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2024-09-16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共11篇)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篇1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关于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

1.《关于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指导思想不包括(D)。

A.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为目标B.以提升家长素质为核心

C以全国家庭教育工作规划为指导D.以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水平为目标2.以下哪一项不是家长学校的主要任务。(A)

A.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庭教育实践活动,指导家长如何监督、管理孩子,帮助家长更好地辅导孩子学业。

B.增进家庭与学校的有效沟通,努力构筑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未成年教育网络,为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C.面向家长宣传党的教育方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育人观。

D.通过多种形式为家长儿童提供指导和服务,帮助解决家庭教育中的难点问题,提升家长教育培养子女的能力和水平。3.本文件指出,幼儿园、中小学家长学校要成立(C),负责家长学校的日常管理。

A.家长委员会B.校务委员会C.校务管理委员会D.领导小组二判断

1.家长学校在教学内容上要依据《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因地制宜地开展宣传和指导服务。对 2.文件在组织管理部分,要求幼儿园、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的家长学校工作做到四个纳入。错3.家长学校师资由幼儿园教师或聘请相关专业人士、志愿者担任,场地可利用现有的活动室。对

4.幼儿园家长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3次家庭教育指导,5次亲子实践活动。错5.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中小(幼)、中等职业学校家长学校工作进行具体指导。对6.家长学校的经费投入主要来自街道办事处的工作经费。错7.中等职业学校的家长学校不属教育部门负责,而属于企业负责。错8.街道、社区(村)家长学校校长、家庭教育指导机构负责人由主管妇联工作的领导兼任。对9.机关、企事业单位家长学校负责人由分管妇联或工会工作的领导兼任。对10.本文件规定各级妇联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定期对家长学校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并把评估结果作为评选表彰工作的重要参考。对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方程的解法, 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 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 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 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方程的解法, 会列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 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导入:同学们, 经调查, 我们班大部分同学的年龄是12岁 (虚岁) , 也可以通过推理推算出来, 7岁入学, 在学校学了五年, 正好是12岁。老师今年是39岁, 师在黑板上板书39和12。下面请同学比较一下老师和你的年龄, 并用一句话把比较的结果说出来, 注意启发引导学生说出:“老师的年龄比我年龄的3倍还多3岁”, “老师的年龄比我年龄的4倍少9岁”。两种说法都可以。接着问, 明年呢?“老师的年龄比我年龄的3倍还多1岁”。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年龄话题引入, 并训练学生对两数大小比较, 为新课分析数量关系作理解铺垫。把抽象的数量关系分析生活化, 利于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一、在现实问题情境中分析数量关系, 列出方程, 探索解方程的方法——教学例1

(一) 在情境中分析数量关系, 提出问题

1.师谈话进入情境:孙悟空跟随师父历尽千辛万苦从西天取来大量经书, 藏在古城西安的大雁塔中。大雁塔和小雁塔是著名的古代建筑。 (出示大雁塔和小雁塔的图片) 这节课, 我们先来研究一个与这两处建筑高度有关的数学问题。 (出示例1的一部分“西安大雁塔的高度比小雁塔高度的2倍少22米”, 暂不出示所求的问题)

2.师让生读出这段文字并提问:谁比谁少22米?让学生明白“大雁塔高度和小雁塔高度的2倍比, 少22米, 可以把小雁塔高度的2倍看做一个整体。”

师进一步启发:这句话清楚地说明了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关系, 请同学们用数量关系式表示出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

出示学生可能想到的等量关系式: (1) 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 (2) 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3) 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3.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等量关系式。师:经测量小雁塔高度是43米, 你能利用这个关系式口答出大雁塔的高度吗?学生口答, 师板书:2×43-22=64 (米) 。

【设计意图】运用数量关系直接求出高度, 体会顺向思维。既感受数量关系的价值, 又为下面的逆向思维作出对比准备,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下面列方程时也要像这样顺向思维进行思考。

4.师:如果知道大雁塔的高度是64米,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小雁塔的高度是多少米? (出示“大雁塔高度是64米”和“小雁塔高度是多少米?”把例1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在清楚数量关系的基础上, 学生已经把问题迁移到需要用逆向思维考虑解决的问题上。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突出解决问题是学生自己的学习需求, 也为他们探索解答作出心理准备。

(二) 根据等量关系布列方程, 同时唤起有关方程的旧知

1.生观察第一个等量关系式, 师提问:在这个等量关系式中, 这时哪个数量是已知的?哪个数量是我们去求的?

追问:让你求小雁塔的高度怎么办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可以列方程解答。如果学生列出正确的算式进行解答, 师给予肯定, 再引导学生用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师明确方法, 并提示课题:这样的问题可以列方程来解答。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师谈话:我们在五年级已经学过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结合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 谁来说一说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一般要经过哪几个步骤?

生能大概说出“写设句、列方程、解方程和检验等即可。

3.让学生先自主尝试设未知数, 并根据第一个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解:设小雁塔高x米。

2x-22=64

【设计意图】经历由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在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中, 先由情境抽象成数量关系式, 再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实现了学生在逐步抽象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的方法, 体现了数学的简洁性和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三) 自主探索解方程的方法, 体会转化的思想

提问:这样的方程, 你以前解过没有?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 你能解出这个方程吗?

交流中明确:首先要应用等式的性质将方程两边同时加上22, 使方程变形为2x=?, 即把用两步计算的方程转化为一步计算, 变新知为旧知, 再用以前学过的方法继续求解。

要求学生接着例题呈现的第一步继续解出这个方程。学生完成后, 组织交流解方程的完整过程, 核对求出的解, 并提示学生进行检验, 最后让学生写出答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方程解法的过程中, 体会运用转化策略, 把两步转化成一步、复杂转化成简单、新知转化成旧知。

(四) 思考其他方法, 感受解法的多样化

1.提问:还可以怎样列方程?

