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责任

2024-10-28

独立责任(共10篇)

独立责任 篇1

一、独立董事责任保险的必要性分析

独立董事责任保险是指当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在行使职权时因工作疏忽或行为不当而导致公司、股东或第三人遭受经济损失而依法承担个人赔偿责任时, 将赔偿责任的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 由保险公司按保险合同的约定代为偿付其应当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的一种职业责任保险。

欧美等国较早建立和实行了独立董事制度, 其信奉的理念是:独立董事必须置身于公司利益冲突之外, 才能保证“独立性”, 各国在实际运作和立法中对此理念也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我国于2001年正式引入独立董事制度, 以降低独立董事正常履行职责可能引致的风险。2002年1月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规定:经股东大会批准, 上市公司可以为董事购买责任保险。但董事因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规定而导致的责任除外。随后, 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与全球最大的董事责任保险 (D&O) 承保人之一的美国丘博保险集团联合推出了我国第一份董事责任保险保单, 这是我国董事责任保险在实务中的首次运用。但是, 目前关于独立董事责任保险的各项制度保障措施并不十分健全, 独立董事鉴于时间、经验、能力、个人判断、知识结构以及所处环境等诸多因素的限制, 加之信息不对称因素的影响, 在履行职责时难免出现判断失误、被内部董事架空等情况, 从而承担着巨大的风险, 独立董事实际上不能行使法律所赋予的某些权力, 不能减轻或免除其在法律上应承担的责任, 独立董事目前仍属于弱势群体。为了保证独立董事能够尽心尽力为公司和广大中小股东服务, 鼓励其创新和开拓精神, 监督管理部门和立法机构有必要出台更加有效的办法来平衡权责利三者之间的关系, 独立董事责任保险正是有效规避和控制独立董事在履职过程中所面临风险的重要途径。

二、我国独立董事责任保险的现状

2002年1月23日, 我国第一份董事责任保险由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免费提供给万科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石。自该险种推出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就有600多家上市公司进行咨询。随后, 中国银行、中国平安、中兴通讯、宝钢、康佳、云南铜业、南纸股份、深发展、中国移动、中石化等公司也陆续购买。然而, 目前董事责任保险在我国仍未得到广泛应用, 选择购买董事责任保险的比例只有2%-3%, 但是, 当我国公司赴海外上市时, 绝大部分又都会选择购买董事责任保险。原因在于, 与国内相比, 国外资本市场的法律法规更加完善、健全, 监管更加严格, 董事面临着更大的责任风险。我国保险公司推出的董事责任保险并未特别区分内部董事和独立董事, 换言之, 我国目前并没有专门的独立董事责任保险, 这是我国保险界的一个空白。因此, 针对独立董事的特殊性, 考虑到独立董事所面临的责任风险和压力, 有必要适时推出独立董事责任保险, 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充实独立董事队伍, 以期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提高上市公司经营效率, 保护广大中小股东利益, 发挥独立董事在内部控制中的特殊作用。

三、健全我国独立董事责任保险的具体构想

(一) 推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独立董事责任保险

从我国目前独立董事制度发展的现状及独立董事所面临的责任风险来看,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责任保险应该成为一种强制保险, 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独立董事执业风险, 减轻独立董事工作压力, 激发其工作热情, 培养其开拓创新的精神, 从而使独立董事的决策更加富有成效。同时, 做好独立董事责任保险的信息披露工作。独立董事责任保险事宜应当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和讨论, 并在年度报告中详细披露独立董事责任保险的有关信息, 如:保险公司名称、保费金额、保费分担比例, 赔偿限额等。另外, 公司还应提供相关的文件备股东查阅。

(二) 独立董事责任保险的具体规范

独立董事责任保险范围应当包括那些履行了勤勉尽责义务但限于客观条件仍造成第三人损害的独立董事。但对损害公司利益, 如利用内幕信息进行股票交易所引起的损害赔偿请求, 应该排除在独立董事责任保险的范围之外。同时, 在确定投保公司标准和承保对象时, 要建立一套严密的企业信用记录体系和个人信用记录体系, 建立健全独立董事信息库, 避免保险公司决策失误, 减少保险公司的风险承担。对于独立董事责任保险费用的承担比例, 可以采取更加灵活的做法, 以一般董事责任保险的保费分担比例为基准, 在一定幅度内由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保险公司三方共同协商确定。

(三) 独立董事责任保险的制度创新与完善

独立董事责任保险应当有所突破和创新。比如, 可以考虑将声誉纳入独立董事责任保险的范围。在我国,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大部分是由知名学者、专家担任的, 他们的声誉一旦受损, 就会降低其在人力资本市场中的价值。而现实中, 独立董事因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而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甚至声誉受损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 对独立董事来说, 声誉既能产生经济效益, 又能产生社会效益, 自然拥有保险需求。

独立责任 篇2

青年教师作为独立学院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教学责任意识不仅关系到独立学院教学质量,而且关系到独立学院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分析独立学院青年教师教学责任意识现状及其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增强青年教师教学责任意识的一些建议,以推动独立学院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独立学院青年教师教学责任意识现状

独立学院所倚重的专职教师队伍以老教师和青年教师居多,而中青年骨干教师短缺,其年龄结构呈现“葫芦型”的特点。这些初人职场的青年教师为学校的教学注人了新的活力,并将自身的成长与独立学院的发展联系起来,是独立学院建设发展的生力军。“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但在推动独立学院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部分青年教师责任意识状况却不容乐观,教学责任意识仍有待提高。

1.青年教师敬业奉献精神缺乏。教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在这个岗位上工作本就该勤勤恳恳、爱岗敬业,将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而独立学院部分青年教师却没有很好地履行这个高尚岗位的工作职责。他们中的一些人缺乏责任心,对教学工作敷衍塞责。教学上既不认真备课授课,也不关注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缺乏教学热忱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2.青年教师师德意识较为薄弱。“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师德不仅会影响教育,还会对一个民族的未来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当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但是,独立学院部分青年教师的师德意识较为薄弱,缺乏必要的教学责任意识,只教书少育人,忽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世界观、人生观的指导。

3.青年教师长期性教育意识不足。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事业,需要国家、社会、学校、教师等各个方面相互配合。教师作为教育事业中最重要的一环,也需要在思想上树立教育长期性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教学职业生涯,服务于教育事业。但现实中,独立学院的青年教师却常常忽视教育的长期性,仅把教学工作作为短期功利性的谋生手段,把在独立学院的教学经历当作以后职业发展的跳板,对独立学院的教学工作也懒得负责任,教师逃课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这种思想意识指挥下的青年教师,其教学质量自然令人担忧。

二、独立学院青年教师教学贵任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青年教师自身方面原因

独立学院师资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青年教师居多。这些年轻的教师大多刚从高校毕业,教学经验较缺乏,职业素养也不高。初人职场的他们承受了来自成家、立业等方面的经济压力,多表现出短期功利性倾向,对教学工作缺乏热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不甚关心,片面追

求科研项目、职称头衔,却没能从教书育人的基本点出发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这就导致他们在平时的教学和工作中缺乏教师应有的责任意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

另一方面,独立学院学生大多是高考中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无论在学习成绩还是学习主动性方面都不高。在学生总体水平较低,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下,青年教师的教学热情也会受到抑制。在教学工作中得不到成就感,就难以形成良性循环的内心激励,从而使他们不注重师生互动,更不用说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来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

(二)独立学院方面的原因

独立学院是民办性质的教育机构,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办学,除了具有教育的公益性外,独立学院也要兼顾出资者的经济利益。独立学院聘任教师采取的是聘用制,教师不人国家事业编制。与普通高校相比独立学院的教师待遇比较低,福利和社会保障也不及普通高校的教师。这就无形中加重了青年教师的经济压力,分散了青年教师投身教育的精力。部分青年教师在思想意识上只是将在独立学院的任教作为其职业发展的跳板,他们会在教学之外另谋职业发展的途径,对教学工作敷衍塞责等不负贵任的现象时有发生。

