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管理

2024-06-01

节能管理(精选12篇)

节能管理 篇1

引言

我国电力生产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将保持以火力发电为主。火力发电机组以燃煤为主, 燃烧时会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硫、粉尘等有害气体, 对环境产生污染。煤碳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天然资源, 降低煤耗不仅会降低发电成本、节约资源, 更重要的是可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因此, 围绕节能降耗开展的各项节能工作是火力发电厂长期持久的工作, 这涉及到企业内部各层面及专业。此项工作的成败, 攸关企业的经济效益、生产指标、环境质量及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因此, 节能工作要结合企业管理理论进行具体实践。

1. 目前发电企业节能工作现状

以一成立于7 0年代后期拥有七台机组, 装机容量104万千瓦国有大型火力发电厂为例。目前该厂的节能工作是以贯彻国家、地方和有关部门节能方针、政策和法规为基础, 以该厂制定的《节能管理法规》为手段, 以降低煤耗为中心目标。厂内建立了厂部、车间、班组三级节能网。日常工作有节能分析、计量管理、热力试验等, 并将经济技术指标层层分解到运行、检修各责任人, 明确“责、权、利”三者间的关系。通过开展营运改善、值际竞赛、合理化建议等方式增强员工参与节能降耗工作的积极性。另外, 通过各项奖惩机制加强燃煤管理及非生产性能源管理。这基本代表了我国大部分发电企业节能工作管理模式。

2. 建设企业文化、营造节能氛围

现代企业管理以建立企业文化为基础, 企业文化是融入到企业员工思想和行为的共同价值观。火力发电厂的文化是安全、经济。安全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 是节能工作的基础。因此, 在企业内部自上而下贯彻安全思想、打好安全基础的意义十分重大。

安全基础打好了, 关键问题即是怎样在安全的基础上做好节能降耗工作。做到这一点, 就要靠完善的管理制度, 将安全、经济的思想渗透到每一项制度中, 量化到每一个细节里。

比如, 真空严密性是汽轮机组运行中的重要经济技术指标, 真空严密性每降低1 k P a/m i n, 发电煤耗平均降低2.5 g/k W h。在汽轮机检修中, 对汽封间隙的控制直接关系到机组真空严密性的大小。如将汽封间隙调到标准范围内的较小值, 可提高机组的经济性, 但安全性就会降低, 容易发生动静碰磨, 造成大轴弯曲等事故。在这项工作中, 首先是“安全”的理念使我们将安全性放到首要位置,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 尽可能地缩小汽封间隙, 提高机组经济效益;其次, 检修文件包中规定的各项检修工艺和质量标准为操作层的具体操作提供了技术支持;最后, 管理层通过量化在工序中的各个质量验收点进行在线跟踪质检, 又对执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了检查。这个具体实例说明了企业文化、制度与执行力三者间的关系。

3.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节能水平

目前, 火力发电机组快速向着高参数、大容量的趋势发展。各种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在提高机组容量的同时, 也极大降低了煤耗。可喜的是, 这些新技术又转化为改造老机组的技术改造方案, 使老机组重新焕发出青春, 在提高了机组经济性的同时也提高了机组寿命。因此, 我们还要依靠科技进步挖掘机组潜力, 最大化降低成本。

继续以汽封间隙为例讨论, 传统迷宫式梳齿汽封的间隙基本控制在0.5 m m~0.7mm间。而现在已经有很多新型汽封取代了传统汽封。老机组在应用中, 可不必改变主轴和轴封套的结构, 只更换汽封块就能进一步减小汽封间隙, 甚至使汽封和主轴之间无间隙安全运行。如铜镍合金汽封、布莱登汽封、柔齿汽封、接触式汽封、蜂窝式汽封等吗, 都可将汽封间隙控制在0mm~0.3mm间安全运行。以一台200MW机组为例, 大修前机组真空严密性为0.8k Pa/min左右, 大修中将低压缸前后汽封 (铜镍合金汽封) 间隙调整到0.3 5 m m~0.4 0 m m, 修后机组真空严密性达到0.2k Pa/min。以该机组215MW额定出力, 年均4500h的可用小时数, 每吨燃煤360元计算: (0.8~0.2) k Pa/min×2.5g/k W.h×215000k W.h×4500h×360元≈52万元。

通过对汽轮机本体通流部分改造, 采用新型汽封和叶片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机组的经济性, 降低煤耗。比如一台200MW机组通流改造后可提高出力20MW左右, 发电煤耗可降低15g/k W.h~20g/k W.h左右, 改造投入费用约3000万元。改造后每年提高经济效益为:220000k W.h×20g/k W.h×4500h×360元/t≈720万元, 约4年就能收回全部投资, 还延长机组寿命1 5年左右。与改造前相比, 发同样的电, 每年可节约燃煤2万吨, 同时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因此, 依靠科技进步, 积极推进技术改造, 能直接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4. 进行综合治理, 扩大节能成果

如果把通过技术改造达到节能降耗比喻成“抱西瓜”, 那么, 进行综合治理, 就可比喻成“拣芝麻”。节能工作要既“抱西瓜”, 又“拣芝麻”。

“拣芝麻”就要在细微处入手, 要切实落实经济技术指标的领导责任, 将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位责任人。运行各值间开展值际竞赛, 推行精细化检修, 鼓励员工在节能降耗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

在注重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要注重间接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更要注重提高机组安全性所带来的长期经济效益。如某厂七台机组原来都采用液压调节系统, 经常出现负荷摆动和甩负荷现象, 对安全生产造成了很大威胁。后全部改为DEH数字电液调节系统, 彻底解决了上述问题, 极大提高了机组的安全性, 避免了过去因调节系统不稳定造成的各种损失和消耗。该厂七台机组都采用两极励磁结构的传统励磁机系统, 该系统一次设备多, 维护量大, 调节响应慢, 不能满足系统故障时对励磁系统快速反应要求。且同步励磁机轴瓦故障率较高, 轴系微小的振动都会引起励磁机的振动, 经常影响到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90年代后期, 国内新安装机组已经取消了传统励磁机系统, 被“励磁变”系统取代。“励磁变”系统不影响轴功率和厂用电率, 技术先进、维护量小、可靠性强、灵敏度高, 该技术在国内、外新机组上已广泛采用, 已取代了传统励磁机系统, 这与上述“电调”取代“液调”系统类似。该厂7#机组励磁机系统在1999年改为“励磁变”系统, 改造费100万元左右。改造后, 与主机一同高速旋转的励磁机消失了, 由安静的变压器所取代。与原先相比, 现场噪音减少了, 励磁机系统所需的物资储备避免了, 检修中不断的资源投入和消耗也没有了, 大修中还可因此提前2天左右检修工期。

以上两项技术改造, 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机组稳定运行的安全隐患, 避免由此造成的各种损失。另外, 此类改造还避免了今后的长期物资储备和维护费投入。所以说, 降低消耗不如避免消耗, 这也充分说明了系统革新、流程再造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5. 结语

节能工作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 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营造氛围, 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打好基础,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水平, 开展综合治理扩大成果。还要通过全员参与、全方位治理、全过程控制, 最终才能全面做好节能工作。

摘要:通过分析目前节能工作现状, 从企业管理理论与节能工作实践的结合入手, 对如何打好节能工作基础、提高节能工作水平、扩大节能工作成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安全,经济,节能,降耗

节能管理 篇2

为了加强本中心节能工作,增强员工节能降耗意识,依据公司节能管理制度制定本制度。

中心节能工作的任务是:以降低成本为目的,增加中心经济效益在原取得的节能经验及措施的基础上,加强对所有部门的节能管理和监督,增强员工节能降耗意识,促进合理用能,提高节能降耗对降低成本的贡献率,为中心低成本、高效益的发展战略提供保障。

中心所属各部门和个人都应履行节能义务,对浪费能源的行为有责任予以制止,并向中心节能委员会报告。

一、机构与职责

1、主要职责是:

(一)依据公司的节能管理办法和管理规定,制定中心节能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依据公司能耗管理制度,对队组能耗管理员进行节能培训,并结合办公室培训制订全年培训计划;

(三)监督所有队组的合理用能情况,制定能耗定额,对能耗和节能指标进行考核和奖罚;

(四)组织编制并执行节能技术措施计划,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实施节能技术改造;

(五)组织对公司重点用能设备、装置、系统的节能检查;

(六)参与中心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建设项目的节能论证和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查及竣工验收;

(七)负责中心用能统计、分析,定期报送节能统计报表;

(八)组织开展队组节能技术交流、培训和节能宣传工作。

2、各队组要有专职节能管理人员或机构,要有兼职节能管理人员〈建议由队长或办事员兼职〉。

3、各队组节能管理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并由队长主抓节能工作。

4、各队组的节能管理人员或节能机构负责所辖单位的节能管理、节能宣传和节能培训工作。

二、节能管理

1、节能计划管理

(一)每季度根据队组能耗情况以及往年同期能耗水平,测算下达下季度的各队组能耗和节能考核指标。

(二)财务部应根据队组所提供的能耗计划量,下达各队组本季度成本(燃料、动力费用)计划。

(三)各队组的耗能和年初计划有较大的变更,可以要求对能源计划做适当调整,调整结果以文件形式下发,作为各队组当年财务决算(能耗费用部分)的依据。

2、能源统计管理

(一)中心所属各队组,队组能耗管理员必须如实上报日节能巡检表,并不得虚报、瞒报、漏报、拒报、迟报、伪造和篡改,对上报资料的真实性负责。各队组员工有责任制止、检举、揭发节能统计工作中弄虚作假等行为。

