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七夕节的古诗词句子

2024-09-21

描写七夕节的古诗词句子(通用13篇)

描写七夕节的古诗词句子 篇1

描写七夕节的古诗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描写七夕节的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描写七夕节的古诗1

除夜宿石头驿

作者: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拜年

作者: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作者: 孟浩然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应诏赋得除夜

作者:史青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元日

作者: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除夜雪

作者: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田家元日

作者: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描写七夕节的古诗2

七夕(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鹊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古诗赏析:

该诗描绘了七夕节夜晚妇女乞巧的热闹场面,通过人间的欢喜与天上牛郎织女离别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的惆怅。

行香子·七夕(宋)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诗词赏析:

这首词的艺术构思十分巧妙。开头是寂静的人间七夕,结尾是风云变幻的天上七夕。全篇以描绘牛郎织女的离愁,衬出词人自身的绵绵别恨。描绘天下七夕又把自己的真情融于其中,以自己痛苦的切身感受,深切体验为天帝所责,为天河所阻的牛郎和织女的境遇。这首词鼓起想象的羽翼,翱翔于天地之间。开头,从静夜蛩鸣、梧桐叶落,想到自己身处在离恨孤寂之中;再由自身的孤寂,联想到将要相会的天上的牛郎织女的艰难处境。她为牛郎织女感叹,感叹他们为浓重的离愁所苦,纵浮槎来去,也不能相逢;她为牛郎织女忧虑,忧虑他们经年才见,见后又别,别恨难穷。最后,又遥望太空,寄情于风云变幻的天宇,希望天帝不再从中作梗,盼望牛郎织女不再有波折,顺利实现一年一度的会晤。从而,使真、善、美得到统一。这首词是咏七夕诗词中不可多得的艺术佳作。

鹊桥仙(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古诗赏析:

上片写佳期相会的盛况,“织云弄巧”二句为牛郎织女每年一度的聚会渲染气氛,用墨经济,笔触轻盈。“银汉”句写牛郎织女渡河赴会推进情节。“金风玉露”二句由叙述转为议论,表达作者的.爱情理想:他们虽然难得见面,却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而一旦得以聚会,在那清凉的秋风白露中,他们对诉衷肠,互吐心音,是那样富有诗情画意!这岂不远远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下片则是写依依惜别之情。“柔情似水”,就眼前取景,形容牛郎织女缠绵此情,犹如天河中的悠悠流水。“佳期如梦”,既点出了欢会的短暂,又真实地揭示了他们久别重逢后那种如梦似幻的心境。“忍顾鹊桥归路”,写牛郎织女临别前的依恋与怅惘。不说“忍顾”而说“忍踏”,意思更为深曲:看犹未忍,遑论其他?“两情若是”二句对牛郎织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这一惊世骇俗、震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

显然,作者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在他的精心提炼和巧妙构思下,古老的题材化为闪光的笔墨,迸发出耀眼的思想火花,从而使所有平庸的言情之作黯然失色。

这首词将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七夕词(唐)崔颢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古诗赏析:该诗通过描写长安城中皓月当空人们礼拜七巧的景象,通过牛郎织女的别离烘托了闺中女子的相思寂寞之情。

七夕(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古诗赏析:

该诗通过描绘牛郎织女的离愁别恨,寄予了对他们的无限同情与怜悯。

七夕歌(宋)张耒

人间一叶梧桐飘,蓐收行秋回斗杓。神宫召集役灵鹊,直渡天河云作桥。

桥东美人天帝子,机杼年年劳玉指。织成云雾紫绡衣,辛苦无欢容不理。

帝怜独居无与娱,河西嫁得牵牛夫。自从嫁后废织纴,绿鬓云鬟朝暮梳。

贪欢不归天帝怒,谪归却踏来时路。但令一岁一相逢,七月七日河边渡。

别多会少知奈何,却忆从前恩爱多。匆匆离恨说不尽,烛龙已驾随羲和。

河边灵官晓催发,令严不管轻离别。空将泪作雨滂沱,泪痕有尽愁无歇。

寄言织女若休叹,天地无情会相见。犹胜嫦娥不嫁人,夜夜孤眠广寒殿。

古诗赏析:

这是一首叙事诗,诗中不仅写了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场面,还追叙了织女婚前婚后的有关情节,展示了她心情变化的三个过程:嫁前“辛苦无欢容不理”;嫁后“绿鬓云鬟朝暮梳”;谪归“泪痕有尽愁无歇”。由怨而欢而悲,机声、玉指、愁容、欢态、叹息、眼泪都写到了。诗篇多层次、多侧面地表现她,使一个富有立体感的血肉丰满的少女形象活跃在读者面前。这是这首诗超过同题材的一般诗词的地方,无怪乎《侯鲭录》云:“此歌东坡称之”。

这首诗四句一组,一组一意,通俗流畅,平淡自然,是诗人“满口而发,肆口而成,不待思虑而工,不待雕琢而丽”(《贺方回乐府序》)的创作主张的体现。

七夕(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古诗赏析:

这首诗的特点是用对比写法,第一句写天上的景物,第二句写人间的情状,有景物,又有欢笑,构成天上与人间相对照。二联专写人间,不提七夕,在“锦绣篇”里暗指咏七夕。三联又是对照写法,“香帐簇成”指天上,“金针穿罢”指人间。“铜壶漏报”二句指天上。此外,第一联写人间“欢笑”,与第四联写天上惆怅相对。一乐一悲,构成映衬。再像写谢女的空出箧子来装檀郎的锦绣篇,写人间男女在七夕的欢乐,又与牛郎织女的临别惆怅构成映衬。在这样的映衬里,不是衬出天上不如人间了吗?再就写天上或人间的词句来看,首句、五句、七句、八句写天上,二句、三句、四句、六句写人间,即四句写天上,四句写人间。但这首诗题为《七夕》,应以写牛郎织女相会为主,因此使人感到作者还是看重人间,所以这样安排吧?作者写人间的欢乐胜过天上,在当时有这样的想法,是非常难得的。

描写七夕节的古诗3

神仙眷侣路迢迢,月下牛郎奏玉箫。

阁冷难消离别恨,情长何惧水山遥。

清风梦阔霜为泪,瑞露心诚草化桥。

此夜人间同一曲,缘成七夕会青霄。

一年心事在今朝,水复山高路亦遥。

音讯始传闻鹊语,月华初吐上银桥。

只因意切红颜老,应惜缘成玉韵娇。

泛海逢萍难驻久,满眸清泪落寒霄。

描写七夕节的古诗4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

【唐】韩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

【唐】戴叔伦

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

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

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

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

清明后登城眺望

【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描写七夕节的古诗词句子 篇2

一.怀才不遇

在唐宋诗词中, 作者塑造了一位位俯仰古今, 环视宇宙, 深感生不逢时, 怀才不遇的自我形象。唐人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几句, 忧思悲愤, 传达出封建社会中一切壮志难酬的人士的共同心声。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王维也有悲怆忧愤的诗句“身经大小百余战, 麾下偏裨万户侯” (《陇头吟》) , 通过关西老将的不平遭遇, 写出朝廷不公。这位关西老将戎马一生, 身经百战, 到头来只能是“驻马听之双泪流”, 而他的那些偏裨副将, 却早已飞黄腾达, 封侯拜将了。诗人的作品能激起人们的同情和不平。王维还有两句“一生几许伤心事, 不向空门何处销” (《叹白发》) , 是他晚年消极思想的流露。只因李白素有匡时济世之志, 却不能一伸其能, 愁怨激愤郁结胸中, 无处喧泄, 于是采用浪漫主义手法, 以夸张的比喻把深长的愁思表达出来, 具有惊世骇俗的艺术力量。

在宋代有许多怀才不遇的文人抒发他们的悲愤。苏轼在《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其二中, 在这样两句“根到九泉无曲处, 世间唯有蜇龙知。”诗人认为, 桧树的根和它的树干一样, 也是挺直的, 但根在地下, 无人知晓。苏轼借此赞美王复的才能和品德表里一致, 劲节不屈, 只是无人了解。辛弃疾在《丑奴儿》【少年不识】这首咏愁词中, 更是生动真切:“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毕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 有出将入相之才, 南宋小朝庭却不予重用, 反而罗织罪名, 横加排斥, 年仅四十二岁就被迫退职, 闲居江西二十余年。词人为自己的遭遇悲愤不已, 积郁难平。

