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管理模式

2024-06-21

节能管理模式(精选12篇)

节能管理模式 篇1

引言

我国电力生产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将保持以火力发电为主。火力发电机组以燃煤为主, 燃烧时会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硫、粉尘等有害气体, 对环境产生污染。煤碳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天然资源, 降低煤耗不仅会降低发电成本、节约资源, 更重要的是可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因此, 围绕节能降耗开展的各项节能工作是火力发电厂长期持久的工作, 这涉及到企业内部各层面及专业。此项工作的成败, 攸关企业的经济效益、生产指标、环境质量及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因此, 节能工作要结合企业管理理论进行具体实践。

1. 目前发电企业节能工作现状

以一成立于7 0年代后期拥有七台机组, 装机容量104万千瓦国有大型火力发电厂为例。目前该厂的节能工作是以贯彻国家、地方和有关部门节能方针、政策和法规为基础, 以该厂制定的《节能管理法规》为手段, 以降低煤耗为中心目标。厂内建立了厂部、车间、班组三级节能网。日常工作有节能分析、计量管理、热力试验等, 并将经济技术指标层层分解到运行、检修各责任人, 明确“责、权、利”三者间的关系。通过开展营运改善、值际竞赛、合理化建议等方式增强员工参与节能降耗工作的积极性。另外, 通过各项奖惩机制加强燃煤管理及非生产性能源管理。这基本代表了我国大部分发电企业节能工作管理模式。

2. 建设企业文化、营造节能氛围

现代企业管理以建立企业文化为基础, 企业文化是融入到企业员工思想和行为的共同价值观。火力发电厂的文化是安全、经济。安全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 是节能工作的基础。因此, 在企业内部自上而下贯彻安全思想、打好安全基础的意义十分重大。

安全基础打好了, 关键问题即是怎样在安全的基础上做好节能降耗工作。做到这一点, 就要靠完善的管理制度, 将安全、经济的思想渗透到每一项制度中, 量化到每一个细节里。

比如, 真空严密性是汽轮机组运行中的重要经济技术指标, 真空严密性每降低1 k P a/m i n, 发电煤耗平均降低2.5 g/k W h。在汽轮机检修中, 对汽封间隙的控制直接关系到机组真空严密性的大小。如将汽封间隙调到标准范围内的较小值, 可提高机组的经济性, 但安全性就会降低, 容易发生动静碰磨, 造成大轴弯曲等事故。在这项工作中, 首先是“安全”的理念使我们将安全性放到首要位置,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 尽可能地缩小汽封间隙, 提高机组经济效益;其次, 检修文件包中规定的各项检修工艺和质量标准为操作层的具体操作提供了技术支持;最后, 管理层通过量化在工序中的各个质量验收点进行在线跟踪质检, 又对执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了检查。这个具体实例说明了企业文化、制度与执行力三者间的关系。

3.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节能水平

目前, 火力发电机组快速向着高参数、大容量的趋势发展。各种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在提高机组容量的同时, 也极大降低了煤耗。可喜的是, 这些新技术又转化为改造老机组的技术改造方案, 使老机组重新焕发出青春, 在提高了机组经济性的同时也提高了机组寿命。因此, 我们还要依靠科技进步挖掘机组潜力, 最大化降低成本。

继续以汽封间隙为例讨论, 传统迷宫式梳齿汽封的间隙基本控制在0.5 m m~0.7mm间。而现在已经有很多新型汽封取代了传统汽封。老机组在应用中, 可不必改变主轴和轴封套的结构, 只更换汽封块就能进一步减小汽封间隙, 甚至使汽封和主轴之间无间隙安全运行。如铜镍合金汽封、布莱登汽封、柔齿汽封、接触式汽封、蜂窝式汽封等吗, 都可将汽封间隙控制在0mm~0.3mm间安全运行。以一台200MW机组为例, 大修前机组真空严密性为0.8k Pa/min左右, 大修中将低压缸前后汽封 (铜镍合金汽封) 间隙调整到0.3 5 m m~0.4 0 m m, 修后机组真空严密性达到0.2k Pa/min。以该机组215MW额定出力, 年均4500h的可用小时数, 每吨燃煤360元计算: (0.8~0.2) k Pa/min×2.5g/k W.h×215000k W.h×4500h×360元≈52万元。

通过对汽轮机本体通流部分改造, 采用新型汽封和叶片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机组的经济性, 降低煤耗。比如一台200MW机组通流改造后可提高出力20MW左右, 发电煤耗可降低15g/k W.h~20g/k W.h左右, 改造投入费用约3000万元。改造后每年提高经济效益为:220000k W.h×20g/k W.h×4500h×360元/t≈720万元, 约4年就能收回全部投资, 还延长机组寿命1 5年左右。与改造前相比, 发同样的电, 每年可节约燃煤2万吨, 同时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因此, 依靠科技进步, 积极推进技术改造, 能直接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4. 进行综合治理, 扩大节能成果

如果把通过技术改造达到节能降耗比喻成“抱西瓜”, 那么, 进行综合治理, 就可比喻成“拣芝麻”。节能工作要既“抱西瓜”, 又“拣芝麻”。

“拣芝麻”就要在细微处入手, 要切实落实经济技术指标的领导责任, 将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位责任人。运行各值间开展值际竞赛, 推行精细化检修, 鼓励员工在节能降耗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

在注重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要注重间接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更要注重提高机组安全性所带来的长期经济效益。如某厂七台机组原来都采用液压调节系统, 经常出现负荷摆动和甩负荷现象, 对安全生产造成了很大威胁。后全部改为DEH数字电液调节系统, 彻底解决了上述问题, 极大提高了机组的安全性, 避免了过去因调节系统不稳定造成的各种损失和消耗。该厂七台机组都采用两极励磁结构的传统励磁机系统, 该系统一次设备多, 维护量大, 调节响应慢, 不能满足系统故障时对励磁系统快速反应要求。且同步励磁机轴瓦故障率较高, 轴系微小的振动都会引起励磁机的振动, 经常影响到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90年代后期, 国内新安装机组已经取消了传统励磁机系统, 被“励磁变”系统取代。“励磁变”系统不影响轴功率和厂用电率, 技术先进、维护量小、可靠性强、灵敏度高, 该技术在国内、外新机组上已广泛采用, 已取代了传统励磁机系统, 这与上述“电调”取代“液调”系统类似。该厂7#机组励磁机系统在1999年改为“励磁变”系统, 改造费100万元左右。改造后, 与主机一同高速旋转的励磁机消失了, 由安静的变压器所取代。与原先相比, 现场噪音减少了, 励磁机系统所需的物资储备避免了, 检修中不断的资源投入和消耗也没有了, 大修中还可因此提前2天左右检修工期。

以上两项技术改造, 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机组稳定运行的安全隐患, 避免由此造成的各种损失。另外, 此类改造还避免了今后的长期物资储备和维护费投入。所以说, 降低消耗不如避免消耗, 这也充分说明了系统革新、流程再造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5. 结语

节能工作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 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营造氛围, 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打好基础,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水平, 开展综合治理扩大成果。还要通过全员参与、全方位治理、全过程控制, 最终才能全面做好节能工作。

摘要:通过分析目前节能工作现状, 从企业管理理论与节能工作实践的结合入手, 对如何打好节能工作基础、提高节能工作水平、扩大节能工作成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安全,经济,节能,降耗

节能管理模式 篇2

为了加强本中心节能工作,增强员工节能降耗意识,依据公司节能管理制度制定本制度。

中心节能工作的任务是:以降低成本为目的,增加中心经济效益在原取得的节能经验及措施的基础上,加强对所有部门的节能管理和监督,增强员工节能降耗意识,促进合理用能,提高节能降耗对降低成本的贡献率,为中心低成本、高效益的发展战略提供保障。

中心所属各部门和个人都应履行节能义务,对浪费能源的行为有责任予以制止,并向中心节能委员会报告。

一、机构与职责

1、主要职责是:

(一)依据公司的节能管理办法和管理规定,制定中心节能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依据公司能耗管理制度,对队组能耗管理员进行节能培训,并结合办公室培训制订全年培训计划;

(三)监督所有队组的合理用能情况,制定能耗定额,对能耗和节能指标进行考核和奖罚;

(四)组织编制并执行节能技术措施计划,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实施节能技术改造;

(五)组织对公司重点用能设备、装置、系统的节能检查;

(六)参与中心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建设项目的节能论证和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查及竣工验收;

(七)负责中心用能统计、分析,定期报送节能统计报表;

(八)组织开展队组节能技术交流、培训和节能宣传工作。

2、各队组要有专职节能管理人员或机构,要有兼职节能管理人员〈建议由队长或办事员兼职〉。

3、各队组节能管理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并由队长主抓节能工作。

4、各队组的节能管理人员或节能机构负责所辖单位的节能管理、节能宣传和节能培训工作。

二、节能管理

1、节能计划管理

(一)每季度根据队组能耗情况以及往年同期能耗水平,测算下达下季度的各队组能耗和节能考核指标。

(二)财务部应根据队组所提供的能耗计划量,下达各队组本季度成本(燃料、动力费用)计划。

(三)各队组的耗能和年初计划有较大的变更,可以要求对能源计划做适当调整,调整结果以文件形式下发,作为各队组当年财务决算(能耗费用部分)的依据。

2、能源统计管理

(一)中心所属各队组,队组能耗管理员必须如实上报日节能巡检表,并不得虚报、瞒报、漏报、拒报、迟报、伪造和篡改,对上报资料的真实性负责。各队组员工有责任制止、检举、揭发节能统计工作中弄虚作假等行为。

(二)节能统计以计量数据为基础。要完善计量手段,确保计量数据的准确和可靠。

(三)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统计台帐、人员岗位责任制等节能统计管理制度,加强节能统计基础管理工作,保证节能统计信息的可追溯性和信息传递的畅通及准确性。

(四)各队组能源管理人员,应做好所辖单位的能源消耗及主要耗能设备和能源利用状况的统计分析工作,做到季度有简析,半年有分析,有总结。

三、合理使用能源

1、各队组在能源管理工作中要坚持推行领导及调度承包制,能耗指标要分解到人,以确保队组节能降耗计划的完成。

2、各队组要及时分析能耗异常情况,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

3、各队组要确保耗能设备的整洁、对设备进行基本保养。

4、中心定期考核和不定期检查各队组的能源指标完成情况和能源利用状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下达整改通知单,各队组要将整改情况书面报中心节能组。

四、奖励和处罚

1、中心每年组织一次节能先进队组和个人的评选:各队组的节能机构应认真总结节能工作的先进经验,对先进队组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建筑节能管理实证研究 篇3

[关键词]管理;建筑节能;公共建筑

1.杭州建筑节能现状

杭州是个典型的夏热冬冷地区,夏季赤日酷暑,最高气温达39.9℃;冬季寒湿阴冷,最低气温零下9.7℃。这使得空调等设施的使用率增加,对电力、燃气等能源消耗需求加大,造成城市能源缺口。城市商业发达,公共建筑占有比例大,并且其电耗通常是住宅建筑的2~3倍。