(二)节能统计以计量数据为基础。要完善计量手段,确保计量数据的准确和可靠。

(三)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统计台帐、人员岗位责任制等节能统计管理制度,加强节能统计基础管理工作,保证节能统计信息的可追溯性和信息传递的畅通及准确性。

(四)各队组能源管理人员,应做好所辖单位的能源消耗及主要耗能设备和能源利用状况的统计分析工作,做到季度有简析,半年有分析,有总结。

三、合理使用能源

1、各队组在能源管理工作中要坚持推行领导及调度承包制,能耗指标要分解到人,以确保队组节能降耗计划的完成。

2、各队组要及时分析能耗异常情况,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

3、各队组要确保耗能设备的整洁、对设备进行基本保养。

4、中心定期考核和不定期检查各队组的能源指标完成情况和能源利用状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下达整改通知单,各队组要将整改情况书面报中心节能组。

四、奖励和处罚

1、中心每年组织一次节能先进队组和个人的评选:各队组的节能机构应认真总结节能工作的先进经验,对先进队组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建筑节能管理实证研究 篇3

[关键词]管理;建筑节能;公共建筑

1.杭州建筑节能现状

杭州是个典型的夏热冬冷地区,夏季赤日酷暑,最高气温达39.9℃;冬季寒湿阴冷,最低气温零下9.7℃。这使得空调等设施的使用率增加,对电力、燃气等能源消耗需求加大,造成城市能源缺口。城市商业发达,公共建筑占有比例大,并且其电耗通常是住宅建筑的2~3倍。

杭州地区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7.45%,其中建筑采暖、空调、照明占14%,建筑建造能耗为11%。在建筑能耗总量中,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照明、炊事、家用电器等能耗约30%。门窗造成的能耗损失却占到了建筑物能耗的40%~50%,通过建筑物的热损失约 20%~30%。

2.基于案例的杭州公共建筑节能分析

选取杭州区域内的9个商业写字楼、14个公共机构办公建筑、12个宾馆饭店、7个商场,通过这四类最主要的公共建筑的用能机制展开实地专项调查。并从杭州城区中的西湖区、下城区、江干区、滨江区这四个区域选取了42个案例样本,其中西湖区13个,下城区14个,江干区7个,滨江区8个。

2.1典型现象分析

(1)案例A:大面积的玻璃等建筑材料使用带来高耗能

a为西湖区紫荆花路上的一座商业写字楼,该楼外墙大面积地使用玻璃幕墙。在调查中,玻璃幕墙的使用状况十分普遍,特别在江干区钱江新城尤为集中。

玻璃幕墙的使用,使得建筑的设计更为精致,给予更多的视觉冲击;同时,营造出大量的光空间,具有更优越的采光效果。

但在实际运用中,玻璃幕墙结构的建筑常年运行能耗远远超过同类非玻璃幕墙结构的建筑。通常情况下,玻璃的熱工性能是不如实墙的。玻璃的保温性能很差,不仅传热系数高,热惰性也很差,导致夏季紫外线照射强烈,冬季又不防寒保温①。因此,多数公共建筑不得不加大空调功率,调节室温,消耗大量能源与物资来换取恒温恒湿的高舒适度室内环境。

(2)案例B:空调系统耗能浪费现象严重

b为延安路上的一家商店,由于当天气温相对较低,将热空调开启,并大门敞开,路过时有暖气迎面。这类情况在商场运营中时常出现。在一些办公机构中,也存在着空调房间门窗关闭不严、门窗不关等情况。在某些短暂性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内,空调始终处于运行状态,即使没有人员出入。

国家规定公共建筑室温夏季26℃、冬季18℃,但是在实际生活中,除了案例B的情况以外,我们还会发现,多数机构尤其是一些政府办公机构并没有严格地执行这样的规定,通常将室温设置过高或过低。结果是,不合理的空调温度设置,会加大耗电力度,耗能严重。

(3)案例C:电梯、照明系统及设施待机引起高耗能

c为江干区钱江新城的某一展览馆,馆内出入人员不多,扶梯使用频率不高,但其一直处于运行的待使用状态。这类状况在不少公共场所存在。有些公共场所,照明设施超出了使用的基本需求,用强光多彩光等形式来营造气氛,这会加大电耗,并且还造成光污染,对人身健康也极为不利。同时,有些人员出入率较低的公共区域,照明系统处于运行状态,这类情况下,应该使用感应照明。

在一些写字楼及公共机构办公楼中,很多设施会处于待机状态,如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饮水机等设施8h全部打开,甚至24h接在电源上;手机、手提电脑等充电后,其充电器依旧接在电源上。

电梯、照明系统及相关办公设施的使用受季节变化的影响较小,基本处于全年运行的状态,由此产生的能耗是庞大的。

2.2能耗构成及特点分析

(1)能耗构成

公共建筑用能项目多,构成因素复杂。杭州公共建筑的能耗主要集中在空调等制冷热系统、动力系统、照明系统、电梯、插座用能这五大块,其中,除空调等制冷热系统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大外,其他四项因素属于每日常规能耗的范围。基于不同建筑类型的功能性差异,它们产生了不同层面的能耗影响。如今,随着办公自动化、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很多公共建筑中都配有信息机房,方便资源共享,提高办事效率。

随着公共建筑的功能定位不断提高,使其自身的能耗层次不断细化,同时,不同类型建筑能耗因素的交叉性也逐步强化。

(2)能耗特点

大型公共建筑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高,其中空调系统、照明插座系统是电能消耗的两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两部分的电能消耗占建筑总用电量60%~80%;照明、动力系统的电耗基本是稳定的,而供冷、供暖能耗随季节变化波动较大,夏季由于空调系统的使用,电耗显著上升,并且空调制冷系统能耗在建筑能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办公楼类建筑一般能耗较低,单位面积年电耗在l00kWh左右;宾馆酒店类建筑耗电量稍高,单位面积年电耗基本在100~200kWh;商场类建筑耗电设备较多,其照明灯具数量大,空调系统设备容量大且运行时间长,和其他类型建筑相比,商场类建筑年单位面积耗电量较大,基本为200~300kWh;综合性商业建筑由于包含多种类型建筑的建筑群,而各种类型建筑的面积比例不同,其能耗的变化也不同,综合性商业建筑其单位面积年耗电量为100~300kWh②。

3.杭州市建筑能耗问题的原因分析——基于建筑节能的视角

从上文的实际案例分析可知,杭州市建筑在能耗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3.1建筑节能市场不健全,信息与技术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基础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对建筑节能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关系到其他相关方面指标的正确评价。杭州市在2007年开始搭建建筑节能数据库,这一举措虽为全国领先,但是,在建筑能耗、电耗方面数据的统计方面仍存在缺失现象,建筑物各部分能耗区分不足,无法单独统计各类能耗数据。这会使统计重复或遗漏,导致数据粗糙,不能为建筑节能的规划提供科学决策。

杭州市的建筑节能技术和材料产品产业化水平不高,节能技术、节能材料与节能建筑的需求脱节,没有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市场体系。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运用不足,没有形成规模化的效应;产品自主研发的比例较低,而且几乎没有配套的应用规程和检测标准,同时在引进技术上,忽略了相关技术在设计、施工单位的扩散,缺乏必要的修正手段③。

3.2建筑节能监管体制不完善,节能目标定位难

节能降耗,既要注重经济效益,也要主动将社会效益作为衡量技术标准可操作性的重要指标。保证良好的社会效益就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监管体制。但是现行建筑节能监管体制却并不完善,这种不完善很大程度也是由于现有的建筑节能行业标准不够健全而造成的。标准不健全,监管难到位。杭州现有的建筑节能行业标准虽然,拥有主要框架与构思,但具体严密的相关配套标准缺失,特别是缺少运行管理的层面;建筑节能标准的制定过程缺乏多层次专家的引入,开发商、社会公众等不同利益群体的意见征集不足。

在基础数据和能耗现状不清的情况下,难以恰当地确定建筑节能的目标,也难以恰当地分配各部分的节能率;杭州市不同区域的经济结构不同,基础差异性较大,使建筑节能目标的制定复杂,可操作性下降。

3.3建筑节能领域缺乏相关法律的支持

我国国家与地方对建筑节能的规范还没有列入强制执行的范畴。建筑节能在我国目前法律文件中涉及的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这两部法律,虽然可以作为建筑节能工作的法律基础,但都是仅从客观方面上进行规范的,其中规定的是一般原则,对建筑节能难以起到实际作用。

同时,地方政府也缺少对区域内建筑节能出台针对性的政策法规,使工作的开展得不到有效保障,后期的管理缺少合理依据。

3.4节能建筑的实际性经济鼓动政策不足

开发商追求以低成本换取高收益,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在节能建筑开发建设成本高,往往牺牲环境效益来获取经济效益。

由于我国建筑节能政策法规、标准的不完善,没有相应的经济激励政策配合,导致难于形成推广建筑节能的市场激励机制,建筑节能的积极性和市场调控作用减弱,同时,违规成本低下,这些都降低了开发商建造节能建筑的积极性。从理论上讲,为建筑节能增加的成本可以在几年的使用中通过节能来回收,但由于主体错位,开发商付出先期成本,而消费者获得最终收益,这也降低了开发商建造节能建筑的积极性。

