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能力

2024-10-19

独立能力(共12篇)

独立能力 篇1

独立决策是指一个人不受他人影响, 根据自己的认识和信念, 独立做出决定。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教育首先要引导儿童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在教学实践中要培养幼儿初步的独立决策能力, 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一、让幼儿学会相应的技能、技巧

让幼儿学习掌握相应的与其年龄特征及身心发展规律相符的技能、技巧, 是其进行独立决策活动的重要条件。只有当孩子初步掌握了某一方面的技能或某一方面有了成功的体验后, 他才有信心进行该方面的决策。如孩子学会了自己脱裤子、蹲下大小便、提裤子等技能后, 才会在有便意时, 不依赖于成人, 做出独立如厕的决定。在活动、游戏和玩完玩具后, 教师应用语言提醒幼儿, 使其参与到收拾用具的活动中。以后可逐渐减少对幼儿的帮助, 在其面对诸如是否吃饭、睡觉、如厕、洗手、收拾玩具等的决策时, 只要稍加提示或暗示即可。以后, 幼儿便会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不用教师帮助或提示就会自己独立、正确合理地吃、喝、拉、撒、穿和收拾玩具, 生活自理决策能力逐步提高。

二、为幼儿提供独立活动的场所和环境

要培养幼儿的独立决策能力, 就必须为幼儿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 给幼儿独立做出决策的机会, 创造有利条件, 鼓励、引导幼儿进行独立决策, 并对于幼儿独立做出的决定给予关注, 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主意识。在游戏的区域布置和合作游戏活动中, 结合幼儿的独立行为水平, 为其创造机会、提供条件, 让他们大胆、积极地讲述自己的想法及意见, 共同布置游戏环境、确定主题、选择游戏内容, 共同讨论游戏目标及游戏规则, 让幼儿自由选择游戏区域和游戏内容, 自由选择游戏材料和游戏伙伴, 共同协商如何调整游戏的计划和进程, 实践多种游戏方案等, 最后引导幼儿自己评价游戏。结合幼儿的需要和兴趣, 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提供有趣的学具和玩具, 尊重幼儿的经验;将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课程相结合, 多设疑, 多提问;多给幼儿选择的机会和内容, 多鼓励、多表扬;不一味地强迫幼儿去接受所学内容和知识, 允许他们提出各种合理意见, 允许他们暂不参加活动。

管理大师德鲁克曾指出:“好的决策应以互相冲突的意见为基础, 应从不同的观点中选择, 也应从不同的判断中选择。”平时让幼儿多分析问题, 日积月累, 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潜移默化地得到增强。“授予以知不如启之以智”, 培养幼儿决策能力的关键是启发教育。老师要善于设计问题, 引导幼儿做出决策, 并从众多的选择中选出最优的决策。在班上, 我利用每天早上的课前5分钟, 开辟“金点子”说话专栏, 让幼儿做决策者, 来解决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难题, 包括来自老师的、来自家长的、来自小朋友间的及课外读物上所提到的典型问题, 如:“爸爸妈妈吵架了, 我该怎么办?”“叔叔家的小弟弟有一个很好玩的玩具, 可爸爸不给买, 我怎样办?”“掉进陷阱的大灰狼该不该救?”……让幼儿各抒己见, 最后判断出最优的决策。

三、关注幼儿独立决策能力培养的核心要素

敏捷的思维、善于独立思考的品质和应变的心理素质是对幼儿进行独立决策能力培养的三个核心要素。因此, 教师和家长应针对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 适当给幼儿布置一些任务, 如做值日生、完成合作任务、购买物品等, 还可以创设情境, 训练幼儿的思维敏捷性和心理应变素质, 开展生动形象的安全教育, 如听故事、看电影、看图书画册、交流讨论、随机讲解教育等, 以提高幼儿分辨安全与危险的能力。如让孩子学会在遇到危险时大声地喊;学会选择、分辨哪些东西可以玩、可以摸, 哪些东西不能玩、不能摸;懂得哪些行为会伤害自己或他人。另外, 让幼儿学会针对不同危险情况采取相应的自我保护措施, 如跌倒时, 会用双手撑地;发现危险时及时告知成人等, 让孩子由被动的受保护者变为主动保护自己的独立决策者和行动者。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 难免会出现一些小纠纷, 一天不知要告多少次状。幼儿园里常出现的现象是:一方面是孩子极力争辩自己有理, 另一方面是做老师的“清官难断家务事”。在老师掌握决策权的情况下如果因为心急没有问清楚原因就会伤害某个孩子, 影响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如果采用反问式随机教育, 变孩子的“告状”为幼儿决策, 是一个不错的尝试。例如:有个孩子告状:“老师, 石文杰抢我的玩具!”“不对, 是我先拿的!”这时老师可反问一句:“你们说, 怎么办才好呢?”让孩子主动思考, 想出解决的办法并说出理由。后来我让全班进行了讨论:“你如果就是争玩具的小朋友, 你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并让他们说出为什么要这样解决。孩子们各抒己见并在最后比较了谁的做法更可行。这样通过一次简单的随机教育, 孩子的那种“众人为我, 我是中心”的心理逐渐改变为“心中有他人”的心理。在选择决策的过程中, 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很多。

四、重视家庭教育的因素

在对幼儿进行独立决策能力培养时, 我们将家园工作放在首位。首先, 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家长培训工作。我们针对家长的不同年龄层次、与幼儿关系的亲疏等, 开展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培训。培训内容侧重于“包办代替与幼儿独立决策能力的发展”、“教育观念、教育行为与幼儿独立决策能力的发展”等。活动形式多样, 主要有听将讲座, 参加半日活动、举行辩论会等。其次除了开展常规性的家园共育活动外, 还建立个别幼儿长期联系卡。针对个别在独立决策能力培养方面有较突出问题的幼儿, 我们为其建立长期联系卡, 以及时和家长沟通, 指出问题所在, 提供参考建议, 有利于家长在家对其实施教育。再次, 开展有针对性的家园共育活动, 让家长发现自己孩子的优点与不足, 具体地学习对幼儿进行独立决策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 并帮助家长制订家庭教育计划, 尽可能地使家庭与幼儿园的培养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等保持一致, 使家庭对幼儿独立决策能力的培养同步进行。最后, 我们定期对积极参与和配合的家长、对幼儿独立决策能力培养成效突出的家长给予表扬, 定期让家长了解自己与他人参与家园共育活动的情况, 从而激发家长参与家长培训、家园共育活动的积极性, 尽可能地消除因家庭教育而导致幼儿独立决策能力上的差异。

孩子在最近发展区内所表现的决策技能和水平是动态的, 孩子今日的某种帮助行为, 在明日可能就是独立行为。生活中培养幼儿独立决策能力的契机很多, 我们要看清当今社会的形势和发展趋势, 放开孩子的手脚, 让他们学会主宰自己的生活, 学会做人。

独立能力 篇2

善于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1节 思考越多进步越快

思考从根本上来说是人类通过大脑的思维活动探求、发现和认识世界的过程。我们这里说的“学会思考”,不仅指的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习惯。试看在我们小学甚至是学龄前的教育中,哪位教师没有告诫我们要多多思考,善于思考?可是在我们年轻人当中,又有几个是懂得思考,喜爱思考?遇事善于思考的呢?或许给他出一道数学题,他知道去思考它的解法,可是要问他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在学过牛顿的万有引力之前,谁会想过这个问题呢?许多人在遇到新鲜事物时,便想当然地认为世界本该这样,连“知其然”都不愿去探究,还谈什么“知其所以然呢”?试问你旁边的人,有几个知道冰箱关上门后里面的灯就会自动熄灭,马路上汽车尾的红灯时亮时灭是由于司机踩刹车所致„„

一个员工思考得越多,思考得越好,他取得职业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有些人是逻辑思考,另一些人是浪漫思考,但是他们都必须要对思考、沉思、反映和想像抱有相当的信心。

思考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我们行动的先导,是导致我们事业成功与否的最重要的因素。人们要寻找的问题的大部分答案,本来都深藏在自己的头脑中,从想法、故事、经验到信心和内心的平静,无不如此。

大脑思考时所需要的两枚“金蛋”:一是寻找或者创造实现目标所需要的全部信息的能力;另一个是以富有成效和有意义的方式运用这种信息。运用这种新的思维方式,你将学会如何进行富有成效地思考——即要以新眼光去思考和观察事情,以期有崭新的发现和发明。

某贸易公司因受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几乎每个有关的员工都对如何减少库存量伤透了脑筋。某天,公司经理指示小刘再去检查资料仓库的库存量。结果发现这种库存量并没有随着经济的不景气而减少,因此有关人员便在一起讨论问题的症结所在。

