到74℃, 后炉门由84℃降低到35℃。
通过对比应用前后的测试数据可知, 炉体表面温度平均降低了39.0℃, 使用前热效率为79.7%, 使用后热效率为81.9%, 节能2.2%。
四、经济效益及结语
上述各个项目实施后, 锅炉热效率平均提高2.2%, 每台锅炉1年的注汽量为4万m3, 单耗按79.6m3/m3计算, 锅炉安装该装置后可节省天然气40 000×79.6×2.2%=70 048m3。
注汽锅炉用的天然气以市场价1.98元/m3计算, 安装该装置后, 去除敷设气凝胶费用6.8万元, 创经济效益约7万元。
参考文献
[1]张欣欣, 乐恺, 刘育松, 王戈, 倪文.二氧化硅气凝胶的等效热导率理论[M].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9.
[2]陈姚, 酆赵龙, 黄湘桦, 于欣伟, 郑文芝, 任之君.纳米二氧化硅气凝胶隔热材料的研究与进展[J].无机盐工业, 2010.
[3]张伟娜, 李云辉, 王庆伟, 任敏, 朱果逸.二氧化硅气凝胶的表面改性及热稳定性的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2009.
[4]姚先周, 胡子君, 孙陈诚, 李俊宁, 张宏波.二氧化硅气凝胶微结构的热设计[J].复合材料, 2010.
[5]李伟.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硅气凝胶纳米材料的研究[D].湘潭大学, 2002.
[6]施一长.纳米隔热材料导热机理与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
合理室内装饰装修在夏季降温节能 篇2
中国室内装饰办公室内环境监测委员会主任宋广生列举了5种做法,可以在不开和少开空调的情况下,让室内变得更凉快。
灯光:更换低瓦数的冷光节能灯
夏季白天比较长,阳光充足,如果室内灯光太亮,特别是一些家庭选择了暖光灯,会使人感觉室内比较热。可以在保证阅读必需亮度的前提下,使用局部照明的台灯和落地灯,用低瓦数的冷光灯替换暖光灯。这样,一来可以省电,二来可以营造凉爽氛围。
家具:更换竹木制品
现在很多家庭都喜欢用布艺沙发,但布艺沙发在夏季会让人感觉很热,而且如果人体直接靠在布艺沙发等软制品上,更容易出汗。不妨考虑摆放一些造型简洁、色调偏冷的藤、竹、木制和玻璃制家具装饰,不仅可以在视觉、触觉上让人感到凉爽,而且还可以吸收室内热量,对降温起到辅助作用。
阳台:多种绿色攀爬植物
夏季楼房的阳台或室外花园经过曝晒后会产生很多热量,是室内温度增高的主要来源。最好在阳台或者花园靠墙处多种些绿色植物,尤其是攀爬生长的绿萝、爬墙虎和各种瓜类、豆类植物。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热量,而且茂盛的植物恰好可以遮挡阳光,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地面或墙壁。
窗帘:加装防紫外线窗帘和遮光帘
一般家庭中应该备有冬夏两套不同厚度、不同色系的窗帘,冬季使用厚窗帘可以保温、防寒,而夏季适合挂薄一些的、看起来淡雅的窗帘。
如果你家有东向或西向的窗户,建议在薄窗帘上加装一层具有显著隔热功能的防紫外线窗帘。据测试,如果早上出门时把窗户关好,把防紫外线窗帘拉严实,到了晚上下班回家,室内温度可以比室外低3摄氏度至5摄氏度。
通风:把握好开窗通风时机
降温节能 篇3
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 (WMA) 是近几年新兴起来的一种沥青混合料技术。温拌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施工温度介于热拌沥青混合料和冷拌沥青混合料之间。温拌技术的核心是采用物理或化学手段, 使沥青混合料能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进行拌和及施工, 同时保持其性能不低于热拌沥青混合料, 也称为温拌沥青技术。
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的主要类别有沥青发泡法 (LEA、WAM-Foam) 、胶结料降黏型 (Sasobit、Asphaltan B) 、表面活性剂法 (Evotherm) 等。沥青降温剂RT属于胶结料降黏型, 在沥青加热到130℃左右时, 掺加一定量的RT, 然后经过简单搅拌即可将RT完全熔于沥青, 且不发生离析, 而不需要高速剪切。降温剂RT作为专用于降低沥青混合料拌和成型温度的新一代脂肪族碳氢化合物, 当其掺入沥青后, 所制成的沥青也必须符合我国相应规范的要求。
1 降温剂RT对沥青降温效果的评价方法
为了检验RT对沥青的降温效果, 本文主要讨论掺加不同剂量的RT后, 对沥青的针入度、延度、软化点以及其粘度的影响。
1.1 试验结果整理