4.杭州市建筑节能的优化途径

4.1加强管理机构建设,完善建筑节能的监管机制

政府首先应当要加强建筑节能工作的管理机构建设,建立一套完备的能源管理机构和咨询机构,开展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深入研究能源问题;同时,建立协调管理机构,协调各方面利益和各部门关系。

另外,能源问题是当今社会的一项重大课题,因此还要实施建筑节能质量全面监督管理,建立建筑节能管理工作长效机制。并且通过这样的机制,促进各地建筑节能的法规、方针和政策的贯彻,监督建筑节能工作执行情况。具体来说,政府的相关管理部门严格按照项目前期决策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目施工阶段、项目竣工验收阶段对建筑节能标准进行评价和监管,各阶段审批和发证必须符合建筑节能要求,各过程检查和检测必须符合建筑节能技术规范,各环节验收和备案必须符合建筑节能标准规定,全面落实监管工作。

4.2健全建筑节能评价标准体系,建立节能认证制度

构建与实际状况相对应的建筑节能评价标准系统,并将评价标准具体化;同时,积极研发相应的评价软件,使评价更具有系统性、科学性,有利于把握建筑节能状况,便于设计者综合决策。

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是如今绝大多数评价体系构建的一大趋势。建立建筑节能施工技术与企业认证制度,成立评估认证管理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及评估认证执行机构,制定管理办法,以此来规范产品市场,能够有效地促进施工企业建筑节能方面的人才培养,推动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的创新,为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创造条件,并进一步加速循环经济的建设。

4.3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促进节能市场机制建設

以法律为准绳是法制民主社会的重要特征,法是对人的行为一种规定。因此,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能够更好地把握政府强制性的职能,确保建筑物最低能耗标准得到彻底的贯彻执行;同时可以有效地理顺建筑节能各参与方的关系,明确各方责、权、利的分配,建立并维护公平、合理的建筑节能市场。

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依靠市场机制促进建筑节能,把节能与人们的利益挂起钩来,是真正形成节能长效机制的一条重要途径。节能市场机制的主要作用在于:形成一种新的能源价格体系,在反映能源稀缺性的同时,又反映社会成本的;改革建筑能源消费制度,形成自动运行的节能机制;加快节能建筑市场的建设,使节能技术产品及节能材料得到良好流通与运用。

4.4实施经济激励政策,奖罚措施并行

为鼓励落实建筑节能工作,政府可以适当采用补贴贷款、低息融资制度、减税免税等经济激励手段,调动开发商建节能建筑的积极性。例如,建立专用节能基金用于重大节能工程的实施、原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收费制度的改造,以及相关技术研发、试点示范等用途④。同时,政府在经济宏观调控过程中,应当适度地引导社会资金的转移,加大建筑节能改造的资金投入。将财政支持与市场运作有机结合,能够促进建筑节能改造,逐步提高既有建筑的能效水平。

另外,政府对偏离建筑节能建设的开发商应当采取一些合理的经济处罚措施,减少对其的优惠政策。总而言之,政府要运用优惠政策这一杠杆,把奖罚措施建立在建筑节能达标的基础上。

4.5推广建筑节能技术,加强可再生资源的应用

降低建筑节能,技术是关键。因此,开发商应当明确以技术为引导,对墙体、屋顶等进行节能改造,提高窗和玻璃幕墙的节能性能,实现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同时要对建筑用能系统进行节能,减少系统的运行管理操作不够科学与规范造成系统大量的能量浪费;另外还要加快施工操作队伍的培训,做好建筑各衔接部分的节能技术工作,掌握建筑节能检测技术。

可再生资源的应用也是技术突破的一种体现。政府要积极鼓励社会应用可再生资源,而开发商应主动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如太阳能光热及太阳能光电、地源热泵、生物质能发电技术在建筑中的推广应用;再如,垃圾燃烧在发电、供热中的应用等。

注释

①谢浩.剖析建筑节能的几个问题[J].建筑节能,2009.

②李一力.建筑节能:用数据“说话”.中国建设报网,2009.

③成有根.加快推广建筑节能及对策[J].山西建筑,2009.

④黄小芳,杨凯,张勇.快速城市化地区建筑节能管理研究——以国有生态区闵行区为例.能源与环境,2008.

参考文献

[1]陈海波,朱颖心.基于案例调查的公共建筑节能进展缓慢的障碍分析[J].建筑科学,2009.

[2]吴锋,储雪松,高立强.杭州市建筑节能应用调查[J].建筑节能,2008.

[3]林涛.建筑节能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与应对措施[J].建筑经济,2005

[4]张沈生,张雪姣,郑诗文,刘永健.沈阳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问题与对策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5]张敏.浅谈杭州地区建筑节能与应用[J].山西建筑,2008.

[6]唐尚军,邓昌忠.我国建筑节能概述[J].大众商务,2009.

[7]谢浩.剖析建筑节能的几个问题[J].建筑节能,2009.

[8]成有根.加快推广建筑节能及对策[J].山西建筑,2009.

节能管理 篇4

2014年4月,武汉市发改委印发了《关于武汉市节能智慧管理系统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武发改环资[2014]108号),计划建成“1+4+17+N”的能耗分项计量系统平台,覆盖全市17个区、4个行业、N个能耗单位,拟通过3年时间完成全市节能智慧管理系统建设工作。

结合武汉市的实际情况及长期的平台运行经验,延华集团自主研发推出了FindER节能智慧管理系统。系统提供能耗数据的实时监测、统计以及分析功能,帮助政府了解区域用能情况,为未来区域能耗规划提供依据,帮助建筑业主了解建筑用能情况,为建筑节能提供数据支持。

1 节能智慧管理系统

FindER节能智慧管理系统搭建了三层数据架构,分别是数据采集层、数据传输层以及数据处理层。

数据采集层主要由各种具备远传功能的计量设备、传感器以及数据采集器组成,数据采集器根据各仪表不同的协议类型发送相对应的数据采集指令,并在收到仪表反馈的数据后进行解析、整理。

数据传输层是将经采集器整理和打包的数据通过网络安全、稳定、迅速地上传至数据处理中心服务器。

原始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层后被储存备份,并按照不同的功能要求被统计、分析,形成各种图表,在Web平台上进行展示。

利用FindER节能智慧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建筑各回路、用能设备运行状况的24小时实时监测,极大地减少了人工成本,同时大幅度地缩短了抄表时间间隔,增加了数据量,帮助业主相关部门了解实时能耗情况,同时系统具备故障报警功能,降低了因设备故障或异常用电引发的安全风险,此外系统可以根据需求对能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帮助业主掌握能耗规律,从而更合理地进行节能管理及规划,同时对于实施节能改造的建筑,系统数据亦可以作为判断节能服务成效的量化依据。

2 系统应用案例

武汉市及市内部分区域已完成了FindER节能智慧管理系统的部署,并接入部分大型公共建筑楼宇能耗监测数据,本节将以武汉市某区域平台实际数据为例,展示节能智慧管理系统对区域建筑节能管理的应用。为方便描述,简称该区域为A区。

2.1 区域内行业发展状况

FindER节能智慧管理系统提供区域内历史数据查询功能,能够根据用户需求以图表的形式显示区域能耗等数据的变化趋势,从能耗的角度帮助管理部门了解区域内行业、企业的发展状况。图1为全区行业能耗逐年变化趋势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A区的电耗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符合制造重镇的名声,但是第三产业能耗总量占比不高,反映出该区域依然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城市化进程还处于快速发展中,第一产业和城乡居民用电占总电耗的19%。这也反映A区作为一个生产基地的电耗结构。

此外,对比行业逐年变化趋势可以看出,第三大产业的增速总体最快,处于5%~13%。第一产业和居民用电出现过负增长。相对的第二产业的用电量增长最趋于平稳,稳定在7%以内。这反映了A区的第二产业十分稳定,第三产业处于快速发展中。

2.2 行业能耗季节波动分析

通过FindER节能智慧管理系统,可以进行产业的季节性能耗查询,帮助区域管理者掌握全区、各产业、行业、企业能耗随季节的波动情况,从而对不同季节的用能进行更合理的规划。季节性判断的方法主要参照直接平均季节指数法进行。其中季节性指数是根据历年段内同一季度的电耗平均值与所有季度的电耗平均值的比值,以100%作为偏差的对比基线。

从图2可以看出,季节性明显波动范围最大的是商业住宅餐饮业,而制造业和采矿业季节性变化较小。

对A区内的第三产业建筑能耗进行分项分析,如图3所示。为降低某些特殊建筑对全区能耗数据分析结果的影响,此处对各类建筑能耗均值进行分析。

暖通空调用电随季节波动明显,照明插座用电和季节的相关性一般,其波动规律与暖通空调基本一致,这是由于部分空调末端用电无法从照明与插座用电中进行拆分,因此随着季节产生了电耗波动。其他两项用电的季节波动均较小,符合各分项用电的特征。通过对其季节电耗波动的统计,可以从宏观层面来调整峰值用电。

2.3 能源管理提供建议

FindER节能智慧管理系统,可以针对单体建筑进行能耗详细查询,通过24h的实时在线监测,可以对建筑内的用能设备进行全程监管,帮助业主发现更优化的能源管理办法、挖掘建筑节能空间,从而实现建筑节能的目标。

以区域内某酒店H1为例,利用节能智慧管理系统对能耗进行24h实时监测,统计发现,高峰日该酒店逐时能耗变化情况如图4所示,峰值主要出现在中午12:00以及晚上18:00,且昼夜能耗差异不大,可能是因为宾馆饭店客户对于舒适度的要求更高,导致全天空调等改善环境条件的设备功率消耗更大。

