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课题2第一课时饱和溶液(教学设计)(通用4篇)
第九单元课题2第一课时饱和溶液(教学设计) 篇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导学案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2.掌握溶液的基本特征,了解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了解溶液在科研、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课前预习】
1.提高科学核心价值观,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分析问题。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液氧用于火箭发射——氧气具有可燃性
B.洗涤剂清洗油污——洗涤剂有乳化功能
C.氢能源未广泛应用——氢气制取成本高、贮存困难
D.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中防腐——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铁和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溶液质量增大
D.合金中一定含有金属,不一定含有非金属
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盐水的沸点比水低
B.无色澄清液体一定是溶液
C.只有固体能作溶质
D.溶液的各部分性质均相同
4.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衣服上的油污用汽油或用加了洗涤剂的水可除去
C.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浑浊
D.实验室常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以提高反应速率
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的B.溶液中只能含一种溶质
C.植物油加入水中可得到溶液
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6.小军同学需要快速配制一杯可口的白糖溶液,下列措施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冰水溶解
B.用热水溶解
C.把白糖碾成粉末后溶解
D.溶解时用筷子搅拌
7.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高锰酸钾
B.蔗糖
C.植物油
D.面粉
8.下列生活及化学实验中涉及的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被雨淋湿的自行车钢圈上慢慢出现了锈渍
B.用汽油洗去沾在衣服上的油渍
C.用磁铁分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
D.电灯通电后发光
9.下列洗涤方式应用乳化作用的是()
A.用汽油洗油污
B.用水洗去盘子上的食物残渣
C.用洗衣粉洗衣服
D.用盐酸洗水垢
10.家用洗涤剂可以洗去油污,汽油也可以洗去油性物质,两者的原理是()
A.前者为油能溶于洗涤剂中,后者为汽油能乳化油性物质
B.前者为乳化作用,后者为溶解作用
C.两者都是溶解原理
D.两者都是乳化原理
【学习探究】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1.溶液是指
或
物质分散到
物质里,形成、混合物。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被溶解的物质叫。
2.从组成上看,溶液是由
和
组成,从质量上看,溶液的质量等于
和的质量之和,溶液的体积
溶质与溶剂的体积之和。溶质可以是、、,如果两种液体互相溶剂时,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做,量少的一种叫做,水是最常见的,此外、等也可作为溶剂。
3.物质的溶解通常伴随着的变化。如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
;硝酸铵溶于水时,所得溶液温度
;氯化钠溶于水时,所得溶液温度。
4.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
。洗洁精、洗衣粉等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它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着水流走,而不聚成大的,从而使乳浊液的稳定性,洗涤剂的这种作用称为。
互学探究
[探究一]蔗糖和食盐的溶解
步骤
现象
结论
食盐加入水中
食盐可以___在水中
蔗糖加入水中
蔗糖可以___在水中
思考:如何从微观上理解这一现象?
小结:蔗糖表面的分子在___分子的作用下,向水里运动扩散,并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去了。氯化钠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在___分子的作用下,向水里运动扩散,也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去了。
思考:(1)我们刚才得到的液体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_____
(2)每种液体各部分一样吗?_____
(3)放置了这么长时间,你有没有看到哪种液体析出沉淀?_____
1、溶液的定义:_____或_____物质分散到_____物质里,形成_____的、_____的_____。
溶液的特征:(1)溶液具有
性:溶液各个部分的组成;
(2)溶液具有
性:是指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____(“会”或“不会”)分层,即只要,所加入的物质也不会分离出来。
注意:溶液的均一性和稳定性是指溶液形成以后,而不是指在溶解过程中。
思考:溶液中水具有什么作用?
溶剂:能____________的物质。溶质:__________的物质。
练习:在蔗糖溶液中,溶质是___,溶剂是___。在食盐溶液中,溶质是____,溶剂是____。
2、问题:只有水能做溶剂吗?不溶于水的物质是不是什么时候也不会溶解呢?
[探究二]:
溶质
溶剂
现象
碘
水
碘
_____于水
碘
汽油
碘
_____汽油
高锰酸钾
水
高锰酸钾
_____水
高锰酸钾
汽油
高锰酸钾
_____汽油
植物油
汽油
植物油
_____汽油
结论: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_____不同,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_____也不同。
【解决问题】:讨论:当衣服上沾上油渍时,用水很难冼去为什么?我们可以怎么办?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三]水和乙醇能够互溶吗?