普通高校主要利用学校名称、知识产权、管理资源、教育教学资源等参与独立学院办学。由此,独立学院的校园建设一般是以普通高校为依托发展起来的,并通过购并普通高校的教学及校园设施来扩大办学规模。但大多数独立学院只能继承普通高校的硬件条件,在软件方面如教学质量、校园文化氛围等精髓却难以继承,再加上仅有十来年的办学经历也很难让独立学院在短短的时间内沉淀出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文化环境和学术氛围。因此独立学院部分青年教师对待科研的态度比较浮躁。还有一些青年教师片面强调科研,无教学责任意识,既不认真备课也不专心上课,在学术研究上又表现为急功近利,仅关注科研项目的申报、科研成果的产出,根本无心教学。

(三)社会方面的原因

虽然独立学院的学生大多文化基础较差,学习成绩相对落后,但他们的家庭条件都比较优越,父母大多是成功人士,工作比较繁忙,很少有时间关注子女的学习。家长在内心里一般都将教育学生的工作全部交付给学校和教师,“教不严,师之惰”,他们认为学生的教育就应该由学校和教师全权负责,而不关注家长与学校、教师之间的互动。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独立学院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学压力,抑制了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热情,从而助长青年教师不想承担责任,不愿承担责任,得过且过敷衍工作逃避责任的心态

三、增强独立学院青年教师教学责任意识的建议

教师一向被社会公众视为园丁,是指引人们心灵的明灯,教师的职业是值得人们尊重的。但另一方面,社会公众的内心也存在着公办教育情结,认为公办学校的教师是高尚的职业,而民办高校、私立学校的教师无论在教学水平、科研能力,还是在师德修养、职业道德等方面都不如公办学校教师。而独立学院目前的教师聘用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会公众对独立学院教师认识的偏差,公众会误认为拿不到铁饭碗的教师,其能力水平一定比较低。这种有偏颇的社会观念着实会给初人职场的独立学院青年教师不小的打击,让他们得不到在独立学院任教所应有的归属感,于是对教学工作多为应付了事,不愿多花时间精力去钻研提高教学水平,对学生漠不关心不负责。

教师是实现学校教学目的的基础,也是提间字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增强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的教学责任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通过青年教师转变自身观念,不断学习提高师德素养,独立学院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和教师聘用制度、教师激励制度以及社会家长各方面相互配合,才能够推进青年教师教学责任意识的培养。

(一)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应转变观念提高教学责任意识

青年教师是独立学院保证教学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坚力量,要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责任意识,首先就必须从青年教师转变自身观念做起。青年教师需要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仅只是服务于教学,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身教言行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做学生学习的楷模。而作为师德基础的教学责任意识,更是每一名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独立学院青年教师要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转变自己短期功利性的思想,以先进的文化思想来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责任意识,做新时代的好青年好教师。同时,青年教师也应当关注教学中与学生的互动,培养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这样既可以促进师生的交流,让青年教师在教学工作的实践中培养自身的教学责任意识,也可以促进师生情感,让青年教师获得教学工作的成就感和为人师表受尊重的满足感,从而激励青年教师更加注重提高自身教学责任意识,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二)独立学院应为青年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制度

1,独立学院应加强校园的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独立学院的办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普通高校的各种校园资源。但独立学院在依托普通高校发展,完善校园的教学设施的同时,也很有必要建立起独立学院的特有文化,形成自己的特色。从而使那些心浮气躁的青年教师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中安心教学,静心进行利.研活动,增强青年教师的事业心和成就感,逐渐培养起青年教师爱岗敬业的职业归属感、献身教育的崇高精神和能够担当责任的意识。

2,独立学院应健全青年教师培训机制和激励机制。对于新招聘的教师,独立学院有必要进行一系列岗前培训,向新教师传递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帮助新教师在新的工作环境中找到归属感,从而有利于青年教师对独立学院文化的认同,端正青年教师的教学态度。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也要适时地通过召开座谈会、举办教学讲座或论坛等方式为青年教师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机会。对于青年教师的培训,不仅只是单纯的业务技能的培训,更重要的是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训,并建立培训反馈制度,记录青年教师教学职业的成长过程和教学素养的培养情况,为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责任意识提供量化衡量依据。同时,在培养政策中明确激励机制,坚持两个‘喃保”两个“体现”,即确保培养效果在育人工作中得到体现,确保通过培训使教师自身发展得以体现。在激励机制方面,可以适当提高青年教师的待遇水平,帮助青年教师解决宿舍、医疗保险等关系切身利益的问题,为青年教师安心从事教育事业提供基本保障。在教学过程中,按照青年教师的工作表现,综合教师师德品质来实行绩效管理,根据青年教师的发展和成就需求,为青年教师提供一定的科研经费,配备利.研设备,鼓励他们深人教学研究,拓展专业能力,设立专项基金,奖励青年教师的教学成果和科研成就;还应注重对青年教师的情感激励,通过情感关怀使青年教师产生归属感,打消青年教师在工作中的不安和顾虑圈,从而使他们在教学工作中更认真更负责。

3,独立学院应完善教师聘用制度。独立学院要根据学院的长期发展目标来确定教师招聘计划和招聘规模,制定教师招聘的标准,从源头上选聘最适合独立学院发展的教育人才。高

校要按“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约管理”的原则来实行和健全岗位聘用制,实现“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在招聘过程中,不仅要考核应聘教师的职业技能,更要关注应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职业素养,聘用符合独立学院校园文化要求德才兼备的教师。

4,独立学院应建立对青年教师全面评价机制。独立学院可以借鉴公司企业的360度全面考核评价体系,改变过去仅由上级评价的单一评价方式,从学校、学生、同事等全方位对青年教师进行评价,既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和科研成果进行评价,也对青年教师思想道德品质进行评价,力求给予青年教师全面、公正、合理的评价,并将薪酬福利与考核评价挂钩。实行这样的评价机制能够最大限度上实现公平公正,使青年教师得到情感上的归属感和激励,克服思维惰性,从而负责任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三)社会应转变观念发扬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

社会是人与人的组织,青年教师身处社会之中并作为社会的一员,当然会受到来自社会的影响。社会公众对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的正面评价是青年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和道德品质的内在推动力,是增强青年教师爱岗敬业精神的内心基石,是青年教师获得职业满足感和归属感的促进力量。而社会公众片面的不公正评价却会抑制青年教师教学责任意识等职业素养的形成。因此,社会应该转变观念,对独立学院青年教师进行客观的评价,要认识到同为教师,无论是独立学院教师还是普通高校的教师,他们都是国家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无论是教学经验稍欠缺的青年教师还是经验丰富的教师,他们都是为教育学生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服务的。社会应该继续发扬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为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创造一个宽容的充满社会责任感的良好社会环境。

四、结束语

经济法律责任的独立性研究 篇3

关键词:经济法;法律责任;独立性

引言:

经济法律责任为经济法主体所承担的一种法律责任形式,主要为经济法律主体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违反经济法律义务或者产生了不正当经济行为,最终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在成立经济法以后,经济法律责任一直以来都是专业研究的重点,从经济法本身来说,对经济法律责任的独立性进行研究,需要明确其特征,并确定研究方向与要点,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一、经济法律责任独立性概述

经济法律责任即在国家干预与调控社会经济工程中因主体违反经济法律、法规而依法应强制承担的单向性、否定性以及因果性的经济义务,即经济主体在社会经济行为中,违反经济法产生不正当行使经济法权利行为所要承担的后果。而经济法法律的独立性,则是指与其他所存法律责任相区别并且独立存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经济法在整个社会法律体系责任中,具有一般法学意义上的法律责任,以及与其他法律体系责任相比,客观存在的经济法责任存在不同。

