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导读课

2024-08-26

第一单元导读课(通用11篇)

第一单元导读课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3.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以书为友”的习惯。

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继续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教学难点

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课前准备

①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②收集读书的名言,整理自己读书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学习要求:

1、自读课文一遍,读正确。四人组轮读课文相互指正评价。2、认读生字口头组词。

3、写生字,写正确。小组评价,比比谁写的规范漂亮。

二、分组学习。

三、检查学习结果:指名读课文,听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并且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带哪一样呢?(指生说)是呀,钱?不行,这东西一用就用完;照相机?不好,这么多的景点,哪装得下……这道题还真让我们很难做出选择。环绕世界旅行需要多长时间呢?

②出示课文课件,学生朗读出示资料:

麦哲伦完成人类历第一次环球航行用了整整3年。

日本一位71岁老翁独自完成环球航行历时234天。

,中国人首次完成帆船环球航行历时185天。

③学生配乐朗度地二自然段,并齐读最后一句话:我相信我会选择书。

你对作者的选择有异议吗?

④出示作者小资料揭示课题:

本文是在1974年的世界儿童图书节上,英国女作家尤安艾肯,她作了热情洋溢的献辞。齐读课题,认读“侣”。猜猜作者在本文中写了什么?

二、读书交流,体会作者情感

1作者为什么会选择书陪伴自己旅行呢?

自由读课文,用”“划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

①学生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汇报交流“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指名读有关的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真想不到你懂这个!”这里把书比作了朋友,每次见到朋友,感觉都是不一样。特别是“真想不到你懂这个!”好像是又对朋友发现有了一个的发现,这个发现非常的意外,叫人惊讶。

b.你对朋友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指名说)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a.“你每天都回家……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这句把看书比作是回家一样,即使是非常的熟悉了,但偶然还会有新的发现。

b.指导感情朗读。

课件出示三个反问句

a.读了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反问句)

b.给他换一个说法。(指名说)

c.从三个反问句中你体会到什么了?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写话:在你的眼中,一本你喜欢的书又是什么呢?

一本好书能让人“常读常新”,就像 ,就像 。

小结:读书也是这样,不管你看过多少遍,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你有这样的感受吗?交流。

随着回答课件出示句子: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②自由读这几句话,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读了这几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体会到的?

(读了第一句话,我体会到就是读同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我从“总能”和“不管”体会到的。)

你能把体会到通过朗读读出来吗?(指导学生朗读)

(读了第二句我体会到作者非常喜欢读书,就是同一本书,他也是百读不厌。我从“一遍又一遍”体会到的。)

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指导学生朗读)

(读了第三句我体会到作者很喜欢书,因为他把书当作了朋友一样,当作了人似的,读书就好像是在和朋友说话一样。而且书也是想读就随时能读的。我是从“就是”和“随时想去就去”体会到的。)

(作者喜欢一遍又一遍地读那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发现,而且书可以随身携带,你想读的时候就能拿出来。如果是一本人物传记,就好像是你在交一个朋友;如果是一本介绍名胜古迹的书,那就好像是到那个地方旅游了一趟似的。)

能把体会到的读出来吗?(指导学生朗读)

④把三句话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加深体会。

⑤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会带上一本书陪伴自己的旅程,是因为(点击课件引说三个句子)

⑥引导学生提问。读了这三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比一比,谁提的问题最有价值。

生可能会问: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为什么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怎样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为什么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2、过渡语:作者不仅爱书,而且会读书,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读书方法?

齐读第七自然段。作者这样一遍又一遍的读书方法,划出表示先后顺序

的词语。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吗?全班交流。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师生交流,师随学生回答总结板书(揣摩、续编、品味、梳理、想象、判断)

过渡语:这一趟下来,都可以把书读上一百遍,最终能背诵下来。

③汇报交流“为什么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书比作了朋友和故地。)

作者为什么这样比?

3、诵读名言,积累语言

课件出示部分读书名言,师生互读。

4、作者号召我们该怎么做呢?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三、感情诵读,体味情感

在领悟表达方法的过程中,将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将自己的感受融入进去。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作业设计:

1、根据课文中的读书方法以及同学们交流的读书体会,整理读书卡。把以前读过的书拿出来读一读,按照作者的读书方法,看看你有什么新的体会,及时做好记录,到本单元的语文实践活动时我们一起来交流。

2、推荐阅读《书比人长寿》。学习。

3、整理自己的读书方法,收集名人读书小故事。

板书设计:

走遍天下书为侣

朋友 故地

惊喜 收获

第一单元导读课 篇2

“单元导读课”, 作为“单元模块”教学的起始课, 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课?“单元导读课”应该怎么上?“单元导读课”的教学内容仅仅只是单元导语吗?“单元导读课”与其他单篇课文教学的联系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 笔者也是摸着石子过河, 现在将自己在实践“单元导读课”中的一些所思、所想、所得与大家分享, 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引起大家对“单元导读课”的关注。

一、什么是“单元导读课”

“单元导读课”就是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 对整组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它以单元导语为切入点, 在教师指导下, 通过各种课堂学习方式, 初步感受单元主题的情感, 激发学习欲望, 搜集相关资料, 为单课学习做准备。

单元导读课是“单元模块”教学中的一个环节, 这个环节作为整体感知阶段, 是以单元导语为切入点、为线索来引导学生读整个单元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的。因此, 单元导读课不是就那几十个字的导语上的一节课, 而是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 去鸟瞰一篇篇课文, 理清它们之间的联系, 让每一个教学训练点在单元整合中找到位置, 逐步落实。

在“单元导读课”中, 兴趣的激发是基点, 是根本所在;整体感知单元内容与专题是要点;引导课外的实践活动与资料积累是生长点。

二、设计“单元导读课”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单元导读课”, 作为“单元模块教学”的起始课, 很关键。它不一定有什么固定的模式, 但是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1. 明确单元的学习任务——学什么 (导学)

导读课, 教师要以单元导语为切入点, 引领学生浏览整个单元的全部内容, 从总体上接触、感知教学内容。它并不是要对所有文本进行内容分析与讨论, 只是让孩子在初步阅读后明确单元主题, 了解文本的共性, 奠定学习的基础。

