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3课

2024-11-06

第一单元第3课(精选8篇)

第一单元第3课 篇1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

课题:《丑小鸭》

主备人:支秀珍复备: 杨森

【课标与教材分析】

1.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七—九年级记叙文的目标要求是: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做自己的体验;品位作品中赋予表现力的语言。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七—九年级记叙文的教学建议是: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2、这篇童话是作者自身的写照,具有极强的艺术概括力。面对丑小鸭的生活经历,我们会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会受到深刻的思想启示: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由于这一童话的广泛流传和深刻的思想意义,“丑小鸭”已经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一个文学典故,成为激励身处逆境的人们不断进取追求美好生活的典型形象。

【教材重点】

通过复述课文,了解丑小鸭的不幸遭遇,理解丑小鸭面对坎坷所采取的态度以及他所做的努力,深刻领悟丑小鸭这一典型形象的意义。

【教材难点】

通过揣摩关键语句,理解文章的深层内蕴。

【学情分析】

1.学生知道了什么:初一学生对童话的特点已有初步了解,而且丑小鸭这个故事学生从小就听妈妈讲过,对故事情节比较熟悉。

2.学生能够自己解决什么:解决字词,复述课文,了解故事情节,了解丑小鸭的遭遇,初步把握丑小鸭的形象,悟到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的道理。

3.学生需要教师指导解决什么:把握丑小鸭这一形象的思想内涵。

1)预测多数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对文章进行深层鉴赏,品评文章的美。

2)预测学困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把握丑小鸭这一形象的思想内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 积累词语,掌握词语的音、形、义,并学会运用。

⑵ 了解安徒生的生平,进而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 把握丑小鸭这一形象的思想内涵。

⑵ 揣摩语言,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⑶ 对文章进行深层鉴赏,品评文章的美,体味童话的艺术魅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结合现实领悟丑小鸭形象的意义,激发他们坚韧、勇敢去地对待

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创新支点】突破难点,讨论“丑小鸭”这一形象的思想意义和现实意义

【教学评价】教师口头评价、学生互评。当堂测试

【教学方法与媒体】朗读感受法、质疑探究法、讨论分析法多媒体课件

【教学要点】丑小鸭形象的现实主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中活动的设计】

一、构建动场

课文创作背景:

创作于1844年的《丑小鸭》是安徒生在心情不太好的时候写的。那时他有一个剧本《梨树上的雀子》在上演,像他当时写的许多其他的作品一样,它受到了不公正的批评。他在日记上说:“写这个故事多少可以使我的心情好转一点。”

大家熟悉“丑小鸭”吗?它是谁?为什么会有如此迷人的魅力?让我们走进安徒生的童话世界,走近丑小鸭,看看她是如何变成白天鹅的。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丑小鸭”——事实上是一只美丽的天鹅,但因为它生在一个鸭场里。鸭子觉得它与自己不同,就认为它很“丑”。它受到了各方面的压力、鄙视,但它最后终于靠自己不懈的努力,成长为一只最美丽的白天鹅。(强调不利的环境和坚定的信念)作者把自己当时的全部感情都融注在丑小鸭这一艺术形象里,以求艺术创作上的成就和精神上的安慰。

二、自主学习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把握丑小鸭这一艺术形象

1、选五位同学读:

鸭妈妈、众兄弟姐妹由一人扮演,小鸭由一人扮演,野鸭、公雁由一人扮演,老太婆、猫儿、母鸡由一人扮演,孩子由一人扮演并承担叙述语言的朗读任务。遇到“大家”“他们”一起说的话,五位同学齐读。

教师提示需积累的词语,多媒体显示:木屐(jī)

(shàn)蛋壳(ké)

篱笆(lí bɑ)简陋(lòu)讪笑嫉妒(jí dù)灯芯(xīn)脖颈(jǐnɡ)冰雹(báo)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示学生利用圈点勾画的方法,了解丑小鸭的不幸遭遇,然后选两位同学复述课文:

教师稍作指导:复述时要抓住丑小鸭的主要经历,突出丑小鸭所遭遇的各种歧视和打击,以及丑小鸭的态度。

3、资料展播,讨论交流,走进安徒生的成长世界,引导学生理解《丑小鸭》是作者自身经历的三.交流探究:

“丑小鸭”这一形象的思想意义和现实意义(创新支点)

1、把握丑小鸭这一形象的思想内涵:

教师可设计相关题目指导学生深入探究。

多媒体显示:

⑴ 丑小鸭在不幸和打击面前,抱什么态度,有什么追求?

⑵ 丑小鸭最终变成洁白美丽的天鹅,有人认为,这不是丑小鸭自身努力的结果。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⑶请用下列句式表述你对丑小鸭这一形象的理解:

丑小鸭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找出表现丑小鸭想法和追求的语句,说说它的想法有哪些。

假如你是文中的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你接受

记者的采访,当他们问到你对不幸和苦难的认识或态度时,你将如何应答? 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发言,其余同学评价或补充,教师酌情指导。

2、体验与反思,丑小鸭的故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谈谈形象的现实意义。

让学生尽情地议,放胆地说,教师一定要珍视每位同学的感受,鼓励精彩发言。交流过程中,学生可作发言记录。

A、能够勇敢地离开那个让他饱受欺凌的出生之地,走向一个未知的世界。

B、能够舍弃所谓的温暖舒适的生活,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C、它对自己的认识发现过程说明,没有对美好境界、理想生活的追求,不经历那么多的磨练,就不会发现自己其实也可以成为生活的一个奇迹。

D、不可以貌取人。

E、同情关心弱者。

教师总结: “丑小鸭”成为“白天鹅”是对困境最好的抗议。面对高位截瘫,张海迪更坚强了;面对失明,海伦·凯勒更加热爱生活;面对诸多成长的困难,我们的目光将更坚定,脚步更稳健。

再如大衣哥朱之文成长为歌星的事迹也能激励我们,这就是丑小鸭给我们的启示。

3.教师提问:这篇童话为什么能引人入胜?它的艺术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

你以“我喜欢这篇童话,因为____________”的句式说一段话。

学生思考,品评并自由发言。

明确:① 情节美──曲折有趣,引人深思。

② 形象美──矢志不渝执著追求的丑小鸭。

③ 语言美──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生动传神的动物情态。

四、综合建模:

《丑小鸭》之所以最终变成白天鹅,缘于它心中那一份恒久的梦想。因为

有梦想,它忍受住饥寒,忍受住孤独;因为有梦想,它坚忍不拔、执着追求,并最终美梦成真。愿我们心中有梦想,并感谢命运给予我们的每一次磨练的机会,相信自己: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资料整合平台

安徒生(1805——1875),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他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苦鞋匠家庭,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自幼酷爱文学。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经过8年奋斗,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的剧作中崭露展露才华。因此,被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欧学校免费就读。历时5年。1828年,升入哥尔哈根大学。毕业后始终无工作,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国家每年拨给他200元非公职津贴。

安徒生童话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即诗意的美和喜剧性的幽默。前者为主导风格,多体现在歌颂性的童话中,后者多体现在讽刺性的童话中。

安徒生的创作可分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等。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后》、《影子》、《一滴水》、《母亲的故事》、《演木偶戏的人》等。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作品基调低沉。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单身汉的睡帽》、《幸运的贝儿》等。

【当堂检测】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

讪()笑丑陋()木jī()jǔ()丧 吐绶()鸡.......

飕飕()嫉()妒()hài()人听闻 来势汹汹(xiōng).........

2.梅花在雪地晨绽放,是对寒冬不屈不挠的抗议;“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是对困境不屈不挠的抗议。面对高位截瘫,张海迪更坚强了;面对失明,海伦·凯勒更热爱生活了;面对许多成长的困难,我们的目光将更坚定,脚步声将更稳健,这就是“丑小鸭”给我们的启示。写一句或几句鼓励自己或他人不的挫折奋发向上的格言吧。

【板书设计】

丑小鸭

丑小鸭给我们的启示

1、不懈追求,努力进取

2、不可以貌取人

3、同情关心弱者

【作业设计】

A层:学检1-6题

B层:7-11题

第一单元第3课 篇2

本单元是《Go for it》七年级下册的第七单元“What does he look like?”。其核心话题是谈论人的外表形象(looks),教材内容围绕着描述人的外貌特点展开,让学生学会谈论人的身高、体重、发型、面部特征及着装特点,因此‘talking about people’s looks’是教学重点。

本节课是第7单元的第一部分,教材内容围绕着描述人的外貌特点展开,让学生学会谈论人的身高、体重、身材、发型、面部特征及着装特点。本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由于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易于引发学生运用简单的英语进行交际和交流。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能通过交换对不同人物的描述及看法,促进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情谊。

课堂实录:

当轻快的上课铃声响起,我开始了上课。这是一堂人物外貌的描述课,所以我用了触摸你的身体部分的游戏“touch……game”开始引入新课。

目的有两个:(1)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检查描述五官的英语单词是否都能记住。便于开展活动时扫除学生的语言障碍,因为这些单词与人物外貌相关连,这样引入就能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为下一步活动做好铺垫。

接下来我挑选了几个有不同体型特征的学生说。

先利用图片展示进行新单词句型的引入,让学生熟悉。再按发型,身高,体重的类别进行口头练习以免混淆,重点强调容易混淆的句型。如:She is of medium height.You are of medium build.He has short hair.I have two big eyes.She has a small face.etc.加深记忆.接着要求其他同学描述三位外貌典型的同学,再小组练习。这样更形象,更贴近生活,学生更容易接受,加强了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再按发型,身高,体重的类别练习以免混淆。当我要求学生描述自己的老师时,学生们十分激动,想着能用英语描述自己的老师了,他们特别高兴。此时的气氛很活跃。

这样完整地描述人的外表是为后面能安排、完成任务做铺垫,同时能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便老师随时调控。

这个猜人游戏的安排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他人的描述,去发现别人的外部特征。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及辨别能力,同时可活跃课堂气氛。

这是一项任务活动,让学生描述自己的家人、朋友及喜爱的明星,增添他人对自己的了解。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自己最喜爱的电影、足球明星,在小组里轮流进行描述。然后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资源共享,教师选派几名学生在讲台上用投影仪进行展示。(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与小组成员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发展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并创造性地使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

设计这个任务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学有所用,想象设计一下自己30岁的样子,并画出来,同时当学生做汇报时,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并写出描述外貌的句子。使课堂别开生面,乐趣横生。同时培养了学生听力、口语及写作能力。

由于学生对前面知识掌握得不错,再学习并处理书上的知识,就非常容易,学生学得得心应手,同时让学生整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此处格言的安排是为了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品德,不以貌取人。

通过以上几步的语言输入练习,让学生再进一步创造性地活用所学语言,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后反思:

从教20多年,我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我的英语课该怎样上才能让学生觉得不枯燥,并能学好知识?是天天拿着教材教呢?还是把生活及其他学科内容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去,让学生多角度地去感受,去体会,在学中用,在用中学,从而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成为真正的教育”。由此可见,生活和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在作为语言学习初始阶段的初中英语教学中,实现“生活化”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本课是初一新教材第7单元的第一部分,教材内容围绕着描述人的外貌特点展开,让学生学会谈论人的身高、体重、发型、面部特征及着装特点。本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易于引发学生运用简单的英语进行交际和交流。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能通过交换对不同人物的描述及看法,促进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情谊。所以这堂课主要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并辅助于TPR(全身反映教学法)、情景交际教学法和猜谜活动等任务环来实施的。

以下是本节课的闪光点:

第一、直观的图片信息:初一的学生由于他们的年龄特征所定,对形象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尤其对新新人类更是喜欢。就这个特点,我精选了大量的有代表性的人物图片。就本课的教学内容描述人物的发型与身材,比如:高个———姚明;矮个———潘长江;中等个———周星驰;胖的———猪八戒;瘦的———孙悟空;中等身材———唐僧等等。让学生一看就能明白这些单词的含义。那么他们说起来也就琅琅上口了。

第二、合理利用生活资源,使教学“生活化”。图片的信息直观,现实的资源就更为形象。本课要求学生能描述他人的外貌。那么让他们来描述周围同学、老师的长相,岂不更贴近生活实际,同时也给我们的学习带来更多的乐趣,便于学生们长久的记忆。