造成经济法律责任独立性的主要原因可以分为三点:第一,经济法责任在处罚上具有特殊性。经济法采取了区别于其他法律体系的将责任制度,例如多罚制度、共同危险责任制度等。第二,经济法责任专有性。在经济法体系中,调制主体与受制主体具有完全不同的权利与义务,并且不属于同类以及同一层面,在经济行为上应承担不同的法律责任。第三,经济法责任的社会性与经济性。具有的社会性决定了其与社会利益具有直接联系,国家采取措施进行经济调节,同样具有社会共同职能性质,经济主体发生不正当经济行为,损害的主要为社会利益,规定其要对各项经济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产生社会损害情况。

二、经济法律责任独立性基础分析

1.经济法制度功能

社会经济发展环境日益复杂,随着经济主体的增多,以及相互之间经济行为的复杂性与交错性,逐渐出现传统部门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以及社会关系。传统发展过程中,主要利用民商法来调整各经济主体之间的私人交往,并以交往各参与方权利义务的均质性假设为规范性手段。可以说此种管理主要为事后处理的责任形式,执行需要以主体发生损害为基础,虽然事后进行补救,但是却并没有涉及到社会公共利益保护。经济法的执行,则是以社会利益为基础,致力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对传统法律存在的不足进行补充完善,同时也决定了其法律责任的独立性。

2.经济法责任形态特征

经济法在长期应用过程中,经济法律责任在发展方向上逐渐实现了多样化,同时也产生区别于其他法律体系,本身特有的法律责任承担方式。例如:信用减等,即经济主体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如信用评估以及上市企业的PT制度等[1]。惩罚性赔偿,可以说是对民法中等价赔偿原则的补充完善,经济法律责任中,惩罚性赔偿不仅能够对违法的经济主体产生威慑或者遏制作用,同时还可以实现对社会利益的保护。资格减免,即一旦经济主体出现违法行为,则取消其从事某种特殊行业的资格,实现对社会秩序的维护。

3.经济法律责任特殊性

经济法区别于其他法律体系独具自身特点,如经济法律责任具有社会性、复合性等。正是因为经济法具有各相具有自身特点,使其能够更好的区别于传统法律责任,体现了其自身的独立性,并且各相特点也成为研究经济法律责任独立性的重要理论基础。

三、经济法责任独立性确定方法

1.明确经济法律责任独立性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经济法得到了了快速的发展,已经由依附于传统法律体系转变为独立的法律,相应的形成了具有经济法特点的法律责任,使得确定经济法律责任独立性地位更加急迫[2]。

一方面,应对经济法律责任的独立性特点进行确定,然后借鉴传统法律责任体系,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改造优化,形成更适应经济法应用的责任形式。为保证经济法律责任建立的合理性,在进行改造过程中需要确定其与经济法本身的理念一致。另一方面,创新管理制度。即以经济法自身特点为基础,针对社会经济活动中存在的多种经济运作方式以及不同程度的经济违法行为,对管理制度进行整改完善,建立更符合经济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在实现法律责任独立性的基础上,提高经济法的执行效果,进一步实现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

2.确定经济法律责任内容

在确定经济法律责任独立性时,要明确经济法律责任与经济责任之间的区别,以是否具有经济性为依据相比较,经济法律责任内容更为广泛,并且可以分为经济性责任与非经济性责任两部分,可以确定两者存在本质上的区别[3]。经济责任可以说是经济法律责任中的一部分,但是两者之间一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合,在进行研究时要区分两者之间的区别与相似点,理清经济法中各内容的关系。以免在执行过程中,经济责任被经济法律责任覆盖,出现以偏概全的情况。经济法律责任中的经济责任主要是违法者对社会的责任,具备了传统民事責任补偿性特点,但同时也具备行政责任中惩罚性特点,可以说是补偿性与社会惩罚性相结合的责任。

3.经济法律责任正确分类

就传统法律责任的分类来看,分类相对简单,只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并且是多种分类方法中的一种。例如以责任性质为依据进行分类,可以将法律分为经济性责任与非经济性责任;而以追究责任为依据,又可以将法律分为赔偿性责任与惩罚性责任[4]。确定的分类依据不同,最终得到的分类效果也就不同,同样正是因为分类之间的差别,往往会进入误区,导致法律责任体系建立不完善。在对经济法律责任进行分类时,就需要结合自身独立性的特点,避免进入误区。就经济法特别行政责任、刑事责任来看,与传统法律体系的将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存在区别,以经济法特别行政责任为例,其是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责任,包括调控主体与受体主体责任。经济法上特别刑事责任形式现在已经被相对广泛的应用到财产刑事,并且成为了经济法中特别的刑事责任特征。因此,在对经济法律责任进行分类时,需要在结合传统法律责任分类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独有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分类。

四、结束语

经济法律责任区别于其他传统法律体系责任,具有自身的特点。想要确定经济法律责任独立性,还需要结合法律责任特征、构成条件、承担方式以及规则原则等进行综合分析,将其从传统法律责任形式上区分开,然后重新对其梳理与整理,形成具有经济法特色并且完整的法律责任体系。(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 夏力,朱奕.经济法律责任的独立性探析[J].安康学院学报,2007,03:15-18.

[2] 吴洁芳.经济法律责任的独立性研究[J].魅力中国,2009,25:108.

[3] 孙路.浅议经济法律责任的独立性[J].现代经济信息,2011,04:204-205.

独立董事责任保险制度探析 篇4

一、独立董事责任保险内涵

独立董事责任保险属于董事责任保险的险种之一,又称董事和高级职员责任保险,是以董事、经理向公司或第三者(包括股东、债权人等)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一种保险,也是公司高管人员无须通过免责条款或责任限制条款即能弥补其所造成损失的一种方式,在性质上属于职业责任保险,一般认为董事责任保险有广狭之分。狭义的董事责任保险指保险人仅负责支付董事进行责任抗辩的有关法律费用及其应当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广义上的董事责任保险除上述内容外,还包括当公司根据董事责任和费用补偿制度而对有关董事做出补偿时,保险人应当对公司做出赔偿。

2001年8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认为“上市公司可以建立必要的独立董事责任保险制度,以降低独立董事正常履行职责可能引致的风险”。2002年1月,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与美国丘博保险集团合作推出了“公司董事及高级职员责任保险”,开创了我国董事责任保险的先河。

二、独立董事的责任及风险分析

(一)独立董事的责任

1. 善管责任。

独立董事与所属公司之间构成委托关系,独立董事除具有《公司法》赋予董事的职权外,还被赋予在涉及重大关联交易等方面的六类重要职权,独立董事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恪尽职守,否则,独立董事因未尽责任而导致的公司损失,在法律上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根据国际惯例,判断独立董事善管责任的履行情况,应当以普通谨慎的独立董事在同类公司、同类职务、同类相关情形中所应具有的注意、知识和经验程度作为衡量标准,在当某一董事的知识经验和资格明显高于此种标准的证明时,应当以该董事是否如实地贡献出了他实际拥有的全部能力作为衡量标准。

2. 忠实责任。

所谓忠实责任是指董事只能为竭力谋求公司的最大利益而行使权利的义务,避免与公司发生潜在的或现实的利益冲突的义务。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为主观性责任,即独立董事应当在强行性法律规范与公序良俗允许的范围和程度之内忠诚于公司利益,始终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和保护公司利益作为衡量自己执行董事职务的标准,全心全意地为公司利益服务;二为客观性责任,即独立董事实施的与公司有关的行为必须具有公平性,必须符合公司的整体利益,必须以公司利益为先,不得利用其在公司中的优势地位为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系的第三人谋求在常规交易中不能或者很难获得的利益。

3. 对作为第三者的股东的责任。

独立董事对作为第三者的股东的责任不同于民法上的侵权行为,而又受到《公司法》的制约。独立董事在负有一般侵权行为责任的同时,亦负有《公司法》规定的责任。独立董事若对其业务执行有恶意或重大过失,即使没有一般的侵权行为所要求的对第三者加害的故意或过失,也要对其行为负责;独立董事若因故意或过失给第三者造成损害,负有一般的侵权行为责任。

