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批评为话题作文

2024-07-15

以批评为话题作文(通用11篇)

以批评为话题作文 篇1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人都会犯错误。人生就好比逆水行舟,批评则是推动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对批评置若罔闻,小舟便失去了一股前进的动力,在原地打转,甚至被急流击退;而对批评一味地信从,小舟便又失去了前进的方向,飘泊不定。理性地对待批评,将批评纳入心中,人生的小舟便能拥有强劲的动力和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行。

理性地对待批评,一颗宽广的心是前提。唐太宗身为拥有无上尊荣的皇帝,所作所为却老是遭到魏征的批评。唐太宗理应让魏征“消失”,然而他总是宽容地倾听魏征的批评,从善如流,戒奢以俭,励精图治,造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试想唐太宗要是心胸狭窄,一意孤行,不听从正确的批评和建议,那么,限于一个人的理智,他定会犯下不少错误,又怎么会有贞观盛世呢?

理性地对待批评,还要批判地吸取批评者的意见。我们立身于世上,别人以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我们的行为。有时是正确的,有时却只是狭隘的一已之见。学会批判地吸收批评者的意见,才能正确地发挥批评的作用。

可口可乐公司作为全球知名企业,也曾因盲目地信从别人的意见而走入一段低谷。在可口可乐的口味推向世界几十年后,公司的经营人员开始听到一些反面意见,一些人认为它的口味太单调,太过时,没有新鲜感。应尽快改善。于是高层人员盲目听从了这少数消费者的批评和建议,发动全公司员工来了个口味改革,改变原来的配方,盼望着更高销售额的到来。然而自从改变配方以后,销售额不增反跌。此时又听到了许多消费者的批评,认为这些口味完全脱离了可乐应有的味道,改变了可乐的特征。这次公司领导认真分析了消费者的意见,又让可口可乐恢复了原味,才走出了低谷。

正确对待他人的批评在商业上多么重要啊!开始,可口可乐公司盲目信从少数人的批评,把公司带入了低谷;后来接受了大多数人的批评,却把公司带向了光明。

理性地对待批评,我们定能将批评化作前进的动力,推动我们向前进。

人生之路漫漫而修远,理性地对待他人的批评,我们定能上下而求索,获得新的希望。

以批评为话题作文 篇2

阅读下面这首诗, 根据要求作文。

繁星 (三四) 冰心

创造新陆地的, 不是那滚滚的波浪, 却是它低下细小的泥沙。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全面理解材料, 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 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 不少于800字。

二、技法导航

(一) 读懂材料, 把握主旨

写作中依托立意的材料都是短小的现代诗歌, 所以当审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现代诗歌的特点和一些理解鉴赏的方法。这些材料一般都是形式短小、思想深刻的几行现代小诗, 虽没有太浓烈的情感抒发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它往往托物言志, 借助一两个事物体现作者的思想。因此, 理解诗歌首先要抓住关键的词语, 主要的事物 (作者依托的对象) 的特征, 然后思考分析诗中事物间的关系, 借助想象联想得出诗歌的内涵主旨。诗中如果只有一个事物, 就分析该事物的特点, 然后结合平时积累, 利用联想渗透主旨;如果诗中的事物是两个或多个, 就要分析其中的关系, 是并列、对比还是包含或其他。并列的类型就从事物共同点得出主旨;对比类型主要从相异之处得到主旨;包含关系的看范围大的事物的特点, 代表着一般、典型, 从中理解主旨。

如阅读冰心的《繁星 (三四) 》, 这是一首典型的微型哲理诗。找关键词“新陆地”“波浪”“泥沙”, 是诗中借以表情达意的事物。看事物特点和关系, “滚滚”和“细小”, 事物间是对比的关系, 表明诗中情感倾向的词语“不是却是”很容易得出诗歌的主旨:“创造新陆地的”, 或者说, 创造伟大事业的, 究竟是什么呢?诗人在“波浪”和“泥沙”的鲜明对比间, 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创造新事业的, 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 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二) 全面理解, 最佳切入

材料作文忌貌合神离, 偏离材料主旨。不能把枝叶当成主干同时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造成审题失误, 导致行文脱离题意。因此, 全面理解诗歌材料, 不仅要抓住关键还要看到细微。还要看清“要求语”, 有的要求中明确了话题, 指明了写作的方向, 而有的则要依据诗歌的内蕴含义, 自己确定话题, 确定恰当的写作方向。

这首微型诗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对比, 其一, 波浪滚滚惊天动地, 泥沙细小不屑一顾;其二, 波浪滚滚而来风光无限, 泥沙深埋地下默默无闻;其三, 波浪常在动态中喧嚣, 泥沙似在静态中沉积;其四, 波浪借风乘势奔涌, 泥沙靠内力凝聚;其五, 波浪滚涌激情阵阵, 泥沙淤积历经沧桑。总之, 波浪是外在的现象, 泥沙是内蕴的力量。“创造新陆地的”, 不是那种看似有着滚滚气势的波浪, 而是这种微细但却坚韧的、在悄无声息中奋斗的泥沙。

全面理解了材料之后, 就要选择合适自己写作的角度, 进入到构思环节。要善于化大为小, 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 从小处入手会使文章更充实而深刻。从本诗的主旨出发写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 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这固然是最为稳妥正面切入, 也可以从浮躁、喧嚣造成失败的反面例子入手, 然后正面写那些默默积聚获得成功的例子。也可以写景切入, 如写浮云、写雾气、写沙滩上的足迹……切入最好简短、有新意, 但不要离材料太远。

(三) 善于缝合, 消化使用

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引子, 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此材料生发出来的, 写议论文不能“过河拆桥”, 抛弃试题材料, 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离所给材料。写议论文时开头应概述材料, 结尾还应回扣材料。可把材料变成作文内容的一部分, 也可在原材料基础上加以挖掘和提炼, 使文章高人一筹。这样还可以避免作文信马由缰、脱离话题的弊病。本则材料可以用在开头或结尾, 以此诗的句子为主干, 写几个排比的句子, 这样既彰显了你的文采又扣住话题, 同时还增加了作文的思想内涵。此外, 材料中的“陆地”“波浪”“泥沙”, 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出现, 深入准确地赋予其比喻含义就可以。