第三、任务设计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动口动手。首先要走进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喜好才能找到让他们动口动手的关键。现在的学生都有自己所喜欢、所崇拜的明星。以此为切入口,我在任务环活动中,设计了三个任务:(1)“猜朋友”;(2)谈论自己喜欢的明星;(3)设计绘画自己将来的形象,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合作、竞争,每个任务都存在着一定的“信息差”,因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急于知道最终结果的心情,在活动中他们积极参与、努力表现自己,做到最好。三个任务所侧重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的要求也各有不同,他们分别侧重训练学生的听、说、写的能力。把任务活动放在小组中进行,还可以解决“大班额”难于操练的难题,学生在小组中有更多的时间来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通过这项活动拉近了我与学生的距离,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注。

第四、发挥多学科知识渗透的作用,巩固所学内容。这一节课要求学生能描述他人的外貌。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听、说能力。如何把听说能力融为一体,并且学生能很好地接受,同时还能锻炼写的能力呢?何不让他们想象一下当他们30岁的时候自己长什么样,一边描述一边画出自己的肖像。这样利用美术知识来巩固本节内容,学习的形式也多样了,岂不更好?

第五、重视情感教育。在人际交往中要让学生学会尊重和理解别人,学会交换不同的看法,了解他人的爱好,增进情谊。在现实生活中不犯以貌取人的错误。那么我们老师就应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讲解图时,我就侧重强调人物虽然有美丑,但是他们却都有自己的特长,都能在各自的领域成就一番事业,让学生明白人不可貌相。如讲到潘长江,我就提到He is short and heavy, but he acts very well.He is very popular with people.同时在结束课时我增添了谚语,再次强调不要以貌取人,人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必修3 第一单元梳理与拓展 篇3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窈窕(yǎo) 瘦削(xiāo) 翠幄(wò) 便宜行事(biàn)

B.金钏(chuàn)颤栗(chàn) 炮烙(luò) 赤金盘螭(chī)

C.懵懂(měng) 鲭鲨(qīng) 榫头(shǔn) 惴惴不安(zhuì)

D.绾发(wǎn) 攒聚(cuán) 编纂(zuǎn) 敛声屏气(bǐ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雕粱画栋 缪种 驯熟 讪讪

B.行为偏辟 杜撰 璎珞 寒暄

C.惫赖人物 狄花 黏液 吞噬

D.抄手游廊 内帏 戳穿 蹂躏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习近平欢迎米歇尔女士和女儿访华,并请她______________自己对奥巴马总统的亲切问候。

(2)朝鲜人民军战略军称,朝鲜已成功实施多种火箭的发射训练,火箭向预设的东北方向飞行,没有任何______________,准确到达目标水域。

(3)《欧洲时报》采访了两位事业有成的华人妈妈,她们都选择让老人帮忙带孩子,不过,在事业发展的同时,她们也______________着和孩子相处的模式。

A.转达 误差反省

B.转达 偏差反思

C.传达 偏差反省

D.传达 误差反思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荷兰科学家近日宣布,他们成功地采用电击删除了人类大脑里的指定记忆,这一突破有望在未来帮助抑郁症患者及受过心灵创伤的人忘记痛苦的过去。

B.澳大利亚副总理22日表示,尚无法确认卫星图像发现的物体与马航失联客机有关,也不确定碎片现在处在何方。

C.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时隔约半年左右,此项试点最终落地。

D.业内人士认为,在2013年持续上升的房价下,导致购房成本上升,2014年市场需要喘息,成交量会下降,房价也会缺乏上涨动力。

5.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历史趋势,表现了封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B.《祝福》选自鲁迅小说集《彷徨》,它反映了旧中国农村妇女的悲惨命运,深刻揭露了封建思想和伦理道德的流弊和余毒。

C.《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根据真人真事而创作,他以言简意丰的“新闻体”风格,塑造了桑迪亚哥的“硬汉形象”。

D.人物、情节、场景是传统小说的基本要素,现代小说则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剖析,有淡化情节的倾向。

6.下面是郁达夫评价鲁迅的一段话,请排列顺序。

①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②因鲁迅的一死,使人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

③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

④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⑤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共20分,共3题)

一种云

瞿秋白

天总是皱着眉头,太阳光如果还射到地面上,那也总是稀微的淡薄的。至于月亮,那更不必说,他只是偶然露出半面。用他那惨淡的眼光看一看这罪孽的人间,这是寡妇孤儿的眼光,眼睛里含着总算还没有流干的眼泪。受过不只一次封禅大典的山岳,至少有大半截是上了天,只留下一点山脚给人看。黄河、长江…… 据说是中国文明的母亲,也不知道怎么变了心,对于他们的亲骨肉,都摆出一副冷酷的面孔。从春天到夏天,从秋天到冬天,这样一年年的过去,淫虐的雨,凄厉的风和肃杀的霜雪更番的来去,一点儿光明也没有。这样的漫漫长夜,已经二十年了。这都是一种云在作祟。那云是从什么地方来的?这是太平洋上的大风暴吹过来的,这是大西洋上的狂飙吹过来的。还有那模糊的血肉——榨床底下淌着的模糊的血肉蒸发出来的。那些会画符的人——会写借据,会写当票的人,就用这些符在呼召。那些吃泥土的土蜘蛛,——虽然死了也不过只要六尺土地藏他的贵体,可是活着总要吃这么一二百亩三四百亩的土地,——这些土蜘蛛就用屁股在吐着。那些肚里装着铁心肝钢肚肠的怪物,又竖起了一根根的烟囱在那里喷着。狂飙风暴吹来的,血肉蒸发的,呼召来的,吐出来的,喷出来的,都是这种云。这是战云。

难怪总是漫漫的长夜了!

什么时候才黎明呢?

看那刚刚发现的虹。祈祷是没有用的了。只有自己去做雷公公电闪娘娘。那虹发现的地方,已经有了小小的雷电,打开了层层的乌云,让太阳重新照到紫铜色的脸。如果是惊天动地的霹雳,那才拨得满天的愁云惨雾。这可只有自己做了雷公公电闪娘娘才办得到。要使小小的雷电变成惊天动地的霹雳!