杭州地区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7.45%,其中建筑采暖、空调、照明占14%,建筑建造能耗为11%。在建筑能耗总量中,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照明、炊事、家用电器等能耗约30%。门窗造成的能耗损失却占到了建筑物能耗的40%~50%,通过建筑物的热损失约 20%~30%。

2.基于案例的杭州公共建筑节能分析

选取杭州区域内的9个商业写字楼、14个公共机构办公建筑、12个宾馆饭店、7个商场,通过这四类最主要的公共建筑的用能机制展开实地专项调查。并从杭州城区中的西湖区、下城区、江干区、滨江区这四个区域选取了42个案例样本,其中西湖区13个,下城区14个,江干区7个,滨江区8个。

2.1典型现象分析

(1)案例A:大面积的玻璃等建筑材料使用带来高耗能

a为西湖区紫荆花路上的一座商业写字楼,该楼外墙大面积地使用玻璃幕墙。在调查中,玻璃幕墙的使用状况十分普遍,特别在江干区钱江新城尤为集中。

玻璃幕墙的使用,使得建筑的设计更为精致,给予更多的视觉冲击;同时,营造出大量的光空间,具有更优越的采光效果。

但在实际运用中,玻璃幕墙结构的建筑常年运行能耗远远超过同类非玻璃幕墙结构的建筑。通常情况下,玻璃的熱工性能是不如实墙的。玻璃的保温性能很差,不仅传热系数高,热惰性也很差,导致夏季紫外线照射强烈,冬季又不防寒保温①。因此,多数公共建筑不得不加大空调功率,调节室温,消耗大量能源与物资来换取恒温恒湿的高舒适度室内环境。

(2)案例B:空调系统耗能浪费现象严重

b为延安路上的一家商店,由于当天气温相对较低,将热空调开启,并大门敞开,路过时有暖气迎面。这类情况在商场运营中时常出现。在一些办公机构中,也存在着空调房间门窗关闭不严、门窗不关等情况。在某些短暂性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内,空调始终处于运行状态,即使没有人员出入。

国家规定公共建筑室温夏季26℃、冬季18℃,但是在实际生活中,除了案例B的情况以外,我们还会发现,多数机构尤其是一些政府办公机构并没有严格地执行这样的规定,通常将室温设置过高或过低。结果是,不合理的空调温度设置,会加大耗电力度,耗能严重。

(3)案例C:电梯、照明系统及设施待机引起高耗能

c为江干区钱江新城的某一展览馆,馆内出入人员不多,扶梯使用频率不高,但其一直处于运行的待使用状态。这类状况在不少公共场所存在。有些公共场所,照明设施超出了使用的基本需求,用强光多彩光等形式来营造气氛,这会加大电耗,并且还造成光污染,对人身健康也极为不利。同时,有些人员出入率较低的公共区域,照明系统处于运行状态,这类情况下,应该使用感应照明。

在一些写字楼及公共机构办公楼中,很多设施会处于待机状态,如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饮水机等设施8h全部打开,甚至24h接在电源上;手机、手提电脑等充电后,其充电器依旧接在电源上。

电梯、照明系统及相关办公设施的使用受季节变化的影响较小,基本处于全年运行的状态,由此产生的能耗是庞大的。

2.2能耗构成及特点分析

(1)能耗构成

公共建筑用能项目多,构成因素复杂。杭州公共建筑的能耗主要集中在空调等制冷热系统、动力系统、照明系统、电梯、插座用能这五大块,其中,除空调等制冷热系统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大外,其他四项因素属于每日常规能耗的范围。基于不同建筑类型的功能性差异,它们产生了不同层面的能耗影响。如今,随着办公自动化、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很多公共建筑中都配有信息机房,方便资源共享,提高办事效率。

随着公共建筑的功能定位不断提高,使其自身的能耗层次不断细化,同时,不同类型建筑能耗因素的交叉性也逐步强化。

(2)能耗特点

大型公共建筑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高,其中空调系统、照明插座系统是电能消耗的两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两部分的电能消耗占建筑总用电量60%~80%;照明、动力系统的电耗基本是稳定的,而供冷、供暖能耗随季节变化波动较大,夏季由于空调系统的使用,电耗显著上升,并且空调制冷系统能耗在建筑能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办公楼类建筑一般能耗较低,单位面积年电耗在l00kWh左右;宾馆酒店类建筑耗电量稍高,单位面积年电耗基本在100~200kWh;商场类建筑耗电设备较多,其照明灯具数量大,空调系统设备容量大且运行时间长,和其他类型建筑相比,商场类建筑年单位面积耗电量较大,基本为200~300kWh;综合性商业建筑由于包含多种类型建筑的建筑群,而各种类型建筑的面积比例不同,其能耗的变化也不同,综合性商业建筑其单位面积年耗电量为100~300kWh②。

3.杭州市建筑能耗问题的原因分析——基于建筑节能的视角

从上文的实际案例分析可知,杭州市建筑在能耗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3.1建筑节能市场不健全,信息与技术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基础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对建筑节能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关系到其他相关方面指标的正确评价。杭州市在2007年开始搭建建筑节能数据库,这一举措虽为全国领先,但是,在建筑能耗、电耗方面数据的统计方面仍存在缺失现象,建筑物各部分能耗区分不足,无法单独统计各类能耗数据。这会使统计重复或遗漏,导致数据粗糙,不能为建筑节能的规划提供科学决策。

杭州市的建筑节能技术和材料产品产业化水平不高,节能技术、节能材料与节能建筑的需求脱节,没有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市场体系。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运用不足,没有形成规模化的效应;产品自主研发的比例较低,而且几乎没有配套的应用规程和检测标准,同时在引进技术上,忽略了相关技术在设计、施工单位的扩散,缺乏必要的修正手段③。

3.2建筑节能监管体制不完善,节能目标定位难

节能降耗,既要注重经济效益,也要主动将社会效益作为衡量技术标准可操作性的重要指标。保证良好的社会效益就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监管体制。但是现行建筑节能监管体制却并不完善,这种不完善很大程度也是由于现有的建筑节能行业标准不够健全而造成的。标准不健全,监管难到位。杭州现有的建筑节能行业标准虽然,拥有主要框架与构思,但具体严密的相关配套标准缺失,特别是缺少运行管理的层面;建筑节能标准的制定过程缺乏多层次专家的引入,开发商、社会公众等不同利益群体的意见征集不足。

在基础数据和能耗现状不清的情况下,难以恰当地确定建筑节能的目标,也难以恰当地分配各部分的节能率;杭州市不同区域的经济结构不同,基础差异性较大,使建筑节能目标的制定复杂,可操作性下降。

3.3建筑节能领域缺乏相关法律的支持

我国国家与地方对建筑节能的规范还没有列入强制执行的范畴。建筑节能在我国目前法律文件中涉及的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这两部法律,虽然可以作为建筑节能工作的法律基础,但都是仅从客观方面上进行规范的,其中规定的是一般原则,对建筑节能难以起到实际作用。

同时,地方政府也缺少对区域内建筑节能出台针对性的政策法规,使工作的开展得不到有效保障,后期的管理缺少合理依据。

3.4节能建筑的实际性经济鼓动政策不足

开发商追求以低成本换取高收益,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在节能建筑开发建设成本高,往往牺牲环境效益来获取经济效益。

由于我国建筑节能政策法规、标准的不完善,没有相应的经济激励政策配合,导致难于形成推广建筑节能的市场激励机制,建筑节能的积极性和市场调控作用减弱,同时,违规成本低下,这些都降低了开发商建造节能建筑的积极性。从理论上讲,为建筑节能增加的成本可以在几年的使用中通过节能来回收,但由于主体错位,开发商付出先期成本,而消费者获得最终收益,这也降低了开发商建造节能建筑的积极性。

4.杭州市建筑节能的优化途径

4.1加强管理机构建设,完善建筑节能的监管机制

政府首先应当要加强建筑节能工作的管理机构建设,建立一套完备的能源管理机构和咨询机构,开展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深入研究能源问题;同时,建立协调管理机构,协调各方面利益和各部门关系。

另外,能源问题是当今社会的一项重大课题,因此还要实施建筑节能质量全面监督管理,建立建筑节能管理工作长效机制。并且通过这样的机制,促进各地建筑节能的法规、方针和政策的贯彻,监督建筑节能工作执行情况。具体来说,政府的相关管理部门严格按照项目前期决策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目施工阶段、项目竣工验收阶段对建筑节能标准进行评价和监管,各阶段审批和发证必须符合建筑节能要求,各过程检查和检测必须符合建筑节能技术规范,各环节验收和备案必须符合建筑节能标准规定,全面落实监管工作。

4.2健全建筑节能评价标准体系,建立节能认证制度

构建与实际状况相对应的建筑节能评价标准系统,并将评价标准具体化;同时,积极研发相应的评价软件,使评价更具有系统性、科学性,有利于把握建筑节能状况,便于设计者综合决策。

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是如今绝大多数评价体系构建的一大趋势。建立建筑节能施工技术与企业认证制度,成立评估认证管理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及评估认证执行机构,制定管理办法,以此来规范产品市场,能够有效地促进施工企业建筑节能方面的人才培养,推动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的创新,为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创造条件,并进一步加速循环经济的建设。

4.3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促进节能市场机制建設

以法律为准绳是法制民主社会的重要特征,法是对人的行为一种规定。因此,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能够更好地把握政府强制性的职能,确保建筑物最低能耗标准得到彻底的贯彻执行;同时可以有效地理顺建筑节能各参与方的关系,明确各方责、权、利的分配,建立并维护公平、合理的建筑节能市场。

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依靠市场机制促进建筑节能,把节能与人们的利益挂起钩来,是真正形成节能长效机制的一条重要途径。节能市场机制的主要作用在于:形成一种新的能源价格体系,在反映能源稀缺性的同时,又反映社会成本的;改革建筑能源消费制度,形成自动运行的节能机制;加快节能建筑市场的建设,使节能技术产品及节能材料得到良好流通与运用。

4.4实施经济激励政策,奖罚措施并行

为鼓励落实建筑节能工作,政府可以适当采用补贴贷款、低息融资制度、减税免税等经济激励手段,调动开发商建节能建筑的积极性。例如,建立专用节能基金用于重大节能工程的实施、原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收费制度的改造,以及相关技术研发、试点示范等用途④。同时,政府在经济宏观调控过程中,应当适度地引导社会资金的转移,加大建筑节能改造的资金投入。将财政支持与市场运作有机结合,能够促进建筑节能改造,逐步提高既有建筑的能效水平。

另外,政府对偏离建筑节能建设的开发商应当采取一些合理的经济处罚措施,减少对其的优惠政策。总而言之,政府要运用优惠政策这一杠杆,把奖罚措施建立在建筑节能达标的基础上。

4.5推广建筑节能技术,加强可再生资源的应用

降低建筑节能,技术是关键。因此,开发商应当明确以技术为引导,对墙体、屋顶等进行节能改造,提高窗和玻璃幕墙的节能性能,实现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同时要对建筑用能系统进行节能,减少系统的运行管理操作不够科学与规范造成系统大量的能量浪费;另外还要加快施工操作队伍的培训,做好建筑各衔接部分的节能技术工作,掌握建筑节能检测技术。

可再生资源的应用也是技术突破的一种体现。政府要积极鼓励社会应用可再生资源,而开发商应主动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如太阳能光热及太阳能光电、地源热泵、生物质能发电技术在建筑中的推广应用;再如,垃圾燃烧在发电、供热中的应用等。

注释

①谢浩.剖析建筑节能的几个问题[J].建筑节能,2009.