学生列出方程后, 要求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列出的方程, 并说说列方程的根据, 以及可以怎样解列出的方程。如果学生不能列出其他方程, 师不能作硬性要求。

2.引导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你能说说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大致步骤吗?其中哪些环节很重要?

引导学生关注:⑴要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寻找等量关系, 而且一般要找出最容易发现的等量关系;⑵分清等量关系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 用字母表示未知量并列方程;⑶解出方程后要及时进行检验。 (师板书:找等量关系;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并列方程;解方程, 检验。)

【设计意图】通过解法的多样化, 使学生明白可以根据自己学习实际和思维习惯分析数量关系, 列方程解决问题, 同时训练学生思维, 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自主尝试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注意比较例题, 进一步形成解决问题模式——自主合作学习“练一练”

“杭州湾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全长大约36千米, 比香港青马大桥的16倍还长0.8千米。香港青马大桥全长大约多少千米?”

谈话:我们已经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下面就请同学们试着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做“练一练”。

1.先让学生读题, 并设想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合作交流。交流前要出示交流顺序提示:⑴说说找出了怎样的等量关系;⑵根据等量关系列出了怎样的方程;⑶是怎样解列出的方程的;⑷对求出的解有没有检验。

3.最后让学生核对自己的答案, 检查自己的解题过程。

针对学生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包括用算术方法) , 教师在提出主导意见的基础上要予以肯定。

4.启发思考:这个问题与例1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提炼出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和解形如ax±b=c方程的一般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独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 在探究中学会合作。

三、运用方程策略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牢固形成解决问题模式 (建构牢固的数学模型) ——做“练习一”的第1~5题

谈话:在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有两个方面要引起我们重视, 一个是寻找等量关系, 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具体数量;另一个就是解方程。下面我们就对这两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训练。

1.做“练习一”第1题

“解方程。4x+20=56 1.8+7x=3.9 5x-8.3=10.7”

先让学生说说解这些方程时, 第一步要怎样做, 依据是什么, 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时, 要在关注结果是否正确的同时, 了解学生是否进行了检验。 (三个同学到黑板上板演, 其他同学选做一题。)

2.做“练习一”第2题

“在括号里填上含有字母的式子。

(1) 张村果园有桃树x棵, 梨树比桃树的3倍多15棵。梨树有 () 棵。

(2) 王叔叔在鱼池里放养鲫鱼x尾, 放养的鳊鱼比鲫鱼的4倍少80尾。放养鳊鱼 () 尾。

学生独立完成后, 再要求学生说说写出的每个含有字母的式子分别表示哪个数量, 是怎样想到写这样的式子的? (把题目中的多、少改成少、多让学生再表示)

3.做“练习一”第3题

“猎豹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动物, 时速能达到110千米, 比猫最快时速的2倍还多20千米。猫的最快时速是多少千米?”

谈话:同学们, 我们既能准确地找到等量关系, 又能正确解方程, 那么我们就具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就请同学们独立解决一个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 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进一步突出要根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4.课堂作业:做“练习一”的第4题和第5题。

“北京故宫占地大约72公顷, 比天安门广场的2倍少8公顷。天安门广场大约占地多少公顷?”

“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 最大的鸟是鸵鸟。一个鸵鸟蛋长17.8厘米, 比一只蜂鸟体长的3倍还多1厘米。这只蜂鸟体长多少厘米?”

【设计意图】在巩固训练和应用策略阶段采用先部分后整体的练习步骤, 进一步深化认识, 并在体验中达到知识和技能的内化。

四、总结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 体会方程的思想和价值——学生拓展设计

1.学生拓展设计

师:请同学们回到课前, 我们师生关于年龄的对话中, 看39岁和12岁, 你能设计一个用今天所学的策略和方法解答的实际问题吗?

师要多听学生的发言, 考虑学生所说数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提出问题的贴切性并作出评价和概括。

2.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没有疑惑的地方?教师同时总结, 方程是我们解决问题很重要的一个策略, 正确地运用方程, 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尤其是用算术方法不容易解决的一些问题。我相信同学们经过今天的学习, 对方程会有更深的认识, 并在以后的学习和运用中进一步学好和用好方程。

重视单元第一课时,提高学习实效 篇3

关键词:英语学习 单元导入 设计 学习实效

《牛津初中英语》按照“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的思想编排,以话题为主线,任务为主导,辅以功能和结构项目,以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在单元教学中,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在每一单元的阅读和中心模块中,教师总是花大气力去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内容,重点讲授和练习,学生也认真刻苦地去学,然而,教学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进而影响到学生对整个单元的理解和学习。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每单元的第一课时相对内容比较简单,教学的知识点较少,很多老师会一带而过,不把它作为教学的重要模块。其次,有的老师喜欢照本宣科,严格按照书本教学,没有引起对它的重视,更无精心设计的环节和内容,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导致学生对整个单元的话题都提不起精神。最后,还有的老师认为,里面的内容在后面的专项模块中还会再次提到,没有必要做重复劳动,后面再仔细设计和讲解也是一样。学生也会如此认为,后面再好好学还是能懂的。所以单元导入的精心设计的重要意义常常被师生们所忽视。