小刘说:“购入X产品的日数至少也要半个月,所以现在的库存量实在无法减少,因为购入所花的时间实在太多了。”其他人也附和说:“即使经理希望减少库存量,我们也无能为力。”

就在众说纷纭时,李玉青站起来说:“的确,情形可能就如此令人无能为力,但若能深入了解购买的详细过程,或许可以缩短一点购入日数。”他提议对购入日数的详细内容加以检查。

他的提议获得了大家赞同。深入讨论的结果发现问题果然是出在购买的手续上。原来的购买手续实在太麻烦了,光花在文件批示盖章上的时间,就得好几天。如果能够简化这些繁琐的手续,势必可减少购入的日数,这样,在李玉青提议下,使大家都感动棘手的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

李玉青就是利用了智慧,掌握了影响库存的各种信息,进行积极思考,使工作有了很大的改善。

思考是人类独有的能力。我们有意识,有认识和发现的能力,还有反应和构思的能力。我们通过思考、感悟和探询而获取知识的能力构成和决定着我们的工作结果。

人们往往在宁静的情况下,才能想出最卓越的主意。思考是员工工作出色的基础。如果你把你自己的时间的1%用于思考和计划,你达到目标的速度将会是惊人的。

只有你平时就与思考结伴,让思考为你的工作保驾护航,那么你在面临重大问题或紧急情况时,才不会措手不及,才不会心慌意乱。

有一们经验老到的驾驶员,在山路弯道上遭遇一辆疾速又占用双向车道的来车 时,他很快地把车子转入路肩;车子沿着松垮的砂石路肩下滑一阵子之后,他终于掌握住车况,把车开回路上。他意识到刚才的事情真是千钧一发。于是他停下车稍事休息,一边让自己从这幕九死一生的惊险中恢复过来,一边则回忆刚才发生的一切。他很惊讶自己竟然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做了一连串正确的决定。相同的情形如果换成一个没有经验的驾驶员,他很可能会因惊慌过度而乱打方向盘,结果连人带车一起翻落山崖。

这位有经验的驾驶员,曾经在压力较小的情况下处理过类似状况。而且也做出理性而正确的反应来采取正确的应变措施。

一个优秀的员工,愿意观察、控制和改变自己的思想,同时仔细探求自己的思想对自己、同事、自己的工作与环境的影响和作用,通过耐心的实践和调查将因与果联系起来;利用自己的每一次即使是最微不足道的经历和日常发生琐事,以此开始思考,作为一种获取知识的途径。这样获得的知识是理解、智慧和权力。俗话说:“只有努力寻找的人才能找到;大门只会对敲门的人敞开。”因为只有通过耐心、实践和无止的思考,让思考为你的工作保驾护航,你才能做得更好。

第2节 做事不凭主观臆断

对于任何事情总是先用一番研究的苦功,将事情弄得十分清楚,然后才下决定。这样你的工作才“永远不会打回票”!

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点儿“偏见”,所以耳朵里听得进自己的声音,认为只有自己的是正确的,于是许多事情都擅作决定,其实这是很危险的现象。可是人们就是那么悲哀,知过依然不改,仍就只信任自己的观点,只听信自己的观察,结果却落得彼此都不愿正视事物,看不清事情的全貌。为何会有这种情形呢?理由在于:人们自满于所拥有的天地,往往不肯突出去。

经常思考研究的员工往往能干出辉煌的事业,他们中的许多人最后成了一流 的实业家。勤奋的习惯、自学遵守纪律的习惯、善于思考的习惯等等,这些都是一个成功的实业家所必备的素质。经常思考的人往往善于审时度势,因时、因地、因人而变,因此他们往往能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凡事能先发制人,夺人先机;他们往往十分勤奋、专心,善于接受新知识,他们注重运用正确的方式、方法而不是主观臆断,因此,他们比想当然的员工更为敏捷、具有智慧和有胆识。

有些办公、业务人员就只想靠动脑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遇到事情时,不用自己的眼睛,不亲自动手,只凭主观臆断随意行事,这种工作态度想求进步无异是缘木求鱼。

以物为对象的工作,了解其有关的法则和性质,将主观判断同事实、行动有机地统一起来,灵活运用自己的头脑,就能把事情办好。可是以人为对象的业务,往往会出现一些意外或不连贯的情况,这时应该能随机应变,而且要亲自实地来观察,才能够有所体会。

无论任何时候,都必须经过自己深入思考,亲身体验,才能获得宝贵的经验。在这里不是贬低智慧的培育和否定思考的重要性,而想着重强调思考以实践为基础。

若动脑筋想不出什么对策时,就只有靠自己的亲身体验,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更快,这样所获得的经验才是最可靠的。经验丰富的人,因其判断准确,所以他们的意见,才更具有说服力。

可是冷静地想一想就知道,只用空想并不是很聪明的举动。

我们看看出租汽车司机就可明白。有些司机刚开始开出租车时非常认真,无论长途或短程的客人,都很愿意载送。但是过了两三年,对工作慢慢熟练,有些司机就暗自产生“事半功倍”的想法,对于短程的客人,耗时间较长,要载好几个才能低过一个长途的客人,因此,他就想干脆只载长途的客人,不必时常注意 有没有人招手叫车,也自以为这样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自以为这样较放松而且效率又高,可是事情往往会出乎自己的意料,经常载不到长途的客人,而又拒载短程的客人,结果一个月下来的收入,平均起来,反而比载短程的客人收入更少。

当然,我们并不总能做到对我们自己的思想、观点或他人的思想作如此认真的审视。实际上,我们常常相信与我们一致的观点,不去考虑其中的对与错,也不去深入思考与我们相反的观点。这样就很容易形成主观臆断。于是让思考成了一种表面文章,不去深入探讨,一切结论想当然,这是破坏工作积极性的巨大蛀虫。反省吧!不要让主观臆断绊住你的手脚。在工作中,你可能经常接受同事、上司的刻意地或不经意的思想灌输,这时你要去客观的思考而不是看他的思想是否符合你的主观思维。如有人给你建议时,你要三思而后行。让他们知道你有能力自己思考而且能实现你的任务,以及你期待受到尊敬。

有些建议在公司整体目标上经常是正确的,假定你会同意并喜欢他们的建议,但是如果这种建议没有你讨论或反对的余地,并且提出建议的人让你绝对地相信他们的才能,那么长此以往都会使你衰弱,觉得自己是愚蠢的。

不管他们是否是这样的意思,都暗示着你没有能力自己思考,当他们逐渐把这些思想灌输给你,就会让别人认为你不胜任你的工作。

随着工作阅历的增加,员工的思想和思考能力渐趋成熟,不是简单地接受他人的观点,而是逐渐地具备了对他人的观点进行审视,并确认这种观点是否对我们有意义,以及他是否应该接受它的能力。经过对各种观点的思考,他在作决定时,应该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得出的结论有充足的理由和根据吗?如果有充足的理由,他就可以决定采纳这些观点。如果它们经不起推敲,他就应对其进行修改或摈弃。不做主观臆断的奴隶。

第3节 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很多人终其一生看不到周围的问题,只看到现象,却不了解真正的意义,不去挖掘现象背后的本质。遇到无法理解的事情时,问自己:“为什么?”仔细想一想,你可能会有伟大的发现。杜邦公司的化学专家罗伊·普兰克特做了一项实验。他失败了。实验结束之后,打开试管,里面却一无所有。他感到不解,称出试管的重量,却意外地发现重量增加了。“为什么呢”他深入思考下去,终于他找出了答案,发现了奇妙的透明塑胶。

用疑问打开思考的钥匙,只有不断思考,才能有所发现,有所突破。一位年轻的英国人到祖母的农场度假。他倚着一棵苹果树,任自己的思绪漫游,一颗苹果掉到了地上。“苹果为什么会掉到地上?”他问自己,“是地面吸引苹果,还是苹果吸引地面?或者相互吸引?其中是否存在某种定律?”