根据《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J052-2000) 的相关规定, 做了如下相关试验:
(1) 对埃索70#基质沥青, 分别掺入沥青质量的0%、1%、2%、3%、4%降温剂RT, 进行25℃针入度、软化点和15℃延度的试验。试验结果按照试验规程相关要求进行取舍, 并对合格的数据取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2) 对SBS改性沥青, 分别掺入沥青质量的0%、1%、2%、3%、4%的降温剂RT, 进行了25℃针入度、软化点和5℃延度的试验。试验结果按照试验规程相关要求进行取舍, 并对合格的数据取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1.2 试验结果分析
(1) 不同RT剂量下70#基质沥青以及SBS改性沥青的针入度。根据表1和表2中的试验数据, 绘制不同RT剂量下, 70#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的针入度变化曲线图, 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 无论是70#基质沥青, 还是SBS改性沥青, 其针入度都随着RT剂量的增加而减小, 当剂量>2%时, 70#基质沥青可达到《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 要求的50#基质沥青的针入度标准, 而SBS改性沥青也能达到I-D类的针入度标准。当剂量在3%时, 70#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的针入度比不掺RT时分别降低了27.6%和23.5%。这就表明, 当掺加降温剂RT后, 沥青的高温性能得到了改善, 且随着掺量的增加, 其改善效果更显著。
(2) 不同RT剂量下70#基质沥青以及SBS改性沥青的软化点。根据表1和表2中的试验数据, 绘制不同RT剂量下, 70#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的软化点变化曲线图, 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 随着RT剂量的增加, 70#基质沥青的软化点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增加。当RT剂量为1%时, 其软化点基本保持不变。但剂量>1%时, RT剂量每增加一个百分点, 其软化点就能提高10℃左右。
对于SBS改性沥青, 随着RT剂量的增加, 其软化点也在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并不大, 当RT剂量为1%时, 其软化点比不掺加RT时增加了13.8%, 剂量为2%时, 与1%基本相同, 只有80.9℃, 剂量为3%和4%时, 其软化点分别为83℃和83.5℃。因此, 对于SBS改性沥青, 当掺加降温剂RT之后, 其软化点有所提高, 但在几个剂量之间, 其软化点的变化并不明显。
(3) 不同RT剂量下70#基质沥青以及SBS改性沥青的延度。根据表1和表2中的试验数据, 绘制不同RT剂量下, 70#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的延度变化曲线图, 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 随着RT剂量的增加, 70#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的延度都在降低, 当剂量在3%时, 70#基质沥青的15℃延度只有84.1cm, 不能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 的要求, 当剂量为4%时, 其15℃延度只有30.1cm, 远不能满足规范大于100cm的要求。而对于SBS改性沥青, 当剂量为3%时, 其5℃延度能够达到《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 中对SBS I-C类的要求, 但当RT剂量在4%时, 其延度只有25.3cm。因此, 并不是剂量越大越好, RT剂量过大对沥青的延度有较大的影响, 进而影响沥青的低温性能。
2 沥青降温剂RT对沥青粘温曲线的影响
2.1 试验结果整理
(1) 对70#基质沥青, 掺入沥青质量的0%、1%、2%、3%、4%降温剂RT, 用布洛克菲尔德粘度计, 选定相应的转子型号和转子速率, 测试其60、75、90、105、120、135和175℃的布氏粘度, 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
m Pa.s