(四) 准确为文, 开拓创新

现代作文鼓励个性张扬, 激励创新思维, 要缝制新的形式外衣, 力求结构形式超乎常规, 别具一格。文章有好的内容, 还需要好的形式来“包装”。可以摆脱一般的结构形式的束缚, 写成日记、书信、演讲稿、寓言、童话、网络论坛等等, 使文章生动活泼, 摇曳多姿。如果把这个试题写成寓言应该是很容易出彩的, 通过正反方面的叙述达到吻合中心话题的目的。同样写成议论文可以找到很多成功在于默默积淀、点滴积累的事例论据, 如课本内外、古今中外、社会各个行业的例子。写记叙文可以用小小说的体裁, 欲扬先抑, 注意安排情节, 使之波澜起伏。写书信的体裁可以从反面写, 如一个失败的人物思考回忆自己的往昔故事。写成演讲稿, 则要角度换位, 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追述自己奋斗的历程, 叙述中注意详略和线索。

总之, 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 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 理解要全面, 缝合与消化, 创新务为念。

三、模拟练习

阅读欣赏下面这首诗歌, 根据要求作文。

《故乡》杨孟芳

李白的霜, 染白, 一条小路。沿着小路, 我, 走回去, 走到母亲床前才知道, 我是她的故乡。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思路点拨

这首诗的“诗意”和“哲理”在最后的三句, “故乡”的含义在这里又有了新的诠释。平时, 我们常常会这样问自己:我的故乡在哪里?出生地?父亲的出生地?祖父的出生地?是, 又似乎不是。然而当我吟诵着“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的时候, 我们似乎都在心灵的深处呼唤着“我的故乡”。对母亲来说, “故乡”就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游子来说, “故乡”就是梦牵萦绕的故土。这时, 我们才知道“故乡”只是每一个人的心灵寄托。

摘要: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 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 理解要全面, 缝合与消化, 创新务为念。

以批评为话题作文 篇3

关键词:主旨 理解 缝合 创新

一、经典拟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繁星(三四)冰心

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低下细小的泥沙。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二、技法导航

(一)读懂材料,把握主旨

写作中依托立意的材料都是短小的现代诗歌,所以当审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现代诗歌的特点和一些理解鉴赏的方法。这些材料一般都是形式短小、思想深刻的几行现代小诗,虽没有太浓烈的情感抒发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往往托物言志,借助一两个事物体现作者的思想。因此,理解诗歌首先要抓住关键的词语,主要的事物(作者依托的对象)的特征,然后思考分析诗中事物间的关系,借助想象联想得出诗歌的内涵主旨。诗中如果只有一个事物,就分析该事物的特点,然后结合平时积累,利用联想渗透主旨;如果诗中的事物是两个或多个,就要分析其中的关系,是并列、对比还是包含或其他。并列的类型就从事物共同点得出主旨;对比类型主要从相异之处得到主旨;包含关系的看范围大的事物的特点,代表着一般、典型,从中理解主旨。

如阅读冰心的《繁星(三四)》,这是一首典型的微型哲理诗。找关键词“新陆地”“波浪”“泥沙”,是诗中借以表情达意的事物。看事物特点和关系,“滚滚”和“细小”,事物间是对比的关系,表明诗中情感倾向的词语“不是\却是”很容易得出诗歌的主旨:“创造新陆地的”,或者说,创造伟大事业的,究竟是什么呢?诗人在“波浪”和“泥沙”的鲜明对比间,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二)全面理解,最佳切入

材料作文忌貌合神离,偏离材料主旨。不能把枝叶当成主干同时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审题失误,导致行文脱离题意。因此,全面理解诗歌材料,不仅要抓住关键还要看到细微。还要看清“要求语”,有的要求中明确了话题,指明了写作的方向,而有的则要依据诗歌的内蕴含义,自己确定话题,确定恰当的写作方向。

这首微型诗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对比,其一,波浪滚滚惊天动地,泥沙细小不屑一顾;其二,波浪滚滚而来风光无限,泥沙深埋地下默默无闻;其三,波浪常在动态中喧嚣,泥沙似在静态中沉积;其四,波浪借风乘势奔涌,泥沙靠内力凝聚;其五,波浪滚涌激情阵阵,泥沙淤积历经沧桑。总之,波浪是外在的现象,泥沙是内蕴的力量。“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种看似有着滚滚气势的波浪,而是这种微细但却坚韧的、在悄无声息中奋斗的泥沙。

全面理解了材料之后,就要选择合适自己写作的角度,进入到构思环节。要善于化大为小,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从小处入手会使文章更充实而深刻。从本诗的主旨出发写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这固然是最为稳妥正面切入,也可以从浮躁、喧嚣造成失败的反面例子入手,然后正面写那些默默积聚获得成功的例子。也可以写景切入,如写浮云、写雾气、写沙滩上的足迹……切入最好简短、有新意,但不要离材料太远。

(三)善于缝合,消化使用

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引子,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此材料生发出来的,写议论文不能“过河拆桥”,抛弃试题材料,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离所给材料。写议论文时开头应概述材料,结尾还应回扣材料。可把材料变成作文内容的一部分,也可在原材料基础上加以挖掘和提炼,使文章高人一筹。这样还可以避免作文信马由缰、脱离话题的弊病。本则材料可以用在开头或结尾,以此诗的句子为主干,写几个排比的句子,这样既彰显了你的文采又扣住话题,同时还增加了作文的思想内涵。此外,材料中的“陆地”“波浪”“泥沙”,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出现,深入准确地赋予其比喻含义就可以。

(四)准确为文,开拓创新

现代作文鼓励个性张扬,激励创新思维,要缝制新的形式外衣,力求结构形式超乎常规,别具一格。文章有好的内容,还需要好的形式来“包装”。可以摆脱一般的结构形式的束缚,写成日记、书信、演讲稿、寓言、童话、网络论坛等等,使文章生动活泼,摇曳多姿。如果把这个试题写成寓言应该是很容易出彩的,通过正反方面的叙述达到吻合中心话题的目的。同样写成议论文可以找到很多成功在于默默积淀、点滴积累的事例论据,如课本内外、古今中外、社会各个行业的例子。写记叙文可以用小小说的体裁,欲扬先抑,注意安排情节,使之波澜起伏。写书信的体裁可以从反面写,如一个失败的人物思考回忆自己的往昔故事。写成演讲稿,则要角度换位,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追述自己奋斗的历程,叙述中注意详略和线索。

总之,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理解要全面,缝合与消化,创新务为念。

三、模拟练习

阅读欣赏下面这首诗歌,根据要求作文。

《故乡》杨孟芳

李白的霜,染白,一条小路。沿着小路,我,走回去,走到母亲床前才知道,我是她的故乡。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思路点拨

这首诗的“诗意”和“哲理”在最后的三句,“故乡”的含义在这里又有了新的诠释。平时,我们常常会这样问自己:我的故乡在哪里?出生地?父亲的出生地?祖父的出生地?是,又似乎不是。然而当我吟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时候,我们似乎都在心灵的深处呼唤着“我的故乡”。对母亲来说,“故乡”就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游子来说,“故乡”就是梦牵萦绕的故土。这时,我们才知道“故乡”只是每一个人的心灵寄托。

以批评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篇4

以前我总是不明白,什么是“严厉的爱”,难道批评也是爱的表达吗?直到那一天我终于明白了!