4. 社会责任。

独立董事的社会责任是指独立董事不能仅仅将为公司股东赢利作为自己的目的,还应该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社会利益,包括雇员利益、消费者利益、债权人利益、竞争者利益、社区利益、环境利益、社会弱者利益以及整个社会公共利益等内容。

(二)独立董事面临的特殊职业风险

1.“未尽善管责任”之风险。

独立董事因自身存在的经验、能力欠缺和判断失误,导致其在履行职责时可能会出现过失、疏忽等行为,给公司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此外,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决定其与公司“内部人”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而这种独立性越大,距离就越远,其获取信息就越不完全,所以独立董事根据信息做出分析、判断的失误率会明显大于内部董事。这一风险是独立董事在其执业过程中所无法避免的。

2.“未尽忠实责任”之风险。

独立董事虽不如内部董事和公司的关系那么紧密,但仍然掌握着公司的大量信息资料,独立董事或出于疏忽、过失,在没有得到法律允许或股东大会同意的情况下,将公司机密泄露给他人或超越公司章程授予的权限所进行的活动而给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或出于其主观故意为自己谋私利。前者可以通过购买独立董事责任保险来转嫁,而后者不属于保险责任范畴。

3.“对第三人所负责任”之风险。

股东因独立董事职务执行中的故意或重大过失而蒙受的经济损失,可以直接以自己的名义追究独立董事的责任,此时独立董事面临受到作为第三者股东起诉的风险。同时,独立董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敢于创新,为企业寻找发展机会,为股东多创利润,在这一过程中,也可能由于决策失误等过失行为给企业利益带来损失。此外,我国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内部董事和高管人员传递信息失真、独立董事在信息披露中的虚假或误导性陈述等,也可能引发独立董事执业风险。

三、我国当前独立董事责任保险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独立董事责任保险与民事责任抑制违法功能的冲突

民法中设置损害赔偿责任制度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有效地制裁不法行为和遏止各种违法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通过民事赔偿补救,从而保障受害人合法权益。单从有效地救济被害者这个目的来看,独立董事责任保险制度并没有完全背离民事责任制度的立法目的。独立董事通过加入责任保险可以将本应由自己负担的赔偿责任转嫁给保险公司,从某种程度上说减轻了责任风险所带来的压力,可能导致独立董事在执行业务时不尽义务的道德风险上升。

(二)证券市场民事赔偿机制不够完善

独立董事责任保险主要承保独立董事在履行职务时的过错行为所带来的民事赔偿责任风险。我国相关法律一般只对独立董事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行为做出处罚规定,而这些大多不属于独立董事责任保险的补偿范围。对于独立董事过错行为要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我国法律目前仅涉及到虚假陈述造成投资者损失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而对于决策失误、违反义务、应作为而不作为等行为是否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目前法律尚无规定,另外,立法上对于过错行为的界定还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三)制度缺乏创新性

我国目前还不存在把保险产品当作知识产权加以保护的法律,导致一家保险公司创造了新的保险品种,其他保险公司稍加修改即当作自己的产品推向市场,这种“搭便车”现象严重损害了保险公司创新积极性。

四、完善我国独立董事责任保险制度的具体构思

(一)协调独立董事责任保险制度与民事责任制度

为确保民事赔偿责任的抑制违法功能不被削弱,除了通过修改保险法及公司法,限制独立董事责任保险的补偿范围外,还应严格规范独立董事责任保险合同的内容。这些条款的设定,一方面防止了因小额保险金的频繁请求可能会引发的保险费增长的隐患;另一方面由于被保险者的赔偿责任不能完全转嫁给保险公司,本人必须承担一定比例的赔偿,可以对被保险人的违法行为起到抑制的作用。

(二)尽快建立和完善证券市场民事赔偿机制

证券市场民事赔偿机制的不完善是导致我国独立董事责任保险制度发展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尽快建立和完善证券市场民事赔偿机制,加强证券金融方面的立法,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律制度环境。在立法观念上,要转变观念,正确处理好独立董事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三者的关系,切勿重刑事、行政责任,轻民事责任;在立法技术层面上,要健全独立董事民事责任的范围,明确界定独立董事的过错行为。笔者认为,独立董事在任职期间因一般过失所引起的损害赔偿责任以及因索赔诉讼所引起的法律费用一般可以列入保险责任范围;而独立董事的故意或重大过失、符合经营判断原则的行为、欺诈及恶意行为、违反公司章程及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超越职权范围从事与保单规定无关的业务或活动、不可抗力所致损失等等,可以列为除外责任范围。

(三)独立董事责任保险制度本土化

我国对于独立董事的选任、监督真正实现客观中立还有一定难度,为此,应当做好独立董事保险费用的信息披露工作。关于独立董事的保险费承担,各国均采用不同的比例,独立董事个人情况及所处行业和面对的市场压力是不一样的,对于独立董事责任保险的保费分担问题宜灵活处理。一般来说,可以一般董事责任保险的保费分担比例为基准,在一定幅度内由投保人与保险公司协商确立。此外,由于独立董事年薪较高,且公司又为其购买保险,因此,独立董事责任保险事宜应当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和讨论,公司也应当在年度报告中披露为独立董事购买责任保险的有关信息,公司还应提供相应法律文本以备股东查询。

(四)创新独立董事责任保险制度

独立董事绝大部分是拥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学者,他们视名誉为生命,同时,有着良好名誉的独立董事更能受人尊敬和被人重视,更有可能获得聘任的机会,而名誉受损则担任独立董事的资格受损,甚至可能遭到撤换或被迫辞职。既然声誉对独立董事如此重要,而且它能够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或者说,公司或者独立董事本人具有保障独立董事名誉不受损害的需求,而独立董事的职务责任又确实给其名誉带来风险,所以,独立董事的名誉风险自然也就可以纳入保险范围。至于独立董事的名誉价值,应该由相应的社会评估机构来判断。

参考文献

[1]谢朝斌.独立董事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2]张秀生,王汝津.论独立董事责任保险制度[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4).

[3]李华.中国独立董事责任保险的路径选择与制度构建[J].南京社会科学,2007(9).

独立责任 篇5

任赔偿纠纷上诉案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09)二中民终字第19597号

上诉人(原审原告)北京展望化工涂料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郭国顺,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杨家生,北京市君永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宋昌江,北京市君永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胡明。

委托代理人王文艳。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胡健博。

委托代理人王文艳。

上诉人北京展望化工涂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展望公司)因与被上诉人胡明、胡健博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赔偿纠纷一案,不服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2009)朝民初字第22727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于2009年10月10日受理后,依法组成由法官钱丽红担任审判长,法官盛涵、刘斌参加的合议庭,于2009年11月9日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了询问。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展望公司在一审中起诉称:展望公司与北京衡诚瑞安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衡诚瑞安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一案的民事判决书于2003年9月19日生效,根据判决书衡诚瑞安公司应于判决书生效后十日内给付展望公司72 876元,展望公司随后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2004年6月法院因衡诚瑞安公司下落不明裁定中止执行。衡诚瑞安公司于2005年8月29日被工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并责令其股东限期进行清算。衡诚瑞安公司的股东为胡明、胡健博、陈永波,胡明、胡健博、陈永波不仅未对公司进行清算,还转移、隐匿、私分公司财产,并解散公司员工,使公司名存实亡。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

(二)》的规定,展望公司起诉要求胡明、胡健博对衡诚瑞安公司的债务承担清偿责任,要求胡明、胡健博连带清偿衡诚瑞安公司的债务72 876元,并按银行贷款利率支付自2003年9月29日至今的迟延履行利息。

胡明、胡健博在一审中答辩称:展望公司索要的款项已经法院判决处理,其再次起诉违反“一事不再理”的原则。胡明、胡健博在衡诚瑞安公司只是小股东,也不存在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的行为,胡明、胡健博只应在出资范围内承担有限责任。衡诚瑞安公司未进行清算,展望公司也未向法院申请对衡诚瑞安公司进行清算,不能认定衡诚瑞安公司无法清算和公司财产灭失,不能追究公司股东责任。胡明、胡健博不同意展望公司的诉讼请求。

