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树人,创新教育理念(共5篇)
以德树人,创新教育理念 篇1
以德树人,创新教育理念
鲁贡镇毛闷小学
王鑫
都说“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难道不是吗?能塑造出人的人,世上除了母亲就是教师,我们虽然没有这么伟大,但我们肩负着一身的重担——育人。教师有才就够了吗?还必须具备师德。要教书育人最重要的是师德。那要怎样才能做到以德树人,创新教育理念,培养国家未来之栋梁。下面是我认为教师应该要做的几点。
一、以德为范
从教至今已有8年的时间,深知教师的艰辛,但我们不能忘了教师重在一个“德”字。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就是树立教师良好的德行,为人师表,做人楷模。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具备怎样的道德品质,不仅仅是教师个人修养的问题,而且关系到熏陶和培育出怎样的人的问题。
教师身教比言教更重要,其自身的一言一行、品行修养必然会对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它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爆发的内驱力不可估量。教师的修养、人格,不仅会直接影响学生在校的成长,而且很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未来乃至终生。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起着修正作用。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就必须知道怎样做人。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如果一位教师在讲台是教育学生应当诚实,但某天为应付检查,为了听领导的话,居然教唆学生如何去说谎,在学生心灵中留下难以磨灭扔阴影,那又如何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呢?
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时时处处严于律己,“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加强师德修养,树立高尚师德,为人师表,以德为范。
二、以德树人,用爱育人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地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有着强烈的现实针对性的,它针对的就是当前在相当程度上存在着甚至还在发展着的对于教育本性的迷失。“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它提示我们,教育的根本对象是人、根本目的是人,根本任务是育人,而不是升学率、不是论文和奖励以及头衔多少的排名、不是大楼和设备,等等。教育也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育人才是长久之计,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要用“心”教书,用“爱”育人。教书育人是爱的事业,师德的核心就是对学生无私的爱。冰心老人曾说过:“爱是教师的基础,爱是教育的源泉,有爱便有了一切。”教师要在育人过程中努力做到真爱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才会像孔子所说的那样:“亲其师,信其道”。
因此教师要以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创新教育理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教育理念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要有所创新。我们不要总是以书本的方式,先辈们的伟大事迹为典范,对所谓的德育教育进行宣传和宣扬。却总忘了,这只是书本上,那些死记硬背的历史,在我们的历史文化上有着重要意义,却对我们的学生而言,没有切实体会上的意义。现代教育教学形式、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教学目标、教学资源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根据学生个性化的差异,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的意识,提高学生将来立足于社会的能力。
特别重要的是,要超越“灌输”型教育,以启发和引导为主,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倡导自主教育、快乐教育、成功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等新颖活泼的主体性教育模式,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
以德树人,创新教育理念 篇2
关键词:以德为行,以学为上,养成,载体
扩招以来, 高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在为社会培养更多人才的同时, 高校如何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些年来的实践证明, 大学给予学生的不能只是专业知识, 更要给他们一种能力、一种精神、一种品德, 让他们不仅能够应对当前的问题, 更能驾驭未来人生道路与科技发展的任何变化, 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感恩、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围绕这个目标,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党委结合人才培养的实际, 适时提出了“以德为行, 以学为上”的教育理念, 大力倡导完全人格、德才兼备的教育思想, 断积淀、传承着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深刻地影响和熏陶着广大师生的行为。
(一) “以德为行, 以学为上”教育思想的价值本意
1.“以德为行, 以学为上”教育理念是大学精神的彰显与运用
《大学》开篇就指出:“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蔡元培先生也说过:“大学者, 高深学问者也。”梅贻琦校长也曾说过:“办学校, 特别是办大学应有两种目的:一是研究学术, 二是造就人才。”19世纪英国学者约翰·亨利·纽曼在《大学的理想》中将大学定位为一个提供博雅教育、培养绅士的地方。从这些论述中, 我们可以概括出大学有四种基本任务:一是专业知识课程教学和研究, 二是教育与培养人才, 三是体现生命的精神交往, 四是产生和交流学术。
今天, 大学在层次、类型、组织形式、结构和专业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变化, 但一条贯穿于其中的主线——大学的精神和育人理念并没改变, 其理想和追求没有改变。因为, 这种精神、理念的形成是通过长期追求与锤炼的结果。通过多年的办学实践,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党委提出“以师德建设为龙头, 深入开展‘崇教厚德、为人师表’主题教育活动,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建设, 引导教师言传身教、教书育人。以学生为本, 进一步深化‘立志、修身、博学、报国’主题系列教育活动, 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随后, 学校党委书记邝邦洪教授根据自己近三十年的教育治学经验, 提出“以德为行, 以学为上”是高校师生成长的基石, 也是一所大学办学理念和教师教书育人始终不变的追求。