那天,班级里进行测试,发下试卷后,每个人都认认真真地做题,过了一会儿,我卷纸答完了,自信满满地交上了卷纸,觉得可以得满分,看着其他同学正仔细地检查着!觉得他们只是在浪费时间,那么简单的题,至于吗?试卷发下来了,我一看,99分,竟然错了一道口算题!没什么大不了的,在有些小惊讶后,我欣然的接受了这个成绩。虽然没有得满分,但我仍然比较满意。忽然,老师叫我过去,我拿着卷纸,心想:老师一定是要夸我。谁知,出乎意料的是老师不但没有夸我,反倒批评了我一番,我强忍着泪水,让它不要流下去,心里一肚子怨气的我,回到座位,心情极度糟糕,一节课什么也没有听进去!叮铃铃,下课了!老师又叫我过去,我慢吞吞地走到老师的讲桌旁,老师站起身来,用手轻轻地拍着我的肩膀,说:“孩子,你很优秀,每次成绩都很平稳,今天,不光是因为你题错的离谱,更重要的是你没有抗挫能力,难道你不可以有更进一步的提升吗?在这条漫长的人生之路上也许会有更多、更大的挫折!现在若不学会面对,以后呢?,你又该怎样去面对。”听到这儿,我不禁流下了眼泪,彻底?b白了老师的用意。“其实,老师很喜欢你,你可以更优秀,你还可以绽放出更璀璨的光彩!”回到座位上,我仔细地品味着老师对我说的每一句话,感受到了老师对我殷切的期望,从那一天起,我就时时刻刻谨记老师对我说的话,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展现自己最优秀的一面。

老师,说您伟大吧!您却没有什么丰功伟绩,说您平凡吧!您却将您的一生都献给了我们。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老师,谢谢您”。

以批评为话题作文 篇5

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但人们往往主重于物质文明的发展而忽略精神文明的建设。以奉献为话题的作文我觉得两种文明的发展都源于无私的奉献。因此,奉献在兼顾个人利益的同时已成为社会进步的动力。

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孔繁森将自己的一生奉献于阿里。他们以无私的奉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进步做出巨大的贡献,为世人称颂。其实还有更多的人是在默默地奉献,献出自己的力量,构建社会文明的大厦。

有人认为奉献是为了更多地索龋寓言中猪抱怨的目的也正是为了获得人对它的赞扬。恰恰相反,奉献的本质在于它的无私性。现在有许多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他们从不张扬自己辉煌的功绩,不向国家伸手搞特殊。他们这种无私的精神,同样是奉献。这种奉献更深沉,更伟大。

奉献是积极主动的。个人的奉献在于主观愿望的伟大体现。猪在生存之时,一味地索取;而牛在生前是积极地劳作奉献,死后实现同猪一样的贡献。因此,它得到人们更多的称赞,同时也将它喻为勤劳、善良、仁慈的化身。此时,它的贡献已不仅仅是在物质上的奉献,而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奉献。

现在大批的作家、文艺工作者、思想家,他们也在奉献着自己的思维,奉献着自己的精神力量。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在大力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更需要提倡精神文明。这正是精神文明为经济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

和智力支持。由此可见,精神力量的奉献不可忽视。

我们常把老师的奉献比作“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间最伟大的奉献也在于此。以奉献为话题的作文教师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无私传授给学生,一批批的学生成为国家栋梁而奔赴社会建设的洪流。当老师们放下手中的粉笔,满头银丝时候,感叹桃李满天下的时候,他们才真正感触到奉献之后的欣慰。

以学会等待为话题话题作文 篇6

以学会等待为话题话题作文1

在漫漫记忆长河中,终有许多等待。或许,等待可以换来自己最美好的心愿……等待或许是漫长的,但是漫长的等待过后,你又或许会换来一生最宝贵的财富!人生的画卷永远都是丰富多彩的!

冰河在等待,等待着春风的到来;秋天在等待,等待着收获的到来;爱在等待,等待着被爱的到来……

刘翔因脚伤而不能参加比赛。他没有气馁,也没有退缩。他在等待、等待……熬过了漫长的手术过程,他重新站到了赛场上!2008北京奥运会,他,刘翔,在赛场上一展他的英姿,终于成了中国人民心中的英雄。他的等待,使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六岁时,与一位陌生成年人相遇,达格妮很讨他喜欢。离别后,陌生人答应送她一个宝贵的礼物。达格妮在等待,一直在等待。十年后,在一场露天音乐会,那位“陌生人”——伟大的音乐家爱德华先生送给了达格妮一首专门为她创作的乐曲。她的等待,使她拥有了最珍贵美好的回忆……

伟大的数学家陈景润,在一次次的等待中,他会合理安排时间。排队取饭等车时同样如此。一次次的等待,他自学了五种外语,这是一项多么惊人的奇迹啊!一次次的等待,使他收获了无穷无尽的知识……

牛郎,是大家皆知的一个人物吧!织女因触犯天条,与牛郎相爱而又被天兵天将抓回去了。牛郎一直紧追不舍,就在快要追到的一刹那,王母娘娘便划开了一条天河,使牛郎织女永隔两地!但牛郎没有放弃,一直隔河相望,他的执着感动了上天。于是就有了“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之说。他的等待,换来了短暂的幸福……

等待,能换取太多太多了。不管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只有付出了努力再加上等待,才会有好的结果。记住,等待就好比暴风雨,是漫长的,但是,请相信,暴风雨过后终会出现美丽无瑕的彩虹……

以学会等待为话题话题作文2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说的是有一位小伙子与情人约会,因为他来得太早,却又是缺乏等待的耐心,以至于无心欣赏明媚的阳光、迷人的春色和骄艳的花姿,站在那儿急躁不安,长吁短叹。这时,一位老者出现在他眼前,“我知道你为什么闷闷不乐,”老者说,“戴上这块表,在你遇到不得不等待的时候,只是需将时针转上一圈,你就能跃过时间,要多长远有多长远”。小伙子喜笑颜开,他接过老人给他的表,老人忽然不见了。