大家都知道这个问“为什么”的人就是牛顿。牛顿运用思考的力量找出答案-----苹果和地面互相吸引,进而发现万有引力。你若环身四顾仔细观察,必可发现有许多事必须去改进,但因为你已经习惯了那些既有的事物与形式,所以往往熟视无睹,这是因为以前总认为它理所当然而不加以怀疑,再度分析才会发现其中有许多破绽需要改进,或许改进之后便有番新气象也说不定呢!正确思考者的脑子里永远有一个问号,你必须质疑企图影响正确思考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但这并不是缺乏信心的表现,事实上,它是尊重造物主的最佳表现,因为你已了解到你的思想,是从造物主那儿得到的惟一可由你完全控制的东西,而你正在珍惜这份福气。

牛顿在少年时,喜欢自己制作玩具。在制造中,动了许多脑筋,做成了不同结构和功能的玩具。有一次,他做了一架漂亮的小水车,他拿到小溪边试一试。流动的水把水车的轮子冲动了,小车转动很灵活,同学们看了都很惊讶,夸赞牛 顿手巧。

牛顿对自己制作的水车反复进行了琢磨,他并没有满足于同学们和教师的赞誉。他想水流能使车轮转动,风能不能转动轮子呢?于是,他到磨坊去观察机械原理,然后又制作出一架小风车,把它拿到空旷的场地上去让风吹。结果,他发现风车转动得很快,使他悟出了一个道理:水力和风力同样可转动轮子。

牛顿在观察水车和风车的转动中,注意到没有了水力和风力,轮子就不动了。于是他又想,能不能换一种动力让轮子转动呢?年幼的牛顿活捉了一只老鼠,把它捆在风车轮子前面的踏板上,然后在老鼠前面放一颗玉米,这颗玉米的位置让老鼠看得见却吃不着。这样,饿得发慌的老鼠为了吃上玉米,拼命往前踩踏板,风车的轮子也就不停地转动了。

牛顿正因为自幼养成一种善于思考、善于发问和举一反三的习惯,使他观察任何事物都能与其他类似的对象联系起来思考。这是一种掌握科学技术用于实践的有效办法。这种方法对于工作同样有效,如果每个员工都能够不断向自己发问,不断思考,那么工作何愁没有新意?

对我们每天的工作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重要的观点和时下的问题有独到的看法,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以及成熟的思考和发问能力,这些作为一个优秀的员工应具备的素质已经越来越受到企业家和管理者的重视。

第4节 有效的思考才能创造更高价值

有效的思考在我们工作的每个方面,对顺利高效地完成任务都是至关重要的。有些员工之所以不努力提高他的思考能力,是因为他不知道该如何去做。很多组织、公司与个人,在完全不评估效率的状况下,不断膨胀、扩张。当销售量下滑时,公司立刻加派销售人员,却不查究生产线是否出了问题。如果顾客退化量节节升高,他们就派更多人员检验退货,却不去检查产品的生产过程有 无瑕疵。事实上,行销人员不能创造需求,他们只能利用需求。检验人员不能提升品质,他们只能 找出瑕疵。

工作中有两种员工,一种人说:“我有一个问题,那是很可怕的。”另一种人说:“我有一个问题,那是很好的!”积极思考,善于抓重点的有效思考才能创造更高价值。

很遗憾,我们并没有生活在一个“思考的世界”里,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承受着没有思考的恶果。员工不是在培养自己的思考习惯,而是逐渐变得不爱思考。

许多人对思考的过程感到恐惧,认为思考是人的一种天赋的神性能力,人并不能加以控制。这种观点显然没有道理。思考并非上天专门赐给个别有福之人的专利,它是每个人都具有的能力。通过学习和实践的指导,我们每个都可能获得这种能力,并改进这种能力。我们的大脑在活动时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了解了这个规律,我们就能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改善我们的思考能力。

如果有一个我们能够抓住问题尚未显露时的好机会,洞察它并寻求解决,那么,你就是懂得正确思考之要义的人。如果我们能形成一种有效的想法,并紧接着付诸实践,就能把失败转变为成功。

清晰而深刻的思考是一基艰苦的工作,特别是当你在工作如何做时更是如此。因为不愿意动脑子,因而人们习惯于对事情的探究浅尝辄止,而没有认识到“懒于思考”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有些人成天忙得团团转,甚至到了下班时间,还有一大堆事情尚未处理,但他是否真的很勤快呢?这是否意味着他的忙碌是没有意义的呢?或许你会发现,像这种成天忙碌的人,工作是很没有效率的。

员工们为了让自己的思考是高效的,就应该作一个批判的思考者,这就意味着在复杂的现实生活员,他具有用经验进行正确判断的智慧和能力。如果不知道 如何对信息进行分析、组织、评价和运用,使工作更有意义,而只是掌握了一些信息,这并不能使员工变得聪明。这也就是为什么需要改善知识的来源和自己的思考过程,以变得更加睿智的原因。

许多员工似乎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里,他们对他人的智慧视而不见,对能在思考方面给予其帮助的人也置之不理。他们已经对过去和现在的智者失去了兴趣,不愿意用他们的智慧激励自己,向自己提出新的挑战。实际上,他们这样做是在损害自己。在工作中,员工如何做个高效的思考者呢?你可以依据事先规划的进度与时间表,和实际进度报告比照,以充分了解自己是否偏离了正轨,且实际进度报告更可以你预测未来的走向。如果你只检查目前的位置,知道自己离出发点远了一点,离目的地又近了一点,那么你还缺乏很多理性系统必备的条件,来帮助你解决大部分问题。

“信息时代”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到来,在客观上已对我们的思考能力提出了挑战。

锤炼孩子独立的能力 篇3

父母应该给孩子一个独立的、可以自由活动的小房间或者小角落,在这个属于孩子的空间里,应该让孩子自己来建设,包括选择书桌、玩具、装饰品及各种学习用品等。允许孩子在自己的空间里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比如,养几条小金鱼,养几盆花等等。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最关键的是父母不要包办孩子的事情。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可以让孩子自己照顾自己,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比如,自己吃饭、穿衣,尽管孩子刚开始的时候吃饭会洒得满桌都是,穿衣不是穿反就是扣子扣不齐,但是孩子在自己照顾自己的过程中,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父母不要对孩子过分求全责备,而要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就让他自己做,不要代替他。孩子只要愿意做,父母就要鼓励他。

日本的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种独立的思想,他们经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就是:不要给别人添麻烦。

每当全家外出旅行的时候,不论孩子多小,他都要背一个小背包。有些人问这是为什么,日本父母总是这样回答:“这是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由他们自己来背。”

孩子渐渐大起来了,父母可以让孩子帮助做一些家务活,让孩子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父母不要总认为孩子小,不会做事。事实上,孩子的潜力是非常大的。比如,在做饭时,可以让孩子帮忙择菜;在吃饭时,可以叫孩子摆碗筷;在晒衣服的时候,可以让孩子拿衣架;在平时,可以叫孩子下楼买点小东西;在睡觉前,可以叫孩子收拾玩具,把自己的东西整理好等等。孩子很喜欢做这些事情,尤其是做好了能够得到父母的表扬。

独立学院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篇4

一、独立学院学生就业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专业能力不过硬

独立学院的生源主要为二本线以下、专科线以上的学生, 比一般二本院校学生的入学分数低10-30分左右。近两年由于生源减少, 个别院校与二本录取分数线的差距拉得更大。[1]因此独立学院的生源既有一部分基础较为扎实, 高考发挥失利的学生, 也有一批学习不主动, 自我控制能力弱的学生, 学生群体差异较大;另外, 大学教育以自学为主, 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明确、合理的学习目标,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专业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2、职业抉择能力不高

相对于其他类型高校来讲, 独立学院的学费较高。这就决定了学生家长和学生本人都有一种“高投入、高回报”的期望, 初次就业更愿意一次到位, 选择那些福利好、较稳定的工作, 家长和学生互相影响, 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产生负面影响。

3、心理抗挫能力较弱

独立学院的学费标准需生源家庭经济状况较好才能承受。这就造成生源群体以城市生源及独生子女家庭居多。这部分学生依赖性较强, 从小养成了对家长、老师的依赖。同时心理较为脆弱, 经历几次失败的应聘以后往往会产生挫败感, 并萌生消极心态, 甚至产生逃避行为。[2]另一方面, 农村学生由于承担着高额学费带来的心理压力, 凡事追求即时效果, 一旦失败, 便会产生挫败感, 陷于自责、自卑之中。

4、缺乏必要的综合能力

相对变化中的就业市场来说, 高校教育有相对的培养周期。学生在学校教育方面更多集中在理论学习上, 对于用人单位要求的团体协作能力、表达沟通的能力、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培养方面非常欠缺。

二、独立学院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建议

1、过硬的专业素质培养

学习是一个学生的本份, 即使是独立学院的学生, 取得良好的成绩依旧会使每个学生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从学生一入学起, 学校就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

专业素质的过硬不应只拘限在专业课的学习上, 还应提倡学生在英语学习、计算机学习和应用、各种技能学习上的过硬。如笔者做班主任的河北大学工商学院2006级日语专业同学, 从大一开始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 制定提前一年参加国际一级资格考试的目标、制定计算机编程与日语学习相结合的方向, 使得学生在大三时国际一级过级占班级人数的50%, 英语四级过级率占班级人数的80%、计算机二级过级占班级人数的20%。学生专业素质过硬会使学生更加自信地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上。

