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HR成长之路!(共11篇)
我的HR成长之路! 篇1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又到了白雪皑皑的季节,又到了一年的尾声。回想起来,感慨颇多。
谁也不曾想到,已走出校园的我竟然干过N多种工作,从毕业茫茫然到现在已初步有了自己的人生规划,这段路的辛酸或许只有我自己知道。五年间,我从事过二手房销售、从事过汽车膜业务、从事过房地产的客服、从事过电话销售.......似乎每隔半年我就要更换一次工作,在众多的毕业生求职者中,或许我比他们更迷茫,我似乎忘记了走出校园前那些信誓旦旦的诺言,更忘却了自己曾经要选择的方向,我真的迷茫了,当时的想法就是,能挣出自己吃饭的钱就行,能比周围同学的工资高就行,所以我一直跌跌撞撞,因为我一直没有找到工资比较高的公司,于是我在不停的失业,不停的找工作,整整迷茫了三年。
终于,在我又在寻找工作的某一天,无意间听别人说HR的发展前景是不错的,我似乎来了兴趣,只是当时我愚蠢到都不知道HR是什么概念,私下里我咨询了好多人,后来才知道HR到底是什么,这个时候,我忽然觉得有希望了,我越来越想象着从事HR工作会有多么的美好,于是,我决定了,我要寻找一份HR 的工作。我开始在网上不停的投简历,开始每天去人才市场,开始大街小巷的寻找招聘信息,几个下月下来,我面试了几十家公司,几乎每天都在面试或者是在去面试的路上,但是结果很我意外,竟然没有一个公司录用我,他们都对我说“你不是学这个专业的,没有这方面的工作经验,不好意思,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成手,真的对不起了”,犹如晴天霹雳般,我每天都没有什么心情,但是我依然告诉自己,不能放弃,我必须坚持,这一次我必须找到这方面相关的工作,于是,我继续寻找着。
20的8月底,奇迹出现了,终于有一家制造类的企业可以聘用我,但职位是行政文员,我思考了许久,觉得很多公司行政和人事都是在一起的,或许在做行政的过程中同样可以接触到人事相关的工作,后来,我去上班了,做了这家公司行政人力资源部的行政文员。我从来没做过文员类的工作,我不太会操作基本的办公软件,没撰写过行政类公文,没管理过办公及劳保用品,对于我来说,什么都是陌生的,我天天努力地做着行政主管交给我的工作,因为他经常跑外,很多事情不会做了我都不知道该去问谁,我就问问旁边的小男孩,问问平时这个工作是怎么操作的,再到网上搜一下,最后自己思来想去觉得怎么做好就开始下手了,因为套路不熟,又什么都不太会,我的工作效率比较低,可是我不想失去这份工作,我只能在别人都下班的时候继续做,在周末别人休息的时候也继续做,犹豫行政类工作比较杂,任务比较多,我时常做了这个却忘了那个,我开始不断总结,开始记工作笔记,我会定期整理我每天的工作内容和进展,然后向部门经理汇报,那段时间我的工作很忙碌,很累,但是遗憾的是能见证我工作的部门经理在我入职之后的两个月就离职了。这让我很伤感,但不管怎样还得继续工作不是,我依旧很努力的工作着,虽然在这其间没有接触到一点人力资源的知识,我不停的告诉自己要先多学点东西,其他的都不重要,会有机会的。
几个月以后,部门的新一任经理到岗了,一切又都恢复了正常,我比原来还努力的工作着,依旧处理我每天的行政事务:办公用品及劳保用品管理、水电煤气费管理、行政费用报销、固定资产管理、食堂管理、班车管理等等,每天,我都忙得不亦乐乎,我想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一点人力资源知识,但这简直就是奢望,我空不出一点时间来。就这样努力的工作着,部门经理会不时给我安排一些工作,指出我的优点和不足,每天很累,但是我很快乐,因为我能学到一些东西,这些遍能让我满足。
又过了几个月,也就是中旬的时候,这一任部门经理也离职了,我再一次受到了大家,每次能直接管理和监督我工作的领导为什么都要离职?我有点不平衡可又万般无奈,面对这样的事实,只能接受吧。
20的9月,公司唯一负责人事的主管要离职了,也就意味着除了部门经理以为下面再没有负责人力资源的人员,又要招聘人事专员了,对我来讲,这似乎没有任何关系,我依旧忙于我的工作。但就在这个时候,总经理找到我,他说,“我一直很认可你的工作能力,她的工作有你来接吧”,我似乎觉得我在做梦,欣喜若狂,真的吗?我就可以负责人力资源了?他说我可以直接接任人力资源主管的职位了。那几天我一直沉浸在幸福中,丝毫没有察觉到这个职位对我来讲并没有那么容易。果然,几天过后,人力资源总部知道了这个消息,他们死活不同意让我接任人事主管的职务,甚至人事专员都不可以,他们的理由是“我没有人力资源方面的任何工作经验,也不是人力资源相关专业的,不是本科学历,也没有人力资源从业资格证”,我很恼火,同样又是当初面试碰壁的问题,经过我们分公司领导的再三请求,我终于如愿以偿的做了人力资源的工作,只是是个专员,不是主管,还是通过竞聘上来的,那一刻,我没有抱怨什么,已经让我从事了这份职业,那我还怕以后没有机会么?我接受了人事专员的职位,努力的开始工作,比之前更努力,我努力的学习,努力查找和人力资源相关的群,经常到群里去咨询一些问题,,我有幸加入了学习群,顺利通过了国家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成功考取了辽宁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成人本科,我现在依旧很忙,但是我会利用中午的点滴时间到里面下载文件,然后带回家抽时间学习,这里面有好多我想要的东西。
现在已经是20底,我依旧在这个公司,从事着这个人事专员的职位,我不像其他群友那样涨了薪升了职,我没有什么可以炫耀的,依旧是那个专员的职位,现在已经正式从事人力资源工作15个月了,我终于成功转了行,有个自己喜欢的工作,我就是快乐的,我依旧每天不停的学习,那天我忽然感觉到自己真的提升的不少,我可以独立的做一些事情,很多专业的工作拿到手不再是没有思路,每天工作着,哪怕完成一个小小的任务我也会无比开心,我是这样的容易满足,又是这样的不懂知足。
在这里,我要郑重的感谢一下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平台,感谢群里这些伙伴们对我提问的热情解答,正因为你们,我才会成长的这么快,这一年,我在专业方面的进步,是我最大的幸福。我打算年底的时候向上级申请晋升人事专管,不管结果如何,我都会坦然面对,都会依然的努力,我相信机会永远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亲们,为我加油吧!