小伙子戴上了表,他试着将时针扭了一圈,果然他的情人出现在眼前了,他想了想,要是现在就举行婚礼该多好,于是他又转了一圈表针,隆重的婚礼、丰盛的酒宴就在眼前,他与身穿雪白婚纱的美丽新娘一同接受着亲友的祝福。

他心中的愿望层出不穷:豪华的别墅、健康的孩子、昂贵的车他急不可待,将表针转了一圈又一圈,他没来得及思索后果,生命就这样从他身边飞快的掠过了,最后,他发现自己老了,衰卧病榻,的等待便是等待死神的降临,他弥留之际才恍然大悟,明白等待的人生意义。

是的,我们得学会等待,因为人生不是速度竞赛,人生有着许许多多的等待。等待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幸福的过程,小的时候等待长大,长大以后等待自己期盼的爱,有了爱又等待一个温馨的家,等待是一种幸福,不是吗?等待是甜蜜的,不会等待的人会感觉等待是一份苦涩;等待是美丽的,不耐等待的人会感觉等待是一份痛楚。

等待给人以憧憬,等待给人以希望,等待给人以慰藉。可是现实生活当中,我们总是太过于浮躁,太急于求成,太见花求果,其实一个人真正的成熟是要学会等待的,学会等待也是一种成熟。懂得等待的人具有深沉的耐力,懂得等待的人具有宽广的胸怀,懂得等待的人行事不会仓促,懂得等待的人不会为情绪左右。而学会等待的人往往会受到命运的垂青,反之,不懂等待的人会被命运捉弄。

等待不是无所世事,等待不是空想其成,等待不是碌碌无为,等待不是不思进取。等待不能患得患失,等待不能好高务远,等待不能放弃,等待不能失意。等待要坚定不移,等待要沉着冷静,等待要一份信念,等待要一份真诚。

在我们这个许多人会说“忙”的社会,他们“忙”了,却总是在抱怨自己一无所获,我到想问问这些“忙”人,你学会等待了吗?你懂得等待了吗?让我们在付出以后再学会等待吧!

以学会等待为话题话题作文3

种子等待萌芽,花蕾等待绽放,干旱土地等待一场甘霖,久雨的土地等待一束阳光。而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等待长大。只有在等待之后,生命才焕发出不一样的绚丽。

有人说等待是无止境的,其实不然,只有坐想其成的人才那样觉得。等待中也充满了调皮,不一样的快乐。在毕业考的前段时间,等待放假就成了我们的乐趣,每天几乎是数着过日子。特别是上数学课的最后十分钟,每个人都拿着计时表看了又看,心里默数着,早已不知课上哪了,全班都已坐不住,象屁股上有针扎似的。看!她在收拾文具盒,他一手握笔,一手紧拿着饭盒,都等待最后的冲刺。“叮─”,下课铃响起,大家似离弦的箭冲出牢房般的教室。不知不觉中,也熬过了期末考,虽然等待到了尽头,有些小激动,但大家面临离别,也流露出阵阵哀伤。

等待也是激人奋进的。走进中学的大门,心理也更加成熟,所以有着出类拔萃的念头。第一步,当然是搞好学习,所以比以前更加努力,虽谈不上“头悬梁,锥刺骨”,但也尽力了。可每次试卷上的“红线条”都“残不忍睹”,这也预示我的等待还没结束,也激起我奋发的决心。在一次考试中当我看到成绩有所提高时,才结束了我的等待,因为我的等待结出了理想的硕果。你以为我就这样满足了?不,我将带着我的梦进入下一次充满幻想的等待之旅。

学会等待,才懂得欣赏美丽,而没有经历过风雨的花朵,必定不如风雨之后的花儿开的娇艳。或许,等待过后,才能得到另一片天地,只因为,在解脱中得到了解脱。

以学会等待为话题话题作文4

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付出等待。小学生等待上中学,中学生等待上大学,等待集合,等待排队,等待工资,等待废话连篇的报告结束,等待典礼的开始,等待误点班车,等待好友的来信……等待中寄寓的希望,希望里依偎着等待。

每个人都会等待,开场白一样,世界上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去等待,等待它的来临。

我们作为学生,等待下课,等待放学,等待放假,等待新的一年的到来,等待花开的时节,等待的日子很艰辛,但等到要等待的,心里无喜悦。

而我最想要等待的是明天。因为,明天是一种期待他是一种愿望,明天是一轮太阳升起的瞬间正如许多人愿上山等待日出一样,因为这是他们对明天的憧憬。

等待明天,唯有过完今天,每个明天都是以今天的姿态站立在我们面前的。无数个今天谱写出了明天。

明天是今天的期待。对于明天,没有人会知道它是怎样的。也许就是明天,你的成绩是全班。明天的影子挥不去,抹不掉,也许奇迹就出现在明天。

等待日出是等待明天的标志。为什么会有许许多多的人喜欢日出?因为它象征着新的一天。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而生活的每一天更是多姿多彩。随着太阳从一道弧形金边,慢慢地爬上“树梢“,宛如一团鲜红的火球,我们的希望也慢慢升起,飘荡在蔚蓝的天空。

而现在,对于明天,犹如等待未来。想起了一首歌《我的未来不是梦》。未来的日子,是一个又一个的明天。它是美好的,是永恒的,是我们憧憬的。等待未来的日子里,我们需要更努力地学习、创造,才能迎接未来的挑战。

写到这里,天已经快黑了。远方,只有淡淡的余辉。此时的太阳只是一个火红的圆球,周围已经没有了耀眼的光芒,但她仍用自己最后的余力给周边上淡淡的红色,把最后的光辉献给了大地,它落山了。可是它不会永远消失。明天,它还会摆脱黑暗,冲破重重阻碍,再次升起,一切又是新的一天,又是新生的太阳,而且更顽强,更灿烂。

想着想着,天已经黑了,可我并不觉的失去什么,因为明天它还会升起!

以学会等待为话题话题作文5

花儿等待雨露,收敛了花红柳绿,只为再一次绽放的夺目;小草等待阳光,倔强的伸出了小脑袋,只为茁壮成长的梦想;雄鹰等待挑战,在悬崖峭壁上艰苦磨练,只为在蓝天上盘旋出最美弧线。而你,匆匆跑出家门,寒风中伫立在路旁,又是在等待什么?