“以德为行, 以学为上”教育理念的提出, 深入到了大学本质的探讨, 即大学是什么?大学能做什么?其重要意义在于解决学校要为社会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的问题。开展“以德为行, 以学为上”主题教育活动的目, 是为了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使学生加强思想道德的修养, 真正把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 形成良好的学风, 多读书, 读好书, 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通过开展“以德为行, 以学为上”主题教育活动, 为构建和谐校园, 促进教风、学风、校风建设。笔者看来, 这是一种办学思想和育人理念的展望、追求和向往, 是一种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理念的设计和构想, 是导引大学乃至整个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和灯塔。学校党委也正是基于对大学教育本质、办学规律和对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等的认知, 适时提出了这一重要教育理念, 并在办学实践中形成了属于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全体师生的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她体现了一所大学教育的整体面貌、水平、特色及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学校党委书记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一所大学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实践, 把‘德与学’放在教育、教学的首要位置, 任何一所大学如果忽视师生的德育与治学的教育, 都是不负责的教育。在高校建设和谐的‘教与学’的关系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 要有能被师生认可的自觉实践的重要载体, 只有与师生的长远利益紧密相连的教育才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2.“以德为行, 以学为上”教育理念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
人才培养是高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对整个教育过程起着导向、激励、调整和监督的功能。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中所指出:“如果教育要继续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有机体, 能够运用智慧和精力去满足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那么他就必须克服自满和墨守成规的缺点。教育必须经常检查它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在人才培养上, 大学无不以通识博学, 具有高度教养和全面发展的通才, 较为完美的人生追求, 以别于专门教育造就的狭窄单薄的技术专才。曾任清华大学校长达17年之久的梅贻琦, 属守儒家经典“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新民, 在止于至善”的古训, 而予以新的解释。他认为大学教育观的核心是通才教育, 给学生以“通识”和“知类通达”的学术训练, 以完成化民易俗、改造社会的“新民”的使命, 而“不贵乎有专技术之长”, 主张学生应具有自然、社会与人文三方面的知识, 着眼于为学生通向高深而作的基本训练。他们无不重视大学在人格养成、道德塑造方面的特殊重要性。哲学家费希特指出, 教育首先是培养人, 不是首先着眼于实用性, 不是首先去传授知识与技术, 而是要去唤酲学生的力量, 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归纳力、理解力, 以便他们在无法预料的未来局势中做出有意义的自我选择。在费希特看来, 实用性、服务现实, 只是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的结果之一或副产品, 不是出发点, 也不是目的。复旦大学前校长杨福家先生指出:传播知识在新世纪到来时变得不太重要, 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 如何思考。
大学生素质培养的过程, 包括专业知识素质, 文化素质, 能力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其中, 道德支配着人的道德行为, 从而使“做人”便有了一种规范、一种原则, 这种规范和原则是在道德行为的基础上产生并通过道德行为来体现的, 它在人格形成和发展中起着定向作用。纵观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大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随着培养不断发展, 但是思想道德素质作为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由于传统的人才观及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被忽视了, 以至使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不断滑坡。
不容置否, 在我国高等教育中, “过强的功利主义, 过弱的文化底蕴”的现象严重存在着。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被淡化。功利主义色彩浓厚, 人文属性被模糊。甚至有人将高等教育视为“就业准备过程”、“价值积累过程”、“潜在生产过程”。这种极度经济学视野的教育观念, 使高等教育一度染上了实用惟学、急功近利的通病。有人说高等教育曾经被演绎成“授人谋生技艺的作坊”, 那种本来应该有的传授心性精粹、塑造完美人格、培养高尚情操和健康品性的人文属性被遗失和淡化。
“以德为行, 以学为上”教育理念的提出, 体现了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标杆和指针:培养具有综合文化素养及完满人格的人才, 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人格养成、思维训练及基础知识的掌握, 强调人文教养、人文底蕴、人文积累与科学自由精神。
3.“以德为行, 以学为上”教育理念体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现实融合
高校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理性组织, 她承载着人类的理性与文明, 寄托着人类的希望与未来, 她以培养人为天职, 造就千百万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是其出发点和归宿。关心人的解放、人的完善、人的发展是高等教育的本质。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 中国高等教育不仅应当具有传播、发展自然和社会知识的科学品格, 而且应当具有体现和引领社会发展的文化底蕴和道德理想的文化精神, 从而将科学品格和人文精神有机的融合在高等教育体系中。“以德为行, 以学为上”教育理念, 强调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 不仅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办学实践中, 而且将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永恒理念。它是校园文化底蕴和共同价值观的体现, 体现着办学特色和风格, 演绎成师生共同认可的行动指南。从总体功能上讲, “以德为行, 以学为上”教育理念, 对内影响和规范师生的言行举止和行为方式, 形成了凝聚力, 引领学校的办学方针和育人取向;对外作用于社会文化和文明理念, 体现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以德为行, 以学为上”的实质, 是以科学教育为基础和手段, 以人文教育为方向和目的全面教育观。它的目的是要在科学和人道的相互协调和补充中促进高校师生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均衡发展。使广大高校师生在创造和享受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的同时, 创造和享受相应水准的精神文明, 并在精神维度上获得更大的空间, 体现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现实融合。这也是对学校传统精神和育人思想的再次继承、发展和主动运用。体现出一种客观、务实、卓有远见的精神风貌, 也再次彰显了从广东民族学院到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的一脉相承的育人理念和历史优良传统。