(2) 对SBS改性沥青, 掺入沥青质量的0%、1%、2%、3%、4%降温剂RT, 用布洛克菲尔德粘度计, 选定相应的转子型号和转子速率, 测试它们从90、105、120、135和175℃的布氏粘度, 测试结果如表4所示。
2.2 试验结果分析
根据表3和表4中的试验数据,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无论是70#基质沥青, 还是SBS改性沥青, 在不同RT剂量下, 其布氏粘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2) 每种RT剂量下, 当温度低于其温度转变点Tc时, 70#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的布氏粘度都随着RT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温度为60℃时, 3%RT剂量下70#基质沥青的布氏粘度是不掺加RT时的4.21倍;而在90℃时, 3%RT剂量下SBS改性沥青的布氏粘度是不掺加RT时的1.66倍。可见, 随着RT剂量的增加, 70#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都得到了改善, 且掺量越大, 改善效果越显著。
(3) 每种RT剂量下, 当温度高于其温度转变点Tc时, 70#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的布氏粘度都随着RT剂量的增加而减少。当温度分别为135℃、175℃时, 3%RT剂量下70#基质沥青的布氏粘度分别是不掺加RT时的70.1%、60.8%;而3%RT剂量下SBS改性沥青的布氏粘度分别是不掺加RT时的67.4%、64.1%。当RT剂量为4%时, 其降低幅度更大。而高温粘度的降低, 就意味着沥青混合料的拌和与成型温度的降低, 或者在不降低其拌和与成型温度的情况下, 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性能将得到改善。
3 结论
综合上面的分析结果可以知道, 当掺入降温剂RT后, 70#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的针入度降低、软化点升高、低温粘度增加、高温粘度降低, 且随着剂量的增加, 其效果也更加明显;但其延度却随着剂量的增加而降低。因此, 对于70#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 降温剂RT都存在着一个合理掺量, 综合上面对沥青不同指标的分析, 初步确定70#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的合理RT掺量都为3%。通过不同RT掺量对沥青混合料作用效果的分析进一步确定其合理掺量。
参考文献
[1]易守春.沥青降温剂RT的路用技术评价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0.
[2]成都鑫利公路材料开发有限公司.降温剂RT技术资料.2007
[3]易守春, 高彦芝, 胡小圆.温拌和半温拌沥青混合料的能耗计算和环境评价[J].石油沥青, 2009 (5)
降温节能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浙江省丽水市中医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80例门、急诊的外感高热患者,体温≥ 38.5℃ , 年龄21~73岁 , 平均 (43.42 ±7.23) 岁 , 均伴有鼻塞流涕、头身疼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诊断和分级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内科急症外感高热症诊疗规范》。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中医组。 对照组40例,男14例,女26例;年龄21~73岁;其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5例 ,流行性感冒11例,急性支气管炎5例 ,急性扁桃体炎9例 。 中医组40例,男17例,女23例;年龄24~70岁;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2例,急性气管支气管炎9例,流行性感冒14例,急性扁桃体炎5例。 两组年龄、性别、病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符合临床实验要求。 本研究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者均知情同意。