我的HR成长之路! 篇2
1991年7月, 从西北师范大学生物系本科毕业的我, 被分配到了甘肃省榆中县当时位于农村的榆中师范学校任教, 师范是小中专待遇比中学好, 师范学校那时生源很好, 招的是全县的尖子生, 有普师班和民办教师进修班, 我第一年任教民办教师进修班的生物学课和生理卫生课。民办教师中有的是我小学、初中的老师, 学生中有的可当我的父辈, 从他们那里我学得了好些做人的道理。
当班主任的愿望
师范的学生多才多艺。与我一起分配去的跟我同住一个宿舍的赵老师, 带普师四年级的教育学, 又兼任一个班的班主任, 与学生关系处得很好, 我们的宿舍经常有学生光临, 当时我很羡慕当班主任。工作第二年, 开学不久, 带普师一年级生物课兼任班主任的刘老师因为身体欠佳, 他的课和班主任都由我接替, 我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班主任, 但生物课只有一、二年级开设, 三、四年级没有课, 我没办法将学生带到毕业, 总觉得缺乏成就感。那时学校的活动很丰富, 作为生物老师兼班主任, 我还清楚地记得带领学生上兴隆山采标本做标本、在学校的废弃旧宿舍中种蘑菇的情景, 这些体验记忆犹新, 影响了我十几年, 直到我调到甘肃省榆中县第一中学 (以下简称“榆中一中”) 的2010年前后,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 我策划参与建成了榆中一中开放式的植物标本展室和生命之光科学展厅, 有动物生态标本、植物蜡叶标本、浸制标本、蝴蝶标本、矿物标本等, 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在榆中师范的10年中, 我当了8年的班主任, 每周最多时只带8节课, 又没有升学的压力, 生活学习觉得很轻松, 很快乐。那时尝试写了一些所谓的文章, 水平很低, 因为师范评职称需要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文章, 让我有了教学研究的意识和愿望。
生物老师也能当班主任
2000年8月因工作调动, 我来到了榆中县第一中学任教, 工作至今。2002年6月18日被确定为兰州市中学市级骨干教师, 2003年12月获得中学高级教师任职资格。分配以来, 我一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因为曾担任过榆中师范理化生教研组组长职务, 调到榆中一中不久就担任了榆中一中生物教研组组长职务。
2000年8月, 我到榆中一中的第一年, 因为2002年高考要考生物学, 生物总分在综合卷中尽管只占60分, 但这给生物学高考停考多年后的生物任课教师带来了一线曙光。当年榆中一中破格在高一每周安排了3节生物课, 机缘巧合, 一位任化学课的高一班主任不愿带班, 我当上了高一 (7) 班的班主任, 并带4个班级的生物课, 周课时12节。因为有了高考的压力, 再加上不太熟悉高中教材和教学节奏, 一年的工作量比我在师范翻了不止一倍。凭着一股激情, 凭着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 三年后的2003年高考, 所带班级学生考得还算不错, 这给了我心灵些许慰藉, 生物老师也可以当班主任。但此后, 甘肃省高中高一不开生物课, 高二、高三开两年。生物老师要想高二接替当班主任就很少有机会了。
我当班主任的成就感
两年后的2005年, 有一个重点班学生成绩下滑厉害, 学校决定让我接替该班班主任, 我当时任该班生物课教师, 于是担了重任。由于班主任工作细致踏实, 以及任课教师的通力配合, 所带班级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全校26个教学班600分以上32人, 该班就占了6人, 该班学生金鑫同学在华南理工大学生物技术专业上学期间, 就被评为2009年度广东省十大新闻人物之一, 现已有好几篇文章在国际刊物上发表, 被评为全国杰出青年。之后的我连续担当班主任工作, 成绩显著, 如在2007年高考中, 全校90%的班级没有完成学校预定的高考目标, 而我所带班级, 超出7人出色完成了学校预定目标, 在2010年高考中, 我班赵宏鹏同学取得我县高考应届理科状元的优异成绩, 学生的成就是老师的骄傲。
班主任工作的体会
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 我根据学生心理、生理特征和思想实际,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 不歧视后进生, 循循善诱, 以情感人, 以理导行, 注意激发和培养他们的闪光点和个性特长。及时指导班干部开展工作, 使他们树立信心, 激发工作兴趣, 并赢得集体的认可和信任。认真分析班级思想状况, 确定主题班会, 精心设计过程, 选择精彩的语言提高班会的质量, 达到教育的目的。搞好班级工作, 当好一名班主任, 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必须要自觉学习教育科学, 认真研究教育规律, 总结经验和教训, 虚心求教, 将自身的特点和所带班级相结合, 从而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用“爱”的力量, 用“心”的付出, 使所带班级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让每个家长放心, 让学校和社会满意。
班主任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管”上, 还要促成班集体和班级成员的发展。因此制定班级和班级成员奋斗目标显得十分重要。目标能使集体和个人着力追求, 为之奋斗, 具有极大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制定的目标要系列化, 要有短期、中期和长期之分, 有短期目标就勤快, 有中期目标就有精神了, 有了长期目标就有气势了。可以将一个学段确定为长期目标, 学年确定为中期目标, 一学期或一月确定为短期目标, 时间还可更短。目标确立后, 要制定一些合理的切实可行的班级规章制度、班训、个人誓词、班级誓词等, 这些制度措施一方面要有利于班主任管理班级, 另一方面要有利于激励学生进取, 有利于达成班级和个人奋斗目标的实现。
任重责任更重
我的成长之路 篇3
八年前,我在乡村中学担任初三班的班主任。那是我第一次带毕业班,心情激动又兴奋,恨不得让班上每个学生都成为尖子生。可事隔不久,品学兼优的学生王小溪,却因我的简单粗暴而离开了学校,成为我心底永远的痛。
说实话,我非常喜欢小溪这孩子,不仅人如其名,如小溪般文静清秀,成绩也在班上数一数二。临中考前两个月,我发现她的状态很茫然,甚至在课堂提问时答非所问,成绩也一落千丈。我把她单独叫到办公室来询问,她却支支吾吾什么也不说。我只好关照她要调整好自己心态,打定主意找个时间去她家一趟。
我还没挤出空闲去小溪家,却在班上捡到一只写着“王小溪收”的粉红色纸鹤。当时想把信交给小溪,转念一想,说不定能了解孩子这段时间的思想动态,于是我悄悄把信折开了。“溪,自从上次在竹林见面后,我无时无刻不在回忆你的温柔……”天哪,这白纸黑字刺痛了我的眼,更刺伤了我的心,难怪小溪她最近如此反常,原来是陷进了“早恋”的泥沼。
俗话说“爱之愈深,恨之愈切”。年轻气盛的我被“恨铁不成钢”的怒火烧昏了头,气冲冲叫出了正在上课的王小溪,在走廊上抖着信劈头盖脸地训斥:“难怪这些天你魂不守舍,难怪你无心学习,原来你已经名花有主了……”