从以上诗词中可看出唐宋文人对他们当时所处时代的社会现实有着强烈的不满, 对当时朝庭的软弱与黑暗日益看得明白, 对于政治舞台的倾轧变幻, 对于世态炎凉也体会得更深了, 所以他们在诗词中表现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

二.壮志难酬

唐代描写壮志难酬的诗句较少些, 但其中不乏名句。如杜甫的“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 , 这两句写诸葛武侯北伐未竟, 染疾而终, 使得后世的英雄志士莫不为此惋惜垂涕, 伤心不已。温庭筠的咏史诗《经五丈原》中有这二句“下国卧龙空寤主, 中原得鹿不由人”, 也是写号称卧龙的一代名相诸葛亮的, 诸葛亮虽然竭智尽忠, 也无法使昏庸的后主刘禅醒悟, 天下政权不由人愿地旁落在司马氏手中, 供奉在祠庙中的诸葛亮已无计可施了。这首诗是温庭筠凭吊诸葛亮祠庙时写的, 这和杜甫的《蜀相》有类似的地方, 借古代名相来表达诗人自己壮志未酬的心情。

宋代描写壮志难酬的诗词很多。这里主要以陆游和辛弃疾的作品为例。爱国诗人陆游以抗金复国为己任, 一直想驰骋疆场, “手枭逆贼”, 收复旧京。但被投降派把持的南宋小朝庭却一直对他排斥打击, 使他壮志难酬, 抑郁终生。辛弃疾晚年的作品《鹧鸪天》【壮岁旌旗】也是一首壮志难酬的词, 作者有卓越的文才武略, 青年时代就拥军上万, 驰骋敌后, 以抗金爱国为己任;南归后虽做了二十多年地方官, 却远离前线, 而且受到朝廷猜忌, 常被弹劾, 后罢官落职, 闲居江西二十来年。对此作者愤愤不平, 常在词中吐露悲愤的心曲。这首词的下阕“追往事, 叹今吾, 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 换得东家种树书”, 是作者与客人谈到功名时发出的慨叹, 概括了一个落魂英雄的毕生遭遇, 意境悲凉, 感慨深沉。这末两句颇有诙谐戏谑的意味。

三.家国之痛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首诗是天宝十四载 (公元755年) 末, 杜甫从京城长安回奉先县探视妻小, 至家正赶上自己的小儿子饿死而作的。“所愧为人父, 无食致夭折”, 杜甫因小儿子饿死而深感惭愧, 既表现出自己的悲痛, 也曲折反映了当时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杜牧《泊秦淮》中最有名的两句“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表达了作者以国事为忧的爱国情怀。晚唐时期, 唐朝江河日下, 国势日趋危急, 而当政的官僚贵族仍过着醉生梦死、声色歌舞的生活。作者一次夜泊秦淮河, 听见歌女仍在为麻木不仁的听唱者演唱这亡国之音, 使诗人产生了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 抚景感时, 这两句将历史和现实融为一体, 既引起人们对陈亡悲剧的追忆, 又使人联想到国势危殆的晚唐现实。

有着深沉的家国之痛的词人是李清照。她的词《武陵春》【风住尘香】, 是李清照五十三岁在浙江金华避难时所作。当时, 宋王朝只剩下半壁江山, 李清照的故乡沦陷在金人手中, 丈夫也已亡故, 她无儿无女, 寡居异乡, 尝尽了国破家亡的滋味。这两句抒写了她无可告语的沉重愁苦:“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前一句写愁苦的来由, 带有极大的概括性。当时, 抒情主人公在生活中经历了重大变故:统一的故国, 幸福的生活, 挚爱的伴侣, 共同追求的事业, 一切的一切都永远失去了, 这种失落既是剧烈的、广泛的, 又是无可挽回的, 所以称为“事事休”。后一句写愁苦的神态, 抒情主人公想找人诉说一下愁怀, 但种种伤心事从何说起?还没开口, 已经泪如雨下, 泣不成声了。从艺术效果看, 确实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功效。“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在“风住尘香花已尽”的暮春季节, 曾打算强打精神到双溪去泛舟解闷, 但转念一想, 那双溪的小小舴艋舟, 怎能载得动自己心里的沉重愁苦呢?刹那间闪上心头的春游之念, 倏然而逝。这里, 作者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比作有分量的物体, 它是如此沉重, 以至舟载不动, 水浮不起。而这沉重的愁苦却背在作者肩头, 压在作者心头, 无时无地不在折磨着女词人。

陆游也有家国之痛的诗句“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之二) , 这首诗写于公元一一九二年, 离北宋灭亡已经有六十五个年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 宋王朝苟且偷安, 不图光复。遗民们的爱国之心却不能泯灭, 他们在敌占区一年年、一代代地盼望着王师北伐, 盼望着回到故国的怀抱, 等待他们的却是失望接着失望。他们的眼泪都哭干了, 却依然见不到“王师”的踪影。

四.愤世嫉俗

唐人王昌龄在《塞上曲》中写出了这种情况:“功多翻下狱, 士卒但心伤”, 诗句揭示了封建社会好人受屈, 功臣遭黜的黑暗现实, 抒发了作者心中的愤懑与不平。李白“吾观自古贤达人, 功成不退皆殒身” (《行路难》) 的诗句, 既是对历史教训的总结, 更是对自己所处社会政治黑暗, 贤才不得其用的激愤之情的抒发。“虐人害物即豺狼, 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杜陵叟》) , 这是白居易对封建社会贪官污吏的痛斥。这些“长吏”不顾颗粒无收的严重旱灾, 对农民“急敛暴征”, 逼得他们“典桑卖地纳官租”, 沦于衣食无着的绝境。白居易借杜陵叟之口, 痛斥他们“剥我身上帛, 夺我口中粟”, 简直是一群披着人皮的豺狼, 激愤之情, 溢于言表。这种直面现实的精神, 为人民鸣不平的勇气, 值得钦佩。刘禹锡有首《与歌者米嘉荣》, 米嘉荣是唐代著名歌唱家, “近来时世轻先辈, 好染髭须事后生”, 作者借劝慰米嘉荣, 抒发自己辛酸的愤世之情, 表面上是诚恳地进行劝告, 实含对世事犀利的嘲讽。诗句于正中见反, 于平和中见激荡, 能使人体会到诗人的委屈和苦闷, 更能引起人们的关切和同情。

宋人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这首词作于苏轼出狱后谪贬黄州的第三年。苏轼秉性旷达, 虽身处逆境, 仍然放浪于诗酒之中, 寄情于山水之间, 不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这首词写他在一夜之间醉了又醒, 醒了又醉, 回家时已经三更。就在这万簌俱寂的深夜, 他带着醉意独立江边, 思考着人生的归宿。他对以往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不能忘却世事深以为恨, 不知何时才得以解脱。下阕是:“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下阕的前两句既是感慨, 又是议论。它反映了作者宦海浮沉, 九死一生的经历, 反映了当时待罪黄州, 身不由己的处境, 反映了他追悔憾恨, 愤懑不平的心情, 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探索, 对解脱的向往, 内涵十分丰富。后两句写他向往驾起一叶扁舟远离仕途, 远离尘世, 自由自在地在江湖中度过这劫后余生。“郡守徐郡猷闻之惊且惧, 以为州失罪人, 急命驾往谒, 则子瞻 (苏轼的字) 鼻鼾如雷, 犹未兴也。” (叶梦得《避暑录话》) 。词人终于没有一走了之, 因为在他的世界观里, 儒家的入世思想仍占主导地位。尽管没有走成, 这两句词依然反映了他愤世嫉俗, 希冀摆脱逆境, 追求闲适自由生活的强烈愿望。辛弃疾素有抗金复国之志, 出将入相之才, 但是他曲折坎坷的遭遇使他痛心疾首, 在《西江月》【醉里且贪欢笑】中发出了愤世嫉俗的慨叹。“近来始觉古人书, 信著全无是处”, 作者在这里所要否定的并不是“古人书”, 而是与这些书上所说的“圣贤之道”完全背道而驰的黑暗现实。辛弃疾“江头未是风波恶, 别有人间行路难” (《鹧鸪天》【唱彻阳关】) 两句以江上的“风波恶”与人间的“行路难”相比, 用“别有”相区别, 表明了作者的认识, 也突出了世路艰难的感慨。

以上都是唐宋诗人、词人心声的鸣奏:从李白和杜甫的诗中, 我们看到了他们对社会弊端的揭露, 忧国忧民的可贵精神;从杜牧、李商隐的诗中, 看到了他们对国势衰落的忧虑, 对个人怀才不遇, 仕途坎坷的愤慨;从苏轼的词中, 看到爱国宏愿, 体会到怀古伤今;从辛弃疾的词中, 看到盼望收复国家山河的热切心肠, 也体会到在国势颓败, 复国无望情况下的痛苦心情;从李清照词中, 听到国破家亡夫逝之后孤孀的哀鸣……

总之, 透过唐宋诗词的悲愤描写, 使作品的主题思想更加明确。我们读懂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体会到了作者的悲愤之情。这些优秀诗词的字里行间, 给我们流下了情感充沛、动人肺腑的良好印象。

参考文献

[1]张健雄.易扬.唐宋词百首浅析[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2:78.