(二) 倡导知行合一, 促进“以德为行, 以学为上”成为高校师生的自觉行动和价值追求
1. 强化宣传思想工作。
“以德为行, 以学为上”这一具有广泛的宏观性和远瞻性的教育理念, 如果想在学校教育中真正得到充分理解认识和执行, 除了必须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 细致的引导疏通外, 更主要的是要在广大师生思想领域进行更深层的充实与革新。只有在思想领域有了这些先前的意识, 才有益我们在本体思维空间开垦出更广阔的沃土, 只有在我们思维空间内拥有了这些广阔的沃土, 才能有利于“以德为行, 以学为上”教育理念在广大师生思想观念中落地、生根、发芽、开花乃至结果。因此是否能够完全主动去领会、接纳、执行“以德为行, 以学为上”, 是最重要先决条件和思想根基。
2. 注重社会公德建设。
一方面, 应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 把师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文化活动, 使教师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激励和自我发展。另一方面,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以道德规范教育为基础, 引导和帮助学生知行统一,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通过组织一系列促进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与习惯养成的实践活动, 丰富其文化修养, 提升其文明程度。
3. 精心搭建践行载体, 做到多形式、广覆盖、有特色、有成果。
一抓物质载体建设。因为校园精神文化要通过校徽、校歌、校报校刊、校树、校花、校服和校训宣传牌等物质载体表现出来, 让师生耳濡目染, 受到校园精神的熏陶和激励。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校史陈列室、荣誉室, 举办校史展览等, 增强师生对校园精神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从而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抓活动载体建设。通过提倡多样化, 弘扬主旋律, 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体性素质教育活动, 努力形成“以重大节日为契机, 以爱国教育为主题, 以传统活动为基础”的校园文化活动情景, 对于愉悦师生身心, 丰富师生生活, 增强团队精神, 培养师生健康高雅的情趣, 以及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热爱工作和学习的高尚情感等, 具有积极的助力作用。一般说来, 活动载体建设分两个层面:
就教师层面而言, 重要的是积极开展学术活动, 营造浓炽的学术氛围。聘请教育专家来校作学术报告, 或开设示范课, 点评优秀课例;组织校内优秀教师举办学术讲坛、专题沙龙、教学观摩研讨;鼓励教师开展校内研究活动, 研究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 奖励教师的优秀科研成果;举行优质课、优秀论文、教育案例评比和教学能手评选, 激励教师主动开展教育教学创新活动, 自主开展研究性教学活动;大力开展教育反思活动, 鼓励教师讲述“我的教育故事”。通过活动载体建设, 促发教师积极参加组织学习, 并把学习看作是人的天性, 把工作看作是生命趣味盎然的源泉, 由此能系统思考, 不断改善心智模式, 不断自我超越, 从而在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下努力发展自我。
就学生层面而言, 一要抓好课堂学习活动, 教师通过设问引导、提问诱导、答问指导、追问教导等, 与学生进行思维交锋、个性碰撞, 共同进入知识、智慧、情感、精神的良性互动境界, 以此开发学生的潜能, 提高学生的智能。二要抓好文艺活动, 通过组织校园艺术节、文艺表演等活动,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形成“崇德”、“尚学”的校园景象。三要抓好体育活动, 通过组织学生经常性地开展各种体育锻炼, 开展诸如球类、棋类、体操等比赛和校际之间的友谊赛, 定期举行学校运动会等, 既可强健学生体魄, 又可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四要抓好实践提升活动, 紧紧围绕学生知识和智力素质的培养提高, 大力开展演讲比赛、辩论会、读书会、实验操作技能比赛、学科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参与社会调查, 撰写小课题研究报告, 参与课外科技活动, 进行小发明、小制作。由此, 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文化生活,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各方参与, 形成教育合力。
“以德为行, 以学为上”主题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学校各方面协调、配合、参与和关注。除了组织、宣传、团委各二级学院外, 社会科学部也要发挥重要作用。因为社会科学部的课程教学中对于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以德为行, 以学为上”主题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 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社会科学部优势, 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 把社会科学部纳入“以德为行, 以学为上”主题教育活动中来。社科部教师在教学中深入浅出, 循循善诱, 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 可以增强“以德为行, 以学为上”主题教育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叔子.绿色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J].教育研究, 2002 (11) .
[2]赵世超.高等教育应坚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J].教育研究, 2002 (11) .
[3]张德祥.新世纪高等教育的新使命: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J].中国高教研究, 2002 (11) .
[4]张岂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关系的历史考察[J].中国大学研究, 2002, (6) .