在盛有2mL的水的试管中滴加2~3滴红墨水,振荡,然后再用滴管缓缓加入约2mL的乙醇,不振荡观察现象,看溶液是否分层,然后震荡在观察是否分层,静置后观察溶液是否分层。
溶质
溶剂
振荡前
现
象
振荡后
现
象
静置后
现
象
结论
乙醇
水
酒精和水_____,形成____。
想想:大家能否举出溶质是气体的例子?________
小结:溶质溶解前可以是:____体、____体、____体。
3、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固—液型
液体—溶剂
固体—溶质
例如:________________
气—液型
液体—溶剂
气体—溶质
例如:________________
液—液型,非水溶液中
量多—溶剂
量少—溶质
例如:___________
液—液型,水溶液中
水无论量多、量少,水为溶剂
例如:___________
注:通常没有指明溶剂的溶液中,水是溶剂,其他的是溶质。
思考:请你能否再举出一些溶液?指出其溶质、溶剂。并谈谈溶液的用途?
二、溶液的用途
见课本
【课后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B.发现煤气泄漏时,可用明火查找泄漏点
C.洗涤衣服上的油污可用汽油乳化
D.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2.下列消毒液的溶剂不是水的是
A.75%医用酒精
B.过氧乙酸溶液
C.过氧化氢溶液
D.碘酒
3.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法用水鉴别硝酸铵、氢氧化钠两种固体
B.用水浇灭着火的纸箱,其原理是移除了可燃物
C.天然水经过自然沉降、过滤、吸附,即得纯水
D.使用加有洗涤剂的水可去除衣服上的油污
4.下列物质在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牛奶
B.汽油
C.泥土
D.高锰酸钾
5.下列有关水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少
B.河水经过沉降、过滤、活性炭吸附后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C.通过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将食用油溶解于水形成溶液
D.试剂瓶中的溶液在使用时不慎洒出一部分,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减少
6.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水能溶解所有的物质
B.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C.洗涤剂可使油污溶解在水中
D.通过活性炭吸附可将海水淡化
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加热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生成的物质:蓝色溶液中出现黑色固体
B.向铁粉中加入足量稀硫酸:黑色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放热
C.汽油加入高锰酸钾中:暗紫色固体逐渐减少,溶液由淡黄色变为紫色
D.检验水通电分解后负极得到的气体:木条燃烧更旺,产生蓝色火焰
8.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A.食盐水
B.糖水
C.泥土水
D.澄清石灰水
9.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后者溶质的是
()
A.氯化氢、盐酸
B.生石灰、石灰水
C.铁、硫酸亚铁
D.酒精、碘酒溶液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用洗洁精除去油污,是由于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
C.硝酸铵溶解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
D.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Na+和Cl﹣
1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高钙牛奶”中的“钙”是指______(填“元素”、“原子”或“分子”)。
(2)“八月桂花香”。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______。
(3)从微观角度分析:H2O2和H2O的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______不同。
(4)碘酒常用于消毒,该溶液中的溶剂是______。
12.(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①生理盐水溶剂____②标出FeCl2中Fe化合价_______
(2)下列属于溶液的是
______(填序号)
①蒸馏水
②油水混合物
③黄河水
④豆浆
⑤盐酸
⑥碘酒
(3)将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入到盛有一定量硝酸银溶液的烧
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若将所得滤渣加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则:滤渣里一定含有______(填写化学式),滤液中一定含有______(填写化学式)。
13.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硫酸铜溶液中的溶剂是___________。
(2)日常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通过电解水实验及对生成气体的检验可知,水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
14.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_____
A
面粉
B
氯化钠
C
蔗糖
D
汽油
15.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②溶液中各部分都是均一的③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
④气体、液体、固体均可作溶质
⑤任何条件下的溶液都是稳定的⑥两种液体互溶时,量少的一定是溶质
⑦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速率较快
⑧食物里的养料经消化变成溶液才能被吸收
⑨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
⑩溶质在溶解时,扩散过程中吸收热量,水合过程中放出热量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A
2.D
3.D
4.A
5.D
6.A
7.B
8.A
9.C
10.B
【课后练习】
1.A
2.D
3.D
4.D
5.A
6.B
7.B
8.C
9.A
10.A
11.元素
分子不断运动
分子的构成不同
酒精
12.⑤⑥
Fe、Ag
Zn(NO3)2
13.水
加热煮沸
氢元素和氧元素
14.BC
15.②④⑦⑧⑨⑩
第九单元课题2第一课时饱和溶液(教学设计) 篇2
《英语(新目标)》九年级
Unit 9 When was it invented?