(选自1931年10月20日《北斗》)(正是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围剿的白色恐怖的年头)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6分)

nlc202309011946

A.本文运用了大量象征手法,全文看似都在描写自然景象,但几乎所有的景象都各是一种社会力量的象征。

B.“大西洋”与“太平洋”的“风暴”“画符的人”“土蜘蛛”“铁心肝钢肚肠的怪物”指的都是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C.“战云”二字,是指人民的反抗斗争,反侵略、反压迫、反镇压尽在其中。

D.“虹”是光明而灿烂,又与“红”同音,指的是工农红军所代表的中国的希望。

E.瞿秋白以特有的昂扬战斗精神,揭露了旧中国的无比黑暗及其根源,呼唤革命,推翻暴力统治和压迫。

8.请认真分析文中划线句,并回答问题。(8分)

(1)“模糊的血肉”具体指的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析“榨床”的艺术手法和内涵,并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结尾说“这可只有自己做了雷公公电闪娘娘才办得到”,这句话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请结合其他历史材料,谈谈你的理解。(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共5题)

10. 仿造下面的句子,再写两组排比句。(4分)

教师不是将军 , 但要有将军指挥千军的气概;

教师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对联各咏的是谁?(4分,每题2分)

①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气压群雄,能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

仙才媲美,不让参军俊逸,开府清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玉帐深宵悲骏马,楚歌四面促红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为下列新闻拟标题,并提出你的见解。(4分)

(新华网北京3月25日电)北京正在受低压到均压系统控制,扩散条件较差,污染状况较重,已于24日15时启动“空气重污染黄色预警”,预计雾霾天气将持续3天。京津冀中南部地区能见度差,或将对高速公里、民航出行造成不利影响。

记者了解到,25日到27日,大部分时间京津冀地区污染扩散条件不好,没有强冷空气造访北京,大气在垂直方向稳定,将有大范围持续性霾天气过程,就区域整体,中南部地区污染更严重,北京北部到河北北部较轻。

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主任张大伟指出,近期高空增温明显,逆温较为严重,地面持续偏南风,湿度增加,北京受地形阻滞,污染堆积,本地污染进一步叠加,达到重度污染水平。

nlc202309011946

新闻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字)(2分)

解决北京雾霾之我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3.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4分)

十多年前,“东方时空”讲述了一个令观众无不热泪盈眶的故事。

有一个小女孩,刚生下来就被狠心的父母遗弃了,后来一对盲人夫妇收养了她。小女孩的确没有辜负盲人夫妇对她的期望,从6岁起,小女孩就用她那稚嫩的双肩执着地扛起家中的重担。在学校里,小女孩也是好学生,学习成绩优异。

这期节目播出后,小女孩的故事走进了千家万户,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瘦弱的小女孩让屏幕前的观众感动至极,资助与慰问自然像雪片一样飞向小女孩。

然而,最后的事实并非观众想象中的那么美好。据小女孩老师透露:小女孩的事情传播出去后,经常有单位来学校请她去演讲,她也学会了用自己的故事去感动他人。同时,社会各界捐款也越来越多。这时,小女孩慢慢地发生了变化,她习惯了拆开夹着金钱的来信,如果哪一封信里没有钱,她就会不高兴。

小女孩的最终结果是人们始料未及的,但通过此事,你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答案。(4分)

“百年义渡传人”万其珍——续写信诺传奇

万其珍,男,汉族,1942年1月生,中共党员,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三里乡大沙河村村民。万其珍是万家第三代义渡传人,义渡是从万其珍爷爷那一辈开始的。1877年,爷爷万作柱为躲兵赋,从江汉平原举家迁到大沙河村。作为外乡人,当地百姓不但不排斥他们,还为万家的生活行了诸多方便,于是万家爷爷决定义渡报恩,一辈子在大沙河两岸来来回回。临终前,他把两个儿子叫到床前,嘱咐他们要对这个“承诺”负责。万其珍的父亲和叔叔信守着父亲的承诺,一生义渡,直至病死在渡口。万其珍就成了维系万家“义渡”的接班人,从1989年开始,万其珍坚守祖辈承诺不收分文义渡大沙河两岸的群众,每天来回摆渡数十趟,和祖辈们一样,万其珍总是有求必应,无论冰雪连天,还是夜半更深,只要有人喊“过河”,就起身摆渡,哪怕一次只渡一个人。其实万家并不富裕,在全村仅算中等偏下水平。曾经有人邀万其珍“合伙”:摆渡一人收费一元,一个来回大概10人,每天约30个来回,一个月有近万元收入。听了这“生财之道”,万其珍手一挥,坚决不干:“我祖上说的话要算数!”

请为万其珍写一则颁奖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共40分,共1题)

15.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央视马年春晚中,公益广告《筷子篇》亲情亮相,在除夕团圆夜传递中国情感,弘扬中国文化,打动亿万华人。

广告中有许多的瞬间打动了我们:婴儿时,长辈用筷子蘸各种味道来让你辨别酸甜苦辣,是一种启迪,妈妈来教会你如何使用筷子,是一种传承;孩提时,爸爸敲打你先下手夹菜的筷子,是一种明礼;长大后,你用筷子往妈妈的碗里夹上一块她爱吃的菜,是一种感恩;除夕夜,热气腾腾的饭桌上摆满了筷子,是一种团圆。孤独的人通过添双筷子找到了人情的温暖,相守的人通过筷子找到了彼此心灵的依靠……

启迪、传承、明礼、关爱、思念、守望、睦邻、感恩等各种中国人含蓄的情感,团结、和谐等中国人倡导的哲学生活态度都通过一双筷子来表现。一双筷子,承载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内涵。

一双筷子,还能让你想到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与感受,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第一单元第3课 篇4

维度A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⒈形成后来华夏族主体的部落是()

A.黄帝、蚩尤部落

B.炎帝、蚩尤部落

C.黄帝、炎帝部落

D.黄帝、炎帝和蚩尤部落 ⒉传说时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著名治水英雄()

A.尧

B.舜

C.鲧

D.禹 ⒊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发明医药,成为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业的创始人的是()

A.黄帝

B.炎帝

C.舜

D.禹 ⒋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首领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确定下来()

A.战争

B.世袭

C.禅让

D.谦让 ⒌传说远古时代谁教人钻木取火?()