以德树人,创新教育理念 篇3
【关键词】立德树人 德育 价值引领
品德课程是小学阶段一门以德育人、强化德育的专门课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紧紧抓住激励、引导、感染、熏陶、内化等关键词,将品德课程中贯穿的核心价值观体系和道德教育内容,通过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尊重主体的学习原则、动之以情的体验效果来加以落实。学生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中国的价值取向,而他们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因此,品德课程要强化育人为首、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必须从上好每节品德课、出彩每节品德课开始,让品德课程充满对学生的吸引力。
一、以“儿童的姿态”设计活动
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说过:“在教育中,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充分地让儿童依照自己的学习天性来学习。”在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始终站在儿童的立场上用儿童喜欢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学习道德,尤其要创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能赢得学生的理解、认同,赢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率。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在课堂道德学习目标的制定上体现儿童的差异性;其次,在品德课堂资源的开发上体现童心;再是,在品德课堂教学方法的设计上体现童心的多变性;最后,在品德课堂教学的评价上体现童心的激励性。
如对低年级学生,教师要根据学习主题,将“活动”作为教与学的基本形式。选择“唱唱跳跳、游戏过关、比比试试、讲讲画画、猜猜赛赛”等低年级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让活泼好动的低年级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人人参与、个个体验。这样的品德课堂,学生在参与学习中获得的感受是深刻而有效的。
对高年级学生而言,可创设多种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和情境,比如让学生通过看新闻、上网查询、组织参加课外实践活动等形式,在相关的主题学习(爱国爱乡、社区建设、自尊自强、助人为乐、诚信守信、尊重友善等)中开展新闻发布会、家乡时事播报、家乡名人榜、社区里的好人、助残从尊重开始、“五水共治”我参与、文明礼仪从我做起等活动,让学生从小关心国家大事,知晓家乡建设,亲历道德践行,树立家国情怀,实践诚信友善,以达到升华情感、涵养德性、形成习惯的教学目的。又如在组织对国家地理、民族主权、民风民俗、传统文化、信息传媒、交通发展、经济产业、祖国腾飞建小康等主题的学习时,采用“任务驱动下的小组专题探究实践活动”,用多样化的成果展示来呈现学习内容。比如钓鱼岛之辨、寻找日军侵华罪证、中华文化之窗、56个民族、多彩的风情民俗、国家版图——陆地与海洋、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现代传媒知多少、网络道德我承诺、三农政策、中国梦我的梦、迎接G20有我加盟……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深入的道德学习,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丰富道德学习信息、增强道德思辨、激发道德情感。这样的学习,形式活泼有活力,学生喜欢参与,同时又充满了道德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和信服力,极大地促进立德树人教育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标接近。
二、以“多彩的生活”支持学习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基础。因此,教学前,教师要把了解儿童及其儿童的生活作为教学的基础,根据儿童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创设课堂学习真实的生活情境。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识,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生活和社会,鼓励学生同拥有不同经验和观点的伙伴、教师开展交流、探讨、对话,分享经验、感受,从而提升自己的道德理解力、判断力和选择力。教学后,教师要将品德学科、班队、艺术、综合实践等活动整合,为学生提供在日常生活中知行结合、在行动中践行,成为“有德”之人的各种机会。
总之,在品德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素材、资源要做到以下几点要求:1.源于儿童生活,即关注儿童实际生活,关注儿童的兴趣需要,关注儿童成长中的困惑与问题,捕捉生活中有教育价值的课题作为道德教学内容或道德教学新的生长点,进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比如在教学《诚实是金》一课时,可让学生收集生活中诚实守信正面的例子,也可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不讲诚信的反面例子。同时,也可呈现生活中个别不诚实守信但也能获利的案例,让学生认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并对此进行辩论,达到品德教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境界。2.教学要符合国情和地区实际,从本校、本班的实际出发。结合社会生活中学生能够遇到、理解的各种生活形态、重大事件、有意义的活动、感兴趣的自然现象、关系密切的话题等开展道德学习,努力保持课程内容的丰富与鲜活,让品德课接地气,受欢迎,真受益。
三、以“道义的担当”引领价值
品德课程在低年级阶段旨在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在中高年级旨在让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促进社会性发展,成为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品德课应该具有“正确的价值引领”特质,即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和教育。
价值引领是教育的本质要求。现在的学生生活在多元化的时代,面临着多元价值的冲突,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就会盲从,甚至会误入歧途。作为品德教育阵地的坚守者,必须担负起这份引领的责任。小学生不可能自发完成道德的修养、情操的陶冶,因而需要教师的正面引导。如在教学《祖国属于我们》一课时,通过让学生参与“情系祖国——优美诗句荟萃”诵读赛→“胸怀祖国——我的微行动”展示台→ “辩论擂台——我的努力与祖国的发展”三大板块活动,用“美”的力量有效激发学生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用“展”的感召有效引发学生爱祖国的行为冲动;用“辩”的碰撞有效引领学生从小树立“追求个人的成功应该时时与祖国母亲的命运紧密相连”的价值导向。
综上所述,只有充分体现教育的情感性、思想性和核心价值引领性,才能真正体现品德课程的魅力与活力,实现品德课程的价值,增强品德课程的“教化”功能,完成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
以德树人 与爱同行 篇4
与爱同行