[2]陈新璋.唐诗宋词概说[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7:45.

[3]程帆.唐诗宋词鉴赏辞典[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2011:123.

[4]张海鸥.唐诗宋词经典导读[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0:12

清代闺秀的七夕诗词 篇3

正如有的学者所言:“在中国古代众多的民俗节日中,就其参与者性别、节日活动内容、活动方式而言,七夕是个名副其实而且独一无二的女儿节。”

(董乃斌《唐人七夕诗文论略》,《文学评论》1993年第3期)

清代涌现出的大批闺秀诗人以及当时发达的图书出版让我们有机会更全面地考察女儿们因为这一特殊的女儿节触动而生发的言说,与前代七夕诗文多出于男性文人之手不同,至少从生理角度看,这是属于女性的声音。

清道光年间黄秩模辑《国朝闺秀诗柳絮集》

(下文简称《柳絮集》)

,该总集收录闺秀近两千人,诗八千余首,其中选录了58题与七夕有关的诗歌。七夕诗能被选家辑入总集,说明至少在选家看来这是闺秀写得较好的作品。此外更多的七夕诗词则散见于清代闺秀别集以及诗话中。不过,在这些知见的清代闺秀七夕诗词中,仅就构思立意来看,有不少并未跳出窠臼。

除了直接咏叹七夕牛女之间的欢情与离恨,较为别致的是构思方式,主要有以下五种:

其一,针对七夕牛女相会这一传说,将天上与人间进行对比:牛女虽然一年一会,但这是定期的、延续的,因此充满期待与希望;而人间除了相见永无期的死别,还有一去经年、杳无信息的生离,令人绝望。例如,归懋仪《绣余续草》卷四《七夕次闺友韵》其一云“毕竟佳期天上准,人间良会易蹉跎”,孙采芙《丛笔轩遗稿》卷二《七夕忆外》其二云“侬家聚散常无定,不及双星会有期”,《柳絮集》卷四一沈淑兰《七夕》云“莫道一年只一度,已看天上胜人间”,《闺秀诗话》卷二载周亮工所娶王氏《七夕》云“一夕缠绵亿万年,犹胜人间白头死”,梁兰漪《畹香楼诗稿》卷一《七夕伤逝》云“一年一度巧相过,犹胜常离永别多。……当年绣户看牛女,此日空庭响薜萝”,佟佳氏《虚窗雅课初集》有《七夕》云“天上生离欢有日,人间死别会无由”,甘立媃《咏雪楼稿》卷三《七夕月下》其一云“知否世间多死别,年年今夕待如何”。

然而,类似的句子,前代已有不少。例如,唐代李商隐《七夕》有“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宋代沈遘《七夕》有“暂有生离无死别,一年一度尽何妨”,明代闺秀黄淑德《七夕》则有“时人莫讶经年隔,犹胜人间长别多”。

其二,针对牛女聚少离多,宣称只要两情不变,分离并不可怕,没有必要日日双飞双宿。例如,《柳絮集》卷一二文先谧《七夕》其一云“郎心如皦日,女意如银河。恩爱两不改,莫怨别离多”,其二则云“郎在河之东,女在河之西。耕织两不辍,羞学燕双栖”,诗中立意很容易让读者联想到宋代秦观《鹊桥仙》中著名的“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但其二中的“羞”字却多少透着些女性受规训之后的腐气。

其三,针对七夕乞巧节俗,或调侃织女忙于和牛郎欢会,顾不上送巧;或怀疑织女尚不能自脱困境,定是无巧可送;或是反思巧不如拙,因此不必乞巧。第一类如《柳絮集》卷四九石峨《七夕》云“天孙欲叙终年别,那管人间乞巧儿”,徐映玉《南楼吟稿》中《七夕》云“一宵要话经年别,那得工夫送巧来”,钱孟钿《浣青诗草》中《鹊桥仙·七夕》云“盈盈隔岁一相逢,更那得、工夫赐巧”。第二类如《闺秀诗话》卷九载镇江王氏女《七夕》诗云“小仙果有无穷巧,一岁如何一见郎”,葛蕙生云“人间莫道天孙巧,银汉因缘无计通”,及周天娟云“阿侬总怪天孙拙,桥断犹须倩鹊填”。第三类如陈蕴莲《信芳阁诗草》卷一《乞巧》云“从今不乞天孙巧,乞得多时别恨多”,杨蕴辉《吟香室诗草》卷上《七夕》云“不须更乞天孙巧,巧似天孙恨更多”。

但类似调侃前代也有,例如唐代罗隐《七夕》云“时人不用穿针待,没得心情送巧来”,宋代朱淑真《七夕》云“天孙正好贪欢笑,那得工夫赐巧丝”,元代赵孟《七夕诗》云“今宵自有经年约,何暇闲情送巧来”

(《古今图书集成》中载此诗作者为元代赵雍)

。而宋代沈遘《七夕有感》所说“匹妇投梭婿挽牛,思量乃是拙之尤。谋身未解离耕织,送巧争能应祷求”,以及陈师道《菩萨蛮·七夕》所说“经年谋一笑,岂解令人巧”,也开了怀疑织女是否有巧可送的先河。

其四,联类而及,借用其他神话元素加以烘染衬托。例如,《柳絮集》卷七吴绡《七夕》云“惟有月娥应最妒,半轮风露不胜秋”。

相似的构思,前人如宋代钱惟演《戊申年七夕五首》其二有“姮娥可是多猜忌,不驻琼轮放夜长”,宋代张耒《七夕歌》有“我言织女君勿叹,天地无穷会相见。犹胜嫦娥不嫁人,夜夜孤眠广寒殿”。

其五,干脆对神话传说及相关节俗予以解构。《柳絮集》卷九柴静仪《七夕》写道:“嘉会传今夕,瑶空事渺茫。钟情非帝女,好色岂仙郎。乌鹊秋无影,银河夜有光。穿针思乞巧,痴绝是吴娘。”该诗也被胡孝思辑入《本朝名媛诗钞》卷三,并加评语称赞该诗“七夕套语,扫除殆尽”。《柳絮集》卷一六乔若兰《七夕》也写道:“一庭虚白晚凉时,乞巧心情未免痴。天上何曾有男女,空教千古说相思。”此外,《柳絮集》卷一八杨李《邗江七夕》云“只知人世沉情海,不信天孙恋爱河”,曾懿《古欢室诗词集》卷三《七夕》其一云“星精何必待秋期,此事茫茫大可疑”,以及季兰韵《楚畹阁集》卷一〇《七夕即事联句十六韵》所云“星辰作合谈原妄,天帝贪财事可嘲”等,均对传说表示了质疑。

nlc202309090108

对牛女七夕相会大煞风景的怀疑,我们至少从杜甫《牵牛织女》中也能读到:“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神光意难候,此事终蒙胧。”

任何一个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取决于他在文学上的创造性,即所谓“不创前未有,焉传后无穷”。这种创辟有时候表现为新的文学题材、表现形式的开拓,面对“人少题诗在上头”的空白,先行者尽可以纵横驰骋,以“第一人”的身份为后人铭记。但竞争更激烈也更刺激的是针对同一题材,在表达主旨或表现形式上独辟蹊径,力压群芳。因此,随着七夕成为文学的传统题材,后来者若不想被淹没在众多同题之作中,就必须推陈出新

(张宏生《牛女故事与文学翻案》,《文史知识》2009年第8期)

如上所述,清代闺秀七夕诗词不仅与前代诗作在构思立意上多有相似之处,而且相互之间也多有雷同。但是,若考虑到众多相似的咏叹是出自女性之手,或不免有“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之感,这些诗歌因此具有艺术之外的认识价值。