2、敏锐的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

(1) 培养学生自我认知的能力。学生在职业选择当中应遵循“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家长”的原则, 清楚地了解自我。学校和辅导员应扮演引路人和精神导师的角色, 在学生的大学生涯课中利用职业团体咨询、职业个体咨询与科学测评手段相结合方法, 帮助学生自我认知, 使学生明白什么是自己感兴趣的, 这对于缩窄学生的职业选择范围、定位职业选择目标,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职业认知的能力。学院就业部门应承担起搭建企业与学生交流平台的作用, 把有关各行各业的知识带入校园、带入课堂、带入学生活动, 从而使学生近距离了解职业。学生在了解自我、了解职业的基础上, 能够更好地做到“人职匹配”,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做出职业抉择, 也有利于其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

3、培养学生健康的就业心理能力

学生健康就业心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 不应单纯、割裂、片面地定位在毕业生群体。学生健康就业心理的获得, 应以学生入学时的健康心理教育为基础, 辅以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使他们拥有积极的就业心态, 明白任何事情的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学会从失败中吸取经验, 不断丰富自己、提升自己, 达致职业目标的实现。

4、培养学生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和全面的综合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高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 造就敢为人先的创新型人才非常重要。[3]同时, 利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多种形式的团体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打造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素质全面的人才。

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关系就业工作开展, 关系到学院发展, 相关人员应加大这方面的研究力度, 为学院的发展开辟崭新的道路。

摘要:独立学院的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 但其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并无明显优势。提高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学院的就业率, 是关乎独立学院发展的大事, 也是所有独立学院应该着力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胡伟华:《浅谈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法制与社会》2009.6 (上) 。

[2]陈婉君:《独立学院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新西部》2009.10期。

独立工作更锻炼工作能力 篇5

一辩稿

主席,评委,在场的各位你们晚上好!我作为正方一辩,我在此坚定的提出我方的观点:独立工作会比团队合作更锻炼我们的工作能力!或许团队合作会有减少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压力,产生头脑风暴,学习到队友的优点等等的好处。但是,这些好处都是对于团队而言的,它们对我们自身的提高是非常有限的,就算是我们看到了队友的优点,我们从他身上依葫芦画瓢学习到的东西,也远远没有我们独自工作吸取的经验多,也远没有我们独自工作得到的感触深!

我方认为锻炼工作能力,选择独立工作会比团队合作更加合适的理由有如下几点:

第一,独立工作更能锻炼自身的应变能力。应变能力的重要性我想在场的各位都非常清楚,无论是职场应聘或是学生干部面试,应变能力的考察无疑是重中之重。独立工作时,当我们面对各种突发状况,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机会随机应变,而所谓的经验就是在这一次一次的随机应变中逐渐积累的,这也是所谓的急中生智。而且我们也可以在独立工作时体验各种各样的角色,并在经验的积累中,形成自己强大的应变能力。而在团队合作时,就算是突发情况,也可能是队友解决的,提升能力的是他一个人,而不是团队中大多数人。只有亲身经历过,印象才最深,感触也才最多。

第二,独立工作更能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独立工作时,我们可以充分的独立思考,老师说多思考的人会变得聪明,多多思考可以让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加显著的提升,而在团队合作中,我们大多只能是被动的接受他人的想法,这样很容易让自身的思维受到限制,削减我们的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在独立工作时,我们才能产生破釜沉舟的感觉,在绝境中突破极限,这就是我们提高工作能力的最有效途径。

第三,独立工作更能锻炼自己的决策能力。我们都说,人生就是在不断地选择中前进的,每个人都会遇到两难的困境。而领导不会重用一个选择困难户。我们都要学会独立,学会自己为自己做决定。在独立工作中,我们才能真正克服做决定的困难,从而在经验中不断吸取教训,所谓,吃一堑长一智,这样,我的工作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总而言之,如果你想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独立工作绝对会比加入一个团队更加合适。谢谢。我的发言完毕。

一方面,毫无疑问,天才的个人探索宇宙的知识没有合作的意义。这种意义的艺术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不能想象聋子和内向的贝多芬有效的合作撰写的辉煌的作品。他所有的交响曲、奏鸣曲获得仅仅从他优秀的音乐感以及他独特的经验。此外,他曾说,音乐有没有与其他人的业务,这是作曲家心中的旋律流动,只有个人的努力能确保这些流动成为得分记录。同样,在科学革命的飞跃也来自于个人的挣扎。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玻尔的量子理论的发现。这两个科学家拒绝相互合作,因为他们的研究方向是完全不同的。由于这种不合作,他们都迎来了新的物理学是物理学中的两个主要分支目前地区。

另一方面,的天才理论或组合物中的应用需要的合作。这是不可能只有一个音乐家,但他是大师演奏贝多芬的交响曲。相反,音乐研究人员数百万参与这些杰作解释使音乐家欣赏和发挥这些交响曲。没有一个大的管弦乐队和前研究人员合作,贝多芬仍然只是在黄色的纸苍白的评分。同样,曼哈顿项目的成功主要来自于有效的合作hundruds核科学家都竭力把爱因斯坦的理论转化为强大的原子弹。

论点1:武侠中,真正的高手都是独自一人修行的吧。

论点2:贝多芬等音乐大家也是独自一人研究音乐。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波尔的量子理论也是他们自己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才研究出的。

论点3:一场成功的音乐会,需要一个非常杰出的指挥家,千军万马打仗,总有一个在帐篷里运筹帷幄的将军。

论点4:滥竽充数的由来大家都清楚,这就是团队合作的一大弊端。它会让你产生一种依赖思想。

论点5:大家都不会的时候团队合作,也是先要个人自己学习。

论点6:美剧里的英雄也是一个一个出现的,个人英雄主义:比如钢铁侠,论点7:破釜沉舟。只有自己一个人没有后援的时候,才会有破釜沉舟,才会突破极限,提高自己。

第三,善于独立工作的人,往往能够形成自己的办事风格。这是在团队合作中不可能锻炼形成的。拥有自己的风格,能够充分证明一个人的办事能力。无论是细致入微还是风风火火,都有自己的优势。当自己真正拥有自己的办事风格后,还怕自己办不好事么?

如果对方问:在团队中,能够更好的约束自己,而自己一人时,很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答:当自己一个人时如果都能自我约束好,这就更能锻炼自己的自控能力,提高工作的效率,毕竟我们都是要学会独立的,总是依赖别人的存在,只会增加我们的惰性。

如果对方问:谁谁谁和谁谁谁团队合作取得巨大的成功,如果是独立工作就不可能取得这样大的成功。

答:不好意思。希望对方辩友明白我们辩论的主题是要锻炼工作能力,而不是论述哪种工作方式更好。而且,他们在取得这样大的成功之前,他们的能力已经是非常杰出的了,你说他们那时的能力又是怎么锻炼的呢?

如果对方问:A因为和B合作,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取得了成功。

学生独立解题能力的提高 篇6

关键词:培养;独立;解题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教给学生怎样打牢基础,还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的发散性,这是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关键之一。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只是注重让学生牢记基础概念,不让学生去尝试新的解题思维,使得学生思维呆板,反应缓慢。因此,教学中我们在教会学生概念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方法。

一、打牢基础概念,提高解题能力

首先要教给学生概念和定义,学生只是理解了概念和定义,就去解题,这种解题只是套用定义。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真阅读题型,使学生的思维集中在分析问题的思路上,并大量提供学生需要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练习题时逐渐培养解题兴趣,不断挑战自己。

如我给三年级的学生讲授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时,学生刚一开始根据书本上的概念和公式套题。于是,我给学生出一些和课本上内容差不多的运算题,学生兴致勃勃地做起来。为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稍后又给他们出了一些稍微有难度的题,学生这时就有些为难之色,开始主动思考。所以,逐渐加深难度,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二、鼓励学生勤奋练习

鼓励学生勤奋练习,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使他们勤于动脑,勤于练习,善于独立完成作业。小学生的好奇心让我们有可趁之机,我们可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去引导他们,培养他们勤于练习的好习惯。可是,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没有定性,一遇到困难就会退缩,所以鼓励是关键,关心是基础。

例如,我在教学生乘法口诀时,学生拿起书来就开始背,不问理解了没有。做题的时候就开始套公式,套不上就不做。鉴于这种现象,要教给学生理解式地背口诀,由浅入深地探究性学习,使学生逐渐地深入,这样就会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全面推进,逐步提高独立解题能力