②李一力.建筑节能:用数据“说话”.中国建设报网,2009.

③成有根.加快推广建筑节能及对策[J].山西建筑,2009.

④黄小芳,杨凯,张勇.快速城市化地区建筑节能管理研究——以国有生态区闵行区为例.能源与环境,2008.

参考文献

[1]陈海波,朱颖心.基于案例调查的公共建筑节能进展缓慢的障碍分析[J].建筑科学,2009.

[2]吴锋,储雪松,高立强.杭州市建筑节能应用调查[J].建筑节能,2008.

[3]林涛.建筑节能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与应对措施[J].建筑经济,2005

[4]张沈生,张雪姣,郑诗文,刘永健.沈阳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问题与对策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5]张敏.浅谈杭州地区建筑节能与应用[J].山西建筑,2008.

[6]唐尚军,邓昌忠.我国建筑节能概述[J].大众商务,2009.

[7]谢浩.剖析建筑节能的几个问题[J].建筑节能,2009.

[8]成有根.加快推广建筑节能及对策[J].山西建筑,2009.

节能管理模式 篇4

2014年4月,武汉市发改委印发了《关于武汉市节能智慧管理系统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武发改环资[2014]108号),计划建成“1+4+17+N”的能耗分项计量系统平台,覆盖全市17个区、4个行业、N个能耗单位,拟通过3年时间完成全市节能智慧管理系统建设工作。

结合武汉市的实际情况及长期的平台运行经验,延华集团自主研发推出了FindER节能智慧管理系统。系统提供能耗数据的实时监测、统计以及分析功能,帮助政府了解区域用能情况,为未来区域能耗规划提供依据,帮助建筑业主了解建筑用能情况,为建筑节能提供数据支持。

1 节能智慧管理系统

FindER节能智慧管理系统搭建了三层数据架构,分别是数据采集层、数据传输层以及数据处理层。

数据采集层主要由各种具备远传功能的计量设备、传感器以及数据采集器组成,数据采集器根据各仪表不同的协议类型发送相对应的数据采集指令,并在收到仪表反馈的数据后进行解析、整理。

数据传输层是将经采集器整理和打包的数据通过网络安全、稳定、迅速地上传至数据处理中心服务器。

原始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层后被储存备份,并按照不同的功能要求被统计、分析,形成各种图表,在Web平台上进行展示。

利用FindER节能智慧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建筑各回路、用能设备运行状况的24小时实时监测,极大地减少了人工成本,同时大幅度地缩短了抄表时间间隔,增加了数据量,帮助业主相关部门了解实时能耗情况,同时系统具备故障报警功能,降低了因设备故障或异常用电引发的安全风险,此外系统可以根据需求对能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帮助业主掌握能耗规律,从而更合理地进行节能管理及规划,同时对于实施节能改造的建筑,系统数据亦可以作为判断节能服务成效的量化依据。

2 系统应用案例

武汉市及市内部分区域已完成了FindER节能智慧管理系统的部署,并接入部分大型公共建筑楼宇能耗监测数据,本节将以武汉市某区域平台实际数据为例,展示节能智慧管理系统对区域建筑节能管理的应用。为方便描述,简称该区域为A区。

2.1 区域内行业发展状况

FindER节能智慧管理系统提供区域内历史数据查询功能,能够根据用户需求以图表的形式显示区域能耗等数据的变化趋势,从能耗的角度帮助管理部门了解区域内行业、企业的发展状况。图1为全区行业能耗逐年变化趋势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A区的电耗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符合制造重镇的名声,但是第三产业能耗总量占比不高,反映出该区域依然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城市化进程还处于快速发展中,第一产业和城乡居民用电占总电耗的19%。这也反映A区作为一个生产基地的电耗结构。

此外,对比行业逐年变化趋势可以看出,第三大产业的增速总体最快,处于5%~13%。第一产业和居民用电出现过负增长。相对的第二产业的用电量增长最趋于平稳,稳定在7%以内。这反映了A区的第二产业十分稳定,第三产业处于快速发展中。

2.2 行业能耗季节波动分析

通过FindER节能智慧管理系统,可以进行产业的季节性能耗查询,帮助区域管理者掌握全区、各产业、行业、企业能耗随季节的波动情况,从而对不同季节的用能进行更合理的规划。季节性判断的方法主要参照直接平均季节指数法进行。其中季节性指数是根据历年段内同一季度的电耗平均值与所有季度的电耗平均值的比值,以100%作为偏差的对比基线。

从图2可以看出,季节性明显波动范围最大的是商业住宅餐饮业,而制造业和采矿业季节性变化较小。

对A区内的第三产业建筑能耗进行分项分析,如图3所示。为降低某些特殊建筑对全区能耗数据分析结果的影响,此处对各类建筑能耗均值进行分析。

暖通空调用电随季节波动明显,照明插座用电和季节的相关性一般,其波动规律与暖通空调基本一致,这是由于部分空调末端用电无法从照明与插座用电中进行拆分,因此随着季节产生了电耗波动。其他两项用电的季节波动均较小,符合各分项用电的特征。通过对其季节电耗波动的统计,可以从宏观层面来调整峰值用电。

2.3 能源管理提供建议

FindER节能智慧管理系统,可以针对单体建筑进行能耗详细查询,通过24h的实时在线监测,可以对建筑内的用能设备进行全程监管,帮助业主发现更优化的能源管理办法、挖掘建筑节能空间,从而实现建筑节能的目标。

以区域内某酒店H1为例,利用节能智慧管理系统对能耗进行24h实时监测,统计发现,高峰日该酒店逐时能耗变化情况如图4所示,峰值主要出现在中午12:00以及晚上18:00,且昼夜能耗差异不大,可能是因为宾馆饭店客户对于舒适度的要求更高,导致全天空调等改善环境条件的设备功率消耗更大。

经过与酒店管理人员对酒店实际环境需求进行了沟通,对该酒店提出了节能管理建议,具体如下:2-3点左右,关闭冷机节省电量,利用余温控制室内温度,4点再次开启冷机制冷调节室温,使环境温度保持在人体舒适水平,并得到采纳。改进后某高温日与改进前某相似日能耗对比如图5所示,节约能耗约1000kWh/天。

3 结论及展望

FindER节能智慧管理系统作为能源管理工具,系统可以实现项目管理、能耗监测、数据统计、数据分析、异常告警等功能。合理地利用此系统,可帮助用户:

(1)从能耗的角度了解区域内行业、企业的发展状况;

(2)掌握区域能耗特征,为区域能耗管理、预测提供依据;

(3)有利于区域、建筑能耗管理方式的优化、节能空间挖掘,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在今后的节能工作中,节能智慧管理系统所积累的海量能耗相关数据也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对于业主及节能服务公司而言,节能智慧管理系统的数据可作为建筑节能空间挖掘的数据依据,对于已经实施了节能改造的建筑,亦可作为判断节能效果的量化依据;

(2)对于建筑管理部门而言,节能智慧管理系统的数据可作为各部门节能量绩效考核的指标以及建筑能耗规划的依据;

(3)对于政府管理部门而言,节能智慧管理系统可以为政府提供可靠的数据,作为制定各种能耗标准的基准;

(4)对于科研类单位而言,节能智慧管理系统的数据可作为各类报告分析的数据基础。

参考文献

[1]中机产城(北京)规划设计研究院.201 3-201 7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市场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http://www.reportway.org/diaochayanjiu/Real-Estate/2802201137.html,2016-03-22

[2]李随亮,李正.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系统的开发.智能建筑,2014(165):72-74

[3]武汉市发改委.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武汉市节能智慧管理系统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2014

油田节能管理经验 篇5

--油田车队油料管理好方法

【概要】在当前的油田企业内,车队管理过程中成本(油料管理)的控制、管理环节,普遍存在跑冒滴漏的情况,必须闯出一条信息化的科技新路。本车队在管理局通信处的支持下,采用了上海康汇实业公司的高精度油耗传感器,建立了油料管理在线监控系统,解决了车队油料管理工作中所遇到的瓶颈,有限降低了油料成本。

油建机械化分公司材料员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上管理系统把前一天66辆车的油耗情况张贴到告示栏里。给每一辆车核算“口粮”,是这个公司精细管理降能耗的重要举措。

“降本增效要从每一滴油做起。不要小看这一滴油,积少成多,长期下来,数目还真不少。”

机械化分公司承担着油田主要工程的土方开挖和设备材料拉运任务,车辆油料消耗大,管理难度大。去年以来,机械化分公司把车辆油料管理作为重头戏深入推进。

“必须在车辆油料在线监控、消耗定额、加油和行驶三个环节上下工夫。”在管理局通信处的大力支持下,这个分公司通过多次召开诸葛会后开出治病药方,一项车辆油料管理有效举措稳步出台。

在油田企业车队管理系统中,应该注重电子信息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结合,分步实施以油料管理为重点的车队在线监控系统的技术改造。车队在全部车辆上分步分批安装了上海康汇实业发展有限公司(ww.gntsh.cn)制造的高精度油耗传感器,该产品是国内唯一取得

国家防爆/计量双认证的高科技产品,与油田数字化平台实现系统对接。从车辆发动机的油路直接采集计算进、回油的动态差值,实现真实油耗的在线精准可靠采集。它的计量器具的特性解决长期困扰油田运输企业管理部门如何“公平”核算的症结问题。

为配套制度执行,在油料消耗定额上,每天详细发布当天车辆行驶的公里数和消耗的油料数据。这个分公司派专人核对每辆车加油前的行驶公里数和时间。经过一个月的测算结果,这个分公司重新精确制定每辆车的油料消耗定额

在加油方式上,机械化分公司变过去车辆凭票在加油站加油为统一组织加油车加油。施工中,加油车统一到各工程施工点按施工需要加油,做到有施工加油,无任务不加油,减少了油料在加油过程中管理上的盲区。”

仅去年,机械化分公司油品综合损耗率较以前下降16.8%,减少直接费用100多万元。

可见,在油田企业车队管理系统中,应该更加注重电子信息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结合,分步实施以油料管理为重点的车队在线监控系统的技术改造,使车队管理工作逐渐数字化、信息化