经过与酒店管理人员对酒店实际环境需求进行了沟通,对该酒店提出了节能管理建议,具体如下:2-3点左右,关闭冷机节省电量,利用余温控制室内温度,4点再次开启冷机制冷调节室温,使环境温度保持在人体舒适水平,并得到采纳。改进后某高温日与改进前某相似日能耗对比如图5所示,节约能耗约1000kWh/天。

3 结论及展望

FindER节能智慧管理系统作为能源管理工具,系统可以实现项目管理、能耗监测、数据统计、数据分析、异常告警等功能。合理地利用此系统,可帮助用户:

(1)从能耗的角度了解区域内行业、企业的发展状况;

(2)掌握区域能耗特征,为区域能耗管理、预测提供依据;

(3)有利于区域、建筑能耗管理方式的优化、节能空间挖掘,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在今后的节能工作中,节能智慧管理系统所积累的海量能耗相关数据也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对于业主及节能服务公司而言,节能智慧管理系统的数据可作为建筑节能空间挖掘的数据依据,对于已经实施了节能改造的建筑,亦可作为判断节能效果的量化依据;

(2)对于建筑管理部门而言,节能智慧管理系统的数据可作为各部门节能量绩效考核的指标以及建筑能耗规划的依据;

(3)对于政府管理部门而言,节能智慧管理系统可以为政府提供可靠的数据,作为制定各种能耗标准的基准;

(4)对于科研类单位而言,节能智慧管理系统的数据可作为各类报告分析的数据基础。

参考文献

[1]中机产城(北京)规划设计研究院.201 3-201 7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市场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http://www.reportway.org/diaochayanjiu/Real-Estate/2802201137.html,2016-03-22

[2]李随亮,李正.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系统的开发.智能建筑,2014(165):72-74

[3]武汉市发改委.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武汉市节能智慧管理系统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2014

油田节能管理经验 篇5

--油田车队油料管理好方法

【概要】在当前的油田企业内,车队管理过程中成本(油料管理)的控制、管理环节,普遍存在跑冒滴漏的情况,必须闯出一条信息化的科技新路。本车队在管理局通信处的支持下,采用了上海康汇实业公司的高精度油耗传感器,建立了油料管理在线监控系统,解决了车队油料管理工作中所遇到的瓶颈,有限降低了油料成本。

油建机械化分公司材料员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上管理系统把前一天66辆车的油耗情况张贴到告示栏里。给每一辆车核算“口粮”,是这个公司精细管理降能耗的重要举措。

“降本增效要从每一滴油做起。不要小看这一滴油,积少成多,长期下来,数目还真不少。”

机械化分公司承担着油田主要工程的土方开挖和设备材料拉运任务,车辆油料消耗大,管理难度大。去年以来,机械化分公司把车辆油料管理作为重头戏深入推进。

“必须在车辆油料在线监控、消耗定额、加油和行驶三个环节上下工夫。”在管理局通信处的大力支持下,这个分公司通过多次召开诸葛会后开出治病药方,一项车辆油料管理有效举措稳步出台。

在油田企业车队管理系统中,应该注重电子信息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结合,分步实施以油料管理为重点的车队在线监控系统的技术改造。车队在全部车辆上分步分批安装了上海康汇实业发展有限公司(ww.gntsh.cn)制造的高精度油耗传感器,该产品是国内唯一取得

国家防爆/计量双认证的高科技产品,与油田数字化平台实现系统对接。从车辆发动机的油路直接采集计算进、回油的动态差值,实现真实油耗的在线精准可靠采集。它的计量器具的特性解决长期困扰油田运输企业管理部门如何“公平”核算的症结问题。

为配套制度执行,在油料消耗定额上,每天详细发布当天车辆行驶的公里数和消耗的油料数据。这个分公司派专人核对每辆车加油前的行驶公里数和时间。经过一个月的测算结果,这个分公司重新精确制定每辆车的油料消耗定额

在加油方式上,机械化分公司变过去车辆凭票在加油站加油为统一组织加油车加油。施工中,加油车统一到各工程施工点按施工需要加油,做到有施工加油,无任务不加油,减少了油料在加油过程中管理上的盲区。”

仅去年,机械化分公司油品综合损耗率较以前下降16.8%,减少直接费用100多万元。

可见,在油田企业车队管理系统中,应该更加注重电子信息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结合,分步实施以油料管理为重点的车队在线监控系统的技术改造,使车队管理工作逐渐数字化、信息化

车队能够构建一个车辆运行管理新系统,对于每天车队车辆的运营情况,比如出车时间、车辆型号、车辆号码、驾驶员姓名、出车用途、车辆轨迹、回队时间、车辆油料消耗、行驶里程都要实现完整的记录,同时对于车辆的维修保养情况也要追踪。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车队管理信息系统纳入到整个油田企业的管理系统中来,能够在更高层面上进行统筹规划,做出最科学、最合理的决策,也能够更明智的探讨车辆管理的具体方法的可行性,保证车队考核的可靠性。

节能管理 篇6

【关键词】交通管理;节能;汽车节能

在经济、社会、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切实加强交通管理节能和交通工具(汽车等)的节能非常重要。要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衡接,和谐的道路交通体系,减少交通运输工具的空驶率,加强科学化管理,减少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压力。大力开发节能汽车和股利汽车使用节能。

一、推动交通管理节能的对策

1、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建设节约型交通

有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每百公里的人均能耗,公共汽车是轿车的8.4%,电车为3%-4%,地铁为5%。若使用个体轿车出行的人有1%转乘公共交通,这一项全国每年节油达到0.8亿升。此外,轿车对车道的占用也远大于公共汽车。在大型城市,公交车的出行比例占30%左右,但只占用6.6%的道路空间,轿车的出行比例不足10%,却占用了50%左右的道路空间。有关部门统计表明:公共汽车载客量为轿车的30-80倍,而每个公交车乘客占用道路面积只相当于轿车乘客的0.5%~1%。按每平方米小时的通行人数来衡量道路的使用效率,公共汽车是小汽车的10-15倍。所以,在我国城市道路增长速度远低于汽车增长速度的条件下,城市交通主体方式是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提高城市交通效率,解决城市行人拥堵问题,降低交通成本的有效措施。

2、采用智能交通系统,科学设置红绿灯,保证交通流顺畅,减少交通成本

有资料显示,通过智能交通系统有效管理货车运输和行驶,合理安排行程,减少空车(回程)行驶,能提高10%的城市货运装载量,可节省2%-3%的燃料。所以,加强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开发公路交通智能应用系统,建立多方式交通信息服务与管理系统,实现交通信息服务的个性化,交通控制的可视化,运输组织的智能化和一体化,不但能有效减少交通拥堵,还对节能和节约交通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合理地对灯控路口的信号灯相位、配时和路口渠化进行系统合理的调整,能够大幅提高路口的通行能力,减少车辆的等待时间,起到节能作用,减少交通运行成本。

3.提高公路质量,合理布置公路设施

交通拥堵导致能耗增加,而交通拥堵在相当程度上与道路布置是否合理密切相关,公路质量不合格也直接加大了汽车的能源消耗。所以,政府要加大对道路建设和改造的投资。

4、提高交通参与者的道德素质和交警职业素质

我国尽管有较为完善的交通规则,而交通规则与执行效果差,主要原因,一是行人、驾驶员的交通道德素质不高导致交通事故频繁,交通拥堵增多;二是部分交通警察管理水平较差或工作责任感不强,有的采用以罚代管的方式来增加个人收益。所以,我国由人员素质问题引起的交通事故和交通拥堵情况非常严重,这主要是引起城市汽车能耗增多的原因之一。必须对国民采取宣传教育和奖励惩罚相结合的办法尽快扭转这种局面。

5、完善道路交通管理,减少道路运行能源,减少车行成本

(1)按区域或分时段实行差别性的停车收费政策。其目的是控制车辆在高峰时期的过度使用,以减少拥堵、降低能耗和减少排放。

(2)实行强制汽车报废政策,加速淘汰能耗高、排放超标的老旧车型,对不合格及退役车的继续运行要进行重罚。

(3)借鉴国际上快慢车道的管理经验,在行车密度较大的地段设立快慢车道,为载客量多的汽车开辟快车道,而空载率高的汽车则只准进入慢车道。

(4)建立合并使用出租车机制,对出租车的空载率进行控制,以缓解乘车压力,节约出租车资源,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车行成本。

二、开发节能型汽车的建议

1、建立节能汽车产业联盟

我国汽车行业面对极其严峻的能源形势和环境考验,必须变被动为主动,突破单个企业能力的局限,进行横向联合,改变力量分散的现状,以降低汽车的创新成本,提高创新的经济效益。建立联盟机构,承担节能汽车创新中的应用技术和研究。同时,成立行业公共实验室进行试验研究,建立行业共享数据库,并制定国家节能汽车技术标准。

2、制定合适的燃料经济性标准

车辆燃油消耗水平与其环境和能源效益息息相关。我国车辆燃油消耗水平较低,要学习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车辆燃油消耗限值标准或法规,逐步实施。

