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平为话题作文

2024-06-18

以和平为话题作文(共12篇)

以和平为话题作文 篇1

在当今世界中,仍有许多国家陷入战争,而我们的国家却在和睦相处,处处都是和谐。

你们还记得第二次世界大战吗?那是一次残忍的战争,因为有许多生命惨死在那场战争中。

如今,中国已日渐强大,不会再被别人欺负了。可世界上那么多国家依旧那么弱小,那么可怜,总会被别人欺负。可怎样让世界和平呢?

作为新中国接班人的我们,应该实施大帮小的政策。

像我们中国、美国、法国、英国、俄罗斯……就应该去帮助伊拉克这些还在战争中的人们,让世界和平,大家安好,这多么幸福啊!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那封震惊世界的信吗?写信的是一个小男孩,他用天真烂漫的语句唤醒了人们的良知。信是这样写的:总统,我愿意接那个在战争中失去父母的孩子回家。您放心,我的妈妈会待他很好,我的爸爸会做许多小玩意逗他玩,我呢,会把我的零食分享给他。总统您看,这样的环境可以吗?

大家看一看,仅仅一个小朋友就有如此大的良知,可口口声声说“自己已经长大,不是个小孩子,所以考虑的事情比你们多,你们小孩子好不懂”的大人们,连“和平”这两个简简单单的字都不懂,还没有一个小孩子的觉悟高呢!

和平就真的这么难吗?

简简单单的“和平”两字就这么难吗?恐怕不是,只是大人把和平两字看的太深奥了。

在我看来,只要以大帮小,就能够解决问题,把战争驱赶走,让和平到我们中间。让和平之花传到每一个国度,每一个人心中。让和平鸽飞到天空中,眷顾着我们,让我们的世界没有战争,处处都是和平,每一个人心中都是幸福。

再见,战争!

欢迎,和平!

让和平到你我心中!

你们觉得,我的提议怎么样呢?

作者:李雨霏

公众号:你好语文

以和平为话题作文 篇2

阅读下面这首诗, 根据要求作文。

繁星 (三四) 冰心

创造新陆地的, 不是那滚滚的波浪, 却是它低下细小的泥沙。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全面理解材料, 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 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 不少于800字。

二、技法导航

(一) 读懂材料, 把握主旨

写作中依托立意的材料都是短小的现代诗歌, 所以当审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现代诗歌的特点和一些理解鉴赏的方法。这些材料一般都是形式短小、思想深刻的几行现代小诗, 虽没有太浓烈的情感抒发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它往往托物言志, 借助一两个事物体现作者的思想。因此, 理解诗歌首先要抓住关键的词语, 主要的事物 (作者依托的对象) 的特征, 然后思考分析诗中事物间的关系, 借助想象联想得出诗歌的内涵主旨。诗中如果只有一个事物, 就分析该事物的特点, 然后结合平时积累, 利用联想渗透主旨;如果诗中的事物是两个或多个, 就要分析其中的关系, 是并列、对比还是包含或其他。并列的类型就从事物共同点得出主旨;对比类型主要从相异之处得到主旨;包含关系的看范围大的事物的特点, 代表着一般、典型, 从中理解主旨。

如阅读冰心的《繁星 (三四) 》, 这是一首典型的微型哲理诗。找关键词“新陆地”“波浪”“泥沙”, 是诗中借以表情达意的事物。看事物特点和关系, “滚滚”和“细小”, 事物间是对比的关系, 表明诗中情感倾向的词语“不是却是”很容易得出诗歌的主旨:“创造新陆地的”, 或者说, 创造伟大事业的, 究竟是什么呢?诗人在“波浪”和“泥沙”的鲜明对比间, 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创造新事业的, 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 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二) 全面理解, 最佳切入

材料作文忌貌合神离, 偏离材料主旨。不能把枝叶当成主干同时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造成审题失误, 导致行文脱离题意。因此, 全面理解诗歌材料, 不仅要抓住关键还要看到细微。还要看清“要求语”, 有的要求中明确了话题, 指明了写作的方向, 而有的则要依据诗歌的内蕴含义, 自己确定话题, 确定恰当的写作方向。

这首微型诗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对比, 其一, 波浪滚滚惊天动地, 泥沙细小不屑一顾;其二, 波浪滚滚而来风光无限, 泥沙深埋地下默默无闻;其三, 波浪常在动态中喧嚣, 泥沙似在静态中沉积;其四, 波浪借风乘势奔涌, 泥沙靠内力凝聚;其五, 波浪滚涌激情阵阵, 泥沙淤积历经沧桑。总之, 波浪是外在的现象, 泥沙是内蕴的力量。“创造新陆地的”, 不是那种看似有着滚滚气势的波浪, 而是这种微细但却坚韧的、在悄无声息中奋斗的泥沙。

全面理解了材料之后, 就要选择合适自己写作的角度, 进入到构思环节。要善于化大为小, 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 从小处入手会使文章更充实而深刻。从本诗的主旨出发写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 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这固然是最为稳妥正面切入, 也可以从浮躁、喧嚣造成失败的反面例子入手, 然后正面写那些默默积聚获得成功的例子。也可以写景切入, 如写浮云、写雾气、写沙滩上的足迹……切入最好简短、有新意, 但不要离材料太远。

(三) 善于缝合, 消化使用

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引子, 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此材料生发出来的, 写议论文不能“过河拆桥”, 抛弃试题材料, 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离所给材料。写议论文时开头应概述材料, 结尾还应回扣材料。可把材料变成作文内容的一部分, 也可在原材料基础上加以挖掘和提炼, 使文章高人一筹。这样还可以避免作文信马由缰、脱离话题的弊病。本则材料可以用在开头或结尾, 以此诗的句子为主干, 写几个排比的句子, 这样既彰显了你的文采又扣住话题, 同时还增加了作文的思想内涵。此外, 材料中的“陆地”“波浪”“泥沙”, 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出现, 深入准确地赋予其比喻含义就可以。

(四) 准确为文, 开拓创新

现代作文鼓励个性张扬, 激励创新思维, 要缝制新的形式外衣, 力求结构形式超乎常规, 别具一格。文章有好的内容, 还需要好的形式来“包装”。可以摆脱一般的结构形式的束缚, 写成日记、书信、演讲稿、寓言、童话、网络论坛等等, 使文章生动活泼, 摇曳多姿。如果把这个试题写成寓言应该是很容易出彩的, 通过正反方面的叙述达到吻合中心话题的目的。同样写成议论文可以找到很多成功在于默默积淀、点滴积累的事例论据, 如课本内外、古今中外、社会各个行业的例子。写记叙文可以用小小说的体裁, 欲扬先抑, 注意安排情节, 使之波澜起伏。写书信的体裁可以从反面写, 如一个失败的人物思考回忆自己的往昔故事。写成演讲稿, 则要角度换位, 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追述自己奋斗的历程, 叙述中注意详略和线索。

总之, 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 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 理解要全面, 缝合与消化, 创新务为念。

三、模拟练习

阅读欣赏下面这首诗歌, 根据要求作文。

《故乡》杨孟芳

李白的霜, 染白, 一条小路。沿着小路, 我, 走回去, 走到母亲床前才知道, 我是她的故乡。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思路点拨