王小溪惊恐地看着我,双眼像雨雾中飞涨的湖泊晶莹透亮,终于,泪珠儿成串涌了出来。王小溪捂住脸冲出走廊,教室里顿时乱成一团,猜测和窃笑声不绝于耳。我又恶狠狠地在班上发了一通脾气,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第二天,王小溪的位子空着。第三天,依然空着。我的心也空落落的,于是放学后去她家家访,谁知铁将军把门,一家人不知去向。邻居听说我是老师,便叹息着告诉我说:“前段时间小溪父母闹离婚,母亲随一个男人去了广东。真是作孽哦,小溪偷偷地流了好多泪,真是苦了孩子了。”
“那小溪呢?”我急切地问。
“本来小溪是想跟着爹的,但前天不知在学校受了什么委屈,哭了整整一夜,说是在这里呆不下去了,昨天随她娘去广东了。”
我如遭五雷轰顶,满脑子都是小溪那双美丽的泪眼,眼眸中含满了惊恐、委屈与愤怒。我后悔极了,本该与她促膝谈心,听她敞开心扉告诉我少年愁滋味的,我却逼她小小年纪离乡背井。
不久,我收到了小溪的来信,信中说,她如今在广东东莞,因继父不肯支付昂贵的学费,她不愿让母亲为难,就到鞋厂做工了。那只纸鹤信是初三(2)班的小旭写的,是小旭求爱遭到拒绝后,胡编出来的一封信。
小溪的信如磐石重重压在我的心头,我立即找当事人调查,证实了小溪没有说谎。我马上写信请求她回校,愧疚的泪濡湿了洁白的信笺,可一封封信如石沉大海。我又多次请她父亲转告我的意思,但还是没能盼回小溪的身影。
第二年,我调离了这个令我伤心的学校。为了让小溪的悲剧不再重演,我学习了心理学课程,兼做了学校心理健康教师。我力争做得最好,充分理解学生在生理和心理发育期间产生的烦恼,并予以有效疏导,让每个花季中的男孩女孩都能顺利度过青春期。
有了小溪的教训,我把“冷静”二字作为处理班务的原则,遇事不急于下结论,用更多的耐心和细心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分享他们的快乐,分担成长的烦恼,真正做到和风细雨,润物无声。
爱你,需要更多的欣赏
每届学生中,总是有一些学习成绩差的,有的是认真刻苦,可成绩就是上不去。有的是自暴自弃,不仅学习差且纪律也差。说实话,对于后一类学生,我没什么信心,只要他们不影响到别人,就万事大吉了。
后来的一件事,改变了我对这些孩子的看法。三年前,我担任初一(4)班班主任,班上有个名叫张伟的学生,长得牛高马大,体育课是他的最爱,运动场上常能见到他矫健的身影,其他科目则一律不感兴趣,由是我斥之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初二上学期,学校举行运动会。张伟异常兴奋,报了三个比赛项目,每天早晨第一个到校,下午最后一个离校,运动场上洒满了他刻苦训练的汗水。比赛时,他有一项夺得第一名,有两项破了学校纪录,为班级大大地争了光。
当张伟如将军般凯旋时,教室里掌声雷动。我也非常高兴,第一次在班上表扬了他,还在他个人积分栏上添加了一颗星作为奖赏(这可是班级最高荣誉哦)。张伟的脸红彤彤的,激动得热泪盈眶。
运动会过后,奇迹出现了,张伟如脱胎换骨,上课精神抖擞,作业不再拖欠,虽然成绩还不很理想,但他学得认真刻苦。我又一次当众嘉奖他,鼓励他说:“努力了就是100分!”
张伟的转变,不仅令我欣慰,而且促使我对学困生的教育方法进行了内省——对优生的赞许、赏识是应该,但投向学困生的眼光也应该是鼓励,不能用恨铁不成钢的严厉和不屑啊!
从那以后,我对学困生们露出了灿烂的笑脸,开始欣赏他们的体育才能、绘画能力、音乐天赋……鼓励他们以轻松的心态去发挥特长。同时,也注意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请他们也摆正心态,给孩子找一条适合的发展道路。我驚奇地发现,欣赏如一道阳光,照亮了几位学困生的心扉,三年后的今天,他们都考上了重点高中,学习音、体、美等专业。
我的成长之路 篇4
丰镇市马桥街小学
于建平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很高兴与大家欢聚一堂,共度今天的美好时光。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的成长之路》。
岁月葱茏,一晃就走过了四十个春秋。从教二十年来,我坚守“真真切切做人,踏踏实事做事,认认真真的学习,兢兢业业的工作。”可以说,忙碌伴随着经历,汗水孕育了成长。
1993年9月,我很幸运的考入了乌盟师范学校,在学校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等十几门功课,尤其是音乐课,在我们农村从来没有上过,只有在师范学校我认识了音乐才知道我也会唱歌,记得高格林老师让我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那是我第一次唱歌,顿时教室里想起了热烈的掌声,我的脸当时一下子红了,从那以后我在闲暇时总会哼上几句,在毕业典礼时我在大礼堂唱了一首《我不想说再见》感动了在场所有的师生,个个潸然泪下。三年的学习颇有收获,马上就要踏上育人的道路。
1996年,一心想留城的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荣幸的分配到了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小学——丰镇市马桥街小学。刚踏入教师这一行有很多东西都不懂,需要向老教师学习请教,可没有那么顺利,日常的一些教学常规和做法都没人告诉我,太自私了。第一天教书我就积极地写了一个单元的教案,可根本不符合马小教案格式,没有人去提醒,只是冷冷的笑着说:“哼哼,这后生这样写呢!”后来回到宿舍我把刚当教师的一些感悟和几位师哥聊了聊,他们耐心的听,并且又认真的讲了他们刚参加工作的经历和做法。后来我每天虚心地去听老教师的课,不断反思总结,寻求教学的方法。每天晚上备好课后和几位住宿的老师共同游戏互当老师和学生试讲,以便第二天给孩子们上好课。自己不断的学习与和孩子们的和谐相处让我感觉到了做老师的光彩,真正的体会到了这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迎来了支援山区教育工作一年的帮扶活动。小有成就的我积极地报了名。这时最不理解的就是我的父母,因为我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如果支教一年就错过一年的良缘。我只好和父母解释我还小。去农村的第一天我们也是敲锣打鼓的被迎进去的,一切就绪后我们就进入了工作状态。我们陆续地展开了一些活动,制作手抄报、毛笔字书写、绘画班和小合唱团,组织开展班队会和语文课外活动,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从来都没有举办过的活动我们都让孩子们见识到了,99年庆祝澳门回归祖国,我们举行了全乡中小学生歌咏比赛,当时参观的人除了学生还有乡领导和社员们,差不多有2000多人。2000年又举行了中小学运动会。一年中我讲了3次观摩课、举行了一次观摩中队会,听课教师达100多人。当时有很多老师和家长反映想把我们留下来。再支教快结束的时候,一名叫徐文娟的老师写了一篇《请你留下来》的文章,当时他就发表在乌盟日报上。我很感动,可是,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我们必须走了,看着和我们朝夕相处一年的孩子们依依不舍的走了······
如今走过了20年的教育生涯,我依然奋斗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所管理的班级年年在学校的量化管理评比和大大小小的考试中名列前茅。
回首过往,汗水相伴,泪水相随,笑声相依。经历了坎坎坷坷的探索,风风雨雨的磨砺,不求自己闪耀多少光华,只愿我的付出能为学生增长一点知识,能为教学奉献一份力量,能为我们马小的蓬勃发展增光添彩!