建构主义认为,认识是一种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英语教学实践,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习成为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第一课时单元导入的简单正是符合这一规律。对于本单元的话题,学生的认知还处于表面阶段,需要我们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去层层挖掘,逐步构建更深层次的知识。笔者认为对于一个单元的学习,第一课时的单元导入显得尤为重要。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每一节成功的课例,总少不了出色的课堂导入。在新授内容开始之前,成功的导入使学生充分热身,积极投入本课时的学习。第一课时可以看作是一个单元的读前热身活动。教师在备课时应首先通读整个单元,了解本单元的话题、功能和语法项目以及中心任务,同时,了解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已有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在第一课时有效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兴趣,为后面几个课时的学习做好铺垫。

这一板块语言点、知识点不多,有漫画和图片,但这一课时实质上是一个单元的引子,是一条线,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都在这条线的引导下进行补充、删减、替换、扩展、调整或改编。依据新课程标准,这一板块有如下教学目标。

1. 通过课堂中各种任务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很好地融入到英语知识的学习过程中。

2. 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听和说的训练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从而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达到灵活运用的地步。

3. 在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智力,陶冶语言情操。

4. 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学习中的作用,不断增强自身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5. 通过每个单元背景知识的渗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那么,我们该如何精心设计单元导入,提高学习实效呢?

一、 确立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成为该单元话题的主人翁

例如,在学习7A Unit 1 This is me, 7A Unit 2 My Day, 7B Unit 1 Dream Homes, 8A Unit 1 Friends, 8A Unit 2 School Life等内容时,让学生向老师和同学介绍自己,家人,同学,朋友,住房和学校。让我们成为学生的倾听者,走进他们的生活。这样,学生没有了陌生感,没有了紧张感,也乐于向我们谈论,对于这些单元出现的一些知识点,也会主动去了解和学习,这样就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岂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二、 针对学生的特点,提起他们的兴趣

谈论他们感兴趣的人或物。谈论电脑,电脑游戏,如8B Unit 3 Online Travel; 谈论电视节目,如9A Unit 4 TV Programs; 谈论电影,明星,歌星等,如9A Unit 5 Films。 他们对此有了兴趣,自然而然就会积极参与其中,也会去积极地学习用于表达他们喜爱的人和物的语言了。

三、 了解学生的心理,引起他们的共鸣

如在学习9A Unit3 Teenager problems时,老师可以设计自己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把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扰和烦恼用英文对自己诉说,并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样既学习了英语,又了解了学生,何乐而不为呢?

四、 增强学生的责任和义务意识,体验英语学习的社会性特点

如在学习7A Unit 2 Welcome to Sunshine Town时,可以让学生充当向导,带领我们参观他的家乡;如8A Unit 4-6单元,可以让学生成为保护坏境的形象大使,向大家宣传保护动植物,保护鸟类,保护环境的原因和重要性。这些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社会意识,也是让英语语言走向应用的第一步。

五、 增强情感教育,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起着很大的作用。用情感效应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想学”;培养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营造和谐氛围,使学生“愿学”;强化学法指导,使学生“会学”;磨砺坚强意志,使学生“能学”;尝试成功体验,使学生“敢学”;培养合作意识,使学生“互学”。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以8B Unit 4 A Charity Show单元导入课时为例,谈谈如何进行单元导入。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仅在教授语言,也同样在传递语言背后更有意义的东西,那就是如何激发学生珍贵的情感。设计单元导入就应该从分析单元话题入手。本单元的话题是“慈善”。学生也是一名社会人,对于社会上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他们关注并讨论着,甚至积极参与着。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一系列自然灾难之后,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都进行了大量的报道,慈善赈灾活动感动着每个人,大家纷纷捐款捐物,奉献爱心。对于慈善的存在和慈善的意义,学生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在教学中,如能恰当地创设情境,抓住学生的情感需求,精心设计单元导入,引领学生进行心灵碰撞,就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从而提高本单元学习的实效。

分析与思考过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后,精心设计视听导入,激发学习热情。播放学生熟悉的地震中的一些场景图片,失学儿童的图片,环境污染的一些图片,志愿者亲赴现场的图片,各界人士捐款的图片,再配以赈灾歌曲为背景音乐,在视听的冲击下,学生内在的善良与同情心被唤醒了,注意力高度集中。

接着进行提问导入,引发深入思考。教师的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好的问题有着引发学生争论,激发学生思维的作用。看了短片你有什么感想?你对慈善的理解是什么?我们能做些什么?经过第一环节的热身,学生能积极参与,并且有话可说。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思考热情,让学生更好地进入了情境。

下面很自然地就过渡到了话题导入,建构新的知识。分组讨论,谈谈我们身边的慈善机构。如何为慈善机构募集钱?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想到了多种途径,书上有的能想到,书上没有的也能说出来。对于学生的讨论,教师要协助学生梳理,及时地进行针对性地点评,评语应浅显易懂。

最后进入作业导入,完成个体认知建构。通过课堂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很乐意去设计一些活动为自己想帮助的慈善机构募集钱。在这一环节中本课时的意义得到了升华。通过后面阅读部分的慈善演出和所布置的中心任务设计海报,学生有了感性的认识,并且想积极地进行探索。