尽管我国已实施了《乘用车燃料消耗限值》标准和《轻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而仅是限制性标准,并非激励性标准,也不具备按燃油经济性对机动车进行节能等级的认证和分类功能。国家要尽快出台常规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乘用车和商用车的燃油经济性标准,以及混合动力、气体燃料车辆等新能源汽车的节能标准。同时,应增加机动车节能性的等级标准制定、认证和分类进行管理,对符合高节能标准的机动车要授予节能等级标识。同时,还必须颁布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分阶段燃料经济性标准,量化各项相关技术指标,在实践中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3、建立对汽车行业的引导和约束机制

在制定和实施鼓励汽车使用的优惠政策时,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汽车行业的引导和约束机制。并在约束机制方面,要加强型式认证和生产一致性管理。

4、实施节能汽车消费税减免的经济政策

消费税的减免要达到欧Ⅱ标准的汽车,减免40%消费税;达到美国加州汽车超低排放限值标准的汽车,减免50%消费税。对节能汽车的购置,免收其排污费,减免节能汽车的停车场地费以推广节能汽车的应用。

三、鼓励汽车使用节能的措施

1、加大小排量节能汽车的政府采购,营造节能汽车消费的良好氛围

政府要充分发挥其对市场的宏观调控作用,努力营造节能汽车消费氛围。政府相关部门要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国家节能减排方针政策,全面开展节约能源资源意识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提高全民节能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全面营造节能汽车消费氛围。

2、减少公车数量并禁止公车私用

公车私用从本身就是损公肥私行为,节能的动机与动力自然不足。这也是导致我国单车能耗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建议借鉴国外管理公务用车的有效做法,进行公车制度管理改革,对长期公务用车的人员建议尽可能采取补助费替代公车配置费,以尽可能减少公车购买数量。对已购公车要采用公车标识、加强用车登记监管,通过设电子装置等跟踪公车私用、设置举报信箱等发动群众进行有奖举报等加强监督。要把禁止公车私用上升到法治高度,把公车私用与违法犯罪等同,对公车私用者一经发现必须实行重罚、撤职等措施。

能源管理平台与节能策略 篇7

如今,能源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各行各业的专家、企业等开始研发能源管理平台,特别是在智能建筑领域, 人们希望利用这种采用科学的能源管理理念,具有能源监控、预测、分析、管理等功能的平台实现建筑节能。

经过几年的发展,能源管理平台已经成为建筑节能不可或缺的一种有效手段,但现有的平台还不能完全满足节能的需求。使用者期待的能源管理平台,首先要使能源可衡量、可视化、可分析、可管理,起到能源最优化利用的作用。其次,能源管理平台应成为企业信息系统的一部分,在深化其自身的专业功能的同时能与更多的系统进行融合与集成, 实现资源共享。

本期“技术热点”栏目以“能源管理平台与节能策略”为题,邀请业界有识之士针对我国能源管理系统的现状、技术创新和发展趋势展开了论述,希望能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筑智能化系统关注的焦点之一) 起到推进作用。

我国加强公共机构节能管理 篇8

王卫东说, 国家出台《公共机构节能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 规定了公共机构节能的具体措施:

一是规定公共机构应当设置能源管理岗位。二是鼓励公共机构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 委托节能服务机构进行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和运行管理。三是规定了公共机构的办公设备、空调、电梯、照明等用能系统以及网络机房、食堂、锅炉房等重点用能部位的运行规范。四是规定公共机构的公务用车应当按照标准配备, 并严格执行车辆报废、更新制度推行单车能耗核算制度。

王卫东说, 保障《条例》规定的各项制度和措施切实得以落实, 必须加强监督检查。《条例》规定对节能规章制度不健全、超过能源消耗定额使用能源情况严重的公共机构应当进行重点监督检查。

2009年初,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管局将对各地贯彻实施《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的工作情况进行一次检查, 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责任追究处罚力度。王卫东表示, 公共机构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应及时向社会公布本单位的能源消费状况, 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条例》鼓励单位和个人对公共机构落实节能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情况进行监督。各有关部门可通过开设举报电话和网站等方式, 方便群众举报违反《条例》的行为, 对举报要及时进行调查处理, 并向举报人反馈。

建筑节能与合同能源管理 篇9

1 建筑节能刻不容缓

我国一方面是资源非常贫乏, 另一方面是资源利用率较低, 浪费非常严重。人均水资源是世界水平的1/4, 人均能源占有量是世界水平的40%, 人均耕地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 人均森林、草原、湿地、物种等等也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而资源利用率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更是相当低的, 煤能源的利用率只有33%, 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工业用水的重复率是55%, 比发达国家低25个百分点;整个社会矿产资源总的回收利用率是30%, 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2003年我国消耗接近占全球资源消耗总量的30%, 但创造的GDP只占世界总量的4%。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全国建筑能耗呈现出上升态势, 加大了我国能源压力, 制约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因此降低建筑能耗已是刻不容缓。

建筑节能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 据测算, 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 到2020年以后建筑能耗将占总能耗的30%到40%, 成为全社会第一能耗大户。因此建筑是一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

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 建筑能耗中的2/3~3/4是可以通过正确、理想的建筑措施节省下来的, 如果以整体综合的方法来实现全方位的建筑节能, 将对建筑物整体能耗的大幅度降低, 特别是使用能耗的降低起到决定性作用。

所谓建筑节能, 就是在建筑中使用隔热保温的新型墙体材料和高能效比的采暖空调设备, 达到节约能源、减少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筑节能的主要技术措施有:节能建筑规划设计、增强维护结构的隔热保温性能、空调系统节能技术措施、新发展的节能技术措施, 如蓄冷技术和冷却塔供冷技术及空调系统的维护管理节能技术措施等。

由此看来, 积极开展建筑节能工作对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提高居住质量、推动建筑业建材业技术进步, 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合同能源管理在建筑节能中的作用

合同能源管理 (EPC, 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 是一种新型的国际上采用的先进能源管理模式, 兴起于西方发达国家, 是为新建﹑改建﹑既有建筑提供建筑节能的全方位免费技术服务, 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 挖掘潜力, 并利用有效节能技术, 从节能降耗中节省资金达到多赢的目标。

该模式已成为国外推广节能服务的一种成熟市场运作体系, 是一种基于建筑节能市场化运作的新机制, 有着清晰赢利模式的专业化节能服务, 是以降低建筑能耗, 提高用能效率为目的, 为业主的建筑采暖、空调、照明、电气等用能设施提供检测、能效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的节能活动。在合同期内, 节能服务公司拥有设备的所有权, 并通过与客户分享节能效益来回收投资和获得应有的利润;合同结束后, 设备所有权和全部节能效益归客户所有。

联合国支持我国引进这种新模式、新机制。我国国家经贸委/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 (GEF) 中国节能项目办公室积极支持成立并发展专业化的能源服务公司, 通过示范项目推广合同能源管理 (EPC) 的节能服务模式和运作机制。

合同能源管理 (EPC) 的模式, 在国内尚刚刚兴起, 在我国还是个新生事物, 当前我国也开始引入合同能源管理 (EPC) 模式来积极为建筑节能服务。据了解, 东莞市将探索进行合同能源管理的建筑节能改造模式, 这种模式已经在广州、深圳进行试点。具体的做法是, 由合同能源管理公司与业主进行沟通并签订合同, 公司投资对建筑物业进行建筑节能改造, 改造完成后, 公司与业主一起分享项目实施后取得的经济效益, 投资回收周期一般在3年左右。

甘肃信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也是近年来开始从事此方面业务的, 以合同能源管理 (EPC) 的先进理念、措施和体制来服务西北建筑节能市场, 率先以一定的技术优势为甘肃的建筑行业开展了此项业务。在几年的实际工作中, 甘肃信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获得了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 中国节能促进项目执行机构、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EMCA) 给予了认可和支持, 并与大量的EMCA会员单位、节能设备厂商取得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不断引入节能新技术、研发节能新产品, 有能力和资源承接大型政府工程、节能示范工程。其能源管理在为建筑节能服务中取得良好成效。

2.1 能源管理为建筑节能服务的内容

1) 电机系统节能改造节能服务内容。

配电系统节能改造:包括电网容量、负荷不匹配、供电电压不合理、布局不合理、无功功率短缺、配电设备陈旧落后的改造等。

2) 热力系统节能改造节能服务内容。

热源改造、燃料和燃烧技术改造、管网改造、余热回收、热用户计量改造等。

3) 绿色照明节能服务内容。

光源改造、节能控制等。

4) 能源管理服务节能服务内容。

能源运行、管理、培训、审计、监控等。

5) 在建筑节能中, 合同能源管理 (EPC) 进行管理节能的技术还包括:

能源审计、能源监控 (在线分析、统计) 、能源项目BOT或托管运营等。

2.2 合同能源管理公司5种节能服务模式

.1) 设备租赁型。客户向能源服务公司租赁节能设备, 租赁期到后设备无偿转让给客户。客户按月或者按季度向源服务公司支付设备租金。

2) 节能效益支付型。客户委托能源服务公司进行节能改造工程, 先支付一定比例的预付款, 余额用节能效益支付。

3) 节能量保证型。节能改造工程的全部投入由能源服务公司先期提供, 如达到所承诺的节能量, 客户支付节能改造工程费用。

4) 节能效益分享型。节能改造工程前期投入由能源服务公司支付。合同期内节能服务公司与客户分享由节能改造带来的降耗收益。合同期满, 节能设备及长期收益全部归客户所有。

5) 能源费用长期托管型。在保证客户能源成本降低的前提下, 客户能源费用全部交由能源服务公司管理。节能设备长期的运行管理维护、更新改造再投入均由能源服务公司承担。