师德,教师的立身之本。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的引路人。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更是教师的自身修养的体现。对于师德,我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第一,带好班级,德育先行。
德育最好的钥匙是“爱心”。只要我们用爱心关怀启导学生,与其交心交友,就一定能使每个孩子有所进步。
我班学生李文,是转来的学生,也是班里最让人头疼的孩子,打架骂人,顶撞老师,简单的常用字都不会写,别说其他科了。面对这样的学生,简单地说教根本不管用,只能慢慢地去感化。一次某个老师让他写检查,他写了几个字就停了,我问他怎么了,他说:“老师,发出怪声音的‘声音’怎么写?”当时我心里一惊,这么简单的字都不会写!但我没有表现出来,而是耐心地一点一点得教他把检查写完。还有一次,天气有点冷,我问他怎么只穿一个半袖,他说校服外套挂开了一个大口子,没法穿。于是我给他缝上了,看着脏得不成样子的校服,我感觉这孩子真可怜,他住小饭桌,平时也没人给他洗衣服什么的。他小声说:“老师,我还以为你们都很嫌弃我呢。”我说:“怎么可能呢,在老师心里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只是有时候不知道一些事怎么做而已。多跟别人学学,你会变成一个人人喜欢的孩子。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正是这种公平的师爱,使他看到了自己的价值,使他有了改变的动力。现在经常听到他说:“老师,你们的垃圾桶用倒吗?老师,我去帮他们扫楼梯„„”看到他的进步,我由衷地高兴。
人性本善,只要我们用爱心滋养学生,他们心中那颗小小的爱的种子也就会生根发芽,慢慢长成大树,他们的优秀品质也就逐渐成形、坚固。这正是我们教育的最大收获。
第二,师德修养还表现在以仁爱为出发点的教育机智上。
教师每天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也必然面对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我们要机智面对,巧妙化解,不能简单粗暴。这使我想起了网上流传的群殴教师事件:某老师要求学生交卷遭拒,双方发生争执,多名学生围殴老师。毋庸置疑,这个老师的出发点是完全正确的,可是为什么还出现这种事件呢?现代社会早已不是“棍棒底下出人才”的时代了,面对一群被社会大环境浸染过的学生,我们能做的只有以仁爱为根基,以沟通为前提,恩威并施,宽严相济。这才是教育管理的不二法门。
我班学生小凯,大毛病不犯,小毛病不断,在屡次教说之后,收效甚微,我决定稍微惩罚他一下:让他抄写《中学生行为规范》,明白自己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并对照自己的行为一点点改正,如果能坚持一周就有奖励,就这样他慢慢改变了,各方面都有进步,我及时表扬了他,他信心更足了。
其实如果我们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和他们沟通,调整自己的频率,和他们产生共振,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第三,师德修养还表现在教学中艰苦付出,一丝不苟,并带动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任初一数学,坚持周周清的原则,每周至少测试一次,加班加点批改,争取当天出成绩。在学生还沉浸在对试卷问题的讨论和渴求答案的氛围中时,就及时反馈给他们。虽然有的孩子因为得高分而喜笑颜开,也有的孩子因为马虎丢分而惋惜心痛,但他们肯定会互相看看卷子,问问这个题你是怎么做的,那个题我为什么错了„„此时此刻每个孩子求知的渴望比任何时候都要真诚,都要强烈!他们都在下决心下一次一定考好!
老师持之以恒的坚持,争分夺秒的工作,都是孩子们的榜样,促使孩子们的这种求知心态不断被激励、被强化。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他们自己的学习品质,这正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
以德树人创特色 含英咀华育栋梁 篇5
含英咀华育栋梁
----常熟市尚湖高级中学德育工作特色汇报
常熟市尚湖高级中学是2005年市委、市政府在调整城区学校布局,拓展优质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创办的继省中、市中之后的第三所高级中学,以四星级普通高中为办学目标。学校地处常熟尚湖风景区,采用全寄宿制管理模式。作为一所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的现代化学校,用文化引领学校发展是学校的办学理念之一。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立校、和谐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实行“全寄宿制管理”新模式。从学生主体出发,从学校实际出发,确立学校皆德育、社会皆德育的大德育观念,建立既有时代特征又有我校特色的德育模式,努力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激励奋进的良好成长环境,实现社会责任感、成才意识与常规养成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德育素质,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在三年的办学发展过程中,学校形成了文化引领学校发展和全寄宿管理德育特色。
建校以来,“走进尚高门,争做高尚人”激励着全校师生努力工作和学习,教师“厚德、善导”;学生“自律、勤勉”,不断超越自我,充满生机与活力。学校的德育工作注重在基础上花力气、在改革上做文章、在实效上下功夫,实现了“五个转变”,即:在指导思想上,从端正校风、保证教学转变为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在德育管理上,从经验型、救火式转变为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在教育形式上,从较单纯的活动教育转变为贯穿至教育的全过程、渗透至教学的各环节;在德育队伍上,从以德育处及班主任为主转变为依靠全员的共同参与;在工作着力点上,从提高德育认识、摆上工作位置的浅层次转变为优化德育队伍素质、提高科学化水平的深层次上来。从而形成了鲜明的德育特色。优良的校风、学风逐步形成,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8年我校本科录取的学生多达五百六十人,荣获常熟市高考管理二等奖。学校由经过七中、实验中学、莫城中学、练塘中学整合的薄弱完中校发展成为国家教科研先进单位,荣获“常熟市综合治理安全单位”荣誉称号。省教育厅厅长沈健、副厅长胡金波先后来校视察,对我校办学业绩予以充分肯定。回顾学校走过的成功历程,关键在于我们依据我校学生全部住校的特点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核心、民主管理、依法治校、观念更新、特色创建和自强不息的努力。
树立以人为本理念
建设全员德育机制
“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近年来,在校党总支书记、校长翁和弟的领导下,我校全力打造“人文教育”、“发展教育”、“和谐教育”的品牌。学校各项目标的制定,各种规章制度的健全,都是从有利于学生、教师、学校、社会的发展的角度去考虑。“人文教育”对学生而言包括做人、求知、做事、审美等基础。因为尚高对他们来说是走向更高阶段学习和成就人生事业的知识摇篮,更是铸就自己人生未来梦想的道德基地;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传统的学校教育和管理手段同时代的需要相比已经表现了很大的被动性。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的制定必须服从民族发展对未来人才素质的需求。学校以“人本观念”为出发点,在德育教育上展开全方位的探索。多年来“全方位育人”的方针得到切实的履行: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课堂德育渗透为主渠道,以“爱国、爱校、爱班、爱宿舍”教育为特色。尚高师生在校领导的带领下,用一切行动去诠释德育的真谛。