第一单元《方程》第三课时 篇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页练习一的第7~12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性质。2、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根据等式的性质,正确地解方程及检验。3、使学生在学生与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动检验等习惯,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进一步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一、基础知识1、说出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18+17=35 12-a=4 x+12=3845-x<30 x=14+28 45-13=x+162、当x=18时,是下面哪几个方程的解。18+x=18 18-x=0 x+15=33x-10=8 x-18=18 x+3=18+3说说自己的思考方法。二、指导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7题。(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2)这里的方程与前面所学解方程的过程比较有什么不同?省略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优点?在解方程时,先在头脑中想好方程两边应同时加上或减去什么数,但书写时可以省略。同学们在解方程时可以照这种方法解。2、完成练习第8题。(1)学生独立完成,要按照上一题的方法适当省略,简化过程。(2)集体核对,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3、完成练习一第9题。知道每题错在哪里吗?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怎样改正呢?独立完成改错。4、完成练习一第10题。(1)学生独立完成。(2)在小组中交流,每人选择一题说思考方法。(3)错误汇报。说说错误的原因与正确方法。5、完成练习一第11题。根据图意怎样列方程?(x+10=50+20)应该先算哪一步?方程右边两个数可以相加,应该先加起来。第2题怎样列方程?独立完成解答,集体核对。6、完成练习一第12题。“两人用去的钱同样多”什么意思?你能用一种方法来表示题中的相等关系吗?(1本练习本+3枝铅笔=7枝铅笔)你看出了什么?(1本练习本相当于4枝铅笔)三、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解决数学问题时,方程用处大吗?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篇5

一、单项选择

亚心网2012年5月11日讯,17岁的阿依古丽是乌市一名初三学生,家住乌市长江路街道办牛奶巷社区。这个周日就是母亲节了,“我等不到星期天了,憋了好多话想对她说。”阿依古丽说,“妈妈给了我一个温暖的家,给了我全部的爱,只要离开家,我就会想家,想妈妈。”阿依古丽是一名汉族弃婴,是艾木尔拉罕收养了她。一直以来,这个家只有母女俩相依为命。

据此回答1--3题

1、阿依古丽的话让我们感受到:()

①家能满足我们的一切需要 ②家是温馨的港湾

③家是休息的地方 ④家是充满爱和亲情的地方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2、阿依古丽的家庭是由下列()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A、婚姻关系

B、血缘关系 C、收养关系D、地缘关系

3、在家庭结构上,阿依古丽的家庭属于

()

A.单亲家庭 B.核心家庭 C.联合家庭 D.主干家庭

4、青海新闻网2012年5月3日讯,据统计,如今在西宁市,三代户家庭有12.42万户,而以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的两代户家庭,则是家庭户的主体,两代户家庭有32.43万户。西宁市的这种三代户家庭和以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的两代户家庭分别属于()A、核心家庭和单亲家庭 B、主干家庭和核心家庭C、三世同堂和主干家庭 D、联合家庭和核心家庭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法律只保护亲生子女的合法权益,养子女和继子女不受法律保护。

B、依照法定程序和法定条件结婚,组成新的家庭,是家庭关系确立的一种情形。C、只有血缘关系才能确立家庭关系。

D、家庭中,非婚生子女的权益不受法律保护。

6、教育专家尹建莉发表自己16年的教子手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突出表明家庭具有()功能。

A.抚养功能 B.保护功能 C.教育功能 D.惩罚功能

现代快报2012年4月19日报道,扬州一位家长遭遇儿子的冷眼对待后,不禁发出这样的叹息:“穿着厂服参加家长会,被孩子指责丢脸,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之前在报纸上就看过有孩子因为嫌弃母亲难看,花高价雇佣了漂亮阿姨来扮演„妈妈‟,今天自己的孩子也这样对待自己。”这位家长十分痛苦和无奈。据此回答7--9题。

7、不管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基于血缘关系而确立的父母子女关系,是()A.可以选择、可以随意改变的 B.可以选择、不可随意改变的 C.不可选择、可以随意改变的 D.不可选择、不可随意改变的

8、这位儿子的行为:

()

①嫌弃自己的母亲,是不懂得感恩、不理解父母的表现。②是缺乏最起码的良知和道德的表现 ③ 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 ④是正常的心理现象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9、这则事例对我们的启示是:

()

①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无法选择

②有志者不嫌家贫,明理者应不嫌母丑 ③要学会对父母知恩图报。

④普通的父母未必不伟大,家长职位低并不影响他(她)们在我们心中的高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0、我们与父母的感情是

()A、因家庭状况不同而不同。B、由父母职位、地位决定的。

C、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种亲情,是无法改变的血缘亲情。D、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淡。

二、漫画题

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回答后面问题。

漫画中在外打工的农民工总是不顾劳累,长途跋涉赶回家乡,你觉得他们长途跋涉回家的原因是什么?

三、材料分析

王雷生活在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爸爸、妈妈上班,王雷上学。寒假里,王雷过得很充实,早上和爸爸打打羽毛球,晚上和爸爸下下象棋。爸爸是建筑工程设计师,收入很高,长大后王雷也想做一个建筑工程设计师。这个假期,一家人还去了趟三亚旅游。后来又去了奶奶家,爸爸妈妈给奶奶买了好些东西,王雷还给奶奶聊天、捶背。

(1)王磊的家庭在家庭结构上属于什么类型?(2)请评析一下王雷家假期的生活都体现了家庭的那些功能?

四、活动探究

2012年5月13是母亲节,很多人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俗话说“有妈才有家”。妈妈是温暖家庭的缔造者。

某校八年级一班同学在母亲节来临之际,开展了“家——亲情”为主题的班会来认识自己的家,感恩父母。

【我来搜集】搜集两首表现家庭温暖的歌曲。

【我来讲述】讲述一件父母给自己做的最让自己感动的事情。【我来倾诉】用一句话表达对父母的感情。

参答考案:

一、单项选择

1、B

2、C

3、A

4、B

5、B

6、C

7、D

8、A

9、C

10、C

二、漫画题

因为家是他们温馨的港湾,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三、材料分析

(1)王磊的家庭在家庭结构上属于核心家庭。

(2)打羽毛球和下象棋体现了家庭的休息娱乐功能;建筑工程设计师,收入很高体现了家庭的物质生产功能;去三亚旅游体现了家庭的消费功能;去奶奶家体现家庭的赡养功能。

四、活动探究

【我来搜集】例:《吉祥三宝》、《让爱住我家》等等 【我来讲述】略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篇6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认读词汇:science, museum, post office, bookestore, cinema, hospital