一审法院审理查明:展望公司与衡诚瑞安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一案于2003年9月19日经法院终审判决,判令衡诚瑞安公司于十日内给付展望公司货款68 200元、违约金2046元、诉讼费2630元。后展望公司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2004年6月1日,法院裁定因衡诚瑞安公司无财产可供执行,展望公司不能提供衡诚瑞安公司的财产线索,故中止执行。2009年6月3日,展望公司向法院申请撤销执行申请,法院裁定终结执行。衡诚瑞安公司系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300万元,现股东及其出资情况为陈永波出资2 005 000元、胡健博出资55万元、胡明出资445 000元。2005年8月29日,工商部门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决定:吊销衡诚瑞安公司的营业执照,衡诚瑞安公司的债权债务由股东组成清算组负责清算,并在清算完毕后到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衡诚瑞安公司至今未组成清算组,未进行清算。

一审法院判决认定:衡诚瑞安公司系有限责任公司,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在衡诚瑞安公司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15日内,衡诚瑞安公司的股东应成立清算组,开始清算,逾期不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的,展望公司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现展望公司未向人民法院申请对衡诚瑞安公司强制清算,即以衡诚瑞安公司无法进行清算、衡诚瑞安公司的股东未在法定期限内开始清算而导致公司财产灭失为由直接要求衡诚瑞安公司的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清偿责任,缺乏法律根据。法院对展望公司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综上,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判决:驳回展望公司的诉讼请求。

展望公司不服一审法院上述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其主要上诉理由是:一审判决适用法律不明确。一审判决以展望公司未进行清算为由,驳回展望公司请求,缺乏法律依据。即便是如一审法院的“本院认为”清算是必经程序,一审法院应当从程序上裁定驳回起诉,而不能判决驳回诉讼请求。展望公司认为一审法院在没有清算义务人证明可以清算而主张有限责任庇护的前提下主动认定“清算必经”而驳回展望公司的诉讼请求是错误的。展望公司上诉请求依法撤销一审判决,判令胡明、胡健博对衡诚瑞安公司欠展望公司的债务及利息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并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胡明、胡健博服从一审判决,在本院庭审中口头答辩称:作为有限公司,股东承担有限责任,在未经清算、不能确认股东有违法行为情况下,股东不应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而且展望公司已经撤销了对衡诚瑞安公司的执行,不应再向胡明、胡健博主张该债权。现在衡诚瑞安公司既没有清算,也没有股东违法行为,股东不应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胡明、胡健博请求驳回展望公司的上诉请求。

本院经审理查明的事实与一审法院查明的事实一致。

上述事实,有(2003)二中民终字第08358号民事判决书、(2003)丰执字第06487-2号民事裁定书、(2003)丰执字第06487-3号民事裁定书、衡诚瑞安公司的工商登记材料、京工商门处字〔2005〕第2371号行政处罚决定书及当事人的当庭陈述在案佐证。

本院认为:衡诚瑞安公司系有限责任公司,衡诚瑞安公司的股东为胡明、胡健博、陈永波。2005年8月29日,衡诚瑞安公司被工商部门依法吊销营业执照,衡诚瑞安公司至今未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15日内,公司的股东应成立清算组,开始清算,逾期不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的,债权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现展望公司未向人民法院申请对衡诚瑞安公司进行清算,即以衡诚瑞安公司无法进行清算、衡诚瑞安公司的股东未在法定期限内开始清算而导致公司财产灭失为由主张胡明、胡健博对公司债务承担清偿责任。但展望公司并未提供衡诚瑞安公司无法进行清算及胡明、胡健博未在法定期限内开始清算而导致公司财产贬值、流失、损毁或者灭失及所造成损失具体范围的相关证据。故展望公司的上诉主张证据不足,本院不予支持。综上,一审法院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处理并无不当,应予维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一审案件受理费一千三百四十五元,由北京展望化工涂料有限公司负担(已交纳)。

二审案件受理费一千六百二十二元,由北京展望化工涂料有限公司负担(已交纳)。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审 判 长

钱丽红 审 判 员

盛 涵 代理审判员

刘 斌 二○○九 年 十二 月 十一 日 书 记 员

独立责任 篇6

但是,从总体的环境上来看,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一系列欺诈事件不断地发生,不但严重冲击了经济市场,而且对注册会计师以及投资者的打击可以说是致命的。出现审计失败后,随之而来的便是追究责任问题,但这不仅仅关系到上市公司的责任,社会公众很可能将矛头直接指向对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注册会计师,迫使其承担法律责任。我国现行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审计风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注册会计师承担责任的可能也越来越大,因此,完善我国独立审计法律风险责任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规范完善独立审计责任相关法律法规

当前,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对注册会计师承担的权利和义务及最终应承担的责任作了规定,但是没有明确划分在各个阶段应承担的责任;另一方面对一些特殊的业务缺乏详细性的说明;此外,相关法律只规定了注册会计师要对工作中的过失承担责任,对于过失的鉴定问题并未详细规定,更没有一个严格的界限。

因此应注重研究制定对注册会计师的处罚条款,应该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款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建议相关机构尽快修订,使得各项法律、法规的规定真正做到协调一致,使得对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进行处罚时能够做到量刑一致。

二、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

1.建立事务所分级分类监管制度。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发布的《改进和加强行业监管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各级注册会计师协会应积极探索建立事务所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在对事务所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质量控制准则、业务准则的情况进行检查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对事务所内部治理、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信息管理、注册会计师任职资格及继续教育等方面实施综合检查和评价。”

2.协调各监管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

针对注册会计师存在的各监管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不清问题,注册会计师协会和有关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制度建设和行业监管,要依法明确监管和检查的权限,确定监管和检查的重点,及时沟通协调检查计划和检查名单,通报检查情况和检查结果,落实部门间的案件移送,联手对影响大、情节严重的案件进行调查和处理,做到各部门通力合作,通过有效机制,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监管力度。

三、构建专业鉴定机构

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法律责任的产生涉及到审计技术,而审计技术又有着非常强的专业性,因此建立独立的审计技术司法鉴定机构是很有必要的。在国家司法行政机关的监督之下,审计部门和财政部门联合制定,把全国范围之内的,所有的已经具备进行审计鉴定人资格的人员的相关的背景资料进行统计,对其进行编辑,之后把这份资料放在注册会计师协会与司法机关内进行保存,这样就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进行选择。这样做不仅能大力提升管理注册会计师行业力度以及行业自律性,还可以让裁判的公正性得到保障,同时让公众参与到审计鉴定工作的监督的机会变得更多。

四、强化注册会计师专业能力与素养

1.注册会计师专业能力提升。

增强执业的独立性。注册会计师在提供专业服务时应保持独立,可以说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生命,只有保持了独立性,才能在社会公众面前保持良好的形象。

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作为一种职业,都有特定的行业约束和执业道德准则。就注册会计师而言,在承接业务时,要了解此行业的专业知识,关注有关动态和发展趋势,更要分清楚高风险客户和低风险客户,从而分别采取不同的审计程序,在出具报告的时候还必须经过项目组各级的复核,如果不严格遵守,都将可能导致错报未被发现。

应保持职业怀疑。这样有助于注册会计师设计适当的风险评估程序,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对容易存在重大错报的地方保持警觉,从而有效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对项目组成员加强监督。差错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同样差错在执行审计业务的过程中出现也是很正常。但是,审计业务中许多差错的出现是由于审计项目组成员未进行必要的监督而发生的,特别是某种程序的不恰当执行。因此,在审计业务执行中,一定要合理分工,进行有效的监督,防止差错的出现。