Section A — 1
白城市第十三中学 刘吉华
一、教学分析:
1、知识背景:本册书的第三单元已出现了被动语态,学生已掌握被动语态的基本构成。
2、教材分析:本课为本单元的起始课,主要围绕the history of inventions 这一话题进行课堂教学和语言实践。主要涉及的语法项目是被动语态的过去时和一般现在时。要求学生紧密联系史实和生活实际,谈论发明的时间、发明者和发明的用途。提高学生对被动语态的运用能力。
3、学情分析: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不太擅长口语表达。部分学生基础差,接受能力弱。
4、重点及突出方法:被动语态的用法:动态呈现被动语态的变化过程,设立情景与任务,模仿操练,掌握要点。
5、难点及突破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挥多媒体课件形象性的优势,发挥教师良好的示范作用,注重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无意识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掌握被动语态的用法,通过使用When was the …
invented? Who was the … invented by? What was the …used for? 来谈论发明的历史和发明的用途。
2、语言技能目标:能在听的过程中记录要求获得的信息;能有效地询问信息,能与他人沟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务;能自如运用所学谈论发明,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探究实践,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忱。
三、设计理念:通过学生收集资料、调查报告等活动,实现资源共享,注重跨学科知识渗透,合作学习,共同发展、全面发展。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角度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四、课前准备:
1、发《发明表》,让学生查资料,尽可能多地填写发明家和发明时间。
2、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由蔡伦发明造纸术引出被动句:… was invented …
2、实践训练: 1)、让学生猜测发明的先后顺序,熟悉练习… was invented before/after… 2)、播放1b,听听力,使学生感知句型及其应用。3)、竞赛:提出问题When was the … invented?让学生比赛谁的记忆力好,在比赛中强化训练学生对发明时间的问答。4)、呈现句式:划线提问,从而解决Who was the … invented by?中要有
by这一学生理解的难点。5)、提出问题:Who invented the inventions? 练习熟悉Who was the …
invented by? It was invented by …
3、联系实际,展开讨论: 1)、介绍日常生活中的几种物品的用途,呈现句式… be used for… 2)、引导学生谈论日常生活中的发明的实际用途。
4、能力提高:
设计任务:了解更多的发明。
设计任务:小组活动,介绍一种发明。
5、总结:
学生总结,老师总结。
6、评价与拓展:
学生做幻灯片中的习题。拓展思路,提高实践能力。
7、作业:
完成短文“The most...invention”
六、板书设计:
Unit 9
-When was it invented?-It was invented in …-Who was it invented by?-It was invented by …-What is it used for …?-It is used for …
第九单元课题2第一课时饱和溶液(教学设计) 篇3
课题: Unit9 Section A 1a-2c课型 : 新授课年级 :八年级教者:zlp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学生能会背本课的生词及短语。
2、多数学生能正确的使用本节课的生词、短语及--Have you ever been to a museum?—Yes, I’ve been to a museum./No, I haven’t./ Neither have I.—No, I’ve never been to a museum./I’ve never been to a water park.这个句型初步交谈有关现在完成时的事情。3.通过采访录音预测答案,培养学生的听力技巧。
过程与方法:课前检查—自主学习—听力检测 —语言运用与展示—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各类博物馆、主题公园和名胜古迹。教学重点:熟练掌握have(has)been to… 的用法。教学难点:have been to与have gone to的区别。自我预习
1、自学Page65-66页的单词。(根据音标拼读、拼写单词并牢记,学科组长检查过关)。
2、自学完成Section A 1a,学科组长检查。
3、小组合作操练1c、2c句型,准备课堂展示。
4、用双色笔标出重要的短语和句型,标出疑难点,准备课堂中讨论解决。教学过程:
一、课前展示(前奏版-5分钟)
(科代表主持,各小组答题,必答题有板答和口答,计分)
二、创境激趣(启动板—教师创设情境)
三、自主探究,展示汇报(核心板:教师明确目标——学生自学——小组交流讨论——分组展示和汇报——强化训练)预习检测:
翻译:1.太空博物馆 ______ 2.娱乐公园 ________3.水族馆 _______
4.动物园______ 5.水上公园 ________6.乘坐地铁 _____自主、合作、探究: Task1.1、通过自主学习1a-1c,并完成1a.2、听听力,完成1b练习,老师核对答案;听2a、2b录音,完成听力练习。Task 2.合作学习1c, 2c 小组训练,课堂展示, 老师点拨知识点.Task 3.探究知识点:
区分 have/has been to与have/has gone to
用have been to或have gone to填空
1.A: I saw you in Annable’s Restaurant last night.B: No, it wasn’t me.I _____ never _______ there.2.A: Sally and Tim are on holiday, aren’t they?