这首诗的“诗意”和“哲理”在最后的三句, “故乡”的含义在这里又有了新的诠释。平时, 我们常常会这样问自己:我的故乡在哪里?出生地?父亲的出生地?祖父的出生地?是, 又似乎不是。然而当我吟诵着“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的时候, 我们似乎都在心灵的深处呼唤着“我的故乡”。对母亲来说, “故乡”就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游子来说, “故乡”就是梦牵萦绕的故土。这时, 我们才知道“故乡”只是每一个人的心灵寄托。

摘要: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 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 理解要全面, 缝合与消化, 创新务为念。

以和平为话题作文 篇3

关键词:主旨 理解 缝合 创新

一、经典拟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繁星(三四)冰心

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低下细小的泥沙。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二、技法导航

(一)读懂材料,把握主旨

写作中依托立意的材料都是短小的现代诗歌,所以当审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现代诗歌的特点和一些理解鉴赏的方法。这些材料一般都是形式短小、思想深刻的几行现代小诗,虽没有太浓烈的情感抒发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往往托物言志,借助一两个事物体现作者的思想。因此,理解诗歌首先要抓住关键的词语,主要的事物(作者依托的对象)的特征,然后思考分析诗中事物间的关系,借助想象联想得出诗歌的内涵主旨。诗中如果只有一个事物,就分析该事物的特点,然后结合平时积累,利用联想渗透主旨;如果诗中的事物是两个或多个,就要分析其中的关系,是并列、对比还是包含或其他。并列的类型就从事物共同点得出主旨;对比类型主要从相异之处得到主旨;包含关系的看范围大的事物的特点,代表着一般、典型,从中理解主旨。

如阅读冰心的《繁星(三四)》,这是一首典型的微型哲理诗。找关键词“新陆地”“波浪”“泥沙”,是诗中借以表情达意的事物。看事物特点和关系,“滚滚”和“细小”,事物间是对比的关系,表明诗中情感倾向的词语“不是\却是”很容易得出诗歌的主旨:“创造新陆地的”,或者说,创造伟大事业的,究竟是什么呢?诗人在“波浪”和“泥沙”的鲜明对比间,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二)全面理解,最佳切入

材料作文忌貌合神离,偏离材料主旨。不能把枝叶当成主干同时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审题失误,导致行文脱离题意。因此,全面理解诗歌材料,不仅要抓住关键还要看到细微。还要看清“要求语”,有的要求中明确了话题,指明了写作的方向,而有的则要依据诗歌的内蕴含义,自己确定话题,确定恰当的写作方向。

这首微型诗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对比,其一,波浪滚滚惊天动地,泥沙细小不屑一顾;其二,波浪滚滚而来风光无限,泥沙深埋地下默默无闻;其三,波浪常在动态中喧嚣,泥沙似在静态中沉积;其四,波浪借风乘势奔涌,泥沙靠内力凝聚;其五,波浪滚涌激情阵阵,泥沙淤积历经沧桑。总之,波浪是外在的现象,泥沙是内蕴的力量。“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种看似有着滚滚气势的波浪,而是这种微细但却坚韧的、在悄无声息中奋斗的泥沙。

全面理解了材料之后,就要选择合适自己写作的角度,进入到构思环节。要善于化大为小,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从小处入手会使文章更充实而深刻。从本诗的主旨出发写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这固然是最为稳妥正面切入,也可以从浮躁、喧嚣造成失败的反面例子入手,然后正面写那些默默积聚获得成功的例子。也可以写景切入,如写浮云、写雾气、写沙滩上的足迹……切入最好简短、有新意,但不要离材料太远。

(三)善于缝合,消化使用

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引子,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此材料生发出来的,写议论文不能“过河拆桥”,抛弃试题材料,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离所给材料。写议论文时开头应概述材料,结尾还应回扣材料。可把材料变成作文内容的一部分,也可在原材料基础上加以挖掘和提炼,使文章高人一筹。这样还可以避免作文信马由缰、脱离话题的弊病。本则材料可以用在开头或结尾,以此诗的句子为主干,写几个排比的句子,这样既彰显了你的文采又扣住话题,同时还增加了作文的思想内涵。此外,材料中的“陆地”“波浪”“泥沙”,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出现,深入准确地赋予其比喻含义就可以。

(四)准确为文,开拓创新

现代作文鼓励个性张扬,激励创新思维,要缝制新的形式外衣,力求结构形式超乎常规,别具一格。文章有好的内容,还需要好的形式来“包装”。可以摆脱一般的结构形式的束缚,写成日记、书信、演讲稿、寓言、童话、网络论坛等等,使文章生动活泼,摇曳多姿。如果把这个试题写成寓言应该是很容易出彩的,通过正反方面的叙述达到吻合中心话题的目的。同样写成议论文可以找到很多成功在于默默积淀、点滴积累的事例论据,如课本内外、古今中外、社会各个行业的例子。写记叙文可以用小小说的体裁,欲扬先抑,注意安排情节,使之波澜起伏。写书信的体裁可以从反面写,如一个失败的人物思考回忆自己的往昔故事。写成演讲稿,则要角度换位,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追述自己奋斗的历程,叙述中注意详略和线索。

总之,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理解要全面,缝合与消化,创新务为念。

三、模拟练习

阅读欣赏下面这首诗歌,根据要求作文。

《故乡》杨孟芳

李白的霜,染白,一条小路。沿着小路,我,走回去,走到母亲床前才知道,我是她的故乡。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思路点拨

这首诗的“诗意”和“哲理”在最后的三句,“故乡”的含义在这里又有了新的诠释。平时,我们常常会这样问自己:我的故乡在哪里?出生地?父亲的出生地?祖父的出生地?是,又似乎不是。然而当我吟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时候,我们似乎都在心灵的深处呼唤着“我的故乡”。对母亲来说,“故乡”就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游子来说,“故乡”就是梦牵萦绕的故土。这时,我们才知道“故乡”只是每一个人的心灵寄托。

以战争和平为话题作文 篇4

即使是天使那又怎样,即使对方是魔鬼那又怎样,他还是注定会是杀人凶手。

当修道士对我说,你们为国家而战,上帝会保佑你们的时候,我对着他微笑,然后在离开前看他倒在我的枪口下。

我一直相信,说错话是会死人的,就像希特勒大总统说了一句要战争就有大片大片人倒下一样。无奈。悲哀。

因为这是一个没有历史没有感情没有鸽子飞翔的年代。

为什么会有战争?

以战争与和平为话题作文 篇5

天,依旧蓝,只是蒙上了一层阴影;水,依旧绿,只是散发出一股腥气。我们忘不了,忘不了日本侵略者的压迫和欺凌。是谁造成了这一切?是战争!是那无情的战争!