2.能够听、说、认读句子:Where is the cinema? It’s next to the bookstore.it,s near the park.并且能在实

际情景中运用。

3.会唱歌曲《Where is the hospital?》

教学重点: 学习单词或词组science, museum, post office, bookestore, cinema, hospital。

复习句子:Where is the cinema? It’s next to the bookstore.It,s near the park.教学难点:

1.单词museum的发音。

教学用具:

录音机、磁带、词卡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游戏法 教学过程: Step1: Warm up 1.Sing “they are in the zoo.”.2.Oral practice Step2:Review 1.Review:in,on,under,near,next to,behind,in front of 的用法。T:where is my bag? S:It’s on the teacher,s desk.T:where is the TV? S:It’s near the blackboard.T:where are my pictures? S:They are on the wall.Step3: Presentation 1.教学新词:science, museum, post office, bookestore, cinema, hospital(1)教学单词:bookstore

T:I want to read some books.Where shall I go? Ss:Go to the library.T:I want to buy some books.Where shall I go? 教师出示书店的图片介绍说:I’ll go to the bookstore.引出新词bookstore,并板书,告诉学生这是一个合成词。然后利用升降调带读单词。

(2)教学单词:cimema

T:I want to see a film.Where shall I go?

Ss:Yes, I’ll go to the cinema.,出示电影院的图片,板书该单词,并且带读cinema.利用大小声来操练此单词。

(3)教学单词:hospital

老师手按腹部,做也肚子疼的样子说:I’m not feeling well.I want to see a doctore.Where shall I go? 学生回答,Yes,hospital.出示医院的图片,板书该单词,并且带读hospital.利用小组开炮来操练此单词。

(4)教学词组:post office

老师手持一封信说:I,m going to post the letter,Shall I go to the hospital?Where shall I go?学生回答,Yes,post office.出示邮局的图片,板书该词组,并且带读。.利用山谷回声来操练此单词。

(5)教学词组:science museum

教师出示科学博物馆的图片,但不让学生看到画面内容:Guess,please.What,s this?学生猜测:Is this a cinema?Is this a hospital?„教师将图片翻转,指着图片介绍:This is a science museum.板书science museum,先带读science,再带读museum,然后小组开炮读,教师注意正音,museum的重音在第二个音节。

(6)活动:小组内相互读单词,互相拷问,根据其中一个学生的描述猜要去哪儿。

老师示范后,学生开始操练。

2.教学A Let,s learn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

一、两条街道,然后将本课所学的单词science, museum, post office, bookestore, cinema, hospital的图片贴于街道两侧,形成一幅简易地图,然后指着简易地图问全班同学:Where is the cinema?引导学生回答:It’s next to the bookstore.板书:Where is the cinema? It’s next to the bookstore.(2)播放“A Let,s learn”的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跟读。

3.教学A.Make a map and talk

活动方式:学生两人一组,共同将书上的简易地图补充完整,然后就简易地图进行两人对话。

S1:There is a per hospital in my city.S2:Where is it ?

S1:It’s near the park.„

Step3: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教学歌曲:Where is the hospital?

(1)教师播放歌曲录音,学生静听。

(2)再次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小声跟唱,体会歌曲的节奏。

(3)继续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大声跟唱。

(4)让学生配上动作边表演边唱。

2.活动:Magic city

活动方式:全班学生四人为一小组,设计一个“魔幻城市”,并就设计稿进行对话。

如:

S1:Where is the cinema?

S2:It’s on the lake.S3:Where is the hospital?

S4:It’s in front of the nature park.„„

最后教师将各组的设计稿张贴在教室里,全体学生共同欣赏点评,看看谁的设计稿想象力最丰富。

Step4:Homework

1.Listen to the recorder

熟读,第一课时教学的关键 篇7

那么, 第一课时如何设计才能取得更高的教学效率呢?

做好预习检查, 为第一课时做铺垫。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 中年级的学生应当初步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 需要对预习进行检查、反馈。学生充分的预习会给第一课时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对预习进行充分地检查、反馈, 又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学会预习, 培养其预习习惯。

预习中, 学生会有一些疑难, 例如教学《白鹅》一课, 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发现一些词语很难理解, 如“净角、堂倌、窥视”等, 于是我引导学生读课文, 边读边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在阅读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他们会有成就感, 那阅读的兴趣也就会得到提高。接着, 我再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 读通一些难读的句子、难理解的词, 学生就读得很有兴趣, 不会觉得枯燥无味, 进而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辅垫, 激发学生更高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乘兴而来, 让第一课时开门红。第一课时往往是学生对新知识最感兴趣的时候,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和策略时, 要确切地理解学生的“兴奋点”, 这样针对性才强, 学生兴趣才会更浓, 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学生接触新的文章时对“内容”是最感兴趣的, 标题又是文章的眼睛。标题会让学生产生很多遐想, 很多疑问。这种对新内容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渴望, 就是教师进行第一课时教学的最佳时机。如讲授《巨人的花园》时, 学生的脑海里就会想象:“巨人的花园是怎么样的呢?和我们平时的花园一样吗?”这时, 教师应顺势利导, 让学生去读一读课文, 找一找描写花园的句子、词语, 学生自然就会兴致勃勃地学起来了。

当然这种新鲜感是非常短暂的, 老师要把最新鲜、最有趣的内容安排在“新鲜感期”内。在第一课时的教学就是要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些最迫切的问题, 让学生乘兴而来。