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好习惯,全面推进学生的解题能力,必须增强学生的基础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想成为独立思考的学生,需要教师长期的训练,才能锻炼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相遇问题时,首先让学生根据书本上的例题反复练习,不断加深习题的难度,逐渐地学生就会完成比较复杂的相遇问题。在做练习题时,学生一般都是不管问题的要求与条件,想当然地照搬公式,套用做过的习题模式,造成解题思路方向错误。而大部分学生不愿意独立思考,也不愿意花大力气去攻难题,一旦遇到比较难的问题,就不做了。可见,在做题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一定要挤出时间独立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解题能力。

总之,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能力,要鼓励学生勤奋学习,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使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提高一大步。

谈培养学生独立作文的能力 篇7

一、过好选材难关, 使学生有材料可写

作文教学是由认知、表达、改文三个部分组成的。但是我们农村的传统作文教学却忽视了认知事物能力的训练。

我针对这个问题, 把培养学生认知能力、训练学生捕捉写作内容的能力整体功能目标, 进行实践。

首先, 从学生写作心理出发, 让学生作好写作的心理准备。采用“安民告示”, 提前公布作文范围、要求的办法, 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避免感到突然, 给学生怕作文的情绪降温。

其次, 我从学生筛选能力入手, 根据作文的范围要求, 认真指导学生捕捉材料, 作文写作的准备。如写《可爱的故乡》一文, 我组织学生开展参观活动, 进行定向观察, 运用特写镜头筛选材料。结果选出的材料有“家乡新房多”、“柿子多”、“竹子多”、“水质好”、“稻谷多”等很典型的材料。这样, 学生筛选这方面材料的方法, 兴趣盎然, 进入了一吐为快的境地。尤其有位学生写出了极具家乡特色的内容:“用故乡的稻谷酿成的米酒, 又香又甜, 深圳人一听到彭寨的米酒, 馋得直流口水, 都想尝一尝。”

再次, 是从操作意识下功夫。在课内外阅读中, 有意引导学生能触类旁通, 学会选材, 同时渗透与本次习作有关的知识, 并进行适当的片段训练, 让学生做好操作技能的准备。如写《我的班主任》、《我的同桌》等以人物为主的文章。课内阅读让学生掌握抓住特点表现人物的写法, 并进行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等小练笔活动;课外指导阅读描写不同人物的同类型读物。这样, 就为学生写好这次作文做好了操作技能的准备。

这样, 学生有心理准备, 有材料准备, 有操作技能准备, 写起作文来, 就能化难为易, 变怕写为乐写。

二、调整课堂教学结构, 提高学生独立写作的能力

当前作文教学, 大多数仍是教师为中心的传授型占主要地位, 学生写作积极性难以调动, 写作能力难以提高。

我还给学生自主权——独立作文为核心, 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约2分)

2、开拓思路, 指导审题。 (约4分)

3、学生议论, 解决题材。 (约4分)

4、汇报点拨, 实践练习。 (约25分)

5、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修订练习。 (约5分)

这一步, 我紧扣作文的重点要求, 将学生实践练习时巡回辅导时发现的问题, 概括出本次习作的共性, 指导学生解决存在问题, 再让学生修订自己的习作。

6、总结提高完善练习。 (约5分)

这一步, 教师对上述各个步骤进行综合性总结, 对本次习作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实践证明, 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有利于境况学生独立作文能力, 使学生变怕写为乐写。

三、让学生参与改作, 自改互改多法结合

改文能力是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你训练这项能力, 目前阻力不小。现在, 学生对作文批改的期望心理与当前教师的批改现状, 存在着急待解决的矛盾。学生对背着自己过于精批细改, 过严给分, 反馈迟缓问题, 产生逆反心理。为此, 我进行了三项改革:

1、把改作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提高学生识别问题的能力

我首先采用“示范评改法”指导学生掌握自改方法。把个别学生的作文投影到屏幕上, 师生讨论, 共同修改。教给学生自改的知识和方法;接着, 让学生同桌互改互评, 然后再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评改”;最后又让学生用“读改法”修改完成习作。这样, 增加了反馈的信息量, 让学生掌握改文方法, 提高写作质量。

2、增加教师当面批改作文的数量

过去, 背着学生改作文, 学生只看分数不看批语, 教师辛辛苦苦, 收效甚微。我将学生请来, 当面指出习作的优缺点, 以及修改的建议, 有利于心通、文通, 有利于减少大量的无效的劳动, 让教师从大量的作文堆里解放出来。我进行轮换制, 让学生人人都有获得教师当面指点的权利。教师面改后, 学生可以重新修改自己的作文。这样, 学生既提高了改文的积极性, 又提高了改文的能力。

3、冲破给低分的禁区, 舍得给高分

我寻找学生作文的闪光点, 敢于冲破层层阻力, 采用高分政策:凡基本达到要求的给70多分;达到要求的给80至90多分;有新意有创见的还给100分;对差生, 还可给优惠分。这样, 既打破了传统作文的低分的沉闷局面, 又激发了学生的写文改文的兴趣。

四、教师的辅导得法, 学生才能写得稳准快

教会学生写出一篇好作文难, 要求学生在短时间里写出一篇好作文更难。因此, 我在这方面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1、注重日常课堂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2、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让学生能爱写、多写、求好。

3、教师学会巧干, 多指导、精评改。

4、鼓励学生多读书, 达到“下笔如有神”的效果。

总之, 我把“认识——表达——改文”的过程纳入整体, 整体过程都把激发兴趣作为突破口,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变怕写为乐写, 直至会写。通过这样的反复训练, 学生独立写作能力明显提高了。

摘要:学生怕写作文, 教师怕教作文, 已经成为当前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这个问题, 我们农村学校尤为突出。因此, 我把解决初中学生怕作文的问题, 摆在重要的位置上, 积极进行初中学生独立作文能力的培养。本文浅谈了如何培养学生独立作文的能力。

独立能力 篇8

一、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在轻松愉悦中提高独立思索能力。

教师要以正确的教学行为响应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平等、自由、安全、快乐的课堂环境,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提供空间。在这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经验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在这里,教师是组织者,要组织学生开始学习、维护学习进程、进行评价;教师是帮助者,要帮助学生根据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水平、能力和实际条件确定学习目标;教师是促进者,要督促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会学生监控自己的学习,调整自己的学习,以促使自己的学习进入深层次,实现知识的建构和素质的转化。

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教学设计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的前提,是激活学生的情感、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教师应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劳动,多征求学生的意见,尽量满足学生学习心理上的需求,使他们觉得自己是被重视、被关心的,从而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在学习环境的创设中,还包括创设协作和交流的机会,师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的协作与交流,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猜想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在协作与交流的活动过程中,要促使学生表现自己、理解他人、体验个人与集体(或他人)合作的乐趣,培养其以个体的自主为基础,同集体的伙伴互相帮助,共同克服和解决困难,达到和谐发展的目的。这样,就能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产生“疑而不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科学有效的指导,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自主学习”的模式,要求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起的作用只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首先,科学的指导既要体现新的教学理念,特别是学习理念,又要按照教学规律进行,把握好指导的“度”,即指导不应是给学生指明方式、讲清结果,也不应是按照自己的设想,引学生入“套”。它应是学习情景的引入,学习心理的调整,必要的学习策略、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资料等的提供。其次,在新课程中,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主要标准,是看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地位是否得到保证,是否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对学生学习指导的有效性,应是对学习主体的解放,是使学生个性得以张扬和强化。教师不应强调为学生指点了哪些重要内容,告诉他们哪些方法和结论,而应帮助学生选择讨论的切入点,帮助他们从已知的知识库存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知识,在其困惑时给予点拨,在其迷茫时给予指导。

学生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意义的主体位置,但是又离不开教师事先所作的、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画龙点睛的引导。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说的话很少,但是对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却很大,充分体现了教师指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如在一次函数的性质的教学中,教学目标是很明确的,即判断一次函数y=kx+b的增减性与k值的关系,并要求说出理由,但学生却不知道其中的原因,进入一种心欲知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看似简单,又不知原因的矛盾心理状态。接着让学生带着这种心态及问题一起探究,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做实验、画图,画出不同的函数图象观察思考归纳出一次函数的增减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多留些时间让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好数学既要有好奇心,又要有好胜心。教师若能适当地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可以使学生多动脑、勤钻研。学生的主体作用还体现在对所获得知识不断加工、拓宽知识、加深知识等方面,从而获得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学习由被动变成主动。