首先,领导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建立德育领导机构,成立党、政、工、团组成的领导小组,切实将德育工作摆上首位(从德育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投入都能体现德育的首要位置)。结合本校实际,建立了由党、政、工、团、年级部、宿管处和保卫组等个部门组成的德育领导机构和四线德育网络(即以党支部为核心线,以德育处、年级部、班主任为主力线、以团委会、团支部、学生会为辅助线、以宿管处、保卫组为保证线)相结合的一套制度,汇编成《班主任工作手册》,分发给各位德育骨干,通过德育例会、主题班会、教师例会、集会、竞赛、活动等各种形式,进行学习探讨、落实执行,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以及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建成了统一领导、全员德育、分层管理、务实高效的德育网络。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重视师德师风教育,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求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人人充当德育工作者,共同抓好学校的德育工作。如每学期不定期的“校容校貌卫生大检查”,都是全员出动,取得很好效果。再如,为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我校强调意识到位,提出“每个教职工都应该是德育工作者”、“不会当班主任的教师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转变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尖子生同样光荣”等激励教师教书育人。我校还强调学科学渗透德育内容,努力做到“双纲”进课堂,不少教师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在制定有关规定时,注意政策导向有利于德育工作。如提高班主任津贴,根据《班主任目标管理责任制》进行量化评比;评优评先、年度考核、职务晋升等都向德育骨干特别是班主任倾斜。通过这些措施,有效地激励德育队伍快速成长:共有39名教师参加省骨干教师培训,并有1人荣获省特级教师,一人荣获常熟市劳动模范19人评为苏州市级优秀教师。
创设德育活动载体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创设德育活动载体,增强“活动育人”效果。如结合重大节日开展庆教师节“颂师会”、国庆“歌唱祖国”合唱比赛、校运会、“学雷锋活动月”、“爱心接力”、五四歌咏赛、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高考与人生演讲等活动;年级部有篮球赛、拔河比赛、乒乓球赛,班级有主题班队会、春秋游、文艺晚会等小型活动;各教研组、各学科有各种知识、智力、能力竞赛。开发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创办《尚高》校刊,提高师生活动的文化生活含金量,变“空洞说教”、“强性教育”为“磁性教育”。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乐学中进取向上,在歌声、笑声、掌声中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启迪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思想受到教育,得到升华。
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条主线。开展“诚信考试”活动。学校先后组织“诚信思想”大讨论,在达到基本共识的基础上,纷纷表示牢记“尚高”校训,为自己的人生旅程留下一抹诚信的色彩。有效的自我教育内化为学生的诚信品格。此外,学校还制定《尚高一日常规》结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一日规范》,通过班会课、课外活动、竞赛、演讲等多种形式,广泛地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的意识。完善“一日常规”评比制度,由团委、学生会选派表现好、负责任的同学组成检查小组,开展“一日常规”评比活动,做到一日一小评,张榜公布,每月一总结,纳入班级和班主任考评,促进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加强了对学生的礼仪教育,通过师生见面问好等形式创设校园和谐氛围。实行了学生佩戴胸卡制度,督促学生养成佩戴胸卡的习惯。青年志愿者经常活跃在校园里,开展“拾起身边垃圾,还我整洁校园”的弯腰活动,给广大同学作出了榜样。
根据全寄宿制高中的特点,学校开展了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形式多样的活动。学校积极和常熟市武警中队取得联系,组织实施对高一新生和高
二、高三学生的军训。同学们磨练了意志,砥砺了品质,增强了组织纪律观念,宿舍内务整理能力都得到了增强。围绕德育目标,学校开展了系列教育活动。如《走进尚高门,争做高尚人》《法制与安全》《青春亮丽,简约为美》等活动。特别是在《法制与安全》系列教育活动中,我们组织召开了警示教育大会。常熟市看守所少年犯来校现身说法,强烈地震撼了全校师生的心灵,同学们领悟了“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只有一两步”的深刻哲理。参观常熟市看守所,同学们体会到高墙、铁窗内外两个世界的迥异,真正感受到遵纪守法的重要性。每周二、四中午,“尚高之声”校园广播准时在校园响起。“如何过宿舍集体生活”“尚高——我的家”“让勤奋成为一种习惯”等专题节目,激发了学生热爱宿舍、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感情,激发了学生“是金子就要发光,是铁块也要百炼成钢”的豪情。在“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发送成功后,校园有线电视台播放了神六升空的录像,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团委、体育组组织全校各班篮球联赛、拔河比赛,活跃学生身心,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德育处、团委组织学生观看了抗战题材的电影,让同学们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丰富多彩的活动,张扬了学生的个性,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根据全寄宿制高中的特点,学校开展了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学生德育体验活动,开展了“一日体验”、“三日体验”、“假期体验”体验系列活动。以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为重点,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育优良品德。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校方向,努力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创建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化的教育网络,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学生由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向基本道德和个性特长发展的转变。我们的主要做法有:学生干部一律实行竞争上岗、轮岗;推行“班级全员自主管理”制度;校园广播、文艺联欢会、重大庆典活动文艺节目由学生承办;推行学生自主教育管理模式,实施德育常规管理。学校团委成立学生会,建立文明监督岗和校园班级护导值周制度,形成校园内全方位、立体化的学生自主管理、教育体系。通过推行班级全员自主管理模式,把班级真正还给了学生,让每个人都成为班级的管理者,使每个学生都是自我成长的主人,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班级的班风、学风明显好转。同时,由于每个学生都有“管人”与“被管”的机会,在管理中也都尝到酸、甜、苦、辣,从而促进其自主合作意识的生成。引导学生正确的自我评价,推进了学生自律行为的生成。丰富了学生成就感的自我体验,强化了学生自立自强的信心。强化了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在全市得到广泛推广,校长应邀在全市作了《与新课程同行——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和谐学校》的专题经验介绍。