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让第一课时张弛有度。“一张一弛, 文武之道”。“张”是快节奏, “弛”是慢节奏。在教学中, 教学内容简单的, 学生自学可以学懂的, 或内容比较有趣的, 可以快节奏进行。内容比较难的, 比较枯燥的, 比较抽象的, 或是课文的重点部分, 则要“慢动作”进行。

如在教《去年的树》这课, 生字都不是很难, 就可以简单读过。但是, 对于“伐”字的讲解是很容易出错的。在这里要穿插讲解“伐”字的发展史, 让学生深刻地记住“伐”的意义和字形, 感受汉字的魅力, 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文中树和鸟儿的友情是重点学习的部分, 要让学生慢慢感受, 为第二课时体会它们分离后还信守诺言的品质做好铺垫。

不过在教学中, 还应注意张弛有度。“张”, 时间不可太长, 应以学生身心不会过度疲劳为度;“弛”, 也不可过度, 应不致使学生的注意力涣散。

教学版块有机整合, 让第一课时简单务实。很多老师反应, 第一课时在解决生字和读通课文上花费的时间多, 节奏慢, 内容乏味, 整节课显得不充实。如果我们适时地将一些教学板块给予合理的整合, 就可以节省出时间, 使教学内容更加充裕。如在教学《巨人的花园》时, 我出示了两组词语:

鲜花盛开绿树成荫鲜果飘香阳光明媚草翠花开

狂风大作雪花飞舞鲜花凋谢树叶飘落冰雪覆盖

我让学生读一读这两组词, 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学生就在读和想的过程中认识并理解了生字。接着, 我引导学生对“这两个完全不同的画面同时出现在了巨人的花园中”展开思考, 学生的求知欲被点燃, 在接下来找和读的过程中, 学生不仅轻松地理解了这些词语, 同时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 将词语的教学和理清脉络进行了整合, 为其他部分的学习留足了时间, 课堂学习就变得饱满充实。

《海伦.凯勒》(第一课时)教学 篇8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

教材简析:

本文以感人的笔触向我们介绍了一位与命运抗争的英雄海伦·凯勒,充分表现了她热爱生活、不屈不挠、甘于奉献的可贵精神。本文结构可简化为:生病(失明失聪)→奋斗(战胜缺陷) →奉献(永留世人心中)。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凭借语言文字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精神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五年级学生对海伦在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情况下以惊人的毅力刻苦学习、战胜自我的故事,没有可供借鉴的生活经验和情感储备,对海伦“不幸”的命运、“艰难”的成长过程和“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的“奋斗精神”不易产生共鸣,所以,力求营造将心比心的阅读氛围,激励学生切身体悟海伦的生活观及精神世界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着重引导学生反复通读,为下节课突破教学重、难点奠定基础。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受海伦不屈不挠的品质和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照片导入,激发情感

1.师: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工工整整地写一个名字,一个曾经感动世界的名字。(师板书海伦·凯勒,生齐读课题。)

2.师:想认识海伦·凯勒吗?(课件出示四幅海伦不同时期的照片,师作简介)请怀着敬意轻轻地念这个名字。(师指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不同时期的照片入手,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海伦·凯勒,这样,既有助于学生读好课题,又巧妙地渗透海伦的品质,让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阅读愿望,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为学习全文奠定了感情基础。】

二、初读全文,读通读顺

1.师: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海伦,走进海伦无声无色的世界。

课件出示要求:①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通过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解决,也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②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课文。)

2.学习生字词。

①师:(课件出示生字)会读哪个读哪个。不会读的怎么办?

(指名读生字,注意正音,如“吮、程”是翘舌音,“挠”的声母是“n”而不是“l”。齐读生字。)

②师:哪些生字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重点引导学生注意“暴躁”的“躁”、“干燥”的“燥”等字形,教师相机范写,学生书写或描红。)

3.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教师提醒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看谁读得好。师生共评轮读情况。

【设计意图:生字词的教学虽不是五年级的教学重点,但读准音、写好字不容忽视,尤其是第一课时更应重视这方面的教学。同时,也要根据五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充分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提醒别人需要注意的问题的过程中,巩固识字效果。帮助学生明白别人朗读课文不是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要学会认真倾听,并与自己的朗读经验作对比,做一名倾听者、欣赏者,在互评互议中共同提高。】

三、熟读全文,感知内涵

1.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海伦的?

(学生默读后交流,教师适时板书:生病、奋斗、奉献。)

2.师:其实,阅读就是与海伦进行心灵对话。同学们要注意从海伦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体会海伦的内心,感受海伦的品质。请同学们读一读,想一想,画出打动你的语句。(学生自主阅读。)

师:从同学们的神态来看,大家已被海伦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住了。谁来说说,哪些语句最触动你的心?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海伦·凯勒,你想到了哪个词?老师注意到了这个词——(板书)不屈不挠。这是课文结尾对海伦的评价,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3.齐读第8自然段。

【设计意图:在学生读通、读顺文本后,引导学生分别从理清文本顺序、感知文本内涵这两方面阅读全文,帮助学生沿着文本的脉络,触摸海伦的内心世界。找课文中的中心词,既可引导学生学会抓关键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掌握长文短学的方法,又可围绕这一中心词展开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文本的构篇方法。】

四、细读全文,走近海伦

师:请大家再读这个词(不屈不挠)。“不屈不挠”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画出文中体现海伦不屈不挠精神的语句。(学生默读。)

预设1: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

预设2:她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高声地朗读某些词语或句子,有时甚至要读几个小时,直到自己觉得读对了为止。她每天坚持着练习、练习、练习……