Where _______they _____ ?B: To Florida, again.A: How many times ____ they ______ there ? B: This is their third time.3.A: Can I speak to Bill, please ?
B: He’s out, I’m afraid.He ___ ___ ____ the cinema this evening.A: Again? She ____ already ______ to the cinema three times this week.四、实践创新,知识反馈(升华板—拓展延伸训练)
(一)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对划线部分提问)
2、The old man _________ last year.He
3、Miss Gao left an hour ago.(同义句转换)
Miss Ga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n hour ago.4、Her mother has been a Party member for three years.(同义句)
Her mother _______ the Party three years ________.(二)补全下列对话:
A: ______ you ever______ to an amusement park?
B: Yes, I _____.I _______to Fun Times Amusement Park last year.Have you ever been to a water park?
A: No, I _________.B: Me _______.Let’s go to Water City tomorrow.(三)翻译下列句子:
1、吉姆已做完作业,他现在有空了。
2、你参观过太空博物馆吗?。
3、她还没有看过那部新电影。
4、她去过上海。
五、板书设计:
第九单元课题2第一课时饱和溶液(教学设计) 篇4
一、选择题
1.“行人第一,脚踏车第二,汽车最后。”这一发达国家普遍遵循的道路原则,值得我们借鉴。汽车社会需要健康的汽车文化,这是因为()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②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健康的文化能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养 ④健康的文化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②错误,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不是“决定”;④错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A。答案:A 2.中医认为,养生的核心是养心。心理健康的人,会有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有健全完善的人格、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很大的心理容量和乐观的精神面貌。下列对健康的心理文化认识正确的是()①对人的影响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 ②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成为我们精神世界的主流文化 ④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A.①④ C.①②
B.②③ D.③④
解析:材料反映健康的心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和影响方式,①②符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当前精神世界的主流文化;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③④错误。答案:C 3.“duang”“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路怒族”……从虚拟世界到现实生活,网络热词成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真实地折射出当今时代的某些社会诉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表明()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人们面临着文化消费的多重选择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④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网络热词折射出当今时代的某些社会诉求,说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源于人们的实践,①正确;网络热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③正确。答案:B 4.“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从上述观点中可见()①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人创造了文化,优秀的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③文化 1 能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 ④文化能培养健全人格 A.①② C.②③
B.③④ D.①④
解析: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不是决定,①本身说法错误;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不是决定因素,④本身说法错误。②③正确体现了文化和人的关系。故本题答案应选C。答案:C 5.“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不能在丢垃圾时,丢了自己的脸”。这些随处可见的公益广告悄然给社区居民的言行带来可喜的变化。这体现了()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的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文化通过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影响人 ④文化潜移默化地决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注意关键词:“随处可见的公益广告”“悄然”“带来可喜的变化”,体现文化的影响,①③正确;②与题意不符且说法错误。④“决定着人的发展方向”说法错误。答案:B 6.“在明亮的太阳照不到的地方,青苔的生命照常在萌动。青苔的花特别小,但一点也不自惭形秽,一点也不自暴自弃,而是像牡丹一样自豪地绽放。”这段优美的话语()A.开启人的智慧,揭示世界本质,发人深思 B.陶冶人的情操,丰富精神世界,使人奋进 C.如理性的明灯,指明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D.似春雨般润物,催生人们对永恒真理的不懈追求
解析:青苔的花虽然小,但是不自惭形秽,仍然自豪地绽放,用来比喻人自强不息、不服输的精神,能够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不被困难吓倒。所以B项符合题意,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且D项中“永恒真理”说法不正确。答案:B 7.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既有“中兴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可谓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但对他的家书无论是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推崇备至。他的家书不仅是一部记录家常的书信集,更是一部蕴藏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的智慧书。下列对曾国藩家书理解正确的是()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都是积极的主动的 ④精神产品都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③ C.①④
是积极主动的。①④符合题意。答案:C 8.文化伴随着每个人的生活。考试时,会不会作弊?公交车上遇到老人,会不会让座?一
B.②③ D.③④
解析:②中“自然而然”说法错误,需要实践转化。③说法绝对化,文化对人的影响并非都张废纸,会不会随便丢弃……都体现出文化人格。文化是每个人的心灵名片,人的行动都是其内心文化的反映。这表明()A.人们总是在有形的文化氛围中生活 B.文化是人类全部意识形态活动的反映 C.文化素养只能在生活小事中培养出来 D.从人们的社会行为中可以透视其精神世界