例如,就第一类构思立意而言,一般来说,男女离别之后,男性进入广阔的社会,会被更多事情分神,也拥有更多方式移情;而女性则困守闺中,除去操持家务,内闱中可以用来转移注意力的手段其实有限。因此,天上牛女的相会,带给独守空闺的女性的刺激理应会强于漂泊在外的男性。《柳絮集》卷二三王氏《七夕》所言“彼自有情逢此日,独怜无伴懒登楼”,说尽了闺秀内心的歆羡与自怜。这些因为牛女相会触发的对人间离别的感叹,饱含着闺秀的切身之感,与一些男性诗人主要是为了翻案出新恐怕是有很大不同的。另外,如果我们考虑到清代闺秀中有很大比例是寡妇,则反复申述的生离胜于死别,恰恰是因为其时女性生存现实的悲苦,七夕佳期成了她们不愿面对却又总是如期而至的一个残酷提醒。

如果进行更细致的考察,我们还会发现,清代闺秀七夕诗词在表面相袭的背后仍有翻新的努力以及女性特有的关注。

例如,同样是天上人间的对比,有的清代闺秀别出手眼。归懋仪《绣余续草》卷二《七夕和韵》其二云:“银河怅望两相怜,只隔形骸不隔缘。对面恍同千里远,人间却又羡天仙。”在这位著名的随园女弟子看来,牛女之间虽然隔着银河,但心灵是相通的,而人世间的夫妻,有多少是朝夕厮守却咫尺千里!相较之下,天仙之间的情缘真是令人羡慕。“对面恍同千里远”,道得此语,归懋仪或也是伤心人别有怀抱吧。另外,也有闺秀试图反弹琵琶。《柳絮集》卷四三戴珊《七夕》云“莫羡天仙好,离情一样多”,李星池《澹香阁诗钞》附刻刘德仪《小幽篁馆》,中有《七夕》云 “解识天孙欢会少,人间莫恨别离多”。这类诗句,看似豁达,其实多是女性面对聚少离多的现实进行无奈的自我宽解。

又如,在不必乞巧这一问题上,前人如宋代杨朴《七夕诗》说“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以及宋代刘迎《七夕和韵应教》说“不须更乞蛛丝巧,久矣人间百巧穷”,大多是暗讽人世间巧诈百出,进而主张抱拙守志。而清代闺秀尤为关注的是,即使巧如织女,一样深受离别之苦,甚至是越巧则承受的离恨越多。另外,在传统七夕节俗中,女性穿针乞巧所祈求的主要是手巧,因为擅长女红能为女性在未来的婚姻、家庭中赢得更好的评价。但在清代闺秀的七夕诗里,所乞的“巧”由“手巧”被置换成“聪明”,她们感叹的是女性的聪明才华并不会带来幸福婚姻。例如,《柳絮集》卷三七许权《七夕词》写道:“我疑天孙知巧转近拙,东西隔断难飞跃。……不须乞巧向天孙,若赐巧来愁欲绝。君不见,东家力田妇,耕馌常相随,旦暮共苦乐,白首不分离。又不见,西邻有才女,夫婿上玉堂,终年不相见,怅望悲河梁。玉露无声夜清悄,盘中盼断蛛丝绕。不知巧思落谁家,只恐巧多人易老。寄语人间痴女儿,宁为其拙毋为巧。”而归懋仪《绣余续草》卷四《七夕次闺友韵》其二云“天孙已被聪明误,肯向人间送巧来”,以及《南湘室诗草》中姚倩《七夕》所说“频年悔乞天孙巧,为了聪明反惹愁”,则大有苏轼“人生识字忧患始”“我被聪明误一生”之意,寓无限感慨。不过,类似清代闺秀对女性拥有才华的反思,并不是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回归与认同,而是以愤激之语表达对才女自身命运的深切关怀,背后是对“彩凤随鸦”现实的深深失望。

再如,《闺秀诗话》卷九载市贾胡姓妾本扬州绅女,自伤不偶,作《咏七夕》诗云:“百岁同心仅百天,也如人世恶因缘。上方可惜无精卫,尽把银河两岸填。”诗人想落天外,希望天上有填海的精卫将银河填平,使有情人永不相隔。绾合另一神话传说却又如此天衣无缝,真可谓奇思妙想,而其胸中块垒也从字里行间喷薄欲出。

此外,像姚淑《海棠居诗集》中《七夕》所言:“徘徊云汉间,终古织机杼。一年不得息,此夕渡河去。”一句“一年不得息”,表面上是同情织女,实则借怜人来自叹,诉说的是绝大部分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操劳不已的辛酸,而“终古”二字,则隐隐指向数千年女性不变的命运。无尽感喟,尽在言外。而《柳絮集》卷五朱雪英《七夕闻纺绩虫声》说因为听见“虫吟如纺绩,繁响入高楼”而觉得“有意催刀尺,无心约女牛”,所塑造的闺人形象也是一个勤于纺绩、忙于家务的劳动妇女,充满现实理性精神。

除了上述翻新出奇,有些清代闺秀的七夕诗词还有意避开了人们熟知的牛女情事及乞巧节俗,转而抒写对亲人或闺中密友、文友的思念之情。这可视为对七夕诗词题材内容的进一步开拓。

通常,闺秀们因牛女相会,念及在外的丈夫,抒发自己对丈夫的想念,例如,席佩兰《长真阁集》卷一有《七夕寄外书》,其一云“焚香羞对双星拜,自觉帘前抱影孤”,而《柳絮集》卷三所收徐昭华《七夕忆外》及徐秀芳《七夕怀夫子作》等均属此类。不过,如前所述,由于七夕是女儿节,节日里家庭女性成员在一起举行各种传统节俗活动,而闺秀才女在寻常节俗活动之外,还可以彼此唱和联句,正如薛绍徽《黛韵楼诗集》卷三《张家园七夕会》所说“回忆少年期粉席,曝书楼上斗清吟”,而前引归懋仪诗,题目为“七夕次闺友韵”,可见即是闺中唱和之作。往昔节俗活动中热闹的家庭气氛以及文友间逞才斗思带来的心灵愉悦,都有可能成为日后对亲人、对朋友思念的种子。例如,《柳絮集》卷二五王继藻《七夕》其一云“大家乞巧望牵牛,独我思亲动别愁”,其二复云“今夜思亲隔湘水,白云回首渺星河”,而卷八吴芸华《七夕怀蔡紫琼妹》则云“忆昔逢佳节,同穿月下针。……良辰犹似旧,雁字惜分襟”。

nlc202309090108

总体看来,清代闺秀的七夕诗词多为绝句小令,像《柳絮集》卷二一张

英《七夕吟》那样的长篇骚体诗极少,而且大多语言浅白如话。

其次,大部分清代闺秀的七夕诗词均不免“有句无篇”之憾。较为浑融的,如《柳絮集》卷三八赵同曜《七夕》写道:“拜罢双星后,穿针上画楼。一钩今夜月,万古此时秋。玉露闲阶湿,金风小院幽。更深人未卧,何处笛声愁?”虽然遣词仍有前人痕迹,但整首诗意境清幽,颇有风致。可惜像这样的七夕诗,在清代闺秀的创作中并不多见。

最后,清代闺秀的七夕诗词在构思立意上与前代及同时的诗人近似重复处多于创新处,甚至出现两个闺秀诗人所写诗句一字不差的情况。例如,《闺秀诗话》卷三载吴门张佚第五女凌仙《七夕》句云“人间一别成千古,莫怨仙家隔岁期”,与《柳絮集》卷一九张学象《七夕》中的诗句完全相同。出现这种情况,不一定是因为主观有意的抄袭。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七夕这一题材经过历代的开掘,基本上已是题无剩蕴,后来者如果要写,就面临着陆机《文赋》中所说“虽杼轴于予怀,怵他人之我先”的尴尬局面。

实际上,清代闺秀七夕诗词面临的窘境是整个清代诗歌在唐宋两大诗歌高峰之后所面临的窘境的一个典型个案与生动缩影。清代一些闺秀诗人在创作时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譬如著名的闺秀诗人席佩兰在其《长真阁集》卷四中有《论诗绝句》,其三就感慨:“清思自觉出新裁,又被前人道过来。”类似的话语,清代男性文人则说过更多,布鲁姆所谓“影响的焦虑”,几乎成了这一代很多文人的共识,以下胪列二三:

李祖陶《国朝文录》辑有贺贻孙《水田居文录》,卷二《示儿一》自述甘苦云:“作诗乃极苦之境,极难之事……时年三十一矣,忽发愤为诗,殚竭心力,至忘寝食。每得一语,自矜创获,不知皆古人所已道者……”