师:海伦真是一位不屈不挠的小姑娘。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再次齐读第8自然段。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再次齐读——(师指板书“不屈不挠”)让我们再次怀着敬意念一念这个名字(师指板书的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中心词“不屈不挠”,帮助学生感悟海伦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这里没有空泛的说教,没有简单的“告知”,而是以读为本,以语言文字为根,引领学生品味、感悟文本语句,在积极自主的阅读实践中获得情感共鸣。怀着敬意再次念“海伦·凯勒”这个名字,与开头呼应,使这堂课有一定的整体效果。】

五、延伸阅读,丰富形象

1.师:刚才大家交流了感人的语句。跟自己的生活相比,你觉得这些语句中哪些词、哪个字最触动你的心?透过它们你又想到了什么?课后请同学们进一步细读文本,下节课咱们共同探讨。

2.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体现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精神故事,准备下节课交流。

总评:读是阅读教学的根。为防止流于形式的朗读和浅层次的熟读,本堂课老师引导学生从读通读顺到按自然段轮读,从默读理清文本顺序到通过体会海伦语言、动作、神态等感知文本,从默读课文画出体现海伦不屈不挠的语句到课后搜集体现海伦不屈不挠的精神故事,这样,反复通读,步步深入,层层推进,体现了阅读教学的目的性、层次性和指导性。学生从读得不熟到读得流利有感情,从感受语言文字到感悟文本内涵,加强了与文本的对话。同时,注意将教师智能化引导与学生个性化感悟有机结合,

将学生自主研读与合作探究适时渗透,为下节课通过抓关键词语品味、想象,移情体验文本,突破本课教学难点,实现文本的内涵与学生的人生、精神相融,升华学生情感,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附:板书设计

海伦·凯勒

生病→奋斗→奉献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篇9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上课时间 2.7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总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一页的例

1、完成“试一试”和“练一练” 练习一的第1至3题 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 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 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 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课前 3分钟

活动流程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预习

反馈

合作

探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下列题目 请学生解答)

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 实际造林24公顷

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五(1)班有男生25人 女生20人

女生人数是男生的百分之几?男生人数是女生的百分之几?

2.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百分数的知识

二、教学例1 1.出示例1中的两个已知条件

要求学生各自画线段图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提出要求: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 你能求出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分别从差比和倍比的角度提出如“实际造林比计划多多少公顷”“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多少公顷”“实际造林面积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原计划造林面积相当于实际的百分之几”等问题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提出例1中的问题: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2.引导思考:

这个问题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较时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就是求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

小结: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启发:根据上面的讨论 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这个问题?

学生列式计算后 进一步追问: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是怎样计算的?要求4公顷相当于16公顷的百分之几

又是怎样算的?综合算式应该怎样列? 3.进一步引导:此前 曾有人提出“根据两个已知条件

可以求出实际造林面积相当于计划的百分之几” 你会列式解答这个问题吗?

学生列式计算后追问:这里得到的125%与刚才得到的25%这两个百分数有什么关系?

联系学生的讨论明确:从125%中去掉与单位“1”相同的部分 就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百分数

提出要求:根据上面的讨论 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还可以怎样列式?

学生列式后追问:“125%-100%”这个算式中 125%表示什么意思?100%呢?

三、教学“试一试” 1.出示问题: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启发:根据例题中问题的答案猜一猜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学生作出猜想后 暂不作评价

提问:这个问题又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较时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要求“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就是求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还能列出不同的算式吗? 2.学生列式计算后讨论:这个答案与你此前的猜想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小结:“试一试”与例题中的问题都是把实际造林面积与原计划造林面积进行比较 但由于比较时单位1的数量不同 所以得到的百分数也就不同

四、指导完成“练一练”

五、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练习一第1~3题

做练习一第1题

可以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如果有学生感到困难

可启发他们先画出相应的线段图 再根据线段图进行思考

做练习一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对问题的理解 再让学生列式解答

可提醒学生把计算的商保留三位小数

做练习一第3题

先鼓励学生独立解答

再通过交流让学生说清楚思考的过程

六、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你学会了什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时

通常可以怎样思考?计算过程中还要注意些什么?今天你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你的同桌呢?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进行交流 重点说说数量关系

学生画好后

讨论:画几条线段表示这两个数量比较合适?表示哪个数量的线段应该画长一些?大约长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巩固

练习

(1)建造一个游泳池 计划投资100万元 实际投资80万元

实际投资比计划节约了百分之几?

(2)建造一个游泳池 计划投资100万元 实际投资比计划节约20万元 节约了百分之几?

(3)建造一个游泳池 实际投资100万元

比计划投资节约20万元 节约了百分之几?

学生读题后先独立思考并列式 然后指名分析解题思路 同桌间互相查看解答情况

拓展题

(1)爸爸买的股票“中国石化”上周五收盘价是20元 本周五收盘价是24元

“中国石化”本周上涨了百分之几?(用两种方法解答)

(2)从南京开往淮安 甲车行了3小时到达 乙车行了4小时到达

甲车速度比乙车快百分之几?

教学 反思

?? ?? ?? ??