提起“战争”这个词,我又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抗日战争,想起了中华民族的一段屈辱史,想起了那段并不遥远的历史。这是,每一个中国人永远也不会忘记的历史。它带给我们太多的痛苦,夹杂着悲伤和愤怒,带着血腥和杀气的风掠过了原本寂静的中国。

这是一个真实的情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站时,一个孩子正坐在铁轨中间,周围都是大型的建筑物被炸毁后的碎片。那个孩子上方的天桥也是摇摇欲坠,他随时都有生命危险。那个孩子在哭,在大声的哭泣。他的`身边没有父母,也许他的爸爸妈妈被建筑物的碎片压死或炸死了,而他却全然不知,也许不久他也将死在这些碎片之中。

在抗日战争中,我看到了炮火连天、浓烟滚滚的战场。虽然,我们还是胜利了,但这胜利是由无数战士的生命换来的。来得曲折坎坷,来得刻骨铭心。

其实战争与和平只是隔着一面墙,站在战争的那边眼前永远都是一堵墙,而站在和平的那边就能看透一切。

我曾看过这样一个节目,节目里曾采访过一些日本的人民,他们都十分渴望中日能友好相处,里面的一位退役军人的故事更让我感动。这位军人如今已经逝世了,但他的儿子却告诉我们关于他父亲的事:当年,他父亲随军队到了中国看到那尸横遍野的景象十分难过,他悄悄地离开了军队,正当死神逼近的时候,一位中国老太太救了他。尽管语言不通,老太太还是照顾了他很久。后来日本军队去扫荡这个村子,有位日本军人把他带了回国,临走时带走了一株种在老太太家门前的紫色小花。如今,在那位折腿的军人的家门前种着这样的一大片紫色的小花,听他儿子说他的遗嘱是要把这紫花种遍全日本,让大家都知道,中日的深厚情谊。

战争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那我们倒不如站在和平的一边,来获得比战争更好的结果!

关于以战争与和平话题作文 篇6

看哪!可怕的战争又开始了。1937年8日28,黑暗弥漫着整个上海的天空,因北站被敌人封锁,逃亡的人群涌向南站,明明也随着爸爸、妈妈在蜂拥的人流中徘徊,不知该去向哪?就在人们茫然恐慌的时候,万万想不到的是,空难悄悄地来临了。

六架轰炸机像猛兽一般扑来,逃亡的人们谁会想到死神就这样降临了。敌人的飞机要火车站上空盘旋,投下无数颗炸弹。瞬间,整个火车站变成了废墟。尸横遍地,血流成河,惨不忍睹。只有两岁的明明幸免于难,坐地满是尸体的地上拼命的哭着、喊着。

就在这时,又一批轰炸机来了它们再一次在中国领土上狂轰乱炸,明明真的吓坏了,炸弹一次次在他身边爆炸,他那撕心裂肺的哭声,仿佛在向苍天控诉日本侵略者的残忍暴行……

我不禁想起今天的世界有两个悲惨的角落叙利亚和伊拉克。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毁灭。

以和平为话题作文 篇7

中国古代城市道路绿化历史久远, 据有关史料记载, 我国早在公元前5世纪 (东周) 就在首都至洛阳的街道旁种植列树供来往行人在树荫下休息;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为发展工商业, 以都城咸阳为中心, 东至燕、齐, 南到吴、楚, 修建驰道, “路宽五十步, 两旁每隔三丈载一青松”。

20世纪80年代以来, 高科技的发展促使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交通事业蓬勃发展, 汽车的迅速增加, 城市道路交通类型和网络越来复杂, 过去那种一条道路两行树的种植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都市的需要。过去的“行道树”、“也早已被”、“道路绿化”所取代, 本文就是从现代道路绿化角度阐述城市主干道景观绿化的一般方法。

1 概述

1.1 地理区位

徐州位于江苏省西北部, 北邻山东省, 西接安徽省、河南省, 东连连云港市, 南邻宿迁市, 是全国重要的交通和铁路枢纽, 能源基地和工业基地。本次设计路段所在的高铁站区位于徐州市主城区东部, 西距徐州老城区6km, 南距正在建设的徐州新区仅3km, 北距金山桥开发区仅1.5km, 东距规划的城东新区2.5 km。

徐州市和平路东延二期工程, 路线起点位于和平路东延一期终点, 即和平路东延一期工程与汉源大道的交叉口, 向东跨三八河, 与规划经七路相交, 止于高铁客运站站前路, 路线全长2.53km。路线总体呈西东走向。和平路东延工程是连接老城区、徐州新城和高铁客运站的重要通道, 因此该路的景观影响整个徐州市景观风貌。

1.2 气候区划

按照中国主要城市园林植物区划, 徐州属于Ⅳ南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

1.3 总体现状分析

本规划范围汉源大道至高铁站前路段全长2.53 km。现状道路周边为杨树林和待拆迁房屋, 部分道路与三八河相邻, 应考虑利用水景营造滨水景观带, 部分道路与军事训练基地相邻, 应考虑军事基地的保密性绿化设计需考虑较好的隔离效果。乔家湖村委会位于三八河南侧, 居民相对较多。

2 设计范围及内容

2.1 设计范围

和平路东延二期工程 (汉源大道———站前路) , 为东西向城市主干道, 道路规划绿线90.0m, 其中:行车道2m×3m×3.75m, 中央分隔带5.0m, 左侧路缘带2m×0.5m, 右侧路缘带2m×0.5m, 侧分带2m×2.0m, 非机动车道2m×4.5m, 人行道2m×3.0m, 绿化带2m×20.75m。整条路为双向六车道, 设计范围内包括3处平交口, 总设计面积为144210m2。

2.2 设计内容

中分带、侧分带、景观绿化带的设计;人行道铺装设计;景观绿化带内节点游园、广场、休憩设施等内容设计;重要道路节点、交叉口景观设计。

3 设计依据

(1) 图集《环境景观绿化种植设计》03J012-2; (2) 《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3)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4) 《徐州市高铁客站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4 道路绿化率

按《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中的要求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本次道路绿地率约为56%。

5 设计理念

在延续和平路一期工程景观设计的基础上, 充分挖掘新城市道路空间的开放性、现代性特点, 结合该项目周边环境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引入苏州工业园区部分道路景观设计的现代设计手法, 从而创造可代表新徐州风貌具有现代样式的道路景观空间。

6 设计方针

6.1 与周边环境的协调

以河岸、地形条件等自然资源和周边住宅用地、军事用地等周边环境相协调为理念的景观设计。

6.2 展现不相矛盾的区域性且避免过度表现

寻求各配置设施在区域内有秩序的设计、相协调的表现手法。

6.3 统一为一体的设计

区域内配置有各种设施, 为创造出高质量的空间, 在色彩、形态等方面尽可能采用统一, 寻求一致的景观效果。

6.4 采用防灾性强的柔性材料

采用透水性较好的铺装材料, 提高其防灾性能并导入对自然环境柔和与无害的材料。

6.5 人性化环境

为达到人性化、安全性强的街道效果, 使高龄者与残疾人也可以融入社会, 采用通用化设施及铺装。

6.6 便于维护管理

随着时间的流逝为确保良好的道路环境, 要求配置的设施必须满足其功能性 (安全性、耐久性) 施工性, 经济性等要求, 并要求配置可便于维护管理的设施。

7 设计手法

设计时从道路的功能性出发, 在满足道路景观功能的同时, 增强其景观性。考虑到周边人口的分布以及周边居住区开发的前景, 结合环境对生活的影响等因素, 进行相对应的环境整备, 设计相对丰富的景观空间。

从道路入手增加城市的景观功能是道路绿化设计的目标之一, 把道路、城市、人、自然四者进行和谐渗透、融为一体是我们设计时坚持不懈的追求。在设计时通过对驳岸的设计充分发挥及利用了其水系环境, 满足人们的亲水需求。在人口相对密集的区域设计较为丰富的景观空间, 增强道路绿地的开放性。在临近军用地块的道路区段内多采用规则式的地被及花灌木的种植。运用乔木、灌木、花卉、草坪的复式种植形成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景观效果。设计中采用了一些高规格, 高档次的苗木, 来营造气势磅礴的道路空间。