A.神农氏

B.燧人氏

C.伏羲氏

D.黄帝 ⒍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中的“三皇”一般是指()

A.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

B.少昊、颛顼、炎帝 C.尧帝、舜帝、禹帝

D.黄帝、炎帝、蚩尤 7.尧、舜、禹的传说反映了当时:()

①没有贵贱之分

②实行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③原始社会走向解体

④贫富分化加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 ⒏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

A.中国人善于想象

B.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

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9.考古学家在半坡遗址发掘出了船形彩陶壶。下列表述中与此不无关的是()A.当时的制陶技术已十分高超

B.当时的人们已掌握了造船技术 C.船已经作为了交通工具

D.当时已出现了文字萌芽 10.目前中国发现的早期的龙形象出土于()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河南濮阳

二、填空题

11.距今约四五千年,黄帝部落联合 部落打败了以蚩尤为首的部落后,逐步走向联合,形成日后的 族,即

族的前身。

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12.黄帝之后过了很久,、、先后成为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这一时期,人们不再通过频繁的 来争夺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而是以相对

和平的方式推举继承人,后人称之为“

”。维度B 能力提高

三、想一想

13.以黄帝的发明创造为例,说一说古代传说与史实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14.“大禹治水”是造福于炎黄子孙的伟大功业,对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谈谈大禹治水给你的启示。

15.每年清明节的祭祀轩辕黄帝陵,为我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祀大典。据史书记载,中华民族对轩辕黄帝的祭祀,始于部落时代。自春秋时期开始成为了一种由官方组织的公祭活动。千百年来,不论是皇亲贵族,朝廷重臣,还是江湖游客,草泽布衣;不论显达富贵,抑或困顿寒微,无论海内裔子,还是城外侨胞,民不论汉满回蒙等各族,都无一例外地登临祭祀。下图为公祭黄帝陵的盛况。为什么黄帝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他对中华民族有哪些重大贡献?

维度C 探究应用

四、材料分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在部落联盟会议上提出后继人问题,有人推荐共工,尧虽不同意,但还是让他担任工师之职,以考验其才能,结果不行,大家又推荐舜,说他很能干。于是舜协助尧20年,又代尧摄行政事8年,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尧死后,舜才正式主持联盟的事务。

材料2:传说舜年老的时候,也召集部落联盟会议,因禹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后继人。于是,禹代替舜处理联盟事务。17年后舜死,禹正式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材料3:据传说,舜在协助尧时,就把曾向尧推荐共工为后继人的人连同共工一起,加上“凶族”的罪名流放了,并起用“尧未能举”的“八元”“八恺”,以调整人事。

材料4:又传说,舜把尧囚禁起来,(尧之子)丹朱也被排挤在外,父子不能相见。——《中国古代史常识》 回答:

(1)从材料

1、材料2可看到这种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是什么?(2)材料

3、材料4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一单元第3课 篇5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和掌握按时间顺序、地点转移记叙事情的方法。2.感悟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3.理解生动描写对表达中心意思的作用。【学习重难点】

1.感悟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理解生动描写对表达中心意思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万五千里长征,历时一年,震惊中外。英勇的红军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越过了万水千山,胜利到达陕北。同学们,你们知道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是哪一座吗?那就是老山界。这座山到处是悬崖峭壁,十分险峻,可我们的红军战士却勇敢地翻过了。大家想听听这段故事吗?那就请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一位老红军给我们讲述吧。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

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过《解放日报》总编辑、宣传部部长、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1996年5月9日在北京逝世。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惊惶(huánɡ)呜咽(yè)

苛(kē)捐杂税 ...蜷曲(quán)咀嚼(jǔ jué)酣(hān)然入梦 ....3.理解词义。

苛捐杂税:指当时反动政府强迫老百姓上缴的各种税费。酣然入梦:甜美、畅快地入睡。呜咽:本文形容凄切的水声。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红军翻越老山界用了多长时间?老山界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明确:红军翻越老山界用了一天半的时间。老山界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陡峭、险峻、高大(陡、窄、险)。

(2)请试着按时间顺序给本文划分段落层次。明确:

第一部分(第1段):概括介绍老山界,点明它的地理位置和山高的特点,摆出困难。第二部分(第2-33段):写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第三部分(第34段):写作者的感受。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

(1)《老山界》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故事,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按时间顺序记叙,请你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明确: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下午才动身——天色晚了——天黑了才到山脚——满天都是星光——半夜里——黎明的时候——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

(2)老山界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难”体现在哪几方面?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回答。

明确:“难”体现在:①山路险峻,悬崖峭壁——走路难;②要在一尺多宽的陡峭山路上睡觉——睡觉难;③饥饿——吃饭难;④伤病员多,敌人追击——处境难。

(3)面对困难,红军战士体现了什么精神?

明确:红军战士表现了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二)深层探究

(1)课文写红军翻越老山界,却用了不少笔墨写“我们”与瑶民大嫂的攀谈,作用是什么?

明确:显示了红军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军队。说明红军不但是战斗队,也是宣传队和播种机。从一个侧面丰富了课文的中心思想。

(2)举例说明本文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意思的作用。明确:

本文作了许多生动的描写,具体而有力地表达了中心思想。举例来说,星夜爬山的场面描写得有声有色,十分生动,把红军战士那种高昂的斗志、乐观的精神渲染得极为感人,使人深深感到红军确实是一支英雄部队。

先后两次描写火把,给人鲜明的印象。前一处描写,“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可见山势的陡峭,山路的艰险,爬山的艰难。描写火把“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画面壮丽、神奇、美丽,显示了山势的险峻,也显示了红军的凌云壮志。后一处描写,作者已置身于山路上,置身于“之”字形的火把队列中,于是细致地描写了这种奇观的景象:“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2 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山路的艰险,通过这样生动的描写,令人惊心动魄,红军的壮举也令人惊心动魄,让人产生无限敬佩之情。

四、板书设计 难事

走路难(山路险峻,悬崖峭壁)睡觉难(路窄不平,寒气逼人)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处境难(敌人追击,设备笨重)