车队能够构建一个车辆运行管理新系统,对于每天车队车辆的运营情况,比如出车时间、车辆型号、车辆号码、驾驶员姓名、出车用途、车辆轨迹、回队时间、车辆油料消耗、行驶里程都要实现完整的记录,同时对于车辆的维修保养情况也要追踪。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车队管理信息系统纳入到整个油田企业的管理系统中来,能够在更高层面上进行统筹规划,做出最科学、最合理的决策,也能够更明智的探讨车辆管理的具体方法的可行性,保证车队考核的可靠性。

节能管理模式 篇6

【关键词】交通管理;节能;汽车节能

在经济、社会、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切实加强交通管理节能和交通工具(汽车等)的节能非常重要。要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衡接,和谐的道路交通体系,减少交通运输工具的空驶率,加强科学化管理,减少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压力。大力开发节能汽车和股利汽车使用节能。

一、推动交通管理节能的对策

1、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建设节约型交通

有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每百公里的人均能耗,公共汽车是轿车的8.4%,电车为3%-4%,地铁为5%。若使用个体轿车出行的人有1%转乘公共交通,这一项全国每年节油达到0.8亿升。此外,轿车对车道的占用也远大于公共汽车。在大型城市,公交车的出行比例占30%左右,但只占用6.6%的道路空间,轿车的出行比例不足10%,却占用了50%左右的道路空间。有关部门统计表明:公共汽车载客量为轿车的30-80倍,而每个公交车乘客占用道路面积只相当于轿车乘客的0.5%~1%。按每平方米小时的通行人数来衡量道路的使用效率,公共汽车是小汽车的10-15倍。所以,在我国城市道路增长速度远低于汽车增长速度的条件下,城市交通主体方式是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提高城市交通效率,解决城市行人拥堵问题,降低交通成本的有效措施。

2、采用智能交通系统,科学设置红绿灯,保证交通流顺畅,减少交通成本

有资料显示,通过智能交通系统有效管理货车运输和行驶,合理安排行程,减少空车(回程)行驶,能提高10%的城市货运装载量,可节省2%-3%的燃料。所以,加强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开发公路交通智能应用系统,建立多方式交通信息服务与管理系统,实现交通信息服务的个性化,交通控制的可视化,运输组织的智能化和一体化,不但能有效减少交通拥堵,还对节能和节约交通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合理地对灯控路口的信号灯相位、配时和路口渠化进行系统合理的调整,能够大幅提高路口的通行能力,减少车辆的等待时间,起到节能作用,减少交通运行成本。

3.提高公路质量,合理布置公路设施

交通拥堵导致能耗增加,而交通拥堵在相当程度上与道路布置是否合理密切相关,公路质量不合格也直接加大了汽车的能源消耗。所以,政府要加大对道路建设和改造的投资。

4、提高交通参与者的道德素质和交警职业素质

我国尽管有较为完善的交通规则,而交通规则与执行效果差,主要原因,一是行人、驾驶员的交通道德素质不高导致交通事故频繁,交通拥堵增多;二是部分交通警察管理水平较差或工作责任感不强,有的采用以罚代管的方式来增加个人收益。所以,我国由人员素质问题引起的交通事故和交通拥堵情况非常严重,这主要是引起城市汽车能耗增多的原因之一。必须对国民采取宣传教育和奖励惩罚相结合的办法尽快扭转这种局面。

5、完善道路交通管理,减少道路运行能源,减少车行成本

(1)按区域或分时段实行差别性的停车收费政策。其目的是控制车辆在高峰时期的过度使用,以减少拥堵、降低能耗和减少排放。

(2)实行强制汽车报废政策,加速淘汰能耗高、排放超标的老旧车型,对不合格及退役车的继续运行要进行重罚。

(3)借鉴国际上快慢车道的管理经验,在行车密度较大的地段设立快慢车道,为载客量多的汽车开辟快车道,而空载率高的汽车则只准进入慢车道。

(4)建立合并使用出租车机制,对出租车的空载率进行控制,以缓解乘车压力,节约出租车资源,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车行成本。

二、开发节能型汽车的建议

1、建立节能汽车产业联盟

我国汽车行业面对极其严峻的能源形势和环境考验,必须变被动为主动,突破单个企业能力的局限,进行横向联合,改变力量分散的现状,以降低汽车的创新成本,提高创新的经济效益。建立联盟机构,承担节能汽车创新中的应用技术和研究。同时,成立行业公共实验室进行试验研究,建立行业共享数据库,并制定国家节能汽车技术标准。

2、制定合适的燃料经济性标准

车辆燃油消耗水平与其环境和能源效益息息相关。我国车辆燃油消耗水平较低,要学习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车辆燃油消耗限值标准或法规,逐步实施。

尽管我国已实施了《乘用车燃料消耗限值》标准和《轻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而仅是限制性标准,并非激励性标准,也不具备按燃油经济性对机动车进行节能等级的认证和分类功能。国家要尽快出台常规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乘用车和商用车的燃油经济性标准,以及混合动力、气体燃料车辆等新能源汽车的节能标准。同时,应增加机动车节能性的等级标准制定、认证和分类进行管理,对符合高节能标准的机动车要授予节能等级标识。同时,还必须颁布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分阶段燃料经济性标准,量化各项相关技术指标,在实践中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3、建立对汽车行业的引导和约束机制

在制定和实施鼓励汽车使用的优惠政策时,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汽车行业的引导和约束机制。并在约束机制方面,要加强型式认证和生产一致性管理。

4、实施节能汽车消费税减免的经济政策

消费税的减免要达到欧Ⅱ标准的汽车,减免40%消费税;达到美国加州汽车超低排放限值标准的汽车,减免50%消费税。对节能汽车的购置,免收其排污费,减免节能汽车的停车场地费以推广节能汽车的应用。

三、鼓励汽车使用节能的措施

1、加大小排量节能汽车的政府采购,营造节能汽车消费的良好氛围

政府要充分发挥其对市场的宏观调控作用,努力营造节能汽车消费氛围。政府相关部门要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国家节能减排方针政策,全面开展节约能源资源意识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提高全民节能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全面营造节能汽车消费氛围。

2、减少公车数量并禁止公车私用

公车私用从本身就是损公肥私行为,节能的动机与动力自然不足。这也是导致我国单车能耗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建议借鉴国外管理公务用车的有效做法,进行公车制度管理改革,对长期公务用车的人员建议尽可能采取补助费替代公车配置费,以尽可能减少公车购买数量。对已购公车要采用公车标识、加强用车登记监管,通过设电子装置等跟踪公车私用、设置举报信箱等发动群众进行有奖举报等加强监督。要把禁止公车私用上升到法治高度,把公车私用与违法犯罪等同,对公车私用者一经发现必须实行重罚、撤职等措施。

在役火电机组节能管理模式 篇7

关键词:在役火电机组,节能,管理模式

1 加强节能基础管理,做好管理节能

加强节能基础管理,建立健全各种节能管理制度与管理办法,落实责任,责任到人、压力到位,从人力、物力、财力上保证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到全员全过程节能。广泛宣传,提高节能意识,大力倡导节能降耗,增强职工节能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 加强运行人员管理,开展节能竞赛

充分利用能耗分析、小指标在线考核管理系统等软件,指导运行人员操作,做好机组各项运行参数的调整和优化,开展节能降耗竞赛;制定并实施《运行指标竞赛管理办法》等,以奖励为主,奖励与考核并用,发挥运行人员节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优化运行参数,实现发电过程在线动态节能

采用各种调整手段,尽可能保持每一个可控的运行参数处于其设计值或目标值,使机组在最佳状态运行。通常可控运行参数主要有:主蒸汽压力、温度,再热蒸汽温度,氧量和排烟温度,飞灰和炉渣可燃物,凝汽器真空度,凝汽器端差,加热器端差,给水温度,机组补水量,脱硫浆液浓度、p H值等。运行中需要密切监视和检查的损失项目有:锅炉排烟损失、汽机冷端热损失、低负荷运行时效率的损失、固体未完全燃烧损失、给水加热器的运行损失、辅助设备自用电损失。

4 优化运行方式,实现科学节能

根据机组的负荷变化、季节变化等,通过科学的实验,找出能耗最低、经济性最佳的运行方式。主要有机组定滑压运行方式,汽轮机进汽调阀单顺序方式,制粉系统优化经济方式,循环泵组经济运行方式,湿干灰经济运行方式,低负荷增压风机经济方式、脱硫浆液循环泵经济方式,单侧风机机组启动、仅用汽泵启停机组方式,以及经济方式机组启动等多种方式。

5 实施设备系统技术改造,科技节能

采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方法、先进设备,进行系统优化、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是提高机组设备经济性的重要途径。对实践证明节能效果明显的系统优化、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措施,要优先安排所需资金,积极推广应用。

5.1 锅炉技改

(1)节约燃油,对烟煤可采用等离子点火,实现启停机不投油和助燃少用油。挥发分稍低的烟煤或挥发分较高的贫煤或无烟煤,可对喷燃器进行改造,采用少油(微油)点火,减少启停机及助燃用油。对于最低不投油稳燃负荷较高的锅炉,应根据燃煤品种、炉型结构,选用成熟而适用的技术进行喷燃器及配风改造,以提高锅炉低负荷时的燃烧稳定性,增加调峰能力,降低助燃和点火用油的消耗。

(2)引风机、送风机、一次风机等采用变频运行;离心式风机变频节电效果更好。

(3)钢球磨可采用耐磨高效钢球代替普通钢球,降低电耗率。

(4)引风机与增压风机合用一台。

(5)空气预热器采用柔性密封或扇形板间隙自动调整改造,降低漏风率。

(6)长期运转备用的动力改变频,如燃油泵改变频运行。

(7)改进吹灰器,增加激波、声波吹灰器(尾部烟道)。

5.2 汽机技改

(1)汽机通流部分及轴封改造,降低热耗,提高效率。

(2)凝泵改变频。

(3)循环水泵改双速或循环水母管两机相联,减少循环水泵运行台数,节约厂用电。

(4)凉水塔配水改造,改变水塔淋水分布,提高冷却效果。

(5)双背压凝汽器串联式抽气系统并联改造。

(6)对结构不合理、效率低的抽气器或真空泵,应采取更换新型高效抽气器或真空泵、增加或改造冷却装置等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改造,以提高其运行效率。

(7)负荷变化较大及长期运转备用的动力改变频,如凝输泵改变频。

6 加强燃料管理,从燃料源头上做好节能工作

加强煤质特性分析,做好煤炭采购,加强配煤和煤质管理,加强燃煤购煤管理、运行管理,更好地达到节煤效果,保证企业利益。

(1)千方百计地做好燃煤选购工作,采购最经济煤种。购买煤炭要以设计煤种为基准,在满足灰熔点要求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煤的热值、挥发分和含硫量。综合考虑煤的价格和对上煤、磨煤、入炉、燃烧、排放及脱硫全过程的影响,综合考虑,选用性价比最高的煤。