8 植物设计说明

该项目植物配置设计, 延续一期设计风格, 突出自然式特点, 吸取其植物造景丰富、苗木规格大和档次高等优点, 针对其种植方式过于单一的缺点, 在设计中给出多种种植形式变化。根据徐州市高铁客站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中城市建筑风貌引导篇中的要求, 和平路二期道路所属地段主要分为三大区:环湖居住风貌区———突出简洁明快的现代建筑风格;保留发展区———保留现有军事建筑风格;近山居住风貌区———东望凤凰山, 突出质朴自然的园林建筑风貌。故在植物配置形式上, 依次分为现代式种植、图案式种植、园林式种植三大类。

8.1 现代式种植

该段植物种植设计主要表现滨水景观, 故在植物配置上, 以疏林草地为主, 以达到林下空间”通透“的景观效果。另在水边主要种植喜水植物, 如水杉、垂柳、桃花、迎春等, 同时粗中带细, 将部分节点和沿河空间打造成富有意境的休闲漫步空间, 为周边居民提供一个优良的休闲去处。如:水杉走廊、银杏小径、桃红柳绿、竹外桃花等。

8.2 图案式种植

该段植物种植设计主要采用弧形为设计元素, 并以一定的节奏重复, 以流线形种植形成景观韵律, 重点突出军事区军人大气、严谨的态度。设计形式以规则曲线方式种植地被、花灌木, 以孤植、丛植、群植的形式来种植乔木, 配以置石并间隔建造微地形, 在空间上通过强烈的图案特征、强化视觉感受。充分利用多种植物的不同形态、色彩, 尽可能做到灵活多变、层次丰富。

8.3 园林式种植

该段植物种植设计主要采用乔木、灌木、花卉、草皮等复式自然栽植方式, 表现园林式种植景观。这些植物与路缘的距离有远有近, 相互之间有疏有密。做到宜树则树, 宜花则花, 高低错落, 不拘一格。在树种的选择上, 突出某一个或数个具有特色的树种, 或者采用某一类的植物, 以多取胜, 创造“林中穿路”、“花中取道、”、“竹中求径”等特殊的园路景观。

按照先进城市的经验, 我们在设计中重点引入“绿量”的概念, 做到造景层次丰富, 让有限的绿地释放出更大的生态效应。故在植物设计在坚向上, 主要采用三种造景景观, 分别为生态绿廊景观, 生态片林景观, 自然式种植景观。

8.3.1 生态绿廊景观。

乔木按一定的株行距成“品”字形种植。常绿与落叶乔木前后搭配, 形成整齐、大气的景观效果。植物:广玉兰、银杏、雪松、高杆女贞、水杉、栾树等。

8.3.2 生态片林景观。

植物成“线”形配置, 主要表现植物的群体美。种植形式简洁流畅, 富有韵律, 色彩对比明显, 斑块之间相互渗透咬合。植物:二乔玉兰、樱花、垂丝海棠、梅花、紫叶李、紫薇、紫叶桃等。

8.3.3 自然式种植景观。

自然式种植景观树种搭配多样, 空间变化丰富, 以低矮的常绿小灌木为主, 配以花色丰富的小乔木、点景效果的大乔木, 展现自然之美, 力图塑造一幅“路边有景, 人行景中”的自然画面。植物:银杏、榉树、苦楝、红枫, 石榴、枇杷、桂花、山楂、紫荆、木槿、海桐球、大叶黄杨球、金森女贞球、红叶石楠球等。

9 总结

(1) 仔细阅读基础资料, 依据上层次控制性详细规划; (2) 细致观察现场情况, 树种及其他适宜种植的植被, 因地制宜; (3) 有所借鉴, 根据现状引入该地块自身理念; (4) 依据上层规划提出种植理念, 建立自身特色。

参考文献

[1]李世华, 陈念斯, 李子毅.城市道路绿化工程手册[M].比京: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1)

艰难的巴以和平进程 篇8

压迫哈马斯拉拢法塔赫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是巴以和平进程的主导者,但过去一年美国在这个问题上的作为乏善可陈。在巴勒斯坦方面,一直被美国看作恐怖组织的巴勒斯坦抵抗运动哈马斯在巴立法会议选举中获胜并组成新政府,拒绝承认以色列的存在;坚持采取暴力手段夺回被占领土;拒不承认巴以业已达成的各项协议。在以色列方面,左派联盟敦促政府断绝与巴方的一切联系,采取单边行动,划定以巴边界。右翼利库德集团则批评奥尔默特领导的政府对巴方过于软弱。巴以双方之间的尖锐对峙,致使和平进程严重受阻,巴以和谈无从谈起。

为迫使哈马斯承认以色列存在,放弃武力,接受以前达成的巴以协议,承诺使用和平手段解决分歧,美国采取了以压促变的强硬政策,即不承认哈马斯领导的巴自治政府;不与其接触;停止对巴方的援助。这主要体现在:

首先,美国要求国际社会保持一致,不要与哈马斯领导的巴自治政府建立外交关系,也不要与其接触。在哈马斯去年1月赢得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选举之后,美国政府就一再施压,要求哈马斯“改弦易辙”,放弃暴力主张。在哈尼亚领导的巴勒斯坦新政府宣誓就职后,美国随即声明,继续把哈马斯视为“恐怖组织”,不与其领导的政府接触。为确保国际社会的共识,以向哈马斯加压,美国呼吁欧盟、俄罗斯、联合国等各方发表声明,要求哈马斯改变立场。在中东地区内部,美国通过国务卿赖斯出访等形式,极力游说埃及、约旦等阿拉伯国家与国际社会保持一致,孤立哈马斯。

其次,中止援助,切断哈马斯领导的新政府的财政来源。哈马斯上台后,美国称将根据哈马斯实行的政策重新考虑对巴勒斯坦的援助。在哈马斯表示不会改变既有立场后,美国即停止了对哈马斯领导的巴勒斯坦新政府的直接援助,美国原计划向巴勒斯坦方面提供的约4亿美元的援助拨款随之冻结。在美国的带动下,欧盟也宣布暂停向巴政府提供经济与金融援助,导致巴政府的财政严重困难,16.5万巴政府工作人员无法领到工资。

在巴内部两大派别的政治斗争上,美国亦明确表态支持法塔赫。最近,美国向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领导的巴安全部队提供大约8640万美元援助,这笔款项“专门用于提高阿巴斯直接领导的安全部队的能力,以便打击恐怖分子和帮助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地区恢复法律秩序”。

美国的目的是以压促变,迫使哈马斯改变政策,与美合作。如果行不通,则通过外部压力,造成巴勒斯坦内部的政治危机,实现更换巴领导人的目的。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哈马斯领导的政府陷入困境,在与坚持和平进程的法塔赫经过一系列的武装冲突和数次谈判桌上的讨价还价后,终于达成了“麦加协议”。可以说美国的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

唯美国马首是瞻

哈马斯政府上台后,以色列采取了军事打压、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继续进行定点清除;拒绝与哈马斯政府接触;停止向巴移交代收的每月约5000万美元的税款等。以色列的目的是通过多种手段对巴施压,迫使巴内部生变,使哈马斯改变政策。这种政策是与美国的政策相呼应的。