眼下已进入腊月,地面冻得石头一样硬,狂风肆无忌惮地呼啸,荒草百折。衣着单薄的你,在公路旁踱来踱去,目光紧紧锁定在一辆辆呼啸奔驰的汽车上。

一阵寒风吹来,你黑白掺杂的头发在风中狂舞,犹如一群抵抗敌人的士兵,全都苟且举起了手。风吹进你的衣袖领口,鼓鼓的。你紧紧搂住身体,努力把衣服挤的瘪瘪的,虽然那大帽子已遮住你的半张脸,但那双大眼睛却依旧能张望一辆辆朝他奔驰来的汽车。

寒风将你身上仅存的一丝温暖“掠”走。你双手磋着,时不时用手呵气,也许热气还没到你手上就不争气得向寒风屈服了。你不停的踱着双脚,做着简单的运动,但在这冰天大寒的天气里,这点热量丝毫温暖不了你的身体。“哧溜”一声你一趔趄,幸好路旁的树木做了你的倚仗,才免滑一跤,你站起身来,依旧伫立在风中。

天渐渐暗了下来,车辆也越来越少。狂风呼啸,席卷着沙尘枯叶,你耳旁哗哗作响,像是在催你快回家去快回家去…你掖紧衣角没有一点要回家的样貌,你张望着等待着,像一尊雕像一般。你的目光始终落在一辆辆从身边远去的汽车,你究竟在等什么?

华灯初上,暖黄色的光找在你脸上。这时,你的嘴角露出笑靥,眼神里充满了光彩,一个瘦小的女孩拿着大包小包从汽车上走下来,你小跑,女孩看到了你,脸上笑容满满。你紧忙接过女孩手中的包,女孩也触到了你铁一般冰冷的手。

妈,天冷“我不是不让你来等我吗?”

“不冷不冷”,你笑着说,仿佛一切寒冷都无影无踪。

女孩紧紧抱住你,把那张沾满泪水的小脸贴在你的胸前,你树枝一般粗糙的手轻轻地抚摸女儿那被风吹乱的头发,脸上的笑靥像绽开一朵美丽的花。

你的等待早就胜过了花、草、鹰,成为那黑暗中最暖的光,驱走了一切寒冷。

以批评为话题作文 篇7

话语这一概念首先起源于语言学,如今已经广泛见诸于多种人文学科之中。话语分析自然成为对话语进行研究分析的学科。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斯在1952年首次使用话语分析后,话语分析经过了长足的发展。钓鱼岛问题虽属于中日两国的历史遗留问题,而其实质上是中日两国在有关钓鱼岛领土上的争端问题。本文选取两篇China Daily关于2014年的相关报道分析其话语特征。

二、Norman Fairclough 批评话语分析

Fairclough在其著作《话语与社会变迁》一书中阐述了当代话语分析新方法,提出了三维的话语分析框架,关注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层面的分析过程。在文本分析层面,费尔克拉夫以文本的组织形式为基础,将文本分析分为词汇、语法、连贯性和文本结构四个层面。

三、文本分析

本文挑选了China Daily两篇有关中日钓鱼岛主权归属的话语争端报道,结合以上理论试图进行词汇及语法层面上的分析。首先在词汇选择中,同一个词可能面临不同的意义阐释,而同一个意义也可以通过不同的词汇去表达。在2014年8月2日的报道Japan's naming of islands adds to tension中,用词严肃,不容质疑。比如infuriated、inherent territory、consistently、firmly opposes表现出中国官方对于日本政府妄图给钓鱼岛重新命名这一荒唐闹剧的强烈不满和斥责。虽然国内的新闻报道强调真实性客观性,《中国日报》这一官方媒体通过词汇选择的策略来建构出客观报道背后的主观诉求。其次隐喻使用上讲,隐喻探讨语言之间的垂直关系。由于隐喻存在着替代关系,那么在话语表达喻体对本体的替代过程中就不免携带了喻体的所承担的话语债务问题。在《中国日报》2014年7月2日的报道Japan opens Pandora's box中使用了隐喻。根据希腊神话,潘多拉出于好奇打开一个魔盒释放出人世间的所有邪恶——贪婪、虚无、诽谤、嫉妒、痛苦等等,当她再盖上盒子时,只剩下希望在里面。据此英语中常借用Pandora’s box一语喻指灾祸之源,用open Pandora’sbox表示引起种种祸患。报道描述了于7月1日由日本安倍内阁决定解禁集体自卫权一事,提出了“行使武力三大条件”,并一改2013年版白皮书记载的“超出宪法第九条允许的行使力量的范围,是不被宪法许可的内容,转变为只要满足行使武力三大条件,行使集体自卫权是可被宪法允许的,然而这样可能会导致日本与周边邻国关系紧张,因此用日本安倍内阁不仅给日本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还给东亚及世界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再次及物性是通过语义再现世界的一种方式。它主要是由若干种过程的形式来展示出主体在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所经验的事物。具体说来及物性通过不同词群将小句分为参与者、情景、过程等成分。有时语句通过模糊施动者来服务于某种隐含目的。在这两篇报道中名词化的比较多见。如在第二篇报道the Abe-directe dreinterpretation will give Japan……这篇报道主要是说明安倍内阁对2013年日本自卫白皮书的调整预设这样的重新解释是关系紧张的一个大来源。最后Fairclough的批判性话语分析强调情态意义分析的运用,在一系列客观事件的表述过程存在着一系列复杂的情态使用。但媒介话语却常常为构筑客观的报道而将复杂情态话语转变为绝对情态。在英语中 , 除了情态动词 , 情态形容词和情态副词之外 , 人称代词、实义动词、时态、直接、间接引语都可以表达情态意义。而在语篇里现在时态很多并不表示时间 , 而是表示普遍真理、始终存在的状态、习惯性或连续性的行为和过程等等。报道Japan's naming of islands adds to lingering tension中主要采用的是一般现在时,表达出钓鱼岛一直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这是毋庸置疑的。这里的情态就是绝对情态以表达作者的强烈情感。根据这两篇报道的具体特征 , 有选择性地分析了情态和转换等蕴涵的意识形态,由此可以看出语言并不像以往有些语言学家宣称的那样是一种客观透明的传播媒介,尤其在一些貌似客观公正的新闻语篇中,报道者往往以各种方式介入其中,有意无意地以自己的观点影响和引导读者的理解。