3 节能合同公司是能源合同服务的载体

合同能源管理是节能服务公司以承诺节能项目的节能效益、或承包整体能源费用的方式来为客户提供节能服务的, 由节能服务公司与实施节能项目的企业 (用户) 签订合同并履行其业务, 业务方式可以分为:分享型、承诺型、能源费用托管型合同能源管理业务。

节能服务公司 (EMCo, Energy Management Company;国外也称ESCO, Energy Service Company) , 又称能源管理公司, 是一种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运作的、以赢利为目的的专业化公司, 合同能源管理的业务是由节能服务公司作为载体来承担完成的。节能服务公司与愿意进行节能改造的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 向客户提供能源审计、可行性研究、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和材料采购、工程施工、人员培训、节能量监测、改造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服务, 并通过与客户分享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节能效益、或承诺节能项目的节能效益、或承包整体能源费用的方式为客户提供节能服务, 并获得利润, 滚动发展。

其业务具有商业性、整合性、和多赢性的特点。不是金融机构, 但可以为客户的节能项目提供资金;不是节能技术所有者或节能设备制造商, 但可以为客户选择提供先进、成熟的节能技术和设备;不一定自身拥有实施节能项目的工程能力, 但可以向客户保证项目的工程质量。对于客户来说, 节能服务公司的最大价值在于:可以为客户实施节能项目提供经过优选的各种资源集成的工程设施及其良好的运行服务, 以实现与客户约定的节能量或节能效益。

可以说, 合同能源管理业务是一项高风险业务, 其成败关键在于对节能项目的各种风险的分析和管理。节能服务公司企业主要有3种类型:

(1) 节能技术服务公司。

主要业务是为客户提供能源效率审计、项目设计、原材料和设备采购、施工、工程验收、节能量监测、系统维护等节能技术服务, 以“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推广整合型的节能设备和技术。

(2) 节能产品生产厂商。

以生产节能产品为主, 并以“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销售自产产品。

(3) 节能产品销售公司。

受节能产品生产厂商的委托, 销售成熟的节能产品, 在销售过程中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

4 对建筑节能中合同能源管理的几点建议

能源合同管理是建筑节能发展的方向, 建筑领域新建扩建和既有改造项目量大面广, 据了解资金缺乏使得建筑节能工作和既有节能改造工作开展困难, 尤其甘肃经济欠发达地区阻力更大, 为此, 要尽快推进甘肃省建筑节能工作, 急需能源合同管理体系的融入和机制的引进, 为此, 提出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1) 能源合同管理不失为突破节能降耗困局的良方, 但其理念还须进行广泛的传播与宣传, 特别是在帮助有关社会方面和业主了解能源合同管理的基本概念, 借鉴国内外已取得的经验加大推广力度。

2) 节能融资新模式 (EMC) 在中国还是全新的概念, 其业务性质尚未被人们所认识, 潜在的EMC在初创时要从资本市场中筹措资金十分困难, 尚需不断扩大EMC的业务规模, 建立起一个使EMC可持续发展的市场框架。

3) 能源合同管理的模式也许是突破节能降耗困局, 争取双赢的睿智办法, 应迅速引入和发展合同能源管理体系, 使其为甘肃省建筑项目提供建筑节能的全方位服务, 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 挖掘潜力, 利用有效节能技术, 从节能降耗节省的资金中达到多赢的目标。

节能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10

节能可以缓解能源瓶颈制约, 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建设节能型社会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 也是当前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节能管理是做好节能工作、实现节能目标的基础, 对其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节能管理包括政府对各级节能监测中心、节能技术服务中心、节能信息传播中心、节能产品认证中心及耗能企业的管理, 还包括耗能企业对企业自身节能工作的管理。节能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是运用管理、技术、经济等手段进行科学的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 使有限资源得到经济、合理、有效的使用, 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提高。

过去我国对节能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节能优先的方针没有落到实处, 经过多年的发展, 中国的节能工作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 无论技术, 还是管理, 都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节能管理是节能工作的基础, 做好节能管理工作, 才能将节能工作落到实处, 需要节能工作者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验,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节能管理方法。本文对中国节能管理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 分析了我国节能管理存在的问题, 对中国节能管理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 对我国节能管理工作的开展有指导意义。

1 中国节能管理现状

1.1 节能管理的目标

国家通过制定节能法律、政策和标准体系, 实施必要的管理行为和节能措施, 而用能单位注重提高节能管理水平, 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 减少能源利用过程中的各项损失和浪费, 节能管理目标就是杜绝各行各业中存在的能源管理无制度、能源使用无计量、能源消耗无定额、能源节约奖励制度不落实的现象, 从管理方面做好节能工作, 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

20世纪80年代初, 中国政府就将节能工作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1980年提出了“开发与节约并重, 近期把节能放在优先地位”的能源发展方针, 为保证节能工作取得成效, 建立了节能管理体系, 提供节能资金支持和技术服务、信息咨询。节能管理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 取得了很大成绩。表1是中国1980~2008年单位GDP能耗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 代表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单位GDP能耗, 从1980年的4.29t标准煤/万元, 到2008年已经下降到1.10t标准煤/万元。

1.2 中国节能管理方法

中国节能管理主要是行政命令式的管理, 由上级政府向下级政府和政府向企业以行政命令的方式下达节能目标, 企业内部也是采用这种命令式的管理, 所以节能管理基本上还是采用计划体制下的做法, 虽然体制改革后, 节能管理从微观的具体行政管理向市场化宏观管理转变,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节能管理体系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但目前尚未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节能管理新机制。

中国的节能管理正在发生着转变, 一些节能管理的新方法不断的被提出、国外的先进管理方法正在被引进, 有的新方法已经在试点, 国外普遍采用了综合资源规划、电力需求侧管理、合同能源管理、能效标识管理、自愿协议等节能新机制, 这些新机制在我国还没有广泛推行, 有的还处于探索阶段, 需求侧管理和合同能源管理 (EMC) 目前在我国的应用较多, 发展很快。

1.2.1 需求侧管理 (DSM)

需求侧管理是电力管理节能的一种方法, 是通过对用户用电负荷的合理分配、协调管理从而减小了最大负荷的电力, 以同等的电力供应满足更大的电力需求, 进而减少了电力设施的投入, 达到节能的目的。需求侧管理在我国的初步应用就取得了许多成果, 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政府的倡导下, 电力公司、能源服务公司及电力用户的积极参与下, 有许多需求侧管理的项目得到应用与实施, 取得了一定的效益。缓解了高峰电力负荷的压力, 也减少了排污, 为改善环境做出了贡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各级政府与电力企业、制造企业和用户均意识到了开展需求侧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全社会追求提高供用电水平、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良好氛围正在日益形成, 为进一步全面推广需求侧管理提供了较好的环境。实践表明, 我国已具备了实施需求侧管理计划的基本条件, 需求侧管理是我国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1.2.2 合同能源管理 (EMC)

合同能源管理是EMC公司通过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 为客户提供包括能源审计、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采购、工程施工、设备安装调试、人员培训、节能量确认和保证等一整套的节能服务, 并从客户进行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和取得利润的一种商业运作模式。EMC公司服务的客户不需要承担节能实施的资金、技术及风险, 并且可以更快的降低能源成本, 获得实施节能后带来的收益, 合同到期后可以获得EMC公司提供的设备, EMC项目具有节能效率高、客户零投资、节能有保证、节能更专业、技术更先进等特点。

我国从1997年开始引进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机制, 发展很快, 如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EMCA) 会员单位中最初参与世行项目只有北京、辽宁、山东3家节能服务示范公司 (EMCO) , 2005年发展到158家, 2006年发展到212家。据不完全统计, 截至到2006年底, 北京、辽宁、山东的3家节能服务示范公司和新兴的节能服务公司共计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EPC) 1426个, EPC投资42.6亿元, 形成年节能能力280万吨标准煤, 减排CO2181万吨, 同时拉动节能市场投资84.05亿元。

1.3 节能管理存在的问题

节能管理目前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问题如下:

1.3.1 对节能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节能优先的方针没有落到实处

地方政府发展思路上存在重开发、轻节约, 重速度、轻效益的倾向, 把节能仅仅作为缓解能源供需矛盾的权宜之计, 供应紧张时重视节能, 供应缓和时放松节能, 片面认为节能可以依靠市场机制来实现, 对节能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政府在节能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 在宏观政策的各个方面节能优先的方针还没有充分体现, 节能还没有成为绝大多数企业和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

1.3.2 国家制定指导节能的政策、法规落实还有待加强

多年来, 国家制定了一系列节能的政策、法规和标准, 推进节能管理规范化、促进节能技术进步, 但这些政策、法规落实还有待加强, 只有这些政策、法规落到实处, 才能保证技术进步和节能目标的实现。每年全国都会发生多起违反国家节能政策、法规的案例, 如一些不符合节能法的高耗能、效率低、污染重项目违法开工建设, 本应淘汰的工艺、技术和设备还在使用, 等等。

1.3.3 政府和企业的节能管理工作水平较低, 有待进一步提高

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节能工作起步较晚,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长期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虽然改革开放后, 节能工作有了巨大发展, 但管理水平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比较低, 有待进一步提高。节能管理是计划、组织、管理、控制能源消耗过程, 可以有多种方法, 如经济方法、行政方法、法律方法、社会心里学方法等。