1.2排除标准
1里虚热证患者;2有明确酒精过敏史患者;3怀孕或哺乳期妇女;4皮肤有破溃、水肿者;5高热抽搐者;6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凝血障碍或其他重要系统疾病者;7心功能衰竭Ⅲ级以上(包括 Ⅲ级)者。
1.3方法
1.3.1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中西医常规治疗 ,均不应用任何解热镇痛药。 中医组给予放血疗法配合中药洗剂擦浴进行降温: 经辨证为体温≥38.5℃实热证患者, 经患者同意后取耳尖或十宣穴点刺放血,量0.5~1.0 m L, 放血后予以中药擦浴治疗, 中药擦浴处方:表实证用麻黄、薄荷、青蒿、防风各20 g;里实证取石膏60 g,知母、葛根各20 g,用200 m L温水加中药免煎剂,制成温度为38~39℃的液体。 对照组给予单纯酒精擦浴:用浓度25%~35%的温热(38~39℃)酒精120 m L。 两组均采用同样的擦浴方法:将冰袋置于患者头部, 以防擦浴时浅表毛细血管收缩造成头部充血,于患者足底放置一热水袋,同样可以减轻头部充血;治疗碗内盛药液或25%~35%酒精120 m L,将浸泡于内的小毛巾取出拧至半干,擦拭患者皮肤,以离心方向边擦边按摩,可交替使用两块毛巾。 擦浴顺序主要是颈部、上肢、腋下、腹股沟、背部、臀部、下肢, 禁擦后项、胸前区、腹部和足底,注意在腋窝、腹股沟等毛细血管较丰富的地方可适当延长擦浴时间,有助于迅速散热。 擦浴时间共计15 min。 擦浴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变化及全身反应, 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擦浴。
1.3.2降温注意事项环境保持安静、 整洁、 通风、舒适,室温24~28℃,关好门窗避开出风口处。 擦浴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反应,若出现寒战、脉搏紊乱、呼吸加快、面色潮红等变化时,立即停止擦浴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注意药汁的温度应为38~39℃,过冷、过热均可影响治疗效果。 对患者实施放血疗法时应取得患者理解,进行心理疏导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取得患者的配合。 予清淡、富于营养的饮食,鼓励多饮水或果汁以助汗源。 汗出较多时则应补充水分,可用鲜芦根煎汤代茶饮或给淡盐水等方法补充津液的消耗,以免脱水。
1.4观察指标
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0、60、120 min的体温,观察两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降温前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后30 min中医组体温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60 min,两组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后120 min中医组的体温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1。中医组体温复常时间[(29.51±7.35)h]明显短于对照组[(35.14±8.55)h],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注:与对照组比较,*P < 0.05,#P < 0.01
3讨论
3.1酒精擦浴的局限性
中医学认为,高热是外感疾病发展过程中正邪相争反映于体表的一种临床症象,机体新感六淫或伏邪内发,邪气盛,正气未衰,奋起抗邪,是邪盛正实重要病理标志[3]。 物理降温是高热患者快速、简单的降温措施[4],酒精是易挥发液体,在皮肤上可迅速蒸发并带走大量热量,从而使体温下降[5,6]。 有研究显示[7]用温热酒精擦浴起效时间较快,降温效果明显,温热酒精擦浴在前30 min内即有降温效果,但是维持时间短,60 min后和其他擦浴降温无明显差异[8]。 在本组研究中,证实了在30 min时对照组降温效果优于中医组(P < 0.05); 在60 min时,两组的退热效果相比无明显差异(P > 0.05);在90 min时中医组的降温效果更佳(P < 0.01)。 但是对于酒精会过敏、体弱年老的患者均不宜采用酒精擦浴,限制了酒精擦浴的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 在本组研究中,尽管在入组条件中排除了有酒精过敏史的患者,但是在对照组中仍有5例患者在酒精擦浴后出现寒战,3例患者出现皮肤过敏。