四、结语

以生态批评视角重释经典作品 篇8

摘要:生态批评理论作为全新的文学批评现象广受关注,它以鲜明的生态意识对文学文本进行有别于传统的研究与批评。在教学中,教师运用生态视角对文学经典作品进行再解读、再阐释,有其鲜明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态批评 重释经典 《飘》

《外国文学》是一门知识性、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外国文学》课程因其得天独厚的人文学科优势,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正在发生变化,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然而,《外国文学》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从而抑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文学作品中包含的智慧、感情、经验、原创力、生命思想以及审美意识,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渐渐丧失。这种教学模式日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如何将学术热点、前沿观点融入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留下更大的探究空间,提高学生分析文学问题和文学现象的能力,成为《外国文学》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生态批评是把文学文本和现实的生态问题结合起来,探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批评方法。笔者以美国小说《飘》为例,运用生态批评视角,指导学生解读这部关于南北战争的经典作品,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教学案例说明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生态危机的日益显现,文学领域掀起了生态文学创作和文学作品生态批评的热潮,它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思想基础,以探寻生态危机根源为目的,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这个阶段也产生了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和罗尔斯顿的“生态整体主义”等观点。

《飘》以南方女性作家特有的视角和观点,对南北战争和战后重建进行了独特的反映,通过一系列人物在特殊历史时期的不同经历和命运,深刻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取代奴隶制度的历史趋势,同时表明了人应该顺应历史潮流而动的思想。《飘》是20世纪通俗文学的代表作,再现了气势磅礴的美国南北战争,表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取代奴隶制度的历史趋势,揭示了蕴藏在青年男女身上美好的爱情理想,展示出缠绵悱恻的人情美和爱情美,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生态思想。此外,《飘》也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作品之一,用生态批评视角解读《飘》的多重内涵,是新的教学尝试。

笔者做了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并提前要求学生细读文本和王诺著的生态批评专著《欧美生态文学》。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保留了一些必不可少的传统教学方式,如讲述内容、提炼主题、分析文本艺术特色等。因为这部小说通俗易懂,学生很快就完成了这个环节。接着,笔者从环境问题谈到生态批评,再谈到生态文学,学生非常感兴趣。最后,笔者要求学生尝试将生态批评理论与文本结合起来思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由于笔者对学生进行了摸底沟通,了解了他们阅读和理解《飘》的情况、搜集的相关研究资料,以及他们本人所持观点,还抽查了学生阅读王诺的《欧美生态文学》、鲁枢元的《生态批评的空间》和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等生态批评论著的读书笔记,所以笔者有的放矢地开展了教学,整个教学过程十分顺利。

作品研究方法呈现多元化趋势,生态批评正受到阅读者、研究者的关注。文学概念晦涩难懂,很多作品学生虽然很熟悉,但缺乏探究的兴趣和新思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运用生态批评视角解读传统经典文学作品的内涵,能够通过自主学习,举一反三,再解读经典作品,笔者做了一些尝试。

二、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会积极营造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首先,笔者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笔者与学生一起简要回顾“生态文学”、生态批评的起源、生态批评的主要观点和含义;最后,笔者提出了用生态批评视角剖析小说《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

1.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自己将要学习什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引导学生找到探究活动的切入点。在教学情境中,教师不仅能借助截图、电影片段、文本片段启发学生的思维,还能教给学生自主探究《飘》的生态内涵的方法。

2.引导学生寻找切入点

土地意象是指用文本中众多事例作为佐证,总结了小说中生态意识的显现,侧重于解读小说中人与土地的关系。笔者引导学生联系生态文学中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观念,顺利打开了学生的思路。

3.学会自主探究

学生打开了思路,思维就会活跃,很快进入自主探究的模式。他们谈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包括人对自然的眷恋、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向往、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之道,以及对人破坏自然的痛心等。在课堂上,笔者要求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学生总结出小说中蕴含着浓浓的生态意识,体会到经典作品焕发出新的魅力,领悟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内容。学生在细读文本、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也产生了新思路,如可以从女性生态主义角度评价文本等。

三、教学方法

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笔者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其中,在关键处穿针引线,积极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和质疑。当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遇到困难时,笔者会给予适当地启发和引导。即使学生的探究失败了,笔者也会指导他们反思其探究的过程,找出问题所在,并肯定学生探究的价值,保护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激活课堂教学氛围,笔者开展了分组讨论、交流和辩论。学生都认同小说《飘》中蕴含着生态意识,但在“人与土地的关系是否一致”上出现了分歧。于是,笔者组织了一场辩论赛,将两种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各小组分别派出四名代表阐述小组的观点和理由。两组学生辩论之后,不仅有效解决了问题,还发现自己忽略了作品中表现出人对土地的不同态度。最后,笔者归纳、总结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结果,发现他们已经掌握了小说中体现的生态主义者利奥波德“土地伦理”观念中对土地的三种不同态度。

利奥波德在《沙乡年鉴》中提出了“土地伦理”这一概念,表达了他对自然、土地、人类与土地关系的观察与思考,他倡导一种开放的“土地伦理”,呼吁人们以谦恭和善良的姿态对待土地。他试图寻求一种能够树立人们对土地的责任感的方式,激发人们对土地的热爱和尊敬,增强人们维护这个共同体健全的道德责任感。学生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知识,得出结论:“在小说中,‘陌生人对土地的态度是漠然的,他只是肤浅地生存在这片土地上,并没有读懂‘土地这本书,也从来没有真正思考过人与土地是怎样的关系。杰拉尔德对土地有着强烈的征服欲,他认为土地本身是好东西,对土地有着深情厚谊,愿意为土地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但事实上,他并没有完全理解这片土地,他对土地的狂热、执着,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作为一个奴隶主对土地的猎取和占有意识。只有思嘉才真正表现出对土地共同体的尊重,她理解并熱爱着脚下的这片土地,尊重这片土地,尊重生长在红土地上的所有生物,把它们当作与自己一样平等的一分子,带着爱与尊敬来使用它。”

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体现的土地伦理的强烈意识,作者呼吁人们不要把土地看作财富资源,而应该从伦理角度来考虑它。人们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土地共同体的一个成员,因而忽视了保护土地这一责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小说中蕴含的生态意识。之后,笔者结合当前的热门话题——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等,学生谈到了自己对生态理念、生态视角的看法,以及对现实中生态危机的担忧,呼吁学生热爱环境,保护大自然。课后,学生尝试用生态批评方法重释他们喜欢的作品,如梭罗的《瓦尔登湖》、霍桑的《红字》、麦尔维尔的《白鲸》、尼古拉斯的《马语者》等。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