2. 指导、渗透单元的基本学习方法——怎么学 (导法)

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基础是学生有自我学习的能力。以往的课堂我们可能也有方法的训练, 但它往往是分散单一的。导读课正是有了整合的思路, 根据对主题内容的分析, 有针对性地进行方法引领, 同时注重阶段学习时方法的推进与完善,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会不断提高。

3. 激发学生单元学习的兴趣, 形成阅读期待——喜欢学 (导趣)

“单元导读课”是学生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文本, 文本中蕴涵的故事、哲思、美景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得当的教材处理让文本与学生的第一次接触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继而产生“一探究竟”的动力, 那么阅读期待就此形成。激发学生兴趣应贯穿导读课的课堂始终, 并让这种兴趣延伸至后面两周的学习。

4. 提供阅读链接——拓展读 (导读)

“学习小课堂, 生活大课堂”, 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 因此课内延伸课外是语文课必走的路线。导读课在学生对单元内容、方法有了大致把握, 后引导、鼓励孩子去主动搜集相关资料, 这种搜集相对于以往有更强的前瞻性、针对性, 同时, 大大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 使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再从课外回归到课内, 落实“大语文观”。

5. 关注单元读写的结合点——准备写 (导写)

浙江特级教师周一贯老师曾对导读课有过概括: (1) 导——读清了意; (2) 导——读明了形; (3) 导——读深了情; (4) 导——读懂了神; (5) 导——读出了能。从周老师的话里我们不难看出“单元导读课”应该:读中有导, 导中有读, 边读边导, 读导结合。

三、“单元导读课”的基本教学流程

1. 以单元导语为切入点, 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单元导语字字珠玑, 提出了单元主题与学习任务, 几乎覆盖了学习整个单元所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的要求。中年级开始, 随着学生自主意识的觉醒, 学习能力的增强, 可以让学生利用导语指向自己的求知兴趣, 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导语”的揭示就像少女揭开神秘的面纱, 需要教师多设计点“美丽”与“新意”, 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基点。

2. 自读课文, 初步感知单元整组内容

我们的教科书是文选型的, 课文是一个单元中的重要内容。在导读课中, 教师带领孩子在文本中“走”一遍, 不需要着力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上, 但要清晰单元课文有哪些?他们分别讲述了什么?也就是在导读课中, 我们要引领学生找到文本学习的兴趣点、兴奋点、疑惑点。导语课的课文接触就是让我们将文本理成清晰的一条线, 与单元主题串联起来。

3. 汇报交流学习收获, 明确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学生之间汇报交流学习收获, 既可以采取小组讨论、大组汇总的方式来确定学习方法, 也可以在“导语”的提示下将学习方法进行从复制到迁移的训练, 还可以在教师引领下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万变不离其宗”, 只要我们选择的方法是学生乐于接受、有利于学生发展的, 就值得教师结合文本带领学生好好探究。

4. 指导制定本单元的学习计划和搜集资料, 为单课学习作准备

单元导读课搭建了一个平台, 能让我们更理性地开展各项语文实践活动。它可以是单元习作的前期提示, 让学生更早知道习作任务, 引导学生将习作根植于广阔的生活大地, 用敏锐的眼睛去捕捉, 用敏感的心灵去体会, 为单元习作积累充足的材料。它还是课外阅读的指南针, 为学生提供阅读菜单和读书建议, 使导读课成为学生课外读书“加油站”。引导课外的实践活动与资料积累是生长点, 所以对要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这样就为后面的单课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

四、“单元导读课”的教学建议

以上的一些做法都是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尝试和探索, 关于“单元导读课”, 我们有如下的建议和思考:

1. 要有整体意识

“单元导读课”是一组课文的起始课, 承担着为单元模块学习做准备的重要任务。而每一个单元模块不仅包括本组的几篇课文, 还包括口语交际、习作、综合实践活动等, 所以教学时, 我们必须着眼整体、立足整体, 为单元模块教学服务。

2. 要有整合意识

导读课承担了导学、导法、导趣、导读、导写等诸多任务, 这些任务的完成并非是逐项进行、孤立单一的, 而是相互交叉、渗透, 同时每一单元模块中的课文与课文、课文与口语交际与习作之间并不是毫无关联的, 它们之间同样互相交叉、渗透, 这就需要我们有整合意识, 无论是从学习内容上, 还是从学习方法上, 单元导读课教学都要坚持纵横贯通, 讲究整合。

3. 要有核心意识

“单元导读课”要求老师引领学生在有限的课堂里走进本单元, 了解学习内容, 明确学习任务, 感知学习方法, 激发学习兴趣, 因此我们绝不可以“眉毛胡子一把抓”, 一定要有核心意识。比如利用插图激趣时, 要精心挑选插图;阅读文本时应呈现文中精彩片断或最感兴趣的课文;而指导学习方法时, 更要抓住核心方法进行指导。在导读课教学中, 只有抓住核心, 学生在后面的课文学习中才能紧扣核心举一反三, 融会贯通。

参考文献

[1]李素环.依据学段特点, 上好单元导读课[J].小学语文教学·人物, 2012 (1) .