我的成长之路
演讲稿
丰镇市马桥街小学
我的幸福成长之路 篇5
樊佳妮
成长是一段路程,有付出,也有收获。成长中每一次经历的点点滴滴的幸福,与老师的亲切教诲,父母的呵护,亲人的关爱是分不开的。
鲁迅先生曾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而我的成长之路不光是用劳动和汗水搭建而成的,还是一条需要乐观、需要智慧、需要勇气才能修建而成的真正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当我生活在色彩斑斓的梦境中,听着一个个脍炙人口的小故事,从故事中懂得了真善美,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耳濡目染:帮助别人、无私奉献是快乐,热爱集体、勤奋好学、有责任心是快乐。
小时候,我是一个不停滚来滚去的“球”:到处横冲直撞,走路像打水漂,又急又快。四岁时撞倒了家里的小板凳,在眉毛边留下一道浅浅的疤痕。五岁时,由于我跑得太快,没有看见邻居家即将泼出去的热水,正好与滚烫的开水“不期而遇”,从后脑勺到背部都有烫伤的痕迹。最后经过治疗,没留下大块的疤痕,但仍在脖子上留下一小块浅浅的疤痕。童年因不懂事在脸上留下的印记至今依然清晰可见,这是童年的痕迹。
五岁那年我上了幼儿园。幼儿园离我家挺远的,勤劳的妈妈每天早早起床,不管寒风还是酷暑,骑自行车送我上下学,风雨无阻。
两年后,我上小学了。依稀记得当年妈妈在上学的路上教我唱《上学郎》:
“小么小二郎--
背着那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
只怕先生骂我懒那,没有学问啰,无颜见爹娘。”
这首歌,伴着我走过那条通往小学的路,走了六年。
升入初中的我,更加重视学习了。从初一至初三,我都是住宿在校的,为的是能在学校上晚自习,多学习一会儿。初中生活也是丰富精彩的,除了学习我们偶尔会春游、野炊,举办各种活动。我也曾参加过征文活动,获益匪浅。初中是在轻松欢快的环境下度过的,我至今仍十分怀念。
转眼十六七岁了,顺利进入了高中。高中是在县城里的,离家较远,因此我又开始了三年的住宿生活。高中的生活是紧张的,氛围是浓厚的。在高三那一年尤为明显,每次考试后老师都会排名,班里排,校里排,而且把每个人的成绩与上次考试相比,看看进步与否。那时压力真的很大,我们也有排遣压力的方式。所幸我们学校是在县中心,一出学校门就可以去繁华的街上逛街、购物。我们几个好朋友经常在体育老师说自由活动后溜出去买零食,现在想想,别提有多惬意了。临近高考时,学校组织我们每天去操场跑几圈放松一下心情,确实有些效果。就这样,高中三年就在紧张而忙碌又不失欢愉中度过了。
我已经走过了二十年的春夏秋冬,真怀念过去的点点滴滴。怀念依偎在父母怀里温暖、快乐的感觉,怀念听着摇篮曲进入梦乡的那份恬静。那时候的我是多么的无拘无束,无牵无挂,快乐自在,生活在五彩斑斓的童年梦中。
我的党员成长之路 篇6
我的党员成长之路
日月如梭,不知不觉两年的时光已悄然而逝。回想当初我们带着对大学的向往,带着亲人的祝福和期望,带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来到徐州工程学院。那时候的我是稚嫩的。经历大学两年的时光,我学到了很多。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还有品质上的提高。在第一次党课上,教师给我们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到以及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我以前在没有培训学习时,总觉得没入党有点遗憾,可能有点随流。但现在通过对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的学习后,党已经不再是我原来思维中的一个单纯的政党,而是一个集中了先进分子的,组织性严密的,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具有广泛性的政治组织,它用它最进步的思想教导着我们——在前进中要善于总结经验,郑重对待自己的过失,以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路线。再结合党的历史及建党前后中国面貌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可以充分认识和肯定党的方针路线在建设中的伟大而不可估量的作用。入党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入党的过程实质就是认识党、热爱党、发展党和扞卫党的过程,不能存有任何私心杂念,更不能带有功利欲和虚伪心。同时,对于个人来说,形式上的入党一生只有一次,而思想上的入党则是一辈子的事。其次,入党是一种觉悟的提高。还记得当初很多人都对我说,党员可以增加你工作的法码,使你人生的道路更顺畅。但上了党校之后,我才知道那种观点并不是对的。我明白所有的事情付出才会有回报。党员更是扮演着为人民群众全心全意谋福利这样的角色。甚至有些党员追求的是那种只付出不求回报的境界。所以希望依靠党员这个光环给你带来个人的好处是不可能的。别人做不到的,党员必须做到。因为他们有先锋带头作用。别人能够做好的,党员要做得更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党员的先进性。所以从这种意义上说我并不觉得党员这个角色能够给我带来好处,能够在我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增加我成功的法码。
我这个人有时候,对别人要求严格。对自己看不惯的人或事更是很厌恶。做事情的时候不细心,没有恒心 知道这些缺点后,我尽力的改正。有时候看不惯别人的言行举止,但我会做到尊重,或是委婉的指出来。希望别人注意。有时候对自己不喜欢的人,我也会试着去打交道,去更加深刻的认识。做到对别人的评价客观、准确,改变一些片面的看法。在要求别人的时候,我不会过分的严格。只是多多劝导,但是我不会失去自己的原则。做事没有恒心,一直都是我一个致命的弱点,我知道一朝一夕是很难改过来。但我会用百分百的努力去改变。因为我想让自己更优秀。让自己能够符合一个共产党员的素质。
我的HR成长之路! 篇7
一、规划———专业成长的原动力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首先, 我做好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 在教师成长档案中从长远目标规划自己, 几年骨干、几年学带、几年名师, 应该来说, 这个几个阶段的目标我是逐步实现的;从短期来看, 每个月听评课多少次, 阅读几本书籍, 完成几篇教学反思等。几年前, 我要求自己在做好正常工作的同时, 每月写一篇教学论文, 并争取在期刊上发表。有了规划, 就有了工作方向和努力的动力。比如我坚持写作, 最好的年头达到了15篇。
始终坚持这样的信念:只教不研则浅, 只研不教则空, 教而无绩则平, 研而无果则虚, 只有教研并举, 教出成绩, 研出成果, 才能相得益彰。
在追求专业发展的过程中, 要主动挑战自己。为挑战自己, 我会积极承担一些区校公开课和教科研任务。想一想, 既然接受了任务, 就必须努力把它做好。为了完成这些任务, 我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查阅、收集、筛选和整理资料, 学习理念, 并且在备课和磨课的过程中, 会有一些好的构想和同伴的建议和帮助, 还有专家的指导和点拨。这样的经历经常的反复, 逐步让我顺利完成了“遵守教学规范———驾驭教学规范———超越教学规范”的跨越。我曾两次参加省市说课比赛, 也为挑战自己 (当然也给自己增加了许多成功的机会) 选了两个比较难的课题《几何引言》和《有序数对》, 因为平时注重对说课的持续研究, 分别取得武汉市二等奖和湖北省一等奖的好成绩。
合理做好专业规划, 让我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不忘去成就自己。
二、学习——专业成长的奠基石