三、积极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成功感,培养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每个学生学习有价值、有必要的数学,以及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在评价学生的发展时,就需要教师关注、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评价的科学依据。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在学生有了比较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还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大胆发言,把预习或思考后得到的知识和方法充分体现出来。可以通过提问来检查学生自学的成果,也可以请学生到黑板上演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对能够给出正确答案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通过思考但解答中有不足之处的学生,先肯定他们解答中的正确之处,然后用鼓励性的语言,如“你可以从某某方向来继续考虑”“请你再……你会想出来的”等,而不要轻易地让学生马上坐下;对于学生中新颖、简洁的解法,可以用“你的解法很棒”、“老师还没有想到这种解法”等语言来激励学生,让学生有一种自豪感。现代评价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言逻辑和数理逻辑方面的发展,而且要通过建立新的评价指标和改革评价方法,发展学生其他方面的潜能,诸如与人交往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实践中运用数学的能力等。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参与中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努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达到使学生能自主构建知识的目的,实现学生主动发展的目标。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舞台上,教师不再是“设圈套者”。教师应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活动空间上的拓展和思想上的解放,搭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本文从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在轻松愉悦中提高独立思索能力;科学有效的指导,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积极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成功感,培养能力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阐述。

当代大学生独立能力的培养 篇9

1. 缺乏独立学习的能力

对河南省某一大学的统计结果显示, 扩招以来学生考试不及格现象越来越严重, 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拿不到学位证, 原因之一就是学生缺乏独立学习的能力。

很多大一学生由于没有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 致使多门功课不及格, 一部分学生由此产生了对学习的恐惧心理。对大学生来说, 这种恐惧心理极易导致他们形成自暴自弃的心态, 进而荒废学业。

还有一些学生由于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 致使他们学习态度不端正, 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学和中小学在学习方式、学习目的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小学基本属于“教师教什么, 学生学什么”, 教师会全程陪同学生学习, 学生的学习目的很明确, 因此学生根本不用考虑学什么, 也不用考虑如何学;而大学的学习是比较自由的, 学习方法和学习目的都由学生自己掌握, 这就容易使一些学生感到不知所措, 学习面临困境。

2. 独立人格的社会化进程滞后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学生社会化不足。由于种种原因, 大学生难以正确认识和估价自己, 不能摆正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弄不清自己的社会角色, 因而在择业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

目前,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大多以形势政策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等为主要内容, 这实际上是停留在初级阶段, 缺乏向纵深方向发展的改革创新, 与大学生的专业特点结合不紧密, 不能让大学生学以致用。另外, 对于三、四年级的大学生来说, 虽然他们急需提高自己的社会化能力, 但是由于我国传统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制约, 很多大学生缺乏独立进行相关社会实践的动力。学校的社会实践内容缺乏实用性和有效性, 而大学生又缺乏独立实践能力, 这就使得高年级大学生在急需提高社会化能力的过程中严重受挫, 形成了大学生行动上无所作为和思想上有所作为的矛盾冲突。

二、大学生独立能力丧失的心理原因分析

大学生普遍处于青年前期, 是一个人一生中心理发展变化最活跃的时期, 也是一个人心理矛盾和心理压力的多发期, 因此其独立人格滞后的根本原因在于自身心智不成熟。

1. 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学生长期封闭在校园里, 限制了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学生长期与社会隔绝, 缺乏对社会的了解和对艰辛生活的体验, 一旦走上社会, 需要独立处理自己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时, 就会力不从心, 产生畏难心理。此外, 过于优越的生活环境也使大学生缺乏生活磨炼, 养成了依赖心理, 交往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极差, 情感意志非常脆弱。进入大学后, 随着学习和生活环境的改变, 独立面对新的人际关系和压力时, 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的学生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挫折感, 即使是极小的挫折, 也会使他们惊恐万状, 甚至绝望轻生。

2. 中学时期被动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

由于中学时养成的学习依赖心理, 当大学生置身大学自由的学习氛围中时, 仍不自觉地期待教师的“指挥”, 缺乏独立性。另外, 当大学生怀着美好的理想步入大学时却发现, 大学存在着教材内容陈旧, 教学方法呆板, 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也会拉关系、走后门等不良现象, 他们的心灵就会遭到撞击, 动摇、歪曲对大学的认识, 进而消极颓废、不求上进。

总之, 我国长期的知识教育和被动教育把学生封闭在校园里, 限制了他们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使他们产生了各种心理冲突和严重的畏难情绪, 对生活、学习失去信心, 进而丧失独立完整的人格。

三、引导学生做自我导师, 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

1. 引导大学生树立自信、独立的人生观

高校要充分调动班主任、辅导员等学生工作者的积极性, 使他们成为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领路人, 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在学生迷茫的时候, 学生工作者要加强案例教育和对社会知识的探讨, 为学生指点迷津, 帮助他们成为自己的人生导师, 正确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社会化进程, 帮助他们在自己的位置上努力做到最好。学生工作者还要及时为大学生提供有用的知识, 培养他们的独立精神。对学生工作者来说,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建立自信精神应该是工作的重点, 所以学生工作者应该保持心灵的高贵、独立, 拥有自信的心态, 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榜样, 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 加强个性化心理教育, 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大学阶段是个体接受专业教育、为成就未来事业打基础的最佳时期, 也是良好个性形成与发展的黄金时期, 即人格重建期。人的成长环境和生活经历不同, 体质、气质、性格和个人爱好等也会有一定的差异, 这些差异造就了不同的个性, 也使不同的人对事物的理解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有所不同, 而个人的独创性正是在这种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基础之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高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大学生团队活动中, 利用团队辅导训练的可操作性, 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格、稳定乐观的情绪, 提高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学生工作者应采取发展性、预防性和矫正性相结合的教育策略, 加强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心理教育, 有效利用网络平台, 通过一对一交流, 结合社会现实, 深入了解和掌握每一个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和人格重建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障碍, 帮助其尽快解决这些心理问题、克服这些心理障碍, 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使他们能有效地应对在校期间乃至以后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压力, 实现自我人格的完善。

3. 加强责任感教育, 提高大学生的独立能力

一个没有责任感体验的人是不可能形成负责的情感态度和独立的人格的。大学生走上社会后, 社会就不会再把他当成一个未成熟青年看待, 而是把他作为一个有独立思想和行为的成熟个体看待, 要求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学生工作者要明白, 过于周全的呵护、包办和替代式的教育模式对学生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 学生工作者必须让大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使他们明白, 作为独立的个体, 他们一旦作出决定和选择, 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 就都要负起责任, 不能退缩, 进而使他们逐步形成自立、自强、自我负责的生活态度, 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 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4. 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教育, 培养大学生的独立创业精神

学生工作者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教育, 提高他们的独立创业能力。科学素养和专业知识是大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载体, 也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因此, 学生工作者应充分利用高校的专业优势,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专业知识素养。能力是在掌握了一定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培养和实践锻炼形成的, 丰富的知识可促进能力的增强, 较强的能力又可促进知识的进一步获取。学生工作者应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学生的潜能开发创造自由宽松的氛围, 通过社会实践、个体反思和团体沟通, 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素质是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而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 高的素质可使知识和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用, 促进知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工作者应通过各种不同层次的社会实践和实习, 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独立能力 篇10

我国独立学院的发展历史虽短,但十几年来它对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张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按照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公布的数据,截止2011年全国有独立学院311所,在校生260万人,占全国普通本科大学生的1/5以上,独立学院的教育质量问题也因此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一本、二本高校学生相比,独立学院学生基础相对较弱,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因此,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独立学院的教学工作对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要求更高,相对于一本、二本高校的教师来讲,其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更具有迫切性,也更具有研究价值。

本文的教学研究是指教师对其教学工作的研讨过程,主要涵盖学科知识辨析、教学方法探讨、教学改革项目等多方面内容。而教学研究能力则是指教师偏重教学实践应用层次的研究能力,也是教师对学科知识辨析、教学方法探讨、教学改革项目等方面的研究能力。教学研究的具体做法是教师在教学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去发现问题,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和科学研究方法创造性的解决问题[5]。为更好地了解广西独立学院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我们以独立学院教师教学能力现状与需求为主线在广西若干所独立学院中开展抽样性问卷调查,并对问卷结果进行了汇总和分析,本文主要针对其中的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提升独立学院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策略。

2 研究过程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及问卷发放情况

本研究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独立学院自有教师人群中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发放教师问卷670份,回收558份,回收率83.3%。剔除无效问卷后,参与统计的有效问卷538份,占回收问卷96.4%。

2.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自行编制“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调查问卷”主要包含教师的基本情况,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教师的教学能力现状,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需求等内容,据此思路设计出问答题27项,其中多选题为6项,21项单选题。本研究的统计汇总分析工具是SPSS17.0。