要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提高管理人员的水平, 培养节能管理方面的专家, 节能管理需要懂得技术的人才, 这样制定的政策、法规、计划才可能不脱离实际, 具有可行性。企业要有专门的节能管理机构和节能管理人员, 重点用能企业的能源管理人员要配备完全, 能源管理人员要持证上岗, 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节能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 能源管理人员要加强知识更新和提高技能。

1.3.4 用能企业对节能工作的重视程度较低, 尚未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节能新机制

中国主要耗能大户大多是国企, 1998年以前还没有实行政企分开的市场化管理新体制, 加之能源价格较低, 国企对节能工作普遍不太重视。一些中小耗能企业, 只顾眼前利益, 对节能工作重视程度更低, 大多没有专门的节能管理机构和节能管理人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节能管理体系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国外普遍采用的综合资源规划、电力需求侧管理、合同能源管理、能效标识管理、自愿协议等节能新机制, 在我国还没有广泛推行, 有的还处于试点和探索阶段。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 加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临的激烈的市场竞争, 目前许多企业意识到节能就意味着产品能耗降低, 产品成本降低, 产品也就更有竞争力, 认识到了节能的重要性。

1.3.5 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缺少有效的平台

随着国家的空前重视和一系列政策的支持, 节能产业这几年获得了大发展, 许多的科研人员、企业投入到节能行业中来, 开发出了许多的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任何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如果不去实施, 都无法产生节能效果, 但目前许多节能新技术由于缺乏有效的推广平台, 加之推广成本高昂等原因, 还只停留在图纸上或试验室里, 没有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在节能项目上给予扶持, 建立节能激励机制, 为节能技术开发企业提供适当的资金支持、税收减免支持、技术推广支持等, 为节能技术应用企业提供筹措资金支持、税收减免支持、节能技术推荐等支持, 特别要为节能新技术建立行之有效的推广平台, 让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尽快走向市场, 服务于广大企业, 实现节能降耗。

2 节能管理发展趋势

节能管理的落后已经制约了节能工作开展, 只有在节能管理上创新, 解决节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节能管理新机制, 才能实现节能降耗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随着我国改革步伐的加快, 节能管理也在快速发生着变化, 变化体现在如下3个方面:

2.1 由命令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

在计划体制下形成的行政命令式节能管理方法已经不适合改革开放后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经过多次改革, 取得了很大成绩, 突出的标志就是政府职能转变取得了积极进展。不论是机构调整整合, 还是部门职责界定, 都要有利于政府全面履行职能, 越来越重视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切实解决缺位、错位、越位和权责脱节、职能交叉、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 推动科学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 更好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政府对节能管理以间接管理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政府要充分发挥对节能市场的培育、规范和监管功能。

2.2 由行政不规范管理向法制化管理转变

《节约能源法》已经通过并正式实施, 相关的配套法规和标准正在抓紧制定, 目的是通过完善法规标准、强化依法管理促进节能, 所以说中国的节能管理正由过去的行政管理方式向法制化管理转变。

2.3 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过去行政手段管理节能的方法, 管理手段粗放、单一、落后, 效果差, 虽然这种节能管理方法为节能工作的进步做出了很大贡献, 但目前这种管理方式已不适应经济发展和节能工作发展的需要, 这种粗放型的管理方式正向精细化管理方式转变。精细化的管理可以使各级节能管理部门明确任务、职责, 提高办事效率, 用能单位有法可依, 有章可寻, 减少能源利用过程中的各项损失和浪费。如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就是节能管理向精细化转变一个实例, 对高耗能行业用能情况、节能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 对产品能效标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行业设计规范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列节能篇 (章) 的规定进行监督检查, 从各环节加大监督执法力度。能源效率标准的制定也是规范节能产品市场的节能精细化管理方法。节能激励机制和节能责任制是促进节能发展的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措施的细化, 不但可以为节能工作的进步提供保障, 还可以促进节能工作的发展。

3 结 语

中国的节能管理经过多年的发展, 取得了很大进步, 国外的先进管理方法正在被引进, 有的新方法已经在试点。节能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节能工作的发展, 新形式下, 我国的节能管理正在发生着转变, 只有在节能管理上创新, 解决节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节能管理新机制, 才能实现节能降耗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摘要:通过对中国节能管理现状研究, 分析了我国节能管理存在的问题, 并对中国节能管理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 所以, 本文研究对我国节能管理工作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节能,节能管理,能源,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能源发展报告》编辑委员会.2007中国能源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 2007.3

[2].《化工节能技术手册》编辑委员会.化工节能技术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7

[3].方利国.节能技术应用与评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10

[4].王会平.浅谈企业节能管理[J].河北煤炭, 2007, (3)

[5].吴施勤.政府机构节能与合同能源管理[J].电力需求侧管理, 2003, (4)

[6].杨振宇, 赵剑锋, 王书保.合同能源管理在中国的发展及待解决的问题[J].电力需求侧管理, 2004, (6)

建筑外墙外保温节能管理研究 篇11

【关键词】建筑外墙;保温节能;管理研究

现在的中国,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能源短缺,要想继续快速的发展下去,首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因此全民都在倡导建立节约型社会。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能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大,但就是居住供暖方面的需求就需要大量的能源消耗。就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既能解决能源消耗过多的问题,又能满足现代人们的需求么?答案是有的,其中针对居住能源消耗的问题,我们有了建筑外墙外保温节能技术,这种技术可以通过减弱温度的损失,从而减少供暖消耗的资源需求。虽说这种技术十分适用,但是在管理方面还需要改善,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

1、我国外墙外保暖节能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外墙外保暖技术是随着我国能源的不断紧张而出现的,虽说这是一种新型的建筑外墙技术,但是由于其十分适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该项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其发展现状。外墙外保温技术是目前国家大力推广的一种建筑保温节能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技术合理的,有应用前景的保温节能技术厂外墙外保温技术既可用于新建工程,又适合旧建筑物的节能改造工程,适用范围很广。目前较为流行的有聚苯板薄抹灰外墙保温、聚苯板现浇混凝土外墙保温、聚苯颗粒浆料外墙保温等几种外保温操作方法。总之,该项技术发展前景一片美好。

2、外墙外保暖节能技术应用问题分析

因为是一项新的技术,虽然说十分火,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也有很多问题的出现,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这些问题。

2、1保暖工程使用时间与建筑寿命不符

外墙外保温技术是一种非工程性的技术,其使用寿命一般都不会太久,而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一般都在几十年,因此,保暖工程使用时间与建筑寿命不符。国际和国内有关标准均规定,在正确使用和正常维护的条件下,外墙外保温工程的使用年限不应少于二十五年。而一般住宅工程使用寿命为五十年,公共建筑使用寿命为一百年。两者的使年限差距太大。

2、2外保温防火问题突出

目前外墙外保温技术应用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防火。众所周知,火灾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因此,所有建筑都在进行防火技术的应用,但是,由于外墙外保温应用的建筑材料,都具有可燃性,而且是易燃,所以这种技术的防火问题十分突出。外墙外保温所用的保温材料虽然要求是自熄性材料,且防火性能要达到高级。但属可燃材料,具有引发火灾的危险性。外墙外保温层应具有良好的抗火灾功能并应在遇火灾情况下有防止释放有毒烟雾的能力,材料强度和体积也不能损失降低过多。目前我国的外保温层材料还难以达到高防火性能。

2、3外保温工程质量存在问题

外墙外保温工程,虽然算不上一个真正的建筑工程,但是,也存在着工程质量的问题,有很多建筑公司为了节省成本,往往使得外墙保温工程质量十分低下。具体原因如下:一方面,招投标机制不完善,多数外墙外保温工程为建设单位自行发包或总包单位分包,未履行招投标程序,业主方一味压低价格,外保温企业之间无序竞争,偷工减料,降低工程质量;另一方面,外墙外保温企业资质许可制度尚未建立,虽然国家己经有了防腐保温资质标准,但是针对管道保温工程制定的,不适用于外墙外保温工程,资质管理混乱,客观上造成非专业队伍施工没有专门的资质要求,掌握外墙外保温技术的外墙外保温企业无施工资质,无法保证外墙外保温技术系统的现场施工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2、4外保温技术应用与管理问题

外墙外保温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中并不是建设完便可以了,还需要相应的维护与管理,但是,现实中很少有公司会对外墙外保温项目进行管理和维护。这个问题使得该项技术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与欧洲管理规范化,把外保温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认定的情况有所不同。我们的管理部门、生产、设计和施工应用单位在认定时比较注意供应商是否按标准生产,而往往忽视考察其是否有能力按标准生产。生产、研究、施工还存在应用技术理论研究薄弱、工程经验缺乏、实验和验证方法不统一。

3、外墙保暖节能技术管理措施

针对上面出现的外墙外保温技术应用的问题,我们给出了一下的管理措施。

3、1建立健全的外墙外保温技术标准体系

无论什么技术,都应该有一个技术规范对其进行相应的约束,因为只有这样该项技术才能够走的更远。因此,第一个措施就是建立健全的外墙外保温技术标准体系。一是制定各种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标准,如聚氨醋外墙外保温系统、带装饰面板的外墙外保温系统、预制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标准等;二是制定完善外墙外保温系统各种设计标准、标准图集和构造做法;三是完善建筑节能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四是制定完善建筑节能检测标准。应当抓紧制定适合我国工程建设和管理特点的建筑节能检测思路和方法。