教师作为社会文明的推动者和传播者, 理应成为热爱学习的典范, 成为终身学习的带头人。知识的更新, 课程的变革, 教育对象的变化, 信息技术手段的现代化, 都要求教师不断地适应和学习。人生最大的捷径, 是用时间和生命阅读一流的书。教师要通过阅读和学习把自己打造成一部让学生百读不厌的书, 这部书比起课本对学生的影响要深刻和持久得多。为“学生而读书”是教师阅读的第一推动力;为教学而学习, 教师通过学习, 充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为自我而学习, 它以完善人和丰富人性、充实文化底蕴和生活情趣、体验人生为目的。学习的方式一般有:
其一是向书本学习。“教师读书, 没必要‘太专业’”。既要学习教育理念, 也要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 促使教师的基本素质不断提升。比如, 1999年我在研究生课程班学习期间第一次接触到“建构理论”, 后来就有意识地翻阅一些资料, 领悟到几个关键词。即“情境、互助、对话和自主建构”, 于是就自觉地在教学中尝试, 强调“情境创设、合作交流、突出过程、问题变式”四个要素, 并认为数学课堂如果抓住这四点应该是成功的。教育理论好像是航船在黑夜中遇到的灯塔, 指引着我们前进。
其二是阅读大量的数学期刊 (自己订阅了上10种期刊) , 开阔了我的阅读视野, 可以帮助我们学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思考有价值的问题, 提升了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其三, 向专家请教, 与大师对话。本人曾有幸参加了北师大和华东师大的“湖北省卓越教师培训班”, 聆听了前沿专家对教育的全新的阐释, 使自己在教学中的困惑豁然开朗。在新课程改革初期, 参与武汉大学前校长齐明友先生牵头, 《中学数学》的前编辑汪江松先生主持的鄂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编写工作, 在与大师对话中, 感受到他们对课程全局的整体把握、对数学本质的深刻理解。这样的学习让人受益匪浅, 是专业成长中难以忘却的的记忆, 能够得到名师的言传身教也是我们教师提升教学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
其四, 向实践学习, 在实践的磨刀石上不断地磨砺成长!另外, 还可以向网络学习, 在当今资讯相当发达的时代, 网络又为我们的专业学习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不懈地学习, 才使自己有底蕴, 有底蕴才有底气, 有底气才有课堂的灵气和写作的灵感。我在《中学数学》、《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等期刊上发表论文80多篇, 还有多篇论文获省市一等奖和被有关期刊转载, 多项教研成果获各级奖项。在学习过程中, 努力把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 (张奠宙语) , 注重把优秀的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 引入课堂教学, 逐渐形成自己的“以智生情, 以情促智”的教学风格,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 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数学问题, 让学生“要思考”“、会思考”。在一次次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将数学内敛的气质外显,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涌动的理性之美, 灵动之美, 生命之美。
三、研究———专业成长的孵化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乐趣, 不让每天上课成为一种枯燥而单调的义务和程序, 那你就要走上从事科学的教育研究这条路上来。”我正是这样自觉地将教学实践纳入科研的轨道, 并积极开展教学研究。
研究教材, 做教材的开发者。比如:在义务教材《几何引言》的教学中, 我通过研读, 提出了五个学习主题。1.几何是一门古老的学科;2.几何是一个有用的工具;3.几何是一个图形的王国;4.几何是一幅无色的图画;5.几何是一门好学的课程。这样的教学设计, 很好地让学生对几何的学习内容、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方法有了总体的认识, 也达到《序言》教学的目的。在研究教材的例 (习) 题时, 也发表了《一道课本习题的挖掘》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 11) 、《再谈梯子问题 (《中学数学》2008, 1) 、《一道课本例题的讨论和开发》 (《中学数学》2008, 6) 等论文。
研究解题教学, 提炼解题方法和技巧。解题教学中有着丰富的研究资源, 不局限于“解题=类型+方法”或“怎样解的层面, 更多的追问“为什么这样解”, 关注习题 (或试题) 的背景和结构, 解题目标, 解题过程的分析, 以及解题方法的培养。关注竞赛数学的研究。几年前, 我一直在坚持培优, 课前做了大量资料的整理和编写工作。习惯将培优的资料系统化或专题化, 并且成果化。就有20多篇竞赛讲座和专题发表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等期刊上, 应该来说, 产生了较好的影响, 还经常收到一些编辑的约稿或邀请, 参与栏目策划。
研究命题规律。中考试题是优秀命题人智慧的结晶, 是我们的研究资源。结合自己的命题经历, 反思命题过程和试题的特点。比如, 本人结合2011年武汉市中考试题, 发表了《几何变换下的2011年武汉中考试题》 (《中学数学》2011, 9) 、《一道根植于课本的中考几何题》 (《中学数学》2011, 11) 、《借鉴与创新—一道中考压轴题的命制》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2, 4) 等论文。结合2013年武汉市中考试题, 又发表了《简洁而不简单朴实中蕴含深刻》 (《中学数学》2013, 12) 、《回归课本提炼模型推广命题》 (《中学数学》2014, 12) 等论文。
研究学生, 为学生提供最合适的教学。在新课程实施不久, 我在《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关注的过程》 (《中学数学》2002, 12) 一文提出:关注学生的学习目标;关注学生的学习内容;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 关注学生的学习环境。处处留心皆学问, 研究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倡导游戏精神, 让游戏进入课堂。
研究课堂, 积极进行教学方式的变革。“十五”、“十一五”期间, 分别主持并完成了武汉市重点课题《讨论式数学教学策略研究》、《初中数学分层协作教学策略研究》。在“十二五”期间, 为了探索数学解题的方法与途径, 完成了个人课题《模式识别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的研究, 研究过程中发现课堂教学中包含了丰富多彩的模式, 模式教学是一种教学的艺术。通过数学模式的研究, 丰富了自己的解题理论, 提高了数学解题教学能力, 最终带领学生走出题海, 学会解题, 享受优质的数学教学。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 将每一节课都看成检验和提高科研成果的良好机会, 把每一个教案都看成一个子课题、一份科研报告, 尽可能将之设计得好些, 再好些;通过课题研究, 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作了有益的尝试, 并且也大大促进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我认为课题研究给自己搭建了一个学习和发展的平台。