八滩实验小学备课专用稿纸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篇10

沙市区实验小学 2011年电子备课文档 质量的 沙市区实验小学 2011年电子备课文档 质量的 沙市区实验小学 2011年电子备课文档 质量的 沙市区实验小学 2011年电子备课文档 质量的 沙市区实验小学 2011年电子备课文档 质量的 沙市区实验小学 2011年电子备课文档 质量的 沙市区实验小学 2011年电子备课文档 质量的 沙市区实验小学 2011年电子备课文档 质量的 沙市区实验小学 2011年电子备课文档 质量的 沙市区实验小学 2011年电子备课文档 质量的

谈谈第一课时的 篇11

板块一——聚焦课前预习,做好课始准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效预习是学生走进课文的第一步,它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动机,同时也为教师上课,做好充分准备,正所谓“未有曲调先有情”。根据不同类型的文章,预习作业应该有所区别,如以《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文为例,谈谈预习单:

名人卡:搜集爱因斯坦的资料,进行资料整理,并用简单的几句话写下你对人物的评价。

朗读卡:结合课后的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熟读课文。记录在朗读过程中容易读错的字词或是句子,以此提醒同学。

生字记忆卡:挑选难写的或是容易写错的几个生字,指导记忆,可以是拆字法,可以是记忆小口诀等。

课文内容卡: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你是怎么知道的?摘抄描写爱因斯坦穿着以及外貌的句子,写下你的感受。围绕课后练习第5题进行思考:你觉得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在相关词句边上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板块二——聚焦课题导入,激起阅读期待

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体验和探究的欲望。教师要依据学生学情、课文体裁等多种因素,采用灵活多样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内在的阅读期待。比如,学习《二泉映月》一文,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同学们,听说过《二泉映月》这首曲子吗?这是江苏无锡的一位民间艺人瞎子阿炳创作的二胡曲。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听了《二泉映月》后感慨:‘这首曲子应该跪下来听……。’这首曲子为什么需要跪下来听?跪的究竟是什么?它有怎样的旋律,这旋律究竟表达了瞎子阿炳怎样的感情?让我们一起走入《二泉映月》的创作背景,感受阿炳创作的心路历程。”以一个名人的高度评价作为课文引子,唤起学生好奇和疑板块教学问,激起学生内心的阅读期待,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期待,走进阿炳《二泉映月》的创作背景,探求阿炳心路历程的欲望。

板块三——聚焦多层朗读,理清课文脉络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一课时就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朗读课文,结合课后的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对难读的地方要指导学生进行反复朗读。不懂的词语、句子可做上标记。

二读课文,理解字词、随文识字。在学生扫清字词的阅读障碍后,引导学生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理解词语固有的意思,挑选文中重要词语进行理解。还可以运用结合上下文、情境创设、多媒体演示等等多种方法进行理解。我们来看《二泉映月》一文教学片段:

师:(出示一组描写月光的四字词语:月光如银、月光照水、水波映月、静影沉璧)同学们,我们现在要来读好这一组词语,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生:“静影沉璧”是什么意思?

师:要知道这个词语意思也不难,联系这个词语的语言环境来猜一猜。

生:我估计它是指水很平静的意思,就像墙壁一样的一幅画面,月亮倒映在水里。

师:墙壁的“壁”是土字底,这里的“璧”字玉字底是什么意思?

生:月亮倒映在水里像一块玉璧。

师:那这应该是一块怎样的玉呢?

生:应该是一块发光的玉。

生:是一块光滑的玉。

师:读读这个词语,读着读着,你眼前会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生:月亮倒映在平静的水面上,看上去像一块光洁圆润的玉璧,这景色实在太美了。

师:多美的景色呀,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生朗读)

师:把词语美美地读了,我们还要写好这个生字。怎么把这个字写好呢?

生:这个字笔画比较多,是上下结构,但可以用“壁”字来记,把“土”换成“玉”,在写的时候,上下两部分要写得紧凑些,写得扁一些。(师范写,之后请同学们描一个写一个)

理解“静影沉璧”一词意思时,引导学生从该词的语言环境入手,想象画面,再对词语进行感情朗读,这样的理解不再空洞、单调,而是有声有色、有情有义的意境了。关于“璧”字的写字教学,我巧妙结合生字语义、语言环境展开教学,便于学生兴趣盎然地记忆。

三读课文,理清脉络、整体感知。文章的脉络就是作者的写作思路。在学生读通课文,理解部分词语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以《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课为例,引导学生抓住几段文字开头描写时间的词语:“1940年的一天下午”“第二天”“第三天下午”“从此”,让学生说说每一个时间段都讲述了什么内容。接着,把这四段话串联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边说边引导学生把语言表达正确。通过这样的提问引导,帮助学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就了然于胸了。

板块四——聚焦收尾过渡,设置后续疑问

课堂教学的结尾也应该像文章的结尾一样,讲究意在笔后、悬念迭出,回味无穷,给人一种课已结束而意未尽的感受。例如,教学《秦兵马俑》第一课时结尾时,可这样结语:“当法国前总理希拉克踏着兵马俑坑的阶梯走到发掘工地时,不由地赞叹说:‘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现在秦俑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参观兵马俑时非常高兴地伸出大拇指说:‘这是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如果你是一位游客,你会说些什么呢?别急着回答老师,下节课,我们还要更近距离地接触兵马俑,到那时候,再期待你的精彩评价!”一曲终了,余音绕梁。通过这样的收尾结语,进一步激发学生细读的欲望,去探求秦兵马俑更为独特的魅力,为第二课时的精读感悟,做好有效铺垫。

板块五——聚焦作业设计,巩固之前学习

在第一课时结束时,应布置相应的作业,这些作业是对第一课时的有效巩固,可以是优美句段的摘抄、感情朗读、批注第二课时的核心问题等,因文而易。在巩固第一课时教学成果的同时,为第二课时做好相应的铺垫工作,为第二课时的有效教学“保驾护航”。

第一课时教学看似简单,但简单中蕴含着智慧,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对第一课时的教学进行深入探讨。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就能总结出更多的教学规律和经验,第一课时也一定能上出精彩来。

上一篇:《音乐之都维也纳》的说课稿下一篇:《培训与开发》课程小组作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