纪昀《纪文达公遗集》卷九《鹤街诗稿序》自言:“阅历渐深,检点得意之作,大抵古人所已道。”纪昀不仅认为诗是如此,其他著作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清代陈康祺在其《郎潜纪闻二笔》卷六“纪文达不轻著书之原因”条中说:“纪文达平生未尝著书,间为人作序记碑表之属,亦随即弃掷,未尝存稿。或以为言。公曰:‘吾自校理秘书,综观古今著述,知作者固已大备。后之人竭其心思才力,要不出古人之范围,其自谓过之者,皆不知量之甚者也。’”

蒋士铨《忠雅堂诗集》卷三《杂咏》其十六云:“偶得心造语,古人复我先。落笔辄自喜,博览翻爽然。著作积三箧,一朝俱弃捐。”

赵翼《瓯北集》卷四九《佳句》云:“古来佳句本无多,苦恨前人已说过。”

谢天枢《〈龙性堂诗话〉序》云:“诗至今日,几无可为之诗矣。吾所欲言,前人皆已言之;吾所矜为非我莫能言,昔之人固以为所已言而不足言。”

陈衍

《杂感十七首乙未年作》

其三云:“哦诗得好语,每为古人道。安知我前身,非即此诗老。”

当然,也有奋起抵抗的,例如延君寿《老生常谈》就说:“诗无新意,读之不能发人性灵。人每谓非不能作新语,生于古人后,已被其说尽了,更从何处说起。此皆隔靴搔痒,不肯深入,读书颟顸,以欺人自欺耳。果能得间而入,何患无新意?”问题是,如何方能得间,其实并非轻而易举之事。清代闺秀的七夕诗创作,恰好从正反两个方面给了后人启示:若不深思,难有独辟蹊径的立意;而泛泛的人云亦云,也不可能令读者耳目一新,唯有结合自身特质,灌注特有关怀,能见出真性情的作品,才会是走出前代影响的新时代好作品。

描写七夕的诗词 篇4

鹊桥仙

作者:秦观 年代:宋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起句展示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围,“巧”与“恨”,则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练达而凄美。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结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这两句既指牛郎、织女的.爱情模式的特点,又表述了作者的爱情观,是高度凝练的名言佳句。这首词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时代、跨国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

此词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叙写牵牛、织女二星相爱的神话故事,赋予这对仙侣浓郁的人情味,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词中明写天上双星,暗写人间情侣;其抒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秋夕

唐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的两情相悦,抒发心中悲苦。

鹊桥仙 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两千多年来,牛郎织女的故事,不知感动过多少中国人的心灵。在吟咏牛郎织女的佳作中,范成大的这首《鹊桥仙》别具匠心是一首有特殊意义的佳作。

描写七夕经典古诗 篇5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七夕经典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拟迢迢牵牛星诗

昭昭清汉晖。粲粲光天步。

牵牛西北回。织女东南顾。

华容一何冶。挥手如振素。

怨彼河无梁。悲此年岁暮。

跂彼无良缘。睆焉不得度。

引领望大川。双涕如霑露。

2、七夕

今日云輧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竞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霄。

3、步蟾宫闰六月七夕

玉纤暗数佳期近。已到也、忽生幽恨。

恨无端、添叶与青梧,倒减却、黄杨一寸。

天公定亦怜娇俊念儿女、经年愁损。

早收回、溽暑换清商。翻借作,兰秋重闰。

4、鹊桥仙 七夕送陈令举

缑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女。

风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5、鹊桥仙纤云弄巧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6、菩萨蛮东风乌鹊西飞燕

东风乌鹊西飞燕。盈盈一水经年见。急雨洗香车。

天回河汉斜。离愁千载上。相远长相望。终不似人间。回头万里山。

7、么令露蛩初响

露蛩初响,机杼还催织。

婺星为情慵懒,伫立明河侧。

不见津头艇子,望绝南飞翼。

云梁千尺。尘缘一点,回首西风又陈迹。

那知天上计拙,乞巧楼南北。

瓜果几度凄凉,寂寞罗池客。

人事回廊缥缈,谁见金钗擘。

今夕何夕。杯残月堕,但耿银河漫天碧。

8、和黄预七夕

朝代:宋朝

作者:陈师道

盈盈一水不斯须,经岁相过自作疏。

坐待翔禽报佳会,径须飞雨洗香车。

超腾水部陈篇上,收拾愚溪作赋余。

信有神仙足官府,我宁辛苦守残书。

9、七夕

朝代:清朝

作者:吴绡

星光历历汉悠悠,怅望双星独倚楼。

莫谓人间多别恨,便疑天上有离愁。

梁清谪去谁相伴,子晋归来合公游。

惟有月娥应最妒,一轮风露不胜秋。

10七夕祈雨

朝代:宋朝

作者:陆文圭

彩云朵朵西风散,银汉昭昭北斗倾。

车上耕夫愁欲泣,桥边织女笑相迎。

蝗飞近境行将及,龙卧深渊自不惊。

病枕怕闻箫鼓商,谁家乞巧到王明。

11、乞巧词

朝代:唐朝

作者:施肩吾

乞巧望星河,双双并绮罗。

不嫌针眼小,只道月明多。

12闰月七日织女

朝代:唐朝

作者:王湾

耿耿曙河微,神仙此夜稀。

描写大雪纷飞的古诗词句子 篇6

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天街飞辔踏琼英,四顾全疑在玉京。——裴夷直《和周侍洛城雪》

4、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华幼武《春雪》

5、妆点万家清景,普绽琼花鲜丽。

描写下雪的好句子描写下雪的经典句子描写大雪的优美句子

6、暮雪助消峭,玉尘散林塘。

7、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8、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环保标语

9、雪花似掌难遮眼,风力如刀不断愁。——钱谦益《雪夜次刘敬仲韵》

10、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11、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1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3、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14、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15、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蕴《咏雪联句》

16、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7、玉花飞半夜,翠浪舞明年。——苏轼《和田国博喜雪》

18、门前六出花飞,樽前万事休提。——白朴《天净沙·冬》

19、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20、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吕本中《踏莎行》

描写九月下雪的句子描写三月下雪的句子描写下雪的句子73句

21、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22、投宿侵征骑,飞雪满孤村。

23、才喜门堆巷积,可惜迤逦消残。

24、谁剪轻琼作物华,春绕天涯,水绕天涯。

25、乱山残雪夜,孤独异乡人。

2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27、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28、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9、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30、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31、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3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33、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34、朝来试看青枝上,几朵寒栈未肯消。——徐渭《梨花》

35、江南雪,轻素减云端。

3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37、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38、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谢道蕴《咏雪联句》

39、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40、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描写雪景的经典优美句子|描写雪真大的具体句子|描写雪花的古诗句子

4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42、对琼瑶满地,与君酬酢。——辛弃疾《和廓之雪》

43、开门枝鸟散,一絮堕纷纷。——司马光《雪霁登普贤阁》

44、宫城团回凛严光,白天碎碎堕琼芳。——李贺《十二月乐辞·十一月》

45、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元稹《南秦雪》

46、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47、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元稹《南秦雪》

48、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49、蝴蝶初翻帘绣,万玉女,齐回舞袖。

50、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杨万里《观雪》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描写雪的诗词句子

2.描写雪的句子带诗句

3.描写雪句子和诗句

4.描写冰雪的诗句及句子

5.描写雪的句子诗句

6.描写雪花的古诗句子

古典诗词细节描写的艺术功能 篇7

细节描写能够精当刻画人物形象。古典诗词的人物形象刻画,不能做到十分完备和细致,它往往会抓住人物的一个典型细节,通过简练的笔法,精当地刻画人物形象,准确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如果缺乏必要的细节描写,人物形象就會单薄、干枯、模糊。细节描写成功与否,关系到能不能把人物写活了。一个好的细节描写,就会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崔颢在《长干曲》(其一)中就成功地运用了细节描写:“‘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作者抓住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仅用口吻传神,就把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诗一开头单刀直入,让女主角出口问人,不待回话,即自报家门。这,是那样平凡,但通过不平凡的表现手法,成功地刻画了热情中蕴柔美,大胆中含羞怯,率直中寓婉曲的性格特征,在读者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可爱动人的舟女形象。可以说,细节描写达到了既凝练集中又鲜明饱满的艺术高度。