增设单元导读课浅谈 篇3

一.历史和现状

单元型的语文教学的框架是在20世纪前期已基本形成,其中尤以夏丏尊、叶圣陶《国文百八课》为代表。20世纪后期,语文单元教学的实验和研究是空前的。像魏书生“六步自学”模式,徐振维的“扩大阅读,课时分段式”教学模式,张孝纯“大语文教育”模式等等。最早在80年代初,以钱任初为代表的一批老师,就清醒地提出了单元教学的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为了更好地指导全市语文教学,南京市教研室姜鸿翔老师开展了“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研究”的课题研究活动。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系统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经验,分析了语文教育的现状及时代发展对语文教育的新要求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了语文课程的体系。一是提出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二是构建了两级、三维的课程目标系统,三是强调了多元、对话和生成,四是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于是单元教学渐渐淡出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视线。

二.探索及对策

单元导读课也包含起始课。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需要“起始课”,每学期也需要“起始课”,每个单元更应有 “起始课”,使单元的课文教学更连贯,也使学生对单元教学充满期待。

策略一,导趣,调动情感参与。学习一单元要两周左右时间,为使学生在这段时间里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良好状态,此环节的设置至关重要。故将单元导读作为具体课程来落实。学生通过导读课培养的对语文学科、对某一册语文书、对某一单元的兴趣,产生的浓厚喜爱之情,支持着他们在语文学科领域内的探索。

策略二,导读,感知整体内容。这里的读,是指整体的浏览感知,是将课文、资料、插图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对整组内容获得整体印象,形成单元主旋律。虽然在教授每篇课文时学生会沉浸在不同的世界,但将单篇课文串联起来理解,贯穿始终的就是单元导读的内容。在教授中学语文课前的起始课,即是对语文学习的一个整体感知,教授分册或单元的起始课,也是对相应部分的整体感知,使学生有整体意识,能把我相应阶段的学习要领,做到心中有数,成竹在胸。

通过导读,单元导学等形式帮助学生构建语文学习框架,在他们心中建立语文学习体系,从“大”处落笔,也充分落实了新课标提出的“大”语文的要求。

策略三,导学,紧扣学习目标。语文课本每单元的导读对本单元的教学在人文目标、学法目标、实践目标上均提出了要求,而每册书前面的目录也无形中对学生的本册书学习目标给予启示,应引导学生去发现、总结。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将目标落实到每课、每天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孩子完成既定目标,向更高目标迈进。导学,即是让学生能直观感受目标并思考,发现,总结学习方法的一个重要途径。

单元导读促进了学生对单元学习目标的理解与把握,对单元综合性学习的学习预知,学习有效性大大提高。

策略四,导思,延伸课内课外。用单元导读引导、鼓励学生去主动搜集相关资料,营造一种共同的学习氛围,扩大语文学习的平台。在初一开学的起始课始,就应引导学生扩大语文的外延。如果只局限在一课一得,许多的课文外的语文世界学生就无法领略到,语文的许多知识也是割裂而单调的。新课标提出的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生活处处皆语文的观念也不会真正得到落实。

单元导读对学生开拓视野,打通课堂内外之门,启迪思维大有裨益,让教师的导读最终化为学生的导思。

策略五,导写,指导练习写作。单元导读可以和综合性学习以及写作训练相连,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这一阶段大小作文及各种练笔围绕的主题,写作的范围设置。通过单元导读课,写作训练中心突出,重点明确,便于学生对作文素材的观察与积累,将作文课不止集中在某一时间段,某一节课,而是有预设的引导学生将平常的学习与生活和作文紧密结合。

单元导读课在很大程度上指明了学生近期的写作方向,使学生长期的写作训练有了一定的序列性,使课标期待的初中语文的“大语文观”进一步得以实现。

语文教学需要不断渗透,虽然单元导读课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是无论单元导读课是否会以固定的形式存在,我们语文教师都会沿着课改的步伐不断探索与创新,并坚定地走下去。

单元导读课教学反思[范文模版] 篇4

单元导读课教学反思篇一

我认为所谓的“单元导读课”实际上就是每一组课文学习之前的“入门课”或者“铺垫课”。用电影中的行话说:单元导读好似电影首映式,精彩镜头给你看一段,主要人物出场见见面,为的就是抓住你的心。我们腾出一节课的时间,老师以引领的方式带领孩子到“本单元”里走一趟。大致浏览一下本单元的所有内容,明确其单元的重点与难点,培养学生建立单元整组的学习意识。带着这种意识学习,对于学生更好的把握本单元大有好处,还可以满足孩子们先睹为快的心理,引发阅读期待,为课文学习做好准备。同时还可以指导学生收集本单元的学习资料,这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单元导读课对我及学校的老师来说都是一种新的尝试。这课到底具体怎么实施,环节如何设置,教材处理到什么地步,都是单元导读课所要关注的问题。本单元的主题是 “以诚待人”。故事对孩子们来说是教他们以诚待人,并对孩子们的成长有所启示,所以这单元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充满期待的、是非常有趣的。那么“导学、激趣”就是本单元导读课的重中之重。其次,单元导读课要注重整合性。整个教学环节都是围绕着“以诚待人”进行的:由讲导读引入本单元;让学生统揽教材看一看本单元都有哪些好故事;找到一篇最喜欢的故事读一读,对故事中的哪个人物印象最深?哪些语句让你感受最深?这些都是围绕着本单元的专题来进行的。所以我觉得这节课的教学环节还是有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任何事情都无完美,所以这节导读课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商榷。首先在单元导读中明确提到“ 阅读本组课文,理解重点词句和段落,思考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可是我在引领学生完成本单元的学习目标的时候,却忽略了“重点词句”这一重要的目标,只提到了“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 ”。

通过这节课,我对单元导读课有以下几点认识:1、单元导读课要区别于讲课,单元导读课要在于导,让学生全方面的把握本组课文,对单元主题和课文内容有初步的了解,浅尝辄止,区别于讲课。2、单元导读课和单独课文一样,不能拘泥于一种形式,每组课文都各有特点,单元导读课就要根据课文特点来进行设计,导出特点,导出味道,这样才能达到导读课应有的效果。

“单元导读课”,是阅读教学的前奏,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也是我们必须一直探讨下去的。“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认真做;认真的事情反复做;反复的事情创造性地去做。”也许会给我们更多的启示和帮助。

单元导读课教学反思篇二

“单元导读课”实际上就是每一组课文学习之前的“入门课”或“起始课”。教学一个单元的课文之前,教师先拿出一节课的时间,用“导游”的身份带孩子们到“单元”里走上一遭,大概浏览一下本单元内所有的课文内容。

“单元导读课”有三大好处:

第一,帮助学生建立单元学习的整体意识,把握单元文化主题。

第二,满足孩子们先睹为快的心理,对课文先整体把握,引发阅读期待,为单课学习做准备。

第三,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可以指导学生收集有关本单元的学习资料。

围绕“整体感知,培养兴趣,激活阅读”的教学目标,为“单元导读课”设计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板块,即“解读导语,通览课文,寻找相关链接”三大教学环节。教师应根据教材主题、内容的不同,力争做到组组课文导读的形式和内容都各有不同。