3 独立学院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现状

3.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接受本次调查的教师基本情况如下:(1)性别分布:男性226人(占42.0%),女性312人(占58.0%)。(2)年龄分布:30岁以下的262人(占48.7%),31-35岁的182人(占33.8%),36-40岁的56人(占10.4%),41-50岁的29人(占5.4%),50岁以上的9人(占1.7%)。(3)教龄分布:3年以下的205人(占38.1%),3-5年的183人(占34.0%),6-10年的105人(占19.5%),10年以上的45人(占8.4%)。(4)学位分布:博士13人(占2.4%),硕士317人(占58.9%),学士202人(占37.6%),无学位的6人(占1.1%)。(5)职称分布:教授9人(占1.7%),副教授30人(占5.6%),讲师249人(占46.3%),助教201人(占37.3%),没有职称的49人(占9.1%)。

由上可见,本次参与调查的广西独立学院教师群体女性教师占58.0%,略多于男性;35岁以下的教师占72.5%;5年以下教龄的教师占72.1%;硕士及以上学历占61.3%;讲师及以下职称占92.7%。虽然所采集的样本出自广西的独立学院,但统计结果所显示的这些数字分布情况比较符合我国独立学院自有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即都具有队伍年轻,教龄短(教学经验缺乏),学历较高,职称偏低等共性。说明样本选取较合理,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2 独立学院教师教学研究能力整体偏弱

通过问卷,我们对独立学院自有教师对教学研究项目的参与度、撰写教改论文的经常性,对教学改革形势的关注度以及教师参加教学研究活动的正常性等内容作了专门的调查。调查结果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有87.1%的被调查教师选择关心或非常关心目前教学改革形势,这说明绝大部分教师关心教学改革形势。然而却只有8.8%的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性撰写教学改革论文,近一半的教师只是偶尔撰写一些教研和教改论文,而主持或参加过国家级教改项目的教师仅有3.4%,省部级的教师有28.7%,且有42.3%的被调查者从没参加过任何级别的教学研究项目。由此可见,独立学院的教师很关心教学改革形势,但是,教学研究的基础较弱,对教学改革的参与面不广,参与度不深是他们的实际现状。

3.3 独立学院教师教学研究能力提升的迫切性突出

教师教学能力应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管理能力、教学自我监控能力以及教学研究能力等因素。调查显示,所有这些教学能力的构成因素中,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是独立学院教师呼声最高的一种,认为最急需提升教学研究能力的教师的个案百分比是47.2%(详见表2)。即近一半的教师认为,所有教学能力因素中,教学研究能力是最需要提升的。这与独立学院教师承受教学经验缺失及教学任务繁重的双重压力背景是相吻合的,教师在这双重压力下,教学研究的时间和空间都受到很大的制约。如何提升其教学研究能力是各独立学院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4 影响独立学院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主要原因分析

虽然调查显示独立学院教师对教学研究活动作用的认识比较明确,也很关心教改形势,但从表1中的数据可看出80%以上的被调查的教师并不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独立学院的教师教学研究活动尚未形成制度化,这客观上就没有为教师们营造好教学研究活动的平台。造成这种局面除了与独立学院发展历史短、科研工作起步晚,教师的教学研究经验不足以及学院科研基础薄弱等因素有关外,还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4.1独立学院科研管理基础弱,教改教研指导不力

独立学院科研基础弱,教改教研管理机构不健全是影响独立学院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主要因素。广西各独立学院大多没有专门的教改教研管理机构,也没有科研科或科技处。少数学院虽然也成立了科技处,可教改教研的工作职能一般还是放在教务处,在办学规模迅速扩张与独立学院管理人员日益偏紧的情况下,要教务处投入很大的人力来进行教改教研的指导和推进是不现实的。另外,独立学院负责教改教研工作的管理人员通常都是没几年工作经验的年轻人,在教改教研的督促和指导等方面无法完全满足独立学院教师的教学研究需求。

4.2 国家对独立学院教师教学研究的政策扶持力度不足,项目申报与项目建设都面临诸多困难

目前,由于独立学院的自有教师均以青年教师为主,职称低,基本没建立有教学研究团队或学术研究团队,教学研究成果单薄等原因,使得独立学院在申报高级别的教学研究项目时无法与其他普通本科院校相抗衡。因此,获批准的省部级及以上的教学研究项目很少。即便有少数获准立项的校级以上教改项目,往往也无法实质性地得到同样额度的资助(一般是在立项的文件上要求获立项的独立学院根据自己学校的科研政策情况参照资助),仅靠独立学院自身的教改教研经费资助,项目的建设通常面临经费投入不足、项目建设不力、项目的监管和指导不足等因素的困扰,从而也影响了独立学院教师对教学研究的投入热情。

4.3 独立学院的教学研究团队难以形成,教师的教学研究意识淡薄

教学研究是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学校进步的基石,是教师成长的捷径[5]。而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的教师并没有意识到教学研究的重要性,也没有真正树立起教学研究的观念。究其原因,独立学院教师多以青年教师为主,缺少骨干力量,虽然有部分退居二线的富有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的老教师,但是由于他们的精力所限,主动参与教学研究工作或指导独立学院教师做好教学研究工作的并不多。而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往往又忙于搞好教学工作,疲于应对完成教学任务。无论在教学工作还是教学研究上,都难以兼顾两全,顾此失彼,因此导致了独立学院教学研究团队难以形成,教师教学研究意识淡薄的严峻局面,阻碍了独立学院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发展,也影响独立学院教师投入教学研究工作的热情。

4.4 独立学院青年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教学研究精力不足

近些年广西各独立学院连续几年都在扩招,规模扩张较快,目前已有近一半的独立学院在校生规模达到8000人以上,而真正自有教师最多也就300多人,学校的专任教师一半以上是需要聘请母体学校的教师或社会其他兼职教师作补充。毋庸置疑,只要有独立学院自有教师能承担的课程,往往是不会让母体学校教师或社会其他兼职教师来承担的,而青年教师一般较喜欢靠上课赚取酬劳,只要有精力都愿意多接受课程教学任务,因此,自有教师的教学任务通常情况下都较繁重,除此之外还要完成学院布置的其他工作。繁重的工作压力与教学研究之间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冲突,大多独立学院的自有教师很难有更多的精力或时间投入到教学研究中,教学研究能力难以提高。

5 提升独立学院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对策

作为高校教师只有应用科学的方法,密切联系教学实践,积极进行教学研究,探索教育规律和教学方法,才能保证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5.1 完善培训制度,建立多元化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培训体系

首先,独立学院要充分认识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培训的重要性,完善培训制度,重视在岗培训。在培训内容上一定要联系学校实际及时更新,尽可能涉及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各个方面;在培训方法上,要尽可能多样化,以激发不同教师的学习兴趣;在培训对象上,改变过去仅针对青年教师、忽视中老年教师的培训,对于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职称的教师都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在培训管理上,坚持以人为本,设法使不同层次教师主动参与培训活动中;在培训时间和经费上,各校要保证不同层次教师有足够时间和精力来参加培训。其次,拓宽培训渠道,注重校本培训和校外培训相结合,要鼓励和支持教师“走出去”,通过选派优秀教师参加教学研究学术会议、到国内外知名大学进修等形式,不断充实和更新专业知识,进而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

5.2 建立和完善教学研究考核评价制度,鼓励并激发青年教师投入教学研究的热情

首先,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研究考核评价方法,激励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变重科研轻教学为教学科研并重,将教学研究与学术研究同等对待,突出独立学院“教学”根本,既能激发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热情,又能满足教师潜心教学研究的心愿。其次,加大教学研究经费投入,根据本校实际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组织教师申报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积累成果,为后续申报高一级别教学研究项目打下基础。

5.3 积极组建教学研究团队,大力支持和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

首先,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团队定期开展以“教学设计”、“教学观摩”、“教学沙龙”、“名师交流”等与教学能力密切相关的内容为主题团队活动,在教研活动中,充分发挥集体优势,通过经验介绍等形式共同促进和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大力支持和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其次,加强与国内外院校同专业的交流学习、搭建资源共享及相互学习平台,积极派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教学研讨会,及时了解新的教学改革形势和吸收先进教学方法。最后,加强校企合作交流,选派教师到企业实习学习,了解社会需求和发展动态,以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改革方向,提高教师教学研究与实践教学能力。

5.4 拓宽教学研究项目的申请渠道,鼓励多样化多形式地开展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项目申报是教学研究工作开端,也是科研工作的基础。独立学院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与科研工作,加强科研强校意识。教学研究主管部门要积极开拓教学研究项目申报渠道,积极与地方政府、企业做好研究项目公关工作,为广大教师提供研究课题,与相应单位共同研究,加大区域服务力度,同时提升教师教学研究能力,提高学院知名度。同时,教学研究部门要积极与省级教育部门沟通,争取在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项目分配上适当结合独立学院特点分配一些指标,并适当放宽申报限制条件。

参考文献

[1]何茂炳,玄黎娜.独立学院教师科研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J].张家口职业学院学报,2010,12.