所以, 我们应该珍惜自己身处教学第一线的优势, 把教学第一线看成是最出成果的摇篮, 进而真正认识到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创造的天地, 一个读写的园地, 更是一片希望的田野。
四、反思——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 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 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波斯纳也有这样的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足见反思对一个教师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后反思就是将自己的课题实践连同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诉诸笔端, 实现自我监控的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课后反思一般有:记成功之举, 记败笔之处, 记教学机智, 记学生见解, 记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学研究的主阵地, 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课堂。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我们在不同的时间, 面对不同的学生, 即使同一课题, 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就自身来说, 理解在加深、水平在提高。但对学生而言, 他们的基础不同, 思维不同, 对知识、问题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甚至千差万别。这里应该有不同的感受、感悟、失误、成功与教训, 这些都是我们反思的材料。例如, 面对不同的学生, 我反思过如何帮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于是就着手进行分层协作教学研究, 提出了一些教学策略, 提高了教学效率。
最好反思就是写作, 写作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用新的心得和经验与以前的心得和经验相对照, 教师就会不断提高, 就会凝练出自己的教育思想和风格。写作时要树立作品意识, 将文字形成文章, 寄往杂志社公开发表, 让同行共享, 你的成果就会得到公认, 从而会感到一种教育的收获和幸福。
写作的起点就是写好教案。因为教案记载着我们教师的思维过程, 它展示了教师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它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育理念。写教案的过程就是一个练习写作的过程, 训练思维的过程, 培养能力的过程。因此写好教案就相当于天天练习写文章。我的第一个教研成果就是说课报告《说几何引言课》 (发表在《数学教学通讯》2000, 2) 。该文中提出的“感知———讲授”关于“序言”教学模式, 也被《中学数学教学建模》一书收录。还有10多篇课例设计、说课报告在数学期刊上发表, 其中课例《众数中位数》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引起全国中数界广泛讨论, 许多专家评价为“在课改的潮头冲浪”、“是一节具有引航灯作用的课”、“好的课例是研究出来的, 好的教师也是研究出的”……。其实, 好的课例不但促进学生的发展, 也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进行教学反思, 贵在及时, 贵在坚持, 一有所得, 及时记录, 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 以记促思, 以思促教。
五、合作———专业成长的助推手
有一篇文章《色彩的友谊》讲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其中色彩的自吹自擂, 如绿说自己是“春天的主宰”;红说自己是血的主色是“生命的基元”;蓝说自己是“广袤天空的基调”……, 大家争论不休, 后来雷电建议大家携起手来, 形成了雨后天边绚丽的彩虹。从教者要想使自己的天空也色彩斑斓, 也要学会合作, 合作是所有组合形式努力的开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 面对鲜活灵动的教育对象, 这些对要求我们从教者要学会合作, 合作双赢。
与学生合作, 教学相长。课堂学生的错误, 创新的见解、思路和方法, 思维的火花, 都是我们的教学材料的养分及教学资源。中小学教师和大学教学不一样, 我们可以“掠夺”学生的课堂成果。我们要珍惜和学生共处的日子, 学生往往是推动我们专业成长的另一只推手。在研究学生的作业或试卷后, 论文《一道常见题的几种不常见解法》发表于《上海数学》 (2007, 4) 、《一道考查学生发散思维的试题》发表于《中学数学》 (2008, 11) 、《一道规律求和题的探究》发表于《中学数学》 (2011, 7) 。
与同伴合作, 共同成长。每一次校本教研活动中, 与同伴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和技艺的切磋, 都会给我们的智慧和灵感。比如, 我和同事在研究近几年武汉市中考压轴题时, 合作完成了论文《2008年武汉市中考数学压轴题评析》发表于《中学数学》 (2008, 9) 、《抛物线内接直角三角形一个性质的研究及其应用》发表于《中学数学》 (2015, 10) 。
与团队合作, 让自己走得更远。我主持了一个名师工作室, 工作室的每一次活动, 需要我精心的策划和周密的安排, 工作室的每一次活动, 要做到专业引领和示范, 需要自己的学习和团体成员的研讨。例如, 本工作室成员王松老师荣获2015年全国优质课一等奖。他从市级、省级再到全国的赛课, 团队的磨课至少20次, 每一次的修改和完善, 都会有不同思维碰撞, 也促使我作出深入思考。在这样的团队合作中, 也让自己更加成熟!团队成员的成长, 其实也是自己个人的成长。
阅读点亮我的教师成长之路 篇8
作为青年教师,我们经常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面对许多复杂的问题。一般,我会向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请教,我总在纳闷为什么他们能有好的办法来处理这些“疑难杂症”呢?在向他们取经的过程中,我才发现关键是这些优秀的老师平时注重阅读,在阅读中汲取精华,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随着教龄的增加,我越来越觉得这桶水如果再不添加,就会枯竭,我要不断地增加这桶水,就得找到永不枯竭的水源,这个水源就是学习和实践。
带着这样的认识,我开始如饥似渴地投入到读书学习中去。我努力搜寻着各种对教育教学有帮助的名家著作,然后静下心来,认真阅读。第一次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时,没有想象中顺利,感觉有些不懂,为什么大家都推荐的书,我却没有一点感觉呢?带着怀疑再次重读这本书。看了雷夫老师关于阅读的一些实践活动,我感同身受,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爱阅读,但是我可以开展一些更细致的活动,从孩子的个性出发,多一些指导,多开展一些活动,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行万里路。这是雷夫老师带领孩子们大量实践活动之一。让孩子们在活动中锻炼、提升,开展各种精彩的活动,看了雷夫老师的每一个活动准备,我才意识到每一项活动并不是领导的事,更多的是我应该把工作做得更细致一些,考虑问题更全面一些,准备是关键!