五、课外拓展

刘白羽把《老山界》喻为是一篇“天籁之音”,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这是因为《老山界》的作者经历过艰难困苦和残酷激烈的战争,因此能真实而艺术地表现出中国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过第一雄关、险关的豪气、壮气。刘白羽把《老山界》喻为“天籁之音”是对《老山界》思想上和艺术上取得崇高成就的一种赞誉。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合作与交流,探讨写景的妙处。2.学习并理解课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的方法。3.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从而理解文章的主旨。【学习重难点】

1.学习并理解课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的方法。(重点)2.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从而理解文章的主旨。(重点、难点)【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写作思路,并初步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文章。

二、自主预习

作者在文中细致地描写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可是在最后一段,作者又说“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①用了对比的手法,点明了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第一座难走的山,但还不是最困 3 难的,表现了红军战士藐视困难、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②说明红军长征经历了许多困难,长征胜利的取得是来之不易的。

三、合作探究(一)品析语言 1.修辞美。

本文运用了大量的修辞,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味下列句子的语言美。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明确: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将无形的声音化为具体的形象,给人以美好的联想。用看似矛盾的语言,表现了人声和大自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或小或大或远或近的“不可捉摸”的感觉。同时作者还运用了反衬手法,以“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来衬托午夜雷公岩的寂静,获得了“以声衬静静更静”的艺术效果。

2.炼字美。

除了修辞手法的运用,本文也有不少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品读课文,圈画出文章中你认为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尝试鉴赏。

(1)她的房子和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

明确:“生怕”是“很怕”的意思,“显眼”是“明显而容易看到,引人注目”的意思,用这两个词,强调我们的部队严禁拆瑶民的篱笆做火把,充分表现了红军对瑶民利益的关切和保护。

(2)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明确: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表明老山界山势的陡峭,山路的险峻,爬山的艰难;火把一直“连到天上”,显示了老山界的高峻,也显示了红军指战员壮志凌云的英雄气概。

(3)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

明确:这里说的“一个坚强的意志”,指红军指战员为北上抗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而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用在这里,点明了红军进行长征的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

3.景物美。

(1)分析第13段景物描写:

你认为哪些字词用得好,请加以揣摩:

明确:“之”字形说明山路曲折,迂回;火把与星光连接,写山势之高,表现了老山界的险峻;“许多”一词,既说明山路的曲折和陡峭,又说明有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在攀登。人、夜色、高山交织在一起,组成了瑰丽、壮观的景象。“奇观”一词表现出这一景象的奇特罕见,表现红军队伍的宏伟气势并颂扬了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的精神。

(2)分析第23段景物描写:

①这部分哪些词语极富表现力?请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明确:“缀”字传神而又具立体感,好像人工装点在上面似的,突出夜之深、景之美,表现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感受自然景色的丰富情感。

②这部分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用巨人矗立比喻眼前的山峰,用一口井比喻山谷,既突出了山势的险峻和连绵,又暗示了红军的艰难处境。“矗立”,形象地说明困难像拦路虎阻挡在面前,但是直立、高耸的老山界阻挡不了红军北上抗日的决心,也改变不了他们长征必胜的信念。

(3)分析第32段景物描写:

我们一口气儿跑下去,跑得真快。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

明确:景色明朗、清新,表达了战士们克服困难后欢畅、轻松的心情,集中展现了一种前景光明的意境。

(二)写法探究

这篇文章是按时间的变化和地点的转移安排层次的,这样写有何作用? 明确:

一是材料按时间顺序安排十分顺当。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事情,一层一层说下去,一清二楚,文章脉络十分清楚。

二是逐层写明时间的变化和地点的转移,使叙事和描写都合情合理。例如,假设不写天黑的时间,那么火把的描写也就显得奇怪了。

三是有些事情起初不明白,后来才明白,按时间顺序写,前设悬念,后面解释,有扣人心弦的效果。例如,沿着山沟向上走的时候,不知道前面为什么走不动,使人疑惑不解,猜想这老山界一定非同一般,特别难爬,读到后面证实了,这座山的确特别的陡峭。

四、课外拓展

写寂静,可以以静写静,也可以以声写静。请写出两句以声写静的诗句。示例:①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②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五、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第3课 篇6

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具体生动地描写事物方法。

教学重点:百草园内的多角度的景物描写,诸多乐趣,恋恋不舍百草园的感情。

教学难点:写景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在阿累的引领下,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有过什么样的童年,同学们一定很感兴趣吧?今天,我们就跟随着鲁迅先一起走进他的童年生活,去看看他童年时的生活环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解题,了解背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描写鲁迅童年生活的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最早发表于同年10月10日《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副题《旧事重提之六》,后由作者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曲谱写幼年往事的优美乐章。在这一脍炙人口的散文中,作者以如诗的笔触舒卷自如地为人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三、检测生词:

确凿záo菜畦qí桑椹shèn油蛉líng斑蝥máo

蝉蜕chántuì缠chán络攒cuán珊瑚shānhú

豁huō.倜傥tìtǎng敛liǎn脑髓suǐ陌mò生

人迹罕hǎn至觅mì食.拗过去(ǎo用力弯曲)竹筛shāi

秕bǐ谷系jì传授shòu书塾shú鼎沸dǐngfèi

四、走进课文,理清思路:

1、从课文题目就可以知道,本文写了鲁迅童年时两个地方的生活: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从……到……”这是表明文章是以空间顺序记叙的。找出这两个部分的起止段落。

明确:百草园(1-9);三味书屋(10-24)。

2、快速默读课文,请你说说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各有什么特点。

的百草园;的三味书屋。

如:美丽神秘、自由快乐的百草园;单调乏味、枯燥刻板的三味书屋。

2、那百草园在童年的“我”眼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你能不能从文找出依据?

明确:“乐园”。

五、走进百草园:

1、那百草园在童年的“我”眼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你能不能从文找出依据?

明确:“乐园”。

2、为什么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明确:百草园里有美丽的景物,神秘的故事,有趣的捕鸟。

六、走理精彩片段:

1、朗读第二段,小组讨论解决下列问题:出示景物的图片。

⑴这段文字描写了哪些景物?抓住了景物的哪些方面来写?