发掘德育时代内涵
建立德育目标序列
学校以高中新课程实验及创建省四星级普通高中学校为抓手,努力实施以德育为核心的、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的、充分开发学生特长和才能的尚高学生发展性评价,强调包含自强不息、刻苦奋斗精神和实践创新精神在内的人格培养。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形成工作合力;注重发掘德育时代内涵资源,针对青少年学生的实际,设立心理咨询室,安排专职及兼职心理学教师,开展心理咨询和必需的心理健康教育,给予学生心灵的启导与关爱;开展“爱心”教育,充实学生心灵深处的真善美,促使他们把眼光关注到社会的弱势群体,把援救的双手伸向灾区人民,把真诚和爱心献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开展“感恩”教育,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与人交往,热爱母校,引导学生把对学校的感情倾注到自觉参与校园的管理,把对班级热爱转化为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涌现出一大批以爱心待人的优秀学生。在三年的培养教育中,使学生逐步成为“学生人”、“学校人”、“社会人”。培养学生成为“学生人”阶段,培养学生学会反思、学会自理的能力,通过学生每周反思表、学期计划总结等形式,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培养目标,学会主动学习,督促自己的成长。培养学生成为“学校人”阶段,通过学生自己设计的各种活动、讨论解决学生中存在的热点问题等多种形式,积极为学生搭建成为学校主人的舞台,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使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人”阶段,通过学生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目前,校园内形成“校园无小事,事事是教育;师生无小节,处处是育人”的浓厚育人氛围。与此同时,学校还根据德育的培养目标和中学生成长的特点,形成了各年级在不同阶段实施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实现了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知识”的教育目标。作为德育的最终受益者,同学们在课堂上感受到历史的凝重,“忘记历史无异于背叛”在他们心里扎下了根;时事政治让他们体会到人类社会滚滚向前的车轮,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齐头并进方能健全社会风气;在夏令营中的亲身体验,他们认识到我们的地球只有一个,每个人都要努力从自己做起,养成环保的好习惯;而在学校广播台、学生社团,到处都活跃着同学们的身影。
拓宽德育工作途径
创建学校德育特色
今天,在实现优秀的道德文化传统与现代科学精神相统一的过程中,新的教育理念无疑为学校德育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尚高人积极探索具有鲜明特色的德育工作思路。努力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和个性发展,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是尚高的办学理念。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于中国的现代化,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与时俱进、具备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文明的现代中国人”,这是尚高的人材培养目标。“崇尚人生的高品位、崇尚教学的高质量、崇尚办学的高层次”这是尚高的办学追求。
根据全寄宿制高中的特点,学校注重环境文化陶冶人。学校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校园内清流环绕,大道畅通;芳草茵茵,流水淙淙;花径探幽,翠竹吟风;小桥凌波,佳木望云。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动静结合,错落有致,布局合理。灰白相间的墙体与绿色的幕墙交相辉映,既蕴含古典蕴味,又充满现代气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呈现出浓浓的书香情调,令人赞叹;行政楼前、教学楼东一广场以“勤耕”命名,意味深长。勤耕广场的主要雕塑为一尊拓荒牛,启人深思。尚高全体教师就像这头牛一样在尚高校园里默默耕耘,辛勤劳作。同时也预示尚高的发展有牛势、牛气;图书馆后、办公楼前的广场以“求真”命名,我们发扬陶行知先生“求真”教育思想,“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学生探求真知,坚持真理,拥有真心。求真广场植有修竹与银杏。四块有机玻璃围住修竹,玻璃上刻有我校的校训、校风、学风以及名人名言。显得十分高雅;环校东路边设立了宣传画廊,有学校办学理念的简介,骨干教师名单,各项活动展示、优秀学子风采等栏目。教室、走廊、宿舍有名人图片和格言警句。让同学们体会名人、伟人的魅力和风格,激发奋发向上的热情。
根据全寄宿制高中的特点,学校抓“三风”建设,激励人心。“和谐”,是我们学校的校风,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创建和谐校园的核心。我们着重从四个方面入手,建立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
1、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要求党员干部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人,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影响人,以宽厚博大的胸怀凝聚人。我们制订《常熟市尚湖高级中学党总支议事规则》、《常熟市尚湖高级中学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若干规定》等五项制度,加强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同时,学校注重关心教职工生活,主动为广大教师排忧解难,既让广大教师时时感受到了学校的温暖,也使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
2、建立和谐的教职工关系。我们以学校发展的目标凝聚人心,来自几所中学的老师都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风格,不同的长处,有缘相聚在尚高,我们强调互相尊重、互相包容,互相学习,要求教师把目光投向学生,把精力投入教学,要有为尚高荣誉而战的意识,为党的教育事业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学校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创造公平竞争氛围,建立有序竞争机制,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密切教职工之间的关系。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爱是教育的真谛,也是和谐关系的基础。我们按照“办人民满意教育,做人民满意教师”的目标要求,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师德水平,教育引导广大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学习生活,关心学生成长成才。