[2]刘芳,姚之彦.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专题调查研究[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76-79.

[3]王丽丽.新升本科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调查分析[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1(3):69-72.

[4]吴正霞,余承海.独立学院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J].理工高教研究,2007(8):80-81.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篇11

关键词:课堂教学;独立思考;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346-01

独立思考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是沟通智慧之路的桥梁。是否善于独立思考,是衡量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结合多年的教育工作,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诱发兴趣,点燃独立思考的火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着的、可以用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因素,平中出奇地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比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的《鸟的天堂》这一课时,老师引导:什么叫“天堂”?在课文中,“鸟的天堂”指什么?经过这样的引导,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都争着知道答案,教师顺水推舟,让学生把课文通读一遍,然后告诉老师和同学。独立思考贵在“独立”。在分析问题时,应有自己的见解,不能人云亦云,学生在阅读中碰到疑难时,可以适当组织讨论,让大家敞开思路,各抒己见,为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创造机会。一位同学阅读了《小白杨》这一课时,遇到了三个“陷入沉思”,就提出来,我想机会来了,就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让同学们畅所欲言,然后派小组长进行汇报,最后得出结论。如果经常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时机,相信学生的思考能力就会不断地提高。

二、创设情境,开拓独立思考的门路。

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千方百计地创设情境,循循善诱,把学生引上独立思考的路子。这里略举几例:

1、循着文章的线索,指点学生思考。作者写作要运用线索借以构思;读者阅读文章也要顺着文章的线索才能领悟文章的主旨。《索溪峪的野》这篇课文,从题目就可以不难看出,主要内容是围绕“野”来展开的,这样学生就可以迅速了解主要内容,然后找出课文从几个方面写出它的“野”。学生阅读起来比较轻松。

2、根据文章脉络,启发学生思考。文章的脉络体现作者的思路。一般地说,文章的思路总是体现在叙事过程中的。但由于写作上的需要或由于作者构思的匠心各有不同,有的文章脉络比较明显,有的却较含蓄。但学生阅读中遇到一些疑难时,老师应该把学生的思路引到文章的思路上去,让他们顺着文章的思路去寻找答案。学生在讨论《再见了,亲人》中的小金花的妈妈不幸牺牲后,她会表现得那么刚强的原因时,发言十分激烈。怎样把学生从这些似是似非的见解中引导到言之有据上来呢?这时,老师根据文章的脉络特点:“对于这个问题,能不能从课文中找些依据,帮助我们把答案说得更实在点?”这下很快就把学生引入到课文中去要咬文嚼字。正当学生出于求通未通、欲言难言的状态,老师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妈妈知道这个消息。。。。。。偷偷带着你,混进了敌占区。”要学生集中精力在这句话中的省略号上打主意,想一想:妈妈在听到侦察员老王被抓,决定亲自去营救时,她是否先考虑一下营救的办法?这些办法又是怎样与小金花共同商量的?当时妈妈又会对小金花说些什么?通过老师的穿针引线,学生一经联想就豁然开朗,小金花所以会表现得那么刚强的答案也就明了。

三、反复实践,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独立思考是通过学生积极思维实现的。要使学生善于独立思考,首先要他们勤于独立思考。而学生的“勤”,则在于老师的“导”。老师要善于运用课文中的字、词、句、情节;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促使学生反复训练。比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的第一自然段,要学生说出“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一句中“那里”这个指示代词指代什么,学生经过思考,懂得了这个指示代词不仅是承接上一句话而来的,更主要的是它统摄了下文。这就使学生在弄清课文第一自然段中句与句的关系的基础上,又懂得了全文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提高了分析与综合能力。然而,这类练习的设计,必须在“精”、“巧”、“实”上下些功夫,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四、培养学生思考的深刻性。

在语文教学中,理解关键词句不但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而且可以深刻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想。有些课文的关键句子在文中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去比较,去思考,从中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从而发展思维。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最后一句“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教学这一句时可通过比较,讨论两个“幸福”的不同含义。我是这样安排提出问题的:一、两个“幸福”的含义是一样的吗?二,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进行描写的?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提出问题后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后,汇报研究讨论的结果。教师适时点拨,师生共同总结出:两个“幸福”的含义是不同的,作者把幻想和现实作对比,说明小女孩尽管有着美妙幸福的幻想,但结局却是悲惨的。这就告诉我们,在吃人的资本主义社会里,小女孩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要过上“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幸福生活,只有穷人团结起来,推翻吃人的社会制度。学生在比较过程中,理解了文章的中心。知道她是在幻想、幸福与欢乐中死去,这就使幻想与现实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再加上“大年夜”这本应得到的欢乐和幸福,更增强了这种对比效果,加深了人们对女孩的同情,趁着学生们感动得热泪盈眶之时继续拓展学生的思维,接着提出问题:这篇文章写了一个可怜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同时更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我们长在红旗下,生在幸福中,该怎样做呢?这时学生开动大脑积极思考,会有不同的思维(可能会说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学习,长大为祖国做贡献等)。感动之余,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这样启发学生深思,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

语文教学中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 篇12

多年来, 我们的语文课堂一直是“师道尊严”式课堂。没有民主, 没有平行, 没有独立思考, 没有创新意识。一本参考书、一支粉笔, 一块黑板、一张嘴的教学方式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而且还降低了教学效率。其结果是”答案”统一了, 而智慧不见提高, “背”得到了普及, 而理解却没有得到普及, 知识“普及”了, 而能力却没有普及。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 更何谈有创新意识?

当学生开始独立思考时就意味着他们开始有了一定的独立性, 不再依赖教师的全面指导和帮助, 而是积极主动地按照自身的水平和能力对知识进行接收和处理, 进而体现出“多端”“新颖”“精细”“灵活”成为个人价值的独创性, 人云亦云便无所谓创造。

独立思考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 没有独立思考就不会有创造。爱因斯坦对独立思考体会至深。他回忆自己在瑞士阿劳中学读书时说:“这个学校用它的自由精神和那些不依赖外界权威的老师的纯朴热情, 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 我深深感到, 自我行为和自我负责的教育比那种依赖训练、外界的权威和追求名利的教育比起来是多么的优越啊。”正是在阿劳中学这个给人以充分独立思考和独立学习的自由天地里, 爱因斯坦想象出的一个“跟踪光速”的实验, 这一实验最终致使狭义相对论独立。由此可见,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然带来一系列的教学变革。一些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可能将实验室升格为教学的主战场与主阵地;语文的课堂则要成为以学生为主体, 大胆开发五彩缤纷的语言“实验”课, 即创新是语文的生命。

一、独立思考能力可以形成有创造性个性

独立思考习惯意味着具有独立性, 表现出不盲从、没有偏见与迷信, 对真理地追求。尤其是语文教学中产生出来的兴趣和激情、矛盾和冲突、尝试和探索、动作和思维, 无不启发人的思维潜在的能力。我们所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在具有独立思考意识的人面前, 不会存在一种固定的程序和格式, 而是能为他们提供各种适合其个性和当时情绪思考的原材料与动机。

通过独立思考后作出自己的判断, 最终着眼于培养主体的思维品质和健全人格, 形成能力与习惯的良性循环, 从而进入“胜不骄败不馁”的境界。树立自信心, 否则, 那种不重视独立学习或重复别人的结论, 将成为知识的容器, 这样反而把自己弄的无头无绪, 人格中缺少独立思想, 就会丧失自我和自信心。人类文明绵延至今, 同样的发明创造数不胜数, 同样的艺术作品却不曾出现。雷同便是抄袭, 便遭人唾弃, 即使是同样的题材、同样的主体, 沿袭他人便意味着自身人格与艺术生命力的丧失, 创新才会获得永久的艺术生命。鲁迅与吴敬梓同样感慨于科举制度的罪行, 但鲁迅并不沿袭吴敬梓, 他有着鲜明的个性。

二、独立思考能力适合社会发展变化新需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使得人类知识增长的速度加快, 简直令人目瞪口呆。社会进入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 知识更新加快, 这就要求每个人严格筛选信息, 充分发挥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另外, 知识的总量不断增加, 势必给人们带来许多盲点, 这就使语文教学改革更为重要, 适应时代、势在必行。不加强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何以创新?奢谈科学手段, 奢谈多媒体教学, 是对语文教学的误会与误解, 语文不同于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科学, 语文的“实验室”是生活, 是社会实践, 是课内外学习与生活的衔接与融洽。

上一篇:分配制度改革下一篇:网上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