细节描写能够表达真情实感。诗歌是一种情感的艺术,是作者思想与情感的投射。细节在表情达意方面,确是有独特功能的。如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闲敲棋子落灯花”,就是一个生动的细节描写,诗人深夜约客客不至,孤独一人,下棋不成,所以“闲敲棋子”。诗句虽然只写了诗人一个小小的动作,然而在这个动作中,将焦躁而期望的心情描绘得细致入微。人在孤寂焦虑的时候,往往会下意识地做一些单调机械的动作。棋子本不是敲的,但此刻用来敲打,正体现了孤寂中的苦闷;“闲”字说明无聊,而正是在这个“闲”字的背后,隐含着诗人的失意;“落灯花”固然是敲棋所致,但也委婉地表现了灯芯燃久、期客时长的情形,也同样表现了诗人怅然、失望的情绪。诗的末句是一个小小的衬垫,却令全诗大为生色。细节写得深蕴含蓄。余味曲包,在与人约会而久候不至的情形下,诗人所产生的情绪,尽在不言中。

细节可以反映丰富的内容。细节虽小,却能小中见大,见微而知著,以一当十,其中包含丰富的患想内容。如王驾《社日》:“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作者没有正面描写社日场面,而是通过富有典型意义和形象暗示作用的生活细节写社日景象,笔墨很省,反映的内容却极为丰富。细节“半掩扉”是很有表现力的,它告诉读者,村民都不在家,门都半掩着。“半掩”门而不上锁,可见民风淳朴,丰年富足,同时又暗示出村民家家都参加社日去了。“半掩扉”,如果是说猪圈、鸡舍的门半开着,那说明家禽家畜都放养了,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出村前村后鸡鸭成群的景象。粮食丰收、六畜兴旺正是村民欢庆社日的原因。细节“家家扶得醉人归”也颇为别致,我们由此也可以联系到社日欢乐的场面,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一个“扶”字,一字千文,把村民畅饮后的醉态、丰收的喜悦、节日的盛况,庄稼人淳朴的形象和浓郁的生活气息,都一一表现出来,很有感染力。通过这些细节的渲染,也流露出作者的喜悦、赞赏之情。

细节描写还有助于加强思想意义。好的细节描写,往往含蓄隽永,意在言外,“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发人深思,耐人寻味,成为表现主旨或某种思想倾向的有力手段。如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夜半前席”是一个有趣的细节描写,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觉移坐席向前而就之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使历史陈迹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鲜明可触的画面,并且承转的艺术处理得到了落实,通过细节的“承”把文帝由“求”贤而“访”而“赞”的“重贤”云梯升到最高处而“转”,至篇末方知“虚前席”的“重贤”,并非为国计民生,汉代帝王虽能求贤却不知真贤。这个细节写得准确生动,言有尽而意无穷,成了全诗的枢纽,起到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作用,加强了诗篇的讽刺意义,也有助于表现作者的思想倾向:反映唐代的社会现实——唐代帝王也正像汉文帝那样,表面似开明,实质昏聩无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描写大雪节气的经典古诗词句子 篇8

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雪》

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对雪》

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雪诗》

张孜

长安大雪天, 鸟雀难相觅。

其中豪贵家, 捣椒泥四壁。

到处爇红炉, 周回下罗幂。

暖手调金丝, 蘸甲斟琼液。

醉唱玉尘飞, 困融香汁滴。

岂知饥寒人, 手脚生皴劈。

《大雪》

陆游

大雪江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

巧穿帘罅如相觅,重压林梢欲不胜。

毡幄掷卢忘夜睡,金羁立马怯晨兴。

此生自笑功名晚,空想黄河彻底冰。

《江雪》

柳宗元

雪压冬云白絮飞,

万花纷谢一时稀,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描写意境的古诗句子 篇9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诗经>

3).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屈原)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

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

6).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

7).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

8).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

9).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10).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

1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1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1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

14).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

15).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时多,去似朝云无觅处.(白居易)

1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17).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 (辛弃疾)

18).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 马致远

古诗中描写时间的句子 篇10

1、垂死成功亦未晚,安知无人叹微管!——宋·陆游《读书》

全诗:古人已死书独存。吾曹赖书见古人。後之视今犹视古,吾书未泯要有取。贾生痛哭汉文时,至今读之有余悲。魏徵嘻笑封德彝,生亦岂责绛灌知。穷秋风雨卧孤馆,万世悠悠百年短。垂死成功亦未晚,安知无人叹微管!

2、成功由积累,中休犹不可,况本无基址。——宋·陆游《感遇》

全诗:我以善勉汝,汝谓出訾毁;置之不复言,意又不能已。为善如筑台。成功由积累,中休犹不可,况本无基址。未言破万卷,日且读十纸,学虽在力行,要是从此始。

3、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唐·高适《塞下曲》

全诗: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4、意气成功日,春风起絮天。——唐·薛能《舞曲歌辞·柘枝词》

全诗:意气成功日,春风起絮天。楼台新邸第,歌舞小婵娟。急破催摇曳,罗衫半脱肩。

5、大君毕能事,端扆乐成功。——唐·张九龄《奉和圣制登封礼毕洛城酺宴》

全诗:大君毕能事,端扆乐成功。运与千龄合,欢将万国同。汉酺歌圣酒,韶乐舞薰风。河洛荣光遍,云烟喜气通。春华顿觉早,天泽倍知崇。草木毕沾被,犹言不在躬。

6、弟兄皆许国,天地荷成功。——唐·岑参《奉送李太保兼御史大夫充渭北节度使》

全诗:诏出未央宫,登坛近总戎。上公周太保,副相汉司空。弓抱关西月,旗翻渭北风。弟兄皆许国,天地荷成功。

7、永言念成功,颂德临康衢。——唐·李隆基《过晋阳宫》

全诗:缅想封唐处,实惟建国初。俯察伊晋野,仰观乃参虚。井邑龙斯跃,城池凤翔余。林塘犹沛泽,台榭宛旧居。运革祚中否,时迁命兹符。顾循承丕构,怵惕多忧虞。尚恐威不逮,复虑化未孚。岂徒劳辙迹,所期训戎车。习俗问黎人,亲巡慰里闾。永言念成功,颂德临康衢。长怀经纶日,叹息履庭隅。艰难安可忘,欲去良踟蹰。

8、属兴同吟咏,成功更琢磨。——唐·郑谷《予尝有雪景一绝为人所讽吟段赞善小》

全诗:赞善贤相后,家藏名画多。留心于绘素,得事在烟波。属兴同吟咏,成功更琢磨。爱予风雪句,幽绝写渔蓑。

9、报国有长策,成功羞执圭。——唐·李白《赠从弟冽》

全诗:楚人不识凤,重价求山鸡。献主昔云是,今来方觉迷。自居漆园北,久别咸阳西。风飘落日去,节变流莺啼。桃李寒未开,幽关岂来蹊。逢君发花萼,若与青云齐。及此桑叶绿,春蚕起中闺。日出布谷鸣,田家拥锄犁。顾余乏尺土,东作谁相携。傅说降霖雨,公输造云梯。羌戎事未息,君子悲涂泥。报国有长策,成功羞执圭。无由谒明主,杖策还蓬藜。他年尔相访,知我在磻溪。

10、毕竟成功何处是?五湖云月一帆开。——唐·杜牧《闻开江相国宋下世》

全诗:权门阴进夺移才,驿骑如星堕峡来。晁氏有恩忠作祸,贾生无罪直为灾。贞魂误向崇山没,冤气疑从湘水回。毕竟成功何处是?五湖云月一帆开。

11、艺精心更苦,何患不成功。——唐·章孝标《山中送进士刘蟾赴举》

全诗:去住迹虽异,爱憎情不同。因君向帝里,使我厌山中。故友多朝客,新文尽国风。艺精心更苦,何患不成功。

12、浮世到头须适性,男儿何必尽成功。——唐·罗隐《东归别常修》

全诗:六载辛勤九陌中,却寻归路五湖东。名惭桂苑一枝绿,鲙忆松江两箸红。浮世到头须适性,男儿何必尽成功。唯惭鲍叔深知我,他日蒲帆百尺风。

13、豪华尽出成功後,逸乐安知与祸双。——宋·王安石《金陵怀古》

全诗: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後,逸乐安知与祸双。东府旧基留佛刹,後庭余唱落船窗。黍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

14、塞月未落成功回,腰鼓横笛如春雷。——宋·陆游《秋月曲》

全诗:旧时家住长安城,万户千门秋月明,紫陌朱楼歌吹海,酣宴不觉银河倾。受降城头更奇绝,莽莽平沙千里月,选兵夜出打番营,铁马蹴冰冰欲裂。塞月未落成功回,腰鼓横笛如春雷。长安高楼岂不乐,与此相去何辽哉!丈夫志在垂不朽,漆胡骷髅持饮酒,举头云表飞金盘,痛饮不用思长安。