单元导读课教学反思篇三

单元导读课这一课型,对我校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第一次的尝试。第一单元导读课的目标一是对这一单元“大自然的美好”的主题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二是对整个单元的课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我把本课的教学环节设定为四个:一、谈话交流,激发兴趣;二、揭示主题,明确任务;三、初次默读,完成导读卡;四、全班交流,升华情感;五、总结方法。五个教学环节,不多也不少,在整节课中,我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完成导学卡时,我发现由于四年级学生写字比较慢,理解能力也稍差,再加上第一次接触单元导读卡,全班三十八名学生,居然有十四名学生没有读懂导读卡,填写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所以我就想,在课上应该在在读课文完成导读卡的同时,加强指导对使用导读卡的指导。另外,在小组合作方面,也缺乏点拨、指导。教学课堂师生的互动性也缺少一定的体现,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突出亮点,教学的一些过程缺少课堂的体现,如,学生的读书方法,(虽然在教学中时常提醒学生,但作为中年级的学生也应有适当的教学提示。)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使课堂更有利于今后的精读课、略读课、和单元整理课及单元作文指导课的教学,应加大力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上好单元导读课,使单元教学各种课型合理有机的成为一体,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的提高。

四年级第八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 篇5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的专题为“故事长廊”,安排的都是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其中有寓言故事、民间故事,还有神话故事。编排本组教材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故事,体会做事、做人的道理,领略正义和智慧的无穷力量;并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的教育;使学生了解故事的各种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读故事、讲故事的欲望。[学生分析] 学生大多喜欢读故事、讲故事,通过课外的阅读又拥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所以对本单元的内容学生会比较感兴趣。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要注意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反复读故事,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讲故事,并以课文为出发点,把学生目光引到课外阅读中去,引导他们大量阅读民间故事、寓言故事和神话故事,进一步激发读书的兴趣。[教学设想]

1、从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出发,鼓励学生根据以前对这些故事的了解,互相交流见解,从而了解学生对这些故事所知多少,在此基础上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

2、让学生反复读书,练习讲故事,引导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加深理解与感悟。

3、使学生对不同体裁的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有效地拓展课外阅读。

4、感受故事蕴涵的哲理和情感,体会做事、做人的道理,从中受到民族团结等方面的教育。[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

一、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查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文及音像资料,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及故事的大体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这四篇课文的兴趣,同时为本单元的学习提供一定的知识储备。

二、教学流程

(一)交流谈话,引入正题:

1.谈话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从古至今有许多经典小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谁能说说你喜欢哪一类的为什么?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本的第八单元“故事长廊 ”中再一次去感悟故事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二)初读导语,.揭示主题:

1.生自由读,指名读,(大家推荐一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导读),自由说!(如果说不全再读,再说,教师随机点课件,出示本组的主题;内容;目标分别是什么。)2.那本单元都有哪几篇文章呢?

学生说教师一一点击课件出示!

(三)知识拓展,学法迁移

1.通过我和大家的共同归纳,我们知道本单元安排的都是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其中有寓言故事、民间故事,还有神话故事。想一想以前学习这类文章我们采用了什么方法? 生:回顾交流 教师介绍方法:

1、自读,简要概括故事内容。

2、熟读,提出自己想要和大家讨论的问题,梳理提出的问题后,再进一步读书、思考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3、练习分角色读故事并讲述故事。

4、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己的疑问。围绕重点问题讨论。

(四)学法应用,巩固强化

1.请同学们打开书的第八单元,随意翻一翻,看一看你最想读哪篇文章?

在这四篇文章中你喜欢哪篇?学生自由说!

2.现在就结合老师告诉你的方法,用心地读一读你喜欢的故事,想一想你有什么感受? 3.生读文!

生:谈感受!谈懂得了什么道理?

4、抓重点句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五)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我们这一节导读课,我们对本组的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今天大家在课上表现的相当好。为了在以后能够更好的学好每一篇课文,我们应该在课下做点什么呢?

学生自由说(读、背、查资料、等等)

三、拓展阅读

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本单元的生字,并会写本单元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的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本单元的生字,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文章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课时安排

1课时。学习过程

一、回顾导入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我爱读书”,在前几篇课文中,我们一直在和书进行着有趣地对话。《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今天,我们来复一下本单元的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复习生字。

在读课文时,复习本单元的生字教师随机听写本单元的生字。

三、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再读课文,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学生自读课文,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教师巡视指导。

检查学生的复习情况。

四、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自己体会,体会写作的方法。

全班互动,交流评价

1.先集中分享各自的读书故事,再引导学生交流别人的读书经历.2.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自由交流评价,感受阅读的快乐.开展辩论.启迪思维

1.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同学们摆事实、说道理,展开一次辩论.2.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指导、点拨.3.师总结: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五、做课前准备好的练习题,检查学生的复习情况。讲解练习题,检查学生的复习情况。教师讲解练习题,掌握学生的复习情况。

六、课堂小结。

七、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

窃读记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单元导读,让孩子扬帆远航 篇7

一、巧用导语,激发兴趣

单元导读课围绕“整体感知,培养兴趣,激活阅读”三大教学目标,进行解读导语、通览课文、拓展阅读三大教学环节的教学。它以导语为切入点,通过各种方式,诱发孩子学习欲望;初步感受单元专题,追求语文学习整体效应;凭借课文语言训练的生长点,引导学生感悟发现语言的规律。