以色列开出的和谈条件是:哈马斯放弃暴力;承认以色列;遵守巴以双方也已达成的各项协议,而这几条与哈马斯的理念是完全对立的。在法塔赫与哈马斯的内部斗争中,以色列明确支持阿巴斯领导的法塔赫,向阿巴斯领导的巴民族权力机构移交了1亿美元的代收税款;承诺释放在押囚犯,以拉拢法塔赫,压制哈马斯。

巴勒斯坦兄弟相残

哈马斯于2006年1月在立法委员会选举中胜出并于3月底组阁后,美国和欧盟宣布停止对巴勒斯坦的直接援助,除非哈马斯改弦更张,即承认以色列、放弃暴力和接受业已签署的和平协议。但哈马斯一直没有接受这些条件。失去援助的巴政府陷入严重财政危机。

雪上加霜的是,以色列在哈马斯胜选后也停止执行以巴1994年达成的协议,不再向巴方转交每月约5000万美元的代征关税和其他款项。这笔款项是巴自治政府主要财政收入之一,约占每月支付薪水总额的一半。

面对多种困难,哈马斯与法塔赫就组建民族联合政府进行了谈判,试图通过组建能为国际社会接受的联合政府来打破经济封锁。但是,由于在政治纲领和关键内阁部长职位问题上存在分歧,双方的谈判走走停停,始终无法达成协议。在此情况下,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法塔赫领导人阿巴斯曾于一月呼吁提前举行大选,遭到哈马斯的强烈反对并引发了双方的暴力冲突,并造成数十人死亡,一度使巴勒斯坦濒临爆发内战的边缘。

一直到法塔赫和哈马斯2月8日晚在沙特阿拉伯麦加正式签署“麦加协议”,双方就建立民族联合政府、新政府政治纲领和重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巴解组织)等问题达成一致,这场危机才告结束。“麦加协议”取得的主要共识包括:停止一切内部斗争,组建民族联合政府;重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新组建的民族联合政府应尊重巴解组织以前签署的一切协议。此外,根据协议要点,巴解组织将继续负责与以色列方面进行谈判,但协议并没有就新一届联合政府是否承认以色列作明确表述。“麦加协议”为消除巴勒斯坦派别纷争起到了积极作用,使得人们对于这份协议的签署对促进巴内部团结的作用寄予厚望。但有鉴于前几次协议都未得到切实遵守的情况及这个协议尚有许多模棱两可之处,因此,巴国内政情发展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各方作用不可低估

俄罗斯面对不断变化的中东局势,明显加强了在该地区外交斡旋的力度,积极介入巴以和平进程,主要体现在邀请哈马斯访俄,与哈马斯建立联系。俄罗斯为推动巴以和谈而与哈马斯进行的接触,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和葡萄牙等国政府对俄方的这一举动表示赞许,认为访问将有助于推动中东和平进程走出僵局。连起初持坚决反对态度的美国和以色列后来也表示“接触是有益的”。

欧盟在巴以和平进程中所能发挥的政治作用远逊于美国,手中可出的牌主要是对巴勒斯坦的援助。最近几年,欧盟对巴勒斯

坦的直接援助平均每年高达2亿欧元。哈马斯上台,使欧盟与巴勒斯坦政府业已建立的良好关系陷入困境。欧盟认为哈马斯是“恐怖组织”,拒绝与之接触并中止对哈马斯政府的援助。欧盟希望借此与美国联手施压,通过经济手段迫使哈马斯政府承认以色列、放弃暴力恐怖活动、接受中东和平“路线图”。

前景展望不客乐观

对美国来说,伊拉克问题固然是最紧迫问题,但若放任巴以局势恶化,美国必将在中东遭遇更大的麻烦。继续回避中东冲突的核心问题,对布什政府来说并非明智之举。1月13日~17日,美国国务卿赖斯访问中东,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优先目的地。为了换取阿拉伯国家对美国在伊拉克和伊朗问题上的支持,赖斯承诺,美国将在解决巴以冲突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并称它将在近期与奥尔默特和阿巴斯举行三方会谈,如能遂愿,那将是6年来的首次。赖斯认为,即使是非正式会谈,以巴也可以通过讨论更广泛的议题,增进互信和沟通,为巴建国奠定基础。另外,欧盟负责外交与安全事务的高级代表索拉纳也到中东斡旋。他在走访了以色列、巴勒斯坦、埃及和约旦后说,现在是重启中东和平进程、解决巴以问题的合适时机,这个机会不容错过。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在今年上半年德国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期间,欧盟将在中东问题有关四方框架内为解决巴以冲突做出贡献。可以说,在伊拉克战争之后逐渐被淡忘的巴以冲突问题重新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具备了举行巴以实质性谈判的国际条件。

但是,对待巴勒斯坦内部达成的“麦加协议”,以色列和美国都表示了谨慎的态度。以色列外交部发发言人说,未来的巴勒斯坦政府应该遵守国际有关决议,特别是承认以色列。以色列政府正在展开新的外交活动,以尤其是频繁与美国和欧盟国家进行联系,呼吁美国和欧盟对即将成立的巴联合政府施加强大压力,如果新政府不能满足中东问题有关四方提出的条件——承认以色列、放弃暴力和承认此前以巴达成的协议就不与其打交道。而以色列已经决定,只有满足上述条件才会与巴新政府进行接触。美国政府也表示,将根据中东问题有关四方确定的条件对待巴勒斯坦新政府。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要恢复巴以和谈并取得实质性成果,需有三个先决条件:第一,法塔赫与哈马斯正式组成联合政府;第二,以色列停止对巴军事打击,巴方阻止激进派别向以发动袭击;第三,美国向以施加足够压力,迫以做出必要让步,满足巴方在领土等方面的最低要求。然而,这三个条件目前都不具备。

以和平为话题作文 篇9

小编为你精选的作文:

记叙文 | 议论文 | 说明文 | 应用文 | 散文 | 美文

沟通是人与人的交流,是心与心的对话。有时它无需繁琐华丽的语言,只要你肯敞开你的心扉,让别人去拥抱你的热情,那么也许只要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就足以让人感到有一颗真诚的心在他面前跳动。以下是交流作文栏目为您带来的《以交流为话题的作文》,希望我们的作文能让你喜欢。

交流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有了交流,我们才能诉说自身的烦恼、伤

心和高兴;有了交流,我才会有更多的倾听者的鼓励、理解和安慰。生活需要交流,世界更需要交流。

今天,我在《读者》里看到这样一则故事:小儿子上初三那年,姐姐继哥哥考上大学后,也考上了本省最好的师范学校。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阳光明晃晃的,把家里人的心情晒得异常焦躁。姐姐咬着牙带着哭腔说:“我不去了,我去打工,供小弟上学。”父亲气愤地说:“不上学也轮不到你!”父亲叹了口气,又淡淡地说:“实在不行让老疙瘩下来吧。”或许父亲只是在情急的情况下随口一说,可小儿子却记在了心里。如果这时父亲和小儿子交流一下,把事情说清楚了,小儿子的心情也就不会如此沉重,也就不会有后面的事儿发生了……

姐姐上学走了,小儿子却因

小编为你精选的作文:

记叙文 | 议论文 | 说明文 | 应用文 | 散文 | 美文

沟通是人与人的交流,是心与心的

对话。有时它无需繁琐华丽的语言,只要你肯敞开你的心扉,让别人去拥抱你的热情,那么也许只要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就足以让人感到有一颗真诚的心在他面前跳动。以下是交流作文栏目为您带来的《以交流为话题的作文》,希望我们的作文能让你喜欢。