15、楚灭无英图,汉兴有成功。——唐·李白《登广武古战场怀古》

全诗:秦鹿奔野草,逐之若飞蓬。项王气盖世,紫电明双瞳。呼吸八千人,横行起江东。赤精斩白帝,叱咤入关中。两龙不并跃,五纬与天同。楚灭无英图,汉兴有成功。按剑清八极,归酣歌大风。伊昔临广武,连兵决雌雄。分我一杯羹,太皇乃汝翁。战争有古迹,壁垒颓层穹。猛虎啸洞壑,饥鹰鸣秋空。翔云列晓阵,杀气赫长虹。拨乱属豪圣,俗儒安可通。沉湎呼竖子,狂言非至公。抚掌黄河曲,嗤嗤阮嗣宗。

16、方希佐明主,长揖辞成功。——唐·李白《东武吟》

古代古诗描写士兵战争的句子 篇11

2)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唐·白居易《自河南经乱》

3)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北朝民歌《木兰诗》

4)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怅下犹歌舞。——唐·高适《燕歌行》

5)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宋·范仲淹《渔家傲》

6)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7)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8)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9)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10)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杜甫《石壕吏》

11)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家人。——戴复古《淮村兵后》

描写笑的词语诗词及优美句子 篇12

余笑、笑端、笑领、笑閧、傧笑、笑将、贬笑、枯笑、

笑抃、嚬笑、优笑、诮笑、説笑、鼻笑、嗔笑、堆笑、

笑讪、驩笑、招笑、笑哈哈、笑盈盈、看笑话、笑呵呵、

说笑话、闹笑话、逗笑儿、招笑儿、笑吟吟、千金笑、

含笑花、开口笑、调笑令、笑微微、陪笑脸、龋齿笑、

笑迷迷、笑矣乎、笑欣欣、笑靥儿、笑咧咧

笑的的诗句

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

《念奴娇·梅》 宋·辛弃疾

轻笑

《定**·把酒花前欲问天》 宋·王琪

应笑暂时桃李树,盗天和气作年芳

《梅花》 唐·韩偓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么催拍盏频传

《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 宋·欧阳修

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

《多歧亡羊》 先秦·列御寇

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 而损言笑者何哉

《多歧亡羊》 先秦·列御寇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宋·辛弃疾

文君婿知否,笑君卑辱

《满江红·遇东坡于齐安》 宋·苏轼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采莲曲》 唐·李白

猩猩啼而就禽,笑而被格

《三都赋》 魏晋·左思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项羽之死》 汉·司马迁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

《进学解》 唐·韩愈

莫忘使君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

《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 宋·苏轼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七夕》 唐·罗隐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 唐·李白

醉莫插花花莫笑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宋·李清照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

《终风》 先秦·佚名

出门一笑大江横

《论诗三十首·其五》 金·元好问

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神笑语喧

《田家》 宋·欧阳修

韶华休笑本无根

《临江仙·柳絮》 清·曹雪芹

描写笑的优美语句

1、春花秋月,是诗人们歌颂的情景,可是我对于它,却感到十分平凡。只有你嵌着梨涡的笑容,才是我眼中最美的偶象。

2、但他现在笑得多畅快!多舒心!笑是一阵驱散愁云的风;仿佛这一笑,天下就太平了。

3、泛红的脸上飞出笑意,像柔和的阳光在荡漾。

4、她的脸好像绽开的白兰花,笑意写在她的脸上,溢着满足的愉悦。

5、她的脸上有一双带着稚气的、被长长的睫毛装饰起来的美丽的眼睛,就像两颗水晶葡萄。

6、她夹上书本,朝我莞尔一笑,脚步匆匆地走了。

7、她禁不住要笑了,她觉得这个想头很奇特。她的容貌起了变化。她的脸发红了,比较大一点的嘴上露出了笑容,象是满脸开了花。她的灰色眼睛呈现出一团温柔的火焰,她的脸蛋上露出两个可爱的笑窝,就连她那无光彩的头发也似乎都在她的优美而放胆的快乐中飘动起来。

看过此好词好句的网友还看了含有笑字的成语 关于理想的优美语句 描写秋天优美语句 8、她那红扑扑的脸蛋上,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适着聪明伶俐的神色。乌黑的头发下,两条弯弯的眉毛,像那月牙儿。她那一排雪白的牙齿当中,缺了颗门牙,一笑起来,就成了个豁牙巴,十分逗人喜欢。

9、她听到这儿,噗哧一声笑了,就像石子投进池水里,脸上漾着欢乐的波纹。

10、她转身,露出一个很温馨的笑,连嘴角的弧度,都那么完美到位,充满关爱的眼神,让人无法移开,是的,就这样呗吸引了,笑萦绕在心头,无法抹去。

11、她转身,如碧波伴清澈的眼神,洋溢这淡淡的温馨,嘴角的弧度似月牙般完美,或许,这就是天使的微笑,它赶走了所有的阴霾,使我感到天竟然如此的明亮,没有意思瑕疵。

12、可是,只见她嘴唇动动,笑像夏天雨后掠过田野的云影,立刻在她脸上消失。

13、母亲的笑像一艘小船,一艘载满了希望和爱的小船。在我们跌倒时,给我们希望,让我们重新爬起来;在我们颓丧时,给我们爱心,使我们再一次地振奋起来。在她的笑容里,隐藏着我们信心的源泉。

14、你笑起来的样子最为动人,两片薄薄的嘴唇在笑,长长的眼睛在笑,腮上两个陷得很举动的酒窝也在笑。

看过此好词好句的网友还看了含有笑字的成语 关于理想的优美语句 描写秋天优美语句 15、三个人都在笑,小欧笑得像个高贵的皇后,开开笑得像个快乐的女王。梦玲自己则如一个娇媚的公主。那笑容于是就凝固在那里,在那张还没有发黄的照片上,变得如历史一样悠久。

16、少年笑了,笑就像清泉的波纹,从他嘴角的小旋涡里溢了出来,漾及满脸。

17、他那红嘟嘟地脸蛋闪着光亮,像九月里熟透地苹果一样。

18、太阳晒的人暖暖的。碳碳笑的好灿烂。爱华笑的好开心。这种暖暖的感觉真叫人安心。

19、吴雪雨就在他身边,看了之后扒在桌子上哈哈地笑;王怡欢看了,连作业也不做了,只顾笑;黄梦依一边笑,一边捂住嘴;陈立笑得已经站不稳了,走路也歪歪扭扭的,像喝醉了酒似的;而周晓伟看了之后,马上仰天大笑,笑得震耳欲聋;陈旭东连刚入口的饼干都差点喷到金春晓的身上;金春晓笑得直拍桌子,回头再看,潘志凡正在偷偷地笑呢。