课堂结束后,笔者要求学生归纳、总结自己学到的知识。有的学生说:“我学会了运用新的方法去解读文学作品,在自主学习、探究这部以为已经‘读透了的小说的新内涵。”有的学生说:“小说中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剖析方法,为我解读类似作品开拓了一条新思路。”这样的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话可说,对“土地伦理”和生态主义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更令笔者欣慰的是,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了文本内容的特殊性,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指导学生在新的文学理论视域下解读传统或经典作品,并且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新的文学理念,以生态视角解读通俗文学作品,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笔者认识到,新的学习方法和理念,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思维敏捷、积极发言,课堂氛围非常活跃。另外,学生能以主人公的身份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他们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获得知识。因此,教师要给学生留下更大的自主探究空间,并教给学生初步的科研方法。

在当今全球环境危机日趋严重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人类必须放弃以人类利益为中心、企图主宰大自然的生态观,而应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生态观。经典文学作品是生态批评的主要资源,人们在阐释它时,应有其独特的策略,或重读,或重释,不断探究经典作品中内涵的生态意蕴,从而拓宽经典文学作品的影响力,为文学研究、文学课堂注入新的方法、角度和思维,给课堂带来新的活力。在经过这种锻炼后,学生会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科研能力和横向纵向对比能力,达到贯通学习内容前后、左右勾连的效果。课后,学生完成了《生态视角下的查尔斯·弗雷泽的小说〈冷山〉》《〈飘〉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生态批评视域下的〈挪威的森林〉》等论文,它们角度新颖,论证充分,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现代社会已发展成一个文化多元的社会,要求人们具有独立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教学的主体。近年来,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语文教育逐渐形成一种有特色、有目标的新型培养模式,在探索适合师范生培养的道路上,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研究的指导性切实融入到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将学术研究的理论性和教书育人的情感相结合,挖掘学生的潜能,做到真正的以教促研、以研促学。另外,教师还可以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摆脱浅层次阅读,用脑阅读、用心灵阅读,实现教学相長。

中考话题作文以尝试为话题的作文 篇9

为话题的作文

小时候,本人与好伙伴陈睿每天形影不离,无忧无虑地过着快乐的童年生活。

5岁那年,陈睿母亲鼓动大家一起去学钢琴。可母亲说这条路高不可攀,陈睿母亲说:“试试嘛,不是有句谚语叫大胆的尝试相当于成功的一半,说不定你本人俩家又诞生一位郎朗呢!”本人和陈睿在旁边也喊着要学钢琴。母亲被说动了,一咬牙为本人买了一台钢琴,并为本人找了位教师来辅导。这对于大家这个工薪阶层的家庭来说挺不容易的。

一开始,大家结伴去学,感觉好奇,再加上钢琴的琴声优美,所以学得特别认真。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大家发现钢琴并不好学,而且占用了大量玩的时间,就慢慢厌烦了。母亲看出来了,耐心地教导本人:“你不能放弃,也不可厌烦,要学就要学好,你们当初的目标不是要做下一个郎朗吗?,如果没有你们当初的大胆尝试,何谈成功呢?但做事一定要坚持不懈!本人仔细地回想了一下,平时母亲风里来,雨里去地送本人上课,这么辛苦,本人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呢?本人下定决心,自己选择的路,就算跪着,也要把它走完。而陈睿呢,没有听进她母亲的话,新鲜感一过就不愿弹琴了,连教师布置的作业也不完成。最后发展到一弹琴就咬自己的手指头,她母亲没办法,只好放弃了。

以“家”为话题作文 篇10

大因二中七年级(3)班 刘瑞琦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名的不幸。”大文豪托尔斯泰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多少年来,没有人怀疑过它的正确性。当然这句话是属实,因为我家就是幸福的,与众多的家庭相似。

我有一个温馨的家,里面装着爸爸,妈妈,奶奶,弟弟还有我。我们五个人每天非常开心。即使偶然吵吵小架,受到一些挫折,也只会为生活添些温馨。

我和弟弟可是我家的主角呢!我们俩每天都会吵架,并且每次都是小事,为了一件鸡皮蒜皮的小事,我们也会闹得不可丹交。吵完后,就马上忘了九霄云外了。记得有一次,我和弟弟为了一袋方便面,你争我抢,他有他的理由我有我的借口,虽然知道结果是他赢,但是我们的嘴还是说不停。最后妈妈来评理,把我数落得抬不起头,弟弟得意的又蹦又跳,气得我跑到外面,弟弟便我做了个鬼脸。一场世界大战就这样风平浪静了。

家庭主妇出场,把家里打扮的整整齐齐,干干净净,一个刚才还乱成一团的屋子顿时焕然一新,她就是我们尊敬的奶奶。

因为爸爸妈妈都忙于工作,家里的大事小事都奶奶管。他们两个人每天都特别的辛苦,所以“大管家”——奶奶总是做好吃的,我们俩个“小馋猫”也沾了不少光哩!嘿嘿!这时候也少不了早一次世界大战哩!为了一道菜,我们俩谁也不甘示弱,纷纷动起筷子,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慢点,别噎着!”奶奶地唠叨也没完没了。一家五口,每天都有新的故事,即时偶尔吵吵小架,也怎么样?这样的家庭算得上很幸福很温馨把!

教师评语:本文用典型的细节和事例,把家的温馨写得生动、充实,使文章内容显得真实、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嫌。让读者很容易接受,受到感染。

幸福的家

大因二中七年级(3)赵微

家是一个可以给你温暖的港湾,有一个家,便可以得到温暖,得到关爱。家,有着最最温暖的味道厨房拿冒如同轻拂的春风,把人的心都吹的暖暖的。无论疲了累了,幸福的家都会带给你一份纯净温暖。

以批评为话题作文 篇11

《小康》:涉外交往时,很可能会面对一些突发情况,就像近期日本名古屋市长的出言不逊。能否结合您的亲身体会,谈谈地方官员走出国门时,遇到分歧该如何应对?