⑵作者是从哪些感官角度,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⑶在写景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学生组成学习合作小组讨论后回答。

这一段一共描写了十四种景物,有植物,还有动物。作者抓住这些景物的颜色、质地、大小、外形、气味等,从视觉、触觉、听觉、味觉,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方法,写出了对百草园的热爱之情,表现了儿童好奇求知的心理,富有情趣。

2、请你根据文中的景物描写归纳一下写景的方法。

明确:⑴抓住景物在形状、大小、颜色、气味等方面的特征,用准确的词语形容。

⑵运用比喻、拟人等各种修辞手法将景物特征写生动,写形象。

⑶调动各种感官,如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等将景物特征写具体,写传神。

⑷按照一定的顺序将景物描写得条理清楚。

七、总结:

作者曾对百草园的景物进行过细致地观察,并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还在描写之中倾注了自己对百草园--这个儿童乐园的热爱之情。因而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这样精彩。我们同学在平时的作文中除了善于观察以外,也要把在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写作中去。百草园中还有更多的乐趣等着我们去体会,我们也将从鲁迅先生的文章中学到更多的方法。

张语晴

第一单元第3课 篇7

一、写作内容探究

(一) “写作导引”探究

教材“写作导引”告诉学生,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并指出,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应注意一些问题。归结起来就是:观察是写作的“铁门限”, 写作就是写生活。

教材这样编排的目的是什么?笔者认为不外乎4点:1、名称变化。在小学阶段, “新课标”把这个内容称之为“写话”和“习作”, 现在称之为“写作”, 目的就是告诉学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 知识的增加, 教材对这方面的学习也有了更规范的要求。2、观察生活是“写生活”唯一正确的途径。初中生记叙文写作存在的最大的问题, 就是记叙内容抽象笼统,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就是让学生明白只有认真观察才能使记叙的内容生动逼真。需要强调的是, 观察不仅要用眼睛“看”, 更要用心去“感知”。3、只有观察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好作文。观察有助于思考, 人们在观察时, 总是在脑子里进行排列组合, 只有通过仔细观察, 才能激发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 才会产生“母亲啊!你是荷叶, 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 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隐蔽?” (冰心《荷叶母亲》) 这样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4、观察是写作训练的一个基础, 无论写作内容发生怎样的变化, 都必须牢牢遵循观察这个基本原则。

歌德说:“理论是灰色的, 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作为教师, 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观察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强化。

(二) “写作实践”探究

教材“写作实践”中的3个题目, 其实是两个方面:200字左右的写作片段和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两者是什么关系呢?如果把不少于500字的作文比作室, 那200字左右的写作片段则是入“室”的“堂”。从内容上看, 200字可以写花草树木, 写作题材较为宽泛, 而两个500字的作文都是写人;从目的上看, 花草树木是练笔, 写人是综合能力的展示;从作用上看, 200字的写作片段是为写500字的作文服务的。仔细揣摩, 我们发现两个500字的作文也各不相同:第二个题目要求写新结识的老师或同学, 写一个相识瞬间;第三个题目要求写父母亲人对自己的关爱。通过比较这些不同, 我们发现, 写作实践的3个题目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 这也是“新课标”中“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精神的具体体现。

总之, “堂”是“室”的基础, “室”是“堂”的提升。

二、教学策略研究

(一) “写作导引”教学策略

教材“写作导引”中1、2自然段可由学生阅读、讨论并归纳,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谈谈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教材3~7自然段比较重要, 教师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如“观察生活”这部分, 无论教师讲述还是学生合作探究, 效果都不会很好, 因为这一问题过于抽象。教师不妨在课前先安排学生收集戴嵩画《斗牛图》的故事, 课堂上让学生讲述, 这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让学生合作探究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发: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 不能凭空想像;不能迷信权威, 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画画需要认真观察, 写作也如此;写作就是写生活, 要写好作文, 就要认识生活;有时由于缺少观察, 不了解生活, 名家也会闹出笑话。

“感受生活”这一内容, 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品读 (不是朗读) 《散步》这篇清新优美的散文, 具体方法是:要求学生认真默读课文, 然后找出文章记叙要素 (时间———初春的一天;地点———田野里池塘边的小路上;人物:我, 我的母亲, 我的妻子和孩子;事件:散步) 。品读课文的同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从散步这件平常的小事中表现出的浓浓亲情, 之后由学生合作探究, 总结本文立意选材的技巧———以小见大。最后, 教师再适时点拨。学生在写作时可以选取生活中看似平凡而实则韵味深刻的内容作为自己的写作素材, 学生在自己的习作结尾处可以仿照课文提炼出蕴含哲理的一两句话。

“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这一内容, 教师可对学生讲一些著名作家的作品就是“写自己熟悉的生活”的小故事。例如,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 他之所以成功, 写的就是他“自己熟悉的生活”———山东高密“东北乡”;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朝花夕拾》写的也是作者熟悉的生活;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写的就是自身的经历, 所以真实可信, 动人心魄……通过这些小故事, 教师可以让学生知道, 只有写自己熟悉的生活, 才会有独到的体会和感受, 写出来的文章也才不会空洞、思想贫乏。

总之,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 以“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出发点。

(二) “写作实践”教学策略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 不同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 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 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新课标”语) 刚刚步入中学阶段的学生, 他们的思维方式大多对事物还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 教师不妨采用举例法, 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教学。举例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写作实践”的具体要求, 认真甄选;2.举例既可是全文, 也可是重点段落;3.举例的方法、方式要灵活多样。

如“写作实践”的第一个题目是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这个片段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写自己眼睛观察到的事物, 而不是凭空想象拼凑的内容。教师可举下面甲、乙、丙3段文字进行对比, 让学生谈感想。

春天到了。春天是四季中最美的季节。每到春天, 万物苏醒, 到处都是万紫千红, 充满了生机。

春天是五彩缤纷的世界。草地上, 马路边, 公园里, 处处都可以看见五颜六色的鲜花, 红的、黄的, 各不相同。春天不但植物是多彩的, 人们的衣服也是花花绿绿, 显得潇洒万分。

春天更是动物们的天堂。小河身上那厚厚的冰融化了, 发出潺潺的流水声。鱼儿在河里自由地游着, 只见它们摇着尾巴, 一会儿游到这儿, 一会儿游到那儿, 欢快极了。在春天, 不仅鱼儿高兴, 鸟儿也很愉快。只见它们扑腾着翅膀, 嘴里还不停地放出叫声, 好像在说:“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