3、2注重外墙外保温工程节能质量管理

一个工程最重要的就是质量,因此,第二个措施就是想办法提升为外墙外保温建筑质量管理,提升其保温效果。具体做法为:要从材料生产、建筑设计、监理、施工、验收的全过程,提升建筑外墙保温质量与效果。相关部门不断出台外墙外保温材料使用的更为具体的标准,建立保温材料产品的认证制度,从源头保证保温节能的规范发展。

3、3注重解决外墙外保温技术防火问题

第三个措施是针对外墙外保温技术的防火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那么就会严重影响外墙外保温技术的未来发展。具体措施如下:在外墙保温工程实施中要采取防火隔离带、挡火梁、保障系统考虑使用金属紧固件等有效措施。加强防火隔离构造措施的试验研究工作,改善其防火安全性能,是外墙保温技术必须的工作,国家应加大对此项研究工作的支持力度,特别是鼓励外墙保温企业积极参入技术研究。

3、4开发一些新型的外墙外保温材料

最后一个措施就是推陈出新,研制一些更加适合现代社会的新型外墙外保温材料,从而促进该项技术的发展。具体做法为:应以建筑节能发达国家如德国、口本等为追求对象,把握未来建筑外墙外保温技术,开发具有高效保温、隔音、防火为一体的外墙系统、保温装饰一体化的外墙保温系统以低能耗、生态型外墙外保温体系。

结语:

从上面的文章中,我们不难看出外墙外保温节能技术对于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如果这种技术能够全方面的应用起来,就会节约很多资源,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光是有技术还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针对这种技术进行相应的管理。现代很多建筑公司,致使知道应用这种技术,但却很少有公司进行管理,致使这种技术的应用致使一时的,从成本上来说不但没有达到节能的效果,因为管理不善还给公司带来了损失,因此,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注重这种节能技术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这种技术的节能效用,从而为自己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造福社会,造福人们。

参考资料:

[1]柏禄贺一上海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策略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

[2]徐艳.外墙外保温材料的选用及施工技术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化工企业的节能减排管理 篇12

1组织管理

1.1强化意识

从公司层面,节能减排要成为重要的战略目标,甚至可以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从高层到普通员工都要形成这种意识。通过对企业运营成本结构进行分析,环保费用通常占不小的比例,主要是处理三废的费用。我们无法左右市场,所以节约成本是提高利润最有效的手段。做好节能减排管理,一方面是做好企业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响应国家号召,另一方面是为企业节约更多的成本,创造额外的价值[1]。强化意识的途径很多,主要是做好宣传和培训工作,也可以通过论坛的形式, 将各生产部门有价值的节能减排经验和技改措施进行交流和推广。

1.2制定目标

节能减排不是一句空口号,必须要付诸于行动。公司要制定好总体目标,再将目标分解成控制指标,下达到每个生产部门,通过指标来考核生产部门。目标是必须进行量化的,通过数据来评价节能减排措施落实的好坏,也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找出关键点,帮助企业不断优化。目前化工行业最常用的评价指标是原料单耗和能源单耗指标。原料单耗主要以耗量较大,成本较高的原料为对象,评价其转化为产品的利用率,减少副产物的产生和产品的损失率。能源单耗主要以能源成本较高的公用工程物料和电量为对象,统一折算为标煤,评价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能量。值得一提的是维持稳定的单耗是前提条件,在装置稳定运行中通过改进技术和管理等手段,逐步缓慢地降低单耗,否则单耗指标会出现反弹现象,甚至影响装置稳定运行。

1.3惩奖制度

搞好节能减排措施必须建立好惩奖制度,该制度要具有合理性,可操作性和长期有效性。对于难执行的有一定风险的措施,可以在初期选取某一装置进行试点,评估其可行性后再推广到全公司。只要是确定下来的措施或制度,最好以公司程序文件的形式规范化,纳入日常管理工作内容。节能减排要以鼓励为主,对于在这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员工要给予一定的精神或物质奖励,在公司范围内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引导大家共同为环保贡献力量。对于不严格执行公司和部门管理规定,造成经济损失和环保事件的员工或团队,要根据情节轻重按照惩罚条例给予相应处罚,最终目的是要正确引导,提高意识,规范管理,使整个工作状态像正能量的方向转变。

2工艺优化

2.1平衡分析

平衡分析主要是以某一控制指标或系统为研究对象作物质平衡或能量平衡分析,为技改技措提供技术支持和优化目标。 减排主要是指减少废物的排放,包括损失的产品及原料,副产物,辅料,催化剂和助剂等,以气液固三种相态排放。如果以原料的进料为源头进行物质平衡分析,可以计算出原料转化为三废的比例和流向,确定原料,产品和副产物在三废中的排放量,绘制出原料在整个工艺过程中物质平衡图,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三废产生的来源,三废在哪些环节的排放量最大,原料和产品在哪些单元损失最大等,指导我们如何通过优化反应减少某一副反应的进行,如何重点优化某一精馏单元的分离效率来提高原料和产品的回收率等。这一方法可以从本质上减少三废的排放,符合清洁生产的理念。

2.2成本分析

化工所需的能源种类很多,节能的关键是有无经济效益, 做好成本分析有助于企业在节能措施中明确方向,产生大的经济效益,要抓大放小,避免不必要的人力和财力的损失[2]。例如,工艺装置中同时使用低压蒸汽和中压蒸汽,通过总成本分析发现低压蒸汽占很大比例,尽管中压蒸汽单价很高,节能的重点也应该放在低压蒸汽操作单元的优化上。另外从系统稳定的角度,成本高的往往耗量大,系统也越大,对于负荷的耐受能力会越大,一个小小的调整往往会节约大量的能源,并产生很好的效益[3]。

2.3提高自动化率

装置在生产状态下,稳定可靠地运行是节能减排最根本的保证。工艺操作不稳定或是有大的波动,需要消耗额外的能源去维持稳定,同时反应和分离效率的降低导致副产物增多,原料和产品的损失率变大,最终导致三废排放量增加。如果产品不合格,系统的能量将全部消耗在产品回炼中,单耗将大大增加。提高装置自动化程度可以有效提高装置运行稳定性,消除员工干预带来的控制差异,避免参数频繁调整和系统波动。自动化率的提高主要表现参数控制方式,报警管理,旁路管理及安全联锁等方面[4]。通过自动化系统来调整工艺参数,执行操作过程,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使生产达到最优化。

3生产控制

3.1泄漏控制

泄漏对化工生产有非常大的危害,大多数的安全事故和环保事故都与泄漏有很大关系。泄漏不仅使化学物料直接排放到外界环境,还会造成能源的浪费。监控和防止泄漏的手段很多,例如在现场安装可燃气体和有毒有害气体报警仪,加强班组和白班人员的日常巡检,在人员无法靠近的危险环境安装监控设施,做好设备和管线的预防性维修计划,制定并不断更新操作手册,加强员工安全和技能培训,加强异味控制等,还可以通过现代的管理工具,规范现场管理,保持现场清洁。这些措施都可以很有效地控制泄漏,降低事故发生率。

3.2季节性调整

环境温度对生产的冷热负荷有较大影响,应充分考虑到季节性的调整对节能降耗起到的作用,企业可以通过摸索和测试,对环境温度影响较大的工艺过程进行调整,并编入操作手册中,制定程序文件,按标准化执行。例如,冷却水换热系统通常与外部系统进行冷热交换,供水温度受环境温度影响很大,可以在冬季降低冷却水量,节约用水和降低循环水泵的电耗。空冷系统在冬季可以保持低负荷运行,节约电耗。伴热和暖通系统在夏季可以停止供电和供气,节约电耗和蒸汽量。只要管理做到细致入微,很多环节都可以节能降耗。

3.3停车检维修

装置停车过程产生的三废通常高于正常生产,为了减少三废排放,停车前必须合理安排好系统的停车顺序,做好上下游之间的调度工作。为了避免废气的放空和废液的积存,火炬和焚烧炉系统必须在整个装置停车后停止运行。为了防止高浓度废水产生,应尽量将系统的物料倒空置换,对有死角的地方要打开导淋接料,必要时用气体吹扫。这些细节必须体现在停车方案中,按照程序执行。在检修中要做好工作票管理,确认被检修系统相连的所有管线断开并隔离,防止物料泄漏,引发安全和环保事故[5]。对于检修产生的废水,必须严格按照排放指标向下游输送,不得偷排。总之,一方面要做到管理完善,另一方面要做到严格执行,减排目标就不难实现。

4结论

( 1) 节能减排是化工企业的重要管理目标,应自上而下做好宣传和培训工作。将控制指标量化,通过各种激励措施来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节能减排管理中。

( 2) 通过技改技措,从源头消除各种浪费。要结合实际, 采用平衡分析和成本分析方法,进行技术和经济合理性评估, 避免不必要的人力和财力的浪费。

( 3) 节能减排要抓细节,对装置运行和停车检修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挖掘潜在的节能减排措施,并形成日常管理文件,确保其可执行性和长效性。

( 4) 节能减排作为公司重要战略目标,要长期坚定地执行,要在当前环境不断恶化的严峻形势下承担起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

摘要:企业要做好节能减排管理,必须将其作为长期的战略目标,加强企业内部的宣传和培训,通过多种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节能减排管理中。生产装置要从源头进行节能减排,通过平衡分析和成本分析等手段,明确优化方向,通过提高装置运行的自动化程序,提高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装置运行及停车检修过程中,不断挖掘潜在效益,规范生产管理,在细节上做好节能减排管理。

上一篇:眼眶骨折下一篇:园林景观建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