4、注重学生内心的和谐。
根据全寄宿制高中的特点,学校抓“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宣传教育月”及“常规管理月”的举办,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为实现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发展,引导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对自然的赞美,对生命的热爱,我校每年都要举办一次诸如“传统美德”、“礼义忠孝信与古今中外人文精粹”、“追求现代人文精神”、“诚信”等不同主题的系列活动。每届“主题教育月”活动利用宣传栏、展览、主题班会、辩论赛、演讲赛、文艺演出、知识竞赛、讲座、报告会等各种形式展开活动。这些活动无疑在学生中形成了一种倾向性的舆论导向和人文熏陶,并能够让学生从活动中去感受、去领悟、去实践德育。“主题教育月”的举办,既为学生参与德育实践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找到了新的突破口;既为学生提供了锻炼的舞台,也为学生的风采安排了一次全面的展示;既为学生学会学习建立了新的课堂,也为学生热爱集体、关心同学、勇对竞争、善于合作找到了新的载体。
抓“政治课改”,实现传统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理念的统一。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在学校德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何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以提高德育实效一直是我校研究、探讨的问题。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认识到政治教学只抓书本不抓思想、只抓课内不抓课外、只抓知识不抓能力,只把政治课当作考大学的敲门砖,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无疑是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的。因此,我校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创建了“四会教学法”(小组讨论会、专题辩论会、思想汇报会、时事报告会)、“五自一导教学法”(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自己质疑、自由讨论、自己积累资料、自己总结提高,教师启发引导),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根据全寄宿制高中的特点,学校注重抓“德育科研”,实现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的统一。为了提高学校德育工作人员的从德育工作能力以及整个学校德育工作水平,我校适时举办了诸如“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拉近师生心理距离,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民主治班大家谈”、“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等主题的德育经验交流会以及论文评比,为学校德育科研水平的整体提升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平台。近年来,以德育处牵头开展《全寄宿制高中生活化、情感性、多元型德育模式研究》课题研究,指导学校德育工作,共发表13篇省级以上德育论文。50篇德育论文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课题《全寄宿制高中生活化、情感性、多元型德育模式研究》是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立项重点课题子课题。
抓“德育量化评估”,实现德育工作质量与科学评价的统一。学校认真总结德育工作经验,结合实际制定《班级德育目标考评办法》、《创文明班级达标活动评估细则》、《班主任工作量化考评管理办法》、《学生自主管理实施办法》,量化考评,化无形为有形,规范管理。
抓“德育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组织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健康有益的德育社会实践活动,把课堂教育延伸到校外,这是我校创新德育形式、提升德育实效的又一重要举措。我校在组织德育社会实践活动中,一是重视实践性,引导学生参与各种活动,达到将所学知识、道理内化为自我要求的目的;二是重视秩序性,做到针对性不强的活动不开展,枯燥说教的形式不采用;三是重视整体性,将德育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整个学校德育工作中去规划、去实施,并与其他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几年来,我们开展了诸如社会实践调查、公益活动、“五四”青年节、成人仪式、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爱心接力等一系列德育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还能做到学以致用、用以致学,编印社会实践调查或小论文,展示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收获和能力的提高,丰富了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经验,同时使学生拓宽了视野,坚定了信念,增强了对知识的追求,提高了综合素质,有效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根据全寄宿制高中的特点,学校以常规管理检查评比为切入口,进一步加强班集体建设,加强学风和班风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改革文明班级、优秀学生的评选活动。建立“日查、周报、月评”的常规管理检查制度,确保班级及校园环境整洁有序。对违反校规校纪的同学按照学校规定严肃处理。不断修订完善学校文明班级评比方法,深入开展文明班级创建活动。明确班级日常管理要求,完善文明班级考评项目,重视学生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重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程度,及时地进行班级常规工作考核结果的反馈,并对反馈结果进行经验总结,促进提升班级文明程度。举行了网络文明教育活动,提倡文明上网,在各班级开展了班级(团支部)网页和学生个人自主学习网页评比工作。尤其注重高三班级文化建设,让学生自创励志名言,通过激励提升学生的品质。
同时,学校又整合家校力量,成立并不断更新家长委员会成员,成立家长学校,制定家长学校章程,加强家校沟通,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家长会、部分家长座谈会,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等“请进来”活动,进一步完善家长学校。开展上门家访、电话访谈、利用短信平联系和发放告家长书等活动。
【以德树人,创新教育理念】推荐阅读:
以德树人 成就最美07-03
“立德树人”理念12-03
立德树人学校理念07-09
立德树人创新驱动10-26
以德为先的智慧教育论文11-16
立德树人教育案例12-04
‘我的立德树人教育案例’”07-13
以德求师以德育人09-29
洪石小学立德树人主题教育实施方案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