解析:文化氛围是无形的,故A项错误;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它既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非意识形态的部分,B项说法错误;C项中“只能”说法过于绝对;人的行动都是其内心文化的反映,体现了从人们的社会行为中可以透视其精神世界,D项符合题意。答案:D 9.近年来,井冈山大力创新红色旅游模式,推出了一系列充满参与性和互动性的旅游产品,让广大游客在体验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走一段红军小路、听一堂传统教育课、向革命先烈献一束花、吃一顿红军套餐,这些体验式的旅游,无不让广大游客身心得到愉悦,精神得到洗礼。这说明()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文化是人们思维活动的产物 ③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④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 A.①② C.③④
B.②④ D.①③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创新红色旅游模式,推出了一系列充满参与性和互动性的旅游产品”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①符合题意;“让广大游客身心得到愉悦,精神得到洗礼”体现了文化氛围影响人的思想,是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的体现,③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④说法错误,人们接受文化的熏陶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答案:D 10.有数据显示,如今我国电子图书的阅读用户已超过7 900万,超七成网民都有阅读电子图书的习惯。据预测,2020年我国数字出版销售额将占到整个出版产业的50%;2030年,90%的图书都将出版网络版本。巨大的产业蛋糕给电子书市场带来了无限的商机。这体现了()①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作用 ④为经济发展服务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A.②③ C.②④
B.①② D.③④
解析:电子书的热销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巨大的产业蛋糕给电子书市场带来了无限的商机,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起着重要作用,②③正确,故选A项;①不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答案:A 11.“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①文化环境决定人的发展 ②人的成长受文化环境的影响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④文化可以塑造人生 A.①②③ C.②③④
B.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不同的文化环境会对人的成长产生不同的影响,②③④是对题中说法的正确反映;①夸大了环境的作用,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答案:C 12.某著名大学校长认为,一所大学所能给予学生最宝贵的东西是心灵。精神家园里没有了心灵,人就不可能去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可能对他人、对社会有真正的情感和责任。这是因为()A.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B.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相互促进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解析:由“一所大学所能给予学生最宝贵的东西是心灵”可知,题干强调意识形态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D正确。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A说法本身不准确。B与题意无关。题干涉及的是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C不选。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近几年,全国各地掀起了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热潮。某校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将每周三下午的第三节课定为阅读课,阅读课上,师生们同穿汉服,诵读经典。活动开展一段时间后,学生打架骂人的少了,见面相互问候的多了;随地吐痰的少了,穿着整齐的多了;上网玩游戏的少了;看书学习的多了。
(1)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开展穿汉服诵经典活动的意义。(2)某班准备以“传统经典进校园”为主题召开主题班会,请你为班会的主题设计两幅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不超过14个字)解析:本题第(1)问知识限定为“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因此回答时应联系到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内容、特点、作用等知识。第(2)问主要是提建议,只要合理即可。答案:(1)①穿汉服诵经典有利于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促进学生之间的文明交往。②通过穿汉服诵经典活动,创设良好的文化环境,促进学生的知识、修养在文化氛围中得到提升,有利其终身发展。③穿汉服诵经典有利于吸引学生参加读书等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其全面发展。
(2)如:诵经典、养德行、学做人;学先贤、讲诚信、行友善;学传统文化,承中华文明;讲文明礼仪,创和谐校园。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是城市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所在,21世纪成功的城市将是文化的城市。某市是一 座具有2 500年建城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他们在城市文化建设中非常注重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并根据时代要求,赋予城市历史文化以鲜明的时代内涵,抓住机遇,不断繁荣城市文化产业,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和市民的素质。他们还根据该市的经济、政治、文化沉淀所表现出的文化独特性和丰富性,不断推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文化之间“和而不同”、共生共存,提高了城市的亲和力、吸引力和凝聚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说明建设城市文化的重要意义。
解析:本题属于意义类试题,结合材料,可以从文化建设会对哪些方面产生影响思考。主要涉及文化的影响、文化的作用的相关知识。
答案:(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城市文化能够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对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
【第九单元课题2第一课时饱和溶液(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中考化学总复习教学案(第一单元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05-24
专题2第一单元 课时2化学反应限度10-22
九年英语5单元2课时教学反思07-01
第六单元课题一教案08-13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3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07-31
2单元第2课时导学案06-11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10-19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试卷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