交流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有了交流,我们才能诉说自身的烦恼、伤心和高兴;有了交流,我才会有更多的倾听者的鼓励、理解和安慰。生活需要交流,世界更需要交流。

今天,我在《读者》里看到这样一则故事:小儿子上初三那年,姐姐继哥哥考上大学后,也考上了本省最好的师范学校。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阳光明晃晃的,把家里人的心情晒得异常焦躁。姐姐咬着牙带着哭腔说:“我不去了,我去打工,供小弟上学。”父亲气愤地说:“不上学也轮不到你!”父亲叹了口气,又淡淡地说:“实在不行让老疙瘩下来吧。”或许父亲只是在情急的情况下随口

一说,可小儿子却记在了心里。如果这时父亲和小儿子交流一下,把事情说清楚了,小儿子的心情也就不会如此沉重,也就不会有后面的事儿发生了……

姐姐上学走了,小儿子却因为父亲的那句话,学习上松懈下来,还结交了一帮不学无术的狐朋狗友。父亲知道后生气极了,真的不让他上学了。以交流为话题的作文小儿子气愤地说:“不让我上学,我就不活了!”他果真把自己整整饿了5天。母亲无奈地找来村里的叔叔伯伯,父亲强硬地说:“想上学可以,打欠条吧!你花我的每一分钱,你都给我写上字据,将来一分不差地都还我。”小儿子什么也没说,抖着手写好了字据。上学后,小儿子很少回家,可是父亲总是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叫他回家帮家里干活,其实这只是父亲想见他的借口。哥哥毕业后,家里条件好多了,可小儿子每次从家拿钱,父亲还是郑重其事地掏出欠条,让他记清钱数,签上字。每次写这些时,他都会咬紧牙关沉默不语,眼里充满了怨恨,然后把对父亲的感情踩在脚下。其实在内心深处,他是多么地希望坐下来和父亲好好谈谈啊!可是他没有。

唉!这期间如果父亲与儿子之间多进行几次交流,把各自的想法,把自己对对方的期望毫无顾忌地说出来,那么小儿子也就不会那样忌恨父亲,父亲也就不会那样冷淡儿子了。正是由于缺少彼此真心的交流,父子之间的关系才变得如此浅淡。

中考话题作文以和谐为话题 篇10

为话题

以“和谐”为话题的作文训练

一拟题

国家正在努力建设和谐社会,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何不以和谐为话题,于是仿照2004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题形式,拟出了下面的题目:

请以“和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不能写成诗歌。二解题

何谓和谐?七个音符谱写出一首动听的乐曲,叫和谐;七种不同的颜色描绘成一幅幅动人的画卷,叫和谐;工农兵学商组成一个相互依存的社会,叫和谐;人和自然互相协调共同发展,叫和谐。

“贵和”的重要性“礼之用,和为贵”,“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家之计在于和”,“和则两利,斗则两伤”,“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中医讲“和”利于身体健康,居家过日子讲“和”,则“家和万事兴”,民族讲“和”,利于民族团结。

廉颇和蔺相如的“将相和”,才有赵国的长治久安;诸葛亮的“南和孙权”,才有“赤壁之战”的辉煌战果;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共处”,更成为国与国之间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指导原则。

三构思点拨

(一)议论类文的构思指导 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力求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拟定一个中心论点,展开论述。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结构方式:

1先揭示和谐的含义,一般采用排比句的形式,列举多个领域和谐的具体表现,如解题中所说。然后揭示和谐的重要性,最后谈如何达到和谐,例如和谐的前提有尊重、平等、法制等

2先从反面举例,然后揭示不和谐的危害,指出和谐的重要

3正反对比着写,可以在阐释和谐的概念、重要性、原因和后果等方面对照着写

(二)记叙类文的构思指导

首先确定所要表达的范围,如家庭、社会、人与自然等,截取一个片段或几个片段铺叙成文。必须向学生讲明白,记叙类的文章要特别注意结构精巧设置、细节刻画的运用和语言的形象生动。

例如,可以这样设计一个情节:在镇表彰大会上,化工厂厂长正在作经验总结汇报,全体与会者都用一种羡慕的眼光看着他,正当他慷慨陈词的时候,手机响了,一接,一脸惊恐,跟县领导请示之后,匆匆离开了。与会者议论纷纷,一脸狐疑。另一个场景,化工厂门前聚集着群情激愤的村民,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讲着化工厂给他们带来的危害,并要讨个说法,这位厂长立即向县委作了反映,县长很快给他发来了一则短信:要与环境和谐发展!

四佳作欣赏

和谐——人与自然篇

几十年前,地球是一个活跃着生命的精灵,这里有美妙的大气层,有冷暖适宜的气候,有清新湿润的空气,鸟兽鱼虫上演着自由的生活,花草树木散发着醉人的芳香,那浓浓的绿荫给人以抚慰和舒畅……可以说,这便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篇章了。

然而,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人类将越来越多的污染抛给了哺育他们的成长的母亲——自然。黑烟笼罩的天空中不见了鹰击长空的雄姿,污浊不堪的河水终结了鱼翔浅底的身影,与日俱增的人口使城市变得臃肿不堪,各种现代化的机械争着吵着要主宰这个世界。

终于有一天,大自然负荷不了如此的伤害,他发怒了。于是,气候变异,水土流失,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水资源短缺,沙尘暴,非典等接踵而至。人类终于领略了它的报复,于是人类开始思索人与自然不和谐给他们带来的危害。所幸的是,已经有一些明智的国家政府和人民,在为自己幸福生活努力奋斗的同时也在为子孙后代做着长远打算。于是有人提出了要对自然资源珍惜,要使人与自然达成和谐,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实,两千多年前韩非子就给人类留下了“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的古训,用到今天这个生态危机四伏的社会,它更是要警钟长鸣不绝于耳。它告诉我们对水、对森林、对鱼虫鸟兽、对一切的自然资源的利用都要持长远的有所保留的态度。因为自然和人类一样是个有限的生命体,而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和谐是鸟儿那坚硬的翅膀的,没有了它,人类再也无法飞翔;和谐是汽车那提供动力的发动机;没有了它,人类再也无法奔驰;和谐是帆船那种伸展的白矾;没有了它,人类再也无法冲浪。所以,我们要携手让和谐永存,保卫我们美丽的家园。

寻找和谐

“天空的和谐,是穿一身蓝;森林的和谐,是披一身绿;阳光的和谐,如钻石般耀眼;落日的和谐,留下了最后的美丽;而我所追求的和谐,是和好友一起去采撷——每一份友情,每一丝快乐,每一片希望,每一线阳光……”

和谐,便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时光匆匆,流年似水。不知不觉中,我长大了.童年的记忆是一片片叶子,从童年的大树上悄然飘落,便再也无法重新回到树上,只是那片片叶子依然翠得耀眼。还记得,那个蹦蹦跳跳的小女孩总爱张开好奇的眸子仰望蔚蓝的晴空,想融入那片蓝;总爱和小伙伴们钻在“小房子”里,看调皮的雨滴在微风中嬉戏。那时的天很蓝,那时的草很青,那时的大自然是多么和谐的一幅画卷,那时的我徜徉在微风中,真的很幸福。