(2)加强燃料质量监督,严把入厂煤质量关。

(3)做好贮煤场的管理,合理分类堆放,减少煤场储存损失。

(4)积极探索、开展配煤掺烧。

7 小结

空调系统节能降耗管理模式 篇8

1. 空调系统运行现状分析

(1) 客户的不合理要求。要求空调设置温度低限, 感觉温度越低越有利于物料的存储, 使空调系统长期在高负荷的状态下运行, 在造成空调冷量浪费的同时, 大大增加了空调系统的电耗。

(2) 室外环境温湿度变化较大。库内温度在达到空调设定值后, 由于库内再热量不足时, 相对湿度仍偏大, 为降低仓库内相对湿度, 仓管人员按照“空调温度越低, 除湿能力越强, 相对湿度越低”的错误理念再次下调空调设定温度, 库内相对湿度不减反增。

(3) 仓管人员按照以往运行情况设定参数。公司无相关标准规范, 仅凭个人经验, 仓管人员只确保实测的温湿度满足要求, 空调系统温湿度的高低设定不在考虑范围内。

(4) 空调系统24 h运行, 使用部门缺乏专门的管理人员, 相关人员节能意识薄弱。

(5) 空调系统在选型和系统设计不合理, 造成一定的冷量浪费, 增加了空调电耗。

2. 空调系统节能管理模式

(1) 根据仓储条件和物料仓储要求制定系统参数。借助恒温恒湿箱等实验设备, 进行物料仓储温湿度环境模拟测试, 通过物料的相关质量指标测试, 总结出物料的仓储工艺参数, 根据相关工艺参数, 设置实际存放物料仓库的空调系统设定参数并进行跟踪记录, 优化物料存放的工艺参数。

(2) 仓库空调系统设备能力的摸索。根据工艺参数, 对相应空调系统的温湿度进行设置、跟踪, 在确保空调系统能达到工艺要求的前提下, 确认空调系统达到设定的工艺参数所需的时间和关闭空调系统仓库内实测温湿度值超出工艺参数范围所需的时间, 从而正确控制空调系统的投入使用时间。

(3) 合理设置空调运行参数。适当控制室内设定温度是有效节能的途径之一。不管夏季还是冬季, 只要把室内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便能达到工艺生产的要求。在理论计算条件下, 夏季室内温度从16℃到32℃每升高1℃, 使用R134a和R407C制冷剂的空调器平均能节能10.57%和10.56%;冬季室内温度从32℃到16℃, 室内温度每下降1℃, 使用R134a和R407C制冷剂的空调器平均能节能6.32%和6.37%。因此在满足烟叶仓库温湿度要求的前提下, 合理设置空调运行参数, 将有助于降低空调除湿设备的电耗。

(4) 根据工艺要求, 合理使用空调系统。空调系统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 一般是以最不利条件下的冷负荷作为空调系统选型的依据, 同时实际采购的空调系统的制冷量一般大于系统设计时的冷负荷, 同时考虑多重的保险系数, 使得实际的空调系统制冷量往往大于平常所需的制冷量。在探索仓库温湿度控制模式中, 采用同区域减少空调系统投入数量的模式, 在满足工艺仓储需求的同时, 大大降低了空调系统的电耗。

减少空调系统的运行时间, 对空调系统的能力、仓库温湿度的回升情况和空调系统的主要能力部件等进行跟踪和研究, 仓库空调采用“白班开启、夜间关闭模式”;除湿机采用“白班人工控制、夜间自动运行模式”使得空调系统的运行由原来的24 h自动运行, 减少到白班8 h运行, 运行时间减少了2/3, 从而大大降低了空调系统电耗。

(5) 做好仓库内温湿度的跟踪记录。仓库采用悬挂水银干湿球温湿度计检测库内环境的温湿度, 按照相关的规范要求, 选择合理的悬挂位置, 确保测量准确, 每天做好实测温湿度和空调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 根据实测的温湿度及时开启和关闭空调系统。

(6) 利用室外空气进行降温除湿。在室外空气温湿度能满足物料存储要求的情况下, 通过自然通风降温除湿, 确保物料仓储工艺参数的同时, 减少了空调系统的使用, 降低空调系统的电耗。

(7) 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考核机制。在加强设备管理的同时加强人员管理, 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考核方法规范员工的行为, 使管理模式和方法得到有效实施。增强员工的节能意识, 在平常工作生活细节中, 做好仓库门窗关闭, 减少空调冷量浪费等工作, 在点滴中降低空调系统的电耗。

3. 实施效果

空调系统节能管理模式的实施, 使公司仓库空调系统电耗得到有效控制, 见表1。2014年8~11月, 仓储总电耗同比2013年下降61.97%, 节电268.31 k W·h, 折合人民币165.68万元。

摘要:分析空调系统运行现状, 以仓库空调系统管理为切入点, 制定适合公司空调系统节能运行管理模式, 降低空调系统电耗。

构建节能高效的通信机房管理模式 篇9

近年来,运营商不断进行网络瘦身工作,许多传统的网络设备退服,末端接入向光纤化过渡。 为使有限的成本资源发挥更大的生产效能, 整合通信机房、 网络设备及其配套设施势在必行。

在此背景下, 某运营商2014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机房资源整合工作。 机房资源整合涵盖核心机房、非核心机房、县区机房及乡镇机房,包括整合各专业网设备、光缆、电源、空调设备设施,拆除退网设备,盘活设备及房产资源,压缩有效机房空间, 实施优化送风,实现节能降耗。 以期构建网络安全可靠、服务质量提升、成本管控有效、服务响应迅速、管理高效顺畅的机房管理新模式。

2整合机房资源,优化机房布局,提高机房运行效益

近年来运营商的拆分重组以及网络、业务规模的发展壮大,导致了通信设施、网络资源分布的不均衡。 同时,随着网络技术与业务的演进,虽然设备不断更新换代,但各专业新老设备并存的情况非常普遍。 针对上述问题,某运营商围绕节能降耗、高效安全运营、 长远可持续发展这一中心,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机房资源整合工作,基本原则如下:

(1)减少市级公司核心局点数量 ,原则上每地市保留2个市区核心局点;省会城市由于存在大量的干线及省级设备,可保留3个核心局点,其它核心机房局点实施降级或腾退。

(2)有多个县区局址的原则上整合为一个机房局址。

(3) 城区非核心局址沿主干道一楼机房腾退 ,用于营业或出租;租用外部机房全部腾退或降级为综合接入网点。

(4)取消按专业划分机房机制 ,整合搬迁各专业设备、形成综合机房;城区非核心局址各机房及县区各机房原则上整合为一个综合机房。

(5) 整合后的综合机房整体布局上要求有源 、无源设备分区域安装。

(6)有源机房内设备按 “面对面 、背靠背 ”方式排列安装,设置冷、热通道,对有源综合机房实施优化送风改造。

(7)无源机房内安装MODF、DDF、 蓄电池设备 , 加装排风扇,一般不再安装空调。

(8) 乡镇支局机房优化设备排列及走线方式 ,实施优化送风。

(9) 各专业网在整合中首先实现网络优化瘦身 , 提高设备端口利用率。 前期已下电设备全部拆除,超期服役设备下电拆除,盘活可利旧资产。

(10)下走线机房全部调整为上走线 ,拆除架空地板和吊顶。

3加强节能技术应用和改造,实现节能降耗

传统机房一般采用地板下送风和上送风两种送风方式。前者由于地板使用年限过长,频繁施工导致地板接口不严,造成大量冷风损失,严重影响了制冷效果; 后者因机房逐年增加设备,没有统一规划,导致气流混乱,制冷效率偏低。 鉴于此,某运营商通过优化送风方式及采用热管换热技术,大大提升了制冷效率。

(1)优化有源机房空间布局

优化机房内送风方式。 机房内设备按照“面对面、 背靠背”方式安装,设备两两之间形成小环境内的冷通道和热通道,“面对面”安装的两排设备两端加装门挡以形成封闭的冷通道,定向送风,经在网设备热量交换后由设备背面的热通道进行散热。 县区机房一般采用两台12.5KW的专用空调,并连接在同一个静压箱内,按照需要设置1-2个出风口,对冷通道进行送风。 通过机房小环境内冷、热气流的隔离与合理循环, 大大提升了空调制冷效率。

(2)采用新型热管换热技术

热管换热系统是利用循环工质的气液相变来传递热量,依靠室内、外环境温差将室内热量排到室外, 从而降低室内温度的系统设备。 根据机房面积和机房内设备数量等因素,每个机房热通道设置1-3台室内侧热管系统,室外侧在屋顶安装相应冷却设置。 按照某省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一年内大约有7个月的时间可启动热管空调,制冷效率高,能耗大大降低。 此外,无源机房内通过加装排风扇来散热,一般不再安装空调,有效节约能耗费用。 热管散热系统原理如图1所示。

(3)实施电子标签改造 ,实现光纤资源智能化管理

光纤资源缺乏逻辑与实物的关联,端口管理依赖纸质标签且容易脱落,在业务开放、变更调整中与资源系统的资源数据无法及时联动,需定期进行日常巡检、资源清查等以保证资源的准确性,而日常巡检、资源清查结果无法得到及时验证,时效性差,因此难以适应网络优化调整及近期光改工作的需要,不能满足业务快速部署及业务变更的要求。

引入智能电子标签使光配线设备有源化, 变光纤基础网络的粗放式管理为精细化管理, 彻底改变了 “哑”资源管理模式,提高了资源准确性,满足了业务快速调度需求,资源管理效率提高了75%,资源准确率提升了20%。 智能电子标签的五项主要功能如图2所示。

4优化网络结构,实施资源整合,提高网络安全性

在机房资源整合过程中同步实施网络优化、设备整合、退网设备下电拆除和光网改造工作,可精简在网设备数量,优化资源配备,消除故障隐患,在有效降低机房维护成本的同时提升通信设备安全系数。 对数据设备上开放的电路实施归并、整合,进行老旧设备退网或再利用;对于DDN、ATM/FR网络可通过升 级为MSAP或SDH电路的方 式推进用 户DDN、ATM/FR业务转网 , 实现缩网退服 ; 对于传输设备,可利用IP RAN建设后腾退的设备资源,完成老旧、超保设备的替换下电,同时核查现网系统端口实占率,实施不同厂家传输系统间的整合,开展业务归并与整合, 对同局向、 同拓扑结构的业务进行合并;结合FTTH改造和网络瘦身,实施PSTN设备的全部退网拆除。 上述工作完成后,一方面大量通信设施、设备得到了综合化利用,减少了在网设备量,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降低了能耗和维保成本;另一方面,下电设备可作为网络备件或用于后续网络扩容,降低投资费用。 同时,设备整合归并也提高了在网设备的运行安全性。