描写七夕节的古诗词句子 篇13

古人有没有关于以肥为美的诗词、句子、文章等什么的?古人有没有描写赞美,关于以肥为美的诗词、句子、文章...打很早的时候起,中国人就固执地认为漂亮的标准就是又高又胖。《诗经》中所歌咏的美人,不管是男是女,都是高大肥硕的:《邶风·简兮》赞美一个漂亮的舞星:“硕人俣俣,宫廷万舞”,硕是肥硕,俣是个儿高,可见高而胖是美的标准;《卫风·硕人》赞美一位贵妇:“硕人其颀,衣锦褧衣。” 颀者长也,硕而颀,也是又高又胖。胖到什么程度呢?——“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柔荑”为植物的嫩芽,“凝脂”是凝结的猪油。“领”是脖子;“蝤蛴”,后世音转为“蛴螬”,是蝼蛄的幼虫,又白又胖。你想想:一身肥膘,脖子如鼓囊囊的虫子,手指如肥满鼓胀的嫩芽,这幅形象,不是足可以当得起现在所谓“一篓油”的雅号吗?后来的蔡邕《协初赋》中写美人,所用的喻体,换得高雅一些:“面如满月,辉似朝日,色如莲葩,肌如凝蜜”,但整个形象与“一篓油”还是没啥区别。然而在古代,这“一篓油”就像麦当娜,绝对是为人们所企慕、所崇拜的偶像。那时人们对妇人不但崇尚肥,而且还越肥大越美,《唐风·椒聊》赞赏女人:“彼其子兮,硕大无朋;彼其子兮,硕大且笃。” 硕大而无朋,也就是“巨无霸”,在古人看来,这样吨位的女人是倾国倾城、漂亮到了家的。我们读《诗经》,可注意到其中赞扬美人的句子,几乎都离不开“硕”:诸如《陈风·泽陂》:“有美一人,硕大且卷”;《豳风·狼跋》:“公孙硕肤,赤冩几几”;《齐风·猗嗟》:“猗嗟昌兮,硕而长兮” ;《卫风·硕人》:“硕人敖敖”等等,皆为其例。有人可能说,以上所举的《诗经》全是北方诗,南方的审美标准或许有所区别?请看《楚辞·大招》描写美女:“丰肉微骨,调以娱只”。所谓“丰肉微骨”,是瞅着光显肉而看不见骨形,这与现代挑选美人所要求的“骨感”是恰恰相反的;再往下看——“曾颊倚耳,曲眉规只”,这就美得更加惊人,所谓“曾颊”即“层颊”,也就是双下巴,脸与颈的形状不很分得清楚,象外地某个卫视中一位男主持(对不起忘了名字了)。这和《诗经》中所歌咏的美人完全一样,因为《卫风》中曾用“硕大且俨”来夸美女,《太平御览》卷三六八引作“硕大且媨”。注:“媨,重颐也”,“重颐”与“曾颊”同义,也是双下巴。比人家多一个下巴,这在古代的卫地和楚地都是难得的美态。这说明,以肥大为美的标准,在古代不但不分男女,而且不分南北。正因为古时以胖大为尚,故“硕人”一词也就成为“美人”的代称,如《小雅·白华》:“啸歌伤怀,念彼硕人”;蔡邕《青衣赋》:“玄发光润,领如螬蛴。修长冉冉,硕人颀颀”;陈琳《止欲赋》:“色曜春华,艳过硕人”之类,都是这样的用例。《左传》中形容美女,叫“美而艳”,《说文》释“艳”为“好而长”,也就是漂亮而高大。从文字上来说,“艳”字从“丰”,而“丰”本身就是肥大饱满的意思。如司马相如《美人赋》、葛洪《西京杂记》、蔡邕《协初赋》、萧衍《净业赋》等等,都直接用“丰肌”来形容美人。这反映衡量美人只注重肉之质量的倾向。另外,古妇女又美称曰“娘”,娘这个字为俗字,其本字为“娘”,按《说文》训“娘”:“肥大也。”“娥”也是对漂亮姑娘的美称,而“娥”字从“我”,凡从我之字,皆有高大之义。古又称妇女之美为“嫣”、为“娙”。何谓嫣”、“娙”?《说文》云:“嫣,长貌”;“娙,长好貌”;《诗·关雎》中的“窈窕淑女”,是对美女的最经典的称呼,所谓“窈窕”,即《卫风》中“硕人”的形容词“敖敖”之音转,而“敖敖”,《毛传》释为“长貌”。此外,“敖敖”的叠字还音转为双声的“娥媌”:《列子·周穆王篇》:“郑卫之处子,娥媌靡曼”,后来又转为“娥眉”,《楚辞·离骚》:“众女嫉余娥眉兮”。原其本意,敖敖、窈窕、娥媌、娥眉,都是个儿高的意思。后来所谓的“苗条”也是从“窈窕”、“娥媌”转来的,其正诂也只是高大,并不包含有现在的“瘦”的意思。古人于美人,只强调长大为重要条件,《尔雅》:“委委佗佗,美也”,孙炎曰:“佗佗,长之美。”《论衡》:“上世之人,侗长佼好。”《史记·苏秦列传》:“有长佼美人。”《盐铁论·刺权》:讲中山素女之美,“亦长白女子也。”此类例子颇夥,不一而足。古时形容男士的美,也多用“美丰姿”这个词,说明 “胖”也是男性美的首要条件。先秦有两个有名的帅哥,一个叫“子都”,一个叫“子充”。而都,大也;充,长也、高也。从他们的名字,就能看出他们之所以帅原是因为块头大。说到名字,又想起古人的起名,其对“名”与“字”的选择,也突出地表现了那时以长大为美的观念。《左传·隐公元年》载郑公子名吕,字子封。“吕”,古文亦作“甫”(《尚书》中的“吕刑”,《礼记》《孝经》并引作“甫刑”可证)。而《尔雅》云:“甫,大也。”《淮南子·天文篇》:“仲吕者,中充大也;南吕者,任包大也”;《方言》:“吕,长也。宋鲁曰吕,长亦大也”。而作为他的“字”的“封”,也是大的意思,《诗经·商颂·殷武篇》:“封建厥福”,毛传曰:“封,大也。”《左传·襄公二十二年》载郑国人叫公孙侨,字子产,又字子美。按“侨”与“产”皆长大之意。《说文》:“侨,高(侨、高同音同源)大之人也”;《尔雅》:“侨,高也”。又云:“大磬谓之乔,大篪谓之产”,是“侨”与“产”皆为长大之意。长大为美,故又字子美。同篇《左传》记宋人名公孙愿绎,字硕父。“愿”和“绎”都是大的意思,《尔雅》:“愿,大头也;愿之言元也“《小雅·六月》毛传:“元,大也。”《方言》:“绎,既广又大也。绎之言奕也”。《尔雅》:“奕,大也。”所字之“硕父”,《礼记檀弓》正义引《世本》作“石甫”,石同硕,甫同父,而《尔雅》:“硕,大也”;《说文》:“硕,大头也”;“甫”之 “大”义已见上。《左传·文公十一年》载宋人公子充石,字皇父。“充石”,美大之意,《说文》:“充,长也,高也”。《吕览· 必己篇》:“祸充天地”;《淮南子·说山训》:“近之则钟音充”,并注曰:“充,大也。”《孟子·尽心篇》:“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是充者,美也,大也。石通硕,当然也是美大。而作为他的字的“皇”,亦美大之意。《尔雅》:“皇皇,美也”;《尸子·广泽篇》:“皇,大也”;《周颂·执兢》:“上帝是皇”,毛传曰:“皇,美也”。可见皇者,既是大,又是美,而美即大也。又《左传·庄公十一年》载宋人南宫万,字长。按万乃曼之通假字,《诗·鲁颂·閟宫》:“孔曼且硕”,毛传曰:“曼,长也”。古有 “万舞”,万舞即“曼舞”,舞人皆长大,故谓之曼。所以,此人的名字“万”,与其字“长”,也是一个意思,都寄托着那时的人对美的要求。再从反面来说,胖大既为美,那么瘦小当然就意味着丑。古书中说人长得“困难”,常用“貌寝”一词,《汉书·田蚡传》:“田蚡为人貌寝”,颜师古注:“短小曰寝”。有人说,古代不也有看好瘦子的时候吗?如喜欢细腰的楚庄王,喜欢赵飞燕的汉成帝。是的,这是事实。但偶尔地喜欢一下瘦,那只是以胖为美之观念的另一种表现。就好比一个人整天吃肉,腻了,突然想吃窝头。窝头对于他,偶尔解腻而已。故即使他吃窝头,他在理性上也决不否认肉还是比窝头好吃。所以,从整个中国的古代史来看,以胖为美的正统的审美观一直没有被动摇过。也正因为古代是这样的一种审美尺度,所以君主选美也就多选高大的女人。《史记·田敬仲世家》记齐国选美:“选齐国中女子长七尺以上为后宫”。汉朝的选美有法律:“八月选女,必身长合度,长白即美德。” 《后汉书·冯秦传》载冯燕身长不满七尺,“常自耻短陋,恐子孙似之,乃为子伉娶长妻”;《唐书》亦言唐玄宗挑选身长女子侍太子。这是对女子的挑选,其实对男人的选举也是一样,身高体胖者每列为首选。汉初建学校,选博士子弟,要外貌端正,身材高大的,而且要脱衣检查,身上不能有伤疤(“身无金痍痼疾”),就像北京老太太选购水果那样的苛刻。唐代取士,举子在进入专业考试之前先要通过“四选”,那就是身、言、书、判。而作为第一关口的“身选”,就是检查考生的身材相貌,要选丰满伟岸之人,矮子瘦子一律淘汰。唐传奇中常常描写赶考的举子与妓女恋爱的故事,大概也和举子的堂堂相貌能赢得妓女的欢心有一定的关系。特别要提到的是,在古代,一个男人的胖大伟岸的身材,不仅能得到女人的爱,甚至还能救命。《汉书》载:张苍犯罪当斩,他脱了衣服,伏在砧板上等着挨刀时,监斩官王陵看他体白而肥,光滑如瓠,心甚爱之,就到刘邦那儿为他说情,后来果免一死。——这就是美的力量。

上一篇:六年级应用题综合练习下一篇:古镇旅游规划应该注意些什么