现在,我依然爱蓝蓝的天,爱蓝天下美好的一切,却鲜有时间和精力细细欣赏,偶尔抬头望望,觉得有种陌生的亲切,仿佛生活里少了许多情趣,平添了几许忧烦和困惑。岁月也让我明白了许多以前不曾明白的东西:人生本来就是充满荆棘和坎坷的。

和谐,便是不和谐中的完美。

在这漫漫长途,要给自己信心,给自己希望,给自己拚搏的勇气,给自己点一盏灯,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和谐,此时已悄然根植于自己的心中。

而幸福是什么?在我眼里,幸福不是一叠厚厚的钞票,一件华丽无比的衣裳;也不是遮掩痛苦的工具,贪图片刻欢娱的美酒。幸福,应该是心灵深处微妙的感受,是一个人真真切切的感受。在你颓丧无助时,路人的一个微笑、一句问候都会带给你幸福;幸福是你口渴难耐时一捧甘甜的泉水;幸福是你筋疲力尽时一张松软的大床;幸福是你孤寂时一封远方的素笺;幸福是你噩梦后一张慈祥的笑脸。找到了幸福,我便看到了和谐的微笑。

成功是幸福,失败也是幸福,那是一种酸楚的甜蜜。在任何时候你都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不怕失败,因为我的目标在前方,因为我有再爬起来的勇气,因为失败是一种幸福!

又是一片澈然晴空,丝丝阳光温暖如昔。眼前的一切都是那样美好,其实怎样的世界才算和谐,答案就在你眼里,就在你心中。

采撷幸福,给自己一份愉悦的心境;离幸福近些吧,你便找到了和谐。

梦中的和谐

心中烦闷,独自一个人拿着画夹去郊外写生。

天灰蒙蒙的,被一团团“黑云”笼罩着,混浊的空气拼命的往嘴里钻。河边深黄发黑的水在流淌着,散发出一阵阵厌人的臭味,就像《死水》中描述的那样发出了气泡,几条肚皮朝天的鱼在水面上漂浮着……

找了好久,终于在一棵枯黄的大树下暂时落脚,左思右想,画夹空空如也,琢磨许久,额头低垂,昏昏欲睡……

忽然,耳边响起了一阵清脆的叫声,一只麻雀坐落在我的肩上,四周宁静,只有大自然的声音,放眼望去,绵绵的群山,绿绿的田野,青青的河水,蔚蓝的天空下漂浮着几朵白云,身边芳草吐翠,燕舞莺歌,清澈甘甜的溪水贯穿整个树林,好一幅自然和谐图啊!

微风习习,精神焕发,新鲜自然的空气使我精力充沛,独自在树林中踱步,数不尽的苍松翠柏,使我陶醉其中,阵阵花香使我忘记了一切,消去了原有的烦乱、疲惫和冷漠,它轻轻地搓揉着我的心,唤醒了我对大自然的亲情,使我身上陡然生出一种静谧、和谐和悠远美妙的感情。

我继续搜索着这片森林给我的感觉,我拿起画板,灵感大发,一幅多么和谐的画啊,我画了一幅又一幅……

为防治SARS献身的和平使者 篇11

乌尔巴尼医生1956年10月19日出生在意大利安科纳省的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家庭。1984年,他在安科纳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984~1993年他辗转在安科纳大学和马切拉塔总医院工作。1999年,乌尔巴尼被任命为“无国界医生协会”意大利分会主任。他所在的“赈灾救助小组”因为在第三世界贫困地区的热诚奉献,集体荣获了1999年诺贝尔和平奖;因此他曾作为“无国界医生协会”代表之一前往奥斯陆领奖。毫无疑问,诺贝尔领奖之行使他备受鼓舞,从此,他更加坚定地献身于第三世界治病赈灾艰难而又光荣的事业。

2000年,乌尔巴尼正式加入世界卫生组织,被派遣到河内,负责柬埔寨、老挝和越南学龄儿童的传染病防治。在那里,他又成功地倡导了防治当地寄生虫病的新方法,使7百万东南亚人民受益。 2003年2月26日,越南河内一家法国医院接受了从上海经香港抵达河内的患者美籍华人陈先生。因为他可能在香港染上了一种奇怪的重症“肺炎”,大量呕吐带血的黏液,院方两天的抢救都不见效果。2月28日,院方特请住在河内的世卫传染病专家乌尔巴尼前往会诊。3月5日前,他和其他医生都以为这仅是一种禽流感。然而没过几天,这家法国医院的几个直接参与陈氏医案的医护人员都出现了与陈先生类似的症状,相继病倒了。严峻形势使大家改变了看法。乌尔巴尼医生首先敏锐地提出,这可能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貌似肺炎的“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是隐藏着某种未知病毒的可能迅速蔓延的恶性传染病。他和世界卫生组织在河内的其他工作人员一起,3月9日紧急召见河内的医疗卫生官员,建议立即把陈先生周围的病床全部搬走,集中到一个新地方隔离;向医护人员提出了加强服装防护的紧急建议,并采取一系列控制传染的严格措施,彻底同外界隔离了这家医院;他们还特意向有关官员强调,千万不要隐瞒,应该立即向各地医院和人民大众公告疫情,告诉大家一旦发现类似病症该如何处理。同时通过世界卫生组织和当地媒体向全球发出疫情紧急警报。

后来,陈先生转到香港后死亡。在河内受他感染的几个医护人员,在9天之内绝大多数也都相继死亡。当时河内的疫情立刻变得风声鹤唳,人人自危。眼看着一个又一个医护人员因感染而病倒或死亡,无私敬业的乌尔巴尼医生却仍然坚持每天到那家法国医院上班,指导医务,提取化验样本。

其实,乌尔巴尼的医务专业和本职工作是“儿童寄生虫病”,包括各种“肺炎”在内的其他传染病仅是他的相关业务。面对凶多吉少的邀请,在进退两可回旋有余的情况下,如果贪生怕死,他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找出多种理由推脱。然而,他选择的是知难而上,义无反顾。

乌尔巴尼的妻子鸠利亚那曾反对他不顾个人和家庭的安危,整天与死神为伴;就在他病倒前几天夫妻吵了架。乌尔巴尼医生对爱妻说:“如果我在这种时刻畏缩不出,我来这里干啥来啦?难道是来参加鸡尾酒会吗?你应该知道,我们不能自私自利,我应该多关心其他人。”

3月11日,乌尔巴尼从河内出差到泰国曼谷。这位最早向世界提出严格防范传染措施的医生,自己却在3月11日病倒了;仅仅18天以后,他就不得不永别了钟爱的儿童寄生虫病救助事业,撇下未成年的3个孩子,在曼谷医院撒手人寰,享年46岁。

乌尔巴尼医生的英年早逝,以及他为防治SARS而忘我工作慷慨捐躯的感人事迹,立刻震动了东南亚,震动了整个世界。世界卫生组织驻河内的总代表布卢冬女士说:“乌尔巴尼真是个好人,我们深为他悲痛!他是一位非常敬业的医生,他的人生宗旨就是救助人民。正是他的敏锐才迅速发现了SARS病症的一些奇异现象。当SARS流行,人人自危时,他却天天呆在医院收集样本,和医护人员交谈,尽力加强控制措施。”