2.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

在注册会计师的行业领域中,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职业道德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基石,也是注册会计师的生命。具体实施途径有以下四点:第一点是学习精选出来的职业道德案例等,这样做可以帮助注册会计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第二点是将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职业道德内容进行扩张,加大分值比重,引起考生对职业道德的学习的重视;第三点是在一些有注册会计师专业的学校中,将职业道德开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教学,更直观的让学生明白职业道德的重要性;第四点是要净化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健全行业监管及惩处机制。

独立责任 篇7

关键词:银行,经济责任制,信贷平衡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经济发展水平得到迅速提升。同时, 银行在信贷体制方面也在不断变革和发展, 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现代新农村的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在信贷体制方面的变革需要与经济发展相配合, 不断完善现有的分配制度, 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为了满足现代经济发展需要, 就要加快信贷体制改革与创新的步伐, 充分发挥银行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从而积极、全面推进现代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完善。对于信贷体制改革而言, 最重要的就是经济责任制的发展与变革。信贷管理体制的变革中, 最为关键的部分就是信贷平衡体系的构建以及完善。要加快信贷管理体制的变革和发展, 就要加强对财政资金、信贷资金以及银行发行货币等财务管理。

一、推行银行经济责任制促进信贷管理体制变革

对于经济体制改革而言, 就要依据现在的经济发展形式, 将权、责、利相结合, 进而建立银行经济责任制, 并且不断提高经济效果。顾名思义, 经济责任制就是将经济任务与其责任相匹配起来, 特定的经济内容赋予特定的经济责任。对于银行而言, 要想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获得持续发展, 就要充分合理的运用经济责任制, 促进银行经济体制的变革和发展。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银行, 企业化程度比资本主义银行更高。而且银行作为现代经济体制中的特殊企业, 理应推行企业化经营。对于企业化经营而言, 需要利用必要的经济手段, 完善经济责任制。因此, 推行银行的经济责任制是银行不断发展的客观需求。

其次, 银行自身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 只有具备一定的独立经营自主权, 才能更好地对银行内部业务进行管理, 但是给予银行一定的独立经营自主权, 需要将银行自己的利益与经济责任制紧密的结合起来。如果缺乏足够的经济利益鼓励, 就会降低企业的经营积极性, 银行也是如此, 所以推行经济责任制是银行发展经营自主权的实际需要。

对于经济责任制的概念, 我们已经在上述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但是, 对于银行经济责任制而言, 不仅需要将银行的权、责、利有机的结合起来, 还要加大对银行自身的独立自主经营权, 在获取相应利益的同时, 也需要承担必要的经济责任。从而提高银行自身的经营压力, 也进一步提高银行的经营动力。只有将这两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 才可以发挥银行经济责任制的真正作用。对于心底啊管理体制而言, 如果将财政、信贷以及货币的发行统一起来, 就会不断削弱了银行的经济责任。如果银行在对企业提供信贷服务时, 采用财政和银行双口供应的模式, 就会降低银行的经济责任;此外, 各种技措贷款通过税利进行归还、财政与银行之间的无偿缴拨的方式以及银行内部管理中统存统贷的管理机制都对银行经济责任的实行产生很大影响。

总之, 为了满足新时期经济发展需要, 推进银行发展的企业化经营, 发挥银行在经济建设中的信贷杠杆作用, 促进银行信贷管理体制的变革, 需要推进银行的经济责任发展和落实。

二、建立信贷平衡体系

要推行经济责任制, 推动银行信贷管理体制的变革, 就要不断完善银行的信贷平衡体系, 而信贷平衡体系是完善经济责任制的重要保证。独立的信贷平衡, 就是保证银行资金流动的平衡性, 根据自身的资金数量以及吸收的存款数量等作为本身发放贷款的重要前提。如果银行要提高自身贷款的数值, 就要通过各种渠道扩大自己吸收存款的数量。因而, 信贷平衡体系就要保证银行资金流动的平衡协调, 将银行内部的权、利、责有机结合起来, 明确内部分工, 认知履行经济责任制。

对于信贷平衡而言, 不仅仅是我国发展改革开放以及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实际, 也是银行发展的信贷运动性质决定的, 同时也是资金流动规律的客观要求。根据马克思对信贷平衡体系的理解, 可以将其看作银行资金流入与资金流出之间的协调配合, 并保证银行贷款与存款之间的平衡。因而, 为建设发展现代经济, 就要依据现实经济规律的发展要求, 进而发展独立的信贷平衡体系。充分发挥信贷的重要作用, 就可以不断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推动经济建设水平持续提升。发展并完善我国的信贷平衡体系, 不仅可以扩大信贷资金的来源, 促进银行财务工作的开展, 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 完善信贷平衡体系, 也可以进一步充分发挥银行信贷资金的作用, 推动经济建设的发展。

完善银行的信贷平衡体系, 有利于财政与银行的协调发展, 完善银行的管理体系, 改善财政与银行之间的关系, 进而充分发挥财政和银行之间的协作关系, 促进国家资金更加有效的运用, 带动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这不仅有利于经济建设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而且也有利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平衡发展, 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时代要求。

三、推动信贷体制改革的建议

首先, 以中央银行为主, 将货币的发行与银行的信贷分割开来。中央银行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而发行的货币, 是国家直接控制和使用的资金, 可以用来有偿贷放 (收利息) 给工商信贷银行, 作为其信贷资金来源, 也可以通过认购国债的形式由财政集中使用。中央银行与工商信贷银行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中央银行应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金融政策, 运用经济手段, 调节工商信贷银行的信贷收支, 影响工商信贷银行的金融活动。

其次, 优化财政与信贷的关系。信贷是对社会资金的有偿调节, 也就是说, 在各企业之间调剂余缺, 一般具有短期信用的性质。而财政则是对一部分国民收入的无偿分配。一个是有偿调节, 一个是无偿分配, 性质不同, 职能有别, 对两种资金必须分别管理和使用, 不能混淆。

再次, 改革完善信贷体系, 优化财政与银行之间的关系, 在银行与财政以及银行内部建立有偿往来的经济关系, 对银行经济责任制以及信贷体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总之, 完善信贷体系, 优化财政与银行之间的协作关系, 对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尹卫生.银行经济责任制与信贷独立平衡[J].财政研究.1982 (03) .

[2]尹克骏.信贷平衡与货币投放的关系[J].上海金融.1982 (08) .

独立责任 篇8

一情境展示

镜头一:午餐时间到了, 看着桌上香喷喷的饭菜, 宝宝们拿着勺子开始用餐, 教师们在帮助那些不会吃的宝宝, 可是当我喂到小之时, 他的一口饭菜在嘴巴里嚼了很多次就是咽不下去, 最后还是吐掉了。于是, 我又喂了一口饭菜, 仔细观察小之后, 发现他就像“小兔子”似的只用两只门牙在嚼东西, 而两边的牙齿却一点也派不上用场。

镜头二:午饭时, 饭菜都盛好了, 教师们帮助小朋友们往椅子里面坐一点, 发现“小汽车”位置上的一洲不见了。原来, 他正在玩具区玩得正欢呢!我赶紧把一洲叫回来吃饭。可是当我帮助其他小朋友吃饭时, 一洲又不见了, 在教室里开始跑起来, 任你怎么请就是不过来吃饭。有时他吃一口跑一圈, 常常在教室里闹腾。

镜头三:当饭菜端上来后, 胖胖小手放在下面, 一点反应也没有, 我招呼他快吃, 他却摆弄着勺子, 不把饭菜送到嘴里。我和胖胖说:“宝宝, 快吃饭饭吧”, 可是胖胖好像没有听见, 叫了好几次他还是在那儿打量着饭菜。我走过去给他喂饭, 胖胖笑着张大了嘴巴, 一会儿的工夫就把饭菜全都吃掉了。