5优化维护管理模式,实现高效运维

通过机房资源整合,各专业设备整合至综合机房,同时实施维护人员集中办公,打破了专业间壁垒,加强了专业间交流,便于实施集中维护、集中调度、集中管理,工作配合更加高效,维护内部流程及前后台支撑保障流程更加顺畅,极大提高了维护效率。 据初步统计,发生故障后到达现场时间缩短为原来的2/3,故障处理时长平均缩短12分钟。

6结束语

创新建筑节能发展模式 篇10

近年在国家有关建筑节能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强制性推动下, 建筑节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从总体上看, 建筑节能仍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每年新建房屋建筑项目发展极不平衡;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举步维艰。由于建筑节能的投入很难产生当期的消费需求, 且收益回报期长, 因此在建筑节能的起步阶段必须依靠政府强制性推动。实施强制性的政府干预和行政监管必不可少, 但并不等于可以忽视市场的作用。市场利益的刺激性、市场信息的灵敏性、市场调节的客观性、市场导向的适应性、市场优胜劣汰的选择性是市场经济的特有功能及优势。从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两个方面来推动建筑节能工作, 通过供求、价格、竞争等要素相互作用, 建立稳定、持续、健康的建筑节能市场是必然选择。

1、经营建筑——建筑节能市场化必须创新理念

以市场机制推动建筑节能目前还存在很多障碍, 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缺乏对建筑更深刻的认识, 缺乏与市场机制相配套的科学理念作指导。按照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能够在未来为相关主体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资源称之为资产。从这个角度分析, 建筑是蕴藏巨大价值的资产。因为通过建筑节能, 不仅可使建筑在未来源源不断地为业主或使用者带来节省能源费用的经济利益流入, 同时还可为整个社会带来减少能源消耗、改善环境质量等综合效益。因而, 建筑是一项能够为利益相关者带来利益流入且价值巨大的资产。

建筑节能的过程必须以经营建筑理念为指导, 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资产的重要特性之一就是必须通过有效经营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 建筑也不例外。经营建筑就是以市场化为取向, 将建筑视为能够带来价值增值的资产, 通过不断地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 利用先进的科技和管理手段针对建筑的物理特性进行挖潜与开发 (与经营房地产概念有本质区别) , 获得价值持续增值的过程。经营建筑最核心的观点就是凸显建筑的资产特性, 同时强调市场机制运作, 注重效率, 将效益摆在第一位。建筑节能树立经营理念, 包含两层含义:首先应发现和认识建筑的资产特性;其次, 强调充分利用市场主体的能动性, 利用价格信号引导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 实现价值增值和价值最大化。

推广经营建筑理念有利于强化建筑节能意识。实施建筑节能必须强化节能意识, 这有助于激发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大局意识。但单纯的节能意识没有体现市场的成分, 因此在宣传过程中常常遇到“节能不节钱、不划算”、“节能增加成本, 经济条件有限”等社会各界不同思想的挑战。而经营建筑的理念不仅以节能为目的 (不节能就没有效益) , 而且包含了投入产出、市场运作、价值效益等丰富的市场内涵, 应该更能得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各界不同层次群体的认同, 更容易调动各方面建筑节能的积极因素。

2、建筑节能潜在巨大效益和商机

实施建筑节能, 既能产生强大的能源环境效益, 而且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并潜在巨大的商机。

建筑耗能高, 一方面浪费巨大, 另一方面却有着巨大的节能潜力和环境效益。据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研究预测, 到2020年, 我国建筑总面积将增加100亿平方米, 按常规将增加能耗7.8亿吨标煤;如严格执行节能标准将每年节能3.8亿吨标煤。同时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95亿吨。建筑节能有利于提高人民居住质量和水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满足人们感觉舒适为前提, 设计参数为房间冬季温度18-20℃, 夏季26℃左右。在不使用空调的情况下, 节能建筑夏季室内温度要比普通建筑低2-3℃, 冬季高3-5℃;使用空调时, 也能在最短时间内达到预定温度, 并保持更长久的效果。

建筑节能还有利于促进科技进步, 拉动内需, 带动产业化发展。仅全国100多亿平方米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就能带来2万亿元的市场商机。通过建筑节能工程的实施和示范作用, 还将促进高效节能成套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产业的大发展, 促进建筑业实现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

3、加速建筑节能信息的全方位传播

建筑节能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 涉及法规、标准、制度、技术、经营方式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目前在供应方和需求方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信息扩散度低的现象。因此, 要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宣传建筑节能, 改单一宣传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加速建筑节能信息的全方位传播;要传播建筑节能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经营建筑的理念, 将建筑节能由被动接受转变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传播建筑节能的法规和标准, 使市场各方主体掌握实施规则;传播建筑节能的技术、材料、产品及其性能, 使消费者了解其能效特点和节能潜力;传播建筑节能的科普知识, 使老百姓熟悉建筑节能的方法和手段;传播建筑节能的经济政策及其建设方式和经营方式, 使供求双方能够选择合适的节能模式等, 从而激发全社会对建筑节能的紧迫感及其市场需求。

加强建筑节能信息传播机构能力建设。充分调动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和媒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大力发挥节能机构的作用, 建立建筑节能信息传播平台, 快捷、准确地提供节能信息和节能咨询。如美国通过能源部在网上公布的软件, 快速、简易的检测新建住宅是否满足“能源法”要求;英国依靠建筑调查协会发放的标准计算表即可求出建筑的能耗等级, 且根据使用的燃料帐单利用在线二氧化碳计数器了解其二氧化碳排放量等, 非常值得借鉴。

二、创新机制, 培育建筑节能服务市场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一种基于市场的、全新的节能模式——合同能源管理 (简称EMC) 在欧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萌生并逐步发展, 经过30多年的发展, 已成为一种新兴的适用于工业节能和建筑节能领域的节能服务产业, 节能降耗贡献十分显著。EMC并非产品、设备或技术推销或推广, 而是推行一种减少传统能源成本的能源管理方法。它通过以赢利为目的的专业化公司——节能服务企业 (简称ESCO) 进行运作, 集咨询、融资、设计、施工、调试、运营 (也有部分非运营的BOT模式) 为一体, 从节能改造所获节约的能源费用中收回投资, 并与客户共享节能效益。EMC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并节约能源, 且客户一般不必投入资金或投入少量资金, 得到了建筑业主和使用者的普遍认可和青睐, 甚至被人形容为一道“免费的午餐”。

我国于1997年将EMC模式引入中国, 经过十年的探索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07年实施节能项目1723个, 其中建筑节能项目约占50%。培养建筑节能服务市场, 是创新建筑节能市场机制的必然选择。

1、构建多层次的节能服务体系

节能服务企业是节能服务产业中鲜活的中坚力量, 丰满的节能服务企业结构是节能服务产业成熟的重要标志。针对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和异质性, 以及长期大规模建筑节能目标的实现, 建筑节能服务市场需要大量不同规模、不同特点、不同技术重点、不同经营理念的节能服务企业满足各方需求, 因而构建起多层次的节能服务企业体系是现阶段十分紧迫的任务。

(1) 培育现有企业发展壮大

虽然当前国内节能服务市场上现有企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它们却是在我国的节能服务市场上自发生成, 且经过激烈竞争存活下来的, 生命力极强, 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将是我国节能服务市场的主要力量。它们的发展满足服务需求多样化和异质性的要求, 是得到市场检验, 符合产业发展基本规律的。因此, 政府应积极采取激励和税收政策, 并与现行国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各种政策对接, 为它们扫除障碍, 鼓励它们发展壮大。

(2) 成立政府控股节能服务集团

在市场初创期, 为解决企业规模小、信用度不高、融资难等问题, 可考虑吸取国外经验, 利用政府在吸引资金、人才和物资配备、信用度等方面的优势, 成立政府控股的大型节能服务集团, 同时并购目前市场上那些前景欠佳, 但却特点鲜明的企业。政府控股节能服务集团的成立, 实际上是搭建起具有公信力的契约与融资平台, 不仅对挽救节能服务企业、稳定市场起到积极作用, 还能充分利用这些企业已有的资源、人才、技术, 帮助集团发展。由于当前我国建筑节能市场上存在着民众节能意识不强、对EMC模式不熟悉等问题, 成立政府控股的节能服务企业率先实现政府办公建筑节能改造, 能够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宣传效应, 进而拉动节能产业的市场需求, 促进节能市场的发展。

(3) 促进节能服务战略联盟形成

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为达到一定的战略目标而建立的优势互补、共同开发市场、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合作关系。由于战略联盟组织的网络效应、分散性、群体性、动态性等特点, 能够为具有不同优势特长企业带来动态一体化效应, 降低各自谈判费用, 加强了解与合作, 促进整个产业健康发展。

当前国内节能服务市场上的企业多为技术 (产品) 推广型。该类节能服务企业是相对于综合服务型企业而言的。综合服务型企业是指企业不仅向其客户提供节能技术或产品, 而且从日常系统运行维护、用能行为管理、设备保养等方面为客户提供咨询、方案设计, 帮助客户实现减少能源消耗目标的服务模式。从宏观和长期的角度看, 综合服务型经营模式对资金、人才、设备、服务的要求很高, 是EMC中最高层次的。发展综合服务型企业有利于降低客户成本和整个市场成本, 提高服务效率。但我国市场上这种类型的企业数量极少, 远远满足不了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还是属于技术 (产品) 推广型, 且技术特长不一, 分别从事建筑采暖、空调、照明、电梯、蓄冷蓄热、地源热泵、以及建筑物外围护结构等各项技术和产品开发或服务, 相互间具有极强的互补性。引导这些企业在针对不同项目时按需组织起战略联盟, 将十分有利于降低各自谈判费用、降低总成本, 增进相互间认识, 消除壁垒, 有利于未来联合向综合型节能服务企业发展。

(4) 发展国际合作企业

欧美等发达国家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早, 在技术研发、融资体系、运营模式等方面进行了长期积累, 其节能服务品质和规范性都大大高于我国。加强国际合作, 建立国际合作节能服务企业不仅是解决国内企业资金缺乏的有效措施, 更重要的是通过合作将产生一系列溢出效应, 有利于跨越式地提升我国节能服务市场质量。整体节能服务质量的提升不仅需要健全的信用制度做支撑, 还需要高素质人才、完善的制度标准, 严格的质量监测体系等一系列配套要件做保障。现阶段, 我国市场经济正处于转型期, 这些配套要件明显滞后于市场的要求, 如果一味地沿着摸索式路径发展, 将大大延长整个成熟产业和市场的形成。因而必须创新发展思路, 加大开放力度, 充分利用国际合作带来的诸多积极溢出效应, 以最快速度、最低成本完成市场化转型。目前, 国外一些知名的节能服务企业如德国西门子、美国霍利维尔等已经悄然进入中国, 但大都还处于试探阶段, 为数也不多。我们应该抓住机遇, 通过政府各种财政、经济、行政、法律等调控手段, 为中外节能服务企业搭建起合作合资桥梁, 促进知名优质的外国企业与中方合作, 吸引更多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寻找合作伙伴。