以和平为话题作文 篇12

一、长文“短”教

长文阅读最大的难点是:信息量大,内容庞杂,不易读细致。很多老师采取略读法,犹如蜻蜓点水般,在文章表面一掠而过。这样的教学,看似面面俱到,其实未能深入,教师教得粗糙,学生学得“稀里糊涂”,不能很好地落实阅读任务。据此,笔者以为,长文首先要“短”教。

1. 选点

《生命与和平相爱》被编录在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全文共3076字,14个小节。

文章信息大,材料杂,从何处入手、如何入手成了学生阅读的难点。我们首先要求学生进行信息的搜寻:文章包含了哪些信息?初步阅读后,学生搜寻到了多个信息:相识戴维时为其杰出的语言才能所叹服,戴维高分通过美国国务院的中文水准考试,犹太民族的属于全人类的那些著名人物,犹太人对于本民族宗教和文化精髓的维护,戴维16岁“远东行”,戴维8岁创作“侦探小说”,戴维良好的家庭氛围,戴维父亲引领参观犹太会堂,戴维的“童年愿望”等。接着,我们又引导学生对信息作分析整合:哪些信息可整合归类?学生发现:文章虽然记叙了多个场面,提供了大量信息,但信息整合后只有几个点:叹戴维才能、赞犹太民族、说家庭氛围。我们又要求学生进行信息的梳理:这三个信息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学生反复阅读后列出了这样一个信息导图。

戴维才能→犹太精神

个人品性、家庭氛围、民族土壤

可以看出:“戴维才能”是文章叙述的基础,是“基点”;“犹太精神”是由“基点”逐步引发、延伸的“终点”,文章就是围绕这两点来推进展开的。至此,学生豁然开朗:阅读时,可以将“戴维才能”作为课文学习的切入点,挖掘“戴维才能”后的民族根源作为课文学习的路径:戴维为什么有如此杰出的才能?“戴维杰出的才能”与“犹太精神”之间到底有怎样的联系?由基点出发,逐步走向终极点,也就完成了对文本内容的聚焦,读懂了文章。

因此,对于篇幅长、信息繁杂的长文,引导学生精准聚焦,有效选点,是短教的关键。

2. 取舍

取舍即剪裁、剪辑,围绕课文的焦点对课文进行大胆的舍弃、择取,形成行文清晰、信息集中的文本,使“长文”有效变短。

对《生命与和平相爱》这篇文章,我们采用的是纵取法,围绕“戴维才能”及其背后原因,我们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了大胆的取舍,由3076字浓缩至800多字,将14小节删减为6小节,学生为其取名为《戴维印象记》。它是一篇较为完整的文章,其行文思路是:戴维杰出的才能→找寻戴维才能形成的根源;保留了3个片断:戴维杰出的语言才能,戴维的父母、家庭,参观犹太会堂。

对“长文”进行取舍、剪裁,重新编辑成文,是长文短教的一种策略。其取舍的角度多种多样:可以横切,如《藤野先生》,聚焦“伟大”二字,横向择取四个片断;可以纵取,如《一面》,聚焦鲁迅顽强、奉献精神,纵向选择四处由远及近、由粗至细的外貌描写;可以点挑,如黄厚江老师教《孔乙己》,就是聚焦孔乙己的悲剧命运,选择了几处写手的“点”。当然“长文改短”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可以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可以择一个片断,也可以是非连续文本的组合。

3. 精读

充分利用编辑后的文本,组织学生开展课堂阅读。

《生命与和平相爱》一文的教学,就是下发《戴维印象记》,让学生进行阅读。

探究一:默读《戴维印象记》,圈点勾画,了解下戴维的哪些表现令作者惊叹?

探究二:他为什么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

分解1:这是个怎样的犹太青年?

读文,搜寻信息

分解2:这是个怎样的家庭?

读文,搜寻信息

勾连——链接材料:犹太家庭教育的故事

探究三:戴维能创造奇迹,仅仅与个人、家庭有关吗?

分解1:创造奇迹的还有谁?

读文,搜寻信息

勾连——链接材料:杰出的犹太人

分解2:为什么幸运都眷顾了犹太人?这是个怎样的民族?

读文,搜寻信息

勾连——链接材料:杰出的犹太民族

总结:

犹太民族历经苦难,2000多年的苦难史使他们分外热爱生命,热爱和平,他们珍惜生命,努力争取生存的和平环境,所以,犹太家庭格外珍惜亲情,重视教育、知识,每个犹太人都努力求取自身的不断发展,从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而这,就是成就戴维杰出才能的根源。

通过对《戴维印象记》的阅读探究,学生完成了个人一家庭一民族的探询,理解了民族一家庭一个人的逐层影响,从而轻松地把握了文章的中心:戴维杰出才能的背后是热爱和平、热爱生命的犹太民族。

长文短教的要义是精教。通过以上三环节,长文很好地完成了重点及难点的突破。学生通过信息的搜集、整合与聚焦,明确了文本的重点,很好地选择了阅读的突破点;通过选择、删减材料,完成了文本主体内容的重组,避免了冗杂信息对深入阅读的干扰;通过精读删改文,推进了文章的深度阅读,从而突破了阅读的重难点。

二、长文“厚”学

长文短教,决不是“长文少教”,长文短教决不能止步于教剪辑后的“短文”。只落眼在“短”上的教,会改了“长文”的味,少了“长文”的味。长文阅读最终还得回归“厚学”。

笔者在课堂的最后阶段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现在,我们一起打开课文,重新阅读《生命与和平相爱》。

比较两个文本:

《戴维印象记》已经能清楚、完整地介绍戴维的才能,并较为充分地揭示了民族精神、信仰对于个人创造力的深层次影响。《生命与和平相爱》还有没有阅读的必要?你有没有新的发现?

将剪辑文本重新置于课文中,有两个作用:第一,回归原文,学生可以在一个完整的语言背景下,重新观照文章“焦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突破重难点。例如:学生通过阅读《戴维印象记》这一删改文,较为顺畅地理解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优秀的民族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但民族热爱和平的精神对于个人的深层濡染,学生在阅读删改文中是体会不到的。回归原文之后,学生将所有信息与“焦点”进行勾连比照,从而发现:正是因为犹太民族经历过苦难,它才分外热爱和平,而这份对于和平的珍视,使得每个家庭、每个人更为珍爱生命,从而激发了生命的无限创造力和可能性。因此,回归长文重读重点内容,会使学生的理解、建构更具整体性,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会更为深透,这种阅读背景下的重难点突破才更有高度及效度。第二,回归原文,可以让学生的思路由对文本某一点的品读延展开来,更全面、深刻、透彻地理解作者的整体构思、技巧及表达意图。例如:通过阅读,学生了解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民族精神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但回归原文进行比较阅读后,学生发现了更多关于生命及和平的话题:有些学生提出,作者不仅揭示了犹太人无限创造力的根源,犹太民族热爱生命、和平的信仰,还寄予了作者希望世界和平、一切好”的美好愿望;有些学生指出,作者在文中穿插了有关中华民族的表述,她是多么希望中华民族也如犹太民族一般,永葆生生不息的活力;也有学生提出,正因为作者热爱和平、热爱生命,她才会关注一个热爱和平、生命的民族,并以介绍民族中的一个人的方式介绍给大家……学生在回归、比较中,思维被激发,思路被拓展,情感被点燃,理解也便更为深入、深刻。而立体、多角度地理解长文丰富的信息及内涵,是长文阅读的最终目的。

上一篇:北京市育鸿学校是重点下一篇:年心理委员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