二分析原因

孩子进入幼儿园, 意味着将要实现由家庭生活向集体生活的过渡, 经历由成人服务到开始自我服务的转变。刚入托的孩子习惯在家被成人呵护照顾, 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其中不少孩子有种种不良生活习惯, 这给他们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带来了诸多困难, 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第一, 教育方式不一致, 孩子无所适从。小之生活的环境比较特殊, 他们家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住在一起的。老人们常常是认为孩子小, 什么事都不让他干, 快要四岁的孩子还在吃奶瓶, 吃饭就是一个大问题, 他只会吸不会用牙齿嚼, 嚼到最后就像吃药片一样硬吞。虽然小之的妈妈也反对这么大的孩子吃奶瓶, 可是家里老人多, 只要孩子一哭一闹, 老人就心软, 常常会放弃原则, 使孩子养成了不良习惯。

第二, 过分宠爱迁就, 无法养成良好的习惯。据一洲奶奶说:“他在家吃饭也是这样的, 常常要拿着饭碗在后面追, 每次吃饭就好像是在参加运动比赛, 常常是一碗饭吃好, 家长就累得不愿意走路, 要找椅子休息一下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 一洲的家里人也常常让他坐好了吃饭, 不追着喂了, 可是一开始就没有坚持好的习惯, 这样一下子改过来确实有一些难度。

第三, 教育认识的偏差, 导致孩子能力差。由于小朋友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 自控能力差, 手眼协调还不够。让孩子自己吃饭常常是撒的桌上、地上都是。胖胖是班上年龄最小的孩子, 在和胖胖妈妈的交谈中发现:她认为孩子自己吃饭吃得衣服脏、桌子脏, 什么都脏, 还不如什么都帮他做好, 孩子长大了总是会吃饭的。

三解决策略

以上三个例子就是孩子在进餐时的真实写照, 孩子在吃饭的时候常常会出现种种状况, 影响了孩子不能独立进餐。幼儿的责任感始于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 一个独立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的幼儿是不可能有责任感的。

第一, 积极的语言暗示, 帮助幼儿建立起“我能行”的信心。托班幼儿的自我评价往往建立在成人评价的基础上, 教师的评价对他们自我意识的形成影响至深。胖胖刚入园, 在家中养成了成人喂饭的习惯, 教师通过暗示, 如:“胖胖小手可能干啦, 让大家看看, 小手能拿起小勺。”让胖胖重新认识自己, 建立起新的自我认识——“我的小手也能拿小勺吃饭”, 从而付诸行动, 体验成功。

第二, 各种技能的获得, 提高幼儿“我会做”的能力。刚入园时, 许多孩子根本不会吃饭。教师给幼儿讲故事让他们知道吃饭的方法:“调羹舀点饭, 吹一吹, 不烫了, 张大嘴巴吃进去, 还要嚼一嚼, 然后吃下去。”吃饭时教师不停地提醒幼儿并手把手地教给幼儿如何使用筷子等。

第三, 创设丰富的环境, 提供幼儿“我要做”的机会。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绝非一日之功, 它需要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坚持不懈的锻炼。因此,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非常注重创设相应的环境供幼儿参与操作。如在区角活动中:我们用各种大小的塑料瓶制成可爱的张嘴娃娃, 再提供调羹、豆豆等, 让孩子学习喂娃娃吃饭, 幼儿在喂娃娃的同时, 使用调羹的技能也得到了提高, 有利于自己吃饭能力的提高。

独立责任 篇9

一、《若干规定》的立法创新

(一) 明确“第三人”的法律责任是侵权责任

《若干规定》第5条明确审计业务的法律责任性质是侵权责任, 会计师事务所承担的是补充责任, 当独立审计存在与被审计单位恶意串通和推定有恶意审计的情形下承担连带责任是例外。《若干规定》第6条确定过失构成侵权, 应承担不实范围内的有限补充责任, 对独立审计以补充责任的法理依据在于以下两点:其一, 被审计单位是信息源的控制人, 最了解影响投资人投资决定或证券价格的信息。其二, 提供不实的审计报告与被审计单位等其他责任主体并无联络, 不构成共同侵权, 可能成立“数个侵权行为偶然竞合”而产生的补充责任。

(二) 承认独立审计准则部门规章的法律地位

《若干规定》第2条规定会计师事务所违反法律法规、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依法拟定并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后施行的执业准则和规则以及诚信公允的原则, 出具的具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审计业务报告, 应认定为不实报告, 并且在第6条中明确其为独立审计是否过失的法律依据之一。《注册会计师法》第21条第1款“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 必须按照执业准则、规则确定的工作程序出具报告”, 第2款“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出具报告时, 不得有下列行为……”, 第3款“对委托人有前款所列行为, 注册会计师按照执业准则、规则应当知道的, 适用前款规定”, 以及第42条的“会计师事务所违反本法规定, 给委托人、其他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 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等规定中可看出, 判定会计师事务所过错的依据就是独立审计准则。因此, 《若干规定》中明确了独立审计准则部门规章的法律地位。

(三) 独立审计侵权案件的归责原则统一适用过错推定原则, 强调过失比例责任和责任顺位

我国现行法律均将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责任视为侵权责任, 但没有明确归责原则是无过错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还是公平责任原则。《若干规定》将独立审计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适用过错责任原则。首先遵循了独立审计的规律性特征, 由于审计本身固有的局限性, 注册会计师并不能保证已审财务报表不存在任何错报或漏报。而根据审计的成本效益原则, 注册会计师对于已审会计报表也只能承担合理的保证责任。其次, 过错推定原则为各国之通例。从各国实践来看, 独立审计制度发展至今, 尚未有国家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四) 独立审计侵权案件的举证责任分配采用倒置模式

在举证责任的分担上, 《若干规定》明确了会计师事务所因在审计业务活动中对外出具不实报告给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 应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但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会计师事务所在证明自己没有过错时, 可以向人民法院提交与该案件相关的执业准则、规则以及审计工作底稿等。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条详细列举了举证责任倒置的八种具体情况, 是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若干问题的意见》第74条6项规定的进一步完善。而《若干规定》又是对《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进一步完善。

从经济学上看, 举证责任倒置包含一个“非对称信息 (asymmetric information) ”理论, 注册会计师与第三人 (公众投资者) 相比, 在信息披露中处于相对主动的专业技术优势地位, 公众投资者只是被动地了解、接纳公开信息, 会计师是否有过错难以充分举证。所以, 对注册会计师采取举证责任倒置的过错原则符合诉讼中的举证距离原理, 也有利于保护公众投资者——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从法学意义上看, 举证责任倒置是平衡特殊侵权方式下双方当事人利益的需要, 是相对于民事诉讼“谁主张, 谁举证”的原则而设立的, 这是基于现代法制的正义和公平对传统举证规则的补充、更正。正确适用举证责任倒置有利于保护弱势群体, 体现司法的公正与效率。

二、《若干规定》的谨慎理解

(一) 独立审计民事责任顺位及责任有限性

《若干规定》第10条确定了被审计单位、出资人及会计师事务所承担赔偿责任顺位。一是应先由被审计单位赔偿利害关系人的损失;二是若被审计单位的出资人虚假出资、不实出资或者抽逃出资, 事后未补足, 且依法强制执行被审计单位财产后仍不足以赔偿损失的, 出资人应在虚假出资、不实出资或者抽逃出资数额范围内向利害关系人承担补充赔偿责任;三是对被审计单位、出资人的财产依法强制执行后仍不足赔偿损失的, 由会计师事务所在其不实审计金额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在存在多个利害关系人且损失总额大于不实审计金额时, 对会计师事务所执行赔偿责任应采取参与分配制度, 《民诉意见》及《执行规定》对参与分配提出申请的依据规定不同。