单元导语是编写者精心设计的,它点明了主题,揭示了学习内容,并以优美而富有启迪的话语引导学生满怀激情地走进单元课文,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巧妙地以“导语”为切入点,设计单元导读课,利用生动活泼的话语挑起孩子的阅读期待,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记得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秋天”时,我利用导语设计这样一环节:在黑板上写下“秋天”,让孩子们和“她”打招呼。结果孩子们把“秋天”称作了“秋姑娘”“秋姑姑”“秋伯伯”甚至“秋爸爸”“秋魔术师”,五花八门,有趣极了,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此时,孩子们有了学课文的欲望,为后面的导读课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典型导读,激活思维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教师就要带领学生浏览本单元的课文。这不同于平常的一篇一篇地学习课文,而是利用它为学生学习本单元课文起到导航作用。此时,教师要精心选择导读课文,突出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个单元有四、五篇课文,它们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教师要选择共性和个性较趋一致的课文作为典型导读课文。它可以是精读课文,也可以是略读课文。教师要根据单元特点,合理选择。

典型导读课文应发挥其导航作用,为后文的学习作铺垫,更为课外的学习指明方向。典型导读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感知单元内容,产生探究欲望。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对问题的惊讶开始。”因此,在典型导读时,要以“问题”为引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世界文学宝库”时,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这些题目的想法。此时,学生说出了一个又一个疑问。提问引发学生想迅速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冲动,唤起了强烈的好奇心。接着,我选取《鲁宾逊漂流记》作为典型导读课文。虽然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但却是一篇很好的导读课文。导读时,我设计如下问题: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鲁宾逊是个怎样的人?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还喜欢哪篇课文?一系列的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他们自然想去读读其他课文。此时,我采用齐读、默读、自由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方式,引领孩子们通读本单元的课文。这样,孩子们的心因与文本的初次撞击而产生了新奇、喜悦之情。

三、注重导法,拓展阅读

单元导读课的重要任务是教给学生方法,揭示规律,让教学事半功倍。导读时,教师要以资料为拓展点,教会孩子们读书及搜集信息的方法,为本单元的学习做好铺垫,引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导读课,我出示名人图,请学生猜猜他们是谁。猜对了,我就出示这位名人的名言进行赏析。猜完之后,又请学生说说是怎么了解这些名人的。此时,学生有了走进名人故事的兴趣。接着,我精选一个故事,声情并茂地讲给学生听。在学生还想听时,故事讲完了,我告诉学生这样的故事很多,并引导他们自己动手积累名人故事。同时,我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教给学生收集资料的方法。

大语文观指出:语文教学不仅仅局限在书本,关键是引导孩子运用所学的方法去读更多的文章。因而,教师要努力开发教学资源,寻求课内外联结点,拓宽主题单元教学的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真正实现在生活中、实践中学语文。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秋天”这个单元,在学生浏览整组课文后,引出课后链接,告诉孩子们还有许多关于秋天的美文等着我们去读。这样既为以后单课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也激起学生阅读同类文章的兴趣。

教改实践证明,单元导读课不但不会增加孩子的课业负担,反而使学生的学习轻松了许多。它实现了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学生始终处在主动探究之中。教师有效的导读,能够让目标更明、过程更实、方法更当、效果更佳,真可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教师要根据教材主题、内容的不同,精心设计单元导读课,引领孩子们畅游书海、扬帆远航。

语文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 篇8

 

 

【目标】

1.复习第一单元内容;(重点)

2.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对人生和生命的感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重点)

3.掌握一些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难点)

【过程】

一、内容要点:

第一单元以人生为主题,五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有诗歌,有散文;有现代文,有文言文;有中国作品,有外国作品。

《在山的那边》,“山”与“海”的形象富有象征意义。这首诗抒写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一次次地战胜失望,奔向理想。

《走一步,再走一步》,通过一件小事,写怎样面对困难,是成功的经验之谈。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要学会分解困难,从而战胜困难。

《短文两篇》中的《蝉》,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先抑后扬,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它启示我们,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贝壳》也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出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它启示我们,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仔细、精致,一丝不苟。

《紫藤萝瀑布》触景生情,富于哲理,写人在遇到不幸时,要豁达、乐观、积极、进取。

《童趣》极富于想像力,表现一种独特的精神体验——“物外之趣”。

“综合性学习”中的活动,以介绍自我为中心,旨在更进一步了解自己,展现自我风采与个性

二、基础知识:

1.听写

啜泣

宽恕

收敛

伫立

嶙峋

痴想

2.解释

忍俊不禁

一丝不苟

小心翼翼

3.积累

吟咏花木的诗句:

——含“花”的诗句:

雪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杏花:(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桂花:(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菊花:(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含“树”的诗句: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曹操:《观沧海》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幽居》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杨万里:《小池》

——花木象征义

莲——纯洁高尚

牡丹——富有高贵

银杏——古老文明

松柏——坚强伟大

芝兰——正气清远

百合——团结友好

紫荆——兄弟和睦

竹子——正直虚心

杨柳枝——依依不舍

并蒂莲——夫妻恩爱

梅花——坚贞不屈

万年青——友谊长存

吉祥草——鸿运祥瑞

寿星草—延年益寿

桂花—高尚不俗

红豆——相思

橄榄枝——和平

黄月季——胜利

含羞草——知耻

夭桃——淑女

铁树——庄严

菊花——高洁

三、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走一步,再走一步》片断,回答文后的`问题。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1.请概括选文叙述的事件。

指导、引导、教我一步一步爬下悬崖

2.当“我”迈第一步时,那种恐惧心理克服了没有。

请你仔细阅读第七段,从文中找几个关键词语来证明白己的看法。

(没有解除恐惧心理。“似乎”、“小心翼翼”、“探”几个词语都能表现这一点。“似乎”,表了“我’’对迈出第一步信心不足;“小心翼翼”和“探”,则表现了“我”依然恐惧的心理。)

3.从最后两段文字中找出“我”心理状态变化的语句。导致“我”心理状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我”成功迈出第一步,“顿时有了信心”;成功迈出第二步,则“信心大增”;完全爬下悬崖之后,“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他的心理状态是在获得成功的行动中变化的。)

4.文中的这位父亲是值得赞赏的。你认为他哪一点最值得赞赏

请说明理由。

(例如:他具体指导儿子第一步应踏在哪块石头上,引导儿子成功地迈出第一步。理由:这使儿子产生了自己战胜困难的自信心,激励儿子独立走向完全成功。)

5.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识字、写字,要整段、整篇地背诵文章,你有没有背不过、写不完的感觉?读完这篇文章之后,你有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新想法?