(5) 推广集群节能服务模式

企业是追逐利润最大化实体, 在建筑节能实践中, 那些效益不明显 (回收期长) 、施工难度大的项目常常被企业搁浅, 例如建筑外围护结构改造项目回收期长, 往往不如系统设备改造潜力大, 因而节能服务企业对围护结构项目甚少关注。功能用途不同、结构不同的建筑也存在明显的效益差别。如果节能服务企业专门实施效益好 (回收期短) 的项目, 那么从宏观角度看, 整个节能周期将延长, 节能服务效果将大打折扣, 这是典型的市场失灵领域。因此, 只有通过政府适当干预加以解决。政府可以从建筑集群和技术集群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采取强制加激励的手段, 将不同效益和潜力的建筑打包, 形成一个建筑项目集群, 公开招投标;二是在同一幢建筑内将各种节能技术 (产品) 进行打包, 形成技术项目集群, 克服项目间收益不均衡性, 促使企业在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承担起部分社会责任。

2、扶持培育第三方权威认证与评估机构

实践和研究都表明, 节能技术和节能效果、服务质量评估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是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拉动需求、建立高效节能服务市场的重要条件。首先, 市场上服务供应方——节能服务企业与客户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节能服务企业拥有绝对信息优势, 同时还扮演着项目实施方和效益效果认定方的双重角色。这种双重角色往往降低了企业的权威性和声誉, 使得客户难以接受单方认定的效益和结果, 因而导致节能需求下降。其次, 各服务企业间水平参差不齐, 规模和实力相差较大, 尤其是工艺成本相去甚远。那些工艺差成本低的企业占有价格上的优势, 在对客户的谈判中以低价取胜, 将成本高、质量好的优质企业淘汰出局, 产生了负面的“挤出效应”。这种现象普遍存在, 极不利于整个行业、产业和市场健康发展。因而, 为了转变需求方信息劣势, 建立公平公正的企业间竞争秩序, 必须培育具有独立性, 代表客观公正的第三方权威认证评估机构, 建立一整套科学的第三方认证体系, 由第三方提供能源审计、进行建筑能耗检测与效果评估, 从而营造良好市场氛围, 树立市场信心。

3、完善建筑节能服务市场规则

目前, 建筑节能市场体系刚刚开始萌芽, 尚处于自由发展阶段, 各种市场主体陆续出现, 有关的市场规则亟待完善。目前对于节能服务企业和第三方认证评估机构等中介机构都没有规定市场准入的条件, 对节能设备和技术服务要求等也缺少明确的法规要求, 很容易导致节能服务市场良莠不分、能效评价缺乏公正性和权威性。因此应该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市场规则, 建立建筑节能服务市场准入和清出机制, 明确节能服务标准和市场准入条件, 并从健全信用体系、严格质量监督体系、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等方面着手, 实施规范化动态管理, 加大对违规违法行为打击力度, 从而保障建筑节能服务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4、建立建筑节能技术支持体系

EMC模式的依据是能效可计量且计量清晰, 这就要求对建筑能效进行测评和标识, 这也是推进建筑节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能效测评和标识, 可以为节能服务市场的供需双方提供认定的节能服务效益和结果;可以检验新建建筑是否达到节能标准;可以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节能服务企业建设高效的节能建筑;可以为消费者购房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 引导和帮助消费者购买高能效建筑;还可为兑现节能激励政策措施提供衡量指标。在美国住宅市场, 被授予“能源之星”的节能住宅, 受到70%以上的家庭推崇, 95%以上的人会在换购房时首选“能源之星”。

三、创新政策, 弥补建筑节能市场缺陷

市场经济条件下, 市场主体具有短期利益最大化的倾向。而建筑节能项目虽然综合效益巨大, 但投资回收期较长, 因此, 建筑节能属于市场机制部分失灵的领域, 不能完全依靠市场调节。除了发挥市场“无形之手”的主导作用外, 政府还必须采取经济激励政策, 借宏观调控“有形之手”来弥补建筑节能市场自身的缺陷。

1、财税政策

政府补贴。在建筑节能市场发展初期, 政府投入一定的资金对节能项目进行扶持, 可以起到明显的引导作用。政府补贴包括直接补贴和贷款贴息两种形式。直接补贴政策适合于政府认定的节能示范项目和节能研发、能源审计项目等。对消费市场实行补贴, 可以刺激更多的消费者选择节能住宅, 从而拉动消费需求;对开发商和建筑企业采用财政补贴, 可以降低企业成本, 增加节能建筑的价格竞争力。政府通过向建筑节能投资主体提供贷款贴息, 以少量的财政支出引导大量的社会资金投向节能领域, 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贴息政策作为一种间接投资引导机制, 不仅风险低, 还可以避免或减少财政投资对社会资金的“挤出效应”, 可以有效解决政府投入不足的问题。贴息对象包括:开发企业、节能服务机构、购房者;贴息比例可根据建筑所达到的节能标准划分不同等级。目前, 国家已连续两年实施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的财政补贴, 并出台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贷款贴息的规定, 地方应尽快出台相对应的补贴政策与之对接。

税费优惠。以能效测评和标识制度为基础, 对达到不同节能标准项目的各方利益相关者, 在工程的建设、销售、使用各环节均实施不同税收优惠政策。对于达不到节能50%强制性标准的建筑, 不仅开发商、消费者和施工企业不能享受任何税收优惠, 还要责令其改正, 受到相应的处罚;对于达到节能50%的, 不享受优惠, 也不实施处罚;对于达到节能65%-80%的建筑, 分别适当减征利益相关者 (开发商、施工企业、购房人) 的各类税收, 包括营业税、所得税、城市建设维护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契税、能源消费税 (建议开征) 等;对于达到节能80%以上的超低能耗建筑, 则可以享受更高标准的税收减免。同时应调整节能服务企业的税收制度, 减轻其税负。在发达国家, 节能服务公司被列入服务业, 按服务业的税种纳税。此外, 建议对达不到节能标准的项目开征能源消费税。

特别折旧。对现行企业财务制度进行改革, 允许企业每年计提一次规定额度的新购置用能设备资产折旧, 将其新购置设备支出从每年应税收入中扣除;允许企业加速折旧相关的固定资产, 降低应税基数, 以此鼓励企业更新能耗高的用能系统。

2、金融政策

实施差异化的贷款利率。由于节能设备投资、运营、管理的一切投资都由节能服务公司承担, 所以雄厚的资金支持或畅通的融资渠道是他们存活的必要条件。但我国节能服务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 信用度不高, 企业掌握的优质资产不多, 抵押能力受限, 同时多数建筑节能项目回收期长、风险大, 不符合商业性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经营原则, 节能项目总体效益再好也难以获得商业金融机构的青睐。建议赋予银行一定的利率自主权, 允许银行对节能服务公司的贷款收取高于一般建设项目的利率, 以此来平衡其给节能项目放款所承担的高风险。

建立建筑节能融资平台。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 建立专门的绿色建筑基金或建筑节能基金。基金通过提供贷款担保、贷款贴息等方式给予节能服务企业以融资支持;通过宣传、贷款风险补偿等方式提高商业银行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认识和放贷积极性, 进而增强节能服务企业的融资能力。基金的主要来源渠道除了财政预算列支外, 还应吸纳社会资金和国际上的政策性贷款, 如:国债资金、国际投资、墙改基金、能源消费税、超额电费加价等等。

3、综合政策

制定节能改造计划。针对政府机构对能源消耗缺乏成本压力, 对实施建筑节能动力不足的问题, 应该对政府机构办公建筑的节能潜力进行评估, 提出节能改造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在此基础上, 对具有节能改造价值的项目制定强制性的改造计划, 并将此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列入政府年度考核内容, 实施相应的奖惩。在我国现行政府机构财务管理制度下, 节能服务公司不能与政府机构分享节能效益, 导致节能服务公司难以为政府机构实施节能项目。应对现行地方财政体制进行改革, 鼓励政府机构采购节能服务公司的服务, 并且在不增加能源费用的前提下与节能服务公司分享节能效益;允许节能改造费用视同能源费用列入政府机构的预算和采购。

改革招标采购办法。现行的设计、采购、安装、管理各自为政的模式是导致当前中央空调能耗过高的主要诱因。如果对新建项目全部采用EMC模式进行招标采购, 将中央空调采购招标以设备价格为导向改变为以运行能耗指标为导向, 则可以化解中央空调能耗过高的问题, 还可以破解前期采购设备价格低、后期设备运行费用成倍增长潜在的浪费难题。参与投标的单位由设备生产厂家变为节能服务企业, 将原有的设计、采购、安装、管理各自为政的模式, 变为由专业节能服务企业统筹管理。为降低能耗并收回投资, 在保证用户温度指标及运行时间的基础上, 节能服务企业必然采用节能产品及技术, 这样将有效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及鼓励推广高效节能产品。

改革能耗价格机制。建立建筑能耗定额制度, 特别是对大型公共建筑和商业建筑按照建筑面积限定每年的能耗定额指标, 对于超出定额部分累进加倍收取电费, 增加其经营成本, 以经济手段激发商业企业进行节能改造的欲望。增收的电费列入绿色建筑基金或建筑节能基金, 用于奖励超低能耗建筑或绿色建筑。

4、建立碳交易市场

《京都议定书》提出的“清洁发展机制” (CDM) 是由发达国家和非发达国家之间进行碳排放交易的市场机制。这种双赢的市场机制催生了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形成, 而且规模日益扩大。应该充分利用CDM机制创造建筑节能的综合效益。要对CDM机制与建筑节能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培训, 使建筑节能项目的拥有者了解CDM项目及其应用案例, 明确建筑节能领域也能成为CDM的受益领域, 使CDM专家了解建筑节能领域存在的巨大减排机会。要鼓励金融机构进入碳交易市场, 发展碳交易中介咨询机构, 并向建筑节能领域开放。要建立建筑节能CDM机制的政策环境, 建立碳交易相关制度, 保证碳交易合法有效运行。要在建筑节能领域开发适合的CDM项目, 以成功项目作为推广CDM机制最有效的案例, 从而努力在建设领域营造市场导向、政府推动、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碳交易市场的新格局。

建筑节能减耗 管理先行 篇11

关键词:节能减耗;设计管理;施工管理;运行管理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建筑业始终保持高速发展,最近5年建筑业总产值以年平均11%的速度增长,城乡房屋建筑面积每年新增约16-19亿m2,建筑面积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能源供求矛盾也日益突显。建筑能耗是社会总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社会总能耗的50%左右。在建设过程中发现,有的地区搞重复建设,有的地区大量的浪费资源,还有的地区不惜工本,搞一些与本地区不相适应的豪华建筑物,这些都是建筑管理弱化,效益观念差的一种表现。在建筑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如何做好管理工作,降低建筑能耗,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建筑管理部门和业内人士的重视。如何提高建筑施工水平,以及如何克制浪费现象,降低施工成本和运行中的物业管理费用等一系列的问题,都是每位建筑管理者必须思考、必须面对的问题。笔者结合近几年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心得,在建筑设计、建筑施工、运行调节三个方面谈一下对如何加强建筑管理,如何提高建筑节能这一问题的初浅认识。图1为建筑设计管理、建筑施工管理、运行调节管理三个方面在建筑节能的影响程度。