失败是好事。读完了这本书,我觉得我最佩服的就是雷夫老师善于反思,善于接受意见,对于孩子们来说失败是好事,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应该直视失败、错误。雷夫老师能接受女儿对自己的批判,及时改变了自己的课堂,把不可能的事变成了可能。现在的孩子们都喜欢表扬、激励,承受能力越来越差,一直是我们担心的问题。那我们老师呢?善于接受意见吗?遇到任何错误的时候都能敢于面对,坦然接受,乐于反思吗?我们要求孩子们能做到的,我们自己一定要先做到!善于从问题背后找问题,才能让我们进步!失败未必就是一件坏事!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一个充满惊讶和感动的过程!雷夫老师所创造的奇迹或许我们现在无法企及,但是,雷夫老师就是把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了,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了!只要我们有爱心、重细节、抓习惯、善反思,我们也能成为雷夫老师!
要让雷夫老师的教学方法成为自己的方法,我们教师要倾注自己的智慧和鲜活的思想。要这样做,或者说能这样做的人,就必须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因为不管有多高水平的名师,不管有多好的教案,你不可能完全地复制它,因为那不是你的。教学是一个人内在文化素养的外化,如果腹中空空,教学就只能是个空架子。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要做一名有智慧和符合时代发展的教师,那必须借助大量的书籍,因为阅读可以让我们的思想改变,因为阅读可以使我们有更多的感悟。
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在我的眼前好像打开了一扇大门,备课变得容易了,课讲得生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变得浓厚了。书,让简单的人变得丰富。一本好书,如美食佳酿,令人回味无穷。快乐莫过于读书。读书是学习之本,是立教之根,是生存之道,是教师最重要的事情,在读书中思考才能让我归于平静;读书的最终目的是寻找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不断的读书,让我们的思维变宽了,工作方法改进了,这便是实践出真知。从钻研教材中实践出高效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研读优秀教师的工作案例中实践出管理课堂与班级的金点子;从阅读教育心理学著作实践出怎样更好地学会与学生沟通。只有实践,才能让读书升华,提升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最终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教师个人专业化发展。
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一定是一个落后的民族;同样的,一所学校,若真想追求长足发展,追求教学高效,离不开教师群体的阅读。仁者爱人,智者知人。只有拥有渊博的学识才能懂得我们的学生,只有拥有常流常新的知识才能全心全意为我们钟爱的教育事业服务。
沈从文说,读书的关键是学以致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看得更远;用书作垫脚石,我们攀得更高。读书,让自己拥有广度,更要具有思想的深度。读书可以开阔视野,激发情感,让我们拒绝平庸;读书可以优化人生层次,提高生存质量,升华人生目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可以看得更远;以书作垫脚石,我们可以攀得更高!让我们挤一点时间给读书,留一点空闲给思考,献一份热情给学习。
我的成长之路作文 篇9
做完作业,我已经上床睡觉了,刚要进入梦乡,突然想起一件事,“不得了,英语作业忘做了!”我赶紧爬起来,拿起作业本开始写起来。
沙沙,沙沙,寂静的书房里只听一阵写字声传来,没错,那个写字的人就是我。没想到这周英语作业那么多,不知不觉都快12点了。爸爸看到这么晚我还没有做完,脸色变得十分难看。
可是当时我却还有很多题都不会做,而我爸爸又在外催我。于是我心想:哎呀,好多题都不会做,我干脆就抄答案吧。接着,我便翻开答案开始抄起来。抄完之后,我便叫爸爸进来检查,爸爸一边检查,一边给我讲不懂的地方,可是那时我已哈欠连天了。
讲到有一题时,他让我把句子读出来,可是我有好几个单词都不会。这还不说,他还让我翻译一下,我都懵了,好几个简单的地方都没有翻译对。于是他便问:“你是不是抄了答案?”“没有。”我抱着侥幸的心理回答。可是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这不,又有一题,我是按答案上的做法做的,被爸爸看见了。我顿时有点慌了神,他看到我这样的表情,就说:“你肯定抄答案了!”于是我不得不承认:“是的。”爸爸非常生气,狠狠地训了我一顿,让我好好反省这段时间的学习态度。最后爸爸说:“如果你不珍惜时间,时间就会惩罚你。”
我的成长之路作文 篇10
有的人说:路是心与心的沟壑,像平行线;有的人又说:路是走不到尽头的流星,像射线。而我觉得路是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像线段,线段上的每一个点就像是我成长中经历的每一件事。
一次,我的衣服的扣子掉了,平时我都是叫妈妈帮我连上,可这次我叫妈妈帮帮忙时妈妈却给我说:“你也不小了,应该自己连上如果这点小事都做不来,没信心,那你以后怎样自力更生呀?”我答道:“好吧。”俗话说的好:万事开头难。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大家都知道连扣子的第一步是穿线,我可是认认真真的在穿,可这根线好像跟我有仇似的怎么也不往针孔里钻。妈妈在旁哭笑不得地说:“你看看线头是散开的呀!”我用口水弄了一下那个线头一下子就穿了进去。我开始缝了,我缝了几针,就对妈妈说:“妈妈,你看好简单哟!”妈妈笑着说:“你可不要掉以轻心哟!”我笑了笑,“呀!是什么?好痛哟。”原来是针刺了我一下,我连忙拿在嘴里吮了一下,并回头瞅了一下妈妈,妈妈偷笑着。我这下可是小心翼翼地在缝着,哈!我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成功了,这是我第一次在生活中取得的胜利,我兴奋得一蹦三尺高,对妈妈郑重其事地说:“妈妈,以后扣子掉了我自己解决,不用你费心了!!”妈妈也高兴地说:“好样的。”
我这样的事还有很多,但这两件是我印象最深的事,“钉纽扣”让我明白了:虽然是小事但是也不要掉以轻心,必须认真对待。
HR之惑 老板不重视我的工作 篇11
从67万到8000元
上任伊始,为了能让人力资源工作与公司发展战略结合起来,达成领导的期望,我反复考察后,意向性地选择了一家国际化的人力资源咨询公司作为未来合作方。当我把精心制作好的“人力资源建设计划书”呈交给老板后,得到了这样的答复:“好,可以好好研究一下”。