(例如:字要一个一个地认,书要一段一段地背。只要克服一个一个小困难,学习任务总是会完成的。)

阅读下面《紫藤萝瀑布》片断,回答文后的问题。

每一穗花都是上

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联系后文,回答:“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 (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

2.如何理解“香气似乎……轻轻地笼罩着我”这一句话的含义及其作用?

(这淡淡的浅紫色的芳香,带着点淡淡的哀愁,亦不乏宁静,作者由这梦幻的芳香引入回忆。)

3.为什么要插入“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这一段?

(写这紫藤萝也曾遭遇不幸,为后面点题作铺垫。)

4.谈谈对文末“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这句话的理解。

(作者通过看花,感受到花多年后重新开放的生命的喜悦,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生命的

长河是无止境的”“加快脚步”表示抓紧时间,珍惜生命。)

三.阅读下面《童趣》,回答文后的问题。

余忆童稚时……驱之别院。

1.“拔山倒树而来”一句中的“山”指(土砾),“树”指(丛草)。

2.“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为之怡然称快”和“兴正浓”都是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突出“物外之趣”)。

3.从选文看,发现或产生“物外之趣”的条件是什么?

四、学生自主 复习

1.读课文,摘抄精彩句子,以应对语感检测题。

2.复习课后作业和同步训练。

第一单元导读课 篇9

七年级下信息技术第一单元第一课教案

备课时间 备课分工 公开课承担人  2月24日星期四 主备教师 孙明侠 辅备教师     章节: 第一单第一课 课题 图像文件探寻之旅DD图像文件概述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计算机获取图像文件的原理; 2、了解计算机图像文件的常见格式和分类 ; 3、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选择合适图像文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利用身边现有的条件讲解计算机获取图像文件的过程及工作原理; 2、利用对比的方式来理解位图和矢量图的区别;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和保持对图形图像知识的探索欲望; 2、通过网络搜索,自主探究,完成任务的方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重点 与 难点 重点: 1、计算机图像文件的常见格式; 2、矢量图和位图的区别; 难点: 矢量图和位图的区别。 教学方法 据实际需要,实例、对比等方式相结合。 教学用具 课前准备教师:1、准备一个可以获取图像文件的数码设备(有条件的地区)或者制作一个演示课件;2、收集好有关矢量图和位图分类介绍的相关网址如:www.vogim.com/vision/news_show.asp?ID=494 学生:具有一定的上网技能和图像文件知识。 课时安排 1课 其他   教学流程 师生活动 一、导入阶段 师:假期过去了,大家都去了哪些地方呀?有没有把其中的美丽景色留下来呢?通过什么手段? 师:老师的手中就有一些精美的相片,不过它们都存放在了我的数码相机中,利用我们现有的条件怎么样才能让大家都能欣赏到呢? 二、新授阶段 新授点1:利用数码相机获取图像文件。 师:请一名同学 和老师合作将数码相机的照片导入到计算机中。   (操作完成,利用多媒体教学网展示图片文件)   思考1:教师手中的普通照片有没有办法导入到计算机中?     思考2:计算机想获取图片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     新授点2:图像文件的常用格式和分类。 师: 这些图像导入到计算机中之后就是一个个文件,是文件就要有文件名,大家观察一下老师下面展示的这些图像文件,它们的文件名和图标显示效果有什么不同呢? (文件名=主文件名+扩展名)       师:放大其中的两个图像文件,大家观察一下前后有什么不同?     三、探究阶段 师:下面大家带着下面两个问题来进行探究: 1、上网找一找属于矢量图和位图的图像文件格式还有哪些?填满第五页的表格。 2、矢量图和位图有什么区别、各有什么用处呢? 四、总结阶段 总结本课所学。     挑选一名学生共同合作。学生和老师一起合作。边操作边讲解。教师适时补充。     教师提问,利用课件来演示获取的过程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展示课件         解释图像 扩展名和显示图标效果不尽相同         罗列出两道探究题目,并可以提出几个参考的网址名称。     学生上网探索,同组讨论,进行填写及总结。 学生阐述 教师补充 教学反思 对本课的设计是忠实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所谓忠实,是指教材中所要讲解的知识点:计算机获取图像的途径、计算机图像文件的格式及分类,我都要讲到且要到位;所谓不拘,是指课程设计中对知识点的`前后搭配、衔接及实例的选择有别于教材。根据实际教学反映的情况来看,总体的教学目标初步达成,绝大多数的学生理解了图像文件的概念及位图和矢量图的区别,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同时由于课程中穿插了动手操作、上网小组探究等多种学生合作的形式,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氛围,使学生在不自觉中完成了本课的学习,掌握了本课内容。 但由于学生现有所学的局限,对于矢量图效果只能预览到的只有几种像wmf、emf等格式的矢量图,而对于AI、DWG、CDR、PNG格式的矢量图看不到效果,所以学生们对这些格式的矢量图还是很陌生;另外,对于如何制作编辑矢量图,大家还充满着疑问,这一点在本堂课中是解决不了的。不过,这既是本课的局限也可以说是本课的一大亮点。在后续的学习中我们就会接触的如何制作编辑这些矢量图和位图文件。这样就可以继续激发学生对图像文件的探索意识,为后续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开端。   姓名:孙明侠   教研组长签字   教研处抽查得分  

 

第一单元导读课 篇10

一、教学内容

(一)教材名称

(二)教学章节

高等教育出版社《职业生涯规划》 第一单元 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的作用 第2 课

课题:职业理想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明确理想、职业理想的概念。

(二)情感态度观念目标:掌握职业理想的特点和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三)运用目标:学生学会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重点:

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五、教学难点:

如何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

第一课时

(一)课前导入(10分钟)导入新课:案例故事《她梦想成为中国最老的女调酒师》 1.安排学生用2分钟的时间来自主阅读;

2.安排学生用3分钟的时间来讨论[心海导航]中的三个问题;(1)郑雯有什么梦?和中国梦有什么关系?

(2)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的兴旺,为她实现自己的梦想提供了什么机遇?