一、建筑设计中的管理

(一)建筑设计管理的定义

设计管理(Design Management,DM),即界定设计问题与目标,寻找合适的设计师,整合、协调或沟通设计所需的资源,运用计划、组织、监督及控制等管理手段,寻求最合适的解决方法,并通过对设计战略、策略与设计活动的管理,在既定的预算内及时有效的解决问题,实现预定目标,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建筑设计对于建筑节能影响最大,约占50%左右。因此,合理的建筑设计管理对建筑节能减耗至关重要。

(二)设计管理技术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

建筑系统的节能与建筑本身的一些要素密切相关。因此,应该把节能思想引入到建筑、结构相关设计中,使建筑物在形状、色彩、方位及材料等方面为节能创造最基本的条件。合理设计建筑的空间布局,控制体型系数和窗墙比;改善建筑圍护结构的特性,选用保温隔热性能良好的墙体与屋面材料。

在整个建筑物的热损失中,围护结构传热的热损失达50%-60%,门窗缝隙空气渗透的热损失占20%-30%。因此,加强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提高门窗的气密性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介绍集中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所采取的节能技术和考虑的因素:

1、遮阳技术。在夏热冬冷地区,夏季空调供冷时,外窗玻璃的辐射得热则是空调冷负荷的主要部分,应采取遮阳措施。

2、保温、隔热与气密性技术。可采用下列技术措施改善窗的保温效果:采用光热性能良好的玻璃;利用钢塑复窗代替铝合金窗,减少窗的冷(热)桥传热。采用双层玻璃窗提高窗的保温性。而外墙的保温可以分为外墙内保温和外墙外保温技术。在外墙根部,女儿墙、阳台、变形缝等易产生“热桥”的部位,采用外保温技术,可显著消除“热桥”造成的热损失。屋面是建筑物上部与外界直接接触的重点部位。屋面保温主要措施有采用保温屋面(外保温、内保温)、倒置式屋面(保温层与防水层颠倒,把保温层放在防水层的上面)、架空通风屋面等等。

3、建筑朝向布局。确定良好的建筑朝向,夏季可减少太阳辐射得热,冬季可增加太阳辐射得热;同时,建筑物的朝向对建筑的空调冷负荷有很大的影响,选择合理的建筑物朝向,是一项重要的节能措施。一般认为,建筑物南朝向是我国建筑节能的必要条件。保持合理的设计建筑间距以及建筑群的错落布局,可使建筑物接受适当的太阳辐射,同时有利于获得自然通风气流。

4、建筑体型。合理的建筑体型能够减小建筑物与外界的热量交换,出于节能的考虑,在建筑设计时应尽量控制建筑物的体形系数。建筑物的造型宜简洁、完整,尽量避免复杂的轮廊线。

二、建筑施工中的管理

建筑施工管理就是在建筑设计完毕之后,寻找合适的建筑施工单位,协调或沟通施工所需的设备和材料,运用计划、组织、监督及控制等管理手段,寻求最合适的施工方法,在既定的预算内及时有效的解决问题,实现预定目标,达到节约建筑成本的目的。作为一个施工管理者——项目经理,以最少的建筑成本完成既定的目的,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不同,工期和施工效率就不同,所需的施工机械也不同,导致实际施工成本的不同。因此,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选择先进、经济合理,而又能保证工程质量和合同工期要求的施工方案,做到采用先进施工方法,合理安排工艺流程和布置施工现场以保持施工的均衡性和连续性。这是降低工程成本、实现成本管理目标的基础。

(二)节能施工,节约施工成本

1、材料成本控制。材料费在工程成本中占据较大比重,降低材料费,不仅要从节约材料使用出发,还应该在材料的采购、运输、收发、保管及回收等各个环节,综合考虑降低成本费支出的措施。要控制好材料设备的采购价格,编制企业材料采购供应计划,对某一阶段所有施工项目所需主要材料、大宗材料实行统一计划、统一采购、统一供应,尽可能把服务性的工作如运输服务、材料检测等,交给供应商,减少费用支出。同时要注意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和服务保障,这也是成本控制的内容之一;材料进入工地要有计划,一定要结合实际制定全面的材料进场规划和施工工艺,这样利于场地堆放、材料管理、材料使用、资金资源调配,减少浪费。这样可以形成材料采购供应的优化,降低材料成本。

2、人工成本控制。改变传统观念,选择协调配合高效的专业队伍,合理配置管理人员,是保证有效管理的关键。所以开始项目时,按照“精简、高效率”的原则组建项目管理班子,减少管理层次,同时选择科学、合理的专业班组,也是人工成本控制的关键。目前很多企业为减少企业负担,往往只保留一批各专业工种施工技术骨干,对每一施工项目只配备施工技术骨干,对一般劳务队伍采用对外临时招聘,或与一些劳务队伍保持长期的用工协议。

3、机械设备的成本控制。机械的来源,无非三个途径:已有、新购买、租赁。对于小型项目,小型设备(砂浆机、搅拌机等)尽可能自备。大型设备(塔吊、混凝土泵机、高速架、挖掘机等)采用租赁,这样可以减少机械设备资金的投入,而且小型项目工期短,租赁费用少。中型项目最好自备部分大型设备(高速架等),而塔吊、混凝土泵机、挖掘机可以租赁,这样设备部分投入不会对项目资金构成太多的压力,又减少了租赁的费用。大型的施工项目,资金额度大,工期长。如果租赁设备,那么租赁的费用足可以买回大部分设备。因此,应尽可能加大使用频率高的设备投资,减少租赁费用。在施工项目中形成合理的机械配置,才能产生最佳的施工效能。

此外,工程质量监督应设专职人员,对每项分部分项工程要精心检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建筑运行阶段的管理

运行管理就是在建筑施工装修完毕后,寻找合适的物业管理单位,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运用计划、组织、监督及控制等管理手段,寻求最合适的物业管理方法,以最少的开支,实现预定目标,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在运行管理中,暖通空调消耗的能量占建筑物总能耗的40%以上,另外,照明、电梯耗能在建筑能耗中也占一定的比例。因此,合理的运行管理是建筑节能不可缺少的环节。

(一)暖通空调运行的节能管理

空调系统的能耗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为了供给空气处理设备冷量和热量的冷热源能耗,如压缩式制冷机耗电,吸收式制冷机耗蒸汽或燃气,锅炉耗煤燃油燃气或电等;另一方面是为了给房间送风和输送空调循环水,风机和水泵所消耗的电能。

1、冷水机组管理中节能。不少建筑采用变频技术应用在空调系统中起到节能作用,但是现在采用变频控制的空调系统相对较少,只要对传统制方式操作人员正确操作便可达到可观的节能效果。目前,中央空调的管理人员往往因为误操作而偏离机组的运行参数,从而增加了机组的运行费用,因此要做好节能,首先就必须纠正各种误操作。在冷冻水和冷却水系统的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几种误操作:有些操作人员开机时未按照机组的运行参数调节冷冻水和冷却水进出水压力降,导致人为增加水泵的运行电流,造成电的浪费。正确的做法是开机前关闭不运行机组的冷冻水进水阀和冷却水进水阀,以免窜水现象发生。在以上误操作出现后,有的操作人员增开一台水泵的方法解决,此举更是错上加错,造成更多的电的浪费。正确做法是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台数与机组台数对应。其实,空调节能还涉及到很多的管理问题。如根据负荷的要求,平时可尽量少开机组和减少机组的运行时间。经常检查,做好水处理工作,保证冷凝器、蒸发器内不结垢、无污物,以免影响冷凝器、蒸发器的热交换效果,增加主机的耗电量。同时应做好设备及管道的保温,以减少能量的过多耗费空调设备和管道的保温,对于节省能量消耗、降低运行费用也是相当重要的。

2、末端操作节能管理。设计时风机选型过大,系统运行在大风量、小温差下,风机的能耗增加,实际运行工况偏离最佳工况点,效率不佳。而全年逐时负荷都在变化,多数情况下处于部分负荷,温差小于设计状况,增加风机的功耗。目前采用变风量系统在满足舒适的要求下,减少风机的功耗。

(二)照明、电梯运行的节能管理

照明设计中要正确的运用光色、灯光配合室内装饰,创造富有情趣的室内环境。光色与内饰相协调,避免玄光。根据室内家具的颜色及地方不同,配置造型各异的灯具。白灯光色柔和,用于客厅或办公室;卫生间内宜用节能型灯为光源,其照明可安装远红外探测,有人即亮、无人延时关灯。走廊等公共场所安装智能控制系统,在人流高峰时,打开全部灯光,晚间打开部分灯光,夜间打开少量灯光,紧急情况下在切断非消防电源的情况下打开事故照明灯光。良好的照明设计既可减少开关面板及复杂的控制线路,还可以降低建筑能耗。

在电梯的设计中,根据建筑物的面积大小确定电梯的个数,根据建筑物容纳的人数确定每台电梯的载重量。在无人的状态下,物业管理人员应及时关闭电梯,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

四、结论

总之,管理对于建筑节能十分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管理技术将应用到建筑节能中来。从全面贯彻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建筑节能管理至关重要。节能和环保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作为一个

将来要从事管理方面的工作者来说,研究和开发新的节能管理的方法对于建筑节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薛志峰,江亿.商业建筑的空调系统能耗指标分析[J].暖通空调,2005(1).

2、丁士昭.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王延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连怀印,连栓印.关于建筑管理工作的思考与探索[J].山西建筑,2007(5).

5、刘伟.建筑空调节能的综合措施的探讨[J].山东制冷空调,2007(6).

能源管理平台与节能策略 篇12

如今,能源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各行各业的专家、企业等开始研发能源管理平台,特别是在智能建筑领域, 人们希望利用这种采用科学的能源管理理念,具有能源监控、预测、分析、管理等功能的平台实现建筑节能。

经过几年的发展,能源管理平台已经成为建筑节能不可或缺的一种有效手段,但现有的平台还不能完全满足节能的需求。使用者期待的能源管理平台,首先要使能源可衡量、可视化、可分析、可管理,起到能源最优化利用的作用。其次,能源管理平台应成为企业信息系统的一部分,在深化其自身的专业功能的同时能与更多的系统进行融合与集成, 实现资源共享。

本期“技术热点”栏目以“能源管理平台与节能策略”为题,邀请业界有识之士针对我国能源管理系统的现状、技术创新和发展趋势展开了论述,希望能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筑智能化系统关注的焦点之一) 起到推进作用。

上一篇:笔记共享下一篇: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