对HR人员来说,实施新项目实在是一个锻炼的好机会。得到老板“好好研究一下”的“圣旨”后,我和同事与这家国际咨询公司热火朝天地开始进行需求分析、架构设计、实施方案等。等这一切都准备好了,将辛苦得到的“成果”交给老板时,老板还是说“好,但再细细研究一下”。
6个月过去了,老板还是没有将项目审批下来。我实在不好意思再敷衍这家咨询公司了,直接找老板问结果,老板回答:“67万?还只是帮我们做人力资源规划?我看还是再考察一下吧!”这真让我有几分泄气。
看来老板不能接受这么高的价格,我便把选择对象从国际公司转为国内公司。终于,有一家业内口碑较好的公司只要8万元,所做方案也比较适合公司。可是当老板听完汇报后,问了一句“还是要8万?8000块钱能不能搞定?还有小逯,人力资源部能不能先把基础的事情做好,再来讨论这些系统的东西?”我郁闷不已,原来老板只是口头上说重视,却没有实际动作。
遭遇失败无处可逃
虽然郁闷,不过我也发现,在这段时间和咨询公司打交道的过程中我已经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既然老板不想花钱,我也可以尝试自己实施呀。
可是真正实施起来情况就不一样了,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远远超出我的预期:不是各部门经理说我的规划太脱离实际,就是员工认为我组织的这些动员和培训占用太多工作时间。
折腾了半年多,我终于决定放弃了。这时,老板对我的不满也越来越大,我的工作热情也越来越低,觉得自己在企业内也学不到什么,每天就是做给各部门“擦屁股”的事情,出了问题老板还要问罪。
越干越没意思,我决定辞职重新选择一下。我将自己的想法在人力资源论坛上贴出后,没想到回复的网友都说:其实现在哪个公司的情况也都差不多,换汤不换药。那些重视人力资源的大公司,选人也都是千里挑一,非常难进去,即使进去发展空间也不大了,最终找的公司很有可能和现在的这个一样。
跌入职业低谷
反正也是这样了,我也想开了,公司又不是自己的,每天做什么不都是一样拿那点工资吗?于是我决定老板怎么说我就怎么干,多一件事也不往自己身上揽。这不,技术部招聘秘书的计划老板已经批了,那就发招聘通知呗!秘书很快就找到了,可是万万没想到,因为一个差错,这个新来的秘书用QQ上网聊天中了病毒,通过局域网把技术部的电脑全感染了,硬盘里的很多技术文件被删除了!技术部经理到老板那里告状,说人力资源部尽搞没用的事情也就算了,招聘还找了这么个人来!老板把我找去大骂了一顿,对我的态度几乎到了冰点。
我到底错在哪里
其实,我遇到的问题,也是很多人力资源工作者的烦恼,难道在中国的环境下,无论我们怎样做,都摆脱不了这个漩涡吗?是我错了?还是老板错了?还是公司的体制错了?还是整个社会都错了?
直到有一天我在网络上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如何成功采购知识型产品”。我才蓦然发现,根源其实在我这里!
一、拿工作当试验,企图用实施项目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
根据有关调查统计,目前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中,有72%的从业者是从别的专业和岗位转行过来的。这些HR们可能和我一样,都希望能有机会实际参与和体验人力资源系统是如何建立的,为自己增加实际经验和锻炼的机会。因此往往会脱离企业当前的需求和目标,会特别积极地要求在企业内实施各种各样的系统管理,而不顾企业的实际需求。
二、急于求成,总想直接导入最完美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时下,各种完善的人力资源系统和流程的确令我们心驰神往,因此在自己企业实施的时候,都希望能找到最好、最全的系统和流程套用,希望能一步到位。
三、以自我为中心,不会换位思考,找不到企业实际需求。
因为以上两点原因,造成很多像我这样HR工作者眼高手低。其实我的老板已经把需求说得很清楚了:“……先把基础的事情做好……”现在想来,老板所说的“基础”的事情,并不是简单的事、不重要的事、打杂的事,而恰恰是最重要、不解决就影响企业正常运营和发展的事情,那些“正在阻碍企业发展”的瓶颈因素。
寻找企业的瓶颈
我开始寻找企业的瓶颈......
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我所在企业的每个部门有一个比较共同的“瓶颈因素”——部门经理要花费一半以上甚至更多的时间用来处理各种小事故,而这些小事故80%是因为员工工作不到位、不职业造成的,用在实现企业业绩目标的管理时间被严重挤占。
而员工的不职业,却最容易被归属到人力资源工作不到位上:“怎么招来的人!”“上岗培训都是怎么搞的?”“绩效管理了这么久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这些抱怨不断汇集,难怪我的工作很难被领导和同事认可和重视。
原来这个瓶颈竟然是:企业缺乏职业化的队伍。企业需要源源不断地培养职业人,而我却忽略了这个最基本的需求。我决定面对这个瓶颈,解决掉它。
突破瓶颈
但是,由于社会上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很忽视职业素养教育,具备专业能力的人往往并不具备职业能力,这致使我在招聘的时候很难找到具备职业素养的人,这也是很多同行们感到应聘的人虽然很多,但可用之人却凤毛麟角。因此,我认为企业只能自行解决职业人供应不足的问题,承担员工职业化塑造的工作。
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实施员工职业化塑造,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第一, 职业化塑造是基础工作,要面对所有员工,但企业人员流动太大,天天组织培训不现实。
第二, 培训费用太高。有时候单看培训本身的费用还不算太高,加上为培训准备的资料、考评和员工放弃休息与占用工作时间等因素,还要考虑在外阜的办事处和分公司的交通成本,企业的隐形负担就会很大。
第三, 单就培训而言,无论是聘请讲师,还是自己来执行,总体反映是效果不理想,这不一定是培训讲师或课程不好,只是人们在培训的情景中较容易改变自己,回到现实工作中就忘记了,很难形成习惯。
第四,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对员工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有的严一些,有的宽泛一些,有些要求甚至与培训内容相悖,很难强化培训内容,效果自然打折扣。
综合考虑以后,我选择了倍力职业化塑造解决方案,这套方案完全将职业化塑造融入到工作过程中,教会了中层经理如何高水平地帮助员工养成职业习惯。部门经理纷纷反映好多事情变得顺畅了,员工也感到管理更人性化了,瓶颈轻松得以突破,老板现在见到我就笑。
【我的HR成长之路!】推荐阅读:
我的成长之路图片05-28
我的成长之路作文08-08
我的教育成长之路08-23
16 我的成长之路12-17
我的艺术成长之路作文10-05
我的班主任的成长之路01-06
新手成长之路09-23
学习成长之路01-08
学生成长之路01-19
海尔的成长之路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