在学校的小花园里, 我也发现了春天的足迹。干枯了几个月的树木终于又有了生机。梧桐树的枝头已挂满了嫩绿的树叶, 瓜子黄杨上也长满了新的芽苞, 云南黄桉的枝条上已簇拥着层层金黄的颜色。最吸引眼球的要数垂柳了, 那随风拂动的枝条荡漾在水中, 轻轻地画着一圈又一圈的水纹。

正是早春时候, 到处都生机勃勃。譬如, 我们小区的草地, 虽然还没有绿油油的一片, 像地毯似的覆盖着大地, 但那黑褐色的泥土里, 小草们分明已经探出了它们嫩绿的小脑袋, 尽管若隐若现, 尽管他们的数量像星辰那般稀少, 但远远望去, 还是能让人感到春的脚步。

我们来比较这3段文字, 甲文虽然也写了花草鱼鸟等具体事物, 语言也流畅, 但文章写的是书本上的春天, 是别人眼里的春天, 是拼凑出来的春天, 所以是概念化的春天;而乙、丙两段文字则是作者经过仔细观察后, 描绘的自己亲眼看到的春天。这样的春天才是自己的, 才是形象生动的, 才是有生命力的春天。教师可带领学生通过对比分析这3段文字,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事物, 然后再去写这200字左右的片段。

“写作实践”的第二个题目, 是写一位升入初中之后新结识的老师或同学。完成这个题目的关键就是要写好“瞬间”这部分内容。那如何写好“瞬间”呢?写人的文章, 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都是必须要考虑的, 具体要求如下:1.肖像细节描写。肖像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 也就是人物的音容笑貌、身形服饰、表情姿态的具体描写。因为人物的生活经历总要在人物肖像方面留下痕迹, 人物的思想意识也总会在肖像方面有所流露。因此, 在人物塑造上, 我们应抓住人物肖像的细节特征, 加以描写和刻画。这样才能既绘其形, 又传其神, 收到“见微知著”的效果。当然描写人物外貌, 不可泛泛描写, 一定要抓住特征, 要简单几笔就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风貌。2.动作细节描写。人的所作所为甚至一举一动都是其思想性格、情感心境的表现, 绝没有凭空发生的。所以, 写人的作文, 必须重视对人物动作细节的描写, 这也是构成人物形象不可或缺的部分。3.语言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 是人物语言描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描写人物的语言能揭示人物的个性、性格和情态等。一篇好的文章, 这些细节描写的各个方面都是需要考虑的, 如鲁迅在写与藤野先生相识时, 就很好地把握了这个“相识瞬间”。写藤野先生“黑瘦”“八字须, 戴着眼镜”“穿衣服太模糊了, 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 寒颤颤的” (肖像细节) ;“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 (动作细节) ;“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语言细节) 。通过这些细节描写, 一位生活简朴、严谨治学的学者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由此看来, 写好了“瞬间”这部分内容, 再加上开头、结尾, 以及相关内容的延续和补充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了。

“写作实践”的第三个题目, 要求从家庭成员中选择一位给你留下美好记忆的人物进行记叙。写好这个作文可引导学生利用《秋天的怀念》和《荷叶母亲》两篇课文作范文, 可借鉴这两文中任何一种写法。如借鉴《荷叶母亲》,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再次品读课文《荷叶母亲》, 要求学生思考这篇课文中什么事物曾触动了自己的情思, 并引发了自己的联想, 触动自己的“物”是否与自己生活中的什么情景相类似。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把记叙要素交代清楚的基础上, 重点描写自己选择的“物”的特征, 并把自己抒发的感情有机地融合在叙述之中。在抒发真情实感的基础上, 可以提醒学生描写事物时要适当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这样会使文章更生动传神。用课文作例文的好处:一是强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二是减少教师课外搜集资料的劳苦;三是更为有效地利用了课程资源。

阅读第一课(0-3个月) 篇8

以前——美国儿科学会建议,从6个月开始,就应该给宝宝大声的朗读,这一时期的小家伙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和你一起盯着书看。

最新——研究表明,从宝宝出生那刻起,就应该开始阅读第一课。不管宝宝是否有意识,习读不仅提供了语言和听力发展的好机会,而且还是亲子交流难得的时光!br>

阅读好处知多少

关键词:提升词汇量激发想像力 提升视觉能力

从出生的那刻起,父母对宝宝说的越多,对他的发育成长越有助益。研究表明,语言能力——甚至是智力——与婴儿期每天接收的语言多少密切相关。一项研究表明,那些平均每小时从父母那里获取2000字以上的宝宝,在三岁时的测试中,成绩远远高于那种阅读贫乏的宝宝,因此,从宝宝出生前就要做好准备,起跑至关重要!

书籍中漂亮的图画对宝宝的视觉冲击很有帮助,有助于宝宝对颜色的初步认识。

阅读过程中的亲子感得到提升,在与宝宝的眼神、身体的接触中,体会着彼此的幸福,同样有助于宝宝心智的发育!

关键词:安静舒适多样

新生宝宝对一切都在适应当中,安静的环境对平抚情绪很有帮助,在这种环境中,听着你柔柔的读书声,对宝宝来说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给宝宝阅读的时候,可以环抱着他,时常抚摸着他,让他舒服地倾听美妙的声音。

抱着宝宝到处走走,洗澡的时候给他介绍身体部位,各种各样的阅读环境,对培养宝宝的好兴趣很有帮助。

关键词:节奏感强声音清脆表情丰富色彩明亮

安全实用: 对于刚刚出生的宝宝来说,节奏感强的语言是父母的首选,并不必太在意语言的内容。在资料的选择上,随手的文字都可以一宝宝书、杂志,甚至是你自己读的小说。

妈妈的声音是宝宝最喜欢听的,所以阅读第一课就由妈妈来上吧!运用你独特的声音.细心的编排,丰富的表情,让宝宝从你的音容笑貌中,感受阅读最初的快乐!

书籍的色彩方面要有所关注,宝宝对明亮,对比强烈的颜色很有兴趣,所以选择书籍的时候,要考虑到这一因素,图片要大而清晰,色彩鲜艳,对宝宝的视觉提升有帮助。

上一篇:初中老师培训总结范文下一篇:我的HR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