3.2中医辨证降温的科学性
对外感发热患者来说,“阳郁”的病机贯穿疾病始终[9],中药擦浴是中医学外治法的一个重要内容,可以起到调畅气机、清透郁热的功效,但是以往的文献报道中[10,11],中药擦洗对外感高热降温的治疗 ,没有对外感高热患者进行辨证分型, 只是针对体温≥38.5℃的所有患者用单一的配方对高热患者进行中药擦洗,只是单纯地达到物理降温的目的。 而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特点,辨证施护也是中医护理的精髓。 本研究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去护理外感高热患者会更科学、 更符合中医护理的特点[12]。 表实热证在治疗措施上中药以辛凉解表、清热祛邪、生津止渴为主治原则,中医外治法以泻法为主;而里证和虚证属于虚证,治疗上以补法为主,不适宜采取中药擦洗、放血疗法等泻法, 以防伤风助邪, 也以防汗出过度而致伤阴亡阳等,要注意排除入组。
3.3中药擦浴的优越性
中药擦浴不仅能利用药物作用起到解表透热的作用,增加机体散热,而且擦浴可以通过刺激皮肤毛细血管,使其扩张,从而通过化学感受器的反馈传导使人体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下移, 使机体产热减少[13]。 故中药擦洗剂擦浴,不仅起到物理降温的作用, 而且药物经皮肤吸收,药力直达病所,使腠理疏通,气机调和,经脉畅通,同时获得中药外治的功效,同时避免了患者因为中药苦涩难以入口而不愿意服药,也避免中药汤剂对胃肠道的不良刺激。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采取中药外治等疗效确切、简单易行、副作用小得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于临床,服务于患者。 本组研究证实中药擦浴不仅不会发生过敏现象,而且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中药擦浴主要运用的是中医的解表透邪法,即运用发汗、宣透、清透等方法使邪有出路,主要适用于表证及半表半里证。 解表透邪是治疗高热的重要手段, 不局限予“解表”,重要的是使体内之“邪气”透达于外。 如董德懋老中医[14]治疗高热曾提出“邪在表,寒而勿闭,凉而勿凝;邪在里,通而勿滞,泻而勿伐;实热宜清宜泻必以散;虚热宜补宜清兼以透”的治疗原则,特别注重使透散里邪以通调内外。 因此治疗外感高热宜注重透邪外出:邪在表者,以辛温或辛凉之品辛开腠理,使气机条畅则邪有外出之路;邪入气分但津气未伤者,仍可开宣肺气,清热透邪解表;邪初入营,仍可透热转气。 从另一方面而言,解表透邪法逆向思考则提示治疗表证应慎用壅遏之品,寒而勿凝,补而勿壅, 以免气机壅塞,邪气内聚难出而成伏邪顽疾。 总而言之,外感高热治以解表透邪范围不应局限于表,无论邪在表、在里、在气、在血均可用之,使邪出而病愈。
3.4联合应用放血疗法对高热患者的安全性
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对高热患者进行物理降温时,半小时内的降温速度并不够理想,快速降温效果不如酒精擦浴的效果, 为了减少邪热内扰心神、上扰清窍者对机体的损害,加强快速降温的效果,本研究对中医组中体温≥39℃的外感实证患者给予放血疗法,放血后同时给予中药擦浴,加强疗效,保证患者安全。 中医组中26例体温≥39℃患者均采取放血疗法,无一例发生神昏谵语、肢体抽搐等现象。 放血疗法,古称“刺络放血”,早在唐宋时期就成为中医大法之一。 其理论基础源于“血实宜决之”及“泄热出血”, 《灵枢·热病》 将刺络疗法作为退热首选治疗手段,金元时期,张子和《儒门事亲》认为针刺放血,攻邪最捷, 临床驱邪往往取效。 十宣、耳尖均为经外奇穴,主要功效是透邪出表,凉血退热[15]。 耳尖及十宣刺络放血,使热邪通过全身经络,聚于耳朵及指尖,通过放血热邪外出,营卫调和,气血调达,阴阳平衡,体温下降[16]。 本方法取穴简单易行,简便廉效,而且避免了药物的反应及副作用,患者痛苦较小,值得经济欠发达地区推广使用。
4小结
外感高热即中医所言“壮热”、“大热”,是指六淫邪气侵犯机体,导致阴阳失衡,正邪交争,体温急剧升高[17],而今,随着经济发展、环境变化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人的体质类型千变万化,感受外邪后急性症状明显,病机更是繁复难辨,增加了临床辨证及用药难度。 研究结果表明: 两种擦浴降温方法均能使体温下降, 但中医组降温持续效果更优,且无反跳现象,不良反应也尚未发现,操作简单,价格低廉,临床疗效及社会效益均明显,是较为可行的降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