吴建民:我们是要讲友好,但有分歧的时候,一定要表达自己的立场。我举个例子。2005年我是国际展览局主席,日本爱知县举办世博会,日本中部大学校长饭吉厚夫请我在“中日关系研讨会”上发言。2005年中日关系因为靖国神社问题比较紧张。我在会上就对小泉首相坚持参拜靖国神社表示了批评。我讲为什么中国人反对他;讲中日关系大局是什么;讲两国人民世代友好是符合两国根本利益的。

在交流过程中,日本一个学者就提出,甲级战犯只是中国人的看法,有些日本人并不认同。这时,我马上表示:这不是看法问题,是大是大非问题。我说,第二次世界战争,是世界人民同法西斯的战争。而在这个过程中,日本是站在法西斯一方的。战犯是经过东京国际法庭确定的甲级战犯。国际上有定论的东西来推翻它?你若坚持这个看法,在全世界都站不住脚。这个学者无言以对。

批评对方时,一定要讲道理。具体到名古屋市长,他认为自己的父亲是日本兵,日本投降后,中国人对他们还可以。他以此推断,没有发生南京大屠杀。这是很荒谬的。日本是岛国,岛国意识比较狭隘。你害过我,我就一定要报仇。但我们中国文化是讲以德报怨。就像二战期间,日本派侨民移民到东北。日本投降后,留下了许多孩子,是中国百姓把他们养大,这就是中国文化以德报怨的体现。

所以,面对名古屋市长的出言不逊,要和他摆事实、讲道理,从文化出发。人的行为是怎么产生的?文化决定观念,观念决定行为。告诉他,不能用自己的推论代替事实。

对外交往不是凶,不是拍桌子瞪眼睛。你的道理要站得住脚。要服人。

《小康》:当名古屋事件引起国内民众强烈不满后,南京当事官员又该以怎样的态度面对公众?

吴建民:有消息说,南京这位官员在当时还是表了态的。但无论如何,发生这样的事情,应该在第一时间说明真相。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如果确实有不妥,公开承认也没有什么不好。我们党有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可现在不大讲自我批评了。但我想,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小康》:您常说,官员应该掌握一点交流学。在您看来,地方官员在走出国门时,该具备怎样的心态与形象?

吴建民:首先,走出国门的人,要懂得国际上通行的礼仪,衣着的习惯。你要入乡随俗。其次,还要懂得如何看待世界、看待自己。近些年我们国家发展很快,但还在一个赶超的阶段。这个时候,任何自以为是、骄傲自满,瞧不起别人都是要不得的。这样做,只能反映出自己的浅薄无知。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觉得人家什么都好,自愧不如,现在则有种“暴发户”心态。

我举个例子,有一年一个中方代表团到巴黎,他们说巴黎的房子都是旧的,没有什么新房。他们觉得新的比旧的好。但是他们不知道,世界上旧的更值钱。另外,法国人请吃饭,虽然是总统府国宴,但基本也就是第一道冷盘,再上两盘热菜,因为人家觉得吃饱就可以。但是中国人却认为人家寒碜。这是不了解对方,把自己想法强加于人的表现。而不了解的背后,则是知识的缺乏,是没有把自己的位置摆正。

《小康》:如果请您为这些“走出去”的地方官员培训开课,您认为哪些课程是急需且必要的?

吴建民:我曾经在郑州、西安、武汉等地对市里主要领导干部讲交流学,我跟地方干部讲,交流能力是执政能力的一部分。实际上讲课分四个部分。一是讲,讲交流的理论原则要点。二是练,随便找一个领导请他上台,给他出一个题目,让他发表即兴讲话。有一个流动的麦克风,没有演讲的桌子,他整个人演讲时的体态、动作完全暴露在公众眼里。课堂的第三部分是评,评演讲者好在什么地方?有什么不足?有什么建议。第四步是问,即在讲课的最后,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向我提问。

正是这四个步骤,让这些干部的毛病暴露出来。一是套话多,二是没有例子,三是不懂如何打动人。比如我到西部一个山区,模拟记者向市领导提问:“现在西部人才损失严重,孔雀东南飞,都往东部沿海流失。你们这个地方要发展,如何留住人?”市领导讲,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这个原则都对。我说你能给我举个例子吗?他一时语塞。没有例子,如何让别人相信你?

其实,在交流汇报时也是如此,要懂对方感兴趣的是什么。比如胡锦涛主席2001年去法国访问,我建议他去看法国的一个核电站。因为法国核电站在电力供应上占75%以上,且安全可靠。正因为发展核电,在石油危机中法国没有受到影响。中国的大亚湾正是和法国一起合作,胡锦涛主席一定想去看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小康》:您提出过“共同利益” 这一说法。在地方官员涉外交往时,如何更好地把握“共同利益”,寻找机会或是化解危机?

吴建民:去年9月6号发表的白皮书里强调:我们要扩大同各方的利益汇合点,构建利益共同体。这反映的是中国政府外交上的一个思路。

今天这个世界,各国之间很多分歧。如果天天讲分歧,那就是“斗”的思路,是把关系搞僵的思路,是走向冲突、走向战争的思路。现在另外一个思路是:我们有分歧不错,但我们的利益有重合的地方,我们在共同点的基础上扩大它,构建“利益共同体”。我们的关系就更加牢固了,关系好了再来处理分歧,就会把分歧放在一个适当的位置。我认为这个思路才是把人类引向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思路。

地方政府也是这样,友好城市间也会有分歧。如果只讲分歧,很多机会就丧失了。所以地方政府对外交流时要想,哪些地方和对方有共同利益?是文化上还是经济上?如果在文化上和对方不一样,可以交流啊,交流后使双方对各自不同的文化有了新的体验,文化素养也提高了,还可能对创新有好处。至于教育方面,留学生可以互换。而创新方面也存在共同利益,比如你在攻克一个问题,而我也在攻同一个问题,那可不可以联合起来?这样思路就开阔了。

(《小康》实习记者李伟对本文亦有贡献)

(链接)

吴建民

吴建民,资深外交家。195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65年到1971年曾为毛泽东、周恩来等第一代国家领导人担任过法语翻译。1971年成为中国驻联合国第一批代表团工作人员。后历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中国驻比利时使馆、驻欧共体使团政务参赞,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及发言人,中国驻荷兰大使,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常驻代表、大使,中国驻法国大使,中国外交学院院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常务副会长,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等。2003-2007年任国际展览局主席,是担任这一职务的第一位亚洲人。现任中国外交部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理事会主席,欧洲科学院院士、副院长,欧亚科学院院士,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等。

吴建民总结交流五原则

第一要“敬”。交流最根本的是要尊敬。

第二要“诚”。交流要有诚意。诚的反面是缺乏诚信。

第三要“当”。交流时要适当。要摆准自己的位置。

第四要“效”。通过沟通交流,达到预期的目的。

最后要“听”。交流时要倾听对方讲话。

上一篇:资金核算岗位职责包括下一篇:各基层党支部党员大会会议记录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