(二) 过错推定原则和举证责任倒置的相对性

过错推定原则和举证责任倒置相对性的产生原因是独立审计民事诉讼依然应当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一般诉讼规则, 举证责任倒置是特殊的规则, 并不是在所有的证据环节中都能适用。独立审计民事诉讼的举证责任倒置具体有以下四方面内容:第一, 实行过错推定的相关审计行为。由已知审计报告、审计行为和因合理信赖或者使用该报告, 与被审计单位进行交易或者从事与被审计单位的股票、债券等有关的交易活动而遭受损失的因果关系来推定会计师事务所的过错, 不要求原告来证明, 这一事实的举证责任由被告来承担, 被告主张会计师事务所应证明自己的审计行为遵循了相关的执业准则、规则并无过错, 有审计工作底稿等为证。第二, 审计报告真实性由被告会计师事务所举证, 审计报告真实的含义是必要审计程序正确充分, 这样高度专业的举证同实行过错推定的相关审计行为同样应由被告会计师事务所举证。第三, 关于因果关系推定的事实。由独立审计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中, 因审计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具有特殊的性质, 需要高度专业知识加以判断。因此, 原告只要证明报告是被告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 损害事实客观存在即可。第四, 适用过错推定责任时, 受害人故意或重大过失引起损害的事实。是被告的免责减轻责任的条件。如果被告主张损害是由受害人的故意或重大过失引起的, 应由被告举证证明原告的故意或重大过失的事实, 实行举证责任倒置。证明成立则免其责, 证明不能或证明不足, 由其承担责任。

(三) 不实报告认定标准的谨慎性

《若干规定》明确了审计报告真实性标准是《独立审计准则》下的程序真实。一方面, “合理的保证责任”产生程序真实。根据审计成本效益理论, 在委托代理关系中, 由委托人支付, 最终由社会公众承担的合理的审计费, 是降低委托代理风险的最经济的控制机制。“独立审计准则”的程序规定既是注册会计师职业的生命线, 也是会计界和审计界防范职业法律风险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 程序真实的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只能是相对的, 而不是绝对的。其一, 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会计报表真实的相对性。其二, 现代审计理论和方法的固有局限性决定了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只能是相对的。

(四) 利害关系人范围考量的科学性

关于利害关系人 (即第三人) 的范围问题, 在学界存在较大分歧, 争论焦点主要集中在是否包括所有第三人, 由此形成“已知第三人”和“可预见第三人”两种学说。若采取“可预见第三人标准”, 则意味着以公众投资人的保护和会计师执业行为质量的改进为主要政策考量, 容易忽视第三人采取自我保护措施的差别以及第三人范围的扩大化导致的诉讼急剧增加的后果。确定第三人的范围, 用公平原则来分担损失需要考量三个重要因素:其一, 利害关系人损失产生的真正原因是被审计单位内部存在的错弊或欺诈或经营失败。其二, 事务所的执业过错在于其在进行审计活动时, 没有及时发现或者披露这些错弊或欺诈或失败等问题。其三, 利害关系人的过错问题是利害关系人明知或在损失的造成方面存在重大过失, 那么应免除或者相应地减轻事务所的责任份额。

三、《若干规定》的疑惑与不足

(一) 否定审计报告用途合理限制的正当性

《若干规定》第2条解释利害关系人时强调利害关系人对审计报告信赖或者使用的合理性, 要求注册会计师审计时应合理预见可能的报告使用人及报告用途。报告用途决定审计目的与目标, 决定所实施的必要审计程序, 进而决定审计报告真实性。企业申请银行贷款的报表审计主要审计企业的长期或短期的偿债能力。从报告用途与报告真实的相关性出发, 审视《若干规定》第9条, 会计师事务所的财务报表审计若在报告中注明“本报告仅供年检使用”、“本报告仅供工商登记使用”, 但《若干规定》加进“等类似内容”, 作了扩大而绝对性解释。事实上, 审计报告存在客观上的合理使用需要, 不同报告的合理使用的具体范围具有差异性, 司法解释基于审计报告用途合理限制的正当性, 应允许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报告做合理限制, 引导利害关系人对审计报告合理信赖或者科学使用, 保证会计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 未明确界定审计业务范畴

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也称新审计准则体系。它取代了1995年所制定的独立审计准则, 将注册会计师业务分为鉴证业务和相关服务两大类, 并分别针对两类业务制定不同的业务规范, 鉴证业务准则又包含审计、审阅与其他鉴证业务准则, 审计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指代, 广义审计泛指所有的注册会计师业务, 鉴证是审计的下位概念;狭义审计仅限于财务报表审计, 鉴证是审计的上位概念。审阅业务准则目前仅限于财务报表审阅, 通过实施审阅程序, 包括询问公司有关人员和对财务数据实施分析程序, 提供有限的信息保证, 这种审阅没有实施审计程序, 因而不发表审计意见。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目前仅限于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审核, 注册会计师不应对预测性财务信息的结果能否实现发表意见。当对管理层采用的假设的合理性发表意见时, 注册会计师仅提供有限保证而非合理保证。财务报表审计是传统意义上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业务, 新审计准则体系使用了鉴证概念, 而鉴证包含审计、审阅和审核等极易混淆的业务, 遵循的准则不同, 实施的程序不同, 保证程度不同。要求《若干规定》在解释初应限定审计业务的范围为财务报表的狭义审计。排除审阅和审核的法律责任的适用, 避免司法中法律适用的歧义。

(三) 缺乏过失大小操作性标准

《若干规定》第6条列举了应当认定会计师事务所存在过失的几种具体情形, 但没有规定过失大小的认定标准, 使得本条的操作性不强。过失理论中有客观说, 主观说和主客观统一说三种学说。主观说认为过失是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结果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 或者虽然预见到了却轻信能够避免。客观说认为过失是行为人对其应尽的注意义务的违反。按主客观相统一的观点, 过失是行为人违反其应尽和能尽的注意义务的行为意志状态, 后一种说法较为合理。

从主客观相统一的过失观点出发, 过失大小的影响因素有:违反执业准则、规则中规定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的程度, 如在没有执行函证程序、函证程序失去控制, 或实施函证程序不够充分三种过失中, 过失程度是由重到轻的;审计报告的虚假程度, 即违反执业准则、规则得出的不实审计结论与遵循执业准则、规则得出的真实审计结论的差距大小及其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重要性。差距越大, 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越重要, 过失就越大;相反, 过失就越小;注册会计师能尽而未尽的职业谨慎或注意义务的程度。比如, 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加幅度超常增长, 不能得到合理解释, 这是错误和舞弊的迹象, 应当引起职业怀疑, 追加必要的审计程序予以证实或排除。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国际会计准则》,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4]王利明:《民商法研究》 (第1辑) , 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5]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独立责任 篇10

A公司系股份制公司,被申请人系A公司的分公司,其注册资金为0元,A公司与被申请人的经营地点不同。申请人与A公司自2012年4月起签订为期二年的劳动合同,合同没有约定申请人的具体工作地点,申请人一直在被申请人处工作,并接受被申请人的管理,由被申请人支付申请人报酬。申请人认为其与被申请人存在劳动关系,申请人仅与A公司签订过劳动合同,但被申请人一直没有与申请人签订劳动合同,被申请人应加付申请人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差额。

被申请人认可其与申请人存在劳动关系,但认为其属于A公司的分支机构,A公司已代表自己与申请人签订过劳动合同,因此,被申请人不应再支付申请人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差额。

[申请人请求:]

被申请人加付2012年5月至12月期间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差额。

[处理结果:]

驳回申请人的仲裁请求。

[争议焦点:]

企业法人分支机构作为用人单位是否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案例评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公司可以设立分公司。设立分公司,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公司承担。A公司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被申请人作为A公司的分支机构,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其民事责任应由A公司承担。A公司作为法人,属于合格的劳动法上的用人单位,当然有权与申请人签订劳动合同,并按劳动合同的约定派驻申请人到分支机构,即被申请人处工作。如A公司不与申请人签订劳动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四条的规定,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用人单位设立的分支机构,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可以作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受用人单位委托可以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被申请人系依法取得营业执照的分支机构,其可以作为用人单位与申请人订立劳动合同,履行补充签订劳动合同的责任。

在A公司作为承担民事责任的主体已与申请人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申请人要求被申请人承担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责任缺乏法律依据和事实依据。申请人要求被申请人加付其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差额的主张不应当支持。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劳动争议仲裁院)

上一篇:爱学课堂下一篇: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