(3)有哪些事情能证明她敢于有梦、勇于追梦?

(二)新课教学

安排学生用25分钟的时间来分别说出自己的理想和职业理想,再讨论: 1.结合案例看同学说出的答案中那些是理想,那些是职业理想来引导学生总结出理想、职业理想的概念及职业理想有哪些特点。2.帮助没有职业理想的同学来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

3.请已经有了职业理想的同学说出确立职业理想的依据,结合案例引导学生来分析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教师总结:确立职业理想和职业意识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一件事,现在很多家长和孩子在孩子十几年的教育过程中,几乎从来没有考虑过孩子的人生理想、专业选择与职业目标,其实这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从小没有理想、没有个人爱好,没有人生职业目标的教育环境下成长,是学生处于“学习无目的”和“学习无动力”的状态。这种学生,仅仅跟着家长和老师的任务走,学习不主动,容易满足,容易放弃,没有兴趣,总有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的感觉。他们对人生怎能不迷茫?他们怎能不厌学?他们怎会不迷恋虚幻的网络?最终又怎能被社会接受?

(三)课堂小结:(教师用5分钟总结归纳)

理想、职业理想的概念; 职业理想的特点; 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四)板书设计:

①理想:是人们对未来事物有根据、合理的想象和希望。

职业理想:是个人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

②职业理想的特点是:

a社会性;b时代性;c发展性;d个体差异性。

③职业理想对人生的发展作用:

a.提供有充足的动力——不怕困难,积极进取。b.提供有持久的动力——坚持不懈,永不放弃。

(五)课后作业:(5分钟)1.判断是否是职业理想(画√或X)①小刘的理想是挣够了钱周游世界。()

②小赵干的是会计工作,他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奉献爱心的志愿者。()

③小王从参军入伍的那天开始,就立志要当将军。()

④李某业余爱好摄影,成为一名专业摄影师是他的理想。()⑤小王在某工地打工,他的理想是通过自学高考,获得大学文凭。()2.要实现你的职业理想,你目前正在进行哪些准备,打算在高中阶段做哪些准备?

3.课后找李素丽、徐虎、孔繁森等名人的故事阅读。

第二课时职业理想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复习:1.什么是理想?

2.什么是职业理想?

(一)、导入新课:(10分钟)

1.通过对上节课留的作业,读三个劳模故事的阅读,说出对自己的启发。2.回想初中学习过的《藤野先生》,再次探讨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

(二)、讲授新课(30分钟)

1.通过以上讨论,可以总结出职业理想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有以下两点:(1)有明确职业理想的高素质劳动者是社会发展的动力(2)职业理想是实现社会理想的基础

①社会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社会制度和政治、经济结构的追求、向往和想象,是对社会现实及其发展的希望和憧憬。

②职业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相辅相成、相互影响,一方面职业理想促进社会理想的实现,另一方面社会理想制约职业理想。想一想

1.鲁迅和上述例子中的三位劳模都是把自己的职业理想和社会理想相结合并为之奋斗一生,今天的我们,如何把自己的职业理想和社会理想有效结合呢? 2.谈谈职业理想的实现需要什么条件? 老师总结:

职业理想的实现需要两个条件:

(1)职业生涯规划一定要务实,符合个人实际。

从下列四组中选出性格与职业搭配最合理的一组()A.张飞性格的人做办公室文员。B.孙悟空性格的人做刑侦警察。C.林黛玉性格的人做开拓市场专员。D.武大郎性格的人做人事主管。

老师引导分析:在选择职业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自己适合从事哪些职业,不适合从事哪些职业,这样才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能力,做出更大的贡献。(2)规划的过程是提高自己的过程。

通过对三个劳模的故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我们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当干一行爱一行,以兢兢业业的员工风格,无私奉献的公仆精神,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把工作做好。

(三)课堂小结(3分钟)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宽敞的河流。而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

——克雷洛夫

梦想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

——阿•安•普罗克特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发展得越充分,对社会就越有益。

——高尔基

(四)课后作业:(2分钟)

第一单元导读课 篇11

课题:《丑小鸭》

主备人:支秀珍复备: 杨森

【课标与教材分析】

1.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七—九年级记叙文的目标要求是: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做自己的体验;品位作品中赋予表现力的语言。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七—九年级记叙文的教学建议是: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2、这篇童话是作者自身的写照,具有极强的艺术概括力。面对丑小鸭的生活经历,我们会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会受到深刻的思想启示: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由于这一童话的广泛流传和深刻的思想意义,“丑小鸭”已经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一个文学典故,成为激励身处逆境的人们不断进取追求美好生活的典型形象。

【教材重点】

通过复述课文,了解丑小鸭的不幸遭遇,理解丑小鸭面对坎坷所采取的态度以及他所做的努力,深刻领悟丑小鸭这一典型形象的意义。

【教材难点】

通过揣摩关键语句,理解文章的深层内蕴。

【学情分析】

1.学生知道了什么:初一学生对童话的特点已有初步了解,而且丑小鸭这个故事学生从小就听妈妈讲过,对故事情节比较熟悉。

2.学生能够自己解决什么:解决字词,复述课文,了解故事情节,了解丑小鸭的遭遇,初步把握丑小鸭的形象,悟到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的道理。

3.学生需要教师指导解决什么:把握丑小鸭这一形象的思想内涵。

1)预测多数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对文章进行深层鉴赏,品评文章的美。

2)预测学困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把握丑小鸭这一形象的思想内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 积累词语,掌握词语的音、形、义,并学会运用。

⑵ 了解安徒生的生平,进而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 把握丑小鸭这一形象的思想内涵。

⑵ 揣摩语言,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⑶ 对文章进行深层鉴赏,品评文章的美,体味童话的艺术魅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结合现实领悟丑小鸭形象的意义,激发他们坚韧、勇敢去地对待

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创新支点】突破难点,讨论“丑小鸭”这一形象的思想意义和现实意义

【教学评价】教师口头评价、学生互评。当堂测试

【教学方法与媒体】朗读感受法、质疑探究法、讨论分析法多媒体课件

【教学要点】丑小鸭形象的现实主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中活动的设计】

一、构建动场

课文创作背景:

创作于1844年的《丑小鸭》是安徒生在心情不太好的时候写的。那时他有一个剧本《梨树上的雀子》在上演,像他当时写的许多其他的作品一样,它受到了不公正的批评。他在日记上说:“写这个故事多少可以使我的心情好转一点。”

大家熟悉“丑小鸭”吗?它是谁?为什么会有如此迷人的魅力?让我们走进安徒生的童话世界,走近丑小鸭,看看她是如何变成白天鹅的。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丑小鸭”——事实上是一只美丽的天鹅,但因为它生在一个鸭场里。鸭子觉得它与自己不同,就认为它很“丑”。它受到了各方面的压力、鄙视,但它最后终于靠自己不懈的努力,成长为一只最美丽的白天鹅。(强调不利的环境和坚定的信念)作者把自己当时的全部感情都融注在丑小鸭这一艺术形象里,以求艺术创作上的成就和精神上的安慰。

二、自主学习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把握丑小鸭这一艺术形象

1、选五位同学读:

鸭妈妈、众兄弟姐妹由一人扮演,小鸭由一人扮演,野鸭、公雁由一人扮演,老太婆、猫儿、母鸡由一人扮演,孩子由一人扮演并承担叙述语言的朗读任务。遇到“大家”“他们”一起说的话,五位同学齐读。

教师提示需积累的词语,多媒体显示:木屐(jī)

(shàn)蛋壳(ké)

篱笆(lí bɑ)简陋(lòu)讪笑嫉妒(jí dù)灯芯(xīn)脖颈(jǐnɡ)冰雹(báo)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示学生利用圈点勾画的方法,了解丑小鸭的不幸遭遇,然后选两位同学复述课文:

教师稍作指导:复述时要抓住丑小鸭的主要经历,突出丑小鸭所遭遇的各种歧视和打击,以及丑小鸭的态度。

3、资料展播,讨论交流,走进安徒生的成长世界,引导学生理解《丑小鸭》是作者自身经历的三.交流探究:

“丑小鸭”这一形象的思想意义和现实意义(创新支点)

1、把握丑小鸭这一形象的思想内涵:

教师可设计相关题目指导学生深入探究。

多媒体显示:

⑴ 丑小鸭在不幸和打击面前,抱什么态度,有什么追求?

⑵ 丑小鸭最终变成洁白美丽的天鹅,有人认为,这不是丑小鸭自身努力的结果。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⑶请用下列句式表述你对丑小鸭这一形象的理解:

丑小鸭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找出表现丑小鸭想法和追求的语句,说说它的想法有哪些。

假如你是文中的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你接受

记者的采访,当他们问到你对不幸和苦难的认识或态度时,你将如何应答? 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发言,其余同学评价或补充,教师酌情指导。

2、体验与反思,丑小鸭的故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谈谈形象的现实意义。

让学生尽情地议,放胆地说,教师一定要珍视每位同学的感受,鼓励精彩发言。交流过程中,学生可作发言记录。

A、能够勇敢地离开那个让他饱受欺凌的出生之地,走向一个未知的世界。

B、能够舍弃所谓的温暖舒适的生活,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C、它对自己的认识发现过程说明,没有对美好境界、理想生活的追求,不经历那么多的磨练,就不会发现自己其实也可以成为生活的一个奇迹。

D、不可以貌取人。

E、同情关心弱者。

教师总结: “丑小鸭”成为“白天鹅”是对困境最好的抗议。面对高位截瘫,张海迪更坚强了;面对失明,海伦·凯勒更加热爱生活;面对诸多成长的困难,我们的目光将更坚定,脚步更稳健。

再如大衣哥朱之文成长为歌星的事迹也能激励我们,这就是丑小鸭给我们的启示。

3.教师提问:这篇童话为什么能引人入胜?它的艺术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

你以“我喜欢这篇童话,因为____________”的句式说一段话。

学生思考,品评并自由发言。

明确:① 情节美──曲折有趣,引人深思。

② 形象美──矢志不渝执著追求的丑小鸭。

③ 语言美──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生动传神的动物情态。

四、综合建模:

《丑小鸭》之所以最终变成白天鹅,缘于它心中那一份恒久的梦想。因为

有梦想,它忍受住饥寒,忍受住孤独;因为有梦想,它坚忍不拔、执着追求,并最终美梦成真。愿我们心中有梦想,并感谢命运给予我们的每一次磨练的机会,相信自己: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资料整合平台

安徒生(1805——1875),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他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苦鞋匠家庭,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自幼酷爱文学。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经过8年奋斗,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的剧作中崭露展露才华。因此,被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欧学校免费就读。历时5年。1828年,升入哥尔哈根大学。毕业后始终无工作,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国家每年拨给他200元非公职津贴。

安徒生童话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即诗意的美和喜剧性的幽默。前者为主导风格,多体现在歌颂性的童话中,后者多体现在讽刺性的童话中。

安徒生的创作可分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等。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后》、《影子》、《一滴水》、《母亲的故事》、《演木偶戏的人》等。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作品基调低沉。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单身汉的睡帽》、《幸运的贝儿》等。

【当堂检测】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

讪()笑丑陋()木jī()jǔ()丧 吐绶()鸡.......

飕飕()嫉()妒()hài()人听闻 来势汹汹(xiōng).........

2.梅花在雪地晨绽放,是对寒冬不屈不挠的抗议;“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是对困境不屈不挠的抗议。面对高位截瘫,张海迪更坚强了;面对失明,海伦·凯勒更热爱生活了;面对许多成长的困难,我们的目光将更坚定,脚步声将更稳健,这就是“丑小鸭”给我们的启示。写一句或几句鼓励自己或他人不的挫折奋发向上的格言吧。

【板书设计】

丑小鸭

丑小鸭给我们的启示

1、不懈追求,努力进取

2、不可以貌取人

3、同情关心弱者

【作业设计】

A层:学检1-6题

上一篇:GRE写作因为打字出错扣分原因下一篇:寒假作文优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